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创新

摘要:根据技术过程论,技术目的的实现与技术形态的转化都是一个过程,完整的技术活动包括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两部分内容。只有深入到技术创新内部,揭示其规律,才能完整地理解技术过程。沿着过程论的思路,技术创新被理解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社会化过程、产业化过程和商品化过程,从而形成了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并构成了技术创新研究视角改变的方法论基础。在这种方法论指导下,研究者就技术创新的本质、主体、模式、历史阶段性以及技术创新同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不同的层面深化了技术创新哲学的研究。

关键词:过程论;动态过程;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哲学

一、作为动态过程的技术

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区别了四种类型的技术概念,即作为客体的技术,作为过程的技术,作为知识的技术以及作为意志的技术。关于作为过程的技术,米切姆曾提出,工程师注重制造的一面,社会科学家注重使用的一面,而传统的人类活动就划分为制造和使用两类。工程师认为技术的基础内容是发明和设计[CD2]制造的原初意识,社会科学家则认为是生产和实用,技术的社会应用才是最重要的[1]。在此,米切姆已经把技术理解为包含发明、设计、生产、使用的不同阶段的过程。

东北大学远德玉教授是国内较早探讨技术本质的学者之一,1981年11月,远德玉教授参加在苏州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技术史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技术是一个过程[CD2]略论技术史与技术论研究》,首次提出了技术过程论的观点。1982年,远德玉教授在《技术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一文中提出,把技术列为科学的一个层次是不妥当的,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技术与社会、生产、经济、哲学的关系[2]。1983年,远德玉教授又提出,技术是一个人类实践的动态过程,技术在人类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才体现出自己的面目[3]。1984年10月,远德玉教授向第三届全国技术史会议提交了题为《历史中的技术》的论文,分析了原始时代、工匠时代和近代技术的各自存在方式和存在特点,提出技术概念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它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技术的不同理解,是由于技术形态的不同引起的;不同时期人们侧重于技术的某一形态,便产生了不同的技术理解。在1986年出版的《论技术》一书中,他进一步论证了技术是一个动态过程的思想,并把技术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了三方面的概括:技术是从无形技术向有形技术转化、从潜在技术向现实技术转化的过程,是技术软件与技术硬件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是知识、能力、物质手段不断更新的过程[4]。2003年,在《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一文中,远德玉教授对技术是一个过程又增加了一条概括,即技术是目的与手段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目的性在技术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相应的手段也在变化,由此才有技术形态的变化[5]。

关于技术是一个过程的思想,是理解技术本质属性的关键。在《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本质》一文中,笔者从技术目的实现的过程性与技术形态转化的过程性两个方面作了分析[6]。一方面,目的性是整个技术系统发展的动力,是支配技术各要素的灵魂,技术的目的性指的是人们有意识地把某种自然对象转变为受人影响和被人加工、改造、控制的对象,使技术成为变革自然的手段,而不是指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在技术逐渐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过程中,技术目的性也逐渐地得到实现,即技术目的的实现也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技术目的在技术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技术目的的变化就会导致技术手段的变化,由此产生技术的不同形态。由潜在的知识形态的技术到现实的物化形态的技术的转化过程,就是技术的目的性具体化的过程:从抽象的技术目的性转化为具有特定功效性的目的性,并进一步转化为符合特定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目的性。

从过程论的角度看,技术本来就是表现为多种形态的,诸如知识形态的技术与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的技术与无形的技术,潜在的技术与现实的技术,一品技术与多品技术,等等。技术形态的转化就是它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也是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化过程。由主观技术构想、创意而产生的技术发明是技术的初始形态,必须经过设计、试制和试验加以客观化、物质化,才能纳入到生产劳动过程中去,成为现实的生产技术。而单一的生产技术仍不能实现技术的最终目的,因为它只能完成产品生产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必须有许多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生产技术才能形成产品和服务;只有多种生产技术的综合,即完成生产技术的体系化或形成产业技术,才能实现技术的最终目的

[7]。

全文阅读

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产生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引用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来源。熊彼特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创新属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创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

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er),这个复合型天才在1946通过提炼成千上万个优秀发明专利,从中得出一套创新方法―TRIZ。他指出,任何发明创新都是为了解决矛盾冲突;技术系统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发展进化。

创造发明与创新的区别在于,创新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因此,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为了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其创新也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理解创新的目的并不难,但探讨创新与创造发明的区别更具有指导意义。如何理解创新的内在?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到复杂机电装备,从微积分到图像分析处理技术,从分子原子学到纳米制造等等,产品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新产品几乎不可能在剥离技术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果仅仅停留在让世人知道某项技术可以实现人们的愿望需求,那么此类活动即使包含再多的技术、再复杂的重组要素也不是创新活动,而只属于发明创造,是研究人员的个人喜好。因此,创新活动的另一个基本动作就是开发设计产品―只有商业化的产品才能带来收益,才算是完整的创新活动。

将技术、生产要素与用户需求相结合就是产品创新―产品是技术的载体,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表现和验证形式。总而言之,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品开发,而创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方面。

由于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在很多方面颇为相似,所以它们往往会被混淆或被错误地对待。这会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重要决策,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在农耕时代甚至更早时期就已经存在,只不过那时不被称作技术而是技艺、手艺,且大多掌握在能工巧匠手里。这些能工巧匠生产出来的东西也非产品,因为那时候不存在社会化大生产。虽然手工制品的一致性较差,却蕴含着科学技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会懵懂地利用自然现象或资源进行原始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诸多生产要素在缓慢无序的、反复偶然地进行重组。产品是在工业革命到来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而技术是随着科学探索、实验研究与社会化大生产而来的。文艺复兴后,西方社会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大发展,人们系统化地建立起了各类学科,尝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个体进行科学解释。这些学科也为服务于产品的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决定创新的生产要素开始有目的、有顺序地组合,人类在不经意中走进了技术创新的田园。

全文阅读

论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

摘 要 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对技术创新,无论是只强调技术,还是只强调经济,都是不全面的认识,只有二者结合,才有可能是理性、现实的。在此基础上在加对强企业技术的创新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稳步前行。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管理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必要首先对技术创新给予全面认识。对于技术创新,目前可以归结两种观点。一种是把技术进步作为技术创新的目标,把技术创新等同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并不需要考虑或较少考虑。这一观点的后果是:一方面,由于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并不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所以不能保证产品的市场成功,使企业对技术的开发失去兴趣和信任,对技术开发产生怀疑。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开发本身能否成功,只取决于对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至于技术开发的成果在市场中会有什么作用并不在考虑之列,这将阻碍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的进一步深化,使技术转移的难度加大或成为不可能。另一种观点是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关注技术的应用,即面向价值转化与实现的应用创新。只强调应用创新与经济行为,将使技术本身发展的规律、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被忽略。这将导致企业有可能作出从技术上无法实现的技术选择,企业因此承担了本不必承担的风险。从全社会来讲,只强调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导向,将使技术的开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技术的利用也就失去源泉,成为无本之木。在纯粹的市场导向下,对技术进行利用的结果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背离。这一种观点尽管相对于上种观点而言,有了更多的可取之处,但仍然不能成为理想的选择。

对技术创新的全新理解是: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技术创新并不是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简单的相加,而是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技术发展的规律,考虑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还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技术开发的有效性。市场引导着技术开发的方向,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决定这种引导实现的状况和程度。循着这一认识路径,我们看到,技术开发、开发成果的转移、技术开发成果的利用,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

在对技术创新有了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政策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管理环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发展。

一、营造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求为其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另一方面相关制度保证和整个社会创新管理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为企业营造技术创新管理环境。

(一)完善社会制度环境的措施

全文阅读

从技术创新到经济创新

无论是对互联网产业还是对于我们来说,今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刚好20周年;2009年,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成立,如今也已有5年时间。2012年,是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分水岭。那一年,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3.38亿,手机上网用户数首次超过PC。

PC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将现实世界互联网化的阶段,早期涌现的明星企业都是如此,包括雅虎。人们的信息获得与分享、交流与沟通、日常生活用品与服务的选购,乃至社会的部分生产活动,都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MIT媒体实验室的主席和共同创办人,著有《数字化生存》一书)所描绘的数字化生存,已经从1995年的遐想变成几十亿人们享受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而做出关键创新的公司多半在美国硅谷,还有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也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为中国互联网的Copy to China阶段,无论是门户、电子邮件、即时聊天,还是搜索、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在美国都有相应的原型存在。当然,这当中资本因素不可忽略,在美国已获得市场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和商业模式,显然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在“西学东渐”和“模仿”的背后,中国互联网自身的创新不容忽视,从蹒跚学步到后来阔步前行,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原型。例如腾讯QQ早就超越了以色列的老大哥ICQ,乃至MSN Messenger等其他所有即时通讯工具,作为雅虎通(YahooMessenger)曾经的研发负责人,我感慨很多。我们曾为Twitter的迅速爆发感到困惑,相比于雅虎通它的功能是那么单一,可实践证明它切实把握了用户的脉搏。而模仿Twitter的新浪微博,用两三年时间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用户获取新闻的习惯。

这一切都得益于逐渐成熟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能用更好的技术和产品,更快的速度去满足庞大的市场和活跃的用户需求。中国不同于以色列的地方是,以色列善于技术创新,但没有本地市场,所有的创新都是为北美市场而做,创新型公司多半被海外大公司收购,变成技术和人才的输出。

移动互联网让原有的互联网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聪明,并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让人们更自然地使用。2013年在中国乃至全球获得爆发式增长的微信,便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初上线的这款类似WhatsApp的移动通信社交应用,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不仅让中国各个阶层的用户都自然而然地用上了移动互联网,还让大半个亚洲和欧美用户都蜂拥而至。

在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重要的是经济创新,即来自产品、生产方式、市场及商业模式、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已经风行全中国的打车应用、移动电商、手机游戏,以及崭露头角的穿戴计算与健康的挂钩,基于汽车等已有平台的创新,金融、制造等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等,相应的产品在北美和欧洲都有类似产品,但就是没有中国发展得这么蓬勃兴旺。

技术创新、经济创新和用户需求三者之间是一个闭环。用户需求往往催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会推动经济创新,经济创新则衍生出新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如此往复,螺旋式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化学反应将发挥到极致,尤其在人们迫切希望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中国。

全文阅读

论企业技术创新

摘 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获得永久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取得靠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需要创新。所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赶超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014-01

1 创新目标要明确

企业在确定创新目标时要从市场出发,结合技术的可行性,认真制订出简单明确、参与者认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目标。确定了创新项目的目标以后,还必须据此制定有关的工作计划,把各项目标细分和转化为对项目的实际要求。工作计划分为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计划,技术方面要确定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经济方面应确定项目成本和市场回报率。企业在选择创新目标时,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前提,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基础,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做好可行性的认证工作。

深圳劲嘉彩印集团的创办人和董事长乔鲁豫,在与其他人创办企业初期,就决定要创建一个“既专又特”的印刷厂。“专”是专业,“特”就是创新。但“特”在哪里?“特”在当时乔鲁豫知道一种名为“镭射全息”的印刷产品。虽然乔鲁豫在技术上对“镭射全息”一无所知,但他却意识到这种技术的远大前景。当时的中国,食品、药品、烟酒、化妆品等行业中是伪劣产品横行。许多正品厂家都在自己产品的外包装上贴上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镭射全息”防伪标志。但是这种办法技术含量低,很容易被仿制。于是乔鲁豫就产生了一个“创意”:能否把产品的整个外包装做成“镭射全息包装”?带着这个“创意”,他走访了相关的科研单位。在他的带动下,通过企业内部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劲嘉集团先后掌握和应用了镭射全息转移防伪纸、转移膜、胶印磨砂、UV胶印、高档柔版印刷等领先技术,不但抢占了市场先机,也由此确立了技术领先、设计先进的企业形象。2003年,意大利赛鲁迪公司根据劲嘉公司的技术创意进行设备制作,生产出了命名为“深圳劲嘉960赛鲁迪3288”的印刷机,劲嘉集团拥有该款印刷机的专利技术并在亚洲地区享有5年的专利权。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印刷设备,且代表着绿色环保的新方向。使深圳劲嘉集团经过十年的发展,由当初的小作坊成长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30亿元资产的大集团,并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榜首,乔鲁豫也被称为中国的“印刷大王”。

2 技术创新要突出重点

首先,确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图。它是企业长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其核心内容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如青岛海尔的战略意图的语言是“真诚到永远”,佳能的战略意图是“打败施乐”。战略意图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超越性,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长期指导并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

全文阅读

信任与技术创新

作者简介: 项慧梅(1974-),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

摘 要: 信任是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或资本。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信息、知识和资金的流动,提高创新能力,因此信任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信任 技术创新 资本

一、问题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最主要的源泉,而企业单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已无法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因此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技术创新方式,经过本人的研究发现:信任是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或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信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

1、信任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统一

信任资本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关系,在社会个体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信任的社会氛围。将信任关系网络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环境,主要原因是信任不但能够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而且能够改善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和政府政策的宏观经济绩效。

全文阅读

技术创新的路径

1基本概念界定

1.1共生行为

从企业创新网络和共生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与外部环境存在着物质、信息、知识等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纵向和横向的创新网络。企业创新网络由供应商、顾客、政府、科研院校等多个主体构成,这些主体又被看作“共生单元”,他们之间不断利用共生行为,通过共生界面进行创新资源传递、交换,产生共生能量并使用,实现了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创新资源共享。据此,本文将共生行为划分为共生能量分配和共生界面扩展两个维度,这对共生行为的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1.2企业创新网络关系特征

关系特征分析的重点是企业与其他网络主体间建立的知识合作或交流关系的性质及特征,分析时可以不考虑网络结构的影响,学者们一般采取关系强度、关系久度和关系质量等来描述关系特征。⑴关系强度被认为是企业与网络内其他成员间建立技术合作或交流的频率高低程度,具体可定义为主体之间互动频度、互动久暂、亲密性以及主体间的信任程度。Granovetter(1985)通过互动的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程度来定义关系强度,并将其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类。⑵与关系强度不同,关系持久度是衡量网络关系稳定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焦点企业与其合作交流的时间跨度。武志伟(2007)指出,关系持久性是指合作双方合作关系可察觉的时间维度,包括合作关系已持续的时间和合作双方对将来合作的预期两个维度。⑶关系质量是测度网络关系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出网络成员是否愿意为预期目标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多数研究围绕着双方的关系本质、关系的管理来构建各自的维度模型,信任、承诺与满意是所有关系质量维度结构中的核心维度。

2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如果企业对创新资源共享与创造平台进行合理的搭建、维护和优化,并对技术、知识和信息等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配置,可能会产生如下作用:⑴清晰的平台意识促进企业创新网络实现共同演化。⑵种类丰富的共生介质提供了多样化的创新资源。通过共生界面扩展来提高共生介质丰度,使得企业可以与创新伙伴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如实体的或虚拟联盟的合作,契约式的或生产销售流程的合作。⑶较小的共生阻力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提高创新资源的传递效率。⑷知识和信息在企业之间的均匀分配有助于共生关系的互惠和均衡。⑸共生能量分配行为更能增加企业间资源分配的互惠均衡性,提高资源传递企业管理效率,增加资源丰度,促进知识、信息等在企业之间的高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可见,共生行为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创造,使得处于创新网络中的企业较其他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优势。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共生行为在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H2:共生行为在关系久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H3:共生行为在关系质量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根据以上所有研究假设,我们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3变量测量

全文阅读

技术创新带动管理创新

随着电力走向市场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渐次推进,建立与之适应的、新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供电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电力市场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提高供电企业在能源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晋城供电公司建设了营销自动化系统。

一、系统技术支持基础

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网络建设,建成了基于光纤通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覆盖所有单位、办公场所、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部分35千伏变电站、60余个乡镇供电所。公司到市区单位(包括城效支公司)的主干通道为千兆,到其它4个县支公司的主干通道为百兆,各支公司到供电所的通道最少为两兆。为形成一个先进、完整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硬件系统采用小型机集群、硬件冗余结构、安全备份、安全防御等技术,建成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的硬件平台系统,业务岗位统一配置了WINDOWS终端。软件系统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数据库采用ORACLE9i,数据访问中间件采用BEATUXDO,客户端应用基于DELPHI开发,三层体系结构合理地将数据存储、应用处理和结果展示分开,三个层次从逻辑上相互分离,从而使其应用系统不但具备了系统稳定、安全和处理能力高等特性,同时拥有开放式系统成本低、维护量小、可扩展性强、开发周期短等优点。

二、系统业务功能实现

系统采取了全集中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小型机双机集群、ORACLE9i数据库的数据中心,健全了规范的业务功能,实现了集中管理、规范服务的应用需求;95598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自助和人工服务,从而使公司营销自动化系统成为贯穿三层、覆盖八方、业务齐全、功能强大的营销管理模式。

实现的功能遍及:业扩报装、计量管理、电费核算、收费帐务、检查稽查、线损管理、客户服务、银电联网等业务。具体有:

1、业扩报装

主要功能有:业务受理、勘察管理、审批管理、收费管理、工程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装表、送电、归档、报表查询等。业务受理项目有:新装增容、故障换表、销户、移表、更明或过户受理、分户、并户、迁址,减容、暂停、暂换、暂拆、恢复、改压受理等。

全文阅读

杂技艺术的创新

我国的艺术瑰宝多不胜数,杂技技术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超绝的艺术技巧,使得杂技艺术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传统艺术都面临这一个抉择。对于杂技艺术而言,创新是保证杂技艺术青春活力的最好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杂技艺术,并探究了杂技艺术的创新问题。

杂技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艺术生命力十分顽强。改革开放以来,杂技艺术跟随时代的发展,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几年来,杂技艺术向着创新的路子发展。所谓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现代元素,使之能够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最近这些年,我国的杂技艺术在国际杂技比赛中揽获得各种大奖,每一个节目都是集合无数人力的心血之作,让观众叹为观止。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的杂技艺术家们在重新中取得的艺术成就。杂技技巧越来越精华,艺术品位也越来越高尚,我国的杂技艺术正焕发着无穷的青春活力。杂技艺术是我国古老的一门肢体表演节目,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素材,对于社会、经济、人文科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杂技艺术不断吸取各种精华,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技艺完善、表现丰富的传统艺术。我国的杂技艺术主要包括平衡、魔术、健身、翻腾与抛接等种类,其中每一种都有一个传统将之淋漓表现,现在我们看到的杂技表演一般都是其中几种的结合。

对于杂技艺术的继承,就是将历史积累完善的技能与表演节目发扬光大,而创新,就是在传统上做出改变,以便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观众的审美观。杂技艺术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其所传达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也体现了一种思想。所以,杂技艺术的创新不仅仅包括艺术形式的创新,还有艺术观念与艺术思想的创新。杂技艺术一种以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艺术,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演员的形体语言与各种高难度动作。所以,杂技艺术的创新不仅要创造难度高、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技巧动作,还要对杂技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灯光、舞台、音乐等众多因素结合起来,用现代思想与科技对杂技艺术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将绚丽彩的杂技艺术展现在观众面前。杂技的创新可以分为三大层面。

艺术观念的创新:艺术观念就是艺术思想,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观念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大作用,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正确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而杂技艺术的创新,也建立在艺术观念的创新之上,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强化创新意识。杂技作为一种集技巧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复杂的、特殊的艺术活动,必须通过创新为之不断注入活力,缺少了创新,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每一个杂技从事者和杂技艺术家都应当拥有创新的艺术观念,不能局限在陈旧的思维中,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敢于突破,超越前人、超越自己。其实不仅仅是杂技艺术,每一项艺术都是这样,就如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与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运用创造思维。创新意识,要以具体运用创新思维为智力支持与有效保证。

所谓创造思维,就是指那些创造了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创造思维具有强大的力量,并且具有灵活、开放、有效许多特征,它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和规矩的约束,另辟途径,用特殊的方法解决问题。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有两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洞察力的敏锐程度、想象力是否丰富与知识的掌握范围;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动机的正确性、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等因素。

思想内容的创新:思想的创新,是杂技艺术创新的首要体现。其主要包括杂技节目的主体、形象、题材与形象等等。我国在思想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许多优秀的杂技节目由此诞生。比如曾经获得众口好评的杂技剧《花木兰》,以杂技的手法成功塑造了花木兰的形象,是思想内容创新的典范。再比如更早的《快乐炊事员》,通过杂技的技巧将劳动的快乐与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很好的表现出来,也是思想内容创新下的艺术精品。

全文阅读

港口科技创新中的绿色技术创新

【摘要】所谓港口创新是指为满足港口对环境变化的需求,对港口进行调整及完善,从而使港口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当今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在港口科技创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人通过参与学习考察活动,通过介绍张家口港口的功能布局以及码头装卸工艺流程,来介绍绿色技术创新在港口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港口科技创新;绿色技术;创新;节能;思路

引言

绿色技术创新也称之为生态技术创新,它属于技术创新中的一种。绿色技术创新一般将环境保护作为目标,它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想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对以往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目前,绿色技术已成为当今发展的潮流,它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技术创新已经普遍运用于港口建设当中,它是我国港口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绿色技术创新需要科学的统筹规划及实施,对于港口企业来讲,可以在很多地方运用绿色技术创新,例如港口功能布局的优化、港口专业化的建设、港口装卸工艺的改革以及港口作业高能耗的减少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运用绿色科技创新,对码头各方面进行优化改造。

1张家口港口原有功能布局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张家港港口始建于1968年,它所承担的主要货种有件杂货和散货,件杂货和散货分别有两个不同的装卸公司承担,张家口港口建设投入使用40多年来,随着港口规模的日益扩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不断攀升,港口原有的功能布局已经很难满足使用要求,其工艺布局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现对其功能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1.1港口工艺布局错位,排放量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