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主义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际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新变化探析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新变化: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模式的体制危机开始出现;政府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变化,经济体制调整力度加大;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资本主义开始步入资本过剩时代。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资本主义;新变化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38-04

[作者简介]李海红(1980-),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投资学、公司金融。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房贷机构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大投资银行被收购重组,这场金融风暴引发了一轮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大量破产,银行倒闭,股市暴跌,市场和消费低迷,工资福利大幅下降,工人失业,经济发展停滞,社会财富大幅度缩水,全球的股票市场在短短半年的时间蒸发掉27万亿美元。这场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大、连锁效应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和发酵必然使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一、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再认识

(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充满着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使得社会资本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在经济危机到来时,一方面“过剩”的商品堆积如山,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却买不起商品,过着贫困的生活。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劳动人民的购买力而言,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全文阅读

资本主义\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0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069-01

摘 要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至今世界各国仍在努力摆脱危机阴影。此次经济危机与历史上几次经济危机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为什么影响如此之大?该文章将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来解释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虚拟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角度来讨论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根本矛盾 相对过剩 虚拟经济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为标志,次贷危机开始全面升级。一场规模巨大的金融危机逐步由美国蔓延到全球、由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直至今天,全球主要经济体还在为何时能够彻底摆脱危机阴影而努力。

一、从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解析次贷危机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次贷危机与历史上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无区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由于外部竞争的压力和内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利益驱使,各生产者涌向利润率最高的行业,并积极提高劳动率,搞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同时整个社会没有统一的规划,这样就不能保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保持一定的比例,由此可能造成买卖脱节,供需脱节。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扩大,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更加彻底,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效需求日益缩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导致大量相对剩余人口和失业的产生。当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些重要的商品由于没有足够的市场购买力而找不到销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过剩的危机就爆发了。这是危机爆发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普遍性原理。

这次经济危机仍然没有超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本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资本主义危机,只是作用形式发生了改变而已。借助于发达的信用系统,近二三十年来美国的透支消费越演越烈,资本家们生产出大量的商品,但是劳动人民手头没钱,有效需求不足,而透支的权利给了他们消费的能力,于是造成需求旺盛的假象,掩盖了社会购买力的真实情况,信用膨胀的虚假繁荣掩盖了生产与消费的脱节。这只不过是把危机延伸到未来发生而已,一旦发生不确定因素,对未来失去信心,经济泡沫破裂,危机无法避免。总的来说,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表现出来的基本逻辑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相对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危机爆发。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新时代的新特征:虚拟经济和全球化

全文阅读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命运解读

摘要: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集中爆发的一种新形式,并没有超出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总体框架。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也宣告了形形为帝国主义辩护的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同样金融危机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已经结束。

关键词:金融危机;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货币(纸币)输出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01-02

自去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针对这场危机的研究不可胜数,各种观点充斥其间。一场危机引发如此众多的关注和解读,固然在于这场危机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实属20世纪大萧条以来所未有的,但更重要的可能在于,这场危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带有某种标志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可能预示着某种历史时代的开端。

从导致金融危机的那些表面原因向更深层次追问和探究,可以发现,从根源上说,危机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只不过这种矛盾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并且以更为复杂的形式集中爆发。早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所包含的这种危机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股份公司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式下,社会财产为少数人所占有,而信用则使这少数人越来越具有纯粹冒险家的性质。“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1]固然,股份制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没有私有财产控制的私人生产,但“这种向股份制形式的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1] 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制度二重性的消极一面得以倍加的形态表现出来,即“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 [1]由于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使用,“这种人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的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1],因此,信用制度在加速生产力在物质上的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1]

马克思揭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日益相对贫困化。克里斯·哈曼的研究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那次衰退期间之后,资本相对于劳动力从产出之中所得的份额有了普遍提高。这意味着剥削率的增加,同时也表明工人的购买力的相对下降[2]。在美国,如果除去自身住宅外的家庭资产,最富有的1%的家庭占有除去房屋净值外总资产的42.2%,最富有的10%的家庭占有除去房屋净值外总资产的80%。而处于金字塔底层的80%的家庭只占有7.5%,最穷的40%的家庭占有的比例是-1.1%。对收入进行比较,最富有的1%的人占到了总收入的20%,最富有的10%的人占到了总收入的45%。最贫困的80%的人占到总收入的41.4%,而最贫困的40%的人仅占到总收入的10.1%[3]。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使全部产品都能够售出,就只有依靠更多的投资。但这样却又必然导致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即更多的产品需要解决能够售出的问题。显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一悖论是无解的,因为社会财富掌握在私人手中,这一矛盾的解决对资本主义本身是决无可能的。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利润率也呈现出长期走低趋势。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使用美国官方统计数字形成的数据显示,2000—2005年制造业的利润率水平既低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也低于20世纪90年代(尽管高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0世纪80年代)。他针对所有非金融性公司所做的计算显示,2000—2006年的利润率水平比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低1/3左右,比20世纪70年代早期也低18%左右[2]。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一种合乎资本的逻辑的结果,对利润进行生产性的投资减少了,“相反,通过金融体系,利润从一个流向另一个投机性的冒险活动。每一次冒险似乎都在一段时间里提供了超过平均值的利润”[2],这种冒险自新世纪以来就表现在次贷领域。一方面,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导致了购买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金融投机活动却使房地产这种大宗商品的产出与购买力之间的矛盾,通过金融机构大量贷款以促进房地产销售而得以掩盖,并由此衍生出规模惊人的次级贷款,但这种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只是建立在一种金融炒作和欺诈基础之上的虚假繁荣,只消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将使得这一虚假繁荣在短期内崩溃。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金融资本日益扩大,不断地向社会发放消费信贷——譬如住房贷款,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譬如次级贷款——这样的现代形式的金融欺诈和剥削手段。

全文阅读

金融化全球化的垄断资本主义与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

金融化全球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世界资本主义自2008年开始爆发全球性金融一经济危机,至今没有完全复苏。要说明这次危机的原因和性质,必须首先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特别是在20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尤为巨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第一,经济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是在电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70年代后,以微电子技术、个人电脑和网络为标志,推动了整个经济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方式,使更多的物质产品的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大大加快了商品的流转过程,而且使劳务的远程即时利用成为可能,极大地扩展了生产要素的配置空间。信息技术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括交流、交易、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第二,经济的服务业化。这表现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平均已达到68%,美、法等国甚至超过70%。服务业已取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门。正是这一特征,使许多西方学者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第三,经济的虚拟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证券、外汇、金融衍生品等非实物的虚拟资产急剧膨胀,其增长速度大大高于GDP的增长率,虚拟资产的交易额与实际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额相比已大得不成比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仅国际汇兑市场每天的交易额就高达14000亿美元,而与之相对应的实际的国际贸易只占5%-8%。虚拟经济在资产存量和交易数量方面都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第四,经济的全球化。虽然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一种长期和固有的现象,但这一过程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货币与信息的国际流动得到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正在商品、生产要素、资本、货币、信息的全面跨国流动基础上联成一体。

然而,在这些直观和表面的特征后面,还可以观察到资本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变化。这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第一,在资本形态上,资本的社会化达到空前高度。这种高度的社会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明。一方面,是资本的终极所有权的高度分散化。在股份制发展和股票持有人日益增多的基础上,20世纪后期年金基金和共同基金的扩大更加分散了资本的终极持有,而法人资本和机构投资者的兴起则进一步提高了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但另一方面,高度分散化和社会化的资本却是集中在少数大公司和大金融机构手中由其支配,结果是强化了掌握着资本直接所有权的能动的资产阶级管理阶层的资本权力。第二,在资本结构上,金融业资本相对于非金融业资本占有主要地位。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银行资本、证券资本、风险资本、投机资本等金融业资本不仅对于实体经济中资本的运转和积累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一国甚至世界经济的稳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业资本相对独立的过度膨胀大大加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第三,在资本占有剩余的方式上,资本通过实体经济创造剩余相对于资本通过非实体经济再分配剩余的重要性在下降。大量资本在虚拟经济领域的逐利活动实际上是再分配和占有实体经济中已创造的物质财富,这构成了过剩资本积累的新方式,也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腐朽性的一面。在资本家看来:“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周期性的狂想病,已演变为现代资产阶级的一种经常性的病态。第四,在资本的实现条件上,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外部市场相对于其内部市场的重要性在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的迅速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效需求的相对饱和,在20世纪70年代后已形成了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和积累过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已越来越难以在其内部充分实现,而不得不更加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从未达到现在这样高的程度。

以上的特点表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这个新阶段,左派学者有各种不同的概括,如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阶段等等。我倾向于把当代资本主义称为金融化全球化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划分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阶段,应以和资本结构变化相联系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演变的主导特征为标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金融化全球化的垄断资本主义,正是突出了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性的制度特征。它意味着:当代资本主义依然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因为作为垄断资本的巨型企业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产业中仍然占有支配地位,尽管在一般部门中资本的竞争性有所加强;当代资本主义的垄断资本又具有全球化的特征,它们已经在生产要素空前自由国际流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并通过跨国投资与并购来争夺、瓜分和控制主导产业的世界市场;当代资本主义的垄断资本更具有金融化的特征,不仅金融业资本及其交易已发展到在资本总量中占有压倒优势,而且非金融企业也大量从事金融交易,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的垄断资本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起支配作用的资本力量和获取高额金融利润的主体。因此可以说,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已不同于19世纪末期以前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或20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或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前的国家调节的垄断资本主义,而是进入到一个新的金融化全球化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从以上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演变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特征的简要论述中,可以初步得出几点基本判断。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在资本积累内在矛盾的推动下,会不断地发生演变。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具体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不断得到调整。这表明,资本主义还具有适应生产社会化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能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演变也还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第二,尽管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面貌与古典资本主义已经完全不同,但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并没有变。资本主义生产仍然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追逐利润仍然是资本主义经营的根本目的,资本之间仍然存在着竞争关系。只要资产阶级还掌握着政治统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演变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第三,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演变既然没有改变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性质,当然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内在矛盾。现实的和潜在的各种深刻矛盾通过变化了的经济条件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仍然困扰着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并进一步加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腐朽性和不稳定性。这种腐朽性和不稳定性的最新最严重的表现,就是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一经济危机。

此次全球性金融一经济危机的特殊性

全文阅读

试析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摘要:作为市场运行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现代企业之中,在自身金融管理过程中,企业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不同金融管理方法,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必须要结合有效激励机制以及科学考核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重大的作用,下面,笔者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金融管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分析

现代的企业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盈利以及生存,必须要将自身金融管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进行明确,保证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能够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信息才能够从根本上起到自身的所具有的作用,能够真正的提升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运用水平,实现企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本文中,笔者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的为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服务。

一、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进行金融管理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为了企业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和金融管理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整体行动的规划理论,如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没有战略意识,那么,一定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使其很容易就偏离了正确方向和目标,最终使企业将自己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优势丢失,所以,要求企业在自身进行金融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当前企业实际的状况进行考虑,更加要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充分的考虑,并且要求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应用必须要围绕着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控制、实施以及制定实现,最终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知识能够起到对各个部门目标协调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靠拢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知识应用定于在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以上,才能够使得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能够体现出一个真正生命力。

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落实自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事项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就要求我国的企业自身必须要具有灵活多变的一种金融管理的决策,特别是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探索,大多数情况下我国的政府都是对企业的金融管理进行直接的干预,这样就将企业自身的决策权削弱了,这样不仅仅不能够增强我国企业的灵活多变的适应能力,更加不能够使其适应经济快速发展这一个重要的要求,新财务准则将财政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进行了改革,在新财务准则这一个背景下,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个财务决策回避的制度,对于企业的投资人员和经营人员个人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财务决策事项来对其进行解决,相关的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应该回避,对于某些具体的企业财务处理的方法,我国也规定了企业应该具有自主选择这一项权力。

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

全文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性原因,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特别是其基本矛盾长期积累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本文深入探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演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主义;金融资本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institutional reasons,socio-economic system that is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especially its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basic contradictions in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break out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risis. And to explore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the capitalist system,inancial capital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11-05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爆发至今,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危机已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正面临自二十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二、当前对金融危机成因的探讨

全文阅读

简论当前西方经济危局中的金融资本主义因素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后,西方金融资本在全球各地兴风作浪,因严重破坏西方各国经济秩序在金融海啸中大发横财而备受各国民众指责,但认真分析后会发现,与其说它们是金融海啸受益者和危机制造者,不如说当前西方国家所奉行的金融资本主义诱使它们成为引发当前经济危局的罪魁祸首。

【关键词】金融资本 引发 经济危局

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至今已有三年时间,人们似乎没有看到国际经济好转的态势,反而看到国际经济正处于危局之中,危机随时会卷土重来,所不能确定的是危机到底何时爆发,这种危机感对于世界各国各阶层群体都是真实的。对普通百姓尤其是穷人来说,随着物价的不断变动,生活拮据,中产阶级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大力挤压,有倾向于再平民化甚至贫穷化趋势。在欧洲、美国经济仍处于危机的当前,世界多数国家政府似乎山穷水尽,没有应对危机的有效举措,很多国家针对当前危局所制定的政策表现得相当自私,只考虑到本国利益或者是眼前利益,结果导致当前危机尚存、风险依旧的局面。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已作出很大的努力来应对此次危机。但问题在于即使很努力危机却仍旧存在,相关政策的导向不仅没能使“病情”好转,反而将病情“恶化”甚至出现新的“病症”,这就需要我们“从现象看本质”,超越危机现象,深入到西方国家经济制度内部,探寻产生这些危机的制度性根源。从西方国家经济制度中,我们不难看到,西方国家当前面临着经济制度性矛盾,即金融资本主义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具体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金融或者货币资本主义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这种制度性矛盾是导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更是当前西方国家新危机不断的根源。本文从当前西方金融资本主义角度出发,详细阐述金融资本主义与当前经济危机存在的关系,笔者认为导致目前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尚存的金融资本主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金融资本主义与工业资本主义关系的变化。传统金融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即实体经济)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其关系为金融资本主义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是为实体经济融资,实体经济为金融资本主义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当时金融资本也具有“投机性”,但这种“投机性”的交易与实体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已经从制造业资本主义过渡到金融资本主义,并且有了质的飞跃。无论从规模还是性质上,当前和昔日的金融资本主义已经截然不同,但当前的金融资本主义里边,实体经济仍然依赖于金融经济,但金融经济可以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作,这是一种单向性的依赖,即实体经济依赖于金融经济,金融经济不一定依赖实体经济,或者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联系不再那么紧密,金融经济的“投机”本身变成了主体,金融经济不再是为实体经济融资,而更多的是为金融经济自身“融资”,金融经济通过融资控制大量资本或者货币,其目的是扩大自身实力使自己在进行金融交易时套取更多的“利润”,即获得更多的资本或者货币。这种套利过程本就是通过无数的金融“衍生产品”来实现的,而衍生产品是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设计并通过各种市场变化来获利的“风险规避工具”,因此,这就造成了赌博式的金融风险。导致这种赌博式问题的的具体表现在昔日的工业资本主义鼓励人们通过勤劳工作、创造发明致富,但现在这些品德在金融资本主义面前变得一文不值,许多投资银行家没有道德底线,更无社会责任可言。如以前全世界向往的“美国梦”,即在自由国度里人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但在当前金融资本主义的驱动力下,“美国梦”已经成为历史,不再现实。

其次,金融资本挟持政府,操纵整个经济。金融资本往往是“过大而不能倒”,其“理念”就是金融资本这个“核心”一旦倒下,整个经济受其牵连必将轰然倒塌。也就是说,如果政府想挽救全局经济,不得不先救助金融行业,因为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如此庞大的金融资本如有不测,那么整个经济将毁于一旦。事实上的确如此,美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动用了大量纳税人的钱拯救华尔街,但遗憾的结果是在华尔街复活后,根本没有意向挽救美国的实体经济,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相反,按照自己的逻辑意愿发展,做出许多与经济复苏无益的举动,导致当前美国经济尚未走出阴影。因此,金融业的复苏并不代表实体经济的复苏。除威胁政府,金融资本实际上也早已经开始操控政府决策。如西方国家早就有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思想,意在遏制过度投机的金融交易,但到目前为止,这个想法只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要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政策和法律实施非常困难,因为金融业利用其巨大的财富力量从中作梗,即使是像2008年那样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也没能促成西方国家政府推动类似的立法进程。

再次,当前金融业性质与产生就业相矛盾。事实上,金融资本最具有流动性,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更是如此,资本的特性就是流向可以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因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在美国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了金融业之后,美国金融资本并没有意图来扩大国内的投资,拯救实体经济;相反,它们却源源不断的流向海外,流向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在发展中国家那里,相同的资本可以获取远较国内高的利益。

全文阅读

拉娜·福鲁哈尔:经济金融化致欧美资本主义崩溃

危机总能带来机遇。而此时此刻,我们所经历的资本主义危机不同于至少过去40年里的任何一场危机。这样讲的依据无处不在――体现在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中,体现在企业与工人的财富分配中,体现在各国政府注入空前规模的货币刺激措施(自2008年以来已达29万亿美元)之后依然疲软的经济增长中。金融危机和大衰退爆发8年后,美国、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仍在经历我们记忆中最持久、最缓慢的经济复苏过程。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失民心。美国哈佛大学近期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千禧一代”中只有19%的人称自己是资本主义者,只有30%的受访者大体支持现体制。有太多学术研究显示,市场不再发挥支撑经济的作用。建立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制度是为了通过金融系统把劳动者的储蓄汇集到新企业手中。但现如今,只有15%的金融机构资产用于这一目的――其余资本都处在封闭的交易投机循环当中。金融不再资助那些能够创造就业、提高工资的新创意和新项目,而是把注意力转向对现有资产(比如房屋、股票和债券)的证券化,想着把这些资产转变成可供交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被拼凑和拆分、可以被尽可能频繁地转手――直到泡沫破灭为止,就像2008年那样。在美国,金融部门规模比上世纪70年代扩大一倍,占目前经济总量的7%,占所有公司利润总额的四分之一。然而,金融部门仅仅创造了就业岗位总数的4%。你在英国也能找到类似的数据。二是政府推动经济金融化。这个曾几何时只是为企业提供便利的部门如何获得了操控企业的能力?银行家常常沦为谴责的目标,但推动金融化趋势的其实是决策者,是他们从战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的上世纪70年代起作出的各种决策。在美国,吉米・卡特政府得到左右翼政治利益联盟的支持,放开对利率的管制,使各种金融“创新产品”成为可能。2008年引爆世界经济的那些拼凑拆分出的证券产品就属于此类。里根时代的改革允许银行和公司扩大规模,加深金融化程度。比尔・克林顿时代放松规制的措施更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三是金融中心论须被摒弃。金融化促使资本主义疯狂生长,超出了正常的用途。即使不了解华尔街的详细情况,我们所有人也会从直觉上发现目前的金融系统已经失效了。百分之一的人口怎么会占据全球大部分财富,一个仅仅提供4%就业岗位的行业怎么会占据近25%的美国公司利润?如果我们不努力思考应该如何改变现状,今后四年的政治生态会比我们迄今目睹过得更加恶劣。

(来源:《参考消息》2016年5月27日)

全文阅读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命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摘要: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集中爆发的一种新形式,并没有超出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总体框架。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也宣告了形形为帝国主义辩护的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同样金融危机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已经结束。

关键词:金融危机;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货币(纸币)输出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01-02

自去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针对这场危机的研究不可胜数,各种观点充斥其间。一场危机引发如此众多的关注和解读,固然在于这场危机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实属20世纪大萧条以来所未有的,但更重要的可能在于,这场危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带有某种标志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可能预示着某种历史时代的开端。

从导致金融危机的那些表面原因向更深层次追问和探究,可以发现,从根源上说,危机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只不过这种矛盾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并且以更为复杂的形式集中爆发。早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所包含的这种危机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股份公司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式下,社会财产为少数人所占有,而信用则使这少数人越来越具有纯粹冒险家的性质。“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1]固然,股份制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没有私有财产控制的私人生产,但“这种向股份制形式的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1] 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制度二重性的消极一面得以倍加的形态表现出来,即“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 [1]由于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使用,“这种人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的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1],因此,信用制度在加速生产力在物质上的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1]

马克思揭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日益相对贫困化。克里斯・哈曼的研究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那次衰退期间之后,资本相对于劳动力从产出之中所得的份额有了普遍提高。这意味着剥削率的增加,同时也表明工人的购买力的相对下降[2]。在美国,如果除去自身住宅外的家庭资产,最富有的1%的家庭占有除去房屋净值外总资产的42.2%,最富有的10%的家庭占有除去房屋净值外总资产的80%。而处于金字塔底层的80%的家庭只占有7.5%,最穷的40%的家庭占有的比例是-1.1%。对收入进行比较,最富有的1%的人占到了总收入的20%,最富有的10%的人占到了总收入的45%。最贫困的80%的人占到总收入的41.4%,而最贫困的40%的人仅占到总收入的10.1%[3]。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使全部产品都能够售出,就只有依靠更多的投资。但这样却又必然导致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即更多的产品需要解决能够售出的问题。显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一悖论是无解的,因为社会财富掌握在私人手中,这一矛盾的解决对资本主义本身是决无可能的。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利润率也呈现出长期走低趋势。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使用美国官方统计数字形成的数据显示,2000―2005年制造业的利润率水平既低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也低于20世纪90年代(尽管高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0世纪80年代)。他针对所有非金融性公司所做的计算显示,2000―2006年的利润率水平比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低1/3左右,比20世纪70年代早期也低18%左右[2]。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一种合乎资本的逻辑的结果,对利润进行生产性的投资减少了,“相反,通过金融体系,利润从一个流向另一个投机性的冒险活动。每一次冒险似乎都在一段时间里提供了超过平均值的利润”[2],这种冒险自新世纪以来就表现在次贷领域。一方面,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导致了购买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金融投机活动却使房地产这种大宗商品的产出与购买力之间的矛盾,通过金融机构大量贷款以促进房地产销售而得以掩盖,并由此衍生出规模惊人的次级贷款,但这种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只是建立在一种金融炒作和欺诈基础之上的虚假繁荣,只消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将使得这一虚假繁荣在短期内崩溃。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金融资本日益扩大,不断地向社会发放消费信贷――譬如住房贷款,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譬如次级贷款――这样的现代形式的金融欺诈和剥削手段。

全文阅读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当今世界,除了极少数新兴行业外,几乎没有哪个行业没有寡头、没有垄断,而且是全球性寡头、全球性垄断,这种状况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思考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跨国公司获得了大发展

全球垄断的形成,使当代资本主义进入到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种形式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已经在世界的发展中占有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投资、金融、生产、销售、贸易、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同时,金融资本的控制模式也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格局,转变为以银行资本为核心的金融资本网状联合控制的格局。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控制了较多的经济部门和产业部门。金融资本直接控制着母公司,通过各部门、各产业的子公司,层层参与控制更多的公司,各子公司又相互控股,从而形成了网状的格局,形成了大的跨国公司、垄断大财团。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载体是巨型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都以在全球的发展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它们不仅寻求在国内的垄断地位,而且寻求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这些巨型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形成以其为代表的全球性生产体系,通过投资社会化、生产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控制着全球的技术、资本、生产、销售和市场,决定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导向和秩序。

这些跨国公司一般实行全球战略,进行一体化管理,具有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结构复杂,以一个行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等特征。它们在全球相关地区设立子公司与分支机构,设置制造组装、研发设计、服务营销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形成了研究、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国际网络。它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雄厚的资金、惊人的销售规模和利润。世界500强中许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甚至超过了一些中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相关的产业领域和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跨国公司规模大,经营产品多种多样,分支机构多,经营地区广,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组织结构,以充分利用资源,取得全球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这些全球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复杂,其组织形式的演变,是一个适应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近些年,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组织结构,如控股公司结构、国际网络结构和虚拟公司结构、无边界企业结构等。这些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虽然复杂,实质上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分级计划管理,协调和落实公司的全球战略安排。跨国公司虽然结构复杂,拥有众多分布于世界的子公司、分公司,也能统一指挥、步骤协调,实现了内部一体化。一体化的管理,避免了重复生产和销售,保障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这些跨国公司,大都在主业经营的基础上,同时发展经营多种产品甚至实施行业的多样化,其业务范围被称为从方便面到导弹,几乎无所不包。由于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使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是全方位的、全领域的:由流通领域的垄断,发展为生产和流通的一体化垄断;由单一产品或部门的联合,发展为许多产品或部门的联合;由“横向”的联合和独占,发展为“纵向”的联合或独占。

二、以跨国公司为依托,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1.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利用跨国公司建立了新的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当今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基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基础上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由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网络的构建以及产品价值链的越来越细化,使得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向新的垂直混合分工体系转变。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体系,将母公司和子公司按照各自竞争优势分置于价值链的不同位置上,形成了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垂直或水平分工,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崭新型分工格局。发达国家控制着新型、高附加值产业,在产业链上,控制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换任务,还面临着产业链上由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升级转换任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