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证券法课程总结

金融证券法课程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本土化进程研究

[摘要]金融证券类学科理论主要来自西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地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更多地注重于理论的传授而缺乏实际的市场运行的验证。文章从前人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成果出发,总结了目前高校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缺陷,从提高课程教学专业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金融证券类专业 课程体系 金融学 证券投资 学科体系

[作者简介]刘建和(1973- ),男,浙江绍兴人,浙江财经大学投资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证券市场和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42-02

随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努力使其金融市场全球化,10年后A股市值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自从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股市市值第二大的国家,中国两大证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市值总和为4万亿美元左右。而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股市市值有可能超过美国。

一、提出问题

如此庞大的证券市场需要得到维持以及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证券人才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证券市场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复合型、高端型、高素质、具有创新和竞争意识多方面要求并进的特点。培育具有这些特点的人才,有必要对内地的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专业化本土化改革。

林毅夫曾指出“被解释现象的重要性决定社会科学理论的贡献大小”。当前金融大学科的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历史长,制度设计比较完备,而内地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制度建设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如何利用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对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进行安全分析,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进行专业化本土化改革研究,就是要把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结合内地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和本土化,使得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适应本地金融市场的要求。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可以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面向实务;另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结果是培养能够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结合起来的人才,这样才能面向金融类企业对于实务人员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合理化发展。

全文阅读

对证券投资教育改革的思索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学科,不仅是金融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金融专业,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内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课程。《证券投资学》贴近现实、兼顾理论,受到非金融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我国证券市场近几年在相关法律制定、制度创新、机制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非金融专业而言,学生既没有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也不完全具备证券投资必需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让学生对证券投资的知识理解与接受并产生兴趣成为一大难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非金融专业应体现出与金融学专业教学目标的不同,应当侧重于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贯通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也需要教师对证券投资学全面深入的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讨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完成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以及财政、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进而培养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样一个课程设计顺序是符合逻辑要求的。而对非金融专业来说,由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导课程学习不足,可能会造成逻辑链条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知识难度加大。

(一)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适用的教材。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关键意义。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授课的依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而言,一本符合其专业知识结构,能看得懂、喜欢看、看得进去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当前,以《证券投资学》或《证券投资分析》等为名称的教材琳琅满目,从教育部重点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编教材,版本繁多。据统计,在亚马逊网站上“大学教材教辅及参考书”中搜索,《证券投资学》有127种,在当当网的“财经类教材”中有204种。但是,这些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式推导、轻案例探讨,相互传抄现象严重,而对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生们使用这些教材学习后,仍然停留于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层面,无法与我国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第二,课程设置不科学。《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同时又需要多门先修课程做支撑,如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专业对这些先修课程的开设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专业选修或任选课,有的甚至不安排开课。学生普遍缺乏数理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薄弱,相关软件应用能力不高,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投资课设置存在“多而全”的问题,内容重复严重,如《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与《投资学》部分内容重复,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多必然会导致每门课程课时量的减少。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大局限,如在处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涉及的大量图表时就很难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画面包含的大量信息也加大了学生短时间内理解的困难。金融实验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专业教师缺失,课时受限,没有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实验操作、模拟交易多流于形式,学生听课效率低。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证券投资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观摩。第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学生只要能够背出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即能够通过考试,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而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所在。因此,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与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二)面临的挑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1]最近几十年来,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微观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解决个人、企业、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问题,和几乎所有金融实践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应用到市场第一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带动“微观金融”渗透到了证券投资的方 方面面,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证券投资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体现出这种趋势。第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挑战同样紧迫。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涉及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各种含权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的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还没有充分体现这种趋势和内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学等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或仅仅作前沿理论介绍,这就造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困难。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和内容迫切需要更新,应适当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加大衍生产品内容所占比重,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达到学生对综合性知识能贯通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进行深入改革,至少应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改进:

(一)优化课程设置,选用恰当的教材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恰当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第一,课程设置需要考虑每个专业的特点而有所侧重。适当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选修课,增加基础课(如统计学、金融学)的课时量,适当增加对公司金融、金融组织学、资产定价、家庭理财等选修课程的开设,有条件的还需加强金融计量学方面的课程,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金融工程学、行为金融学等,作为任选课程开设。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基础性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第二,恰当教材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教材是否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否体现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是否与学生的兴趣、专业知识背景、学习规律相一致。内容必须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内容设计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课外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教科书,辅之以生动案例尤其是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实案例分析和实践模拟课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全文阅读

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探索

摘要 与金融机构合作,进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培养面向基层、应用操作型人才正是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剧增的需要。基于此,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应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专业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 校企合作;金融与证券专业;应用型金融人才;专业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人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之一。然而国内高校近年来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主要是研究型、高层次的,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明显不足。进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培养面向基层、应用操作型人才正是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剧增的需要。

一、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现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分工协作的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在规范和创新中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上,已经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1.3亿户投资者,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正式成立,股指期货已于2010年推出。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参与主体逐渐丰富,银行间市场参与者逐步形成了以做市商为核心、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分层有序的投资者结构;股票市场也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农村金融方面,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和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金融覆盖率低的县域,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实质性变化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面向基层的金融从业人员。

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然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脱节,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金融企业招人难。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也抱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陈旧,不实用。而金融企业则认为学生操作能力欠缺,知识结构不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里绝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够了解,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闭门造车”;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社会联系较少,“关门办学”。为了改变上述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企业对毕业生能拿来就用,所以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校企合作。

三、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思路和措施

全文阅读

证券投资教育改革的思索

作者:孙兆明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学科,不仅是金融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金融专业,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内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课程。《证券投资学》贴近现实、兼顾理论,受到非金融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我国证券市场近几年在相关法律制定、制度创新、机制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非金融专业而言,学生既没有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也不完全具备证券投资必需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让学生对证券投资的知识理解与接受并产生兴趣成为一大难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非金融专业应体现出与金融学专业教学目标的不同,应当侧重于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贯通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也需要教师对证券投资学全面深入的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讨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完成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以及财政、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进而培养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样一个课程设计顺序是符合逻辑要求的。而对非金融专业来说,由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导课程学习不足,可能会造成逻辑链条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知识难度加大。

(一)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适用的教材。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关键意义。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授课的依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而言,一本符合其专业知识结构,能看得懂、喜欢看、看得进去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当前,以《证券投资学》或《证券投资分析》等为名称的教材琳琅满目,从教育部重点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编教材,版本繁多。据统计,在亚马逊网站上“大学教材教辅及参考书”中搜索,《证券投资学》有127种,在当当网的“财经类教材”中有204种。但是,这些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式推导、轻案例探讨,相互传抄现象严重,而对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生们使用这些教材学习后,仍然停留于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层面,无法与我国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第二,课程设置不科学。《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同时又需要多门先修课程做支撑,如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专业对这些先修课程的开设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专业选修或任选课,有的甚至不安排开课。学生普遍缺乏数理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薄弱,相关软件应用能力不高,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投资课设置存在“多而全”的问题,内容重复严重,如《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与《投资学》部分内容重复,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多必然会导致每门课程课时量的减少。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大局限,如在处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涉及的大量图表时就很难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画面包含的大量信息也加大了学生短时间内理解的困难。金融实验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专业教师缺失,课时受限,没有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实验操作、模拟交易多流于形式,学生听课效率低。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证券投资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观摩。第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学生只要能够背出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即能够通过考试,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而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所在。因此,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与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二)面临的挑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1]最近几十年来,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微观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解决个人、企业、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问题,和几乎所有金融实践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应用到市场第一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带动“微观金融”渗透到了证券投资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证券投资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体现出这种趋势。第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挑战同样紧迫。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涉及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各种含权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的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还没有充分体现这种趋势和内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学等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或仅仅作前沿理论介绍,这就造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困难。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和内容迫切需要更新,应适当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加大衍生产品内容所占比重,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达到学生对综合性知识能贯通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进行深入改革,至少应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改进:

全文阅读

《证券交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证券业协会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进行改革,高职金融证券专业的教学也要调整,以适应改革需求。文章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适合高职金融专业的《证券交易》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证券交易;实践教学;高职金融证券专业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2015年7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进行调整,考试科目由原来的五门课程改革成考核《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和《金融市场基础知识》两门课程,《证券交易》课程考试内容取消。为了适应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和高职金融证券专业的教学需求,对《证券交易》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该课程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金融证券类专业教学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根据高职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探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养,适应未来岗位需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课程改革,高职教学的课程内容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过去的教学是偏向学生通过《证券交易》的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交易》、《证券市场基础知识》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基础课程,改革后证券交易的教学方向不是为了60分,而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从课程设置和高职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尝试改革。

1.课程设置

《证券交易》课程是我院金融证券及金融管理专业设置的职业技能核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适应证券市场需求开设的核心课程。专业知识主要涉及证券、期货公司客户服务、柜台服务、咨询服务、证券经纪人、证券市场业务拓展与营销员等岗位。该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熟练掌握证券交易规则和业务流程,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通过证券模拟交易软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目前我国的证券交易品种,在模拟实战中去学习。

全文阅读

湖南高职证券投资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作者通过对湖南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投资咨询公司的调研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指出湖南高职证券投资专业可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安排、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来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湖南省高职院校 证券投资专业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日益壮大,成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资本市场,它在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完善市场经济结构、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证券行业是一个政策性强、变化很快的行业,它与国家的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及经济政策息息相关,这种多变性使证券投资专业教学开展存在一些困难。

目前,湖南省开设证券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有2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有8所,其开设的与证券投资相关的专业或方向一般都含在金融学或者金融管理实务等专业中,所开的课程重理论、厚基础,相对宽泛,缺乏针对性;而且,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预期相对较高,而证券经纪的工作压力大,部分毕业生不愿意从事证券经纪与金融销售等证券市场一线工作岗位。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有7所,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比如金融管理实务、金融与保险、投资与理财等)的有8所。以上高职高专院校的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及金融管理实务等专业的招收的学生人数一般为每年80―100人,以此测算,湖南省金融证券行业的人才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与行业需要。由此看来,大批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证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服务湖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对湖南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投资咨询公司进行了一次系统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对市场前景的预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调研结果显示。

1.大多数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是看好的,有75%左右的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只有10%左右的机构表示悲观。由此可以看出,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前景是看好的。

2.这些金融机构最缺乏的是经纪性人才,占到所缺人才的75%以上,同时,在这些人当中,非证券投资专业的人士占大多数,符合专业岗位要求的证券经纪人很少。因此,可以通过对在校学生的经纪业务能力的培训,搭建证券投资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比较优势,达到双赢效果。

全文阅读

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设计

摘要:实验教学将证券投资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具有直观性、即时性和适应性特点的多媒体、信息化网络教学为载体,充分满足了新形势下培养既熟悉本国金融运行特点和规律,又通晓证券投资规则和惯例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实验教学;证券投资;CAI;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227-02

金融交易是通过对证券、外汇、期货等交易商品的买卖使投资本金增值的活动,它是金融市场存续和活跃的保证。金融市场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金融交易市场,总是少数人获利多数人亏损,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者是否具备交易的能力。金融交易能力的获得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对实践能力进行训练。

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除了正确的理论以外,交易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压力承受能力、心理控制能力、盘口感悟能力等等。因此为获得金融交易的能力,除了需要进行理论学习外,更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而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进行科学严格的训练。

1.适应新型证券投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在证券投资人才培养上仍侧重于宏观金融方面,证券投资学科的教学也着重于对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传授。迫切需要改革教学目标,突出时代特色,加强证券投资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证券投资教学目标应由以往的单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向实际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转变。通过证券投资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与证券投资学科相关的基本概念、证券投资的基本构架与运行范式、证券投资的基本业务,掌握观察和分析证券投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证券投资理论和解决证券投资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般的证券投资业务操作程序。

2.适应证券投资课程微观化发展的需要。顺应证券投资课程微观化的发展趋势,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应将现有课程做适当的微观化处理,即去掉脱离实际的、过时的内容,补充证券投资领域需要的新知识,并使其具有操作性,具体表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投资银行、跨国公司理财和证券衍生产品市场等方面。由于微观证券投资课程本身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就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证券投资模拟教学系统是一套可以模拟全球证券市场的实验系统,采用宽带网接收实时的全球证券行情,可进行证券实盘模拟交易和证券虚盘模拟交易,计算盈亏情况并查询教师点评结果,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学生对证券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熟悉证券投资流程,训练实际分析能力和操盘能力。

全文阅读

对证券投资教育改革思索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学科,不仅是金融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金融专业,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内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课程。《证券投资学》贴近现实、兼顾理论,受到非金融专业的普遍欢迎。我国证券市场近几年在相关法律制定、制度创新、机制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非金融专业而言,学生既没有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也不完全具备证券投资必需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让学生对证券投资的知识理解与接受并产生兴趣成为一大难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非金融专业应体现出与金融学专业教学目标的不同,应当侧重于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贯通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也需要教师对证券投资学全面深入的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讨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完成高等、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以及财政、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进而培养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样一个课程设计顺序是符合逻辑要求的。而对非金融专业来说,由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导课程学习不足,可能会造成逻辑链条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知识难度加大。

(一)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适用的教材。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关键意义。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授课的依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而言,一本符合其专业知识结构,能看得懂、喜欢看、看得进去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当前,以《证券投资学》或《证券投资分析》等为名称的教材琳琅满目,从部重点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编教材,版本繁多。据统计,在亚马逊网站上“大学教材教辅及参考书”中搜索,《证券投资学》有127种,在当当网的“财经类教材”中有204种。但是,这些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式推导、轻案例探讨,相互传抄现象严重,而对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生们使用这些教材学习后,仍然停留于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层面,无法与我国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第二,课程设置不。《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同时又需要多门先修课程做支撑,如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专业对这些先修课程的开设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专业选修或任选课,有的甚至不安排开课。学生普遍缺乏数理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薄弱,相关软件应用能力不高,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投资课设置存在“多而全”的问题,内容重复严重,如《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与《投资学》部分内容重复,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多必然会导致每门课程课时量的减少。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大局限,如在处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涉及的大量图表时就很难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画面包含的大量也加大了学生短时间内理解的困难。金融实验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专业教师缺失,课时受限,没有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实验操作、模拟交易多流于形式,学生听课效率低。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证券投资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观摩。第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学生只要能够背出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即能够通过考试,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而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所在。因此,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与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二)面临的挑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最近几十年来,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微观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解决个人、企业、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问题,和几乎所有金融实践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应用到市场第一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带动“微观金融”渗透到了证券投资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证券投资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体现出这种趋势。第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挑战同样紧迫。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涉及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方方面面 ,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各种含权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的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还没有充分体现这种趋势和内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学等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或仅仅作前沿理论介绍,这就造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困难。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和内容迫切需要更新,应适当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加大衍生产品内容所占比重,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达到学生对综合性知识能贯通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进行深入改革,至少应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改进:

(一)优化课程设置,选用恰当的教材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恰当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第一,课程设置需要考虑每个专业的特点而有所侧重。适当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选修课,增加基础课(如统计学、金融学)的课时量,适当增加对公司金融、金融组织学、资产定价、家庭理财等选修课程的开设,有条件的还需加强金融计量学方面的课程,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金融工程学、行为金融学等,作为任选课程开设。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基础性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第二,恰当教材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教材是否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否体现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是否与学生的兴趣、专业知识背景、学习规律相一致。内容必须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内容设计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课外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教科书,辅之以生动案例尤其是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实案例分析和实践模拟课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全文阅读

独立学院证券与投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结合独立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证券与投资》教学也须作相应的改革,分别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证券与投资;教学改革;独立学院

因为独立学院学生和一本、二本院校学生有差别,主要提现在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情感丰富、自我意识且依赖性较强,不爱动手等特点。因此独立学院的证券投资学在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必要改革来适应学生的特点并强调实用原则。本文结合独立学院的证券与投资教学现状,采用相应的教改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实践,从而形成一条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

一、证券与投资教学面临现状

(一)微观金融的发展对课程教学产生挑战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微观金融的发展对证券与投资教学具有挑战性。因独立院校现行的一些教材主要没有太多的设计微观金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证券与投资教学应该朝着微观化的金融发展方向,与国外教学接轨,增加微观金融方面课程,包括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投资理论、家庭理财、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

(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于课程教学具有挑战

国际上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包括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国内的金融创新相对而言比较滞后。因此,现行的证券与投资教材和教学内容也需要更新,使学生能跟上时代步伐。

全文阅读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方案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认识,分析当前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目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构建金融学核心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经典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针对不同课时和授课对象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等改革意见,提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实验室模拟教学,利用当地社会办学资源和证券投资学经典案例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改革构想。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41-02

一、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认识

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是所有高校教师共同面临并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时候对学生实行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师大量灌输知识,而没有过多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消化能力,造成应试教育下的高分低能。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国家高级人才,综合素质是培养的重点。要以科学的发展观衡量高校的教育,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以上目标,在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摒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思想,而换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即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启发。

启发式教学以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成为一种教学理念贯穿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