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相关理论

金融相关理论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机制相关理论综述

摘要:从早期的关于金融功能的相关理论,诸如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直到现代金融效率观以及最适金融结构论,学术界对于金融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新金融效率观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更科学地去重新审视融资机制问题,从而为促进金融效率的量化研究和最终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健全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金融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045-03

金融活动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活动水平明显滞后。从经济发展史看来,一个国家金融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不仅如此,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金融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两个论断已经被历史经验和理论同时证明。

近几年,金融效率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结构和金融机制的研究核心,在金融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金融制度性缺陷、结构性矛盾、信用的缺失、政府宏观金融干预的不力以及普遍存在的惜贷现象等问题均可归结为金融效率的低下。作为转轨国家的典型代表之一,我国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以及金融效率不断提升的发展史。纵观其中,从其演进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在进行渐进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却伴随着滞后的金融改革;同时,中国金融呈现出量性增长有余、质性发展不足的格局。因此,进一步深化金融机制的改革,以及提高金融效率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

金融发展理论经过短短30年的演进,出现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理论:第一是1973年的麦金农・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一般可简称为金融深化论;第二是20世纪90年代赫尔曼等人提出的金融约束论;第三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中国学者提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近年来,金融发展理论研究日渐升温,除了大量文献偏重于对前两种金融发展理论的评介之外,关于金融效率的研究渐渐成为金融制度研究的核心内容。上述三个有代表性的金融发展理论蕴含着不同的金融效率观,前两种理论对应着缺失的金融效率观,是不完全的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则赋予了崭新的金融效率观,因而代表了金融发展理论的新方向。

一、金融深化论

Shaw和Mckinnon(1973)分别在其各自的著作《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中,进一步以落后国家为样本,研究了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在落后国家存在着“金融抑制”的情况,即落后的金融体系限制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出了促进金融体系发展的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在落后国家,市场处于分割状态,资源配置也处于无效率状态,市场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度,不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尤其在资本市场更是如此,资本的配置很不合理,这本身也阻碍了资本的进一步积累。Shaw对于传统的货币观进行了批评,他认为,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货币是不同的。对于个人,货币是财富,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货币是金融中介,货币体系通过发行资金供给者愿意持有的真实货币和其他非货币金融债券,同时购买投资者愿意发行的初级债券,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整合,从而有助于动员储蓄,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提高投资回报率,因而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增长是重要的。

全文阅读

金融自由化及其相关理论综述

摘要: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出现扭曲、被削弱、萎缩,以及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等现象,理论界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其主要包括: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扩展、反对与完善M-S的理论、有关金融脆弱性的现论研究、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金融自由化排序理论等。这些理论从内因和外因、宏观和微观多角度地对金融自由化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实践来说,理解金融自由化的关键就是:为什么频发的金融危机主要出现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而从整个金融自由化发展的进程中多角度地来理解金融自由化,而不是单纯地用任何单一的方法来研究这一复杂的课题,应当是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金融危机;金融脆弱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6-0121-08

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奠定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由此也揭开了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的帷幕。与此同时,为摆脱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窘境,主张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成为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主流。于是,金融自由化就成为了世界金融改革的主流内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发,且主要出现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由此人们不禁要问:金融自由化是否就意味着风险?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必然会发生金融危机吗?而政府又应如何推进金融自由化?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扩展、反对与完善M-S的理论、有关金融脆弱性的现论研究、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金融自由化排序理论。本文依照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系统介绍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

一、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

麦金农和肖在格利和肖、戈德史密斯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格利和肖①是最早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一批学者,他们开创性地指出,发展中国家不成熟的金融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并得出结论: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1]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973年麦金农和肖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著作中,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现状进行剖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麦金农的互补性假说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内在原因,以及如何在不造成较大的社会与经济代价的前提下实现金融自由化。在两个经济学假设②前提下,储蓄倾向会强烈地影响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而在任何确定的收入水平下,实际货币余额与投资之间存在互补性。麦金农认为,投资与实际利率水平也呈正相关。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利率管制,实际利率被压得很低,因此会出现因实际货币积累减少而阻碍投资进行的情况,从而使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肖的债务中介观不认为实际货币余额与投资之间有互补关系,而认为这种互补关系是经济单位局限于“自我融资”的结果,即只要金融中介发挥作用,经济单位就不会仅限于自我融资。他强调银行体系自由准入和竞争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金融自由化成功的前提。肖同时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合乎逻辑的发展道路就是解除对利率的人为抑制,深入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3-4]

全文阅读

微型金融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摘要:微型金融是小额信贷金融多样化和持续化的结果。微型金融理论是在小额信贷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本文从金融深化论、金融创新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微型金融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梳理。

关键词:微型金融;小额信贷;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3-0004-04

一、微型金融理论与实践

微型金融是小额信贷的广义范畴,是小额信贷金融多样化和持续化的结果。因此研究微型金融的理论是在小额信贷理论基础上的。小额信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它的起源是受到金融深化论、金融创新等理论的启发。在这些理论的支持下,小额信贷理论乃至以后的微型金融理论才得以发展。

(一)金融深化理论

20世纪50年代格利和肖发表了三篇关于发展中国家金融问题的论文和著作:即发表于1955年9月号《美国经济评论》上的题为《经济发展的金融方面》一文、发表于1956年5月号《金融杂志》上的题为《金融中介体和储蓄――投资过程》一文和1960年由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在他们的这些开创性研究中,阐述了金融和经济的关系、各种金融中介体在储蓄――投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货币不是货币金融理论的唯一分析对象,除货币体系(包括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外,各种非货币金融中介体也在储蓄――投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融的作用在于把储蓄者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者的投资,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性投资水平。同时,他也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本身落后的角度提出了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模型:该模型集中关注怎样将发展中国家一个部门的剩余储蓄(投资机会较少)向其他具有丰富企业家才能的部门转化。

另一名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在其著作《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提出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概念,讨论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金融结构模式,并且通过对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开创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基础。他认为金融结构是指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和相对规模,指出金融理论的职责是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怎样通过互相作用而促成金融发展。

全文阅读

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在金融发展的度量指标上,考虑到广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本文选取时间序列相对完整、可信度比较高的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农村存款年末余额+农业贷款年末余额)与农村名义GDP的比率作为衡量广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记为A。在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上,最能充分反应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通常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的方法有如下的区别:定期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总量增长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本文采用人均农业名义GDP(农业名义GDP/农业从业人员数)作为衡量广东省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将其取对数,用B表示。

(二)数据选取本文选取1992-2010年的年度经济数据作为研究广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基础,文中的的农村存款余额为农户储蓄存款余额和农业存款余额之和,农村贷款余额为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中国农业银行贷款余额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之和,农村经济增长指标选用人均一产国内生产总值实证分析所需数据如表1。

(三)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若直接用于研究,很容易出现“伪回归”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目前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为单位根检验。一个非平稳序列的一阶自回归模型的特征方程含有特征根。所以本文分别对A、B用EVIEWS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2,可以看出,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这就为接下来的检验提供了基础。

(四)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Granger(1987)所提出的,目前已成为了分析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主要工具之一,且通过线性误差修正模型(ECM)刻画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调整机制。而在现实经济中的时间系列通常是非平稳的,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差分把它变平稳,但这样会让我们失去总量的长期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必要的,所以用协整来解决此问题。因为A和B序列均为一阶查分平稳序列,符合协整检验的条件,在这里本文使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说明A与B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就说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最后对两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果如表四。说明了在最优滞后期为2时,拒绝“B不是A的格兰杰原因”,但不拒绝“A不是B的格兰杰原因”。

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检验,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广东省金融发展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广东省农村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了广东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不如经济发展,金融资源配置低下,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为了促进广东省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地发展,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构建一个多元化、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

全文阅读

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理财相关理论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家庭投资者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利用理财工具实现财产保值增值便成了学界的研究课题。保险理财工具由于自身特质,逐渐成为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保险理财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保险理财的具体计划。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家庭保险理财

家庭理财基本原理

所谓家庭理财,是指科学的运用家庭资产,使家庭支出产生最大的效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就是利用家庭金融方法进行计划和管理,增强家庭经济实力,提高家庭风险防御能力。从技术层面讲,家庭理财就是在开源节流原则支配下,以科学的方法实现家庭的经济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部分家庭拥有了大额的资产,对这些家庭而言,如果不能运用科学的理财方法运作家庭资产,很有可能使家庭的财富在通货膨胀中受损。当前,国内外学者公认家庭理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成员职业计划。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能力、性格、喜好的正确评估,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确定家庭成员的职业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计划。

消费和储蓄。家庭有了收入以后,就要面对家庭收入的分配,家庭应该按照经济生活现状,合理安排家庭的消费和储蓄比例。

全文阅读

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相关理论研究

[摘要]金融企业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已经大规模出现,由此产生的资产减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公允价值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标志之一是公允价值的全面应用,这也意味着公允价值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是否应当应用”转为“应当怎样应用、应当怎样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减值准备;会计计量;我国上市国家控股银行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9-0087-06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会计学专业+英语专业双学位模式CGA 方向人才培养研究》(115A-068);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XGGH0809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黑龙江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对策研究》子课题《振兴龙江经济,黑龙江外语外贸人才培养研究》(JX019);2009年黑龙江省会计学会重点会计科研课题《金融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一、引 言

美国会计学家威廉姆・培顿在1946 年3 月的《会计师月刊》(Journal of Accountancy)发表了一篇题为“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的文章。在该文中,培顿教授指出,“成本和价值不是相抵触和相排斥的概念。在购买日,成本和价值几乎是一样的,至少在大多数交易中如此。就支付媒介是非现金财产的交易而言,购入资产的成本应按所转出财产的公允市场价值(fair market value)确定。事实上,成本是重要的,因为其大致等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1]较早在正式文告中使用公允价值概念的是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公告第4 号(APB Statement NO.4)“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970 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意见书第16 号(APB Opinion NO.16)“企业合并”(1970年)、第21 号“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利息”(1971 年)和第29号“非货币易”(1973 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2 年公布的IAS16“固定资产会计”中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在对引用公允价值概念进行评论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指出“公允价值最忠实地反映了交易的实质”。在涉及金融工具的FAS107 和FAS133 公告中,FASB 解释说,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值的估计,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猜测,并有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猜测的合理性;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FASB 的定义与此基本相同。FASB 在1984 年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5)中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属性与上述五种计量属性的关系是什么,是否成为独立的第六种计量属性,FASB 在2000 年的第7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NO.7)中指出:SFAC NO.5 中所描述的某些计量属性也许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在初始确认时,如果缺乏相反证据,已收或已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通常被假定近似为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都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之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只要短时间物价稳定,对于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而言,它们的可变现净值可以近似地代表其公允价值。由此可见,公允价值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特点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交易,是参与市场交易理性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后的市场交易价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3]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见,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一致,主要的区别在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程度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相对国际会计准则强调公允价值作为基准计量基础而言,仍然有所保留。[4]

全文阅读

金融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理论及对策探讨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减排是国家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于节能减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绿色金融的国际贸易学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及金融机构本身阐述金融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理论及对策,为我国金融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节能减排;绿色贸易壁垒;公共物品供给;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节能减排

1.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重

人类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重型工业比重较高,不可避免对资源、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煤炭作为工业能源消费的品种,其大量消耗不仅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重化工产品生产对能源的需求较大,导致单位GDP耗能提高,污染排放也不断增加,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迫在眉睫。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步伐加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也频繁地遭遇了暖冬。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有资源保障,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基础工业,这些导致其对资源的需求增长,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总量上也呈上升趋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加剧了这种现象。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海平面上升,洪水更加频繁,干旱严重,甚至更多的物种灭绝。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石油价格持续高位波动,资源竞争日益激烈,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发挥金融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2.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许多企业由于污染事件的发生被关停或限令整改,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的破坏、自然界的灾害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自2007年以来,国际上曾多次召开关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高峰论坛。节能减排,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而且可以增加能源的二次利用,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一些纺织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淘汰规模小、耗电高、产品附加值低的棉纺设备,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创新开发的力度,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国际及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提出了节能减耗的约束性指标,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因此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文阅读

关于金融业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分析报告

作者简介:

欧阳强(1991-),男,汉族,湖南省常宁市,学生,金融学士,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证劵专业 2010级证劵一班。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观点都是为适应时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对社会人才的需要已向高素质智能型发展,一般书架型、工匠型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就人才而言无论是高素质,还是智能型其最终落脚点是将所学之理论知识更好地用于实践。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对金融行业的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进行了调研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金融业;理论与实践;调研分析

1.调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社会对金融类专业人才需求大

在2006年,重庆市政府曾发文明确提出,把金融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也表示,用十年时间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重庆要打造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需要有大批优秀金融人才力量。从总量规模上来说,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从事金融业的人口达就业人口的10%以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和纽约,金融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均为11.5%以上,香港有八十万人才,上海有三十万人才,而重庆金融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左右,这对有三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明显不足。

1.2高校金融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全文阅读

金融法展与经济增长: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外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以及国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金融发展理论分为:货币经济发展理论,传统金融发展理论,新金融发展理论三个阶段。最后,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综述

2007年美国次级债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因此而陷入衰退。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有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有利?怎样建立一个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有利的金融体系?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历程和现状作一系统介绍和比较。

一、金融发展的内涵

格利和肖(Gurley and Shaw)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明确表达了金融发展的概念,认为金融发展主要指各类金融资产和各种金融机构的增多。戈德史密斯Goldsmith)的金融结构论把金融发展视为金融结构的变化。麦金农和肖(Mckinnon and Shaw)的金融深化论将金融发展看作是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完善过程。金融结构的优化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金融工具种类与规模的扩张。金融工具即金融商品的种类与规模的扩张反映了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金融对社会经济的更深层次的参与和影响。二是金融机构类别与构成的优化。金融机构类别的扩展与构成上的此消彼长,反映了金融领域影响社会经济的力量生长和金融服务日趋完善的程度。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二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两种效率的提高又依赖于金融市场制度的变革和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在实际金融发展过程中是相互渗透的,金融结构的优化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健全,金融结构的扭曲总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完善。

二、国外研究历程

(一)货币经济发展理论

有关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可追溯到英国重商学派理论。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货币就是财富,因而与经济联系在一起。在重商主义解体时期,苏格兰经济学者约翰・罗(John Law)系统地论述了货币金融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约翰・罗认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贸易的发展,贸易的发展又有赖于货币放人增加,金属货币的增加将受到金属供应量的束缚,无法适应贸易扩大的需要。因此,罗主张由国家创办银行,发行纸币,以推进生产贸易的发展。

全文阅读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的基础理论和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来论证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揭示出县域金融的发展对县域资本经济的构建、县域城镇化的进程及优化县城产业结构方面的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它对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及良性运作有积极的推进意义。

关键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

一、金融支持理论的发展趋势

研究金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关系,早已成为金融实践研究领域之焦点问题。且已在以往诸多经济学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被充分证实。

(一)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1955年,E·S·肖以名为《金融中介机构与储蓄——投资》的著作,格利以名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方面》的著作,开启了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先河。E·S·肖和格利构建了金融发展的模型,此模型具有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到繁变化的特征。该模型论证了经济发展阶段与金融作用成正相关的命题,即经济发展阶段越高,则金融发挥的作用越大。

1966年,帕特里克在其论文《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充分论证了许多金融问题,核心问题为货币供给和需求推动。研究表明,金融体系通过刺激投资和储蓄的方式。来制约资源配置和改进资本构成。如在实践中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政府会运用金融优先发展方式,去推动货币供给总量,从而拉动社会经济增长。

1969年,在35个国家100年经济发展信息基础之上,戈德史密斯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重要结论,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相关率正相关。这一重大结论奠定了金融发展的理论根基,为今后的金融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和分析方法,很有积极指导意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