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统计分析论文

金融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论文

一、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很多,分析方法都是从不同维度进行筛选。现对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金融风险方差度量的分析方法及其改进此方法是最早采用的分析方法,它主要采用方差的方法对金融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方差,通过方差的大小进行评价。此方法容易让人理解,也好操作,由于其的适用性广,简便性强,在各个金融机构都是很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其计算的复杂,人们正在对其计算进行摸索研究,后来对方差方法进行了改进,发现了下侧风险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下半方差来对风险进行评价,但因为计算设计的不合理的问题,也会对金融风险度量的分析带来不便,此方法也需要进行改进。

(二)金融风险度量的灵敏度分析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是对金融风险度量的线性度量,它测定的是市场因子的变化与证券组合价值变化的关系。常在固定资产市场、股票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中使用,“凸性”代表了衡量利率变动时长期的变动,“伽玛”是在反应衡量标的资产变动的情况下“德尔塔”的变动。“凸性”和“伽玛”两个指标都是只度量一个金融变量中二阶金融风险的大小。此分析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局部的分析变化、对产品类型太过依赖,不能在所有产品中使用、分析出的数据不稳定大,也会出现风险等对此分析方法的推广使用上不可靠,也限制它的广泛使用。

(三)金融风险度量的VaR分析方法及其改进VaR的分析方法是现在一种新发现的金融风险度量的分析方法,相比以前的分析方法,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可在不同金融市场中进行评价;容易让人接受,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操作,但此分析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此分析方法适合在没发生危险的市场中,当极端危机出现时就不能正确评估,对数据的分析不能全局分析等,这些分析的缺陷促使对其进行改进,出现了极值分析方法、半参数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利用观察到的尾部分布的指数特性来估计。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摸索研究而得到的,但每种分析方法都不是最先进,随着金融问题的越来越复杂,也会有更新的方法出现。

二、多维度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实例分析

金融风险度量的统计分析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改进,每种金融风险评价模型都是通过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的,采用VaR的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机构中2004-2012年间5个维度金融风险度量进行分析。对金融风险度量进行5个维度进行评价,如宏观经济维度、银行与货币维度、泡沫维度、外部冲击维度和债务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后进行VaR方法的计算,得到的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发现:宏观经济维度的金融风险的VaR值在[0,2]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相对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变化是最小的;银行与货币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5]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是比较大的;泡沫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6]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性也是较大的;外部冲击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8]之间,说明其不同年份中波动是最大的;债务维度风险的VaR值在[0,3]之间,说明其波动性也是比较小的。

三、结语

全文阅读

关于如何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统计学思维训练的思考

摘要: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深、金融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越来越多地涉及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难度加大。在教学中加强统计学思维训练是改善金融学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就如何对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加强统计学思维训练提出了几点有益的思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融学;本科生;统计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5-02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深、金融学学科体系及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越来越多地涉及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金融学专业在招生中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功底参差不齐,学习专业课的难度加大,在教学中注重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无疑是改善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本文专门就如何在教学中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统计学思维训练的问题提供了以下几点有益的思考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在教学中注重统计学与金融学知识的交叉融合

(一)注重体现统计学与金融学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内容对统计学特别是数理统计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统计学与金融学各自的课程体系之间却缺乏足够的内在沟通,课程体系目标不够明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一些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甚至金融统计等,却不懂得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去分析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两者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首先应注重统计学与金融学两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两者各自的地位和作用。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和应用性学科,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学只有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数据分析功效。在统计学与金融学的相互关系中,统计学为研究金融学服务,统计方法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金融学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和自身的发展均提供了契机。

全文阅读

海南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摘 要: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配置其他资源的核心资源,而金融配置则成为了资源配置的核心。本文以1991年2012年海南省人均实际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用金融贡献率与金融中介效率来衡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海南省经济增长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可得,海南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关系,但这种关系表现为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程度较为微弱,仅在滞后二期起作用。

关键词:海南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长

一、引言

经济货币化、经济金融化导致了金融经济时代的来临,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当今时代,离开了金融的经济,不再是现实的经济;离开了经济的金融,也不再是现实的金融。金融经济即金融成为运行核心的经济。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配置其他资源的核心资源,而金融配置则成为了资源配置的核心。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既决定着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也决定着产业发展方向与速度,影响一国科技创新的能力,进而决定着整个经济效率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本文就海南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试图寻找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可能的影响关系。

二、指标的设定与样本数据的采取

1.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指标的设定

鉴于数据来源的局限性,本文仅选取了FCR(金融贡献率)、FAE(金融中介效率)对海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作一个简单的考量。

(1)金融贡献率(FCR)

全文阅读

我国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2013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始正式招收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作为新兴的本科特设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目前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课程体系建设首当其冲。我们在回顾、分析国外高校及清华大学试办本专业的基础上,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及教育现状,提出了“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初步探索构建了一套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推进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6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经济与金融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增长,金融是经济学研究领域应用性强的分支,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学科理论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的增设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试点开办经济与金融专业。至2015年,我国已有18所高等院校正式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还很少。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历程

2006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批试点招收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2007年正式_始招收第一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建立并进入试点招生阶段。在建立之初,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代码为020120S(S表示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1]。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据统计,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达到了100%[2]。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试点的成功,加之国内其他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经济学与金融学本科教学,教育部开始在各高校逐步推开设置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与此同时,教育部对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在2012年的新目录中,经济与金融专业进行了细微的调整,虽然还是属于经济学科门类,所授予学位还是经济学学士,但是从经济学类调整到了金融学类。这一调整,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生培养应偏重于应用型更强的金融学。

目前,我国虽然已有高校12所高校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各高校正处于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尚未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形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参考清华大学试点办学的经验和国外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成果,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全文阅读

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金融计量经济学强调将计量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处理金融领域中的真实数据和问题,能够从技术运用的角度服务于金融教学,顺应并体现国际金融教学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金融计量课程设置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目标、教学与课程设置,以及金融学科的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与分析,我们提出对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议,并凭借笔者在美国及欧洲从事金融教学的经验,在南开大学商学院首先进行尝试。我们以教学论文的形式探讨该课程的开设实践及经验,属先行尝试。把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引入研究生教育体系,不仅能够丰富研究生课程内容,体现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同时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为金融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研究生教学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0-03

一、引入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背景

金融计量经济学,简言之,就是将计量技术和模型运用于处理金融问题中,包括对金融市场各种交易变量(如价格、交易量等)建立相应的计量分析模型,以及对金融理论和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等。金融计量经济学从计量经济学中发展而来,但由于金融数据及其处理方法的独特性等(例如,金融数据具有尖峰厚尾、条件异方差等特性),金融计量经济学已经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有所区别,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已不能够覆盖金融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计量模型。作为一门针对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而言,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财经类专业都已将计量经济学设置为核心课程(根据李子奈(2008),2006年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比例就已达98%),却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所高校开设有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对南开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下,就该课程开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经验做以介绍,希望能对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现有相关文献也已对金融专业研究生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推动了我国研究生教学的发展。这些文献一方面主张金融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如钟宏桃(2008)分析了研究生培养中学科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讨(如张长青(2009),提出现有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有所改革等等。而对于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鲜见有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因而,我们在此所探讨的在研究生教学中引入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引入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第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硕士研究生不仅掌握本门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一要求具体到金融等专业,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同时进行金融学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对金融工具和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然而,硕士研究生利用建模等计量技术解决金融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会影响其发展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金融分析工作的能力。鉴于学科课程教学是完成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我们提出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引入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金融方法研究与分析的训练,以培养其较强的科研能力、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二,金融学科的发展日益注重定量研究,微观化、数量化和交叉化成为金融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数学和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活动所必须的工具,计量理论和模型在金融分析中体现出不可或缺性。硕士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往往掌握了一定的公司理财、投资学、金融市场等基础理论,以及基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统计学知识,但将这两方面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建模等计量技术解决金融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相对薄弱。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高校财经类专业,其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必须符合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金融计量经济学模型对金融理论和实际金融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能力。第三,金融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一方面,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金融理论和数理计量知识;另一方面,它强调将计量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处理金融领域中的真实数据和问题,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工具。学习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具有金融计量学科背景也会成为其日后发展的一大优势。

二、课程特点及教学设计

1.课程特点分析。课程特点分析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我们从对金融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的学期安排、教材的选择,以及课堂内容的设计与讲授等方面来分析该课程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①课程的学期安排,考虑到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需要有一定的金融和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们本科阶段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的差异,笔者将金融计量经济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并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通过第一学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学生们对金融基础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但由于受其所掌握的金融分析工具和方法的限制,使学生们对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金融领域中的真实数据和问题具有迫切需求。而在第二学年,①学生们则面临学位论文写作以及一些更深入的课题研究,彼时他们不仅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还要掌握有金融分析工具和技术。适时引入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们对于继续深入学习、研究的需要,激发其热情。同时又对于硕士研究生在随后的学年中进行课题研究乃至以后的继续深造学习和工作,都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提升作用。②课程教材选择和内容设计。笔者认为,研究生课程内容和教材的选择应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突出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并善于把握最新研究成果。金融计量经济学在随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而不断充实、丰富,在课程教材选择时,笔者力图选取最新的、在学界具有一定认可度和影响力、能够覆盖绝大部分金融计量经济学内容的专业著作作为教材。在教学中,笔者以Rachev(2007)等所著《Financial Econometrics:From Basics to Advanced Modeling Techniques》为主要蓝本,这是目前较新的一本介绍金融计量经济学专著,所述内容包括回归分析、金融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这本专著在介绍有关金融计量经济学概念和模型的同时,伴有大量金融领域的实例,这也是笔者选择教材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时间序列部分,辅之以Brockwell和Davis(2002)的《Introduction to Time Series and Forecasting》。金融计量经济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从理论层面上看,课程涉及比较枯燥难懂的数理知识,以及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从应用层面上看,则涉及如何运用统计学等数理知识和计量技术检验金融理论、处理金融领域各种变量间的关系。教师课程教学既要注意背景知识和相关理论的阐述,又要讲解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要把握好学时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把握理论阐述与应用的度;学生课程学习则需要理解金融计量模型的求解、掌握有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将计量知识、技术、金融理论和实践相联系,提升建模、实证分析的能力。

2.课程教学设计。根据证券投资学、投资组合管理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及指导研究生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的经验,笔者将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小组作业、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模式:①用课堂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框架。在讲解相关金融计量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时,结合Excel等统计工具的操作,为学生展示基本建模和实证研究方法;②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课堂测验、上机操作Excel等方式,强调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③通过小组作业构建一个研究性协作学习环境,巩固并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④用研究论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人递交一篇有关金融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性论文,具体题材不限,给学生以充足的自我发挥和创新空间。

全文阅读

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框架构建与比较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揭示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并最终实现对金融系统的优化和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0世纪80年代始,系统科学理论逐步应用于金融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问题等问题的研究中,能够实现对金融系统的认知、优化和控制,是未来金融理论研究创新的方向,但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理论归属混乱、理论研究不系统等不足,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框架以发展金融理论、指导金融实践。

关键词:系统科学;金融系统;理论创新

一、引言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各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探寻各金融理论的适用范畴。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认知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探寻促进金融系统稳定有序发展的方法,最终实现对金融系统的优化和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不断革新,深受心理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影响。从当前金融理论研究范式来看,现代金融理论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资产组合理论等假设基础上的,然而对金融系统的实证检验证明,其假设基础具有局限性,不能对如日历效应、新股谜团等“异常”金融现象作有效解释[1]。此后,行为金融理论借助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研究范式,对“理性人”假设作了有条件的放松,并解释了部分“异常”金融现象,但这一研究范式也存在缺陷(如运用心理偏差过于随意等),受到现代金融理论支持者的质疑。实际上,这两种金融理论研究范式都已经不足以解决金融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始,相关系统科学理论逐步应用于金融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问题等问题的研究中,并取得了有益的研究成果。他们以实现对金融系统的认知、优化和控制为研究任务,是一种全新的金融理论研究范式,代表未来金融理论研究创新的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统科学范式下金融理论与应用”(项目批准号:11BJY14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A901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049023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R2009HL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超(1969-),男,北京大学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系统科学、制度经济学。孟涛、刘丽,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梳理系统科学应用于金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科学金融理论(简称系统金融理论)框架,阐明了其理论基础、核心思想观点和体系结构,并将现代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与系统金融理论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系统金融理论的优越性。

全文阅读

温州民间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 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主因背负巨额高利贷出逃事件频发。为探究温州市民间金融发展规模对地区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理论分析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值法测算出温州市民间金融规模,并通过协整理论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检验了温州市民间金融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为制定具体决策、预测以及规范民间金融市场提供理论与数量化依据。

[关键词]温州民间金融;值法;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 A

一、理论综述

民间金融在向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间金融逐渐成为游离于银行金融体系之外的巨大资本力量。2010年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存量已超过2.4万亿,占当时借贷市场比重5%以上,温州有超过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金融活动。2011年金融危机冲击的后续影响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愈加困难,温州等个别地区出现民营企业老板欠债外逃事件,使民间金融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973年,麦金农提出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解释民间金融产生的体制性原因。肖(1973)认为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难以得到适量的资金支持,不得不依靠民间金融市场的力量,民间金融逐渐发展起来。潘士远(2006)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民间金融可以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促进民营经济的增长。刁怀宏(2004)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民间金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刘民权(2003)讨论了民间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民间金融拥有对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

国内学者对于民间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原因的分析及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民间金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均基于案例调查和数据分析,而对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尚有不足。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温州市民间金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 民间金融对温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文阅读

数理统计与现代金融的关联性

【摘 要】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水平越来越高。在现代金融中,数理统计的方法非常重要,掌握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可以对现代金融的风险进行预估、对现代金融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从这个角度来看,数理统计和现代金融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将具体探讨数理统计与现代金融的关联性,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数理统计;现代金融;关联性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现代金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在现代金融的风险评估和定量分析中,数理统计非常重要。从学科角度来看,数理统计属于数学的范畴,数学学科具有严密性的特征,因此数理统计也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了促进现代金融的繁荣,必须把握其与数理统计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二、数理统计的发展

自上个世纪开始,国外的经济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了数理统计和金融领域的密切关系,并把数理统计的方法应用在现代金融的各个方面,如企业投资、债权管理等等。随着国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数理统计方法的不断改进,数理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实用价值日益凸显。

数理统计和现代金融融合之后,形成了一系列的金融理论,如期权定价理论、风险评估理论、风险价值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以数理统计的方法为依托,对现代金融的发展做出了精准分析。企业将上述理论应用在自身的生产经营中,可以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长足发展。

三、数理统计和现代金融的关联性

全文阅读

西部金融生态水平测评体系的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依据中外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金融生态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针对目前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状况,建立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通过运用三种建模方法,对西部各省区的金融生态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估;得出重庆、四川、陕西三省市的金融生态水平建设表现最好,甘肃、内蒙古、广西、新疆次之,而宁夏、云南、贵州、青海、的表现较差,需要引起重视。最后,文章针对以上实证分析的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面板数据;实证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1-0137-04

1.引言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起着重要的“杠杆效应”和“中枢效应”。而金融市场量的扩张和质的改善离不开其所处环境的支持,所以,金融生态就成为金融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就西部地区而言,金融生态的改善不仅可以优化西部金融体系的筹资用资功能、资产流动与重组功能、企业融资的风险约束功能[1],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缓解西部地区发展的资金约束,改善西部产业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西部企业在规模经济、产业结构、技术层次、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本文首先拟对金融生态水平的衡量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对1997~2005年西部十二省区的金融生态状况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最后对西部地区金融生态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文献回顾和研究目的

金融生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来自于金融现实的发展,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货币金融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理论日益关注,在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

全文阅读

区域金融生态风险及其评价

摘要:本文从深化金融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借鉴生态学关于生态风险的评价理论,提出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其与传统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生态评价的联系和区别,并探讨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评价原则和基本评价方法。为降低风险评价的难度,进一步建立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评价的简化框架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生态学前沿研究成果-能值分析理论,刻画区域金融生态整体发展质量,促进金融生态观念在金融发展实践层面的应用。

关键词:金融生态;生态风险评价;区域金融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能值分析

Abstract:Aimed to deepen the study on the financial ecology,we set definition of the regionally financial ecological risk according to the ecology theory abou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for the first time,analyz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t and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risk and also the financial ecology assessment,and discuss its assessment principle and methods. With the hope of decrease in its description difficulty,we further establish the simplified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corresponding regionally financ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dices and employ advanced emergy analysis theory from the ecology to depict total development quality of the regionally financial ecology and to boost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nancial practice.

Key Words:financial ecology,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the regionally financial ecological risk,assessment indices,emer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3-0018-05

开展区域金融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是对区域金融生态乃至金融生态的深化研究,是金融生态观念在金融发展实践应用层面的必然要求。解决了金融生态风险评价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如何理解、使用和评价金融生态思维模式与管理模式。本文提出区域金融生态风险概念,并借助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理论,通过对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界定,探讨其评价方法。

一、文献综述

从白钦先2001年首先提出“金融生态环境”,到周小川2004年提出“金融生态”,国内金融理论界和金融实业界普遍开展了金融生态本质、金融生态环境评价、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以金融生态为理念的金融发展模式。其中,徐诺金(2005),苏宁(2005),林永军(2005),谢太峰(2006),曾建中(2007)等分别多角度阐述了独到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认为,金融生态是影响金融发展的、由金融内外环境共同构成又相互作用、具有生态特征(依存性、竞争性、进化性、动态平衡性)的大金融环境,从而形成了金融生态的广义概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