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年中总结

金融年中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十年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创新研究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初步建构、分层探索、三位一体布局和多元化产权改革等阶段,在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也暴露出农村资本倒流、供给型金融抑制、模糊产权和金融资本低绩效等问题,借鉴相关国家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我国的农村金融创新应该从重构分工明确的金融体系和产权清晰的金融机构、重视小额信贷和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发育、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品种等方面着重入手。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体系;金融组织;小额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6―0070―07

1 农村金融体系三十年改革与发展的总结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金融改革走过曲折的探索之路: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1 农村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构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农村改革的突破,农户、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村内部融资需求的日趋强烈为农村金融体制变革提供了契机。从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国家林业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等农业金融企业相继成立,基本构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构架。即以农业银行为主导,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农村金融体系开始形成。以农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基层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雏形确立。农业银行恢复后,其农业贷款对象从以集体为主变为以农户为主。农村合作信用社从政社合一的体制下解放出来,不再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明确界定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这一体系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农村生产的压抑,适应了农村金融的需求,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1.2 对农村金融体系分层的深入探索

全文阅读

长三角地区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建立一套计量中国省域金融资产的指标体系,并此比较研究了安徽、江苏、浙江、上海2006年与2009年的金融资产总量及其结构变化。在时间维度上,三省一市金融相关率提高,金融资产结构优化,金融发展水平上升。在空间维度上,三省一市金融发展水平依次提高,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平行关系:安徽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江苏金融业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长三角;金融资产:金融结构;金融发展

JEL分类号:G12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9-0027-04

一、引言

金融资产结构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金融结构研究的先驱Goldsmith(1969)比较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数,创造性地指出金融发展是金融结构变化等结论,形成了著名的“金融结构理论”,并得出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平行相关的结论。Shaw(1973)及Mekinnon(1973)从金融资产、金融机构规模与结构等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此判断该国处于金融深化或是金融抑制状态。Levine(1997)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谢平(1992)、易纲(1996)等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变化情况,并指出中国金融深化进程及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易纲、宋旺(2008)在考虑国际金融资产的前提下重新度量了中国金融资产总量,深入分析了中国1991年到2007年之间的金融资产结构的演进过程,指出继续加大开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性。

但是,当前对省域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研究不足。一方面,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从金融差异的角度研究区域差异(王元凯,2010)。另一方面,衡量国家的金融资产指标与衡量一国之内省区的金融资产指标不同。本文试图建立计量省域金融资产的指标体系,此研究安徽、江苏、浙江、上海金融资产结构变化情况,评价长三角四省市金融发展水平,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金融与经济提供政策建议。

二、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金融资产总量统计

准确测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在于金融资产界定及其测度指标存在差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中,流通中的通货、存款、非股票证券、贷款、保险准备金、股票和其他股权、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金融衍生品和其他应收账款等,均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IMF,2002)。在金融发展学领域中Gddsmith(1969)对特定国家的金融资产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分类统计,将全部金融资产划分为股权和债权两类。并且把债权又细分为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前者包括存款,后者包括贷款。易纲(1996)较早地给出了统计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的指标体系,包括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贷款、财政向银行借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市值、国内保险费等十多项指标。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进程中,我国在加入WTO之后金融领域开放度得到提高,易纲、宋旺(2008)进一步考虑了我国国际投资头寸对统计金融资产总量的作用,将国外金融资产纳入到金融资产总量范畴中。由此可见,准确地测度一个地区的金融资产是相当复杂的,不仅涉及到金融资产的权益说明,还涉及到地区范围。鉴于当前研究并测度中国国内地区金融资产总量的成果较少的情况,本文根金融资产的重要性及其地区之间的可比性,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用于测度长三角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见表1)。

全文阅读

我国各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2010年间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相对程度进行了测度与比较。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可持续发展;测度;比较

0 引言

从现实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动荡与重整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金融业受到严格监管,对外开放度较低,受到的外部冲击较小,但是制约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和隐患普遍存在。从理论来看,目前理论界对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仍然偏少。因此,研究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构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四大地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相对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1 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

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需要确立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否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涉及便无依据,定量分析亦缺乏规范性。本文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出发来确定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角度与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来选取合适的单项指标。

根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量性金融发展和质性金融发展。金融可持续发展对量性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业规模的扩张,对质性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效率的提升以及金融外部环境的改善。因此,本文认为全面的金融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金融规模方面、金融结构方面、金融效率方面以及金融外部环境方面,而且我国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应该是由这四个方面有机构成。

全文阅读

地区金融资源规模与构架透析

长吉图先导区的正规金融资源总量分析

如前所述,正规金融资源总量包括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和资金服务的方式为非金融实体经济提供的金融资源。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正规金融资源总量如表1所示。从内容上看,可用金融资源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以及保费收入及赔偿金额等。从资金数额看,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额数额最大,2009年至2011年10月,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总量分别为4385.5亿元、5240.5亿元和6034.6亿元,分别占正规可用资源总量的88.1%、89.9%和91.2%,表明长吉图先导区金融资源总量中间接融资的规模巨大。实体经济获得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类金融机构。企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数额最小,其同期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122亿元、32亿元和81亿元,占正规可用金融资源总量的2.5%、0.5%和1.2%。统计发现,能够发行债券企业数量很少,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每年发行数量较少的债券,因通过债券市场获得的金融资源数量最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227.5亿元、258.3亿元和266.4亿元,占正规可用资源总量的4.8%、5.1%和3.6%。而长吉图先导区内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和赔偿金额在这一时期分别达到241亿元、295.5亿元和236.7亿元,占正规可用资源总量的4.5%、4.4%和4.0%。表1表明保险业供给的金融资源总量与实体经济在股票市场募集的资金额度大体相当。

长吉图先导区的正规金融资源的结构分析

在长吉图正规金融资源统计中,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贷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短期信贷、中长期信贷和票据融资。2009年至2011年10月,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中短期信贷分别为1745.8亿元、1782.5亿元和1930亿元,占本外币信贷总额的39.8%、34%和31.9%;中长期信贷分别为2361.0亿元、3301.8亿元和4005.2亿元,占比达到53.85%、63%和66.3%;而票据融资的数额分别为236.8亿元、136.4亿元和106.1亿元,占比分别为5.39%、2.60%和1.76%。在企业债券筹资中,主要发债品种为短期融资券,其次为中期票据,此外还有较少的公司债券和市政建设债券。而短期融资券的数额相对较少,2009年,短期融资券总计发行10亿元,占整个年度债券发行的8.19%,中期票据总计发行100亿元,占整个年度债券发行额的81.9%。2010年度,企业发行的债券品种包括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发行数额总计为22亿元,占整个年度债券发行的68.75%,中期票据的发行额总计10亿元,占整个发行年度的比例为31.25%。本年度虽然发行总额较少,但短期融资券的比例较大,中期票据相对较小。截止2011年10月,企业债券发行品种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市政债券,其数额总计分别达到7亿元、54亿元和20亿元,占整个发行年度的8.64%、66.7%和24.7%,中期票据在数额和占比上都占据重要位置。在企业通过股票发行筹集的资金中,主要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和增发两部分。2009年度,长吉图先导区的企业通过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14.8亿元,而增资发行达到112.7亿元,首发与增发基本持平。2010年度,2家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6.2亿元,2家公司增资发行募集资金15.6亿元。2011年1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7.6亿元。与以前年度相比可以看出,2010和2011年度,无论是首发还是增发的企业数量和募集资金额均在减少。从保费收入及赔偿数额看,2009年和2010年,长吉图先导区的保费收入分别为184.9亿元和239.2亿元,保费收入增长较快,赔偿金额分别为56.1亿元和56.3亿元,赔偿数额基本持平。总体上由保险行业供给的可用正规金融资源总量增加。如果将正规金融资源中的短期信贷、短期融资券及保险赔偿金额称为短期金融资源供给,而将中长期信贷、中期票据和股票筹资称为中长期资金供给,那么正规金融资源中,中长期的金融资源占比大于短期金融资源供给。

结论及建议

(一)分析2009年至2011年10月区域内可用金融资源的规模与结构,得出的结论如下:1.长吉图先导区内实体经济可获得的正规金融资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结构,包括金融机构在资金运用和资金服务过程中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总量。2.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贷款额分别超过4000亿元、5000亿元和6000亿元,在正规金融资源总量中占比分别为88.1%、89.9%和91.2%,是实体经济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从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的数量最多,短期贷款次之,票据融资数量最小。3.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量最小,三年发债数量分别为122亿元、32亿元和81亿元,年度波动较大,占正规可用金融资源总量的2.5%、0.5%和1.2%。从结构上看,中长期票据数量居中,但募集资金额占比较大,短期融资券发行数量较多,但募集资金额较小,公司债及建设债券发行数量少,但募集资金额度居中。4.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在股票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总额分别为227.5亿元、258.3亿元和266.4亿元,占正规可用资源总量的4.8%、5.1%和3.6%。从结构上看,企业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主要包括首发和增发两部分,首发和增发基本持平。2010年度和2011年度,首发和增发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募集资金有限。5.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和赔偿金额可提供的金融资源总额分别241亿元、295.5亿元和236.7亿元,占正规可用资源总量的4.5%、4.4%和4.0%。从结构上看,保费收入增长较快,赔偿金额在不同年度略有增长。(二)建议1.建立资本投入的协调机制。资本投入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的优势下,建立资本投入的协调机制促进长吉图地区投入资本规模的扩大和增长速度的提升,同时建立多层次的协调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达到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互补。2.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增加金融资源配置渠道。制定长、中、短全覆盖,大、中、小并举的金融产业发展战略,增加金融产业主体,实现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扶持中小金融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市场准入、税收政策、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其发挥经营机制灵活、专业化程度高的优点,满足经济社会中多元化主体对金融资源的需求;适度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国内金融机构的经营与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有序竞争的金融产业组织格局,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3.大力发展企业组织,构筑金融资源配置平台。一是要精心打造能发挥长吉图地区自然资源和区域优势的企业“航母群”,并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形成金融资源的“一点带一线、多点带多线”配置模式;二是要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建立多层次的创业基金,鼓励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金融资源配置主体。4.充分重视民间资本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民间资本应本着“合理引导”的态度,这种“合理引导”主要包括:一是为民间资本正名,使其有 一个宽松的法律环境;二是完善资本市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三是完善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行创业投资;四是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不同层次的金融主体,特别是要允许民间资本相互合作,组建社区合作金融体。

全文阅读

我国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的特征

融深度和金融宽度,这两个指标可以很直观地衡量一国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成熟程度。

金融深度,通常是以M2/GDP作为刻画社会经济金融化程度的指标,它反映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化的不断加强和深化的过程。有时也用金融资产/GDP这个指标衡量金融深度。

金融宽度,是指金融媒介能够将居民储蓄的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渠道宽度。它主要用于衡量金融业发展的程度,即一国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金融工具的创新力度等。

要全面分析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成熟程度,需要把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结合起来,片面强调某一点,会使分析的结论产生严重偏差。例如,用反映金融深度的M2/GDP公式衡量我国金融市场,我国2004年M2占GDP的比率超过180%,这一结果除极个别特殊小国外在世界各国中是很高的。用金融资产/GDP的公式计算,我国的这一比率为320%,高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如果仅仅从金融深度指标分析,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得还不错,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高储蓄率的影响。

我国金融深度指标的特征

金融深度逐年上升(见图)。我国金融深度总体上是逐年增加的(2004年微降,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只是提高的幅度各年有所不同。

利率与金融深度高度相关。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真实利率水平与金融深化的变动程度是高度一致的。运用模型对利率进行F检验和T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利率每增长1%就要引起金融深度增加0.6个左右百分点,在真实利率为0时,金融深度增量也保持着4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这时的名义利率与物价水平一致。该模型说明我国近年来金融化程度的快速加深,主要是稳定物价的金融政策作用的结果。

我国金融宽度指标的特征

全文阅读

中美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比较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工具的日益多元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长较快,存款比重有所下降,其他金融资产所占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低,金融资产结构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失衡现象。

关 键 词:居民金融资产;资产结构;金融市场;财产性收入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5-0014-04

居民金融资产是居民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所拥有的以金融产品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主要包括存款(本外币)、债券、股票、基金份额、保险准备金及其他金融资产。结构分析是研究总量与组成总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各种金融产品上的选择以及从而形成的比例关系,称为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通过对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全面、具体地了解一国金融的发展情况,为促进金融结构的升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深入分析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问题,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外进行居民金融资产方面的研究较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的实证研究。 如Wolff(1989) 对美国1900~1983年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进行了研究 [1]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陆续有人研究居民金融资产问题。丁建臣(1990)通过对日本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理论和选择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2] 。史代敏,宋艳(2005)从微观角度出发,建立了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TOBIT模型,并运用微观数据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 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3] 。孔丹凤,吉野直行(2010)主要分析了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 [4] 。孙元欣(2005) 分析了美国自1980~2003年的家庭资产结构和变化趋势,发现,近二十多年来,美国家庭资产结构呈现“双低”特征,即低风险和低储备。寿险/养老金和基金的比重呈明显上升, 存款比重呈明显下降。美国家庭资产的特定结构,成为美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稳定器” [5] 。王志军(2009)从总量与构成角度并在家户层面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个人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发现:美国个人部门的金融资产总量迅猛增长, 但在美国总金融资产中的份额下降; 机构性资产成为个人部门金融资产的主导形式;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的生命周期和受教育程度等决定或影响家庭层面金融资产持有的水平与结构 [6] 。

由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原因,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将中国与美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试图从中找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二、 中美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对比分析

全文阅读

长三角金融资产结构研究

内容提要:如何计量省域金融资产是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建立一套计量中国省域金融资产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长三角地区金融资产结构。通过比较研究安徽、江苏、浙江、上海2006年与2009年的金融资产总量及其结构变化,发现在时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金融相关率提高,金融资产结构优化,金融发展水平上升;在空间维度上,安徽、江苏、浙江、上海金融发展水平依次提高,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平行关系,安徽金融水平滞后,江苏金融业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区域金融 长三角 金融资产 金融结构 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8-050-04

一、引言

金融资产结构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金融结构研究的先驱Goldsmith(1969)比较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数据,创造性地指出金融发展是金融结构变化等结论,形成了著名的“金融结构理论”,并得出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平行相关的结论等。Shaw(1973)及Mckinnon(1973)从金融资产、金融机构规模与结构等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据此判断该国处于金融深化或是金融抑制状态。Levine(1997)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谢平(1992)、易纲(1996)等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变化情况,并指出中国金融深化进程及金融该给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易纲、宋旺(2008)在考虑国际金融资产的前提下重新度量了中国金融资产总量,深入分析了中国1991年到2007年之间的金融资产结构的演进过程,指出继续加大开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性。

但是,当前对省域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研究不足。一方面,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从金融差异的角度研究区域差异(王元凯,2010a,b)。另一方面,衡量国家的金融资产指标与衡量一国之内省区金融资产指标不同。本文试图建立计量省域金融资产的指标体系,据此研究安徽、江苏、浙江、上海金融资产结构变化情况,评价长三角四省市金融发展水平,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金融与经济提供政策建议。

二、长三角金融资产总量统计

为了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的金融资产结构,这里首先统计出长三角地区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的金融资产总量。本文提供了一套计量省域金融资产的主要指标,便于横向地比较地区之间的金融资产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

全文阅读

我国部门间资金流通的研究

摘要:本文试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别对我国部门间资金运动方式以及各部门消费、投资和储蓄方式进行分析。首先,以2008年中国资金流量实物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分析2008年我国各部门间资金分配、使用、融通和循环四个方面的情况。并对比02年至今,分析我国间资金分配、使用、融通和循环的趋势特点,进一步得出住户、政府、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消费、投资与储蓄特点。最后给出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资金流量 部门融通 动态分析

一、资金分配的结构分析

资金分配即资金流量的配置,包括社会资金初始流量、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状况。以2008年资金流量表为例,在未进行分配时,非经融企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占增加值总额的59%;其次为住户部门,占比27%;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创造增加值仅为9%与5%。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非金融机构部门支付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在初次分配总收入总额占比变为22%;金融机构部门下降约2%;政府部门收取大部分生产税净额,在初次分配总收入总额的比重升至18%;住户部门得到大量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成为初次分配收入占有最大的部门,比重57.1%。经过收入再分配后,收入的部门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其他部门资金部分流向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提高为21.28%,其他三个部门均有少量减少。

图1 2008年中国资金分配的部门结构

劳动者报酬与生产税净额分析。2008年,中国各机构部门的劳动者报酬为150701.76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都是劳动者报酬的单方面支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支出最大,为67533.32亿元,占劳动者报酬支出总额的45%;住户部门是劳动者报酬收入的唯一部门,为150511.7亿元。政府作为国家的政治机器,是生产税净额的唯一收入部门,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住户三个部门是生产税净额的缴纳者,非金融企业部门缴纳的最多,为42577.29亿元,占到生产税净额支出总额的84.1%。

从以上四个部门的初次分配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分配方式并存。政府通过初次收入分配汇集大量资金用于民生建设;金融企业通过存贷利差获得大量利息收入。

二、资金使用的结构分析

全文阅读

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研究:总量与行业结构

摘 要:基于上市公司分行业融资规模与增加值的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在总量和行业结构的协调程度较好,但两者趋势未保持一致,说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还需细分到行业层次;其次,各行业结构偏离度有着不同的演变趋势,相比较于行业增加值,金融体系对房地产等行业存在过度资金支持,而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偏离度的方向对不同行业制定与之对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以促进资金供给结构改革。

关键词: 融资规模;增加值;协调度;结构偏离度;行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7)03-0027-06

一、引 言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点关注,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而言,理论文献资料主要有四种结论,分别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1]、实体经济带动了金融发展[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双向因果关系[3]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关性[4]。理论界的分歧使得实证研究兴起,众多学者通过选择指标分别反映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实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Goldsmith和Gregorio等分别将金融中介资产的价值/GNP和私营部门银行信贷/GDP作为一国的金融发展指标,研究发现其与GDP之间存在同向发展关系,但后者研究表明这种同向关系在拉丁美洲国家并不适用[5,6];Beck等和Apergis等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前者选用交易成本(股票市场换手率)和金融深化(银行对私人贷款/GDP)代表金融发展,后者分别选取两个银行信贷指标与三个股票市场指标代表金融发展与股票市场[7,8];Al-Malkawi等选用货币化比率(M2/GDP)和金融中介比率两个指标探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9],而Arcand等对跨国数据的研究表明,金融部门的过度膨胀会制约经济增长[10]。

国内学者对我国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谈儒勇进行线性回归后认为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11];周立和王子明运用金融相关比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额资产总额/国民财富)和金融深化比率(M2/GDP)代表金融发展程度,实证发现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12];王志强和孙刚从我国金融总体发展的效率变化、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三个方面,检验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13];王晋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金融控制强度下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在金融控制强的区域,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金融控制弱的区域,两者之间可能表现一种“中性”作用[14];袁云峰和曹旭华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金融发展并未促进我国技术效率的全面提升[15];杨友才以金融发展水平(各项贷款余额/GDP)作为门槛变量考察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16];李静萍基于“从谁到谁”资金流量表方法估计了我国部门间的资金流量,研究表明金融部门向非金融企业部门提供的金融阻碍了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长[17]。

以上文献多从金融规模角度考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事实上金融结构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也有文献从金融结构角度考察[18-21],但多从融资方式结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或金融机构结构(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出发。虽然学术界对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但无论是从经验证据还是从理论依据看,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未达成一致,这是由于他们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数据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已有文献仅通过选择指标分别代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并未从金融与实体之间连接渠道(资金)出发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关注较少,尤其缺乏定量研究;金融活动主要通过金融系统改善资源在投资者中的分配[22]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23],这种分配是否有效,金融体系对各行业的资金支持是否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尚未有W者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学者多通过选择单个或多个指标研究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在当前金融经济“虚实分离”的背景下[24],金融体系该如何通过资金供给的调整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有待深入挖掘。

二、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总量协调度分析

全文阅读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融资结构稳定

从我们统计的各类金融资产的总量, 可以计算出各类金融资产占国内金融资产中的比率,以及20世纪初和目前国内金融结构的一些变化。

债券占金融资产的比重稳步提高。中国债券市场起步于1985年,当时主要是国债和企业债。在1998年以后,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金融债券、政府债券占国内金融资产的比率明显上升。金融债券占国内金融总资产比率在1991年只有0.3%,而2008年所占比率已经增加到4%,之后有所下降但都保持在3%以上。政府债券占国内金融资产的比率先增加后减少,由最初1991年的2.3%增加到4.9%,以后出现下降趋势,但基本维持在4%以上。企业债券在国内金融资产的比率在2007年之前几乎没有变化,并且所占比率要比金融债券、政府债券低。1991-2001年企业债券没有上升,反而由3%下降到7%,2002-2007年才恢复到7%的水平,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增加,到2010年企业债券占国内金融资产的比率增加到2.1%。

从非金融企业部门直接融资的构成看,直接融资主要以股票为主。股票在国内金融资产中的份额存在波动,但增长非常明显。1991年股票在国内金融资产中的比率仅1%, 2001年上升到12.7%, 2005年回落到5.4%,但2006年、2007年又快速上升,分别达到12.0%、30.5%。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回落至16.3%,但远远高于1991年的水平。

在非金融机构的负债中,贷款明显减少。1991年到2007年, 贷款占国内金融资产的比率从46.6%下降到24.4%,而2008年到2010年贷款占国内金融资产的比率有所回升,到2010年达到29.4%。

保险费在国内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但规模仍然较小。最近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整体所占比率增长不是很大。1991到2010年由0.5%增加到0.9%。

流通中现金占国内金融总资产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从1991年到2010年由6.9%下降到2.7%。主要是因为日益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大大的推动了非现金支付情况,非现金支付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支付效率。

从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看,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优势。截至2011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57万亿元,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6.01万亿元。证券、保险等市场规模较小。以保险公司为例,中国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从2006年的707.3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146.26亿美元,增加了3倍多,同比2002年增长接近5.8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保险密度只有158.4美元,居世界第61位;保险深度仅3.8%,居世界第39位。

直接融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直接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比率从1990年的1.3%上升至2011年的38.5%,但是间接融资仍居主导地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