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内控管理

金融内控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强金融业内控管理具体措施分析

摘 要:金融业内控管理是金融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内控管理是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频繁和加剧,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金融业内控管理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在金融风险面前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快速恢复发展动力。金融业内控管理在新经济时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金融业内控管理要从意识层面、制度方面、人员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研究金融业的内控管理就是为了丰富金融业的专业知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善我国的金融行业制度,实现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金融业内控管理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阐述了加强金融业内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金融业;内控管理;金融风险;联系;措施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金融业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随着金融业的高度发达,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发展的硬伤。预防金融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工作的重点。实行金融机构内控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金融业务能够按照相应的政策以稳定的方式运行。加强和完善金融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进行的保证。加强金融业内控管理可以深化金融经济体制改革,合理的落实金融法规。做好金融业内控管理是保证金融机构遵纪守法的前提条件。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金融业的发展还不完备不健全,加强内控管理是营造金融业整体经营氛围的必然需要。内控管理需要从根源抓起,需要金融机构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需要从整体规划上辐射细节,让金融业内控管理形成常态机制。

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金融风险是阻碍金融业协调发展主要原因。金融危机是资本市场具有一定周期的必然结果。近十年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程度越来越频繁和巨大。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到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风险像一个炸弹一样席卷全球。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抵抗金融风暴的能力有限,在金融风险到来的时候,还处于幼稚的初级水平。金融风险打乱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秩序。金融业风险的具体表现为信贷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市场风险、犯罪风险、金融国际化风险。金融风险是阻碍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扰乱金融秩序的重要原因。

(2)金融业内部控制是避免金融风险和修正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金融业内控主要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加强内部的管理控制,避免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行为。金融内部控制是预防金融风险与应对金融风险的概念集合。其前提和基础主要体现在预防意义上。预防是避免一切危害的重要手段,预防工作做得全面到位,就可以从根源上消除风险存在的程度。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内部控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内部控制在金融风险到来时要进行具体措施的抵御。例如在信贷风险规避中,金融机构就要从资本管理上、环节控制上加强干涉,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当前我国金融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内控管理

1、国内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的措施

1.1确保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工作相互协调,互相发展

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分散经营风险。然而一旦内控监督缺失或滞后,导致创新行为脱离了监管约束而过度创新,则会导致金融风险的膨胀与演变。国内外不少商业银行在今年来屡次出现重大经济案件,就是对金融创新固有缺陷以及监管缺失后果的充分证明。要想在新经济背景下实现金融产品创新固有的促进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确保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工作相互协调,互相发展,主动接受外部监管,谨防出现与经营发展需求相脱节,游离于经济环境之外的规避监管的产品“创新”。首先应对金融产品创新和积极接受监管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重视对于创新风险的防范,明确区分创新和投机的区别,充分利用监管来控制产品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其次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处置机制、预警监测体系以及评估体系,实现宏观层面的有效管理,同时以高效的内部控制以为补充和配合。最后应对金融产品创新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规范内控制度,为创新奠定基础,确保金融创新和科学发展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使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发展。

1.2建立多层次内控管理体系

(1)专业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控制功能。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专业管理部门是内控管理实施的首道防线。风险防范关键之处在于管理部门自律功能的发挥,同时应在内控部门和外部监管的协助与指导下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即对产品的整合与创新做出统一规划;针对新产品制定相应的内控规则,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纠纷问题予以协调;对必要的信息予以公开;针对不遵守内控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者采取自履行处罚措施。

(2)专业管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自身宏观控制与指导作用。应提高创新管理力度,重视立项评审关的把握,在产品从开发至推广的整个过程实施强化控制,其内容应涵盖创新技术控制、经济资本约束、内控制度完善、营销管理、检查监督以及运营支持等不同方面。

(3)应将风险监控和合规监督同时纳入监控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较多风险,因而其创新内控管理应结合风险监控与合规监管,二者同时进行。其中内控管理是对金融产品创新的全面融入,推动合规管理职能从原来的“风险检查确认”逐步过渡至“管理业务顾问”,坚持以风险为市场导向,在金融创新和合规监督服务之间选择最佳切入与契合点,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切实把握和控制重大风险领域评估;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相关风险评估方案以及管理程序是否有效做出判断和监督;着眼于战略层面和全局来对产品创新整体的效果与效率做出评价,评估相关措施的稳定与协调性,进而针对服务、流程以及资源配置的整合与改进提出合规建议。而合规监管则对内控管理部门做出了明确要求,即对金融产品创新所具有的合规性予以依法监管,其内容涉及到创新活动是否符合基本的外部金融监管规章制度、是否与内控规定相符、是否有制度监管盲区或者瑕疵、是否同步进行流程监控与管理的改造等许多内容。而风险管理与内控合规部门在提高合规性监督力度时还应监控和监督产品创新部门,通过不同检查与监测手段评价市场环境、盈利能力、运行状况以及风险管理,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实施风险分类。

2、结语

全文阅读

浅谈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日常化管理

摘 要: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背景下,金融业案件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金融机构管理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战略的实现上,而竞争力和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就是深化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必须认清风险管理现状,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日常管理新机制,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管理。

关键词:内部控制;日常化管理;措施

一、内部控制日常化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1.深化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风险管控的客观需要

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背景下,金融业案件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流动性风险隐患等因素导致案件风险有抬头趋势。内部控制不仅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而内部控制体系具有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金融机构在日常管理中,对于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创新,做到反应迅速、及时调整,从而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的科学发展。

2.加强内部管控是保护公众利益的重要保障

金融机构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市场性、公众性的特点。其高负债经营,债权人众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此,金融机构要平稳地开展各项业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内部业务的稳健运行和资产安全,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3.监管当局对内部控制管理常态化的需要

全文阅读

动因过程管理金融控股内外部监管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单一金融机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风险溢价是指一个有风险的投资工具的报酬率与无风险报酬率的差额、金融市场非理产生了单位风险溢价的正反馈效应即自我加强的特征、单一金融机构的资本价值循环、单一金融机构的三大系统、单一金融机构三大系统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即会导致资本价值循环的紊乱、金融控股集团的资本价值循环、金融控股集团三大系统、大股东、经理层有利用信息优势损害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倾向、合理的信息披露是削弱以上两种财务风险的核心对策等,具体请详见。

金融控股集团因占据庞大的金融资源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财务风险连接着社会微观个体和宏观金融体系,在整个社会风险管理系统中处于中枢位置。频发的金融风险使对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的研究具有紧迫性。从单一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的资本价值循环人手,类比有机体的三大系统,是探究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的有效方法。

一、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理论基础

风险溢价是指一个有风险的投资工具的报酬率与无风险报酬率的差额。单位风险溢价是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评价指标,是兼顾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常用的有特雷诺指数和夏普指数。社会风险溢价理论是风险溢价理论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用,核心内容体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挑战风险中得以实现,整个社会单位风险溢价的平均值高低决定了社会经济的低谷和高潮。

首先,人们对风险的偏好始终存在着如下两种负反馈回路:

在不考虑人们的非理时,上述两种负反馈回路可保证单位风险溢价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人们追逐风险的欲望被控制在合理的区间。然而无论何时个体单位风险溢价与整体单位风险溢价总有一定的差异,整个社会的单位风险溢价是一个统计意义上的期望值。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具有不同单位风险溢价的个体,将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限制在一个合理水平的各种风险管理技术成为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核心。因此金融机构不仅是信用中介,更是风险管理中介,是整个社会风险的识别、评价、监测和控制中心,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集中了实体经济的财务风险和内外部不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引发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市场非理产生了单位风险溢价的正反馈效应即自我加强的特征,大量金融数据分布图中的尖峰厚尾现象显示了金融市场的这一特性。因此单位风险溢价不会自发地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易出现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产生泡沫经济或金融危机。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时自身也积累了更多的财务风险。总之金融机构是社会风险的集散地,其财务风险产生于个体单位风险溢价的差异与整个社会单位风险溢价的波动,这一点同社会风险溢价理论是相吻合的。

二、单一金融机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第一,单一金融机构的资本价值循环。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风险,是金融风险附着在财务风险上的特殊表现。以银行为例,在银行资本价值经营周转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伴随着资金的存人和提取、资本的贷出和归还、利息的收入和支出等价值变化。在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中,银行的财务风险直接由资金短缺方导入,并产生于不利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

全文阅读

构建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相关对策

【摘 要】伴随着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壮大,金融行业已经渐渐成了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力量。可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金融行业所要面对的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最明显的莫过于近年来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体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害。作为工作必须细致入微的金融行业的会计工作,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必然的,唯有保障财务方面的安全,才能更有效的应对金融行业的内部管理,这是能够防范金融危机,应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构建金融行业的会计内控管理体系提出合理对策,以给予金融企业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金融行业;内控体系;构建;对策

一、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含义

1.金融行业内部控制即企业制定出多方面的政策及实施准则来保障其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防范危害企业资产利益的行为,并确保其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以及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金融行业内控管理目标。金融行业即经济市场收支的结算中心,在经济市场的繁荣及发展上做出了应有的作用。不过,金融行业履行本身的功能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风险,甚至风险越发突出,故为了规避风险,抑制其给金融行业的冲击,金融行业就一定是要保证自我发展战略的全方位落实,实现其经营的目标。

二、我国金融行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缺陷

1.国内金融行业对于会计内控管理的认知度不够,因国内金融行业的会计内控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其内控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如:金融行业觉得其内控管理本身是各项制度及规章的整合,却忽略了内控管理对于经济业务运行时所做的动态监督和控制。并且,金融行业对于内控管理的相关方式认知度也不够,仅以为内控管理等于互相牵制。

2.国内金融行业目前的会计内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主要在于金融行业各环节链的控制力不足,衔接不够完整。使得控制系统的缺乏紧密联系。究其原因共四点:

全文阅读

关于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内控管理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外部监管环境的巨大变化,国内货币政策越来越紧,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不断增多、加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使商业银行未来经营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传统的经营模式,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产品创新是最有效的途径,可有效促进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势必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做好金融产品创新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防范风险,充分发挥金融产品创新价值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部控制管理强化对策。

关键词:金融产品 创新 风险 内部控制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股本融资压力,尤其是在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别强调了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以及附加资本要求,并且新的资本监管标准会在2013年底、2016年前达到,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同时,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银行信贷超常发展,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严重,通货膨胀也日益加剧,大大增加了商行经营风险。需要不断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以及经营方式来实现产品的保值增值,积极应对各种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保证商业的盈利性和安全性。

1.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隐患

1.1内部合规风险

内部合规风险实际也是指由于内部运营配套流程缺乏完善,市场竞争秩序缺乏规范性,监督反馈机制不完善、缺乏健全系统的内控制度等多种因素而导致的风险。究根结底,可将这些风险隐患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创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系统、完善的强制性制度的约束作为创新实践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且制度执行力度较差,极易诱发合规风险。②主要体现在合规审查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品创新的风险。比如,在销售一些个人理财产品过程中,并没有以客户的身份委托适当的人员或者内部调查监督人员进行全程调查,使合规风险大大增加。

1.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为内部系统、内部程序和内部人员存在一定问题或者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常规创造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在原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从而使金融产品富有新的金融功能。但是在设计创新产品时,由于流程操作缺乏规范性、设计缺乏合理性、技术支撑不足、可行性论证不足等因素影响都有可能由此导致操作风险,导致金融产品创新项目开发无法正常开展。比如同一笔业务会由于渠道、系统、交易的不同,在收费标准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当前银行柜台业务交易代码数量非常多,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常常需要查找资料,服务效率较低,加上控制反假币、反洗钱的要求更加具体化、细化,大大增加了业务办理环节,增加业务交易处理时间。

全文阅读

国外商行内控实践管理发展国内金融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水平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国外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对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的第一监控部门、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和明确的职能、各职能部门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高度的电脑化管理、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制度、重构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商业银行要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加强业务岗位的交叉检查,防范员工舞弊行为、加强内部监管队伍建设,严格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国外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内控管理经验,这对于正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的我国金融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内控制度;借鉴;提高;内控水平

1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1)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银行的组织结构是对银行经营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因此国外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对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做到职责分工合理,使银行能顺畅地运行和有效地执行领导者的管理意图。为防范各部门和银行员工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产生隐瞒欺诈行为,一般还专门设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仅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

(2)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的第一监控部门,因此国外许多商业银行都赋予会计主管或财务总监以特别的权力和地位。

(3)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和明确的职责。银行业务的性质要求银行每一项业务至少应有两个人或两个部门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因此,各职能部门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达到内控制度所要求的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效果。

(4)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银行以安全经营为本,每一项交易一定要有不同的人进行审查和批准,任何人的权限都不能是无限的。为此,国外商业银行都设计了一套控制资产风险的授权审批程序,这突出表现在贷款管理和外汇交易控制上。

全文阅读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浅析

金融危机已渐行渐远,但它给整个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远没有消失。我国企业不得不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进口需求降低给我国市场和企业带来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我国企业应从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出发,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态和发展战略目标及时改进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朝全面风险管理方向提升,从而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个方面。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当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企业的免疫系统,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内部控制进一步的提升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延续。在今天,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发生了巨大变革,两者已开始逐步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一是两者都是促进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均要组织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实施;二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其内容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因此内部控制五要素与风险管理八要素是一致的;三是两者要确保实现的目标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一些企业的破产与倒闭,虽然是许多因素导致的结果,但共同的因素是由于企业缺乏应对危机的机制和内部控制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未能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金融危机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关键的风险控制点缺乏控制措施。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意识已大幅提高,但目前的状况还不是很理想,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实践广度、深度上,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片面理解为内部会计控制、成本控制、资金安全控制等,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风险评估控制普遍不足,风险管理不到位,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例如,中航油事件中,公司没有按照国家不准海外国企以盈利为目的涉足衍生品交易的相关规定,不仅把石油期货作为赚钱的主要手段,而且在期货合同的损失值超过公司风险管理手册规定的50万美元的上限时,一意孤行,最终导致5.5亿美元的重大损失。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我国目前许多企业股权过于集中,“一股独大”的情况严重,使得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相互制衡的作用较为缺失,另外,一些企业长官意识严重,许多决策都在于领导拍脑门,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和对决策机制的有效制衡。有一些企业形式上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架构,决策权名义上在董事会,但实际上却由个别领导说了算。企业领导者权力过于集中,驾驭于内部控制之上,或办事不按程序,或直接插手具体事务,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例如,湘潭电缆厂原厂长陈某集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于一身,在人事政策、企业管理等方面独断专行,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在她在任的三年左右时间内,这个年产值25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3.61亿元。

全文阅读

新会计准则下银行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内控管理

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的期货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违规从事日经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造成损失达14亿美元,致使世界上最为老牌的银行从伦敦乃至全球的金融界消失。无独有偶,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也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当然仔细分析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中两名交易员的作案手法不同,尼克•里森是利用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来掩盖错误,制造假账,而杰罗姆•凯维埃尔则是利用其电脑才能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精心策划虚拟交易,采用真买假卖的手法来进行交易。但是看清案例的本质,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两名交易员的行为均从侧面反映了银行业关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内部控制的薄弱,才给了交易员违规操作的机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本文将以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切入点,重点讲述新会计准则颁布后,银行对于衍生金融产品核算的变革以及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

一、新会计准则给银行衍生金融产品核算带来的变革

2006年2月的新会计准则中首次了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四项准则形成一个整体,对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供完整的规范。其中在新会计准则下,比较引人注目同时也会对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核算产生很大影响的几点有:以前我国只是将衍生金融工具做表外披露,但新准则要求纳入表内核算,能够定量风险,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更重要的一点是衍生金融工具在计量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改变了以往的单一历史成本模式,属于会计准则的新突破。

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有:

1.衍生金融工具表外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风险,现在“表内化”不但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可以评价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过去在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只需关注现金流等经济因素,现在必须需要考虑报表因素,以免对报表产生过大波动。

2.新会计准则要求衍生金融工具核算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同时将公允价值的变化直接计入损益或权益,这样势必对银行的应对风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迅速应对市场价值的变化,而且可能会造成期末利润的巨大波动,同时银行持有金融资产的损益是业务当期确认,不是在报告期反映,这样银行收益管理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银行对于宏观经济和复杂的资本市场有很强的预见能力,能够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规避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为了应对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革,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措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全文阅读

内部审计在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重要性及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对金融企业来讲,审计监督非常重要,尤其是内部审计,在加强资产负债审计监督、强化收入支出审计管理方面,发挥出极大的作用,进而有效防范了各类金融风险的发生,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率。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求其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对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同时积极完善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以现代化手段和先进性方法,全面提高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内部审计及其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主要作用

1 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解

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开展的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等各个环节均属于企业内部行为。针对企业内部审计特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出版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同时提升组织运作效率,在此过程中,它以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风险治理程序等,来达到提高风险管控效率、推动组织目标实现的目的。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与评价活动”,在此活动中,企业借助于审查、评价经营活动和内控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等行为,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作为风险控制的一大有效工具,内部审计在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的县管理中日益发挥出极大作用,金融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内部审计之于金融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防范等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影响。

2 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对金融企业而言,内部审计是其进行风险信息沟通及监控检查的有效措施,尤其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金融企业所遇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各类风险因素增多,为了更好地改善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金融企业必须将内部审计所具备的更多职责和使命更加充分发挥。

首先,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所处环境变化的分析,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需要更新、能否监控新的风险等一系列问题,都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和公司整体运作状况,即内部审计实时识别与检查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其次,内部审计还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起到管理与协同作用,就目前金融企业组织结构来讲,内部审计机构往往处于企业董事会、总经理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该机构位置的特殊性使内审人员兼具金融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人、各种展露决策协调人的角色,则内部审计既能客观地站在企业全局角度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又能从企业利益和实际情况考虑,对风险加以识别和评价,并提出防控风险的相关建议和调控措施。同时,内部审计能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发挥顾问和咨询作用,特别是内审机构独立于管理部门这一客观优势,使得内审人员可保持客观立场,分析风险假设条件、以科学方法评价风险,还将所作风险评估意见可直接上报董事会,最大程度上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此外,由于内部审计可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且充分利用内审控制的有效性规避行为,则内部审计还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实时报告和有效防范作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