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第1篇

融资难度大、风险意识缺乏、技术创新不够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给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当前非常迫切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融资困难。对规模小,各方面资源都比较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问题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但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加大,企业与金融单位的紧缩信贷资源间的矛盾更为突出,致使许多企业的信贷需求很难得到足额且及时的满足。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制度不健全,中小型企业在融资上不论结构还是途径都比较单一,银行信贷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这让规模小,一次性资金需求量小的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受国家相关政策法令的规定,中小型企业并不具备自行发行企业债券的权利。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会通过民间渠道来融资,然而民间融资的利息比较高,风险也更大,致使中小型企业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出现了困难。

(二)防范风险意识缺乏。首先,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风险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大多数经营者都是在面临风险时才会进行风险防范工作。其次,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体制不完善。中小型企业通常不会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也没有全职的具备专业素质水平的相关工作者,致使企业很容易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技术创新水平低。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是否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创新需要的资金非常高,而中小型企业自由资金不足,使其很难将为数不多的资金用到创新当中。同时,创新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而中小企业往往缺少创新管理的经验,如果创新不成功则很容易出现经济不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因此中小企业更愿意通过仿制、模仿来发展企业。最后企业要进行创新就必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面对规模小、工作环境差、发展前景堪忧的小企业,许多具备专业水平的人才都不愿意进小企业工作。这也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完成创新工作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对策

(一)解决融资困难的措施。首先,建立健全金融体制。因为金融企业是中小行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银行信贷,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完善的金融体制。(1)构建中小型企业债券融资平台,目前国内不少中小型企业债券于定价方面已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债券市场也达到了发行的要素准备。(2)国家应通过大力宣传来改变金融企业的观念,让金融企业认识到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针对小企业开发金融新产品,给中小型企业更多的信贷机会。(3)从政策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最好能够设立独立存在的政策性金融单位。(4)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资金管理制度,做好资金管理和财务记录,保证财务数据是真实且完整的,这样才能够在融资时给对方提供透明度较高的真实的财务信息。

(二)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对策。(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企业的风险意识也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所以,中小型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文化,以文化的形式长时间的将风险意识渗透到公司内部,促使企业上下都一起来抵御风险。(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制。许多中小型企业公司的规模都不大,因此要专门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并不现实,所以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制:确定公司的风险管理责任人,给责任人相应的权利时也要明确其责任,负责人要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相关因素保持动态检测,并及时警告,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方案。其次,责任人还须按照企业的风险情况定期对企业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披露,让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能够对企业的风险情况有及时、系统的了解,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特点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要承担的风险。

1.1债券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债券必须偿还本息的义务性、固定性和难以展期性,决定了债券融资必须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相对于股本的无偿性、股息红利支付的非义务性、非固定性,债券融资的风险要大得多。

1.2债券融资的风险具有主观性

债券的各种发行条件如偿还期、利率等因素均是发行者主观确定的。

2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种类

2.1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发行债券阶段,由于发行单位信誉、债券发行总量以及债券发行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发行不成功而形成风险。由于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的影响因素,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发行的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各种手续费用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2.2经济环境风险

企业对所处的经营环境总是无法把握或确定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金融、税收、政府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2.3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购买力减少的风险,它是形成债券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企业可以通过筹集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因受到债券本身利率及市场利率的制约,这种上涨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通货膨胀,任何市场都不会起到保值的作用,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2.4经营风险

(1)企业销售和盈余是否稳定;

(2)企业是否面临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的短缺;

(3)员工是否有不安定情况或存在罢工的潜在因素;

(4)债券期限安排是否合理。

如果利用债券筹资的目的是新建项目,应考虑债券期限的长短,如果过短,债券期限到时新项目可能刚刚建成,还未投产,或刚刚投产,还未见效益,则还本付息出现困难;如果债券期限过长,则要付出相当多的利息,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出现危机。

(1)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主要顾客是否稳定;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

2.5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发行时标明发行价格、利率、偿还或转换期限,持有人有权到期赎回或按规定的期限和价格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性证券。其风险特征:

(1)转股失败。如果发债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好或股市低迷,正好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就会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还本付息而不转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资本结构变差,从而增大筹资风险。因此转换价格的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分红配股的情况应灵活调整转换价格。

(2)收益削减。因为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后,需在更多的股权人中分配收益,使每股利润稀释,减少企业收益。

2.6派生性风险

派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变异而引发出来的市场风险。它们通常是无法预期或无法预防的。

3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计量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进行。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分析常用概率分析法。由于风险与概率有直接的联系,筹资风险程度可以用概率论的方法即引用期望值、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来计算。

4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分析

4.1债券利率不稳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1)没有恰当地估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的长远趋势估计不足。如果按现在的情况确定的债券利率是正常的,但发行债券后,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资金利润率下降,但企业仍须按照债券固定的利率支付债息,将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时,债权人则有权优先索偿本息,这样就会加重企业财务危机和加速企业破产。

(2)确定债券利率时没有与企业的销售、利润指标衔接。一般地讲,当企业的销售、利润等指标比较稳定,预计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将会有所增长且增资的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企业没有筹资风险。如果未来销售和利润收益率增长低于债券利率时,筹资将会面临风险。

4.2债券发行时机欠佳造成筹资风险

债券发行时恰逢经济不景气时期,会降低投资人的收入水平,削弱投资人的购买欲望,对债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难于筹到资金,面临筹资风险;债券发行时,债券的利率应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如果债券发行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及贷款利率下调,就会使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成本相对偏大,带来筹资风险。

4.3债券筹资顺序安排欠妥造成筹资风险

这主要针对股份有限企业。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普通股票融资之后,即必须先行筹措一定数额比例的股本,然后才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并且要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不当或筹资顺序超前,那么必将带来筹资上的困难,为后面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

4.4债券发行条件考虑欠周造成筹资风险

(1)债券发行额,应考虑发行者的资格、信用、知名度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发行额定得过高,则不仅会造成销售困难,而且对该债券发行后的流通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筹资困难。

(2)发行人对综合市场形势缺乏判断会造成筹资风险。

(3)债券发行价格与票面利率相配合,来调整认购者的实际收益率,以与当时的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如果债券票面利率相对较低,而发行价格没有作到相对较低,则会造成债券难以出售,造成筹资风险。

(4)债券期限的确定与债券销售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期限较长,销售较困难,也会有筹资风险。

5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

5.1提高债券资金成本的途径

(1)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如果企业的筹资期限和使用周期能与生产经营周期想匹配,则企业就可以避免因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偿债风险。对于债券筹资来说,一般多属于长期投资,由于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企业可以按照投资的进度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即通过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期限的合理搭配,用较短期的资金来满足长期资产占用的需要,也同样会使风险保持在适当的水平,同时减少资金不必要的闲置,且能降低资金成本。

(2)注重企业信誉,提高信誉等级。企业信誉对企业的竞争地位使非常重要的,只有恪守信誉的企业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努力提高信誉等级,让企业走向市场,这样才能为在资金市场筹集债券创造条件,才能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有效的降低资金成本。

(3)提高筹资效率。首先是正确制定债券筹资计划,企业既要掌握债券筹资的基本法规,筹资程序,还要周密安排债券发行的数量、时间,以制定具体实施步骤,节省时间和费用;其次,要组织专人负责具体实施,以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5.2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是部分企业防范债券筹资风险的一条蹊径

(1)对于可转换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合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设计,以避免转股失败。一般来说,由于可转换企业债券自身的优势,投资者乐于接受,发行风险不大,企业要预防的是转换失败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确定合适的转换价格,此外为保护双方利益,还要制定有关赎回、回售的附加条款以及转换补贴等措施,以确保转换的成功。

(2)合理利用筹集资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无论在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前还是转换后,企业都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转换后,又面临更多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因此,企业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后,要合理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利润较高的项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收益,从而使债券人增加信心,顺利实现转换,并且避免转换后股利的稀释,可以通过配股继续融资。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1998.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筹资方式;筹资风险

企业的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目前,企业能采用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但应考虑筹资风险的承受能力、资金成本的大小、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才能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

1.1银行借款筹资

银行借款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其筹资比较快、筹资成本较低、借款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有特殊情况,说明原因还可以延期还款、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但存在受到筹资数量限制、到了期限需要偿还利息、财务风险性比较大、受到规定条款制约的缺点。

1.2发行企业债券

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律程序发行的,按一定的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有价债券。这意味着持券人拥有债权。其资金成本低、股东可以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发挥作用。但是筹资数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筹资风险程度也比较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

1.3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是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它的特征是持股人具有管理权,但股利不固定。其筹集的资金数额大、用款限制条件少、可占用时间长、无固定利息负担、无固定到期日、无到期偿付的风险。但存在筹资成本较高、较易分散控制权的缺点。

1.4融资租赁筹资

租赁是承租人向出租人交付租金,出租人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承租人的一种经济行为。比一般的借款期限长、减少企业的偿债压力、设备淘汰风险小、财务风险小。缺点是:租赁成本高、加重资金负担。

1.5投入资本筹资

投入资本筹资是企业以协议形式筹集政府、法人、自然人等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它增加了企业的信誉度,并能获得现金、先进设备、技术,有利于生产能力的形成、财务风险低。但易造成资本成本较高,因产权关系不太明确,给产权交易带来了困难。

2.影响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因素

2.1筹资成本的高低

筹资成本的高低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企业进行筹资时要进行资金结构的决策,要对成本进行比较,应选筹资成本较低的作为筹资的主要方式。

2.2筹资风险的大小

筹资所面临的风险,一是企业自身的风险,二是资金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不同的筹资方案风险大小也不一样,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要对不同方案的风险作比较,选风险低的为最佳目标。

2.3企业规模和筹资数量

一般来说,拥有资产较多,发行债券数额较大的企业,债券筹资的规模才大,才能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这种筹资方式取得效果。筹集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在筹资时,应选能提供时间长且资金量大的筹资方式,如发行债券,长期借款等。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小,资金主要用于短线产品等,就应该选择筹资快,成本较小的筹资方式,如短期借款的方式。

2.4筹资收益的大小

企业在通过各种筹资方式获得资金以后,要对取得的收益进行测算,必须是企业的筹资项目带来的预计收益大于筹资成本的代价,才能采用此方案。

3.筹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3.1树立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观念

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才能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获取更大的效益。企业在筹资前应充分考虑资金的运用,力争使资金效益大于筹资成本,实现企业的盈利。

3.2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有防范风险危机的意识,并且要做好员工的引导工作 ,使他们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的经营当中,确定现金流出与流入的最佳比例,使现金净流量达到最大化,企业的运转才能顺畅,筹资风险才较小。

3.3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

在资金结构中,如果负债的比例大,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资金回收慢,资金成本就大,企业的利润就下降。因此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一定的现金储备,以备企业正常运转和特殊需求;二是提高存货周转率;三是加快资金的回笼,使企业有一定的现金储量。

3.4选择合理的筹资期限

利息的高低与资金占用时间的长短有关,企业需要短期资金时,若长期负债就会增加企业资金成本,企业应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合理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努力降低利息,

降低筹资成本。

3.5努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只要能给企业带来盈利,超过企业借入资金成本,就能化解筹资存在的风险。因此,企业要力争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不断地预测、评估和分析财务风险,提高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能抵御市场环境变化造成的风险,来化解财务危机。

3.6研究分析利率和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企业应该合理安排筹资,认真研究分析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当利率降低时,筹资较为有利,但避免筹资过度;当利率处于高水平阶段,应尽量少筹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在不断扩大,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当中,应根据汇率变动趋势来决定如何筹资。

4、结语

总的来说,企业要审时度势,认真分析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情况,采取合理和有效的筹资方式,对筹资风险进行预测,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范与管理措施,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最终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玉良.企业筹资方式及风险防范研究[J].管理观察,2010,(26).

[2] 周志红.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J].现代商业,2009,(32).

[3] 唐晓丽.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分析[J].经济视角,2011,(11).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规避措施

【abstract】reformation opens 20 having arrived at the important effect starting from when our country finance job further developing, continues for, develops speedy, healthy to pushing forward economy for many years. but need being taking seriously, the finance job of our country long range is state-owned manag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is more than the correct or required number, laws and statutes is faulty, financial risks has more particularity and conceal. especially how to having an effect to keep watch financial crisis, urging our country finance job health to stabilize developing becoming the first problem under the whol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circumstances.

【key words】financial risks; evade measure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稳定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石。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风险的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应在吸取国内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我国自身的优势,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保证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 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和社会信用制度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的淡薄,银行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降低放贷标准,这一点我国金融机构应引以为戒。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员工金融伦理道德教育,加强普通公民的金融风险意识教育,使其认识到金融风险会对自身及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从而有意识地避免风险,做一个稳健的参与人和投资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制定金融法律的实施细则,逐步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金融法制环境,依法实施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和市场退出管理。同时,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等级制度,通过社会信用机构建立起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缺失行为进行记录,从而对其获得资金产生一定的限制,对企业和个人形成软约束。[1]

2 加强监管

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极必要且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国来说是重要警示。应扩大监管范围,完善监管体系;通过央行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企业的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加强三大监管机构之间协调监管能力、信息交流共享能力和共同行动能力;构建一个为各监管机构共用的金融信息平台,实现风险监测的电子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强化联合监管体系、修复以往存在着的不能很好处理大量信息的缺陷。同时,我国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必须具有现实可行性,尽快地对这些属于“过多、过死”的政策法规作调整,否则金融监管的严肃性就会遭到破坏,违法违规就会成为正常现象。[2]

3 建立完善我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银行风险预警系统,适时掌握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积累程度,预测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为防止或化解金融风险提供科学依据。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体的内部风险监管制度、授权授信制度、信贷风险与金融交易风险制度,采用定量的方法定期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等级进行测评,并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经济决策和业务管理。

4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发展我国股票市场,要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上市公司整体结构,健全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完善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加快形成集中监管、互通互联的债券市场。通过债券市场的发展,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相应减少企业对银行资金的间接融资需求,从而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弱化银行体系的金融脆弱性。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各种票据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改变我国金融风险相对集中于银行体系的现象。[3]

5 推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控制化解不良资产,强化信贷管理控制

强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适当增加高流动性资产,大力发展商业票据业务,通过贴现再贴现等来增强银行资金铁流动性,促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趋于对称。

另一方面更要积极采取措施化解不良资产,增强商业银行自求资金平衡的能力。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不良资产的善后补救工作,对以前担保手续不够规范的要及时进行规范。其次,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化、批量化处置不良贷款的新渠道,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理进程。

强化信贷管理机制。应改革信贷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贷款有效投放的机制,实行贷款审贷部门分离,按照“集中有度,审批及时”的原则,在明确信贷风险责任的前提下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要提高信贷准人条件,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将信贷资金投向信誉好、效益高、有市场的企业。[4]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不但要继续加大对违规贷款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而且要逐步扩大责任追究范围。

6 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应准确定位、有所作为,减少对金融市场的不当干预,制定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完善金融机构的退出制度;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要完善中介机构职责,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7 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健全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尤其是国有银行的改革应按照现代产权理论的要求引入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将利润约束目标变为其经营的首要目标。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把国有独资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

8 循序渐进地进行资本项目开放

资本项目开放会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弥补储蓄缺口,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但亚洲金融危机证明,国内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治理结构,否则很可能会引起国内的金融危机。我国将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并最终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只有当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并适应国际变化之时,当中央银行调控能力成熟之际,才有条件实施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完全自由兑换。

参考文献

[1]毛远信. 《探讨我国金融风险的规避与化解》[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4): 32~32

[2]胡茂才.《wto 背景下我国金融风险问题探讨》[j].财政金融2008(6): 45~45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筹资方式;筹资风险;风险防范

一、筹资的概述

企业筹资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用何种形式取得资金,即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企业对不同渠道可以用不同方式筹集,即使是同一渠道的资金也可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

二、企业主要筹资方式及优缺点

就算是在这种较窄的范围内选择筹资方式也是需要权衡利弊,最先要清楚的就是筹资方式的分类及特性,然后就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筹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根据资本来源的不同,企业筹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内源筹资方式;另一种是外源筹资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筹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筹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目前企业外源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行股票。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书面证明。股票的发行、股票的上市有严格条件和法定程序,在我国须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是:筹资风险小、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借债能力、筹资数量大、筹资限制较少。普通股筹资的缺点是: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2.发行公司债券。债券是由企业或公司发行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的企业以债权为书面承诺,答应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按照事先规定的利率付给利息,是企业主要筹资方式之一。债券筹资的优点:资金成本低、保证控制权、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债券筹资具有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作用。债券筹资的缺点: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3.银行长期借款。银行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银行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不必公开企业经营情况、有杠杆效应。银行长期借款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又称为财务租赁,分为售后租回、直接租赁、杠杆租赁。融资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到承租方,现在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有利于保存企业举债能力、设备淘汰风险小、财务风险小、可以获得减税的利益。融资租赁筹资的缺点:租赁成本高、利率变动的风险。

5.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是: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是:资本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三、选择企业筹资方式时应结合的因素

筹资方式是企业筹资决策的重要部分,外部的筹资环境和企业的筹资能力共同决定了筹资方式。在筹资活动中须考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现代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比较标准,必然作出不同的评价。

1.筹资数量。筹资数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多少,它与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成正比。企业必须根据资金的需求量来合理的确定筹资数量。

2.筹资成本。由于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大小不同,在选择筹资方式时,首先要比较各种筹资成本的高低,即比较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不同的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差别较大,不同筹资方式的税负轻重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资金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筹资方式,它是选择筹资方式、进行资金结构决策的依据。从三个方面看,首先个别资金成本是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依据,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应选择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其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时衡量资金结构合理性的依据,衡量资金结构是否最佳的标准主要是资金成本最小化;最后,边际资金成本是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

3.筹资机会。企业在瞬息万变的资金市场上进行筹资时,对筹资机会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确定具体的筹资时间,即把握好在什么时候筹资最佳;二是把握计价时机,即对股票、债券的订价上要适当选择。筹资机会的选择,主要是财务主管人员倚靠投资银行的协助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作出的决策。

4.筹资风险。企业筹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经营的风险;二是资金市场上存在的固有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公司未来经营收益、支付息税前利润本身所固有的不确定性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资原因引起的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所造成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不是企业本身固有,当企业全部资金均为自有资金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为零。因此,财务风险是企业能够加以控制。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运用不当,则会造成损失。财务风险的大小与各种具体资金来源的比重密切相关,调控财务风险就是要调节各种具体资金来源的比重。

5.筹资收益。企业在评价比较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时,同样要考虑到所投入项目收益的大小。只有企业筹资项目的预计收益大于筹资的总代价时,这个方案才是可行。此外,还要考虑到企业规模的大小和企业资信的高低等因素。

6.企业规模和筹资规模。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筹资规模大小也是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判断因素,也就是说只有资产规模和发行规模较大的企业才能产生企业债券筹资的规模成本效应,从而倾向于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方式;中小企业因为债券市场高昂的发行成本而不得不寻求银行贷款等成本较小的筹资方式。

在上述诸多因素之外,企业筹资还将受到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企业资信等级、社会关系等因素。

四、如何选择筹资方式

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位企业决策人比较头疼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企业筹资方式亦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而企业在筹资时应从服务整个企业财务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充分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基础上,慎重地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对资金的需要,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不同资本结构下的不同选择

资本结构会以不同的形式来影响企业的筹资方式。对于一些固定性设备资产所占比例大且其设备又闲置、现实生产能力又低下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把自己不用的闲置设备租赁出去,然后再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进企业自身所需要的设备,再进行生产经营。这样他们不仅能够利用起企业自身闲置的资源,还能够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来获取其他企业的资金来生产获利。对于一些资产流动性强的企业来说,它们的负债率普遍要高于其它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强,周转快,因而其流动性资产就可以用来应付随时到期的债务,来降低财务风险。所以它们就能够以较高的债务比例来生产经营,也就是说它们可以更多的利用流动负债去获取银行信贷资金。

(二)不同资金成本下的不同选择

由于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是不同的,因而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充分考虑筹资成本的问题。企业主要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的高低排列顺序应是:(1)商业信用筹资;(2)银行借款筹资;(3)租贷筹资:(4)发行债券筹资;(5)发行股票筹资。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筹资活动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关系企业全局的重要理财活动。要求企业在筹资时,应坚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要在严密精心的市场调查下,分析预测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大小及相关的风险,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不同筹资风险的不同选择

一般来说,利用股票筹资由于没有固定到期日而不用支付固定的利息,这种筹资方式实际上不存在不能偿付的风险,财务风险很小。吸收直接投资是一种“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关系,税后利润的分配相对灵活,故财务风险也较小。一个企业如果单单考虑筹资风险的话,这两种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债券筹资正好相反,发行债券由于有固定到期日并定期要支付利息,所以要承担归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在公司经营不景气、承担着经营风险的同时,向债券持有人还本、付息无异于釜底抽薪,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因为不能偿付导致企业破产。

(四)不同规模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企业规模的大小不同,因而各自所需的资金数额多少亦不相同,而不同的筹资方式所能提供资金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额度。故而不同规模的企业选择筹资方式时的顺序亦不相同,同时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视资金的具体用途来进行。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它们的资金一般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技术的改造等方面,因而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选择能够提供大量资金且期限较长的长期筹资方式。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一般比较小,并且其资金主要投放于短线产品或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在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那些筹资速度快、富有弹性、机动灵活的短期筹资方式,比如短期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方式。

当然,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也因其资金的具体需求和用途的不同,而分别去选择短期和长期的筹资方式。对于大型企业,其主要筹资方式的排列顺序是: (1)发行股票;(2)发行债券;(3)银行借款;(4)租赁筹资;(5)商业信用。小型企业其筹资顺序应是:(1)商业信用;(2)银行借款;(3)租赁筹资。

五、总结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筹资活动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关系企业全局的重要理财活动。因此,要求企业在筹资时,应坚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要在严密精心的市场调查下,分析各种资金成本、预测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大小及相关的风险,从而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任玉香,杨淑芝.企业的筹资方式与融资效率[J].工业技术经济.2002(3)

[2]刘东军.浅谈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J].会计之友.2005(6)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第6篇

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融资规模在过去一年创下记录。银行新增贷款接近10万亿元,包括各类企业债券、IPO、信托等在内的直接融资也达到2万亿元左右的规模。在如此大规模的企业融资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和风险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受到了广泛重视。如何看待当前条件下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冲动,采取何种措施规范管理并预防风险,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对待的话题。

首先,要正确看待地方投融资平台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一直是政府的职责,政府投1人、政府建设、政府运营,由于受财政收入和融资手段的制约,加之政府直接投、直接建、直接运营的弊端,这一体制的效率较低,不适应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也就应运而生。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出现,突破了对地方政府不得直接举债融资的制度性限制,为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开辟了渠道。与此同时,由于实行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机制,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效率,与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是吻合的。

其次,要客观合理地分析判断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在于与地方财政相关的连带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所承担的项目大都带有公益性,项目本身的收益率很低,难以通过项目自身运营产生的现金流来实现还本付息。因此,许多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发行各类企业债券,都采取了对政府应收账款质押、项目回购。土地资产质押、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增信。一些增信措施与地方财政收入和支付能力密切相关,形成了财政隐性担保以及相应的连带风险。

但是,我们在判断风险时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存在类似或规模相等的风险。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财政增长能力很强,其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地方政府的信用支持一般不会导致实质性的风险;还有一些地方通过投融资平台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大大改善了商业环境,带动项目周边土地增值,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带来了增长空间。因此,当我们分析地方投融资平台所带来的融资风险时,必须动态地看待其投融资行为所产生的各类收益,将收益增长潜力与政府性负债综合加以考虑,避免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不合理放大的倾向和做法。

再次,要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融资行为,积极稳妥地预防并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当前,重要的是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融资行为,关键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投融资平台,实行分类管理和规范。

对于那些具有较好公司治理结构和资产质量,其项目运营收益足以承担起债务融资还本付息责任,无须地方政府或财政进行信用支持的投融资平台,应允许其按照市场原则融资;对于那些承担着基础设施项目或市政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职责的投融资平台,其收益不足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需要地方政府或财政通过各种形式的政府信用予以支持和还本付息支持的,仍可允许其在政府信用支持下进行规范适度的债务融资,但必须将平台公司的财务条件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水平结合起来考虑。对于超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水平的,要限制其进一步扩大债务性融资规模,逐步降低其负债水平;对在债务风险控制水平以下的,仍可允许其适度进行债务性融资。

按照上述设想,进一步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性融资行为,关键不在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口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控制标准。对那些需要地方政府或财政进行信用支持的融资行为,必须同时满足企业财务条件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要求。这需要财政部门摸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尽快提出合理的债务风险控制标准。

当前,如何适度合理地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有不同的解决思路。有的主张允许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主体直接举债,或直接发行市政债券;有的主张严格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性融资管理,从严控制风险。这些想法的出发点都很好,有的也不失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但从当前看,以地方政府作为举债主体直接举债,无论是发行一般责任债券还是具有特定目的的市政债券,都存在明显的制度性基础缺失。

一则现行预算法尚未修订,仍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编制赤字预算,二则各地方政府尚未编制完整的资产负债表,难以进行债信评级,三则中国的政体是非联邦体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依然存在连带处置责任,不可能允许任何地方政府破产。对这些制度缺陷的改善,直接关系到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的制度安排和建设,是需要时日才能完成的课题。

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比较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正视现实、规范运作、防范风险。所谓正视现实,就是要承认地方投融资平台所发挥的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作用,以及各地投融资平台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所谓规范运作,就是要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投资、建设、运营行为,完善平台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规范发展,提高运营效率;所谓防范风险就是要防范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连带形成财政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当前至关重要的是尽快在合理界定地方政府性债务口径的基础上,摸清地方政府的债务底数,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标准,作为审核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性融资规模的参考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在防范并应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可能出现的风险时,特别要注意防止矫枉过正,使地方投融资平台正常运营的资金链断裂,导致潜在风险的显性化。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项目收益债券;优越性;适应性分析

一、项目收益债券内涵

(一)项目收益债券的概念

收益债券是由为了建造某基础设施依法成立的机构、委员会或授权机构,如修建高速公路的机构或公用事业机构等所发行的债券,其偿债资金主要来源于这些设施的有偿使用带来的收益;它是由特定的发债项目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还本付息保障,可以由地铁、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机构以及公共事业机构等部门来发行,利用这些事业单位或其特定项目的未来营业收入来还本付息。收益债券作为逻辑上的公司债券,其发行主要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发行程序较为宽松,往往无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同时,收益债券的特征决定了与一般责任债券相比,有较高的风险性并需要规范的市场操作模式。

(二)项目收益债券的特征

收益债券是与特定的项目相联系,类似项目融资信用,其还本付息来自投资项目自身的收益,如高速公路项目的收费。收益债券的风险评价基于对未来收入可行性的研究和预测,其发行人、发行目的及其投资项目均具有特定性。其特征是:一是以公路建设项目法人为发债主体,企业法人和事业法人均可作为项目法人,有效解决事业法人发债融资的问题;二是以公路项目自身的收益作为偿还本息的唯一来源,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三是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免缴或减收利息税等优惠待遇;四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遵循债券的一般交易原则;五是对筹集资金的用途限制较宽松,即可用于新建项目,也可用于调整现有债务结构等其他用途。

二、收益债券比其他融资方式的优越性

(一)收益债券与银行贷款

首先,收益债券是直接融资方式的一种,资金融入和资金融出不通过中间环节,而是在资金持有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进行;而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方式的一种,银行集中了储户的资金后,进行统筹安排,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收益债券融资有期限长、成本相对较低,有很好的市场适应性,可以根据市场特点及项目本身因素设计债券的产品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银行贷款相对期限较短,对市场适应性并不强,是一种非市场化的融资手段,而且债务积累速度较快,风险不能有效分散,债务风险程度较高;第三,收益债券能够使政府资金安排的自由度更大,通过收益债券融资能够提高政府的自主投资能力;银行贷款则相对固定,不利于政府进行自主投资。

(二)收益债券与企业债券

收益债券和企业债券在发行主体、发行条件和发行用途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企业债券的发债主体为企业,而收益债券发行主体可以政府或者政府的机构;收益债券发行条件较为宽松,只要是国家批准开工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由项目未来收益作为还款保证,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发行受到行政机制的严格控制,一般发债都要经国家发改委报国务院审批,采取核准制的审核制度。在申请发债的资料中,要求发债企业的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0%,从而有效防范因国有企业发债而引发的兑付风险和社会问题。但是债券一经发行,审批部门就不会再对发债主体的信用等级、信息披露及市场行为等进行监管。最后,在发债用途上,前者所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特定的建设项目上,不得挪为它用,项目未来收益只能用于偿还债券本息和发行新的债券,后者筹集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大型基础省市项目建设,但是不针对特定项目。

三、项目债券在我国地方高速公路融资中的适应性

(一)必要性分析

1、加快地方高速公路发展的迫切要求

发展地方高速公路是繁荣区域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受高速公路融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现实情况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建设资金的缺乏,巨额的资金需求远远超出政府财政所具备的承受能力,增加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困难。高速公路建设债务逐年积累又得不到有效解决,更增加了资金需求的紧迫性,势必会影响到后续地方高速公路的继续发展。

2、降低地方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成本的需要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本中,银行贷款比例偏高,收费公路收费期限一般为15到30年,而银行贷款期限则为5到15年,收费公路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收费总额一般低于预期,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还没有达到初建时预计的规模,银行贷款的还款期己到,借款方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本息,这样就只能增加新的贷款,长此以往,形成债务长时间积累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加大还本付息的压力,融资成本在无形中被扩大了。发达国家公路建设基本是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债券融资为主,值得我们借鉴,虽然债券融资会产生新的债务,但是这种债务与银行贷款所产生的债务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收益债券的期限一般比银行贷款长,所产生的债务会分担在几代人之间,债务风险比银行贷款小得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融资成本降低。

3、降低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融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直接融资手段匾乏,对借款的依赖程度过高,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风险较高;二是地方政府的融资管理体制较为分散,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偿债机制和决策失误的责任机制,一味地追逐政绩等短期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越来越成为地方发展的隐患;三是地方政府对于融资的运作管理还不规范,对融资总量的规划和把握还不到位。表面上看地方政府是无债一身轻,然而地方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资金不足的窘境,使得地方政府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变相发债的形式,加之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了无序、失控的金融市场秩序,债务危机潜在因素日益积累。规范发行基于高速公路融资的项目收益债券可以取代目前五花八门、无序失控的暗中举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约束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二)可行性分析

1、收益债券自身优势明显

收益债券以政府信用为保证,以项目未来收入为信用基础,与其他融资方式比较,具有期限长、安全性高、收益稳定、易于流通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精心操作,可为投资者提供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同时也是将民间资本引入公路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国现行“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一规定明确地方政府没有发行公债的权力。而项目收益债的推出,为相关立法的突破提供了可操作的法律规范。

2、债券法律保障体系已相对完善

从目前看,我国债券市场的法规体系相对是健全的,既有法律层面的“证券法”及“公司法”,也有行政法规层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还有各债券管理部门的各种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制定的业务规则等规范操作性文件,以及各部门机构制定的自律性协议或业务协议。

3、债券市场日趋成熟,民间资本更加丰富

我国证券交易网络的发展、保险市场的扩大、保险体系的逐步完善、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队伍壮大,都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的债券品种比较齐全,管理逐步规范,初步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债券市场。另外,当前我国投资需求旺盛和投资渠道相对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市场必须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创造投资机会。收益债券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将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王婕好.我国高速公路筹融资政策浅析[J].价值工程,2010,26:39-40.

[2]徐震宇.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地区高速公路供给:苏浙鲁粤的比较[J].建筑经济,2011,2: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第8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的风险,既包括由于筹资而引起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也包括由于企业法人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投资决策失误、宏观环境影响等引起的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

2.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的,但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不断发展变化,财务管理人员不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4.严重性

财务管理的失败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失误都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二、发电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电力市场风险

随着区域电力市场的实施和电力市场化的深入,电力市场竞争的风险便日显突出。在竞价上网的电力竞争模式下,成本能力、竞争能力对电力企业竞价上网的空间和市场将产生巨大影响,优存汰劣将使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大增。

(二)高负债率下的偿债能力风险

一是发电企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大量电力项目建设资金绝大部分要靠融资来解决,造成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还本付息压力沉重。

二是发电企业融资途径单一,主要的融资手段仍是银行贷款,辅之以集团财务公司内部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资金成本较高。如果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水平,企业将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恶性循环,甚至造成支付危机,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项目投资控制风险

一是由于电力项目投资时间长、金额大,影响投资效果因素多,特别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大,如火电建设项目核准难度进一步加大;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环保支出大幅度提高;这些都将严重影响项目投资成本控制。

二是项目投资控制涉及选址、可行性研究、设计、执行概算、招投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执行等一系列活动,环节多,涉及专业面广,管理非常复杂,控制难度大,对投资成本有较大影响,关系到投产后的财务状况。

(四)内部控制风险

目前发电企业仍存在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造成的风险。如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不到位或越位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内部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没有清晰的业务流程;财权与事权不分,主要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完善等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主要措施

要用制度防范风险,用机制控制风险,用责任降低风险,多管齐下,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1.处理好财务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关系

对于筹资融资、重大项目投资、高风险投资的管理权限应相对集中,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减少投资风险。而在其他财权管理中,可适当考虑分公司、子公司实际情况,通过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等业绩考核手段,加强对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监控,给予一定的财务管理自主权。

2.加强产权管理,缩短管理链条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国有资产监管的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要积极推进主多分离、主辅分开、无效低效资产清理处置的步伐,采取转让、关停、破产等方法,精干主业,缩短管理级次,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二)积极研究和应对电力市场等政策影响

1.要加强电力市场分析,争取多发效益电

发电企业要研究分析电力市场,密切跟踪国家、地方政府和电网公司出台的有关政策,制定好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把握好电量结构、变动成本和收益变化情况,在提高发电利用小时的基础上,争取多发有效益的电。

2.加强与政府等有关部门汇报沟通

积极与政府、电力监管部门沟通、汇报,及时反映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困难和电价调整建议,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加强与电网公司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发电市场份额,并力争在电价调整中达到双赢。

(三)创新融资方式、保障资金供应

1.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发电企业一方面要扩大运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银行票据等融资方式,将企业融资需求转化为金融资源,资信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推进改制上市工作,通过借助资本市场筹集电力建设资金,构建有利于发电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资本结构。

2.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银技术手段,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集中统一的资金结算平台和内部资金市场,减少资金的滞留时间,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同时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筹集外部低成本资金,纳入内部资金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内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提高资金运作水平,增加资金运作效益。

(四)加强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控制

1.加强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控制

要研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根据自身的行业优势和市场状况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对投资项目预期收益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要进行客观的财务效益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对拟开工项目结合市场条件进行财务再评价,合理把握资本预算支出的尺度;对在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提出提高效益的措施和建议;对投运项目进行财务后评价,通过评价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提高项目的竞争能力。

2.审慎投资高风险行业

对于高风险行业投资要从严控制,必须建立严格的高风险投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要成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运作,完善决策与授权机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人才、信息、资金、风险控制较弱的企业,应严格限制或禁止从事高风险业务投资。

(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继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通过对预算各明细指标的控制,可以有效监控经营管理,实施事前和事中的有效控制,通过对资金的重点控制,可以控制现金流量,发挥整个企业资金的作用,有效利用资金,实现资源整合,减少财务费用,降低财务风险。

2.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应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和跟踪监测系统,建立适时动态控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超过“警界线”的项目,应及时发出预警警报。

(六)切实有效加强内部控制机制

发电企业要树立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的绝对权威,内部控制度即企业的法律,必须全员、全过程执行。在内控制度建设中,要明确各管理层次职责,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重大的业务和事项的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要规范,不相容职务岗位要分设,超权限行使问责机制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