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沉浸式教学理论

沉浸式教学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泰语教师 教学策略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20-01

一、引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拉动了中国与泰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教育合作和科研合作,促进了我国对泰语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鼓励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增设泰语专业或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通过母语学习或技术培训在短期内获得,而外语应用能力却是长期科学训练的结果,所以外语类教师的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云南一所高职院校和两所泰国高校承担中国学生泰语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整学期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比课程教学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推测教师教学策略设计的原则,最终找到高职院校泰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质,才能在无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二、泰语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教师在泰语教学中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实施课程单元教学。教学重点以知识传递为主,学生泰语应用训练形式单一,以主题会话训练为主,活动形式鲜有变化。教师使用汉语翻译或讲解的时间超过教学总时长一半以上。泰国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预测中国留学生的泰语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泰语教学中以知识传递和能力训练并重,教学方法多样,常见“全身反应法”、“情景法”、“认知法”、“直接法”和“听说法”。以词汇教学为例,教师在某单元重复训练生词标准读音,某单元要求学生用词汇造句,教师或通过肢体语言让学生猜测词义,或训练学生利用词汇猜测课文段落大意等。

2.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受限于教材,教学内容以满足生活日常用语为目的,语法知识衔接不明显,有的单元知识难度较高而有的单元较低。泰国高校教师以学生常见素材或新闻作为教学内容,按从简到难的知识梯度设计教学主题,知识难度不超出泰国官方颁布的《对外泰语水平测试手册》泰语水平等级界定的标准。

3.教学手段和活动策划

高职院校教师掌握教学媒体技术的能力不足,研究过程中未见采用PPT辅助教学,教学媒体作用单一,只用于播放词汇、短文或会话录音,没有策划新颖的互动环节。泰国高校教师依赖教学媒体,每课必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资源辅助泰语教学,教学互动以学生兴趣紧密挂钩。例如,有的教师邀请该学院学生评选出来的“校草”、“校花”到课堂上跟中国留学生交流泰国礼仪,有的教师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并学习影片中的生活用语。这些素材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当中学会他们感兴趣的句子。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泰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替代式教学策略”,以“知识本位”为教学模式,偏重知识学习而轻视能力训练。而泰国高校教师则同时选择“替代式教学策略”和“产生式教学策略”,其教学活动设计受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在泰语应用训练活动中也借鉴了心理学理论里的“相似原理”。

三、教学效果

1.课程单元教学效果

无论是高职院校教师还是泰国高校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较为活跃,能够跟随教师的指令完成学习任务,但参与泰语应用训练项目时的积极性表现不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积极性普遍比较高。

2.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效果

初期阶段,高职院校教师使用汉语辅助泰语教学,其教学效果好于泰国高校教师采用“沉浸式”泰语教学的效果,泰国教师不能或较少使用汉语及其它媒介语向中国留学生讲解词汇、句子和语法,留学新生普遍不能完全听懂教学内容,学习焦虑感和恐惧感上升,感觉出国留学不如在国内学到的知识多,导致学习信心动摇,产生后悔出国的心理。

中期阶段,国内学生除课堂以外缺少泰语应用环境,缺少重复训练环节而造成词汇遗忘,教师依赖汉语讲解语法和句子,以便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只能掌握重复率高的课堂或生活用语。在泰国,留学生每天接受听力、会话和写作训练,周边环境也逼迫学生使用泰语进行交际。留学生泰语表达能力日渐提升,交际欲望和学习兴趣开始回升,而采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策略的教师,其所教学生泰语应用的正确率更为突出。

后期阶段,国内学生的泰语水平提高程度不明显,学习者经过长期努力依然不能习得某项技能,必定会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有些学生会将这种后果归结为授课教师水平低或课程难度高,教学管理者与泰语教师的压力迅速倍增。与此同时,泰国高校教师的教学压力开始下降,因为留学生已养成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习惯,随着自身泰语和专业水平的提升逐渐扩大其活动范围,内容日渐丰富。有些留学生利用假期寻找就业机会或选择外出旅行,频繁交际进一步巩固了留学生的泰语应用能力,促进对泰国文化与风土人情的了解,这些活动能有效帮助留学生掌握更多的泰语。

四、结论

泰语教师的教学策略彰显其教学水平,而教学水平又代表着高校的教学成果。在国内缺少泰语应用环境条件下,为了向社会培养合格的泰语专业人才,泰语教师需要学习外语教学理论,熟知外语学习的困难和规律,掌握现代教学媒体技术,综合运用才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长期保持乐于学习、积极应用的态度。因此,高职院校泰语教师应该具备外语教学理论基础、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学科知识和应用现代媒体技术的教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IB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89-02

近年来,泰国的汉语教育发展迅速,办学形式多样,课程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其中,有部分学校采用IB(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简称IB)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国际文凭组织开发研制,始自1968年。截止2012年5月,全球共有910所采用IB小学课程的学校,IB课程是实施国际化教育的典范,其较为成功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模式,对我们实施汉语国际教育不无启发意义。

一、IB课程的总体特点

IB课程吸取了当代各国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具有鲜明的特点。

1.课程设置注重整合性。传统的课程设置将知识按照学科分类,课程结构上强调学科本位,学科知识内容单一。为了打破传统语言教学内容单一的局限,IB课程在单科教学的基础上实施整合课程模式,课程以主题单元为结构框架,将主题学习融入各学科教学,安排课程。IB课程设置采用“超学科学习模式”。“超学科模式”注重将语言习得与学科教学相互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学习各领域知识的同时将语言习得整合入活动中,从而使“语言习得”和“通过语言学习达到统一”。这种“综合”化的课程设置,打破学科界限,使学习知识形成网状结构,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形成整体的认知,这有利于语言学习,而且有利于其他相关领域内容的学习。

2.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长期以来,教学活动多为“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些弊端,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IB课程提出“探究是小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获取信息和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所学的语言去提出问题、寻求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智力与素质。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常学习评价以考试为主要手段,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这种以识记为主的测评虽然精确、客观,却难以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全面反映学习发展的过程,IB课程注重实施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把知识、技能和态度同时纳入评价内容。其依据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要以多视角、多维度来看待儿童的智能能力。要重视个体智能的差异,学习者都有潜在智能。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自我了解的多维度视角和平台,以激发儿童学习潜能。

4.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传统的学习观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强调学习产生是被动的。IB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为基础,崇尚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整合式课程、探究式学习、多元评价体系都体现IB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教育理念。

二、IB课程在泰国的应用与实践

IB课程体系在泰国汉语国际教育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以泰国CIS(ConcordianInternationalSchool,简称CIS)学校为成功典范。该校在充分理解IB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创设出适合泰国本土汉语教学的新模式。其成功经验具有启示和参考意义。

1.主题单元为主的汉语教学。在泰国CIS学校,中文课程主要采用设置主题单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特点有二:第一,课程内容综合化,涉及多个学科。主题课程把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整合,学生通过学习主题单元,不仅获得了中文知识,培养了中文的各项技能,同时获取和扩大了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第二,以主题单元为连结的整合课程。杜威认为学校应该重视课程整合性,进行整体化教学,把学生所学的科目联系起来。这也是IB课程理论指导思想之一。泰国CIS学校如实贯彻杜威的这一思想,为主题课程提供一个整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视野,使各科之间产生共同的联系。

2.以问题为载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泰国CIS学校,中文教师设置主题学习情境和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是学习的主要线索,教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中文,探寻答案。学生用正在学习的中文去解决疑问,调动了积极性,同时发展了各项能力,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以交际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语言教学把学习语言和培养语言技能分开,以古德曼为代表的全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统一的整体,语言技能不应肢解为听、说、读、写分别训练,而应该同时教。泰国CIS学校的中文教学体现了全语言教学观点,以主题单元统领中文学习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交际能力为核心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以及综合应用中文的能力。

4.注重营造“自然语言”学习环境。泰国CIS学校注重营造真实自然的中文环境。凭用母语教师、采用小班制教学、师生高额配比使学生课堂最大化练习中文。加之课后丰富多彩的中文活动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等活动,使学生在校园里沉浸于良好的中文“自然语言”学习环境。

三、IB课程模式在对外汉语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IB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CIS学校中文教学具有开创性。其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首先,对教师素质要求较严。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课程设置意识,充分理解课程理念,才能创建一个系统的、语言结构功能齐备,且呈现梯度递增的统一中文教学标准。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耗费较长时间且具有挑战的课程设置过程。其次,要求学生语言基础较好。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才能跟上教学进度,发挥IB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学生的语言技能密切相关。只有具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才能够真正自主地投入探究式学习。最后,办学条件要求较高、投入大限制了IB课程的发展。学校资质认定、教学硬件投入以及师资培训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因素影响IB课程的全面推广。

总之,IB教育被视为目前国际教育的典范,研究IB课程模式以及课程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既是为了加速IB课程在泰国本土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其较为成功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模式,对我们实施汉语国际教育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而且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引人思考。

参考文献:

[1]https:///facts/[DB/OL].(2012-05-18).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5.

[3]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0.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第3篇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如果教师只依靠学习成绩的提升来激励学生学习物理,学生便会对物理学习产生较多的功利性目的,即使去学也缺乏乐趣、缺乏激情。只有真正让学生把学习物理的过程变成释放兴趣爱好的过程,学习才会取得应有的目的和成效。可以说,探究式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把物理教学变成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心,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2.有利于建构学生的物理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自身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后建构起来的。探究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演示物理实验、设置物理模型,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完全沉浸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学生通过自身愉悦的心理活动,在熟知的生活状态下建构起知识体系。通过这个过程形成的知识概念,学生理解掌握的比较深刻,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中物理的课堂效率。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

学生的智力品质包括自身的意志、信心、情感等多个方面,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记”的学习模式,使本来抽象的高中物理知识变得更加枯燥无味,不但禁锢了学生的头脑,而且抹杀了学生的智力品质发展,从根本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究式的高中教学教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意志信心,增进沟通交流,在无形中发展了自身的智力品质。

二、高中物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办法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探究教学

教材是高中物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善于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让学生课前进行社会调查、实验设计等分析研究工作,随后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共同探究提高。例如:在教材上《超重和失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探究性教学:在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资料收集组、实验设计组、理论分析组等三个小组,资料收集组的主要任务是从书籍、报刊、电影及互联网上收集各种有关失重和超重的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三个小组分别交流各自的成果,课堂上有问有答,气氛热烈,同学们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形成最终意见。可以说,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探究教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们得到了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在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启发锻炼了思维,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进行探究性教学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例如:在学生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一课中,在课本中列举了用计算法和作图法来处理实验数据,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相关的实验设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实验设计中去。教师可以设计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手中没有电压表,只有电流表,其它元件可任意选,请你设计出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二是“如果手中没有电流表,只有电压表,其它元件可任意选,请你设计出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通过类似的实验教学,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充分展示主体地位,通过对实验的参与,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运用得更加熟练,这对学生进一步熟知实验原理、启迪创新思维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3.利用课余活动进行探究教学

高中物理的探究学习是全方位、多侧面的,并不局限于课内,课余活动也是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探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课余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一课时,教师可以课余时间让学生设计海市蜃楼的模拟实验,使学生自己去亲自动手动脑领域科学知识,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一、引言

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我国现在的英语教育现状是: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言的单方面灌输而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建构;过分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过分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更是如此。传统的灌输式英语教学使学生缺乏开口练习英语的机会,以致无法自如地应对英语口语交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所需的综合能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重视学习者最初的体验和具体经验,是一个人直接透过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历程。本文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角度来谈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

二、体验式理念概述

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建构是个体积极参与的意义构建,是个体根据自我经验而达到的理解。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在学习者过往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为教育目标。它要求创造一种直接的和相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获得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发展技能和情感;强调学生必须直接接触需要学习的内容,必须亲自实践和体验;其核心是对直接经验的体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体验教学理念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单纯依靠听课、读书等方式获取间接经验而忽视直接经验的做法,注重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获取直接经验。

三、体验式理念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启示

体验式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教师将口语学习、交际任务和社会真实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能够在较真实的社会交往的情景中完成口语交流的特定目标。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包括学习任务激发的兴趣、轻松愉悦和团结融洽的交际过程、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低或无焦虑感的心理感受。这样的教学,首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语言知识能力和口语语言交际能力;其次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发挥其学习潜能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口语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自我发挥创新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口语体验中掌握并拓展知识,因而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英语教学有着主体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四、体验式理念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以上提到的体验式教学对口语教学的种种促进作用,教师应该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将此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1.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增多体验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多媒体在教学方式上从“封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被动消极的学习过程变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软件给学生提供了模拟的外语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交融的外语环境中,沉浸在自然的语言练习过程中,学生成了外语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在课堂上创造英语口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观看合适的英语节目,并从中自觉学习地道的语言;教师也可剪辑电影或录像,消除声音后,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猜测讨论,然后为节目配音或者做解说词,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交际环境当中亲身体验,使口语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

2.利用自主与合作学习加强体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自主性语言交际能力,即学生在脱离课文后的创造性语言交际能力,如:多种形式的交谈、口语讨论、连贯对话、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积极的语言小环境,调动和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除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能力,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每一次口语任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型强的小组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运用目的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口语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的语,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用目的语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3.创设真实情景促进体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英语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参与问题解决,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教好英语口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地让学习者接触和运用它。这好比游泳一样,学习者必须泡在水中,潜下去,才能得其所益。教师在明确口语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训练项目等基础上,应积极成为学习者口语训练氛围的营造者和组织者,而绝非其代言人,让其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成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而且成为该过程的观察者和评价者。

4.利用合理评价反馈体验效果

教学要求提出,高校应对英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传统的评价模式把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考试制度便成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根本性教学制度。这种用一种标准、一把尺子的评价模式不仅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状况,而且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只重视知识的结论,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必须改变旧的评价方式,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相比之下。体验式教学的评价模式更具优势。体验式教学的评价模式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不仅考查学生在口语方面的成绩,而且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

五、结语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体验式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大学英语教师要学会适时适地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优势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合贯通,优势互补,既能让学生体会乐中求学,也能让老师体会乐中教学。实践证明,体验式英语教学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有效的。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运用体验式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张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2]袁小路,王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

[3]沈春华,罗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陈海兵.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景建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5]孟静静.大学体验式英语教学实现模式探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1).

[6]郭佳,包兰宇,王晓娟,李凇.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7]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6).

[8]冯学玲.也谈大学英语口语合作学习:课堂内外合作相结合教学实践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中等院校;外语院校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33-02

一、研究中等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著作文献

早在2005年随着上海市首批28所"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的与时俱进,成为较早的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其中的109名教师获得了"双语教学能力资质证书",在上海双语教学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让更多的中小学能够挂牌成为"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时,随后的三年即出版了一套"外语教育研究丛书",其卷一为王莉颖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外语教育比较研究》从中小学教学层面对双语教育的基础、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双语教育教材、双语教育模式、双语教育评价、双语教育政策法规方面做了详尽解答;其卷二为董霄云《文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实践、争鸣与探索》综合比较了主要国家的双语教学情况,主要有:澳大利亚的双语教育实践、英国及爱尔兰的双语教育、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我国双语教育的"道"与"器",文化视野下的我国双语教育解析,并对双语教学的实践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我国双语教育的焦点问题并进行探讨;其卷三为王斌华编《双语教学的回眸与前瞻-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验》主要以上海市各大中小学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如何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区域发展是怎么样的、学校个案、学科教学模式、师资培养及队伍建设、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并在国际视野之下综合比较了欧盟诸国、德国、新加坡、文莱、港澳特区双语教学形式和特点。该套丛书主要是从中等教育层面对双语教学进行考察,可作为今后课题研究的背景材料。

作为当今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一个突出亮点,全国范围内已有上百所中小学开展了双语教学实验,国内双语教学已呈现一派方兴未艾的兴旺景象。作为一本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实验的教师阅读、供教学研究者参考的案头书,苑金茹编《双语教学策略》一书综合分析了双语教学策略、目标的设计策略、教学内容的加工策略、模式的选择策略、教学过程的组织策略、教学指导策略、学习激励策略、评价策略,并对上海市思源中学"一体两翼"课程方案及中学双语活动设计进行了解读。

另外一本关于双语教学理论的案头书为黄安余著《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双语教学的多元目标、多元功能、理论依据、各国背景、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对淹没式、过渡式、沉浸式、保留式双语教学类型进行解释,最后从师资、教材、教学适应性、评价、教学管理层面进行了论述。其他可参考著作还有欧卫红著《双语教学论Understanding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一书,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双语教学研究成果,本书以英文形式探讨了"Basic Theories"、"Teaching Methodology"、"Grammatical Points for Bilingual Teaching"、"Resources for Bilingual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Development"方面理论。

二、研究高等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著作文献

黄崇岭著《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相关概念、完全浸入式教学、部分浸入式、早期浸入式、中期浸入式、晚期浸入式教学、年龄与双语教学、双语能力与认知发展,并综合比较了加拿大、欧洲、德国、卢森堡、荷兰、奥地利、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双语教学情况,随后主要对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教学现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必备环节,提出应构建评价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介绍了高等院校中的双语课程模糊综合评价法。何家蓉、李桂山著《中外双语教学新论》主要对比了我国与国外历史上关于教学理论的不同认知,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国内外语教学历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新兴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老牌经济发达国家(英、德、美、日)、原英联邦国家(澳)、典型双语国家(加拿大)进行讨论,并归纳出总结性观点:即在把英语选定为双语教学的一种教学语言时,是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和制约条件的。论著主要特色是以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为案例探讨其在工商管理本科合作办学中的实施情况、探索与实践、问题与改进对策,并对双语教学学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回顾。

梁超著《双语教育新思维》将研究视线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上,以新疆石河子市师范院校、新疆师范大学理科实验班为例分子其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严明编著《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对中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的实证调查。在国外众多双语教学模式中,重点介绍了欧洲的CLIL模式(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法),并特别关注了双语教学中的内容教学与外语教学目标的关系、外语教学目标的建构和实现、双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双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策略等外语教育视角的研究课题。并论证了双语教学的语言维度,评价了国内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学术话语中的一些问题,旨在呼吁学术界对双语教学的外语教育研究视角的重视。吴平、王树银著《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主要综述了理论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汇总全国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初步政策建议;其中的课题研究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现状提出调查数据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全方位描述了学校、教师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与认识。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为今后开展课题、掌握全国双语教学情况,继续深入开展外语院校的分析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杨四耕在《怎样的双语教学最有效》中明确提出具体地说,有效双语教学应具有的特征为:1.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2.丰富的双语学习机会;3.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4.明确的双语学习重点;5.扎实的双语教学过程;6.智慧的双语教学对话;7.适切的双语教学模式;8.充分的双语实践练习;9.必要的双语教学"脚手架";10.合作的双语学习伙伴;11.适度的双语成就期待;12.综合的双语教学评价。

其他研究成果如滕金秋《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了界定,并指出要处理好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教学中汉语与英语使用、学校与双语教师、双语教师与学生五种关系;并提出循序渐进、学生为本、激发兴趣、适时评价原则。

三、双语教学教师用书方面文献:

赵玉池、刘静编《双语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培训者用书》作为一套培训教材主要针对西南三省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陆蓉、邹雪园编《行走在双语路上-基于实践的双语教师能力建设》探讨了双语教学实验、浦东新区双语项目实施情况、双语学校探索实践问题、双语教师能力建设与双语课例开发、双语教师能力建设问题。其他相关教程有《当代国际双语教学模式概论》以及《双语教学课程设计与模式全书》书中有大量详尽具体的教学案例,均作为教师的工具书,也可作为日后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值得借鉴。

四、外语类院校双语教学的回顾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院校想综合性院校发展成为一个趋势,双语教学是发挥优势和寻求新的发展契机耦合的重要举措。根据李岚清1994 年提出的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示,国内主流的外语院校都已经走向综合化发展的道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各主要外语院校都已经转变了培养目标,学科定位。外语院校的外语教学大都具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并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特色和风格。以下就国内几所外语院校双语教学进行简要回顾:

1、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同时,积极寻求外语与经贸、外交、法律及新闻等专业相复合的新途径。

2、上海外国语大学也在努力培养外语基础厚实、专业口径较宽、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上面更胜一筹,在就业市场上游刃有余。专业结构设计就总体分为复合型(语言+专业)、双语型(少数语种+英语)和方向型(英语+专业方向) 三大类。

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外语和外贸两个领域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 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4、西安外国语大学经过 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从俄语院校向突出多语种外语特色,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

5、大连外国语学院已发展为一所以外语为主,文经管工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外国语学院。

6、四川外语学院已从最初单一的俄语专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外语学科为主、相关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素质复合型涉外人才的多科性外国语学院

7、另外,一些综合性院校也是的双语教学的先行者,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就有海外留学人员和外籍教师,由于师资的特点和学生优势,这些学校的双语教学也有悠久的历史。

正因为外语类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在英语教学方面具有天热优势,外语类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较浓厚,校内英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还有优秀的英语教师,因此外语类院校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规划和决策时应充分利用其外语资源,协调双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课设置,担负着培养更多合格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以及"专业+外语"人才的使命,因此其教学的有效性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外语类院校都按照各自的地缘优势和学术基础,结合实际需要,走出了依靠外语专业基础的综合化道路。与传统的综合高校相比,外语院校在非语言类专业的积淀较为薄弱。为打造品牌,双语教学成为外语院校综合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可是,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界的质疑,尤其是对其教学效果的质疑更令人担忧。再者,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双语教学是培养外语良好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但双语教学的推广首先遭遇的瓶颈是师资。外语院校虽然有着丰富的外语教师资源,但外语教师向双语教学转型有诸多的困难:学科背景的差异、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及现实利益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从学生方面来看,双语教学,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相当高。双语教学对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主要是听力,而是学生外语水平的短板,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扩招后学生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生源结构多元化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尤其是理科生的大量招收影响最大。所以,当前教学体制下,两年学外语,两年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另外,缺乏适用的双语教材也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

上述文章都是对于国内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但是针对特有的外语院校进行双语教学尚未有研究,针对外语院校的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还研究尚少。因此,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背景资料用以借鉴,通过已有资料发现的原有问题,拟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参考文献: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第6篇

一、身心合一物我平衡是和谐高中语文课堂的根基

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理论其实就是要遵循自然而和谐的精华。一个人的全部力量是巨大的,但其中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力量还是占了大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把这部分力量再开发出来一部分,就会释放出让自己都震惊的能量。我们老师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努力使学生们达到身心合一物我平衡,以便他们能够信心满满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各方面压力巨大,精神高度集中,焦虑不安是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放松来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一些方法让学生在身心和谐上有不错的效果,比如上课前听一段钢琴曲,让学生的心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达到放松的目的。还可以拟一些口号,让学生一起呼喊,激起学生的热情,也会有这样的效果。

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生活想成一个痛苦的旅程,他就一直不断地抱怨,但如果还必须继续这样的生活状态,那么他就会忧郁,甚至出现抑郁症状。他们感到人生被限制了,生命的能量不能发挥效用了。这时候,我们老师就要通过各种方法,给他们舒缓压力,让他们放松,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做到身心合一物我平衡,夯筑我们语文和谐课堂的根基。

二、动静结合景情互生是和谐高中语文课堂的生命

在中国古代,诗人对意境里的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推崇备至,形成和谐统一的意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是他们执着追求的境界。同样的道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老师也要注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才会让学生感觉这一堂课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成长、进步。

陶行知说,人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多年来,应试的压力让学生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用自己对学生的爱感染学生,用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影响学生,让学生愉快地学,主动地学。

比如我们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首先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和散文表达的意境有什么不一样。“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这样的氤氤氲氲给学生非常具体可感的印象,然后再读课文,感觉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凤凰传奇的歌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音乐的带动下,教室里形成一种特别的氛围,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通有无,再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想就容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谨的语文课让学生记忆深刻,能力和知识都得到快速的发展,课堂效果显著。

三、表达踊跃思维活跃是和谐高中语文课堂的灵魂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表达踊跃思维活跃其实并不难,抓住学生的心,放低姿态和学生平等对话,再让学生兴致盎然,这样就成功了。

首先,想抓住学生的心就要设计好每个环节,甚至每句话,尤其是开场白。启发式开场白是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方法,易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投入思考活动中去。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时候,一开始我就说:作者为什么一开篇用一“独”字,而写事物时用两个“万”字?学生这时候就热烈讨论起来了,一下子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各自表达想法:“独”字表现了他的追求,抱负和顶天立地之豪气,“万”字展现他视野开阔,胸有丘壑,抱负高远,气势磅礴和拼搏精神。这样,学生思维活跃而深入,我们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高度重视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平等对话是学生最希望看到的,而我们高高在上惯了,容易出现训话式教学。我们应该从讲台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日语 会计学

一、双语教学先行研究

双语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在许多高校中进行着尝试性实践,并力图使其成为新时期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有效载体。关于“双语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教学的王旭东教授在《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一文中给关于双语教学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这一名词源自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中国,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外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的汉语和外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外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

但双语教学究竟在怎样的信念与条件支撑下,才能实现其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这就涉及到双语教学有效性问题。事实上,教学行为要有效,就必须把握好“适合”两个字,它必须适合环境、学科、建筑、设施中的众多条件,适合教学方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种种考虑,适合学生能力、需要、学习风格的极大差异,还要适合教师自身个性,态度和技能,否则就失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

双语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作为手段,通过双语授课,采用原版教材,加深学生对国外的专业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的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教学。

二、会计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会计学在广义上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就理论而言,日本的《会计学原理》、《会计法规集》、《财务会计论》,均以日文起草并颁布,直接研读日文的准则条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准确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把握相关的理论背景与历史渊源;就实践而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日企业间的交往逐步增加,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而是跨越国界,就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进行反映和监督,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信息;就人才需要而言,随着日本直接投资企业对既熟悉国际贸易和实务,又熟练掌握国内会计知识,且能将日语作为工作语言的特殊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正因为会计学是通用性可比性较强,且与国际接轨和交流密切的专业课程,最适合用于双语教学。因此,我校日语专业经贸方向专业的必修课程《会计学》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

日语专业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原则和国内文献中对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的阐述基本相同,即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使用中外语言进行相关信息交流的技能,把握本专业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动向,培养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工作能力,从而成为熟悉国内会计原理、会计报表又懂得相对应的日本会计处理、会计报表的经贸人才。本双语教学课程遵循语言的认知重于专业的认知。

三、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及实践分析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基本上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特点,前者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忽视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其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双语教学既是专业教学,也是外语教学,所以将这两种最基本的模式结合起来。

双语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模式包括沉浸型教学模式,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双重语言教学模式和翻译式教学模式等。

1.沉浸型教学模式

沉浸型教学模式指教师完全适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在教学中不使用学生母语,能够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一种外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的氛围中。

2.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指教学过程中开始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适用外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使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保持型双语教师模式指学生刚进入学校时适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学科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4.双重语言教学模式

双重语言教学模式是指同时适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教师。学生在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的前提下,掌握另一种语言。教师通常是采取团队教学的形式,但每位教师只负责其中的一种语言。

5.翻译式教学模式

翻译式教师模式是用外语和母语对照来学习,通常采用外语的原版教材,但教师在授课中采用防疫加讲解的形式。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外语水平较弱的情况。

这几种双语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最好的首推沉浸型教学模式,它能够使学生完全融入外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氛围中,既能够很好的接收到国外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一些先进的思想,历年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借鉴会计学专业日语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分析认为,在日语专业会计学双语教学应坚持如下原则:

1.日语专业会计学双语教学应以会计原理知识的传授为根本,因日语专业经贸方向的学生在此之前对会计原理知识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向他们开设会计学课程,不是旨在让他们成为会计人才,而是让他们成为能用所学的财会知识武装自己的经贸人才。日语只是传授工具之一。

2.在学生掌握了国内会计原理、账务处理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日本会计学基础知识,并在对比的基础上一一对应记忆。对于日语经贸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一些日文的会计术语显然是不够的,不管是从就业的角度,还是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出发,了解中日会计理论和实务及其差异,熟识中日会计报表的内涵更为现实。

3.日语专业会计学双语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日语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中日交流中运用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实际能力,能分析会计报表上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分析判断经营情况,给经营者提供作出经营决策的准确数据及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中国科研和教育计算机网.

[2]王春兰.会计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10).

[3]林丹丹.国际会计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7). [4]中央经济社编.会计法规集(第9版)[M].中央经济社出版,1996.

[5]菊谷正人.会计学原理[M].同文书院出版,1993.

[6]饭野利夫.财务会计论(三订版)[M].同文馆,1993.

[7]狄颖琦.双语教学在会计学中应用初探[J].华商,2007,(11).

[8]龙文滨.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广东技术示范学院学报,2007,(8).

[9]邹艳.关于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校科技,2004.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往往开设1-2门专业英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笔者在高职专业英语、本科双语教学和英国BTEC课程教学中,发现相当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适合采用全英文教材,并且每个专业开设1-2门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要根据高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相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高职双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循序渐进地在部分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双语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保证英语学习不断线,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1-5学期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双语课程,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应用英语以提高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为了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1-3学期使用中英文混编的教材,以中文为主;4-5学期过渡到以英文为主的中英文混编教材,甚至使用国外原版引进的教材。中英文混编的教材用中文讲解理论知识,用英文编写部分练习和案例。双语课程的选择遵循可行、有效、不降低专业学习效果的原则,选择国内外差别小的课程,如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领域的课程。笔者根据这个思路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展了渐进式高职双语教学实践并展开了相关调研。

一、双语教学实践

1.《经济学基础》双语教学实践案例

2009年上半年,笔者在08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两个班展开《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渐进式高职双语教学,使用的是笔者主编的高职双语教材《新编经济学基础》,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来自职业高中、技校(即3+证书)。2009年下半年,笔者在09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4个班展开《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也使用上述教材。

笔者主编的《新编经济学基础》有以下特点: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编写教材,理论知识用中文编写,保证学生能理解课程知识,而在练习题、案例中除用中文外,也选用一些难度适当的英语学习资料,如案例、习题,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难度;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应用外语,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书中的英文阅读资料、案例、练习全部来自国外原版英文教材或国外著名财经网站,以保证原汁原味的英语,该教材自2008年3月出版以来,受到已使用该教材师生的肯定。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考虑到低年级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经济学课程的抽象性,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从时间安排上来看,约60%的时间用于完成相关的中文内容,在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用约40%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帮助下阅读英文资料、完成用英文表述的练习。让学生在每次课上都有机会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来展开课程知识的学习,并把英语学习和课程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学生已理解课程知识,所以他们理解基于课程知识的英文材料就变得相对容易,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笔者在期末考试中增加了英文附加题,让学生选择作答,得分不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但作为平时成绩的给分依据之一,既鼓励英语水平相对高的学生完成英文附加题,又不至于给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根据试卷回收情况统计,约75%的学生能够完成英文附加题。

2.《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实践案例

本课程是08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第四学期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美国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编著的国际著名教材《管理学》(《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08级工商企业管理共四个班,其中(1)、(2)两个班的学生来自职业高中、技校(即3+证书),(3)、(4)两个班的学生来自普通高中。

二、双语教学调研结果分析

1.《经济学基础》双语教学调研结果分析

该课程结束后,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渐进式双语教学接受程度较高,对该双语教材以及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有浓厚兴趣,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持肯定态度,对学好英语更有信心。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的认同度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持肯定的态度,并有信心学好英语。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度比来自职业高中、技校的学生高出十几个百分点;同样是来自职业高中、技校的学生,在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度上08级比09级高出14个百分点,可见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度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为高职开设双语课程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2.《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调研结果分析

对08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每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阅读英文原版教材难度太大,并希望用中英文教材作为前期过渡教材;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认识相似,对自己英语水平的评价有所提高,对学好英语的信心有较大提高,节选的部分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

三、渐进式高职双语教学的实施

1.创新双语教学课程设置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专业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外语的意识和基本的能力,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学习积累外语词汇,提高外语能力和外语应用水平。

高职双语教学应把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的切入点,因为专业基础课具有专业覆盖面广,受益学生多的特点。如《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大部分经济类、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而且都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开始,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初步适应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积累广泛应用的专业英语词汇,并为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2.编写高职系列双语教材

当前普遍采用国外引进的全英文教材展开双语教学,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不够,其结果往往是学生既没有学好课程知识、也没有学好英语,因此教学效率和效果都不够理想,况且绝大部分学生在国内就业,也要熟悉专业知识的中文表述。

编写的双语教材既要达到学好专业知识的根本目的,也要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根据黄萍博士的调查,国内40%的专业英语教材没有提供任何任务形式,她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要完善现有的任务形式和探索新的任务形式,充分考虑任务形式的多样性,任务场景,任务相关原则,任务中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等诸多因素。根据高职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可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编写教材,较难的理论知识用中文编写,保证学生能理解专业知识;而在练习题、案例中除用中文外,也选用一些难度适当的英语学习资料如案例、习题,循序渐进,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应用外语,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笔者主编的《新编经济学基础》体现了上述特色。

3.形成渐进式高职双语教学方法

高职双语教学不应拘泥于双语教学的概念和固有模式,而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高职双语教学的合理目标,采用交际法、内容法、词汇法等当代交际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内容法认为语言的生命力不在于语言的形式,而在于语言的内容,因此语言教学不应该以语言本身为中心,而应该以语言携带的内容和信息为中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词汇法认为,在语言学习、语言应用、语言交际中,词汇比语法、功能、意念以及其它概念更为重要,对词汇包括单词、短语的学习,应该成为语言学习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的,应该以词汇学习为核心来开展语言教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正是内容法和词汇法的最好实践。

双语教学开展形式主要有完全沉浸式、过渡式、翻译式、解释式四种,据有关调查只有3%的学生能接受沉浸式教学,选择翻译式和解释式的学生数量相当。因此,高职双语课程教师应适当地利用母语及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专业英语,保证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共同提高,达到双语教学目标。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建议在第1、2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若采用双语教学方法,适合采用翻译式和解释式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3-5学期的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时,宜采用过渡式,甚至沉浸式教学方法。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国际上的公开资源,包括世界各地的电视、广播,通过播放音像资料既能迅速获取最新的信息,创造外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学到纯正的英语,提高听力和口语,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效果和效率。

4.构建高职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聘了大量毕业于国内211工程重点高校的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他们接受过完整的、系统的学历教育,接受过本专业的双语教学,阅读过本专业的国外原版教材,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具备了从事高职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如果采取措施开发这些年轻教师的潜力,能培养出一批满足高职双语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之,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时机实施双语教学,制定合适的双语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高职双语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高职的英语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