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物质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20-01
1 生物质概述
生物质,从广义上讲,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了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所蕴含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质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能源,一直以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14%,仅次于石油、煤和天然气,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在生物质能的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等量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和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同时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含硫量低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转化得到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从而补充和替代化石燃料,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以达到保护矿产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保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生物质能的利用转化方式
目前,我们对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生物质直接燃烧、气化、液化、固化和沼气技术等方式。
生物质直接燃烧是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获取热量。直接燃烧可分为锅炉燃烧、炉灶燃烧、炉窑燃烧和炕连灶燃烧。
生物质气化是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将组成生物质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的过程。气化过程不同于燃烧过程,一方面,燃烧过程中需供给充足的氧气,使原料充分燃烧,从而获取热量,而气化过程希望尽可能多地将能量保留在反应后得到的可燃气体中,所以只供给较少的氧气以满足热化学反应的需要;另一方面,燃烧后产生的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不可再燃烧的烟气,而气化后的产物是含氢、一氧化碳和低分子烃类的可燃气体。
生物质液化是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一部分。生物质热裂解是生物质在完全无氧供给的条件下热降解为可燃气体、液体生物油和固体生物质炭三种成分的过程。其中,反应产生的生物油可进一步分离,制成燃料油和化工原料。
在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各种途径中,利用生物质能转化后的热能来发电具有高效、环保等优势,在丹麦、瑞典、芬兰、荷兰以及巴西和印度等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保压力的增大,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得到快速发展。
3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生物质发电的主要形式有: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沼气发电和垃圾发电。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在原理上没有本质区别,主要区别体现在原料上,火力发电的原料是煤,而直接燃烧发电的原料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和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把生物质原料送入适合生物质燃烧的特定蒸汽锅炉中,产生蒸汽,驱动蒸汽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直接燃烧发电对原料预处理技术、蒸汽锅炉的多种原料适用性、蒸汽锅炉的高效燃烧、蒸汽轮机的效率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顾名思义,即为生物质与煤混合作为燃料发电。混合燃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生物质原料直接送入燃煤锅炉,与煤共同燃烧;另一种是先将生物质原料在气化炉中气化生成可燃气体,再通入燃煤锅炉与煤共同燃烧,最后发电。可见,在混合燃烧方式中,对生物质原料的预处理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通过改造现有的燃煤电厂就可以实现混合燃烧发电,只需在厂内增加储存和加工生物质燃料的设备和系统,同时对原有燃煤锅炉燃烧系统进行适当改造就可以了。
生物质气化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产生的气体燃料,经净化后直接进入燃气机中燃烧发电或者直接进入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可以分为内燃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是生物质能最有效、最洁净的利用方式之一,它不仅能解决生物质难于燃用、分布分散等缺点,还能充分发挥燃气发电设备紧凑和污染小的优点。
沼气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也是沼气能量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沼气发电中,驱动发电机组发电的是沼气而非蒸汽。
垃圾发电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气化发电,简而言之,垃圾发电就是将垃圾直接作为燃料或者将垃圾制成可燃气体作为燃料来进行发电的方式。垃圾发电不仅能够回收利用垃圾中的能量,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同时还解决了垃圾的处理问题。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及其发电的状况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5亿吨,2010年达到7.26亿吨;薪柴和林业废弃物资源中,可开发量每年达到6亿吨以上。近年来,高产的能源作物如甘薯、甜高粱、巨藻、绿玉树、木薯、芭蕉芋等,作为现代生物质能源已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也不断参与到研究和发展生物质能资源的队伍中来,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以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为主要方式,原料主要采用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等。我国生物质发电起步较晚,但也有近30年的历史,2006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2000 MW,其中蔗渣发电约为1700 MW;从2006年12月,我国第一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 国能单县生物发电厂正式投产开始,截止2008年8月,我国累计核准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130多个,总装机容量约3000 MW,已有25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并网发电;2009年我国6 MW及以上火电设备中生物质发电共占到0.37%,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总装机容量为20000 MW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这样每年就可以节约7500万吨煤,而且减少大量的污染排放,此外,秸秆销售还可以给农民增加200~300亿元的收入。
4 结语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化程度较低,效益也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但是,近年来,国家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逐渐重视,已连续在4个“五年计划”中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先后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生物质能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相关扶持政策。有了这些政策和技术支持,相信生物质能的未来必定会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王长贵,崔容强,周篁.新能源发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关键词:产品设计 现代科学技术 非物质设计 价值
产品设计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凝结
商品市场中大量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使我们意识到人们的消费能力大增,在众多同类型的商品销售中,人们多半会选择兼具良好功能与外观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公司、设计团体、设计师以及学者,已经注意到“设计”对于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赋予了产品一个能够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外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型美”。但是,纵观一个经典产品的诞生,我们不难发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产品的面市,那就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新运用,它一直整合在每一件产品之中。产品设计的一端连接着“艺术”,另一端连接着“科学技术”,设计就在于把艺术与科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设计比喻成一枚硬币的话,那么艺术与科技无疑就是这枚硬币的正反面,他们的关系就是情感与智慧的密切关联,失去任何一面都不会是一枚完整的硬币。科学技术促进了设计构思的物质成形(一个产品的诞生),并把产品的性能不断推向到另一个新的高度,进行不断的设计完善;然而,设计的发展和预想构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一件产品的呈现,首先是需要经过设计师的大脑思维、设计观察等,然后设计师将灵感描绘在草图上(或者电脑三维模型)。如果期望将无形的设计想法,或者设计构思付诸于消费市场,那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技术的可实施性。其中这里的技术不仅仅包括了生产技术、产品技术,还有操作技术等等。产品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到选择不同的加工方法和材料工艺技术会赋予产品外观截然不同的效果。深入探索“设计”的历史长河可以清楚地看到设计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脉络,总的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手工艺形态的设计与科技、现代设计与科技、非物质设计与现代科技。可以说,这三种形态在当下是并行不悖的、共存的,而然今天居于主导地位的无疑是现代科学技术引导下的非物质设计。
物质实体设计的悄然转变
当前我们手中的产品设计,已经不单单依靠我们能够实实在在触摸到的物质实体组成,它更多的依赖于一种无形的、虚拟的、数字式的等一系列操作体验与情感交互,手中的产品变成一个接口,一个门户!手机更新换代的泛滥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手机已经不只是电话工具,除了可以打电话和传简讯之外,它还可以拍照、发邮件、玩游戏、听音乐,甚至是面镜、手电筒、购物等等。只要你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盯着屏幕看的人远远要比把手机放在耳边的人要多得多,今天的时代已经变为一个“屏幕时代”——大街小巷、室内户外到处充斥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屏幕!顺应时代的潮流趋势,如今的手机设计已经逐渐摒弃实体按键与屏幕分离的设计,而是采取液晶屏幕取代实体按键,进行一体化虚拟按键操作。那么手机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液晶屏再大一点,机身再轻薄一点。回头看一看,手机的设计经历了大哥大——直板按键——翻盖折叠——滑盖按键——全触屏,这不正好说明:手机设计的每一次突破转变其中都包含着新科学技术在手机生产中的成功运用;不恰好表明一部设计史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吗?可见科学技术影响直接关系到设计产品的结构、外形、功能,同时也印证着手机的设计由物质实体性设计逐渐向内转化为非物质性设计的悄然变革!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迅速建立与传播,使得“信息化时代”悄然而至。今天我们所说的“信息化社会”是非物质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信息化社会里,社会的生产、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一个生产、制造物质产品为主的社会向一个基于服务性为主的社会转变,这种变化大大拓宽了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也使得对设计的本质及其定义也产生了改变。从以前一个讲究良好形式和功能的物质设计,进入到一个以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情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特征的现代新领域。非物质设计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然而在物质设计中,其实包含了非物质的成分。例如,产品在最而言的,然而在物质设计中,其实包含了非物质的成分。例如,产品在最初的构想阶段,这种进行思考就是一种非物质。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非物质设计中也包含了物质设计,因为非物质设计最终需要借助物质,才可以完成设计、发挥设计的目的与功能。非物质设计:更少的物,更多的价值
生活在物质丰腴的时代,人们的基本需求一般性的产品就可以满足,但是人类的欲望不止于此,人类不仅仅滞留在物质需求的层面上,而是渴望获取更多的价值。这种价值包括了审美享受、身份象征、个性品味、精神共鸣、人性关怀等等精神层面的价值。然而,非物质设计恰好契合了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需求,将这种更多价值性设计悄然无息的糅合在简单的物质性设计背后,运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不断地扩展非物质设计这一领域,创造了这一繁荣的非物质设计景观。非物质设计依赖于现代科技运用而得以实现,它们在社会现实中创造一种虚拟而叉真实的,能够与人产生互动、产生共鸣的服务性设计。
苹果公司是一个以无形资产为主的知识经济型科技公司,是推进非物质设计这一趋势进程中的标杆。苹果公司所关注的是更多的价值(用户体验价值、情感价值、个性价值),更少的物质。苹果公司历来已经推出了iMac、iBook、iPod、iPhone等系列产品,苹果的产品设计总是让人容易亲近,虽然每次的新机型具有引人注目、特立独行的设计外观风格,但是苹果产品设计的本质精神还在于无形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在当下一提到苹果,很多人马上联想到价格昂贵、外观简约到无以附加的数码产品,同样是笔记本和音乐播放器,苹果的价格总是比其他的同类产品高出很多,尽管是这样,苹果的销量却依然十分惊人,每一次新款的推出,就会受到无数“果粉”的热烈追捧。苹果公司在2001年10且准出的iPod在销售只有两个月的时间里,其销量就突破了10万台以上,这主要是由于iPod打破了以往的音乐欣赏惯例,带给人们不一样的音乐感受。当2001年全球音乐播放器还采用的是以闪存为储存媒介时,而iPod却采用微型硬盘,容量到达了5G(其他播放器为32M或64M)。这个卖点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人们不必烦躁于为播放器下载歌曲,而是把自己所有喜欢的歌曲毫无顾虑的全部放在一个干净简约的小盒子里。虽然随机播放不是苹果公司的独创,但是由于iPod容量大,几乎收录了自己喜爱的所有单曲,就在某个场景下、某种心境下,与自己曾经喜爱的一首歌曲不期而遇,那种突然之间的碰撞正是iPod的独特魅力所在。人们在初次使用iPod时,会发现所有的操作流程都必须通过一个叫iTunes的软件。最开始我亦是非常反感这样麻烦的操作方式(因为它有别于往常直接通过USB端口连接电脑下载),但是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个软件把你的iP0d或iPhone的歌曲与电脑连接时,打理的井井有条,它可以随时同步数据更新。我们可以通过iTunes网上商店在线购买自己喜欢的单曲,因此苹果的这个应用软件的设计不仅改变了自身产品,而且改变了传统音乐销售的模式。iTunes就是围绕iPod设计开发的专门软件,它是整个产品系统设计的一部分。我们能说苹果的成功是一种传统的产品设计DS?显然不是,在苹果产品的设计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成功之处在于非物质性设计方面,而物质实体设计只是通往非物质设计的一个门户与端口,它不同于以往兼具功能与外观的常规产品设计,而是基于后台非物质性的一系列的软体设计,真正创建了一个当前文化上的无缝且完整的数字体验。
如果说,苹果的产品设计还在依附于外观实体,那么商业照明灯设计则更少的依赖于产品外形,它把产品的外形设计隐匿于灯光背后,更多的强调人们所感受到的灯光氛围,而不是看到的灯体。在商业消费零售业之中,如今聪明的业主已经注意到灯光设计,照明是一种在商店内“润物细无声”的设计手法。灯光设计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商店营造的氛围是否合理与舒适、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购买的欲望,看似一个简单而不起眼的室内照明,却潜在与人的行为、心理产生直接的关联。在市场上,常用的照明灯所采用的技术通常会造成墙面出现阴影点、热度过高、效果失真,然而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发了名为“璀璨”(SmartBriqht)的LED筒灯,“璀璨”(SmartBright)LED筒灯,是由2009、2010两届“IF设计大奖”得主——飞利浦顶级设计师团队主持,独创性地采用了机光电一体化设计,从产品外形、芯片研发、散热架构、光电输出以及安装维护等实现了整体设计,确保产品应用的高度稳定。这是飞利浦公司专门针对于商业零售店而研发的,目的在于为其商业内部空间营造出舒适的环境,提升体验感觉。首先,“璀璨”(SmartBright)具有一般LED所具备的性能,并且有一体化的设计,可以与零售店内部空间形成高度的统一;其次,“璀璨”(SmartBright)灵活、可塑性强,能够适应不断调整的展柜;再者,它的暖灯适合于皮革制品,冷光适合于衬托外套和牛仔。“璀璨”(SmartBright)筒灯设计的突破点无疑在如何利用新技术打造出优质的光源照明,而筒灯简约小巧的外观造型已经退居其后。这种非物质性的灯光设计才是飞利浦公司创新所在。位于圣欧诺黑路的鸳鸯巴黎旗舰店就很好的运用了灯光设计。这个300平米的店面没有任何的建筑结构,使得零售商可以最大发挥展示他们的商品。为了创造消费者体验不断有新发现的惊喜之旅,灯光设计采取了白色与特选色的配合使用,然而为了解决店内空间大的问题采用了普通照明,这就是设计师在灯光设计上采取了一种“松”与“紧”的表现,把灯光所产生的点线面茌空间氛围的营造上发挥到了新的高度。这样的灯光设计是按照每一个不同的个性特质来组织空间的照明,在一种贴心而又强有力的表现手法上,来适应人们在不同区域的心理诉求和体验之感。
关键词:户用炊事炉:气化燃烧;机理;环保;节能
0 前言
生物质燃料是公认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人类利用最早、最多、最直接的一种传统能源。如何妥善处理农村秸秆问题,已成为解决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本课题属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目的是对生物质成型设备和燃烧技术进行研究,以解决北京市农村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及户用炊事炉具的技术瓶颈。2009年5月15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验收。对生物质户用炊事炉的评价是:研发的生物质炉具成本低、效率高、结构合理,可在京效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项目通过大量研究与调研,结合实际工作所提出的农村生物质炊事用能模式,具有创新和实用性。
适合农村特点的物质户用炊事炉的推广,会促进农村秸秆能源利用的步伐,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 生物质炊事炉(鼓风)燃烧机理
采用上吸式气化技术(逆流式气化),空气经一次风从灰室的炉栅处吸入,从下向上通过燃烧层,燃料从炉口顶部一次加入炉膛,亦可边燃烧边添料。在炉膛内沿气化高度,生物质气化过程主要分为三层:即热分解层、还原层、氧化层。各层次沿空间分布,没有明显层次划分的瞬时现象。划分成层带是为了更清楚的从理论上说明问题。(见右图)
热分解层:生物质燃料在气化炉上部燥,干燥好的原料与气化炉下部来的热气体作用进入燃料的热分解过程。生物质受热分解成三部分:即可燃气体CO、H2、CH4和CO2等,还包括焦油、水蒸汽和固定碳三部分。生物质的热解是整个气化过程中的关键部分。生物质燃料中的挥发份高,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释放出70%的挥发份。
温度是完成热分解的关键,温度高所完成热分解的时间短,在400~800℃范围内,升高温度有利气化过程。
还原层:二氧化碳还原的化学反应
CO2+C=2CO+161677KJ
这个反应是向右进行,是吸热反应。所以温度愈高,CO2的还原愈彻底,CO的形成会愈多。有效的CO2还原温度是在800℃以上,温度增加有利于进行还原反应。
氧化层:当生物质的热分解完成后,生物质中的挥发份生成可燃气体,剩下的是生物质中的固定碳。固定碳要转化为燃气,需要气化剂(主是是空气)和高温,在空气的配合下,当温度达到1200℃以上时会产生大量的CO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反应式为:C+O2=CO2-408567KJ
同时,还有一部分碳,由于供氧不足,会形成CO并放出热量:
2C+O2:2CO―246270KJ
这些热量是推动整个气化过程的必需条件。
2 生物质炊事炉的设计思想
当我们采用上吸式气化技术思想来设计炉具时,首先我们要考虑它的优、缺点。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上吸式气化方式比下吸式气化方式产生的焦油要多,在离开气化器前没有发生分解,在此情况下约20%~40%的能量存在于焦油中,不但能量利用低,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更有甚者会堵塞管孔,使燃气不能燃烧。在分体式的生物质气化炉的研究和推广中,遇见的就是这个问题。
解决办法是使生物质气化和燃烧一体化,在炉口上让气化产物不做任何处理进行直接燃烧。不冷却、不除焦油、不过滤、不洗涤、不除尘,叫简易气化,也叫半气化。这种处理方法既经济又环保。在生物质炊事炉燃气的出口,直接配上二次风,热燃气在炉口燃烧既节能又可使焦油燃烧掉。我们的第I型生物质炊事炉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但由于没有采用风机配合,特别是氧化层燃烧,如前所述,它需要1200℃以上高温和大量的气化剂(空气)。没有鼓风就很难使氧化层完全燃烧,氧化层的热量大部分被损失了。实际上是因为固定碳未能气化燃烧,热效率只能排徊在35%左右。
我们在生物质炊事炉上加装微型风机后,实现了炉温和进风量可控,一、二次风可自由调节。在各个燃烧时段进行不同的配风,实现了固定碳的气化,对燃烧热效率的提高具有突破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气化炉是连续不断加料的,各个燃烧层带的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生物质是一次向炉膛添满料。微开一次风,然后从炉口点火。炉膛烧热后开启二次风。炉口进入正常的气化燃烧后,气化进入热分解为主的第一阶段:即挥发份燃烧阶段。分解温度只要求400℃以上。此时可关闭或微启一次风。全开二次风,生物质就能正常的进行气化燃烧。此时若全开一次风,可使气化过程激烈化,造成热量过剩而带来的损失。当秸秆颗粒的挥发份逐渐减少,进入气化的第二阶段:即固定碳的氧化层的气化阶段。我们知道氧化层的气化燃烧需要1200℃以上的高温和足够的气化剂(一次风),此时要因势利导,逐步开大一次风,关小二次风,使气化反应继续顺利进行。第二阶段的气化很重要,一般以为生物质挥发份气化后就完成了整个气化过程。实际上后面还有一个残留固定碳气化高峰,掌握不住这一点,热效率要损失10%~15%。实验表明:合理的操作能使热效率提高10%以上,使燃烧效率大于92%,使过剩空气系数、CO、NOx等的排放量都能达到理想结果。
3 生物质炊事炉(鼓风)的研制
在讲述燃烧机理时,我们已经讨论了生物质气化炊事炉怎样把生物质中的热量最大限度释放出来。当热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后,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如何使释放出来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实际上,生物质能在气化炊事炉中不可能完全燃烧,燃烧后释放出来的热量也不可能完全得到利用。也就是说释放出来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利用,其余部分损失了。问题是在生物质气化炊事炉的研制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热损失,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在测算炉具热效率的反平衡中,其实我们炉具的热效率T1=100-(Q2+Q3+Q4+Q5+Q6)。Q2至Q6就是炉具各项热损失,如果我们能使各项热损失降到最小,实际上就提高了炉具的热效率(T1)。
现在我们一项项来研究如何降低各项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Q2:生物质在炉具中燃烧时,烟气离 开炉口的温度很高,就是说燃料输入的热量的一部分被烟气带走。我们在炉具设计中。为了减少排烟损失,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扩大热烟气与炊具的受热面,一般的炉具,火焰只经过锅底,烟囱就把热烟气带走了。现在我们的炉口上设置了围火墙(见图一),火焰不光要经过锅底,还要绕行经过锅壁,充分换热后,经导热槽下行,烟气才能进入烟囱。二是要控制过剩空气系数,过量的空气进入炉内,不但不能助燃,而且把热量带走。我们的炉具测试结果表明,过剩空气系数为1.71,排烟温度88℃,证明很好的降低了排烟损失。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3:在生物质的燃烧反应中,完全燃烧后主要产生CO2、水蒸汽及灰渣。但在空气不足、碳与空气混合不均、炉膛温度不够等情况下,生物质不能完全燃烧,烟气中会产生CO等可燃气体,它们仍可燃烧并放出热量。如果这部分可燃气体随烟气带走,就会造成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等于烟气中的可燃气体与它们体积发热量的乘积之和。从检测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我们炉具烟气中的CO的含量仅为0.04%,证明气化燃烧调整得很好,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小。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由于生物质燃料中含挥发份高且着火点低,易于烧透,没有采取特殊的技术手段。
散热损失Q5:炉具表面的散热损失是指炉体和锅具向四周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有温度差,必定存在着热传导现象,热量总是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特别是在炉膛高温燃烧区,由于内外温差大,热传导更为厉害。这一区域保温不好的炉具,热损失大,热效率低。我们根据炉体炉温的不同,对炉具进行分段保温,保温材料、保温厚度都有区别,目的是要尽量减少散热损失。
炉体吸热(蓄热)损失Q6:由于炉具的燃烧过程是个非稳态过程,特别是生物质炊事炉,做一次饭点一次炉,点炉时生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首先要传给炉体,使炉体的温度逐渐升高,最后到稳态。炉具从启动到稳态所吸收的热量称之为炉体吸热损失,又称炉体蓄热损失。此项损失一般较大,它的大小取决于炉体的结构、材质、重量、大小。特别是炉具的炉膛,一般做得很厚、很重。燃料在炉膛中燃烧,炉膛首先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炉膛烧红后,才能上火,除了造成炉具的吸热损失大外,还影响上火速度。为此,我们为生物质炊事炉研制了一种质轻、壁薄的炉膛,壁厚仅5mm(一般为30mm),目的是提高上火速度和减少吸热损失。且我们将整个炉具的重量控制在十公斤的范围内,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同时又减少吸热损失。
总之,我们围绕减少各项热损失着手,将损失降到最低,实质是提高热效率。热效率我们由最初的30%提高到40%,再提高到50%。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 生物质炊事炉(鼓风)的制作与成本
为了降低炉具的生产成本,使农民买得起,我们选择的生产工艺为:炉具设计为圆型,借鉴圆桶机械化生产的经验,采用薄钢板胀压成型,为了增强薄钢板的强度和防止钢板氧化,对炉桶采用搪瓷工艺。
炉膛制作:炉膛要经受1200℃以上高温,必须使用耐火材料制作,目前使用的耐火材料若要制作这种炉膛,厚度至少为30mm,缺点是这么厚的炉膛,炉膛吸收的热量会很大。做一餐饭如果使用一公斤生物质秸秆,热量仅14000KJ/kq左右,炉膛吸热量会占到10%左右,这种热损失很可惜。另外,炉膛太厚,挤压了保温层,使保温效果下降。我们研制了独特的薄壁炉膛,厚度仅5mm,为原厚度的六分之一,炉膛的吸热损失跟着下降六分之五。
保温材料的选择:散装的膨胀珍珠岩的耐火度高,保温性能好。且价格便宜,是很好的保温材料。但由于它质轻,体积小,有一个小孔就能不断的泄漏出来,必须密封好,不使其泄漏。主要是炉膛不能破损,因此我们研制了新型炉膛,可以大胆的用散装膨胀珍珠岩保温。提高了保温效果,降低了保温成本。
生物质炊事炉的成本:为了保证生物质炊事炉使用的安全,风机功率为3W,加装小型变压器,使电源变为12V直流电,成本为23元。炉体总重12kg,其余钢材、搪瓷、炉膛、保温材料等70余元,共计成本约100元/台。是目前生物质炊事炉400元/台的四分之一。要使农民不仅感到好用,还要用得起。
5 生物质炊事炉(鼓风)操作使用
使用燃料:各种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C8、C12的颗粒为最佳。玉米芯、小木块、树枝削片等亦能使用。因生物质燃料的灰熔点普遍偏低,燃烧后有些燃料(如玉米秸秆)可能产生结渣现象。但不会影响燃烧与气化,待燃烬并且炉膛冷却后,可用火钳将渣块从炉膛内夹出。
一次装生物质颗粒燃料1~1.2kg,可供四、五口之家做一顿正餐,燃烧时间70分钟左右,功率为2.3KW。配3W微型风机,每天炊事按3小时计算,每月耗电0.27kwh。装好料后用点火器将散料秸秆点着,再将秸秆颗粒点燃,慢慢开启一次风,待炉口烧热,开启二次风(整个时间约二分钟),开始进入以热分解为主的气化阶段。因为主要是秸秆的挥发份分解,只需要400℃以上温度,气化稳定后,可关闭或微开一次风,可延长燃烧时间,提高热效率。燃烧40分钟之后,秸秆的气化将缓慢进入固定碳氧化层气化为主的阶段,需要1200~C的高温。所以要慢慢的开大一次风,关小二次风。如果以热分解为主的气化阶段将要结束,再开启一次风,炉膛温度已经不可能升到固定碳气化要求的温度,使固定碳不能进行气化燃烧,炊事炉的热效率至少要降低十个百分点,开启一次风的时间点很重要。
掌握好一、二次风开关调节的规律,是用好生物质炊事炉的基本条件。熟能生巧,烧几次炉子,经验就会慢慢积累。
炉子点火后,一分钟后就开始气化,二分钟后就能座锅,12~14分钟就能烧开5kg水。如果临时来客,感到火力不够,可通过加料口临时加料,一样可以气化,也不会冒烟。要调整火力的大小,亦可通过一、二次风进行调节,要大可大,要小可小。使用简单,操作方便。
6 生物质炊事炉技术指标
经北京京环科环境保护设备检测中心测试,该炉具各项指标均达到合同要求,详见下表: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 发展现状 致密成型
中图分类号:TS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253-02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制能源.据估计每年产生的可供开发的各种生物制资源达6.56亿吨标准煤。[8]居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性,存量丰富,可代替化石燃料,易长期储存,含硫量低,灰分小,二氧化碳排放接近于零的特点。其供应安全可靠。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是用机械加压方法,将原来分散没有一定形状、密度低的生物质原料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高的各种固体成型燃料的过程。研究说明,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的性能好否,直接与生物质原料的压缩特性如压缩力、压缩密度、压缩量,一次粉碎的粒度,成型燃料的密度、生产率、能耗等因素有关。
1 成型原理
生物质原料由纤维构成,被粉碎后的生物质原料质地松散,受一定外部压力后,颗粒经历位置重新排列、颗粒机械变形和塑性流变等阶段。开始时压力较小,一部分粒子进入粒子间的空隙内,粒子间的相互位置不断改变,当粒子间所有较大空隙都被能进入的粒子占据后,再增加压力,只能靠粒子本身变形去充填其周围的空隙。这时粒子在垂直于最大主应力平面上被延展,当粒子被延展到与相邻的两个粒子相互接触时,再增加压力,粒子就会相互结合。原来分散粒子被压缩成型,其体积大幅度减小,密度显著增大。因非弹性或粘弹性的纤维分子之间的相互缠绕和咬合,外部压力解除后不恢复原来的结构形状。
2 含水量研究
林维纪等的实验研究表明,木质素含量因原料不同有所差异,但生物质致密成型的适宜含水量则近似相同。
樊峰鸣[9]以玉米秸秆、大豆秸秆为原料,采用改进型生物质秸秆成型机,就大粒径秸秆粒度、含水率等对成型密度、抗水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原料含水率在8%~15%时均很容易压缩成型,在12%左右成型效果最好。[1]
回彩娟[2]以锯末和小刨花为原料,认为锯末和小刨花含水率在15%左右得到的压块密度最大,成型效果最好,常温高压致密成型允许原料最大含水率为22%左右,原料经室内自然风干后达到的含水率可达成型加工要求且成型效果较好。
李美华[10]以锯末和小刨花为原料,在主缸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对多个含水率原料进行致密成型试验,认为在生物质致成型时,使含水率最好控制在5%~15%左右,最高不超过20%,此种状态下成型率,压块密度,成型效率,表面光洁度等指标均较为理想。
郭康权,赵东[11]等曾做过相应模型,解释含水量对成型的影响,当含水率过低时,粒子没有充分延展,与四周粒子结合不紧密,不达到成型条件,当含水率过高时,粒子在垂直于最大的主应力方向上充分延展,粒子间能够啮合但由于原料中水分过多,被挤出后分布于粒子层之间,使层间不能紧密贴合,也不成型。
张百良[9]等认为,热压成型中含水量过高会影响热量传递,并增大物料与模子的摩擦力,在高温时由于蒸汽量大,会发生气堵或放炮现象;含水量过低会影响木质素的软化点,原料内摩擦和抗压强度增加,造成压缩能消耗。
P.D.Grover,S.K.Mishra,J.S.Clancy[13]等认为活塞挤压的物质含水率在10%~15%左右,螺栓挤压的物质含水率在8%~9%左右为宜。Arun.K.Tripathi;P.V.R.Iyer;TaraChandraKandpal[14]等认为物质含水率在10%~15%经济效益较好,因为过小的水分磨压困难,能量消耗大。
Wamukonya等研究表明,当压力不变且含水量在要求范围时,随着含水量升高,压缩密度可达到最大值。松弛密度一定时,随含水量升高所需压力变大,最大压力值正好对应着含水量上限。在建立的恒定压力下松弛密度与含水量的指数关系式中,认为压块的松弛密度随含水量升高以指数级下降。
目前国内外文献来看,研究生物质压缩含水量范围还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是因压缩方式、成型模具、成型手段、生物质原料处理方式有较大差异,如活塞冲压比螺旋挤压对含水量要求范围宽,原料颗粒度的大小也是影响压缩成型的重要因素。
3 成型压力研究
成型压力是植物材料压缩成型最基本的成型条件。只有施加足够的压力,原材料才能被压缩。试验说明:当压力较小时,密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的幅度较大,当压力增加到一定值以后,成型物密度的增加就变得缓慢。
刺槐枝粉碎后,主油缸压力在10~60 MPa之间。在压力较低时(10~20 MPa)压块密度随成型压力的增大以较大的幅度增大,压力大于20 MPa条件下,压块密度随成型压力增大变化趋于稳定,压缩前后体积比分布在5.16~5.97之间。四倍体刺槐枝韧性好,纤维量高,在较小压力下压致成型块也很坚实。[8]
关键词:黄连木;营造技术;生物质能源林
1黄连木的生长特性
1.1地质选择
黄连木原产于中国东经110°26′~115°26′、北纬31°38′~36°25′的浅山丘陵区是黄连木在河南的最理想种植区。垂直分布于海拔150~780m。
1.2环境选择
河南地区平均年气温12~15℃,降水量650~1300mm,有充足光照与热量,1年210~240天无霜,年积温度要达3700℃为优。
1.3土壤选择
黄连木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大,在微碱性、微酸性以及中性的土壤中都能长大,但偏向于肥沃的沙性土壤。
2黄连木的营造技术
2.1选择种植地
黄连木对各种土壤都有很强的适应性,但为了达到黄连木能源应用的最大化,可选择向阳背风、土壤肥沃与较缓的坡度和排水性良好的土地作为黄连木的种植地,禁止种植在向风处、易涝以及海拔过高处造林。选择不同的造林地,整地方法也不同,即在坡度较缓的地面使用水平阶整地,而在坡度较急的地面选择鱼鳞坑整地法。
2.2选择种植方法
黄连木造林有植苗与直播2种方法,但因种植目的是将黄连木作为能源木,因此可选择植苗造林。通常在春季或秋季种植1或2年生的树苗,春季栽植选用时间应在土壤解冻之后并在树木未萌芽之前,秋季栽植应在落叶之时在土壤冻住之前。提倡使用嫁接苗,可营造单纯林,雌雄株比为1:20或1:10为主(雄株用于授粉给雌株)。为使黄连木生长更为茂盛,可提前挖穴,并在穴内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栽植时,按放入苗木、封土、提苗、踏实、浇水、培土的步骤来,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步骤要领进行。栽植时更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使用不同的栽植方法,降低因干旱或其他自然环境的原因造成死亡的几率。
2.3抚育管理
2.3.1土壤管理。主要目的是加强黄连木种子地的土地肥料量,有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和种植产肥农作物3种主要方法。即做到每年松土除草3~4次;春天施化合肥,秋冬季施农家肥;在树苗成长前几年林间距较大时,在树木间种植大豆之类的矮杆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或种植一些自身产肥的植物提高土地肥沃性。
2.3.2修剪树苗整形。为降低黄连木结果生产所需消耗的时间,可在栽植后对树进行整体修剪。小冠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是常用的丰产树形,二可选一使用。小冠疏层形适用于栽植间距较大的树丛,常用于丘陵地区,而自然开心形则适用于密植树丛,常用于平坦地区。在对树木进行转型的同时,也要做好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枯弱枝,以及生长过于旺盛的徒长枝条,做到树木生长合乎需求。
2.3.3雄株改雌株。控制雌雄株的比率约在1:20与1:10之间。在春季萌动期前后,选择生长旺盛的雌株枝条对多余的雄株进行接穗,使其成为雌株,以提高树林的种子产量。
2.3.4防治病虫害。对黄连木有威胁的病虫害主要为2种:即黄连木种子小蜂以及黄连木尺蛾。黄连木种子小蜂主要威胁黄连木的果实,危害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而黄连木尺蛾的幼虫以黄连木的叶片与嫩枝为食,严重时仅在1周内就可将黄连木的叶片食净。2种病虫害都会降低黄连木的经济效益。对黄连木种子小蜂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秋冬季要清理树上和树下含有黄连木小蜂幼虫的果实,并在开花时喷洒有关农药;还可用蒸熏的方法杀死黄连木种子里的幼虫。黄连木尺蛾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冬季绞杀虫蛹,人工捕杀幼虫和灯火诱杀成虫。
3低产黄连木的改造
3.1间隔植树
对疏密不均匀、生长过密的黄连木,可保留生长较为健壮的,其余可选择挖除或者改植在其他地方。可砍伐掉除黄连木外的其他树种,做到林间密度为600株/dm2左右,提高黄连木的光照量,使其早结果,更丰产。
3.2改土施肥
改土施肥也可选择除草松土、扩穴改土和施加肥料或开沟埋青等方法。其中开沟埋青是指在黄连木间距之间开1条约50cm宽的沟,在沟内放入青草,再埋土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施肥要求在开花前后或果实生长期,追施一定量化合肥或者复合肥。
近日,由北京文新德隆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首创的“湿法低压对辊成型”生物质型煤工艺和“TX添加剂”技术在国内投入应用,解决制约国内生物质型煤发展加工设备能耗高、产能低、配件易磨损、粉碎和粘合成型难关,添补国内外生物质型煤生产领域一项空白。并形成“型煤机械、工艺配方、型煤产品、新型炉具”配套推广模式,为生物质型煤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生物质型煤是指在煤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秸秆等可燃生物质和添加剂后压制成型的洁净能源产品。它可以把我国有限的煤资源,尤其是低质煤高效化、洁净化利用,把农村大量的秸秆、林木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是一种洁净能源产品,可代替煤、燃油、燃气,是解决我国散煤锅炉对大气污染较为理想、经济的洁净燃料之一。
据北京市环境科学院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全国有480万台锅炉烧散煤,若改烧生物质型煤,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散煤锅炉的节能减排问题,特别是SO2、CO2排放量可达到理想效果,而且无需再添设备,就能达到固硫、除尘效果,节省锅炉使用成本。因此,生物质型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种鼓励推广政策、措施。但是,生物质型煤在国内市场发展多年,却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型煤加工设备存在产量低、配件易磨损、能耗高等一些不足,导致生产成本高。新工艺技术采用湿法粘合,原料无需烘干,低压成型,能耗低,而且设备投资小,生产成本低。生产使用的TX添加剂,具有免烘干、防水、固硫三重功效,是改进生物质型煤质量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产品经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工艺整体技术及节能环保效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这种工艺生产技术,不仅可以生产生物质型煤,而且可以生产任何类型的洁净型煤产品。
专家介绍,使用该新工艺生产的生物质型煤,与普通锅炉使用散煤相比,1.2~1.5吨生物质型煤可替代1吨标准煤,可节煤15%~30%,减少烟尘排放量50%~70%,烟尘浓度减少60.74%,SO2浓度减少41.86%,减少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若配套使用生物质型煤锅炉,还可省去引风机和送风机,节电95%,而且噪音低、占地少,综合节能效应更加明显。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1、前言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数字化、信息化成为了时展潮流。传统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已经处于落后状态,不能够满足高质、大量以及高效保护要求。所以应用现代化及数字化相结合的云计算技术是时展必然趋势。
2、云计算技术概述
事实上,云计算技术中的云就是一种资源池,是由一些自我管理与维护的虚拟资源构成,形成了一些大型的服务器组,包含了存储服务器、计算服务器、宽带资源以及软件与应用等各个部分。所谓云计算就是把系统中所有计算资源集中到一起,应用自动化软件进行自动管理,给用户提供高度的虚拟化资源。对于云可简单理解成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不但是一个资源池,还能够自动管理与动态部署、分配、配置、回收以及重新配置,还能够动态的安装与应用软件。
而云计算技术就是处理个人计算机或者服务器上各种信息,并通过因特网传递到外部服务器,在这个大服务器上运行。换而言之,就是在互联网上处理信息,这种技术真实含义为:云(因特网)+计算(处理信息的计算机)。而且云计算也属于一种计算方式,在这种计算方式中通过网络将计算资源、数据、软件以及应用服务等提供给用户,供用户使用。在该模式下,用户只要和互联网相连,通过轻量级的客户端如浏览器、手机,能够轻松完成所需的各种计算任务,包含科学计算、程序开发及软件使用与托管应用。当然用户是不可能看得见这些计算所需资源,用户也不需要对资源的部署或者维护进行了解,一些用户甚至认为“云”中资源能够无限的扩展开去,只需要付费就可以获取所需的资源,“云”犹如一个电厂,不过所提供的不是电能,是虚拟计算中所需各种资源,包含了存储服务器、计算服务器、宽带资源以及数据、软件与应用。
3、云计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问题
从2001年联合国相关组织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短短几年我国就产生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其保护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是因为时间短、基础薄弱,缺乏保护人才等原因,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总体来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信息资源相对孤立;在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没有形成全局性数字化保护标准,各处资源都是彼此独立,各个遗产保护区都只立足本区的建设与保护,根本不能够形成保护网。
2)互联互通网存在局限;如今共享非遗产资源还停留在区域内部,各个地方的给遗产数据存在许多差异,导致各个地方数据根本不能形成互联互通,更不要谈什么共享资源了。
3)不能够发挥非遗数据库最大效果;因为各个非遗区域的数据库资源仅仅服务本地,和其他区域存在差异,所以极难共享资源,也就不能够发挥数据库资源的最大效果。
3.2 应用云计算技术
要改进与完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不足,就需要采用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本文对应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探讨。
应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四种服务,其一就是服务于非遗研究,满足相关科研专家的计算、存储需要;其二就是服务于相关保护人员,满足这些人员的管理、检测要求;其三就是服务于软件开发,系统科研为快速开发与部署相关软件提供支持与支撑;其四就是服务于公众,公众能够便利的取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整个云计算技术体系主要包含了基础设施、平台、软件、用户层及服务管理几个部分,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1)IaaS(基础设施);采用虚拟技术抽象各非遗区域节点的存储资源、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等各种物理资源,并利用资源控制与资源管理所用到的基础设施交给非遗产保护但是用。
2)PaaS(平台);平台是云计算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通过这部分就能够为程序开发者提供独特环境,提供开发、运营与运行的环境。在平台中采用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各个非遗区域能够正常运行,不受到其他区域应用影响。并且通过该平台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全国统一保护标准化,有利于共享各种信息资源。
3)SaaS(软件);云计算技术中所用软件就是为特色应用与公共应用两大类服务,公共应用服务所提供服务具备一致性与标准性,各区域并不需要做多少修改就可以共同使用,但是特色服务是各个地方依据不同要求,根据要求在云计算平台上开发出来的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本区域使用。
4)用户层;该层属于云计算体系的客户端,并不要太高配置,通过PC与智能终端等各种设备就能够给用户提供服务。
4、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高新技术,极大影响着信息服务模式,自然也会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前景。这种技术改变了保护所用分散式资源管理,实现了集中资源管理,增强了共享资源的能力,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年版.
[2]你不可不知的“云计算”[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1 年版.
关键词:纺织品;有害物质;常用检测技术;纺织工业;检测设备;化学试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S10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11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57
1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常用检测技术
1.1 甲醛检测
(1)主要的试验检测仪器包括有烧瓶、电子天秤、容量瓶、量筒以及移液管、水浴振荡器等,2号玻璃漏斗式滤器,22PC可见分光光度计;(2)主要试验原理是放试样到水浴锅中,保证其温度在40℃,一定的时间过后,萃取其液用乙酰丙酮显色,412nm的波长下,对显色液的甲醛吸光度实现分光光度计测定,和有关甲醛的标准曲线进行对照,科学算出纺织品样品中的甲醛具体含量;(3)具体的试验检测流程如下:首先称取到1g的试验样品,用250mL的具塞三角瓶将1g的试验样品放入其中,加入100mL的水之后保证盖子盖好,同时进行震荡萃取,将萃取好的使用过滤器进行过滤,放入另外一个三角瓶中。然后吸取5mL的纳氏试剂以及5mL的过滤液到同一个试管中,进而放试管到水浴锅中,让其进行显色,显完色之后对其进行取出,保证其在常温下冷却,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光。再者使用相同体积5mL蒸馏水以及乙酰丙酮进行空白对照,对其吸光度的测定,可以应用10mm吸光池,实现对分光光度计412nm波长的测定。
1.2 重金属检测
(1)针对重金属的检测,其材料设备主要包括有氯化钠、硫酸镍、尿素、冰乙酸、柠檬酸钠、无水乙醇、磷酸、纺织品样品;(2)在抽取纺织品的试样的过程中,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纺织品,剪到25mm2左右大小,还有将其混匀,称取4克作为实验试样,将它们放到150mL的三角烧瓶中。并在放有4克试样的三角烧瓶中滴入40mL的酸性汗液,检测过程中要保证全面的浸湿纤维,要保证其在超声波中10min后进行振荡萃取,静置、过滤样液等待试样;分别取两份8mL样液,其中一份放在25mL比色管中,并加入2.5mL曲拉通溶液以及0.4mL环己二酮二肟溶液,将其摇匀放置五分钟,而另外一份,对其单单加入0.4mL的曲拉通溶液以及水,以此作为空白参比溶液;(3)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所检测纺织品中的镍含量。
1.3 化合物检测
(1)气相色谱法主要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物质的沸点以及分离极性和吸附性能来分离混合物,它主要是应用气体作为其主要的流动相,由于气相样品的传输速度非常快,所以移动和固定相可以瞬间达到平衡之间的样品和固定相可以使用大量的材料,所以气相色谱法有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等特点;(2)对气相色谱频谱检测的应用分析在现阶段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发展,是分析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常规监测的必要工具。气相色谱的应用分析灵敏度以及速度都非常高,并且检测限低、应用范围广,与此同时其在设备价格以及试验成本上都有一定的经济性;(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离子源的不同,根据不同的试验条件如APPI、ESI、APCI、离子肼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发展还可以解决挥发性化合物的测定,对极性化合物的测定,热不稳定化合物的测定、高分子量化合物的测定。
1.4 不同检测方法结果比较
本文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内衣和再加工纤维的检测结果做了对比试验,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纺织品的仪器检出值和国标的检出值是非常接近的,这主要说明了本次纺织品仪器的检出数据是真实有效的。
2 提高纺织品检验技术的途径
2.1 完善检测技术标准体系
就目前我国纺织业的检测技术标准来看,要按照各个国家不同的经济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以我国的实际出发,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检测找出一个协商平衡点。为了使得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认可,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纺织品建议向着国际化发展,我们就必须要现检测工作以及检测标准和世界的接轨,建立完善的纺织品检测机构、制定一个科学的检测标准体系等工作,由于其需要一定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而就目前我国的实力单独完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和一些发达国家有实力的机构合作进行,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纺织品检测标准以及纺织品检测机构,提升自身纺织品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