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常管理标准化

日常管理标准化

日常管理标准化范文第1篇

为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具有特点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高效有序,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在城先行开展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我市推行城市管理标准化的经验。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会议,对城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深入的动员和全面的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城市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城市管理标准化”,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的控制方法,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通过对城市管理目标的量化、管理标准的细化、职责分工的明晰化,来强化管理措施,加强协调配合,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城市管理运转体系。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对于城市管理工作照章办事、规范程序,进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没有管理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和谐。城市管理作为与群众紧密相联的最大公共服务,市民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城市管理工作的唯一标准。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就是紧紧围绕“让城市美丽、让人民满意”这一总体目标,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量化目标、明确职责,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隙、无死角、全覆盖,使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件件落到实处,使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二)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是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城市环境是城市形象的有形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是城市的生命,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发展实力。去年10月份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市市容市貌百日整治活动”。通过努力,中心城区、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管理思路、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局部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但管理还不够系统、还不够规范。这就需要我们逐步制定、完善一套完整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系统化、标准化,让城市管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有标准要求、责任规定和考核办法,以此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三)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是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市容市貌逐年改善,城市形象逐年提升。但与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和期望相比,与城市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乱粘帖、乱涂写、乱搭建、乱晾晒、乱堆放、乱摆卖、乱闯红灯、乱放宠物等现象依然突出;卫生死角“前清后乱”等影响城市市容市貌的“症结”仍然存在;城市“伤疤”尚未解决,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就是要制订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标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打造和谐人居环境的发展目标。

(四)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是城市管理部门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城是市的中心城区,年末,建成区面积达14.3平方公里,人口13.5万人。随着城市市容市貌百日整治活动的深入推进,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城市设施的日益完善,道路清扫保洁、车辆停放站管理、废弃物收集箱(果皮箱)设置与日常管护、建筑垃圾监管、生活垃圾收集与清运、公厕建设管护等各环节,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分工,城市管理也必须随之由单纯管理向人性化服务转变。城市管理工作只有从改善城市环境的全局出发,科学统筹各部门行业间的管理工作,把量化管理与工作质量相结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目标任务、落实相应的工作责任、完善配套的工作措施、强化规范的管理服务,形成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才能尽快适应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

(一)明确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的目标

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就是以城为模型,以创建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规范“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建设秩序、市场秩序”为特点,研究和制定一套具有较高层级和推广价值的城市管理标准,建设和展示一批标准化管理城市的示范项目,探索和建立具有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让城市美丽、让人民满意的目标。在城先行试点,树立标杆,形成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再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

(二)明确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的重点

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总体框架已设定,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和制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进一步拓展人文、旅游、餐饮服务等城市管理标准,确保城市管理工作有标准可依。

二是突出城市标准的特点。我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标准的制定,要结合城市山水人文的特点来编制,充分展示的个性化、本土化。要针对城区机动车乱停乱放,沿街建筑、阳台、屋面乱搭乱建,沿街摆摊设点等现象,制定符合实际的治理标准,让治理工作有标准可依。

三是实施城市管理标准的示范项目。标准化的核心就是每个标准的实施,要有对应示范项目,严格执行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的作用,展示城市管理标准化的成果,住建、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都要明确相应标准实施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四是完善具有行业特点的量化工作指标。质监、住建、公安、工商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要根据服务事项,梳理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程序,最终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不但要用文明的尺度规范市民,更要用标准化、文明化规范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要制定科学、具体、系统的操作标准和考核标准,做到部门行为标准化、执法行为标准化、队伍管理标准化、行政程序标准化、清洁保洁标准化、市容秩序标准化等。

五是建立处置标准。要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具体处置标准。对日常检查、视频监控、媒体曝光或其它方法发现的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由职能部门、责任单位按照相应的程序、时限及时协调解决,做到有章可循、井然有序、规范高效。

六是严格执行城市管理标准化的奖罚标准。奖罚是城市管理标准化实施工作的关键。城市管理标准制定后,要严格执行考评奖惩,将标准的执行考评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每一个责任人。考评结果一旦揭晓,奖罚必须及时兑现,考评越严格,奖罚越合理,效能越突出。

(三)明确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的时间步骤。试点时间:年1月15日至2012年3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组织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范围为年1月15日至4月30日,主要任务是:考察学习外地经验和做法,拟定城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由责任单位负责,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规范;对制定的各项标准体系组织研究论证,标准;明确实施主体,做好宣传贯彻和实施准备工作。目前,已由市政府牵头负责,制定印发了《市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市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试点范围、管理标准、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市质监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部门统筹协调,翔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配合,制定了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建设秩序、市场秩序、评价与改进等十项标准。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顺利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评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二是标准试点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范围为年5月1日至12月31日,主要任务是:按照的城市管理标准,对试点区域内各类设施进行建设、整改、完善和提升,对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理顺、规范和优化,对影响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检验标准的可行性、科学性。这一阶段的工作由翔区政府牵头负责,按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市直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组织实施。三是评价改进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主要任务是: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标准化管理机构和市直相关部门对试点工作开展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巩固试点成果,探索出一套标准体系在全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推广使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深入开展好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成立了市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中义副市长任副组长,翔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质监局,办公室成员从成员单位抽调,具体负责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评价等日常工作。翔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从思想上、组织上予以强化和落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靠前指挥,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要尽快细化试点方案,制定实施细则,规划实施步骤,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各方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定路段、定人员、定标准、定奖惩,最大限度地把城市管理力量摆到试点工作一线,最大限度减少盲区,尽快把城市管理标准贯彻落实到城区的每一条街、每一个点。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城市管理标准化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帮助、督促试点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统一指挥制度。翔区要成立联动指挥中心,及时公布联动指挥中心电话,开通城管服务网站,对群众反映或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由联动指挥中心负责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并及时反馈,切实解决城市管理中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等问题,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奠定基础。

(三)加大经费投入。推行城市管理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提升城市管理档次、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市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市本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补助资金,翔区政府要按照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标准由财政预算配套安排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从硬件和软件投入上确保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运行,确保有足够的城市公共设施承载城市的管理。

(四)形成工作合力。市、区两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效率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积极支持配合翔区的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确保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切实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强大的合力,确保城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日常管理标准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维修养护 实施方案 资料整编

水管体制改革推动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多样化,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逐步正常化。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规范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实施项目的工程效益与管理水平。为保障维修养护项目的正常开展、规范实施,认真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指导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尤为重要,给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推进实施单位的项目管理正常化、规范化水平。

1 实施方案的编制

1.1 编制要求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和管理验收的依据,原则上管理单位应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颁布的有关规定,结合拟实施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影响工程效益与运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因素,并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堤防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泵站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水闸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河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以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等,依据财政经费预算安排情况,通过比选,编制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年度实施方案。故此,水管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1)切实掌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指对已建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工程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及管理范围内的绿化进行日常性保养、保洁和防护,及时处理局部、表面、轻微的缺陷,以保持工程完好、设备完整整洁及操作灵活;通过简单的修理、较小的工作量便可恢复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面貌,保持工程的设计功能,原有规模和标准不改变、不扩大”的真实涵义。(2)根据养护细则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实行年度抽查、检查和记录保持一致,对各工程影响运行效益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上一年度的工程运行记录,制定本年度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为工程维修养护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1.2 编制的内容

该市近年来实施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一般分为堤防、泵站、水闸三类,考虑到工程维修养护含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两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应合理确定维修养护项目,明确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1.2.1 合理划分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一般情况下,将需经常维护、难以量化的维修养护项目划为日常维修养护项目;将工程量大、容易量化、投资比较集中的项目划为专项维修养护项目,日常维修养护要区分工程类别分项编写;专项工程可分为堤顶道路维修养护、堤坡整修、堤脚抛石固基、水毁恢复、泵站机电设备更换及管理房维修等。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尽量合理划分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

1.2.2 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应相互联系一同开展。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的划分是按照水利部规定,针对维修养护任务,考虑管理单位的实际状况划分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项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要为日常维修养护创造条件,专项维修养护可作为日常维修养护项目的补充,将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协调实施。

1.3 方案编制的重点事项

1.3.1 注重工程日常管理。管理单位在工程日常管理中,要注重详细掌握工程现状资料,了解工程各部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维修养护方法。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准确、完整、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3.2 明确编制责任。工程项目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落实专人,专职负责,细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编制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编制工作。

1.3.3 遵守编制规则。近年来,该市实施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一般按照堤防、泵站、水闸三类工程,在分地段、分部位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合理确定工程维修养护目标,精心编制各类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

1.3.4 注重编制质量。实施方案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同时也是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和组织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要组织熟悉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在准确掌握管理范围内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切实可行的维修养护措施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依据工程管理规范、规定、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逐段确定维修养护项目及工程措施,同步制定出实施计划及实施步骤;并准确计算工程量(或工作量),参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市场信息价,合理选用单价标准,单独编制项目预算书,同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 方案的审查

实施方案的审查目的就是针对存在遗漏或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实施方案审查应组织主管单位、水管单位有关工程、管理、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并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参照有关“管理考核标准”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修订意见等规定,结合当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预算和水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将维修养护专项工程作为审查的重点,使维修养护实施方案达到原设计目标。

日常管理标准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日常居住及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在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需要面临更大的技术和管理调整。为了提升建筑质量,实现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开始广泛使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建筑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安全。本文从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特点入手,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一、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特点

1.系统性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难度越来越高、耗时越来越长,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尽管我国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定并颁发了相关监督管理条例,然而不同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不同的实际和客观环境[1]。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能够包含多种相关内容,如国家、行业领域内部等的安全标准,同时还包含了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及解决措施,该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拥有多个层次,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2.复杂性

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耗时越来越长,建筑建成后的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合作[2]。在实施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其必须融入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对每一项施工进行具体的规定,从建筑材料的运输,到起重机等设备的具体应用及维护等都应当包含于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当中,因此该模式在构建过程中,拥有较高的复杂性。

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1.管理组织方面

首先,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责任人为项目经理,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负责整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同时,该模式当中,还需要对安全监督机构进行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其成员需要在项目经理的指派下,对不同建筑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加强安全意识整体教育。在建筑项目施工以前,项目经理应当领导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安全监督工作人员等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促使其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性。

2.标准化现场管理

首先,标准化的标识管理。为了提升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工程施工具体环境,积极布置相关标识。如将建筑现场的整体平面图设置于入口位置,促使原材料运输人员、施工人员等一切与工程有关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工程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性。同时还应当积极构建制度板,其中包含文明施工、消防知识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明确划分建筑工人的施工区域及生活区域,对不同工作项目的责任人进行确立;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牌应当包含多种类型,有警告牌和禁止牌等构成。其次,标准化的临时设施管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包含多种临时设施,针对这些设施的管理,必须实施标准化。例如,在对建筑工人的临时宿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消防和环保意识,对相关人员的保暖和防暑等促使进行明确的规定和检查,防止失火等现象的产生;针对食堂等临时设施而言,应当在保持高度卫生整洁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电路线路的检查,保证环境的安全等。

3.标准化安全信息管理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二者进行了充分的结合。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在日常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运行方式就是信息的有效交流,因此其标准化的实施重点是标准安全信息管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进行充分的安全信息记录,并将国家及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内容进行有效储存,同时还应当及时搜集国内外有关安全施工设备及技术的相关信息,供企业领导者进行使用和参考[3]。该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拥有较高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从而有效实施以下工作:首先,构建建筑设计的鉴定与验证标准;其次,有效记录施工进度及相关设备状况;再次,对特殊作业及相关建筑工序进行充分的记录等。标准化安全信息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促使工程建设各个部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对于提升整个工程安全性及管理标准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难度及规模越来越大,积极加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该模式的过程中,管理组织、现场管理及安全信息管理是重中之重,建筑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及建筑工程的客观环境,有针对性的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作者:张倩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苏亚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评审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日常管理标准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管理;策略

在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充分重视现代农业机械的经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农业机械生产计划,全面统一调拨农机产品,有效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农机产品价格,切实落实我国农机补贴措施,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更好的发展[1]。

1现代农业机械管理的标准化

1.1严格控制质量标准

通过长时间实行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逐步增强农业机械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现代农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在作业中应该严格遵守农业机械的准则,从而保证日间机械作业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通过将农业机械管理全面落实到日间作业中,严格实行农业机械日间作业的标准化,以便能够有效提升农业机械管理的经济效益和农业收益。其中,所谓的日间作业标准化也就是严格遵守农业机械的准则要求,指导熟练的技术工作人员切实按照标准的机具进行正确施工。农业机械管理的标准化是落实农业机械日间作业标准化的一项具体内容,通过规范现代农业机械的日间作业,能够更好的达到严格操作准则、统一质量标准、日间标准作业、提高标准作业起点的要求[2]。

1.2实现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化

在现代农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为了有效实现农业机械在日间操作过程中的标准化,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需要使用高标准的农业机械进行施工,切实做好现代农业机械的维护工作。同时,为了让现代农业机械能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应全面落实“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方针,充分重视现代农业机械的各项预防修理制度。需要在现代农业机械修理网点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整顿现代农业机械修配企业,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维修网点的服务功能,增强农业机械维修水平;严格实行现代农业机械检查验收规定,严厉禁止质量不达标的农业机械投入到日间作业中。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纳入到议事日程中,合理构建养护责任制,大力督促和检查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1.3提高机务队伍素质

在现代农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由于要引进先进的、用途不一的农业机械,所以需要安排专业水平较高的农业机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保证农机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更好的完成提高农业产量的目标。因此,需要指导参加作业人员进行技能和知识培训。通过采用多种层次、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保证培训内容的组织性、计划性,促使参与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牢固的标准化作业观念,从而让农业机械日间作业标准化得以实现。

2农业机械维修管理的策略

2.1强化乡级基层维修服务基地建设

为了有效提升农业机械维修管理水平,需要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构建科学完整的农业机械维修系统。通常情况下,需及时做好农业机械较为简单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通过在乡、村构建个体维修户,保障农业机械维修的快捷性。但是,因为农业机械在维修的过程中存在较多复杂的部分,如定期检查农业机械技术、对大中型农机进行恢复性修理等,需要具备良好条件的乡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工作。

2.2让农民具备基本的农机维修技能

在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农民通过向相关部门购买农机设备,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因机械设备受到自身材料和使用者技术水平的影响,很容易发生零件损坏、锈蚀和老化的情况,从而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的发展[3]。因此,为了减少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对农业机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便需要农民深入掌握基本的农机维修能力。首先,农民在购买农业机械的过程中,需要认真阅读农业机械设备的说明书,牢记农业机械销售人员所提及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基本的保养;其次,因大部分农业机械设备的外部都是由金属制作而成,所以农民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切实维护和利用好保护层,并将农业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后放在通风和干燥的地方,从根本上防止农业机械设备的外部受到腐蚀;最后,定期检查农业机械设备的内部结构,一旦发现农业机械设备存在老化和破损的现象需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从而保证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更加正常的应用。总之,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农业机械装备、运用管理和技术工程要素的有效整合。因此,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益,其不仅仅只是一台或是整个机群的效益,而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效益。通过实践证明,通过强化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推动现代农业经济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魁,王晓永,吴健.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实践的探究[J].工业,2016,(4).

[2]吴彬.基于新形势下农业机械管理及其维修探析[J].工业,2016,(6).

日常管理标准化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军事化管理;人性化制度;电力企业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企业公司,是时代进步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机遇和挑战时常并存,准军事化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非军事化管理人员所接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所谓准军事化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日常管理中,有机地引用军事管理所特有的组织形式、标准的行为准则、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厉的考核手段,以军人的严明纪律培养员工的自觉行为,以军人的严整风纪培养员工的文明习惯,以军人的坚强意志培养员工的坚毅品格,以军人的团结精神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以军人的报国之心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促使企业全员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都有规范的行为动作、标准化的作业方法,使企业管理达到高度的统一,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一﹑在电力企业中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1.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是建设一支敢于承担责任、高执行力、高敬业度、胜任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客观要求

高素质的人才是全面提升公司技术创新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严格的高标准岗位要求,个人在遵守岗位职责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既可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改变行为习惯,杜绝不安全行为,又可以提升企业外在形象,这与国家电网公司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2.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业、学校等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工作标准科学化,纪律严明,注重团队合作。准军事化管理强调制度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军事化管理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为企业文化保驾护航,保证指令的顺利执行。军事化管理改变人的生活习惯,从而逐渐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有活力、有创新意识的团体,注重团队合作,也是军事化管理的一个重大特点。

3.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与“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相适应

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电力企业担负着关系民生的重要职责,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使命,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作为一名电力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服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改善企业形象与国家电网公司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4.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高低常常决定企业的成败,因此,准军事化管理的落脚点在于增强执行力。执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军事化管理严格的制度规范,严明的纪律,直线指挥的方式,都有效的解决了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在任何企业,只有当员工自身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时,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通过准军事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实力,通过提高企业经济实力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平,最终使准军事化管理的成果惠及每位员工,将自身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将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将执行力提高到“没有任何借口”的境界。如果员工坚决服从领导指令,坚决执行企业的既定方针和策略,并且在执行中注重配合,讲究协作,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了超强的战斗力,就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转贴于

二﹑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1.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建立准军事化制度

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就要做到有“制”可依,先要确定计划的基石,建章立制,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要保证准军事化管理的正常有效运转,必须坚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

(1)按照“整体布局、分步实施、逐步提高、形成特色”的思路,参考部队的体制,以大队、中队、区队、班、组为单位,由上到下,垂直管理,以直线指挥为主,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命令的直接执行。“军事化管理改变了商业思维。”世界上最伟大的经理人杰克韦尔奇这样描述军队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关系,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靠的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建立的一种秩序,靠的是稳健、卓越的企业文化,而不是靠企业偶尔的军事演习或者军事表演。企业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把领导发布的指令逐级下传,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保证命令的严格执行,电力系统把“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作为企业的基本工作思路,只有严格的执行领导下发的每一个任务和指令才能保证工作长期顺利开展。

(2)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考勤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标准、日常行为规范、监督考核制度、奖惩量化制度等,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各项制度适当增减,以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应该在建立各项制度时,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心情愉快,这样一来,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其员工的执行力也能大大加强。所有的规章制度要求每一个员工时刻谨记在心,做到事事有准则,人人有规范,制度在心,言行标准。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包含规范岗位的标准、员工的行为标准等,要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实行军事化管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演习或者操练就能达到目的的,要依靠企业全体工作人员每日从点滴做起,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企业的精神面貌将得到极大改善。

2.专门成立军事化制度推进领导小组,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逐步推行,循序渐进,加强礼仪礼节,强化服务意识

(1)进行理论培训,掌握军事化理论基础知识,以促进人员更好地掌握准军事化工作要求,从而为准军事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行奠定了物资、理论、管理等各项基础,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工作,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个任务。

(2)组织参观一些优秀窗口单位,与对口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学习,借鉴优秀的先进服务理念,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沟通交流零距离,优质服务零障碍,对窗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礼仪礼节培训,个人言行代表企业形象,秉承微笑服务原则,不卑不亢,提升企业外部形象。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电力企业的服务宗旨。“人心齐,泰山移”,现代企业的发展靠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团队合作是企业向前稳定发展的基石,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每个职工的团队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办公室物品摆放规范化,日常行为标准化。细节决定成败,从日常生活做起,营造一个准军事化的生活和工作氛围,彻底摆脱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惯。办公室要求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划一,无灰尘堆积的死角,无杂乱摆放的私人用品。劳动纪律监督员和着装监督员岗位督促不能存在松懈行为,每日实行监督考核,以保证准军事化管理要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当中去,使其成为固定化、常态化,细化标准,落实责任,将准军事化管理要求纳入绩效考核,实行奖优惩劣。

(4)对于一线生产职工,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很多电力企业的一线员工从事的都是高危工作,稍有不慎,轻则造成财物损害,重则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目前国际上最推崇的科学方法,推行“手指口述”法,即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工作方式,要求员工深思牢记安全操作过程及作业要领,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自主保安能力,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目前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这与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和谐统一的。

3.实现军事化管理与人性化制度的和谐统一,实行考核和监督制度,严格考核,人性管理,责任和任务明确

军事化管理秉承的核心思想是:身先士卒。这就要求企业要自上而下的实行统一模式的管理,领导不搞特殊化。帕尔森曾经说过,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军事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精英管理,后者是民主管理。把民主管理按照一定的标准模式实行精英管理,将两者合二为一,达到准军事化管理与人性化制度融合的理想状态,是企业发展的最优标准状态。对信息的忽视是对发展的忽视,对人性的忽视是对管理的忽视,只有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保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无特殊,标准统一,将所有的工作标准和生活规范都转化成具体分值,纳入到绩效考核,要把刚性的纪律与柔性的执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企业,既有军事化管理的约束机制,又有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大地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日常管理标准化范文第6篇

一、从奥运保障看监管难点问题的解决

1 从问题发现率逐步下降看加强日常基础性管理的重要性。北京奥运市场秩序保障分为严格整治、严格防范、严格控制三个阶段。在整治阶段开始时,无照经营、不亮照经营、牌匾不规范等问题发现率很高,达到30~40%。由于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加强了日常基础性监管工作,到奥运保障基本就绪的严控阶段,问题发现率已经大幅下降到2~3%,一、二类重点地区问题发现率基本为零。这期间,企业年检率和个体工商户验照率大幅提升,2008年企业年检率达到89.55%,提高了1.89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验照率达到84.31%,提高了13.81个百分点。这些变化,一方面说明奥运保障工作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以往日常管理确实存在巡而不查,工作标准不高的现象,可见,提高日常管理的有效性,空间还很大。

2 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类型看日常监管的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在奥运保障整治阶段,不亮照经营、牌匾不规范等问题发现率很高,但整治后,亮照经营和牌匾规范基本达到100%。这说明,这类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而是因为在日常巡查中对这些问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提示我们日常监管的内容应该更全面一些。

工商行政管理职责是分层次的。一般的说,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亮照经营、牌匾规范等基础性管理,显性问题的解决,以及流通环节商品质量检查主要由工商所负责;欺诈、不正当竞争、传销等深层次的隐性问题的解决,主要由分局业务科负责。作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厘清科所职责,实现工商管理部门职责的规范化,并有利于加强工商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建设。

3 从借势管理的效果看工商管理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往工商管理部门是协助相关部门执法多,借助相关管理部门力量少。在奥运保障中,我们根据市、区两级政府重视市场秩序整治,便于组织协调的有利条件,通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采取借助力量、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方式,解决了很多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无照经营等。抓住有利时机,借助相关力量解决工商监管中的难点问题,是奥运保障工作成功的经验。

4 从划分三类监管区域看重点监管方式在管理中的应用。2001年以来,我们在企业信用信息基础上,按照行业的风险度和企业的信用度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实现了有重点的精细化管理。然而,分类分级管理只是划定了需要重点管理的企业,但影响市场秩序的问题并不一定都发生在这些重点管理企业,为此,我们在2006年提出了重点管理问题,包括重点问题管理和重点地域管理。在奥运保障中,我们将全市市场秩序监管辖区划分为三类。一类是重点控制区、主要是涉奥场所、竞赛线路、定点医院、机场、车站及周边200米地区。二类是重点管理区,主要是重点大街,商业场所,重点旅游景区。三类是日常管理区,为一、二类以外的其他地区,并且明确了三类不同地区具体的工作标准。划分三类监管区域,明确重点管理地域,将管理力量投入到最需要管理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管理力量的有效投入。奥运保障的实践证明,重点管理的方式是科学的,对提高管理效能是有效的,应该将这种管理方式延伸到日常监管中。

二、充分利用奥运保障管理标准推进常量管理

1 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监管常量标准。监管常量是指:选定若干反映市场秩序状况的信息项,按照其对市场秩序的影响程度进行加权,求出其三年平均值,所得出的综合数值,称为监管常量。

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四化”建设,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市场秩序规范化。多年来,工商管理部门监管市场至今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实现市场秩序规范化就需要制定一个客观标准,就是监管常量。监管常量不仅可以作为科学评价市场秩序的客观标准,而且可以作为考核干部工作业绩的客观标准。通过监管常量,可以动态地反映市场秩序状况,即动态地反映需要重点监管的地区、领域,或重点监管问题,实现监管力量随着问题走,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监管力量的有效投入。大幅度地提高监管效能。

2 监管常量要与工作质量结合。考核标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设定考评标准,才能形成正向引导。

(1)考核标准应该突出主要职责。目前,分局对网格责任人的考核标准,在内容设定上面面俱到,没有将主要职责突出出来,使考核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打了折扣。既然网格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是以经济户口为重点的基础性管理,考核标准就应该给予主要职责更大的权重。企业亮照经营率不高、牌匾不规范等问题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解决,应该说与此有关。

(2)由对过程的考核转向对结果的考核。真正能够体现监管职能到位的标准是管理结果。以往,由于对基层经济户口管理结果不好考量,有的分局在考核中只强调巡查周期的落实和巡查数量,忽视了巡查质量的考核,存在着对网格责任人的考核内容与基本职责脱节的现象,这就引发了网格责任人虚假记录巡查信息,巡而不查,只重巡查数量不重巡查效果的问题。此次奥运保障,明确了三类不同地区管理必须达到的具体工作标准,由以往对过程的考核转向对结果的考核,对促进管理干部自觉提高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监管常量作为考核标准必须明确具体。此次,奥运保障工作标准明确具体,对各类问题都明确了必须达到的百分比,加大了工作标准的约束力。要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和考核中。通过全面汇总、归纳、分析奥运保障管理标准,包括年检率、验照率、问题发现率、投诉率,亮照经营率、牌匾合格率、无照经营率等,作为建立监管数据常量的基础。以及制定日常监管中不同类别地区管理标准的重要参考,

3 完善督导检查机制。奥运保障能够圆满完成,与实现有效的督导检查,强化责任落实分不开。应该将这一经验延伸到日常管理中,以提高督导检查的实际效果为目标,完善科学的标准和有效的督导检查运行机制。督导检查结果可以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

三、实施奥运保障风险点控制是重点管理方式的成功尝试

1 奥运保障风险点控制的实施。全市在一二类重点管理地区根据行业经营风险确定了1441个监管风险点,相应加强了管理强度,实行防范性管理。典型的是秀水市场。由于秀水市场对外的影响力和特殊地位,被确定为奥运保障的风险点。在2006年整顿的基础上,朝阳分局针对秀水市场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强化管理。奥运期间,秀水市场成为参加奥运的各国政要、运动员首选购物地,受到普遍好评。西方权威媒体评论,秀水市场从侵权中心,变为了中国传统品牌销售中心。

2 风险点控制实际就是重点管理。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建立市场秩序首善之区。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是那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点问题,如仿冒名牌注册商标案。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北京商标侵权问题将得到缓解。而这些问题又集中在若干点上,就是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就是从需要重点防范和解决的问题人手,落实到需要重点加以管理的企业。确定风险点就可以使管理重点更加明确,有针对性地将管理力量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日常管理标准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维修养护 实施方案 资料整编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138-02

水管体制改革推动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多样化,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逐步正常化。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规范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实施项目的工程效益与管理水平。为保障维修养护项目的正常开展、规范实施,认真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指导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尤为重要,给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推进实施单位的项目管理正常化、规范化水平。

1 实施方案的编制

1.1 编制要求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和管理验收的依据,原则上管理单位应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颁布的有关规定,结合拟实施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影响工程效益与运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因素,并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堤防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泵站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水闸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河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以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等,依据财政经费预算安排情况,通过比选,编制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年度实施方案。故此,水管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1)切实掌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指对已建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工程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及管理范围内的绿化进行日常性保养、保洁和防护,及时处理局部、表面、轻微的缺陷,以保持工程完好、设备完整整洁及操作灵活;通过简单的修理、较小的工作量便可恢复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面貌,保持工程的设计功能,原有规模和标准不改变、不扩大”的真实涵义。(2)根据养护细则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实行年度抽查、检查和记录保持一致,对各工程影响运行效益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上一年度的工程运行记录,制定本年度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为工程维修养护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1.2 编制的内容

该市近年来实施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一般分为堤防、泵站、水闸三类,考虑到工程维修养护含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两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应合理确定维修养护项目,明确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1.2.1 合理划分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一般情况下,将需经常维护、难以量化的维修养护项目划为日常维修养护项目;将工程量大、容易量化、投资比较集中的项目划为专项维修养护项目,日常维修养护要区分工程类别分项编写;专项工程可分为堤顶道路维修养护、堤坡整修、堤脚抛石固基、水毁恢复、泵站机电设备更换及管理房维修等。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尽量合理划分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

1.2.2 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应相互联系一同开展。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的划分是按照水利部规定,针对维修养护任务,考虑管理单位的实际状况划分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项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要为日常维修养护创造条件,专项维修养护可作为日常维修养护项目的补充,将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协调实施。

1.3 方案编制的重点事项

1.3.1 注重工程日常管理。管理单位在工程日常管理中,要注重详细掌握工程现状资料,了解工程各部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维修养护方法。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准确、完整、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3.2 明确编制责任。工程项目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落实专人,专职负责,细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编制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编制工作。

1.3.3 遵守编制规则。近年来,该市实施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一般按照堤防、泵站、水闸三类工程,在分地段、分部位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合理确定工程维修养护目标,精心编制各类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

1.3.4 注重编制质量。实施方案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同时也是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和组织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要组织熟悉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在准确掌握管理范围内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切实可行的维修养护措施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依据工程管理规范、规定、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逐段确定维修养护项目及工程措施,同步制定出实施计划及实施步骤;并准确计算工程量(或工作量),参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市场信息价,合理选用单价标准,单独编制项目预算书,同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 方案的审查

实施方案的审查目的就是针对存在遗漏或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实施方案审查应组织主管单位、水管单位有关工程、管理、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并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参照有关“管理考核标准”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修订意见等规定,结合当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预算和水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将维修养护专项工程作为审查的重点,使维修养护实施方案达到原设计目标。

3 组织实施

通过技术审查的实施方案,上报有关部门审批,批复后尽快组织实施,按照省、市、县有关工程建设管理要求,及时完成招(议)标工作,签订施工、监理合同、并督促施工单位尽快进场实施。项目管理人员要与监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到施工现场察看工程的质量、进度。掌握工程养护施工的管理内容,熟悉每个养护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达标体系,还要及时检验养护效果,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时处理。质量管理控制点一般有:技术交底,质量管理计划,施工检查,技术复核,必要的材料试验和检验等。实施过程中,如项目确需较大变动,要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

4 资料整编

根据安徽省水利厅制定的《2011年度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市级初验材料准备具体要求》规定,结合近年来该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资料整理经验,维修养护项目技术资料的整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资料整编的总要求

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资料要从项目的提出、筹备、勘探、设计、施工、完工、运行等方面全面收集,包括相关文件、图纸、图表、计算材料、音像、图片等,整编成规范、完整的项目资料。

4.2 资料整理遵循的四项准则

(1)及时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必须按照工程实施的进度进行及时整理,要始终贯穿于工程运行观测和维修养护工作的全过程,并与工程运行观测和维修养护工作进程保持同步。对实施监理的项目,监理单位与管理单位要注重“三控制”过程资料及“自检、复检和抽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整理应杜绝随意后补等做法。(2)真实性。资料的整理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材料使用必须有合格证和必要的试验报告,过程中资料还要保存好维修养护日志、大事记、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等。技术资料不允许伪造。(3)准确性。养护资料的准确性取主要从工程质量评定的填写应规范化、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化,资料整理人员、审核人员及负责人签字都要把好数字关,真正做到各负其责。(4)完整性。实施单位要明确专人整理有关工程资料,根据工程的项目划分、工程量等收集有关工程数据,资料应按照合同的签订以及工程的施工,按照相关要求全面记录填写,严格遵守维修养护的工作流程整理资料,资料按照运行、管理、维修三部分进行规整,保证了资料的全面完整,便于查阅。

4.3 过程资料收集

(1)资料要符合“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规定”所确定的竣工图纸、资料编制具体要求;(2)技术资料是核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技术资料必须完整、准确、系统、装订整齐、手续完备;(3)反映维修养护工作过程的图片、照片、录音(像)等声像资料,应按其种类分别整理、立卷,并对每个画面附以语言或文字说明;(4)资料要签字齐全,字迹清晰,纸质优良,保持整洁;(5)分类(分项)要明确,封面、目录、清单资料要齐全,排列有序,逐页编码;(6)所有养护资料必须用碳素墨水或黑笔书写,禁止复写和使用复印件;⑺文字材料(含质量鉴定书)以立卷形式归档。

4.4 竣工资料收集

编制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管理工作报告、竣工会议记录、验收鉴定书等技术资料以及工程结算单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5 组织验收

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验收,按照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有关规定,一般分为县(区)级初验,市级复核,省级抽验的模式进行。该市验收工作实际上是在县(区)级初验的基础上,水利、财政部门联合开展市级验收(复核)的,对不符合省级批准内容(或者未完成)的项目一律不通过,并监督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整改,同时与下一年度计划安排相联系。近几年来,该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基本按照省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内容认真实施的。

6 几点建议

通过近几年该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实践,针对目前小型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亟需进行维修养护的工程内容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建议:(1)逐步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分级管理的模式,省级以上补助资金集中解决影响防洪安全的万亩以上圩口堤防(含穿堤建筑物)、小(一)型水库、1000KW以上的重点泵站等项目的维修养护;市、县(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原则上不少于省级以上补助资金)用于解决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维修养护,资金不足部分由乡镇自筹解决。(2)逐步培育专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组织,实现社会化服务,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保障其正常运作。(3)上级主管部门宜分区域开展调研,正确划分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和专项维修养护的具体内容,便于基层水管单位掌握,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发挥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山.关于加强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探讨[J].管理科学,2012(10):153-153.

日常管理标准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仪器设备;急诊科;标准化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力;设备故障;医疗成本;规范化培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内科日接诊病人150余例次,日抢救危重病人20余例次。共有护士76人,其中男11人,女65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63人,护士6人。共计拥有仪器设备24种81台,其中属于常用抢救仪器设备的8种64台,包括心肺复苏机1台、除颤仪2台、呼吸机10台、洗胃机2台、心电监护仪30台、心电图机2台、微量泵11台、输液泵6台。

1.2方法

1.2.1对急诊科医疗仪器设备进行基线调查科室人员通过收集资料和头脑风暴法,列出当前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2.2成立科室仪器设备管理小组科室在2016年1月成立仪器设备专项质量管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牵头,总共9名成员参与,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其中90%以上成员都曾经参与过科室品管圈活动,有一定的品管质量管理意识。小组成员负责有关资料收集整理、调查讨论并制定科室仪器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问题反馈及改进等。1.2.3仪器设备标准化质量管理根据《山西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对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的要求及《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进行仪器设备标准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2.3.1仪器设备建档管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2]。我科从仪器设备入科开始建立档案,将仪器设备进行编号,统一拍照,建立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入日期、价格,设备序列号,医院设备卡片编号,科室负责管理区域,入科培训记录,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通过科室提出申请,医院各相关部门论证报废,将报废资料连同仪器设备每年度使用、维护记录全部归档处理。1.2.3.2仪器设备日常使用规范化管理包括建立仪器设备交接检查记录本、维护记录手册及抢救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记录,护士每班交接仪器设备数量及是否完好,专人负责每日检查仪器设备性能并清洁登记;维护手册包括报修时间、报修部件、报修人、接收人、维修结果;建立使用登记记录本,一机一本一用一记录,记录本内粘贴仪器设备使用流程、操作程序、常见故障排除及使用后消毒方法。1.2.3.3仪器设备规范化培训将仪器设备按照使用频率、零部件复杂程度及风险值分为3类,其中风险值根据“ISO14971医用风险管理———第一部分:风险分析应用”推荐的方法对医学设备进行风险分析,将其风险划分为设备属性、物理风险、设备特性、安全性能、致死状态、使用频率6个部分,根据风险的程度制定评分标准,依据评分标准就可以计算某类或某台设备的风险值(risklevel,RL)(见表1)[3]。其中一类仪器设备为科室常用的、部件复杂及风险值超高(RL40)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仪器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等,此类仪器设备也是临床最容易出问题、培训工作量大、使用难度大的仪器设备之一,因此要求一类仪器设备培训必须包括入科培训、日常培训(两个月为1个周期)、月考核,要求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如针对呼吸机,我科制作了呼吸机图文手册为呼吸机培训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方便护士学习和记忆;培训人员拓宽到除科室仪器设备培训小组外的医院工程师、厂家工程师共同多方面、多角度培训,考核形式包括理论考核、情景模拟考核、问卷星多形式考核,确保人人考核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要求科室护理人员每日检查仪器性能,医院设备科工程师每月下科室进行巡检,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跟踪考核改进,定期总结问题、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二类仪器设备为科室常用的、部件相对复杂及风险值高(30RL≤40)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仪器设备,如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监护仪等,培训包括入科培训、日常培训(1个季度为1个周期)、月考核,科室护理人员每日检查性能,工程师每季度巡检,同时针对一类、二类中风险值高的仪器设备制定应急预案并每季度组织科室演练,如呼吸机断电、洗胃机断电等的应急预案;三类仪器设备为科室常用的或不常用的、部件简单或相对复杂、风险值低(10RL≤19)的仪器设备,如血糖仪、心电图机等为半年培训周期、月考核,科室护理人员每日检查,工程师随时巡检。另外,将科室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照类别整理,放于护士方便查阅之处进行学习,与仪器设备厂家工程师达成协议建立工程师通讯录,护士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可随时咨询。1.2.3.4成立科室仪器设备管理质控小组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设立组长、副组长及成员三级质控,制定科室仪器设备月质量控制监测指标:每个月科室仪器设备故障发生次数、仪器设备维修次数、仪器设备维修支出费用,质控组成员按月进行数据收据统计监测,每季度进行仪器设备使用、培训、考核问题反馈并制定措施进行改进。

2结果

前后护理人员仪器设备分项考核结果比较实施科室仪器设备标准化管理前(2015年1月─12月)与管理后(2016年1月─12月)比较,76名护理人员仪器设备分项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统计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仪器设备为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仪器设备单机平均操作时间节约4min;通过科室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士对仪器设备使用满意度由89%提高到97%。

3讨论

3.1基线调查的结果分析通过基线调查,急诊科常用仪器设备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仪器设备入科时信息不清,尤其同种设备多台时,在进科使用后会引发一些问题,包括仪器设备零配件问题、入科培训、使用期间出现故障处理等;②科室护士除使用仪器设备外,日常管理维护意识差,仪器出现故障后才与工程师联系维修;③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频率高,科室负担维修费用高;④仪器设备引发不良事件或影响抢救工作;⑤特殊复杂抢救仪器设备培训效果差。因此,针对性地进行设备管理,为后期建立科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3.2科室仪器设备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个程序文件都需要不断评估和持续改进,科室建立标准化的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基础上,从为仪器设备建档到日常应用、管理、出现问题持续质量改进,对整个质量管理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保障诊疗安全。对于科室来讲,尤其是急诊科这个抢救病人的重地来讲,需要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正确使用保养仪器设备从入科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从医院角度来讲,建立一个多学科专业团队对管理的每个重点环节进行集体论证、讨论也势在必行,能更好地保证仪器设备安全使用,降低由于设备管理缺失引起的不良事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减少维修所带来的支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

3.3建立仪器设备质量监测指标的必要性

有专家在《医疗设备安全质量控制与管理》高峰论坛会上指出: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如果不将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控制纳入其中,会造成医疗质量体系中的严重缺陷,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工作的水平,只有强化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输出参数准确可靠,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4]。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相关规范和标准不够健全、医疗机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包括仪器设备从进入医院临床科室使用开始,没有统一质量监测指标。而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科室中,仪器设备管理要求更高,尤其是安全使用风险意识,从使用到后续消毒、保养、维护,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执行,才可以真正做到让仪器设备为临床服务、为病人服务,不可以只流于形式。质量监测指标的建立可以使设备的使用更加规范,提高医务人员管理设备的能力,最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