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禽养殖新技术

家禽养殖新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第1篇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生猪出栏25.86万头,存栏30.9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10.2%和1.6%;

   2、商品肉牛出栏1.4万头,比去年增长16.6%;

   3、家禽出笼476.2万羽,存笼656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3.3%和0.5%;

   4、禽蛋产量5258吨,比去年增长5.2%;

   5、肉类总产30250吨,比去年增长8.5%;

   6、水产品产量16100吨,其种水产品产量7100吨,分别比去年增长6.6%和16%。

   (二)上半年养殖业运行特点

   1、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仔猪补栏快。全市生猪散养户空栏率小于5%,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总量呈上升趋势。上半年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家禽生产逐渐恢复。今年年初,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家禽特别是水禽生产明显滑坡,禽流感过后,家禽养殖呈恢复性增长。目前,家禽生产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所有山塘水库边形成了有水就有鸭的良好局面。

   3、牛、羊及牧草生产有所突破。今年以来,活牛及肉牛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各乡镇办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种草养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一批种草养牛户、繁殖小牛户发展起来。养羊生产由于小尾寒羊、南江黄羊在我市落户并持续发展,养羊、养牛成为畜牧业增长的一个亮点。

   4、水产养殖模式发生变化,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力度加大。水产养殖由过去的混养、人放天养向主养、单养、精养模式改变,立体化养殖模式在我市的一些山塘水库得到了推广。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价格直线上扬,养殖效益大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如:樟树银鲫、彭泽鲫、鳜鱼、淡水珍珠等一些特种水产品落户我市,并形成规模化养殖势头。

   (三)上半年工作成绩

   1、畜禽生产由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无公害方向转变。

   

在生猪生产保持良好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以无公害生产为突破口,培植养猪大户发展无公害优质生猪,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扶助,今年,我们以发展生态牧业小区为重点,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2、种草养畜和奶肉牛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今年,全市种草养牛、养羊发展势头较好,养牛、养羊生产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提高,特别是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肉牛品种,还培植了一大批养牛专业户,为今后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动物防疫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今年年初,我市对口蹄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全市牲畜强制免疫密度达100%。特别是4月份实施的仔猪调入准调证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我市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大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名优特新水产品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樟树银鲫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全市异育银鲫(樟树银鲫)养殖水面达7000多亩,其它特种水产如彭泽鲫、鳜鱼、叉尾?、中华绒蟹、南美白对虾、淡水珍珠等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可观。

   二、下步工作要点

   (一)抓疫病防治,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在动物疫病防治上,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重大动物的防疫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做到不留防疫空白点,确保防疫密度达100%,严防W病、Q病发生和流行;二是狠抓动物疑难病的诊断,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诊断准确率,及时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三是严把检疫关,重点把好“五关”,即产地检疫关、进场(点)检疫关、宰前检疫关、宰后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防止畜禽购销中疫病的流入和病猪死禽进入市场交易。

    (二)抓市场整顿,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认真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制造、出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假冒兽药及其它破坏养殖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不法行为,确保养殖业顺利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畜牧兽医人员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兽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二是大力开展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建章立制,狠抓全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本系统工作人员严格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四)抓好科技下乡服务,大力推广新技术。

   

大力宣传和推广养殖业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指导群众引进良种,调整品种结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养殖户,开展各项技术服务,以此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优化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1 阿克苏地区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情况

“十一五”期间,地区通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依托畜牧规模化养殖,建设了一批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如:新农乳业、海川乳业、新和绿旗、库车猪场、拜城凯赛、阿克苏多浪、阿克苏众志生猪养殖合作社,逐步成为拉动农村畜牧养殖的龙头企业,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龙头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雏形。

2 阿克苏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自身建设问题。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小,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低,市场需求低,带动作用不明显;畜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科技投入少,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企业现有资金少,扩大再生产能力低。

(2)企农利益联接机制建设问题。

(3)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4)合作社组织运行不规范,与社员利益联结不紧密。

(5)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3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的建议与对策

3.1 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业化和订单模式对农牧民增收的推动作用;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推进畜牧业养殖区域化、专业化,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产业聚集度,用工业化的思想发展畜牧业。奶牛生产重点在城郊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家禽、生猪生产重点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户);肉牛、肉羊生产重点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专业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力争到2015年,全地区规模化生产提供的畜产品占到畜产品总量的60%以上。

3.2 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

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牛、羊、猪、禽养殖小区(场),促使畜牧业生产经营向养殖大户、专业养殖场、养殖小区集中。恢复规范一批原有的养殖小区,开展养殖小区整顿、规范,对达不到奶牛养殖量20头、肉牛养殖量50头、绵山羊养殖量300只的小区养殖户限期达到养殖规模。制订和完善畜牧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引导生产者按标准组织生产,逐步使畜禽养殖在选址、圈舍建设、畜禽品种、投入品、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粪便处理、畜产品安全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建设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的原则,把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贯穿于基地建设全过程,推动基地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畜牧业方向发展,加快建设无公害、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提高优势特色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和区域聚集度,加快建设具有突出资源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畜牧产业经济区。突出发展肉牛和肉羊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肉牛、肉羊主产县,加快标准化规模肉牛、肉羊养殖场的建设,打造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基地。加快发展城郊奶牛、家禽、生猪养殖园区,集中力量建设肉牛、肉羊、生猪、家禽及禽蛋五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

3.4 加快推进健康养殖

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和支持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购置环保设施设备,实施沼气开发等项目,开展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第3篇

畜牧业科技是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决定性力量。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持续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畜禽养殖户增收、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现如今的基层畜牧科技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手段,延伸服务“深度”,拓展服务“宽度”,才能为实现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做出更大贡献!

1 远安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远安县属湖北省山区小县,人口20余万,现有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近年来,在远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县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积极奉献,为远安县特色现代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畜禽养殖户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县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转型的主要特点:①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生猪养殖小区(大户)人工授精率达100%,杂交猪育肥出栏率达100%,其中“两外一内”(约克×长白×太湖,荣昌×大约×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达到68%,“三外”(长白×约克×杜洛克)杂交猪达到50%。肉牛养殖通过设立肉牛冻精配种罐点,淘汰处理地方劣质种公牛,实施6项免费服务(免费提供技术资料、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免费提供市场信息、免费提供配种器械、免费提供液氮和冻精),全县肉牛良种化水平及肉牛品质有了较大提升。②实现了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③实现了由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畜禽养殖小区(大户)严格遵循循环经济“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通过科学制订排泄物治理规划,有效处理小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制成有机肥或沼气,畜禽养殖小区(大户)逐步走上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县近两万个农户实施了“畜(禽)―沼―菜(果、鱼)”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年饲养10万只蛋鸡的远安县凤翔禽业有限公司建成了1座利用畜禽粪便每年可生产5 000t左右标准生物肥的肥料厂。

另据远安县统计部门统计,2011年,全县生猪出栏32.71万头,同比增长8.8%;肉牛出栏0.48万头,同比增长14.2%;山羊出栏3.2万只,同比增长5.3%;家禽出笼42万只,同比增长3.6%;禽蛋产量1 800t,同比增长12.5%。全县共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3个,培育生猪养殖大户491户(其中万头养猪场1个、5000头猪场2个、千头猪场12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培育家禽养殖大户20户(其中10万只蛋鸡场1个、特色鸡场3个)。山羊养殖小区2个,培育养羊大户120户;养牛小区1个,培育养牛大户25户(其中百头养牛场1个)。全县畜牧业新增加值达3亿元,农民发展畜牧业人均增收370多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对象定位偏离。部分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受过去工作习惯的影响,服务对象仍然停留在为一家一户的畜禽分散养殖户上。同时,少数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由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限制,担心因工作失误造成养殖大户(养殖场)蒙受大的经济损失而承担赔偿责任,工作缺乏主动性。

(2)服务重点定位偏离。部分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没有把推广畜禽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引导养殖大户(养殖场)“福利养殖、环保养殖、安全养殖”等作为畜牧科技服务的重点,服务工作的重点仍然停留在为畜禽养殖户提供各种疫病免疫注射等基础性工作上,严重影响了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3)服务方法定位偏离。在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中,相关业务部门每年组织的畜牧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并不少见,通常以讲课、分发宣传资料为主,往往是上午来、下午走,缺乏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畜牧科技与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相互衔接的问题。

(4)服务绩效存在差距。畜牧科技服务的目的是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促进畜禽养殖户增收。但是目前实施的畜牧科技服务与畜牧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仍然存在“两张皮”问题,没有全方位的发挥服务作用,未能满足畜禽养殖户发展生产的实际需求,畜牧业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3 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应着力推行“四个转变”,全面提升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水平,为正在奔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车的安全、高效尽职尽责。

(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服务对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畜牧科技服务是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科技服务,把新模式、新技术等送到养殖户家中,让养殖户学到手、见效益是科技服务推动畜牧生产发展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搞好协调,积极支持畜牧科技服务工作。要教育、引导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人员认清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把服务对象从主要服务畜禽散养户向服务畜禽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小区方向转变,从而提高畜禽养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转变思路,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思路决定出路。①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产前”服务传统,向“产中”、“产后”服务延伸,拓展、丰富畜牧科技服务内涵。②要加强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行情,科学把握市场走势,为畜禽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服务。③要指导畜禽养殖户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禽产品,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④要指导养殖户组建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在质量、规模、效益上与同行竞争、抗衡,最大限度地保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生产;鄂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21-04

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鄂州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城郊型农业定位,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扶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优质三元猪工程、种草养畜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鄂州市畜牧业向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2012年,鄂州市生猪出栏113.27万头,家禽出笼1 475.35万只,肉类总产11.02万t,禽蛋产量5.09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32.78亿元,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25.7%。经过几年的努力,鄂州市畜牧业实现了由传统副业向农业支柱产业的跨越,在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畜牧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产能耗高,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鄂州市畜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生态畜牧业,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生态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1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1.1 资源优势

鄂州市是城乡结合型城市,耕地面积达4.23万hm2、山林3.45万hm2、水面4.34万hm2,净化缓冲畜禽粪便污染的能力很强,生态畜牧业具有宽广的发展平台。从土地方面看,鄂州市农作物以水稻、小麦、蔬菜、果树为主,综合复种指数大,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据测算,全市耕地、林地每年需要有机肥500万~800万t,是目前鄂州市畜禽粪便产量的12~20倍。从水面资源看,鄂州市拥有梁子湖、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等多个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湖泊,且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高标准的精养鱼池面积就达133.33 km2,按照“猪-沼-渔”配套模式,全市水面可消化畜禽粪便达200万~300万t,相当于解决600万~1 000万头生猪的排污问题,是目前鄂州市生猪养殖量的6~10倍。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2 科技优势

多年以来,鄂州市已同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华中农业大学是国家一流的农业院校,该校动科动医学院的动物遗传育种、动物传染病等专业是优势专业,有熊远著、陈焕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国家动物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就设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具有强大的技术服务实力,在亚洲都是首屈一指,可为鄂州市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鄂州市已建立了健全的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涌现了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高楼养猪、沼气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市拥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8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6人,可以承接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任务。

1.3 区位优势

鄂州市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近郊,信息畅通,交通发达,北可与东北、华北饲料基地联姻,南可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城市互动,战略空间很大。特别是鄂州市被列于武汉“8+1”城市经济圈后,随着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设,将获得省委、省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武汉市的信息、技术、资金、项目将源源不断地流入鄂州市,鄂州市的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武汉超市。各种力量的汇集与重组,可以从更广的层面、更大范围调动、激活鄂州市现有畜牧生产力资源,促进鄂州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壮大。

1.4 产业优势

一是种源丰富。鄂州市拥有湖北省原种猪场、大丰猪场等一批高规格的种猪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向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供种,获得高端利润,而且可以对鄂州市生猪杂交改良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加速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二是随着鄂州市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一批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在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杨叶白沙、燕矶映山、葛店秋千等地推行“猪-沼-菜(果)”模式,面积达667 hm2,蒲团周、瓜圻、泽林建新等地的“鸭-渔”混养模式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发展势头很好。三是沼气池建设日益普及。近年来,市政府把沼气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加大了资金投入,在广大农村大面积推广沼气池建设,为畜禽养殖场(户)排污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创造了条件。

2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基本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充分利用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加大同武汉城市圈在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上的融合与对接,大力推广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提升与改造,根据环保、生态、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科技水平,着力打造生猪、家禽、牛羊三大生态畜牧养殖板块,推动鄂州市畜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形成良种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环境保护相配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畜牧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强鄂州市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2 奋斗目标

到2015年,全市推广“猪-沼-菜(果)”模式种植面积1万hm2,“猪-沼-渔”、“鸭-渔”模式配套水面面积1.33万hm2,“林-草-畜”种养面积0.53万hm2,建设沼气池20万m3,高效立体养殖模式及排污设施配套率达98%,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98%,资源化率达95%;推广高新技术30项,培植高标准的科技示范户300个,培训专业农民3 000人,使养殖场(户)技术培训率达100%,畜牧板块内畜禽产品的无害化认证率达90%,畜牧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年节本增效2.0亿~2.5亿元;引进1个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完成武昌鱼肉类联合加工厂和市西山牛羊屠宰场的技术改造,达到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家禽3 000万只、牛羊6万头(只)的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生猪出栏200万头,家禽出笼3 000万只,牛羊出栏6万头只,肉类产量达21万t、禽蛋产量5.8万t,畜牧业产值达44.6亿元,在全市农业中的比重达35.9%。

2.3 产业布局

全面实施“一主两辅”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生猪,加快发展水禽和牛羊养殖),根据“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超市)和“三个结合”(畜牧业发展同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沼气工程建设相结合、与龙头加工企业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加强“三沿”(沿边、沿湖、沿江)地区畜牧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打造100万头生猪、2 000万只家禽、6万头(只)牛羊三大生态畜牧养殖板块,辐射带动全市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生猪产业:建立以106国道和樊李路沿线的90个村为主的100万头优势三元猪生态养殖示范板块。在抓紧做好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项目落户的同时,在杨叶、太和新建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使万头以上规模的种猪场达到6个,全市年产祖代种猪3万头,父母代种猪7万头;在杨叶、燕矶、新庙、段店、葛店沿106国道的40个村建立“猪-沼-菜(果)”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5个、万头猪场8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达2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3.5万m3,改良菜地(果园)33.3 km2,年出栏优质三元猪40万头;在蒲团、杜山、长农、东沟、沼山、太和沿樊李路周边的50个村建立“猪-沼-渔”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6个、万头猪场10个、500头以上专业养殖大户3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5.5万m3,套养水面0.33万hm2,优质三元猪出栏量达到60万头;改造1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使其达到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种、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使全市生猪生产突破200万头,实现产值30亿元。

家禽产业:依托梁子湖生态资源的优势,在涂镇、太和、沼山、东沟等沿湖乡镇的20个村建立优质肉鸭养殖示范板块,培植年出笼10万只以上规模的肉鸭养殖大户200个,配套养殖水面0.33万hm2,年出笼优质肉鸭2 000万只;在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三山湖区域培植300~500户水禽养殖大户,发展蛋鸭200万只、肉鸭500万~800万只,配套养殖水面33.3 km2;在涂镇配套建设1家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引进3 000万只禽类屠宰加工厂1个,带动全市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使全市年肉禽出笼量达3 000万只,禽蛋产量5.8万t,实现产值12.6亿元。

牛羊产业:重点开发长江沿岸和江新洲等优质林地0.33 hm2, 根据“林-草-畜”养殖模式,在树林之间种植优质牧草,引进发达国家肉牛养殖理念,按照”分区轮收、分群饲养、集中补料、短期育肥“的方式进行牛羊养殖,建立牛羊人工授精站一个,逐步改良牛羊品种,增加机械投入,提高优质牛羊的出栏率,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3万头、肉羊3万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

3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主要措施

3.1 狠抓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

生态畜牧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协作。市委、市政府应当把该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成立专班,大造声势。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土地局、环保局、电力局、建设局、规划局、公安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管理和实施,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工程的宣传,大造声势,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鄂州市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投入。要根据“三个优先”(优先补贴标准化生产、优先补贴草食畜牧业、优先补贴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加大梁子湖沿线水禽养殖场地道路、电力、栏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江新洲人工草场的建设与改造,强化生猪养殖板块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政策补贴。对于规模大的养殖户,要做到“三免”,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场房设计、免费提供防疫,做到设计一个、监管一个,达标一个、补贴一个。对于水禽养殖示范场户,要按照政府建设、低价招租的办法进行实施,用最大的诚意、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服务,吸引私人业主投资肉鸭养殖业。三是创新思路,广聚财力。进一步加大“跑步进京”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大力推行“联户联保、多户一保”的信贷模式,积极培植大型金融担保公司,减化信贷手续,扩大信贷范围,增加信贷额度,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打破常规,将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把政策用足,把“亮点”办亮,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

3.2 狠抓品种改良,优化生产结构

一是建设种源大市。加大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种猪场的建设力度,加快杨叶、太和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的规划论证工作,按照"三群两室"的建设要求,在梁子湖区高标准建设一个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和15~20个标准化的孵化场,逐步形成生猪、肉鸭、蛋鸡的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达到年产各类种猪10万头、优质鸭苗3 000万、鸡苗1 0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二是在全市范围内配套建设2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和1个牛羊人工授精站,负责对各生猪养殖小区、各乡镇中小型专业养殖大户、沿江牛羊养殖场(户)提供配种服务,年提供生猪40万头份、牛10万头份、羊5万头份,解决8万头母猪、3万头母牛、1万只母羊的配种任务,使规模化养殖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大户和母猪养殖合作社,以“订单”方式向“150”模式猪舍、零排放猪舍提供优良、充足的仔猪,形成种猪生产、仔猪培育和商品猪养殖的相对分离,实现生猪生产的社会化分工。

3.3 狠抓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按照“建学习型机关、做专家型干部”的总要求,通过创建模范岗位、树业务标兵等形式,大力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按照有技术、有思路、有作法、有胆识、有干劲的“五有”标准选拔和使用干部,积极培植业务带头人,逐步打造一支精干、务实、廉洁、高效的畜牧兽医队伍。二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资源,以鄂州大学、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教学阵地,开展养殖业主、动物防检员、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等多项专题培训,加大对人工拾粪工艺技术、高效养殖模式配套技术、标准化畜禽栏舍建设技术、程序化免疫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和普及,通过3~5年的时间使全市规模化养殖私营业主达到畜牧兽医中专以上水平。三是推行技术人员挂站连场责任制。每个畜禽养殖重点乡镇和养殖小区必须配备1~2名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市畜牧兽医局要将饲料、畜产品检验和动物疫病监测资源进行整合,为专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行动计划,及时制定《畜禽养殖小区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配套技术资料,认真组织实施。

3.4 狠抓加工增殖,培植精品名牌

一是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武汉“8+1”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通过项目开发,完成对武昌鱼肉类联合加工厂的技术改造,达到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实现生猪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一条龙”。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同山东永惠、武汉精武等家禽加工企业沟通和联系,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他们到本市投资兴业,在梁子湖区建立一个年宰杀3 000万只家禽的加工企业。三是依托武汉市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的畜禽加工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技术攻关,力争在禽蛋加工方面实现突破,建立一个年加工鸭蛋2亿枚的禽蛋加工厂。四是积极鼓励畜禽养殖户参与流通,同大冶、武汉等周边县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发展期货贸易。五是培植精品名牌。加大对梁子湖及本市畜禽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加强标准化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第5篇

针对农村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及首要目标,笔者谈点个人看法。

一、养殖结构需要多元化

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普通肉猪已出现供大于求、效益低下的局面。这种态势必须改变,应把生猪饲养量稳定在一个恰当范围,降低粮耗,追求效益,同时注重养殖结构上的多元化发展。

首先,突出发展草食牲畜。发展草食牲畜,既可挖掘饲草资源,促进节粮,又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努力发展小家禽。家禽个体小,占地少,耗料低,生长快,效益好。农村应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果园、水田等,养殖鸡、鸭等小家禽。

再次,要稳定畜牧业养殖的经营方式,引导农民克服小农意识,扶持养殖大户,搞规模养殖。规模大小应视其生态环境条件、饲料资源、资金来源、人员构成等情况而定,搞适度规模,因为只有最佳规模,才能获得最佳效益。

二、畜禽品种需要优质化

近年来,部分畜牧产品出现的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过剩,是低消费水平下的过剩。因此,农村畜牧业应实现畜牧业生产从数量型、温饱型向质量型、营养型转变的核心是品种优化。

首先,大力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强化良种意识,瞄准世界动物育种高新技术成果,不断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尽快改造、取代低劣品种,进一步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利用外血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其次,保护优良地方品种。农村不少优良的地方畜禽品种的含金量颇高,在引进外地品种的同时,要保护好优良地方品种,加强选育工作,保护其遗传资源。

再次,规范良种公畜配种业务。农村公畜的引进、饲养、配种业务,应在主管部门的统一布局和监控下,由基层畜牧兽医站专营,做到品种优质化。

三、牧草种植需要规模化

要做好农村畜牧工作,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转变观念,在加强秸秆等农副产物加工利用的同时,推行种植牧草养畜。

首先,种植牧草是有好处的。一是经济效益可观,农村种植优质牧草,其产值是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产值的数倍;二是生态效益好,牧草根系发达,能因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三是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四是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后作物产量。

其次,农村种草养畜,是种养业调整结构的最佳切入点。以地种草,以草换肉、换蛋、换奶、换毛、换皮,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又实现了种养业优势互补互促,延长了产业链条。持之以恒,完全可以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再次,要注意在引进牧草种籽时应选择经权威机构鉴定合格的种籽,先进行试种,证明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且高产优质,再大面积推广种植。

四、技术推广需要日常化

牧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应做到程序化、日常化、长期化。

首先,加强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层畜牧兽医站是农村畜牧科技的直接推广机构,也是畜牧系统直接面向农户的服务组织,肩负着防疫灭病、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物资供应、销售服务等多种职能,在农民增收增效中功不可没。因此,必须稳定、完善、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

其次,努力提高牧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大对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中青年推广人员的政策、法规、技能等诸方面的培训力度,促使其知识不断更新,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乡(镇)畜牧兽医站。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牧业技术推广队伍,以增强畜牧科技推广的后劲。

再次,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根据当地养殖项目的技术要求,定期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举办基层干部、养殖户、营销人员技术培训班;结合当地实际,编写乡土教材、实用技术资料,发放到户,指导生产;还要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集会等来收集并提供信息,预报行情。

五、防疫灭病需要规范化

防疫灭病是农村畜牧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将其做到规范化。

首先,要健全法制。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第6篇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全省畜牧强市的目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以草食畜牧业为重点,强化措施,科学发展,实现了全市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我市连续七年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生猪良种工程示范县市”行列;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畜牧大县(市)”,是全省5个“畜牧大县(市)”之一;2012年被省政府纳入全省17个“畜牧强县(市)”创建单位之一,也是市唯一正式创建的县(市)。

我市拥有两个国家级重点保护畜禽品种清平猪和双莲鸡。2013年,全市生猪、家禽、山羊、肉牛累计育肥出栏(笼)分别达到100.73万头、1127万羽、12.2万只和0.82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0.7%、6.5%、5.4%和3.5%。生猪出栏在各县市区率先突破百万头大关。畜牧业产值达到39.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7%,畜牧业为农民人平增收806元。2014年1—6月,全市生猪、家禽、山羊、肉牛累计育肥出栏(笼)分别达到72.85万头、1702万羽、9.32万只、1.51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2%、31.5%、6.4%和65.2%。

(一)突出规模化养殖,构建畜牧业生产体系。一是推进畜牧养殖规模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优质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825万元用于奖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畜禽养殖。目前,全市已建成生猪“150”、“500”模式标准化栏圈539栋;建成生猪生态健康养殖模式617户;建成蛋鸡“153”模式194栋;建成肉鸡“156”模式230栋;建成养羊“1235”模式388栋;建成养牛“165”模式166栋。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3538户;年出笼2000羽以上的家禽养殖户444户;年出栏100只以上肉羊养殖户584户;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有2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2%以上。二是推进畜牧养殖品牌化。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品牌。清平种猪场获国家级示范场认定;三满园等4家养殖场获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的认定;亚龙乳业等12家养殖场获省级认定;银湖生态园等24家养殖场获市级认定;文一飞猪场等130家养殖场获市级认定。2011年,双莲鸡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年在市范围内实现了畜禽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2012年,清平猪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推进畜牧养殖多样化。积极推动养殖结构调整,鼓励农户发展特种养殖,一批养兔、养鸽、养野猪、养朗德鹅和土法土养生猪等特色专业户蓬勃兴起,并逐步形成规模。

(二)突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一是明确防疫主体。我市在2004年撤销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后,明确乡镇政府为动物防疫责任主体,专门成立了“六有”防疫办公室,共聘用有资质的防疫员168人。市政府出台了《动物防疫管理办法》,将防疫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对农户实行免费防疫,按合同兑现防疫报酬。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监管、防疫员保质量”的原则,市、镇、村三级层层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状》,各自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控的动员和组织工作,确保防疫全覆盖。市畜牧兽医局组建督查专班负责动物防疫的技术指导和监管,确保防疫工作按时、同步、高密度、科学规范开展。168名防疫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的注射工作,动物防疫质量直接与防疫员工资挂钩,防疫员工资在以钱养事资金中列支。二是配套完善防疫设施。高标准建设的市动物检疫检验实验室通过了省局专家组验收。实验室可承担动物抗体水平的测定、疑似重大动物疫病的确诊等工作,并执行省级下达的检验任务。168个村级动物报免(检)室按照“十有”要求建设达标。全市建有完善的动物疫苗冷链系统。市动物卫生监督局建有50m³的冷冻冷藏库各一个,各镇(办事处)建有400L的冷冻冰柜,村级建有动物报免(检)室并配有冷藏柜,防疫人员配有冷藏包,确保疫苗冷链到底。三是创新防疫模式。近几年,我们在大力推行“八统一”防疫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六员防疫专班负责制”新模式,创新推广了二次强化免疫、疫苗三针分点一次性注射等措施,全面提高了防疫质效,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模式。四是强化免疫力度。全市动物疫病防控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二次强化免疫”和“月补针”进行系统防疫。每年针对“猪蓝耳病、猪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统一开针时间一般为春季3月份和秋季9月份。集中防疫结束后28天,对老疫区、交通沿线以及疫病高发地区开展“二次强化免疫”,并对新补栏畜禽、集中防疫期不易免疫的畜禽进行“月补针”补免,确保防疫率达100%。防疫结束后,市政府要组织专班对防疫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兑现,同时要接受上级的防疫考评。我市连续三年在市局组织的各县市区春秋两季动物防疫综合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多次代表省、市接受农业部和省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

(三)突出畜产品转化增值,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经营。立足畜牧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引进和扩建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拥有蒙牛乳业、兴蒙乳业、三满园乳业、澳利龙食品、康乐滋饮品等6家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年乳制品加工能力达10万吨;翔鹤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生猪达到50万头,年加工产值达10亿多元;建有正天农牧、华瑞饲料、广大饲料等3家畜牧饲料企业;培植了清平种猪场等16个生猪良种繁育场。全市现有8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中5家入选全省畜牧业龙头企业“3832”工程候选名单,年销售收入31.82亿元;全市畜牧业加工总产值83.97亿元,加工产值比达2.1:1;畜产品商品转化率达96.5%,品牌产品率达46%。2013年,投资5000万元的双莲鸡开发利用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普瑞特肉牛养殖加工等项目已征地;清平猪开发与利用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壮大畜牧经纪人队伍,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共组建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30个,其中2个畜牧专业合作社入选市20强,拥有社员15200人,网络农户5600户。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小区)、养殖户紧密联接、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三是加大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全市已形成了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交易市场、营销大户、小商小贩等五级营销服务体系,目前从事畜禽产品营销的达3000余人,其中年营销万头生猪及10万羽家禽的经纪人670人,每年营销生猪达60余万头。

(四)突出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力度。我市不断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着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从生产到餐桌的“四道检疫防线”。市动物卫生监督局采取报检制度,对养殖场(户)实行“产地检疫”,在关键交通节点设卡进行“运输检疫”,在屠宰场、冷冻库、动物产品深加工企业派驻官方兽医开展“屠宰检疫”,在生猪交易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等定点加强市场检疫,确保检疫率达100%。市动物卫生监督局常年联合工商、经信、药监、公安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市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规模养殖场、冷冻冷藏库、屠宰场、学校、宾馆、超市、集贸市场和售肉摊点开展检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大畜牧投入品监管力度。通过加大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强化养殖环节全程管控,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使用“瘦肉精”等违法添加剂,打击病死动物肉品交易,有效遏制了病害动物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和消费市场,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三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准确把握上级畜牧产业政策,及时与上级单位和领导沟通,严格项目申报程序,做到应报尽报,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近三年,我局先后争取到生猪调出大县、标准化猪场改扩建等各类畜禽项目资金近1亿元。

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一是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围绕肉、蛋、奶三大产业体系建设,切实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努力提升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总量。到2020年生猪出栏141.7万头,家禽出笼1585.8万只,山羊出栏30万只,肉牛出栏10万头。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加强日常动物疫病预防和监测,规范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努力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三是要进一步培植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创新畜牧业经营体制及增长方式,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争高工程”,积极培植和发展壮大畜牧龙头企业,着力提升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完善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畜牧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平台;校中厂;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78-03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而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知识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交互状态;知识是人类协调行为能力以及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情境学习是研究人类知识在活动中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学必须“情境化”或“与情境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家禽生产》情境化的教学平台,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养禽企业分支机构移植到学院内,通过“校中厂”真实的生产技术、服务社会等项目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情境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体现“真”――真实的工作场所和职业环境,“新”――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开”――具有社会的开放性,为社会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因此,如何将养禽企业的生产项目实施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系统地组织教学,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家禽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其功能

江苏高邮鸭集团根据生态健康养殖要求,“十二五”期间提出“加大创新投入,研究养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目标,依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重点建设的畜牧兽医专业,联合学院国内活体保存水禽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合作共建“校中厂”――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建成《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明确合作双方的职责,集“教学、经营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将实际的企业引入教学之中,是一种教育化的企业,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畜牧文化。“校中厂”源于企业而又高于企业。作为“校中厂”建设的情境化教学平台,其功能定位明确:配置先进的生产、教学、科研设备和必要的生活设施,配备企业管理人员、技师和学院教师,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化生产、教学基地;为《家禽生产》课程的开发、改革及实施提供平台,参与制订课程标准,并组织实施;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基于生产流程的全部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和考核,培养符合企业文化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承担学院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及课程建设水平;承担企业员工培训任务,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及学习能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企业效益;利用“校中厂”的软硬件条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情境化的教学平台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并形成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运行

(一)创新平台管理体制

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理事会、畜牧兽医专业理事会、“校中厂”管理委员会等不同层面对学校与企业的力量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协调,建立一个有序的协调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校中厂”进行科学管理与运作,创新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校中厂”管理体制,以确保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校中厂’运行管理制度”、“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运行管理细则”、“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和“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教师工作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畜牧兽医专业二级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集团董事长和二级学院院长担任理事会主任和副主任,分公司负责人、副经理由合作双方协议产生后由理事会颁发聘书,并明确规定企业总经理担任分公司负责人和企业技师工作站站长、学院教师担任分公司副经理、企业技师工作站副站长,下设生产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培训部、科技开发部及财务部等。通过专业理事会,校企共同制定理论教学、日常实训、生产性实训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重新修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和完善校内专业实训室配置标准、“校中厂”资源配置标准、岗位责任规范、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等,共同合作运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体系,形成校企双主体联合育人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实现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二)健全运行效益机制

为确保“校中厂”科学合理运行,实现共同开发、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目标,组建双方共同参与的生产经营、教学管理和科技攻关团队,学院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组成管理机构,负责“校中厂”的生产与管理,并接受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的指导,明确双方在“校中厂”建设、运行过程中的责权利,并健全运行效益机制。

(三)建立校企双师互聘机制

建立校企双师带薪互聘机制,通过聘用集团行业内知名专家为专业带头人,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学院通过派驻教师在“校中厂”顶岗实践、参与技术革新、帮助解决研发难题等办法强化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水平,校企共同创建一支高水平、强实践、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家禽生产》“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更好发挥专兼职教学团队在教师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作用,学院提出在校内建设以企业技师为主体、学院教师参与的畜牧兽医“企业技师工作站”,选聘优秀企业骨干和青年教师进站工作,承担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锻炼、学生培养等任务,参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6门核心课程建设和16名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江苏高邮鸭集团内建设以学院教师为主体、企业技师参与的“教师工作站”,承担科技攻关、企业员工培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学生培养等任务,完成在江苏高邮鸭集团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帮助企业培训企业员工118人日,成功申报并实施了2项省级科研项目,进站教师为企业解决4项关键技术。

(四)开发课程接轨机制

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搜集与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相关的资料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开发课程接轨机制。按照家禽生产规律及“校中厂”生产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本着“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的做法,优化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结构。以养禽业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将《家禽生产》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情境为导向,构建六个学习情境下三十个工作任务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结构遵循生产流程的原则围绕工作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家禽生产》在情境化教学平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企共同承担生产、科研、教学、服务等任务,企业投入200多万元用于校中厂运行,每年向社会提供20万只苗鸭,完成63744人时学生实训;每年接受10名教师锻炼,累计锻炼达256人月;2位技师常驻“校中厂”并获得学院“优秀兼职教师”称号、江苏省农委优秀兼职教师奖励和师生们的一致肯定。

(五)合作研发激励机制

集团联合学院出台政策激励技术人员到公司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保证联合攻关的需要。企业选派2名高级畜牧师、4名技术工人,学院选派8名教师具体负责“校中厂”的技术研发、生产运行和质量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江苏高邮鸭集团泰州育种分公司运行管理办法”,保证公司规范化运行。集团与学院合作成功申报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应用基因聚合技术辅助选育苏邮2号肉用麻鸭新品系(母系)”,开展“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示范与推广”、“不同牧草对高邮鸭产蛋性能、孵化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蛋鸭旱养与水养比较研究”等课题研究,技师、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研究过程,蛋鸭、肉鸭新品系繁育研究顺利进展,成功培育出“苏邮1号”蛋鸭新品系,500日龄蛋鸭产蛋量达320枚,青壳率在95%以上,双黄蛋产出率为3%,大大地提高了高邮鸭的生产性能。目前“苏邮2号”肉鸭新品系研究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工学研融合”育人机制

针对现代家禽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技术活动有机结合,将“科研”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制定《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了“工学研融合”育人机制。参照现代家禽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行业标准,将畜牧文化、企业文化与文化素质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创新精神;将现代养禽业“三新工程”即“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与职业技术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研究项目、企业技术项目与职业拓展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科技服务与企业顶岗实习融合,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教学标准,强化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使校企双方实现了专业目标与产业规划相对接、人才培养与生产任务相对接、课程结构与岗位能力相对接、企业技师与兼职教师相对接、生产设施与实训设备相对接、学生就业与人才需求相对接和科研开发与技术应用相对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静.甚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2]葛李,姜家杰等.模具专业“教学工厂”实践平台的改革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徐健丰,丁学恭.“校中厂”背景下的友嘉机电学院运行机制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4]宋超先,韩敏.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探索与实践,2012,(10).

[5]俞位增,张鹏飞等.基于“教学工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

[6]张玲,袁旭红,顾文婕等.校企共建“校中厂”创新畜牧兽医企业技师工作站的运行机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0).

[7]张玲,张力,吉俊玲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家禽生产》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8]葛竹兴,董海燕,朱其志等.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工学研融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8).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第8篇

据初步统计,今年1-6月份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约达22.7万亩,其中:早稻8.89万亩,中稻3.3万亩,蔬菜3.2万亩,薄皮西瓜0.16万亩,甜玉米1.1万亩,花生3.4万亩,花卉苗木2.24万亩,其它农作物0.5万亩。主要农作物面积除花卉苗木增长较快外,其它农作物面积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目前,甜玉米已完成收割期,总产预计可达1.1万吨。早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预计单产可达379公斤,总产可达3.37万吨,单产比上年增产5公斤,总产比上年增加0.03万吨。蔬菜、薄皮西瓜已进入丰产期,产品已大量供应市场。花生、花卉苗木等均长势良好,可望获得丰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全县的花卉苗木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县委、县政府发展花卉苗木生产优惠政策的感召,在多个乡镇新涌现出了一批苗木生产大户,这也是上半年我县农业的一大亮点。养殖业1-6月完成生猪出栏14.94万头,同比增长11.3%;生猪存栏12.66万头,同比增长10.8%;家禽出笼283.94万羽,同比下降20.5%(其中:肉鸭出笼185万羽,同比下降24.6%)。渔业1-6月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137吨,同比增长2.84%。为抓好上半年农业生产,我局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二是开展了一系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三是认真实施了一批农业项目。四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点帮扶。五是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六是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七是开展了招商引资、“三送”等县里中心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人才匮乏。多年来基层农技站、兽医站没有吸纳正规农业大中专院校的新生力量,现有的农技人员没有得到系统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实。

2、农业基础设施还需完善。由于多种原因,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尤其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系统不完善,抗灾能力较弱,农业生产中不确定的因素仍然较多。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点多面广,设置和分布不均衡,再加之经费及人员的相对不足,许多工作的开展仍停留在点和面上,难以深入。

4、养殖业持续低迷,饲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尤其是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及县内出现的生猪零星疫情,已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冲击。目前,全县生猪生产都是处于保本或亏损的状态下运行。家禽养殖业存栏数迅速减少,给目前的回升带来了困难。

5、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目前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下降,给全年农业生产将带来不利影响。

三、下半年的打算

1、继续抓好早、中、晚稻的病虫害预防,尽量减少损失。

2、加快推进温氏集团分公司及种猪饲料厂的建设进度。

3、加快农业项目建设进度,实行倒排工时,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

4、继续做好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

5、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6、继续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