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金收支管理

资金收支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资金收支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金收支管理范文第1篇

    由于企业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不同,“收支两条线”在这两个领域实施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企业作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营利组织,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l)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构建企业添财务管理体系动内部控制系统,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而政府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及时、足额的回笼,更重要的在于能有效消除滋生腐败的温床,为加强廉政建设服务。

    由于企业与政府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目的不同,企业“收支两条线”与政府财政“政支两条线”相比,存在以下特点:

    1.企业实施收支两条线,要在考虑投入产出比、实现利润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各单位的收入与支出。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企业“收支两条线”管理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收入环节除了对已到帐的现金进行管理,还要对企业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在支出环节则要与企业的支出体系相关,要“量力而行”,合理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收支又都要与企业的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相结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收支相对比较固定和简单,两条线管理的“发散性”较弱。

    3.由于企业“收支两条线”“发散性”较强,加之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有可能以“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为平台和切入点构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而行政事业单位,只要“收支两条线”相关工作实施到位,就可以有效地达到严肃财经纪律和规范财政秩序的目的。

    二、“收去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多个独立的现卖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企业构建“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明确划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的流动,严禁现金坐支;(2)确保收入的资金能够及时、安全、足额地回笼,并能实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3)围绕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根据预算合理安排支出,并保持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最佳现金余额。(4)建立“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在上述原则指导下,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

    1.资金的流向方面: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或当地银行设立两个帐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外地分支机构的收入户资金还必须及时、足额地回笼到总部),收入户资金由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资金的流量方面: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帐外小金库。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度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收定支”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产,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地回笼,各项费用支出受到合理的控制和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剂。

    3.资金的流程方面: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有关的程序和规定。它是收支两条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关于帐户管理、货币资金安全性等规定;(2)收入资金管理与控制;(3)支出资金管理与控制;(4)资金内部结算与信贷管理与控制;(5)收支两条线的组织保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是一种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它与企业的性质、发展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以管理有效性为导向。比如、把资金从收入户向支出户划拨就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总公司统一划拨,便于集中控制;二是经营单位就地划拨,便于灵活控制;三是经营单位的上一级单位划拨、便于平衡控制。选择哪一种划拨方式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企业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银行帐户的管理、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过程中,应对现金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银行帐户的开设、使用和清理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单位应就收入户和支出户的使用同银行签定协议,利用银行资源来维持收支两条线管理。设有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的单位。下属单位可不在银行开户而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开户。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银行收入户的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企业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强调结算纪律,如当回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以及不难白条抵库等。

    3.以现金流转为核心来进行财务管理这一观点正在被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只有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支出的受控,才能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项目应以现金流为控制源头。因此,企业应有意识地围绕现金流转这一核心,借助于收支两条线这一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资金收支管理范文第2篇

集团公司在公司总部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负责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公司的资金统筹管理部门,指定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集团资金收支系统,加强资金风险监控,对下属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审核和控制。

资金计划是指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向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提交用款和收款计划,由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进行审核并据以安排其资金收支。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在每个月月底都应根据其生产经营计划编制月资金使用计划,成员企业领导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审批,资金使用计划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由财务部门重新调整资金月计划,通过审批后报送集团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按照内部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审批不通过的要由成员企业进行调整,审批通过后将资金使用计划存档以作为进行资金收支的依据。

资金结算中心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资金收付业务流程、以及岗位职责和内部控制制度,在资金收支流程、资金审批等关键环节设置控制节点,在资金收支岗位设置上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要求,坚持定期轮岗制度、授权审批制度等,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运用”得原则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

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是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两项主要内容,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进行资金收付业务。由集团公司为各子公司、分公司开设账户,所有资金收支业务都通过集团公司为子公司、分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转而采用转账、刷卡、银行代收代付等方式,符合现金使用范围的业务要做到当天送存,严禁截留、挪用等,禁止子公司、分公司在公司开设的账户之外设置账户,需要开设账户的要经集团公司审批并将新开账户交由集团结算中心管理。各部门、子公司、分公司等下属分支机构要严格按照资金计划来使用资金,不得超额使用,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资金使用额度的需要提前报送公司审批。定期核对、不定期盘点下属机构的资金存量情况,在出纳工作平台和总账平台上进行现金额度核对,杜绝账外资金的存在,保证集团公司资金使用计划的落实。

二、资金收款流程及账务处理

(一)归集收款 资金结算中心按照规定的资金管理办法将纳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范围的且在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设有内部活期账户的成员企业存在商业银行子账户中的资金统一划拨到集团公司的银行总账户上,实现资金的归集完成“蓄水”过程。

(1)归集收款业务流程。结算管理岗进行上划单制单,结算审核岗审核录入内容是否正确,经审核无误后由结算管理岗提交银企互联系统,银行系统根据企业申请完成款项上划,并给结算中心及成员单位提供回单,结算管理岗进行上划单确认,确认后自动在系统内给成员单位生成一张付款单,并自动增加成员企业内部账户余额,结算中心和成员单位根据银行回单进行账务处理。资金结算中心的人员应保证资金上划的合理性,以及资金上划后的头寸调拨是否正确。

(2)账务处理。本业务数据的录入、审核在资金结算系统中操作,当业务审核完成后,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需附上银行回单作为依据。集团及成员企业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集团公司:会计摘要为“上收××成员企业资金”。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银行”,贷记“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成员企业)”,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成员企业:会计摘要为“上存结算中心资金”。会计分录为:借记“其它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贷记“银行存款——××银行”。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二)票据收款 票据收款指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成员企业使用支票向集团企业付款的业务流程。

(1)票据收款业务流程。成员企业将支票交给集团资金结算中心,集团接收到支票到银行入账,合作商业银行收到支票后,根据支票进账。交易成功后,成员企业银行账户余额减少,集团总账户余额增加,生成银行回单一式三联,一联银行存档,一联交成员企业,一联交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成员企业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在资金系统中录入收款单提交结算中心,结算管理岗根据银行回单,接收成员单位在资金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收款单,生成对外收款结算单,并提交结算审核岗审核。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结算审核岗人员审核业务数据,审核不通过返回结算管理岗重新修改后再次审核,业务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增加成员企业内部账户余额,打印对外收款结算凭证两份交成员企业和结算中心分别记账。

(2)账务处理。当业务审核完成后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需附上所有相关的内、外部单证作为依据。集团及成员企业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集团公司:会计摘要为“收到××成员企业票据存款”。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银行”,贷记“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成员企业)”。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收款结算凭证)。成员企业:会计摘要为“存集团公司票据”会计分录为:借记“其它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贷记“银行存款——××银行”。所附单据:票据存根,内部凭证(对外收款结算凭证)。

(三)汇入收款 汇入收款是指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成员企业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向集团付款。

(1)汇入收款业务流程。成员企业向银行提交汇款指令,合作商业银行收到成员企业提交的付款指令后根据指令进行转账。交易成功后,成员企业银行账户余额减少,集团总账户余额增加。生成银行回单一式三联,一联银行存档,一联交成员企业,一联交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成员企业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在资金系统中录入收款单提交结算中心,结算管理岗根据银行回单,接收成员单位在资金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收款单,生成结算单,并提交结算审核岗审核。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结算审核岗人员审核业务数据,审核不通过返回结算管理岗重新修改后再次审核;业务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增加成员企业内部账户余额;打印对外收款结算凭证两份交成员企业和结算中心分别记账。

(2)账务处理。当业务审核完成后,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需附上所有相关的内、外部单证作为依据。集团及成员企业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集团公司:会计摘要为“收到××成员企业银行汇款”。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银行”,贷记“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成员企业)”。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收款结算凭证)。

成员企业:会计摘要为“向集团公司汇款”。会计分录为:借记“其它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贷记“银行存款——××银行”。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收款结算凭证)

三、付款管理流程及账务处理

(一)下拨付款 下拨付款是指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根据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成员企业的付款预算或付款申请,将资金从商业银行集团总账户下拨到成员企业银行账户上。

(1)下拨付款业务流程。成员企业向集团上报预算,结算管理岗根据审批后的预算录入下拨单,结算审核岗审核下拨单是否正确。审核不通过,返回结算管理岗修改后重新提交。结算管理岗向银行发送下拨付款的指令,银行接收指令,进行转账操作。交易成功后,集团银行总账户余额减少,成员企业门户总账户余额增加,并生成银行回单一式三联,一联银行存档,一联交成员企业,一联交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成员企业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资金结算中心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

(2)账务处理。该业务在资金结算系统中进行业务处理,由结算管理岗进行业务办理,由结算审核岗进行业务审核,业务完成后集团及成员企业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集团公司:会计摘要为“下拨资金到××成员企业”。会计分录为:借记“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成员企业)”,贷记“银行存款——××银行”。所附单据:银行回单成员企业:会计摘要为“收集团公司资金”。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银行”,贷记“其它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二)票据付款 票据付款是指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根据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成员企业的付款申请,通过票据的形式将资金从商业银行集团总账户下拨到成员企业银行账户上。

(1)票据付款业务流程。成员企业向集团提交付款单,结算管理岗接收付款单生成对外付款结算单,结算审核岗审核业务信息内部是否正确,如业务信息不正确,则返回结算管理岗修改,重新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成员企业内部账户余额增加,打印内部凭证交成员企业存档。集团结算管理岗开立支票,交成员企业,成员企业接收支票,将支票交给银行办理入账业务。银行收到支票,办理转账交易。交易生成的银行回单三联,一联给成员企业记账并存档,一联给集团记账并存档,一联由银行存档记账。转账交易完毕后,银行的集团的总账户余额减少,成员企业的子账户余额增加。成员企业根据票据存根、内部凭证记账并存档,资金结算中心根据内部凭证和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

(2)账务处理。此业务在资金结算系统中进行业务处理,由结算管理岗进行业务办理,由结算审核岗进行业务审核,业务完成后集团及成员企业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集团公司:会计摘要为“交××成员企业票据“。会计分录为:借记“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成员企业)”,贷记“银行存款——××银行”。所附单据:票据存根,内部凭证(对外付款结算凭证)。成员企业:会计摘要为“收集团公司资金”。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银行”,贷记“其它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付款结算凭证)。

(三)汇出付款 汇出付款是指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根据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成员企业的付款申请,通过银行汇款或者银企转账的方式将资金从商业银行集团总账户下拨到成员企业银行账户上。

(1)票据付款业务流程。成员企业向集团提交付款单,结算管理岗接收付款单生成对外付款结算单,结算审核岗审核业务信息内部是否正确,如业务信息不正确,则返回结算管理岗修改,重新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成员企业内部账户余额增加,打印内部凭证交成员企业存档,通过银行汇款或者银企转账的方式将资金从商业银行集团总账户下拨到成员企业银行账户上。银行办理转账交易。交易生成的银行回单三联,一联给成员企业记账并存档,一联给集团记账并存档,一联由银行存档记账。转账交易完毕后,银行的集团的总账户余额减少,成员企业的子账户余额增加。成员企业根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记账并存档,资金结算中心根据内部凭证和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

(2)账务处理。集团及成员企业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集团公司:会计摘要为“付××成员企业款”。会计分录为:借记“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成员企业)”,贷记“银行存款——××银行”。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付款结算凭证)。成员企业:会计摘要为“收集团公司资金”。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银行”,贷记“其它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付款结算凭证)。

参考文献:

资金收支管理范文第3篇

一、建立科学的支出体系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有了较快增长,相应的财政投入也不断增加。但是财政支出结构却存在不合理甚至异化的现象。如何加强和规范地方财政支出,建立科学的支出体系,成为摆在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面前的一个新任务。

笔者认为济南市历下区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思考和借鉴。历下区实行区街财政体制改革以前,由于街道办事处原来没有实行综合预算,存在自定政策、自我管理、自己监督的“三自”现象,预算支出刚性不足,预算执行监督乏力,人为因素影响大,急需建立综合预算管理制度,用制度来制约、管理。为此,2008年年初,历下区提出要在办事处中推行综合预算,4月初区政府下发《关于下发历下区街道办事处财政性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文件,文件规定:将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监管范围,实行收支两条线,由财政统一管理,开设的帐号必须经财政批准,严禁私设“小金库”。并参照《预算法》的规定,实行部门综合预算,严格按照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

办事处综合预算编制按照“收入有计划、支出有标准、重点有保障、鼓励有结余”的原则安排,支出保工资,保社会稳定、民政、计生、城建城管、社会公共事业等项目,有财力的办事处逐步加强自身建设,公用经费控制在限额以内。通过对办事处的综合预算管理,使其收支更加科学、规范、透明,并逐步引导办事处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编制范围包括:办事处所有机关、全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编制综合预算。

二、建立了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审批制度

按照历下区提出的关于构建“繁荣、和谐、现代化新历下”的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大基层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全区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规范社会公共事业支出范围和审批标准,区财政制定了《历下区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审批程序》,规定办事处使用年初预算预留的自有资金,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开展城市公益建设、就业再就业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服务设施、公共安全和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公益活动产生的支出,应纳入社会公共事业支出范围。具体是:办事处进行社会公共事业支出于项目计划开始前一个月填报项目,财政初步审核后转至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报区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区财政再综合考虑项目计划的轻重缓急和资金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上报区政府审批。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后,由财政于3日内批复到申报办事处,并按时足额将项目资金拨付到有关单位。若此项经费当年未使用,可结转下年并于下一年度专项经费合并使用。同时制定了综合预算监督审核办法,监督检查各办事处管好用好预算资金。办法要求各办事处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各项收入。为保证办事处的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各办事处必须计划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提前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及时于财政相关职能科室沟通,确保办事处资金的正常运转。各办事处应严格按照年初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未经批准、违背预算安排的资金支出,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由财政扣减其拨款额度,直至整改后,再恢复正常资金拨付。通过将综合预算编制下达到街道一级,历下区实现了财政资金从拨付源头到使用终点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推动了基层在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的基础上,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辖区内公共服务和管理上,用在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基层财政财务管理的角度,为各级地方政府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体系提供了经验。

三、建立转移支付和激励政策,进一步理顺地方财政体制

地方财政体制的不合理,特别是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抽血式的向上集中财力的财政体制,必须逐步改变为各级财政明确收入来源,由上级财政建立对下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和激励政策,促进基层财政的稳步增收和良性循环。以历下区为例,历下区目前有13个街道办事处,由于体制上各种原因的存在,多年来,各办事处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基本保障能力脆弱,大部分街道办事处财政支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有些办事处甚至保工资都存在困难。

资金收支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政管理 收支两条线 管理模式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问题一直是人民所关注的重点,事业单位的性质受制于工作内容,因此不能完全实现市场化经营。在财政管理中,明显的收入支出冲突、支出无计划性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运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发扬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中的优势,祛除管理层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因此重视收入忽略支出问题在其发展初期就出现一直延续到现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将事业单位对运行收益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虽然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运行力度,但对收入问题的过度关注使得事业单位的指出问题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在管理支出上有所疏忽。

事业单位过度轻视支出问题很容易引发腐败问题,为了不断扩大收入项目的规模,巧立名目的收费情况不断增加,这种情况违背了事业单位本着服务社会和服务大众运行的目标,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二)支出管理模糊

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模糊问题同样普遍存在,如上文所提到的,很多事业单位过于重视收入管理,因此也忽视了支出管理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依附于最大化拓收中的收支管理并不具备科学性,不具备有效地控制财务情况及加强管理力度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一些不真实的支出行为对单位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使得公有资金私人化现象频繁。

在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之前,许多事业单位的支出情况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单位领导可以直接签字报账,这也是经费占用与胡乱支出问题滋生的温床。兼职管理部门只知道某些部门申请了资金,但不具备知晓资金用处的权利,所以申请到资金的部门用公款进行个人消费,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形象,同时也使得有些部门的正当支出无法得到支持,是整个单位的工作开展不能有序进行。

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运行方式

(一)收支两条线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的划分是非常细致的,在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内,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运行方式不同。一般事业单位内部的进出费用应当与财务部门直接挂钩,事业单位及时向财政管理部门上报办公支出费用,同时财务部门也为事业单位员工提供薪资保障。这样的安排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单位收入分割开来,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因个人利益问题损害公共利益。

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收支两条线管理更为复杂,主要包含了五项内容:第一,事业单位的收费工作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收费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第二,事业单位收费项目需要使用升级及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专用收费票据,确保收费透明化;第三,事业单位只开出收费票据,具体的收费权利交由挂钩银行;第四,事业单位所收费用全部上缴到国家指定的专用账户中;第五,事业单位必须对于所得资金制定支出计划,在审批后才能使用。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原则为:确保收入和支出二者平衡,整体把握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同时将资金综合统筹运用。

(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际操作

1.收入与支出账目明晰。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所有待遇都应保持不变,同时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应有财政机构负责,而事业单位中的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等相关费用必须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会被纳入预算之中。随着财政机构内部的审核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收支账目会更加清晰明了。

2.落实岗位收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区域完成其工作,根据职责范围和组织纪律性对工作岗位收编,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统一的编制,这样有利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序进行。

3.优化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其岗位、任务、工作完成情况来定制薪资酬劳标准,为表现优秀的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这样的分配机制对于工作人员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以考核的实际结果作为是否继续聘用工作人员的依据。此外,为工作人员制定一定的目标,促进工作完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优势与弊端

(一)统筹兼顾,全面考虑

在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得到了全面的考虑。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单位收入和支出有效地分割开来,各部门不再有随便申请资金进行个人消费的机会,资金可以用于一些急需部门,这样使得整个事业单位的运转情况不受到资金问题的影响。另一方面,收支两条线的明朗化处理也使得事业单位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明朗,减少了单位内部存在的关系僵化问题。

(二)资金安全性提高

在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性逐渐提升。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原来的资金预算、支出规划完成单位运行,这样保证了事业单位功能的稳定性,能够帮助其及时、准确完成规划。同时,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得资金尖酸情况得以好转,有利于随时监控单位的资金循环情况。

(三)实际操作困难

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面临着实际操作中的种种困难,因事业单位的相互关系复杂,其资金的涉及区域广泛、设计范围多,所以要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不容易。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随着事业单位的转型也有一定的简化,但收入或支出的某个环节产生不确定的失误也会使得事业单位财政问题加剧。

(四)操作灵活性差

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财政部门的资金的支出规划和收入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使得事业单位丧失其本身行使财务管理的权利。其收支决策权和自都遭到剥夺,如果遇到急需资金的情况时,整个单位会陷入混乱之中。而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所需时间长,在这期间所产生的对事业单位的影响难以预测。其操作灵活性差的问题还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完善来解决。

(五)收支并未完全脱钩

根据收入情况来制定之处预算是财政管理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同样也延续了这种管理模式的运用。财政部门对完全的收支脱钩存在负面看法,他们坚信完全的收支脱钩会打击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单位车的财政收入。因此,财政部门往往采取对非税收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并返还剩余征收款的模式进行管理,甚至在有些单位中实行全额返还,这样做使得收支难以脱钩。

(六)缺乏账户管理

在行事业单位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将银行账户的管理规范化并逐渐取消过度收费的账户是深入管理的必然趋势。有些事业单位因收费情况繁琐,被允许重新开设账户并实行汇缴制度,但财政部门对这一制度只能实行事后检查,这种做法使的应缴财政资金处于极度不安全的状态下,而财政部门对于资金信息的完整性无从得知,汇缴的时间问题也存在不确定性。财政部门对这类过度收费的账户存在管理上的空白,又因为这些账户是以事业单位的名义在商业银行中开设,所以财政部门无权管理,但账户上的资金应属于财政部门,这种管理上的矛盾性使得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四、改进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建议

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很好的监督及限制作用,如果能有效加强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模式,对事业单位更加流畅运转有着非凡的意义,同时,两条线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改进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界定收费项目

在事业单位中,财政收入主要分为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两种,这两种收费性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通过针对性强的管理方式区别管理两种收费对事业单位有着积极的影响。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工作确定统一的补偿措施,合理管理两种收费,这样在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也能帮助促进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多方位合作下的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开放的经济模式也应该融入到事业单位之中。事业单位与经济机构的合作可以为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简单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不能深入完成多渠道管理,在审批标准上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加强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在这方面的改善,建立多方位合作下的管理体制,对于有效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非常有利。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事业单位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落实非常有必要。事业单位拥有财务管理的权利,同时也能够实现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在遇到一些腐败的行为趋势时,既定的法律法规能够很好地处理行为不端人员,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地惩处。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及配套法律法规体系,能够监督地方政府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为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结语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解决了从前的传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及资金运转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事业单位中运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也会面临一些难以规避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模式对控制事业单位内部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不仅能防止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还能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当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事业单位的模式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因此,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中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需要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银祖.集团企业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分类与操作[J].中国外资,2013(07).

[2]吴瑞良.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3]刘玉荣.事业单位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

[4]丁丽曼,段文飞,马俊杰.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补偿零差率现状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6).

[5]杨颖华,孙晓明,周向红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内涵和相关观点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0(02).

[6]李晓燕.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应用探讨[J].时代金融,2012(27).

资金收支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与方法,对国库资金收支状况,包括国债发行、兑付及预算资金收支、库存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对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国库资金运行状况及税收收入增减变动趋势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预测。这项工作虽只是人民银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但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独特地位。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

为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提供依据

国库资金涉及财政、税务、银行和企业等多部门。多年来,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多方位、多视角地获取财税银企等相关信息,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发现并解决宏观与微观经济、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的深层次、边缘性问题,为政府协调改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如通过对财政信用问题的调查解析财政资金银行化对信贷政策执行和区域经济运行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国库收支和库存变化规律的趋势分析,了解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等等。

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高效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国库资金作为市场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金流入、流出国库的规模、时间等情况,对市场资金供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适时关注国库资金的流向、流量及存量,对中央银行科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以预算收支为分析主体,通过实时监控和准确分析,能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科学预测国库资金变动趋势,确保公开市场操作的顺利实施。

是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资金日益增长,国库资金库存不断增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国库资金将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作。中央银行国库部门作为国库资金的管理者,对国库资金的收纳、报解和支出等环节具有监督管理职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是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开展和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库资金的分析可以剖析国库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尽早采取措施,加强国库资金管理,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中的问题

人员配备不足,基层力量薄弱

未设专职的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首先必须保证国库会计核算人员的基本配备到位,基层国库由于人员偏少,专职国库统计分析人员难以按照制度规定和职责要求落实。随着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库业务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基层国库的业务量成倍增加,国库人员数量、结构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专职国库统计分析人员配备不足已严重影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客观上使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

国库统计分析人员素质偏低。按照有关要求,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不仅要精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熟悉经济、金融、财税、统计等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字写作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国库普遍存在操作型和核算型人员偏多、复合型和研究型人才偏少的现状,难以满足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由于现有国库统计分析人员普遍理论知识欠缺、写作水平不高、分析能力不强、对宏观政策把握程度不够,因此,抑制了基层国库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

法律法规滞后,相关系统有待升级和完善

国库法律法规滞后于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现行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未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做出具体规定,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指导意见》也难以满足当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所以,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权威性难以提高。

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统计分析系统)功能不齐全,有待于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目前统计分析系统中编制的预算收支国库统计表只能提供自年初累计数,不能反映本期发生额,无法与上年同期完成数及计划数进行历史对比分析。而且统计分析数据还要通过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进行人工采集,增加了统计数据信息采集的流转环节,使得统计分析系统的数据利用效率降低。

国库统计口径不规范,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由于统计数据是通过核算系统转换导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完全取决于核算系统的基础数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若核算人员出现操作失误,就可能引起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和不完整。这在预算支出科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财政拨款凭证用途栏填写有误或预算支出科目非法或一张财政拨款凭证同时填列几个预算支出科目等情况,核算人员在核算系统进行录入时,就无法判断预算支出科目正确与否,只能凭意向进行大概归类。可见,核算系统预算支出数据的不准确,会造成国库统计分析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分析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信息来源涉及面广,采集难度较大。国库统计分析信息需从政府统计部门、财税部门、金融机构和本行相关部门等多个渠道获取。由于国库尚缺少与相关单位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渠道和手段,通过多部门收集相关经济金融数据的环节多、难度大,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国库收支分析报告上报时间偏紧,质量难以保证。按照总行有关规定,各级国库要在每季后一定时间内上报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基层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加上信息资料传递渠道不畅和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滞后等原因,只好在资料掌握有限的情况下闭门造车,难以保证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质量。

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基层国库由于尚未建立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已建立的联网系统功能也不完善)和完整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库,有的只停留在手工统计收集阶段,相关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存储、传递,达不到资源共享目的。

较落后,技术手段欠科学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的报送对象重纵向、轻横向。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报送对象不仅包括上级国库(纵向),而且还应包括地方政府、财税部门及本行有关部门(横向),在实际中往往从纵向角度考虑较多,从横向角度考虑较少,难以满足相关部门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信息的质量要求。

国库收支分析报告重统计、轻分析。目前,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特别是基层国库的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基本上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就数字分析数字,而对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反映不够,分析不够透彻。同时,对新出台的财税、金融政策执行情况及其效果也缺乏深入、详细的分析,导致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对当地政府决策借鉴所起的作用不大。

国库统计分析方法重静态分析、轻动态分析。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通常采用统计学上的基比、环比等简单对比法,只进行静态的比较分析,而没有能够采用动态和静态、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质量和参考价值。

新形势下完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对策建议

增强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国库是国家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充分认识到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在财政与银行、经济与金融之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首先,要提高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认识,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作为拓展国库职能、提高人民银行地位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要予以大力支持,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同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调查统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行内部门的工作协调,使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真正纳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中去。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国库职能的发挥和国库事业的发展,要树立“国库会计核算是基础、国库统计分析是升华”的工作理念,加强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第三,国库统计分析人员要加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对国库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弥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研究中的空白,努力为中央银行、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水平

准确定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应结合经济、金融发展特点和货币、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准确、及时地反映国库资金全貌,注重对国库资金发展趋势的预测,重点分析国库资金运行特点以及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提供参考,为提高国库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国库监管提供指导意见。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国库应根据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国库资金运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统一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引进相应的计量分析模型,不断改进统计分析手段和方法,探索国库资金实证分析的新思路。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各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与国库统计分析程序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开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预测。这对于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效能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库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过去加强国库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模式向注重国库综合服务的工作模式转变。这种综合服务工作模式即要求国库在做好日常国库会计核算,加强国库监督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反映国库资金运行情况。这就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拓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范围,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要加强与财政、税务、海关及人民银行货币信贷、调查统计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深入学习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及相关理论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要结合国库工作实践和经济、金融发展特点,多出质量高、实效强的分析报告和调研材料。

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协调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如果单枪匹马地进行分析、调研,工作就难以深入和取得实效,得出的结论也难以客观、准确。一方面,它需要借助财税部门、统计部门、企业的力量,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不断拓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外延,确保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达到更高的水平,以实现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扩大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的对外报送范围和宣传力度。可以根据不同受阅对象的使用范围及目的,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转换成各种形式,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预算收支信息。这也是提高国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王松奇.金融学(第2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资金收支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 预算 管理 工作

近几年,随着石化企业各级财务部门陆续进行了部门预算管理、企业采购改革、集中支付等重大改革,财务政策也由积极型过渡到稳健型,会计核算的流程及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在当前财务改革中,企业更要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工作。

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后,部门编制的预算要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既要反映预算内的收支,又要反映预算外的收支。既要反映财务部门直接安排的预算拨款,又要反映计划部门、科技部门等有分配权的部门安排的资金。总之,部门预算是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其理论内涵是:部门依据国家、上级企业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务部门审核后提交有关领导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务计划。

一、部门预算的主要特点

(一)从编制范围看。部门预算涵盖了部门或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不仅包括财务预算内资金收支,还包括各项预算外资金收支、经营收支以及其他收支;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还包括企业性基金收支,体现了“大收入、大支出”的原则,也就是通常讲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二)从支出角度看。部门预算包括部门或单位所有按支出功能分类的不同用途的资金,无论是基建经费,还是各项成本费,或是其他经费,全部按规定的格式和标准统一汇总编入一本预算,可以全面反映一个部门或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具体使用内容。

(三)从编制程序看。部门预算是汇总预算,它是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审核汇总形成的。具体编制时,基层预算单位根据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部门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测算编制,经逐级上报、审核并按单位或部门汇总形成。

(四)从细化程序看。部门预算既细化到了具体预算单位和项目,又细化到了按预算科目划分的各支出功能。经部门或单位汇总后,预算既反映了本部门所有收支预算总额,还反映了收支按单位和项目的具体构成情况,以及单位及项目的收支按支出功能分类的具体构成情况。

(五)从合法性看。部门预算必须在符合国家、企业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按财务部门核定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在呈报上级部门前,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预算在上报前必须报经领导批准;上级按规定程序批准预算后,由财务部门将预算批复到部门,部门再逐级批复到基层预算单位。

二、实行部门预算的意义

编制部门预算是国家和大多数大型企业的通常做法,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公共财务框架的基本要求。我国传统预算的编制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说,一是粗。财务提交有关部门审查的传统预算草案是按收入类别和支出功能分类汇总编报的,有关部门从预算草案中看不到各个部门使用了多少财务资金、主要用于哪些项目、部门预算外资金规模有多大等,不利于有关部门有效地审查和监督。二是迟。传统预算草案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财务部门要与有分配权的部门来回协商,在预算上达成一致意见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致使预算批复时间往往超过法规规定的期限,影响了预算执行。归纳起来实行部门预算的主要意义有:

(一)符合《预算法》的要求。预算法要求预算细化到部门。

(二)有利于有关部门审查和监督。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进一步细化,有利于人有关部门的监督,也有利于审计和职工的监督。

(三)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公平、公正。通过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防止预算分配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腐败。

(四)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实行部门预算后,预算编制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客观上会要求和促进各级领导强化预算观念,减少追加支出的随意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的区别

传统的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功能预算的编制方法是采取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编制的,其特点是在编制预算时,不以预算部门作为划分标准,而是根据企业的职能和经费性质对开支加以分类进行编制。部门预算是按部门分类编制预算,预算在部门内又根据部门行使的职能不同安排不同功能支出。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预算编制的分类基础不同。功能预算是将预算按支出功能分类,分别测算,最后汇总形成按支出功能分别列示的总体预算。部门预算则是将预算按部门或单位分解,部门或单位将涉及本部门或单位的所有按功能分类的资金统一编入部门预算,财务部门将各部门的预算审核汇总后,形成按部门列示的部门预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传统的按功能列示的财务总体预算。

(二)预算涵盖的范围不同。功能预算的编制范围仅限于财务预算内资金收支预算,没有涵盖部门依据国家法律组织的基金收支预算、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和其他资金收支预算。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收支,既包括了一般收支预算,又包括预算外资金收支和其他资金收支。

(三)预算管理的方式不同。功能预算是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务和各部门均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在财务部门是一个机构管理若干部门同一性质的经费,同一部门的不同功能的经费预算分别由不同的主管机构审核和批复。部门预算则是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务和部门均由同一机构管理,在财务是一个机构管理一个部门的所有经费,同一部门所有经费的预算全部由一个机构审核和批复。

(四)预算的编制方式不同。功能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上而下,即由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目标的需要,先确定财务总体收支规模和支出构成,把按功能分类的预算控制指标分解给部门,主管部门代基层单位编制预算,层层代编。部门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下而上,即从基层编起,逐级审核汇总,最后由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形成财务总体预算。

资金收支管理范文第7篇

一、当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显露,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用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集团无法及时了解其资金状况,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贷款拖欠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降低,资金贷款、担保、投资缺乏有效控制,筹资、投资不能统筹规划,从而引起资金浪费及财务成本过高。四是集团对于资金帐外循环、资金支出缺乏有效控制,无法及时了解资金流向,致使内部资金的余缺调剂不力,资金闲置与短缺情况并存。

2、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3、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境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结算中心和收支两条线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1、结算中心――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

结算中心是随着企业集团管理需求应运而生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用于为集团内部全资子公司或绝对控股公司办理现金收付、往来结算和存贷款业务管理的专门机构,它不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不同于财务公司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运作模式,而只是一个为集团下属公司提供金融管理服务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集中集团资金优势,加快资金周转,防范资金风险,降低资金成本等。

结算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集团通过结算中心这个管理系统达到控制资金流向。它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合理调节;有利于企业集团集中财力,减少内部的资金积压,盘活沉淀资金。减低银行贷款和贷款利息;有利于减少资金的体外循环,加快资金的周转。

各公司有自己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帐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资金合理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资金沉淀,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集团公司对资金进行集中控制、管理;授信融资主要采用统借统还,下属公司在特殊情况下经同意可直接向金融机构融资,但资金仍集中管理。

2、结算中心管理的核心内容

1)帐户管理:集团下属公司的银行帐号纳入结算中心的管理范围,由结算中心代为管理,并于结算中心开立内部结算帐号,其结算业务通过内部帐号进行。未经集团公司许可和委托,任何人不得使用企业名义及银行帐户,对外开证或发生其他经济业务。亦不得使用企业名义提供经济担保或其他负有法律责任的担保。

2)结算管理:货币资金国内结算的管理,除现金结算范围外,企业的经济活动一律通过结算中心在开户银行进行转帐结算;货币资金国际结算的管理,现行企业进出口贸易货款的现汇结算方式主要有三种:信用证结算、托收结算及汇付结算。

3)融资授信管理:融资业务由结算中心向各金融机构统一开展,集团下属公司根据资金状况对结算中心申请内部借款和还款,其内部融资额度有结算中心在年初根据集团和其预算情况予以确定。内资企业内部贷款额度,原则上其最高限额不超过该企业注册资本的50%;外地企业原则上仍保持其在当地银行的授信额度,如需向当地银行发生融资行为须事前征得结算中心同意方可进行。

4)资金预算和资金计划管理:结算中心因全盘了解公司的资金状况,根据集团的生产经营、投资、科研等计划。同时依据各下属公司的资金计划和财务预算,可进行短、中、长期的资金预测和制定预算,使集团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信息,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二、“收支两条线”――强化集团总部对现金流量的控制

“收支两条线”是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办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坐收坐支行为,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预防和遏制腐败。由于“收支两条线”是将收入与支出两个资金流分开,便于对资金的考核、监督与控制,符合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的规范化和高效运转的机制,当前已被很多集团企业纷纷实施运用。它强化了集团总部对现金流量的控制,降低了集团企业的资金成本,突出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1、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具有显著的特点

1)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是企业本身发展壮大,走向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既要考虑融资、筹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比,更要考虑在实现利润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协调好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收入与支出。

2)企业“收支两条线”管理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具体操作难度大的特点。在收入环节除了对已到账的货币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外,还要对企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支出环节既要与企业年度预算管理相关,又要“量力而行”,合理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总之收支都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

3)由于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有可能以“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为平台和切入点构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是一种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它与企业的性质、发展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经营管理的有效性为导向。比如,把资金从收入户向支出户划拨就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总公司统一划拨,便于集中控制;二是经营单位就地划拨,便于灵活控制;三是经营单位的上一级单位划拨,便于平衡控制等。

2、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过程中,应对现金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银行账户的开设、使用的清理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单位应就收入户与支出户的使用内容与银行签订协议,利用银行资源来维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利和有效性。设有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的单位,下属单位可不在银行开户而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开户。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企业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强调结算纪律,如当日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以及不准白条抵库等。

3)以现金流转为核心来进行财务管理这一观点正在被理论界和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只有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基础上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控制,从而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应以现金流转为控制源头。因此,企业应有意识地围绕现金流转这一核心,借助于收支两条线这一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资金收支管理范文第8篇

手段之一:无中生有一一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取得违规收入

审计组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在1998——2000年度利用职权自行设立多种项目进行收费,截止审计日,共取得违规收入30余万元。

手段之二:瞒天过海一一利用银行委托收款,将预算外资金转至账外

审计组在对某行政执法监督部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有一种收费在总账、明细账上均无记载,于是对该项收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审查,终于在另一单位发现了这项收费的原始票据。此项收费是以银行委托收款的方式收取的,且没有给缴费单位开具行政事业收费单据。并将收取的此项费用在银行开设“其他活期存款”户。

手段之三:暗渡陈仓一一将预算外资金暗藏在往来款项中收支

具体手段有:一是将已实际形成的收入和支出不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列入相关的收支科目,纳入单位的预算管理,而是将收入列入“暂存款”,将支出列入“暂付款”或冲减“暂存款”等,隐瞒真实的收支情况。二是将应列入单位收支的内容故意混在往来款项的账户中收支,从而达到截留收入,掩盖支出的目的。

手段之四:偷梁换柱一一使用不合规单据收费,将预算外收入账外收支

审计组在对某公路系统审计时发现,该单位2000年度收取的路赔费较之以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经过突击检查收费单位,发现该单位除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单据外,还使用了部分不合规收据收费,从而将部分预算外收入转到账外,将应上缴的预算外收入用于了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

手段之五:混水摸鱼一一私设账户,截留预算外收入

审计组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擅自设立检疫事业发展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截留收取系统内各单位应纳入预算外管理的资金190多万元。此外,该单位还要求机关各处、室搞创收,致使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纷纷以各种名目向系统内收费。所收取的基金以及创收的收入存入3个银行账户和5个活期存折内,形成“小金库”。

手段之六:金蝉脱壳一一公房出租未纳入预算外收入管理,漏缴税金

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出租获得的收入应纳入预算收入管理,并缴纳税金。由于过去办公用房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散管理的模式,办公房随意出租、转让,获得的收入搞账外账,且漏缴税金的现象较为严重。

手段之七:顺手牵羊一一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支挪用预算外收入

审计发现,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违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主要手段:一是“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实不到位,征收的费款不及时足额上缴,坐收坐支。二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落实,自收自支。如某乡2000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和其它费用4.97万元没有上缴,全部用于本乡开支。

手段之八:趁火打劫——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收据

审计中发现,有些执法部门收费的弹性较大,特别是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票。如有的乡镇制定“土政策”,有些收费不开票不上缴,直接进入账外账。二、预算外资金审计的重点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应突出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审查资金来源。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范围和标准,收取和提取预算外资金,有无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随意调整征收范围和标准的问题;有无将应上缴的预算收入擅自转作预算外资金的问题;有无采取侵蚀税基的方式,设立预算外资金或基金,挖挤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

二是审查资金使用。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安排和使用预算外资金,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是否经财政部门审查,并报计划部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乡(镇)自筹和统筹资金在使用时,是否按规定专款专用,并报经乡(镇)政府审批。

三是审查资金管理。首先要审查各级财政和其他征收机关预算收入缴库方式、程序是否合规,收入是否按规定管理。有无擅自动用预算外专项资金平衡预算或搞有偿使用的问题,有无违规进入过渡户,截留、挪用收入等违规违纪情况。其次要监督预算外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不按程序支付;或本单位随意支出、营私舞弊等问题。

四是审查预算外收支计划编制。重点检查财政部门是否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部门和单位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在编制支出计划时是否以收入为基础,有无收支脱节、少收多支或套取资金的问题。

五是审查预算外资金决算编制。重点检查部门和单位是否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会计决算;会计决算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内容是否完整,数字是否准确,报送是否及时;是否存在少报或代编等问题。

三、预算外资金审计的方法审计机关应按职能分工,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五查五看”的方法进行审计。

一是审查收费文件及收费许可证。查看预算外资金收费项目、标准、范围是否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有无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甚至自立收费项目的乱收费行为。

二是审查收费票据。查看是否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已使用过的票据是否完整无缺,有无将收入不记账或收多记少,以及私分、借支公款等问题。

三是审查收入明细账。查看预算外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合规。有无乱拉赞助、乱摊派;有无将应税营业收入与免税收入混合核算而偷漏税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