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审计 会计核算 方法 变革

会计审计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会计审计工作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信息防止企业资金链中断,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并且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控制企业成本,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会计核算的概念与主要特点

会计审计就是把货币当作主要的计量单位,利用诸多专业方法与程序,通过采取特定模式,对经济交易行为开展系统性、可持续性、综合性的核算与监督,形成经济数据信息,以供企业预测决策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作为会计审计工作最基本与最重要的职能,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会计核算就是把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经过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一系列程序,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记、算与报账三个环节,为企业决策层提供预测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核算具有货币为主实物劳动为辅、连续、系统、真实、合法等方面的特点。首先,把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实物与劳动量为辅,全面展现出企业生产、收支等各方面的内容;其次,在会计核算时间、程序、内容以及价值指标等方面,保证会计核算的连续、系统和全面;最后,会计核算必须把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作为依据,在记账处理时不能用口头或者其他媒介作为记录。

2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会计针对服务主体的经营活动开展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监督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目前常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七种。

2.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在进行设置账户之前,要全面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确保科目与账户设置的合理性,以便会计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的记录,帮助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活动指标。

2.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记账方式,就是把企业每笔经济活动,把相同的金额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联系的账户中,利用复式记账可以理清企业每笔经济活动的流程,避免账目的混乱,更利于记账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2.3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账的重要依据,也是理清财务收支的基础,主要用于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明细经济责任。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有助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否合理科学也关系着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

2.4登记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资料,是开展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支撑。登记会计账簿简通俗讲就是记账,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前提,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连续、完整的记录,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提供会计核算基础。

2.5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把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分类进行归纳整理。成本核算是否得当,对于会计审计和会计核算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成本核算,能够考核各项经济活动中的损耗,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重要依据。

2.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一门专门针对经营活动相关的物资、资金等事项开展清理盘查的方法。利用财产清查,能够实现账务和实际相符合,进一步保证会计工作数据的全面真实性。另外,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企业财产物资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发挥财产物资的效能,确定相关责任,提高会计监督的效率。

2.7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就是依据会计账簿登记的信息,全面、系统地把企业一个时间区间内的经营活动进行书面报告。会计报表一般包括财务说明书、会计报表以及其附注三部分组成,通过编制会计报表,进一步加强对平时会计核算的归纳,完善会计核算材料,更重要的是会计报表可以作为会计工作分析、检查、预测等多方面的重要基础材料。

3会计审计中提升会计核算的策略

3.1坚持独立、客观的会计核算原则,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

会计核算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会计核算要坚持独立、客观的原则,成立单独的会计核算科室或部门,明确责任,细化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和性质,防止权责混乱,避免出现,阻碍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强化企业决策层的会计核算意识,提高会计核算的地位,避免领导给予过多的干涉,影响会计核算顺利进行。

3.2完善内外部监督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

完善制度建设是提高监督效率最有效的途径。从内部外部两个方向,完善监督制度,在企业内部,成立审计科室或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快速解决,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外部,可以引进第三方监督机构,全面对公司内部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阎柳青.探讨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J].经贸实践,2015(10):148.

[2] 闵志慧,雷翱,夏铭悦.浅析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J].品牌,2015(6):72.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摘 要]作为历史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迄今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围绕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理论体系进行建构,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对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对象、具体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开创中国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建议,主张对先秦以来中国货币制度中长期存在的货币地域性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On History Monetary Geography Theory

Key Words: history; monetary geography; theory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historical economic geography, the study in monetary geography of history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by the academia so far.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netary geography of history is a very significant endeavour. We have delineated the object, concrete cont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study with other related studies of the monetary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history, and have carried on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with such problems as the interreaction of other disciplineses, research approach, etc.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establis- hing monetary geography in successive dynasties of China, of carrying on the regional problem of the currency that the system of the Chinese currency existed in medium or long term since the pre-Qin period overallly and systematically.

一 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对象

历史货币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经济活动的媒介——货币,因流通而产生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货币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自它产生以来,就成为人类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剂。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其作用更为显著。作为流通手段,可以说货币的流通覆盖了人类商品经济活动的任何一个行业环节和人类商品经济活动所依托的所有地域单元,因此凡是有货币流通和货币经济活动所贯穿覆盖的任何地域单元都可以被视为货币区域,而这一区域普遍地存在于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任何空间之中。

历史货币地理研究作为历史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与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探索货币的地理性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这项研究最直接的对象。探索货币的地理性就是以历史时期中货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具体研究中,把对任何货币问题的讨论都放在地理环境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其研究的出发点就是把货币及其流通与一定的地理空间相联系,把由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综合构成的整体地理环境视为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空间状态的最基本的因素,以研究空间背景下的货币为内容,发现由综合因素构成的整体地理环境与货币及货币流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春秋战国时代,黄河流域青铜布币的流通和使用就明显地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目前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布币是在今山西南部地区汾涑流域一带出土的,这证明,这一地区应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布钱流通区域。为什么汾涑流域会成为布钱流通和使用的最早地区,这显然与这一地区由综合因素构成的整体地理环境有关。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耕条件优越,作为农具耒是此区人们劳动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具。由耒为取象而铸造的耸肩尖足布成为农耕经济类型为主的地理环境中流通使用的货币,适应了人们对农具的依赖心理,显示了在农耕区域综合环境条件下,地理因素与货币及其流通区域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样的情况还见之于长江流域的楚国。楚人生活在南方产龟地区,龟在楚人生活区内用途极广,且属楚国征赋之物。《国语·楚语下》记载楚王孙圉聘于晋时称:“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1](p210)而楚国的金币多是龟形,龟形金币在此区域的流通使用正显示了地理环境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密切关系。

——————————————

本文得到郑州大学十五·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古代文明与考古学课题资助。

除了上述对货币的地理性探讨以外,在历史货币地理的研究对象中,货币流通区域的整体结构,与区域演变相关的货币流通方向以及货币流通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也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一种类型的货币流通区域实际上就是某一层次的货币经济地域系统。不同类型的货币经济地域系统由于其内部结构和相互关联的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整体结构特征也就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如同为刀币流通区域的燕刀流通区域与齐刀流通区域的整体结构特征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燕刀流通区域之内生活着众多的游牧民族,燕人受游牧民族日月崇拜习俗的影响非常深刻,铸造了反映北方游牧民族宗教信仰特点的燕日月刀币。这种刀币广泛地分布于燕国北部的游牧地区,反映在流通区域内的整体结构特征上,即是使燕刀的流通主要集中在北方燕赵长城南北的民族错居之地。而齐国刀币流通区域的形成与齐人对海洋的开发有关,故其流通区域内的货币流通多集中在齐国的沿海地区,呈现出浓郁的海洋风貌。因此尽管燕刀与齐刀同为刀币系统铸币,但其流通区域内地理环境不同,使货币流通区域所呈现出的整体结构特征也大相径庭.这种因货币流通而产生的地域分异现象应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

货币流通区域内的整体结构差异也可以通过不同区域内货币流通的空间拓展方向表现出来。货币的空间拓展的流通方向,基本上代表了货币流通区域演变的发展过程。我们仍以燕刀、齐刀流通区域为例,说明货币流通区域的演变过程与货币流通拓展方向之间的密切关系。譬如燕国刀币流通区域内货币的流通方向受政治环境因素影响较强,在流通方向上呈现出由南而北,从易水流域的“易燕”逐渐向北发展,在占据燕山南北地区之后并继之向东北地区扩展的态势。而齐国刀币流通区域内的流通方向则截然不同,今莱州湾沿岸地区是齐国刀币最早流通的区域,也是齐刀流通的原生区域所在,此区刀币的铸行与齐人在此最早的经济开发活动有关。随着齐国货币经济的发展,齐国的货币经济区开始从最早的以.临淄为中心的莱州湾沿岸地区向其东的沿海和环胶州湾地区扩展,齐刀币的流通也随之而东,呈现出与燕刀流通截然不同的流通方向。形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空间拓展的因素尽管较为复杂,但其确应是货币流通区域内整体结构差异的重要表现之一,同时也应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除了上述对货币流通区域的整体结构和货币流通方向的研究以外,货币流通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应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货币流通区域的空间相互作用,是指任何层面上货币流通区域由于空间或地理的缘故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谓的依存与影响关系其实是指由于地域邻近的缘故,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的货币往往出现相互影响、相互使用的现象。这方面刀币的渊源承继关系与刀布复合流通区域的产生就是典型的例证。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流通使用的刀币是由太行山以西的戎狄族在接受晋南汾涑流域的农耕货币文化——布币的影响后而铸造并投入使用的。后来随着游牧民族的迁徙而在太行山以东的戎狄中山国境内(即今石家庄、保定)一带形成了最早的刀币流通区域——戎狄尖首刀流通区域。由于地域相邻而形成的空间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使戎狄尖首刀币很快影响到了东南的齐国刀币系统和其东北的燕国刀币系统,使齐国铸造了具有海洋风格的齐刀币,使燕国铸造了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风格的日月刀币。因此齐国的刀币与燕国的刀币都是受戎狄尖首刀币影响而流通使用的货币类型,而他们各自相应的流通区域也是在受到尖首刀流通区域的影响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说尖首刀流通区域、齐刀流通区域与燕刀流通区域三种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区域之间存在着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货币流通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应被视为历史货币地理研究对象的重要范畴之一。

在这里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在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人类货币经济活动的同时,人类的货币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古代货币的铸造首先要选择有铜矿资源分布的地区,之后的开山采矿,伐薪引水,架炉铸币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种货币经济活动究竟能否为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所承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货币的流通往往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而人文地理的环境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不言而喻有着重大的影响。货币政策一经作出就要付出实施,而其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地理环境施加影响的过程,在适宜的货币政策引导下的人类货币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正面的和积极的,而竭泽而渔式的货币政策引导下的人类货币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则是负面的和消极的。因此,这种人类特定空间条件下的货币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也应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诸多对象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总之,人类社会的货币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历史货币地理研究就是以这种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货币流通的空间分析,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货币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人类货币经济活动对于地理环境的反作用,为实现货币流通在空间配置上的最佳布局,获致人类货币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借鉴与帮助。

二 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述对历史货币地理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的界定,我们可以把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具体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谨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铸造与流通为例说明之:

1 对货币铸造区域的研究

对中国历代货币铸造区域的研究在历史货币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对历代货币铸造区域演变的研究,复原出历代货币铸造的地域分布格局;而且可进一步探析铸造区域、货币流通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货币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影响。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我们根据春秋战国时代货币币范的考古和发掘情况,以此为标准复原了这一时期青铜货币铸造区域内近30处的货币铸造地点,并进一步研究了与货币铸造密切相关的铜矿资源的自然分布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复原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铸造区域的空间扩展过程,总结了货币铸造区域的演迁规律。

2 对货币流通区域形成和演变的研究

历史上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或是交通运输业以及商品流通等,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区和地点,并在当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即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特殊的地区组合。[2](p55)从属于经济活动的货币流通自然也不例外。对于历史货币地理而言,如果没有地理学所必备的空间分析和区域研究方法,就等于失去了地理学研究的特色和价值。因此,在历史货币地理研究中,对于货币流通的空间分析和区域研究应成为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同时也是货币地理区别于货币史、钱币学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的种类非常之繁多,几乎每一种特定的币形都有其相应的流通区域。我们择取其中影响最大和流通区域最广的刀、布、圜三种青铜铸币的流通区域进行了综合考察。我们以币形的一致性原则、区域发展的动态性原则和区域界线的相对性原则为基本标准,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中的布钱的原生流通区域、次生流通区域和刀币流通区域中尖首刀、燕刀和齐刀流通区域内的空间差异状态,以及区域的空间范围、区域发展演变的过程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流通区域的两种不同类型:单一货币流通区域和复合货币流通区域。我们对复合货币流通区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依据考古学中的共存关系制定了确定复合货币流通区域的标准,并对刀布复合流通区域产生的自然条件,区域的空间范围,区域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作了详细的讨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使我们大体上明晰了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黄河流域农耕与游牧民族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货币流通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3 探讨货币流通区域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基础

地理环境是货币流通区域形成与演变的基础。由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综合构成的整体地理环境,[3](p47)必然成为影响和制约货币流通区域形成与演变的基本因素。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货币流通区域的地理基础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一种类型的货币流通区域的形成与演变往往是在上述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我们只是为了表述的简便,而仅将影响某一类型的货币流通区域的主导因素加以概括和总结。我们共归纳出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流通区域形成与演变的六种主要的地理基础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民族和人口地理因素、政治地理因素、军事地理因素、宗教习俗地理因素。上述诸种自然环境条件与经济社会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相互叠加,共同影响和改变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货币流通区域的空间面貌,形成了各个货币流通区域之内的空间差异状况。

4 对货币经济区及其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对中国历代货币经济区的研究应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此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在这里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经济区及其空间结构做了初步的讨论,并进一步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经济区,是指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以货币经济中心城市(或经济都会)为依托,通过货币的流通纽带联接起来的,由具有区域经济差异特色的货币流通区域共同组成的地域经济的综合体。货币的流通区域,货币经济的中心城市以及货币流通网络是其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经济区及其空间结构就是要对这一时期货币经济的地域系统进行宏观的、综合的、多层次的考察,通过对货币经济区及其空间结构诸要素的整体考察,从历史货币地理的角度,揭示和探索统一时代到来之际当时中国社会业已具备的经济地理基础,以期对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各方面所发生的重大转变,从历史货币地理的角度做出一种全面和合理的诠释。

5 探讨空间背景下的货币和货币经济如何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即研究货币的地理性,在特定的时段下它们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诸领域的问题。

货币与货币经济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马克思把它称之为“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但货币与货币经济如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属于历史货币地理直接研究的范畴。历史货币地理研究货币和货币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是通过对货币与货币经济同空间的结合关系体现出来的,这应是探讨空间背景下货币及货币经济对社会环境反作用的内涵所在。鉴于此,我们在讨论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地理性给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所带来的影响时,以这一时期各类货币及其相应的流通区域为主要对象,探讨了货币的流通及其相应的流通区域是如何改变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的整体环境条件的问题,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及其流通区域给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地讲就是货币及其流通区域的相互作用消融了生活在黄河流域从事农耕经济的华夏族和从事游牧经济的戎狄族之间基于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异而形成的互相对立,实现了两大民族的融合,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诞生创造了民族融合的条件;货币及其流通区域内的统一趋势催生了战国后期货币经济区内的统一萌芽和各货币区之间的经济融合,建构了统一货币经济区;货币在空间的集聚改变了春秋战国之际城市空间的面貌,使城市内部集聚了活跃货币经济因素,这为秦汉封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6 总结历史经验,服务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历史货币地理研究“有用于世”的学科功能,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历史货币地理研究作为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尽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研究的终极目标确是相当清楚的。那就是通过研究历史时期,货币在空间的地域分布和流通的变化,包括地域空间货币的存量、流量、流向、流动范围、流通渠道的变化,对地域间的货币结构、经济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彼此之间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差异,为建立合理的货币系统,安排经济布局,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灵敏信息和科学依据。[4](p146)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历代货币空间地域分布和流通状况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历史时期我国地域间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差异,总结出历代货币经济合理布局的基本经验,探索货币地域流通的基本规律,为今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献计献策。总之,如何发挥历史货币地理有用于世的学科功能,应是我们在今后学习和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医院管理;重大经济事项

前言

为了有效地加强医院的管理,保证重大经济事项得到科学管理、高效运行,建立起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是很重要的。建立起规范的经济活动机制和程序不仅有利于落实重大经济事项,而且利于建立起领导负责机制,真正地做到分清级次、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管理风险。

一、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基础

(一)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2、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二)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前提

建立起科学且合理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是保障和落实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讲,经济活动决策机构由两部分组成,即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构和科室经济活动决策机构,从而对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医院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应该涵盖所有业务的部门,如采购、预算、基本建设等;而科室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通常是由科长、副科长、护士长以及一定比例的员工组成。

(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涵

一般而言,重大经济事项是由医院管理和科室管理两个方面组成。医院在设立重要事项的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医院的规模来确定金额的多少,但是要注意的,在工作中要始终要坚持重要性原则。通常,在确定重要性时是按照业务发生额的百分之十计提的,包含有:采购、职工工资和福利、基本建设等不同方面。

(四)医院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

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落实货币资金授权的批准制度,比如说一定金额以上的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开支;工资、奖金的具体计算标准;采购医疗设备所发生的费用;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取得的利润都应该严格遵守管理会计政策的规定;对审计活动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措施;为其他单位的外债所提供的担保;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招待费或者广告费;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该纳入重大经济事项的项目等。

(五) 科室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

对于科室的管理也应该建立起货币资金授权的批准制度,在预算、采购、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用等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由于科室是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所预算的金额都应该小于医院规定的金额。

二、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程序

具体来讲,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程序可以分为日常经济活动的决策、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和科室经济活动决策三个方面。

(一)在医院的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中,要严格按照院级和科级制定出的制度实施

对于一些其他的经济活动,但又不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可以通过不同科室的负责人员提出方案,经不同科室的小组成员集中讨论,然后向上级部门请示和批准,最后由这个部门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制度实施。

(二)对于重大经济事项要建立起集体审批的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于发生的重大项目都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过集体讨论和研究后再向上级请示和审批,真正做到级次分明、责任到人。

(三)对于科室管理的重大经济决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程序来执行

首先由不同科室提出方案,该方案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全员同意后则表示该方案通过,然后经科室全体成员集团共同讨论,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决定该项决策是否通过,最后向上级请示的程序执行,若符合医院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则表示通过,就可以按照相应的决策程序执行。

三、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一)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是确保医院经济活动有效运行的保障

通常建立起医院经济活动的决策机制和程序也就建立起了相应的监督机制,要真正落实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医院就应该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比如说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医院监察审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所授予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从而确保医院日常活动中开展的经济活动决策科学、民主、廉洁。

(二)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利于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决策责任制

在医院建立起有效地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于重大的经济事项都实行领导责任制,即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而且重大经济事项都应该落实集体审批制度,要在集体的讨论后再做决定,对于大家出现分歧的事项,要采取民主投票制度,票数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则表示该项决定可以通过。同时对于出现的不法现象也都制定出了相应的惩罚的原则和措施,即级次分明原则、责任追究制的原则、领导原则。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起科学且有效地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医院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提供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达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田兆祥;《经济活动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统计与决策;1988年04期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一、彰显货币经济的伦理本性,蕴含人格独立和人际平等精神

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货币关系不仅仅体现一种商品交换功能,其交换价值本身也成为追求的目的。货币关系及其外化影响到社会关系中人们的伦理品质。一个人奢华还是节俭与其对货币的实践活动及其认识密切相关,与其所处的现实生产方式密切相关。[1](P227)在以货币为纽带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最大化是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必然追求的。由于货币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所以经济主体只能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交易双方的互利互惠性是市场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要在交易中实现自身利益,必须使交易成功。而交易成功是建立在彼此对对方权益的相互尊重、促成对方利益的充分实现的基础上的。由此,市场交换成功的基础,市场经济基本的道德要求,市场交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交换的互利性。

货币经济奉行等价交换、互利互惠原则。马克思说:“每一个主体都是交换者,也就是说,每一个主体和另一个主体发生的社会关系就是后者和前者发生的社会关系。因此,作为交换的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2](P193)在等价交换中,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形成一种平等的道德关系和经济关系。平等是货币经济的伦理本性。马克思曾经说过,货币能够松动和解除人们之间血缘、地缘和门第等等的束缚,内在地蕴含着一种人际平等和人格独立的精神。货币是天然的平等派。货币的平等度量,冲破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束缚,打破了原先经济活动范围的有限性,促使个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个体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和竞争的能力。货币的平等度量,不仅促使了商品经济的扩展和深化,而且加深和强化了交易者自由与平等的理念。

二、消解传统的社会结构,产生新的契约关系

在传统社会,一切社会经济关系严禁用货币来清算,伦理情感是维系家庭、家族与氏族的基本价值观,也是社会结构的基本黏合剂。但是当货币化的潮流渗入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并作为世俗之神主导人世间的时候,人间的以爱为纽带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等真情沦丧了。人们总是试图用金钱来购买真情,用财富的炫耀来维系真情,用货币等价物来交易真情。神圣的亲情关系就被消融了,血缘伦理情感被消解了,血缘社会结构被解构了。冷冰冰的市场结构取代了用血缘和亲情黏合起来的传统社会。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在实行货币地租之后,农民就可以摆脱土地和地主的束缚,农民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会转化为一种新的契约关系。这种新的契约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新的使人更有个性的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货币使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溶解了传统的社会关系,降低了人们之间血缘的、信仰的、土地的关系的粘着力,使个人从传统的关系中独立出来。这无疑为新的社会伦理关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3]

在现代,货币使社会关系由历史上的奴役关系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契约关系。当货币消解了人们的等级观念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资源分配的权力的消解。货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代替了权力,成为资源配置的手段。权力意味着强制,用权力分配资源意味着当权者对社会经济过程的意志强制;货币意味着自由,用货币配置资源则意味着市场交易的自由,它是由双方商定,由此产生了以自由契约为纽带的社会结构。[4](P185)

货币使社会经济关系采取了共同的抽象数量形式,从而成为自由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其一,由于等量的货币能够选择和支配多种可以互相代替的物品,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对物品就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其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诸多领域的货币化使人们可以摆脱对特定地域的特定群体的依赖,而不是依靠社会的任何一个确定的成员,从而表现出对社会整体的更多的依赖,由此人们在这种对社会所有成员的依赖中,在广泛的联系中获得个性的自由,于是货币成了“个体自由的载体”。个体在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下获得广阔的空间。在这样广阔的空间中,人们通过产品和劳动力的买卖过程的自由流通,实现其间的自由契约关系。[4](P199)奠定在自由契约的新的人际关系上的新的伦理关系,也就必然冲破传统束缚。

三、祛除价值之上的迷魅面纱,创立理性基础上的新伦理

在任何时代货币都具有物质的意义。但人们对货币的象征意义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在历史上,货币是一个圣体,体现的是神圣的精神和信仰的精神。获得货币就是获得超自然的神圣力量。在现代,货币脱却了这种神秘的面纱,而被人们在纯粹的世俗的意义上理解。人们相信货币是人类规划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核算人的行为的效益中介。人们的需求、社会的物质生产由经济的核算来进行调节。经济的核算意味着理性。合理性成为现代货币得以存在的基础。货币体现的是理性的精神,体现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对货币的追求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实际上也体现了一种现代经济的理性的特征。[3]

理性是现代社会人类行为的基本特质。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世界的理性化,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即把非理性的“迷魅”因素或者暂时“搁置”起来,或者从世界中彻底祛除出去,然后用理性原则进行重新组织,获得一个“理性化的世界”。通过“对世界的祛魅”,人类可以生产出理性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创造出现代社会。但是人类是生活在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这两重世界中的。现代化过程就是这两重世界的祛魅过程。传统社会的人们敬畏巨大的自然力,现性科学的先驱笛卡儿主张通过理性的抽象,去祛除客观事物上的各类“迷魅”,然后进行逻辑推演,由此得出一个理性化的世界。而培根主张用实验方法祛除客观事物身上的感性色彩,然后用归纳逻辑寻求各种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就导致了现性科学体系的产生。然而现代社会光有事实世界的祛魅还不够,还需要价值世界的祛魅,即将笼罩在各种价值之上的迷魅面纱祛除,使人们追求和创造价值的活动成为能够理性计算的对象。而货币作为社会物质生活中经济交往的手段正是进行价值世界的祛魅,使人类价值活动理性化的伟大的革命者。[5](P188-189)

理性是一种行为方式,它包括该行为从成立的前提出发得以导出的逻辑关系。货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使其从“绝对的手段”向“绝对的目的”转换,进而加深了社会本已存在的世俗化倾向,神性———形而上的品质消退,不断被以货币为象征的工商主义精神取而代之。“它的精神结构因子正是物化、理性化和世俗化的品性。”[6](P10)货币具有非个人的特征和匿名的特征。它适合于不讲人情的市场交换,适合于不透露姓名、按照理性的原则、可以进行效率核算的市场交易。货币的使用体现了以计划性和抽象性为代表的现代精神。在现代,按照经济原则从事经济活动,用货币进行效益核算,这就排除了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形成了从礼俗社会过渡到法理社会的主要机制,经济生活乃至全部社会生活的“理性化”,全社会微观经济活动的理性化最终导致理性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诞生和建立,促成理性基础上的新伦理的创立。

四、促成价值世界的转化,冲击传统伦理观念

货币通过对价值世界的祛魅,瓦解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促成了现代社会结构的诞生。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说,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根据自己的价值目的与所掌握的工具理性把客观事物转变为头脑中设想的价值世界的过程,其产物就是社会的物质产品体系。这一体系负载着人类社会给予它的各种价值,其中包括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4](P190)前者是支撑和维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后者是提升人们文化生活的食粮,两者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社会在生产物品体系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生产着物品体系的伦理符号价值。物品体系的效用价值世界是由使用价值和它所负载的伦理价值体系所构成的,这是一个充满着不可通约的质的差异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迷魅色彩的多样化的世界。

货币是人和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数量化表征,是人们为他人计量抽象劳动的时间量度。这种用货币来表达劳动价值数量的纯数量世界就构成了货币体系的劳动价值世界。经济过程的货币化促成了“物品体系的效用价值世界”向“货币体系的劳动价值世界”的转换。

这种转换消解了物品体系的不可通约的效用价值,消解了各种效用价值之间的质的差异,消解了物品体系中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伦理价值,形成了一个没有质的差异的、可以理性计算的货币数量世界。这个转换过程就是价值世界的祛魅:它祛除了人们之间带有某种神圣色彩的伦理关系,祛除了价值世界中不可通约的质,消解了物品体系中伦理价值的神圣性,转化为可以用货币数量关系来表达的理性关系,这对传统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及其社会结构再生产构成了强大威胁。古代社会为了维护等级关系的神圣性,设立了种种货币,严格限定货币的使用范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逐渐产生的货币化,传统的货币被打破,物品负载的神圣价值逐渐用货币价值来度量,货币化的雇佣关系取代了传统社会的亲情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这对等级制的社会结构是一种严重的冲击。

理性是事实世界的“货币”,而货币是价值世界的“理性”。货币冲破权力结构与伦理观念的樊篱,使人际经济关系逐步用货币衡量和清算,使物品价值世界转换为货币价值世界。货币价值世界是一个不断流动和增殖的动态系统,在支配现实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冲击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产生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流动结构和特征。

五、产生伦理文化效应,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货币的使用有效地节约了交易成本,激发了人们创造的欲望,产生了明显的伦理文化效应,推动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现代社会货币是牵动我们全部注意力、控制我们实践意识的终极目的,作为目的的货币是人勤劳的直接动力。正是人们的普遍的勤劳,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提高效率通常有三条路径:一是个人勤奋卖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二是改善生产关系,即改进社会组织形式、生产协作方式等。三是提高科技水平,即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第一条路径是最根本的,如果一个社会的大部分人勤奋劳动,那么勤用脑力的人就会想方设法地改进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协作方式,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商业社会,经济水平是衡量人们所得利益的一个尺度,现代人所讲的利益首先就是指经济利益。货币是衡量经济利益的统一尺度。经济利益以物质利益为主,社会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希望人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极大满足。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人们有极大的劳动和创造热情。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有当受私人利益驱动的时候,人才会产生出劳动和创造的热情。“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人就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动物,如果一个社会压抑了人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倾向,便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把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就等同于合理性,并认为这是不变的人性,当然是不对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人性,人性总处于社会历史的塑造过程中。”[7](P265)但我们必须承认: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人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

货币投入到生产过程就成了资本。资本具有运动和扩张的本性。资本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资本的发展最终又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把财富本身的生产,从而也把生产力的全面地发展,把自己的现有前提的不断变革,当作它自己再生产的前提”。[8](P35)

所以资本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资本生产遵循的是趋利原则,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造福于社会。因为资本的流向受到消费者需要的牵引,所以资本在实现了资本拥有者的求利目的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市场经济;职能;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市场的竞争日益趋于激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这在客观上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从会计的职能和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的职能

(一)反映和监督的职能

这是会计最原始、最基本、最固有的职能,是会计存在的基础,也是会计发挥更多市场职能的基础和前提。会计工作通过记录、确认、核算、报告等环节,用数字来反映经济活动中市场的主体已经产生或完成的经济产量,为市场主体提供系统、全面以及正确的经济信息,为市场主体进行下一步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信息支持,使市场主体对于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有效地规划和管理。会计的监督作用是会计反映职能的延伸,是会计利用预算、检查、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合理性进行检查和控制,使其能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经济活动,使市场经济的主体能够合法、合规、合理地进行市场行为。

(二)分析和评价的职能

会计的另一延伸职能是分析和评价的职能。所谓分析职能是指以财务报告和相关的经济数据为依据,对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下一步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策略提供重要的信息,是市场主体调整经营策略,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会计的市场评价职能则是通过对应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市场经济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市场主体的经济风险以及业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市场主体下一步的经济行为提供有效预测和判断。

(三)控制和管理的职能

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是会计延伸职能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能。财务控制是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使市场主体能够按照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实现市场经济目标的方法,对经济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会计对市场行为的核算过程也是一种市场的管理行为,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数据,为企业带来最直观最全面的经济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其在经济活动中掌握着第一手经济活动信息,利于企业掌握经济动向,规避市场风险,有效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促使企业的壮大和成长。

二、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一)会计核算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会计核算又名会计反映,是用货币这个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情况进行最为直观的反映。会计核算不仅能有效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且也是为了对未来的经济状况进行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所以说,会计核算既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与调节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力武器。会计核算通常表现为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常规工作,以便让会计主体通过收集上来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情况进行下一步的管理工作。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会计核算,则完全不能够如实地反映出企业管理是否规范,材料和人工是否过度浪费,产品质量问题是否突出等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日积月累之后,会让企业随时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能够真正提高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就必须严格扎实地对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行管理,使会计的工作职能能在企业管理中得以良好发挥,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会计监督能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所谓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对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财经纪律执行的监督和检查。会计监督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是整个会计活动的核心环节,它伴随着会计核算贯穿在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会计监督具有双重意思,第一,就会计自身而言,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政策,以身作则、严于职守,对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部门和人员都要一视同仁,不管领导或是普通员工都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和原则来办事。第二,会计不仅要全程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又要在某一经济时期结束时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和处理进行严格检查。会计监督具有监督市场经济活动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作用,可分为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政府监督。因此,加强企业会计监督,不仅能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计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实现经济效益,而且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状况,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重要条件,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会计诚信是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就经济发展历史而言,诚信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发挥会计对市场的核算、监督等重要职能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会计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树立良好口碑和得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会计诚信的培养。加强会计诚信的方法很多,一是加强企业员工的诚信教育,二是提高财会人员的工资待遇,三是加大对违规人员的惩治力度。这些方法都能够让企业会计诚信得以弘扬,从而使企业经济建设得以发展,并实现突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会计是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及组成部分,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在整个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固有和延伸职能,使市场主体能按照计划目标,有效地进行风险规避,及时地调整市场策略,达到预期经济目标,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所以,会计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企业会计监督[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核心能力;财务能力;环境;相关性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目标。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以及整合多项技术。

一、财务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类管理职能都应该围绕企业核心能力而展开,财务、生产、营销等各个管理领域都应该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性、价值性、稀缺性特征。任何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能力都应满足核心能力的特有特征。财务能力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它完全符合核心能力的构成识别特征。首先财务能力是一种致力于企业可控财务资源的作用力,其所具有的价值性不言而喻;其次企业的财务能力存在于特定的组织机构中,不同的组织机构之间所面临的环境不一样,单纯地模仿没有任何必要也难以实施,财务能力有其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财务能力是伴随企业在特定的成长历程中发展起来的能力,与企业的成长休戚相关,其在企业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形成中作用重大,从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为企业行动提供决策依据到为企业的发展进行有限资源间的有效配置,企业前进的每一步都有财务能力的影子,优秀的财务能力是在企业的特定成长环境中形成的,为每一个企业所稀缺。

二、财务能力在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将企业绩效归因于生产经营和财务运作两个方面,并要求二者保持高度协调。由于企事业单位的一切资产以及各种预期利益都以货币计量,所涉及的各种资源都能以货币的方式从财务角度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企业财务能力正是基于对资源的的配置与利用之上。财务能力由资源配置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部分构成。资源配置能力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供资源保障,核心能力的发展来源于资源的有效利用,财务表现能力适时反映核心能力的成长过程,为核心能力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核心能力作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中心,财务能力取决并服务于核心能力,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财务能力与核心

能力互为基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三、核心能力与财务表现能力

由于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通过货币形式进行价值计量的,所以企业财务理论上能适时全面地反映整个企业的动态,能将企业状况及时、有效的传递给信息使用者,这对把握企业发展动向以及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有莫大的帮助。企业核心能力的披露必须借助企业财务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必然反映在企业财务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的改善与增强上。财务表现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关系即体现在其能真实,及时,有效的反映企业核心能力与整个企业的动向。对核心能力进行计量和反映是财务表现能力沟通财务能力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有效性与核心能力的其它有机组成部分的方式。财务表现能力贯穿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是联系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运做的桥梁,是对二者的协调程度的反映。

四、企业环境对财务能力与核心能力相关性的影响

企业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都是存在于特定环境和特定组织结构中的能力。企业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集合,企业的环境因素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财务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除了受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企业自身的一些特定因素相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经济活动更为巨细。在世界经济逐渐全球化和一体化,跨地域性的大集团、大公司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财务管理学科正是适应了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从管理学和经济学中脱颖而出,对企业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研究。企业规模是对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性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因素。

企业财务由资源配置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部分有机构成。财务能力与核心能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财务能力取决并服务于企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本身并不能进行直接的计量和反映,需要财务能力对其进行衡量表述,财务能力还为核心能力的培育提供资源导向的支持,核心能力的成长为企业带入更多的可控资源,也为财务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一起发展。充分了解财务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能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为核心能力的构建培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金融化特征成因

一、国际经济金融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经济金融化主要是指国际经济活动日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金融关系为纽带,以金融政策为协调工具,从而把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来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与趋势。国际经济金融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国际金融活动在国际经济中日益趋重,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二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影响下金融活动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表现为金融联系;三是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防范金融风险已经成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成为国际经济协调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国际经济金融化的实质就是指金融这种经济资源在世界各国日益被优化配置、被充分利用的过程与趋势。

在国际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1、金融虚拟经济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日益突出。所谓虚拟经济就是相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实物经济而言的,主要指由虚拟金融资产如有价证券、存款、外汇等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活动,也称金融虚拟经济。金融虚拟经济在国际经济活动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虚拟经济规模日益扩大。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1989年为5900亿美元,1992年为8200亿美元,1995年为11900亿美元,1998年上升到15000亿美元,目前,全球的外汇日交易量已接近2万亿美元;国际债券1999年为1900亿美元,预计2000年为2000亿美元;证券市场到1998年11月,全球证券市场总值达25.2万亿美元,成交23万亿美元,其中,十大证券市场证券市值22.3万亿美元,成交20万亿美元。目前由于资本的流动和外汇交易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因此,国际经济的金融虚拟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进一步加强。第二,金融资产在各国社会财富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在社会财富中,如存款、股票、国债和保险单位等多种虚拟金融资产的比重日益增大,以金融资产为主取代了以实物形态为主或以货币存款为主的财富持有形式。可以用金融相关率即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表示社会财富金融资产化的进程(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一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都在逐步提高,社会财富以金融资产形态存在的比重日益加大。目前,国际金融交易仅有2%的同生产、贸易等直接投资有关,其余的均在自我循环,进行钱生钱的游戏。据统计,全球股市市值约25万多亿美元,而金融衍生商品的价值就达100多万亿元,是全球GDP的三倍多;再如1997年全球仅养老金总额就达到9.7万亿美元,估计到2002年将达到13.7万亿美元,并且这些国家的虚拟金融资产总额都超过了实物资产的总额,在未来的时间内金融资产的相关率还在继续增长。2、国际金融关系在国际经济联系中日益突出。金融关系主要是指各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股权股利关系和风险与保险关系等金融关系。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金融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化世界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它便利了全球金融的往来和全球融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目前,全球证券投资正在急剧的膨胀,意味着金融中介的快速运转,全球证券业内50家最大的证券商都是银行集团和金融集团下属的部门,银行与证券业的合并,方便了国际资本的国际转移,大量而迅速的全球资金流动,将各国的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了资金在国际范围内有效的分配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如国际货币组织的总裁康德苏在1995年5月美洲国家第25届理事会上所说,“在过去10年到15年内,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一体化为众带来了许多好处,它促进了全球储蓄的有效分配,而且促进了许多国家的投资与经济增长。”二是金融债权债务增加显著。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仅跨国银行债权总额,1992年仅为1885亿美元,1997年已增加到90383亿美元;国际融资总额,1992年为3149亿美元,1997年底便增加到88272亿美元。三是金融关系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3、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重要方面,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国经济安全关注的重心。90年代频繁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拉美巴西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都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巨大破坏作用,如何避免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衰退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因此,金融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安全首要关注的问题。

二、国际经济金融化的成因

1、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金融的全球化对虚拟经济的扩张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极大提高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和效率。据统计,世界金融市场一年的交易量达400多万亿美元,是国际贸易的几十倍,使虚拟经济规模得到极大的扩张;二是金融业务全球化、多样化,使得金融业的服务对象突破国界的地理限制,服务对象出现国际化,这对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扩大虚拟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货币国际化,即许多国家在积极推进货币的可自由兑换,全球性可流动和交易的货币将增加,国际货币结构的多极化为金融业务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四是世界各国金融政策趋向一体化。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企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试图将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计算在内,避免将这一笔本应由企业承担的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以减少公共费用的开支。由于绿色会计的涉及面较广泛,加之某些要素不易量化,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外,还要以实物单位和文字说明等描述性方式反映、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环境形成的近期、远期影响。绿色会计的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就更少。近几年虽然有少数大企业,在会计报表说明里涉及到这方面的表述,但仅限于文字叙述方法,如企业一次投入资金若干治理“三废”,使废水处理率提高了多少,工业粉尘下降了多少,固体废物递增率下降到多少等等,这种文字性的描述不能提供确切的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等信息来考核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或危害,从而企业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其结果还是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使宏观经济效益不能协调一致,继而使社会整体效益下降。还是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促进中国现代企业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绿色会计的内涵、绿色会计制度的建立等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绿色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比较

(一)传统会计理论缺陷

传统的会计理论是不完整的,其核算的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它仅能确认那些能够计量,且能用价格计量以及用价格交换的东西,忽视了公共物(空气、海洋等)以及拥有的那些不能以价格反映的东西。根据现代会计原理产生的会计公式,即从收人中减去成本而得到利润,其成本仅仅包括了经济成本,而没有包含社会成本。目前,社会从收入中所增加的每份巨额资本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属于未来子孙后代的资本费用为代价。我们是否依靠下一代的资本来生存。因此,利用这种会计技术与方法算得的利润,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而且鼓励了以牺牲环境来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郭道扬先生说,“经济之发展与环境之恶化犹如一个双面镜,一面显现出现代经济社会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另一面却照出了人类文明的病态”。绿色会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认为只有实现三者的最大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绿色会计核算的是社会总收益(社会总收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偏重一种而忽视其他的效益都不能称之为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二)企业的基本假设不同

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性质不同认识会对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把企业当作“经济人”。按照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的观点,经济主体都是经济人,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根本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这种假设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低成本的使用自然资源和不计后果的排放各种污染物。不容置疑的是,从根本上说正是"经济人"的假设造成了工业社会的资源环境问题。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把现代企业看成是“社会生态经济人”。所谓社会生态经济人就是指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三者的有机统一,实现这三种利益的最优化。可见这个基本假设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它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

(三)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

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仅限于企业经济活动中市场交易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或没有全部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虚夸的收益,进而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利益的作法,无视企业的持续发展。由于成本计算的不合理使得传统财务会计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也就无法为企业制订正确的政策提供正确的信息。由此可见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范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成本范围。

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它所反映的是社会总成本。这种社会总成本由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组成。从而就全面的计量和揭示了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为企业制订正确的政策提供正确的信息。由此可见,绿色会计中的社会总成本全面地反映了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绿色会计的效益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一起抓。

传统的财务会计在经济人假设的影响下,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非经济效益则不予考虑。很明显,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的条件下,这种只考虑经济效益的行为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二、绿色会计是我国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