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思想品德课 珍爱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我存在,乃是生命的一个永恒的奇迹。”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人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存在应该十分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断地追求自身生命价值的升华,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生命的漠视与随意促使人们一次次敲响了教育的警钟。

如何融生命教育于思想品德课中,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领会生命的意义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各种节日主题,思想品德课应充分利用好这些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源于现实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节日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例如在讲授《爱在屋檐下》章节时可以结合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国际家庭日等节日;讲授《崇尚社会文明》章节时结合6.26国际禁毒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2.1世界爱滋病日等节日开展生命教育,领会生命的意义。思想品德课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这些节日资源中隐含的生命教育素材,无疑为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教材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关,“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与教材中“学习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相关,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生命教育与“八荣八耻”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促使学生最终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

二、激发生命的意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同时,灾区人民在大灾面前的无比坚强和全国军民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信心和希望。结合抗震救灾,教师可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解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回馈生命”等生命主题系列教育。对于“生命的轻”与“生命的重”的思考总是使所有人的大脑不能停歇,尤其是当看到还有那么多在震后一百多小时仍能保持生命坚强的奇迹后,我们对生命的“轻”与“重”的思考尤为强烈。

经历了大灾,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抗震救灾中的那一具具废墟下的尸体的惨状,那一幕幕幸存者得以施救的感人镜头,那全国“上下一心,军民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那不顾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他人的一个个感人事迹,总在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神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强生命的教育

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花季,生机勃勃,他们探索人生,幻想未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在思维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强,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和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当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很容易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酿成终生遗憾。在学习《拒绝诱惑》章节时,教师先让学生搜集并列举自己身边的诱惑,如“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的诱惑”等。针对教材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禁毒教育,采取有力措施预防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醒学生们要“珍爱生命,远离”。

四、珍爱生命的成长

在学习“珍爱生命”时,对学生实施交通安全教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然而由于有些人安全意识淡薄,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在日常的生活中,会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悲剧。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安全意识和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3月份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利用这一契机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和“弘扬宪法精神,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此外,也可通过学生收集相关文字资料,选择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例,结合图片(如:闯红灯、乱穿马路、超载驾车、翻越栏杆等较具代表性)讲述几个交通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让学生们清楚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真正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公民。

五、体验生命的价值

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所学到的往往是抽象、背离现实社会生活真实层面、与生活脱节的常识。我在教学中强调了学习经历的获得,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具体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如讲《学会生活自理》和《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章节时,我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德育作业”:如帮爸妈洗脚、帮家长倒茶、帮家长打扫卫生、拜访敬老院、到街道上清除小广告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人生的生活经历,体验生命价值。

在讲“保护资源资源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结合油田环境的现状、校园环境的卫生情况,如: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大气、水污染,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引导学生们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如“鸟类保护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启发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做起,鼓励学生不使用餐巾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垃圾分类放置、不随地吐痰等,让学生树立起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的观念,让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的、和谐的关系。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接班人的需要。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将生命教育融于教学中,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动感、活力与喜悦。

参考文献:

[1]程红艳.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班主任之友,2000,(7).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命价值;生命教育;初中学生

一、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命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创造和奉献。

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1.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是短暂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认识其体现的既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又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启发学生倍加珍惜、热爱生命,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对父母多一份孝敬,对他人多一份理解与尊重,对集体、国家多一份贡献与创造,最终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2.生命的生存价值教育和死亡价值教育。生存价值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其自强、自立的精神,引导其以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态度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最终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掌握生存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存观。死亡教育则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告诉学生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二、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初中生身体特征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会迅速地成熟。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二器官发育成熟。第二,身体外形急剧变化。第三,体内机能迅速健全,各器官功能显著增强。教师应就此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正确看待自己,珍爱生命,使自己健康的成长。

(二)从初中生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正处在由儿童期的单纯、依赖,向青春期的独立、自主发展过渡。这一时期应解决好三大矛盾: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闭锁心理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实施生命教育,处理好这些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途径。

三、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一)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增强法律保护意识

社会生活中,有法律的保护,人们的生活才会有保障。我国通过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制定了具体的条文来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违法和犯罪,指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懂得遵纪守法和珍爱生命的关系,最终使学生能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二)生命教育与家庭、社会携手,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育只有当它触及到人的灵魂,并引起它深处的变革,才能成为有效教育。教师应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一个家庭,属于全社会。如2003年我校初二学生赵飞(化名)溺水死亡。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他的死亡而蒙上一层阴影。因此,珍爱个人生命,既是对个人的负责,更是对家庭、社会的负责。当然,教师很有必要指导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适时对孩子进行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教育,让孩子懂得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 热爱社会,奉献社会,体现人生的价值,享受感恩与奉献的幸福。

(三)生命教育与自我保护相结合,注重保护方法引导

学生身边危害自身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有环境灾害、自然灾害、不法分子的人为危害等。针对这些灾害,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教育学生拥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一定的自救、互救能力。如教师可教育学生遭到烈犬突然追击时,绝不能逃跑,而要勇敢与烈犬对面,做出“下腰拾石”的动作,烈犬定能后退,用以拖延时间争取救援。经过对学生多方面实施保护方法指导,最终使学生掌握自护、自救的本领,同时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初中学生整体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生活中遇到一些违法行为时都会出于见义勇为而忽略自我保护意识。如一位初中学生协助警察抓了一名盗匪,在学校受到了表扬,回家却被家长一顿训斥。是学生错了,还是家长错了?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认识自身的对与错,鼓励学生量己所能地实施见义勇为,使其认识到只有全社会人人维护正义,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安宁祥和,但在此过程中必须重视自我的保护,亲社会、做贡献,要斗智斗勇讲方法。

(四)针对个体特征实施生命教育

不同的学生在身体、心理、家庭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但每个人都有生命健康安全、家庭温馨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教育时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培育其信心,使其敢于创造条件,勇于追求幸福,积极服务社会,彰显宽阔的胸怀与健康心理的生命特征。

对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还应该扩展到生态文明教育,如对鸟、青蛙、鱼等野生动物或植物进行考查活动,体验到生物圈中并不因某种生物微小而轻视它的生命,感悟自然界中生命的可贵与价值,进而树立起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的观念。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能够发展成为健全的人。目前,我国思想品德教育已经融入了生命教育,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都要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学科特有的人文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把生活中生命教育的案例融入教学,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动感、活力与生命的喜悦,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青岛市教研室.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2004年1月第1版.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生命与生存教育;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前言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规律以及现象的学科,生物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了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当代学生带来了各方各面的压力,促使学生由于身心不健康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将生活、生命与生存教育渗透到中学的生物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本篇文章通过挖掘生物教材,对如何将生活、生命与生存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课堂当中。

二、在生物课堂渗透三生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与热爱生命

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显示,当今社会上的青少年轻生的人数在日益增长,频频出现青少年虐待小动物以及破坏花草树木等不文明的现象,作为一名人民生物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以杜绝此类不良现象的再度发生。将三生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课堂中迫在眉睫。例如,可以在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的教学课堂中,可以先给学生观赏几幅濒危灭族的漂亮动植物的图片,例如广东地区典型的濒危动植物黄腹锦鸡、大鲵、篦齿苏铁等,再给学生观看几幅常见的非濒危动植物的图片,例如地毯草、家养小狗或小猫等,再向学生提问,这两组照片中的动植物那一种更值得人类去保护,可能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应该保护濒危物种,不管学生的回答如何,在最后总结归纳的时候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不管是濒危动植物还是非濒危动植物都是生命,都需要人类去爱护,人类不能够去伤害它们。将生活、生命以及生存观念渗透到生物教学当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又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卵子受精过程以及受精卵变成人类过程的动画视屏,并在观看视频之后,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发表自己的观后感,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发表的感言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从受精卵发展成一个生命人的过程是有多艰难,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就选择了解生命,借此机会,向学生灌输生命来之不易,要尊重生命以及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在生物课堂渗透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感知与领悟生命

三生教育即生命、生活与生存教育,三生教育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还包括提高学生关注以及珍惜生命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家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挖掘生物教材,引导学生感知与领悟生命。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一节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基本知识的时候,同学们相互比较自己的眼睛、耳朵以及头发等,看看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可能很多同学都会发现,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有的同学是单眼皮,有的同学有耳垂而有的同学没有耳垂,有的同学是直头发而有的同学是卷头发,这是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形成这些生理特征的原因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将生活、生命与生存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使学生感知到生命的独特性以及生命的难能可贵,并且使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学会爱护每一个生命。

四、在生物课堂渗透三生教育领学生懂得正视生存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越烈,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生产的废水废气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是人类以及其它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成了生物教师的重大责任。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重视人类的生存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的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话题,例如雾霾、洪涝、温室效应以及水土流失等等,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形成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补救措施,使同学们意识到人类和环境的正确相处方式,让学生明白生态观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是所有人类的责任,从而使学生改掉乱扔垃圾、破坏花草树木以及虐待小动物等恶习,端正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为生态环境奉献出一己之力。由此可见,将生活、生命与生存教育融入生物教学课堂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生存观念意识,是所有生物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活、生命与生存教育,生活、生命与生存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以促进学生的省心健康与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珍爱生命作为终极目标。生物敬爱呕血使学生基本的了解了生活、生命以及生存等方面的问题,将生活、生命与生存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同时,并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高学生热爱生命以及珍惜生命的意识,避免学生在社会的压力下心灵产生扭曲,减少青少年轻生的数量,培养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周利兴.试论“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思想战线,2008(s4):112-115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生命价值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引导大学生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高校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意义

(1)引导医学生珍惜生命。近年来,大学校园里自杀和杀人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大学学子黄洋遭舍友投毒致死案……这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给死者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每每见到这样的新闻报道,不禁让人惊骇,更使人反思: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年轻人怎么啦?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快餐文化使对青年人精神营养不良,他们无法理解现实中的许多矛盾,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意义。与人相处太过自我,不能容人;遇事又太过脆弱,经不起挫折,从而导致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具体表现为:一是漠视生命,暴力伤害他人,二是否定生命,轻易放弃自我生命。当今高校,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是现实的需要。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更有重大的意义。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不仅能维护校园的安定更是为了培养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救死扶伤医护人才。

(2)引导医学生努力学习。 医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学院校的课程多,考试严格,医学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已是教育界共识。医生的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职业,医生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关乎人命。是做治病救人的良医,或是做杀人庸医,主要看医生的能力水平是否高超,医学理论功底是否扎实,临床操作技能是否娴熟。这些都需要医学生在学习阶段踏实学习,牢固掌握。对医学生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可以使医学充分理解生命的价值,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生强化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而且要珍爱患者不可重来的生命,以救死扶伤为使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惰性,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努力学习。

(3)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医院的硬件医疗设备和软件技术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但医疗服务质量却始终难以满足患者需要,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医疗纠纷案时有发生,冲击了医院的正常运作,也影响着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医患之间本应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融洽关系。医生漠视病人,误诊耽治,造成不可逆的医疗事故,患者不信任医生,殴医杀医时有发生,使得医护群体害怕心寒。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医院以规模求发展,以技术求生存,大力抓医疗技术的提高,高度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而忽略了对医务人员生命价值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对医患关系的维护。

2 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途径

2.1 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有由衷的认可情感,并予以真诚回报。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感恩教育对一个人的感恩意识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古人云: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医者仁心。一个没有同情怜悯之心,没有宽厚仁爱之意,没有感恩回报之情,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将心比心的人文精神的人一定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医学院校要把对学生感恩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以通过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感谢国家,感谢社会,感谢学校,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同学,感谢每一个给予帮助的人;帮助他们成为心中有爱,懂得感恩,珍爱生命的医学生。

2.2 社会实践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1)利用暑期等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访革命老区,参观烈士陵园,聆听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组织学生参观医院,观看孕产科教片,与孕妇交谈,了解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3)组织学生参观肿瘤科,殡仪馆等,感悟死神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和生命的可贵。

2.3 道德法规教育

开设卫生法,职业医师法等课程,用相关的法规知识武装医学生的头脑,组织医学生学习《医学生誓词》和《希波克拉底》誓言,引导他们遵循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学会站在法规道德伦理的视野,领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切实培养他们的生命价值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认真对待学习。

2.4 校园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对每个在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并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医学生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医学院校要建立与医学教育相匹配的医学人文校园文化,通过古今中外医学名人(李时珍、孙思邈,希波克拉底等)雕塑、《医学生誓言》,《大医精诚》名言警句等文化形式,给医学生以崇高的医学人文滋养,牢固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和生命价值感。

教育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生命价值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一种全人教育,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使医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生命,更关注他人生命,不仅关注自然生命,更关注生命体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医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升华,成长为有仁心仁术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薛红,刘利平,于海霞.生命教育的价值与实施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2] 杨慧艳.现代医学模式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医院管理,2009(5).

[3] 周晨.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探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教育的起点与回归是人的生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任。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开展生命教育,遵循儿童生命发展规律,旨在促进小学生的生命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命教育 教学

生命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人人平等、生命第一的意识,懂得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教师要明白,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要做好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成为尊老爱幼,亲师近长。关爱同伴的人,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充分挖掘现行教材,寻找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上,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儿童时期打好人文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文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学语文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并且有效的手段,生命教育又是道德教育的关键一环。小学生年纪尚幼,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思想和三观都还是一张白纸,处于非常敏感、脆弱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学校、教师方面的良好教育与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在将来陷入误区,甚至误入歧途。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教师务必要做好生命教育工作,为他们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打下思想、精神上的良好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大量地依托教材,将书本上那些蕴含了生命教育意义的课文充分解读,开展生命教学。例如,《那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就包含珍爱生命之情,教师应当向学生充分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意义,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创设生命教育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存在

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开展,通过营造出的情感与氛围来感染学生,将热爱生命的信念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融入到学生的骨髓里,学生可以从情境中感悟到生命独一无二的价值。在教导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时,教师还应当将这份珍爱延伸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爱护自然中的动植物,树立万物平等的理念,人类与其他生物同属于一个地球,同属一个生态圈,人类应当与其他各种生物和平共处,不能肆意地破坏生态平衡,迫害其他生物。学生懂得了尊重植物、小动物的生命之后,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一定的情境下培养学生审视生命的能力,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多做思考,从而自行感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在学习《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听诊器实验,让学生自己用纸杯、铅笔等工具制作简易的“听诊器”,互相之间进行“听诊”的实验,了解听诊器诞生的时代意义,听诊器的出现拯救了无数有心脏问题的患者的生命。

三、回归人性化教育,让语文教学凸出生命教育意义

从本质上来讲,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事业。在过去的教育环境中,由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出现过一定的误区,也走过不少的弯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触及内核,都逐渐意识到教育是要回归人性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锤炼,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人性化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如何使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的教育,让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挑战,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更加有意义。例如,在学习《第八次》这篇课文之时,教师应当重点讲解课文所体现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主人公受到蜘蛛结网所体现的顽强生命力的启示,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第八次尝试的时候取得了成功。在教师充满感染力的讲解下,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主人公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力,从而在生活中树立起了榜样,遇到困难毫不退缩,坚持到底,使得自己的生命度过得更加有精彩,教师的生命教育也就更有了意义。

四、进行拓展与延伸,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不限于课本的,想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生命教育的开展,同样要把课外阅读作为重要战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集中体现。古往今来的诸多先贤,孟子、司马迁、杜甫,鲁迅、巴金、茅盾等,都满怀一颗热爱生命的炽热之心,他们的作品都散发出高尚的人性之光,教师可以将他们的作品介绍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感受人性的珍贵魅力,从而接受名家们博怀的熏陶,感受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吸收他们身上的珍贵品质。教师要多让学生阅读那些蕴含强烈生命力的作品,让学生仔细阅读,用心感受,一边阅读一边做好读书笔记,并在阅读完毕后认真攥写读后感,将生命教育贯彻到课外阅读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之后,教师可以介绍一下张海迪和海伦凯勒的事迹,让学生去在课后阅读她们的作品,感受她们内心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小学生年龄还小,开展生命需要教师及时、准确的引导,培养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小学语文的生命教学要融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让生命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每一滴血液中。

【参考文献】

【1】徐媛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2014(07)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德心共育;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了要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的要求。面对屡见不鲜的大学生自杀、伤人等恶性事件,我国高校对生命教育的缺失、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德心共育”视角来重新审视、研究、构建、运行“六位一体”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标准化体系,提出了生命体验式教育、朋辈助爱、新媒体宣传交流等多种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将系统推动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改革与实践。

1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命教育是一种内涵丰富且外延非常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全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死教育、三生教育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就是使大学生树立健全的生命观,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保存生命、发展生命、追求幸福、实现价值”。

2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暴力、自伤、伤人等事件不断出现,自杀已经超越疾病、意外等因素成为大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从2006年的“爱死你”事件,到2010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血案”,再到2016年的“上海海事大学杀人事件”;从之前的北大学生当众虐杀一只几个月大的小猫,到中南大学因为“爱情”疯狂孽杀,大学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震惊社会。虽然,类似极端事件仍属于个案,但足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反思:一是充分表明社会的浮躁,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生命价值观缺失;二是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起步晚,很多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不成体系,且缺乏实践研究。

3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构建的意义

对青年大学生寄于厚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大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而现今我们必须警觉,当前大学生的成长有着“95后”自己的特点,陈旧和落后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在“德心共育”新的视角和理念下,构建出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可以有效的添补上述不足,通过大量的对比跟踪调查问卷、大学生朋辈“助爱”体系、特色活动实践体系等实践体系项目的运行,可以为很多高校的一线教育教学提高借鉴参考,帮助大学生懂得“为何而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成才。

4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构建

在“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下,依托“六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即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危机干预体系、活动实践体系、新媒体宣传体系、大学生朋辈“助爱”体系,(如图1)积累和总结相应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实践辅导、引导、启发学生,形成了层次鲜明、相互支撑、有序有效的一个良心循环,推动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取得新发展。

4.1生命教育内容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经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普遍在相关学科中有所渗透,较为广泛的多是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在课程中有部分讲述、活动中有所体现[1]。目前,大学生都是“95后”,面对层出不穷的失控事件,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构建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是生命教育体系完善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笔者提出,在“德心共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应该着重包括生命情感教育、生命认知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观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死亡教育,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拓宽教育形式和学科交叉渗透,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与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4.2组织保障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善的组织保障系统是一所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一种重要指标,必须引起校方高度重视。所以,首先各高校要成立“学生生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一定由校党委书记担任,还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分支。其次,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高校要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4]同时,也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专业老师的宣传和教育能力,形成全员育人、全员宣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再次,各高校要在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生命教育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培养、日常办公、教育宣传、开展活动、基地建设等,这样才能确保生命就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4.3危机干预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发展时期,心理年龄与实践年龄不符,抗挫折能力较差,个人支持系统薄弱,导致了突发心理危机和生命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笔者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危机干预体系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一样,一定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互融,坚持“预防为主、干预为辅、过程跟踪、宣教并行、规范服务、特色活动”的24字方针,运行“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处理”的预警机制、危机干预四级网络,遵循危机干预工作的基本流程,建立一套行而有效、完整有机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恶性事件的发生。[2]

4.4教育活动实践体系

生命教育不但要给大学生“授之以鱼”,更要对大学生“授之以渔”。大学生自身才是生命教育的接受主体,各种教育内容、干预帮扶等都要在大学生主体积极主动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才能够发挥到最大的作用,而且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验证,高校应积极拓宽生命教育活动载体,建立集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感恩教育、生命体验活动、参观学习、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箱庭辅导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实践体系,最终帮助大学生自主融入到生命教育体系中来。

4.5新媒体宣传体系

以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掀起的规模空前的传媒革命,实现了不可比拟的飞跃。但作为一柄“双刃剑”,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这个重要的虚拟阵地。首先,我们要搭建新媒体宣传交流平台和专题网页,开展生命教育网课、道德监督和法律约束机制宣传、传统教育宣传、生命教育基础知识宣传等等,为大学生们装备“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双层防火墙”。其次,建立新媒体生命教育反馈制度,高度重视大学生微博、朋友圈等信息展示平台,结合全覆盖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第一时间发现和捕捉危机信号,及早启动危机干预体系。

4.6朋辈“助爱”体系

多数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或者心理危机时,主动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求助的很少,反而会向身边的好友、闺蜜、同学寻求倾诉和帮助。上海市学生德育中心主任王磊表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一个朋辈咨询员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心理咨询专家。”[3]显而易见,朋辈心理辅导与互助在生命教育体系中,也将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所以,高校应构建起覆盖全校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朋辈成长联盟、各种心理社团等学生朋辈“助爱”工作体系,加强朋辈人员辅导培训,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并行举办一系列精品且符合在校“95后”大学生心理的宣传教育活动,共同营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让生命教育潜移默化、细雨无声地印入学生心田。5结束语总之,基于“德心共育”理念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构建与运行,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视角,更是生命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突破,它一定能为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改革与实践提供借鉴参考,最终帮助大学生们珍爱生命、追求幸福、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云清.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及实施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6).

[2]丁钰洁.基于“德心共育”理念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12).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第7篇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挖掘人本身的生命话题。在以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教师在不断的实践、锤炼、反思中成长,学生接受知识、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感悟和体验,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断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谈谈自己的感触和体会。

一、以“生命课堂”为依托,了解生命教育内涵

有一位教育专家在解读新课程时说道:“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组对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继承学校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和学校传统特色教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整合,重构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校本课程――“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从人与环境、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三个方面,分低、中、高三个年段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课题研究以教材作为依托扎实地展开有自己学科生命气息特点的教学活动。

这样展开教学,系统、规范,且有教材、课时、教师等最基本的保障,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延展生命教育内涵。为了使“生命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教育功能,本课题分解开设了相关的子课题:围绕生命教育基地开设“生命课堂”课程的研究;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整合的研究。并有专门老师负责。作为本题研研究的子课题,“生命课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要内容依托教材,由各位课题组成员承担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各有侧重。“生命课堂”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正不断地完善,依托“生命课堂”这一形式,生命教育快捷、有效地渗透在学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在德育活动中养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除了在课堂教学上渗透生命教育,开展各种形式各样的活动,把生命教育和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逐步养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是生命教育的另一重要形式。为此,学校课题组以高年部花园、生物园为基础,建立了三个“生命教育基地”。在生命教育的基本思想引领下,学生开始去了解生命现象、体验生命的历程,同时来感悟生命的意义,从而确立起健康、正确、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命价值观。

围绕“生命教育基地”,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在了解动植物的生命现象过程中,获得对生命历程的体验。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息,与大自然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学生都乐意接近自然和探索自然,也喜欢欣赏大自然,他们渴求了解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帮助学生在课内外展开观察、收集和分类等活动,尝试去解释生命现象,探索生命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使之成为有一定科学见识的公民。

三、搞好“三结合”

1.要将生命教育同其它学科教育相结合。生命教育不单纯是健康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教育。我们要使各位教师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并且热爱生命,那么他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教学中,才能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我们还可以将生命教育同一些边缘学科(心立刻、政治课、品德课、健康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事例向学生讲述生命于我们的伟大意义。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态度,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健康发展。

2.生命教育同课外实践相结合。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多都是通过举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

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管理员给我们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请消防员讲讲水火对生命的残酷毁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朋辈心理辅导员 生命教育 培训

朋辈心理辅导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过程。”[1]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经过一定训练的、在专业人员督导下的学生,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的活动。“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通常是指年龄、地位、知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相当的人们。他们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那些从大学生群体中选,接受特定的培训,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其他朋辈提供心理援助,产生积极行为影响的人被称为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心理教育的主动性。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员的招聘、选拔、培训、管理、督导等环节,其中培训是关键。在培训中我们往往注重对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一些技能培训,如谈话基本技巧、认知干预技术、行为矫正技术。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关爱心灵、抚慰生命的理念,即生命教育的理念。香港心理学家林孟平教授说过:“心理辅导就是触扶生命,没有这样的理念,再高妙的技术和技巧都不能有助于生命的成长”。在对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时,应将生命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有助于朋辈心理辅员自我生命成长。朋辈心理辅导员从事心理辅导是一种自助——助人——互助的活动,作为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首先要有生命的意识,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成长,才能帮助其他同学的生命成长。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人们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崔建华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一书中提出:“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对于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从而培养他们的尊重和重视生命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人文关怀的理念”[2]。通过生命教育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有关生命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增强他们关注生命、呵护心灵的意识,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从事朋辈心理辅导工作。

很多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提出要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书籍中增加了生命教育的板块。例如:曹梅静、王玲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年6月)第十二章为:生命教育;樊富珉、王建中主编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最后一章为:珍爱生命;王晓刚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十章为:学会珍爱生命;贾晓明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适应》(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月)第十章为:人生意义的追寻;王为正、韩玉霞主编的《大学生心理自助读本:感悟·求索·升华》(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十章为:不抛弃不放弃——生命的价值;周莉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十章为感悟生命:体验唯一的历程。作为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仅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而且应该有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助人的作用。

(二)生命教育有助于朋辈心理辅导员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去认识大学生自杀、暴力等极端行为。以大学生自杀为例,自杀的人大多不是精神病人,只有20%的自杀者是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大多数自杀者是正常人。[3]有人对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60名自杀未遂大学生自杀原因调查,85%的学生认为“生活再也看不到任何意义”。而其中93%的人在生理和心理是健康的[41]。当代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爱米尔·杜尔凯姆在《自杀论》中否定了将自杀起因归结为心理机能因素的做法,运用大量的事实和统计资料,证明了“自杀主要不是取决于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着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也就是说,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和一些共同的社会思潮及道德标准等对人自杀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5]杜尔凯姆的分析很有借鉴意义,我们不能把大学生自杀行为只归结为自身原因(如精神疾病),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环境与人生观、生命观的问题。据此大学生中的有些现象我们不难理解:有时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让一些大学生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的无辜的生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一种不健康的人生观所致(即“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道德观、价值观、生命观容易受影响,从而缺乏正确的生死观,漠视生命。因而,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对于大学生自杀,不能单一看做是生理、心理的原因,更要从生命认知和生命意识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这样有助于全面分析大学生自杀、暴力等问题。

(三)生命教育有助于朋辈心理辅导员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处理朋辈生命困惑问题。

朋辈心理辅导员除了要解决朋辈学业、人际、就业等常见的心理困惑外,还要面临朋辈提出的一些深层意义的生命困惑问题。诸如:如何面对贫困对生命成长的挑战;如何面对就业压力带来的对未来的不自信;如何处理理想社会与现实状况的矛盾所带来的悲观、绝望;如何面对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与实际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何从只重生活的感受,不顾生命的存在的现状中超;等等。尽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对缓解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面对严重的人生观、价值观偏差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显得有点无奈。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探讨得更深、更远。在这种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员运用生命教育的原理去辅导效果会更好。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生命教育方法

对朋辈心理辅导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面向朋辈心理辅导员开设生命教育选修课,让他们比较系统地掌握生命教育理论。一些高校已开设《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一类的公选课,但极少面向朋辈心理辅导员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课程中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通过课堂生命教育,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生命的有关问题。这门课的设计主要围绕个体生命健康成长所必然要面对、经历的问题入手:如生死问题、生命与感恩、生命与亲情、生命与爱情、生命与宽容、生命与激情、生命与责任、生命与信念、生命与求真向善审美等等。

(二)在朋辈心理辅导员中开展生命体验活动。生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触及人的心灵、感染人的灵魂的教育。因此督导师要引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可组织朋辈心理辅导员参观看守所、戒毒所或观看一些抵制吸毒的展览、预防艾滋病展览等,增强朋辈心理辅导员自我防范意识,维护生命的尊严;可组织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体验成功或苦难;可组织朋辈心理辅导员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朋辈心理辅导员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可提供实物、标本、模型、仪器、图片、幻灯片、电影等,供朋辈心理辅导员观察,从观察中获得观念,了解其中的原理。

(三)在朋辈心理辅导员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学生都各有其独特的待人处事态度和不同的价值观念,亦即每个人的角色都未尽相同。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朋辈心理辅导员了解自己的角色,促使他们省思,从而改进自己,并容纳别人的态度。

(四)在朋辈心理辅导员中开展沙龙讨论活动。让朋辈心理辅导员阅读有关的图书教材、故事,通过各种与生命教育主题相关的影片欣赏及事例的主题讨论,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并从中深入省思自身的价值观及行为。让身边的同学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真情生命故事,听者与讲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共鸣中增强了彼此深层次的生命交流。[6]

(五)在朋辈心理辅导员中开展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经常在朋辈心理辅导员中开展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如“感激中的爱与成长”、“认识生命中的你我他”、“阳光、自信、成长”、“生命的年轮”等,启发他们对生命的深入思考,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增强生命的适应和能力。

参考文献:

[1]Mamarchev,H.L.Peer Counseling.Searchlight Plus:Relevant Resources in High Interest Areas.No.52+.Ann Arbor,MI:ERI CClearinghouse on Counseling and PersonnelServices,1981.ED211904.

[2]崔建华,李石,苏兆成.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12.

[3]郑晓江.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南昌大学学报,2001,10.

[4]赵可式,等译.弗兰克活出意义来[M].北京:三联书店,1998:160.

[5]法·爱米尔·杜尔凯姆.自杀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