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肾内;护理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14-01

肾内科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要反复住院、长期透析等,需要长期输液,从而导致血管条件较差,而静脉留置针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既减轻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能有效的保护血管,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普及应用。

1临床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对60例患者采取了静脉留置针,年龄36~85岁,尿毒症18例,肾病综合征29例,慢性肾衰1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护理

2.1操作前予以患者良好的心里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意义,配合方法,静脉留置针的有点和常见并发症,告知其留置期间避免置管肢体负重和长期下垂,并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局部进水[2],如敷料潮湿应立即告知护士予以更换。降低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和恐惧感,从而使其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

2.2血管的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开瘢痕、炎症、硬结、静脉瓣、关节等,还要避免在内瘘侧肢体穿刺。

2.3留置针的固定:采用3M透明贴膜固定,确保针尖不扭曲、不折叠,标明穿刺日期时间,为拔管提供依据。留置针一般留置3天,可延长至96小时。

2.4正确封管:封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液体输完后用生理盐水或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采用连续、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的方法,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

2.5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严格无菌操作,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有无红、肿、热、痛及硬结,发现异常及时拔管,并进行处理。输注刺激性强或高渗药物时,输液速度要缓慢,并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6导管堵塞:输液前用生理盐水冲管并抽回血,证明通畅后再输液,如无回血或冲管时有阻力,应考虑留置针堵塞,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如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不仅病人会痛苦,也可能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2.7液体渗漏: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妥善固定,瞩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及长时间下垂,衣服尽量穿宽松的。

2.8皮下血肿: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应熟练,穿刺动作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3结果

本组病例输液5~30天,平均20天。静脉留置时间3~20天,平均静脉留置时间12天。出现导管堵塞12例,静脉炎18例,液体渗漏3例。及时采取措施后未造成严重后果。

4讨论

静脉留置针正在逐渐代替头皮钢针穿刺,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了护士的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3],在抢救病情危重者时、需定时、多次给药、输液时间长、量多,静脉留置针都能很好地保证静脉通路。无论患者、家属文化层次高低,在说明静脉留置针输液优点后大多数愿意接受。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综合护理,以减少并发症[4]。

参考文献

[1]周莉,杨晓红.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对比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36

[2]中华护理学会,临床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 1400 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0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湿热敷;输液外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14-02

在我国化疗治疗中,输液是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患者耐受力差等多种原因经常引起输液药液外渗,使输液部位疼痛、肿胀,局部皮肤苍白或暗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2】。随着医学技术的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是高科技时代在医疗护理领域里开发的一门新技术,PICC置管为输液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经,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3-4】。而湿热敷主要用于减轻慢性疼痛,刺激血液循环,舒筋活血,其是是通过增加人体内组织的温度和血流量,以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5】。本文具体探讨了湿热敷在输液外渗应用中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入选标准:临床上已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且需要行深静脉置管化疗治疗患者;预计生存大于1年;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自愿参加测评;排除神志不清或精神病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52例;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50.65±6.2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3年,平均4.12±0.56年。临床分期:Ⅰ期10倒,Ⅱ期80例,Ⅲ期30例;肿瘤大小在4-18cm3,平均8.52±0.23cm3;肿瘤特征:结节型30例,巨块型68例,弥漫型22例。根据入院的单双号顺序,上述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PICC方法

两组都采用化疗治疗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配合,选择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Groshong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包1套,导管型号为4F。其操作步骤如下:选择血管在病人上臂中段扎止血带,选择穿刺静脉;患者仰卧位,拟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应用PICC 管自带的穿刺针穿刺静脉;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向内送管;送管直至预定长度;退出穿刺针,旋开止血帽;连接充满盐水的注射器,冲洗导管并进行抽吸和冲洗;连接好充好盐水的注射器,抽吸至回血并冲洗以保证流通性能,修正导管长度,连接输液系统及固定导管。待引流尽胸液后,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本文使用的药物主要为羟基喜树碱20mg,阿霉素40-60mg,顺铂40-60mg,5-氟尿嘧啶500-750mg,亚叶酸钙200-300mg。关闭引流管,嘱患者合理转动使药物均匀与胸膜接触。24h开放引流管,可连续数次进行治疗。置管后在整个化疗周期期间均按 PICC 标准护理规范进行护理。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湿热敷,将50%硫酸镁溶液10ml加热至50℃,浸湿4块10cm×10cm纱布,根据肿胀面积折叠调整纱布大小,均匀外敷在肿胀皮肤表面,5分钟后,纱布温度下降,可再次加热外敷,直到纱布完全冷却,每2小时重复上述方法1次。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状况,采用QLICP-BR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包含躯体评分、心理功能、症状与副作用、社会功能四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观察两组在输液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为输液外渗、肿胀、静脉炎、导管堵塞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本文涉及的统计方法包括卡方分析、四格表确切概率分析、t检验等,P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治疗后输液外渗、肿胀、静脉炎、导管堵塞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化疗的输液护理应用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指采用引导针 、经外周静脉穿刺,将 1 根有硅胶材料制成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6】。同时其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保持给药途径通畅,降低输入药物渗透压及pH值对血管的刺激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认可【7】。

但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中,其血管细、短,容易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通透性增高而发生渗漏。同时一些患者的多动可增加套管针与血管内壁的摩擦造成血管内膜粗糙损伤从而产生血液凝集、沉淀、阻塞、渗漏。在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不良反应中,湿冷敷法可以消炎去肿,加用湿热纱布包裹,可使局部皮肤保持一定温度,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液的回流,使局部肿胀消退,达到缓解肿痛之目的【8】。本文治疗组治疗后输液外渗、肿胀、静脉炎、导管堵塞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在其他护理中,我们需要通过责任护士的健康宣教,宣传一种理念,让患者需要采用一种方式,健康,自信,积极的生活方式,同样可以回归的生活。也要提供锻炼器械并带领大家做康复功能锻炼操,进行心理辅导,介绍输液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促进患者之间对抗疾病经验的交流【9】。本文治疗后治疗组的躯体评分、心理功能、症状与副作用、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湿热敷在输液外渗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欣欣,刘钟梅,张全英,等.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吉林医学,2006,27(2):170-171

[2] 尤黎明.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85-88.

[3] Lu MD,Yin XY Shen Q,et al.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boiling carboplatin (BCBP)solution for treatment&liver cancer in animal model[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1,48(2):1328-1332

[4] 陆亚红,吕华,李荷君.恶性肿瘤患儿应用PICC置管的特点及改进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A):47-48

[5] 吴剑辉,古静芬,黄慧嫦,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及其管理[J].护理研究,2005,19(12B):2704-2705

[6] 董如建,刘海舟.超声引导在困难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6):71-72

[7] 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液磁极化疗法

1临床资料

近几年来,治疗患者数千人次,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有217人次,其中男102例,女115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78岁;高血压患者84例,高血脂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9例,银屑病患者26例,其他皮肤病患者82例;在治疗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的有17人次,采血成功率达92.2%。

2失败原因及对策

2.1患者肥胖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合理度稍大些,但进针一般不宜超过40°。

2.2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对此类患者进行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静脉,穿刺时力度要稍小一些。

2.3高黏血症的患者血液黏度高,针头一进血管,就发生阻塞,不回血。两次穿刺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进针时有落空感,无回血,拔除针头发现有黏性血块堵塞,更换腕部静脉另行穿刺采血均成功。原因尚未探讨。

2.4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管壁硬性大,无弹性。应注意拔针方法,保护血管,拔针时应先将指腹顺静脉走向平行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除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5~10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

2.5不合作的患者应用夹板固定,并嘱其家属看护好。

2.6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由于恐惧,引起血管痉挛。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避免血管痉挛。

2.7血管粗短的患者见回血后,又往里进针,易刺破血管。穿刺失败后尽量不要拔出针头,做另行穿刺。对于穿刺后见回血又进针不回血的,可以稍退针头或者摸清针头前面是否有血管,如有再进针。总之,要尽量采完血后,再换用8号或9号头皮针回输血,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2.8血管细小的患者血管不清楚,可做试验性穿刺。应选择弹性好,暴露明显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不做实验性穿刺。

2.9护士的心理素质和穿刺熟练技术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护士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周围人际关系、运动量、疲劳程度等与护理人员之间存在情绪自我调节及自身生物节律调节,但有不同的负效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烧伤;骨外露;VSD负压引流技术;骨钻孔

骨外露是深度烧伤的治疗难题之一,传统方法一般采用皮瓣移植修复或骨钻孔培养肉芽后植皮修复,皮瓣移植存在继发组织破坏大或者皮瓣供区缺乏的难题;骨钻孔培养肉芽植皮存在耗时长、感染几率大、费用高、患者痛苦等缺点。甚至有形成骨髓炎、骨坏死截肢的风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大大降低了骨外露治疗难度和风险。我院烧伤科自2010年~2013年6月共收治烧伤骨外露13例,经骨钻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深度烧伤骨外露患者13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1~48岁。其中电烧伤6例,热压伤3例,火焰钢铁水烧伤4例(均为大面积烧伤);手部骨外露4例,足部骨外露3例,胫骨骨外露6例。 骨外露面积约2cm×2cm~3cm×24cm。

VSD材料:武斯第公司的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生物半透膜、引流管、三通管和病房的中心负压装置。

冲洗液:根据创面坏死组织多少、引流液性状和细菌培养结果,针对性选择单纯盐水、α-糜蛋白酶盐水、抗生素盐水、α-糜蛋白酶+抗生素盐水等冲洗液,冲洗创面和VSD装置1~2次/d,可以起到抗菌、稀释引流液,分解坏死组织和血凝块,防止泡沫微孔及引流管堵塞,使VSD引流治疗效果更好。

1.2方法 因VSD负压引流技术是用生物半透膜将伤口覆盖形成一个密闭环境来进行治疗,宜先期将外露骨周围软组织创面修复后再进行外露骨钻孔+VSD治疗,一方面便于黏贴生物半透膜,另一方面减少骨髓感染的机会。骨外露创面清创:刮除碳化骨质,发黄变性的骨皮质可予保留或部分削除。然后在骨面上用电钻均匀钻孔,孔间距0.5cm~1.0cm,深至髓质或髓腔有渗血为止,再用VSD泡沫材料覆盖创面,宜超过创缘1cm以上,泡沫外黏贴半透膜封闭,半透膜宜超过VSD泡沫外缘5cm以上,将引流管接中央负压持续吸引,维持负压在200~400mmHg,以VSD引流管型显露清晰,泡沫软有弹性为度。用冲洗液冲洗创面和VSD1~2次/d。 注意观察半透膜是否漏气、引流管是否堵塞,漏气会导致VSD泡沫脱水脱醇变干变硬,不但影响治疗还可能引起患者疼痛、起泡等不适。发现漏气应及时补贴半透膜密封。泡沫变硬时用冲洗液浸泡可恢复弹性。安置一次VSD可进行负压引流治疗7~10d,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决定更换VSD的次数。经过VSD治疗培养好肉芽,小创面可通过周围皮肤爬行封闭创面,大创面则需植皮封闭创面。

2结果

13例患者经过VSD负压吸引治疗肉芽生长良好,8例通过上皮爬行封闭创面,5例通过植皮封闭创面。典型病例:崔XX ,男,48岁,被铁水烧伤32%TBSA,双下肢16.5%均为Ⅲ°伤,左小腿为深Ⅲ度,经过切削痂植皮创面逐渐愈合,左小腿胫前约1~3cm×24cm骨外露,骨皮质坏死。伤后第47d予骨外露创面清创+骨钻孔术,术后2d换药冲洗1次,换药4w无明显肉芽生长。伤后第75d再次手术清创削除部分坏死骨皮质,外加VSD封闭负压引流。1w后拆除VSD后,见骨孔内有肉芽生长,更换VSD封闭负压引流2次后,肉芽几乎覆盖外露的胫骨。创面边缘有上皮向中间浸润爬行,经自体皮移植创面封闭。见图1。

图1

3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于1992年由德国Wim Fleischmann博士所创并应用于临床。1994年引入我国,今年来在创伤外科得到广泛应用。VSD是应用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材料覆盖或填充组织缺损创面,外面黏贴生物半透膜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通过持续或间断负压吸引来促进创面修复的治疗新技术。VSD技术结合骨钻孔能更有效的挽救受损骨质保全骨功能,在负压的吸引作用下,来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定向分化为多种目的细胞,加速新生血管形成,新生的小血管被"牵拉"着从创面周缘以及骨孔内的哈佛氏管快速生长,覆盖外露骨质,促进肉芽生长,利于创面修复[1,2]。此外,VSD使创面得到有效的覆盖和保护,减少了创面污染,为创面提供了湿润愈合环境,促进创面修复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VSD的负压吸引和药液的冲洗促进坏死组织液化排出,有效清除创面细菌及炎性物质并抑制细菌生长,减少了感染机率;及时吸除组织渗出液,促进组织水肿消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还可以影响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创缘周围组织上皮化[3~5]。VSD负压引流技术+骨钻孔解决皮瓣缺乏难题,可以促进骨孔内肉芽生长,缩短病程,减轻医生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并降低了治疗费用和截肢风险。但负压在什么范围才能更有效促进肉芽生长同时能保护骨髓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阮志勇,廖劲松,胡晓健,等.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外露[J].中外医疗,2009,1:57.

[2] 刘德伍,李国辉,胡翔,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J].中华临床康复,2005,9(2):90-91.

[3] 尚新志,钟辉,唐乾利.中药冲洗+VSD结合手术治疗烧伤后胫骨外露创面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3):40-41.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0―01

目前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相当的广泛,其为临床输液护理工作中一项较好的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减轻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头皮针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临床护士的工作量,节约资源[1]。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给营养进行静脉输注时静脉留置针是重要的工具,其有明显的且被认可的优越性,如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避免头皮针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因此如何能更好的使用静脉留置针,使其更好的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及护理人员服务。护理工作者做出了很多临床研究,根据临床观察和国内外的护理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新进展及护理。

1 合理选择血管和静脉留置针

常规根据血管情况选择与肢体纵轴平行长度再2.5cm以上、弹性号、无静脉瓣且远离关节、不影响活动、固定良好的血管为最佳穿刺血管[3]。选择血管及静脉留置针史穿刺成功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情况合理选择清晰可见、血管充盈良好、直径粗大、弹性好、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据血管粗细选择留置针型号。

2 穿刺方法

常用穿刺方法为进针见到回血后,再进0.2cm,然后退出针芯送套管;江燕在临床工作中将常规穿刺法与改进穿刺法对比发现,在穿刺见回血后稍退针芯,左手固定皮肤,右手连同针芯送套管[4]。这种操作避免在送套过程中针芯刺破或损伤血管壁,使套管在针芯导航作用下顺利的进入血管;避免了常规穿刺方法中因边送套管边退针芯,固定皮肤不佳而导致皮肤形成褶皱,影响送管效果,从而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

3 封管方法

封管时不可用力过猛而使血管内压增加,。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去,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5]。输液过程中液体滴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到3mL连续滴注,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6],以防小血凝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4 留置时间

对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无明确的说明。有报道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常规为3天,最长时间为7~10天[7]。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留置深度也影响留置时间,常规操作是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而其建议在静脉留置针将导管完全进入后再后退1~2cm,避免针尖紧贴血管壁或静脉瓣,更好的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从而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5 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有静脉炎、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血栓形成、皮下血肿。

5.1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26%[8],许燕等认为输液种类和套管针穿刺部位的选择是影响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9]。除此之外,静脉炎的发生与操作技术有关,如操作者进针角度小、进针时用力大造成血管损伤,或寻找血管时损伤血管,随着留置针在血管内时间延长,发生局部渗漏及静脉炎的频率增多[10]。另外,输液量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关,使用静脉留置针一次输液量>1500ml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输液量

5.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发生常与封管操作不当有关。因其可导致血液反流形成阻塞,其次,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反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都可导致导管堵塞[12]。因此,每次输液完毕,要根据患者及输液的具体情况,选用正确的封管液并使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5.3 液体渗漏

导致液体渗漏的原因可有导管脱出静脉、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长期输注刺激性液体等。为避免出现液体渗漏,护理人员应仔细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过度活动,同时注意操作方法,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5.4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高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表现为穿刺侧肢体肿胀、疼痛,可伴有皮温升高或降低。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到5天为宜,时间过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性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保护好留置针肢体,避免肢体下垂。

5.5 皮下血肿

为静脉穿刺失败所致。静脉穿刺失败,造成静脉留置针刺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程及技巧,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确,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留置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的护理操作技术,在重症监护室及临床被广泛应用,所以,在临床操作中应让患者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再使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输液管理,完善输液体系,持续保持静脉通路,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及时、合理、足量用药[13]。同时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纪曼芬,秦秀群,蔡珊等.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法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09210:331.

[2]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3] 吴柳春.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选择与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3:375.

[4] 江燕.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不同穿刺方法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淮海医药,20092,74:368.

[5] 梁燕.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临床观察[J].山西护理杂志,1988,122:80.

[6] 王小莲.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0:381-384.

[7] 杨华,殷理嘉.烧伤患者切痂术中痂下静脉穿刺输液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21.

[8] 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患者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3.

[9] 许燕,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学杂志,1999,152:3.

[10] 药晋红,胡牧,张平.静脉留置套管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

[11] 黎胜红.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31.

[12] 王莹,霍正娟,瞿玉霞,等.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医护论坛,2011,811:184.

[13] 林玲,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93-494.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第6篇

【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护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存在问题,寻求护理对策,改善操作技巧,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护理 并发症 预防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能高效率地保持静脉通畅,减少液体外渗和防止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患者家属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同时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

1、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1.1 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对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

1.2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1.3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1.4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5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常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1.6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根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量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常规留置时间为5d[4]

2、 发症观察与护理

2.1 预防感染

在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液、渗血、红、肿、热、痛等反应。穿刺处每天更换一次敷料,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盖上无菌干纱,用胶布重新固定好,也可使用无菌胶贴隔日更换一次,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一旦发现异常症状,立即拔管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少痛苦。

2.2 护理导管

妥善固定留置针,防止打折、扭曲,并注意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前拔管后要注意留置针肝素帽的松紧,防止使用过程中因为多次封管拔针或肢体移动而导致肝素帽脱落。强调在每次结束输液、护士离开患者前检查透明敷料的固定情况,如有松脱,立即予以更换敷料或重新固定,在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输液过程中控制好输液速度,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循环负担,引起不良反应。为避免导管堵塞,在静脉营养液、血液制品及特殊药品输完后应彻底冲洗干净,及时封管,并注意封管速度要缓慢。

2.3 防止形成静脉血栓

为预防血栓形成,应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选用外径小的导管,尽可能穿刺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且置管时要求技术操作熟练,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肝素帽使用时应与其平行刺入中心,减少反复穿刺肝素帽而造成微粒污染。严格控制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建议常规留置时间不要超过7 d。肢体穿刺时患者手、足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4 药液外渗的处理

(1)局部封闭,减轻疼痛,促进吸收;(2)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3)局部物理疗法。

2.5 防治静脉炎

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穿刺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要及时处理,可应用(1)静脉炎软膏或喜疗妥局部涂擦;(2)土豆切成片状,沿静脉行走方向贴敷于皮肤上,每日更换数次;(3)局部理疗;(4)酒精纱布湿敷。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时期留置。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了可靠的通路,在急诊抢救时更能发挥优势。护士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更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在每个环节上都熟练、正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第7篇

带领大家不断向新技术发起冲锋;

她主持开展的多项技术研究,

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她的病人遍布全国各地

和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

她领导的心血管研究中心

被誉为国内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中心之一。

医学博士、少将韩雅玲,现任总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她指导大家抢占世界前沿技术制高点,带领大家不断向新技术发起冲锋;她主持开展的多项技术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她的病人遍布全国各地和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她领导的心血管研究中心被誉为国内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中心之一。

勇当国家代表队

2005年9月29日,在日本神户举行的第七届CCT(复杂经导管治疗)会议的大屏幕上,一台由中国沈阳现场卫星传送的示范教学手术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余名与会专家的目光,而术者正是韩雅玲博士。

CCT会议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世界知名的介入心脏病学会议,转播的都是复杂和高难度病例,本次会议指定的中国转播单位是总医院。术前韩雅玲多次动员大家:“这是代表国家与世界顶级专家同台竞技,不但要成功,而且要漂亮!”为向大会展示中国心脏介入治疗技术水平,韩雅玲挑选了具有挑战性的两个病例,只见她插入导管,送入导丝,打开球囊,放置支架……每步操作自信而娴熟。两台手术在不到一小时内一气呵成。“很好!”大会主席斋藤滋医生由衷赞许。

其实,韩雅玲并非第一次代表中国。2005年7月,她作为中国唯一的主席团成员出席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最高水平的CTO(慢性完全闭塞冠脉病变)研讨会,凭借扎实精彩的高难病例分析获得了盛赞,为祖国争了光。两个月后,她又作为CCT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出现在神户会议主席台上,主持会议并讲课,她深厚的理论功底折服了与会专家。

台上一小时,台下十年功。当初韩雅玲走马上任心内科主任时,为了尽快掌握冠心病介入治疗PCI,跑遍国内各大医院,虚心向专家学习,并采自体血用于实验研究工作,不久便掌握了这门高新技术。随后,她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不断拓展新的治疗领域和途经,终于在老年高危复杂冠脉病变、左冠脉主干病变、CTO病变等疑难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走到了国际前列,她首创的7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她以90%的成功率完成的1500多例支架术,可与世界最好的日本一流专家相媲美。她主持完成的《751例次老年危重冠心病介入治疗》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临床医学是靠实力和事实说话的,只有一流的技术才能立足世界医学之林。韩雅玲主持开展的许多技术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国外专家对她的态度也从迟疑到欣赏。近年来,她先后22次作为主席团成员或特邀嘉宾应邀参加美、日、韩、法等国家的国际学术会议,代表中国心血管专家担任会议主持和大会讲座。

创建一流学科队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日益增多的心脏病病人,让韩雅玲感到了职责之重,也激发了她创建一流学科、培养一批优秀医学创新人才团队的强烈愿望。

刚走上科主任岗位不久,韩雅玲便将两名副主任送到国外研修。为使更多人掌握PCI技术,她手把手教他们提高操作技能,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每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后,她都毫不保留地与大家共享所学所悟。为促使大家多出成果,她把多年积累的珍贵临床资料、实验数据和学术观点都拿出来,指导下属开展科技含量高的课题研究。在韩雅玲的精心培养下,科室已有10人能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治疗手术,30名医生能熟练担任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的术者及PCI助手,这在军内外医院极其少见。她先后培养的4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都走上了重要岗位。

在医学临床实践工作中,她指挥大家抢占世界前沿技术的制高点,带领大家不断向新技术发起冲锋。每逢遇到重大疑难手术,她总是亲自上台,并安慰大家“成功了是你们的,失败了由我承担。”在创新业务过程中,头几例风险大,需要“探雷”者,她首当其冲。当她掌握了技术,把“雷”排除了,便告诉同事们这个业务基本上有把握了,出现并发症或难题知道怎样解决了,接着放手让其他同志去完成,而她自己又去开拓新的领域。

她结合每个医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主攻方向,鼓励他们冒尖,为他们的成长搭梯子、建舞台、送温暖。10年里,她送科室同志出国100余人次,人人学成按期归来。一个年龄结构好、专业素质精、协作意识强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

心齐气和事业兴。韩雅玲只用了6年,就使科室实现了从军区重点科室军区中心全军中心全军研究所全军重中之重研究所“五级跳”的大跨越,科室发展的经验被专家们称为学科建设的典范。11年来韩雅玲带领大家开展40余种心血管介入诊治手术,总计2.5万余台次,完成例数居全军第一、全国前三位,总成功率达99.3%。科室年门诊量从10年前的5000人发展到现在的7万余人,病人遍布全国各地和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被誉为国内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中心之一。

然而,当看到一些病人辗转数千里前来求医时,韩雅玲认为有必要发挥本科室的技术优势,辐射带动全国专科技术的共同提高。于是她主动向军内外同行们无偿传授PCI技术,和同行们一起努力构建一个网络化的专家群体。她先后100多次在全军或全国性的学术大会上作学术讲座和手术示范;11次主办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听众累计超过2万人;指导全国100余家军、地医院开展了300多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她所在科室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沈阳培训基地和国家卫生部设在东北的唯一心血管微创技术培训项目基地,每年为全国培训数百名专业技术骨干,与军内外数十家心内科的数百名医生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帮带关系,韩雅玲常常亲赴现场帮助解决各种难题,使更多的病人在家门口就能把病治好。

让更多病人看得起病

介入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数万元的治疗费用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不得不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为此,能为患者省钱的招儿韩雅玲几乎都想遍了。

国家没有实行介入耗材统一招标之前,她努力将各种耗材压到全国最低价。她要求科室人员,各种手术耗材和治疗药品能省则省,绝不允许过度医疗,不做无关检查,凡是能为病人省钱的环节都要想到、做到。她经常说:“要珍惜病人的信任,要把病人的医疗费当成自己的钱,一分一毛地去节省。”

韩雅玲坚持以技术创新和规范治疗来提高效费比。她制定了严格的支架放置标准,自己带头并要求大家坚决做到不达标准的坚决不放,能用球囊扩张达到效果的,哪怕多站半个小时,身体多受些X线辐射,也要把支架省下来。对较长的病变部位,只要能放一个长支架的,坚决不放两个短的支架。但放长支架需要高超的技术,经销商说,国内最大长度的支架几乎让韩院长包了。

1996年4月,韩雅玲和一名美国医生共同完成了国内首例直接支架术,省下了一个当时价值1万多元的球囊,且效果良好。这种方法突破了当时的国际支架置入标准,后来,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检验证明,这种技术对很多冠心病人是安全可行的。其后国内外支架置入技术的标准做了相应修改。

近些年来,效果和价格增倍的药物洗脱支架面市后,韩雅玲没有盲从对全部病变都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的流行做法,为了使患者降低费用,她根据病变的情况,预测术后再狭窄风险几率,率先采取“杂交支架技术”,坚持合理地联合使用价格较低的普通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结果临床效果相差无几,病人的费用减少许多。此技术被推广后,已造福国内外众多患者。

韩雅玲对每个病人都尽心尽力救治,且拒收“红包”和任何礼品。对那些经济确有困难的病人,她还带头捐款相助。

甘用自己的命换病人的命

在总医院,有很多心脏病人是在濒临绝望的时候来向韩雅玲求救的,因为他们知道韩雅玲不但医术高,而且有一颗菩萨心。

一般难度的介入手术需要半小时,接受X射线曝光10-20次。韩雅玲完成的介入手术绝大多数是疑难复杂病例,平均每台2.5小时,X射线曝光60―80次。而其中有一位特殊病人让韩雅玲和同事们难忘:这位患者在外院的手术很不成功,病情越来越重,入院时右侧股动脉瘘口溃烂,胸部也被电击烧焦,心脏明显扩大。患者紧紧拉着韩雅玲的手,眼中充满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用微弱的声音反复喊“韩大夫救我”,家属也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

当时患者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均是慢性完全堵塞,需要尽快打通它。给这位病人做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当韩雅玲了解到患者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如果病治不好,家境更困难时,她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结果手术成功,患者康复出院不久,带着家人特地从内蒙古赶来,齐刷刷地跪在韩雅玲面前,直喊“活菩萨”。

担任手术助手的荆全民主任医师感慨地说:“当时韩主任膝关节积液不能长久站立,她便让人从关节腔抽出积液,注入激素。血管造影机手术床的设计要求施术者站在病人右侧操作,但患者右侧股动脉不能再做手术,个子不高的她不得不弓着腰,伏在病人身上从其左侧股动脉操作。她穿着近20斤的铅衣一站就是8个小时(共2次手术),助手先后换了两拨。为减少患者病痛,她毫无顾忌地拍了172张点片,这意味着身体有20多分钟暴露在大剂量射线下!”

这个病例在2005年7月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沙龙会上引起轰动,代表们对韩雅玲的精湛技术赞叹之余,对她高尚的医德尤其敬佩。一位专家说: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是在用自己的命换病人的命。

治疗血管堵塞的新技术范文第8篇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1 临床应用范围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将其成功应用于家庭护理的报道,其临床应用范围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留取血标本

在临床上,可使用静脉留置针留取静脉血液标本,若通过动脉穿刺置管也可以用于留取动脉血液标本。留置针置管期间,血液标本随时可取,能够较方便地间断、多次留取血液标本,从而减少了血管损伤,减少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临床常用于需反复多次采血进行电解质等生化检查的危重病人或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某些需进行特殊检验项目连续、定时监测的病人,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后心肌酶的连续测定、糖尿病病人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的连续测定等。对照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脉留置针采取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与其他外周静脉采血途径相比,血标本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

1.2 静脉输血、输液

静脉留置针能满足不同年龄及病种病人的长期输液,以及多次化疗外周常用浅静脉严重破坏、穿刺极度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留置针最大输液流量可达97ml/min[1],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围手术期输液、全胃肠外营养以及手术中快速输血、补液的要求。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了1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更具有重要意义。

2 使用优点

2.1 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提供便利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危重病人需经常性临时用药,且药物种类多和快速输入药物,各类药物之间相互无配伍禁忌,从静脉留置针尾端可多部液体同时输入,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2.2 减少输液渗漏

静脉输液渗漏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则减少了输液渗漏,它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管壁光滑平整,在血管内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的形状而弯曲,进入血管内的部分较长,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渗漏。

2.3 减少血管穿刺次数

静脉留置针能延长每次血管穿刺的间隔时间,减轻对血管的破坏,起到保护浅表静脉的作用。对需要多次做静脉输液的病人,不需每次进行静脉穿刺,减轻了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 操作用物准备

3.1 留置针的选择

目前我国大多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留置针。依据病人病情、年龄、静脉情况、输液量多少等选择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通常,成人多用18G、20G留置针,小儿多用22G、24G留置针。

3.2 其他用物准备

除静脉留置针外,其他用物准备基本同常规静脉输液法。另外准备肝素帽、无菌透明敷贴1贴或宽2.5cm、长(5-6)cm胶布2条。对于躁动的病人,可视需要准备约束肢体的用物。

4 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4.1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4.2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4.3 封管方法

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有研究表明[2],生理盐水可以替代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病人。生理盐水用量为(3-10)ml,对于脑梗死或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封管液则最好选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剂量以2ml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