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养鸡新技术

农村养鸡新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第1篇

一、土鸡生产发展的现状

1.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2010年五月,省科技特派员、省农林大学赵阿勇教授在遂昌县蔡源乡叶岭村大枫岭实施了<<山区林地复合生态养鸡集成与推广>>项目,在蕉滩乡尚芳土鸡专业合作社实施了土鸡品种育选工作,遂昌县畜牧兽医局率全县畜牧工作人员实施了黄毛乌骨鸡品种育选工作,通过项目实施,有力推动了遂昌土鸡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农户饲养土鸡的积极性,涌现了土鸡专业合作社十多家,规模不一的中、小型养殖户,据调查,2011年全县土鸡存栏 26.8 万羽,产旦量280t,出栏土鸡280 羽,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 85 %和35 %。

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隧着人们膳食结构调整,对土鸡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土鸡的市场价格已连续几年稳步攀升。遂昌土鸡产业依托着优越的自然和以原生态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和礼品。销路看好,为农民发展土鸡饲养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和效益空间。

3.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长期以来,当地养鸡都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养鸡户很少讲究科学饲养技术。近年来随着项目的实施、土鸡养殖技术培训,农户养殖水平明显提高,一些农户从种植牧草和科学管理入手,进行了规模养殖取得了明显效益,全县现有存栏50羽以上的养殖户有4000余户(其中上千只农户有200多户)。规模养土鸡户的存栏与出栏量占全县出栏量总数85%左右。

二、发展土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良种覆盖面不高

遂昌土鸡以黄毛乌骨鸡为最佳品种,但覆盖面不高、养殖比例少。其体型较小,生长慢,而且普遍存在着近亲繁殖和早配的问题影响养殖生产。

2.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据调查,目前部份农户养土鸡技术水平较低,饲养周其较长,防疫观念淡薄,养鸡效益较低,特别是山区农户接受科技水平低。

3.疾病导致损失之大

多数农户对饲养的土鸡健康状况不随时掌握,从不防疫靠天地之宜的跷幸心理,发现了死亡才察觉同群鸡可能有疾病。判断疾病能力及防控水平十分差,对死亡土鸡,少数人将它食之,由疾病造成群鸡的大批死亡,损失惨重。

4.规模养殖程度不高

据调查,目前遂昌土鸡仍以分散饲养和小规模生产为主要模式,一家一户饲养3-5羽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原生态养殖视为原始养殖,完全脱离科学饲养与管理。

5.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山区农村饲养土鸡,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比较突出,信息化服务面较窄,农民缺乏市场经营观念,抗风险能力弱。土鸡加工企业没有,大都以话鸡销售,没有创立具有特色的土鸡肉产品加工。

6.政策扶持力度不大

发展土鸡产业扶持政策面窄不能很好地带动全县土鸡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土鸡生产的对策与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是发展土鸡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方式,加强土鸡饲养实用培训、推广工作,使广大养鸡户全面掌握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及疾病防治方法,提搞饲养管理水平;二是大力推广种草养鸡实用技术加快饲草建设步伐,推广优质牧草,加强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促进种草养鸡的产业化进程;三是积极开展土鸡品种改良、产品加工、新产品开法技术的宣传、引进、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增加养土鸡的经济效益。

2.发展土鸡养殖小区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条件,积极尝试建立土鸡养殖小区,规范养殖标准,实行标准化饲养,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养鸡业。

3.加强和完善流通体系

一是健全信息技术网络,改变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结起来;二是培育鸡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品转化增值;三是积极组建土鸡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流通组织,充分重视和发挥它们的流通职能。

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第2篇

一、养鸡协会现状和发展过程

xx市xx镇养鸡协会成立于2002年8月,是经市民政局注册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我市示范合作经济组织。几年来,协会以服务于民为宗旨,不断发展壮大,现拥有固定资产25万元,其中办公设施85平方米,运输车辆3台,2005年销售总收入1400万元,纯收益136万元,协会会员户均收入近万元。协会在推动我市养鸡产业发展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xx镇地处我市南部泉河北岸,与临泉县隔河相望,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均耕地面积少,且经常遭受水灾,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不高。自1995年始,xx镇xx村村民牛浩仁运用自己打工学来的养鸡技术,办起了该村第一个养鸡棚,一年饲养五茬鸡,收入万元以上。经过两年的发展,牛浩仁养殖肉鸡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在其带动下,1997年以此村为中心的养鸡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年饲养出栏肉鸡180万只的规模,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养殖户平均收入1.5万元,农民在养殖肉鸡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劣等鸡苗、假冒伪劣药品和饲料进入养殖基地的问题,严重危害了养鸡户的利益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仅2001年就造成损失达10万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xx镇养鸡协会应运而生,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广大养殖户的迫切要求下,2002年8月,成立了xx镇养鸡协会,协会会员72人,经民主选举,产生了协会理事会,养鸡大户xxx当选会长。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协会会员达162户,年饲养肉鸡规模200余万只,同时带动了周边乡、镇、村养鸡业的发展,协会于2002年9月正式注册。

二、提供优质服务

协会结合规模养鸡的特点和要求,为会员提、供、销一条龙的服务,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保障会员的合法权益。

1、严格管理,抓好产前服务。协会严格按章程办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从建棚、供应鸡苗、场地消毒等方面入手,加强技术指导,规模棚室建设,统一供应优质鸡苗,统一提供药品和饲料,严把养殖用品的质量关,协会通过考察论证,多方筛选,从质量信得过的企业购进鸡苗、药品、饲料等相关产品,统一发放到养殖户手中,确保质量,提高肉鸡成活率。

2、科学饲养,抓好产中服务。科学饲养和管理是增加养殖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协会本着健康养殖、提高效益的原则,从三个方面着手,切实抓好产中服务。一是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以优质品种为龙头,积极推广综合配套养殖技术,协会与市畜牧站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定期邀请畜牧专家举办科普讲座,并对养殖户遇到的难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还利用电教、养殖户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培训交流,根据养鸡季节变化,编印养殖技术材料,发放给养殖户,从而提高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三年来,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30余期,印发技术资料1000余份。二是加强疫病防控。为预防鸡疫病的发生,协会与镇兽医站密切配合,及时抓好鸡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实行统一防疫,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协会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按市政府的防控要求,做到消毒100%,免疫注射率100%,此外,强化养殖地的飞禽管理和预防,有效地杜绝了鸡各种疫病的发生,保障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推行标准化饲养。协会制定了无公害养鸡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加大了药品、饲料管理力度,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推广优质饲料和无残留药品,加强肉鸡质量检测,在肉鸡出栏前,协会邀请相关单位人员进行质量抽检,不合格成鸡不准上市销售,从而确保了肉鸡产品的质量安全。

3、瞄准市场,抓好产后服务。为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摸清养鸡市场动态,及时更新换代,协会经常派人到外地摸市场,拉客户,积极搜索有关信息资料,不断更新品种。在经营过程中,根据市场行情和市场需求统一组织生产和销售,注重信誉,保证质量,获得了客户的信赖,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4、典型带动,提升养殖科技水平。协会在发展养鸡产业过程中,十分注重抓点示范,发挥典型带动和技术辐射作用,促进整体协调发展。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上,首先选择示范户试点,让会员看得到、摸得着,以实际的增收现状,引导和感化会员,使他们自觉接受先进技术,使科学饲养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协会在抓好会员养鸡的同时,积极帮助周边地区的农民发展养鸡,经常派技术人员去服务、去指导,对全市养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完善经营机制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促进协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协会自成立之日起,明确了会员利益至上的宗旨,采取了统一规格、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售后返利的经营方式,从而避免了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协会在销售中提取一定数额的组织费用,同时协会从供鸡苗、药品和饲料方面,获取一部分利润。年底经核算后,除去必要的公共积累,给予会员二次返利,三年来,年平均二次返利10万元左右。

四、加强协会管理

养鸡协会不断总结发展经验,强化了内部管理,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首先加强协会自身管理。协会实行理事会负责制,重大事项召开理事会研究,征求会员意见后实施,一般事项由理事长召集理事会成员研究决定。同时严格协会的财务制度,严把开支关,定期通报财务状况,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其次加强生产管理。在养鸡生产过程中,突出标准化生产,在统一供鸡苗、药品和饲料的基础上,推选健康养殖,提高肉鸡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第三探索运行新机制。协会实行“五统一分”运作方式,即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药品、饲料、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分户养殖,通过三年来的运作,协会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档次和水平,协会已计划建立规模化养殖小区,采取股份制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全面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养殖,以此推动全市养殖业的发展。

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培植;服务功能

农村成人教育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剂”,这就需要把握农村成校工作的走向,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正确认识成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狠抓新型农民培训,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明确一个目标,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让农民尽快致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为把这一战略措落到实处,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几年来,为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安宜成人校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会议拓展宣传的层面。借助镇、村召开各种会议的契机,与有关部门联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等。(2)媒体造势。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广播、戗牌、标语、小报等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介绍外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新情况,报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把新农村建设的精神、要求、实施办法送给广大农民朋友。(3)邀请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和种养大户作现身说法,让他们谈体会、谈认识,层层推进,以此,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二、培植两块基地,提升功能效应的质态

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以种植三麦、水稻等大宗作物为主,处于小打小敲阶段,种养业始终成不了气候。近几年虽有发展,无论从种养的规模、效益来看都得到了扩大和提高。但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养积极性,作为服务农民、提高农民生产水平的培训主体――农村成人校应积极培植两块基地,即种植基地、养殖基地。这两块基地的建设应从起点高、规模精、服务全、效益好出发,成为富裕农民的“聚宝盆”,使种养基地成为传导,继而形成“裂变”效应。为此,安宜镇成人校进行大胆探索,一是种植业:在运西的南片建立了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运西的北片建立了大棚蔬菜基地;在临城建立了花卉基地。二是养殖业:在宝应湖周边地区发展了水产养殖基地;沿河片扩建了养猪和养鸡基地。通过这几年尝试和努力,两块基地功能效应的质态得到了提升。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近3万亩的水稻全面丰收,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所产大米由于污染小、不但受到国内客商的青睐,还远销海外。成本也比原来降低了2个百分点,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棚蔬菜发展后劲足,培育、种植、施肥、治虫等每个环节,全部实行科学管理的方法,所产蔬菜在县内供不应求,有些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回乡参加种植蔬菜大军的行列。临近宝应湖的养殖基地调整了养殖结构,一改过去单一养鱼为“蟹、鳖、龟、虾”等多品种养殖模式。该基地养殖的蟹由于个头大、肉嫩味美在国内市场非常抢眼,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客商也高捧宝应湖盛产的“大闸蟹”。沿河片的养猪、养鸡基地的发展形势也很喜人,潘桥村养鸡大户钱春宏通过扩大规模,科学养殖,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所产鸡蛋占了宝应蛋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农民开始学习他的养鸡经验,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养鸡之路。由此可见,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种养上培植基地,切实落实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从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高效推进,提升功能效应的质态势在必行。

三、打造三大平台,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速度,主要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自主的发展能力,因此,成人教育必须努力为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立足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在载体建设上,通过资源整合,着重搭建三大平台。

1.建立信息平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让农村的主体――农民学会并运用信息技术。对此,安宜镇成人校在这方面走在全县前列。一是建立人才库,对全镇在种养方面有专业知识或有种养经验的进行梳理,并适时安排他们授课或讲座。二是健全网络教育体系。开设村民宽带网等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现代网络教育体系。最近,我们又开展了新型农民“网上行”培训活动,引导农民网上开店、营销,在网上找市场,抢市场。西郊村村民费书民利用“网上行”这一资源找到市场,不再走南闯北,寻觅信息,仅差旅费这一项,每年就节省好几万元。三是利用媒体公布信息。对产品在市场的营销等情况、种养方面的技术知识适时公布,使广大农民朋友及时掌握信息、利用信息抢占天机。

2.夯实培训基地

(1)实施农民科技工程。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的要求,培训的内容应从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户经营向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方面转变。为此,安宜镇成人校特别注重种养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注重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水稻种植大面积采取直播的初期,不少农民对这一新生事物感到陌生,不感兴趣。成人校通过信息平台、采取由点到面的办法,让专业技术人员走上讲台传授相关技能,让在这方面尝到甜头的农民走到田头作现身说法。经过努力,数万亩水稻面积全部实行了直播法,官沟村村民潘绵剑说得好,直播省工省肥,产量高,赚钱多。后经跟踪调查统计,仅水稻直播为农民经济收入就增加3个百分点。渔业村村民刘培安投入10多万元养殖宝应湖大闸蟹,由于缺乏技术,连年亏本。后来,他参加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听取了有关专家关于宝应湖大闸蟹养殖技术讲座及成校教师的现场指导,当年就盈利20万元。(2)加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这里所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指被征地农民,二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农业种植、养殖季节性空闲的农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全镇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只有不断转移和减少农民,才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安宜成校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分析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和短缺矛盾,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培训,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近几年来,主要开展了服装、玻璃制品、营销等各行业紧缺人才的培训,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各类企业提供对口人力资源。

3.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为保证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安宜镇成人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宜镇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安宜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交流汇报、协调解决,这样从客观上对全镇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特别是镇政府同各基层单位签订了新农村建设的责任状,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优先考评“先进个人”或“模范党员”,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探讨了现代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战略,从加强农技培训、进行技术组装、抓好示范典型、加强基础建设和有效行使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 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展农技培训,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2 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

技术组装重点是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粮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和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技术以及与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

3 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把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区结合在一起、健全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结果显示: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增长1 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产1 050 kg/hm2,提高了60%以上。

4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③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④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5 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制定优惠政策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省本地情况制定各种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第5篇

特别是自2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出了"民营经济强县、种养劳加富民"的发展路子和"四线战略",通过项目投资、规模养殖贷款、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促发展等措施,加强了对畜牧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巩固提升了畜牧支柱产业的地位。截止目前,大牲畜存栏3.64万头;绵山羊存栏12.4万只;鸡存栏38万只,出栏牛3710头;出栏羊18640只;肉类总产量1*6吨,禽蛋产量3500吨,牛奶产量99.83吨,绵羊毛产量17吨,畜牧业已成为富县、富民,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是规模养殖蓬勃发展,"四大基地"成效显著。**县始终把畜牧业发展放在以牛羊快速育肥为主的规模养殖上,以兰郎公路沿线两乡四镇为重点,采用"养殖场带规模户、规模户带育肥户"的模式,以专业村为依托,养殖场为龙头,规模户为骨干,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牛羊育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快了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全县规模养殖场现已累计发展到70个,牛羊快速育肥专业村发展到28个,育肥户发展到5360户。实施"三甲集镇白庄头村千头牛"、"城关镇大杨家村十万只鸡"、"排子坪乡马家湾村万只羊"、"庄禾集镇官坊乡万只草鸡"等"四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经过不懈努力,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三甲集镇白庄头扶持了金良奶牛养殖场、富华奶牛养殖场两大龙头企业,引导和构建了肉牛养殖的"回坪"模式,按发展规划已完成奶站扩建、标准化圈舍扩建、道路硬化、场门修建、干酪素生产线上马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销奶难的问题。城关镇大杨家村现存栏鸡11.5万只,有规模养鸡场20个,其中万只以上规模的4个。齐家镇马家湾村政府扶持建设了2个龙头企业,扶持重点贩运户加育肥户9户,发展育肥户40户,使全村存栏羊达到2532只,20*年羊出栏1.8万多只,该村被列为"省列《无公害优质羔羊肉生产技术开发》项目示范村"。万只草鸡基地建设在庄禾集镇马浪、大庄、新民和官坊乡的山庄、槐沟、河滩等村进行,重点扶持22户农户,依靠草山独立饲养,以山庄村马维国封山放牧的饲养管理为模式,由庄禾集畜牧站创办的实体绿源养殖场统一提供鸡雏及饲养、管理经验,落实政府扶持资金,提供紫花苜蓿草籽,同时注册了"官坊草鸡"品牌,基地建设20*年共计出栏草鸡1.2万只,创收8万元,效益明显,在抓紧抓好"四大基地"建设的同时,该县还引导组织建设其他养殖场,规模养殖如雨后春笋,遍地拔地而起,全县规模养殖场累计发展到71个,新增1个,牛羊快速育肥专业村发展到29个,新增1个,育肥户发展到5380户,新增20户,建设养羊小区1个。这些规模养殖场的建办,为全县畜牧产业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二是畜禽市场分布广,交易量大。全县境内有城关、祁家集、三甲集、齐家、庄禾集、买家巷等六大农贸市场,兰郎公路横穿全境,流通活跃,市场繁荣,对牛羊及畜产品需求量大,销路广阔,每年县内饲养和外地贩运上市交易的肉牛达5万多头,肉羊20多万只,年牛羊皮交易712.1万张,羊毛91356吨以上。全县肉类需求量250万公斤,蛋类需求量100万公斤,乳品需求量40万公斤。同时,每年外销牛羊肉数量达8000多吨,远销西安、广州、深圳、西宁、拉萨等地,仅销往省城兰州市场的牛羊肉每天达10吨左右。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穆斯林群众与中东阿拉伯等国家商贸往来不断增加,外商对我县的清真肉食品十分青睐。因此,肉品加工销售的前景非常广阔。

三是畜牧生产区域化格局清晰。畜牧业生产既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又迎合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结合实际,扬长避短,择业发展,各具特色,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方一品的格局,三甲集镇头家村、白庄头村,买家巷镇曾家村是**县的奶牛养殖区;以兰郎公路沿线的川区是全县牛羊快速育肥的主产区;城关镇大杨家村在甘肃凯西明达养殖场的带动下,全社已建成了20个养鸡场,是该县的养鸡基地,随着市场的影响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鸡产业短期内异军突起,饲养规模逐年增大,规模养鸡场遍地开花,并且以高度规模专业养殖为主体取代以传统的分散农户普遍散养模式。从养禽分布状况来看,养鸡业重点分布在41个养鸡场和50户专业户中,养鸡场分布于城关镇大杨家村十万只养鸡基地,官坊乡庄禾集镇万只"草鸡"养殖基地等两大基地和城关镇潘家村、祁家集镇寺后子村和谢家村、庄禾集镇司家坪村、三甲集镇东关村等五大专业村之中,专业规模养鸡数量为270000只,占全县总存栏数的71%,养殖规模达2000只以上的养鸡场36个,规模达万只以上的有12个,养禽存栏比2000年净增290000只,比20*年净增157000只,鸡存栏中蛋鸡数量3*000只,占80%,肉鸡数量76000只,占20%,20*年家禽出栏293800只,禽蛋产量5700吨,禽肉产量633.6吨,养禽业产值1584.61万元,农民人均养禽业纯收入21.19元,养禽业不但安全抵御了全球禽流感风险,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养鸡业已是全县畜牧支柱产业中的一支新生主力军,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齐家镇、水泉乡干旱山区是小尾寒羊养殖及牛羊育肥的产业区。高寒阴湿山区的庄禾集镇、官坊乡是细毛羊繁育基地,同时又是"官坊草鸡"品牌产业的主产区,全县畜牧业生产已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

四是畜牧新科技推广成效明显。一是以饲草青贮氨化为主的草业发展有了新突破。20*年制作青贮氨化饲料2万吨,机械进行了更新换代,全贮比例提升到30%以上,所制作的青贮氨化饲料节约了精饲料,降低了饲喂成本。二是狠抓畜种改良。在良种改良工作中,今年该县重点加大对黑白花奶牛、细毛羊、蛋鸡的品种改良工作。根据市场要求,订购对本地适应性强,改良效果好的北京、上海等地的荷斯坦奶牛细管、冻精颗粒1530粒,调进纯种早胜种公牛9头、纯种萨福特、美利奴种公羊19只,通过采用本交和冻配结合的办法,已完成牛品种改良1832例,其中冻配1400例;完成细毛羊杂交改良授配4.2万只,肉羊杂交2.6万只,引进优良蛋鸡9万只,完成冻配1080例,完成细毛羊杂交改良5.*万只,使牛羊的良种率达到85%和80%。三是大力推广暖棚养畜等牛羊育肥新技术。扣棚面积达7.6万平方米,改建圈舍7000间、总计扣棚养畜23.5万头只(次)、扣棚养牛1.5万头,养羊7.5万只、养鸡14.5万只、推广多种兽药新品种。在中介服务方面,我县加入了"甘肃省牛羊肉产业协会"和"甘肃省畜牧业协会",组织成立了"**县养牛协会"、"**县养羊协会"、"**县养禽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充实了协会人员,确定了工作职责,为全县畜牧业搭造了和谐发展的平台。在科技培训方面,组织在职业务技术骨干6名,分三批进修,参加了省、州业务部门举办的"饲草加工利用","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化验室工作","州畜牧科技委派特派员"等培训,从而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组织技术骨干,对全县的养殖重点村开展了科技培训,共举办牛羊常见病防治、羔羊育肥、饲草加工利用等培训班6期,培训800多人(次)。四是强化防疫体系建设,狠抓疫病防治。县政府每年下拨防疫专项资金,保证了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20*年共免疫w病23.16万头(次)、注射W病苗牛5.92万头(次),羊17.24万只(次),使牛羊的W病免疫密度分别达到96%、94%。并认真做好疫病检测工作,在城关、三甲集、祁家集、庄禾集四乡(镇)抽取鸡血清200份,完成了对巴氏杆菌病、禽流感等的检测工作;检疫各类活畜60.4万头(匹、只),各类皮张201.2万吨,消毒车辆4125辆(次),市场消毒9处74.8万平方米,有效的杜绝了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在我县的传播流行。

五是不断注入畜牧贷款资金。金融部门为畜牧贷款极力支持,特别是县信用联社,近年来千方百计拆借资金实施小额信贷、信用村建设等畜牧扶持贷款,拓宽贷款面,加大贷款额度,为群众基础养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0*年发放畜牧贷款1527万元,20*年发放畜牧贷款2537万元,20*年发放畜牧贷款2721万元,20*年发放畜牧贷款32*万元,通过小额信贷和畜牧专项贷款的支持,增强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后劲。

六是皮毛加工企业众多,畜牧产业空间延伸丰富。全县有皮革加工企业17家,有固定资产7599万元,流动资金81*万元,年产值24*0万元,税金329.6万元。毛纺企业26家,有固定资产14235万元,流动资金5960万元,年产值3*61万元,税金416万元。

**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县,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畜牧扶持,畜牧部门每年争取项目,其中20*年上报项目11个,在建项目2个,完工项目2个;20*年上报项目6个,在建项目6个,完工项目4个;20*年上报项目7个,在建项目2个,完工项目2个;20*年在建项目为《**县动物冷链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80万元,现已完成了设备购置、安装和**县畜牧兽医卫生化验中心楼土建工程;07年上报项目有六个,分别是《**县齐家镇马家湾、黄家湾村养羊小区建设项目》、《**县三甲集镇白庄头、上集村养牛小区建设项目》、《**县庄禾集镇司家坪、田家村养牛养羊小区建设项目》、《**县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县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资金为畜牧基础设施建设、牛羊品种改良及草场改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能。

畜牧业也是**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有很好的基础和一定的实力,

特别是**县穆斯林群众有饲养牛羊的传统习惯和经验。近几年,经过不断加快畜牧基地建设步伐,使**县的畜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牛羊清真肉食品生产和绿色草鸡基地雏型。但是,

畜牧业发展相对处于低层次,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县畜牧养殖潜力很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饲草利用率比较低,饲养量还小,缺乏具有产加销综合功能的带动性龙头企业,畜产品深加工方面仍处于卖活畜、售原料、粗加工的落后状况,没有技术密集性和民族品牌的生产厂家,加工增值手段落后。因此,在今后建设中,**县计划积极利用和发挥好传统优势,

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面向全国和中东伊斯兰市场,大力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继续巩固发展千家万户牛羊养殖的基础上,

重点培育畜牧牛羊养殖龙头企业和"官坊草鸡"品牌产业生产企业,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冻配改良、暖棚养畜等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和生产质量。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中的中枢产业,其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其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其畜牧业所占农业产值比重很大,因此,**县也十分重视发展畜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提出和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了大力扶持。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保证扶持措施向畜牧产业倾斜。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巩固发展畜牧支柱产业,进一步认清畜牧产业的主导性地位,培育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好、发展好畜牧支柱产业。在引导广大群众投身畜牧生产和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向畜牧业投入的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畜牧扶贫、小额信贷、项目拉动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给畜牧业生产以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扶持切实提高畜牧基础水平,加快产业化发展。

二是制定畜牧发展规划,明确生产区域布局。进一步拓宽奶牛业、养鸡业、牛羊育肥业、繁殖加育肥业生产空间,制定出生产区域布局的计划与措施,量化细化发展目标,继续巩固发展"四大基地"生产成果,突出"川区搞育肥、山区搞繁殖"这个重点,明确奶牛业、牛羊育肥业、养鸡业、草鸡业等生产区域布局,抓好措施落实,按区域化生产促进畜牧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加强畜牧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乡站建设。站所是畜牧专业人员的工作平台,要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以改善工作条件,结合《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计划对祁家集镇、买家巷镇、城关镇、官坊乡畜牧站进行彻底维修。充实各乡镇畜牧专业技术力量,组建农民防疫队伍,努力实现每个村有一名畜牧防疫人员并给予一定报酬,形成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

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养鸡模式:竹园循环

采用竹园养鸡、结合养殖基地内鱼塘,形成生态循环的立体模式,即种植竹园一园地养鸡一鸡粪肥园、养鱼一塘泥肥园一竹园培草一虫、草养鸡,形成鸡、鱼、虫、草、粪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利用竹园养土鸡,园地中的青草和小虫作为土鸡的饲料,提高土鸡品质,减少土鸡饲料用量;利用幼鸡粪便养鱼,节省了鱼塘饲料成本;土鸡啄食青草、小虫,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量,鸡粪培植土壤,保障竹园长势良好。采用竹园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增加土鸡养殖数量,提高了肉鸡品质,又解决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改善了土壤肥力,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基本情况、产业规模、产业水平

桐乡市中翼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3月,为本市最大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8年来,按照《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要求规范运作,以农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20lO年重点建设了示范养殖基地,对品牌建设以及养鸡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扎实措施,实行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通过合理的内部机构设置、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建立的畅通的营销渠道,合作社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115万元,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 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肉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高品质畜禽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倡导绿色禽产品市场消费新理念越来来越强烈。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有“无鸡不成宴”传统。目前我国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20%,比世界平均水平差8%,人均禽肉占有量10―12千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肉消费将不断增加,鸡肉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合作社生产的土鸡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与天然野鸡相媲美,合作社生产的“中翼”牌土鸡、土鸡蛋畅销当地市场,在杭嘉湖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开发竹园循环生态养殖模式,进行养殖规模,利用竹园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减少土鸡发病率,减少药物用量,增加土鸡活动量,无论是禽蛋还是禽肉纯属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条件

3.1 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桐乡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种植业为主,逐步调整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竹园循环生态养模式的建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调整了产业结构,符合桐乡农业发展方向,对农业增产增收、满足广大群众对高品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发展标准化农业的需要。目前桐乡市土鸡仍以农户散养为主,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普遍存在生产设施简陋、养殖技术落后、品种改良滞后等问题,由此带来周围环境的面源性污染和土鸡抗病能力的下降,从而制约了土鸡和土鸡蛋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制约了土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桐乡市土鸡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改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需要。目前桐乡肉鸡以集中圈养、喂食饲料为主,品质较差,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鸡肉产品的需求,而采用竹园放养,增加鸡的活动量,食用竹园中的青草、小虫,并应用中草药防疫技术及中草药饲养技术,提高土鸡肉质,坚持发展绿色生态养殖,走安全、高效、优质化路子,合作社的“神仙鸡”、“神仙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四是合作社非常重视标准化农业的发展,基地内鸡舍、围栏、管理房等基础设施完善,具备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合作社2010年3月至12月组织实施了桐乡市土鸡养殖技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以桐乡市畜牧兽医局、屠甸镇农经中心为技术依托,实施竹园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具备了实施的的技术条件;合作社建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饲养制度、防疫制度和财务制度,对饲料、用药严格把关,不管是苗鸡还是商品鸡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第7篇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近一年多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基本情况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全国一样由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三种形式组成,发展分为能人领办型、企业带动型、政府创办型三种模式。至今全县有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会员余人,社员人,其中专业技术协会个,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主要发展产业有五倍、黄牛、茶叶、乌鸡产业,主要经营茶叶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商品黄牛、商品乌鸡、鸡苗供应等。这些合法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县部分农民、能人、加工企业渴求致富的新门路,寻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寻求先进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抵御市场风险的新模式。因此,我县出现了自发、自主、自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良好态势。早在年前牛寨新华成立过五倍子专业协会,也是全县××年前唯一的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因市场等各种因素,现已名存实亡。在××年盐津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组建了“××乌鸡专业协会”,重新拉开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序幕,紧接着县供销社创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今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自发、自愿要求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进行指导和帮助,建立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是:兴隆乡蒿芝村创办的“养牛专业协会”;兴隆乡远江黄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大田村养牛专业协会”;普洱供销社茶厂带动型“串丝乡龙溪茶叶专业社”;盐津乌鸡协会和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个乌鸡专业合作社,即:牛寨胡家湾、牛寨包谷厂、兴隆灯草田、盐井田坝、庙坝大坝专业合作社;滩头乡能人领办型“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县个合作经济组织也有部分初见成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今年,盐津县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发展乌骨鸡产业。在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成立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分社个,申请入社会员人,通过讨论,批准入社会员多人;培养小鸡孵化户户,每户年可孵化小鸡至万只;建立盐津生态乌骨鸡县外销售点个,分别是重庆、昆明、宜宾、昭通。通过盐津乌骨鸡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引导,盐津乌骨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全县年养鸡万只,今年—月,全县养鸡万多只,比去年全年养鸡增加多万只。乌骨鸡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成立农村养牛专业技术协会个,起到了发展农村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丰富的草资源和大量被浪费的植株桔梗,促进了黄牛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月蒿芝村“养牛协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名,产生了《协会章程》。成为盐津县第一个真正由农户自发组织的养牛协会,该协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一个冻精改良站,现已配种头,有的已经产仔,且效果明显。通过该协会的引导,已有个会员从大田中心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头,一部分会员与大田中心牛场实行利益分成饲养良种牛,该种牛长势喜人且肉质优良,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蒿芝村黄牛存栏达头,产值近万元,年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串丝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使近亩失去管理的高标准良种茶园得到科学的管理,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解决了该村农资难的问题,社员和农民十分满意;其他协会目前正在发展中。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利益有了保障。

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方式

今年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促进产业化,推动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上初见成效。在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产业不强不大、农民市场组织程度低,导致农业增效不高,农民增收难的情况下,探索到一条创新农业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协会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把产、加、销联为一体,整合企业与农户,集中力量面对大市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有希望。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用制度引进先进的使用技术,达到农业产业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发展,走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利益双赢、共受益。

(一)规范管理。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具备一的基础条件,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⒈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成员。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带头创办和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活动。均可以发起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经营者不受行政区域限制,都可自愿加入,但其专业技术协会不少于人,专业社和综合服务社成员一般不得少于人。

⒉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某个农产品专业生产经营项目或产品组建,在购销、加工、储运、信息、技术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确定适宜的项目作为合作的载体,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使成员的共同经济需求得到满足。

⒊有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章程和相关制度要结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际来制定。

⒋有一定的经营要素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向农民提供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济要素。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所需资金,可以通过收取会费、接受捐赠、政府资助、经营收入、利息及其它合法收入取得。参与合作的成员可以土地等经营要素以及其他自行商定的方式筹集经费。

(二)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弱势群体为解决自身困难,改善自身处境而成立的合作组织,必须加大扶持力度。

⒈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设施,营销网络及示范点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能人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论证筛选后,优先纳入各级政府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和科技开发项目,实行扶持,享受农业开发、退耕还林、整村推进等各项政策。农村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

⒊涉及农业支柱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符合条件的,地方财政给予贴息贷款和扶贫贷款倾斜。

⒋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加强沟通,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同时,在不改变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集中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运输检疫,减化手续,按国家规定标准减半征收,符合条件的享受“绿色通道”待遇。

⒍对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销售自产的农产品,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税收法规规定,免征增值税。

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社员分得的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

⒏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因生产经营需要,需征占用土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前提条件下,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⒐适当放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条件,同时,注册登记、年检只收取工本费。

⒑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挪用或平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不得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

⒈新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政府给予每建一个元筹建经费补助。

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和引导示范,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推广;

二是通过闯市场、组织产品销售、解决卖难的问题,增强农民群众的商品经济意识,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通过引进开发和推广,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结束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管理技术和农资、产品购销综合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是通过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利益联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府职能和领导方式的转变,使协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四、存在困难

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还处于初级状态,管理粗放,发育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也不很稳定。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活动比较松散,组织能力较弱,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二是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在其登记审批、市场进入、土地利用、产品流通、信贷、税收、企业扶持、资金等投入方面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及成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新事物难,管理和协调能力差。

四是初具规模小、层次低,连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弱。

五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组织化意识不强。

六是部分相关部门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视不够,把合作经济组织看作是单纯的协调组织,认为作用不大。

五、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推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工作力度。我县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这一切需要深化农村生产方式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农村合作经济这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是顺应农村改革的最好组织形式。各乡(镇)党员、政府从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发展农技协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切实加强领导。建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协调、定期研究、明确职责、形成科协、农业、供销、民政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引导不领导,帮办不包办,扶持不干预,推动不强迫。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再提升的原则,使我县各类农技协会数量上、规模上、质量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⒉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营造更宽松的环境。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尽快研究制定出一个鼓励扶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凡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的,可否享受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技推广、乡(镇)企业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对兴办农村合作经济、在其登记、审批、市场进入、土地征用、产品物资流通、信贷等方面尽可能降低了门槛,放宽条件限制。在税收上,对围绕会员的生产和销售从事的服务活动,享受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加大资金技术力度。适当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农业科技推广费、科技实验、示范和推广“三项”费、科普专项费上应给予一定支持,让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服务的社会功能。并鼓励社会工商企业参与农民合作兴办农村合作经济,形成多元化支持合作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三是确立农村合作经济的合法地位,依法保护农村合作经济及会员的合法权益。

⒊强化管理职能,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的管理和引导。一是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入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原则,帮助农村合作经济建立健全以章程为中心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费收取及使用制度、理事会议制度、内部领导制度等,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领导职能和责任;二是要完善协会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农村合作经济与会员、与公司、与公司个人所办实体等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农村养鸡新技术范文第8篇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稳定。今年计划粮食总播面1.35万亩(其中水稻9300亩、旱粮4200亩),油菜4200亩。上半年,春收作物中油菜面积4220亩、马铃薯面积410亩、蚕豌豆面积205亩。蔬菜播面4000亩,香西瓜1660亩,柑桔6100亩,梨、葡萄、杨梅等时鲜水果7040亩。今年农资农产品普遍上涨,化肥平均涨幅为9.1%,其中复合肥涨幅10.3%,尿素涨幅达26.3%,种子价格平均上涨约15%,农药价格同比上涨10%左右,农膜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粮食、蔬菜价格稳中略涨,大米平均涨幅达20%。

(二)畜牧渔业稳步发展。全区发展生猪4.1万头,出栏生猪2.4万头,分别比同期增长3.25%和持平;发展家禽321万羽,出栏216万羽,分别比同期增长1.9%、2.8%;发展牛0.1550万头,出栏牛0.017万头,分别比同期增长7.8%、2.1%;发展羊1.12万只,出栏羊0.47万只,分别比同期增长3.7%、2.1%;蛋产品148吨,与同期持平;牛奶60吨,与同期持平;水产品210吨,与同期持平。今年,生猪、家禽价格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涨,特别是生猪价格增涨迅猛,仔猪和肉猪价格分别由元月份的380元/只、8.7元/斤上涨到现在750元/只、12元/斤,养殖利润分别达到300元/只、700元/头。如邹菜规模养殖场上半年出栏仔猪200头、肉猪350头,获利30.5万元。全区75户规模养猪户上半年共出栏生猪1.5万头,获纯利1050万元以上,户平增收达到14万元。

(三)生态林业积极推进。今年,全区已完成工业原料林新造任务2200亩、补植100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7%;“三边”绿化18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33%;封山育林20000亩、补植150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1.6万亩,我区林地林权换发证外业核实工作除少量的纠纷山和插花山外已全部完成,输机面积10.4万亩,占总面积的96.3%,调处纠纷约120起,面积0.5万亩。

(四)农业产业化势头强劲。1—6月,全区5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计完成总产值17260万元、增加值3165万元,同比增长10.2%、6.4%。其中嵩云禽业、恒裕竹业、四海棉业、华光生物、邹菜腊味5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7022万元、利润总额704万元、税金549万元,同比增长38.8%、45%和10%。

(五)现代农业发展氛围浓厚。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了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综合、防汛抗旱、动物防疫、水利普查等重点工作逐项做出具体安排,与各乡各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区工委、区管委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今年增加了农业水利经费投入;成立了区农业水利执法大队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落实了编制、人员、经费和办公场地;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等,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三防”主动力保社会稳定。一是防汛工作取得阶段胜利。今年,我们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抗灾工作方针,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强了责任落实,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完善落实了防御体系,落实了水库抢险及抗洪抢险物资、队伍,加强了防汛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了预警短信平台和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覆盖全区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开发洪灾风险三维分析软件系统。半年来,我们针对防御山洪和地质灾害、流域性洪水、水库溃坝风险等开展了宣传活动10次,发放防汛知识宣传册1450份、宣传单12000份、光碟7份,特别是4月7日,组织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全区3乡4街39个村(居委会)负责人、4座水库守护人等近150人进行了防汛抗灾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躲灾避灾意识和防灾抗灾能力。上半年,成功抗御了频发的暴雨洪灾侵袭,特别是成功抗御了“5.11”、“6.10”特大暴雨洪灾,启动防汛抗灾三级响应3次、二级响应1次,转移人员3600余人,投入防汛抗灾人力近1万人次,取得阶段防汛抗灾的胜利。二是动植物防疫工作毫不松懈。通过强化免疫、严格检疫和加强疫情监测,确保了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今年5月份,我区代表市接受省畜牧水产局春季动物防疫采血监测检查,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牛口蹄疫疫苗抗体阳性率达到100%,保障了畜禽生产安全。同时加大了植物病虫害防控力度,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柑桔大实蝇、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害防控。上半年,共发送病虫情报8期,免费向农户发放防治药剂4000余包(瓶)。三是森林防火狠抓落实。狠抓宣传工作,严格落实措施,强化值班制度,成立了8支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队伍,全力以赴做好森林防火和扑救工作,全面执行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加大火案查处力度。上半年共发生森林火灾1次,过火面积2公顷,森林火警1次,过火面积0.6公顷。

(二)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广泛宣传发动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区成立了以区管委主任周正宇任组长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广农业技术。粮食生产,为抓好超级稻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我区成立了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在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提高效益上狠下功夫,积极抓好茅头园村千亩超级稻高产示范片和鸬鹚村、洪高村百亩示范片。蔬菜生产,以岩门、滩头、五一为基地,采取温床育苗、遮阳膜、杀虫灯、防虫板等一系列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经作生产,主要抓好了柑桔、香西瓜、玉米、竹荪等优新品种引进和推广,重点抓好了茅头园村桔园改造和果木场二宫白梨标准化生产。养殖生产,突出抓好了以横岩村竹林养鸡为示范的无公害雪峰乌骨鸡养殖,积极开展了湘华鲮规模化人工繁殖和养殖,现正从事湘华鲮池塘养殖的网箱养殖工作,为人工增殖资源和产业化开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农业机械化耕作不断推进,抓好了茅头园村500亩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规模种田示范区建设,实现了示范区建设与推广农机、农业新技术相结合的目标,促进了粮油生产标准化、专业化。推广了以耕整地类机械和运输型动力机械为主的农机具315台,完成购机补贴任务20万元,带动农民购机投入近60万元,使200户农户直接受益。半年来,各涉农部门积极深入扎实开展为农服务,确保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农水局、畜牧水产局、蔬菜办、科技局等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活动,积极搞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共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7个、新技术17项、办点示范9个;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完成土壤样品采集300个,推广配方肥8吨,实施超级稻田间试验6处、冰糖柑试验5处,为农户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积极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已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计划开展绿色食品认证1个。

(三)优化农业水利发展环境。今年来,我区成立了农业水利执法大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切实加强了农业水利行政执法工作。农业执法,分别与养殖场(专业户)、农资经营户、专业捕捞渔民等签定了安全生产(经营)责任书,开展了相关培训,达到安全生产和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了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半年来,查获违禁捕捞1次,没收电鱼机1台,鱼类繁殖季节非法捕捞鱼架25个,很好地保护了水产资源,维护了河流渔业秩序。水政执法,切实加强了河道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工作,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水平不断提高,水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维护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为搞好我区河道管理工作,针对河道管理各部门职能交叉的实际,我们联合了国土资源局、海事处、航道站等部门,对河道内的采砂船进行了综合管理,并划定了禁采区和可采区,规范了采沙场3处,取缔非法采砂船4艘,推进了有序采砂,维护了河道的安全。严格取水许可和排污口管理,取水许可发证率达100%;对区内排污口定期提取排污水样,实行动态监测。对河道开发进行了规范管理,取缔占河吊装码头2处,协助上级查处了怀通高速连接线工程侵占河道及向山沟、溪河和滞洪区倾倒渣土的违法行为。完成了沅水一级支流巫水河岸30亩的补植补造绿化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今年来,我区继续加大力度,抓好了茅头园村、岩门村、鸬鹚村、横岩村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全区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投资714万元开展茅头园、岩门等8个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以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大力实施清洁工程,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新农村、新景象、新生活”定位的茅头园村,其新农村建设规划已经出台,“名优农产品一条街”建设正在火热进行,并筹资24万元开工建设该村第一家农家乐,受到良好投资环境的吸引,我区引进浙江客商在该村投资2000万元兴建慧沃传感科技农业园。以楠竹资源打造特色产业的横岩村,投资近30万元对林道、入户公路进行了硬化,做好了三岔路段环境治理和临江休闲广场工程规划设计,成立了横岩村竹林养鸡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竹林养鸡等特种养殖。

(五)农业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今年,我们继续加大了项目的挖掘、储备、争取和实施力度。一是积极主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先后完成了“四水”重要堤防、中小流域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水土保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专项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申报的项目规模和资金额度是建国以来几十年水利建设投入的最大,为全区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切实抓好项目实施。今年,我区计划农业固定资产投资6674万元,上半年已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2755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41.3%。投资1340余万元的巫东城市防洪堤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预计10月底全面完工;投资405万元的车皮溪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准备验收;投资520万元的花洋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可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保护下游居民2000人;投资245万元完成了车皮溪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流域内4541人受益;投资106万元解决了综合农场2210人的供水问题;完成了64口山塘清淤,改善灌溉面积550亩,新增蓄水9.81万方;投资500万元的雪峰乌骨鸡原种场二期工程已修建宿舍楼1栋,购进饲养设备420台(组、套),引种1万只,完成了沼气池建设的土地租赁工作;投资40万元完成了两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上半年,全区共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7口,完成目标任务的54%。三是严格加强项目管理。加强了对农业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落实力度,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制订了《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明确了每个水利建设项目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加大了项目监督和奖惩力度,确保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六)农业开放合作成效明显。通过积极探索企地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一是引进了杭州农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茅头园村投资高科技农庄建设项目,通过现实的种植养殖园,按照生态、园林、休闲的理念进行改造,并布置各种传感器形成监控网络,通过互联网形成新型生态农业游戏和网络社区,实现虚拟和现实的融合,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生态种植养殖的乐趣,该项目已完成土地租赁和项目规划工作。二是引进了广东国隆科技有限公司在果木场投资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以绿色食品二宫白梨为主,引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和建立优质水果加工基地,该项目正在开展土地租凭工作。三是引进了广东国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嵩云禽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立雪峰乌骨鸡核心育种场和深加工厂,两家公司已签订了联合开发雪峰乌骨鸡协议。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切实抓好秋冬农业生产。在桂花园乡抓好高产示范样板建设,集成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全面落实全区5000亩油菜、1万亩蔬菜和1000亩马铃薯生产任务,抓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秋粮丰收、农民增收。

(二)进一步抓好农业三防工作。防汛抗旱工作,坚持好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加强雨水情监测,做好汛情分析、预测、预报,保障防汛抗灾工作做到信息灵、决策准、行动迅速、科学指挥;进一步组织各乡街、有关单位开展地毯式检查,全力消除度汛安全隐患;进一步落实好各项防汛预案、方案,切实加强水库保安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抓好以秋防为重点的动物防疫工作,组织参加检疫大比武,推动我区动物检疫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继续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旅游生态资源。

(三)继续加强农业项目建设。一是紧紧抓住现在涉农项目逐年增多、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机遇,结合我区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完善规划编制,加强项目策划和包装,加强与省市业务部门的衔接和跟进,想方设法挤进国家、省里的项目笼子,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完成巫东城市防洪堤、花洋溪水库除险加固、车皮溪流域治理一期和水土保持工程的扫尾工作,积极开展公溪河治理和车皮溪治理二期工程建设,搞好黄土寨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乡水管站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