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核心价值观

《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德育课中最具特色的一门课程,是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求职择业技巧、签约与报到和创业。

高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它支撑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并且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人生有重要作用。

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途径主要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其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途径。高职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重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出现弱化甚至忽略职业道德内容,学生也普遍更重视求职择业技巧部分。另外,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等使得课程失去了养成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二、《职业道德与就业知道》课程内容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一)职业道德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人物的职业道德事迹作为案例教学,会使学生觉得亲切、可信、可感、可模仿,关于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无形中建立,成熟起来,并且在从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得到升华,从而真正掌握本门课的内涵和精髓,并使其认知、意志和情感发生一番刻骨铭心的变化。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百行德为首”,让学生立业前,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首先学会做人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部分大学生过于看重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集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择业求职时,以自我的喜好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喜则行,不喜则弃,完全不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功利化思想严重。置身于改革的大潮,大学生的商品经济观念日益增强。尽管他们还没有踏入“商界”,但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的投射,使他们对个人利益的关注与反思明显增多。大学生从入学选择专业到毕业择业求职表现出强烈的利益要求。什么专业能够赚钱就读什么专业,毕业后什么单位能够挣到钱就到什么单位去,赚大钱成了部分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最具诱惑力的因素。价值目标短期化,目前大学生对经济领域的变革十分关注,但是,这种关注有一种重视眼前轻视未来的反理想主义倾向,他们所追逐的是眼前的工作所带来的实惠,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考虑,急于求成。通过具体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无私奉献、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等良好的核心价值观。

(二)求职择业技巧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现今的经济形势以及就业状况,求职择业技巧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异常重要,学生对于此部分的学习也非常认真。

求职择业技巧主要包括就业信息和材料的准备以及面试技巧两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是以职业为导向,重视求职择业技巧的同时,还应该借此部分着重诚信择业。在自荐材料的准备上,必须做到真实客观,反对弄虚作假和欺骗行为。在择业活动中,用涂改成绩、搞假证书、假材料的手段来欺骗用人单位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毕业生在自荐材料中应当如实反映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使用人单位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真实的了解。在面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问题上,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反对自我吹嘘或夸大其词。在毕业生就业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就要求毕业生有更高的综合素质。由于毕业生能否通过市场的检验对他们的将来起着决定作用,这就使得毕业生不仅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在择业的过程中也要自觉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端正自己的竞争行为,遵守一定的竞争法则。利用求职择业技巧方面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良性竞争择业的核心价值观。

(三)签约与报到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签约与报到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了解签约与就业协议,了解就业法律知识,掌握就业协议的有关规定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法律问题。

毕业生不能随便违约,随意更换单位,否则,学校应视情况予以批评和建议,并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用人单位也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这使得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应慎重,不能够任意违约。协议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非正常情

况的违约属于不道德的行为,偏离社会所倡导的诚信的道德准则。因此,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签订协议时,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也就是说,决定了要到某个单位工作,才进行签约。并且,协议签订之后,都会积极遵守,即使想更换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解决。签约与报到方面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懂得遵纪守法、诚信签约等,学生能够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核心价值观。

(四)创业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创业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的基本流程以及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国家不断推出的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投入到创业的大军当中,不可忽视的是创业方面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人是到一些同行业的大公司里“偷艺”,待时机成熟才另起炉灶,自己创业。这个过程中对于不同公司的信息、客户甚至重要资料的流失现象是不断发生的,某些虽然不是违法的,但是毕竟是不道德的。创业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理念,有助于养成自立自强、改革创新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宿舍文化建设;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47-02

党的十以来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创新宿舍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增强宿舍文化建设实效性、实现宿舍育人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

宿舍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健康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化等使得高校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受到冲击,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学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体现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表现如下:

(一)有利于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代高职学校的大学生已经基本以95后的学生为主,他们个性鲜明,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生活的融人性,在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有待提高。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政治素养不高、社会集体观念缺乏、法制观念缺失、道德品质失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本质的体现,对于我国社会文化建设具有根本上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有利于高职大学生良好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规范与深入,提升宿舍文化建设成效。目前高职院校的宿舍文化建设中,突出的精神文化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明确,较多仍停留在低层次的文化建设中,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单一,加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参与度不高,宿舍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宿舍文化建设,能够引导高职院校的宿舍文化建设以主流价值体系为核心,通过科学道德规范的约束,制订具体的文化建设指标,从而更有效的对大学生起到思想导向作用,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参与能力,促使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合理化规范。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隐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促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文明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华为基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独特优势,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有助于净化学校风气、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构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育目标,而宿舍是高职院校隐性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大学生活的特点决定大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将文化引入宿舍,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有力补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宿舍文化建设思想,完善指导与管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育要融入生活的指导思想,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实施路径方面,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凝心聚力。只有自上而下才能够促使学校各部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解,使其以生活化、具体化的形式落到实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大师生所认同和接受,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当中去。第二,建立长效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规章制度建设中,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领导引领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宿舍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健全参与机制,师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引导师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用激励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培育,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精髓,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第一,国家层面上长期以来就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2013年12月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新时期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第二,社会层面上,全社会都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导向到各类榜样模范的标杆,再到国家多部门的网络净化整治行动,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予以了大力的支持和关心;第三,高职院校层面上,不断采取措施改革与创新思政课的实效,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增强师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宿舍是学校显性教育的延伸,只有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教育,营造宿舍健康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第3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

宿舍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健康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化等使得高校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受到冲击,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学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体现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表现如下:

(一)有利于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代高职学校的大学生已经基本以95后的学生为主,他们个性鲜明,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生活的融入性,在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有待提高。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政治素养不高、社会集体观念缺乏、法制观念缺失、道德品质失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本质的体现,对于我国社会文化建设具有根本上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有利于高职大学生良好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规范与深入,提升宿舍文化建设成效。

目前高职院校的宿舍文化建设中,突出的精神文化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明确,较多仍停留在低层次的文化建设中,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单一,加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参与度不高,宿舍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宿舍文化建设,能够引导高职院校的宿舍文化建设以主流价值体系为核心,通过科学道德规范的约束,制订具体的文化建设指标,从而更有效的对大学生起到思想导向作用,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参与能力,促使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合理化规范。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隐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促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文明素质教育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华为基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独特优势,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有助于净化学校风气、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构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育目标,而宿舍是高职院校隐性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大学生活的特点决定大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将文化引入宿舍,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有力补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宿舍文化建设思想,完善指导与管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育要融入生活的指导思想,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实施路径方面,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凝心聚力。只有自上而下才能够促使学校各部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解,使其以生活化、具体化的形式落到实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大师生所认同和接受,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当中去。第二,建立长效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规章制度建设中,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领导引领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宿舍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健全参与机制,师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引导师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用激励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培育,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精髓,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第一,国家层面上长期以来就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2013年12月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新时期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第二,社会层面上,全社会都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导向到各类榜样模范的标杆,再到国家多部门的网络净化整治行动,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予以了大力的支持和关心;第三,高职院校层面上,不断采取措施改革与创新思政课的实效,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增强师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宿舍是学校显性教育的延伸,只有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教育,营造宿舍健康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三)加强高职院校宿舍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引导宿舍文化建设。

第一,各职能部门管理者与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融入日常的管理与服务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与感召力,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教育。第二,加强教师、辅导员的参与和指导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还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生活顾问等多样化的需求,现在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辅导员,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要加强教师、辅导员队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素质,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教师、辅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三,提升学生管理组织的责任心与服务水平,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

(四)创新宿舍文化建设方式,积极探索宿舍文化建设新途径。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曾精辟地阐述过青年和国家的关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青少年也正处在个人价值观形成及稳定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社会物质化、思想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要求转化为青少年的个人内在信念,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既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最终目标

(一)培育顶层国家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物质经济富强,政治建设民主,精神思想文明,人际秩序和谐,是我们建设国家的最高目标。要努力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高层次的国家建设终极追求。这是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想支撑,也是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只有真正让国家价值观入心入脑,才能转化为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培养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智强少年。

(二)树立美好社会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精确凝练和生动表述。自由是指人的意志、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要努力引导青少年树立对美好社会的正确认知和向往,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意识和集体观念,从小树立我为人人,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

(三)完善个人品德养成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它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古人讲:人无德不成,无信不立。要努力引导青少年从小完善品德养成,要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教育和濡染,让个人价值观成为青少年的自身意识和自觉行为。

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和必要途径

(一)优化校园环境,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校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校园是青少年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第一环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的各个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教风、学风、校风。

1.通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有机地将语文、政治、思想品德等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艺术,拓展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历史资料,带领学生们重温革命的每一个阶段,让同学们在声图像的深刻感染下了解革命和改革的艰辛。通过对先圣贤达和经史子集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用演讲方式进行学习考核等新式教学法进行课堂讲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价值观教育要尽力避免生硬枯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象、直接地传授给学生。

2.通过教师行为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校园教育的主体。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性断乳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开始特别关注价值观问题。偶像表现出榜样的作用在青年的模仿心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当中,教师发挥了天然的偶像作用,对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天然的优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为人师表,身体力行,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来促进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广州市海珠区少先队举办的中小学联谊活动中,通过发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教师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宣言,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引起学生争相效仿,使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通过校园氛围有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化成果的积淀,通过校园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价值观教育可感可知,可亲可近。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各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对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进行凝练概括,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可以通过漫画、标语等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结合校园的行为规范、校训、校风等多方面内容,在课堂、在操场、在食堂等多种场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面立体地展现出来。同时,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件和先进人物进行深入挖掘广泛报道,通过演讲、趣味比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积聚正能合力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只有在良好正面的社会气氛围中,才能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当前,面临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困惑,面临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平衡带来的冲击。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多元思想更是泛滥无度。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中,尽管青少年认知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认识水平还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缺乏辨别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要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关心支持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宣传、

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领域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尤其是网络媒体,要坚持弘扬正能量,党和政府要切实承担其自身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社会环境,积极树立模范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青少年的认同和接受。

(三)注重知行合一,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空间

学而能用是真学,知而能行是真知。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首先,学校要开展相关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来深入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生活、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来强化核心价值观。其次,社会各界要积极支持青少年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要对青少年免费开放,各类文化教育场所要加大对青少年的优惠扶持力度。通过现实立体的有力展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要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社区劳动和志愿服务。例如通过走访孤寡老人、慰问敬老院、为地震灾区捐款、到大型展会做志愿者等现实性较强的社会实践,让青少年融入到社会大环境的价值观实践活动中,通过现实的有力论证,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精神和生命力。

立德修身,如逆水行舟,诚为不易,少年心性,尤显艰难。但唯其不易,才更显坚毅,唯其艰难,才弥足珍贵。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是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以百年树人的决心和毅力,持之以恒,不懈前行。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一片黑暗;栽下一颗树木,赢得一片森林;铺下一路道德基石,共铸青春笃行正道。

pt;mL ? i e 迷 ??? ule:exactly; layout-grid-mode:char'>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曾精辟地阐述过青年和国家的关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青少年也正处在个人价值观形成及稳定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社会物质化、思想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要求转化为青少年的个人内在信念,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既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最终目标

(一)培育顶层国家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物质经济富强,政治建设民主,精神思想文明,人际秩序和谐,是我们建设国家的最高目标。要努力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高层次的国家建设终极追求。这是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想支撑,也是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只有真正让国家价值观入心入脑,才能转化为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培养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智强少年。

(二)树立美好社会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精确凝练和生动表述。自由是指人的意志、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要努力引导青少年树立对美好社会的正确认知和向往,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意识和集体观念,从小树立我为人人,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

(三)完善个人品德养成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它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古人讲:人无德不成,无信不立。要努力引导青少年从小完善品德养成,要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教育和濡染,让个人价值观成为青少年的自身意识和自觉行为。

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和必要途径

(一)优化校园环境,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校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校园是青少年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第一环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的各个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教风、学风、校风。

1.通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有机地将语文、政治、思想品德等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艺术,拓展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历史资料,带领学生们重温革命的每一个阶段,让同学们在声图像的深刻感染下了解革命和改革的艰辛。通过对先圣贤达和经史子集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用演讲方式进行学习考核等新式教学法进行课堂讲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价值观教育要尽力避免生硬枯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象、直接地传授给学生。

2.通过教师行为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校园教育的主体。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性断乳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开始特别关注价值观问题。偶像表现出榜样的作用在青年的模仿心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当中,教师发挥了天然的偶像作用,对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天然的优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为人师表,身体力行,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来促进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广州市海珠区少先队举办的中小学联谊活动中,通过发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教师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宣言,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引起学生争相效仿,使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通过校园氛围有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化成果的积淀,通过校园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价值观教育可感可知,可亲可近。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各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对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进行凝练概括,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可以通过漫画、标语等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结合校园的行为规范、校训、校风等多方面内容,在课堂、在操场、在食堂等多种场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面立体地展现出来。同时,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件和先进人物进行深入挖掘广泛报道,通过演讲、趣味比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积聚正能合力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只有在良好正面的社会气氛围中,才能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当前,面临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困惑,面临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平衡带来的冲击。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多元思想更是泛滥无度。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中,尽管青少年认知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认识水平还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缺乏辨别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要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关心支持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宣传、

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领域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尤其是网络媒体,要坚持弘扬正能量,党和政府要切实承担其自身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社会环境,积极树立模范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青少年的认同和接受。

(三)注重知行合一,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空间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第5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根本目标,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以学雷锋志愿服务、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使之融入到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之中,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为谱写“中国梦”前锋教育新篇章做出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

1.抓课程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教材。各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在引领学生揭示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中有机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各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编写体现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校本教材,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总结并推广优秀核心价值观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2.抓教学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进课堂。各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对核心价值观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广泛开展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引导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将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

3.抓宣传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师生头脑。各校要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led显示屏、qq群、校讯通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实际,邀请专家学者、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举办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会,解读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各校还要广泛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征文、学唱爱国歌曲、演讲、主题班(团、队)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努力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展示。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相结合

各校在修改完善校训师德、规章制度、学生守则时,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彰显核心价值观具体要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师生日常的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等生活方式中,融入校园文化中,融入学校(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融入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融入广大师生的日常言行中。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1.与“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各校要围绕“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粮、节水、节电)主题,积极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师生深刻理解“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所在,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中受到启迪、获得激励。

2.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相结合。各校要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让学生在文明礼仪的学习、体验和践行中,自觉讲文明、守秩序、重礼仪,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主流价值理念,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积极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将诚信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

3.与德育队伍建设相结合。各校要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中,强化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发挥德育骨干力量示范引领作用,引领教师从自身做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各校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丰富宝藏,广泛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深入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大力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传播主流价值。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经典文化、基本国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各校要运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网上祭英烈”、“学习和争做小平故里星级美德少年”、“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歌”推广传唱、节俭养德主题教育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培育广大学生节俭美德。组织学生观看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影片,谈认识,写观感,为广大师生搭建讲述核心价值观、书写核心价值观、感悟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各校应结合“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6.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各校要大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心中,融入日常生活中。

7.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各校要逐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重视和规范家长委员会的组建和运作,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广泛开展学校开放日、“好家风好家训”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工作要求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第6篇

**军区**站,成立于20**年**月,成立以来,该站始终注重提高全站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站党委立足新建实际,本着以教育促任务的思想,紧紧抓住“深入学习理解和自觉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任务圆满完成”这条主线,组织引导官兵把功夫下在“真学”上,把重点放在“真懂”上,把成效体现在“践行”上,教育引导官兵努力争做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实践者,探索出一条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兵思想和行为的新路子,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主阵地”,在集中授课中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抓好学习理解,需要逐条逐句学,从掌握基本观点开始。为此,该站安排3名站常委和2名基层领导上台宣讲辅导,重点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等讲清楚,把普遍关注的问题讲明白,把精髓要义讲深刻。为真正把课讲好,站党委组织参加授课的几名同志依据参考材料组织备课,对各自专题需要讲清的理论观点、解答的疑难问题,以及如何联系实际把远的讲近、把虚的讲实、把深奥的讲通俗等,逐一进行了研究,分别写出了详尽的教案。上讲台前认真组织试讲,确保每一课教员讲得清楚、官兵听得明白。授课过程中,授课的同志紧密结合使命任务,紧密结合形势发展,紧密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辅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讲清了重大意义,讲透了基本内涵,讲明了实践要求,使广大官兵听后普遍反映好理解、烙印深。

用好“主渠道”,在日常行为中养成。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只有点滴养成、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内化为政治信仰,外化成自觉行动。为此,该站组织开展了“测控歌曲唱起来、战斗标语挂起来、主题广播响起来”系列活动,政治处精选了忠诚之歌、航天测控兵之歌等体现测控官兵价值追求的5首歌曲,组织官兵以歌咏志,以志导行,让大家在唱响战斗歌曲中感悟航天测控精神。坚持在集合站队、点名、看电影、教育前把军人核心价值观之歌唱起来,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修正了价值取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弘扬“主旋律”,在军营文化中塑造。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该站坚持用历史印证、让事实说话,充分利用驻地的“红色资源”教育部队,把课堂搬到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让老讲革命传统,引导官兵走进历史感悟军魂,深扎当好新一代举旗人的思想根子;重温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千年梦圆的壮举和基地为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亚丁湾护航提供卫星保障的事实,激发了官兵精忠报国的内在动力;组织观看“撼天记”等影视片,引导官兵从国防和军队建设跨越史、航天测控事业发展史中,铭记使命职责,争创新的荣誉。同时,该站还在营区主干道立起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宣传灯箱,办公楼前挂起了激励官兵斗志的名言警句和标语口号,在政工网上开辟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专题栏目,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浓厚氛围。

创新的教育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广大官兵牢固树立起了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坚定了献身我军航天测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第7篇

 

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经过个体自身努力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对自身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此,特提出如下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社会教育的深刻性、丰富性、持续性、形象性,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思想文化阵地、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和载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乡镇、农村等薄弱地区,更要发挥好乡、村宣传阵地的作用,强化环境宣传。依托农村文化站、乡村学校、文化广场等宣传教育阵地,采用中小学生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的漫画、诗歌、故事、图片等形式,让核心价值观、善行义举、好人好事、村规民约、文明礼仪、建设风貌、乡贤文化等,通过板报、文化墙、宣传栏、建筑围挡、灯箱广告、学校环境等进行大力宣传,为中小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中小学生讲文明、树新风。运用道德讲堂、节日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少年评选活动, 精心组织 “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学校、文明家庭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引导中小学生增进认知与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广大中小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美德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二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的作用,强化新闻宣传。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新闻性期刊、公益广告等,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乡镇、农村的各个角落,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创作出既健康有益,又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文化产品,同时要注重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使中小学生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积极理解,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作用,强化网络宣传。积极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宣传教育活动,开发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绿色游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网络游戏中,引导中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小学生,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新网络媒体传播优势,运用微信、微博、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新技术、新手段,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方式,用先进文化和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净化网络空间,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育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和家庭是主要场所。为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积极地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牢固地插上中小学生的心灵之巅。

 

一是要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中融入。学校要建立全员育人体系,即要做到校领导认真履职垂范,党团争先创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示范引领,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良好局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周安全提醒、网络教育等,通过编成儿歌、讲成故事、改成网络流通的语言等方式,构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的教育因素,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班会、社团活动、校园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利用板报、广播等),春风化雨般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建立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评制度,将学生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二是要在教师的培训研讨中融入。师之德乃教之魂,教师的师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要通过专业培训、集体研讨等形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要组织专家学者与教师组成研究团体,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律的研究,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征集经典教学案例,组织编写教学指导手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之中。

 

三是要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开发各学科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把各门课程已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广大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如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将学生认识节日、季节、生活、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语文、历史与地理课程以文字、文学、历史、地理的魅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感受思想精神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挖掘各学科教育的有效资源,提升资源的内涵,从而达到启发中小学生、教育中小学生的根本目的。

 

四是要在家长学校建设中融入。好的家训、家教、家风,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防止“5+2=0”的现象发生,可以通过开办“家长课堂”、“幸福家庭大讲堂”、母亲读书会、家长成长沙龙等,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尤其要加强乡镇及农村地区广大家长教育力的提升,关注进城务工学生家长、下岗家长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通过开办“流动学生家长学校”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负起监管责任,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价值观教育并影响子女。

 

三、注重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指导

 

中小学生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也是最终的目标。为扭转中小学生“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局面,社会、学校、家庭要努力形成合力,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指导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即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他们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为此,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中,引导小学生以行为规范为标准,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促进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是要加强初中生同伴榜样教育,促进其诚信、友善品质的形成。初中阶段,身体外形的变化使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心理上追求成熟与独立感,渴望老师和家长给予自己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然而,受思维特点、情绪特征和人生经验的局限,初中生还不能全面、客观、理性地处理事物。此时,同伴就成为这一时期学生的重要他人。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同伴的作用,通过评选和表彰一些诚信、友善的先进典型、行为楷模,引导学生主动将优秀的同伴设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将先进的人物作为楷模,不断激励他们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此外,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付出与奉献,体验对人友善的快乐,培养他们自觉守信、相互信任、乐于沟通的合作精神。

 

三是要加强高中生的实践指导,促进其爱国情感的提升。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希望别人理解和尊重自己,独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交友意识增强,渴望走向外界,接触社会,他们需要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来提升和实现自我价值。为此,要有意地为高中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引导高中生走出教室,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如参加社会福利、救助儿童、社会调查、红色旅行等,在实践中引导高中生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感,磨炼坚强意志,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灵魂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希望工程,它既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整体作用,努力形成“三位一体”的新格局,以强大的合力,齐抓共管,全方位、立体式地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影响和指引当代中小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当代的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及道德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知行合一的好学生。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实施路径

一、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首次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专业课

专业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二、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路径

(一)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

面对部分学生认识模糊、不完全认同、甚至完全没有意识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方面的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宣传主阵地,引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首先,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舆论媒体要坚持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其次,以电脑、手机、数码产品为主的网络传媒要优化网络环境,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再次,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宣传媒介,开辟舆论宣传新阵地。最后,在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任何场合都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挖掘专业课教育潜力

1.挖掘理论教育潜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教师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也是全体教师的应尽职责,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并在教学目标、过程组织和评价指标中体现出来”。

(1)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的教育潜力,从专业的发展历程、对社会的作用以及涉及的伦理学知识等多角度对所授课程进行讲解,“通过介绍专业领域中著名人物的动人事迹和专业的社会价值准则,以生动的事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敬业勤奋精神、诚实守信品质和团结友善的性格。

(2)融入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播放典型视频短片,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挖掘实践教学潜力

高校可以将社区服务、参观工厂、志愿活动等形式的专业实践作为一项制度,专业课教师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专业课的教育优势,立足所授专业,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社会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体会历史使命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课外实践教学环境下,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元路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构建“三位一体”育人平台

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_。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第一,课堂教学是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第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渠道。第三,校园文化是熏陶、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四)完善“三轴联动”育人机制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轴联动”的育人合力机制。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必不可少。

学校本身拥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教师队伍、教学场地,制定非常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既具有目的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孩子传播知识、培养其品德、指导其行为的责任,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行、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应营造健康和谐、宽容善良、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应为人正派、相互尊重、言行文明、爱憎分明。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必要补充,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更大的灵活性,时时刻刻都可以接受教育。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社会组织、社区街道、公共场合、交通工具、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积极营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休闲娱乐的社会活动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在复杂的周围环境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磨砺自己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总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轴联动”,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各自的育人功能,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结语

专业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步教育,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研究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