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深化专业技术职称改革,规范上海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社会化评审工作,促进本市自然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根据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上海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三条上海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负责本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员、副研究员和高级实验师等任职资格的社会化评审工作。高评委下设学科组,负责本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候选人的推荐工作。高评委挂靠单位,负责本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材料的受理和筛选工作。

第四条上海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由筛选性指标、定量性指标和定性性指标三部分构成。

二、评审范围和评审程序

第五条上海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评委下设六个学科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学科组、生物与医药研究学科组、材料研究学科组、激光技术研究学科组、管理科学研究学科组和体育科学研究学科组。各学科组评审的专业范围如下:

(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学科组的评审范围主要包括本市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微电子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电子商务技术研究等专业的研究人员。

(二)生物与医药研究学科组的评审范围主要包括本市企事业单位从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胚胎工程、药物创新研究与开发和古生物研究等专业的研究人员。

(三)材料研究学科组的评审范围主要包括本市企事业单位从事金属和合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材料测试评价共性技术研究以及能源研究与开发等专业的研究人员。

(四)激光技术研究学科组的评审范围主要包括本市企事业单位从事激光器件、激光技术的研制与应用、光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专业的研究人员。

(五)管理科学研究学科组的评审范围主要包括本市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情报与方法和情报手段现代化研究、专利审查和专利研究,以及科技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等专业的研究人员。

(六)体育科学研究学科组的评审范围主要包括本市从事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学、运动训练、运动心理、体育理论、体育技术实验研究等专业的研究人员。

第六条实验系列不单独设置实验学科组,高级实验师申报人纳入研究系列所属学科组,按本标准中对高级实验师的要求进行评定。

第七条评审工作按照高评委挂靠单位受理初审--学科组评议推荐--高评委评审决定的工作程序进行。

第八条上海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评委的评审适用于本市上述专业范围内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人。

三、筛选性指标

第九条筛选性指标是指申报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所需具备必要条件的指标。其包括:科研道德、学历、资历、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经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评委挂靠单位审核,具备条件的申报人方可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进一步评审。

第十条科研道德要求:申报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到:

(一)科技成果不得危害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

(二)在科研工作中不得出现剽窃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在申请过程中不得有谎报和隐瞒的行为。

第十一条学历要求:申报人须具备国家认可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第十二条资历要求:申报人须在低一级资格的研究、实验职务岗位工作满五年以上。由相关系列转评科研、实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除了在低一级资格职务岗位任职满五年,必需在研究、实验岗位工作满一年以上。

为适应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对从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的申报人,其资历要求为在低一级资格的研究职务岗位工作满三年以上。

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申报人,获博士学位的,须在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工作满二年以上;获硕士学位的,须在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工作满三年以上。

第十三条外语要求:申报人须通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

第十四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申报人须符合上海市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

第十五条虽不完全符合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条规定,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经两名同行知名专家评议推荐,也可申报评审。

(一)在国际著名刊物上的主要贡献者;

(二)获得国家级科技三等奖或省部级科技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主要贡献者;

(三)在本专业领域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主要贡献者。

四、定量性指标

第十六条定量性指标是指申报人在低一级资格获得后至申报高一级资格评审时所完成科研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指标。其包括学术论著、科技成果和培养人才等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包括一组指标。由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评委相应学科组的专家根据本标准及实施细则评定每一指标的得分,然后累加算出定量性指标的总分。

第十七条对申报人定量性指标评定总分设置合格线,申报评审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者为50分;申报评审研究员者为70分。

第十八条学术论著方面包括论文、著作等。研究系列申报人需提供完整论著1-3篇(部);实验系列申报人需提供完整论著(含实验技术规范、实验技术报告)1-2篇(部)。

(一)论文系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文章。根据的刊物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国际著名刊物上的论文、国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和国内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论文的评分标准如表1。

类别国际著名刊物上的论文国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国内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

(二)著作系指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根据著作的学术水平和在本学科的影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有影响专著、专著和编著,著作的评分标准如表2。

第十九条科技成果方面包括专利、课题、获奖、效益等。其中研究系列申报人提供专利、课题形式的科技成果,总计不超过3项;实验系列申报人提供专利、课题形式的科技成果,总计不超过4项。研究、实验系列申报人提供获奖、效益形式的科技成果,总计不超过3项。

(一)专利是指申报人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专业学科相一致。专利的评分标准如表3。

(二)课题是指接受政府、企事业单位(含本单位)委托并已完成且通过专家评审的科研任务。根据课题的等级,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其他来源课题。课题的评分标准如表4。

(三)获奖是指申报人凭其科技成果所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和省部级科技奖。获奖成果的评分标准如表5。

(四)效益是指直接与科技成果应用有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后的净收益、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等,经济效益分为三个层次: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同行业领先;企业新产品。对社会公益型研究开发项目,则采用相应的社会效益为标准。经济效益的评分标准如表6。

第二十条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包括培养研究生、指导科技人员研究工作等。对申报人择其主要一项评分。

(一)培养研究生是指申报人指导研究生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根据指导的对象,分为两个层次:特别指导;一般培养。该指标评分标准如表7。

(二)指导科技人员研究工作是指申报人为某一课题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对课题组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给予指导。根据指导的对象,分为两个层次:中级;初级。该指标评分标准如表8。

五、定性性指标

第二十一条定性性指标是指从申报人科技成果中体现出的综合反映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指标。其包括达到应有水平和价值、创新性解决科技问题能力等。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评委成员对于经过筛选与定量评审的申报人,进行定性评审,最终决定申报人是否具备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二十二条根据申报人申报的资格,其达到应有水平和价值指标的定性标准如下:

(一)申报评审副研究员者:系本学科的科研骨干,取得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社会价值的业绩。

(二)申报评审高级实验师者:系本学科实验技术的主要骨干,在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研制、改进、操作、维护,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上做出较大的成绩,或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社会价值的业绩。

(三)申报评审研究员者:系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取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或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具有显著经济与社会价值的业绩。

第二十三条根据申报人申报的资格,其创新性解决科技问题能力指标的定性标准如下:

(一)申报评审副研究员者:了解和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选定具有较大意义的研究课题,创新性地提出有效与可行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

(二)申报评审高级实验师者: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创新性地解决本学科实验技术所遇到的重要问题,或组织指导大型实验技术工作。

(三)申报评审研究员者:掌握和提出本学科的发展方向,选定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创新性地解决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

六、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标准具体应用问题,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本标准的实施细则另行制定下达。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术管理;智能远传抄表系统;选型原则;传感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031-02

近十年来,智能远传抄表系统迅速发展,成为“建筑智能化”应用的主要内容。作为一项新型应用技术,智能远传抄表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形成了生产厂家多、产品繁杂、质量不一的现状。目前,在智能远传抄表系统上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及管理细则,给使用者在技术管理上带来很大麻烦。智能远传抄表系统技术管理涉及到多方面,如水表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根据从事智能远传抄表系统技术管理工作多年的经验,本文就系统在选型、试验、安装、使用、维护及维修等技术管理的要点进行分析。

一、选型原则和试验原则、试验方法

(一)选型原则

选型的关键是必须计量准确、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具有技术先进性。因为不管是传统的人工抄表,还是先进的智能抄表,计量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无法进行水费贸易结算。根据JJGl62-2007《冷水水表检定规程》要求,检定周期一般为2年,对于生活用水表,若实施“限期使用、到期轮换”的,第一个检定周期为6年(标称口径25mm及以下水表),使用到期后,后续检定合格,以后的检定周期为2年。

(二)试验原则和试验方法

智能远传抄表系统在正式使用前需进行试验,以了解和掌握产品质量性能。根据我们的经验,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试验合格后经评审正式使用。

1、在试验中应明确一般要求,如:(1)基表要求,应符合GB/T 778~2007《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中的相关规定;(2)智能水表加装的电子装置不应妨碍机械指示装置的计数和读数,即不影响基表的计量精度和读数,不影响水表的检定;(3)水表累积流量的确定,必须以基表机械累积流量(读数)为基准;(4)确定机电转换误差,电子读数与机械读数之间产生误差应≤±1m3,否则电子读数不合格。

2、技术要求也应明确,主要要求有:(1)传感器技术是智能远传抄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选型和使用的重点检查部分。传感器按信号转换方式可分为实时转换式和直读式两种,应明确选用传感器类型;(2)确定传感器等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应>7年;(3)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和通信单元、手抄器等电子装置也是试验中重点检查部分。电子装置在干热、湿热、低温等气候条件下不应损坏、不应丢失内存数据,应有数据处理或信息存储和通信功能,应具备数据的非正常中断保护功能,应有良好的防雷能力,驱动能力也应符合相关要求;(4)区域内通信有分线制、总线制和无线制三种通信方式,应确定通信方式。对通信中的技术参数、数据传输状态、电气特性、光学特性、通信距离及通信协议要求等应明确规定。如传输波特率、驱动电压、驱动电流、无线电频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使用的标准。

在试验时,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试验环境与正常使用环境基本一致或更为恶劣的环境,这样更能检验智能远传抄表系统是否符合要求。实时式远传表试验应选择在较恶劣环境下进行,检查环境对传感器的影响。直读式远传表试验至少选择在各字轮进位最不利的情况下进行,如经过从9跳至0的阶段,跳变延续过程要求不少于3个字。读取试验前后机械指示装置的读数和电子读数,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其相同性和关联性,要求读数一致,不出现错码、乱码及盲点等。另外,试验时需有一定量的智能水表,应对系统成套试验。

二、评审内容、评分标准的制订和供货商的选择要求

试验合格后只有通过评审才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因此,制订评审要求和评分标准是必要的。评选要求和评分标准的制订必须细化,要综合考虑。

选择供货商时,宜优先选择生产规模大、老牌、名牌等企业,最好选择同一厂家的成套系统产品,这样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才有保障。应与供货商签订合同,产家免费保修,终生提供技术支持等。

三、安装施工要求

制订智能远传抄表系统工程施工要求是必须的,它不仅可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抄表准确率和抄表成功率。制订施工要求时应尽量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因为不同的产品安装要求不完全相同。智能远传抄表系统工程施工要求中涉及到安装材料、水表安装、设备安装、系统布线、系统接线、防雷、系统调试等方面的要求。

(一)安装材料要求

选购安装材料须有国家安全认证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对于室内管道材料、接线盒、线槽、金属套护管及塑料(或PVC)管件等材料,应使用建设管理部门认可的产品。电源线、信号线、网络通信线等电线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对线芯面积、屏蔽线密度及电线类型等应作详细规定。

(二)水表和设备安装要求

水表安装要求应符合GB/T778-2007《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中的相关规定。水表须避免曝晒、雨淋、水淹、污染、电磁场干扰等,方便拆装和抄表。水表宜安装在管道井内,当安装在户外时需用保护箱进行保护。

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和通信单元等电子装置需安装在抄表方便、便以维修和安全的地方。安装地点必须干燥、通风阴凉、不淋雨、不漏水。确定设备箱的安装方式,设备箱安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壁挂式,另一种是嵌墙式。明确不同安装方式的具体要求,以保证箱体牢固、整体美观和方便维护、维修。

(三)系统布线要求

要求绘制系统布线图,明确线路的走向。配管时,对线槽、金属保护管及塑料(或PVC)保护管应制订详细的相关要求。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减少弯曲。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能有折皱、凹陷和裂缝等。

穿线的要求也应细化。如应保证电线不被折断、不被损坏和容易穿线。穿线前,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电线在管、槽内不能有接头和扭结,接头设在接线盒(箱)内。管内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信号线和网络通信线应避免与输电线路(女D220V)平行安装,若平行安装时应保持一定间距。

(四)系统接线要求

制订接线要求,并按要求实施。信号线和网络通信线长度应符合要求,保证通信畅通、数据不被丢失。接线盒做好防水措施。引脚统一定义,接线可靠。接线时要防止短路、断路和压皮等。根据接线图确定接线正确无误后,在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 理和通信单元及水表接线盒等处的电线端套上数码管标注房号,在水表安装处用不锈钢牌标注水表房号,在信号采集单元处标明顺序号,电源线需做好标志等。

(五)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是进行测线,然后是各设备的调试,最后是总个系统的调试。应制订系统调试的步骤和工作流程,保证系统调试有条不紊进行,确保调试成功。测线主要是检查信号线、网络通信线、电源线是否正确、是否接实。设备的调试,主要是信号采集单元与传感器信号采集调试、信号采集单元与数据处理和通信单元的区域通信调试、数据处理和通信单元与远程通信网络的调试。

四、安装验收要求

制订工程验收规定、成立验收小组,制订工程验收流程和工程验收表。与评审要求和评分标准类似,应制订验收要点和细则,如系统安装验收项目、系统通信验收等。

五、制订智能远传表抄表系统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智能远传水表系统安装竣工交付使用后,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需制订系统的维护、维修管理制度,保证系统能够持久正常运行。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职,确定系统技术维护、维修责任人和日常维护责任人。定期对系统进行跟踪检查,做好相关记录和定期总结,掌握使用情况。如对抄表准确率、抄表成功率、传感器故障率、线路故障率、通信故障率、信号采集单元故障率、数据处理和通信单元故障率、手抄器故障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六、结语

智能远传抄表系统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有机的整体。技术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正确是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进行智能远传抄表系统技术管理因人而异,需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要做好系统的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保证计量准确,除了依靠科技进步,按要求严格控制各个工作环节之外,还要加强责能管理及岗位之间的协调。

参考文献

[1]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188-2004),

[2]电子远传水表(cJ/T224-2006),

[3]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 778―2007)[s]

[4]智能冷水水表(JJG(京)39-2006)[s]

[5]冷水水表检定规程(JJGl62-2007)[s]

作者简介:唐斌武,供职于江门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智能远传抄袁系统;邬金鹏,供职于江门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智能远传抄袁系统。

更正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招标采购;评标标准;技商比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9-0147-02

在法律法规日益健全的今天,招标采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首选的采购方式。招标采购方式之所以被如此广泛的应用,优势在于其能够引入广泛的市场竞争,相较其他采购方式给投标人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并可使项目业主占据绝对主动权,从而挑选出满意的承包商。然而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采购结果都尽如人意,会经常出现招标结果未能体现其原本应有的优势,反而造成最终事与愿违,甚至出现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是投标价格最高但技术水平一般的承包商。究其原因,影响结果的因素也许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项目评标标准设置的合理程度。评标标准引导着投标人对投标报价策略的选择,其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能否将招标采购的优势发挥到位,并对项目采购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评标标准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相应评标细则是值得从事招标采购的工作者们高度重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常用评标标准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根据《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即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二者的主要特点如下。

1.1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指选择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投标价格低于其成本的除外)者为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与国际通用的“最低价法”相近。

在投标文件通过初评后,详评阶段一般先进行技术标的评审,确定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的投标人;再进行商务标评审,推荐经评审的投标价最低(投标价格低于其成本的除外)的前1~3个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它适用于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的工程。

1.1.1 主要优点

①有助于招标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防止招标投标领域滋生腐败及人为因素对中标结果的影响。

②可有效降低投标报价:由于被推荐的第一中标候选人通常为标价最低且通过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的投标人,为获得第一推荐的机会,投标人在报价上必然尽力压缩,降低或挤干水分及利润。这样就能在合同前期阶段使投资控制向最小化靠近。

③有利于促进投标企业加强管理,增强实力,积极采纳、吸收先进的技术,有效地降低成本。

④评标方法操作简便,相对减少评标工作量,节约评标时间,提高评标效率:在评标时一般不对投标人的技术、业绩、信誉等方面进行逐项打分,与综合评估法相比,可减少评标工作量50%以上,加快评标进度。

1.1.2 主要缺点

①中标人未必具有最优性价比,容易造成低价低质,恶性竞争。

②带来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风险。

③低价中标可能给工程后期质量、安全、施工进度管理带来困难,甚至产生因价格太低无法完工的现象。

④需甄别、剔除可能低于成本的投标报价,且成本价不易界定。

1.2 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指按照招标文件设定的不同分值权重分别对投标人的技术标和商务标进行评分,按照综合得分高低推荐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

1.2.1 主要优点

①综合考虑了报价、业绩、信誉、质量、工期、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评分因素,需投标人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全面评估投标人的总体实力。

②招标人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调节评分项目及分值权重,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③能够将难以用金额表示的某些要素量化后进行比较。

1.2.2 主要缺点

①评分标准中某些项目的量化具有难度,不易科学量化;

②评审的标准过于全面,忽略了招标人对价格的重视,可能出现价高者得的现象,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

③可能造成投标人不根据企业实际编制投标文件,而是为了评标时得到高分,完全迎合评标标准进行编制,看不出投标人的真实情况,如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及实际设备性能等,未必能真实体现企业的竞争力。

④评标工作量相对较大,对评标专家的要求较高,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评标专家对投标文件中的资料不能全面仔细的了解、核实。

⑤在技术等主观评分方面,评委的主观性较大,易出现不公正的评标。

2 评标标准实际运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分析

评标标准作为评标委员会唯一可参考的评判标准,是评标阶段的核心文件,其是否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招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选择到最合适的中标人,与招标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整个招评标过程的关键之一。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却经常出现各种因评标标准设置不当导致招标结果不理想,甚至招标失败的情况:

案例1:某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技商评分比例为3:7,按评标标准评审后打分结果为: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投标人A较排名第二的投标人B技术得分(按百分制计算,未加权时)低9.6分(差距较大),商务得分(按百分制计算,未加权时)高4.4分,技商得分经过加权后A较B总分高0.2分,投标价总金额A仅比B低170万元(约占标底价格的5%)。尽管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B综合实力较强、在该项目评审中性价比最高,但按照评标标准规定,只能将其推荐为第二中标候选人。

原因分析:制定评标标准时没做好潜在投标人调研及分析工作,没考虑到投标人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因素,对技术方面的重视不够,技商得分比例设置不合理,技术得分比例设置偏低,技术上的差距在综合评估时被较大程度的缩小,导致评标结果未能真正反映各投标人综合水平。

案例2:某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技商评分比例为4:6,其中对投标总价的评分规则如下:

总价评分满分70分,以各有效标平均价作为最佳得分价格,扣分区间见表1。

经评审,最佳得分价格为2亿元,其中有两家投标人报价分别为1.90亿元、1.85亿元,报价仅相差500万元,但按上表计算得分相差了7.5分。

原因分析:制定总价评分规则前,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先测算,扣分标准设置不当,放大了商务报价的分数差距,使较小的价格差距导致较大的得分差距,造成实质上的技商比例失衡。

案例3:某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其中商务评审标准中对于单价平衡性设置了打分项,且在评审中发现有份投标文件有部分需参与评审单价存在缺漏项情况。但评标标准仅对缺漏项单价设置了扣分项,却并未对此类缺漏项单价如何参与单价平衡性评审作出详细的规定,评标委员会对此存在不同意见,最后只能通过集体表决的方式决定对发生缺漏项情况的投标人按对其最为不利的方法进行处理。

原因分析:制定评标标准时考虑不全面,未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先设置评审规则,造成评标委员会“无据可依”的状况。

3 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

3.1 条款的设置要尽可能细致、全面且应有针对性

由于评标标准是评标委员会在评审过程中的唯一依据,各项评审条款应与招标文件的关键要求相呼应且应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尽量体现出工程的重点和特殊性要求。与各评分项对应的评审细则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不应出现与招标文件要求无关的评审项,以及会使评标委员会产生歧义、模能两可的标准。

3.2 谨慎设置废标条款

废标条件应在评标办法中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废标条件不应过多过滥;废标的理由应经得起投标人的质询。如果判定某些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为废标的依据在评标标准中没有明示,会引起投标人质疑评标公正性,甚至向有关部门投诉而对招标人产生不良影响;还会打击投标人的参与投标的积极性,使投标人的数量减少,从而降低招标的竞争性,最终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损害招标人的利益。

3.3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技商比例

鉴于市场上的施工单位在技术水平方面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应用综合评估法时,在评标标准的技商比例确定时应考虑项目对施工及管理技术的要求:对于技术与专业性强的工程,需要适当提高技术标评审所占比重,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综合实力作为保障,报价即使貌似合理,也形同虚设;反之,对于采用市场上成熟或通用技术的工程,则可侧重考虑商务标的合理性。总之,评标标准中技商比例的设置一定要结合项目的特点与潜在投标人的具体情况考虑,不可一概而论。

3.4 合理设置价格评分区间

综合评估法中对商务标价格的评分区间应事先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假设及测算,以满足按评分区间计算的各有效投标价格得分,既能在相互间合理拉开差距,又能与整体评分规则相适应,避免因商务得分间的差距过大或过小导致整体评分的失衡,造成最终评标结果的偏差。

4 结 语

总的来说,招投标过程就是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博弈过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可以最大限度的防范投标人利用招标文件中某些漏洞实施不利于招标人的报价策略,引导评标委员会客观、有重点的评审投标文件,达到挑选出综合实力最强、投标性价比最高的投标人的目的。鉴于此,评标标准是招标文件的重中之重,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持续优化评审条款,使之尽量趋向科学和完善。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机构信誉;评价;监管

为加强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建立医疗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医疗机构监管水平,促进行业自律,确保患者就医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医疗机构信誉等级并作出评价,实施不同监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通过公示医疗信誉等级,为群众推荐优良的医疗服务环境做出贡献。

我们四平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全市医疗机构实施信誉监督管理工作,采取日常监督、集中考评等方式,对参评单位按统一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医疗安全的可能性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对每一监督项目评价,据此对医疗机构进行信誉度分级,确定卫生监督所采取的类别和频率[1]。在规范执业许可准入审查和管理的同时,加强执业许可后续监管,根据日常执业情况决定信誉度级别及监督的频率,两者相互制约,密不可分。信誉度分级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度对获得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复核,凡违反关键监督项目,或年度评审分值达不到标准的,则采取取消或降低等级的办法;对于轻微的违规,如果能够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并达到标准要求,则可保持其原等级不变[2]。

1 组织检查,评定等级。每年年初,采用全市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已注册的国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民营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体诊所由市卫生局组织卫生监督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与评分;实施医疗机构卫生监督信誉化管理,凡发现医疗机构年内有一次违法行为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必须降低一个等级,且取消本年度优级评审资格。信誉度等级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级为诚信执业示范医疗机构,良级为诚信执业医疗机构,差级为不合格医疗机构[4]。

2 审查结论的判定。根据评分标准,关键项目全部达标,标化得分在90分以上的信誉度为优;关键项目全部达标,标化得分在60~89分的信誉度为良;关键项目不达标,标化得分在60分以下的,信誉度为差。 根据卫生监督信用评价管理的有关原则,结合实际,确定不同的监督方法[3]。卫生监督机构对信誉度优级的单位实施简化监督,每年监督1~2次;信誉度良级的单位实施常规监督,每年2~4次;信誉度差级的单位要进行重点随时监督检查。(监督频次不包括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专项检查)。

3 等级评定和公布。根据统一评定结果,综合日常监督、动态管理情况于每年12月底,评出该年度参评单位优、良、差三个等级,并向社会公布等级评定结果,向医疗机构颁发全市统一制作的“等级标志”。对获得优级医疗机构给予表彰,对评为差级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到期仍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查处。

4 归档:检查情况、评价情况、等级认定和相应监督频次的日常情况归档,建立医疗机构信誉评价档案,作为卫生监督部门监测医疗机构信誉走势的依据[5]。

参考文献

[1] Jose A.Lopez,Mare R,et al.信用风险模型有效性的评估方法探析.国际金融研究,2002,(9).

[2] 文忠桥.信用风险度认量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2,(11).

[3] 李乐波,尉晓红,朱晖.《现代经济信息》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研究.CNKI:SUN:XDJZ.0.2009-12-109.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平原则;高校;奖学金;管理优化

【分类号】G647

1奖学金评选制度和评选标准的优化

由于各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不均,各高校的具体发展情况不同,各学科领域的学生培养要求与发展现状也存在差异。因此,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学校竞争力,制定较为具体的《奖学金评选评审实施办法》,对评选相关的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规定与细化。各院系再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特点与人才培养需求,提出更为细致的《奖学金评选实施细则》,确保评选活动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可见,各高校与院系在学生国家奖学金评选活动中,具有很高的自,评选标准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及院系的评选标准制定者。虽然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学生对奖学金评选标准的公平性持认可态度,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调查对象也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与看法。

院系在制定学金评选标准时,需要在民意与自主中保持兼顾与平衡。首先,一部分学生认为《实施细则》与国家的评选宗旨相背离,他们对奖学金参评者资格与参评加分条件的主观认知也各持己见。部分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己引发讨论,孰是孰非,需要各院系在行使自身对规则、标准制定的自时,多多关注、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评选标准的相关制定者要深入实际,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在制定《实施细则》时,对以上问题进行具体说明与严格规定。

其次,保证《实施细则》的科学合理性,将相关单位提出的评审要求与自身学科的发展现状相结合,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评选标准。根据不同加分条件和行为活动反映出的个体特征,确定分值权重,并设定合理计分方法,确保评选标准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同时,科研成果、学习成绩、实践参与、综合素质在整个评价标准中实际所占分值比例与调查对象的主观认知存在一定差距。各系所施行的《实施细则》中,调查对象认为科研成果所占分值比例非常大,特别是研究生。实际的《实施细则》中,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实践参与、综合素质的分值比例都较小,认为三者所占分值较大的人数比例均在30%及以下。笔者认为,奖学金评选指标中,必须保证科研成果等加分条件的重要分值地位,以此来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评选标准的导向性原则,学生奖学金侧重于“奖优”,且学生阶段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将科研成果作为评选的重要指标是合理的。评价标准中突出科研成果的分值比重,能有效引导学生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与科研探索中,提高我国的学生培养质量,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至于学习成绩、实践参与、综合素质方面的分值比例,则可根据学科专业情况特点与学生基本民意诉求,进行协商、划分。

再者,科研成果已成为各高校、院系奖学金评选标准中的重要指标,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建立起一个完善且通用的学术评审制度。兰州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者曾对我国的学术期刊体系建构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希望在严格审批管理各类期刊杂志的同时,对各学科期刊进行等级划分,笔者深以为然。科研成果的评价,特别是科研论文的评审应划分出一定的等级评分标准。同时,结合自身高校及学科特点,设定其他类型期刊的等级分值范围,并实时跟进该学科领域期刊的发展动态,做出相应调整。对于科研论文的作者排名、其他科研成果的字数内容也应进行规定与说明。

2奖学金评选过程的优化建议

评选标准最终需要付诸实施,才能得到落实。美国政策科学家查尔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该政策付诸于各项活动中,组织、解释、实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项活动。”解释即指将政策的内容转化为一般人所能了解和接受的指令。对政策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宣传的效果将影响政策或制度最终的实施效果。学生奖学金评选制度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制定而来的,属于教育制度范畴。评选活动的实施是国家对学生提供奖励性质资金的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因此,针对少部分调查对象反映的系所未将评选过程公开的问题,笔者建议,各高校、院系应在评选活动开始后,积极做好评选进程的传达和相关信息的解释工作。综合运用各种传播途径,将评选过程中需要学生知晓、参与的各个环节信息及时出去,使学生对整个评选过程保持关注,并起到监督作用。而对于评选过程中的一些没有学生或监督者在场的环节,也需要进行合理解释与说明,告知学生哪些环节是需要进行公示的,而哪些环节则需要评选委员会的独立评审,使评选过程更容易获得学生们的认可。

3奖学金评选结果的优化建议

虽然调查显示,学生奖学金评选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激励效用,但所受影响程度较高的人数比例并不高。除却被调查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外,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效用,鼓励更多学生投入学习、科研活动,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引导学生反思评选结果,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分析与归因。通过评选结果的公示、宣传和后期举行的获奖者经验交流活动,促使学生端正自身学习态度,调整自身对奖学金的认识与定位,明确奖学金的“奖优”功能;发掘自身对追求物质奖励之外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榜样或奋斗目标。

对待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也应采取与其特点相对应的激励方式。学业成绩优秀,拥有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往往是奖学金评选的主要参与者。该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探索能力较高,有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对奖学金的个体期望概率基本处于较高水平,参评或获得奖学金更多地是在激励其继续保持学习热情。对于该部分学生更要严格要求,维持其在学习、实践方面的高水平发挥和创造。对于学业成绩一般的学生,则可利用获奖者或参评者的优秀事迹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与发展的可能性,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成功的合理归因,提高其学习能力与参评奖学金的期望概率。

参考文献: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第6篇

一、以深化医改为契机,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一)大力推进中医医院的标准化建设。

1.按照国家《中医医院建设标准》,重点建设好3所特色优势明显,管理规范的省级中医“名院”,并以此带动其它县(市、区)中医院的规范化发展。

2.开展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按照《关于印发年省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中医药〔〕1号)文件要求,加强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要求每所中医院至少创建1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此提高中医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3.推动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按照《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的要求,在各地原有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单病种拓展计划,要求各地遴选和推广应用10~15个疗效确切,技术规范,水平先进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标准化建设。

(二)推进中医“三名”战略。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和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充分发挥专科专病特长,形成我市中医“名科”群体,要求各县(市、区)今年均开展中医重点专科评审工作,为全市下一轮重点专科评审打好基础;开展县(市、区)“名中医”评选和省、市名中医带徒工作,建立名中医管理制度,建立“名医馆”、名中医工作室,努力为名中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服务环境;同时,开展“市传统医药民间祖传特色郎中”评选工作,发掘、保护、传承一批确有特色专长的民间传统医药技术。

(三)加强中医质控建设。继续推进“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持续改进中医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内涵质量建设,主要抓好中医质控中心建设。今年,要新组建中医急诊质控中心,并进一步完善市级中医病历、护理、药事三个质控中心,制订《市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组织相关专家,修订完善四个中医质控检查及评分标准,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四)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院是体现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办院理念、队伍建设、诊疗活动、建筑风格等方面要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和内涵,各地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温岭市中医院作为我市第三批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更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计划今年在温岭召开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现场会。

二、继续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和“等级”评审工作,不断加强内涵质量建设

(一)积极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根据国家、省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年,全市中医医院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年三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和《年二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估细则》,切实指导各地开展活动,并适时组织专家对9个县(市、区)中医医院管理年进行检查评估工作,切实推进八项重点工作的开展。

(二)认真抓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按照《省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版)》的要求,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把等级评审工作作为医院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作为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医护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工具。市局要求原有7家二级甲等中医院都能顺利通过复评,在此基础上,争取1~2家中医院能达到三级乙等中医院;新增1~2家二级乙等中医院。

三、认真抓好农村中医药“三进”工程,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年)的通知》精神,巩固我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成果,重点抓好玉环县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工作;争取椒江区或黄岩区创建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二)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设置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置中医科,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药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能够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有条件的应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鼓励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今年要开展“中医药进社区市级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推动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三)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进家庭活动。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下半年,市卫生局将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周”活动,要求做到“五个一”:即了解一位中医古代名家,会说一句中医名言,熟悉一种养生保健中药,教会一个养生保健动作,推荐一种养生保健膳食。

四、加强中医药学术交流,推进中医药科教工作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第7篇

随着灾害医学的发展,医院对应急事件的管理越来越重视。运用Kaiser模型,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制定应急预案,从而减少风险和损失[1],指导医院应急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灾害脆弱性分析作为应急管理中的核心条款,要求医院必须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灾害脆弱性分析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医院应急和质控管理委员会组织各级质控员共100人,集中培训并发放统一评分表。将100人随机分成10组,各组运用头脑风暴进行灾害辨识,找出医院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小组评估打分计算相对风险值。将相对风险值由高到低排序,找出医院高风险应急事件。

1.2 评价标准 ①根据医院所处的位置环境、季节、潜藏危害、发生时间、最差状况假设、人员、管理制度等7项条件,进行灾害辨识。②评分标准:将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能力损失、应急准备、内部响应、外部响应等7个纬度各分成4个级别 0-3分。③相对风险值=发生概率/3(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响应+外部响应)/18。

1.3 研究方法 采取识别风险、估算概率、预测损失、防范评估的分析过程,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利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按照相对风险值排序,将应急事件分为高、中、低度风险事件。针对高风险值应急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整理资料形成分析报告,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改进实施,每年一次评估。

2.结果

经过应急事件风险评估矩阵(见表1)分析,医院高风险应急事件分别是以下5项:集体性药品不良事件、火灾、恶性医疗纠纷、中心供氧设施故障、空气净化系统运行故障。⒄5项应急事件制定院级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整理资料形成分析报告,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断改进实施,每年一次评估。

3.讨论

以上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显示:5项院级高风险事件在我院不但发生机率高,而且灾害性高,防御机制差。其中火灾、中心供氧设施故障、空气净化系统故障属于技术类应急事件,集体性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恶性医疗纠纷属于人员类应急事件。集体性药品不良事件的相对风险值72%,分值最高,经过根因分析得出医院管理机制中存在缺陷,需对药房、取药护士等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完善取药流程、管理制度等。为医院药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出了指引,并应用于医院药学部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中。

实践证明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是一种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灾害脆弱性分析工具。可用于分析项目的潜在风险,也可以分析采取某种方法的潜在风险。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航空、铁路作业质量的评估,也是医院进行危机管理,提高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和抗灾害能力的工具之一。

灾害脆弱性分析有助于将灾时救援、灾后处置向灾前预防、提前预警方向转变[3],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随时调整应对重点及应急预案。风险评估小组应接受相关知识培训,避免主观臆测,影响数据准确性。因为医院遭遇风险不仅限于本院范围内,还可能跨机构甚至跨地区。所以,应急事件风险评估小组成员不能仅限于医院内部,应将风险认定范围扩大到医院整个服务区域。在进行灾害评估时,有必要邀请社会层面有关专家,如消防、疾控、警察、政府等应急管理人员,以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估数据[3]。

参考文献

[1] 李松,赖坤平,郑小清,等.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医院药学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药学,2015,25(5):378-381.

评分标准及评审细则范文第8篇

1. 前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工程的招标活动也在逐渐地活跃起来。近些年来,针对交通工程的招标问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了招标的广泛使用。但是,我国的招标制度发展较晚,虽然发展较快,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和探讨了交通工程招标的几点问题,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2. 交通工程招标的重要作用

(1)可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在交通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招标时,严格履行相关的规定,切实遵守相关程序,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招标的基本特点就是公开、公本文由收集整理正、公平,通常情况下,在经过激烈的竞争以及严格的审之后,我们能够筛选到真正符合要求的参建单位与供应商。一般情况下,招标的透明性可以比较效地避免黑幕交易以及腐败行为,最终也可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2)以合理价格获得最佳工程项目

公开集中竞标能够让大量的投标人充分开展竞争,在满足项目基本要求的前提情况下,可以让招标人能以合理价格获得最佳工程项目,确保投资的合理使用以及节约资金,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3)增强竞争意识

招标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参与投标单位与供应商的竞争性,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增加科技投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来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3. 交通工程招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招标走形式,存在不正当交易

有些单位不愿意招标或想方设法规避招标,有的项目从招标程序上看,从招标到开标都能按规定操作,表面上投标单位谁最终评分值高,谁就中标,看不出任何破绽,然而其中却隐藏这“明招暗定”的现象。既要得到工程,又要把得到的工程看似合法化,只有在私下活动,最终在招标中自然中标。虚假招标是以内定中标人的方式,实施形式上“合法”而实际上却违法的招标行为,包括“领导指令交易”、“权钱交易”、“关系交易”、控制评标(评分标准、评审过程、评委人选、实施差别待遇等)。对包括按法律规定采取必须的招标方式确立合同关系的项目,有的将项目化整为零,分别与多家承包人进行关系和金钱交易;有的直接就与施工企业单独谈判或者议标缔约;有的作为某一合同的补充合同与合作方达成利益共享的默契等。

3.2 招标程序不规范

参与招标的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出于各自的利益的不同,参与招标的各个单位或部门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在招标过程中常常避开规范的运作规程,进行各种暗箱操作。

(1)招标单位在招标前已确定了中标人,就会运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这一意图贯穿于整个招标过程。比如:招标单位其实已经就确定了一家意向单位,于是招标方就根据意向单位的企业特点、报价及施工技术方案、获奖情况等要素,设置一系列有利于意向单位中标的评标办法、评标指标。

(2)投标单位为了能中标而赚取利润,会用尽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投标单位为了使自己“合法中标”,就私下串通几个投标单位为其“陪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方之间“陪标”。这些陪标单位要么将标书制作的很粗糙、要么根本就不按照招标书的要求进行编写、要么就是连投标资质都达不到,甚至做出明显开标后是废标的资料等等情况。

(3)招标人在选择招标机构时也是煞费苦心,那些不听话的,不能充分贯彻执行招标人意图的招标机构肯定不能选用,这样的话,招标为了不得罪招标人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得不为实现招标单位的愿望,投其所好,充分理解和贯彻招标单位的想法。

3.3 地区或者行业垄断

部分地方对外宣称是公开招标,但是部分招标单位考虑到评标困难较多(尤其是在参与单位较多时),往往只会选择几家自己熟悉的单位参加招标活动,例如本行业的单位、本地区的单位或者特殊关系单位等等,甚至出现了某几家单位“轮流坐庄”的奇怪招标现象。

3.4 招标单位长期无偿占用投标单位资金

在招标过程中,招标单位通常会用投标保证金的名义对投标单位收取较大数额的押金,并约定在投标结束之后归还给投标单位。但是招标活动时间较长,程序复杂,往往导致招标单位长期无偿占用投标单位资金,特别是一些热门项目,业主往往是按投标保证金的最上限收取,无形中增加了投标单位的资金负担。

3.5 评标不公正

在招标过程中,评标不公正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评标办法要求技术标的比例高50%,但是因为技术标的评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曾经出现过部分评标小组暗中操纵评分,一致给某个投标单位高分或低分的现象,使其得标或者失标。

3.6 挂靠现象普遍

我国建设市场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提高了施工单位的投标资格,部分施工队伍为了中标常常会挂靠高一级施工企业,而部分没有施工资质的施工队挂靠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挂靠问题常常导致中标项目的施工质量低劣,一旦出现问题,被挂靠单位和挂靠大内之间相互推诿责任,严重影响问题的解决进度。

4. 完善交通工程招标的对策

4.1 重视教育,构建自律机制

首先,强化相关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把思想道德意识转化为持久且坚定的信念,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其次,构建自律机制,组织相关人员尤其是干部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尤其是强化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普法宣传,利用法律的威慑力和自身的约束力构建自律机制。

4.2 完善制度,创新监督方式

要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不仅要建立一套有效保证招标制度落实的管理机制,而且要从根本上改革和创新监督机制和制度,以斩断腐败滋生的根源,达到源头治理的效果。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与司法部门建立共同预防职务犯罪的联合协调制度,发挥检察部门的监督职能。二是成立招标监督小组。从建设项目的立项报批、勘查设计到招标资格预审、编制标底、开标评标、定标,实施全过程监督,并详细规定监督人员的职能及行使职能的特殊权力。三是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纪检监察派驻制。

4.3 规范招标及约束机制

具体而言,首先,确保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实施资格预审,评分细则、评分标准;其次,保证评标场所、编标地点地临时选定以及评标人员的临时抽选。最后,禁止携带任何通讯器材进入封闭场所;禁止编制标底的工作人员、招标评标的工作人员与投标人或者投标中介人员进行私自、单独地接触;禁止未经允许把封闭场所内的任何资料私自带出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