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宿安全隐患及对策

民宿安全隐患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民宿安全隐患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宿安全隐患及对策范文第1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省、市、区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巩固“平安”、“法治”建设成果,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力量,深化政法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街道政法综治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年的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为总目标,着力做好五个“确保”工作: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确保妥善处理;确保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不出问题;确保不发生群众生命、财产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确保政法综治队伍公正廉洁。具体任务:

1、加大派出所对刑事案件和特大案件的控制及侦破力度,坚决“严打”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年内力争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低5%;八类案件发案率降低10%;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破案率达85%以上;重特大案件(命案)破案率达100%。实现和突破“三个确保,一个零指标”的目标。

2、加大“大调解”工作力度,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一是进一步加强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大调解”机制建设,各村配备专兼职调解人员2—3名。充分发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调委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二是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和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各自然村配备1—2名工作信息员,发挥村民小组长及老干部老党员的作用,提高基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三是妥善处理各类,遇到重大事件,做到快速反应,热情处置,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可能引发的。四是实事求是地办理群众的来信来访,扎实细致地做调查研究,按照《条例》做好及时接待、及时调处、及时回访工作。力争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做到一般矛盾不上交,重大事件有汇报,不发生群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不发生民转刑案件和其它重大事件。

3、继续加大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的新局面。一是切实加强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继续巩固“技防进万家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治安防范科学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全面完成“村户接警系统”工程建设。二是切实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在加强村级警务室联防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省道各路口治安巡防工作。三是加强和完善道路临控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对治安卡口、主要道口、集贸市场、公共场所、金融、学校、医院、小区等重要位置监控系统的建设,实施人防、技防、物防一体化。四是加强对小区、金融、企业等单位的内部防范管理工作。逐步实施对较大企事业单位和储备毒化物仓库的视频监控和“CK”报警系统建设。五是加强人防队伍建设。联防保安按辖区实有人口万分之十五配备,外来人员协管员按300:1配备,实行公安联防、企业、小区保安一体化管理模式。六是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大力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加大消防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消防设施,建立健全消防志愿者队伍。在农村配备消防手抬泵,明确专人保管保养,并设立专用取水口,设置明显取水口标志,企业必须设置消防栓及消防器材,内部有明显消防标志和紧急疏导出入口。各村(企业)要有8—10名的消防志愿者队伍,并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和使用消防器材的能力。派出所消防办、街道安全办每年搞1—2次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增强群众消防意识和消防能力。

4、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提高防范能力。一是加强外来人员信息采集化管理,健全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制度,强化协管员信息采集及登记发证工作。街道外管办实行民警、联防人员分片(段)包干,责任到人,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发证率达100%以上,将犯罪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加强外来人员集宿管理,大力推进外来人员集宿区的建设。在已建打工楼15347平方米的基础上,加快集宿楼17568平方米及配套房3360平方米工程建设,年内逐步实施外来人员集宿管理模式。三是加强高危人群的控制。规范厂内集宿和私房出租,加强镇区重点场所、废旧回收、建设工地、娱乐场所的控制管理,挤压犯罪空间,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5、加强基层综治基础工作,打牢平安创建根基。一是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建设,落实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明确,活动正常,台帐齐全。二是加强综治基层基础性治安管理,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禁毒、反及重点治安整治等工作措施,严格开展危险品和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管理以及交通、消防、安全生产管理。三是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成果。四是建立健全街道综治委成员单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参与综治工作的职能作用。强化综治委成员单位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带头和协调作用,形成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综治与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要求

l、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要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对化解纠纷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综治中心”建设、“大调解”机制,加强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质效。继续抓好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专项工作,努力把涉法上访案件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2、有效控制刑事案件,依法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势力犯罪、有组织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和大型恶性案件,要快侦快破,及时打击,消除社会影响。要加大对犯罪的查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无毒社区”活动,全面落实禁吸、禁贩、禁制等各项措施,努力遏制娱乐场所吸贩毒蔓延势头。

3、加大投入,提高治安防控整体水平。一是强化街头路面防范,针对流窜犯罪的突出情况,及时调整巡街划分、巡逻密度、力量配置,切实加强路面巡防警力投入,增强治安巡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对易发案地段的防范,特别是镇村结合部、社区金融、公共复杂场所,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对菜场、网吧、旅社、洗头房、浴室等公共场所加强平时管理和突击清查。三是提供卡口防范,进一步配齐配强卡口人员装备,提升堵截和查控犯罪分子的能力。四是加强单位内部防范,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加大单位内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全面落实治安保卫责任制和安全防范各项措施。

4、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一是派出所要把加强和改进外来人员管理作为平安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实行民警分片包干责任制,全街道分11个包干区(点),由11个民警、52个户籍协管员负责进行登记造册发证工作;二是各村综治主任(村主任)负责各自然村的出租户和租住户的双向管理工作和信息反馈工作;三是加强对外来人口的集宿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对企业内部集宿区的管理、完善协管员制度;四是加大对土建工程零星人员和外来人员的管理,落实企业法人的岗位责任制,坚持贯彻“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外来人员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对高危重点人群要落实管控措施,开展经常性的清查和盘查,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外来人员违法犯罪。

5、加大司法行政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落实有效政策和法律及管理制度,搞好派出所、民政、司法、行政村(社区)的衔接、跟踪帮教。重点放在他们回归社会后的思想教育、生活帮助及工作安置,让刑释人员和矫正对象尽快脱离社会的歧视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重新做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用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容纳,感化和改造他们的思想。对部分有可能重新犯罪的对象要严格落实监督管理措施和重点帮教,通过帮教减少重新犯罪。

6、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断研究当前社会的新矛盾、新问题,探索制订新对策。一要狠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机制,强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纪教育,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闲散人员、辍学、失学和有不良行为或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人员的预防工作。坚持政法干警兼职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对学校不定期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安全校园活动。整治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秩序,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文化市场的治安管理,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二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易爆、易燃、剧毒危险品的生产管理,要严格落实生产、销售、储备、使用责任制,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严防危险品丢失、被盗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和消防监督管理,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民宿安全隐患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助游;电子商务自助游;移动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272-02

当旅游成为国人的常态,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旅游者的需求,他们追求更加自由的享受,因此,自助游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它俨然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突起军队,创新了我国传统的旅游态势。自助游的发展也相应地带来了一些问题的产生,并亟待解决,然而电子商务自助游的提出,使得自助游行业的未来发展变得更加明朗,它既解决了自助游本身存在的问题,又避免了传统旅游模式给旅游者带来的束缚感,为自助游者提供了更好的旅游消费体验。

1 电子商务自助游的研究背景

1.1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

所谓旅游电子商务,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的商务活动相结合,基于互联网开展旅游的电子商务活动。国际世界旅游组织在《E-Business for Tourism》将旅游电子商务定义为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改进企业内部流程,增进知识共享。

2)旅游行业的电子商务化

我国最早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是从1996年开始发展的,截止至今,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和规模的网站已经有5000多家,其中专业型的旅游网站就有300多家,这其中主要包括地区性网站、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三大类。地区性网站主要是各个省份对其本地景点、景区的介绍,整体来讲信息量比较少,其效果和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专业旅游网站是传统旅行社,例如中国青年旅行社,康辉旅行社等,自己设立的旅游网站和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两大类。门户网站则是进行旅游中介的形式,提供旅游相关业务综合性网站,如酒店、机票的预定,签证的办理等业务,例如去哪儿网主要提供特价机票的旅游类门户网站。

1.2 自助游的发展

自助游最早起源于欧美,他们崇尚自由不羁的生活理念以及国家的经济支持,使得欧美国家的自助游发展快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们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更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而旅游行业的发展,恰巧符合人们的生活文化追求,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加突出个性,追求自由,想摆脱传统旅游的束缚,因此,我国的自助游也正在快速的发展。

2 电子商务应用于自助游的必要性

2.1 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中国网民数量也将以倍数增长,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状态。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5-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显示:2014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 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B2B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0 万亿元,同比增长21.9%。据权威数据统计,在2010年,网络消费仅占3%;而2015年,我国通过网络消费的人数增长了三倍,达到4.1亿,网上渠道的消费总额已占总消费的15%。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出,到2020年,消费者在网络上的消费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并逐渐成为我国人们的消费主要模式。

在网络消费者迅速增多的同时,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重点也发生了转移,从产品的购买转为对服务的享受,可以预测,服务产业将成为2015至2020年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者对于服务的需求激增。因此,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也预示着旅游行业将迅速发展,而电子商务旅游更是必要的发展趋势。

2.2 传统自助游的弊端

1)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虽然我国有很多的旅游者选择了自由行,但是大多的旅游者仍然缺乏自游的经验和能力,更多的是出于喜好,追求潮流。而旅途中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造成自助游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自助游的旅游者人数较少,对当地环境并不熟悉和了解,有些地区的景点相对独立,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更没有传统旅游团队中专业的导游进行指导,甚至有些地区的社会不稳定,治安较差,很容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胁。现阶段,我国的救援体系仍不够健全,当自助游的游客发生意外时,很难及时救援,因此自助游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仍有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交通状况十分落后,因此它成为自助游者很难进入旅游景区的因素,并且阻碍了自助游的发展。同时,由于当地的资金缺乏和资源的缺乏,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在很多景区内还不够完善,旅游信息系统也十分滞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旅游行业的规划不够全面,仅仅满足了旅行团队的必须要求,而忽视了如今一些自助游客,这造成了自助游者出行的不便,是目前自助游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3)不具备价格优势

传统的旅游方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超低的价格优势,而自助游则会产生一笔相对较高的消费。一方面,自助游者单独出行,难以获得旅行社订购酒店、餐饮等方面的超低价的福利,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高额的车费路费,因此在同等住宿交通的条件下,自助游的花销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自助游者缺乏旅游经验,很难在旅途中节省不必要的开销,需要完全自主的进行消费,并携带现金、银行卡等,有些时候并不方便进行支付。

4)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

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自助游的组织,但规模并不是很大,十分业余且尚不成熟,而我国对自助游的监管也较为薄弱,缺少系统的组织和规划。

3 电子商务自助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3.1 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

1)移动性

目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随之应用发展的是移动电子商务,因移动设备小巧便捷的特性,便于携带,更具移动性,这也是移动电子商务最显著的特点。而旅游者因旅游的特殊性质,一般都处于游动的状态,因此旅游者所需要的服务也应该是相对于游客处于移动状态的,而移动电子商务使得旅游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旅游服务。

2)即时性

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日益提高的数字通信技术,互联网信息更新交替十分及时,这一点在微博应用上十分明显,它能够满足使用者目前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特别是对于游客来说,依赖程度较高的信息需要在旅游过程中十分快速、及时地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包括当地景点更新的最新信息,当地天气状况,酒店住宿的相关资源,来确保自己行程能够无差错的进行。而移动电子商务恰好满足旅游者的以上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十分快速、准确无误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满足旅游者的及时性需求。

3)隐私性

我国的手机卡都需要进行实名认证,每一台移动手机设备都需要和使用者的身份证进行绑定,属于个人使用。这就可以实现客户的数字签名,利用加密算法等一些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手段,确保移动电子商务在交易过程中的隐私性。这样的安全措施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防止信息泄露的重要安全保障。

3.2 电子商务自助游的优势

1)自主性

因互联网的移动端具有移动性的特质,所以电子商务自助游使游客在旅途中,可以更加自主的查询旅游相关信息,不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所在地区覆盖网络,自助游者便可随时随地利用电子商务获取自助游的网络信息。

同时,自助游摆脱了传统旅游跟团形式的束缚,使游客可以不再像从前那样按部就班的游玩统一的旅游路线,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或者避开高峰时段,并且可以自由的选择当地特色美食和特色民宿,更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电子商务自助游具有更多的、自主的选择性。

2)信息的全面性

电子商务应用于互联网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信息的传递更加全面、准确、快速。一方面,它的智能型可以为自助游者提供与他们所查询的,并且高度相关的信息,让旅游者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到目前旅游的实时状况。虽然旅游者可以在出行之前制定好所有的旅游计划,查询旅游当地的相关信息,但是自助游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例如路况、天气、当地景区的开放状态等,这就显得移动信息的服务多么重要,不仅可以节省自助游者旅游前的大量的计划时间,又能够为旅途中自助游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最快速的、有效的、全面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移动信息服务也可以为自助游客提供比传统旅游更加全面的景点信息介绍详解。通常,在传统旅游的跟团模式下,旅行社为了完成整个旅游路线而选择简单的讲解一个旅游景点来节省时间,而游客根本无法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深入了解,这就失去了旅游的意义。而移动信息服务则可以为游客提供最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并且满足每个自助游者的不同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方便性

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其覆盖和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移动支付服务上更是愈加重要。自助旅游者可以不再随身携带大数额的现金或者银行卡进行旅途中对餐饮、住宿、交通的消费,而是可以通过手机支付达成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行为。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成为了大家生活,旅游中消费的首选,它可以为自助游者在旅游途中出现的小额支付免去现金找零的繁琐,也可以为住宿,购买商品的大额消费省去携带现金和各种银行卡的步骤,使得其更加方便快捷,为自助游者提供更为舒适,自由的旅游享受,更加符合他们对自助游的精神追求。

4 结语

电子商务自助游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首选方式,不仅是因为这种旅游模式的新潮,更是因为电子商务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自由自主的旅游体验,这更加符合旅游者对旅游的精神追求和享受。这种新的旅游模式也成为我国的旅游市场新的推动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自助游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李洪涛. 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 孙倩燕.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自助游发展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 2015-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 2015.

民宿安全隐患及对策范文第3篇

一、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发现现阶段聋生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1.打架斗殴现象由于聋生天生的生理缺陷,导致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与常人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上与他人的交流障碍,让聋生对外界形成了一种防备心理,大多难以接受他人的好意,甚至误会对方,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大胆出手,发生打架事件。并且聋生普遍群体化,导致他们内心团结,甚至出现群殴现象。有些学校对此不严格处理,只是表面平息了战火,并不深入的化解和引导他们走出这样的思想误区,甚至有些学校为了生源问题,在多次打架事件后,凭借“留校察看”的宽容处罚态度,留着学生继续在校学习,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小偷小摸现象

由于听力残疾,聋人学生对外界的一切感知都取自于视觉,他们生活在单一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需求行事。他们不能通过听觉去感知,去体会情感和美感的过程,因此不能正确的领会道德情感和美感,对于社会公认的道德和美是模糊的。相反的,却常常模仿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分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崇拜一夜暴富,羡慕当老板,却不知其过程和结果。久而久之,在他们心理形成了一种想不劳而获、懒惰、走捷径发大财的不良思想,甚至走向小偷、小摸的“捷径”。有些学校针对偷盗现象,只一味的制止和严厉批评,学生不但不听劝,反而会对学校和老师产生反感情绪,对教育和管理更增加了难度。

3.沉迷网络现象

网络既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学习平台,也是沉沦万千少年的罪魁祸首。用网络上的QQ交友和玩网络游戏已变成了青少年学生的最爱,更是聋人学生的最爱。他们内心孤独,渴求友情,寻求刺激,但在现实中又无法实现,因此迷恋上网。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此外,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你不骗人,别人就会骗你”成为不少聋人学生网民的共同心态。很多学校对学生上网成瘾做出过很多努力,但总是效果不佳,无法得到根治。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不同种类的特殊人群,其教育和管理工作都必须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和适应性,采取不同的教育与管理方法。

二、具体的教育与管理对策

1.正确引导聋人学生上网,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聋人学生之所以对计算机课感兴趣往往不是?碓从诩扑慊?知识本身,而是对于网络游戏的热衷,怀着侥幸的心理上课偷玩几盘游戏。计算机教师就可以利用电脑课,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编程,设计新的游戏软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而且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教会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真正使网络信息为我所用。2.善用专业的管理人才

美国著名的两所聋人高校盖劳德特大学和罗杰斯特理工学院国家聋人工学院在学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学校中每个人都有义务使用清晰而且易于理解的手语交流。并且雇佣了职业的手语翻译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专业人员。这就是他们较其他学校办学的成功所在。我国众多的职业教育学校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聋生无法做到交流无障碍。但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至少宿舍的管理可以聘用专业的拥有手语交流能力的宿管人员,从细微着手,流畅的毫无障碍的对学生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冲破沟通障碍,从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面对特殊的群体,一般的健全人管理是绝对不行的。不具备一定的聋生的管理经验,不懂手语的管理员不可能把管理工作做好。所以学校在聘请物业管理公司时,要想在学生的宿舍管理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聘请专业的聋人学生管理人员,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宿管员工的手语培训和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做到全校手语一体化,交流无障碍。

3.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增强聋人学生法律意识

民宿安全隐患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益拼车;校园拼车;绿色出行;共享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92

1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私家车数量也日益剧增,私家车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及环境污染。所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而拼车出行正好是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大学生的出行,尤其是远离城市中心偏远地区的高校学生出行一直都不方便,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国家发力“互联网+”交通等有利推动下,近年来,拼车平台种类繁多,极大地提供了偏远地区高校师生的出行效率。分析目前大多数的拼车平台仍然是以营利为目的,如果能将拼车公益化,即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学校教职工资源共享,减少车辆空驶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的压力,绿色出行,节约了资源,这种经济、环保公益拼车方式值得在高校校园推广。

2关于拼车的概述

21拼车的概念

拼车在国外的发展很成熟,如美国、希腊及欧洲推出的私家车“合乘制”,多人乘一辆出租车是被鼓励和支持的。在我国北京、浙江、广州等一些城市也已经开拓了拼车或顺风车的服务。“拼车”简而言之就是相同路线的几个人同乘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长途、旅游等,车费可由乘客分摊的出行方式。这种方式避免了漫长的等车,拥挤的车厢、绕来绕去的浪费时间,响应了政府的低碳环保、绿色交通的发展理念。

公益拼车在拼车理念的基础上,加入了公益元素,让拼车成为做公益、献爱心、情感交流的一种出行方式。还表现在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倡导绿色环保出行,爱心帮助他人的主题。

22拼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安全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人对于拼车这种出行方式的接受程度不高,原因是人身安全的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拼车的司机和一起拼车的乘客这两个方面。

第二,智能匹配问题。这是拼车技术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用户拼到车的概率有多大、需要付出多大的时间成本等。

第三,法律纠纷问题。从法律责任上来说,乘客不属于第三方,所以不会得到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偿。拼车过程中出现交通意外,谁来赔偿、谁来承担责任,这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3公益拼车在高校校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31实施条件的可行性

首先,高校校园的用户群相对来说是一个高知且有创新思维的群体。公益拼车的实施不仅仅在于解决用户出行难的问题,而是一个更偏重于公益情怀的项目,所以在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校园进行实施,相对容易成功。

其次,公益拼车也需要解决身份识别、实名认证的问题。高校的师生可以通过工作证、学生学号等实现身份认证,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拼车中的意外风险。

最后,现在很多高校的校区距离市区都比较偏僻,出行拼车确实有这样的需求存在。如果以公益拼车这种相比较传统拼车更便宜、更便利的方式出行,τ谛5氖ι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32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校园公益拼车服务系统是一款面向校园师生的社群化拼车软件平台,该平台系统可分为移动版和PC网页版。移动版是基于移动端的微信公众号开发,以App方式来营销推广系统。PC网页版是主要基于桌面电脑用户开发的Web营销系统。下面是校园公益拼车系统的模型图(见下图)。

校园公益系统拼车模型

公益拼车平台主要的功能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有参与公益拼车的车主及需要拼车的用户都需要进行身份识别或实名认证,可通过学号、工号或身份证进行注册,再通过手机验证码进行双向验证。

第二,用户通过两种终端方式来搭车信息或共享汽车信息:移动终端的用户在开启消息自动接收的前提下,用户会实时收到系统闲置待拼车的接单消息;车主会收到想要到达目的地的拼车用户需求信息。

第三,拼车成功匹配后,双方(车主和用户)都需要在拼车平台分享拼车过程中有趣的故事及心得感受,根据用户关注程度获得拼车公益积分或公益豆。公益积分越高越能代表该用户的公益值和爱心度,在后期可享受平台的资金奖励等。

第四,公益拼车不是完全免费搭车,是在不追求盈利前提下,平摊油费、过路费等基础上的运营,当然也设有车主愿意完全免收费用情况下的公益拼车情况。平摊费用主要是在车主和拼车者之间的相互协商下进行。

4高校师生公益拼车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是以高校师生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走访调查两种方式来收集数据。共发放140份问卷,有效问卷125份,问卷回收率为89%,其中87人是学生,38人是校内教职工。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大学生群体更喜欢关注微信公众号的信息。通过“年龄段”分析“经常关注的网络信息平台”的问题,发现25岁以下的用户在使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占比最高,接近90%的比例,这也充分反映出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更喜欢通过手机来获取信息。所以在建立校园拼车平台以及传送消息时,优先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保证校园公益拼车快速推广。

第二,在校教职工参与公益拼车的意愿比较高。通过“职业”分析“在校园拼车平台参与拼车的意愿”的问题,发现88%的教职工愿意参与校园公益拼车,持支持态度。这也说明如果能够建立起安全的校园拼车平台,且在能够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校园公益拼车是完全可行的。

第三,校园公益拼车能为出行带来便利。通过对“参与校园公益拼车的原因”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校教职工还是学生,他们都对校园拼车能带来的出行高效、方便、费用低等持赞成态度,而且认为拼车是一种解决交通堵塞的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这也为我们构建校园公益拼车平台,坚定了为大家提供有用价值服务的信心。

第四,拼车者和车主更倾向于公益拼车平摊费用模式。通过对“校园拼车费用收取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拼车者还是车主有75%的人赞成“AA制平摊费用”的收费模式。如何在费用透明、科学合理基础上,设置平摊费用的有效计算公式,是拼车平台开发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5校园公益拼车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1校园公益拼车可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给“滴滴快车”颁发了专车平台网络约租车的经营牌照,这意味着私家车接入“网络拼车”将以合法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为我们的校园拼车提供了政策法规上的参照依据。在合法运营校园公益拼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可能存在的问题。

511缺乏组织校园拼车的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面向社会用户提供的“拼车”或“顺风车”等服务平台,但专门针对校园的师生用户的拼车平台还是没有。如何为这一些用户提供更为方便且精准的服务,是否需要在校园内成立专门的拼车管理机构,以公益形式出现,以商业模式进行运作,还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512拼车信息成功匹配问题

公益拼车平台只是一个第三方,拼车者和车主在平台上的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问题上需要双方如何匹配,避免因线路、地名信息匹配失误或大量的信息刷屏导致信息没有及时推送给对方等问题。如果拼车成功率低、体验差,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拼车双方的积极性。

513拼车定价问题

校园公益拼车收费模式不统一,比如具体多少费用因人因车而异,平摊费用会因收费站多少、路桥费、选择路线不同产生不同价格,如何处理好双方的满意度,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514不良体验问题

合乘者因各自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问题,可能导致在拼车旅途中出现尴尬、不信任。比如拼车者间进行费用平摊时出现意见分歧、车主的服务态度也无法保障,这些都可能出现车主与拼车者、拼车者与拼车者之间的矛盾,进而产生不良的拼车体验。

515人身安全问题

校园拼车主要的合乘对象是教职工和学生,尽管人群复杂性较低,但也存在安全患。另外,乘车的保险险种不完善,各种服务的不规范也为公益拼车带来一定的风险。

52校园公益拼车对策建议

521积极倡导“共享、环保、绿色”的拼车出行理念

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创新监督方式,完善信用体系。其本质就是希望民众能养成“共享经济、节能环保、拼车出行”的理念。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私家车拥有量爆发式增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大幅度上升,这需要人不仅从生活质量角度看发展,更需要从社会服务的角度看问题,以“为社会少排污、为畅行少添堵”的节能环保的出行理念要求自己,提高自我精神层面的认知和觉悟很关键。所以通过高校校园的宣传推广,强化学生、教职员工对公益拼车的社会责任感、认同感和参与感,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522设计“公益捐助”为核心的运营平台系统

拼车本质是以平摊油费、过路费或不以收取费用的形式运营。校园拼车系统平台的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公益性”,让参与的人能感受为别人提供帮助或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车主认为拼车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做公益、献爱心”的行为,淡化商业盈利的目的。在运营平台的计费设计上,尽量遵循公益合乘优先的原则,然后设计出分摊合乘的油气费、路桥费等,采取透明、公平、合理的计算方式,让拼车双方满意。

523制定安全、合法的拼车规则及处罚措施

保障行车安全及拼车双方的人身安全,这是拼车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一,校园公益拼车系统需要对注册为平台的车主,进行实名审核外,还需要查看其交通违章情况,需要给拼车者先行提示。另外,平台必须提供拼车者的投诉入口,及时处理问题。第二,拼车的双方需要签订合乘拼车协议。主要内容包含明确出行线路、乘车地点、安全责任、费用分摊等各自权利义务,并在拼车前进行信息审核,确保行车规范和安全。第三,通过实名认证与互评机制,鼓励和监督公益拼车双方建立良好信用和口碑。

6结论

高校校园公益拼车能够符合高校师生的出行需求,解决了出行难的痛点,而且缓解养车压力与交通拥堵问题,同时提供了师生、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在以后发展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共享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参考文献:

[1]孙延维,张红基于Android的校园拼车系统设计与实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8):45-49

[2]苏艳,黄志兴,曾永龙面向大学校园的包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5(18):6-8,11

[3]谭家美,朱丽叶,南香兰,等网络拼车成功的因素分析[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3(2):89-94

民宿安全隐患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盗窃犯罪;特点;原因;防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与后勤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校园刑事案件一直处在高位运行,其中以盗窃案件最为突出。据江苏省公安部门统计,2011年全省高校立刑事案件4965起,其中盗窃案件3774起,占案件总量的76%,案值在1万元以上的就达214起。校园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已成为了校园一大公害,严重干扰了师生正常的学习、科研和生活秩序,校园安全稳定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作为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保卫处必须积极研究校园盗窃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盗窃案件的发案率,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

盗窃罪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财产犯罪,在各国犯罪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中数额较大以500元至2000元为起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参照上列数额,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多次盗窃是指一年内入户盗窃或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

在犯罪理论中,盗窃罪主要包括四个构成要件:(一)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包括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二)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为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财物取走的行为;(三)盗窃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四)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以作案主体进行分类,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盗窃案可分为外盗、内盗和内外勾结盗窃三种类型。

(1)外盗。指校外人员进入高校校园内实施的盗窃行为。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开放式管理。随着高校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校外盗窃分子往往利用学校管理上的漏洞,冒充学校人员,以找人、推销等为名进入宿舍园区和教学科研楼宇,盗取学校资产或师生财物。这类人员一般是团伙作案,具有比较专业的作案工具和作案手法,所涉案件案值较高,案件侦破难度较大。

(2)内盗。指校内人员(包括学校的学生、教职员工及其家属、临时工、合同工等)在学校内部偷盗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内盗案件就占一半以上。作案分子往往利用自己熟悉盗窃目标有关情况的长处,寻找作案最佳时机,因而易于得手。这类案件具有隐蔽性和伪装性,极易引起高校内部矛盾。

(3)内外勾结盗窃。指学校内部人员与校外社会人员相互勾结,在高校校园内实施的盗窃行为。现实中,往往是由校内人员提供情报信息,真正侵入现场作案的则是外部人员。这类案件的盗窃主体中,内部人员社会交往关系比较复杂,与外部人员都有一定的利害关系,通常形成盗、运、销一条龙,团伙作案。

高校校园盗窃犯罪主体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以江苏省为例,__ 年 1—10月中,江苏省大学生受刑事处理人员达 171人,同比上升 8.2%,其中实施盗窃 78人,占

45.6%。当前,少数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贪图享受,相互攀比,往往在贪欲驱使下,利用熟人之间设防不严的漏洞,频繁对身边同学下手。这类盗窃分子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虽然通常个案损失不大,但总量不小,严重影响师生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特别是个别学生作案后未被及时发现或被有关部门出于教育挽救目的而降格处理,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越走越远,最终沦落为校园大盗。第二部分是周边社会人员和外来人员。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面防控挤压效应的作用,一些职业化犯罪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人员财物相对集中的高校,疯狂实施盗窃,对师生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有关部门统计,__ 年已破获的高校盗窃案件中有 70% 属外来人员作案。

高校盗窃案件在案发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集中性。若以学期为周期,则大学校园盗窃案件多发于开学初和学期末。每学期开学初,学生从家里回校后,防范意识有所放松,而且所带现金和物品较多,容易成为盗窃犯罪分子下手的目标。尤其是新生入学

时,由于独立生活经验不足,加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盗窃分子往往容易得手。学期末,学生大多忙于复习应考,而且很多学生急于准备回家,学校秩序相对较乱,从而给盗窃分子造成乘虚而入的机会;若以天为周期,则校园盗窃案多发于白天。原因在于白天大多数学生去教室上课或上自习或在操场活动,宿舍内财物无人看管。尤其在中午12点左右和下午五六点左右为盗窃最高峰,原因在于这段时间学生多去食堂吃饭,将财物放在教室或宿舍,给犯罪分子留下了作案机会。盗窃案件的犯罪区域主要集中在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场所。据统计,北京市2003年至2008年受理的高校刑事案件中,高校盗窃宿舍发案次数最多,有290件,占48%;教室次之,为123件,超过20%;再次为停车场、操场、食堂等场所,占32%。犯罪分子选择学生宿舍作案多是因为学生宿舍防盗设施不全,宿舍管理不够严格,陌生人容易混入,加之住宿学生防盗意识较差,经常在宿舍无人或休息时不锁门,贵重物品保管不严;同时校园宿舍内“自盗”频发则主要因为犯罪嫌疑人经常接触室友财物而易产生占有欲从而作案。而教室、停车场、操场、食堂等场所发生盗窃案,则主要因为上述地点人员流动大,校外人员易混入,又缺乏有效监管措施,从而留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在犯罪侵害对象方面,高校盗窃犯罪目标仍以钱包、手机等传统有形财物为主,同时银行卡等有价凭证也成为盗窃对象。钱包、手机、照相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等因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藏匿,是犯罪分子作案目标的首选。从北京市2003年至2008年10月所受理的高校盗窃案件来看,被盗取的物品中有300余部手机,140余部笔记本电脑,书包、钱包100多个。另外还有65起犯罪是犯罪嫌疑人利用银行卡或存折在银行的自动柜员机或柜台窃取了被害人账户内的资金,约占案件受理总数的11%。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多为学生,且是被害人身边比较亲近的人。他们在与被害人长期相处中观察被害人常用的密码,如上网账号密码、网银密码等,并注意记录被害人的相关信息,如出生日期、学生证号码等,然后在窃得存折或银行卡后通过成功猜测账户密码秘密窃取被害人银行账户的资金。另外,许多高校为了加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进而引进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高配置的计算机等,这些物品也开始引起了犯罪分子的注意.

当前高校盗窃犯罪手段呈现高智商化趋势,反侦查能力凸显。高校中盗窃案件的作案主体,一般以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为多,有的本身就是大学生。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心理素质要高很多;他们思维活跃、见多识广、行动敏捷,而且通过网络、书本等来源掌握了一定的反侦查手段和技巧;他们往往利用看似简单而 确有技术水准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实施盗窃。如某高校大三学生王某发现其同学李某所用密码均为李某学生证号码的后六位数字,遂萌生盗窃李某银行卡资金的念头。后王某利用一次考试中途上厕所之际,潜回宿舍盗取了李某的银行卡,而后返回继续考试。考完后,其恐被银行自动柜员摄像系统拍到,便雇用一名中学生从自动取款机中盗取人民币5000元。后以其父亲的名义用老家的地址,将其中的4000元钱从邮局汇款给自己,并用弟弟的身份证开立了一个账户。纵观整个作案过程,王某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计”、“移花接木计”、“瞒天过海计”等作案伎俩,特别是盗窃得手后汇款给自己的行为,颇似“洗钱罪”的手法。

在高校盗窃案件中,由于作案相对容易得手,加上师生报案的滞后性或破案的延迟性,作案人极易屡屡作案而形成一定的连续性。盗窃分子一旦成功得手几次之后,就像吸毒一样养成了这种癖好和习惯,因此,隔三差五地就会确定目标、 寻找机会。2011年5月11日,无锡警方在大学城附近的天鹅湖花园小区抓获校园盗窃犯罪嫌疑人薛某,同时查获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MP3等赃物近百件,总价值高达15万余元。据薛某交代,他在中学阶段就实施过盗窃行为,一直无法戒除,而且越陷越深,最终不可自拔,身陷囹圄。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成倍增加,随着科研、后勤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的交往更加频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网络的普及给校园带来了一系列消极不健康的因素,并迅速在高校内传播和扩散,使得高校内部治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诸多高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商店、饭馆、网吧等商铺林立,马路上摆摊设点,从业人员复杂,周边环境相当混乱,缺乏有效治理,极为复杂,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把高校的学生公寓当成作案的“乐园”。

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是造成目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初入高校,刚脱离父母的庇护,思想单纯、警惕性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往往十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例如:外出不关门,现金、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到处乱放,开门睡觉,门锁坏了不及时修理,门窗不牢,钥匙保管不当,对外来人员不闻不问,缺乏应有的警惕性,交友不慎、引狼入室,致使盗窃案件频发。

一方面,近几年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素质参差不齐,极少数在入校前就有劣行或品行不端,再加之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手机、电脑、MP3等贵重物品在学生中的拥有量逐年提高,部分学生依靠家庭经济优势超前消费,个别同学受扭曲价值观的影响,相互之间盲目攀比,放松了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淡薄了法律意识,崇尚资产阶级价值观,见利忘义。他们不是比学习,比进步,而是在学业上不思上进,敷衍了事;生活上经不起高消费的诱惑,比吃喝,比名牌,比出手大方,当钱不够消费时就萌生了偷盗的动机。另一方面,虽然法制教育早已纳入高校教育计划,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欠佳,致使少数学生对违法违纪的界线十分模糊,贪图小利,以身试法,直至步入违法犯罪的境地。

当前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普遍滞后于社会和高校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门岗制度不严,缺乏有效管理。多数情况下,门岗成了“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没有真正起到第一防线的作用。二是校园总体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防范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公寓区防盗基础设施差,投入不足,管理不严,没有“人防、物防、技防”的相互配合,公寓楼值班室的第二道防线没有切实起到作用。三是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公寓由学校后勤集团管理,以至宿舍楼内的治安防范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甚至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各项安全制度是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任何一项安全管理措施的缺失,都将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高校的安全,学生公寓的安全,需各职能处室、后勤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尽其职。单靠保卫处一个部门,无法有效地遏制学生公寓内的盗窃案件发生。

高校属地派出所破案率低,打击和防范力度不够。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保卫门只是校内安全防范、协调、协助公安部门查处案件的职能部门,在高校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只能报公安部门,请他们来立案调查;另外因公安机关任务量大、治安压力大、人员少、资金少,再加之高校学生公寓盗窃案件大多相对价值不大、线索少、办案难度大,公安机关一般也只是出警到现场,了解案情,难以进行有效的侦察工作,造成破案率低,从而导致犯罪分子更加有恃无恐,频频作案。公安机关的“打”和学校方面的“防”难以有效结合,形不成“打防结合”的合力和震慑力。这样导致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

多发,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传播文化的圣地。频发的高校盗窃案件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形势造成了严峻的挑战。高校保卫处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及校园安全稳定的高度,从维护高校和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种防范措施,有效降低盗窃案件发案率,维护校园的和谐安宁。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措施:

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大多与同学们的思想麻痹、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有密切关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防止盗窃案件发生的有效手段。高校保卫部门要担负起宣传和教育的责任,作为职能部门,保卫处要发挥好牵头的作用,主动与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管理处和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等定期或不定期联合举办安全教育讲座,通过报告、橱窗、板报等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安全防范的知识。学生工作部门要配合保卫部门,使安全教育制度化。通过种种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师生员工认识到盗窃作案的伎俩和危害,将安全防范转化成师生的自觉行动。高校所在辖区的公安机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师资力量、教学素材和宣传载体,定期对各阶段的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对各高校安全教育的情况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安全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群防群治是我国社会治安的独创优势。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维护学校安全,需要广大师生和各级部门的积极参与。预防和打击校园违法犯罪,特别是校园盗窃案件仅靠学校保卫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高校要把安全防范与高校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经费保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建立倒查机制,对发生重大盗窃案件的部门领导和责任人实行倒查机制,追究责任,对安全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与评优、提干挂钩。各高校要针对校区内人员密集和繁杂的特点,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1)学校层面应该成立校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统筹研究安排维护校区社会稳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等工作。(2)在学生宿舍区,要发挥宿管中心管理人员的作用,保卫干部协助、指导他们做好学生宿舍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在学生宿舍楼建立学生治安小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管理,由学生义务轮流参加本宿舍楼的治安值班,协助完成治安保卫工作。(3)建立应急值班小组,由保卫干部和机关干部组成,参与校园值班巡逻,接受报警求助,处理突发事件。(4)在每年寒暑假期间,认真组织部分留校学生参加校园值班巡逻工作,一方面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工作。(5)校卫队负责校园重点部位的值班巡逻,并“分片包干”、定点巡查,同时保卫干部轮流参加值班巡查工作。

安全防范体系是指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贵重的教学科研设备越来越多,而违法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更新,单靠人防、物防已不能适应高校治安的需要,必须加大投入,发挥高科技的优势,提高防范能力,要在“人防”的基础上,要充分依靠科技防范手段建立多功能的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报警等电子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实践证明,技防系统的运用在预防犯罪和事后破案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现代校园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包括视频中央监控室、数字化的覆盖重点部位的治安监控系统、消防无线报警系统、宿舍楼宇电子门禁系统和救助应急报警系统等。当前我国高校应重点加强两方面的技防建设:一是建设和完善电子监控系统,以电子监控中心为平台,通过安装在校园主要交通路口、停车点、重要楼门和其他重要部位的摄像头,对校园情况进行 24 小时监控。这样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使那些有作案意图的人慑于自己的犯罪行为被揭穿而放弃实施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一旦发生盗窃案件,有助于公安机关搜集线索,确定侦查方向,及时破案。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校园应急报警系统,通过立柱式报警器、报警电话、自动报警装置等报警设施,及时发现警情,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反应。

高校盗窃案件发案率高,但破案率低,打击威慑力不足。高校应密切与当地政府、公安部门配合,加大打击力度,惩治违法犯罪。首先通过建立校园110的形式加强高校和派出所的联系,高校提供经费,公安机关增加警力,对已发生的盗窃案件及时调查,全力侦破;其次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周边环境的整治,通过对网吧电脑市场、修理门市、废品收购站的管理,斩断盗窃者的销赃渠道。对抓获的犯罪分子,一定要严厉打击,威慑犯罪。必要时高校保卫部门应主动与公安部门配合,积极摸索盗窃分子的作案规律,在发案率高的地点或时间里,组织精干力量实施蹲点伏击,抑制盗窃分子的嚣张气焰。

总之,有效地防止高校盗窃案件发生,保护大学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管理者要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深入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积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大力加强安防体系建设,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严厉打击高校盗窃犯罪,维护校园和谐安宁。

[1]廖开强.预防高校入室盗窃案件之我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7.

[2]胡晓轩,陆定银.浅析学生公寓防范盗窃之对策[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65-68.

[3]王晓云.大学生盗窃犯罪之思考[J].__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

[4] 余德锋,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特点及预防.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 卷(05)。

[5]倪 皓.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特点及防范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 (4).

[6]霍长淘.高校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手段及防范对策[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