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第1篇

中秋节演讲稿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之时,一轮皓月高挂天空,传统佳节的温馨便俘虏了忙碌着的人们的心灵。我们互相传递的礼物,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福,是浓浓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这个中秋,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时,脑海中会浮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一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

面对国旗,面对辛勤的老师,我们想说:是师院附中把我们汇集到成才的摇篮,让我们在这个摇篮中互相团结,努力拼搏。

最后,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祝全校师生合家幸福,中秋快乐!

中秋节演讲稿范文二

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满月的光芒,在一个又一个的夜晚,悄悄临近。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的日子似乎比人间要慢许多,但是,同学们,不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也不要将时光虚度。每一天本都它的有价值所在,将时光握紧,用分分秒秒来创造充实的时光。

将目光着手书本,而不是漫画。因为我们已经长大。

将身心专注学习,而不是玩耍。因为我们不再幼小。

时光的虚度,只会使人感到老去得更快;充实的学习,则会让人领略到成功于欣喜,光阴也不禁放慢了脚步。

多少轮中秋明月在夜里悄悄流逝,

又有多少圆月,将在不久来临?

我们步入初中,我们渐渐成熟,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如明月般美好的。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梦想,又如何去打捞那轮美丽的明月。

人间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挫折在所难免,面对着失败,我们不可以被打败。

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不要悲伤,没有错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勤勤恳恳,错误需要纠正,不能置之不理。

初中的学习离不开错误的纠正,这恰如前半月里的月亮,不断完美自己,使自己渐渐行往那近乎完美的满月。中秋将近,同学们或许已经闻到八月桂的浓香,尝到了月饼的可口。

中秋将近,象征着圆满的中秋之月,也将在不久后的夜空照亮。或许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情,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月是圆满,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快乐长久存!

祝大家节日快乐!

中秋节演讲稿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了,今天,我们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第2篇

兰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饮食内容经过长期的历史传承和积淀至明清时期已异常丰富,逐步形成了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民族风情,丰富多彩且不失韵味的饮食民俗文化。明清时期兰州汉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食俗丰富多样,传统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春节食俗与文化内涵

春节是我国汉族最隆重、最热闹、民俗本文由收集整理文化色彩最浓厚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饮食也最为丰盛。有些菜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鱼象征吉庆有余,青菜、白菜象征一年清清白白。[1](p76)

明清时期,兰州春节食俗保留着浓郁的传统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除夕全家人共进年夜饭,吃臊子面,名为“团圆饭”。 兰州人除夕夜里必须或多或少吃些猪耳朵或啃骨头,称“咬鬼”,没有猪耳朵的也要吃上些红枣煮的鸡蛋。认为吃了这些东西一年中就会精力充沛,百病不生,小孩不会在夜里害怕。年夜饭兰州人餐桌上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甜品菜肴“八宝饭”,寓意百事如意,甜甜蜜蜜,吉祥喜庆。

明清时期,兰州人沿袭春节饮“屠苏酒”的古礼,饮甜醅酒。“正月上元日,祭先人,荐寒食,少长饮甜醅酒,以次行礼。”[2]正月初一日,兰州人首先要祭祀祖先,进献寒食祭品。之后,大人小孩饮甜醅酒,讲究先后次序,从年少者起先,年长者最后,并按年龄辈份依次行礼拜年。早饭吃猪油包子、啃骨头,意为有油有肉。中午,多数人家吃韭黄饺子,认为饺子形似元宝,象征“招财进宝”,也有“团圆”的意思。有的人家吃“臊子面”,面条要求长而不断,象征长寿长福,又称“长寿面”。

正月初五,兰州人叫“破五”。早晨,家家户户清扫垃圾,倒于道旁,叫“送穷”。 这天,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为的就是能将“穷神”驱走。明清时期兰州人在这一天吃荞面搅团。“五日,食荞面,佐以芥薑、椒辣,犹古五辛盤之意。”[3]用荞面煮成馓饭状,浇上臊子,或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芥末、姜末、蒜泥、香醋,酸辣可口。送“五穷”的食俗,寄托了明清时期兰州人彻底摆脱贫穷、争取富裕的强烈愿望。

元宵节的节日饮食以元宵为主。明清时期,兰州地区“元宵前后四日,作粉粢,馈元宵。”[2]兰州人在元宵节前馈赠元宵。十五日晚,各家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

总之,明清时期兰州春节食俗中的传统色彩浓郁,地域特色鲜明,表达了人们祈福纳吉、喜庆吉祥、团圆美满等美好愿望。

二、清明节食俗与文化内涵

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清明食俗是伴随着清明祭祖活动而展开的,是日家家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前往本家祖坟上祭奠,祭祀完毕,所有上坟的人围坐在坟场附近食用各种食品。[4](p12)

清明前后,兰州人家家户户扫墓祭祖。除各户外,合族在家祠、家庙祭奠祖宗。凡在此年中添男丁者,此日杀鸡一只或买猪头一个;富者买羊一腔,烹而献于同族共食。如生女,则默不作声。

明清时期兰州清明食俗的意义在于慎终追远,传承先人的美德,礼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诸事顺意、家族繁荣,人丁兴旺。同时通过祭祀祖先,强化血亲意识,增强家族凝聚力,体现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尊重和对家族命运的关注。

三、端午节食俗与文化内涵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是吃粽子,相传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使他的尸体不被鱼类等水族吃掉,便往江里撒米和粽子。粽子,古人称为“角黍”。因以菰叶裹成角状而得名。东汉末年应

劭在《风俗通义》中说“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应劭生活的年代比吴均要早得多,他的书里并没有提到粽子与屈原有什么关系。可见,吃粽子为纪念屈原的说法出现的较晚,并非是粽子的真正起源,而是出于民间百姓对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和爱戴之情。以后这一纪念活动便被流传和保存下来。

明清时期,端午节兰州地区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蒸粘糕,并馈赠亲友,寄托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人们饮雄黄酒,给小孩鼻、耳、口、眼边抹雄黄酒,防虫蝇侵袭。表达了人们驱邪祛病、避瘟防虫、祈福纳吉的良好希冀。

四、中秋节食俗与文化内涵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佳节食月饼,是我国各地普遍盛行的习俗。月饼作为正式节令食品,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明代,中秋节食月饼成为时尚。[4](p18)

明清时期,兰州地区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仍然十分盛行。家家蒸月饼,其饼一笼蒸一只,高约一拳,表面有面捏的各种花饰,卷清油、撒姜黄、红曲、苦豆子、白糖,层薄如纸,食时切块,色味俱佳。入夜,摆香案于中庭,置瓜果,祀月。供毕,全家分而食之,不与外人,意为合家团圆。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第3篇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明月,到处洋溢欢乐喜庆气氛。今天小编分享了中秋节2021最新策划方案【5篇】模板,希望能帮到你。

中秋节2021最新策划方案1一、活动主题

中秋佳节,团圆新居

二、活动安排

1.开展娱乐中秋主题活动。

由区文广局牵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秋民俗文化表演、文艺联欢、中秋民俗故事会、游园会、灯谜竞猜活动和书法、剪纸、绘画比赛等,便于广大群众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丰富节日生活情趣。

2.开展文化中秋主题活动。

由区教育局牵头,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中秋诗文朗诵会、诗词赏析讲座、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和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3.开展中秋慰问主题活动。

由区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牵头,组织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开展慰问帮扶活动,亲切慰问退休老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特困家庭及医护人员、环卫工人、武警、公安、电力职工等特殊行业仍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为他们送去祝福和慰问、表演节目,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4.开展网上中秋主题活动。

动员网民,充分利用网络,赏析古今有关中秋佳节的诗词名篇、美文佳作,即兴赋诗,并邀请网民投票评选自己最喜爱的中秋诗文;发送中秋美景、中秋活动的文字、图片及感言寄语等,分享欢度传统佳节的喜悦;模拟制作“爱心月饼”,并在饼上留言祈福,向亲朋好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送饼送祝福;展示开展节日民俗活动,以及家家户户欢度中秋的和美场景。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组织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策划活动内容,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推动活动有序开展。

2.创新载体、务求实效。

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不断创新中秋节庆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增强“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要与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活动富有内涵、有声有色,深入开展。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互联网、报纸和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体的自身优势作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网页、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网络寄语、公益短信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举国欢庆中倡导文明新风,积极营造“团圆、祥和、文明、欢乐”的节日氛围。

4.认真总结、及时报送。

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把组织开展“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活动落到实处,要掌握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新闻宣传情况,并在20_年9月20日前将节日活动开展的实施方案、信息报道、活动图片、成效反馈及总结等材料报至区文明办。

四、活动执行

1.赏月,分发月饼,同时用心体会中秋主题意义,如有可能建议业主给家里的父母或者亲人打电话,捎去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2.简单介绍关于中秋的来历、意义等相关信息,可以让业主们说出以前或者最难忘的一次过中秋的情形,与大家一起分享幸福和乐趣。

3.夹弹子

(1)在30秒钟的时间内用游戏指定的筷子从杯中夹出弹子放进酒瓶内,数量越多越好。

(2)在夹弹子过程中不得用另一只手辅助或用其他外力及物品进行辅助,否则成绩无效;若在夹出弹子以后弹子掉在地上了,此次成绩无效,选手可以继续夹下一颗弹子。

(3)分值:在规定时间(30秒)内夹出15颗以上弹子的为获胜者,将得礼品一份。

4.扔飞镖

(1)在1分钟的时间内,站在3米线外用飞镖向镖靶准心投郑,环数越高越好。

(2)选手在投郑飞镖时脱靶或未按规定的距离、时间进行投郑的,此次成绩无效。

(3)分值:在规定距离、时间内得到35环以上者获胜,得礼品一份。

5.猜灯谜

将猜中的灯谜撕下,根据灯谜编号到领奖处进行核实灯谜答案,答案正确后领取相应的礼品。

6.飞镖射气球

(1)本活动共分为男子组、女子组、少儿组三组进行。

(2)男子组选手距离泡沫板3米,女子组选手距离泡沫板2.5米,少儿组选手距离泡沫板2米。

(3)每人可以掷飞镖5次,飞镖击破气球后根据气球里的纸条内容回答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答对者获礼品一份。

7.套圈

(1)物品摆放在圈定地面上。

(2)距离最近物品2米远(小孩1米远)抛圈。每人限抛3次。

以上活动的比赛成绩必须由此次活动的裁判进行签定,否则无效,每户家庭最多可派出2名代表参加2个不同的活动,并凭管理处统一发放的"中秋成绩卡"参加,根据签定的成绩至物业客服台前领取奖品。

中秋节2021最新策划方案2农历八月十五,我们又将迎来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是我们民族一年一度的欢庆盛会,众多朋友聚会、家人团聚也会选择中秋节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而他们也会将餐厅、饭店、酒楼作为中秋节聚餐的首选之地。

一、目标市场分析

餐厅在提高档次的基础上必须兼顾餐厅周边人群的大众化消费需求。

二、定价策略

1、饭菜基本上可以保持原来的定价,但要考虑和中秋节相关的一些饭菜的价格,可采用打折(建议使用这种办法)或者直接降低价格的办法。

2、针对价格高的饭菜,建议采用减量和减价想结合的办法。

3、中秋节的套餐(下面有说明)的价格不要偏高,人均消费控制在50-80元(不含酒水)。

4、其他的酒水价格和其它服务的价格可根据餐厅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在中秋节的前后达到(但要针对餐厅的纯利润来制定)。

三、营销策略

1、制作专门针对中秋节的套餐,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分实惠、中、高三等,有二人餐、三人餐等类型,主题要体现全家团圆,可赠送月饼(价格不需要太高)。

2、如果一家人里有一个人的生日是八月十五日,可凭借有效的证件(户口本和身份证),在餐厅聚餐可享受8。

15折(根据餐厅那个的实际决定)的优惠。建议给他们推荐中秋节套餐。

3、由于本餐厅暂时没有住宿服务,可和其他的以住宿为主的大型宾馆联合行动,相互介绍客户,这样可以增加客户群,减少一些相关的费用。

对这部分客户可用专车接送,同时也建议给他们推荐中秋节套餐。

4、在饭后赠送一些和中秋节相关的小礼物(上面要印上餐厅的名称、电话、地址、网址)。

5、活动的时间定于农历八月十日至八月二十日。

四、推广策略

1、在餐厅的门口附近、火车站、汽车站放置户外广告(户外广告采用喷绘为主,条幅相结合的形式)。

2、电视、街道横幅和报纸广告相结合。

3、可以尝试一下手机短信广告,群发的重点是原来饭店的老顾客,注意要使用适当的语言,主要介绍餐厅的活动。

4、网上做个弹除框广告或者比较大的FLASH动画广告。

网页动画和图片的处理必须要和营销的内容相符合。

5、也可采用传单广告,但传单的质量必须要高。

注意:以上的广告可同时选择几种,推广的重点在市区,也可向周边的县市推广。广告的受众最低要保证15万人。

五、其它相关的策略

1、保安必须要保证餐厅的安全。

2、对服务员和相关的工作人员采指定一些激励政策,调动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以后可以细化这个内容)。

3、在大厅里放一些品位高、优雅的音乐。

4、餐厅厨房需要搞好后勤,在保证菜品标准质量的情况下,菜品出品和上菜的速度必须要快。

5、大厅的布置上不需要太豪华,但要美观大方,表现出中秋节的味道。

六、效果预测

餐厅在切实实施了以上的促销推广活动和为顾客提供了周到服务时,餐厅经营收入最少是平时经营收入的1.5倍以上。

七、其它建议

1、餐厅前台及时与服务员沟通,随时保存一些重点顾客的资料。

2、在争取顾客同意的条件下,把顾客的信息输入数据库(关键是顾客的名字和手机号码),为以后的推广服务(以后可以细化这个内容)。

3、尽快做好餐厅的网站,网站必须要由专业的人士制作,域名既要简单有要好记,网页的设计上要体现出餐厅的特色,颜色以暖色调为主,主页要一个大的FLASH动画,还要有新闻系统、网上营销系统、顾客留言板、客户论坛、员工娱乐等方面的内容。

中秋节2021最新策划方案3一、活动目标

1.带领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内涵及风俗习惯,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2.以中秋赏月发散开来,带孩子们了解关于月亮的“阴晴圆缺”,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3.带孩子们体验动手制作月饼的乐趣。

二、活动时间

20_年9月_日-_日。

三、活动主题及内容

(一)主题一:嫦娥玉兔迎中秋

从晨间接待开始,契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对于节日的兴趣,引领他们进入节日情境。

早值教师带几名幼儿扮演嫦娥和玉兔进行晨间接待,和入园幼儿展开关于中秋节的互动话题!

幼儿园可以提前制作中秋节相关拍照墙,或者嫦娥、玉兔、吴刚等拍照人偶,供孩子们在早入园时进行拍照。

负责人:早值教师。

(二)主题二:诗词歌赋话中秋

还有什么比在中秋时节带领孩子们赏析那些关于赏月、思乡、团圆的优秀诗词歌赋,听那些有趣的传说、故事更有趣、有意义的呢?

1.观看《嫦娥奔月》《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通过故事传说,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中秋诗词互动赛:

各班级准备中秋诗词、歌曲至少一首,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级部内分享。

推荐诗词:小班《静夜思》,中班《月下独酌》,大班《水调歌头》。

推荐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节》。

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春江花月夜》。

3.认识汉字:中秋、月饼,会说英文"HappyMid-Autumnday","monncake"等相关节日单词。

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温馨提示:在每天早入园、晚离园的时候,为孩子们举办诗词歌赋的表演专场吧,给他们一个舞台,展示他们对于中秋节的理解与诠释。

(三)主题三:五彩缤纷画中秋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会给中秋节带来什么样的精彩和亮点呢?

1.各班级进行《月亮上的故事》绘画展,幼儿通过对中秋节来历的了解,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2.美味月饼(或月饼盒,包装袋)创意设计:请家长配合收集各种月饼盒、包装袋以及小装饰品,带来幼儿园,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始一次小创意家的创作之旅吧。

3.大班幼儿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对月亮的阴晴圆缺进行观察记录,由此进行知识点的发散,进行科学探究。

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四)主题四:团团圆圆庆中秋

月饼是自古中秋节不可缺少美食之一,一道美食寄托了中华儿女无数的情思,于是月饼进课堂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1.带孩子们了解月饼的传说,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意义。

2.邀请家长进班级,亲子制作月饼。

教师设计教学:从吃月饼的习俗、月饼种类讲起,到亲手制作、分享,这既是一次亲子活动,也是一堂中秋节公开课,希望大家好好准备哦。

负责人:班主任。

(五)主题五:丰富多彩展中秋

如此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此多真实的体验和表达,那么我们给传统佳节与孩子们搭一座桥梁吧。

1.制作中秋特辑展板,既可以展出幼儿节日后的口述日记,也可以展出孩子们关于中秋、赏月等的相关画作和手工艺品。

2.大厅里如果有LED或者展示电视,那么不妨收集师幼、家园在节日期间的精彩瞬间照片吧,家园一家亲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啊。

3.设立祝福专栏,向家长发放仲秋节日祝福,可以是一段简短的信,也可以通过漫画等各种形式表达祝福。

负责人:教研组。

中秋节2021最新策划方案4一、实施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二)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1.情境导入

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3.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4.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三)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主题展示活动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中秋节2021最新策划方案5在这一天很多企业公司举办中秋活动是个很不错的策划。既宣传了企业公司文化,同时也是对企业公司一个美好未来的既定,更加坚定员工的信念,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宿感。

一、活动背景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在这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抬头望着一年中最亮的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中秋丰收节,同时也是一个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节日。

二、活动目的

借着节日活跃公司气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实现公司与员工间的互动,密切内部的人际关系,活跃身心,使员工能以更蓬勃的朝气,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更融洽的关系投身工作。巩固企业文化氛围。

三、活动主题

“同喜同贺中秋佳节,同欢同乐精彩华联”

四、活动时间

今年的中秋节为_月__日

五、活动地点

_____区

六、活动人员

公司全体员工

七、相关准备

由人事部预先联系好前期准备事宜,做好活动安排;相机;(可以上传到群空间里面)。准备好员工通讯录,确保在活动中与每位员工联系。

八、活动安排

1、吃饭:A、__区直港大道34附5号“____”人均¥32元;

B、___区__大道上___“____”人均¥49元。

2、唱歌:地址:___西郊路19号欢乐迪KTV。

3、互动游戏(可定为饭桌上的游戏)。

果园,菜园,动物园

九、活动经费

餐饭预算标准:控制在4000元以内。

娱乐预算标准:豪包消费控制在800元内。

总统包消费控制在1500元内。

十、活动准备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岁时节日民俗;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81-04

所谓医俗同源,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医药学一样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人们在与自然界相互适应和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于是产生了和养生保健息息相关的民俗活动,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防病治病的方法。可以说,中医药学的产生、发展与民俗的形成和传承密不可分。其中岁时节日民俗是在具有特殊社会文化意义的日子形成的风俗习惯,包括文体娱乐活动、药物防病活动、除虫除害活动等,这些民俗是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而生息的行为,与自然界的阴阳四时,生长收藏的变化相对应,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和“治未病”的思想。

1春季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春季包括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1]。”春季气温回升,人体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开始萌生,养生应该助长这种“萌生”的气息,应该晚睡早起,多去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使肢体放松、心情畅达,从而增强身体活力,以适应春季生机勃勃的特点。

1.1春节春节是我国农历的年节。节期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云南各地春节的过年习俗不一,但燃放鞭炮却是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通常从除夕下午开始就要燃放鞭炮,寓意为辞旧迎新。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鞭炮声能振奋人的精神,激荡机体的阳气。而正月十五元宵节举办的元宵灯会,猜灯谜等节庆活动,除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外,更能愉悦人们的心情,具有良好的调养身心的作用。云南大理地区在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的娱乐表演,龙为四大灵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舞龙过程中要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以大幅度的舞动来表现龙翻腾之美。因此舞龙运动可以改善人的心肺功能,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狮子在中国古代是吉祥辟邪的神兽,舞狮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糅合了传统武术、简易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内容,舞狮的两个人需要默契配合来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舞狮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舒展人的筋骨、锻炼人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2上巳节三月有上巳、寒食、清明三节,这三节在时间上相近,又都有踏青的习俗。农历三月初三叫“上巳节”,有的地方又叫“踏青节”,在宜良,男男女女在这一天要携酒煮豆,外出踏青。踏青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可以调和气血、舒经活络,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防止关节老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三月三”也是普遍流行的节日。剑川白族在三月三举办梨花会。当地白族结伴到梨园进行野餐,弹起三弦,唱起山歌。壮族“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这一天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歌节一般持续两三天,对歌以未婚青年男女为主,但小孩、老人可来旁观助兴[2]。云南罗平一带布依族在三月三也有类似的娱乐活动,老人在家宴请宾客,年轻人比赛对歌、游泳,小孩则在河边划竹筏、打水枪等。

民间俗语说:“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上巳节是各种昆虫比较活跃的时候,所以驱虫也是很多地方要进行的民俗活动。通常人们会用荠菜、柳枝或者枫叶等驱避虫蚁。如在浪穹,人们就用荠菜遍插甑釜厨灶,用来制服黄蚁。从中医角度来说,荠菜性味甘、凉,无毒,入肝、脾、肺经,可以清热解毒、养肝明目、治疗腹痛,它的茎加热后可以驱虫,因此也叫“护生草”。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人们意识到许多疾病的流行与某些害虫有关,如苍蝇、蚊子、虱子、跳蚤等,这些害虫会叮咬人体,还可以传播传染病,因此岁时驱虫的民俗活动是人们在除害灭害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有效措施和宝贵经验。

1.3春季特殊节日民俗花朝节,俗称花神生日,是民间祭花神的日子,时间大概在农历二月份,但各个地方叫法不一,时间也不太固定。云南大姚县昙华山彝族的花朝节在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称为“插花节”。人们穿上民族的节日盛装,在村前、寨口、路边搭起花牌坊,把鲜艳的马缨花插满房屋,然后一起唱歌跳舞。大理白族的“花朝节”在农历二月十四,节日期间,人们在大理古城的入口,用鲜花扎好牌坊,里面用精美的花盆和名贵花卉垒成花山、花亭和花台,人们在各条花街上观赏和嬉戏。农历三月十五是怒族的“鲜花节”,人们聚集在贡山丙中洛附近的仙女洞,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焚香行礼,向仙女献鲜花。祭拜结束后,人们围坐在山坡上,将食物摆在铺有松针的地上,边吃边喝边唱。《素问・举痛论篇》提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中医认为一个人精神愉悦,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处于健康状态[3]。花朝节人们约上亲朋好友一起赏花、唱歌、跳舞,尽情欢笑,这种乐观的情绪对于预防疾病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大理白族的“三月街”是云南最有特色的民俗节日,时间从农历三月十日开始为期一周,赛马、射弩、赛龙舟是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云南通海在清明节时还会举行荡秋千、放风筝、斗鸡、拔河、踢球、赛龙舟等娱乐活动。赛龙舟是我国传统的体育活动,比赛时,炮声响起,各水手要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不仅可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而且还可以促进代谢,排除毒素。中医认为放风筝能“疏泄内热,舒经活络”[4],在春天放风筝能舒展四肢,疏通经络,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此外,还能开阔视野,使人心旷神怡。春季的这些体育活动习俗都是有益身心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起到祛病养生的作用。

2夏季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三月指的是农历的四、五、六月。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气候最为炎热,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中医学认为“心主夏”,即人体五脏之一的心脏是与夏季相应的。夏季属于五行中的火,而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心也属火,心脏与火的物性是一致的[5]。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脾气暴躁,这就是因为心火过旺。因此,夏季要精神愉悦,情志平和,不要躁动,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向外宣泄。

2.1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至,此时毒虫易于滋生,是各种疫病易犯之时。为了抗拒毒气的侵袭,在云南昆明、景东等地方这一天会有驱虫的习俗活动,人们用灶灰围墙以避蛇虫。清代《浪穹县略志》记载,在大理浪穹(今云南洱源县)一带,人们还会在门上插白杨,用灶灰撒房屋周围,名曰“灰城”,以避虺毒[6]。

2.2端午节夏季的五月是仲夏之月,天气炎热,毒虫滋生,古人认为此时邪毒最盛,为了抗拒毒气的侵袭,古代在五月五日这天举行各种活动以祛除恶气,避免疫病的发生。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有采集艾蒿、菖蒲、淡竹叶、金银花、土茯苓、甘草等中草药熬水洗澡的习俗。如镇雄的“游百病”的习俗,人们在外出游玩的过程中采摘野草,回来以后用野草煎水沐浴。相传,五月五日是药王的生日,壮族在这一天会举行热闹非凡的药市,上市的生鲜药物有数百种,会有上万人聚集到此来赶药市,因此端午节在有的地方又被称为“药王节”或“沐浴兰汤节”。端午节前后,由于时令气温湿热,正适合各类病虫害滋生,是传染病多发的时候,而此时也正处于阴阳际会,人的免疫力相对降低。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悬蒲挂艾,其实这就是一种季节性预防疫病的行为。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艾是一种草本药物,味苦、辛,性偏温,入肝、脾、肾三经,本身带有香气,可以解毒气,中医常用来灸治百病。菖蒲是一种水草,与兰花、水仙、并称为“花草四雅”,其带有特殊的辛香味,可以解毒杀虫,有开窍醒神、化痰健胃的功效。

2.3夏季特殊节日民俗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法,也有地方性和族群性的年节仪式。在云南德宏州傈僳族的传统火把节中,除杀猪宰羊、唱歌跳舞等活动外,傍晚时分便要点起火把,从屋内到屋外、从院内到院外熏烧灾虫。老年人边舞动火把边喃喃自语:“烧死跳蚤,烧死老鼠,烧死一切害人虫!”熏灭毒气,是为了驱避蛇蝎之毒,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彝族在火把节时还会举行篝火晚会,有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跳舞等社交游艺活动。从中医学角度看,这些活动可以舒展筋骨、畅通血脉、促进代谢、排除毒素,达到振奋阳气的作用。由于人体疾病的形成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中医在预防疾病发生时会考虑到不同节气的致病特点,顺时、顺人而治。傣族最重大的传统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大约在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俗称泼水节。泼水节的寓意是表示洗去一年的污垢,消除灾病。中医讲究未病养生、防病于先,这些防病消灾的习俗和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是相通的。

3秋季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人体经过春生夏长之后,进入秋收之时,随着天气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精神必须安静,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7]。

秋季最重要的节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云南很多地方少数民族都有中秋节,如壮族的“拜请月神节”、拉祜族的“月亮节”等,其中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拉祜族的“月亮节”和中秋节相似,全家人会聚在室外一边吃菠萝、芭蕉等果品,一边赏月、祭拜月亮,老人们还会到亲友或者熟人家里火塘边唱古歌。布依族在中秋节这一天,有一项娱乐活动“偷南瓜”,晚上月圆之时,村子里的小孩相约去偷地里的南瓜、葵花、花生等,无论偷到谁家的,主人都不会责怪,孩子们把偷到的南瓜等拿回去炒熟食用。在九月九重阳节时,民间还有登高的习俗,人们会利用秋高气爽的日子,进行爬山或攀登高峰的活动。中医认为秋应于肺,在志为忧,再加上秋天草木凋零,这种萧条的景象容易使人产生抑郁、凄凉、悲愁等伤感的情绪,这时候应该多和朋友、家人结伴去户外游玩、畅谈,使情绪安逸、宁静,神气收敛。对少数民族而言,秋季举行的节日活动大多数以收获和感恩为主,其中新米节是最流行的节日,佤族、拉祜族、布朗族新米节是为了庆贺稻谷丰收的节日,除了割新谷、煮新米、吃新米外,还会举行一系列游艺活动,如拉祜族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共度佳节,新米节全用新鲜的食品,席间,老人咏祝词。宾主围坐在火塘边咏唱古诗歌,青年男女在外吹笙、弹弦、跳笙舞。这些节日活动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让人肝气舒畅,心平气和,为进入冬季而保养节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的意思。

4冬季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平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所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三月指的是农历十、十一、十二月,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冬季自然界都潜藏阳气,要注意多晒太阳保暖,以补充阳气。

冬至俗称“冬节”、“亚岁”等,表示严冬就要到来,此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云南的富源、宣威等很多地区在这一天会宰猪腌肉,以备过年时享用,据说这天腌制的肉不流油、不腐坏,可长期保存,又特别香嫩,具有很好的补养精血的功效,是很好的冬令滋补品。

农历十二月又叫腊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主要活动是为过年做准备,家家户户要择日打扫卫生,一般选在祭灶日,即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进行年终大扫除,拆洗被褥窗帘,清洗家居用具,将家里上上下下每一个角落的灰尘污垢彻底打扫干净,俗称“除尘”或“掸尘”。由于“尘”与“陈”谐音,所以除尘有除旧迎新的意思,把一年积累下来的灰尘污垢清除干净,是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这种卫生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洱源凤羽白族除了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外,还要把大街小巷都要打扫干净。在腊月进行扫尘,既可以消灭害虫,又可以预防春季传染病的传播,这种习俗对于环境卫生的改善,保持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5小结

中医认为自然界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一天昼夜晨昏的变化及地理环境的差异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形成的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而健身防病的风俗习惯。按季节气候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顺应四时节气讲究卫生、除害防害可以保持环境卫生,预防疾病,减少传染病的发生。这些岁时节日民俗渗透着中医药文化的气息,经过不断发展、补充、完善,至今仍然被沿袭和推崇,并成为引导当地健康文化的有利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黄帝内经・素问注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

[2]毛艳,洪颖,黄静华.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115.

[3]王蕊芳,于恒,曹瑛.论中国民俗文化的中医预防思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20-21.

[4]陈仁寿.民俗中的保健方法与治未病思想[J].中医药文化,2008,(4):50-52.

[5]郭军华,何清湖.谈四时养生之夏季养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9):2731-2733.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勤;民俗文化;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054-02

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甘肃民勤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民勤坐落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民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是甘肃有名的“文化之乡”。陇上闻名的民俗文化庄园――瑞安堡令人神往,“苏武牧羊”的故事更使这个地区充满传奇色彩。民勤生态文化园中的民俗风情墙让笔者对民勤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本文主要就民勤的民俗文化概况作一探讨和交流。

一、节日习俗

(一)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月单五”、“重午节”、“端阳节”、“五毒日”、“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一致。广为流传的要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一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民勤也不例外。

民勤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民勤人过端午节一般是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小孩子戴五毒肚兜、香荷包,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等。

五毒肚兜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肚兜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美好愿望。节日之前,小孩子,特别是不满1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缝制肚兜所用的布一般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他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堪称艺术精品。有些做成短裤形状,孩子整个夏天轮换着穿,一直穿到秋凉。因为它既漂亮,又舒服、耐穿,所以大人喜欢,小孩穿上也开心。有些小孩可以穿两三个夏天。小孩长大不能穿了,母亲还会把它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有的还会转赠给别人,接受的人也会很开心,因为这不是人人都会做的,一般年轻人可能都不会做。

端午节是中国各地区不同民族普遍流行的节日,每当此时,南方和北方的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悬挂柳树枝借以避邪,民勤也有此习俗。

民勤人还有一种特有的习俗,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细心的妈妈为孩子们编织各种颜色夹杂在一起的花绳子,戴在孩子的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以示吉祥,一直戴到七月初七后取下来扔到房顶上,让喜鹊叼走给在银河相隔的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每年相会一次。

在端午节,民勤的媳妇们还要蒸上面扇子、粽子带着回娘家。民勤人在吃粽子与别处稍有不同。粽子一般为棒块状,里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样喜欢用糯米、绿豆、猪肉、五香粉,而是在粽子里加红枣、糯米,吃起来清甜可口,或者只是用上好的糯米,吃的时候再加上蜂蜜,香甜爽口。油饼卷粽子是民勤一种独特的吃法,用刚炸出来的油饼卷上粽子,吃起来清香可口,成为民勤人端午节独特的饮食习惯。

民勤人端午节这天还要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五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二)中秋节习俗

“五月端午穿出来,八月十五端出来。”“端”就指端月饼。民勤的月饼不同于人们常吃的烙出的糖油月饼,也用模子扣出的月饼,一个民勤月饼几乎是用半袋面粉蒸出的,小户人家够吃一个月,是实实在在的“一月之饼”。民勤月饼既好看又好吃。做民勤月饼,把面发好后,先用擀面杖擀个底子,然后逐层抹上胡油,散上茴香、香豆、孜然粉、胡麻盐、赤黄等10多种香料,抹上花粉做成的颜料,每层边上用面拈出葵花花瓣。做出后,一个民勤月饼就是一个巨型葵花花盘。一般而言,民勤月饼在中秋节那天蒸出来,出了锅,不是立即就吃的,要在一轮明月横空出世时,作为供品祭月神,意在企盼来年五谷丰登。供完月神后,用刀如切瓜般把大月饼切开,吃上一口满嘴清香。中秋一过,民勤人家走亲访友的最好礼品便是相互赠送一牙月饼,意在祝福对方生活如月亮般美满。

(三)重阳节习俗

民勤历史上曾有过重阳赛驼的习俗。据《镇番遗事历鉴》卷1记载,明朝“代宗景泰三年(1452)重阳节,邑民于城北教场塞驼,红柳岗牧民刘玑如夺其冠”。这恐怕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一则时间最早、纪年确切、记载也较为详细的古代民间赛驼资料。

民勤的赛驼习俗在清朝末叶还依然存在。据《镇番遗事历鉴》卷10记载,清宣宗道光九年(1828)九月十日在苏武山进行赛驼,“武举唐灏国首屈一指,获胜夺魁。其所役之驼清癯赢瘦,犹有重疴,讵意奔走如飞,四蹄若翅。有询于灏国者,答曰:‘驼与马同,竞跑最忌饱食饱饮。意欲夺魁,择健跑者断水草七八日,临赛时饲以精料鸡卵可矣。’同道者以为经验之谈”。赛驼的文化习俗与受到游牧民族奔骑竞技活动的熏染有关。

(四)腊八节习俗

腊八拂晓,村民抢先到公用水井打一桶水,同时丢下一个馒头。这桶水要一路不落地提回家,倒在锅里。抢先者便说抢来了“金马驹”,以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抢来“金马驹”后,开始用蚕豆、豌豆、扁豆、包谷、小麦、青稞、小米等五谷杂粮熬煮腊八粥。粥熟后,先要盛一碗端到自家地头,挖一坑倒入掩埋,喂“金马驹”,以示粮食丰收,食用不尽。

(五)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凌晨4点左右,全家人穿上新衣,孩子们怀揣馒头或包子来到大门外,大人按天干地支,或到牛棚、羊圈看牛羊睡卧的方向(据说牛羊睡卧的方向朝着“喜神”),推算“喜神”方位。之后大家抱来柴草,燃起一堆大火。此谓之“燎天篷”。燎天篷时要燃放鞭炮,大人小孩均要在鲜红的火焰上来回跨越,并高声呼叫“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等吉利歌谣,祈望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二、饮食习俗

(一)羊肉沙米面

精选沙区羊肉,去油去筋,切成豆粒大小的肉丁,加调料炒至微糊生香,备用。沙米碾制去壳后,于清水中煮绵,加入炒好的肉丁,待羊肉沙米微滚时,下入手工面条,佐以葱沫、韭花、芫荽,文火稍焐即成。

羊肉沙米面,米、面、肉、汤和而不粘,经纬分明而又相互渗透,既有素食的清淡明净,又具肉食的稠厚绵长。

(二)西瓜泡馍

民勤西瓜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不需任何金属刀具,只在花蒂处,用大拇指甲掐一行印痕,挥动巴掌,则一分为二,将干馒头摁入瓜瓤,食之,清凉爽口,是大漠有的美食。干馒头以出锅后即置于烈日下晒干的为上品,渗入瓜水时,可泛出浓浓的太阳味。太阳味儿的馒头,放入口中,甘甜清香,酥脆绵软,嚼之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有声有色,百吃不厌。食后肚圆体泰,身心清爽,豪气顿生,始觉切成小牙牙儿的所谓“品瓜”乃小家碧玉之气,会大伤民勤西瓜的“神韵”。

(三)麻辣鱼

麻辣鱼 ,料用红崖山水库正宗红尾鲤鱼,切成1寸许的短截,形状扁圆,色泽呈淡黄色,清淡不腻。豆腐、白菜、蘑菇、洋芋、宽粉等荟萃在一起,杂然纷呈。

做麻辣鱼,先将成品的麻辣酱、豆酱、干辣椒、鲜葱、鲜姜等用少许的清油爆炒两三分钟,然后兑水,水开后,将清油炸好的鱼(一般切成1寸左右的方块,用粉面缠过,用油炸至七八成熟)下入锅中,滚煮十二三分钟,用漏勺将漂浮在上面的碎佐料捞净,下入时鲜蔬菜蒸煮焖焐四五分钟后出锅。吃鱼肉喝鱼汤。美食家们往往以鱼汤代酒,别具情趣。

[参考文献]

[1]顾希佳.社会民俗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林永匡.中国风俗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直江广治.中国民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刘广玉.中国民俗风情地图[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5]鸿宇.婚嫁[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龙艺 艺术特征 保护传承 创新发展

一、龙艺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轨迹

1.龙艺的艺术特征

平和龙艺活动具有悠久历史,遍及全县的14个镇,其中小溪、坂仔、南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较为突出。平和龙艺表现形式由“龙头”“龙段”“龙尾”部分组成。龙头和龙尾的扎制、装饰以及舞蹈动作略同于“龙舞”(俗称“弄龙”),前面也有一位武士持彩珠戏龙作舞。龙段由数十块“艺板”连接而成。每块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车模样,并点缀花、草、虫、鱼和彩灯。形式与内容因时代而异。此项工艺称“装艺”。每块艺板上站一位少女或少男,戏曲人物打扮,称“艺旦”。各节艺板之间有木制旋纽连接,活动自如,蜿蜒成龙,可以在狭窄的村街上游行。龙艺的节数不一,有24节、36节、48节等多种。

2.龙艺的起源和发展

闽南始有龙艺,当不迟于明末清初。清康熙版《平和县志》卷十《风土志》有载:“民间结采架,选童男靓妆立架上,扮为故事,数人肩之以行,先诣县庭,谓之呈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大溪乡江寨、庄上、店前3村同日结扎3尾(尾,闽南语,同“条”)龙艺出游。解放前的龙艺活动,多由各村村民组织,并推出一名会首筹办。每户或每两三户负责结一节艺,富裕人家结二节、三节不等。上世纪50年代后,龙艺活动多由集体举办。艺棚的装饰和艺旦的打扮趋于华丽。电力照明的运用取代原始的火把、灯笼,且伴有广播歌曲,场面更为壮观。迎艺时,往往有一至数阵锣鼓阵结伴。近年来,龙艺活动成为平和县庆祝重要传统节日活动的传统保留节目,也成为民俗文化展示的载体和平台,深受群众欢迎。随着时代的变迁,龙艺组织者在装艺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科技含量,注重在规模和档次上下功夫。1986年中秋节,九峰镇黄田村结扎一尾龙艺,长达72节,成为当时闽南历史上最长的一尾龙艺。2007年元宵节,由小溪镇设计制作的龙艺更是史无前例,118节的“小溪镇百节龙艺”以强大的阵容、新颖的造型展现在观众面前,其400多米的长度创历史纪录。平和县由此也荣获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艺)之乡”称号。

二、龙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1.龙艺制作和表演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龙艺在闽南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元素严重退化,传统文化意识、思想观念被逐渐淡化,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主体组织机制难以形成,从而影响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逐渐老去,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文化意识的不同使得他们不愿意花费过多时间参与到这种民俗活动中来。龙艺在制作工艺上和表演上的保护与传承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因此,政府在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挖掘保护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民俗节日活动的政策推动和组织引导,通过培育传人,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龙艺这种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间组织。

2.龙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在保护传承中注入新的内涵。民俗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历史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进行忠实原始的继承,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其原有的独特地方风韵;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人们的时代意识和审美方向也紧跟着时代步伐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这时,民俗活动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代节拍相呼应,只有这样,民俗文化才能在时展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例如,2007年平和县“百节龙艺闹元宵”活动不仅规模空前、声势浩大,而且具有广博的象征意蕴。龙艺活动分为“古代篇”和“现代篇”两大类,“古代篇”由神话、历史、戏曲等3个主题构成,“现代篇”主要包含国防、科技、奥运、平和特产4个主题。为了彰显“巨龙腾飞”这个文化内涵,龙艺设计者在“龙艺”设计制作过程中,注重追求一种融民俗性、艺术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观感效果。譬如,“古代篇”里包含“八仙过海”“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木兰从军”和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文化等主题,其中“八仙过海”为了收到“船摇波漾”的动感效果,设计者特意采用活动转轴与电源驱动配置手段,让人观之倍感真实与可亲。而“现代篇”里则特设了“一号”与“四号”火箭模型,同样为了追求逼真,“火箭”升空点火处采用照明与风扇原理,造出一种火箭腾空而起的气势。在此次龙艺踩街活动中,组织者将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同现代文明成果有机结合,不仅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造了适宜生存的“土壤”,也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鸣锣开道。自古以来,文化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文化为经济注入活力与内涵,经济为文化提供支撑和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外,民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还应该注重培育现代节日文化。因为现代节日文化中不仅蕴含着强烈的时代特性,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地方固有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创造力,对于增强一个地方的凝聚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平和县,龙艺活动时间多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为外出创业的返乡人员和侨台胞返乡谒祖高峰时期,龙艺活动为平和县的节日旅游汇聚了不少人气,也促进了平和县的对外文化交流。此外,在平和县连续举办多年的几届“溪蜜柚节”活动中,龙艺踩街活动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民间活动的角度吸引了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政府的为民办实事活动。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第7篇

中秋庆典邀请函(一)

月儿大,月儿圆 天上一个大月饼

够吃十五天

如果你不信, 抬头看天边

十五月儿亮又圆

二十二三缺半边

二十七八细又弯

三十晚上看不见

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是生活中神圣和特殊的日子,也是每一位孩子天天都在期盼的日子。在小橡树,我们非常重视庆祝赋有深刻意义的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节日不但让孩子在特定的日子里表达崇敬之情,享受到他们期待的欢乐和喜悦,而且也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盼和向往。

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能让你和孩子动手做一次月饼,那其中的滋味一定会让你回味不已;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老师们会献出一台美妙的偶戏,一台希望能让孩子们对月亮留下美好画面的偶戏;和孩子们一起过节,我们还会在夜晚来临时,相约去拜月。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2日(周四)下午16:0018:45

活动流程

4:004:40 包月饼

5:005:10 拉圈

5:105:30 观看偶戏

5:306:00 冷餐会

6:006:30 拜月

6:306:45 再见圈

报名方式

联系各主班老师,在班级群内接龙报名

活动地址

小橡树儿童之家

中秋庆典邀请函(二 )

花姑娘,在树上,又美丽,又清香!

月姑娘,在天上,圆又圆,亮又亮!

秋天到秋风凉树叶儿黄!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中秋到来啦。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节日是一年中最华丽的音符,而中秋更象征着丰收、团聚,人们开始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宇宙中,通过古老的传统习俗,一代又一代,诉说着那美好的向往!

华德福教育很注重传统节日庆典,在这里,我们将以传统的方式,带领您在这都市繁华中和自然对话,重拾那心中那份静谧,悠然。上月华龙诚挚地邀请您和您的家人,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

一、活动时间:20xx年9月11日下午5点~8点(25组家庭)

20xx年9月12日下午5点~8点(25组家庭)

二、活动地点:盐湖区东郭界村华德福学校

三、活动流程:

17:00~17:10签到

17:10~17:20欢迎圆圈

17:20~17:40做月饼

17:40~18:00偶戏表演

18:00~19:00篝火晚会

备注:

1、活动时间请大家手机调整至静音,偶戏环节如果孩子有哭闹情绪,请家长不要吵骂孩子,可以带孩子到其他房间安抚好在继续观看;

2、活动现场有灯火,请管好自己的孩子,确保安全!

中秋庆典邀请函(三)

中秋庆典邀请函

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小太阳中英文幼儿园邀请幼儿园所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园共度美好的团圆之夜,我们也特别真诚地邀请园外感兴趣的家庭的到来。在欢乐而喜悦的庆典活动中,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去领略并传承中国民俗文化,去享受自然和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期盼。愿您和您的孩子在小太阳的大家庭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活动地点:小太阳中英文幼儿园

活动时间:20xx年9月12日(周四)

17:3020:20

活动报名:

1.园内家庭在班群报名接龙孩子姓名+几大几小+自制美食

2.园外家庭请短信孩子姓名+几大几小+小太阳中秋庆典至尹淇园长报名。

报名截止:20xx年9月11日(不接受空降)

感恩每一位到来的家人,

我们共同和孩子一起

分享金秋的丰盛与喜悦,

期待与您的相聚!

小太阳中英文幼儿园

中秋庆典邀请函(四)

中国人与月亮有斩不断的连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说的是情人的相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说的是兄弟的情谊。

明月夜,短松冈。东坡说的是对亡妻的怀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说的是孤独和凄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说的是内心的闲散。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明月。

中秋佳节邀你来赏月,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浴着月光,感受不一样的节日。

时间:9月12号(周四)下午四点七点

地点:橄榄城五号院22栋104

庆典流程:

时间:9月12日下午

邀请家庭:在园家庭及准备入园家庭

报名方式:家长群内接龙

庆典流程:16:00 签到

17:00-17:20 晨圈

17:20-18:00 手工月饼、灯笼

18:00-18:20 皮影戏

18:20-19:00 祭月

注意事项:

1、【着装】良辰美景,建议家长为孩子及自己准备汉服、裙装或传统服装,让我们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时间】愿我们拥有从容有序的节律,16:00开始签到

活动全程安排紧凑,还请照顾好您的孩子

中秋庆典邀请函(五)

每逢佳节倍思亲

Mid-Autumn Festival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至,睿知馨园即将举办一场花好月圆,共度中秋的家庭亲子联欢活动,现在邀请您来参加!期待不期待?!

活动现场玩什么

DIY冰皮月饼

月饼是中国汉族人发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圆圆的月饼,跟家人分享,象征着团圆和睦,成为中秋节必食之品。亲手做的孩子吃得健康,同时又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观看偶戏

对孩子而言,布偶戏呈现一个更为真实且立体的空间,与观看电视所呈现的平面、冷硬的感觉是不同的,布偶戏带给孩子是温暖且有生命的感觉。

一个偶戏场景展示了一个小世界。通过故事场景,可以让孩子学会或明白许多生活的意义,基本道理,知识等。

中秋灯谜会

猜灯谜,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游戏。全家老幼齐上阵,共同来把谜底猜,猜对会有礼品送哦

中秋拜月仪式

拜月,即祭月,也叫供月、祭太阴,各地称呼不一,如江苏苏州等地称斋月宫,江苏镇江称谢平安,福建政和称拜月宫,河南中牟俗称愿月,广东长乐称椓月姑,广东四会称拜月光,贵州绥阳称敬月光,甘肃灵台俗称为献月亮,等等。

庆典流程

17:0017:20 入场签到

17:2017:50 DIY月饼

17:5018:50 团圆宴

18:5019:20 偶戏

19:2019:40 拜月仪式

19:4020:00 猜灯谜,道别

具体流程时间,据现场酌情调整

注:为了给大家一个美好有序的体验,请准时到园。

报名事宜

庆典时间:

20xx年9月12日(周四)下午5点到8点

地点:

睿知馨园(保利麓谷林语A区8栋101)

报名电话:

波波老师,微信同号

报名格式:孩子姓名+人数+手机号码

报名截至日期:20xx年9月11日

费用:免费

中秋节的各地民俗文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俗文化;生态伦理特征;传承思考

在五十六个民族的长期和谐共处中,形成了独特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生态文化,这种生态文化同时也存在于几千年来形成的各民族的民俗活动中。

一、民俗文化形式中的生态伦理文化的体现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着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做法,具体表现在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的活动中。

1.物质生产中的生态文化表现。在农业生产中,农事活动受自然节律的影响,一年之中某种作物何时播种、何时成熟总是有大体相同的时间点,因此人们总是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内干相同的农活【1】随着自然中的节气的到来春种秋收,通过人们对环境、气候的认识进行劳作和收获。在中原地区民间流传的农谚可以窥见农业生产中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特征。例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秋分不割,霜打风磨”。顺应节气和气候,是农民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使生产活动适应当地的气候和节气总结出来的经验,根据农谚进行播种、耕耘、收获,是历代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各地民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2.社会生活中的生态文化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在物质生活上崇尚节俭的民族,处处体现在对大自然赋予的物质财富的珍惜。在社会生活中,民众对物质的节俭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行为中。例如:在汉族中有些地方曾经流行着“穿旧衣”的育儿的民俗,婴儿出生后,给他穿上别家小孩的旧衣服,民间习俗认为,婴儿穿上旧衣服,长大后懂得生活的艰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有着“小来着线,大了穿绢”的说法;同时旧衣经过多次的水洗,可保护孩子幼嫩的皮肤【2】。这在现代社会也能借鉴,尽可能让新生儿和幼童在穿着上避开化学成分对孩子的危害,穿棉织品和旧衣服更能使孩子远离化学品的伤害。

3.精神生活中的生态文化表现。中国传统民俗根植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之中,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1)在祭祀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源于对自然的恐惧。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把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很早就有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人们用庄重的祭祀活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祈福神灵、顺应自然也是中国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的特征。在民俗中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2)在节日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民俗中确立的节日的选择上也体现了人顺应自然的理念,在对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也体现了人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流行于全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民间有祭祖、扫墓、踏青、放风筝等活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踏青娱乐;在端午节有赛龙舟,家家户户门上悬挂菖蒲、艾叶驱邪辟毒;中秋节有赏月、拜月等活动等等。这些民俗的节日活动在娱乐活动不太丰富的传统社会中,带给了人们以极大的精神愉悦,同时,人们把融入到“天人合一”的氛围中,亲近大自然,从中获得精神动力和思想解放。

二、民俗文化活动中的生态伦理文化的特征

1.民俗活动中的生态伦理文化是风土和人情的统一。对于民俗,古人有着独特的见解,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就有着:“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故谓之俗。”【3】各地的民俗的产生和不同是由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人情世故的演变而来,并由统治者通过政令倡导,成为规范人们的习俗。在山区的人们中有着一整套敬山神的狩猎的民俗;在海边居住的人们有着约定俗成的敬海神的仪式;居住在平原的人们有着一整套的祈求风调雨顺的民间活动。同时社会也是人情世故的场所,统治者需要风俗活动来统治社会,民间的风俗活动可以通过约定俗成的规范,促成社会安定和谐、民风淳朴安宁的社会风尚。

2.民俗活动中生态伦理文化是生态共性和民族个性的相容。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有着共通的生活习惯,因此在民俗活动中有着共同的实践,例如在汉族和全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二月二”的“龙抬头”的民俗,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这个节日,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还有上工、试犁、祭龙王和敬土地等风俗。同时,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以及生活习惯不同,生态保护和习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性。在西南的瑶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有吃虫节,每到节日前后,人们到田间捉虫,到吃虫庙里聚会,祈求田间不发生虫灾;家家饭桌上都有着油炸蝗虫、腌酸蚂蚱和甜炒蝶蛹等。正是因为共性和个性的相容,才构成了中华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活动。

3.民俗活动中的生态伦理文化是敬畏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统一。对自然的敬畏是中国民俗中的重要特征,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并没有失去通过奋斗改变恶劣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现状的动力,人们在信仰这些神灵的同时,根据自然规律从事生产活动,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改变自己的被动状态。一方面,祈求“上天”的保佑;另一方面,又敢于突破“上天”的束缚。在中国民俗中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和愚公移山等的神话传说,都是人类给予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丰富想象。在实践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很多诸如“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生态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深刻体现。

三、关于民俗活动中生态伦理文化传承的思考

1.根据当地的实际传承民俗生态文化活动。民俗活动是在民众当中流行的生活范式、礼仪习俗和价值观念,带有地方性、传承性和口头性等特点;它自发形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自在,可不受文字文本、教条教义、政治制度等条条框框的约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4】不能以保护为名,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人为地修建一些场馆;也不能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地方政府人为地制造一些“伪民俗”; 而是应该根据各地的特色科学地传承本地的民俗。只有这样,民俗活动的传承才有发展的空间,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2.用科学的手段改变民俗活动中的生态陋习。在民俗活动中的一些陋习是千百年来形成,它在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例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燃放鞭炮的习俗,人们现在也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但是为了节日的喜庆热闹气氛,人们不得不忍受几天的空气污浊。用取缔民俗活动的方法不可取,关键是在民俗活动中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改变习俗活动中破坏生态环境的陋习。

3. 用创新的方法使民俗中的生态伦理文化移风易俗。好的民俗对社会和谐、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要使好的民俗活动传承下去具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赋予时代的内容。例如,清明节主要是纪念祖先、怀念先人的节日,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民俗活动,但清明节焚烧纸钱的陋习不仅污染环境,同时也是清明节前后大小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一些地方开始对死去的亲人采取海葬、树葬等形式,为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开了一个好头;在很多地方人们在祭奠亲人的的时候,开始用献鲜花代替了焚烧纸钱的形式。民俗活动只有与时俱进地改变破坏环境的陋习,才能被变化的时代所接受,才能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中被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加华: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时间生活,民俗研究2011.3.71

[2]彩图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2月.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