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1篇

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为世界所中仰慕,从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清,在近7000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进行发现、实践、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的有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预防保健理论和方法。其疾病个体化的预防观、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和疾病随时空变化的辨证观以及疾病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等预防医学思想,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哲学智慧。研究其深邃的预防思想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当前特别是生活、工作方式日渐西化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井喷式和低龄化发展趋势的严峻形式下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促进全民健身和重大慢性病的预防以及疾病的转归也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1.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

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大胆探索和艰辛实践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有显著的文化基因烙印,内容博大精深,方法丰富多彩。其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体对疾病个体化的预防观、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和疾病随时空变化的辨证观以及疾病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的预防医学思想。

1.1疾病个体化的预防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体质、性别、年龄不同,先天禀赋不同,所生活的地域、季节、气候不同以及生存条件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种类、几率及愈后就会不同。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身体特征;同时认为疾病在早期会表现出特有的征兆,可以通过面色、脉象、身体状态、大小便等外象并经医生的“望、问、闻、切”进行观察、判断,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有针对性地用食物、药食两用物质或药物对身体进行调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个体化的疾病预防观正是传统预防医学的独到和高明之处,值得肯定和推崇。它与现代预防疾病采取的“千人一方,万人同药”有极大的区别,虽然现代医学可通过体检来提早发现疾病,但只有当生化指标出现异常或临床征兆已经发生时才能发现,对主观表现出来的不舒服、不适应等亚健康症状,现代医学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即使是有某些指标的异常如血糖的升高,现代医学仍缺乏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因此强调针对个体体质、地域、季节、气候、饮食习惯等情况的不同,具体分析,差别对待,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实用性。因为是个体化的,所以有十分理想的强身、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效果。现在在我国江南、江淮、闽南等地区在季节变换时,有请中医开膏方、吃膏方的传统,显然绝大多数是进行疾病预防、身体调理和日常保健而非治疗疾病。因此现代预防医学应充分吸收传统预防医学的个体化疾病预防的精华、特色和优势,既注重人群预防的研究,也应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的疾病预防研究,尤其是根据个体体质、地域特点、季节、性格和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等有针对性地对疾病进行个体化预防,中西医结合以期达到更好地预防疾病的目的。

1.2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员,人体是一个和谐、有机和充满生机的整体,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神经、肌肉、激素水平乃至心理活动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相互影响的,并与自然季节的变化、生活起居、饮食等有密切关联。因此自然界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基于这样的认识,古人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出发,发现并总结了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具体适应自然变化的疾病预防法则;总结了四时变化对人的情志、气血、

脏腑、经络影响的关系;昼夜、晨昏变化,日月星辰变化,地理环境及温度、湿度、气压、气流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关系等。同时指出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听从自然变化而束手无策,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环境。疾病预防的总原则就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总结出了许多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俗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秋风凉,添衣裳。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等。《黄帝内经?邪客》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就是这个道理。人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时还积极地改造自然环境,如在气温极热或极冷时,人体的自然调节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就发明了空调,以改变室内环境,保证人体不因极端环境变化而对机体造成伤害。正如《道德经》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现代医学证明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海的潮汐、月的圆缺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情志和脏器功能,极热或极冷的时候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疾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并遵循自然规律来养护身体。例如春天万物生发,人的情绪应随自然一样心旷神怡,生机勃勃;这时稍晚睡觉,早点起来;提升精神状态,与自然和谐;在饮食上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如适当吃一些大枣、山药、刀豆、南瓜、扁豆、西红柿、核桃、栗子、鱼腥草、芹菜、菠菜和胡萝卜等对助升阳气有积极作用。若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规律,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本身有疾病则会使疾病加速发展。可见古人早就发现并观察到自然规律对人的影响,从而产生了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思想。

1.3疾病预防变化的辨证观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这是一个根本规律,在疾病的预防上其显著的预防医学特征可归纳为“根本是‘象’,核心是‘变’”。所谓“象”是指像自然界那样,因为“疾病预防”的基础是遵循、效法和学习自然。而遵循自然法则的核心是“和”。“和”是指人、自然、社会、身体本身的大平衡与大和谐,所有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达到“和”的状态,才达到“最佳健康”的境界;因为自然界是最和谐的。“象”的根本是取自然之象,自然之象的精妙是在“变”。“变”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和规律,例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会使疾病预防方法“变”,不同年龄的“变”会使疾病预防手段“变”,四季的“变”会使补益的方式“变”,不同的疾病会使预防和治疗方法“变”,一天之内不同的时辰对疾病预防的要求也在“变”。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工作环境、生存状态、休闲娱乐方式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多数中国人是营养过剩而非营养不足,上班族压力大,紧张度高,因此疾病预防的方法要“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例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如果今天的人们遵循“与鸡俱兴”的作息时间,那么就会与社会脱节,显然必须要“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其实“变”就是发展,因此“疾病预防”的观念、方法和生活行为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

1.4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

中国传统的疾病预防医学思想特别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的重要性。在疾病初起时,便能知道病邪之所在,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使之不发展到严重或危险的境地。还强调不但要治病,还要防病;不但要防病,必须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有应对之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脏腑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因此在预防和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讲在治肝的同时,当先调补脾。这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于使脾正气充实,不受侵袭。如见肝之病,不知道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就可能使未病的脏器发生疾病,或治好肝病而脾病又来,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可见“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的疾病预防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促进全民健身

2.1传统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高度统一

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人,但与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有惊人的一致。首先,所有预防疾病的方法、活动都是围绕“健康长寿”进行的。其次,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防微杜渐治未病,在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去把握生命和健康,最后,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还特别重视社会心理因素,把人类、社会和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生命活动,积极地预防疾病,达到强身防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说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古为今用的典范。进人21世纪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人们对“未病先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不仅注重社会心理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还着眼于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黄帝内经》就指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著至教论劝》),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的主张不谋而合。传统预防医学思想重视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处于更加协调的状态,因此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形神共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协调阴阳,节欲保精,畅通经络,协调脏腑,饮食调养,谨慎起居,益气调息,和于术数,动静适宜”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已被现代医学科学证明。

2.2促进全民健身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行 预防控制 文献综述

自2009年3月18日在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先后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以来,甲型H1N1流感已经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4级调整到5级,这意味着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已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同时WHO专家提醒人们,这一疫情极有可能发展为大流行[12]。仅仅过了1个多月,6月11日,WHO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升至6级,意味着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需要正确理解的是流感大流行6级警告的含义主要是指病毒的持续人际间传播范围超出北美,已在其他地区许多国家发生疫情,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但这并非指病毒的毒力和致死人数,即与疫情本身的严重程度无关[3]。因此,人们不必过度恐慌,但积极防控则是必须的。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以及对其传播、临床表现及诊疗的深入认识,各类防控策略与措施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国内外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进行综述,为人们全面深入地正确认识此次疫情提供帮助。

1 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

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分成甲(A)、乙(B)、丙(C)3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类、家畜及禽类流感流行的主要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不同可分成若干亚型,已发现的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曾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有:1918年开始的由猪型(Hsw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西班牙流感,该病毒株被命名为A/South Carolina/1/18(H1N1),又称甲1型;1957年开始的由A/Asian/57(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又称甲2型;1968年出现的由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又称甲3型或香港型;还有1977年发生的由新甲1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其中H3N2型和新H1N1型同时存在并流行至今,是主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最先研究证实,此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是人流感病毒、北美洲禽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猪流感病毒的混合体,这种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4]。从抗原上看,它与北美猪流感(H1N1)更接近,而与人类季节性流感(H1N1)相距较远[5]。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有6个基因节段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相似,分别是聚合酶(PB2、PB1、PA)、HA、核蛋白(NP)和非结构蛋白(NS)基因,其余2个基因节段(NA和M蛋白)不同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 病毒,但因二者与1979年在欧洲猪中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相似,因而又被称为欧亚大陆株系,而HA、NP和NS均为经典北美株系。在上述8个基因节段中,HA、NP、NS、NA 和M是猪源株系,PB2和PA是禽源北美株系,而PB1是唯一的人源株系(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病毒演变示意图如图1[6]。

世界各地曾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同病毒株的报道,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行。如1976年美国约500人感染了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与当时从猪体内分离的病毒相同,并首次证实了在自然条件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从猪传播给人。

2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与现状

2.1 基本流行特征[7]

2.1.1 传染源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者,包括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人际间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动物如猪,虽已从猪体内分

离到H1N1病毒,但在对现有感染者的调查研究中,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猪为真正的传染源。

2.1.2 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相似,多数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形成含病毒的空气飞沫,以近距离的传播为主。此外,通过污染的手可实现接触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之一。

2.1.3 易感人群

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与以往流行的H1N1病毒抗原性差别很大,因此人群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但国外有研究显示,年龄可能是本次流感的一个危险因素,青壮年更易发病[8]。

2.1.4 与季节性流感的比较

参考文献[9],有删改,见表1。表1 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比较(略)

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该病毒活跃,人际传播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主要以患者咳嗽与打喷嚏时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或经污染手传播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 d有传染性,病初2~3 d传染性最强。临床症状最初出现流感样症状,并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和肌肉酸痛,或伴随眩晕、头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季节性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相似潜伏期不甚明确,初步认为是1~7 d。调查提示该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 d后表现病症1~4 d,平均为2 d病死率甲型H1N1流感的病死率比一般的季节性流感高,但死亡病例多为有较严重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可致死,但病死率较低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前期报道以青壮年为主,患者多数年龄在25~45岁之间,但目前已出现青少年的聚集性感染。老年人;患有肝、肾、心脏等慢性病的人群;经常接触流感病人的医护人员;儿童防治疫苗已有新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目前主要在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中使用,其预防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已研制出可预防季节性流感的疫苗,接种时间多为每年10~11月份中旬,每年接种1次2.2 国外流行现状[10]

从2009年7月开始,WHO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态势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将疫情日报改为周报。截至2009年9月13日,WHO公布的全球病例数在296471例以上,死亡3486例。其中美洲地区124126例,死亡2625例;西太平洋地区76348例,死亡337例;欧洲地区超过52000例,死亡140例;东南亚地区25339例,死亡283例;地中海东部地区10533例,死亡61例;非洲8125例,死亡40例。

截至2009年9月13日,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流感仍保持着较大的可变性。在北美,美国报告流感样病例的增加超过了季节性流感发病水平,其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的部分地区尤为显著;加拿大的流感处于低水平流行,欧洲和中亚的流行水平与之相似,但法国报告流感样病例的增加已超过季节性流行临界水平。日本的流感活动持续增长并超过季节性流行临界水平,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冲绳岛南部。在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流感的传播较为活跃,流感流行遍及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域,其中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呼吸道疾病呈增长趋势。在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流感已处于持续下降或回复至季节性流行的基线水平。澳大利亚较晚受本次疫情影响的地区,其流感样病例的报告呈下降趋势。而南非的流感活动目前呈现第2个流行峰(第1峰由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引起,第2峰则由2009甲型H1N1病毒引起)。

专家预测,夏季后,随着季节性流感的增加,有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流感大流行[11]。

2.3 国内流行现状

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初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1个阶段是5月10日我国出现首发确诊病例且之后输入性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第2个阶段是5月29日我国出现了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2代病例,并呈现出2代病例不断增多的趋势;第3个阶段是我国出现了个别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本土病例并引发2代病例。散在的本土病例使社区范围内持续传播的风险日益增加[12]。

进入8月下旬,随着各类学校的开学和学生人群的大量流动与聚集,全国各地均出现了规模不同的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且本土病例持续增多。截至9月7日,我国内地已发生128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发病。

随着北半球秋冬季的来临,甲型H1N1流感发生大规模流行的风险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季节性流感高峰也逐渐来临,但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力明显大于季节性流感。

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12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2376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21342例,重症16例,死亡1例。目前我国内地每日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数百例,其中绝大多数为境内感染病例[13]。

3 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对策

随着本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以及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全球及国内的各项防控对策与措施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疫情发生初期,为减少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扩散,延缓甲型H1N1流感传入无疫情国家的时间,WHO建议各国应确保在降低公众危险与避免对国际交通和贸易形成不必要的影响之间达到最理想的平衡;在避免对国际旅行造成不必要影响的同时,能确保所有努力给公众带来最大的健康利益。针对当时我国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的实际情况,加强国境检疫,开展登机检疫、体温检测、健康申报,并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实行严格的隔离医学观察,这是我国最主要的防控手段,同时积极加强对公众的健康宣传教育,并开始了疫苗的研制。

随着疫情的迅速全球化,国内逐渐出现本土病例,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总的流行强度超过季节性流感流行水平。就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而言,本次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近距离飞沫及手污染接触传播的传染性较强,但其毒力相对较弱。对此,防控对策与措施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如对密切接触者不再集中隔离,而采用居家隔离。

根据当前疫情发展的特点、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的防控对策主要是坚持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并与免疫接种等预防手段相结合,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者救治,全力减少疫情危害。

3.1 政府及企业机构方面

(1) 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制订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下的铁路、民航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卫生应急队伍和技术准备、应急物资调用等工作,搞好国庆节前后的疫情防控则是重中之重。

(2) 做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科学合理地实施停课等措施,努力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

(3) 加强疫苗及抗病毒药物储备,积极稳妥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我国疫苗研发已通过专家评审,可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分批开始使用,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4)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公开、透明、科学、客观地向公众介绍疫情发展情况,帮助公众了解、掌握防控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3.2 个人方面

为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疾病危险性,普通民众也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 保证充足睡眠和丰富营养,勤于锻炼,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2)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触碰可能沾染病毒的公共设施。

(3)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遮挡口鼻,并将使用过的手帕和纸巾丢进垃圾桶。

(4) 勤洗手,特别是在打喷嚏和咳嗽之后,应使用肥皂认真洗手,含乙醇的洗手液同样有效。美国CDC推荐使用温水、肥皂洗手15~20 s,在不方便流水洗手时,可使用含乙醇的湿巾擦拭。

(5) 疑似者应尽量减少与人群接触,及时就诊,佩戴外科口罩。

(6) 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3 特殊人群方面

特殊人群包括学生、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等,除做好上述几点外,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防治措施:

(1) 校园健康中心应建立完整的疑似病例追踪体系,发现疫情必须及时准确上报,杜绝缓报、瞒报和漏报。

(2) 哺乳期妇女不要对着婴儿的脸部咳嗽或打喷嚏,与婴儿接触前应使用肥皂洗手。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母亲可通过哺乳将保护性抗体传递给婴儿,抵抗感染。

(3) 对于各类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流感流行和暴发时,其感染流感的风险将会增加,同时更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导致出现重症病例甚至死亡[14]。在疫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可考虑给这类重点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综上所述,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持续中,其流行强度虽已明显超过2003年的SARS和近年来的人禽流感,但其病死率显著低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原有的季节性流感也会逐渐增加。因此,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及危害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此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必恐慌,但也绝不可掉以轻心,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对于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侵袭,人类也许应该再次提醒自己,作为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各国政府必须加大应对力度,并且增强协调与互助;对于公众而言,除了保持清醒,用科学和理性来克服盲目的恐惧,还应当尽快改变我们的不良行为,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病毒的进一步肆虐。加强国际间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病毒的监测和科研合作,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健康,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终将遏制此次疫情。

参考文献

[1]COHEN J,ENSERINK M.Infectious diseases.As swine flu circles globe,scientists grapple with basic questions[J].Science,2009,324:572573.

[2]CHARATAN F.UN warns that swine flu outbreak could turn into pandemic[J].BMJ,2009,338:b1751.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at is Phase 6? What about severity? [EB/OL].[20090611].who.int/csr/disease/swineflu/frequently_asked_questions/levels _pandemic_alert.

[4]陶然,尚世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3):250252.

[5]GARTEN R J,DAVIS C T,RUSSELL C A,et al.Antigen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wineorigin 2009 A(H1N1)influenza viruses circulating in humans[J].Science,2009,325:197201.

[6]雷达,艾立新,邓红樱,等.流感大流行特征启示甲型H1N1 流感防控策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9,32(3):145150.

[7]赵敏,李文刚.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治疗[J].人民军医,2009,52(6):335336.

[8]FRASER C,DONNELLY C A,CAUCHEMEZ S,et al.Pandemic potential of a strain of influenza A (H1N1): early findings [J].Science,2009,324:1557

[9]汪华,李军.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12.

[1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andemic (H1N1) 2009  update 66[EB/OL].[20090918].who.int/csr/don/2009_09_18/en/index.html.

[11]WATSON R.Swine flu could come back in more virulent form after summer,european experts say[J].BMJ,2009,338:b179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国出现感染来源不明本土甲型流感病例[N/OL].北京晚报,[20090613].news.sina.com.cn/c/20090613/172815784236s.shtml.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3篇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研究指出,缺乏相关疾病知识、不当评估自身病情是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0例哮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全方位护理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哮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4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1~64岁,平均年龄为44.±5.9岁,病程分布为1~19年,其中包括15例重度持续哮喘,21例中度持续哮喘,29例轻度持续哮喘及25例间歇性持续哮喘。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维持病房环境整洁,定时通风;避免患者同花粉、粉尘等过敏原接触;定期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等。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1] 由于哮喘复发率较高,难以根治,经常发病易造成患者精神紧张,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哮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同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顾虑和想法,并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稳定情绪,坚定患者治疗的信心。

1.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进行哮喘相关知识宣教,帮助患者正确掌握哮喘的常见临床症状、常见诱发过敏原等知识,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哮喘预防和控制措施,增强患者对于哮喘疾病的自我监测能力,从而保证在哮喘发作时,患者能够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缓解症状恶化。

1.2.3 饮食护理 哮喘患者的日常饮食应遵循清淡饮食原则,应注意对患者日常脂肪和盐的摄取进行控制,尽量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同时,适当增加患者日常饮水量,帮助患者养成少食多餐习惯,避免使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引起哮喘发作。

1.2.4 其他 ①对于儿童哮喘患者,治疗期间按时督促患儿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注意预防季节性流感,保证患儿体质健康;②成人哮喘治疗难度较大,在急性发作期应注意加强支气管护理,避免发生支气管痉挛,同时视患者情况制定健康锻炼方案,帮助患者调节体质;③老年哮喘患者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应注意加强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建议使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以降低药物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评价:对两组患者的PaO2、PaCO2、FEV1水平进行测定;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对于哮喘疾病认知水平对比结果 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对于哮喘疾病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对于哮喘疾病认知水平对比结果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对比结果 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其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对比结果

3 讨论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4篇

1对象与方法

1.1监测对象。以“餐车经营、集体用餐、临客供餐、散装食品”等高风险领域为重点,随机抽取辖区食品销售经营者、餐饮服务经营者、单位食堂等地点进行采样。共采集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533份。1.2监测方法和项目。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汇编》要求[1],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兰州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严格按照各类抽检食品及相关产品的检验方法和项目进行检验[2,3]。1.3统计分析。资料用Excel软件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

2监测结果

2.1不同种类食品及相关产品抽检情况见表1。2.2不同采样地点食品及相关产品抽检情况见表2。

3讨论

3.1从抽检情况看,食品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存在站。车食品经营单位销售动车盒饭和散装食品中,其中动车盒饭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超标,不合格原因分析为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或运输、贮存等环节未做到全程冷链;散装食品不合格样品指标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不合格原因分析为自身卫生条件不符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如无上下水设施,运输工具不符合相关规定,剩余食品未按规定处理等;不同采样地点、不同包装食品及相关产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重点环节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3.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中很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4],通过科学的检验手段和方法,鉴定食品安全质量和动态变化,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我辖区根据食品季节性特点,加大高危食品抽检力度,重点对“餐车经营、集体用餐、临客供餐、散装食品”等高风险领域进行抽查,同时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及相关产品从原料采购、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对发现隐患较多的单位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增强了旅客及职工家属消费安全感,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3.3强化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相对缺乏,我们将集中培训与日常监督过程中的宣传培训相结合,规范经营行为,改变不良习惯,提高了自律意识。加大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并完善消费者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对经查实的违法案件依法处理,营造了全民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

[2]兰州铁路局劳动和卫生处.关于印发《兰州铁路局2015年卫生防疫日常工作任务计划》的通知[R].2015-02-02.

[3]兰州铁路局劳动和卫生处.关于印发《兰州铁路局2016年卫生防疫日常工作任务计划》的通知[R].2016-02-01.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对流感的认知和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面对面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结果:665名有效被调查者中,济宁市城区部分老年人对流感基本知识掌握一般,47.67%的把流感和普通感冒当成一种疾病,大多数人对体育锻炼等非特异性预防比较认同,有33.78%的认为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有效,2006、2007年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3.08%、13.83%,影响因素中经济原因占41.31%,老年人主观上对流感疫苗作用的不认可占23.74%。结论:加强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提高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保护老年人身体健康。

【关键词】老年人;流感认知;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

Elderly acknowledge of influenza and influenza vaccination survey in parts of Jining city area.Lu Xingqiang.(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Jining city,Shandong 272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lderly acknowledge of influenza,influenza vaccination and its affect factors,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s:The 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society interven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Parts of Jining city area.Results:665 elderly were investigated,the elderly mastere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influenza in general,47.67% considered vigorous sickness flu and the ordinary cold as a disease,most people think physical training as the prevention of influenza,33.78% think the vaccination influenza vaccine as prevention of influenza,influenza vaccination rates were 13.08%,13.83% in 2006 and 2007.The influencing factors,included economic factors,the elderly disagreed with the flu vaccine.Conclusion: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influenz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to improve influenza vaccination rates of the elderly,and protected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Elderly;Acknowledge of influenza;Influenza vaccination;Influencing factor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流行广、危害重的特点。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生和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为了解老年人对流感的认知和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参考,近期组织人员对济宁市城区部分老年人开展了流感认知和接种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8年9月,在济宁市城内2个居委会、1个老干部活动中心和2个公共活动场所,选择60岁及以上、能自主回答问卷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673人。

1.2 方法:按照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取面对面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流感的认知、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等。所有调查人员调查前统一进行培训,并负责对调查对象解释。

1.3 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由专人录入,并对10%的调查表进行复核,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分析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收回调查问卷673份,有效问卷665份,有效率98.81%。其中男304人,女361人;60~69岁402人,70~79岁216人,80岁及以上47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1.28%(208/665),初中占26.31%(175/665),初中以下占42.41%(282/665);职业为干部的220人,工人350人,无固定职业者95人,具有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疾病、糖尿病、肿瘤等)29.47%(196/665)。

2.2 流感认知情况

2.2.1 流感基本知识:在665名被调查者中,52.33%(348/665)的老年人知道流感和普通感冒不是同一种病,30.37%(202/665)的老年人知道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76.99%(512/665)的老年人知道流感是通过空气传播,有14.73%(98/665)的自述2008年患过流感。认为流感应该具有发热症状的74.43%(495/665),头痛的75.63%(503/665)、全身肌肉酸痛的69.92%(465/665)、咳嗽的42.25%(281/665)、流鼻涕的60.45%(402/665),有49.32%(328/665)知道患流感后会使原有的慢性疾病加重,有11.43%(76/665)的认为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可能危及生命。

2.2.2 流感预防知识:在665名被调查者中,有87.37%(581/665)的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水平预防流感,有73.08%(486/665)的认为家庭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78.65%(523/665)的知道在秋冬季节应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56.24%(374/665)的知道患流感后要减少与其他人的密切接触,防止他人感染,被调查者中有518人(77.89%)知道有预防流感的疫苗,其中33.78%(175/518)人认为流感疫苗有效;获得流感疫苗信息的主要途径有41.69%(216/518)是电视、报纸等媒体,有39.58%(205/518)从疾控机构宣传途径获得信息,其他途径如从家人和朋友处等获取信息占18.73%(97/518)。

2.3 流感疫苗接种情况

2.3.1 流感疫苗接种:2006年有87人(接种率为13.08%)接种了流感疫苗,2007年有92人(接种率为13.83%),2年接种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12,P>0.05);有137人(20.60%)表示在2008年10~11月份将接种流感疫苗。在2006、2007年2年接种流感疫苗的179人中,其中使用进口流感疫苗的114人(63.69%),国产流感疫苗的62人(34.64%)。自费接种流感疫苗的101人(56.42%);其他如单位福利、子女出资、其他出资共78人(43.58%)。

2.3.2 影响因素:在518名知道流感疫苗的老人中,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影响因素,经济原因(疫苗价格高、工资低等)占41.31%(214/518);23.74%(123/518)认为流感疫苗无效或预防效果有限;15.25%(79/518)认为自己身体好不需要接种;13.90%(72/518)未想过接种流感疫苗;2.5%(13/518)因为不方便接种;调查中还发现有3.28%(17/518)的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接种疫苗。

3 讨论

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而老年人一旦感染流感全身症状较重,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易加重既往的基础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大量研究和许多国家长期实践证明,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60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保护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的效力为58%;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27%~70%流感和肺炎相关的住院[1]。本文结果显示,济宁市城区部分老年人对流感基本知识掌握一般,但仍有近50%的把流感和普通感冒当成一种疾病,在流感预防方面,大多数人对体育锻炼等非特异性预防比较认同,但只有33.78%人认为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有效,2006、2007年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均不到15%,低于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30%)[2],在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中,经济原因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老年人主观上对流感疫苗作用的认可,另有22.10%的老年人不知道流感疫苗,提示在制定流感防控策略上,应加强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知识的宣传,各级疾控机构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增加大众对流感疫苗的认可程度;通过宣传转变人群观念,提高老年人及家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经济投入意识;提高政府和公益机构对老年人健康的关爱程度,建议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纳入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以便提高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降低流感对老年人的危害,保护老年人身体健康。

近几年济宁市未出现流感疫情的暴发和流行,但由于流感病毒的易变异性,加之临近省份不断发现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疫情,人禽流感病毒有可能逐渐适应人类,引起人际间的传播而出现流感的大流行。目前济宁市禽类养殖存栏量大,辖区内微山湖又是候鸟迁移的中转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济宁市流感/人禽流感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应根据《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版)》的要求,加强流感样病例和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加大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做好老年人季节性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预防控制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版).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6篇

方法 对江西省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疫情持续22d,共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1506人,罹患率为8.85%;采集5份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其中4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疫情的监测、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的培训以及接种疫苗等工作。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749-02

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1]。2009年6月以来,国内已陆续有多所学校及培训机构出现甲流暴发疫情,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2-3]。笔者通过对江西某高校甲流暴发疫情进行调查,进一步探讨学校甲流暴发的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下一阶段防控和处理学校甲流暴发疫情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江西某高校甲流暴发的发热门诊登记材料和现场调查资料。

1.2 方法

1.2.1 疫情定义 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和教育部卫生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的定义[4-6]。

甲流暴发疫情:1周内,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校区、高校同一学院)发现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甲流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1.2.2 标本采集处理 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集部位为咽后壁,标本采集后于冷藏(4℃)条件下24h内送景德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江西某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下辖9个学院(处),有2个校区,3个住宿点,25 栋5~8层宿舍楼(其中22栋双面楼,3栋单面楼),有寝室3406间,每间寝室面积平均18 m2,住4~6人(研究生2人)。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10人,其中大学生16515人(一年级4576人,二年级4511人,三年级3955人,四年级3473人),研究生595人;男生8745人,女生8265人。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流行强度 此次暴发疫情波及2个校区,共报告1506例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罹患率为8.85%);采集5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确诊4例甲流病例。

2.2.2 时间分布 疫情流行时间为2009年11月16日至12月7日,自11月16日出现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例,发病高峰为11月20日至12月2日,共出现1165例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占总全部病例的77.35%。12月8日回至常态,整个流行过程为22d。见图1。

2.2.3 年级分布 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一年级499人,占病人总数的33.13%,罹患率为10.90%;二年级390人,占病人总数的25.90%,罹患率为8.64%;三年级348人,占病人总数的23.11%,罹患率为8.79%;四年级244人,占病人总数的16.20%,罹患率为7.02%;研究生25人,占病人总数的1.66%,罹患率为4.20%。

2.2.4 性别分布 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1506人,其中男性897人,罹患率为10.25%;女性609人,罹患率为7.36%,男、女生罹患率之比为1.39:1。

2.2.5 学院分布及住宿分布 1506名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累及全校9个学院(处),主要集中在科技学院、设计学院、材料学院、机电学院、工商学院,患病人数分别为513人、280人、217人、181人、166人,罹患率分别为10.10%,13.43%,10.60%,12.32%,9.65%。

2.3 临床特征 发热1506人(100%,中度以上发热占80.41%),咽痛1241人(82.40%),咳嗽1082人(71.84%),头痛969人(64.34%),鼻塞930人(61.75%),流涕890人(59.09%),打喷嚏862人(57.23%),乏力804人(53.38%),全身酸痛746人(49.53%),呕吐15人(0.99%),腹泻10人(0.66%),并发中耳炎5人(0.03%),肺炎2人(0.01%)。所有病例经抗病毒、对症及支持治疗后均痊愈,病程2~7d。无重症病例出现。

2.4 病原学检测结果 对5名发病3d内的具有典型症状的患者各采集1份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中4份标本为阳性,1份标本为阴性。

2.5 疫情处理 疫情发生后,学校立即启动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隔离治疗:对聚集性发热病例(体温≥38.℃)一律到学校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就诊。(2)疫情监测:加强晨检、考勤及缺勤查因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开展疫情日报、零报告,发现新发病例及时登记、报告。(3)消毒工作:对发病的学生班级教室、宿舍空气及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同时加强教室、食堂、宿舍、浴室、厕所、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空气通畅清新。(4)健康教育:利用知识讲座、校园广播 、宣传栏、网络、分发资料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师生对甲流的防病意识,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并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防病能力。(5)校园管理:对疫情严重的班级,采取停课1周措施。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 讨论

学生是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高发人群,学校又是人员聚集的高风险场所,极易引起暴发流行,是甲流防控的重点场所[1,6]。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监督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流防控工作格局。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以降低甲流的发病率,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防止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6-7]。

调查发现,此起甲流疫情主要是由于本地社区感染导致,但由于传播途径不清晰,无法追踪到具体传染源,以及甲流采样标本数过少,不能及时有效地监测疫情。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甲流疫情的监测工作,展开病原学、血清学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溯源调查工作,这些将会对学校甲流暴发的预防和控制起到积极作用[8]。

甲流暴发疫情报告越早,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则疫情越易得到有效控制。当学校甲流疫情暴发时,及时隔离病例以及规范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及早报告、及时隔离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对甲流疫情暴发调查处理时,要及时对现症病例以及病例的接触者进行采样检测,有利于及早发现病例、确定暴发的规模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8]。

学校应加强晨检、考勤及缺勤查因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开展疫情日报、零报告,发现新发病例及时登记、报告,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学校甲流疫情暴发。

接种甲流疫苗是目前预防和控制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学生甲流疫苗接种工作力度,以尽快建立学生人群的免疫防护屏障,对控制校园内的甲流流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张芯. 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9):771-773.

[2] 孟建彤,张晓春,黄韦唯,等.成都市首例学校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实验室检测结果.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065-1069.

[3] 孙水林,冯润,熊志伟,等.某医学院甲型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121-1122.

[4]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EB/OL][2009-05-27].moh.省略.publicifiles/business/htmfiles/mohjbyfkzj/s3578/200905-40900.htm.

[5]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EB/OL][2009-10-12].moh.省略/publicifiles/business/htmifieles/mohyzs/s3586/200910/43111.htm.

[6] 教育部,卫生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EB/OL][2009-11-06].moe.省略/edoas/website18/46/info125956775709146.htm.

[7] 卫生部.2009年11月份全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卫通[2009]21号).[EB/OL][2009-12-04].moh.省略/publicifiles/business/htmifiles/mohwsyibgs/s7863/200912/44826.htm.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7篇

法则一:普通疾病别去大医院

等级越高的医院,诊疗收费越贵。如果想节约开支,你必须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那家医院,做到“小病在社区或基层医院,大病进三甲医院或知名医院”,这样既可省时,又可省钱。好比住店,你能在小旅店凑合一宿,又何必要去五星级酒店挥霍呢。

那么,什么样的病是小病,什么样的病是大病?医学上并没有明显的标准和界线,所以患者最好不要自己判断,应该由医生来诊断,比如发热的症状,可能是炎症,也有可能是白血病或肿瘤引起,很可能产生误诊。

如果你不相信医生给的答复,怀疑是大病,可以先去大医院做一下相关的检查,有确诊结果再回小医院治疗。

提醒

* 非普通疾病(尤其是性病)一定要去正规的省市级大医院就诊,谨慎选择去电台、电视台做广告或专栏的医院或诊所,因为那里有不少游医。

* 小医院也有好医生,别忘记先打听一下。

法则二:能看中医的就不去看西医

虽然西医在治标上比较迅速,事实上有些病西医是无法解决的,比如带状疱疹,西医的手段就是输液,但这个方法既费钱而且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而中医只需花费200多块钱就能治愈。肿瘤患者也该看中医,虽说中医无法实施手术摘除肿瘤,但中医对摘除肿瘤后患者的调养和扶正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不少中药有抗癌作用,在延长生命方面比西医药强,费用比起西医大概要低个几十倍。另外像伤筋动骨等看中医既便宜,效果还比西医好,能促使骨伤口愈合。

提醒

*一般情况下医院的药至少要比外面平价药店的药贵20%,所以如果医生开的药方能在外面买到药就尽量不要在医院里买。

* 敢于拒绝劳财无用的检查,有时候有些已经做过了的检查,事隔不久或换了个地方就医,明显知道病情没什么变化的,就别再做昂贵的检查,而且有些检查本身还有副作用。

法则三:去大医院别只找老专家

去过大医院看病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中老年专家的挂号费比普通的贵上几倍,他们的桌子前还是人山人海,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挂号费低到极限,他们的桌子边还是无人问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病人的心理作用,不少病人是从很远的地方花了很长时间赶来的,他们的身体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找中老年专家怎么样也比年轻医生可靠呀!其实,这个想法并非完全正确。的确,医学是实验学科,而经验和积累需要时间,总的看来,年长者相对于年轻医生,他们见多识广,学识、经验俱丰。但有些专家职称上去了,临床经验、学识水平不一定与之相称;有些对医学方面的新技术信息不灵。正是他们的习惯性思维和做法,会使得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容易墨守成规,不能主动吸收他人的间接经验及做法。另外,在外科、骨科及眼科、显微外科等需要精细的技术手法的地方、或手术时间长需要有充沛的体力的情况下,年老者显然处于劣势,有时甚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年轻医生都是正规院校毕业的,经过技能考核才有行医执照。对于任何医生都能够诊治的常见病、多发病,他们都能顺利解决。

提醒

* 有的老医生遇到看病的人多,会仓促看一下,而找年轻医生,他们会告诉你许多关于疾病方面的知识。

*一些专家号还不是每天都有,如果一心要看专家,最好找有独特经验的。

法则四:选择正确的时间看病

皮试、化验、排队、交费等等,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半天、整天,不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既要向单位请假,又要被单位扣奖金,得不偿失。

医院抽血做化验时间是早时8点到10点,如果需一些化验检查的病人最好早些到医院就诊看病,以免超过了抽血时间又要等到第二天;要求空腹抽血的化验有肝功能和血糖血脂等,其他一般无要求。特殊化验检查如甲状腺素水平测定(T3T4)一周只做1~2次,去医院看病前最好打听清楚。

女性做手术要避开月经期,因为这时候的凝血机制较差,不适于手术。已婚女性做宫颈方面治疗最好选择月经干净3~7天最为合适。宫颈手术者术前要避免感冒。做乳腺方面的检查,选择月经干净后第七天最佳,因为这时的激素水平对乳腺影响最小,避免生理原因而导致医生难以确诊。

需做胆道B超的患者早上必须空腹;妇科B超和前列腺B超需要膀胱充盈,看病前多喝水,不要解小便。电子胃镜、肠镜检查需要一天的相关肠道准备,因此医院都将给你至少一天的预约时间,再心急的病人这一天必须要等。

此外,周一、周二病人最多,老病号最好选周五、周六;性急的朋友下午就诊较好,因为上午人都比较多。看病时要带上原来的所有资料,以便医生作比较。季节性疾病预防,如哮喘发病期多在春季,消化道出血多在秋冬季,这类疾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早做好预防。

提醒

* 事先拨打医院的门诊咨询电话,了解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可以帮你少走一些弯路。

* 病人在看病时尽量不要打手机,一方面浪费看病时间,另一方面对医生也不尊重。

法则五:老病历能说明大问题

许多人看病不喜欢带病历,图省事再买上一本新的,这是一种坏习惯。病历上往往书写着你以前的病史和一些重要检测结果,这都是医生可以参考的宝贵资料。如果丢失了,你自己又表述不清,许多本可以不必做的检查又要重新做,这会加大看病的开支。

特别是有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多次复诊。如果有老病历上的每次诊疗记载,接诊医生就能知道病人以往的病情、曾经用过何种药物或采取过何种处理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从而决定治疗方案,省时便利。

提醒

* 出门前,请检查一下病历和化验报告是否随身携带。

* 遗失病历,可找上次问诊医生补一份。

法则六:新药贵药并非都是好药

有的病人对医生开的药抱着“便宜没好货”的错误观点,总希望医生给开一些贵药新药。其实药的好坏和药的价格是两回事,主要应决定于这种药对于所患疾病的疗效。

好药应该具有疗效高、使用安全、没有或很少有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服后不给病人带来痛苦。而药的价格则决定于原料的来源难易和价格、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产量多少等因素,国外进口的药也较贵,它和疗效没有直接关系。例如:阿斯匹林是一种使用多年的老药,价格很便宜。但由于它解热镇痛的疗效确切,毒性小、副作用也较少,直到现在还被广泛应用。

对于国外新药,切勿迷信。例如用吐根碱注射液治疗耐药菌感染性疾病,对白种人的心脏毒性较小,可推广应用,但对我国病人却易导致心脏意外而不可使用。因此,贵药新药不一定是好药,好药不一定又贵又新。

提醒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老年人胃溃疡 诱发因素 预防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32-01

胃溃疡是指发生于胃的一种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组织缺损,可累及胃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与胃糜烂不一样[1]。其临床特征为无规律的中上腹痛、呕血和(或)黑便、消瘦、很少发生节律性疼痛,夜间痛及反酸[2]。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穿孔和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常难以控制。餐后1小时后疼痛并且呈季节性,多在秋冬交替时期或开春时疼痛发作或加重。

1 老年人胃溃疡的诱发因素

1.1 内在因素

1.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胃动脉发生硬化,胃粘膜血液供应不足发生萎缩,导致抵抗胃酸、胃蛋白酶的能力下降。同时,胃动力不足,食物滞留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促进胃酸分泌。

1.1.2 遗传因素

现已证实,胃溃疡既受环境因素影响,又受遗传因素影响,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1]。

1.1.3 精神性格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压抑,容易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性格内向、抑郁的老年人易患胃溃疡。当突发生活事件时,出现应激情况也会引起胃溃疡这是因为情绪感情导致迷走神经反射使胃酸分泌增多,胃运动加强,交感神经兴奋则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而缺血,胃运动减弱;通过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素轴而使皮质酮释放。促进胃酸分泌并减少胃粘液分泌[3]。

1.1.4 高危人群

O型血的人、血液检测出抗分泌型IgA抗体、男性等胃溃疡发病率较高。

1.1.5 疾病影响

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肺功能减退,一方面缺氧导致胃壁血管收缩,使胃粘膜抵抗力降低,另一方面因二氧化碳潴留促使胃壁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亢进,胃酸分泌增加,促进胃溃疡形成,胆汁反流也是其中原因,但慢性胃炎并非是胃溃疡的病因。

1.1.6 唾液缺乏

唾液中含有皮肤生长因子,能促进皮肤生长,修复胃粘膜,它的缺乏可使胃粘膜发生后溃疡。

1.2 外在因素

1.2.1 细菌影响

最主要的是幽门螺杆菌(HP),幽门螺杆菌首先穿过胃粘液层才能到达胃上皮细胞表面而感染宿主,HP合成大量的大量尿素酶能分解分解人类的代谢废物尿素,所产生的氨可以中和盐酸,造成一过性的低酸和高pH,使细菌细菌能顺利穿过胃粘液层到达粘膜表层,还能产生如热休克蛋白一样的监护蛋白、耐受细胞免疫保护细菌生存[4]。

1.2.2 吸烟、饮酒

吸烟能引起血管收缩、胃粘膜血流量减少,胃液中前列腺素含量减少,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胰液和胆汁中的HCO3-且能加剧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削弱胃粘膜,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酒精直接损伤胃粘膜,失去胃粘膜的屏障保护作用。

1.2.3 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生成及抑制溃疡的愈合作用[5]如阿司匹林,另外,消炎痛、保泰松等;糖皮质激素、利血平、红霉素等同样会引发胃溃疡。

2 老年人胃溃疡的预防和家庭护理措施

2.1 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老年人的饮食需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这样可以不仅可以减轻胃的负担,而且可使胃内的适量的食物中和胃酸,勿暴饮暴食或者不规则进食,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多数老年人因牙齿松动或吞咽困难不食过硬、过冷、过热食物尤其未经充分咀嚼或过于粗糙食物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和防御机能,不要进食污染或未经加热的熟食,更不能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摄入大量细菌在胃内生长繁殖,从而使胃溃疡并发胃炎,不能边看书、电视边吃饭要集中注意力,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要补充蛋白质如牛奶可以止血修复溃疡面的作用和维生素如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胃酸的缺乏会减少钙和铁的吸收则使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和贫血等症状应多吃猪肝、豆制品。不吃辛辣刺激、油炸类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早晨空腹喝热茶、浓茶。

2.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态度

老年人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体质,延缓衰老,如适量的散步、打太极等,能改善高级神经中枢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增强胸、腹部的肌肉运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调整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溃疡愈合。培养广泛的爱好如养花、练书法、绘画等,日常生活起居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劳累。平日里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心情舒畅。中医介绍寒邪犯胃可能诱发溃疡病复发。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尤其是要保护腹部,避免受凉[6]。

2.3 药物预防

(1)降低胃酸药:①H2受体拮抗药(H2RA)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②质子泵拮抗剂(PPI):奥美拉唑。(2)胃粘膜保护药:枸橼酸铋钾、前列腺素等。(3)促胃动力药:吗丁啉、甲氧氯普胺等。(4)三联疗法:胃粘膜保护剂+抑酸剂+抑菌药或杀菌药(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服用中药如柴胡疏肝丸、胃得安胶囊、丁蔻理中丸等。药物在使用时要按系统、全程、联合用药的原则。一般治疗的疗程不得少于4周,最好是6~8周,不能因服数日后症状完全消失就自作主张,停止服药[5],不得随意去到药店买药,必须遵医嘱用药,不要频繁换药,治疗一周后需做胃镜检查,如有严重者要接受手术治疗。

2.4 心理护理

患有胃溃疡的老年人即受病痛折磨又对生活丧失信心,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会产生孤独、忧郁低沉消极情绪,甚至因病情久治不愈而产生焦虑、烦躁。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家属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治疗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情况,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多沟通,多一点理解、关心,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3 结语

通过对上述老年人胃溃疡的诱发因素与相关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学习,希望广大老年人从自身做起,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安然度过晚年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简一平.胃溃疡防治20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4:3.

[2] 朱娜,李红霞,刘谦民.当您患胃溃疡病时[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1.

[3] 曾昭龙,蒋庚太,梁东辉,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之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