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我院激光科2009~2011年激光治疗总人数、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医疗纠纷的发生等情况,见表1。

1.2 2009~2011年各年龄段激光患者人数及其百分比,见表2。

1.3 2009~2011年纠纷发生情况见表3。

2 医疗纠纷的定义及处理

2.1 医疗纠纷的定义:患者因院方医疗服务或诊疗方面的原因对院方产生不满,经医患双方沟通后达成谅解者称为医疗投诉;经医患双方沟通后不能达成谅解,最终通过院方退还治疗费等经济补偿手段达成谅解者称为医疗纠纷。

2.2 医疗纠纷的处理:由科室护士长或科主任负责与患者沟通,科室未能解决时,由医务处负责与患者进行沟通协调,在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医患双方签署纠纷调解协议后终结纠纷。

3 预防措施

3.1重视细节服务: 设立科室专用服务台、咨询电话及候诊大厅,候诊大厅配有电视机,供候诊人员观赏,以减轻及消除因候诊给患者带来的焦虑等负性情绪。服务台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候诊人员的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如激光治疗注意事项等,按语音提示将候诊患者从候诊大厅引往诊室或治疗等待区(即二次候诊区)。

3.2 注重医患沟通:医师接待患者时,注意态度热情,认真询问病史,耐心听取患者诉求,仔细查看皮损情况,适当进行目光交流。沟通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告知疾病名称、治疗方法、预期疗效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治疗注意事项等,并发放治疗知情同意书,再次向患者进行重点说明,并将重点说明的内容标出明显标记,患者表示理解并同意接受治疗后,请患者签名确认。

3.3 严格筛选就诊者: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明显治疗禁忌,如瘢痕体质、局部炎症等,应向患者讲明瘢痕体质治疗后可能会引起瘢痕增生等不良反应,建议其最好放弃激光治疗,局部炎症患者嘱其在炎症消退后再行激光治疗;如患者对激光治疗犹豫不决,尽量不要急于让患者做出决定,可建议其跟家人商量或考虑成熟后再做决定;如患者具有唯美、敏感、偏执、情绪多变等特质,应用心接待,客观介绍激光治疗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诚恳而委婉地给予暂缓治疗或继续观察等建议。如患者选择激光治疗,须经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激光治疗。

3.4 规范病历资料采集与病案管理:病历资料包括纸质病历资料和治疗前后影像对比资料。患者决定接受激光治疗后,首诊医师即给患者建立激光专用病历,包括病史记录、医嘱单、治疗记录及治疗前后影像记录等。患者病历资料由科室集中保管,如有患者需要病历资料,经验证患者身份后可提供病历复印件。

3.5 严守治疗操作规程:治疗人员按序将二次候诊区的患者引入治疗室,指导其采取合适,帮助患者戴上眼罩,并向其解释戴眼罩的目的,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治疗人员严格执行医嘱,注意无菌操作,在治疗过程中经常询问患者疼痛感受,以观察其对疼痛的耐受度。如患者表示疼痛难忍,可外用麻药后再行治疗或适当调整治疗参数,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防止灼伤皮肤。治疗结束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并在治疗记录单上记录治疗时间、部位、参数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特殊反应等情况后签名。

3.6专人接待投诉:如有患者投诉,一般情况下由科室护士长或科主任负责给予专业方面的解释与处理,特殊情况可由接诊医师负责接待。科室接待后,如患者仍表示不满,则由医务处负责进行调解。如为激光治疗副作用如色素沉着等,则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积极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做好安抚与解释工作;如为患者误解,如患者认为治疗面积不够或治疗效果不佳等,则通过查看病历资料等方式进行充分沟通,帮助患者解除误会,消除误解,达到相互理解与信任。

3.7 分析总结,加强防范:每次处理投诉或纠纷后,及时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原因、应对措施及其处理结果等环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因沟通不到位所致,则认真分析其发生在哪些环节,存在哪些问题,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并及时反馈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其他相关领导。如因治疗副作用所致,则仔细分析哪些疾病容易发生此类副作用,可采取哪些补救与预防措施。如部分黄褐斑患者治疗后可引起色素沉着,经对症处理后有些患者尚不能完全恢复,则对此类患者,尽量建议其采用药物治疗。

4 效果与分析

4.1有效控制纠纷发生率:通过采取上述预防措施,认真做好纠纷防范工作,2009~2011年我院激光科医疗纠纷发生率仅为0.04‰~0.18‰,有效控制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4.2细节服务,弥补环节上的不足:患者在医院的就诊是全程的,所需要的服务也是全方位的。而医院由于科室和部门的划分,难免会出现各部门间服务脱节现象,因此,细节服务尤为重要。细节服务可将医院各个部门的医疗服务有机地融为一体,弥补因部门划分引起的环节上的不足,提供整体化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如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强调人文关怀,提供免费咨询,设立投诉专有通道等。

4.3医患沟通,增进理解与信任:医患沟通,既包括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医学信息交流,也包括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人文关怀与用心交流。真正的医患沟通也是医患双方彼此理解和情感的交流[4],可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减少与避免因医疗服务不满而引发医疗纠纷。

4.4规范治疗,确保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医疗的命脉,治疗效果是医疗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医疗纠纷最直接的起因。临床资料显示,激光治疗的患者以40岁以下的女性居多,这些患者对美容的要求相对较高,治疗效果不满更能引起她们的情绪波动。规范治疗,既可避免医疗差错,保证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也是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的重要手段。

4.5严格病案管理,妥善保存病历资料:患者初诊及复诊时的影像资料,可客观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变化,有助于客观判断患者的诊疗效果。病史及治疗记录,可客观反映患者的诊疗经过,有助于正确判断院方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缺陷。

4.6及时分析与总结,不断完善与提高:社会环境及患者需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热衷于维权的患者需求,成功治疗与患者至上已成为医院的立足之本。及时分析总结每次患者投诉及纠纷形成的原因、应对措施及其处理结果,有助于院方及时发现医疗管理及临床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完善医疗管理,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与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李 丽,赵永红.整形及医疗美容医患纠纷处理探讨[J].中国医院,2009,13(2):65-66.

[2]顾桂国,娄继权,王枫华,等.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现状与解决途径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51-53.

[3]郜 浩,黎爱军,许 苹,等.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医疗纠纷管理方式[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6):557-558.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体检;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出现超出法律法规允许的身心损害,不出现机体功能障碍等情况。护理安全程度作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不仅反映了护理人员平时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技能,还反映了医院管理的整体水平。而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常会遇到特异体质、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突发危险事件,从而引发医疗纠纷。据陈宝S报道[1],在欧美国家住院患者中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几率约为28%,70%护理安全事件使得患者出现暂时障碍,14%甚至死亡。卫生部印发的《健康体检管理规定》,提高了参与健康体检人群维权意识同时,也对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积极预防健康体检中出现护理安全事件,本文将分析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病例,并探讨采取适当应对措施所取得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体检人群中出现的16例护理安全隐患,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范围46~71岁,均龄为(58.1±10.3)岁;其中低血糖和高血压急症各5例,心动过速6例。

1.2护理安全应对措施

1.2.1针刺中的防护

护理人员在针刺、静脉穿刺等过程中,从针刺到拔除针头都有受到针刺伤的危险,产生针刺安全事件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心理原因或技术原因。因此防范该类风险,需对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指导其如何紧急处理意外针刺伤,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紧急情况应急反应能力,以及提高护理人员针刺的操作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还指导受检者取合适,提高配合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1.2.2潜在护理安全病例的防护

健康体检过程中,常见受检者突发低血糖和高血压亚急症、以及心动过速和早期心肌梗死等症状。这也提醒了护理人员应对合并基础病、有特异体质的老年体检者,加强护理安全防护。(1)若参与健康体检者中突发心血管疾病,应即刻中止体检,对其血压和心电图进行检测,并与急症科取得联系,以便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治疗时间。做心电图等检查,同时护士与急症科联系,由内科医师和护士用平车护送患者到急诊室进一步诊治。(2)若体检者心动过速,可停止体检让其保持休息状态,检查其心电图若出现心律失常,则应呼叫医务人员现场急救杜绝匆促搬运患者。(3)若患者出现低血糖,应给其饮用糖水和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在体检过程中避免体检者空腹过久而出现低血糖,同时优化体检流程,注意疏导分流健康体检人群,通过多种方式来灵活安排,减少体检者等候体检时间。(4)对于本有高血压亚急症的参检者者,常有体检前为了空腹体检而没有服用降压药,从而导致意外事故出现的情况。护理人员对该类体检者采取防护措施时,可在预约时指导其在体检当日可服用降压药物,并指导其避免情绪激动和言语过多。

1.3主、客观风险防范

1.3.1主观风险预防

主观风险预防包括:询问参检者病史,避免出现未体检到的项目,对已检项目仔细询问原检查的情况,以及原诊断和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等,为疾病诊断提供体检线索和建议,并由专科来完成确诊及治疗。体检项目中需复核的部分,应明确告知参检者。

1.3.2客观风险预防

客观风险包括:体检医师诊断水平和体检仪器设备所测数据是否可靠,以及试剂和检验设备的质量情况如何,以及总检医师对体检结果的综合评估能力等。在客观风险预防措施中,需通过规范化管理来保证体检过程中的护理安全,将个体化护理服务与优化技术操作流程,细化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4预防不参与常检所引发的风险

由于乙肝不参与常检,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乙肝患者的隐私,但若参检者乙肝5项全阴者,若不参与常检也可能造成漏检。因此,对于乙肝全阴者可建议其参与个人乙肝检查,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

2 结果

16例护理安全隐患病例中,低血糖和高血压急症各5例,心动过速6例,由于护理干预及时未出现危及生命医疗纠纷事件。

3 讨论

我国健康体检管理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护理安全防范经验和管理措施。在健康体检过程中,通过对体检质量和安全性积极防控,将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投入到日常体检工作中,优化体检流程和做好细节管理。在医院体检中,我院通过对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加强岗前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常有特异体质、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突发危险事件,从而引发医疗纠纷[2]。为了积极预防健康体检中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对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范。

在预防针刺伤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岗前培训,提高自身紧急处理意外针刺伤的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反应。对于健康体检过程中,常见受检者突发低血糖和高血压亚急症、以及心动过速和早期心肌梗死等症状,分别采取了应对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还积极预防了主、客观风险,并预防了不参与常检所引发的风险,建议乙肝全阴者参与个人乙肝检查,以便参检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也保护了其个人隐私。

综上,在医院体检中,通过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共同努力,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应对突发护理风险事件,不仅提高了我体检中心整体护理质量,同时也使得医院体检中心管理水平得到增值。

【参考文献】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老年危重患者;急诊抢救室;护理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26-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峻,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在急诊抢救室的所有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在60%以上,这就使得急诊抢救室中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比例以及此类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高于其它年龄阶段的患者[3]。本研究将对我院急诊抢救室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2例出现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抢救室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2例出现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3例女性,59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62-88岁,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2岁。本研究的这些患者,有8例患者由于支气管炎而入院就诊,15例患者由于慢性梗阻性肺病而入院就诊,15例患者由于心律失常而入院就诊,21例患者为休克和心衰,23例患者为急性脑梗死。

1.2 方法 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档案进行调阅,对这些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整理。根据医疗事故的相关分级标准,将本研究的所有医疗事故分为1-4级,对各级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进行分开统计。统计分析后对发生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的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以及患者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医疗事故分类 根据相关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将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的医疗事故分为1-4级。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医疗事故为1级,其比例为7.32%;有8例患者的医疗事故为2级,其比例为9.76%;有27例患者的医疗事故为3级,其比例为32.93%;有21例患者的医疗事故为4级,其比例为25.61%。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了医疗纠纷,其比例为24.93%。

2.2 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 在本研究所有留观的危重老年患者中,三级医疗事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引发一级医疗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较差,沟通能力欠佳、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3 讨 论

3.1 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3.1.1 专业水平较低 一般情况下,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患者通常会存在各类基础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且发展较快[4]。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通常会涉及到多个专业的护理技能。基于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综合判断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护理能力。急诊抢救室的护理人员具有工作量相对较大、精神通常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工作中肩负的责任较重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几乎没有精力和时间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5]。上述情况的出现,导致护理人员的专业基础不扎实,对业务的熟悉度也相对较低,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对老年危重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引发医疗事故,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3.1.2 执行情况 部分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患者一旦出现危急情况需要抢救时,现场一般较为紧张、忙乱,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极为紧张、焦虑,对护理工作的最终效果也会造成较大影响。此时很容易干扰到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开展及思维,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来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工作更易流于表面,仅仅发现患者出现的表面症状,而忽略患者的其他病症,从而出现原则性的护理错误,造成严重后果。

3.2 解决对策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急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医院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让护理人员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类疾病的相关特征,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3.2.2 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制度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将医院的护理制度落到实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流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降低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对急诊抢救室危重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院方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这也是降低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的主要措施。因此,在对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再教育以及风险管理来降低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

[2] 赵晓辉.神经科老年危重患者的风险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0):3641-3643.

[3] 李帼英,胡鑫.老年心血管危重病护理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8):269-269.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疗纠纷;分析;防范

1妇产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1.1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

有入院时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和查体,认真分析检查和化验结果,治疗或手术过程中造成产妇并发症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未对患者进行认真检查,致使胎儿估重不准确,结果巨大儿头盆不称,造成肩难产引起新生儿肱骨骨折或臂丛神经损伤的医疗纠纷;有因催产素使用过程中未仔细观察宫缩情况引起强直性子宫收缩、急产而发生软产道撕裂,新生儿颅内出血或引起子宫破裂,产妇及胎儿双亡的医疗纠纷;有未仔细检查软产道和缝合软产道引起产后大出血的医疗纠纷;有因没有仔细观察产后阴道流血量导致产妇大出血以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的医疗纠纷;有会阴缝合后未清点手术器械造成缝合针等留在体内多年的医疗纠纷;有在医疗单位产程观察不仔细致胎儿分娩在待产区等处,甚至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或肱骨骨折的医疗纠纷;有因产后未仔细检查新生儿发育情况以致未及时发现产伤锁骨骨折导致锁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医疗纠纷;有护士巡诊、查房不落实、用药不当等工作中的疏忽造成产妇或胎儿延误诊治的医疗纠纷等。这些纠纷的发生均是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缺乏责任心所引起的,如果能够尽职尽责其中大多数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

1.2违反医疗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或医疗水平不过硬

有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不理想,后加局麻下行横切口取出胎儿结果导致胎儿分娩困难,又试图改变切口方式以致分娩时间过长最后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引起脑损伤综合征的医疗纠纷;有子宫切除手术时不慎将输尿管缝扎,造成输尿管下段堵塞、肾积水、膀胱阴道瘘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处理肩难产不当结果造成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肱骨骨折的医疗纠纷;有初产妇吸引器助产不行会阴侧切,结果导致会阴撕裂的医疗纠纷;有违规使用催产素导致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者甚至胎儿或产妇死亡的医疗纠纷。这些纠纷都是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执行医疗单位的规章制度,甚至违反医疗操纵规程,以至在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产生医疗差错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也有因医疗水平不过硬,对妇产科并发症处理不熟练导致因并发症引起死亡或留下后遗症的医疗纠纷。虽然以上这些情况常发生于基层卫生院,但在大量聘用临时医生的状况下,目前县级、市级甚至省级医疗单位上述情况也并不鲜见。

1.3应对措施处置不当

有产后大出血在转院过程中舍近求远,延误抢救时机,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有产时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未及时采取措施,造成未及时输血和转院致产妇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的医疗纠纷;有过分考虑患者经济原因,该做的检查不做,该做的治疗不到位或转院不及时而延误患者治疗的医疗纠纷。

1.4医疗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医护人员明知本医疗单位医疗条件不够,却强行开展技术能力以外的工作。有明知产妇第一胎有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不具备手术分娩条件却盲目收留其到院待产以致子宫自发性破裂,致使胎儿死亡的医疗纠纷;不具备输血条件却开展剖宫产术,产妇大出血时输血跟不上,又不及时转院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死亡的医疗纠纷;有明知为巨大胎儿、头盆不称从阴道分娩危险性大,却勉强从阴道分娩导致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医疗纠纷,有对新的设备和手术技术还不够熟悉与掌握的情况下,仓促上阵造成医疗事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这些情况都是少数医疗单位与医护人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造成的恶果。

1.5医护人员不注意谈话技巧和方法

有产妇入院时第二产程停滞、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而剖宫产手术已来不及需行阴道助产,但因助产前未充分告之家属说明风险,结果导致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有新生儿随母出院未告之新生儿养育的各种注意事项,致使新生儿锁骨骨折未及时发现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在引产后未常规清宫,医师回复含糊致使产妇因胎盘残留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引发的医疗纠纷;有患者住院引产或分娩不遵守病历书写规范及时书写病历以致各种检查、治疗、处理等无据可查,所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有医护人员之间存在有意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在言谈方面有意无意的进行诱导引发的一些医疗纠纷。这些均是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或与患者及家属谈话不注意技巧和方法引起的,大多数也是可以避免的情况。

1.6患者及家属自身因素

在许多医疗纠纷中,患者及其家属因素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有时甚至成为主要原因而应负主要责任。有因经济状况原因明知自己是高危产妇却选择没有手术或输血条件的医疗单位分娩导致子宫破裂、胎死宫内或产后输血不及时致产妇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的医疗纠纷;有拒做必要检查以致影响正确诊断和耽误治疗的医疗纠纷;有向医师隐瞒病史、病情导致医疗人员诊断及决策失误的医疗纠纷;有重男轻女思想作怪,产妇产后大出血需要切除子宫时还要求保留子宫而引起产妇大出血死亡的医疗纠纷;还有医学知识缺乏,如产前不做任何医学检查,产时不及时入院致巨大儿入院时宫口开大转诊有风险的情况下,医疗单位行阴道分娩导致胎儿肱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的医疗纠纷;同时也的确存在少数患者为了获得赔偿无理取闹,甚至动用媒体恶意炒作的医疗纠纷。

2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2.1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疗单位要组织医护人员与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经常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依法执业、依法行医的自觉性,要制定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并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2规范医疗行为,完善医疗文书

进行在职教育和各项诊疗、护理的常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水平。医疗单位相关机构要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工作,落实各项质量与安全规章制度,各级医护人员要按规范认真做好各项检查、诊疗、护理工作,认真书写和妥善保管各种医疗文书,注意行医安全。

2.3对医疗纠纷进行早期有效干预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妇产科的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医疗纠纷不可避免。一般医疗纠纷处理的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申请医学会裁定解决,向人民法院提讼等三种。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医患纠纷,凡发现医患纠纷要及时组织人员及时分析,明确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责任大小,能够在医疗单位解决的应及时协商解决,以减少医患双方的损害扩大;不属医疗事故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如解释工作做不通或协调不成功,在协调的同时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医疗单位财产的完整。必须经过医学会鉴定解决的,也应尽量避免事态扩大,造成对医疗单位与

患者均不利的局面发生。其实由于多种因素,任何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出现差错都在所难免。作为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要用我们掌握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护理知识多做解释与说明工作,即使是其他医疗单位发生了医疗事故,也应该实事求是而不应该妄加评论引起事态的复杂与扩大。

3结束语

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是多面性的、复杂性的。作为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不断加强医德修养,增强法律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社会群体也要多加强卫生保健意识,多多了解和理解医护人员,尊重和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疾病的诊治,只要医患护几方共同努力,医疗纠纷发生率必将大大降低。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童护理;规避;风险

护理工作特性决定了其是一个高风险性行业,而对儿童的护理风险度更高。尤其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父母及其近亲对于孩子的爱护是达到了极致,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儿童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都高度警惕,总是担心医治不好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差错,此种高度戒备心自然会给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1]。一旦出现差错,无论大小都可能会引发纠纷,此种风险如不能够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非但身陷没完没了的医疗纠纷中,而且还会给自身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2],极易形成不必要的职业倦怠感,失去对这份工作最基本的积极性与热情,甚至会产生放弃此项工作的念头[3]。因此探寻有效的应对措施,规避儿科护理风险具有一定现实研究价值。

1儿童护理现存风险状况

1.1就医前患者儿童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不高 随机对120例来儿科就医的患儿家属在就医前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发现患儿家属就医前对护理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信任度并不高,仅有48.3%的被调查者信任护理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而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信任度则更低,占被调查人数的33.3%,仅有对医院硬件治疗设备的信任度相对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关键因素在患儿家属就医前就已隐现,患儿家属在持有怀疑态度进行治疗,就会对整个治疗过程戒备心很强,对护理人员的治疗步骤和程序非常敏感,这样极易产生误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最终导致医疗纠纷。

1.2就医后患者儿童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依然不满意 同样,在对前面随机挑选的120例在儿科就医的患儿家属在就医过后进行问卷调查(见表2),发现患儿家属经过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观察,较就医前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的信任度明显提高(P

1.3护理执行具体操作的安全防护机制不健全 在护理人员进行具体执行医嘱操作时,存在一些漏洞,①如未进行交叉检查核对医嘱,未将交叉检查核对形成长期的制度执行。②对于护理人员个人基本操作技能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技术不过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给患儿家属留下不好的印象,直接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进而埋下纠纷隐患。

2规避对策与建议

2.1加强事前沟通 事前沟通目的是解除患儿家属的戒备心,建立对护理人员的最基本信任感。解除患儿家属戒备心是指在事前对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的担忧进行沟通解释,使患儿家属了解病情,降低家属对病情可能会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危险担忧,尤其是解除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发展的过度担忧。事实上,在对患儿家属进行病情沟通过程中,已经同时在解除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感,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患儿家属能够从中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熟悉程度以及治愈的信心。在这样的沟通前提下,患儿家属首先会比较好的配合治疗,其次即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可预知的差错或小的操作差错都不会小题大做,也不会将医疗事故扩大化,造成难以解决的医疗纠纷,给护理人员造成不必要的身心损害,进而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开展。

2.2严格执行医嘱交叉检查核对机制 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前进行必要的交叉检查核对,是整个护理过程中绝对不可忽视的一道必要程序。这道程序是护理患儿工作介入的第一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这一步出错造成的后果毋庸置疑是难以预料的。事实上,这也是造成大量医疗纠纷的主要影响因素。执行此道程序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关键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高压工作环境中,长期绷紧神经工作,极易造成注意力下降,疲倦状态显现,实际工作过程中麻痹大意,省了这道程序或不够认真交叉核对造成的。因此这道程序是规避护理风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任何情况下,这一步都要严格执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核对过程中的"交叉"方法是绝对不可忽略,这是决定检查核对效果的关键所在。

2.3努力提高执行具体操作技术 医嘱交叉检查核对完成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具体执行医嘱。具体执行医嘱就体现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熟练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达到相当熟练程度,其中最基本的注射技术是关系到患儿家属是否满意的关键。一般来说,对于儿童患者而言,主要涉及到找准静脉血管,多数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意或敌意情绪的主要根源就是一些护理人员总是找不准静脉血管,不断地在患儿身体上反复寻找血管针刺,在患儿家属本身面对患儿患者心情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护理人员的这种行为,极易对护理人员产生敌意,导致小的医疗问题扩大化,完全与护理人员站在敌对的一面。鉴于此,对于这些具体技术与经验,护理人员必须经常不断总结提高。

2.4事后给以必要的人文关怀 事后人文关怀,是指每次护理和护理之后都应当给以患儿及家属及时的关怀,既可缓解患儿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又可使患儿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从心理上能够更好的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这样即使在救治过程中出现一些医疗差错也不至于发展到医疗纠纷,可以互相理解协商解决。因而,表面上看起来无关紧要的治疗之后点点关怀,但对于规避医患纠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平.儿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C].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第6篇

1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忽略法律问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对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言语随意,对护理记录不重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很多护士只注重护理工作的完成,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权,甚至泄露患者信息,触犯了患者隐私权。这些均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2护理人员能力欠缺,护理经验不足:目前急诊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工作年限短,缺乏工作经验,护理技术不熟练。处理问题的亲和能力相对不足,对复杂病情的判断力、病情发展的预见力及对特殊事件的应急力相对欠缺,这些均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增加。

1.3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病例是记录医疗活动过程的法律文件,而护理记录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往往不能将各时段病情及护理措施及时记录,需要抢救完成后补记,这就容易造成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记录治疗时间与实际治疗时间不一致等情况的发生。在相应的医疗纠纷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造成医疗机构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1.4护理人员态度生硬,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急诊就诊的多为急重症患者,患者及亲属往往表现的心情烦躁,情绪激动。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关爱、体贴和安慰。而护理人员由于长期紧张繁重的工作,相对缺乏应有的耐心,对患者及亲属态度生硬,往往没有耐心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种种疑问,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沟通,对患者反应的问题不能及时应答和处理,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情绪的产生。一旦治疗效果不佳,不满情绪将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1.5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其良性运作的重要保障。然而很多时候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盲目地简化了医院制定的流程,使规章制度不能充分落实。护理操作无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直接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医疗机构正面形象的树立和巩固[1]。

1.6设备不健全,设施不完善:由于设备设施没有及时更新,设备设施的陈旧落后。直接影响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及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妨碍了患者的康复。直接影响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2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2.1 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科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和医院的合法权利。出现安全隐患,及时加强防范,定期进行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

2.2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急救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使全科护士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并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同时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切实提高护士整体护理水平。

2.3 护理文件书写与管理:护理文书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纠纷发生后家属极力要求查阅的首要文书之一,所以,应加强护理文书规范化管理,统一护理文书记录标准,加强与医师的沟通,避免医护记录不相符,认真按照《病例书写规范》及护理记录的要求书写、保存好资料[2]。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记文书的书写情况,纠正护理文书中的潜在护理风险。

2.4 加强护患沟通,强化服务意识:在现代医院质量评价中,决定护理服务品质优劣的首要依据是无护患纠纷,而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3]。如何减少护患纠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秉承真诚的态度,注重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对患者的提问给予耐心的解答。同时,在护理会议中交流护患沟通技巧,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5 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应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并与平时的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同时,应加强护士的慎独修养,加强自律意识,加强责任心,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6 完善各种设备、设施,创建人文化急诊环境:急诊科的各种药品、物品、设备应定点放置,完好备用,每班都要检查所有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完好备用,所有物品准备充足,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同时,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注重人文化环境的营造,如为患者准备便民盒、为老年患者准备老花镜、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准备轮椅或平车、卫生间放置洗手液和卫生纸等等,使患者更加安心舒适的就医。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时刻保持警惕性,防范于未然,以高标准的护理服务质量为病员服务,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菊.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203.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第7篇

医嘱通常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施行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在院前急救对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都是执行口头医嘱,由于是急救,所以护士往往急于操作抢救,对医生下达的医嘱立即执行,这样就存在安全隐患,对药物、剂量等不能做到100%的准确,因此两名护士复诉,或者对医生复诉一遍再执行,即可完全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否则一旦因此引起纠纷,医护会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2疏忽大意与渎职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有时对自己的技术过于自信,往往容易出现差错,例如有的药物产地不同,剂量也不同,护士有时按前一批号的药物剂量去执行医嘱,往往造成用药不足或过量,或者急于处置,药物抽吸不净,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引起法律纠纷,特别现在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有的药现用现取,这样难免不了把不同的药装在一个盒子里,护士如果疏忽大意,只看外包装而不去仔细检查药物,造成错误用药,特别是低年资、工作经验不足的护士,护士长应勤于告知,常检查,常指导。因此,对于这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是最容易解决,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只要护理人员工作中认真查对,即可100%的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3与护理记录单有关的法律问题

在院前急救中,由于都是对患者进行急救,而医嘱与抢救记录要在抢救后6h内补充完整,病情急,抢救急,这样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准确的回忆整个抢救过程,还要对抢救用药,患者的反应等详细、准确复原,这样才能保证抢救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性。有的护士会疏忽把时间记错,把药物安瓿丢弃,或者不能详细回忆患者的用药后反应,抢救结果等,导致记录单不完善,容易给法律纠纷带来证据,那么,在抢救过程中,随时两人复诉,保留安瓿,抢救后医生及时下达医嘱,护士及时补写抢救记录,避免遗漏重要的症状和体征。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原则。护士长有必要对这方面存在的隐患进行安全演练,加强管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4护士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

在现实中,护士面对护理纠纷时会束手无策,面对查案人员的提问不知道怎么说,往往会因此造成更坏的后果,有时也会缺乏证据意识,不知道什么是证据;该封存哪些资料,怎样封存;怎么保管和启封,以致许多该胜诉的案件,由于无有力证据而败诉。那么针对这种法律观念淡泊,需要进行一些座谈,幻灯片、科普片观看,一些案例剖析,从中总结经验,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从而在工作中,在出现纠纷时能沉着应对,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第8篇

院前急救是指危重病人进入急救中心(站)以前的急救医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意外事件增多。而且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疗卫生事业和院前急救的医疗服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为急危重症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院前救护、途中监护,赢得救治的黄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同时也给后续救治工作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及纠纷的发生。

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急 院前救护的患者,病情急,时间紧,所以要求急救人员必须尽快到达现场。同时由于患者及家属心理上恐惧焦急,即使病情一般的患者也要按急诊要求快速诊断治疗、运送患者,满足患者及其家属需要。

1.2 差 急救现场情况复杂,条件差,多是光线暗淡的狭小空间,或是马路上及一些危险地段,急救工作难度大。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具备较高的急救技能。

1.3 多 院前急救的患者病种多样,如遇重大事故的现场救护,往往涉多个科室,这就要求救护人员必须掌握全科的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从而自如的应对不同的情况。

1.4 大 院前救护体力消耗大,由于急救现场情况复杂。特别是车辆无法进入的地方,如巷弄、高楼或山坡等。救护人员除身带救护用品外,还要负责搬运患者,所以要求救护人员也要具备强健的体魄。

2 目前院前急救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分析

2.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在临床工作特别是院前的紧急救护工作中,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是新的法律措施“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易引起法律纠纷。

2.2 呼救电话接听不详 值班人员接听电话不详细,未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地址、联系方式,从而导致派错专科医生或跑空。延误了抢救。或接听电话时态度生硬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以致引发投诉或纠纷。

2.3 出诊速度慢 由于救护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急救意识不强或路线不熟悉,未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从而引发纠纷。

2.4 物品准备不充分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急救物品的损害、缺失或不足等影响了救治工作。

2.5 操作技术不熟练 如反复的静脉穿刺不成功,气管插管失败等,急救操作技术不过硬,直接影响抢救质量。

2.6 应急能力差 护理人员素质低,在救护中不能与医生密切配合。或对病情评估不足,对途中突发的病情变化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延误救治,引发纠纷。

2.7 责任意识不强 救护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执行口头医嘱不严谨,出现操作过失,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纠纷。

2.8 护理文书书写不完善 急救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详细;接诊、出诊、急救及到达医院时间记录不准确;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差,急救记录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完整,语言描述不确切,关键的阳性体征遗漏,字迹潦草、错误、涂改等均可造成医疗纠纷。

2.9 护患沟通不畅 患者及家属对救护期望值过高,对病情的急剧变化认识不足,一旦救治结果与患者及家属期望值相差悬殊,致其心理落差大,难以承受,易产生纠纷。

3 应对及防范措施

3.1 实施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1.1 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学习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时,能正确处理,实行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救治,如实完善护理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

3.1.2 建立救护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和培训制度 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各项急救操作的考核,以不断提高救护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使每一个出诊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基础生命支持,锻炼其综合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急救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和伤残率,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1.3 建立院外急救药品、仪器设备和通讯设施的管理、检查、保养和交接班制度责任明确到班、到人,以保证院前救护的连续性和效率性,提高了救护质量,避免了因物品的缺失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

3.1.4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院前救护工作规范,并不断完善针对本部门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护理管理标准,成立质控小组,各司其职,定期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1.5 建立通讯调度员管理制度 固定人员24 h轮流值班,严禁使用急救专用电话,随时检查网络情况;熟悉掌握管辖范围的交通路线,为行车提供最短线路;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心中有数,调度迅速;规范用语。回答问题措辞严谨,认真询问呼救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症状、体征、住址、接车地点、呼救者电话号码,并做好各项记录;接听重大突发事件电话后,立即向领导汇报.迅速组织后备急救力量。

3.1.6 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 院前急救社会性强、随机性大、时间紧、环境差、病种多、体力消耗大。因此要根据护士的能力、水平科学分工,出诊护士应由业务熟练、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身体及心理素质好的护士担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超强度工作。

3.2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救护理念

3.2.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救护人员的素质与修养统一着装,规范仪表,规范文明用语,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有效地实施沟通,有利于院前救护工作的开展。

3.2.2 强调人性化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反应当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受到威胁时,会产生不同的应激心理反应,救护人员要敏锐观察,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患者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将各种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中。

3.2.3 注意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周边人群也是诱发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对此,关心患者的家属,给予心理指导和安慰,并告诉家属如何配合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沟通尤为重要。

3.3 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 医疗文书不仅是救护过程的记录,同时具有法律效力。院前急救执行的多是口头医嘱,护士应向医生复述一遍医嘱内容,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同时完整的护理记录会给下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对此,定期组织救护人员认真学习新的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严格做到记录的时效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与医疗的同步性,杜绝潦草、错字、涂改。

4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