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无偿献血困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直以来,我们在采血制度上都是采取自愿原则。但在自愿问题上,又是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便是1998年以前的事实上有偿的自愿,就是由采血单位用有偿的方式地向供血者采集血液,但这一有偿方式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如传染疾病以及卖血者受“血头”控制引发刑事犯罪;第二阶段,便是从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后,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国家通过各种宣传鼓励公民无偿献血。
然而,自愿无偿献血实施的效果却不容乐观,一个尴尬的事实是“2003年,全国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无偿献血仍不足50%”。事实上,现在实施的所谓自愿无偿献血,其中带有不少“不自愿”与“有偿”的因素。首先是“不自愿”,许多地方仍然是将献血指标分派到各单位去,特别是在学校,一些学校将献血与入党、评优甚至学位证书挂钩,直接侵犯学生权益;其次是“有偿”,许多单位给予献血者极高的补贴和其他福利,如报道中提到的北京市某区检察院,每位献血者可获得补助2000元,放假一周,一些“血头”也摸准一些单位无法完成献血指标的困境,暗中组织卖血者冒名顶替,从中牟取利润。
尽管说,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的话,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许多人仍然是心存疑虑,不敢献血。此外,市场经济下,每个人都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献血不能带来更多利益,人们就缺少了献血的动机,因而,宣传与道德教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再依靠政府行政指令性计划来保障我们的血液,这不仅是于法无据,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也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凭什么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人要献血,而其他人就无须献血呢?
但是,国家的血液却关呼国计民生、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因此,我们可不可以从“有偿”、“无偿”的讨论圈子跳出来,从“自愿”的思维跳出来。血液既然可能与每个人休戚相关,每个人就应当承担起保障血液安全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献血,实行义务献血与自愿献血相结合。这和实行义务兵役制一样,并不是对公民权利的剥夺,而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或为公民权利的真正实现而对公民另一权利的必要限制。
我所提倡的义务献血与自愿献血相结合却不是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下所实行的义务献血制,那种义务献血实际上是将献血指标下达到单位,由单位分派,实际上仍体现了单位内部的不公平(有权者可以不献血)以及单位人与无单位人的不公平(无单位者不用献血)。我认为法律应当规定每个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一生中至少要献四百毫升血,此外,国家还要积极鼓励公民自愿献血,对于自愿献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精神鼓励及休假。这种义务献血体现了市场经济下,在法治社会中,一个成熟的公民对于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所担当的责任,在这种责任的担当也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不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每个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则。
不久前,一个出生仅3个月的先心病患儿,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了心脏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没输一滴血。
在我国,心脏手术的输血率在80%以上,而小儿心脏手术的输血率则超过了90%。小儿心脏中心主任李守军说,一滴血都没输,并不是真的没用血,而是使用了患儿自己的血进行体外循环。
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0.87%,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的警戒线。为缓解血荒,许多医院都在想办法,自体输血是办法之一。
自体输血被称为“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中国输血协会副会长严力行介绍说,目前,在发达国家,自体输血已占输血总量的20%~40%,澳大利亚和美国占80%~90%。有研究发现,如果自体输血技术能全面推开,至少可减少医院1/3的异体血用量。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介绍说,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有一栏是输血方式,包括异体输血、自体输血,或者异体加自体输血。黄宇光说,对患者来说,这是一个普及自体输血知识的新方式。血是自己的好,输别人的血相当于一次小型的器官移植,如同肝移植、肾移植一样。异体输血不仅有可能带来感染,还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自体输血在我国并未得到有效推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指出,在很多地方,自体输血还不能报销,在医保政策上没有得到鼓励,而异体输血可以报销。同时,自体输血涉及多学科知识,需要做很多项检查,并有适应症的规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要由医生自己来承担,所以很多医生不愿冒险。
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已将自体输血纳入医保,患者个人不再负担耗材的费用。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主任朱跃国介绍说,2011年,上海自体输血量占临床用血量达到8.5%,自体输血基本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在二级甲等医院达到80%。
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教授指出,自体血回输在技术标准、诊疗适应症、操作规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卫生部也没有诊疗指南。如果有了指南,医保定价就有了依据,自体输血就能向前大大推进一步。
《献血法》需要适时修改
山东济阳孕妇董明霞生产大出血,从地方医院转到省城大医院抢救,但医院没有所需的血液。血站把库存800毫升的冰冻RH阴性O型血紧急解冻,并联系到4个献血者,完成采血1400毫升。
按照《献血法》规定,血液中心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而这个检测过程至少需要3个小时,库存的血液解冻也需要6个小时。尽管家属愿自担责任,并哭求先输血救命,但输血救命必须依法进行。历经6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孕妇离开人世。
《献血法》规定,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确保采血用血安全”。专家认为,对于医疗机构的采血,法律限制太严了。
《献血法》中规定的“互助献血”,客观上助长了“血头”滋生。一位医院院长说,医院出现血荒时,经常会有“血头”在医院各病房间出现。尽管有些医院表示不接受“家庭互助献血”,但实际上很少有医院能够做到。血液严重短缺的困境,导致这条漏洞百出的通道难以关闭。
《献血法》从1998年10月1日颁布实施,对建立无偿献血制度发挥了较大作用。孙东东建议,随着形势的变化,对《献血法》做一些适当修改,显得非常必要。
朱跃国认为,流动献血车设在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而通常这些地方是商业场所,这又和商业利润相冲突,导致流动献血车没有地方去停放。《献血法》应该增加一条,各级政府要为血站采血车的停靠以及采血屋的租赁建设给予足够支持,保障采供血工作顺利开展。
他还建议,《献血法》应放宽献血者的年龄限制。世界上普遍规定18~65岁,发达国家放宽到18~76岁,而我国规定是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尤其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应该放宽到18~60周岁。
湖北省十堰市中心血站站长明邦余指出,现行的《献血法》实际上是一个倡议书,对公民没有普遍约束力,只对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有约束。《献血法》应包括对献血者和用血者的约束力,把无偿献血上升为每个公民的义务。
孙东东建议,一是完善采血制度,保质保量;二是建立激励制度,没有激励,献血者就没有动力;三是信息平台制度,解决全国报销标准统一的问题;四是规范临床用血制度。
相关链接
北京协和医院合理用血见成效
与2010年、2009年相比,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红细胞使用量折算同等手术量分别下降了15.49%,21.05%。
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量及献血率虽然都有上升,但与临床用血量及每年10%左右的递增速度相比仍显捉襟见肘。临床凭经验输血、青睐全血的现象依然存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自体血回输技术在我国推广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作者: 浙江省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楼明贤
2008年5月17日,阳光明媚,松阳县城县城新华街70号卫生局大门口设捐款台,松阳县红十字会汶川震灾募捐书,红十字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爱心,以帮助灾区渡过难关。我和温州医学院实习生何伟玲参加红十字募捐志愿者活动,欢迎大家踊跃献出爱心。活动现场人如潮,过路行人纷纷慷慨解囊,你一元,我二元,积少成多,精神可贵。在松打工的一名不留名重庆人,看到家乡受灾,捐款100.00元略表爱心。5月22日上午,我参加单位职工捐款和党员“特殊党费”共200.00元表爱心。
大红爱心榜上,有你的名字。龙头企业雷克摩托车公司董事长应文杰捐款1万元,员工捐1.2万元。县实验小学处州晚报小记者团王怡舒等五位女同学拿着爱心募捐箱上街,放弃中午休息时间,积极主动宣传,大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共收到善款1793.00元,还拿了一些宣传无偿献血资料去散发。占利军外婆坐着轮椅捐款50.00元,车老板张顶国捐款50.00元。下午收到西屏三桥公司6100多元,欢乐幼儿园捐款4701.00元。一天共收到8万多元。截止到现在,县红十字会通过银行、邮局、街上摆台等多渠道收到爱心捐款38万多元,准备上交市红十字会,最后转赠到汶川大地震灾区,一分一厘,积少成多,把银子用在刀刃上。爱心募捐表达了松阳人民对灾民的一片浓浓关爱之心。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这是一次罕见的、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灾区人民的安危,牵动着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扶危助困的关爱之情。为此,松阳县红十字会向全县发出紧急呼吁,希望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迅速行动起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处于极度危难之中的灾民奉献爱心,踊跃捐款救助,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摆脱困境,度过难关。
地震灾难突然降临,许多同胞的生命刹那间被死神夺走,家园也在瞬间毁于一旦,还有无数的生命在死亡线上挣扎。这场灾难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又一次考验,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能在这严峻的时刻团结一心,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献上真情、传递温暖、送去爱心,帮助灾区同胞战胜灾难。
__年,共青团__市公安局委员会在局党委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凝聚青年为主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投身奥运安保、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和各项社会治安工作,推动团的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年内,有6名团员被吸收入党,有1名团员青年荣立二等功、9人荣立个人三等功。
一、发挥青年优势,服务中心工作
今年,局团委带领全体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安08”、“打盗抢、抓逃犯”、“平安奥运”、“全警集中追逃”、“破案冲线”等一系列专项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实现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一是严阵以待,确保奥运平安。今年,全体团员青年以维护奥运平安为己任,勤恳工作,尽职尽责,全力做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奥运期间,团员青年以大局为重,坚守岗位,加强值班,放弃了休假和双休日,有的甚至推迟婚期。市局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力量,还专门成立了一支以团员青年为主的巡特警防暴队伍,随时候命待发。由于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我市在北京奥运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全市性的大型活动万无一失,实现了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的“平安奥运”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督办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任务。
二是投身一线,开展严打整治。年内,__市公安局团员青年按照市局的部署,积极投入到各项严打整治行动中。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在侦察破案、街面巡逻和设卡等中心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绩,有多名团员青年受到市局的嘉奖。在各个专项斗争中,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巡警大队特警队等发挥了尖刀作用。如市局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破获“两抢”案件71宗,抓获“两抢”疑犯49人,成功打掉抢劫摩托车的犯罪团伙8个;市局保护电力设施专业队破获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11宗,抓获嫌疑犯17人,今年盗窃电力案件发案134宗,比去年209宗下降35.9%;市局治安视频监控中心协助破案136宗,提供破案线索792条,其中包括“2.16”、“2.28”入室抢劫案,“1.8”入工厂抢劫案,“6.21”赤坎镇特大入室盗窃案。
三是情系群众,坚持便民利民。在公安行政服务窗口,活跃着__市公安局团员青年的身影。年内,局团委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增强团员青年的服务意识,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改善办证环境,推出服务承诺,采取开通绿色通道、送证下乡等方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如出入境管理部门民警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积极排查“三非”人员和加强外国人管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为群众办证。一年来,共受理个人赴港澳游10.2万人次,办理各种护照6200本。户政部门民警改进工作方法,积极配合市综治办做好户籍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换发工作。年内,共办理“二代证”2.14万个,累计56.9万个,目前全市“二代证”的换发率达到83.64%,已超额完成了今年__市局下达的办( )证任务。
四是多措并举,加强公安宣传。__市公安局团员青年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如坚持办好每月2期的《__警讯》和每月1期的《交警视窗》电视节目,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开展法制宣传。一是坚持办好每月2期的《__警讯》和每月1期的《交警视窗》,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增强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是交警、消防、治安、法制、治安等部门结合本职工作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如交警大队从今年4月起,结合奥运攻坚战和百日战役等专项行动,每月25日开展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日活动,把交通安全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三是各派出所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积极搞好安全防范宣传工作,坚持到挂钩联系的中小学校上法制课等制度。
二、组织文体活动,活跃警营气氛
年内,局团委突出青年生力军的鲜明特点,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警营 文化,活跃队伍气氛。今年初,局团委按照党委的安排,在召开年度总结会的当晚组织一场游园活动。为确保活动成功,局团委多次召开筹备工作会议,组织团员干部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拟制活动方案,明确游戏规则。游园活动共分13个节目,既有个人节目、又有家庭节目,集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1月31日,民警及家属兴高采烈地参加各种游园项目,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兴致勃勃,其乐融融。晚会现场,春意盎然,人潮涌动,欢歌笑语驱走了工作的疲劳,满脸春意赶走了冬日的严寒。游园晚会成了民警和家属,孩子们欢乐的海洋。游园活动非常成功,既活跃了气氛,增进了交流,又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局党委的大力肯定。
今年初,局团委还协助举办第二届运动会,丰富民警的文体生活,增强民警的身体素质,营造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市公安机关体育运动健康发展。5月17日,局团委结合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到台山下川岛郊游。通过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公安机关团组织的建设,活跃了团员青年的文体生活,凝聚了团员青年队伍。
三、坚持爱民实践,积极奉献社会
关键词:学校红十字会;自救互救能力;红十字精神;学校安全救护教育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多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发全社会对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安全救护教育的关注。大如5·12汶川地震,小如车祸、溺水、火灾,在救援人员到达前,获救的关键在民众的自救互救。以地震为例,“国内外所有地震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地震中能够生还的人95% 以上是要靠自救互救重生的。”而在我国,无论是血淋淋的伤亡现实,还是调查采访,都凸显了民众自救互救能力低下和安全救护教育缺失。
1 学校安全救护教育缺失
自救互救能力是人维护生命安全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在民众自救互救能力低下的情况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中,能够而且应该肩负起广泛、系统、有效的安全救护教育职责的是学校教育。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学校从教育目标到机构设置、课程 设置都没有能够给系统、有效地开展安全救护教育提供空间。
从教育目标看,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安全救护教育目标不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三十四条“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较为具体的条款里,安全救护教育都未能明确涵盖在内。这导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考核评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时,安全救护教育不能成为一项独立的考核评估对象,导致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实践中,从机构设置到课程设置都会轻视或忽视安全救护教育。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提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第四十一条提出“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但这些条款的立足点首先是校园安全而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安全救护教育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由教育、公安、司法、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多部门联合负责,各负其责负责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教育,很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系统、有效的安全救护教育体系,也不能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推动民众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
从学校机构设置看,党政工团中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有明确分工、有能力开展系统、有效的安全救护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一般是学校办公室与安全保卫部门负责校园安全,办公室与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消防、地震、防空等演习,学生工作部门与团委负责组织安全知识宣讲,教务部门对安全救护教育很少涉及。这些部门都不独立负责学生的安全救护教育,且知识宣讲、演习都安全救护教育方式等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安全救护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皆强的工作,一定要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所以目前学校的机构设置不能很好地实现安全救护教育目标。
从学校课程设置看,无论学科课程还是经验课程,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都不能涵盖安全救护教育。能较明显涉及安全救护内容的课程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课程,也有人探索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构建学校逃生自救教育或者在校外综合实践中构建安全教育体系,但前者限于学科目标后者限于校外安全教育平台的共享,在实践操作中都很难更进一步发挥作用,可以实现经验或体系的借鉴推广。
2 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困境
学校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主要基层组织机构,目前学校红十字会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能定位不明确、工作开展无实效等问题。
《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明确其基本任务是:“(一)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二)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广大红十字青少年成为受益者、服务者和参与管理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开展思想品德、卫生与健康等相关知识教育。组织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四)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体现人道精神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尊师爱幼等助人为乐的活动;(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夏(冬)令营活动;(六)开展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往活动;(七)教职员工会员除参加学校红十字会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要具体指导青少年会员的日常活动。”这七条基本任务中,除了第一条和第四条中的“救死扶伤”具有独特性不能为学校其他部门所代替外,其他六条基本任务都可由学校教务、学工、培训、团委等部门达成。职能定位的不明确,会直接导致其工作开展无实效,不是被其他部门涵盖挂一个红十字会的名义就是与其他部门工作冲突而得不到支持,也因此导致其不能在学校组织机构中独立出来,往往由团委代为行使职能,有名无实。
3 探索学校安全救护教育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十二条指出其职责包括“(二)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中国红十字会青少年概况》指出红十字青少年主要工作包括“(三)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我们已将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列入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学校红十字会主要针对青少年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与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相结合,把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办成内容丰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如果学校红十字会能够强化.
“红十字青少年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基础,是红十字运动的生力军,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即意味着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可以以学校红十字会为平台,以强化学校红十字会自救互救教育为抓手,在开展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基础上,弘扬红十字精神,重树红十字形象,重振红十字事业。
最后,期待以数年时间,在红十字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达成学校安全救护教育从教育目标到机构设置、课程设置的完备,建构以学校红十字会为平台的中国特色学校安全救护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董艳,姚晓辉.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的探讨[C].2008(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777
论文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基础”课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他杀、虐待动物等新闻却不绝于耳,他们对生命的轻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与残忍?除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社会因素等原因外,还与一些高校长期缺乏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没有很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有很大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生命关怀为核心,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在现阶段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高度工具理性化弱化了生命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杨书子院士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后认为: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德育论文,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生命教育在这种理性化的教育中越来越边缘化。
第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学生的功利取向越来越明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文化多元化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引起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价值观念的重大改变,可能出现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追名逐利,存在着狭隘的个人主义倾向。对他人的生命以及生存状态表现出淡漠。这种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生命观、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其理性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第三、目前高校生命教育中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体验的倾向制约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各大高校几乎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并开设了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纠正了一些偏差行为,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正确开展生命教育,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存在的意义,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结合“基础”课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基础”课是“05方案”中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在其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应有之义。结合对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群体生命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认知关怀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和生命能力教育。
第一、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加强生命认知关怀教育。
认知关怀教育主要是增强个体对自我生命的认识、肯定、接纳和珍爱,是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爱护。包括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等。使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情怀,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关心整个自然界所有的生命。
第二、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加强生命价值教育。
生命价值教育就是通过对生命科学、医学相关知识的讲授,使大学生形成全面的生命认知,明确“生”的可贵和“死”的不可避免,着力解决人“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着”、“生命存在的价值”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大学生自杀以及违法犯罪的个案可以看出,有的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轻生来结束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人的发展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生命的无限性在于在有限的时长中发掘自身最大的潜能德育论文,这也就是生命发展教育的核心。我们应当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努力取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激发其自身潜能.从而提高对自身的价值肯定,充分展示个性,达到提高个人生命质量的目的,要让学生懂得拓展生命的宽度,突破自我,追求人生的境界。
第四、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生命能力教育。
生命能力是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了生命能力、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生命能力教育目的让其领略到“活着真好”,争取“活出点意义来”。如抗挫折能力,要让学生知道挫折只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必要过程。需要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去乐观面对,应增强自身的挫折容忍程度以及心理调适能力。正确地面对挫折并承受挫折之痛,会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欣赏生命的亮色,提升生命的意义。
三、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生命教育题材
课题组老师结合多年从事“基础”课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出了适合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题材,并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应设计。众所周知“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其中,人生观教育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点,所以在基础课中开展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学时最终的落脚点为人生观问题,从人生观问题扩展开来可以对学生实施相应的生命教育。(如图所示)
1、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生命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它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所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极其重要。世界观教育属于哲学的范畴,但对于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哲学”课程,所以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相关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以及万物运动的无止境性等等,动员学生爱护我们的地球,珍惜身边所有的生命现象,增强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情感。落实在“基础”课的教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国的灿烂文化和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爱扩展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及人民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同时生命教育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可以结合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进行德育论文,如探访养老院、孤儿院、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等,以培养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以感恩之心来善待生命。
2、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观善待生命
诗人但丁曾说过:“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说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基础”课的教学不能只是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公共道德价值体系,通过教师的讲授传达给学生,而是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才是关键。教学中可以选取“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展开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道德习惯,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典型视频,并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来展开课堂教学,可以选取近期网络上出现的颇具争议的“变态女大学毕业生屠杀小兔子”的视频,女大学生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必会激起学生的愤慨和心灵的触动。
3、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构筑和谐社会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子骄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与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背离。“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仅是对法的一般原理和法律基本知识的一般解说。但教师不应囿于此限,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法律素养。教学中不忘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揭示法律规范中所蕴涵的权利基础,消除法律规范是关于义务或以义务为本位的规范的误解,避免权利和义务的错位,树立权利观念。要尽可能把行为模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运用法律知识和理论剖析“为什么”,使大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能深刻理解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法定的、应有的权利义务德育论文,并由此正确地把握它们在法律上的关系,使“感觉”深化为“理解”,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实现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引导学生用崇高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这里所讲的崇高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一个树立崇高人生观的人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当今相当浮躁的社会氛围下,人们越来越多地趋向于追名逐利,变得失去了理性,疏远了纯真的情感,灵魂变得愈发孤独。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基础”课的老师在教学中务必要向学生澄清那些庸俗人生价值观的种种危害,动员他们树立崇高科学的人生观;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他尽心尽力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最终达到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清,刘红斌.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提高[M], 上海高教研究,1998,(专辑):101 ―103.
[3]刘济,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 江西教育科研,2002,(12):33.
[4]张国民,廉利.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4)
[5]杨芷英.生命的追问大学生生命教育管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6]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探索》.2009,(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3所高等医学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中医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400人,根据各校中医及相关专业人数,按2∶1∶1的比例在3所高校学生中分层取样随机抽取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中医医学生医德状况及对医德教育的认识态度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学生医德状况调查内容,主要测查学生对医德知识和医德现象的认知情况和对医德实际问题的行为选择倾向;调查学生对医德教育的态度、认识、需求。对问卷的25个问题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α系数为0.746,条目经标化后算得的信度为0.806,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1.2.2统计分析。
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学比较分析。在数据处理上用SPSS13.0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关联性分析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5份,回收率为91.3%,其中有效问卷353份,有效率为96.7%。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162人,占45.9%,南方医科大学96人,占27.2%,暨南大学95人,占26.9%;男生165人,占46.7%,女生188人,占53.3%;本科一年级62人,占17.5%,三年级145人,占41.1%,四年级146人,占41.4%。
2.2中医医学生医德现状及分析
2.2.1中医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和态度。
第一,关于对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的认知情况。调查表明,能够对医德规范内容全面认识的中医医学生有53.8%,选中率最高的是第一项“救死扶伤,忠于职守”,达到了95.8%,说明了医学生对自己将从事职业的性质有充分的了解。选择率最低的是“文明礼貌服务”,仅有68.8%,这说明了还有一部分医学生不够重视服务礼仪。是否接受过医学伦理学教育对医德规范的认知情况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第二,对医生工作中应具备的心态和责任心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中医医学生认为工作中,医生应该保持“平易近人,耐心对待病人,使病人感到亲切”,其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但仍反映出个别中医医学生的服务意识较淡薄。有89.8%的中医医学生认为“医疗工作关系着病人的安危,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个比例比王巍巍所调查的西医临床医学生的比例(85.3%)要高。[1]
第三,对医生开临床辅助检查项目的认识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有55.5%的中医医学生选择“应该为病人着想,为病人负责,只开必要的检查项目”;40.8%的中医医学生选择“为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开尽可能全面的检查项目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部分中医医学生在新的医疗法制环境下比较注意自我保护,表现出较强的防御意识。而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收入可以多开检查项目”和“不确定”的共有3.7%。
2.2.2面对医德困境时的行为选择。
第一,在面对抢救患者与可能导致自身健康受到损害情况下的行为选择。调查显示,有33.7%的中医医学生选择“救死扶伤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会勇敢冲向一线”,39.1%的中医医学生选择“听从组织安排”,这说明大多数中医医学生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自我牺牲或以大局为重。也有少部分中医医学生选择“自己也有家人要照顾,不会冲向一线”和“不确定”,说明有小部分中医医学生缺乏“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精神。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接受过伦理学教育的中医医学生选“救死扶伤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会勇敢冲向一线”的比例要高于没有接受过医学伦理学组的学生,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第二,对不同药品的选择倾向。调查显示,有过半数的中医医学生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支付能力综合考虑”,而选择“对有支付能力的患者开有回扣的药品”的占10.8%,这个比例要比2007年王巍巍对西医临床医学生所作调查的比例(14.0%)低。[1]
第三,对身无分文但又急需抢救的急诊病人的处理。调查显示,有87.3%的中医医学生选择“先想办法对病人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治”,选择“报告上级部门,等待答复”的占8.8%,选择“不管不问”和“不确定”的分别占1.4%和2.5%。这说明大多数中医医学生在面对医学人道主义具体问题时,能够担当起“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责任,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认识上出现困惑或犹豫。
2.3中医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需求和评价
2.3.1中医医学生选修医学伦理学的意愿及相应理由。
调查显示,有79.3%的中医医学生愿意选修该课程,大部分中医医学生愿意选修的理由是“提高自身医德修养”和“提高解决临床实际伦理问题的能力”。说明大多数中医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医学伦理学对培养良好医德品质和提高医学伦理决策和评价能力所起的积极作用。小部分不愿意选修的中医医学生的理由是“教学内容不贴近临床实践需要”、“没空选修”和“其他原因”。
2.3.2对各种医德教育方式成效的评价。
对目前3所院校中医医学生医德教育方式成效评价的调查显示,导师和上级医师的言传身教方式成效最好(认为成效显著的占43.6%,成效较好的占40.8%),而社会实践次之(选择成效显著占39.4%,成效较好占45.9%),说明这两种方式比较容易获得学生认可,应将其作为医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有34.0%的学生认为临床伦理专题讲座成效较好,仅有10.8%和27.2%的中医医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方式“成效显著”、“成效较好”。
2.3.3更适合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教师的类型。
从调查发现,大多数的中医医学生认为兼有临床知识的伦理专业教师更适合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但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这种类型的教师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医德教育要求。因此,我们应加强复合型伦理学教师的培养,并积极探索和开发有效的师资力量。
3讨论与建议
调查分析发现,广州高等中医院校医德教育现状具有以下特点:①部分中医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缺乏正确认识,重视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和健康心理素质方面的提高;②医德教育在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落后,医德教育教学内容不贴近临床实践需要或枯燥,人文素质课程较少,部分中医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兴趣不大;③医德教育在方法上存在不足,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医患、学生之间的互动,很难引起学生对该类学科的兴趣。而学生容易接受的社会实践(如义诊、医疗扶贫、社区卫生服务等)、导师言传身教等方式却很少使用;④医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兼有临床知识的伦理学专业老师授课的少之又少。根据目前广州3所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医学生的医德现状和对医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结合医学教育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3.1医德教育从低年级抓起,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新生入学时,就各自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对医学、对本专业的热爱。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以“医学生誓词宣誓活动”为载体,进行医德医风专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当代医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另外,各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义工”、“献爱心”和“无偿献血”、“社区健康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医学道德责任感。
3.2完善医德教育的内容,全方位开展医德教育
被调查的3所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及相关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均由公共课老师采用课堂授课方式开展,大部分学生反映成效一般或不好,该门课程德育功能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议各高等中医院校从卫生行业和医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当前医疗安全问题,加强学生卫生法规教育。可对中医医学生开设卫生法学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等法规,以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增强其法律意识。
3.3有效整合师资力量,提高伦理学教学质量
3.3.1加强中医院校医德教育队伍建设。
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实习医院的教育资源,聘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师担任带习教师,聘任兼有临床知识的伦理学专业老师讲授医学伦理学课程。[3]教师应将以热爱学生为核心的师德与以关心病人为核心的医德结合起来,搞好教书育人活动,寓医德教育于言传身教中。一要不断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二是要求人文课程教师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医学和道德的契合点,从而推动医德教育的深入开展。[4]
简答题是近年来的中考思想品德常见的题型之一,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从形式上看,大多采用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联系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要求从三个角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通常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对所提问题作简明扼要的回答。
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其题型特点有:
1.回答要准确
它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体现一个“准”字。
2.答案要清晰
考生组织答案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
3.答题要全面
答题角度要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
4.语言要简练
语言叙述要求简洁明了,体现一个“简”字。
二、简答题的解题步骤
简答题的解题步骤一般包括:
1.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
具体要求为:首先要在认真阅读情景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提示的中心意旨。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设问角度,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并将之具体化,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
2.链接教材作比较,找依据,厘定答案要点
在审题的基础上,要从材料中“折射”出理论依据,即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要点。
3.运用书本知识解决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即运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系列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具体要求包括:①问什么则答什么,不必小题大做、画蛇添足,更不能“韩信点兵”;②一问一答、一问一段,格式规范,切忌列清单;③观点齐全、准确、简要;④切忌含糊其辞和口语化,注意运用专用术语;⑤根据分值控制答题层次及答案要点的个数;⑥注意文字简练准确,有条理,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
三、简答题的分类解析
依据不同的标准,简答题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简答题,又有各自不同的解题技巧。比如,依据问题提出的形式可分为直问式简答题、分步型简答题、辨析式简答题、演绎式简答题、启示类简答题、认识式简答题、自问自答型简答题等;依据题干情景材料的设置又可分为情景探究型、时政材料型、案例启示型、漫画设计型、图示图表型等。本文着重以第二种分类的五种情况为主,结合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典型试题对简答题的解题技巧作一分析。
1.情景探究型
这类试题通常是先设置一个具体情景,然后让考生融入特定的情景或扮演特定的角色,对有关人物的言行作出行为判断或选择,或补充情景中的人物对话,或对情景中的人物提出自己的建议等。
例1.(2011・山东烟台)情景分析:小丽是某初中应届毕业生,近半年来她的心情一直很烦:妈妈希望她考上重点高中,老师希望她中考考第一;在与同学相处时,自己的作业没完成,其他同学又来找她帮忙……小丽的精神几乎崩溃,她感觉“太累了!”
(1)你认为小丽感觉“太累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小丽的好友,你打算给小丽提出哪些建议,让她从“累”中解脱出来?
解析:本题以初三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背景,考查学生理智面对压力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分析原因。要充分理解情景材料的内涵,抓住材料中让小丽感觉累的表现,根据试题的设问,逐一找出小丽感觉“太累了”的主要原因;二是融入情景,扮好角色。根据情景材料,以“小丽的好友”的身份向小丽提出建议,不但要符合角色身份特点,还要做到建议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尤其要注意在第一问的基础上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参考答案:(1)①来自家庭、学校的学习压力大。②作业负担过重。③同学交往带来的烦恼。④精神压力大。(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2)①确立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②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寻求帮助。③学会在困境中调整心态,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④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发展同学友谊等。(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失分警示:分析不全面,不能从多角度回答是第一向失分的主要原因;第二问失分主要是学生回答缺乏针对性,脱离教材随意作答。
2.时政材料型
通常以中考前一年的国内外某一重大时事政治或社会生活热点材料为载体,要求考生通过分析题目中时事政治或社会生活事件,说明其中蕴涵的道理。所用材料可以是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决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行动,也可以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通常考查学生对国情的认识,或引导学生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2.(2011・贵州贵阳)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20年无偿献血6万毫升,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几十年如一日,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感动之余,给我们带来以下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2)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请举两例)
解析:该题以“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解及其态度体验,在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情感熏陶和导行功能。答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归纳出题目的意思,明白题中设问――“为什么”以及“怎么做”,弄清答题要求――第一问回答原因,第二问举两例回答“怎么做”。具体作答时,第一问可以选取教材中有关“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内容作答;至于第二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只要根据身边实际,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及要求,观点正确,均可得分。
参考答案:(1)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向灾区捐款等等。
失分警示:如果学生对教材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因的知识掌握得不准确,第一问就容易失分;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平时缺少参加公益活动的实践经验也可能导致第二问的失分。
3.案例启示型
是指试题以某一案例为载体,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中的相关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写出启示。这种试题形式比较生动、新鲜、有趣。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受学生欢迎。
例3.(2011・广西南宁)2010年10月20
日,西安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刺了伤者数刀致其死亡。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2011年4月20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死刑。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药家鑫一案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以发人深省的药家鑫杀人一案为背景材料,考查生命健康权、做一个守法公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地做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解答案例启示题时应注意:①读案例,找出案例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行为,并判断其行为违反什么法律,或者侵犯公民什么权利;②回归教材,找到与此案例相关的知识点或法律条款;③结合材料,运用教材中的法律术语或法律条款简明扼要地写出启示,并指出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或做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主旨的全面、核心把握,根据设问找到有效信息,并能够与教材知识有机对接。
参考答案:①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②公民在享有人身权利的同时,负有不得侵犯他^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③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失分警示: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答案不够全面,不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4.漫画设计型
这类题是通过直观生动、极富趣味和幽默感的漫画创设某种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揭寓意、析现象、谈启发、提建议、说做法等。试题由一幅或几幅漫画和问题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漫画揭示的原理,其形式直观有趣、寓理于趣,因而深受命题者和考生的喜爱。
例4.(2011・浙江衢州)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简要评析图1中消费者的行为。
(2)图2中反映的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3)请从消费者或国家的角度谈谈如何保障消费安全。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仔细观察漫画,包括漫画的标题、主题和画内文字,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揭示出漫画的真正或主要寓意,分析漫画的本意,弄明白漫画所蕴涵的寓意。二要联系教材,看看漫画中反映的主题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相联系,找准切合点。三要根据分析,恰当运用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解答题目提出的问题,明确答题范围,做到紧扣教材知识,结合漫画内容,概括出漫画的寓意。通过把漫画标题与漫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联系起来,可知这两幅漫画直观地表达了“消费环境复杂,我们要提高警惕,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权”等寓意,旨在批评当今社会存在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进而强调了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1)消费者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缺乏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贪图小便宜而没有索要发票,结果损害了自己的依法求偿权。
(2)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
(3)消费者:增强权利意识,努力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尽量到信誉好的商场或超市去消费;购买产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和商品相关标志;索要相关票据等;不公平交易发生之后,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要敢于举报。国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经营者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失分警示:第一问失分主要在于对消费者的行为评析不全面;如果没有读懂漫画,第二问也容易失分。解答第三问时应该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消费者或国家中任选一个角度,但同一个角度还要求从不同层面去回答,否则就容易丢分。
5.图示图表型
试题由图表和问题组成,这类题具有形象具体、简洁明了、形式多样、信息量大等特点,要求考生对图表中的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规律与联系,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简要回答。其形式也比较直观有趣,是常见题型。
例5.(2011・江苏盐城)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和平解放60周年。小华借助网络了解了“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懂得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党的领导、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分不开。
“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情况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请你为解决表中所反映的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进行详细阅读,准确提炼和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要准确掌握教材中有关知识点。解题时要注意四点:第一,仔细阅读文字和图表(包括标题、项目和数据、附注及关键的年份等),特别要注意图表中说明性文字(如标题)和提示性文字,以便找到作答的方向或要点;第二,对图表中的文字和数字进行比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比较,不要只注意某一方向),找出有哪些变化,注意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之间的联系;第三,找到材料与教材中相切合的知识点;第四,解读题目,准确答题。如在此题中,考生要把握“经济发展”、“反映”、“经济现象”、“解决问题”、“建议”等关键词,同时对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同时提出符合题意的合理化建议等。
参考答案:(1)上表反映了:“十一五”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或: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或:城镇居民、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或城乡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