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第1篇

一、整合课程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而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我们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要跨学科梳理文化学科中可能与法制教育发生联系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专题教学,实现学科内、学科间的整合。我们坚持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走综合化的路子,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更大的教育教学优势。目前已开发出学科整合课程:《名篇名作中的法律》、《数学思想在法学中的应用》、《危险化学品的依法使用》、《古代法家思想简析》、《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遗产继承法)》、《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知识产权法)》六门法制教育校本课程,通过使用、修订,深受学生欢迎。

当然,法制校本课程的整合不仅是知识内容层面的整合,还应有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乃至教学技术层面的整合,特别是与数字化网络的整合,要让整合成为课程创新的亮点和发展动力。整合课程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某些领域,学生比教师整合更具有优越性,要知道他们每天上不同内容的课,接受不同类别的知识,更何况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历练都是整合的重要资源。

二、社团课程

高中学生社团是高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相同的兴趣爱好,自愿发起、自主选择、自主管理并开展实践活动的团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拓展高中生素质的有效载体。我校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坚持学生法制社团正常开展活动,培育了一批质量优、成果丰的优秀法制社团,同时积极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在广泛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法制社团课程,突出课程的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

我校历来注重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既锻炼学生能力又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同时能形成真实且有生命张力的法制社团课程。例如,“学生纪律检查委员会”社团:通过参与或主持部分学生违纪违规事件的调查处理、思想交流;论证学校校纪校规、班纪班规的合理性合法性。通过“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推选等活动,形成《校园法典》法制课程。共分三个板块:“案例分析”,有学生违纪事件回放,有好教师的言谈举止等;“校纪班规”,明确学校的校纪校规,推介优秀的班纪班规等;“法律溯源”,寻找相应的法律依据等。以社团的形式产生课程,规范社团活动的同时丰富法制校本课程资源,将社团产生的课程列入课表,来自学生用之学生,增强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确保校本课程的时代感、适当性。

三、生活课程

杜威说“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我校的法制教育活动注重灵活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活动,使法制教育生活课程的产生水到渠成。

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突出法制生活课程的自主性、体验性。例如高二年级《身边的法规》课题组:学完《人大制度》这一节后,正逢我县网民热议养犬话题,小组成员商讨后,决定起草一个《海安县养犬管理条例(草案)》,从“制定目的、适用范围、负责实施机关、养犬范围、个人养犬条件、品种限制、养犬许可证办理和年检制度”等方面着手研究。花了两周的时间,小组成员有的找资料,有的到小区邻居中间咨询,有的到县人大寻求专业支持;花了两周的时间把各成员关于立案所需的资料、意见整理成文,形成了像模像样的议案草案。同时,一门优质的法制校本课程《我们自己的议案》形成。“2013年南通市法制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该课程得到与会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 校本教研 地方美术资源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新课程大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灵活性、弹性,另一方面是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不仅要与学生一起对教学文本进行加工和重新建构,还要承担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培养、提升自己广泛地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由-个课程不折不扣执行者,变为课程能动的开发者。

两年多来,我校通过发动教师和学生全员投入,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笔者体会到:开发一个富有创意的美术校本课程,必须经历一次乃至反复几次的师生一道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的过裎。校本教研的成功,一个好的校本课程就水到渠成(当然不是校本教研都是为了开发校本资源、校本课程,但开发校本资源、校本课程一定要经历校本教研)。本文就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开发美术校本资源,编集美术校本课程,谈谈笔者的初步探究。

二、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一)校本教研课题的立项、理论学习和论证。近年来,我校积极利用和挖掘西关的地方美术资源,不仅丰富了本校美术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发扬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传承了优秀的地方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和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赞美。2006年6月,我们为了使校本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符合新的课程理念且具有可操作性为目标,把上述的设想提升为校本教研课题——《西关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美术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出:美术教学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中小学校应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西关文化是广州文化的缩影,西关文化几乎与广州城同时诞生。西关文化在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已成为最富有岭南特色的区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关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厚实的文化积淀,这里有“民间工艺建筑宝库”的陈家祠,有常言讲“吃在广州,味在西关”的西关美食,还有木屐声声麻石巷的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每个人,这都是一些值得挖掘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艺术是生活与文化的结晶,地方性美术资源是属于薪火相传的地方文化。地方性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旨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广州灿烂的历史文化,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深对地方民间艺术的理解,使学生领悟广州地方美术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开展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也有长远价值。

(二)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荔湾区地处广州市西部,俗称“西关”,是广州的中心老城区,自古以来就是风物荟萃、名胜云集之地, 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孕育出了融合传统的岭南文化和开放的西方文化精华的西关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中医文化、商贸文化、曲艺文化、园林文化、禅宗文化、书画文化和工艺文化等十大特色文化,影响广泛,西关的文化曾代表过广州的文化潮流。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体验和感受西关文化,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参观的地方,如广东民间美术博物馆——陈家祠、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仁威庙、华林寺、锦纶会馆、荔湾博物馆、耀华大街、龙津西西关大屋区、沙面欧陆风情区等…… 要求学生用摄影、速写及上网查找等方式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后利用节假日时间到西关了解西关美食的造型及品尝美食,笔者还亲自带领学生参加活动,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曾几次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居住在西关的家人、亲戚、朋友、邻居作采访,了解西关的建筑及他们的居住情况、生活情况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领略了西关文化的美,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通过上面一系列活动,课题组收集到师生的摄影、速写、调查报告、访谈录、参观感想等材料。这些材料可用生动、精彩、丰富来概括。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发展了师生的人文意识,丰富了师生的人文素养,为下阶段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面对这些材料,我们经过整理、比较,先选取学生感受最深的,与学校当前美术教学联系最密切的,确定为重点探究的子课题。

(三)典型案例的探究。我们的重点子课题有两个①《装扮生活.吉祥幸福》由课题组成员陈树敏老师负责,在初中部进行。《装扮生活.吉祥幸福》是岭南美术出版社的《美术》第15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分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主要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第二节课主要是将岭南的传统纹饰设计应用到木屐上,美化生活。②《古祠留芳——陈家祠建筑装饰赏析》由笔者负责,在高中部进行。下面较详细分析这个课例。

1、课程设置的思考。本课是人教版美术鉴赏课程《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拓展课题,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要求,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们通过美术鉴赏,更理性地认识广州的人文文化,认识陈家祠。广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陈家祠有着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蕴涵着浓郁的地方美术资源。如何使这节高中美术欣赏课上得好、上得活、上得实,确实引起笔者的思考。本课试图把艺术博物馆引进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把鉴赏教材的内容与地方美术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参观、讨论、直观图像与实物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广州灿烂的历史文化,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深对地方民间艺术的理解,使学生领悟广州地方美术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2、教学思路。在本课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力求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既是传授者,又是引导者的角色转换。通过感受、欣赏、讨论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审美情操,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要求。

本课以郭沫若一首名诗导入来比较北方和南方建筑风格,突出表现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与传统文化内涵。安排二项活动:

活动①:展示图片,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建筑装饰,初步鉴赏其艺术,从而加深学生对陈家祠“三雕”、“二塑”的理解,为本课重点、难点的突破直接发挥了牵引作用。

活动②: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让学生用简略的文字归纳概括,进一步探究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并有意增设了课后延伸作业,加强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精神。 转贴于

C..教学设计(略)

D.教学片段回顾:

情境一(北方建筑与陈家祠的风格比较):

当用多媒体放出山东孔庙和陈家祠的图片,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们比较南北建筑的风格特点,引起大家积极思考。有的说,陈家祠的屋顶较斜,上面有很多精美的装饰,而孔庙的屋顶往上翘,瓦的颜色是黄色;有的说,孔庙看上去比较雄伟、有气势,陈家祠则比较质朴。接着我又问:“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北方建筑与陈家祠的风格比较 可以各用哪两个字的形容词去反映它们的建筑风格呢?”大家畅所欲言……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情境对话中,揉合了学科知识的运用。

情境二(陈家祠建筑装饰工艺及其灰塑):

当播放陈家祠建筑装饰工艺灰塑录像时,教师及时导入:

灰塑是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请欣赏一段录像,让我们了解这种工艺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很期待地盯着屏幕看。当我拿起自制的教具告诉大家:“根据目前的条件,我们无法把陈家祠的拿给同学们看,但老师亲自动手,仿制了相近的实物,给大家感受一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有的说老师做的装饰柱子跟我在陈家祠参观时见到的一模一样。看着学生们的投入和思考,我内心感到兴奋不已。

情境三(拓展学习与传统的南粤文化):

课堂教学将结束时,我小结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真实的感受,看哪个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时候,课堂可热闹了。一个同学说:“陈家祠的建筑装饰美。充满了浓郁的岭南乡土气息。民间艺术大师们虽然没留名或名不经传,却以自己精湛的技艺,给我们留下极其珍贵的艺术遗产。”另一个同学又说:“陈家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和人文气息。”……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这节课的感受和思考中了。

E.反思与研究

本课在上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到陈家祠参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收集或拍摄下来,让学生对陈家祠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这样便给教师实施课前教学计划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把美术鉴赏课与德育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连接,使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后的反馈证明,本课的教学是成功的。但是冷静细思,笔者感到还有不少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如:课堂的教学节奏、教学环节的转换和学生学习评价运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推敲。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学生意犹未尽,不少学生在课后延伸作业写上:“希望老师再带我们到陈家祠参观,实地观摩欣赏点评,再一次领略它的魅力。”可能本课设置为两课时,内容会更为充实、互动会更为实效、评价会更贴合实际,效果会更加明显。如何把高中美术鉴赏课上得更好、更活、更实,这是我今后需继续探究的课题。

F.案例评析

本课例在“2006年广州市美术新课程中小学课例教学现场评比”获一等奖;同年12月被市美术教研会推荐参加全国高中基础教育教学研讨会教学汇报,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国家美术课标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美术教育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尤其对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中把博物馆引进课堂,教师亲自动手制作“雕塑”教具给予了高度评价。市美术教研会认为:本课例体现了广州市一线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全国高中美术教学树立了良好范例。

4、办一次画展。(通过观察、记忆、联想、体验、创造得到的绘画作品、工艺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5、撰写结题报告

对本课题的结论是:学习国家课程,充实校本课程,使地方美术教学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课题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美术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方法。

(2)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新课标的推行,是对美术新教材很好的补充。

(3)发掘、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三、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编集美术校本课程

在完成校本教研课题《西关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之后,余意未尽,笔者觉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还没有完成,有必要把本次研究得到的资料、体验、反思、同行及专家的评价进一步整理作为美术校本资源、校本课程。

这项工作的开始,有必要重新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查这项工作是否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次课程标准我们追求的理念是:(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对照上面校本研究,我们正是追求这样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

再从开发课程资源的价值上来考察这项工作,笔者确认若把前面的校本教研课题加以整理,作为美术校本课程,能够“(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还能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提供借鉴。

至于要编集的美术校本资源、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也已经被校本教研的实践检验了。这里就不作敝叙。

征得学生们的同意,我们把师生们在本课题活动的材料都收集起来,分类整理,得到:摄影集、速写集、作品集等作为美术校本资源。两个典型课例的资料,包括课的构思、教案、教师制作教具和课件、教学实录或录像光盘、学生作品或课后延续作品、学生学习评价表、教例评析、教学反思、教师或专家评价等作为美术校本课程。

四、结束语

经过校本教研,完成了本次的美术校本资料、校本课程的编集。笔者体会到与同事互动、与学生互动的人与人交流合作的愉悦;体味到来自城市环境与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人文熏陶感染的畅快。笔者清楚,前面叙述只是一个起点,已经整理的校本资源、课程还要进一步修改、充实、提高;还有更多的资源待开发;况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都具有时代性,“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永远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教师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则校本教研无止境,校本资源的开发无止境,让校本教研之“水”长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7

2.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4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第3篇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义界定。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综合国内外学者和课程文献所描述的各种案例,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学师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的特色项目,如乒乓、商务、数控、舞蹈等,体现“校本课程”“校本化”的特点。学校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以及与社会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丰富多样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丰富教学实践,凸显“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

2、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对自身科学课程观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的增强、行动研究能力的获得、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各类教材或讲义的编写,教学行为的实施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打造“智慧型”的教师。

3、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教育的实践证明,一个人每个方面都突出是不可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证了学生基本方面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校本课程则要求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拓展空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始终围绕着一个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我们依托课改,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组成了以拓展型课程为主、探究型课程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格局,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从而培养“智慧型学生”。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组织管理上,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责任人,提出课程设置与开发的要求,教导处负责将要求落到实处,负责具体的计划制定,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具体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确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为目的,因此它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和反映学生的需要。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之后,决定以知识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体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后,由单一走向多元,增加科技环保、嘉定文化、少先队自主性探究活动等探究学习活动内容,逐步增加探究型课程的比重。

3、组织力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在新的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为了让每个教师尽快适应和掌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这一个新课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由分管校长亲自主讲,并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培训材料,同时还聘请专家和学者来校讲课,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送出去”培训,学成之后在校开展自培,使更多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技能。此外,还进行了探究型课程的培训研讨活动。通过对教师的专题培训,统一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激发了热情,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和提高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调控和评价等能力。

(二)实施过程

1、启动实施

在启动实施阶段,我们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

1)自主申报课程,教师人人参与。

起始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根据自己特长,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类型人人申报一门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列入学校考核之中。我们不要求教师拿出非常详尽完善的方案,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在人人动起来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校本课程。

2)列出“课程菜单”,学生自主选择。

在教师申报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申报的拓展型或探究型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列成“课程菜单”,并在“课程超市”开张之前,再次在学生中间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喜欢程度和学校需要确定具体开设的课程。去年全校共开设了10门校本课程,今年增加到15门,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从而使校本课程能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3)开设“课程超市”,分层分步实施。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我校学生“走班”学习的时间。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我校的“走班”学习分为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校级层面的校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形式最终确定学生名单,便于培养和选拔特长生。年级层面的校本课程实施采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学生走班流动的形式,既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促进了各年级各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几年来,校本课程的开课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100%。涉及的课程内容丰富,分成艺术、体健、综合、活动、学科应用五大类。其中艺术类校本课程有舞蹈与体操、器乐、合唱、日记画、彩墨童谣、儿童画、少儿书法、剪纸、中国结编织等;体健类的有体育游戏、乒乓、田径“三棋”、少儿武术等,综合类的有心灵的春天——心理游戏、绿色小卫士、中国传统节日等,活动类的有嘉定之旅、园艺种植、变废为宝巧制作等,学科应用类的有文明礼仪教育、演讲与口才、几何大探秘、童年的梦——童年故事创作、趣味日语等等,可以说精彩纷呈,师生全员参与。

2、总结提高

在多年的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后,我们发现一门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的课程,其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他的良好个性是否得到一定的发展,他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些问题都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展教材的整理、修改和编写,并努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团队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团队的力量,为此,课程开发方面,在广大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围绕学校个性化特色项目,结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少儿乒乓、游泳、环境科技、艺术体操等校本课程,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实现校内外联动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努力打造特色,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数学组的“数学小天才”,语文组的“古诗文阅读”等校本课程的合作开发都颇具规模,逐步实现由以个体为主的开发形式转向团队、个体多元开发的格局。

教材的编写方面,努力构建以团队合作为主,以个体为补充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新格局。在广大教师原有编写的校本教材基础上,通过分管牵头、骨干领衔,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集中智慧、力量和优势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一类是围绕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进行校本教材的团队合作编写,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项目编写,形成教材开发的几大拳头产品,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特色化校本课程教材。如以朱彩英老师为带头,由多名科技、劳技等学科老师合作编写的自编校本探究型教材《身边的绿色》等。另一类保留原有的适合个体开发,初见成效的校本教材,再进一步完善修改,形成个性特色。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规范运作、科学评价。

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我们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具体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对教师的评价,视过程与结果并重,将目标取向与目标达成相对照。既关注教师平时实施开展的过程:如看课程目标和方案的制定、看上课过程记录、看平时抽查情况,又关注课程实施的效果:如看学期总结、看教材编写、看获奖情况等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有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又有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1、转变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意向,确立和开设一系列课程超市。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在课程选择上,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以此改进学习方式。

2、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制校本教材,开展“智慧杯”校本教材展示评比,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全校共编写了三十多门教材,其中有许多教材是团队合作编写的,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以同伴互助的形式促进了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舞台,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的整合、开发、建设中发挥着聪明才智,贡献着才学与能力,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创造着事业的成功。

3、开发、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要适应学校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房、电脑房等,尤其充分利用普通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独特平台,发挥辐射效应,使得乒乓、游泳的校本课程规模队伍日益壮大,形成特色课程,丰富“智慧育人”的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 潜能 全面发展 人本思想 校本开发

一、理论与背景

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物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通过大量心理学的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三星级高级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生源有一定的局限。为了教学成绩,为了对广大的学生家长负责,更为了对学生一生的前途负责,学校始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师教学业务的培训、督促、检查和评比,力求优异的教学效益。然而,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论多大,也只是外部条件,是外因,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而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致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智能多元化理论告诉我们,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

如何面对现实,促进每个学生德、智、音、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赣马高级中学的人们面临着考验,我们在思考、在探索、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发展空间。

经过周密的调查、深入的思考、激烈的讨论,我们终于搞清了校本实际。学生中考成绩较低,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比较差,但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明显的差距。学生发展潜力较大,但过于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束缚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色的目标,使学生信心饱满地投入学习状态,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潜能,以负责任的、个性化的方式走向成功之路,这应该是赣马高级中学的突破口。为此,我们认真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文化学习与艺体教育齐头并进,学生成绩不断提高。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我校连续四年高考成绩斐然。尤其是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总数559人,高考指标完成率96.2%,居全县第一,我校荣获“市教学管理质量奖”、“市教学管理进步奖”、“市教学管理特色奖”三项表彰,是全市唯一一所获全部获项的学校。

在成绩面前我们并不满足现状,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的压力更大,思路越来越清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我校决定开设以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为特色,以“音体美”为具体载体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这些作为新本科增长点的多样化校本课程真正体现了我校“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全面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思想,以此为契机,促进了学生人人成功,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价值与特色

1. 更好体现人本思想的需要

我们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建立新的学生竞争格局,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学生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在学生的成功路上,我们坚定不移地以人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根据生本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菜单(超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发展方向,能文则文、能理则理、能体则体、能艺则艺、能飞则飞,让每一个学生的强势智能――个性特长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关怀和发展。

2. 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3. 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自2001年以来,―直努力构建“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办学模式,力争做到“全面发展、人人成功”。这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殷切期待。

三、实施与评价

1. 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副校长李大松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小组长由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赣马高级中学各门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教师根据此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及学生的实际与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与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我们建立了赣马高级中学专职教师(尤其是艺术学科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如钢琴教师必须在两年内达到全国钢琴考级十级,还要擅长另一种乐器的演奏,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形式每学期评选出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艺术老师”。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3)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放到记录袋中,陪伴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四、保障措施

1. 构建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课程”在学校中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即校级领导管理、教导处管理、教科室协管、教研组管理。

2. 校园文化的营造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高雅的,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脚落里,因此,首先是学校文化底蕴丰厚。我校人文景观靓丽,建筑气势宏伟,学校选址极尽地利,曾是宋、元、明、清、民国五朝县衙所在地的校园,有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教师办公楼、教师学生公寓楼、餐厅;有标准体育场和全市中学唯一可容纳1400人的看台、400平方米的指挥台;有环校路、文化墙、假山喷泉、花坛草坪、植物园和共青林;有“天然”的教科书――距今4200至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建于光绪二十八年的文峰塔,蕴含振兴文气之意,与当今学校精神暗合;有明人吴敬梓、今人朱智贤曾在赣马生活、求学,学校因筑亭以勉励后学;有学生追忆怀念革命先辈的难得去处――赣榆战役纪念地、国防园;还有那缓缓流经校园的玉带河,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给校园平添灵秀之气。这与错落有致的现代化楼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的校园,从而享有“中学校园,大学气派”、“江苏北大门教育园地一颗璀璨的明珠”之赞誉。

其次是显性文化的建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说一个人在幽雅芬芳的环境中浸濡已久,全身不自觉地会沾染香气,因此,显性文化建设对艺术课程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诚然,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才刚刚起步,我们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还仅仅处于浅表层面,特别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坚信赣马高级中学的师生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做好“音体美”校本课程开发这篇文章,加大它的含金量,做强赣马高级中学,努力为赣榆人民奉献一道优质的高中教育大餐,为把学校建成一所规模较大、基础扎实、让人民满意的高级中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铁军,周在人.给校长的建议10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教学视频资源;资源建设;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207-03

0引言

信息时代中,各种资源琳琅满目,教学视频资源亦如此。权威调查机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美国有“24%的互联网用户每周至少看一次视频,46%的人每月至少看一次视频”。视频比图像增加了动态性元素,比声音增加了直观性感受,比文字增加了生动性体验,因此它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虽然中小学校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其实华而不实,大部分视频资源并不适合本校本课程的教学需求,最多只能作为借鉴或参考。因此,建设符合本校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资源对辅助、促进教学有重要价值。

1概念界定

教学视频资源:能够作用于教学的、承载教学信息的视频载体。教学视频资源是视频资源的衍生概念,当视频资源用于存储和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时则称为教学视频资源,它是教学目标与影视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张思源,2011)。

中小学校本教学视频资源:符合中小学校实情与需求的教学视频资源。中小学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可以分为校本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和校本辅助教学视频资源。

2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2.1丰富校园网络资源

为呼应信息时代对数字校园建设的号召,我国许多中学校园已经构建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网络数字校园,其中就包括网络教学资源。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涵盖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试题库、视频资源库、科研学术资料、学生论坛等。其中,视频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具有直观、形象、突破时空的特点。视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动员了所有可以动员的视频元素:图片、声音、动画、文字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促进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或者课堂学习时对抽象知识及难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视频资源,或者使用相关视频制作软件来自主建设符合本校本课程需求的课堂教学视频,促进教学信息的有效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在学习中利用视频资源,比如优秀的教学公开课、专业学者的讲座等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深化对相关教学理论的认识,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教师为调查对像,发放问卷50份,收回25份有效问卷,对于问题“您通常喜欢用以下哪些类型的资源?”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显示试题库、文本资源最受教师的欢迎;次之是视频资源、课件、图形图像;案例、文献资料相比前面的少些;最少的是动画与音频。由于传统教学及文本资源本身的价值,文本资源是大多数教师必要的教学资源,文本资源可以包括教材、辅助教学文本等。从图表中可看出教师对教学视频资源的需求很大。

2.3辅助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前线,是核心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学生能否融入课堂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许多客观事物和现象是学生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其中有些现象的发生过程非常缓慢,需要经过长期观察才能掌握其发展规律;有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危险性较强,再现难度较大,学生无法亲眼观察到。在这些方面,视频资源的融入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把这些特殊的现象一一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无限延伸,也可以展示一些超越现实的事物,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4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视频资源,能够反复再现教师的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并提高对难点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掌握课堂所学内容的质量。在应用上通过当场演示其它教师执教的优质网络课程,现场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难点问题。网络课程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重复播放。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还有遗留下来的问题,或者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接受课后的网络视频辅导,学生可以享用优质教学资源, 提高学业成绩。视频资源的过程性、形象性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在教学视频资源的辅助下,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不仅可以复习巩固课堂中的知识,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预习新课内容,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笔者也对芜湖二中的学生做了调查,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374份有效问卷。问卷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视频资源,次之是音频、动画,选择文本、图形图像较前面的少一些,试卷、试题、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这几项选择很少。可以分析,视频资源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不足,喜欢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过程性知识说明的视频资源,来帮助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或者在自主学习新课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资源来解决学习中难解的、抽象的概念、命题等问题,从而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建设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

3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3.1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匮乏

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在我国的许多中学教学资源中,视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并不理想,甚至有的中学校园网中并没有视频教学资源,更不用说优质的、适合本校教学需求的视频教学资源了。

很多的学校校园网中有许多娱乐性的视频资源,诸如电视、电影、娱乐节目等,对教学的意义很小,反而会因为观看娱乐视频而影响教学,同时会影响校园网速,使得其他教师在下载教学资源时受阻。

也由于我国的考试制度,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符合学校教学实情的网络教学资源有益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复习、预习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因为许多偏远、经济落后的中学并不具备建设教学视频资源的人力、财力、技术支持,限制了教学视频的建设与完善。

因此,利用本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情与需求来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2与学校的教学实情不符

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但建设视频资源需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否则资源内容的难度过高,又缺乏答疑等支持服务,或者资源不能满足本校教学需求,这两者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切身满足本学校要求的教学视频资源才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4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建设原则

校本视频资源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一定的财力, 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系统的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建设。这是一个逐渐系统化、完善化的建设过程,由基本建成到建设完整,再逐渐迈向完善。

4.1校领导——职能“最大化”

(1)为形成一定的建设团队机制,学校可以组织一个教学视频资源专业制作的领导小组, 分工负责各个年级、学科的视频资源建设,负责制定视频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方法标准, 积极整合各种资源, 组织合理分工,共同克服困难, 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为此次视频资源建设做好相关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准备与供给,可以大大节省资源开发成本,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和质量。

(2)为调动建设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层可以通过协商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组织学科视频资源评比活动、将视频资源建设与教职工职称评比和教职工奖金挂钩、与学生的期末评奖联系等。

(3)学校同时可以建立视频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培训机制,提高建设与利用的积极性与科学性。通过培训,提高师生对建设教学视频资源意义的认识,并使整个建设团队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为系统的校本教学视频资源系统奠定技术基础。

4.2教师——建设“核心化”

教师是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的核心,也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受益者。教师通过参与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职业素养,还加深了对学科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理解。视频资源供本校教师用户调用、研讨观摩、案例评价等, 为集体教研提供基于相同知识点的多执教版本的视频比较, 为校本教研提供本校视频录像的观摩反思。它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捕获教学课堂中的大量细节, 能够更好地解释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 (教学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重点、难点等的把握);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教学技能的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自学来掌握和提高收集信息、拍摄、制作视频的技能。

教师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收集的信息或者将自己已有的隐性教学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视频资源,这样的视频资源才切实符合本校、本学科、本校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

4.3学生——建设“效益化”

学生是校本教学视频资源最主要的受益者,学生可以利用视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拓展知识,还能再现课堂,再现本校教师对特定章节知识的讲解。这对复习巩固、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前预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实践创新能力有重大意义。积极鼓励、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视频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资源,促使教学视频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当然,学生既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的参与者。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教学视频资源的素材,如优秀的作文、FLASH 动画设计、PPT作品、作业等。学生也可以辅助教师对视频资源的建设,例如帮助老师收集资源、将文字资源输入电脑等简易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思源.面向中学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源设计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2011(8).

[2]白永军.网络课程视频资源建设框架的研究与探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

[3]夏建生.以视频案例为支架建设校本教学教研资源库[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2).

[4]鲍建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_校本教学研修的多功能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5]陈宗让,李骥平,李晓铭.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7).

[6]陈宗让.高校校园网教学视频资源库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11).

Research on Video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第6篇

要改进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五个内容:备引入、备过渡、备变式、备个别指导、备评价。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是与学生沟通的要塞,这个环节要做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过渡也是一个很重要环节,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想办法把各条连接起来,要找到过渡的连接点,把各章节巧妙的连接。备变式即备预案,使用教学案例来说明原理,把案例组织成一个体系来说明原理。高明的教学者举的例子感到没有精心准备,但却不然,要做到案例与原理的贴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即使在同一个教学班里,学生是有个性和差异性的。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弄清楚要以什么样的学生为基准,这样才能做好全方位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节课不是上玩就玩了,上玩过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留有空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减文本的形式,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只要教师做到认认真真的反思、总结,用心去投入教学,那么要达到高效的课堂其实也并不是很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理解只有认真执着才能办好事情;懂得了怎样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务主任,并明确了以后的工作方向,着力抓好教学管理,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导主任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是近一个月来少有的好天气,在这么一个灿烂的日子里,培训已多日的我们心情似乎也舒展了很多。

据凤游寺小学校长杨建介绍,凤游寺小学在十年前还是一所较为落后,生源较差的学校。

果不其然,在第一眼看到了凤游寺小学时,感觉就没有昨日参观的小营小学气派艳丽,但却显得十分质朴素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透着一种古朴的气息。脑海中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这样一所其貌不扬的学校在短短的十年一越成为南京市小班化教学示范校,这里不得不佩服杨建校长深入挖掘出的校园文化精髓——凤凰台文化。

一、找出文化的根,挖掘校园文化。

凤游寺小学建在古凤凰台遗址上。2006年开始利用地方课时开展了校园凤凰台文化建设。

杨建校长说:“古人说凤凰者,仁鸟也,仁就是凤凰台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凤游寺小学从凤凰的精神出发,提出了“恭、宽、信、敏、惠”的学生培养标准。杨校长介绍:“这五个标准来自孔子的思想,恭是恭敬,宽是宽容,信是诚信,敏是勤敏,惠是慈惠,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具备这五方面的素质”。凤游寺小学为“恭、宽、信、敏、惠”编了儿歌,贴在一二年级的教室外面,又寻找了这方面的故事,贴在中年级的教室,到了五六年级的教室,贴的则是“恭、宽、信、敏、惠”的原话出处。

看着看着,不由得为进门时只见外表,不问内涵的粗浅想法而脸红,赞叹眼前这所学校文化根基的深厚。

二、塑造文化墙,打造校园文化。

踏进凤游寺小学的校门,一转手,你就会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凤字铭”石,上面刻满了关于“凤”字的各种写法。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开始了“千年百尺凤凰台”的讲述: 首先是在沈约的《宋书符瑞中》“文帝元嘉……”介绍了凤凰台的由来;最引人瞩目的是 一首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石刻,让我们追忆凤凰台上的历史名人。在文化墙的结尾处立着一面石墙,是南京当代诗人李朝润先生的《凤凰台题记》,诗的最后两句“翔翥世纪苍穹、更展中华雄风”对凤小提出了“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的殷切希望。

校园东面,面积不大,一座教学楼——凤翔楼,一座综合楼——凤翥楼,两楼之间连接着一座“凤飞亭”,“翔、翥、飞”三个积极向上的动词,预示着凤游寺小学在教育教学上的不懈地探究和持续地发展。

在学校的东南方向不远处,静躺着竹林七贤阮籍的衣冠冢;学校附近的瓦官寺,离不开东晋画祖顾恺之,相传正是他绘在庙内白墙上的一副维摩诘像,引起满城轰动,观画之人络绎不绝,得百万之捐;凤凰台边的谢公祠是纪念淝水之战的谢玄;学校西南方向的杏花村就是明朝大儒顾起元晚年的隐居所在……

不由得你感慨人文荟萃啊,一脚踩出一段历史!

三、开发校本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第7篇

紧紧围绕区教委20xx年工作要点及局29号文的指导意见,以“科技领航”特色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的教学理念,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以教科研为先导,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努力加强教导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教导处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功能,使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抓好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管理理念:“一严三多三不”。严要求,多关心、多培训、多指导,不挑剔、不埋怨、不指责。

(一)进一步规范各项教学常规,使教师有章可循

备课:每周各组的集体备课时间都要得到充分保证,继续推行“集体说课、分散备课”的集体备课制度;并实行差异备课: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撰写详案;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教案是详案,对于首次任教本册教材的应有80%以上详案;50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写简案,要注重课型的齐全(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作文指导课、实验课等等)。课时教案重点体现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指导(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及措施),习惯培养等。

校本培训:各备课组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

课堂教学:在以往较为完善的课堂模式基础上(文史类科目教学模式“导学展示——合作交流——拓展迁移——总结反思”,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模式“目标展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继续推进特色课堂的创建。开展优秀特色课堂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推荐一节符合学校特色理念和新课标理念的优秀课,参加学校“优秀特色课堂教学”评比。评选过程中,各教研组研讨、探索、集思广益、吸纳精华进而总结出更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习惯培养和落实,继续推行小组合作教学,将微笑、激励、竞争带进课堂,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自主、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艺术,做到备课备教法,讲课讲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板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为了充分发挥备课组整体优势和骨干教师带头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效率,在夯实三轮同研的基础上,定期组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普通老师的过关课及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在备课、研课、磨课、上课、评课、反思过程中提高教师水平。促进教学有效性。

校本培训:各备课组组织同研一节课活动及各种展示课活动

作业教学:继续坚持“总量控制、分类布置,非双休日小学科不布置作业”的原则。要求老师把作业布置纳入集备内容,在共性分类的基础上可以有个性的内容。作业设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渗透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要做到“四精五必”,“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五必”为“布置学生的作业,教师必先做、有发必上收、有收必批改、有练必讲评、有错必纠正。”重视作业订正。做好学生作业情况的记录与分析,特别是对作业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或独特性见解的应予详细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实行“等级+评语+日期”的评价方法。提倡教师利用高效、鼓励性的评语与学生随机交流,既拉近师生距离,又鼓舞士气。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错题册”(教师的“错题册”与作业批改记录整合在一起),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册”,学生的错题册可以与笔记本整合在一起,提高学习效率。双休日或节假日注意作业的多样性。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也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作业。

每门学科都要建立书面作业本,学生保留一学期作业,学习委员保留作业布置记录轨迹。检查组将通过不定期深入教研组抽查作业和学生问卷形式监控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同时,每学期教导处将进行一次学生作业及课堂笔记展评活动。

教学反思:本学期我们继续推行教学反思制度化。引导教师写好“备课本上的反思”和“反思本上的反思。

备课本上的反思

课前反思主要结合新课标、特色理念和学生实际,实现课堂最优化;课中反思重点研究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民主,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教师能否适时调节。课后反思的关键在于思考是否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三维目标是否落实,存在哪些困惑及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提倡青年教师反思数量不少于全学期备课量的1/3,骨干教师反思不少于1/4。

反思本上的反思

一 周工作的总结及学习“推荐小文章”的感受,每月4次。

单元检测:做好单元检测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师及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着力抓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反馈和调控。抓实每次质量检测,以反思促发展。要求各备课组每学期单元检测(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在内)不少于4次,同时加强课堂随考力度,也就是说每节课应有课堂反馈。

每次检测后,坚持“站在数据上分析,跳出数据外分析”的观点,任课老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分析出问题,分析出目标,分析出措施,分析出效益。要求每一位教师,客观对待数据,主要反思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促进可持续发展。

音体美及实验教学:音体美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各年级音体美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课的教案,克服授课内容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大对音美课的随堂检查及听评课力度,学期末教导处以抽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及技能测试,学生的成绩同时计入老师的考评之中。体育组根据级部特点,确定训练专项,教导处每两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以考评体育教师、班级和学生。

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学期初制定翔实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完成教研中心提供的实验任务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教学,每周四开放所有实验室。实验教学要做到课前有通知、有准备,课后有记录、有检查。实验学科的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验比赛。并继续做好实验小助手的培训等工作,完善实验教学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听课:采用定时间、定地点的常规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的方式,教研组长和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一般教师听课评课15节以上;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30节以上。通过听评课,授、听双方都能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评议记录要突出“三个一原则”即指出一个优点、找出一处缺点、提出一个建议。

听课班子将继续加大随堂听课的密度,坚持随听随评随检查教学常规,要求听课小组的老师、学科骨干老师以及空课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评课。

校本培训: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薄弱学科的教师。

(二)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营造浓郁学风。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b、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c、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d、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评定

2、注重日常渗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专心听课、课堂笔记、课后及时作业、自主复习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敢于表达、诚实考试的习惯。要求各个学科、各个级部有针对性的目标和落实措施。教导处将通过抽查作业,民意调查,随堂听课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等,发现的问题将及时进行反馈,并督促教师指导学生改正。

3、学法指导,每学年之初拿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进行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如怎样进行预习,如何记好课堂笔记,如何有效作业,如何提高记忆效果等,在平时的课堂上亦随机给学生渗透一些实用的技巧。

4、注重细节管理,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纪律。教师应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组织纪律,注重细节,加强常规管理,确保纪律的落实。

5、重视辅导。面向全体,坚持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优生和学困生,要在思想上关爱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抓常规落实,促常规工作有序高效

1、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向教学细节要效益。修改、完善《实验中学教学常规考核制度》,以制度落实为基础,强化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实施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阶段性和随时性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周周反馈,月月汇总,提出下一阶段的学校的具体要求,并督促好出现问题的整改。

2、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督查,跟进课堂质量。建立三条质量监控线,即问卷调查、校内教学督导以及教学质量分析。

问卷调查:即每学期末向学生发放问卷,评选最受欢迎的特色课堂。

校内教学督导:即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重点对青年教师、薄弱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重点要抓好听课后的评课、分析和指导,对传统的、机械的课堂模式给予最大程度的纠正。

教学质量分析:即加大单元质量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成绩分析力度。每次检测既要有数据的统计,更要有教师、学科、班级、年级、学校各个层面教学质量相关的分析报告。每次检测后,要求做到“三个聚焦”,即聚焦有问题的班级和学科,聚焦有特色的班级和学科,聚焦新教师,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引领教师调整教育教学方向。

二、加强校本教研与培训,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校本培训理念: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

校本培训原则:常态化、序列化、实效性。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校本培训目的:打造和谐向上能力强的团队(以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团队、以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团队、以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团队、以级部教师为成员的团队、以班级为单位的任课教师团队等等),提高每位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措施:

全员培训:

1定期组织教师召开专题交流座谈会。如:9月末10月初召开“骨干教师表彰暨经验交流”大会,骨干教师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并引领全体教师进行大讨论。学期中组织教师“谈学生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优等生”等专题交流活动。

2、“读书工程”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继续开展“周读——月读——期读”的三步走读书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利用“读书工程”平台,使其达到好书共享、解疑释惑、传递愉快工作学习信息、阶段性总结等作用。

周读:内容——经典美文。

时间——每周一第8节课。

形式——集体学习。

文章来源——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根据提供的文章数量及质量计入教师的考核。

月读:内容——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经验。

时间——每月一次。9月数学、体育组;10月政治、音乐组;11月物理美术组;12月史地组;20xx.1月生化组劳组。

形式——教研组牵头的论坛等。

期读:内容——教育专著。

时间——假期。

形式——自学。

另外,将精彩学习材料上传校园网“教育科研”专栏,全校老师随机学习、跟帖交流,在各异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

3、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把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及时上升为科研课题,做到教科研常态化。认真研究并做到及时总结、推广。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搞好课题网页的添加维护工作。

骨干教师培训:

(1)、每学期,骨干教师必须开放一次课堂,但可根据自己的课堂专长和个性,自定展示主题,展示主题包括: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高效的提问艺术、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当堂落实的艺术、评价及教材解读等方面。同时及时进行反思活动,每学年上交一份优秀案例和教学感悟,学校将集中优秀案例汇编成册,便于经验的积累和传递。这样使骨干教师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同时也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2)、外出学习式:采用“走出去”的方式,组织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参加学习。同时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模式,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青年教师培训: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一对一培训)。落实好“拜师学艺”制度,认真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开展师徒帮教、互帮互学活动。薄弱学科的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子、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子。学期末评选优秀师徒结对教师。抓好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力争使更多教师成为教学能手。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竞赛活动,争取在各级论文、教案评比,优质课比赛活动中再创好成绩。学校将推荐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等评比活动。让一部分年青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骨干。

三、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全力打造aa级特色品牌学校。

目标:

逐步贯彻落实我校“科技领航”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创造科学人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科学素养、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主动的发展。

措施:

1、以校本课程为载体落实办学特色。一是各教研组在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不断的集补充和完善;二是坚持本校教师和校外专家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进行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专题培训;四是定时召开校本课程汇报课暨研讨会,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优秀成果,解决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让科学伴我成长”——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各教研组根据学生爱好,结合学科特点,找出与学校特色紧密结合的切入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理化生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根据教学目标,选定课题,制订活动方案,让学生走出校园调查、测量、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回校利用各种实验器材进行课题的探究和实验,学期末,以论文展示、研究性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呈现活动成果,使动手实践真正成为学生科学实验、探究发现的重要渠道。同时,倡导各学科利用课活动举行1-2次有组织的学生活动,形式有:讨论、辩论、开读书会、故事会、讲演会、学科竞赛(包括英语单词竞赛、数理化单项比赛等)、实验操作比赛等等。教导处将根据各组的计划统一配档活动安排。要保留轨迹。

3、充分发挥网络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一是鼓励所有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二是利用好摩登等网络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科学常识的普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发明的意识;三是利用好课件,特别是网络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四、加强教研组建设,打造和谐向上的团队。

(1)、完善教研组的考核制度,定期表扬先进教研组,期末进行“业务标兵教研组”、“师德高尚教研组”、“最受学生欢迎的教研组”等不同类别的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激发教师追求事业成功和打造和谐团队的热情。

(2)、继续实行教研组长及教研组例会制,学习教育理论,反馈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介绍集体备课经验,通报常规检查情况。

(3)、加强教学研究,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教研活动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4)、各组开展“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等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5)、积极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讨论、有记录、有小结,杜绝随意性,加强常态课研究,开辟教研园地,打造交流平台,初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中会考工作

1、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认清具体目标,调整好自己及学生的状态。广大师生团结协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2、以提高效率为立足点,以新课程及中考考试动态研究为突破口,有效提高中考学科的教学质量。各学科的教学要有总体设计、每一步的打算,将工作计划安排到周、天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每位教师都要研究中考说明;研究考试要求;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研究中考试卷的评价与分析,掌握答题技巧;研究复习内容、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是认真备课,复习课教学内容密度高、教学节奏快,要达到复习课的高效率,认真备课是充分必要条件。

三是精心选题,建立习题库,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在练习题目的选择上,要对现有的成品材料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有针对性,切忌随便使用,高耗低效。

四是上好讲评课。复习阶段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优化训练,在精心设计训练习题的基础上,上好讲评课是一个必不缺少的方面,讲评课对复习课起到了矫正、巩固、补充的作用。

五是全体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向科学学习要质量。

六是向管理要质量;营造浓厚的应考、备考氛围;张弛有度,提高效率;特别关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努力创设和谐的工作氛围,整个力量拧成一股绳,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及时收集和捕捉信息,指导做好教学工作。

主要工作安排:

8月:

1、学习、研讨29号文,完成学校、教研组实施方案及个人教学计划。

2、中考试题研讨。

9月:

1、初四级部进行第一次单元测试。

2、拟定教研组计划。

3、班主任主持召开班级任课教师座谈会a:进行学生情况分析b:商讨小组的划分、使用及评价方案。c:制定班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

4、开展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活动。

5、骨干教师表彰暨经验交流。

6、数学、体育组读书交流。

10月:

1、月初单元测试。

2、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骨干教师座谈会,主题: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或如何培养优等生。

3、政治、音乐组读书交流。

11月:

1、月中期中测试。

2、学生作业、笔记本,作业批改手册(教师错题册)展评。

3、进行备课本、反思本、听课记录本等常规检查并反馈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情况。

4、开放骨干教师课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秀特色课堂的评选活动”。

5、物理美术组读书交流。

6、体育单项测试

12月:

1、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

2、音美理论及技能测试。

3、史地组读书交流。

4、月中单元测试。

1月:

1、学生问卷调查。

2、进行备课本、反思本、听课记录本等常规检查并反馈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情况。

3、校本课程优秀成果展评。

4、生化劳组读书交流。

5、优秀教研组评比。

优秀的校本课程案例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36―01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引入“和谐”元素,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达到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遵循“成才先成人,立志先立德”的教育规律,提出了“和谐育人”的德育教育策略,在铸就学生高尚品德、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内涵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的“和谐育人”德育策略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即“和谐育人”德育策略旨在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规划学生的和谐人生。以和谐管理、和谐课堂、和谐生活为创设平台;以“一生好习惯、一生好追求、一生好行为、一生学技能、一生尽孝道、一生好心态”为基本教育目的;对应“六个一”目标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个性扬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六个主题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铸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和谐育人”德育策略的途径

1. 以主题教育为支撑,重视体验感悟。以主题教育实践为主体,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自省自悟,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我校“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

在”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习惯养成教育、个性扬长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六大主题教育活动。在推行过程中,学校出台了“和谐育人”总方案和“六个主题”教育子方案,以“循环滚动、螺旋上升”的方式推行“和谐育人”工作。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每学期开展3个主题教育活动,一个学年为一个循环。在每个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都下发引导方案,各年级组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专题讲座、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活动;各班级以举办主题班(队)会、班级论坛、讲故事、办手抄报、写主题周记、布置家庭实践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2.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重课堂渗透。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我校加强了“和谐育人”德育课程建设。开发了《皇甫学校“和谐育人”德育教育实践教材》《为生命喝彩 给人生加油――皇甫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读本》《磨砺意志 成就人生――皇甫学校励志教育读本》等“和谐育人”校本教材,开设专门的“和谐育人”课程,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体验中接受品德教育。

3. 以班级教育为阵地,促进自我完善。在“和谐育人”德育活动过程中,我校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一是在班级管理中全面推行“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提出班级事务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有责任意识、有管理意识、有集体意识、有班级荣誉感。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列出需要管理的班级事务,然后鼓励学生在管理事务的后面主动填上自己的名字,主动承担班级管理事务。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自悟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

4. 以家校沟通为延伸,反馈活动效果。学校在开展“和谐育人”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问卷调查、告家长书等形式征集家长对学校“和谐育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家校之间的德育共识,扩大德育工作的社会辐射范围,确保我校“和谐育人”德育工作沿着理想的方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