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这家90%以上中国医药企业已使用其产品或服务的上市公司来说,楚天科技在智能制造的路上再次迈出重要一步。此前,公司已在医药无菌生产智能机器人、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医疗机器人与智慧医药工厂等方面率先进行了“破题”。
推进智能制造不仅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问题,在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看来,中国医药产业中的合规性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是因为严重依赖制度和道德的约束,缺乏应有技术手段的支持,而智能制造是提高品质、保障生产合规性的最终出路,“凡是能够用技术解决问题的,不要去依靠制度;凡是能够依靠制度来解决问题的,不要去依靠道德。” 2016年2月,楚天科技生产出国内首台医药无菌生产智能机器人。
楚天科技智能医药机器人元年
4月26日,美国国际制药工业展(INTERPHEX2016)在纽约举办,楚天科技智能机器人预灌封无菌生产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参展,正式拉开拓展北美市场的帷幕。
据了解,作为中国首台世界级水平的医药无菌生产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预灌封无菌生产系统于今年2月20日在楚天科技成功下线,项目立项、研发纲领、技术标准、制造水平等各方面评价,均已达到世界水平。
充分利用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制智能医药机器人及生产线,构建智慧医药工厂,楚天科技正围绕这样的解决方案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
继去年成功并购长春新华通、四川省医药设计院、上海睿想后,今年2月,楚天科技加码智能制造,以1.26亿元设立了楚天智能,向提供医药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打造医药智慧工厂发展。3月,国开行向楚天智能增资6000万元,楚天科技董事会秘书周飞跃向《中国经济》透露,这是一笔成本较低的政策性资金,此前,全国医药行业获得国开行此类投资的仅3家企业。
外资巨头也牵手楚天科技。4月15日,楚天科技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制药行业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领域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制药工厂提供全面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
在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中,楚天科技拟向不超过 5 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78亿元,用于投资“年产 100 台套后包工业机器人建设”项目和“年产50套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建设”项目。
周飞跃说,上述募投的两个项目是构成楚天科技智能化制药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拟分别投入4.59亿元和1.99亿元,项目投产后将会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制药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制造求解药品生产合规性难题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重大安全事故频发,整体安全状况堪忧。统计表明,高达80%的污染源来自于制造过程中人工干预,如何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生产,是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污染的核心课题。
监管部门对医药生产的监管日趋严格。监管收紧倒逼制药装备工业向智能化方向进行技术升级,东吴证券今年8月的研报认为,制药装备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将是大势所趋。
“这是产业所乐见的良好发展。”7月25日,唐岳在第33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表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医药生产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欧美基本上达到了自动化水平,即3.0的水平,而中国的3.0生产,一定意义上讲还没有开始,4.0也还在概念阶段。”
生产层面的落后状况,导致中国药品生产的合规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药品生产的合规性,严重依赖制度和道德的约束,缺乏应有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唐岳说,“我们的研究要聚焦在智能化上,要瞄准合规性这个靶点。” 只有设备稳定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稳定得到有效保障,才能最终解决药品生产合规性问题。
如何实现“制药工业4.0智能方案”?唐岳认为,智能系统的集成,核心装备的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这是医药智能机器人和智慧医药工厂的实施路径。楚天科技市场与法规中心副主任杨镇则指出,工业4.0要解决两大难题。首先是大幅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操作,实现生产高度自动化及去人力化。第二个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工厂的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及生产全流程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存储,实现产品全周期控制及追溯。 楚天科技TOP 车间展出的医药智慧工厂组成单元。
楚天科技在其TOP车间展出了医药智慧工厂的组成单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在一条200米的自动生产线上,原药和玻璃瓶放进去,经过抽取、消毒、烘焙、灌装、包装等多项程序后,出现在终点的就是成品药,有关工艺全部在电脑控制下由传动带和机械手或机器人完成,每个环节都布满了各种传感器。整条生产线上,只有6名工人,而且只在出现故障时才需要人工介入。
周飞跃介绍,没有人工干预以后,药品污染的概率就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药品生产全周期都做到了数据化,可以全程追溯。
用友软件2012全年营收仅增长2.7%,净利润同比下降29.3%,创造了近10年以来最低的记录,并呈现了负增长;金蝶软件2012年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7.65亿元,较2011年下降12.7%,净利润亏损1.4亿元;中创软件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下滑3.7%??
分析这些软件厂商业绩下滑的原因,一般都可以理出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新产品推出慢,或是没有推出跨越性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这与国际市场的情况是同步的。放眼一看,国际市场最近几年也鲜有划时代的产品出现。没有新产品,就难以开拓新的市场,把握新的机会,市场经营当然也就受到制约和影响。
二是本土软件厂商在已有产品业务的增值拓展上想要寻求新的突破,有一定难度。虽然近几年,各本土软件厂商增值业务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如用友、金蝶主流的ERP业务,由于已是针对物资、人力、财务、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一体化的管理应用软件,增值开拓很难跳出对客户的关系维系。实际上,产品增值业务需要加大营销成本,如对应研发、技术服务、定制化与二次研发等,否则很难获得新的价值和收益。
三是本土软件厂商转型不易。最近三年来,用友、金蝶等软件业龙头企业,都在进行业务转型布局,从向服务转型到押宝云概念产品,有关技术服务方案需要投入和创新,市场与用户需要开发和培育,经营与合作模式需要探索和试验;这些既有风险,也需资金投入,而且很难尽快带来销售业绩的上升。
当然,除了以上相对普遍的情况,给本土软件厂商带来新的挑战以外,各企业不同的经营问题和发展难题,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将凸显。这也是软件厂商必须跨越的门槛。此外,国内外总体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和下行压力、众多中小企业的艰难处境,中国工业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总体偏低和不够重视,都可能导致本土软件厂商面临严重挑战。
毫无疑问,挑战与机遇并存;化解新的挑战,必须把握好新的机遇。
首先,在艰难的时势面前,各软件厂商自身要谨慎把握,不能乱了方寸。降低成本,练好内功,该收缩的收缩,强调现金为王;同时,越是艰难,越要重视用户服务,做好客户的沟通联络,患难见真情。
远光软件已经走上了新的征途。日前,继成立两家分公司布局燃料智能化、收购神航星云开启电力需求侧市场之后,再次大手笔收购北京中合实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75%股权。在业界看来,持续部署电力业务端市场渗透,足见其对电力信息化市场的信心和打造横跨电力生产、营销、财务管理三大核心领域的生态圈的决心。
然而,从过去一年远光软件在行业外市场以及社会管理软件的布局来看,这个占据电力行业企业管理软件领域80%以上市场份额的行业冠军,明显有着更大的抱负。
进军电力GIS
2014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全面提高我国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推进地理信息规范监管和广泛应用,推动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GIS技术已在水利、国土、地矿、环保、农业、安防等领域得到深入应用。伴随电力信息化的进程,GIS技术在电网资源管理、电网规划、线损计算、停电管理、客服管理、车辆监控、应急抢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
对于远光而言,进军电力GIS技术,显然不需要理由。逾二十年的行业深耕,让他对电力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需求了然于心。
电力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资产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独特生产与经营方式决定了其信息化发展的独特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电力信息化已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基础支持,电力企业信息化需求由生产经营操作层向业务管理层和决策层转变,呼唤快速全面的信息支持决策,以及简洁方便的信息流程重组来助力管理创新。
远光软件认为,电力信息化已经进入高级阶段,独立的业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平台整合迫在眉睫。对于财务管理软件起家的远光软件而言,要在电力信息化的路上走得更长更远,必须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并进,“两手抓,两手硬”。
中合实创其核心团队在电力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图形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电侧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有多年的资源和深厚经验。公司致力于向电力行业提供基于GIS系统平台上构建的电网集成解决方案和电厂优化运行解决方案等。其电网集成解决方案已在中国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及部分地方电网公司成功应用。
成功导入中合实创在电网侧的电网空间资源建模与管理、数字化供电系统、智能营配一体化、三维可视化电网等核心应用后,远光软件将可以实现GIS技术与公司原有EAM、GRIS业务系列产品、工业级移动应用的整合,真正建立起从财务管控到业务前端的协同一体化。帮助电力集团实现资源的统一结构化管理和可视化展现,并通过与各业务应用深度集成,构建横向融合、纵向贯通、优势资源集中管控的集团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目标。
结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GIS应用研究日益深入,电力GIS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业界专家认为,平台整合能力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原动力,也必将帮助软件厂商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找到发展的一席之地。
打通发电侧链条
“远光并非一开始就涉足燃料智能化领域,在关注燃料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发现,单一依靠信息化无法解决发电企业燃料管理瓶颈。”在媒体采访中,远光软件透露2013年远光软件先后成立远光共创、远光智和卓源两家分公司,以软硬件一体化模式布局燃料智能化领域的初衷。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远光收购中合实创,是否也是该项战略拓展的一部分?
“作为耗能大户,发电企业距离十二五规划对能源企业提出的节能减排,治亏增效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业界专家分析,目前全国大型的火力发电企业有1000多家,以2台60万千瓦机组电厂为例,年均消耗原煤量约330万吨,年均燃煤成本支出约15亿元(450元/吨计算)。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在计量、采制样、化验等环节出现的重量掺假、以次充好等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增加了电厂燃煤成本的支出。燃料智能化可有效的消除人工操作的弊端,每降低掺假率一个百分点,可节省燃料成本损失1500万元。
远光软件发电集团燃料智能化解决方案覆盖集团、分子公司、电厂三层燃料智能化管理需求。其中电厂级应用关注燃料成本管理、燃料入炉前的优化配置,而中合实创专注于锅炉燃烧、电厂脱销、智能吹灰等燃料后端业务,业务链条的无缝衔接,将打通贯穿发电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完整业务链条,实现燃煤从采购、入场、计量、煤质监督、结算、煤场盈亏、燃烧优化、脱销优化、锅炉优化、余热回收、节能减排全过程的智能化管控,真正实现全面覆盖燃料业务煤场管理、经济运行和价值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技术角度来看,要在发电侧市场生根,业务端的全覆盖是必由之路。远光软件在电厂侧设备管理、运行管理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产品技术,以及与财务管控等信息系统的集成融合,也将成为其用差异化打造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发力社会管理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思维,国内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300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的投资总额将突破5000亿元大关。对于自立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企业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系统供应商的远光软件而言,智慧城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舞台。
2013年,远光软件董事长陈利浩提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力。同年,他关于“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政府和市民之间互通、互动、互信”的两会提案通过,得到了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的重视。
2013年,在全国率先开发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政务信息及应用平台“政民通”在珠海成功试点,今年将启动全市推广。而此前,远光软件与国家信息中心就相关技术达成的合作协议有助于该产品在“智慧政府”建设项目中的全面推广应用。
中合实创在公用事业技术应用方面有相当的积累,其创新产品包括借助虚拟现实、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等技术,面向供电、燃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规划和设备设施提供基于GIS的可视化管理的核心应用。
每年六七月份,驰名的无锡阳山水蜜桃垂挂枝头,鲜艳欲滴。在3万亩阳山水蜜桃桃林中,有一片几十亩的水蜜桃长得特别醒目,这片桃林里还架着十几只黄色匣子。
“借助物联网种出的水蜜桃可能会更大更甜。”无锡美新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佳宁解释说,“黄色匣子里是无线传感节点,它连线的传感器可以精确采集水蜜桃生长过程的叶面湿度、土壤温度,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程佳宁接着说:“桃农们灌溉桃园时只需要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无须在烈日下奔走于田间,大大节省了人力。另外,桃园的用水和用肥都经过精确的分析,确保桃树得到充足养分的前提下,更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资源,而桃树所需的温度、湿度、用肥都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当然,这还需要严格的科学比对,这只是我们物联网在农业上应用的开始。”
阳山水蜜桃管护项目只是无锡物联网开始应用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无锡,这样的应用示范项目就有125个。
雏形渐现
就拿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养殖业来说吧,在无锡宜兴,有家养猪场引入了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跟踪母猪的生理周期,汇总体征数据,比如该监测对象是否处于受孕期,或者受孕了处在妊娠的哪个阶段等等,均可由后台的数据分析出来。仅此技术,为养殖户节省出一半的劳动力。这家养猪场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无锡富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富华科技)。
引入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养猪的远程遥控操作,换而言之就是可以干干净净养猪,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必须成天跟猪厮混在一起。饲养员只需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猪场的管理信息,通过视频就可以清楚看到猪场内的一举一动。
“这得益于场内每头母猪耳朵上的电子耳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信息。电脑可以通过扫描轻松识别每一头母猪的状态,从而可以对母猪实现个性化的养殖。”富华科技总经理罗远明介绍说。富华科技主要提供动物追踪、畜牧业信息化、食品安全和溯源技术解决方案。
针对母猪的生长状态,给予个性化的饲料喂养;使用分离器将处于不同妊娠阶段、没有电子耳标或带有损坏电子耳标的母猪进行人工或自动分离,不同的母猪将进入分离区或者躺卧区;使用单色、双色或三色喷墨器为母猪做标记。这些物联网的应用使得养殖户的养殖效率大大提升。
罗明远介绍说,除了可以检测饲养环节的问题,溯源技术还可以通过电子标签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整个食品溯源工作。
当猪被屠宰,猪头与猪身分离后,电子挂钩可以继承电子耳标内的数据,猪身被分割成两半的时候,这个数据信息会被传送到挂在肉上的电子标签内。而到猪肉进入批发商手中进行再切割的时候,电子编码会代替这两个电子标签。这样猪在饲养和屠宰过程的整个信息都不会被遗漏。“有了这一整套食品溯源系统,发生‘瘦肉精’事件时就有据可查了。”罗远明说,目前这种应用已经在多家养殖场推广。
在工业方面,一些公司也渐露头角。无锡必创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峰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自己公司生产的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一些知名的施工机械安全监测、油田管道监测、桥梁健康监测和物流运输监测等方面,公司也因此获得不错的收益,投资机构也青睐有加,目前已经获得几笔投资。
江苏中科博阳集团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阳集团)董事长林益也讲述了自己工厂的变迁,通过从工业清洗与自动化入手,公司通过下属的专业传感网技术公司可以给其他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加上与下属的另一个环境工程公司合作,又可以提供绿色化解决方案。博阳集团已经从单纯的轴承和轴承设备供应商变身为轴承业的智能工厂方案提供商。林益告诉本刊记者,这一转变在2011年就为博阳集团增加了8000多万元收入。
在环保方面,无锡市环保与水利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用物联网技术监控太湖蓝藻,并实现了智能化打捞。
据该项目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科怡海高新技术发展江苏股份公司介绍,当传感器感知到蓝藻暴发指数超过60%时,“感知太湖”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绿色报警,提醒抓紧打捞。与此同时,提醒打捞的信息也会通过网络传送到安装在打捞船上的GPS装置上,实现智能管理。打捞完后,系统还会指示船只运送到就近的藻水分离站,分离出的藻泥又被通知送往需要的有机肥厂。
当初,无锡寻找新兴产业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太湖污染,如今,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太湖治污,即通过在环太湖地区各个监控点安装传感器,对太湖的水文、水质等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以上仅仅是无锡125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和因物联网而开始转型的企业代表。据无锡市市长朱克江在一次会议上介绍,目前无锡全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涵盖工业、农业、电力、物流、交通、安防、环保、医疗、家居等多个领域。在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内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后,无锡物联网企业已布局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城市,承建或参建当地的应用示范工程。
朱克江在报告里说,目前全市物联网产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万人,实现产业化的企业达608家,涌现出一批有技术、有市场、上规模的成长性企业。
现在,在无锡新区内,沿途楼宇标牌、灯箱广告上出现最多的字眼非“物联网”莫属,在街头随便询问一位出租车司机,他也能就“物联网”这个话题跟你聊上几句。自2009年8月,国家提出要在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以来,物联网成为无锡一张名片,全市上下着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物联网应用也雏形渐现。
无锡物联网如何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究其原因,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阵痛中落户
无锡人对于2007年5月发生的太湖大规模蓝藻暴发仍然记忆犹新,那次污染让无锡市民经历了一场饮水危机,也给无锡敲响了警钟。
台达的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曾表示:“因为一个企业是生活在环境中,跟所相关的人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除了赢利以外,更要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也成为台达集团给社会的承诺。
“环保、节能、爱地球”是台达集团的经营使命。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近期,通过对台达集团总部,以及一些实施项目的采访,笔者深深地感觉到,这一理念已经实实在在地被落实到了台达集团的各项业务中。
围绕节能构建三大业务
据了解,台达目前在全球有114个运营网点、30个生产基地、56个研发中心,其中在祖国大陆就分别有49个、18个和23个。目前在祖国大陆有超过3000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上海、广东东莞、江苏吴江、安徽芜湖、湖南郴州等地,18个生产基地的总生产面积超过68万平方米。
近年来,台达集团保持将年收入的5%~6%投入到创新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中,不断提升产品的能源转化率。台达集团已经逐渐从产品制造商转型成为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集团全资子公司)董事总经理游文人介绍说,以节能环保理念为核心,台达集团将业务聚焦在三大领域――电源和元器件、能源管理、智能绿生活。
电源和元器件是台达集团的传统优势领域,台达可以为移动终端产品、云计算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提供全系列的电子元器件、内置电源、散热管理方案。在提升电源产品转换效率方面,台达在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整合方案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目前,台达产品的转换效率都已经达到90%以上,其中,通信电源效率超过97%,光伏逆变器效率高达98.5%。这些技术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台达在电源产品领域的业务拓展。台达提供的定制化服务已经成为全球众多知名品牌的首选。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台达集团的成长更为迅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包装、纺织、电子、印刷、机床、电梯等领域,其全方位的能源管理系统更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动车驱动、环保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
台达集团执行长郑平表示,台达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市场份额还很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加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台达不能迷失自己,不能追求什么都自己做,要关注客户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郑平认为,更多的市场机会还在新兴市场。“欧美厂商实力较强,但对用户特殊需求的响应时间长,产品定制性差,服务能力不足,这就是台达的机会。未来台达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做好系统整合。”
台达的投影显示系统、LED照明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多种血糖测试设备,构成了台达智能绿生活业务。台达集团还早在2006年就承诺台达未来所有的厂房都必须践行绿建筑理念。
从UPS到数据中心
UPS不间断电源解决方案是台达集团的强势业务。台达可以提供全系列UPS,从小型的1~10kVA的产品,到满足大型数据中心的60~500kVA的产品全覆盖。在此基础之上,台达已经将业务的触角伸向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台达推出的InfraSuite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解决数据中心能耗管理所涉及的电力、空调、网络、机柜、环境控制、地板工程等各方面问题,既可以提供新机房建设方案,也可以提供老机房改建方案,还可以提供先进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台达集团台北总部,笔者参观了绿色数据中心的机房。机房的面积仅有231平方米,安置了63组机柜,这里集成了台达多种节能产品和绿色机房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智能空调节能方案、LED照明节能方案、视讯与监控解决方案。这是将原来台达的两个机房重新整合而成,此前,这两个机房的PUE值分别为2.0和1.68,新机房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后,采取冷热分流设计,基础设施节能超过40%,机房设备节能超过20%。新机房最终的PUE值降到了1.43。
在台湾“国立联合大学”资讯处资讯长陈荣坚的带领下,笔者参观了大学新建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采用了台达为之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采用机柜式空调,冷热通道分离;通过机柜上方走线,仍然保留高架地板;为预防地震灾害,机柜上下分别与地面、楼顶固定;采用模组化UPS,保障整机运行,方便更换故障UPS;落实环保理念,采用氩气面或系统。
校方进行了测算,在系统运行初期(设备使用率60%),当系统PUE值达到1.6时,该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省电费36.3万元;如果系统达到满负荷运转时,每年将可节省电费60.5万元。据悉,该数据中心的总投资为600万元。也就是说,采用了台达全新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联合国立大学数据中心10年节约的电费就可以再造一个新的数据中心。
投影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台达在视讯产品领域耕耘数十年,从早期的CRT显示器到液晶电视,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投影仪、教学用超短焦电子白板、商用LCD显示屏、户外LED显示屏、剧院3片式DLP投影设备,覆盖广泛。此外,台达还提供视讯整合技术与服务,包括视讯系统工程规划与设计、视讯汇流系统解决方案、自动化视讯系统工程规划、视讯设备的租赁与销售等业务。
现在,除了教学、办公等应用场景,投影机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型视讯工程的主力设备,出现在众多的场合。
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由42台5200流明的D5000投影机拼接而成。人们可以观赏动态的美丽画卷。这里每天都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成为人们参观博物院的一个重要景点。
台达还承接了众多户外大型视讯工程,如2013年台湾新竹灯会,台达永续之环,高10米,宽70米,由15台3万流明的投影机组成了环形投影墙。
SCARA工业机器人横空出世
在台达集团机电事业群业务处副总经理刘佳容眼中,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充满了商机。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用工短缺、薪资成本上升,促使企业开始考虑更多采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解决方案;消费增长带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倒逼企业对制造设备进行升级;节能减排带来的能源设备需求的激增,高效率能源解决方案广受欢迎;智慧城市概念带来的整个城市建设和公共工程的智能化改造,在交通、楼宇等公共设施领域产生更多新机遇。而台达集团在以上相关应用领域都进行了业务布局,台达集团在这一领域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自动化系统方案供应商。
在台达集团位于台湾新竹的研发中心展厅中,笔者看到了台达最新推出的SCARA工业机器人。在演示中,SCARA机器人可以通过影像识别和机械臂动作,轻松地将被打散的拼图重新拼接成一幅完整画面。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产品可以应用在生产线上,替代人工完成插件、组装、涂胶、锡焊、搬运、堆栈、包装等多种工作,其工作效率、工作精度等指标远超普通工人。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制造;传统产业;服务化
一、智能制造的内涵
智能制造是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导向,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数据挖掘出客户需求信息并贯穿于供应链中各个生产环节,包括生产、设计、产品库存、客户需求、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关键环节,使用先进自动化机械设备及制造系统进行柔性化生产,形成一个多维度的智能制造系统。通过智能制造提高核心竞争力,革新旧有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把传统制造业打造成高附加值并提供生产服务化的高科技企业。智能制造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智能制造集中体现在“智”。随着互联网+APP技术的兴起,“智”更多在于通过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拉进与终端消费者的距离,通过海量的数据采集并利用大数据挖掘客户的有效信息获知客户的需求,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互联网+时代形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2.智能工厂为载体,全面深度互联
智能工厂是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而智能制造系统则是智能工厂的核心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智能化调度,有效执行生产和按需生产,按订单投产零库存是智能制造中最关键的制造节点和生产管理节点。以数据互联互通为特征的智能生产系统为导向,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打造可视化、智能化的工厂,实现生产过程如每个生产单元、工艺设计、智能设备的投放和使用、知识工人的运用、执行系统、物流自动化配送等系统进行实时管理和优化。
3.以客户端到生产端信息数据流为核心驱动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客户能在网上直接下单,C+M模式和O2O模式已成为现实。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对网上生成的大批量订单进行智能分析,可以实现对个性化定制中的同类项需求合并。智能制造的驱动要素主要在于数据,当产品可以变成数据时,每一个生产工序能用一组数据进行串联,即可实现以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全程生产协同完成整个制造流程。简言之,智能制造环节是以客户端、生产端的信息源为核心驱动,使客户需求变成协同化制造的生产单元,实现大规模化的生产定制,从而实现从生产向服务、由用户直接驱动的制造方式。
4.以互联网驱动的新型产业制造模式
通过互联网+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智能化3D打印技术、先进生产装备、机器人的应用,传统制造业中的流水线生产可升级为个性定制化的大规模生产,在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各环节实现端到端无缝协作的智能工业生态系统,生产型制造企业逐步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二、传统生产型产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
1.传统制造业附加值低,产销结构不合理
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土地资源环境约束、产品附加值低、产销不对路导致库存积压、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
2.先进制造机械零部件依赖进口,替换成本高
智能制造的生产更新换代需要机器人的投入使用,需要提升生产效率。而先进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进口,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订单小、资金周转慢等原因,大面积把工人替换成机器人也不现实。
3.智能软件系统发展滞后,自主研发程度低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等一系列“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传统的生产线操作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要求,特别是落后的生产软件系统无法生成一系列自动指令来指挥机器人操作。数控机床、机器人、行业内的生产工序的操作系统大多靠国外软件公司。国内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的软件技术非常滞后,如CAD、ERP、MES、传感器等基础操作系统,仅有部分大型企业能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自主研发生产操作系统,融入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柔性化生产。
4.各行业内自动化生产基础差异导致智能化升级难度大
由于原有行业内的生产自动化、数字化基础差异,各行各业的智能制造升级路径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生产制造主要企业生产什么,市场就会提供什么产品。但随着互联网+制造业工业融合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订单,掌控最新的市场需求,实现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监控。而部分企业数据集成和综合利用能力低,无法利用海量的源数据提取有效的客户需求信息,从而无法转化成生产数据和精准的经营决策。
三、智能制造的价值创造优势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时代。而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战、劳动力成本上升、小批量多批次的定制化生产需求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等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生产制造资源进行敏捷化柔性化生产,基本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制造业服务化、资源高效利用,以及互联网与工业跨界融合。
1.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客户端,互联网融与制造工业的融合使得来自全球或全国各地的订单数据
能够零时差、零失误传递至生产企业内部;企业从网络云端获取订单数据,依照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生产,企业所有员工直接面对客户,避免了盲目生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在生产端,通过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把工人从纯手动操作释放出来。生a过程采用全程数据驱动,把各项生产工序转变为系统指令,实现人机一体化,大大缩减研发、设计、管理人员,提高了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需求驱动
通过互联网技术,采用C+M的商业模式可以使消费者与生产者深度融合,满足顾客个性化私人定制的需求。以需求驱动为契机,企业生产效率更高,服务更为精准化。订台集合而来的数据,基本可以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化设计需求。数据驱动和智能生产制造能有效化解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难题,从而形成面向客户的极有竞争力的优势,把传统的制造企业变成高附加值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网络科技企业。
3.实现了零库存,引导消费时代
通过智能制造,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的综合应用,发展生产过程智能化,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可以实现零库存。个性化定制采用全程数据驱动,先付款后定制,避免了企业产销不对路的市场供给方式,原辅料和产品均能实现“零库存”,解决了库存长期积压企业资金周转慢的顽疾。
四、启示: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根据Andy Neely对全球130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的结果,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的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而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进展所有企业的2.2%。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传统的制造业对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销售模式、盈利模式、物流系统重新再造,建立高效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模式,实现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
1.革新产业业态与定制化运营模式
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视角出发,树立协同创新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商业思维,将产品设计研发、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生产制造流程、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过程进行高度整合,重塑价值链延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逐步有序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创客和众包设计,从而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2.打造智能车间、数字化工厂
通过打造智能车间和数字化工厂,让制造资源、生产过程、现场运行、物料管控、质量管控数字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积极性。此时,通过机器换人,把人从传统的工序中剥离出来,由传统的“人指挥机器”转变为“人根据信息指令完成生产工序的调度”,解决工业化进程中人类脑力劳动自动化效率低的难题,同时可有效应对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中低端产业转移至毗邻的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3.制造业智能服务化的战略及实现路径
(1)注重客户需求,实施个性化定制
通过移动互联网+电商渠道模式,积极探索客户需要,鼓励客户参与产品研发过程、消费体验,让制造企业从价值链低端逐渐延伸到价值链高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共创,提高服务化产出,进而提升服务化水平。在产品销售管理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微信公众号、网络商城、天猫淘宝、移动电商、跨境电商等渠道,来拓宽客户需求的层面。同时,鼓励自动化生产基础强、有一定影响力的制造企业率先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形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心,从而带动薄弱的中小微企业逐步升级为以服务提供商为主的制造企业。
(2)打造全生产服务生态链
以消费者为核心,重构产品个性化研发、柔性化生产、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体系,通过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的运用,融入顾客参与设计产品服务的流程,增加制造业服务要素的投人和供给,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上游扩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此外,借助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打造智能产品平台和渠道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生态链延续。
(3)应用信息技术,革新营销方式
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建立企业自身涵盖客户需求层面和工厂内部生产过程及设备运用的大数据体系,要将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有机结合起来,对企业进行内部治理。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革新营销方式和销售渠道等,进行服务创新。
(4)政企联动,鼓励智能制造服务化
长期以来,受粗放型工业发展影响,制造业企业过度追求规模、以产定需、重产品轻服务、忽视客户个性化需求,产品的附加能力相对较低。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企业继续通过智能制造转型来解决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白热化的价格战、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困境。为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应采用政企联动战略,即通过政府的“手”打造生产集群基地,在财政税收、土地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措施,健全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融合发展,以点带面,实现规模化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斌.大数据颠覆传统产业[J].企业管理,2017(04).
[2]余海燕,湛军.顾客体验与价值共创--宜家和曲美的服务化转型[J].企业管理,2017(04).
[3]柳屹立.酷特的智能之路[J].企业管理,2017(04).
[4]曹根基.互联网+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链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12).
[5]肖静华,毛蕴诗,谢康.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体系与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J].产业经济评论,2016(03).
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投资机构是霍尼韦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于199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批准在上海设立,代表霍尼韦尔全球业务部门向中国进行广泛领域的投资。截至目前,霍尼韦尔在中国已进行了超过5亿美元的投资,营业额超过5亿美元,贸易额超过13亿;建立了21家涉及航空、自动化控制系统、特种材料以及交通和动力系统方面的生产,维修服务以及贸易性的独资和合资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安防行业正不断发生着变化,成功的经销商、工程商、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等需要与优秀的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联合以保持持续增长。霍尼韦尔是一家年销售额达310亿美元的财富100强企业,霍尼韦尔安防集团(Honeywell Security)是世界最大及最富经验的安防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其视频监控、门禁控制、防盗报警、智能社区系列产品和稳定可靠的集成解决方案正保护着全球数百万的家庭、工厂、企业单位、商业机构、公用事业及政府机关的安全。霍尼韦尔作为在安防领域拥有80多年历史的值得信赖的品牌,是安防事业的首选合作伙伴。
在智能社区领域,霍尼韦尔拥有二十多年的市场经验和技术积累,把保护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安全与幸福作为其使命。根据中国小区市场的特别需求,霍尼韦尔研发并整合了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最全的产品线及成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出入口控制、视频监控、周界及室内防盗报警、可视对讲、智能家居等多个子系统及全系列产品,提供智能家居网关解决方案和总线解决方案,为业主创造安全、舒适、便利、节能的超值生活享受,并引导和影响着中国住宅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标准制定。
此次巡演中展示的霍尼韦尔智能社区系列产品包括主打上市的HVP系列数字总线黑白及彩色可视对讲及安防系统、极品级HS4000/6000数字总线彩色可视对讲系统、顶级智慧家居Home Net家庭网络系统、经济型网关系统、预告上市的VENUS智能小区安防系统以及其他特别适合社区应用的霍尼韦尔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和门禁控制系列产品。
主打上市的霍尼韦尔HVP系列数字总线可视对讲及安防系统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它采用稳定可靠的专业总线制系统平台,搭建可视对讲及安防系统,能让家庭更好地融入社区安全联防体系。该系统安装简便、具有强大而灵活的解决方案,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社区,提供便捷的可视对讲、进出控制、火灾/燃气/盗窃8防区安全防护、信息、支持电梯呼叫、图像存储等功能。主推产品包括HVP-1000、HVP-2000系列4英寸黑白CRT或5英寸真彩色TFT液晶屏显示器,壁挂式家庭主机,设计时尚美观,有效的成本预案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客户还可以通过霍尼韦尔的区域授权经销商享受售前技术方案和配置咨询、现场技术支持及18个月免费维修。HVP系统的其他配套产品还包括充分满足高科技数字公寓要求的霍尼韦尔公共门口机HLP-1000、指纹识别单户门口机、管理中心机、BUS系统设备及安全管理软件等。
霍尼韦尔HS4000/6000预埋式数字总线可视对讲系统拥有流线外观设计和精湛工艺,让其成为可视对讲产品中的极品:5英寸彩色TFT液晶屏显示器,并整合了进出控制、多防区安全防护、信息、电梯呼叫、图像存储等诸多功能。
顶级霍尼韦尔集成智慧家居系统以“家庭网关”(Home Gateway)为系统核心,连接网络家电、紧急呼叫、门禁、灯光控制模块、火警探测器、电子门锁以及触摸屏操作终端,整合安防系统、煤气阀门控制、可视对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场景联动控制、空调控制、信息家电控制、物业管理以及远程通讯等系统,并同时使住宅始终保持高效节约、舒适环保的状态、为业主创造安全、舒适、便利、节能的高品质数码生活。主推产品包括:HS-7000N、HS5000顶级家居智能网络终端控制主机、HS-4500SCH家庭分机、浴室电话CT-510ACM、单户门口机HC-6000、HLS/HCS灯光/窗帘控制面板等。
霍尼韦尔经济型家庭网关解决方案同样能高度整合和控制以上各个智慧家居子系统,在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基础上同时满足投资者的预算控制要求。
预告上市的霍尼韦尔VENUS智能小区安防系统将以稳定可靠的实时报警和自动纠错功能为人注目:该系统采用了高可靠性的双CAN总线结构的数据通讯方式,具有强大的总线保护及纠错功能,除了对总线数据进行严格的校验外,还可以在总线故障时自动隔离、实时报错,几乎可以做到不死机,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率。
霍尼韦尔其他智能社区解决方案系列产品还包括特别适合社区应用的视频监控产品系列,如HDC-425P小半球摄像机,其体积小巧,安装简便,适用于电梯、楼道等小范围应用;HCCWD484X超宽动态彩色摄像机,采用1/3英寸宽动态数字成像器,扩大了拍摄场所的适用范围,在室内外光线反差较大时也能呈现真实清晰的图像,尤其适合小区大堂等场所的使用;HCC-645P枪型摄像机具有高性价比,适合小区内部和周界的广泛监控……另外还有霍尼韦尔HD-DVR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煤气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等。
霍尼韦尔的智能社区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中国首个最大的顶级智能社区深圳红树西岸、华北首个全集成智慧住宅天津赛顿中心、华东首个高度集成智慧住宅杭州东方润园、位于中国科技精英聚集地北京中关村的The House等高端智慧家居项目,以及北京太平洋城、东方润景、上海汇宁花园、苏州中茵皇冠、广州五溪玉龙别墅等总线对讲类中高档住宅项目。在韩国、东南亚、中东等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美洲和欧洲,霍尼韦尔的智能社区产品也正被广泛采用。事实上,全球有超过一亿个家庭和五百多万幢大型建筑在使用霍尼韦尔的楼宇和住宅产品与技术。
孙杰贤
随着我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所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突出,加之当前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式,使得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摆脱增长乏力的局面,实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已成为摆在政府及企业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作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业骨干企业,“巨大中华”、“TD”等仿佛已成为大唐电信的显著标签。而随着国家“两化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唐电信在传统电信行业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正在实现从技术、设备提供商到服务、方案提供商,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等也已成为其新的代名词。
感知市场战略转型
作为带动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无疑在当前的产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便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支点。对于国家而言,两化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当前“十二五”期间,行业信息化也已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如果说过去的10年属于个人通信,那么未来10年将属于行业信息化。无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还是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都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将行业信息化作为主要战略市场之一,大唐电信也是如此。
其实,在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领域,大唐电信已经耕耘多年。2011年,适应新的形势,大唐电信进行了战略转型和运营管理架构优化调整,成立行业应用事业部,将公司下属传统设备企业,与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企业合并,包括大唐软件、西安大唐、成都信息、天津技术等下属单位。事业部面向行业、运营商、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软硬件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负责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系统集成,同时担任公司内部通信系列产品的工程服务。
大唐电信副总裁、行业应用事业部总经理王宏岩在接受《中国信息化》采访时表示,整体解决方案转型是近几年来大唐电信进行产业调整的核心工作目标。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大唐电信已经在传统电信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技术、设备提供商向服务、方案提供商转型,5从单一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型。
依托产业链齐全的优势,通过产业聚焦和产业协同,大唐电信建立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业务体系,以及面向市场以客户为核心的运营模式。针对政府、行业、企业及个人领域,大唐电信在公共服务智能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个人移动生活等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是以事业部核心产品为依托,能为客户解决信息化问题的整体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系统设计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均是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关键要素。而未来的行业事业部将紧密围绕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面向个人客户、行业客户、政企客户延伸与拓展应用和服务,全面提升在物联网、行业应用等细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行业应用事业部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经覆盖程控交换、接入、移动、终端和监控等领域,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广泛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公网,以及石油、电力、煤炭、水利、核电、政府与公共行业等专网。此外,事业部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有服务支撑网络平台和呼叫中心,可以面向客户提供涉及整个网络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
资源整合异军突起
作为老牌的通信设备厂商,大唐电信进军行业信息化无疑将面临着重重困难。相比传统的运营商市场,行业信息化市场的产业链更长,政策主导性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趋势明显,因而也更为复杂。而且,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每个行业的需求及面临的问题也有明显差异。
因此,担心大唐电信的“水土不服”不无道理。作为领军人的王宏岩则显得信心满怀,他说:“我们不打无把握之仗,而且每个特定行业都有着自己的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发展的重点关注方向,因此也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众多的市场机会。”
近年来,大唐电信在水利、煤炭、核电等行业领域精耕细作,以十余年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工程实施经验的积累,为行业用户提供了大量满足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行业应用产品与IT服务。大唐电信扎实的技术底蕴和研发实力可以保证高效、快速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地部署所需要系统,带动其面向行业客户营销能力的提升。同时,大唐电信具有非常有经验的系统规划及管理团队,他们所具有的多年的企业信息化经验及大型IT项目规划、实施、维护的丰富经验,以及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快速学习、勇闯难关的能力,保证项目团队在与行业客户的交流过程中,快速学习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及信息化需求,并快速落实在整体解决方案中,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能够切实解决客户实际困难和问题的方案与产品。
王宏岩说:“经过将近两年的调整,行业应用事业部在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工作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需求,不但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同一行业的不同客户也会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的市场开拓所面对的、也是不可回避的。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了新兴产业市场的上述特点之后,我们开始致力于提升快速灵活的解决方案推出能力,以及基于开放架构的产品灵活构建能力,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的多变及个性化要求。”
公司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在行业应用方面深耕细作、横向拓展,另一方面在政府示范工程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今年以来,大唐电信在行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亚洲最大煤矿神东集团大柳塔煤矿TD—SCDMA试验局已顺利开通,为TD—SCDMA系统在煤炭领域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亲情通”解决方案在多个区域市场成功移植;在中广核仪控领域,参与实物保护系统、KNS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建设,为后续核电行业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获取某大型光伏电站的设备供货资格;在水利行业,宁夏、吉林、内蒙等传统市场得到巩固,山洪预警、水资源系统等新产品相继推出并获得商用。这些项目实践促进了公司行业信息化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提升,也为公司后续做实、做大物联网及行业应用产业提供了基础。
“当然,好的方案和产品,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市场和销售团队销售给客户,使公司和客户通过良好的合作获得双赢。我们拥有一支战斗力十足的市场营销团队,这是提升整体解决方案交付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行业应用事业部在组织架构调整后着重在进行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将积极发展同行业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客户更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同客户一起面对企业ICT的挑战。”王宏岩表示。不过他也强调,不同的行业因其业务特点而有不同需求,如煤炭、石油、核电等能源行业注重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政府行业对城市公共服务关注程度高。同时,在技术发展、两化融合过程中,行业客户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优化也会带来大量的、时效性高的新业务、新流程需求,用户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支持其业务和管理的持续改进。因此,“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需求,不但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同一行业的不同客户也会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打造快速灵活的解决方案推出能力,以便快速响应市场的要求。”
智慧融合远景布局
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今天,“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曾这样写到“两化融合将点亮智慧城市”,这非常形象地解读了两者的关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大唐电信认为,一个智慧的城市,应该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依托适当的信息化应用,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城市管理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核心能力,包括城市相关信息的全面感知以及对所获取信息的有机整合,同时依托整合信息实现城市相关管理能力的有效协同,并能够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随时根据城市管理和服务需求灵活调整。
基于这样的理解,大唐电信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从“统一开放的平台架构”搭建以及“丰富的智能化应用”搭建两个层面着手,通过平台能力和上层应用的有机结合,在帮助城市完成适合当前需要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帮助城市建立了能够面向未来平滑演进的弹性智能化应用环境,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唐电信推出的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解决方案,其核心目标是将一个城市中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同时我们关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业务领域,包括面向城市运营管理的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环保、应急指挥,以及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应用领域。
近年,大唐电信在“智慧城市”市场领域,巩固和开拓了陕西、山东、湖北、等公安消防市场,成功实施了北京东花市数字城管项目,圆满完成了成都公交客流统计测试验证,并顺利签订了西安泾渭新区数字化园区等项目。
“‘融合、开放、赋能’是未来信息化平台的主要能力特征。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价值链主导者需要为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提供开放的应用创新和信息化能力消费平台,吸引各类优质资源加入到价值链中,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价值链。”对于未来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王宏岩如是说。
这其中,“融合”指的是能够屏蔽网络制式、数据来源、业务特点、终端类型等差异,实现泛在支撑;“开放”指的是能够为合作伙伴/TSV提供应用开发和接入的环境,为合作伙伴或个人参与者提供内容和信息的环境,让每个行业领域的专家、从业者直接参与到价值链中,从而促进信息化能力的创新不断发展;“赋能”指的是能够为合作伙伴/终端用户提供平台自有和第三方开放应用、内容和信息的消费环境,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能力消费体验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