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着力打好基础,提升质量,巩固成果。在巩固完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保障供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全面持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和体现城市公立医院用人自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全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更加有效。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健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改革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立足区情,先行先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已明确的改革任务,加大推进力度,提升改革成效;对指明方向,需要探索的改革要求,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探索建立符合辖区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创新医疗、规范医药、健全医保,实行“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4.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着力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不断健全长效、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改革运行新机制。

二、实施范围

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1.完善分级诊疗病种管理。完善区级医院负责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50+N种普通病的诊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功能精准定位,合理分工。在落实省、市、区、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500种疾病诊治的同时,市、区、镇医疗机构每年分别新增5个及以上分级诊疗病种。所有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出院病例数≥50%。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

2.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拉开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按照区医保局《关于转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市、区医保部门制定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措施,坚持总额预付制度,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符合市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参保患者住院不设起付标准,按照评估确定的病种定额标准,统筹区内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分别按60%、70%、80%的比例进行报销,参保患者承担定额标准内个人自付费用,超出定额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遵循“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鼓励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精神,统筹区域内一级(乡镇)、二级(县区)、三级(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分别为300元、600元、10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80%、75%、65%。转市域外(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30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为50%。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有序就医。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确保医保基金区域内支出率同比增加5%以内。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财政局

3.动态调整分级诊疗病种支付标准。区卫健局组织专家对区属医疗机构诊治能力进行评估。区医保局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规定及区社会发展和基金收支状况,确定新增加的分级诊疗病种,并适时调整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其中,起付线调整幅度在统筹区内一级(含未定级)、二级、三级、统筹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50、150、400、1000元以内、支付比例调整幅度5%以内,由区医保局会同财政部门予以调整。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创新。

4.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强化区“医管委”和“医管办”监管职能,对2所公立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管。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用人自,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提高医院内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在10%以内,全面提升医院决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5.加强对公立医院监管和绩效评估。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位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薪酬挂钩。对服务效率高、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社会评价高的医疗机构适当提高补偿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个人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对社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建立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6.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根据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制定完善辖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及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坚持在每个建制镇办好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加强基层“中医馆、国医馆”建设,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非公立医院。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7.完善区域医共体建设。以医院为龙头,联合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民营医院,组建区域性医疗共同体。以建设信息系统为抓手,推进医共体工作,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目标。医共体内实施逐级转诊,通过医保杠杆重点推动向下转诊,确保区级医疗机构向下转诊率达到5%以上,向上转诊率逐步下降,引导医共体主动开展疾病预防、健康等管理,规范、合理使用医保费用。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8.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实行乡村卫生机构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开展1次综合或专项督导,每月或每季度进行1次综合或专项考核,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收入与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9.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将远程医疗服务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疗机构之间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要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约定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远程医疗邀请方开展医学影像、病理、心电、超声等检查,受邀方进行诊断,收费标准按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执行。邀请方留取部分诊断费用后,将其余部分拨付受邀方。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10.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由医院牵头组建日间手术联盟,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根据省、市卫健主管部门确定的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遴选符合区实际的日间手术病种,区医保局确定病种支付标准,不得将单病种包含的费用转移至门诊。医院三、四级手术占全年手术总量比例≥50%。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三)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11.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药物使用激励机制,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推进基本药物分级保障,基本药物分级使用品规比例或金额比例应当逐年提高,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品规比例分别不低于30%、50%、70%或金额比例分别不低于20%、45%、50%。完善二、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衔接的用药机制,实行签约慢性病患者“长期处方”政策,将医保目录内部分非基本药物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引导慢性病等疾病患者到基层就诊,减少其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2.全面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区属公立医院所用药品、医用耗材均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强化监督制约,完善配送管理,利用药品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供需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确保采购信息共享,保障临床用药,有效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确保采购工作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3.强化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加强区属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临床用药一线监督,重点监控临床辅药品、营养性药品和高价格药品的使用,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金额排序靠前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分析通报,促进合理诊疗,保障合理用药。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4.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全面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政策,进一步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规定,统一采购配送。严格执行省上制定的高值耗材采购办法,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超常使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跟踪监测,及时预警干预,严格执行短缺药品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均设立总药剂师,发挥用药指导作用,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改革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15.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对医院的监管职责,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强化会计和审计监督。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协调机制和督察机制,建立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制定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

16.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等制度。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对发生欺诈骗保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17.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依法执业管理组织,在区卫健局设立综合监督股,落实岗位职责和专门人员,规范各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依法执业水平。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建立灵活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

18.落实经营管理自。按照“管好放活”的要求,充分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优先保证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聘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区属公立医院补充事业编制人员以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主,按照政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自主设置岗位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招聘的备案人员经区政府核准后依法依规签订聘用合同,报编制、人社部门备案。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卫健局

19.完善基层人才招聘编制管理制度。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形成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照区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予以招聘,结果公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20.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职工绩效奖励。落实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补贴和工作津贴,提高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激发活力和动力。公立医院实行内部考核与奖惩,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完善公立医院用药管理,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21.积极推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因岗定薪,同岗同酬,岗变薪变,优绩优酬,允许卫生技术人员薪酬高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制订薪酬标准时应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充分调动积极性。健全以岗位医疗质量、工作量、医疗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医德医风等为重要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挂钩,逐步建立医务人员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将医疗机构通过执行省上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改革政策降低的费用,主要用于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40%,公立医院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2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医教协同,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对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师,按照规定接受规范化培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岗试点。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和绩效管理制度,继续安排培养大专村医,试点推行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稳定推进乡村医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到2020年,力争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每万服务人口都有2名全科执业医师。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委编办

23.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制定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认真落实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各项规定和优惠政策。加大基层人员激励力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稳定骨干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24.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全面掌握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负债总量,采取多种渠道,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历史债务,逐步降低医院资产负债率。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七)切实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5.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区域卫生健康信息虚拟专用平台。完善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规范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用药等服务行为。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

四、时间安排

(一)启动实施阶段(8-9月)。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省、市《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路径,完成时限、考核指标,按照方案进行安排部署。

(二)深化推进阶段(9—10月)。按照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三)完善提升阶段(10月以后)。按照2020年、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认真总结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提升改革水平,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医改工作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根据综合医改试点方案和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区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要切实把医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医疗、医药、医保工作,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年度目标和时间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强化政府推进综合医改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各级财政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转变投入方式,完善补偿机制,切实保障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2020年医疗保险办公室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运用DRGs医保支付方式,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以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保障医疗服务健康持续发展。在院领导班子的支持和高度重视下,通过各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的共同努力,把控好每个环节的医保制度落实。统计截止至2020年11月,共接诊医保患者****人次,医疗费用**亿元,医保报销金额**亿,较上一年度接诊患者人次减少**%。现将医保工作完成情况做如下的汇总:

(一)指标完成情况

1、“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日间服务的指标。自2020年6月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推广日间手术,按每月进行数据上报。自2020年6月1日至12月18日,日间手术共开展***例,每月占比均达标。自2020年11月开始,在全院推行日间化疗,统计截止2020年12月18日共计***例日间化疗患者。11月日间化疗开展率已达标。

2、DRGs日常工作及科室运行分析。截止统计至2020年11月,共完成43场DRGs科室专题分析会。2020年度截止至11月,共累计上传DRGs病历******本,上传率达100%。每月均在医保局规定的反馈时限内,将各科初分组发放至科室医生OA内,有问题的分组及时与我科反馈交流,合理的调整建议我科在时限内予以上传反馈。截止统计至2020年11月,共反馈DRGs病历约****本。科室根据2019年的年终清算的准确数据,对去年整年DRGs有亏损的科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将科室可盈利分组多收,亏损分组罗列后予以重点剖析从而减少整个科室的DRGs亏损。

3、日常医保智能审核工作及物价工作。2019年下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因衢州市医保局系统切换而暂停。自2020年9月开始,智能审核系统恢复,医保办根据日常反馈的数据进行逐条审核,将共性问题予以集中反馈临床,将个别问题以点对点的方式逐个辅导。截止至2020年11月反馈数据,违规条数已从之前的*****千余条下降至现在的***百余条。之后从2021年起,医保办会联合护理部,将智能审核的相应违规规则纳入护理质量考核,让临床收费更加规范。我科还承担了物价的相应工作职能,本年共新增物价***条。按照物价相应规定,在2020年9月大型物价调价后予以更新上墙物价公示牌,此次物价调价项目涉及11大类1183小项,于2020年9月1日前顺利调整并执行到位。本年度开展物价相应物价培训4场,培训会的主要内容是将智能审核反馈的共性问题集中再次强调。

4、日常外伤上报及特殊病门诊办理。统计截止至12月23日,累计上报外伤病人****人次。协助参保患者在浙里办APP办理特殊病门诊约****人次。避免了病人及家属医院医保两地往返奔波,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

(二)具体工作举措

1、根据DRGs反馈数据,我科室制定两项质量管理指标用于考核临床DRGs的实际运行情况。指标一:正常病例的入组率。考核指标的目的是规范临床诊疗,避免有大范围的异常病历出现。指标二:正常病历的差额占科室医保基金支出的占比。考核指标的目的是为了在DRGs支付的指导下,控制各分组的医疗总费用。在年终清算时可以尽可能的不造成扣款。因考核数据来源于医保局,故以上两项指标出具结果的时间会延后两个月,现已考核至本年度10月。考核结果如下:

2020年1-10月正常病例入组率指标

科室

1月得分

2月得分

3月得分

4月得分

5月得分

6月得分

7月得分

8月得分

9月得分

10月得分

分院老年病区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心内科

30

50

50

50

50

50

50

50

肾内科

10

30

50

50

10

50

50

50

30

50

重症医学科

50

30

10

50

10

10

50

50

呼吸内科

10

50

50

30

10

10

10

10

30

消化内科

1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神经内科

3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内分泌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儿科

50

50

10

50

50

10

50

30

50

50

放疗科

50

1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肿瘤内科

30

10

10

30

50

30

10

血液病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康复医学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肝胆外科

30

10

10

10

10

30

50

30

30

骨一科(胡、王)

30

50

30

50

30

30

50

50

骨二科(管、杨)

30

30

50

10

50

30

结直肠科

10

1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神经外科

50

50

50

50

30

甲乳外科

30

30

50

50

泌尿外科

30

50

50

50

心胸外科

10

50

50

50

50

50

妇科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产科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眼科

50

不考核

10

10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50

耳鼻喉科

3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2020年1-10月基金占比指标

科室

1月得分

2月得分

3月得分

4月得分

5月得分

6月得分

7月得分

8月得分

9月得分

10月得分

分院老年病区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心内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肾内科

50

50

50

50

50

50

10

50

50

重症医学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呼吸内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消化内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神经内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30

内分泌科

50

50

50

50

50

50

10

50

50

50

儿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30

放疗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10

肿瘤内科

50

50

50

30

30

血液病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康复医学科

10

50

50

50

50

50

肝胆外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骨一科(胡、王)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骨二科(管、杨)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结直肠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神经外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甲乳外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泌尿外科

50

50

50

50

50

50

10

50

50

50

心胸外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10

50

妇科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产科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眼科

50

不考核

50

50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30

耳鼻喉科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以上数据表明,指标初期,各科室得分情况还是不太理想的。经过医保办与临床科室的多次沟通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后,指标得分情况大为好转并趋于稳定。明年将根据省级DRGs分组,优化指标后继续考核临床。

2、根据科室每月DRGs分组反馈数据,医保办工作人员专人对专科逐个辅导,将平日分组中常见的问题或容易造成分组亏损的情况尽早告知科主任及主管医师,可以让临床科室及早的意识到并主动规避。但因我院病人结构等多方面原因,致使较多亏损病组至今无法找到DRGs平衡点,可能造成部分科室亏损。

3、科室员工工作分配细致化。医保办现有全职工作人员六名,在2020年下半年,科室对所有工作做了系统性梳理,配合医院即将创建等级医院及医共体改革做好人员工作分工。衢州市医保局对医院医保的管理也是日趋严格,故科室内部进行了此次细致化的工作分配。遵从将大模块工作分配到人,细致性工作追踪到点的原则,将医保办所有的工作进行了落实。利于科室管理者按照时间节点实时获取医保办的工作成效,也同时为医院领导做好医保管理的风向标。

(三)存在主要问题

1、2020年衢州市医保局根据国家医保局的要求,先后组织进行了两次公立医院的自查自纠行动。2020年年底,分别再次组织了医保基金专项检查和DRGs绩效评估检查。飞行检查的结果虽是行业共性问题,我科也根据这些问题以点带面的对我院所有的收费项目进行了梳理,发现还是存在很多收费问题的。但是这些医保办至今也无法明确是否可以继续进行。2、DRGs绩效评估检查主要集中在检查病例的书写内涵上,因医保推行DRGs支付方式较早,故而临床上多存在“以钱定组”的现象,有可能导致病历内容与实际分组不符的情况。下一步医保办会利用好DRGs管理委员会的权责,将涉及科室医务科、质量管理科、病案室、绩效办纳入共同管理好医院病历质量DRG,从而促使医保办DRGs的平稳运行。

二、2021年工作计划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持续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开展。我区城乡低保金“一卡通”发放率为99%,居四个区前列。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390元调到45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原来的300元调整到360元。2013年,全区共有城乡低保5817户,16995人。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城乡低保资金4250.77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展顺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再次提高,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80元。2013年,全区共有农村五保户1333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759.96万元。

3、城乡医疗救助和孤儿救助制度不断完善。2013年,预累计救助城乡医疗困难对象2634人,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557.5万元。

4、救灾救济工作规范有序。2013年,补助2户因灾倒房重建4.2万元;采购救灾大米64.5吨31.99万元;救灾仓库支出3.35万元。

(二)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扎实开展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区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共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94个,完成率100%,产生新一届全区共选出村委会干部410名,居委会干部164名,全区共有42个村和24个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分别占70个村和24个社区的60%和100%;深入开展改革和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工作。指导各镇、街道根据居委会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了城市社区网格,完成了22个社区(村)216个网格划分。

(三)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推进双拥优抚工作不断发展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我区美社村被评为省军区民兵预备役“八个能力”建设示范点,省商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驻区部队等单位被评为“从严治军先进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等;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2013年,各项优抚经费支出779.38万元,确保我区优抚工作的和谐开展;长效保障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多次组织退伍兵与企业面试招聘,共推荐就业60多名,有效地促进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接收报到2012年退役士兵和士官171名(其中城镇兵92名、农村兵79名)。

(四)拓展为老服务实事项目,不断提高为老服务工作质量。

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覆盖了2个街道,城区12个社区,为辖区62名“三无”、孤寡、特困高龄老人提供无偿上门送时服务。为辖区300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优抚对象老人发放老年人专用手机。2013年,全区共有高龄老人5804人,发放高龄补贴588.05万元。为辖区老年人制发优待证940张。

(五)搭好公共事务服务平台,发挥民政社会管理服务职能

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依法开展。2013年,共办理登记4339件,其中结婚登记2748对,离婚登记311对,出具婚姻证明1280件;民间组织健康发展。2013年,全区共有民间组织97个,其中:民办非企业88家,社会团体9家;落实孤儿保障。2013年,全区共有孤儿补助对象36人,共发放补助金12.42万元;极实行人性化的社会救助。2013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8人。

(六)把握民政惠民工作重点,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

全面完成我区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东山敬老院内部设施配套项目。投入150万元,按照规模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的示范性敬老院的要求,为东山敬老院配备了房间、厨房和餐厅等内部设施用品,美化绿化了东山敬老院庭院,配备了相应管理人员,并由东山镇政府委托东山镇夕阳红老年人服务中心管理该院。目前,已入住36名五保老人。全面完成我区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投入205.5万元,对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装修改造,完善了其内部配套设施,对庭院进行了美化绿化。2014年1月份可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可为辖区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健身娱乐、精神慰寄等日间照料服务,让辖区老人平安养老、健康养老、幸福养老。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工作力量薄弱。每个镇、街道只有1-2名民政助理,却担负着辖区内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的情况调查、对象确定、收入核实、监督检查,同时还要参与镇(街道)各项中心工作的落实,精力、体力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救助资金明显不足。而随着救助体系的逐步完善,救助标准的不断提高,使低收入家庭数呈增长趋势,各类救助对象人数不断增加。虽然每年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不断增加,但仍然未能满足各类救助,特别是医疗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的需要。

(三)救助资源相对分散。民政、残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建设、教育、工青妇等相关部门分头实施,各自为政,导致了救助资源相对分散,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救助额度随意性和救助

对象重复、遗漏等现象,导致新的不公平,增加了救助成本,降低了救助效率,影响了救助效果。

三、2014年工作计划

一、创新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新路子。继续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农村敬老院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规范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操作规程,增强低保制度可操作性,协助市民政局做好信息比对工作;进一步完善“一卡通”发放机制,帮助镇(街道)民政办建立“一卡通”系统。

三、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低保对象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由60%提高到80%,特困户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由30%提高到70%。

四、提高救灾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三级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海榆东社区的创建工作。

五、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继续深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投入100万元,新建石山居委会办公楼。

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完善高龄补贴发放制度,按时足额发放高龄老人手中,让高龄老人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试点工作。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市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改革,公立医院新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以药补医机制得到根本改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医疗费用得到合理控制;市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有效调动,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二、工作任务

(一)逐步建立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1.破解“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市域药品总控目录,市域总控药品目录由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包括省增补药品目录)、医保甲乙类药品目录以及其他必需药品组成,并合理确定各类药品目录比例。试点医院严格使用市域总控药品。年度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药品)和中药饮片使用金额不得少于药品总金额的25%,非医保目录药品使用金额控制在药品总金额的15%以内。中药饮片处方的费用原则上不得高于上年度平均水平。公立医院因控制药费支出而减少的收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等途径解决。

2.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完善医疗服务收费结构。按照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以2010年药品差价为基础,根据药品实际招标价格下降幅度,财政补助、医保支付方式调整情况和医院内部适当消化的要求,适度调整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或增设药事服务费)、床位费等。价格调整方案由物价局会同卫生局提出,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级物价主管部门批准后施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与医保、卫生、财政政策调整相同步。应同步调整的政策由医保、财政、卫生等部门另行制定。

3.发挥医保政策调节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就医。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策均按照由此而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因政策调整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出现赤字的,由市财政给予保障。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本市医疗机构与外地医院之间的就诊报销比例,扩大差距,引导病人合理就诊。同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总额控制下的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或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

(二)建立公立医院内部综合管理新模式

1.深化优质医疗服务管理。(1)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重点推进电话预约、网上预约、自助挂号预约,特别是社区预约和分时段预约,推进以预约诊疗为主要模式的双向转诊服务。到2013年底,社区转诊预约占本地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5%。(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积极开展门(急)诊流程再造,医疗环境重置,减少就诊流程和环节,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依靠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各项检查结果查询服务。(3)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合理配备医院护士数量。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病房实际床护比≥1:0.4。积极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努力创建“温馨病房”、“无陪护病房”“低陪护病房”,逐步实现8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目标。

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行为,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分别控制在35种、50种以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控制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内;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3.实施医疗费用控制策略。严格医疗费用控制管理,通过多种手段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结算制度改革,实行总额控制下的多种结算方式的应用;扩大临床路径试点范围和推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缩短住院床日;逐步增加国家基本药物在门诊和病区使用金额的比例;积极推行同级医疗或区域医疗联合体内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建立相关费用指标考核体系和公示制度。

4.加强医疗技术行为管理。加大医院龙头学科和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力度,增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转诊率靠前的临床科室进行重点帮扶,逐步降低转诊率。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学科,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包括中医药技术在内的适宜技术的推广利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重点管好病历书写、手术安全、医院感染和急诊急救工作。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和处方点评等管理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5.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教育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设立医院病人服务中心,完善服务、投诉受理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坚决查处开大处方、滥用药物及过度检查等行为。

(三)推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新措施

1.完善院长负责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突出院长职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利运行机制。制定落实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问责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

2.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现状,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数。建立健全以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的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岗位和职级为基础、总额控制、分配合理的工资制度和以工作数量、工作成效、技术含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适当增加,提高临床一线医生和护士的工资待遇水平,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规范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3.增强医院运行效率。推广医院精细化管理,积极落实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和使用权“四权分离”的机制,招标采购医院各种物资。切实加强医院运行成本控制,提高运行效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审内控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提高资产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

(四)发挥市级公立医院联动纽带新作用

1.加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结合我市“十二五”卫生规划,制订公立医院设置和发展规划,明确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通过规划和筹资手段加大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力度。深化“五大中心”建设,继续探索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与大医院的对口协作。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上级医院的交流与协作,争取与更多的上级医院建立各种形式的对口协作关系。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姚讲课、技术指导。选派优秀年青医生以培训、进修等形式到上级医院深造。借助上级医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帮助我市公立医院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

3.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指导。大力推进市镇纵向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的人员、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公立医院通过合作、托管、组建医疗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建立市镇医院间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快完善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发挥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实施健康关爱工程,通过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跟踪随访、健康教育等活动,关心群众健康,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总体设计、突出重点、大胆创新、稳步推进的试点原则,切实加强对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协调和处理。市卫生局要在确定的医改方向和原则基础上,细化措施,突出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积极稳妥,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

(二)加强部门配合。市发展改革局(物价局)负责将市级公立医院的发展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市财政局负责资金保障工作,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执行、人事分配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卫生局负责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以出资人身份建立对公立医院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加强医院内部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制订出台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配套文件,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有效形成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确保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三)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卫生、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加大保障力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进一步体现政府职责,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合理安排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补助、绩效工资改革后退休人员增加的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等方面。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调节基金,基金来源以财政安排和卫生系统自筹等多渠道筹措,由市卫生局专项用于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性补亏。

四、工作安排

(一)改革试点范围

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梨洲医院。

(二)改革实施步骤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从2012年1月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

1.2012年1月—6月底,前期准备阶段。通过调研,拟定方案,征求意见,与有关部门协调相关政策。完善综合改革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出台改革文件和相关配套政策。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xx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与班子成员一道,按照“保基本、救急难、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市民政局和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低保、退伍兵安置、社会老龄化养老、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等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重点推进四项工作,全力打造两个平台,为推动我区民政工作深入发展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及各级人大通过的决议、决定,切实推进民政依法行政工作

区民政局是负责全区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五保供养、婚姻登记、殡葬管理、老龄、收养、区划、地名、勘界、福利企业、社会捐赠、基层政权建设、社团、民办非企业、双拥安置等三十多项社会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担负着xx多个相关法律、法规和xx多个部门规章的行政执法与管理工作。面对行政执法工作量大、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除了加强业务法规学习外,在贯彻执行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在内部工作分工上,实行了定岗定责,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每周半天的学习例会和每半月一次内部培训等形式,安排每个工作人员轮流讲授岗位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业务工作情况及工作要求,全员讲授,全员听课,以讲促学,学以致用,使每个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掌握民政工作基本业务。三是在具体行政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作原则办事,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行政行为,做到政策法规透明、行政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示,行政行为合法,确保了民政各项政策、法规在全区得到依法严格的执行。

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推动民政各项工作不断再创新高

x.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精准性管理水平

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印发了《xx区城乡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成员近亲属低保备案管理制度》、《xx区城乡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成员近亲属低保备案管理制度》、《xx区城乡低保民主评议办法》、《xx区城乡低保救助投诉、举报、核查处理办法》、《xx区城乡低保公示制度》等规范化管理制度。从x月开始对全区低保对象组织了两轮清理整顿,共入户复核xxxx

户、xxxx

人,两次清查取消低保户xxx户、xxxx人,新批低保家庭xxx户、xxx人,清理整顿后第四季度低保人员缩减到xxxx户、xxxx人(实际取xxx户xxx人),全年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xxxx.xx万元。其中,低保金xxxx.xx万元、农村牧区xx周岁以上贫困老年人养老救助金xxx.x万元(xxxx人)、“三无”人员供养金xx.xx万元(xx人)、“五保”老人供养金xx.xx万元(xxx人)、残疾人员补助金xx.x万元(xxx人)、资助参合参保金xx.xx万元(xxxx人)、低保对象临时价格补贴xx.xx万元(xxxx人)、“三无”人员临时价格补贴x.x万元(xx人)、“五保”对象临时价格补贴x.xx万元、提标补贴金xx.xx万元(xxxx人)、医疗救助金xxx.xx万元(xxx人)、临时救助金xx.x万元(xxx人)、取暖补贴金xxx.x万元(xxxx户)、在校学生教育救助金xx.x万元(xxx人),使我区城乡低保较好地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另外,配合教育部门审核审批xxxx年低保家庭新考录大学生xx人,发放资助金xxx万元(其中本科xx人、专科xx人)。同时,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使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标准与城市完全相同,农牧民特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xxxx年我区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达到xxx.xx元,位居全市前列。

x.加大五保供养工作力度

完成了五保供养机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了敬老院等级评定工作。年内集中供养率达到xx%。xxxx年共为xxx名五保老人发放供养金xx.xx万元。

x.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全力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和“救急难”工作

xxxx年共筹资xx.xx万元资助xxxx人参合参保;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使救助有据可依;争取xxxx年救助资金xx万元救助患病特困群众xx人,筹备成立xx区慈善总会,不断提高重特大疾病救助水平;先后在市扶贫医院、xx区中医蒙医医院、哈业胡同镇中心卫生院、哈林格尔镇中心卫生院、麻池镇中心卫生院挂牌成立“一站式”医疗救助管理平台,方便特困群众就医;共建成“一门受理、协调办理”救助窗口x个(区里x个,x个街道,苏木镇各一个),“救急难”申请审批流程按要求做到了“一明显三上墙”,截止目前已救助临时困难群众xxx人,发放救助金xx.x万元。

x.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

积极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xxx万元,建成x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xxxx年市局目标任务是x个,我区超额完成x个。截止目前,我区累计已建成xx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其中城区xx个,农区x个。

x.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服务综合管理平台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按照“一委、一站、一居”格局,现已完成xx个社区服务平台体制改革任务,人员下沉正在进行中。

x.搭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全面实施核对工作

成立了机构,配备了人员,投入xx万多元建设了机房,配齐了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并对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待与公安、社保、房管、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联网,信息实现共享后,将有效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骗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x.“xxxxx”社区便民为老服务平台建设。

在市局的指导下,与包头市钢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家政服务分公司签定了合作协议,安装了软件系统,召开了部署动员会,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次培训,截止今日已录入辖区xxxx名老年人信息,并将为xx岁以上低保、优抚、特困老人免费发放话机。

x.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放宽社会组织登记门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根据市局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了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工作。已做了宣传,转发了上级文件。规范清理了公职人员在社会组织兼职行为,对涉及的xx家社团xx名兼职干部,xx名(其中县级领导x名、科级领导x名、科级以下干部x名)通过注销、改选等方式不再兼任社团职务;另外x名(其中县级x名、科级x名)因工作需要兼职正在审批过程中。

x.着力加强社区服务及软硬件建设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和谐社区争先创优工作。由区委牵头、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组织xx个社区建设成员单位对全区社区争先创优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就存在问题做了汇总,为今后推进社区建设拓新了渠道。二是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xx个社区全部启动了居民基本信息录入工作。现正在组织录入电子信息,相关社区反映录入系统运行缓慢,效率不高,入户采集信息存在困难,居民不配合。三是按每个社区xxx米的标准,已完成了沙河街道的韩二社区、赛汗街道的果园社区、白音席勒街道的龙宇社区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改造建设任务,剩余x个正在建设中。

xx.着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局在苏木的柏树沟嘎查、乌兰计五村、哈业胡同镇的胡同村建设了x个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覆盖面,为农牧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xx.着力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我区xx个行政村全部推行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工作法,各村的帐目通过村、镇经管站签订协议,实行“村财民理镇代管”,并在每个村都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或监督小组。全面开展了民主评议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xx.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根据xxxx年包头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创建要求,一是区政府于x月初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了xx名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问题,使我区xxxx年以来接收的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x月份,安置了xxxx年度x名转业士官到区属事业单位工作,做到了转业军人、军人家属和用人单位“三满意”。二是积极协调包头市扶贫医院投入xx.x万元为全区xx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全面的体检。三是在“八一”期间举办了“消夏双拥专场晚会”,并投入xx.x万元对全区xxx名重点优抚对象和x支驻区部队进行了走访慰问,为xx名立功受奖军人发放了奖励金。四是在“八一”前夕为我区xxx名现役军人家属发放优待金xxx.xx万元,户优标准达x.xx万元。五是及时为xxx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门诊补助资金xx万元。六是积极筹划组织发放义务兵退役补助金,我区xxxx年冬季退役士兵符合领取条件的有xx名,需发放退役金xxx.xx万元,xxxx年冬季退役士兵符合领取条件的有xx名,需发放退役补助金xx.x万元,xxxx年冬季退役士兵符合领取条件的有xx名,需发放退役金xx.xx万元,三项共计xxx.xx万元,现已发放完毕。七是在沙河街道的万达社区打造了x个双拥示范社区。

xx.殡葬改革宣传及Gx高速公路两侧公墓绿化遮挡工作

充分利用清明等祭祀节日,通过发放宣传册、粘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展出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对辖区乡镇、街道、社区、村落进行殡葬政策法规、惠民措施、文明丧葬、生态殡葬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同时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全年清理非法销售殡葬用品摊位xx余个,没收销毁非法迷信殡葬用品xxxx余件,制止处理偷埋乱葬xx余起、封建迷信活动行为xxx多户。对我区境内Gx高速、xxx国道两侧零散坟墓进行了平迁,投入xx多万元,栽植xxx多株成型柏油松对九原公墓进行了遮挡和绿化、硬化、美化。

xx.婚姻登记工作

截止目前,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xxx对、离婚xxx对,补办结婚证xxx对、离婚证xx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xxxx份。同时整理移交档案局我区xxxx年以来的婚姻档案xxxxx卷,方便全区群众查阅;同时准备相关材料参加全国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工作。

xx.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成立了社工股,专人具体负责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相关部门力量,齐抓共管,完善措施,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相适应。全区现有社工人才xxx人,其中取得中级社会工作师职称的x人,初级社会工作师的xx人。今年狠抓社会工作人才培训,x月份派出x人去南方先进地区学习培训,xx-xx月又组织街道社区xxx多名干部参加社会工作业务培训,我局组织相关培训xxx余人次,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水平。

xx.灾害应对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进一步修改完善了《xx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x月xx日开展了全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沙河二小举办了防震疏散演练活动。根据受灾情况及时发放救灾救济资金xx万元。积极开展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送温暖活动,全年为xx名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金x万多元,其中x名送到区福利中心确保安全度过寒冬。

xx.区划地名工作

开展了小区、道路命名和街道商铺门牌号的安制工作。同时对改建和新建小区与开发商签订无偿提供xxx米社区办公用房的协议。加强了数据库的录入,组织地区相关人员实地勘验了我区与巴彦淖尔市界线xx多公里,积极组织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现正筹备召开动员会,并对普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xx.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行业作风建设

认真准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参加“行风热线”和“区长上线”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咨询投诉等问题。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和二级窗口单位积极推行微笑服务、承诺服务、预约服务、人性化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延长工作时间服务等措施,扎实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配合市局和区纪检委开展了x次专项资金检查,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三、认真办理人大转办、交办事项,积极落实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一年来,我能诚恳接受人大对我个人和民政部门的工作监督,悉心听取人大代表对我局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答复办理,化解了矛盾,促进了工作,维护了稳定。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为积极应对本镇人口老龄化,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全镇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根据《县关于推进城乡一体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现就本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老解忧”的工作宗旨,努力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籍等服务需求,重点帮助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内容,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工作原则

(一)服务大众,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努力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二)依托村(社区)、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村(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努力营造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三)监管并举,规范推进。加强对各服务实体的监督和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绩效,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发展。

三、服务对象

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全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分层次开展服务,对经济困难且符合《若干意见》中第四款15条规定的老年人,由政府采取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为其购买服务,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居家老年人,主要通过个人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低偿、有偿服务,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为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的公益。

(一)对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老年人,政府采取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为其购买服务。

1、居住在本镇区域内的县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特殊(因病、因灾致贫)困难户、重点优抚对象、县级以上劳动模范;

3、独居(子女在县外)且生活不能自理或子女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有效照顾(子女弱智、肢残、重病等)。

(二)对自费购买服务的老人,提供其所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村(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邻里实行结对互助关爱活动,在村(社区)形成一张关爱老年人的爱心网络。

对符合政府补贴条件的服务对象视其需求程度,经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由村(社区)报镇老龄委居家养老服务部,经初审同意后,提交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进行身体自理能力评估核准后分别提供每天一小时至每周一小时不等的无偿服务,近期服务券的标准为10元/小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扩大补贴发放范围,并提高补助标准。

四、服务内容

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天凝镇特有的社区人文环境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通过在全镇合理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就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因地制宜确定服务模式和内容,为本镇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活照料服务。通过专业服务人员、志愿者和其他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如:日托服务、定制菜肴、洗衣被、购物、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

(二)医疗康复服务。通过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室、医疗志愿工作者,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咨询,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疗服务等。

(三)精神慰籍服务。通过村(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村(社区)工作人员、老年协会、志愿者等人力资源,为老年人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以及定期上门看望、电话问候、谈心聊天等情感沟通服务。

五、运作方式

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管理、指导下,镇成立居家养老服务部。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并根据实际,实质性地开展本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镇居家养老服务部负责管理、指导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实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一)镇根据县政府制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二)由镇民政办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日常组织与实施。服务网点的规划和建设;服务对象的审核、服务质量监督评估等工作;对村(社区)申报服务对象的资格确认和补贴标准的复审,负责“服务券”的发放和兑换结算;建立信息库,汇总有关数据;做好服务站的检查监督;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

(三)村(社区)居委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所需服务时间,负责“服务券”发放对象及标准的初审,按县、镇的有关工作要求,分门别类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信息。成立由党员、社长、村民代表、计生联络员、青年团员中的骨干组成的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

(四)服务实体负责对服务对象开展上门等各项服务。专业服务人员应经技能培训后持证上岗,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六、实施步骤

(一)构建服务网络

1、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管理与指导下,镇居家养老服务部负责全镇居家养老服务的日常组织、协调、监管、业务指导和人员管理等工作。

2、各行政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建设,按照“四有(有专门场地、有专人管理、有专业队伍、有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组织居家养老志愿者开展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调查、评估、审核

各行政村(社区)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归类,确定本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及具体内容。对老年人的家庭收入、人员结构、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核查,对符合政府补助条件的服务对象,开展身体状况、居家环境等评估,然后确定补贴标准、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并按本人申请、村(社区)进行初审、镇政府复审、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核准、并按公示的程序做好审核工作。

(三)组建服务队伍

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聘用服务员定向服务、志愿者关爱服务,周围邻里互助服务等形式展开。

1、村(社区)根据服务需求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组建上门服务专业服务队伍、专业服务人员优先择用本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从业困难人员,经集中培训后挂牌上岗,逐步形成专业化优势。

2、志愿者服务队伍应登记注册,并制订具体的工作规程,按照就近原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服务,充分发挥本辖区内健康低龄党员和热心人的作用,为居家养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3、提倡和鼓励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对邻里提供的照料服务,村(社区)纳入相应管理范围,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把邻里“义工”提供的服务时间统计存入“义工银行”,以弘扬美德。

4、服务人员的配备:需生活护理的特殊人群一般按1:5比例配备;一般人群的服务按1:30比例配备。

(四)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资料台帐,通过实践积累工作经验,逐步规范,同时重视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费支付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公约、服务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办法等,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七、经费筹措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资金的来源按“三个一点”的方式筹集,即县镇两级财政、集体经济、社会和个人出一点。

(一)对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或老年活动室设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给予的一次性资金补助,以及政府以“服务券”形式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其所需资金由县、镇财政各按50%比例承担。

(二)支持、鼓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为本辖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补助,原则上低偿、有偿服务运作中资金缺口部分由各村(社区)自筹解决(政府购买服务之外部分)。

(三)动员和吸纳民间资本捐助居家养老服务事业,鼓励单位、个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慈善捐助。

八、服务结算

“服务券”由县民政局统一制作,根据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所需服务的时间,核准后发放到镇民政办,下发至服务对象,并做好发放登记工作。

服务人员上门服务后,根据服务时间及服务质量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券”。每月底服务人员凭“服务券”经所在村(社区)服务站汇总后,向镇民政办兑换服务报酬。

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居家养老服务站要严格把关,及时掌握服务券的使用情况,适时跟踪服务质量。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保障。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在审核把关、协调管理、具体实施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针对老年人最需要的日间托管、配餐送餐、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要注意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服务资源。村、社区按照本区域老年人的情况,做好结对服务工作,将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内容。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种新探索,采用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方式逐步展开。

1、试点先行。洪溪村作为试点单位,根据居家养老的有关实施方案,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其他各行政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按照“方便实用、资源共享、功能配套”的原则,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自从1998年颁布施行以来,这部在全国率先对养老机构管理进行规范的政府规章,为上海机构养老工作的规范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深刻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国务院和民政部有关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机构文件的出台,在“十二五”过半的当下,要更积极应对本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衔接上位法和国务院有关精神,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养老机构立法显得十分必要。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老龄化程度高居特大型城市首位,老龄化程度持续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持续增长,高龄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老年抚养系数不断升高。从今年起,新增老年人口中将有80%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传统养老观念的改变,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亟需其他养老形式进一步强化和补充。机构养老服务作为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承担特困、特需老人为主的全日制集中照料形式,社会关注度高。《条例(草案)》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规定了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管理、运营服务规范、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以及规划建设与扶持优惠制度,对今后做好这项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条例(草案)》的一些关键条款也由此成为关注的焦点。

覆盖范围:3%的机构养老服务

与民政部有关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的规定相同,《条例(草案)》中所指的养老机构同样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生活照料护理等综合的机构。与部门规章不同的是,相对民政部设置许可办法用专门条款说明“城乡社区日间照料和互助型养老场所等不适用本办法”,《条例(草案)》在“集中居住”前加上了“全日制”二字,比较简洁地厘清了两者的重要区别。养老机构应当具备提供全日制集中居住和生活照料护理等综合的基本特征,这与仅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不提供住宿的托老所,互助型养老场所、老年地产性质的老年居住社区,以及属于医疗机构性质且由卫计委审批监管的老年护理院是明确区分开的。《条例(草案)》仅仅且紧紧围绕户籍老龄人口3%的机构养老做文章,对其养老工作作出必要规范。

职责义务:从法规层面上加以落实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看,其在机构养老上的职能定位,在于规划布局、促进发展、指导监管,此外就是提供“托底”的基本机构养老服务,承担特需群体的养老需求。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国务院35号文的有关规定,《条例(草案)》明确了政府要将发展养老机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政府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并专门规定了多家职能部门的职责。这在地方法规层面落实了政府的责任,养老机构工作也就有了法制保障。回到养老机构本身,从其角度来说,职责体现在服务行为中。《条例(草案)》专门规范了养老机构日常运营和服务质量,对养老机构的设施人员要求、服务基本内容和内部管理制度等作了规定。

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为了鼓励和扶持养老机构的发展,《条例(草案)》在税费优惠,医疗资源支持,建设和运营补贴、人才培养及责任保险补贴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这些扶持优惠措施,除了在建设用地、建设补助与运营补贴等方面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有所倾斜外,总体上带有普惠性,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一视同仁,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举办、运营养老机构,整合了现有政策,落实了上位法、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精神。当然,《条例(草案)》也并非把优惠措施做到了十足。在经营优惠方面,除水、电、燃气等公共事业性收费外,宽带上网、垃圾清理、数字电视机顶盒等非政府定价的优惠项目,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比较迫切。对这些由企业定价收费的项目,一方面,不宜以法规的形式作出强制约束,但通过倡导性表述鼓励相关企业担负社会责任,为养老机构提供更多优惠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尝试要求政府对养老机构的企业收费项目进行专门补贴或许是比较好的办法。有意见认为,《条例(草案)》中很多优惠政策本市早有文件规定,但落实情况参差不齐,法规应当把优惠政策表述得再具体一些,使其切实得到落实。

日间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我国台湾地区 长期照护 制度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的“老人福利法”。该法明确规定了管理老年事务的政府机构及各机构职能分工,并提出为“身心受损”老人提供辅助其日常生活的居家服务、建立长期照护机构等内容,养老服务主要集中于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在地老化”诉求的加强,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得到迅速完善,形成了较完善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

(一)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政策概述。

我国台湾地区自1980年实施“老人福利法”以来,其长期照护政策经历了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过程;相关政策包括:“社会福利政策纲领”(1994)、“老人福利法(修法)”(1997)、“老人长期照顾三年计划”(1998-2001)、“建构长期照护体系先导计划”(2001-2003)、“照顾服务福利及产业发展方案”(2002-2007)、“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2007起)等(伍小兰,曲嘉瑶,2010)。

由于我国台湾地区对老年事务的行政管理较分散,很多行政部门,如内政部、行政院卫生署、教育部及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等,皆有相关行政法规的权力,导致我国台湾地区照护资源分散、缺乏完整连续性照护的提供(陈惠姿等,2005)。“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出台之前,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长期照护的法规分散于社政(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碍者保护法)、卫证(医疗法、全民健康保险法、护理人员法等)及退辅(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条例)三大行政体系中,未形成统一的政策法案。

“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计划”)的出台弥补了这一政策体系的缺陷,其对长期照护政策的受益对象、服务项目、政府补助、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方案、财务制度、法令制度及行政机构权责划分、配合措施等内容进行了完整详细的规定,并在之前政策的基础上,对政府补助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二)受益对象。

老人为“十年计划”的主要受益对象。在界定受益对象时,“十年计划”除以年龄(65岁)为分界线外,还将因“身心障碍、地区因素”(p50)导致的提早老化人群考虑在内。概括起来,我国台湾地区长照政策的受益者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65岁以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s)失能老人,(2)65岁以上仅IADL失能且独居的老人,(3)55至64岁ADL失能的山地原住民,(4)50-64岁ADL失能的身心障碍者。总之,享受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补贴的老人主要为ADL失能群体及IADL失能且独居人群;换言之,ADL指标是界定补贴对象的最主要标准。

基于老人的身体情况,依据ADLs和IADLs指标的规定,“十年计划”将失能老人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服务或现金补助。

(三)服务项目。

“十年计划”规定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其规划的服务在居家、社区和机构式服务方面皆有涉及,但以社区和居家式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

1、居家式服务。

(1)居家服务:包括家务、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和身体照顾服务。

(2)居家护理:包括一般伤口护理、注射、一般身体检查、提供护理指导、营养及基础复健运动指导、巡诊、医疗咨询等。

(3)居家复健:对老人的日常生活功能、社交功能进行评估和训练。

(4)辅具购买、租借服务及居家无障碍环境改善服务:为失能者提供日常生活(沐浴、排泄、饮食等)及机能训练辅具购买服务,提供轮椅、特殊卧床等不与身体直接接触的辅具租借服务,提供住宅改修服务以使失能者生活更为便利(如加装扶手、防滑、地板材料更换等)。

(5)老人营养餐饮服务:对行动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到家的服务。

(6)紧急救援系统:建立紧急救援体系,当老人在家发生突发事件时,可通过设备发出信号以获得紧急救援服务。

2、社区式服务。

(1)日间照顾:服务对象日间自行或由家人接送至日间照顾机构,晚间返回家中的服务。其可提供家属喘息的机会。

(2)社区复健:在社区进行的,对老人日常生活功能、社交功能的评估与训练。

(3)老人营养餐饮服务:选定适当地点对行动自如的老人提供集中用餐服务,地点一般为社区内部或附近。

3、机构式服务。

2007年出台的《台湾长期照顾十年计划》进一步突出了居家与社区照护服务的重要性,同时弱化了机构服务。在该计划出台前,失能老人可享受的机构服务包括养护机构、长期照顾机构及护理之家三项服务;而“十年计划”中仅保留了长期照顾机构服务(提供生活照顾及护理服务)一项,可见政策对居家和社区服务的侧重。

4、其他服务。

(1)交通接送服务:为协助重度失能者就医和使用长期照护服务,我国台湾地区政府特提供交通(车费)补助,以保证低收入的重度失能者能够使用类似康复巴士等交通工具。

(2)喘息服务:使家庭照护者获得一定时间的休息机会,以减轻照护者压力为目的的服务。

(四)受益内容。

“十年计划”以老人的失能程度及收入水平为依据,对失能老人制定了不同等级的补贴标准。这些补贴皆以实物补贴(即补贴服务)为主,现金补贴为辅。不同的服务项目,补贴标准也不同,例如,有些服务仅提供给重度失能者,而有些服务仅依据受益对象的经济情况进行补贴等级的划分。

(五)资金来源。

我国台湾地区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费用由失能者和政府共同分担,分担比例由失能者的失能程度和经济状况决定。一般原则为:家庭总收入未达社会救助法规定最低生活费用1.5倍者,可获政府全额补助,也即自身不必负担服务费用;家庭总收入符合社会救助法规定最低生活费用1.5倍至2.5倍者,需负担10%的服务费用;一般户需负担40%的服务费用;超过政府补助时数的则由民众自行全额负担。

政府的长期照护补贴资金通常来源于税收或社会保险。我国台湾地区“十年计划”中建议于“过渡时期”选择税收作为长期照护补贴资金的主要财源,因其认为,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直接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民众在缴纳保费的情况下可能会提高对服务的利用率,进而影响家庭照护意愿以及导致正式照护资源供给的不足;相比之下,使用税收制可视政府财政情况提供保障,避免资源的浪费及过高的财政负担。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开始规划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作为政府补贴的财源,由我国台湾地区卫生署研拟的《长期照护保险法》草案已于2011年3月31日经行政院报请立法院审议,尚未通过。

二、管理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的老年照护与老年健康服务分属不同的行政体系,相关的行政部门包含了内政部、教育部、行政院卫生署及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等多方机构;由于各部门的目标人群不同、政策重点与执行理念也不一致,导致我国台湾地区的老年长期照护事业无法统筹发展,阻碍了照护服务体系的完整性与连续性(陈惠姿等,2005)。

为解决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多头管理的问题,“十年计划”提出两点整合建议豍:

1、在中央层级设置跨部会的长期照顾推动小组,邀请各部会(如内政部、卫生署、劳委会、原民会、退辅会、经建会、财政部等)行政主管与学者专家共同参与,通过制定长期照护政策规划及协助地方政府发展长期照护资源等工作,实现统筹卫生署与内政部派发的补助经费,达到事权统一的效果。

2、在地方层级成立跨局室长期照护推动小组,将地方政府相关局室主管、当地民间相关代表和专家学者联合起来,通过营造有利于照护资源发展的环境、管理照护服务机构、监督服务计划实施、评估实施成效等工作,实现地方相关局室力量的整合。

三、启示与借鉴

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经历了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过程;“长期照顾十年计划”作为一项完整规划,对长期照顾服务的各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政策的重要特点是:充分考虑了收入水平的影响。对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关注,表现在其对受益对象的界定及对补贴标准的划分上,——两者皆以收入水平(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判定因素。首先,“十年计划”对受益对象的界定不以年龄为唯一标准,而是充分考虑到生活环境(即地域也即收入水平)对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十年计划”的受益对象不仅包括65岁以上的失能老人,还涵盖了因生活水平较低而提早老化的人群(55-64岁山地原住民)及身心障碍者。其次,在划分补贴等级时,我国台湾地区未如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一般,为照顾社会公平而仅以失能程度作为补贴标准划分的依据,而是将个人收入水平作为决定政府补助额度(即费用分担比例)的重要指标。总体而言,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充分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收入水平的差异,对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考评与补贴标准,保证了有限的政府资金提供给更需要的人,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然而,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尚处于较分散的管理体系下(虽然十年计划做出整合管理机构的建议,但建议的采纳与执行效果还有待研究);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管理体系的不统一,阻碍了完整的养老体系的构建,这是我国台湾地区未来发展养老服务事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大陆地区发展养老事业时需关注的重要命题。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海外人才专项资助课题“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编号:503375)

(作者:刘月,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学历:硕士, 专业: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方向:服务管理,养老政策;刘建兵,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运行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学历: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服务创新,服务管理)

注释:

豍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台湾内政部.我国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核定本)[EB/OL].[2007]:340-341.

参考文献:

[1]陈惠姿、黄源协、李世代、胡名霞、蔡欣玲. (2005). 我国长期照顾资源开发规划研究: 內政部委托规划报告.

[2]陈叔红主编,《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61-63.

[3]老人健康检查保健服务及追踪服务准则.台湾医师公会联合会网站:http://tma.tw/meeting/meeting_02_info.asp?meete_id=2399

[4]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台湾内政部.我国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核定本)[EB/OL].[2007].

[5]台湾老人福利法,内政部网站:moi.gov.tw/

[6]台湾老人福利与政策,内政部网站:mo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