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及其应用的研究” 拓展型课程 实施策略 效果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学校文化、办学特色、课程改革是主旋律下的三大课题,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思考:这三大课题的根基在哪里?完成三大课题的主渠道在哪里?切入点在哪里?

我们认为,这三大课题的根基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主渠道在课堂,切入点在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2008年,适逢东莞市普教系统“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招标,我校的“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及其应用的研究”顺利中标(课题立项编号:S115KTZB-02)。课题研究的周期为2年(2008年12月-2010年12月)。课题的立意是,以生态学的视角看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整合为拓展型课程,力求通过拓展型课程建设,构建自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凸显我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该课题中期总结如下。

一、拓展型课程的内涵

(一)定义、指导思想与目标。

我校的拓展型课程是由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整合而来的学校特色课程。

拓展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拥有一手钢笔好字,一些文雅气质,一种探究习惯,一门兴趣爱好,一项健身技能,从而使学生生活更有品位、生命更有价值。

因此,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学校层面强调科学性,着眼于整体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仅是打造某方面的亮点;教师层面强调可行性,着眼于常态下便于大多数教师日常操作,不仅仅是追求教师做课题研究或活动;学生层面强调全面性,着眼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仅仅是争取部分学生获得奖牌。

(二)由来、对象与课程资源。

1.一手钢笔好字。“天天练”写字由语文及美术学科拓展而来,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课程资源《天天练楷书基本笔画》《天天练楷书偏旁部首》《天天练楷书间架结构》《天天练楷书书法作品》。

2.一些文雅气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主要由语文学科拓展而来,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课程资源《含英咀华》。

3.一种探究习惯。“做上学”由科学和数学学科拓展而来,四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课程资源《做上学》。

4.一门兴趣爱好。“兴趣与个性”主要由音乐、美术学科拓展而来,二、三年级以普及层次为主,全体学生参加,目前设乐器、纸工两个选项,课程资源《折纸・葫芦丝》;四、五、六年级以提高层次为主,部分学生参加,分为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四个系列,目前设航模、动画、古筝、舞蹈、陶艺、版画、足球、篮球等二十多个选项。

5.一项健身技能。“阳光体育”由体育学科拓展而来,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目前以跳绳、毽球等运动技能为主。

(三)课时与进度安排。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课程计划表

对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我校《拓展型课程教学指南》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说明: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文件规定,4-6年级周课时量为30课时,表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意思是:上学期音乐周课时量为2课时,美术周课时量为1课时;下学期音乐周课时量为1课时,美术周课时量为2课时,此为我校在遵行国家课程设置规定后进行的调整,一周总课时量不变)。

例如,“做上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省编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为主,补充了数学学科拓展而来的“七巧板”、科学学科拓展而来的“小实验”,教学进度安排到年级及周次,评价也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二、拓展型课程的依据和基础

(一)政策依据。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6条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第二部分《课程设置的原则》第3条指出:“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第四部分《义务教育设置的有关说明》第4条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二)实践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的提出,给一线校长和教师提供了自主创新的空间,也出了一道难题。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规定: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其中,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小学阶段课时安排方案(每节课按35分钟计)

上海市《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若干意见》强调: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应做到门类完备、活动(科目)品种丰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较强的选择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北京东城区回民小学自2006年以来,构建了以民族特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体系。

北京东城区回民小学(2008年)校本课程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提出按“最佳发展期”设课的理念,进行“两个重心移位”的课程调整,积极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其中涉及语文、外语、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也涉及活动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正因为进行了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自成体系、自具特色的实践探索,为我校拓展型课程“五个一”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

三、拓展型课程的实施策略与效果

(一)实施策略例举。

1.整体构建,分项突破。

2006年秋季,“天天练”写字课程全面实施,教材、评价落实到位;

2007年春季,“兴趣与个性”课程提高层次选项及开班取得突破;

2007年秋季,“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评价方法取得突破;

2008年春季,“兴趣与个性”课程普及层次选项及试点取得突破;

2008年秋季,“做上学”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使用取得了突破;

2009年春季,“兴趣与个性”课程资源的整合、师资培训取得突破;

2009年秋季,“阳光体育”课程花毽项目取得突破;

2010年春季,编辑《拓展型课程教学指南》;

……

2.从“我”做起,整体联动。

“我”是什么?“我”是教师,“我”是学科……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强调从教师自己做起,从学科本身做起。

例如“天天练”写字课程,从“教师”做起,先抓教师的板书与作业批改,后抓学生;从“语文”做起,先抓语文学科写字教学,后抓天天练写字课堂;从“作业”做起,先抓作业书写评优,后抓写字考级;从“描红”做起,先摹后临;从“姿势”做起,先规范写字姿势,后培养写字技能;从“写字”做起,先认真写字,后学习书法艺术。

例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是本;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理解记忆是本;集中诵读与分散诵读相结合,集中诵读是本;朗读与嗟叹之、咏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相结合,朗读是本。

3.课程推进,师训同步。

教师拓展型课程校本培训一览表

教师拓展型课程校本培训人均累计197课时。

4.注重过程,评价激励。

拓展型课程本身不新颖也不特别,这“五个一”可以说是小学教育的应有之意。拓展型课程在我校是课程,不是活动,更不是运动;每一项拓展型课程的目标、内容、进度、资源与评价,《拓展型课程教学指南》都有明确的指引。如阳光体育课程,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常用健身技能,不是一句口号,它真正落实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

拓展型课程的评价是等级达标、学生学习拓展型课程的评价和学习基础型课程的评价,一同纳入《学生素质报告单》。

以“天天练”写字课程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为例来说明。

我们根据《中国硬笔书法考级大纲》,将师生的写字水平等级划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细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如“七级甲等、七级乙等、七级丙等”共二十一级。诗文诵读等级则设有童生、秀才、举人、探花、榜眼、状元、大学士等十二个等级。

与基础型课程评价有所不同的是,等级达标更主要的是一种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型课程教学活动。

5.注重探究,多方呼应。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使之常态且有效是我校拓展型课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的做法如下。

拓展型课程做上学的实施目标直接指向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即以自主探究为核心、实践活动为载体、创新发展为目的、过程评价为尺度。

另外几项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倡导适时开展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生成性、实践性主题探究活动,可量化的指标是:各项拓展型课程三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每个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

各项拓展型课程近期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选录如下: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摇月是故乡明?摇四年级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摇品读陆游?摇六年级

“天天练”写字课程?摇永字八法探秘?摇四年级

“天天练”写字课程?摇走近王羲之?摇五年级

阳光体育课程?摇毽球的来龙去脉?摇三年级

阳光体育课程?摇当文武秀遇上NOBODY?摇五年级

兴趣与个性课程?摇葫芦丝趣谈?摇三年级

……

(二)实施效果例举。

1.从数据统计看效果。

如天天练写字课程:

2008-200年度天天练写字课程写字考级达标一览表

2006-200年度,在拓展型课程方面师、生收获颇丰。其中教师获国家级奖项40多项,省、市级奖项30多项;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近20篇。学生获国家级奖项40多项,省、市级奖项100多项;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小论文30多篇。

2.从信息反馈看效果。

《硬笔书法》报主编严海南:“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写字课程定位准,起点高,好得无话可说。”

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文铸:“松山湖中心小学蛰伏三年,用三年时间构架经营拓展型课程,把它做成今天这种效果,真是一个奇迹!”

东莞市教育局杨晓棠局长:“松山湖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小学科教学,提出了拓展型课程‘五个一’,这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最好体现。如果更多的学校都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小学教育就一定能办好。”

“国家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考察了该校的航模、陶艺、器乐、经典诵读等拓展型课程后,对该校的拓展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她得知该小学在全校持续开展天天练字14分钟,师生共同练字考级等做法时,更是点头表示赞同:现在很多孩子经常用电脑,不会写字或写不好字,坚持天天练字很好。”(摘自人民网)

三(2)班范婧的家长:“我们把孩子转来读书,不怕接送的麻烦,是因为学校真正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孩子在这里学习‘五个一’,很快乐。”

广大家长的赞同,是我们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家长的口碑,是我们最看重的奖杯。

四、几点思考

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拓展;研究模式;三链结构

新课改实施后,通用技术课在浙江省开设已七个年头,但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又没有比较好的经验可借鉴,再加上很多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我发现在通用技术课上很多学生都比较被动,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对教师所讲知识也一知半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应该注重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通用技术的课堂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通用技术课在资源拓展及教学模式上的一些粗浅看法,特别是对“三链结构”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一、我省通用技术教育的现状

浙江省2007年开始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这门课,并列入会考;2008年高考制度改革,通用技术又被纳入专科高考科目。面对这门新兴科目,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

1、在新课程的高考方案中,通用技术是为“高职高专”的学生设置的。许多学生从“面子”角度考虑,主观上抵触通用技术课。

2、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设施与日常教学经费至今没有可靠来源,通用技术课的师资问题更为严重。目前,在我国的师范院校还没有这个专业设置。

3、作为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通用技术教学没有可借鉴的先前经验,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

4、实验室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就比较少。

种种原因显示,通用技术课的教学需要改革,要适合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并结合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与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的积极性。

二、“三链结构”通用技术教育模式的资源拓展与研究

(一)、“三链结构”通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真正落实“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拓展之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加以实施:

1、针对性策略

资源的拓展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学通用技术教学的实际及其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校情”、“学情”有效地拓展资源。

首先应从宏观上把握“校情”,以此作为资源拓展的立足点之一,使通用技术教学在有的放矢的资源拓展中与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其次,要创设通用技术教学的特色就必须引入那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资源,为学生开设适合其个性发展实际和有本校特色的通用技术课。

2、开放性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资源拓展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资源拓展中来,成为资源拓展的有心人和受益者。

另一方面,必须在内容上坚持开放性,资源的拓展要向科学的前沿开放,向生活中的科学开放。

如在《发现问题》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在上课之前,就发给学生一人一张纸,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从身边、教室、学校及家庭中发现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列写在纸上,时间为3分钟。从学生上交的情况看,问题很多,有课桌椅、眼镜、黑板、教学楼走廊、学校操场、家里水龙头等等问题。这样一来,我就利用这些素材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教学。学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劲头很足。在临下课时,我叫了几个所提问题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述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如对课桌椅高低统一固定的问题,他说:课桌椅高低统一,对矮个子和高个子的同学来说使用不合理,使用时间长了,矮个子同学会引起近视眼,高个子同学可能会引起脊柱弯曲变成驼背。解决方法就是制作成能够调节高低的课桌椅以适合不同身高同学的使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3、多样化策略

我们应采取多种途径如参观、实践、访问、制作等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获取更广泛的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企业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走出去”积极投身于技术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学有所成、术有专攻的校友来校作讲座或学术报告,在“请进来”中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技术课的内驱力。

近年来,各级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日显兴旺,相对而言,中学的学生因其悟性强、能力水平高、综合素质好,在竞赛方面也有其优势所在,通过参加一定级别的学科竞赛不仅会让学生学有所乐,更会让学生学有所得,竞赛所要求的素质与能力促使着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学习新知识、采集新信息,获取新资源,而那种在激烈竞赛中比速度、比技能、比创新的体验,以及从中所接受的勇于面对失败、正确对待挫折的教育会使学生体会到通用技术也能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助一臂之力。从我校近几年所参加的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取得的成绩来看,学生的确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谋求专家指导、学校的支持、社区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拓展途径。

4、校本化策略

“以校为本”理念落到实处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开发出符合本校发展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需要的校本课程。

在课堂的教学行为上,呈现开放态势,尽可能地留出空间让给学生,如《常见的技术图样》一节,我在教学中没有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加以点拨和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后,自己得出结果。另外,要多引导学生“质疑”,像“如果汽车的喇叭声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假设你询问的内容涉及到对方的隐私,应怎么办?”“技术语言还可以怎么分类?”对这些问题,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讨论和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选择余地,并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生活化策略

在资源拓展中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在关注生活、了解生活、学习生活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真实的生活中选择资源、开发资源、探究资源。

在《技术的一般过程》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两个课时。上第一节课时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做理论的阐述,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内容:1、同桌两人为小组单位;2、制作什么作品自定;3、材料自定,木头、塑料、毛竹、硬纸板等均可;4、制作工具及辅助材料自备,并把其带到学校来。这些材料、工具均能现成找到。在第二节时,学生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讲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好自己设计的作品。作品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书架、小凳、相框、衣架、卡通挂件等等。结构有固定的、折叠的、散件组装等,作品形式有大有小,不拘一格。我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然后我作简要的点评。在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学习中,教材的主线是台灯的设计制作过程,书中介绍的非常详细。我没有要求学生跟着课本制作台灯,而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每位同学确定一个产品进行设计和制作,在学习中就自己定下来的产品设计作为主线,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产品的设计中,这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直到设计完成为止。在学生完成产品设计制作后,同样要求其对作品作终结性评价。并通过试验写出试验报告上交。

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体现了本课程生活化的特色。

(二)“三链结构”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与实施

作为一名执教《通用技术》课的普通教师,在经历了课程改革学习的头脑风暴,深刻体会到过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那么教师应如何走进新课程呢,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是谈谈“三链结构”教学模式。

所谓“三链结构”就是三个方面的链接。第一,家庭、学校、社区的链接;第二,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的链接;第三,演示、实践、探究三种基本课型的链接。第一、第二方面的链接,重点解决普通高中技术课教育缺场地、缺教师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念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个方面的链接,意在创新通用技术教育模式,探索在通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具体实施如下:

1、家庭、学校、社区的链接

家庭、学校、社区的结合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合作:(1)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合作。(2)本校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3)学校与社会实践场地的合作。

2、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的链接

一般地说,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的师资是很缺乏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可以聘请职业技术学校的专职教师为我校的兼职技术课教师,聘请本校所有的班主任教师为技术课教育管理员。

3、演示、实践、探究三种基本课型的链接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三种基本课型。

一是演示讲授型:课堂讲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演示为主。二是实践操作型: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模仿操作结合。三是探究型:探索,发现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种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图示如下:

(1)示范。教师的课堂讲授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找到通用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使他们认识到通用技术知识是其他各科知识的综合与应用,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实践。学校通过与家庭、企事业单位合建实践基地,与职业中学建立合建实践基地开拓了实践空间;利用合作单位的设施,弥补我校通用技术教学设施的不足。

(3)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技术性、实用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作深层次的探究,萌生改进的意识。

三种基本课型的结合表现为:

其一,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操作实践结合,力避空洞的理论知识讲授。

其二,学生操作与教师示范结合。可以是学生试操作――教师示范,也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试操作或学生示范――学生操作。正确的示范能够有效地规范操作过程。

其三,探究贯穿于操作过程中。操作的过程就是认识正确与错误的过程。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贯穿一种思想――要学会发现更好的方法或途径。

在示范、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运用联想法、挖掘潜力法、移植法、偶然发现法、逆向思维法、缺点列举法、分析归纳法等探究性学习方法,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或新想法、建议,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最优化有两个基本标准:其一是效果与质量标准,指在具体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其二是时间标准,即教师必须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去完成教学的要求。为此教师要统观全局,不断的寻找教育资源的拓展,并根据各方面的特点,不断探讨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控制,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吴晋林,2009,(11)

[2]论通用技术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冯穗文,2008

[3]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特点分析,中小学电教(下半月),傅华平,2009,(01)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谈通用技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教育创新袁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