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网上报账 效率提升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2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高校办学规模仍处于不断扩大阶段,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财务收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财务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报账的难度和工作量与日俱增;多校区办学,又使得报账人员报账路途上的耗时以及现场报账排队等候的时间延长,报账难,难报账的怨言与日俱增。与传统的柜台报账方式相比,网上报账实现了无时间、地点限制,不与财务人员见面即可完成报账工作。网上报账的方便、快捷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推崇,但在实施网上报账后也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使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高校网上报账的基本流程

网上报账的基本流程是:项目经费负责人通过登录学校财务网上报账系统,将全部经费项目或某个经费项目授权给其他教职工、研究生进行网上报账操作;由经过授权的人员登录网上报账系统,选择报销功能选项,根据经济业务分类,在网上填写基础信息、业务类型和报销单等报账信息,系统自动生成预约报销单,打印预约报销单,项目负责人在预约单上签名确认,报账人员连同分类张贴好的原始票据装进网报袋,向财务部门指定投递点投递网报单。财务人员扫描预约报销单条形码或二维码,调出预约报销内容,审核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稽核通过后,由出纳人员将报销金额,通过网银转入报账人员指定的公务卡或工资卡,对公业务,通过网银或汇款转到对方账户,即完成报账业务。

二、高校网上报账的优点

实施网上报账后,报账人员不再受财务办公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上填写报账信息和预约制单,大大节省了报账人员的时间。网上报账同时实现了报账录入工作的远程操作,财务人员扫描预约报销单后,只需对原始单据进行审核,在规定权限内对网上报账系统数据进行确认或修改,网报系统会根据预约单的内容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这样既缩短了报账时间,又减轻了财务人员录入凭证的时间,缓解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使财务人员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提高报账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高校网上报账存在的现实问题

1.网上报账返工率高,报账效率不升反降。实施网上报账后,报账人员不用再到财务处,财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遇到不合规或不合法票据时,通过电话或短信与报账人员沟通,解释票据的合规性、经费额度超支、审批手续不齐全、业务分类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电话或短信沟通明显没有面对面沟通效果好,许多问题在电话中沟通不畅,有的需要报账人员对有关票据进行情况补充说明,有的需要报账人员到财务取回报账单据,完善相关报账手续后,再次进行网上预约单填报投递。随着网上报账业务量的增加,待退返工单据越来越多,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电话或短信沟通,报账人员取回单据时,又要费时查找退回的单据,网上报账返工率高,报账效率不升反降的问题。

2.投递单据不规范,票据整理耗时低效。报账人员在网上报账时,对业务分类不清楚,票据分类张贴不规范,杂乱无序,特别是差旅费报销,计算出差天数及出差补贴时容易出现差错,甚至有的网报袋中塞满多份杂乱的原始凭证和预约单据,财务人员审核单据前,需要对预约单及原始单据重新进行整理分类张贴,重新计算和修改报账金额,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低下。

3.报账人员不固定,网报问题重复出现。报账的政策性和原则性强,相关手续繁琐,报账人员通常需要掌握一定的财务报销常识,才能顺畅地办理报销业务。有的学院、部门报账人员不固定,报账单据投递后,一次性报账成功率往往不高,特别是科研课题经费的报销,研究生替导师报账的情况较多,研究生流动性大,财务人员反复沟通指正后,经常报账的研究生熟悉各项规章制度,报账规范熟练了,也差不多到了毕业的时间,随着新的一批研究生的到来,网报老问题重复出现,财务人员又得从头反复纠正。

4.财务规章制度多,执行文件有偏差。报账人员面对诸多的财务规章制度,网报时不一定及时了解详细信息和要求,大多凭感觉填报,在有的项目开支不确定的情况下,有的报账人员会将报销内容随便放在可以点击列支的项目下,网上报账信息填写常常有误。近年来,许多财务新规定、新制度相继出台,每个财务人员审核单据时,执行文件难免会有出入,对于部分复杂的会计业务,不同的会计人员前后解释相异,要求报账人员补充提交的资料不同,出现审核报销尺度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报账人员在办理报账业务时多次往返财务处,增加了报账人员的时间成本,有的报账人员甚至从心理上觉得财务部门故意刁难,形成怕报账、报账难的局面。

5.网上报账系统维护不及时,工作效率受影响。网上报账主要依靠财务系统运行,一旦系统出现故障,网上填报信息和网上审核报销都会受到极大地影响,甚至瘫痪。有的系统问题需要技术人员远程操作,有的问题需要现场解决。由于财务人员多以会计专业出身,专业系统维护人员缺乏,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力推进网上报账,软件供应商售后服务人员有限,基本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软件售后维护及响应速度慢,网上报账系统维护不及时,直接影响了网上报账的效率。

6.签字审批没有网络化,耗费大量的时间。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报销,需要相关经费审批人根据不同的权限签字审批,部分经费报销需要多个部门领导签字审批才能报销,只要其中哪一个环节的领导因出差、开会等原因不在岗,就可能延误报账时间,报账人员办理签字审批手续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行网上预约报账以后,网上报账和网上签字审批没有达到网络化对接,报账人员填报完网上报账预约单后,依然要拿着单据找有关领导签字审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网上报账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提高网上报账效率的对策

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沟通联系。财务部门通过校园网或财务网站,将报账流程、常见问题处理、分类填制单据、张贴票据规范要求等,制作成视频或PPT演示在网上;及时更新网站上的财经法规、学校财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及财务规定;建立财务报账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专人负责收集意见及答疑网上报账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学院、部门走访调研,及时传递财务信息和要求;分析现有网上报账流程,进一步优化网上报账流程。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增强报账人员对财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提高网上报账成功率。

2.分层次开展网上报账培训,提升财务信息质量。财务部门可以针对学校不同层次的人员,定期开展一些网上报账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例如针对全校教职工,印发网上报账指南或手册,详细介绍报销的各种要求及规范;针对项目经费负责人开展如何网上授权审批,各类经费的使用规定,常用财务规章制度的讲解等培训;针对报账人员开展如何网上填报单据,如何将相同的经济业务进行合并操作,网上报账流程、常见问题处理、真假发票的辨认、发票的分类整理、票据的规范粘贴等培训;针对财务人员开展业务交流座谈会、日常财务政策解读、业务工作手册指南、网上报账操作等培训。通过分层次培训,提升网上报账财务信息质量,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提升报账效率。

3.现场接收网上报账单据预审,减少返工率。对没有固定专、兼职报账人员的部门或学院,取消到投递点投递网上报账单据流程,财务处现场接收网上报账单据,收单员对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签字审批手续、票据真假、票据张贴是否规范、报销单据是否齐全等简要预审,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由报账人员及时更正或进一步完善报账手续。通过现场收单预审,事前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规范,提高网上报账单据的质量,避免事后财务人员大量的电话或短信沟通,减少返工率,提高网上报账效率。

4.部门或学院确定网上报账联系人,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部门或学院确定报账联系人,财务部门定期召集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和座谈,同时由联系人收集和反馈学院部门网上报账存在的问题建议。联系人在各自单位负责协助报账人员完成网上报账工作指导,宣传和解释财务规章制度。通过联系人这个桥梁,加强财务部门与报账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报账人员方便、快捷、规范的办理网上报账及投递单据业务,提高网上报账效率。

5.培养或引进系统管理员,确保网上报账系统高效运转。网上报账推行后,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高质量快速的软硬件维护工作,可以保障网上报账系统的高效运行。系统管理员需要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及财务管理知识的人才,能够解决一些日常的技术问题,精通财务系统的操作方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财务部门可以在部门内培养或引进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处理,或联系软件公司通过远程操作解决问题,确保网上报账系统高效运转。

6.完善网上签字审批功能,实现经费审批网络化。高校可以在OA网络办公系统上,完善网上经费审批签字功能,使经费审批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网络,登录系统,即可完成签字审批手续。为了让经费审批人清楚审批内容,可以将原始凭证扫描上传,作为附件,方便审批人查阅。财务人员将项目经费负责人电子签名模板存入财务审核报销系统,审核时比对签名,确保签名的真实性。通过网上经费审批功能,报账人员不用来回找领导签字,为报账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峰.浅析高校如何优化报账方式、提高报账效率、解决报账难的问题[J].中国总会计师,2014(7)

[2] 刘力军,李森森,张新.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的途径[J].会计之友,2012(22)

[3] 张甫香.关于高校设立报账预审岗位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4(16)

[4] 梁霁宁,罗俊强,沈哲.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无等候报账系统实践[J].教育财会研究,2014(25)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第2篇

高等学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了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学院、系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各部门投入的经费也逐渐的提升。同时科研数量的增多,使得各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日渐复杂化,多样化。业务量的增加并且报账人员的增多,使得人数不变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突增。高校财务经济管理中处于最基础地位的就是报账工作,相对于企业财务来说,高校报账工作所面对的票据种类和数量更多。虽然前台报账人员十分辛苦的工作,但集中报账时排长队等待业务办理的现象仍然无法得到根本上的缓解。报账业务涉及到财务信息是否准确、可靠,而财务信息对政府及学校负责人的决定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能功效。在报账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业务繁琐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完善当前的报账系统,保持报账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是现在每个高校财务工作者普遍面临的问题。

2现在普遍实行的报账流程及制度

部门及院系二级报账人员或科研人员收集税务局或财政局监制的原始单据,并进行分类、粘贴,填写报销单,注明大小写金额、支出项目编号,原始凭证张数并由经办人、验收人签字,报所在部门经费审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经财务处处长签字后持报销单到财务处填写资金指标使用本,并与审核人员约定报账时间;根据全年预算的执行情况,经审核人员审核通过后,分类汇总,编制会计凭证,打印凭证并与报账人员核对本次报账数目;出纳人员办理公务卡、支票、转账等结算手续,单笔支出超过千元须支票支付;财务复核人员对凭证进行复核。

3现行的高校财务报账方式有待解决的难题

3.1报账工作量日益增大

现在高校资金来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元化,报账科目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在经费来源上除了国家财政,市财政,市教委直接拨款的上级补助外,还有各院系举办培训班的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的收入,社会捐助,后勤产业化的收入等。财务报账人员不仅要对原始凭证的张数,金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还要对报销单上经办人,负责人的签字及公章的手续进行把关,甚至要对不熟悉报账流程的老师详细的解释及说明,从而造成了报账工作量的增大,进而形成了财务处无时无刻不在排大队等待报账的状况的出现。

3.2报账时间过于集中

高校财务管理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部门经费及科研经费的报账集中在每个月中后期及学期末,体现了财务报账时间的集中性这个特点。报账时间分布不平均造成工作量在一段时间内激增,大量报账业务集中在同一时间,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被放大,对于报账工作的产出数量及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3.3报账过程很难一次通过

①人员更替: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人才引入及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这就造成了报账人员更替速度越来越快。新毕业的报账人员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对高校报账业务的规定及流程却不是太熟悉,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及锻炼。②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传播范围、信息的理解情况以及信息的透明程度对教职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报账业务起着很重要的决定作用。然而,许多教职工平时忙于教学、科研,很少有时间在校园网上浏览相关的政策、流程,造成了报账工作无法一次性通过,多次往返财务处,多次更改报销单,因而加大了财务报账人员审核业务的时间成本,降低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4优化高校财务报账系统的措施

4.1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财务人员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的与教职工进行简单交流,缓解报账人员等待核算时的焦虑不安情绪,并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与技巧,取得大家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需求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举办财务人员的工作探讨会,解决各岗位在平常报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定期的向其他兄弟单位进行调研、学习,积极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4.2优化报账程序,均衡报账人流量

①完善报账排号体系,科学分配报账工作,减少等待时间,开发相应的报账网上预约系统,专人管理,连接数据,及时更新排队报账人数,均衡报账人流量,从而提高报账的质量和效率。②设立专项业务报账时间。有些简单的报账业务并不繁杂,需要的手续也较少,例如,外地教职工探亲路费,婚丧补助,独生子女奶品费。单独设立报账时间可以减少报账人员的现场等待时间,避免和常规报账工作相叠加,分流报账人流。③均衡报账人流量,错峰办理业务,如教职工的借款、暂付款等冲账工作应回避月初,月末报账繁忙时期,可在月中集中办理。而年终,月末拿着大量票据一起报账的教职工属“非理性”的消费群体,财务处应合理调配人力,预约好审核、制单、支付的时间,完成此部分教职工的报账业务,同时也不影响日常部门、院系的报账工作。

4.3培训二级报账人员,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①二级报账人员对政策规定的了解及对报账业务流程熟悉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报账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而从总体来说,报账人员的财务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对政策性文件了解的也不够全面。二级报账人员在把票据送往财务处之前预先审核,检查手续是否齐全,该笔项目是否可以列支,这样就可以提高财务处审核的速度与质量。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举办一些政策变更的宣讲会,财会知识的小讲座,普及报账制度及流程,继而提高二级报账人员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②为避免因提供无法报账的票据,相关手续不齐全的原因而造成的问题,报账流程及相关政策要做到透明化。并且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流程及标准,通过校园网等途径及时,增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将规范的样本作为范例放置于财务处醒目的地方,以供参考。还可利用现在较为流行的微信、微博等方式,构建交流平台,及时解答师生在报账环节中遇到的问题。

4.4高校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出网上报账系统

4.4.1现状

目前,从高校实际报账流程来看,报账过程中最繁琐,耗时最长的环节就是前台审核制单的过程。在审核制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与报账人员要往复传递、粘贴票据、修改、审核、录入财务账务系统。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使用了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财务软件,减少了许多繁琐的人工过程,但是审核制单的过程仍无法避免。

4.4.2流程

而利用网上报账系统这个平台,报账人员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系统,录入报账信息,提交报账申请,查看申请情况,然后打印出“报账预约单”连同全部相关的原始票据打包投递到指定的投递处,等待审核。通过该系统财务人员可以提前了解本月报账情况并安排人员进行报账。安排好全部工作后,通知报账人员,从网上报账系统中调出相应的“报账预约单”,并对原始票据进行审核,随后报账系统就可自助生成完整的记账凭证。这就将财务人员从大量的信息录入及查询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使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从单纯的审核型转为管理型。

4.4.3优势

网上报账系统的应用目的在于规范财务报账业务流程,提高财务报账的工作效率和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节省报账人员的报账时间,缓解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统一、规范财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精准性、客观性以及及时性,更好的做到服务全校师生。

4.4.4漏洞

网上报账系统因其明显的优势,必会成为今后高校报账工作方式的发展方向,但其也有一定的漏洞需要我们去注意。①网络安全影响着网上报账系统能否正常使用。黑客攻击,病毒入侵,设备配置不安全等偶然或恶意的因素时刻威胁着网络安全。同样的,为广大师生提供生活上,教学上便利的校园网也会面临不稳定等巨大挑战。而高校报账系统是以校园网为基石的应用系统,那就意味着校园网的安全性就直接影响着网上保账系统的安全性。这就需要依靠高校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和财务处的通力合作,进行防范。②报账人员对系统不熟悉,从而不接受,影响了系统的推广。对初次接触网上报账系统的教职工来说,对系统不熟悉,使用经验缺乏,欠缺财务知识的现状反而使得报账人员觉得使用系统后工作量增加了。与此同时,有许多老师平时忙于行政,教学,科研工作,觉得在网上报账系统中填写信息较为麻烦,没有传统报账程序那样,直接将原始凭证交给财务人员审核方便,从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网上报账系统的全面推广。③原始凭证投递存在丢失的风险,容易造成误会。票据投递点的数量及地址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票据的安全性。同时,网上报账系统的使用需是以诚信为基础,报账人员应准确,真实的填写报销单,准备合法合规的原始票据,并对财务人员给予充分的信任。财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定要求,严格审核原始票据是否完整可信,准确计算出报账数额,查看手续是否齐全,进行报账流程整个程序。如果审核过程中有不诚实的行为,将会引起纠纷,进而影响财务部门的信誉度,影响网上报账系统的顺利推广。④财务人员与报账人员的沟通不及时,降低了工作效率。在传统的报账方式下,报账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够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相关票据是否合规、经费是否超支、手续是否齐全等情况可以咨询后及时解决。运行网上报账系统后,由于报账人员本人不用到财务处,而财务人员在审核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疑问要咨询报账人员本人,这时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电话沟通,因为许多问题在电话中不容易交流,经常造成误解,这就会降低报账工作的效率。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报账;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 021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029- 03

高校科研工作已成为高校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争取到更多、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通过研究取得更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于是高校的科研经费随之增加。据调查,2010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分别达6亿元、8亿元、36.02亿元[1] 。科研经费的报账政策性强、手续烦琐、业务复杂,加上财务人员人数的限制,报账难是自然而然的。为了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解决科研经费的报账难问题是当务之急。

1 高校科研经费报账难问题分析

1.1 科研人员的票据意识淡漠

科研人员是科研工作的专家,缺少票据的基本常识,票据意识淡漠,因此与一些业务单位发生业务往来时认为只要有票据就行,经常因取得的票据不符合相关规定而不能报销,当报账人到财务部门报账时才发现对方提供的票据填写不齐全、缺少发票专用章,或者是自行印刷的非财政监制或税局监制的票据、过期的票据甚至假发票等不能报销的票据,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科研人员因科研工作花了钱,但无法从科研经费中报账,从而产生了“报账难”的问题。

1.2 报账信息不对称

报账信息包括财经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规定及细则。科研人员及课题组的报账员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度对是否能一次成功报账起决定性作用[2]。从大量的报账不成功的例子来看,科研人员及报账人对财务制度略知一二的都少,如果报账人拿来的票据问题较少,财务人员能当场指导,及时纠正就可以报销;如果问题太多,一一去指导的话占用了太多的人力资源,导致报账更难,只好教报账人去网上查找相关规定,因此报账人先要阅读理解相关文件再操作,这样难度就相当大。

1.3 报账业务没有细分

科研工作中的支出频率较高的是小额(一般在几万元以内)的材料费与测试费、实验室的其他日常运行费用、调研差旅费等,对设备的采购与维修、实验室维修、大批量材料(一般指10万元以上)采购等支出,其相对发生的频率低、核算时相关规定比较多,业务相对复杂,而这些费用在报账时涉及一些特殊的手续,有的需多个部门的签字审核,如果将所有票据放到一起报账,可能因某一张票据不符合手续导致所有的票据都不能报的情况发生,如果将经常发生的费用即支出频率较高的费用(以下称普通费用)和不常发生的费用即发生频率低的费用(以下称特殊费用)分开核算,对特殊费用设立“专窗”办理,就能提高核算的速度,有效地缓解报账难的问题。

1.4 财务系统设置不完善,科研经费因使用不合理而调账

科研经费因使用不当不能按时结题的情况经常发生,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调账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科研人员预算意识薄弱,认为编制预算只是为了争取项目[3],使用经费时根本不考虑预算情况,只有项目结题时才会关注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而经费已经使用,一旦与申请项目时的预算不相符就必须做出账务调整,科研项目多的可以在自己负责的项目范围内调整,科研项目少的还需跟其他负责人沟通、协商,并且还要在别的项目能允许调入该笔费用的前提下操作,所以调账的工作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手续的繁杂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报账。并且这样的调账都是时间紧、任务重,浪费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很多时间。

1.5 完税制度不明确

科研经费中的人工费、劳务费、专家评审费等费用的报税制度不明确,加大了会计核算难度。科研经费的预算中有人工费、劳务费、专家评审费等费用的支出,这些费用的发放涉及报税的问题,如校内在职人员需要报工薪税、校外人员报劳务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专家可免税等,目前部分高校在报税方面没有统一规定,对需要纳税的就去办理报税手续,并且在税表上盖完税章,对免税的不用办理任何手续,导致审核人员对所有拿发放表领钱的凭证都要再次判断是免税还是漏报税,发放表和税表是否一致,一旦漏报税后果相当严重,并且无形中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难度。

2 科研经费报账难的改进对策

2.1 强化科研人员的票据意识

加大对票据识别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科研人员经常花了钱而取得的票据不能报账的问题,财务部门可将识别票据的基本知识印成小传单供科研人员学习,同时在财务部门的网上公示票据的基本知识,如有新的假票据识别办法应及时更新,如同识别假钞一样让科研人员掌握好票据的识别方法;科研人员在索取发票时尽量让对方提供的发票的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跟其门店的名称一致,这样就可大大减少因票据不符合国家规定而不能报账的可能性;科研人员尽量少用现金支付,采用转账支付,包括POS机付款、网银付款、电子汇款、支票付款等,这样科研人员有付款凭证作为证据就可以要求对方换票,减少损失;对大额发票(如2 000元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得发票时先查真伪;在财务部门网上提供全国各省市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链接网址,让报账人在报账前自查。

2.2 报账信息透明化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报账行为,制作最简洁的报账制度和报账流程的视频在报账大厅重复播放,定期进行报账制度的宣传,如一学期一次的各单位报账员培训,尤其是新的规定出现后及时进行培训,新教工、新增硕导、新增博导的培训中加入最基本的报账规定的培训。对一些内部规定要纸面化、公开化,不要停留在内部掌握、口头传达的层面。明确规定票据的粘贴办法、限制每张粘贴卡上所粘票据的张数、限制每次报账的粘贴卡的份数等。如每个粘贴卡所粘车票不超过40张,其他票不能超过20张,每次报销的粘贴卡不超过10个。在普通业务票据中,要求本市内发生的票据和本市以外发生的票据分开粘贴:市内的票据按市内车票、过路费,市内的燃油费,专用材料费、测试费,接待费,其他费用等几大类分别粘在不同的粘贴卡上。外地发生的费用按差旅费、接待费、其他费用等类分别粘贴。所有票据按以上要求分类分别粘贴后,能报的先报,不能报的再补手续,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

2.3 将票据分为普通费用和特殊费用,设立特殊费用报账“专窗”

从报账难的具体情况看,主要因为一些特殊费用制度性强,不同项目经费有不同的报账要求,而这些业务的发生频率相对不高,规模大的高校一般审核人员有10人左右,每个审核遇到的概率更低,从而导致审核人员对该类业务相对不熟练,因此对票据进行业务分类,设立相应的“专窗”报账有利于提高报账效率。

普通费用:指在科研工作中发生的不涉及固定资产维修和报增、设备申购、招标、项目审计等业务的票据,包括办公费、资料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版面费、测试费、材料费等票据。特殊费用:指涉及到需要办理固定资产报增或办理免报增固定资产手续、网上竞价、公开招投标、经过工程审计等手续的业务。具体包括: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维修、仪器设备的购置;超过10万元的单件或大批货物的购买;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

2.4 完善财务系统的设置

目前,一些高校开通了网上查询系统,科研项目负责人在办公室上网可查询到自己所负责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然而需要科研人员对照申请项目时的预算自行控制项目经费的使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是先使用,不符合要求再调账。因此只有完善财务系统设置,由财务系统控制项目经费的使用,才能做到不因经费使用不符合预算要求而调账。所有科研项目在立项时严格根据预算要求控制支出科目和支出金额,对特殊项目的银行科目在立项时一并控制,尽量做到不调账。如“863”、“973”项目不允许有汇款手续费支出,只有通过立项时控制支出科目和额度,才能有效避免调账,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2.5 完善完税制度

所有科研人工费、劳务费、评审费等费用的领取先办理报税手续,即对科研经费中凭发放表和税表领钱的报账问题,要求报账人先办理报税手续,并且办税员在发放表上盖章确认,最后凭已盖章的凭单办理审核业务。这样按规定办理报税手续后,能确保没有漏报税的情况发生,审核人员不用再做专业的判断,大大加快了审核速度,可有效缓解报账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科研经费的报账是所有科研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财务部门只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完善报账制度和报账流程,从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报账难的问题,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宏杰,丁新农,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会计之友,2011(27).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县级报账制

农业开发项目资金2002年起实施县级报账制,2011年6月财政部下发了新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这是农业开发的一大特点,也是农业开发资金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探索如何规范农业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实施和执行县级报账制,将会提高基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单位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首先,县级报账制的工作核心是审核农业综合开发会计凭证。必须严格审核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凭证。做到项目凭证严格审核,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调凭证的真实性。对凭证:(一)核查农业开发业务的建设单位和人员必须是真实的;报账票据必须经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审核、工程监理人员审核、县农发办审核;(二)核对农业开发实施的时间、地点和填制凭证的日期必须是真实的;(三)核查农业开发建设的项目必须是真实的,要核对工程合同内容;(四)审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的量必须是真实的,如核对工程完成数量等。二是审核是否按计划实施。就是检查是否按农业综合开发法规、农业综合开发会计制度和上级批准的开发计划实施。审核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否有假发票、白条;(二)是否存在违反农业开发财务务制度规定的报账开支;(三)是否超出农业开发计划和规定支出比例(如没有调整批复手续的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审核凭证的完整性。主要是对原始凭证要素和手续是否齐全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税务发票上应有供货和提供劳务单位的公章、税务专章等及是否有经办人签名或盖章。报账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账务审核职责,对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退回重新补充完善,对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开支,不予报账。

其次,处理项目工程支出凭证是县级报账工作的重要环节。工程支出凭证处理分报账前的收集处理和报账后的凭证处理。报账前的收集处理收:应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尤其是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因此,在凭证资料的收集整理上应能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过程,有始有终。如科技培训中的凭证应有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培训通知、培训报到签名、培训现场照片、培训费用等资料。同时,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会产生诸多凭证及其附件资料,有些是反映经济业务过程及其结果的主要凭证,有些是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辅凭证,两类凭证都应收集完整,互为佐证补充。还有,日常凭证的收集应注重他人证明的原则,所收集凭证中应有相关第三方的佐证资料。如培训应有受训人员本人报到签名、工程决算应经中介审计、票据应有证明人签字等。报账时还应按照主要凭证在前,次要(辅)凭证在后的原则进行收集整理,以便能直接审查经济业务的主要过程和结果,提高凭证审查的效率。报账后后处理:凭证的分类。对于类别较多的凭证应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如技术培训费、示范推广费、检查验收费、招待费等。按照类别分别整理。同时凭证的装订和存档也要注意按相关规定进行,要达到档案保存要求。

再则、财政直接支付是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货物和劳务价款的直接支付,是农业开发项目实施县级报账制重要特征之一。县级报账制是一项新的财政支出规则,必须注意报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做到报账运行协调、有序。县级报账制的程序和方式:先由施工单位(货物或劳务供应商)依据税务发票、用款申请表、工程进度审核表、工程施工合同、工程验收单、工程预决算等凭证,提出报账申请,再经县农发办财务主管和项目负责人审核,同意认可后由县级财政报账审核,确定可报或不报。需要提出的是:同意报账后。财政资金的拨付,是通过直接支付给项目建设单位来实现的,不同与传统的财政拨付方式。县级报账制以前的财政资金拨付流程是:县财政专户将农业开发项目资金拨到农业开发项目乡镇财政或项目主管部门,再由农业开发项目乡镇财政或项目主管部门拨到所属项目村或基层单位。而现在农业开发县级报账制的特点是将财政报账资金直接拨付给农业开发项目施工单位(货物或劳务供应商)。为此,在项目县级报账申报支付过程中,要严格审核,以免失误给国家资金造成损失。

最后资金管理人员要提前介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资金与项目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中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相辅相成。县农发办项目管理积极推行农业开发项目招投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项目资金公示制、县级报账制等制度。在项目建设中,由县农发办牵头,抽调水利、农业、林业、水保等有关部门技术人员组成工程监督组,配合专业监理对施工程序、物资采购、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工程竣工后,组织全面细致的检查验收,详细审核施工单位出具的竣工报验资料,审核相关报账凭证,然后进行报账。因此资金管理人员提前介入,将会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加快了资金拨付进度,提高报账效率。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为县级报账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严谨的资金报账程序和对报账资料的严格要求,又保证了县级报账制各项要求能落到实处,见到效果。

总之,农业开发县级报账制,促进了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数,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但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农业开发资金县级报账管理机制。要从资金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同时要把完善管理制度作为做好县级报账工作的核心,要把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强基础工作作为提高县级报账制绩效的前提,并且要把健全内控机制作为落实县级报账制的关键。这样才能使县级报账制这一机制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2008获江苏省农业科技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2001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第5篇

(一)单位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财务管理的要求仍归原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其流失;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等都是单位财务人员管理的内容。但从现状来看,许多单位由于放松了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结果给单位带来一系列问题:

1.不利于单位经费的管理。实行集中核算,其实只是将单位财务人员从繁杂的算账、记账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将工作重点转到预算安排、资金筹措、给领导当好经济参谋与财务管理等上来,更好的从事“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理财水平,现在大部分核算单位只设了财务主办一人来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可是许多财务主办从未从事过财务工作,由于不熟悉财务制度,无法合理安排、使用单位经费。

2.不利于单位现金的管理。从实际运行来看,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对现金管理不重视,挪用、坐支现金随意性大,如部分单位长时间不来核算中心报销,或者一月只来一两次,但一来核算中心报账却是好几万现金,如果放松单位财务人员管理,随意坐支、挪用现金,将给单位的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3.不利于往来款的管理。往来款主要用于单位涉及往来款业务时使用,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本单位收入支出管理的款项列入往来款项;而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不适用收费票据,而又非往来款的其他财务性质的收入(属应税的项目、房租等),如果单位财务人员不熟悉业务,或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的往来款项和收入性质不分,单位只要涉及收入不能适用收费票据,就全部使用往来款票据,本应是收入而误入往来账户无法支付,或是往来款而当作收入列入本单位经费,就会混乱单位经费支出,造成账务核算的不准确。

4.不利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原先大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都是由财务人员负责,自从会计核算移交后,有些核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概念模糊不清,以为资产管理全部是核算中心的事,放松了对资产管理,根本未设资产明细台账;另外有些核算单位对一些毁坏、丢失、报废固定资产或者对一些无偿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到核算中心进行资产核销、增加等账务处理,于是出现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现象,更有些单位随意转让、划拨固定资产,如果财务人员没有认真加以管理,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核算中心方面:实行集中核算后,财务人员是单位和核算中心的沟通桥梁和纽带,如放松对单位报账员的管理,给核算中心也带来不良影响:

1.降低工作效率。目前单位财务人员几乎只有报账员一个人,且许多报账员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事部门等人兼职,更有甚者是驾驶员担任,由于不熟悉财务知识,不了解相关财务制度,大大降低了单位的理财水平。因此来核算中心报账时,单据书写不规范、完整;无法区分单位经费性质,常常混淆经常性、专项、往来款等款项。另外核算中心工作量大,又对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活动不是很了解,这些都给核算中心的审核和核算工作带来不便,大大降低了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

2.加大监督管理难度、增加风险。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审查单位支出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是建立在单位报账员审核和领导签批的基础之上,由于会计主体与会计核算相分离,核算中心往往只能就凭证的规范性进行审查,不易查明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如果单位财务人员思想品德不佳,业务素质不强,防冒领导笔迹在单据上签字来核算中心报销,用合法凭证虚列支出套用现金;或者对单位的现金收入(如收费性、往来款等收入)不及时上缴,私自挪用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核算中心对单位财务监督的难度和风险。

二、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管理的对策

(一)单位要重视对报账员的管理。

1.思想上重视对报账员的管理。

正确认识报账员是单位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领导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是削弱单位财务管理,而是进一步促进财务规范化;不是改变会计主体,而是财务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降低单位理财水平,而是需要配备素质更强的专职报账员。对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依法组织收入,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根据预算和单位用款计划及资金结余情况,及时申请财政拨款;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管理等都需要单位报账员来完成;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项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所以不能放松报账员的管理。

2.增强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规范对报账员管理。单位仍是会计主体,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财务业务规范,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单位撤消了会计机构,但不能说明财务人员的管理也可以不要了,相反加强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仍是各预算单位不可推卸的职责,这必要求报账人员要有更好的业务素质。由于单位一切的经济往来首先还是通过单位自己管理,如对原始凭证的初审,应根据行政事业财务制度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核票据是否符合财务规定,是否真实合法;还要做好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项管理;正确执行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这些都要求单位有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对报账员的管理。

3.严格现金的管理。要规范收费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管理,建立现金日记账制度。坚持现金收入日清月结,不能坐支现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实地抽查制度,防止报账员长期占用现金,或挪用现金,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核算中心配合单位加强报账员的管理。

1.加强宣传,相互支持。加大对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宣传。

让单位领导和报账员认识到,实行集中核算改革是政府加强财政管理的行为,是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转移,而不是削弱单位的财务管理权,单位负责人仍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单位仍有义务和责任搞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单位不能对削弱财务人员的管理。同时核算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如每年抽出一个月等)深入单位,到核算单位了解并参与其经济业务活动,帮助单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帮助和督促单位领导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

2.加强培训,提高报账员的素质。报账员负责单位的报账工作、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会计信息的传递等工作,其业务素质的好坏会直影响到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核算中心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其的培训工作,进行经常流和沟通。

3.建立报账员信息反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单位报账员的交流会等,聆听报账员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走访、沟通,探讨会计集中核算进程中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单位重视报账员的管理。

4.加强单位备用金的管理,监督单位日常现金收入是否及时上缴,是否有坐支、挪用现金现象,严格备用金管理,对违反有关财务规定的给予警告、通报、拒绝报销,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

(三)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单位加强报账员管理。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不定期对单位报账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使单位领导从思想上重视单位报账员的管理。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单位财务开支的审计监督,促进单位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如对在于有效执行财政法规,提高经费使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报账员给予奖励,对于掩盖事实,违反财务制度等违法行为的,应予以严惩。

三、加强单位报账员管理,为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扎实的基础

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两者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督;有利于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提高财政服务水平。但要确保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单位必须配备懂财政、财务管理知识,了解和熟悉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及会计规章的人担任单位报账员,做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第一,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前奏,它的编制涵盖了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细化到了按预算科目划分的各支出明细项目,预算既反映了本单位所有收支预算总额,又反映了收支按单位和项目的具体构成情况,以及单位及项目的收支按支出功能分类的具体构成情况。第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重点是指标管理,从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到国库支付等都是指标的调节与控制。这些其实都是进一步细化了单位预算,进而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三类资金指标,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不管部门预算的编制还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都需要单位有懂业务、高素质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配合改革的顺利进行。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网络报销;报账

中图分类号:G647;F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142-03

一、传统高校财务报销机制的缺陷

(一)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传统的高校财务报销需要教职工凭纸质单据在固定的财务会计人员上班时间到指定的办公地点报销,产生时间与地域上的冲突。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学生的毕业实习多安排在暑假。每年经办老师在6月借款,待学生实习回校后,开始收集票据、粘贴等准备事项,直到学期期末,即每年的11-12月期间,开始集中到财务部门办理各种报销事宜。而这期间正是高校财务工作最为繁忙之际,财务部门要布置各种报表、财务结算会议,并对相应工作进行整理以应对检查,时间与地域上的集中导致财务报销大厅硝烟弥漫。

(二)业务审批效率低

传统的高校财务报销系统具有流程繁琐、条目繁多、规则刻板等问题。如多种补助标准令人眼花缭乱;要求领取的各类报销单据让申请师生往返来回奔波。并且, 在传统高校财务报销体制下,教职工应报销的每一张单据都需相关领导签字盖章,如果领导出差,则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可完成纷繁复杂的报销手续中的一项而已,无形中降低了业务审批的效率。当报账人员将大量单据送至财务部门时,财务部门既要审核原始数据,又要审核业务流程审批,最后编制记账凭证,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繁琐的流程,科目的繁杂及各项要求的刻板不仅降低了报账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使得整个财务报销系统刻板而低效。

(三)财务审核压力大

自高校扩招以来,对应高校从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在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革,如高校经费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到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财务收支模式也由最初简单的行政财务收支导致到目前相对复杂的以部门、以院系为单位的经费收支核算模式,因此,对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从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财务在管理与核算方面并没有同步跟进,在高素质财务报销审核人员配置方面仍有很大欠缺。教职工的长龙队伍及有限的办公时间与财务工作人员每天有限的工作数量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无形中加大了现存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压力,并影响财务审核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四)预算控制效果差

在传统领导审批制财务报销体系内,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重点仍停留在最基本的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强调服务职能,忽视内部管理职能,领导对科研经费支出的监督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账上”,没有落到实处,重核算、轻管理,无法保证对相关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了解程度,审批更多存在超预算、超范围审批等问题。

二、“网络报销”系统优势分析

“网络报销”模式指网络通过单据填写的标准化、业务审批的流程化以及财务审核的网络化,彻底颠覆了传统财务报销模式。较之传统的财务报销机制,“网络报销”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

“网络报销”相对于传统财务报销机制最显著的改变是将“人对人”模式转变为“人对机”模式。只要有网络,报账人员即可突破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实现财务报销任务,不仅方便于报账人员;同时,对财务部门来说,通过网络集中审核报销业务,也极大地缓解了如财务人员数量紧张、业务量分配不均等问题,无形中减轻了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在财务审批层面,实行“网络报销”后,相关领导在对单据进行审批时可通过网络,在报账人员上传的原始单据的影像资料上以数字签名的形式实现,再次突破了领导审批单据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随时随地完成财务报销前所需的必须流程,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三)规范报销业务流程

通过“网络报销”机制,在报销系统中严格规范审批流程、审批权限及审批所需单据等控制点,报账人员在网络按照规定程序及要求进行申报时,如不符合相关流程、审批权限或必备单据等规定将无法递交材料,继而无法进行下一步。如此,不仅避免在传统财务报销机制中报账人员因流程或权限等错误多次往返奔波事件的发生,也极大地简化了财务人员的审核工作量,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

(四)预算实现实时控制

“网络报销”最显著的优势即在于对各项规定的严格限定及避免人员间的暗箱操作。在对网上报销系统进行设定时,应严格根据各项经费的具体管理要求,预算设置好诸如预算预警、超预算、超范围等规则。当报账人员在网络操作中出现以上情况时,系统将自动退回,并无法进行下一步申请。进而实现对预算的实时监控,减轻财务审核压力。

1.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计算机的智能化在“网络报销”机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报销机制的要求,网络报销系统中将设置大量的、在实体财务审核中频繁使用的计算标准、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当报账人员将相关数据输入规定框格内,如差旅费等补贴业务的计算结构将自动核定,财务人员不再需要相关核对业务,提高财务审核的效率及准确性;同时,报账人员在网上递交报销申请单时会有既定的规范格式要求,便于财务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直接提取与记录,避免因格式不统一造成的信息录入错误、重复等问题。

2.增强信息公开性,强化财务监督。

网络时代也是信息共享时代。在“网络报销”系统中,经过授权的各用户间可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所需报销信息,提高信息公开程度。同时,通过对财务报销信息的共享,可以建立起多部门、多用户、各级领导广泛参与的监督格局。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强化高校财务监督工作。

3.数字化存储原始单据,提高查询效率。

在高校科研项目结题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均要求对原始单据进行细致查询,如果通过传统财务报销机制即耗费大量时间对原始单据进行复印、装订与存档,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查询,势必降低审核效率。“网络报销”的便利性也体现于通过对原始单据进行扫描,实现数字化存储。在需要查看相关原始单据或其复印件时,只需从系统中调取进行查阅即可,极大地节省了审核时间,提高查询效率。

三、建立高校财务“网络报销”系统

(一)“网络报销”系统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系统的灵魂与精髓。高校财务“网络报销”系统的设计将秉承“技术先进、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信息共享”的理念。在校园网的环境下,设置以“网络报销”为主体模式,在坚持现有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以信息化、电子化为手段,以实现业务办理简单化、单据填写规范化、业务审批流程化、财务制单自动化、付款方式电子化为目标的新型财务报销系统,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网络化和规范化。

(二)“网络报销”系统的构建

1.功能设计。

针对高校财务报销业务的特点,可以在“网络报销”系统中设置以下功能。(1)借款管理模块。包括借款单录入、借款信息查询、借款信息删除、借款金额校验等几个项目。(2)报销单管理模块。包括报销单录入、报销单查询、报销单删除、根据报销单记录自动计算报销合计、报销金额核算等。(3)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包含固定资产信息填报、固定资产报销信息查询、资产核算、根据报销单据记录自动计算报销合计等。(4)审核功能模块。有借款单审核、报销单审核、固定资产审核三项。(5)角色权限管理。分为普通员工、财务人员和资产人员,不同角色人员对信息处理权限各不相同。

2.流程设计。

(1)登陆。(2)报账单申请。设置报账项目,填写报账基本信息,如报账费用项目、支付方式项目等。(3)报账单审核。报账人员填写后,系统将信息自动提交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批,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方式利用数字签名完成审批业务。并且,特殊业务应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财务主管部门的审核,方可进行下一步流程。(4)预约报销时间。报账人员在完成系统所需报账清单后,对相同费用项目的报账单,可选择多比合并预约,打印预约报销单。(5)财务入账。报账人员需在预约规定时间,凭预约报销单到指定报销部门完成报账任务。财务前台审核人员从网上预约系统中调出报账人员所提前的报销单,由会计人员对原始单据及网上上传的单据进行核实,审核无误后将其转为记账凭证。若报账数据有问题,可由财务人员在制单界面直接进行修改。报账完毕后,根据报账人员事先在网上选择的报销方式进行结算,并以网络或短信形式通知报账人。

(三)实施“网络报销”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在构建高校“网络报销”系统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安全性问题是“网络报销”系统的生命线。“网络报销”对所保存的数据应区别对待,针对机密信息,应严格确保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处于高安全级别。考虑到系统所依托的网络环境的信息传递功能及信息共享特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防止黑客攻击以病毒破坏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及影响。此外,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部门设立严格的权限制度,对特定使用者依据层次不同进行权限划分,防止信息泄露,减少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及计算机病毒攻击所造成的危害,利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火墙、划分网段、专用网络等措施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是实施“网络报销”的保障。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无现金”报账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33-03

一、概念释义

“无现金”报账模式是指在报账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现金收付方式转变为银行卡转账方式,不到出纳处缴、领现金就完成报销的一种报账方式。“无现金”报账以“无现金”报账系统为信息平台,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银行网银支付系统的对接,有效整合了两个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了数据共享,各项付款业务无需二次录入,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校银行账户与其他单位账户或个人银行之间资金划转,比传统现金结算方式更加安全、快捷、方便。

二、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的背景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无现金”报账系统,在高等院校财务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实时完成涉及财政、银行、学校和职工个人的会计核算业务,做到了财政管钱不拨钱、学校花钱不见钱、职工报账不动钱的“无现金”核算。

1.政策背景分析。高校实行“无现金”报帐,符合我国政策文件要求。2007年1月16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全面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一核算和实时监控,提高财务管理改变传统的资金收付方式,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进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高校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而推行的“无现金”结算系统是符合国家文件要求的。

2.IT行业发展背景分析。IT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金融业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实施“无现金”报账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财务管理软件和银行管理系统也日趋成熟,网络运行更畅通、更稳定,高校财务管理软件和银行管理系统的接口越来越完善,高校实行“无现金”报账已具备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银行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有的银行已进驻校园,办理银行业务相当方便;随着“银联”系统开通,银行卡大规模普及,持卡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电子支付和网上银行结算也得到广泛应用。以上这些都为高校实行“无现金”结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人文环境背景分析。高校教职工、学生文化素质高,接受新鲜事物快,使得高校实行“无现金”报账具备有利文化素质条件。高校教职工、学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高,思想先进,容易也乐于接受新事物。教师的工资通过银行卡发放,学生交学费通过银行卡划转,这些形式都得到了教职工和学生的支持和拥护,学校校园“一卡通”工程的实施,师生通过手持一张卡就可以校内轻松就餐、购物、借书、上机等。“无现金”报账作为一种先进的结算方式,一定会受到教职工、学生的欢迎和推崇。

4.高校快速发展背景分析。随着高校扩招、新校区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高校财务部门核算业务日益复杂,每日现金流量不断增大,传统的现金收付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迫切要求高校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行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作为高校财务部门承载着经费核算的重任,尤其到年末和学期结束前,财务现金收付流量每日达上百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如何预防和降低现金周转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推行“无现金”报账的方式势在必行。

三、“无现金”报账与传统报账方式的区别

通过银行卡结算取代以往的现金结算,未改变原有的财务报销审批制度。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

1.支付方式发生改变。传统报账后领到的是现金或非现金(如支票、电汇等),采用“无现金”报账后,款项直接打到了领款人的银行卡上或通过网银转到单位开户行账号上。消除了单位和经办人携带和管理现金的风险。在传统报账方式下,为保持合理的现金库存,财务处与银行一样实行大额现金支取预约制度,比如提5万元以上须提前一天预约。采用“无现金”报账后,财务部门与银行合作,采用的是与银行一样的转卡系统,已经确认的报销转卡金额由现金出纳通过转卡方式支付,一般在5分钟内即时划入指定银行卡中。

2.出纳人员工作量减轻。每日报销工作结束后,在传统报账方式下,出纳须盘点核对库存现金;采用“无现金”报账后,出纳只需核对当日“无现金”转卡支付清单及汇总表,与有关银行支付汇总金额进行核对。

3.简化了报销程序。在传统报账方式下,报销人员在会计核算后,需到出纳人员处领取现金、支票或POS机刷卡报账才算完成;采用”无现金”报账后,报销人员在会计核算完成后,报账随即完成。

四、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的优势分析

1.现金“零”库存,消除现金携带和保管的风险。日常业务核算过程中,不再涉及现金收付业务,现金收款业务通过POS机刷卡转账收取,或者通过校园内银行网点将现金直接存入学校银行账户,报销人员凭借存款单据办理报销业务。现金付款业务通过“无现金”报账支付系统与网银系统的无缝链接直接将现金转入报账人工资卡或银行储蓄存折中。实行新的支付方式后,每日不再发生货币现金的收付,既节省了人力,减少了学校垫付的资金成本,又避免现金流转过程中的收付差错风险、保管风险和收取假币等风险,确保了资金安全。

2.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无现金”结算模式下,每日终了无需盘点库存现金。银行出纳人员可以随时从“无现金”报账系统中下载标准格式的对账单,导入财务系统的银行对账模块实现自动对账,从而减轻工作量。“无现金”结算支付系统设置有自动记忆功能,付款信息只需审核人员一次录入,如对个人报销业务,审核人员可直接从工资系统中获取收款人和卡号等信息;对单位付款业务,第一次发生支付业务时,审核人员要将该收款单位的户名、开户行及账号完整输入财务系统中,以后发生同一单位转账业务时,只要输入其单位全称或账号,财务系统就会自动跳出相关信息,减少了录入工作量,出纳人员通过“无现金”结算支付系统办理“个人业务”或“单位业务”付款时,无需进行二次录入,无需填制银行票据(如转账支票、现金支票等),避免了重复劳动,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3.划款即时,到账快捷。每笔付款业务先由审核人员登录会计核算系统填制记账凭证,再由出纳人员登录“无现金”结算系统,根据复核后的记账凭证,按凭证号核对付款金额、用户名、卡号及开户行等付款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支付操作。出纳人员对支付金额、户名、卡号及开户行等相关信息没有修改权限,这样,一笔业务经过两人核对,避免了付款时,只有出纳一人付款操作可能带来的差错,确保了付款信息准确无误。

4.会计内部控制得以加强,减少相关的现金风险。“无现金”报账支付系统设有专用钥匙盘及系统口令。钥匙盘和系统口令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进入“无现金”报账系统,每个操作人员都有客户证书KEY和各自的操作密码,操作指令系统中都留有记录,安全可靠。出纳付款时无法修改付款信息,发现信息有误只能提请原审核人员修改,会计内部控制得以加强,确保了网上资金的安全,保证了付款的绝对安全。

5.财务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在“无现金”报账系统下,报销人员只需将原始单据交财务审核人员录入会计核算系统,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出纳人员将报销款直接付到报销人卡上,节省了教职工二次排队等候时间,同时通过短信及时通知报销款的到账时间、到账金额。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大大缩减了报销时间,为教职工节省了精力,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渠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了服务质量。

6.不必提前预约现金,随时确保教学科研业务顺利进行。由于无现金结算不涉及现金,是通过财务系统与银行网络对接实现资金划转,所以采用无现金报账则无须预约,支取大额现金报销款项直接打入银行卡,确保教学科研业务的顺利进行,师生员工无须事先预约现金,可以直接到财务办理报销业务。

五、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无现金”报账系统虽具有实时、简便、快捷等诸多优点,但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无现金”报账系统的不稳定性。在“无现金”报账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系统不稳定的状态,造成数据不明原因遗失。若再次执行操作,则可能出现重复转账的问题;若不再次执行操作,款项可能始终无法汇达对方单位。在出现结算系统原因造成的转账在途的现象时,由于款项尚未提交银行,银行无法出具转账不成功的书面单据,只能由出纳人员手工出具无法转账的说明,审核人也据此进行处理,一旦出现差错,审核人员与出纳人员的责任难以划分。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网络系统。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网络维护工作。由于网络问题,在银行卡信息都正确的情况下也会打卡不成功。这是系统原因造成的,目前弥补的方法是解锁后重新打卡。应不断联系软件开发部门和银行共同把网络维护好有必要在前期试运行的基础上,对财务“无现金”报账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另外每天报销结束后出纳及复核人员再仔细核对是否每一笔“无现金”报销打卡都成功,若不成功则查找原因后分析处理。

2.报销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顾虑。“无现金”报账的支付方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下的现金支取,对于经办人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顾虑,需要我们财务人员和师生作进一步沟通。可以与银行联系在校内增设自动机以方便师生取款。由于条件限制,师生无法及时查询报账款项是否及时打入银行卡。很多反映报销款项打入银行卡时查询不方便。他们原来习惯了领取现金,“无现金”报账后第一反应就是我的银行卡上是否相应准确地打了报销款,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会同银行等部门增强这方面的硬件建设,在财务处多设银行查询系统,以便让报账的师生及时查询入账情况,当然开通银行手机短信服务的持卡人亦会即时收到短信提醒服务。由于这项财务报账模式的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有些条件还不够成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3.“无现金”报账系统数据升级的滞后性。“无现金”报账系统的各相关银行的信息直接从人民银行数据库中调用,涉及全国各商业银行的信息,由于数据量较大,每次更新数据占用时间较长,实践中高校财务部门一般采用按月或按季定期更新的方式。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每月增设、关停或合并网点的业务较为频繁,由于信息更新滞后,可能造成无现金转账不成功,但由于前台审核人员已无法修正错误信息,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解决。

4.银行单据传递的滞后性。原手工报销模式下,报销者可直接领取现金、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或汇票,审核制单时,按上述银行单据的存根联直接记账。而“无现金”报账模式下,报销时直接通过“无现金”支付系统电子付款,银行于事后集中数据,统一打印相关回单。由于目前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支出范围较广,每日的开支数额庞大,其中约80%的业务涉及“无现金”结算,事后传递着大量的银行单据,严重影响了每日凭证的及时整理和装订。银行单据传递的滞后性,也影响了教职工调阅会计档案的时效性。

5.凭证制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现金收付方式下,报销者冲还借款,一般需经过审核制单、凭证复核及出纳岗缴现还款三个流程,报销者直接携带现金冲销暂付款项;而“无现金”报销模式下,有些学校的报销流程为先刷卡还款,再凭银行消费签单审核制单,若存在差额则需再次刷卡或进行无现金转账;有些学校仍按原现金报销的模式操作,但最终刷卡还款时,若出现刷多张卡还一笔款的情况,需对原已复核的凭证重新反审制单,既增加了报销人员的操作手续,又增加了审核人员的工作量,还将对会计档案产生影响。

六、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应注意的事项

1.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要顺利实施“无现金”报账,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财务处的精心组织。在实施“无现金”报账前,先利用有关会议、网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实施“无现金”报账的意义及具体运行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无现金”报账系统。同时,财务处要耐心地做好细致的解释服务工作,努力确保“无现金”报账系统得以顺利实施。

2.注意“外科研”等银行回单传递、保存管理。高校财务资金流量大,相同金额的业务较多,容易造成收到银行回单后,无法区分该回单所属问题,需要查证和核实,这就加大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因此,应加大银行回单管理工作,加强与银行沟通,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健全“无现金”结算相关内控制度,有效防范资金风险。高校在实施“无现金”报账后,要认真执行会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定期核对有关账目,确保账卡和账账相符。同时,要求有关人员严格履行信息机密保密的义务,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措施,确保信用卡和先进的电子支付产品的安全性,有效地防范资金风险。

4.增加对银行卡基础信息的管理。银行卡是“无现金”报账的载体,银行卡信息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无现金”报账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银行卡持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推行“无现金”报账的前期准备阶段,尤其在教职工个人信息的采集和银行卡发放的环节,须强调对姓名、身份证号准确性的核对,以及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三者之间匹配的唯一性的验证,从源头上保证初始信息的准确无误。在日常工作中,还需有专人负责教职工银行卡信息的维护,如发生银行卡丢失或卡号更改,需及时在财务系统中进行更新,以保证教职工报账时银行卡信息的准确性。

5.加强对报账业务稽核的管理。在“无现金”报账模式下,不管是个人业务还是单位业务,都是通过电子货币转账,不再通过实物货币结算,也就无需进行现场清点钞票。但是,要保证报账款项准确到达指定收款人(单位)的银行账户,就必须加强对报账业务各个环节的稽核,以保证报账业务顺利完成并有效防止利用职务贪污、挪用公款的现象发生。第一,加强对会计业务的审核。会计审核人员一方面需对报账业务各类原始单据的合法性、报销渠道的合理性、报账金额的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核,另一方面还需准确录入或从财务系统中正确提取收款人(单位)的信息。待会计凭证编制完成后,还必须由经办人核对信息并签字确认。第二,加强对会计凭证的复核。实行无现金报账后,会计凭证的复核由事后复核调整为当场复核,即审核人员编制完会计凭证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后,将会计凭证直接传递给复核人员进行现场复核,核查无误后,复核人员需签字或盖章。第三,加强付款操作前的信息核对。会计凭证传递到出纳人员以后,出纳人员必须对收款人(单位)的名称和银行账号作进一步核对,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款项支付操作。第四,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及时对账。出纳人员须于报账当日打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于次日检查是否有提交失败的银行记录。另外,还须定期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查找未达账项的原因,确保每笔收付业务都准确无误。

6.重视对系统安全性能的控制。“无现金”报账系统包括银行端口、财务系统和“无现金”报账系统三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发生故障都将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因此,必须重视对系统安全性能的控制。首先,在“无现金”报账系统安装前,必须保证银行网络连线实现专线管理,财务网络与外界网络实现物理分离。其次,财务系统必须由专人负责安装和维护,任何财务网用户不得随意添加硬件或安装应用软件,防止不法分子入侵。再次,凡安装财务软件的计算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并进行查杀,防止病毒侵扰;第二,必须严格限制外来磁盘,在使用外来磁盘前必须先查杀病毒,确保数据安全;第三,在报废计算机前必须先将硬盘格式化,以防财务数据外泄。

7.实现“无现金”报账系统的数据自动更新。“无现金”报账系统的数据源主要包括两方面:本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在办理报账结算时,按其在校唯一识别信息,如教职工按工资号,在校学生按财务编号作为数据库的主关键字,辅以学院信息,双选卡号或工资号信息进行模糊查询,以提高数据的筛选速度。外部单位信息。“无现金”报账系统具有保存已处理成功数据的功能,但当外部单位数据更新时,系统内原有数据与新数据并存,在再次提取时容易出现差错,应在数据库中增加数据自动更新的警示功能,当提交的数据与原数据库中已保存的数据出现差异时,自动提示是否保存新数据。无现金支付系统的数据库应预留外部数据自动更新模块,点击时能够自动更新相关信息。

8.要不断完善财务系统,减少系统本身的漏洞。“无现金”报账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无现金”报账系统强大的技术支撑。高校财务人员在日常报账过程中要养成记录和总结的良好习惯,随时记录报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系统开发商,以便进一步修改程序,减少系统本身的漏洞,同时丰富操作功能,不断优化财务系统。

参考文献:

1.郭峻,冉茂盛.基于POS刷卡和网上银行的高校“无现金”结算[J].财会研究,2010(2)

2.孙琪华.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会计之友,2010(4)

3.蔡琳.“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在高校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9(11)

4.宋岳琪.浅析高校“无现金”报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财经(上半月),2010(7)

5.蔡林.“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在高校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9(32)

对报账员的工作要求范文第8篇

关键词:村级财务会计制;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03-1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2年12月9日转发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吉林省村级财务会计制实施意见》后,全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实行了村会计制,至今已经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村会计制工作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1村会计制取得的成效

(1)各项财经法制法规及时落实到位。

(2)做到按时清理村级账务。

(3)通过及时定期和专项财务公开活动,大大提高了村级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和说服力,提高了村民对村级财务的信服力,减少了群众的上访事件,缓解了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4)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受侵犯,防止了村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

2村会计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处理方面实际与要求存在矛盾。一是不符合财经制度的票据(白条)入账。在农村如使用农户的车工和零散物资,由于农户没有正规的发票,只能用农户自己打的白条入账付款;二是村报账员由于文化素质低等多种原因,原始票据填写存在着各种纰漏。

(2)各村经济业务量不一致,差别大,与规定按时结账装订成册发生矛盾,导致会计凭证薄厚不一,有的甚至难以成册。在财务制度中规定:各村报账员要做到现金账日清月结,有的乡(镇)农经站要求按月报账,有的要求按季度报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在个别月份会有大量业务发生,产生大量票据。

(3)乡(镇)代管人员不了解各村的实际工作情况,基本上是拿来的票据没有时间核实票据的实际内容就急于下账了,导致报来的财务票据与记账不太科学。

(4)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各小队(生产小组)不再独立核算,村班子成员的变动等各种原因,各种遗留账务问题亟需处理。

3改进、完善村级财务会计制的对策

(1)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增强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决定,并监督执行。凡是重大投资项目经决定后,要有预算,公开进行招投标后要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2)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村里的财务支出由一支笔审批变多人审批,每张财务票据要由村书记、村主任、经办人、村民监督委员会全体人员签字后才能报向账员入账报销。

(3)搞好村级财务公开应当成为村会计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经站代账员的重要工作职责。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主要是抓好村民对财务的监督,村民才是村级财务最好的监督员。财务监督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财务公开。农经站代账员,一定要落实好村级财务公开,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落实情况。

村财务公开,一要确定公开地点,一般的村都建立了村务公开栏;二要确定公开时间,一般规定每个月或每季度公开一次,对于重大事项或群众有疑问的问题可以随时公开;三要全面公开,不能有遗漏或故意隐藏财务内容;四要让村民看得明白,不能走形式,改表格式的公开为公布现金账;五是如果村民不懂,要有村财会人员的陪同让村民看村里的原始票据,并向村民做出解释。

(4)农经站必须提高村报账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村报账员是从事农村财务工作的,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由于村报账员(村委会中称会计或文书)是由村民选举而产生的,每三年选一次。有的村报账员能连选多年,有的村报账员经常换人,导致报账员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农经站就必须经常地对报账员进行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培训,以适应村会计制的需要。

(5)农经站代管村账的人员就相当于村里的会计,所以要经常到所管账的村走动,了解村里的情况,每次报账员来报账时,一定要问清楚票据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选用会计科目,处理好村级财务账目,根据实际情况按排报账时间和报账次数,合理地装订好会计凭证册。

(6)经常核对村里的资产状况,及时处理财务遗留问题,及时向村委会反馈财务信息。

记完会计账后,一定要和村班子成员多沟通,了解村里的资产状况,使账目达到“五相符”,“五相符”的根本就是账实相符,即账和实际存在相符。如果发现不符,如呆、死、坏账,要及时进行账目处理,对多年报废、损毁、丢失的资产,要查清原因,追究责任,然后进行账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