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光合作用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主要通过对一些大豆栽培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分析,通过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改进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大豆栽培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大豆的产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豆种植中。

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分析

1.1 种植地域的选择

此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相应的大豆种植区域制定完善的种植规范以及种植要求,然后在进行综合规划,在整体的基础上缩短作物的行间距,然后在将株距进行扩大,保证大豆苗分配的合理性。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作物的采光条件,改善了植物中层或者地层的受光状况。

1.2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分析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其本质主要就是对土壤进行深化,改善由于土壤问题所导致的大豆产量低;同时,还会对肥料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种植方式中施肥的弊端,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除草技术,从而能够改变大豆的生长环境。

1.3 种子的选择

在大豆种子选择过程中,可以将其分为三部分内容:首先,对种子的品种进行选择, 对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等综合状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该区域的大豆种子,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对于种子的要求不是很高,将一般的种子选择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结合,才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其次,种子的处理,在大豆种子选好以后,种植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的做好筛选工作,将种子中损坏、虫害的种子及时的进行剔除,能够有效的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最后,做好种子分类工作,通常来说,种子分类主要包括标准级别以及高程度级别,此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选择标准级别的种子。

2 大豆窄行栽培技术的应用

2.1 耕地整理工作

积极对大豆种植的土地进行秋耕,使得土地墒的充足。通常来说,在翻地过程中,翻土的深度为18~20cm, 其存在的误差不能超过1.5cm,耕地的幅度应该保持一致,其误差应该小于4cm。同时,还不能出现特大的土块,每立方米的耕地层直径大于5cm的土块不能超过5个,深松深度大约在25cn以上,采用伏翻、秋翻的方式进行耕地。

2.2 起垄

在起垄工作中,应该在伏翻、秋翻的耕地进行起垄,大垄窄行密植可以采用台式进行起垄,垄的高度为15~18cm;小垄窄行密植可以采用普通的设备进行起垄,在起垄工作完成以后,对垄进行镇压,从而能够到达到播种状态。

2.3 施肥

种植工作人员通常都采用分层播种的方式,在深秋阶段开展施肥工作。在施肥时,15t/hm2 。并且还要结合整地工作,将肥料作为底肥混合的到土地中。另外,在化肥的使用过程中,氮磷钾纯氮18~27kg/hm2、五氧化二磷46~69kg/hm2、氧化钾kg/hm2。在施肥中,主要采用的施肥方式由于种肥及底肥、叶面追肥。种肥以及底肥在应用过程中,将化肥放在种子侧下方5cm处,深度3cm,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种子和化肥在同一个位置,防止烧坏种子。由于大豆前期生长较弱,可以采用叶面追肥的方式对其进行施肥,尿素10kg加磷酸二氢钾1.5kg溶于500kg水中采用雾喷方式进行施肥。

2.4 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清种或者大比例间种的种植方式。播种的时间为我国中南部地区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北部以及东部地区在5月上旬到5月中旬进行播种。播种的方法主要包括:平作窄行密植的播法、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播种方式,在平作窄行密植的播法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24行的播种机进行播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播种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在机械垄进行播种,保证播种距离的合理。如果是三垄变二垄,应该积极对垄的间距进行控制,大约为90~105cm;二垄变一垄则垄的间距大约为120~140cm。播种的密度为:窄行密植过程中,我国中南部地区33万~38万株/hm2;北部地区36万~46万株/hm2。在播种过程中,种植工程人员应该保证播种的均匀性,不能出现断条,如果不是采用的穴播,20cm以内没有种植视为断条,在播种中,5m出现的断条不能超过1处。在机械垄上进行播种时,应该对准垄的中心,防止出现偏差。

2.5 管理

在播种前,应该及时的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采用药物能够杀死杂草的种植,采用5 0%乙草胺乳油2500ml~3000ml/hm2在里面加入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 0 0 ml一6 0 0ml,都能达到良好效果。在大豆长高以后,还要积极的对其茎叶进行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采用5%精禾草克乳油750ml~1000ml/hm2或者其他一些药物能够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3 收获

3.1 收获时期人工收割,有10%叶片尚未脱落,豆粒归圆时进行;机械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3.2 收获质量人工收割,割茬低,不丢枝,不掉荚,放铺规整,及时拉打,损失率小于2%;机械收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5~6cm,损失率不超过3%。质量要求:按不同品种单收、单打、单放。破碎率不超过2%,杂质不超过1%,虫食率不超过1%,青眼率不超过2%,含水量在14%以下。

4 总结

综上所述,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大豆种植的弊端,提高大豆的产量。在应用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从实际状况出发,对个环节进行控制,才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德刚.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3):37-37.

[2] 王贵平,马日亮.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研究与实践.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王世文.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2014,14:114-115.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在我国,大豆的供求矛盾最为明显。大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而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少、积温不足等原因,大豆的产量一直没有较大突破,因此,结合实际研究出适合的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提高北方大豆产量质量,解决我国大豆供求矛盾的主要措施之一。

1 从大豆种子的选用和种植方面提高大豆的产量

1.1 选用优质的大豆种子进行栽培

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播种前对种子严格挑选,从根本上提高大豆的生长效率和收获产量。

1.2 选用适合北方大豆的种植方式

1.2.1 窄行密植种植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种植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窄行密植、缩垄增行的方式将种植的行距由60~70cm缩小至40~50cm,据有关试验表明,这样的种植方式可增产15%~20%。从大豆的播种、管理到收获,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化操作,所以土壤的墒情较好,大豆出苗均匀、整齐。采用窄行密植的种植方式,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群体的布置更为合理,有效地减少了杂草的滋生,从而提高了大豆的产量。

1.2.2 等距穴种植法

此法一般是采用机械播种的方法来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用这种方式播种的大豆,出苗后植株间分布合理、株距适当、生长均匀,整体发展平衡,结荚密集。

1.2.3 种植时要合理密植

一般来说,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的单株荚数、粒数以及植株数共同决定的。在种植的时候要根据品种的特性、种植地区的地理特征、气温以及播种的方法等做到合理密植。一般而言,土壤较肥沃的地区可适当稀植,反之则应密植;早熟的大豆品种宜密植,反之宜稀植;宽行距的宜稀植,反之宜密植;如果需与别的植物间作,则要遵循“与早熟矮秆植物采用密植间作,与高秆作物则采用稀植间作”的原则。

2 通过改善施肥方式来提高大豆的产量

2.1 农家肥的增量施用

利用农家肥做底肥。腐熟的有机肥可以产生出有机酸,而有机酸可以将土壤中不易分解的物质转化为易吸收的营养成分,保证大豆所需的营养素齐全。此外,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2 化肥的合理施用

如果要使用化肥作为底肥,就必须要结合秋整地起垄,在土壤封冻的前10d进行施肥,但不能提前,否则会造成肥料的不必要浪费。春季时,可以结合顶浆起垄将化肥施入垄底,施用化肥时要做到钾、磷、氮的合理搭配,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有关试验数据表明,适合北方大豆施肥的钾磷氮的最佳比例为:平地∶黑土=1∶1,岗坡∶黑土=1∶1.2。

2.3 不同时间和位置的施肥分类

根据大豆施肥位置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种肥、底肥、叶面追肥和根际追肥等。为了保证大豆幼苗期营养充足,可以施用适量的化肥作为种肥,促进大豆幼苗和根瘤的生长,为大豆的后期增长奠定基础。据相关实践经验证明,叶面追肥和根际追肥对大豆的增产也有较好的效果。

3 从大豆的病虫防治方面提高大豆的产量

实践证明,合理、有效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是提高大豆产量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田间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病虫防治。大豆的主要病虫害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根腐病、灰斑病、孢囊线虫、霜霉病等。大豆蚜虫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当田间发现蚜虫且虫株率超过一半或是有5%的植株卷叶时,可以采用100g三乙膦酸铝10%的吡虫啉进行喷雾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或40%乙磷铝的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种子重量的0.5%进行拌种防治;大豆的孢囊线虫和根腐病等,可根据土壤条件采用不同的防治办法,具体可以按种子量的0.4%混合浓度为50%的多复合剂进行拌种或是采用种衣剂包衣的方法等。另外,在田间发病时,还可以用甲霜灵800倍的液喷洒或三乙膦酸铝300倍液,按照每66740kg的用药量进行防治。

4 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获

适时机收也可提高大豆产量。大豆的最佳收获时期是黄熟期,具体表现为:豆粒发黄、83%的叶片脱落、小部分豆荚变成褐色、大部分豆荚发黄,此时就是收获大豆的最佳时期。另外,在收获时要保证不丢枝、不落粒、不炸荚、不留荚,保证大豆的高丰收产量。

5 总结

综上所述,高产栽培是由选种、施肥、管理、收获等多环节组成的复杂工作。对于北方地区大豆种植者而言,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要认真、谨慎、合理、科学的掌握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为我国的大豆需求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豆;栽培;注意要点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大豆栽培种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外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大豆严重冲击着我国的大豆市场,使我国的大豆种植面临巨大的冲击。为应对这一问题,需要从大豆栽培种植入手,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增强我国大豆的竞争力。

1 大豆栽培种植中的选地

大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其喜短日照、喜温宜水,为满足大豆这一习性,在种植地选择时需要选择土壤较为肥沃、保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地块,且在最近两年内并未种植过大豆的地块。

2 大豆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2.1 整地。在大豆种植前需要对地块进行整地,其主要是对耕地进行耕作和耙、压等操作,对于大豆种植来说,需要对耕地进行深松,将土壤耕翻深度保持在18cm~20cm,耙茬深度保持在15cm以内。对于垄播大豆来说,伏翻秋耙,各垄距之间应控制在65cm左右,上下允许2cm的公差,垄高应控制在18cm以内。

2.2 播种前的灌溉。大豆是一种喜水植物,在大豆播种前,如耕地中土壤的含水量不足,则需要在播种前1天进行一次灌溉,从而使得大豆种子在种植后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从而促进大豆种子的发芽生长。

2.3 播种前的除草。现今的大豆栽培种植正向着大面积、规模化种植的方向发展,栽种面积庞大,为确保大豆生长过程中不得遭受杂草危害的侵袭,需要在大豆播种前做好除草工作,除草作业可以采用机械除草的方式进行,将表层土壤进行翻耕,破坏杂草的正常生长环境。或是采用喷洒除草剂的方式进行除草,在大豆播种前对土壤喷洒氟乐灵、拉索等来对杂草进行防治。

2.4 轮作。为确保大豆种植时土壤具有充足的养分应当对大豆种植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轮作,大豆高产田是建立在多年有机肥施用的基础上的,前期作物在耕作时施用的有机肥有相当一部分仍旧残留在土壤中,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大豆进行增产。在轮作的作物选择上可以选择玉米、小麦等作物,可以有效的减少大豆栽种时的重、迎茬的面积,轮作期间尽量选择千秆还田,增强土壤的肥力,提高大豆产量。

3 大豆种植时的种子筛选

3.1 大豆品种的选择。不同的气候条件需要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为了保障大豆的高产,应当在分析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当地的大豆品种,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生产水平,因地制宜的选择生长周期适宜且具有较强抗逆性的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科学的调查与合理的选择是确保大豆高产的重要基础。

3.2 大豆种子的精选。在选择好大豆品种的基础上做好大豆种子的精选,剔除不良种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3.3 对所选种子进行试验测定。完成了大豆种子的选择后需要对所选种子进行测定与发芽率的试验,对所选择的种子随机选择3份每份选择100粒种子进行栽培种植,检查所选种子的可行性。

4 大豆播种前的拌种

在大豆种子播种前需要采用根瘤菌或是钼铵等与种植进行拌种作业,而后将拌种完成后的种子完全阴干后方可开始进行播种作业,通过进行拌种作业可以有效的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提高大豆生产过程对于氮的吸收,从而保证大豆的高产。

5 大豆的播种

5.1 大豆播种期的选择。在春季大豆播种应当选择在当地温度保持在8℃的气候条件,在温度达到上述条件的同时还需要对土壤中的含水量进行一定的测量,在两者都达到标准后方可开始播种。

5.2 大豆的播种方法。在进行大豆播种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在垄上双条精量点播,将两条行距控制在12cm左右,确保垄体深松,垄下分层施肥的方式,(2)另外一种播种方式是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6 大豆栽培种植中的施肥、灌溉

为满足大豆生产过程中对于养分的需求,需要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施肥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在整地时将肥料施加到土地中作为大豆种植的底肥。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进行施肥需要注意氮、磷、钾之间的合理搭配,确保施肥的科学性。施肥中应当根据如下标准进行施肥:氮18kg/hm2~27kg/hm2,五氧化二磷47kg/hm2~ 69kg/hm2,氧化钾20kg/hm2~ 30kg/hm2,作为底肥的肥料可以整体进行施加,整体施加时应当控制在种子下4cm~5cm左右,可以在种子下7cm~14cm进行分层施加,在施加时应当注意避免出现种肥同位的问题,防止出现烧种。如果在大豆生长前期长势不强时可以对其进行再次施肥,追加施用氮肥与尿素与磷酸二氢钾,将7.5kg的磷酸二氢钾与2kg的尿素与500L水相配比进行肥料的喷洒,并在追肥后做好耕培土,确保大豆对于肥料的吸收。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含水情况以及大豆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对大豆进行灌溉,常用的灌溉时间是在大豆开花、鼓粒时各灌溉一次,保障大豆生长的用水需求。

7 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

做好大豆的田间管理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做好对于耕地的铲趟与深松。(2)做好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与药剂进行虫害的防治。(3)做好对于杂草的防治,可以采用5%精禾草克乳油按照200mL每公顷进行喷洒,喷洒时间应在杂草生长处于3叶左右时进行,避免杂草影响大豆对于肥料的吸收。

8 大豆的收贮

当大豆处于大部分叶片脱落、颗粒呈现固有色泽且籽粒与荚壳脱离时方可进行收割。含水量大的大豆不耐储存,在贮存时应对大豆进行干燥将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

结语

大豆是我国农业中的一种重要作物,相对于国外我国在大豆规模化种植、合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当加强对于大豆的栽培管理,提高栽培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与品质。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豆 垄上双行 超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78-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豆在我市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大豆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所以推广大豆垄上双行超高产栽培技术,它能带动全市农民实现大豆规范化栽培,从而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总产达到节本增收、增效的目的,促进我市的大豆生产发展。

一、项目计划指标

计划2013年在我市14个乡(镇、街)推广大豆垄上双行超高产栽培技术10万亩,平均产量达到148.45公斤/亩,比前三年的平均单133.45公斤/亩,增产11.24%,项目区总增产150.1万公斤,按市场综合价每公斤2.6元计算,亩平均投入为66.7元,增加纯效益390万元。

二、项目完成基本情况

1.面积和范围:我市“10万亩大豆垄上双行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落实在双山镇、王奔镇、东明镇、辽东街、卧虎镇、玻璃山镇、永加乡、茂林镇、向阳乡、服先镇、兴隆镇、那木乡、红旗街、新立乡,共14个乡(镇、街)。面积实际落实10.5万亩,超计划面积0.5万亩。

2.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了使测产结果准确,选点具有代表性。每年我们组织科技人员和农民共同参与测产。每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的3个地块,共调查42个地块。2013年的最高产量为162.72公斤/亩,最低产量为137.22公斤/亩,均达到了预期目标,较前三年增产12.2%和14.35%,平均产量是150.52公斤/亩,比前三年平均产量133.45公斤/亩增产12.79%,总增产179.24万公斤,按市场综合价每公斤2.6元计算,总增纯收入466.02万元。

三、采取措施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管理规范

今年,各级领导对《10万亩大豆垄上双行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极其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同时实行规范化管理,推行目标责任制,市包乡(镇),镇与村也都层层签订责任书,成立技术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农业中心主任石庆林、张建华担任。成员由农业中心推广站及各乡镇农业站科技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方案,编写培训资料,开办科技培训班,技术指导等工作,同时,乡镇成立由乡(镇)长、农业站站长长牵头的包保小组,建立项目档案,保管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面积落实计划、测产数据等资料,保证和监督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使《10万亩大豆垄上双行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按着标准化、规范化,有条不紊地进行。

2.搞好技术培训,加强服务管理和指导

为使农民掌握好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组织项目区内的各乡镇村层层办班培训,采取集中讲课、巡回讲课、开现场会、赶科技大集、印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一年来,举办培训班约80期,广播讲座10场次,印发技术资料9000余份。同时组织科技人员分片包保,深入到村、屯、户地块进行技术指导。做到培训到人,服务到户。每户达到1―2人受培训,为项目的生产增效打下了基础。

3.抓典型示范户,种好示范田,提高技术到田率

项目区的各乡(镇)由专门科技人员负责种好示范田。示范田即是培训基地,又是示范基地。在示范田由科技人员讲解大豆垄上双行超高产栽培技术规则和操作方法,科技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有力带动和促进了项目建设和大豆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科技人员检查指导下,技术到田率达到90%以上。

三、技术措施

1.选地与整地:选择沙壤土,非重迎茬的地块,春季整地,公顷施农家肥25m3,底施二铵100公斤/公顷、尿素50公斤、硫酸钾75公斤。

2.品种

九农22、长农13、吉农9、吉农7。

3.播种

3.1播种时间:5月5日

3.2种子处理:用大豆包衣剂包衣

3.3播种方法:覆土后2―3cm

四、田间管理

1.深松: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2.人工间苗:在子叶展开至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

3.铲趟: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以后期拔净大草。

4.化学除草

一是土壤处理:在大豆播后出苗前,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000―2500ml或90%禾耐斯乳油1100―1400ml,加70%赛克净可湿性粉剂300―600g兑水450kg喷雾。二是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时,防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500ml或用15%精稳杀得乳油750―1000ml,或用12.5%拿扑净乳油1250―1500ml,兑水450kg喷雾,防阔叶杂草,用44%克莠灵水剂2000ml兑水450kg喷雾。

5.病虫防治

蚜虫和红蜘蛛:在6月中下旬,用40%氧化乐果每公顷用1.5kg,兑水300kg喷施,或用5%来灵乳油150―300ml,兑水450―600kg喷雾或用50%抗蚜虫威或可湿性粉剂120g,兑水450g喷雾。

大豆食心虫:在大豆封垄条件不好的地块,在8月12―15日,用2.5%功夫乳油150―300ml或氯氰菊酯酸乳油350―680ml,兑水450kg喷雾。

大豆灰斑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500倍液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配成800倍液喷雾。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秋大豆;秋延后;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304文献标识码:A

1秋大豆种植现状

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山区,秋大豆是淳安县的主要旱粮作物,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几年全县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 000公顷,汾口、大市、威坪、姜家、梓桐等乡镇是主产区。我县秋大豆播种面积虽然大,但单产低、种植效益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对秋大豆生产仍以粗放管理方式为主,在思想上存在着收得了多少收多少观念。在调查分析淳安县秋大豆生产情况后,通过查找资料、借鉴邻县技术栽培方案、总结现实生产中先进经验,根据淳安县的地理气候条件,利用淳安县“十月小阳春”的秋季回温,通过适当延迟播种、施肥等促控技术,从而达到促进秋大豆高产稳产的栽培方式,秋延后栽培能在秋大豆需水高峰期——花期、结荚期避开伏旱、秋旱。一般来说,在我县种植南农99-6以六月下旬~7月上旬播种为宜,萧农秋艳应以7月中下旬为宜,在秋大豆生长期间还应根据秋大豆的生育进程及时灌水抗旱。根据多年来秋大豆秋延后栽培的生产经验,总结出秋大豆秋延后栽培技术,为秋大豆的产业发展提供生产技术依据。

2秋延后栽培技术要点

2.1选好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秋大豆高产的前提。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一般来说应选择苗期生长快,感光性强,后期耐低温的品种。目前我县的主栽品种为衢秋2号、南农99、萧农秋艳等。

2.2免耕稀植

秋延后栽培的播种期正是雷阵雨季节,易造成播后闷种烂籽,因此一播全苗是成败关键。采用免耕直播,使土壤保持原有物理性状,不易发闭,可有效减轻雷阵雨的影响,提高出苗率。种植密度宜根据播种期而定。播种越早,繁茂性越好,种植密度应越低。7月初播种的植株高可达1~1.2m,播种密度要稀,一般行距0.6~0.8m,每畦种植2行,穴距0.25~0.3m,每穴播种2粒,每667m2成苗8 000株左右;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的苗高仅0.6~0.8m,一般行距缩小到0.4~0.5m,每畦种植3行,保留穴距0.25~0.3m,每穴播种2~3粒,每667m2成苗10 000~12 000株。

2.3肥促调控

秋大豆氮肥用量较低,667m2纯氮用量4~6kg为宜,同时应增施钾、硼肥。早播田块氮肥宜少,可采用苗肥、分枝肥、花荚肥并重的施肥方法,一般在齐苗时667m2施尿素5kg促苗,第3复叶期667m2用尿素2.5kg左右“捉黄塘”促平衡,盛花期667m2用高浓度三元复合肥7.5kg、硼砂1kg促进结荚鼓粒。迟播田块氮肥量宜多,并应重施苗期,促进发苗,搭好丰产苗架。一般齐苗、第1复叶期分别667m2施尿素5kg,始花期用高浓度三元复合肥5~7.5kg、硼砂1kg促进开花结荚。秋大豆多为无限结荚习性,在播期偏早、密度偏高、土壤肥沃的情况下容易徒长。对此类田块可在初花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1 000倍叶面喷雾调控,也可于盛花后期选晴天进行摘心,摘去顶叶2cm左右。化调和摘心可以抑制徒长,降低株高,增粗主茎,防止倒伏,并能减少花荚脱落,促使籽粒饱满,提早成熟。

2.4注重抗旱

秋大豆生育期间常遇伏旱和秋旱,应根据大豆生育进程及时灌水抗旱。当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时应及时浇水。幼苗期需水较少,比玉米等其他作物耐旱,应适当干旱。此期应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渍害。结荚鼓粒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缺水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灌溉应掌握小水勤灌,水分渗透到畦面为好,切忌大水漫灌。一般每隔5~7天灌溉1次,连续浇2~3次。

2.5综合防治病虫害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现把秋大豆几种主要病虫害危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2.5.1豆蚜

大豆蚜多集聚在大豆的幼嫩部危害,受害叶片卷缩,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早期落叶,结荚率低。苗期受害重时整株枯死。防治蚜虫每667m2用10%吡虫啉20mL 2 500倍液喷雾1次或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

2.5.2豆荚螟

防治豆荚螟每667m2用5%锐劲特悬浮剂20mL 1 500倍液喷雾1次。

2.5.3斜纹夜蛾

幼虫危害叶片和豆荚,幼虫主要是取食叶片,高龄幼虫则扩散危害,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不耐低温。对低龄幼虫可采用人工捕捉;或在幼虫进入暴食期前的点片发生阶段喷施敌百虫等农药;并用粮醋或发酵物加毒药诱杀成虫;由于该虫在夜间活动危害,药剂防治应在16∶00以后进行。

2.5.4甜菜夜蛾

以幼虫危害,严重时叶片大部或全部被吃尽,仅余叶脉和叶柄。甜菜夜蛾的防治方法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以减少虫源;药剂防治可采用米满、除尽、虫螨克加上辛硫磷等高效药剂进行叶面喷雾。重发田块可采用叶面喷雾加上地面撒施毒饵的方法。用药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防治效果明显。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合农60;高产潜力;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29-02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每年大豆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黑龙江省大豆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半矮秆大豆是美国大豆育种专家Cooper发明的新株型,半矮秆大豆结合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给大豆生产和发展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1-2]。由此可见,良好的栽培技术和配套的栽培品种是提高大豆单产的关键[3-5]。

1 合农60号品种特性

适合我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生育日数117d左右,需活动积温2 288.6℃,有限结荚习性,垄作株高40~50cm,窄行密植株高65~70cm。2009年生产试验小垄(45cm)双行密植栽培平均产量3 909.8kg/hm2,具有4 500kg/hm2的产量潜力。合农60突出特点有:(1)优质,油分含量高;百粒重17~20g;脂肪含量22.25%,蛋白质含量38.47%;(2)高产、超高产,增产潜力大;(3)根系发达、秆壮、耐密植,是窄行密植专用品种,在高肥水条件下不倒伏;(4)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中抗灰斑病。

2 合农60窄行密植产量及构成因素分析

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产量至今未能突破200kg/667m2(2012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从表1可知,3a的试验结果表明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号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产量均达到300kg/667m2以上。可见,合农60号高产潜力大。

2010年与2008年、2009年相比,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008年和2009年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此外,由于合农60号秆壮、耐密植,2010年密度达到53株/m2,其产量达到364.6kg/667m2,较2008年、2009年产量分别增加62.8kg/667m2、57.44kg/667m2。

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2010年与2008年、2009年株荚数、株粒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荚粒数差异不显著。

3 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地 上茬为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佳,实行轮作方式种植。

3.2 整地 黑土层深的地块翻深达到22cm以上,黑土层浅的地块翻深18~20cm,深松深度30~35cm。翻地以后要及时耙、耢,使其达到待播状态。整地时间以秋、伏最佳,避免春整地。大豆窄行密植要求整地以后土壤平、暄、碎,起垄作业要求垄直。

3.3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应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适宜种衣剂防病防虫。

3.4 施肥

3.4.1 底肥 结合秋整地,每hm2施用有机肥30t;化肥做为底肥要求深施,施肥深度为种下14~16cm,化肥用量占总施用量的60%~70%。

3.4.2 种肥 种肥在大豆播种时施入,在秋整地时未施用底肥的地块,播种时采用分层深施肥,第一层将施用化肥总量的30%~40%,施到种子侧下方5~7cm,第二层将化肥总用量的60%~70%施到种下12~14cm。

3.4.3 追肥 根据大豆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使用速效肥料进行追肥。在大豆三片复叶展平期进行叶面追肥2~3次,每7d追肥一次,以生长调节剂、中微量元素、腐殖酸类肥料及磷酸二氢钾为主。

3.5 播种 在土壤0~5cm 土层温度稳定通过7~8℃时播种。正常年份或地块镇压后播种深度3~4cm,干旱年份或地块镇压后播种深度为4~5cm。

3.6 田间管理

3.6.1 化学除草 (1)秋季土壤处理。在土壤封冻前,气温稳定低于10℃时,用72%都尔加48%广灭灵加50%的速收;用90%禾耐斯加48%广灭灵;用80%阔叶草清加2,4-D丁酯等,用药量要比春施药多10%~12%。(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在大豆播后3d内施用农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用禾耐斯、都尔、乙草胺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用广灭灵、普施特、赛克津等,对于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地块用都尔、禾耐斯等与赛克津、广灭灵混用。(3)苗后茎叶处理。在出苗后2~3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施用农药。防除禾本科杂草,用15%精稳杀得乳油或用5%精禾草克乳油或10.8%的高效盖草能乳油或用12.5%拿扑净乳油或用6.9%威霸浓乳剂;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农药用量要相应增加,一般用加倍量。防除阔叶杂草,用24%杂草焚水剂、25%氟磺胺草醚、21.4%杂草焚水剂、10%利收乳油、25%虎威水剂、8%苯达松水剂、24%克阔乐乳油。

3.7 灌溉 在大豆初花至鼓粒期如天气干旱,采用喷灌、滴灌方式灌溉。

3.8 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用量、方法按GB4285、GB/T 8321执行。

3.9 收获 大豆收获在黄熟期进行。此时,大豆叶片全部脱落,子粒呈现合农60特有色泽,植株摆动时豆粒有响声。泥花豆≤5%,拾禾脱粒损失率≤2%,收获损失率≤1%,综合损失率≤3%。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

4 结论与讨论

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农60的育成为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重要保障。3年平均单产达到324.52kg/667m2(表1),由此可见合农60号高产潜力大。

半矮秆大豆密高产植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种植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对黑龙江省大豆增产、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Cooper R L.Development of short-statured soybean cultivars[J].Crop Science,1981(21):127-131.

[2]Coopr R L.Influence of early lodging on yield of soybean[J].Agronomy Journal,1971a(63):449-450.

[3]杨朝辉,刘岱松,张代平.浅谈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的演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05).

[4]张国军.三江平原东部地区主要大豆栽培模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安徽泗县

中图分类号 S5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042-01

泗县四季分明,雨水充裕,日照充足,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加之泗县有传统种植大豆的习惯,分布在大杨、山头、刘圩、瓦房等乡镇,面积一直稳定在1.33万hm2左右。但是近年来由于管理粗放、气候变化较大、旱涝年份的影响以及病虫草的危害,大豆产量不稳定,价格变化比较大,和其他作物相比相对效益较低,影响了农户的投资热情和种植积极性,推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1 选用良种,合理密植

适宜泗县种植的大豆品种很多,近年来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稳产、抗病的品种,主要有中黄13号、中黄37号、中黄55号、中黄41号、徐豆9号、徐豆16号、临豆1号、荷豆12号、荷豆15等。有资料表明,适合大豆高产的密度为22.5万~30.0万株/hm2。土壤肥力高点,可以稀植,地薄田块可适当加大密度。一般田间损失占15%,出苗率为5%,播种量60 kg/hm2即可。即使是大粒型(百粒重30 g),上述密度只需播种量97.5 kg/hm2。而目前生产上小粒型品种(百粒重18 g左右)的播种量是112.5 kg/hm2左右,多的甚至超过150 kg/hm2,比正常播种量多1倍。据多年田间调查,当株数为30万株/hm2时,每株荚数为28.5个,荚数855万个/hm2;两三粒荚居多,株数为45万株/hm2时,每株荚数7.5个,荚数337.5万个/hm2,单粒荚明显增多,产量肯定下降。因此,要获得大豆高产,要减少播种量,合理密植[1-2]。

泗县夏大豆基本是免耕(铁茬播种)或者少耕(灭茬播种)的种植方式。免耕技术使用的是小麦播种机,隔行去掉一条腿,恰好保证行距40 cm,株距留11~12 cm即可。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断垄30 cm的可在两端留双株,断垄30 cm以上的补种或芽苗带土带水移栽。齐苗后及时间苗定苗。

2 适时早播,合理施肥

麦收获后紧接着播种大豆,时间紧,温度高,一般在6月上中旬为播种适期,再晚将影响大豆的产量,适播期内宜早不宜晚,墒情不足可浇水造墒播种。

要改变大豆不施肥的传统做法和大豆有根瘤固氮菌可以不施用氮肥的做法。据分析,每生产100 kg大豆种子,需纯氮8.25 kg、有效磷1.75 kg、氧化钾3.6 kg,还需要一定量的硼、钙、锰、钼、锌等微量元素。施肥方法:一是基肥。施磷酸二铵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或者大豆专用复合肥450 kg/hm2。注意种子、肥料分开,夏大豆由于播种时间紧迫,来不及整地施肥,应在前茬多施有机肥作底肥以培肥地力[3]。如果前茬底肥不足,可在播种前施土杂肥15.0~22.5 t/hm2、标准磷肥450~600 kg/hm2。二是追肥。可以在大豆分枝期结合中耕培土施用肥料或大豆开花结荚期追施。三是辅助施用种肥。一般用微量元素作种肥,也可用菌肥浸种拌种,如用钼酸铵等[3-4]。花荚期进行叶面喷尿素及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等,都可增产。

3 防治病虫草害,化学调控

大豆全生育期病虫草危害始终,因此要做好大豆植保工作。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霜霉病、病毒病、锈病、斑点落叶病、紫斑病、菌核病、包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虫害有食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豆秆蝇、红蜘蛛和蚜虫、金龟子、豆天蛾等。单双子叶杂草及菟丝子等危害严重。大豆病虫草害在大豆生长阶段中都会发生,不同阶段病虫害不同,须根据不同阶段来使用不同农药来防治。

3.1 草害

出苗前用普施特、广灭灵对禾本科杂草和一些阔叶杂草进行防除。另外,乙草胺和都尔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还必须与防除阔叶杂草的豆磺隆混用。施用普施特第2年只能种豆科作物,第3年也不能种植甜菜、瓜类,以防产生药害[3-4]。

3.2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造成叶片卷曲、植株矮化,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全年都可发生。防治方法:以药剂防治为主,用氯氰・毒死蜱、甲氰菊酯乳油或吡虫啉等防治。

3.3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钻入豆荚咬食嫩豆粒,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用甲拌磷颗粒剂拌土,8月10日前后撒于田间,每4垄撒1垄,或用毒死蜱乳油、阿维菌素乳油[3-4]、阿维・高氯乳油喷雾防治。

3.4 大豆根蛆(根潜蝇)

大豆根蛆以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3]。防治方法:成虫发生盛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480 g/L毒死蜱喷雾防治。

3.5 金龟子

金龟子以成虫为害大豆幼苗,重发时可将幼苗吃光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地[3-4]。防治方法: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2.5%敌百虫、2.5%敌杀死等喷施。

3.6 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籽粒。每年6月中下旬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3]。防治方法:用40%乙磷铝或25%甲霜灵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或甲霜灵喷洒。

3.7 大豆根腐病

该病发生后,很难治愈,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并在四周撒生石灰消毒。预防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根腐灵、多菌灵、百菌清、可杀得、杀毒矾,以上任何一种农药+氨基酸(大豆健粒饱或三天绿等)+黄腐酸盐+生根粉喷施,每7 d喷1次,连续喷2~3次,交替使用,重点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也可用以上药液灌植株根部。

3.8 大豆线虫病

重病田块可施药防治,要求将药剂施于表层20 cm的土壤中。可用以下药剂:3%克百威(呋喃月)颗粒剂75 kg/hm2,或5%甲基异柳(硫)磷颗粒剂120 kg/hm2,或10%力满库颗粒剂45~60 kg/hm2,或15%涕灭威颗粒剂10.5~15.0 kg/hm2,用细土拌匀后施入土中。注意不要超过上述施药量,以免产生药害。以上农药毒性都较大,使用时注意安全,严禁加水制成悬浮液直接喷洒。化学调控必不可少,高肥稠密地块为防止大豆倒伏,可用多效唑等化学调节剂在初花期调控。低肥水,稀植地块为防早衰,可在盛花期、鼓粒期叶面喷施叶面肥、微量元素、调节剂混合使用以提高产量。

4 及时排灌,适时收获

大豆在花荚期和鼓粒期遇到严重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遇到涝灾要当机排水。收获时间要严格把握,早晚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最佳时期是在完熟初期,叶片发黄脱落,荚皮干燥,摇动植株有响铃声时收获。机械收割,要把 收割台下降前移,阴天或晴天早晚收获,以减少收获损失。

5 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们.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种子病虫害

一、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同时,注意种子更换。

多年实践证明,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油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干部门新繁育的良种。

二、种子处理

1.根瘤菌拌种

在新开垦或多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有必要进行根瘤菌接种。方法是用2000克菌粉加2.5公斤水,然后拌50公斤大豆种子,拌后放在阴凉地方,防止太阳直射杀伤根瘤菌。接种后,待种子阴于后可播种。但是,要特别注意,如果大豆播种必须用药剂拌种,尤其是酸性农药拌种,一般不宜接种根瘤菌。

2.种子包衣

播前用已登记的大豆种衣剂包衣,防治抱囊线虫、根腐病等地下病虫害。采用大豆种子包衣剂北农牌30%克福多包衣豆种,药种比1:60;采用芽牌35%多克福种衣剂,药种比1:80;采用大豆种衣剂4号、ND2八一农大35%多克福种衣剂、密山35%多克福种衣剂,药种比1:70。因种衣剂对人畜有毒,包衣时宜用机械,人工包衣必须带胶皮手套。

3.药剂拌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能有效防治地下病虫害。进行药剂拌种时,可用50%多菌灵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进行拌种,防治根腐病;也可每亩用5%甲拌磷颗粒剂2公斤随种肥施人。

三、精细整地

1.整地

秋季,前茬收获后,用除茬机将茬子打碎,进行秋翻,耕翻深度16~20厘米,接着进行耙地、镇压。耕、耙、压作业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细碎,耕层要上松下实,无大土块和暗坷位。

2.起垄

打垄时,起垄要直,50米垄长直线误差应小于±5厘米,垄距可采用55厘米,误差应小于±l厘米。

3.施基肥

春耙前,亩施腐熟过的有机肥200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多元复合肥5公斤,经充分混合后均匀耙入土中。

四、适时播种

1.播种期

春季,当地表下5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通过8℃时,一般在5月初即可开始播种大豆。

2.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精量点播,每垄双行,播种覆土和镇压连续作业,一次完成。播种覆土深度3~5厘米。

3.播种质量

播种均匀无断条。10厘米内无籽为断条,每5米断条不超过1处。播量误差±3%,播深4~6厘米,行距误差±1厘米,台间误差±2厘米,往复行距±5厘米,覆土均匀,及时镇压。

五、田间管理

1.追肥

1.1根际追肥

大豆初花期(6月15~20日),结合中耕或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1.2叶面施肥和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初花期:选用下列肥料溶于35公斤水中,进行叶面喷施:钼酸铵15克;硼砂70克,硫酸锰45克,硫酸锌70克。于初花期采用95%增产灵粉剂9500倍液喷施,至盛花期采用50000~60000倍液喷施。

鼓粒初期:选用下列肥料溶于35公斤水中,进行叶面喷施:尿素35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

2.灌水

在大豆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如无雨,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或根据田间植株叶片表现情况适时灌水。当植株叶片早晨尚坚挺,近中午叶片有萎蔫表现时就应及时灌水,灌水应在傍晚进行。

3.防倒措施

在大豆开花期若植株生长过旺,亩喷施矮壮素5%水剂2500倍液;或3~5克三碘苯甲酸粉剂对水35公斤,叶面喷施。以降低大豆植株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抗倒伏能力。

4.杂草防除

4.1播后苗前处理

在大豆播后出苗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加48%广灭灵乳油50~70毫升或加75%广灭灵粉剂1~2克,或用72%都尔乳油100~300毫升,对水15公斤土壤喷雾。

4.2茎叶处理

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施药。防除禾本科杂草,每亩用5%精禾草克乳油60~100毫升,或用15%精稳杀得乳油50~70毫升,或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毫升,或用6、9%威霸浓乳剂50~60毫升,或用12.5%拿扑净乳油80~100毫升,对水15公斤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每亩用25%氟磺胺草醚65~-100毫升,或用24%杂草焚水剂65~100毫升,对水15公斤喷雾。

六、防治病虫害

1.病害防治

1.1花叶病毒病

于大豆第3复叶期(有翅蚜出现之前),观察田间幼苗,如发现有种传病苗,须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掩埋,以免蚜虫传播蔓延。

1.2霜霉病

用50%福美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用50%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喷施。

2.虫害防治

2.1大豆蚜虫和红蜘蛛

自5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用40%的乐果乳油50克,均匀拌入10公斤湿润细沙土中,扬撒于大豆田间,方法简便。撒毒土的次数,视害虫数量而定。或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药液量30~40公斤;或用氰戊菊酯(速灭杀丁)20%乳油30~50毫升对水喷雾,药液量30~40公斤。

2.2大豆根潜蝇

在大豆根潜蝇发生地区,6月中旬前,结合中耕将3%呋喃丹颗粒剂撒在大豆植株基部,培土掩埋。每亩用药量1.5~2.0公斤。

参考文献:

[1]窦盛勇,吴井坤.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