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北京倍肯集团姚世平总裁应该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社会企业家了。作为国内顶级的临床检验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倡导者,经过整整20年行业砺练,姚世平无疑在公共卫生领域闯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之路,“誓做公共卫生领域商业及服务模式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这是姚世平所率领的倍肯集团的明确定位和始终不渝的愿景。

“前10年,我们经营的是传统产品,走的是传统经营模式,历经2003年的转型后,我们从提品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紧紧贴近社会,为老百姓服务,社会效益非常显著。”20年波诡云谲的市场经历,姚世平将之浓缩为短短的一段话。看似平淡却饱含深意,在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姚世平那种不断探索将商业与公益完美结合的创新精神。

创新模式 盘活基层

2003年的非典,不仅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分水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倍肯公司的分水岭。

作为创建于1993年的一家公司,倍肯公司与国内众多的医疗器械公司一样,走上了一条贸易的道路。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姚世平,对于国内医院检验技术及装备情况了如指掌,公司创造之初,他就立志要从国外选择一些具有独到技术的产品进行,帮助提升国内的检验技术与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紧密贴近用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使倍肯公司终于在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企业的规模日益壮大。

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一次偶然的回乡经历深深地震动了姚世平,也由此掀开了倍肯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型。

“非典暴露出了我国医学和公共卫生存在巨大的隐患。我的老家在江西农村,乡镇卫生院条件简陋,如何预防疾病,如何控制疾病,农村在这一块几乎是空白,我们一直在大城市推广业务,实际上基层才是最需要我们的。”回想那次经历,姚世平至今记忆犹新。

非典后,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查缺补漏,各种援建项目纷纷上马,姚世平积极参与。在一线调研中,他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譬如有些地区政府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500毫安X线机,但由于装机必须改造电压,增加相应的防护设施,乡镇卫生院做不起,只有闲置。

“我们感到很心痛,国家花了那么多钱,设备却在睡觉,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还是未能得到解决。”尴尬的现实无疑刺痛了姚世平,他在设想是否能够找到一条既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又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双赢之道。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没有专业的化验员,检验数据、检验业务管理无法与临床对接。企业的服务无法送到基层,很多企业的服务站多建立在省会城市,一旦企业的服务跟不上就会造成设备用不起来,检验项目开展少、甚至开展不起来的恶果;农村也没有好的物流渠道,试剂配送难问题突出。”这是制约基层医疗机构的三大障碍,也是姚世平2005年调研攻关亟需解决的三大难题。

凭借多年累积的专业技术和行业经验,结合周密细致的调研分析和超强的研发能力,倍肯终于将基层数字化实验室的整体解决方案研发成功——“基层数字化整体化验室”,找到了破解三大难题的方法,即以基层临床检验能力的整体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由中标企业提供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区域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和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奠定了基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看病能力。

2007年下半年,这套富有想象力的基层检验整体解决方案,在河南汝南县建立了20多个整体化验室进行试点。在运行期间,倍肯基层化验事业部团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服务模式日臻完善。

几年间,姚世平和他的倍肯团队,在全国7个省、2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共17个地区建成了近千家整体化验室,其中吉林省90%的乡镇卫生院都统一建立了“基层数字化整体化验室”。

2009年,“基层数字化整体化验室项目”经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评估论证,列为面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适宜装备技术“五年十项”计划的头号项目进行重点推广。

“与上级、同级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联,检验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验,这样能减轻病人看病的花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业内专家的评价说,“倍肯数字化整体化验室”探索出一条真正助力政府解决“小病不出基层、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高效道路。

助力军需 深耕民生

创造力与洞察力,这是戴维·博恩斯坦认为的社会企业家所必备的能力要素,也是常在姚世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特质。

2008年汶川地震后,数万军队驰援四川,救援工作虽然取得了众多的突破与成绩。但作为检验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姚世平发现救援中的化验工作缺憾甚多。“有什么技术和办法能够帮助医院和军队能在急救状态下快速获得检验的结果呢?”

通过与第三军医大学、301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等机构合作,依靠自身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经验与研发力量,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的干化学技术,姚世平带领倍肯团队设计、研制出了以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野战(应急)快速检验车、野战(应急)快速检验背囊为主干的系列装备。这一创举,填补了我军在现场检验装备领域的空白,改变了我军现场检验工作装备展收时间长、检验速度慢、环境适应差、后勤压力大的现状。自2009年起,倍肯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已在部队小批量试装,并且经过了多次实战检验。在“和平天使2009”中-加联合勤军演,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玉树地震救援、世博会安保、2011年中国-印尼联合卫勤军演等各种救援、军演及其他活动中,均发挥了出色的卫勤保障作用。

2008年,倍肯集团参与了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负责供应食品安全检查设备,姚世平发现了现有食品监管体系中不尽完善之处。

“国家投入很多高水平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但是它们主要是在发生问题之后才会起到作用,那么在发生问题之前是否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进行前期发现呢?”姚世平表示,要想实现这样事前的监管目的,就必须将智能化的监管手段迁移到基层。

奥运会后,姚世平率领倍肯团队研发推出了“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网络整体解决方案”,方案由“信息化食品安全管理平台”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组成。“信息化食品安全管理平台”可以帮助政府建立区域内的食品安全数据库、供应商信用管理、原材料溯源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能有效支持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的运行,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晶奇一直以“提供给客户最优质的产品、最专业的服务”为宗旨,先后自主研发了《晶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平台》《晶奇卫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晶奇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信息平台》《晶奇数字民政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晶奇社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50多种卫生、民政行业信息化产品,其中有57项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晶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择优录用优秀人才,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学士等组成的高科技人才队伍。他们绝大多数是多年从事IT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专业人才,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70%以上,其中软件技术人员占公司全部技术人员的80%。拥有国内先进的一批业务能力顶尖的项目工程师和咨询顾问。

晶奇是集技术研发、生产运营、销售服务于一体,为省级、市级、县级各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服务与支持。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北京、安徽、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18个省级地区。

多行业信息化布局

晶奇发挥自身人才、市场和资本运作等多方面的优势,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促进多行业信息化为目标,尤其重视医药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先后自主开发了20多个卫生行业软件产品。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数字民政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民政优抚对象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系统等。部分产品获得高新产品认定,并在安徽、河南、浙江、山东、黑龙江、青海、广东、广西、山西、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区广泛应用,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现行业信息化向智能医疗健康领域转型

晶奇本着“笃信精臻、崇勤尚新”的企业精神,致力于医疗卫生、民政、社会保障等行业的解决方案、系统管理、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安全服务。

目前,晶奇通过对医疗卫生、民政信息化领域的大数据进行整合,结合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安全、“互联网+”等应用技术,实现行业信息化向“互联网+”、智能医疗健康领域转型。

晶奇依靠自身发展,立足国内市场,专注于应用,已经迅速发展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IT专业服务商和国内知名的软件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产品是关键,售后是保障,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售后服务也是晶奇一直以来的追求。公司的售后服务团队是由一群年轻、专业、敬业的技术工程师组成,5分钟快速响应服务机制,实时在线的QQ服务群,力求保障客户的最大利益,完善的售后服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未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晶奇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完美的服务。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品分类;网络模型;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TN91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4)04-0066-06

0引言

随着2009年的电信重组以及全业务牌照的发放,集团客户市场成为了各大通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2012年7月,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成立,主要提供面向政府、大型企业等重要集团客户的销售和端到端服务,负责面向全国的集团客户产品整合和产品推广。在各省公司开展集团客户市场的专业化运营的趋势下,打通集团客户售前、售中、售后的业务流、服务流,优化服务支撑体系势在必行。针对信息化拓展特点,开展集团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十分关键。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集团信息化产品分类及产品定义,2)集团信息化典型业务网络模型,3)集团信息化支撑体系探讨。

1集团信息化产品分类及定义

在集团客户产品中,含标准化产品和行业定制产品,种类比较繁多,其运用频率也有较大差别。本文从建设单位的建设角度考虑,选取了部分运用广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几类产品作为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本文论及的集团信息化产品划分,可从以下维度分析:1)按业务类型分:专线类业务、话音类业务、视频类业务、短彩信类和ICT类;2)按规模分: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和聚类企业;3)按行业分:政府行业、医疗卫生、能源行业、制造业、服务行业、交通运输、教育行业、旅游行业和金融行业[1-3]。

1.1按业务类型划分产品

1)专线类业务。

传输专线业务是依托中国移动的传输网络,向企业提供数字电路的租用和维护服务,其带宽占用方式为独享带宽。

① MPLS VPN专线业务是通过采用MPLS技术在中国移动IP网上构建企业IP互联专网,其带宽占用方式为在保证业务质量情况下的共享带宽。

② 语音专线业务是通过移动传输网络将集团客户接入到移动语音网络,为客户提供语音等服务的专线解决方案。

③ 互联网专线业务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链路接入CMNet,实现方便快捷的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带宽可以灵活选择。

④ APN专线业务是以中国移动现有的无线网络为物理承载,通过隧道加密的VPN方式访问用户本地服务器的一种业务。

2)话音类业务。

① IMS固话。为企业提供固定电话拨打业务,目前采用接入移动IMS网络实现。

② 呼叫中心直连。是指通过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专线,将集团客户的呼叫中心与中国移动的语音交换网络进行直联,从而使中国移动终端用户通过中国移动的网络直接拨打集团客户的服务号码,并享受其所提供的服务。

③ 移动400业务。中国移动为无自有呼叫中心的中小型集团客户搭建综合语音通信门户,向企业提供集语音、短信、彩信为一体的信息交互服务,满足企业营销推广和客户服务的多样需求,进而提升企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

3)视频类业务。

① 视频监控是通过视频采集原始信息,经压缩编码等处理后传输至监控客户端,实现各类现场移动查勘、集中监控和远程管理,还可以配合中国移动语音、位置定位和设备控制等服务,以短信预警、群组通话等方式帮助客户更高效地实施安全举措,调度应急资源。

② 视频会议帮助分散在各地的成员完成“面对面”的实时沟通,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节省差旅成本。集图像、语音、数据于一体,用手机或电脑、在办公室或在旅途中都能接入会议。

4)短彩信类。通过短彩群发方式,提供企事业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的传递、营销服务信息的、客户需求收集和意见反馈等服务。也可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如配合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管理、业务经营和生产控制的需求,自动发送定制的短信或彩信。

5)ICT类。ICT是IT(信息业)与CT(通信业)2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在中国移动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ICT整体服务中,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

1.2按规模划分产品

1)小型企业。成员规模10人以下,其典型场景为写字间类企业客户。该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包括固话、互联网专线等业务,业务需求单一,解决方案简单。

2)中型企业。成员规模10-100人之间,其典型场景为酒店、医院、商场、超市等在1个或几个楼栋的情况。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等业务,业务需求较少,解决方案较简单。

3)大型企业。成员规模100-1 000人,其典型场景为政府、金融、大型企业等存在分支机构的情况。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业务需求具有综合性,解决方案复杂。

4)聚类企业。成员规模1 000人以上,其典型场景为高校、园区、大型写字楼群等。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监控以及ICT类等,业务需求具有综合性,解决方案复杂。

1.3按行业划分产品

根据前面几节的分类,可对集团信息化行业,按照企业规模和业务类型进行归类,从而在进行集团信息化建设中,能够事先进行业务推介,做到有准备的产品营销。表1为集团信息化各行业业务需求分析。

行业类型企业规模业务类型需求政府行业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医疗卫生大、中型

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能源行业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制造行业中、小

型企业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服务行业中型企业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交通运输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教育行业大型、

聚类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旅游行业大、中

型企业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移动400以及ICT类等金融行业大型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

2集团信息化典型网络模型

2.1专线

移动专线目前可选择的技术众多,对于业务汇聚点可选用的技术方案包括:PTN,SDH和PON;客户侧可选的技术方案则包括:PTN,SDH、裸纤/协转/光收和PON。对于上述技术在不同等级客户、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将作为本课题专线网络模型研究的亮点。

首先,对专线的组网模型概览总结如图1所示。

其次,对于场景模型选择的分析如表2和表3。

2.2话音

中国移动集团固话是中国移动全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市场和发展新业务的有效利器。当前阶段,移动固话主要依靠移动IMS核心平台,采用融合通信技术为集团客户提供语音接入业务服务,实现固话、手机的虚拟集群网,实现号码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内部短号互拨等功能。

总的来说,IMS话音实现方案通过在用户侧建设局域网,局域网用户侧通过RJ45/语音双绞线接入SIP电话/普通电话,局域网出口通过传输专线上联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与移动IMS核心平台的连接,并采用VoIP方式直接向IMS核心网注册,实现用户放号。

集团固话在实际建设中,需要分场景建设,分析如下:

1)小企业新建场景。小企业新建场景如图2所示。

图2小企业新建场景场景说明如下:

(1)无内部呼叫控制需求小企业,可优先考虑IAD;(2)0IAD容量1至几百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为了管理方便,一般尽量采用同种型号;(3)大容量IAD一般部署在企业机房,连接配线架。小容量IAD一般部署在办公室/桌面,直接出模拟线连接电话机;(4)IAD支持级联组网,当用户需要扩容时,可以通过IAD的冗余下行LAN口进行级联,不需要额外增加网络交换机或占用相应端口(一般不超过4级)。

2)大企业新建场景。大企业新建场景如图3所示。

3)小企业替换场景。小企业替换场景如图4所示。

4)大企业替换场景。大企业替换场景如图5所示。

2.3视频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企业对于视频业务的需求广泛增加,视频业务成为与数据、话音并存的第三种基础业务,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应用范围很广,如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网上可视电子商务、网上政务、网上购物、网上学校、远程医疗、网上研讨会、网上展示厅、个人网上聊天等。视频技术研究点分别如下:

1)视频压缩技术。

视频压缩技术对于视频清晰度、存储量(带宽)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目前主流采用H.264和MPEG4两种,其区别如下:

MPEG4标准成熟、对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多媒体信息基于内容的检索和访问等,应用范围包括实时视听通信、多媒体通信、远地监测/监视、VOD、家庭购物/娱乐等;其缺点是由于系统设计过于复杂,难以完全实现兼容,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要面临高昂的专利费问题。

H.264设计简洁,高效压缩比(H.264的数据压缩率在MPEG2的2倍以上、MPEG4的1.5倍以上),在不同分辨率、不同码率下都能提供较高的视频质量,采用“网络友善”的结构和语法,使其更有利于网络传输。H.264比MPEG4更容易推广,更容易在视频会议、视频电话中实现,更容易实现互连互通,且专利费用低廉。

2)摄像机分类。

摄像机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传感器类型、分辨力、信噪比和最低照度等。从外观结构分为枪机、球机、半球机和针孔等;从最低照度分普通型、月光型、星光型和红外照明型;从输出信号分模拟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和数字摄像机等。从分辨力分标情、高清和超高清摄像机。因此,在进行摄像机选择时,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具体选择。

3)不同高清视频技术选择。

不同高清视频技术选择如表4所示。

前端摄像机包括数字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和网络摄像机等,其中,数字摄像机通过光纤直连视频距阵,实现视频的短距离传输;模拟摄像机通过同轴电缆连接视频距阵,实现视频短距离传输;网络摄像机通过以太网双绞线接入IP网络,实现视频的远程传输。

后端视频中心平台,则包括视频距阵,实现视频切换、管理和存储等功能;电视墙,实现视频呈现;存储设备,实现视频的大容量存储;管理终端PC,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等工作。表4不同高清视频技术指标对比表

4)视频组网。

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例,其组网拓扑如图8所示。

近年来,虽然移动公司在集团信息化的拓展上有较大的进展,但随着电信、联通等在集团客户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移动仍处于较弱的地位,下面就以下几点建议进行探讨:

1)梳理产品,积极开发拳头产品,提高企业品牌效应。

相比电信,移动公司的集团信息化产品在产品细分、针对各行业的定制产品开发上尚存在诸多的不完善,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目前,电信的“商务领航”已经深入人心,各种行业的针对性产品开发也日益完善;相比之下,移动的“动力100”则显得动力不足,大多数产品在与电信比较的时候,并没有探索出移动自己的拳头产品。因此,在进行集团信息化推广时,应积极开发拳头产品,提高品牌效应,才能使得信息化道路走得更加平坦。

2)从投入和产出角度,综合分析产品效益,为未来产品选择提供商务参考依据。

目前移动集团信息化建设采用“收、支”两条线的考核办法,即市场口只关心收益,网络口只关心投资,这导致在项目支撑之初的导向上会出现重大分歧,最终凭领导判断决策,这对项目的建设成败,对公司是否有效益可图,将产生重大的不确定性。建议集团信息化建设应从公司整体利益、社会名声和效益名声均参考的角度出发。另外,相关数据表明,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收益多集中在少数重要行业,A类集团客户占比10%,创造70%的信息化收益。可见,对于政府、金融等部门,仍是需要重点争取的信息化市场。

3)积极加强网络储备,准确定位预覆盖,既要提高业务开通速度,又要避免由于覆盖无效带来的投资浪费。

“良好的光纤和管道资源,以及有序的资源管理”是电信在专线竞争中的优势。而移动则存在网络建设不完善和资源管理不清楚的问题,需要积极优化。对于网络储备建设,将是提高集团信息化服务质量,加快网络建设进程的关键点,需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的建设。

4)回收集团信息化产品资源,设立统一归口部门,避免因部门间大量的协调工作所引起的产品开发周期过长的问题。

目前,移动运营商集团信息化产品资源分散于不同部门,例如:数据部掌握各种信息平台产品,包括千里眼等;市场部掌握个人客户产品,包括驻地网、WLAN等;集客部掌握固话和ICT产品;物联网掌握物联产品;而在工程建设职能上,又有工程建设部、集响中心和分公司网络部等。这些产品和资源的分离,都不利于集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出,一旦出现综合解决方案需求时,需要协调大量的部门和资源,甚至需要召开多次会议才能解决,这无疑将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建议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资源统一回收、统一分配,设立统一归口部门,协调部门间分歧,快速响应市场。

5)梳理集团信息化产品产业链,积极和广大产品提供商合作,从源头控制产品价格,避免价格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集团信息化产品的产业链不仅是运营商本身,更关键的是各大产品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施工方,因此需要建立起广泛的合作机制。目前,移动对于集团信息化建设多采用租赁模式和购买模式,无论哪种商务模式,对于信息化产品的价格控制是最重要的,除了集采设备价格可参考外,对于非集采设备,应该从源头控制产品供货商和价格,这样当遇到项目竞争时,至少可以做到价格不处于劣势地位。

6)积极适应从通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角色转变,不断积累全业务运维经验,加强支撑体系的IT设施建设。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面临着战略转型:业务上从单一的无线业务运营商转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运维上从经营个人移动及增值业务转向经营集团、家庭、个人的语音、数据及融合业务转型;网络上在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基础上增加了多种类型的用户接入网络。为了面对这个战略转型,公司在组织架构、支撑流程以及IT基础设施等方面,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能由现有的架构、流程和IT系统仅做少许改造来适应这个转型[4-5]。

4结束语

集团信息化的建设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集团客户产品更加细分、新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新的运维流程的制定,对集团信息化的建设策略也将有更多的要求。本人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研究深度,从细节上为推动移动运营商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董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治理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赵守香.企业信息化[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企业需要更多能够帮助其拓展业务的IT服务,IT服务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在2010年面向外部市场的业务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西门子IT解决方案和服务集团(以下简称SIS)未来将何去何从?在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SIS如何进一步拓展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并力争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这是SIS亚太区副总裁O瑞峰必须面对的挑战。

作为一个在IT领域拥有50多年经验的公司,西门子一直将IT能力视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SIS来说,西门子既是母公司,同时也是最大客户。

2011年,云计算仍将会是IT领域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众多云计算厂商谋划的市场定位和布局策略也会通过更多的实质性动作表现出来。

在2009年加入西门子之前,O瑞峰曾在惠普公司工作了将近十年,并担任过惠普公司亚太地区的软件服务运营总经理、中国区服务业务发展部经理以及中国区大客户服务部经理等多个重要职位,在IT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面对云计算与IT外包服务这两个市场不断融合的趋势,O瑞峰谈了SIS的应对策略和抉择。

SIS的敲门砖很给力

作为西门子唯一的IT战略合作伙伴,SIS在西门子涉足的行业和领域均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刻了解客户特定的流程、环境。凭借专业的技术知识以及深厚的工程文化背景,SIS为客户提供了能够帮助公共服务提供商和私营企业改善绩效的创新型解决方案,指导客户成功改造业务流程和运营。SIS以客户为中心,信守承诺。

刘保华:近两年来,许多IT服务公司开始强调转型外包和整体外包,这些厂商在产品线和服务上与SIS很相似。未来,和这些企业相比,SIS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O瑞峰:这个问题是我加入SIS后最为关注,花最多时间去思考的问题之一。和其他IT服务公司相比,SIS有以下三点优势:

首先,SIS既是IT服务的用户也是服务提供商。由于之前没有遇到过问题,很多厂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因而只能给客户介绍各种理论和方法,并拿客户做实验。这有可能会产生很多烂尾工程。多年来,SIS一直服务于西门子,在深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是SIS和其他IT服务公司最大的不同。

其次,作为一家德国公司,SIS非常注重遵守商业信用,只要承诺就会交付。虽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SIS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注重满足客户需求,结果能达到甚至超出客户的预期效果。这是西门子公司一贯遵循的作风。

最后,SIS一直依托西门子来发展。作为一个工业化和多元化的国际企业,西门子在发展中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理论,再把理论带到实践中进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将IT解决方案、服务和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相结合,SIS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的、整合的一站式IT解决方案和服务。SIS所提供服务涵盖了完整的IT服务链:从咨询到系统集成、IT基础设施管理和软件工程,再到特定行业IT解决方案。

刘保华:SIS去年的市场表现很不错,这表明SIS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不过,有时候客户的需求可能超出了预想范围,相互沟通后双方意见还是很难统一。面对这种情况,SIS如何确保承诺后能够交付?

O瑞峰:对于这个问题,SIS从两个方面解决。

首先,其他IT服务公司会一切都按照客户的需求去做,但SIS不会这样。在承诺之前,SIS会有选择性地开展业务,对不擅长的领域和行业,SIS会先经过严密评估之后才确定要不要进入;对不太了解的客户,SIS也会非常谨慎考虑是否与其合作。这是SIS的策略。

SIS在决定进入一个行业后,会和在该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客户开展合作,并且承诺有选择性地进行服务,开展一些我们认为可以做到尽善尽美的业务,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在交付过程中产生矛盾和问题。

其次,目前中国一些客户的IT服务外包体系还不是很成熟,有些客户甚至不能很明确地说出自身的需求,所以充分地和客户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否则就没有办法承诺,更无法实现交付。对于这种情况,SIS有自己独特的项目管理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SIS和客户从各自的角度了解自身的需求,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在这方面,SIS的双语顾问起到了关键作用。SIS的双语顾问大多拥有丰富的跨国项目实施经验及本土经验,能够有效、清晰地与客户沟通。此外,SIS还通过最新的创新科技,将服务结果展示给客户,让客户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交付的服务,为实现客户的业务目标提供可靠支持,最大程度地帮助客户提升IT服务对其业务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通过云端让服务落地

对私营企业和公共服务提供商来说,SIS是一个高效的合作伙伴。长期以来,SIS为客户实现业务目标提供可靠的支持,并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帮助客户将IT服务转化成业务优势。

刘保华:SIS能承诺就会交付,是因为有选择。如果选择太狭小的行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如果选择太过于宽泛的行业,交付的困难就会变大。为了保证西门子长期的发展,SIS会选择哪些行业?

O瑞峰:目前,西门子集团专注于三大领域:工业制造、能源、医疗保健,所以这三大领域也是SIS最关注的领域。SIS拥有随时获取西门子集团在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的优势,这使得SIS能够深刻了解客户特定的流程环境,可以从客户的应用和业务出发,提供切实有效的IT支持,并能将IT与核心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客户提供有效全面的业务解决方案;同时,SIS还能够通过IT服务,驱动客户业务发展,最终为客户带来竞争优势。

由于西门子的生命周期管理与制造执行系统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当前很多国内制造公司的生产线都在使用这个系统。SIS在这些解决方案的咨询和实施方面具备基因方面的优势――对该系统非常熟悉,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借助这些专业知识,SIS能够帮助其他客户改善自身业务。同时SIS在ERP、SAP、BI等方面也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拥有很多大型的企业应用客户,包括西门子和诺基亚西门子等,通过提供这些服务,SIS也了解到更多的客户需求和应用,从而可以为客户提供企业云计算、SaaS解决方案等IT服务。

刘保华:在今后云计算的发展浪潮中,SIS的定位在何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O瑞峰:与其他厂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不同的是,SIS更注重通过云计算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所以,虽然SIS也参与了北京市云计算建设的相关工作,但平时很少大张旗鼓地宣传云计算,因为我们明白,客户并不关心给其提供的是否为云计算服务,他们更关心即用即得的应用方式,更关心与以往相比,合作方所提供的IT外包服务有哪些优势和好处。

SIS专注于企业的私有云,我们跟微软、VMware、甲骨文等公司都有技术上的合作。SIS的定位是专为企业提供IT全面解决方案。我们的企业云能提供公共平台和共享服务,企业可以选择SIS设计的架构来搭建属于自己的私有云。 SIS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和相对独立的云环境。

刘保华:中国未来的医疗市场份额将非常巨大,在医疗健康领域,私有云的模式将有可能行不通,医疗信息化整体架构都会进入公有云范畴。对此,SIS有什么设想?

O瑞峰:SIS非常注重安全,这也是我们目前专注于私有云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医疗市场具有自己的特性,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不能单纯地用公有云解决,也不适合百分之百的私有云。我们认为更可能采用混合云的方式,通过统一基础架构,让公有云平台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同时每个机构用户又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私有云。为了确保重要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保障,SIS正在致力于研究混合云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并已经和一些医疗行业的企业开展了合作,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比如,SIS帮助一个制药企业优化IT系统和流程,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此外,用友医疗虽然是行业新兵,但却请出老将打天下。用友医疗副总裁徐春华在卫生信息化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用友医疗总工程师邹悦更是本报2003年就开始关注的人物,彼时他还在为瑞得恒昌的HIS产品摇旗呐喊。在产品营销上,用友医疗也颇有建树,在大大小小的行业会议上,都能看到用友医疗的身影。由于用友医疗子公司成立后的大举开拓加之用友此前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积累,目前用友医疗已经为包括3个“新医改”试点城市在内的7个城市和上百家医院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

不走寻常路

平台化的思路是用友医疗相比其他医疗卫生软件公司的独特思考。2009年,用友医疗组建之初就决定加大投入力量,基于用友研发十年的成熟的UAP平台,按照医疗卫生行业实践,遵循国际、国内标准体系研发UAP-H平台。与主要定位于应用开发平台的UAP平台相比,UAP-H在应用集成平台方面进行了加强,以解决医疗卫生行业中各类系统的集成问题。因为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应用集成问题更加突出。医疗卫生用户,特别是医院,面临着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信息系统的集成困境。

“在过去10年中,无论是公共卫生还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实践已经展露出平台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徐春华说。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包罗在评价UAP-H平台时曾指出其引领了医疗卫生信息化下一展的技术方向。“这样一个大的平台,能够满足医疗卫生特殊的、复杂的需求,使众多的有个性化需要的医疗卫生单位,小到诊所,大到年收入三四十亿元的医院,以及覆盖几百万人的城市医疗卫生系统都能够畅通运转。”

医疗卫生行业用户对基础平台的需求源于当前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建设了诸多应用系统,但不同应用系统由不同的开发商提供,系统的流程不一样,数据标准不一样,信息孤岛和信息瓶颈问题突出:医疗服务机构之间总体协同效果差,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即独立建设系统通常都存在着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准确、安全性能低等一系列问题。

邹悦认为,理解这些问题要考虑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特点。中国的医院有90%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也体现在了IT建设上。医疗卫生的很多需求,不一定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甚至是出于政绩的需要。“国外公司就不能适应,他们会问:应用下面的基础设施没打好,为什么要做这个应用呢?”但他认为这种以应用为主导的思路也是现实的选择。比如预约挂号这一应用,网上预约挂号是特别迫切的需要,不可能等待标准完善,或者等医院的基础架构完美。“在一次会议上,某领导就曾说,我不要最好的(系统),我就要赶紧服务民生的。”邹悦说。

不考虑架构带来了信息孤岛问题。邹悦拿HIS来举例,他用“泥潭”形容这个HIS行业的状态,“到今天为止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行业。”他指出,如果不考虑开发商的融资,HIS厂商没有从市场上拿到多少钱,同时,从用户角度说,大部分医院的HIS水平都只能打六七十分。“不考虑架构,不考虑平台,只做点对点的应用,应用是离散的,或者叫碎片式的,因此到后期软件的架构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变成重来。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你到任何一家医院,在15年内,它最少换过两套HIS系统,甚至还有三到四套的。”邹悦说。

邹悦表示用友的医疗卫生系统正是考虑到这些特点,采用平台模式,符合SOA理念,帮助用户解决孤岛问题,构建更敏捷的IT体系。UAP-H平台有四大特性:数据整合及业务流程集成平台;基于多组织架构的企业应用运行平台及运行监控;基于模式化的开发平台;统一的系统配置及快速客户化开发平台。其中,数据整合及业务流程集成平台是最关键的特性。

“对客户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最好的伸缩性,生物学家说过,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中,能取胜的生物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是最适应变化的。”邹悦说。

借镇江项目赢话语权

邹悦坦言,很多用户选择用友的原因,是看到用友在其他行业的成功案例。其他行业也存在着系统架构不统一、多系统难兼容、应用集成难等诸多困扰,在用友的帮助下,这些行业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技术与应用平台。

镇江项目是目前用友的一个项目,用友医疗也寄希望于镇江项目的成功为其争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今年4月,用友医疗和IBM联合宣布与镇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合作将在用友镇江智慧健康研究院的基础上,根据新医改的相关政策和镇江市的需求和特点,基于用友医疗UAP-H平台研究开发新一代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和系统。

镇江是国家级“医改”试点城市。2009年11月6日,镇江市将城区7家医院分别组建成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的江苏江滨医疗集团。集团化改革旨在破解管办分开、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机构协作分工三大难题,也是国家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上的一种新探索。

镇江医改这也体现在IT上。邹悦介绍,用友主要帮助江滨医疗集团进行IT的建设,康复医疗集团IT的建设则由微软主要承担。从管理和资源运营角度,康复医疗集团为“紧密型”,江滨医疗集团为“松散型”,IT建设模式也要配合管理模式的不同。就江滨医疗集团来说,邹悦用“统一、协作、独立”来概括其IT的特点:数据是统一的,业务是协作的,运营管理是独立的。邹悦介绍,镇江项目将分三期完成。

行业扫描

孟群:远程医疗责任认定问题凸显

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路线图”中,多次强调要加强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设。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出席2011年北京大学国际医学信息学研讨会时指出:“远程的确遇到一些问题。”他表示:“远程医疗的建设与维护应该由谁来承担?是省市的大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抑或是区域卫生管理部门呢?远程医疗的责任归属目前并无明确规定,责任认定出现诸多问题。这是远程医疗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之一,而主管部门与相关机构也正在积极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

国内首个门急诊手写病历质量管理系统投入使用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6篇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总结年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明确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年卫生信息化重点工作,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加快推进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回顾

(一)建设思路更加清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开发、资源共享;分级建设、分级管理;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32字建设方针。切实按照“五统一”原则开展工作,即:统一软件开发,统一硬件建设,统一资金使用,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日常监管,充分发挥现有资金、技术、人员的最大效益。

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盘棋,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立足全省看我市信息化建设,不能割裂的看问题。

(二)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按照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年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展开工作。

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设计包括新农合资金监管、居民健康档案、120指挥中心、药品医用耗材招标与采购、疫情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网络远程医疗会诊等功能,涉及到卫生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儿童免疫规划软件系统、新农合管理软件、市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基本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平台软件等多个系统软件的安装。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单位。涉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医疗单位、其他局委办所属医疗单位、私营医疗单位等约204个网点。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成为我市卫生信息中枢,整合多方面资源,以区域内覆盖全市群众健康档案的采集、存储、应用为基础,连接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该项目已经争取到省、市资金支持,力争今年初步建成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并与省卫生信息平台互联。

2.新农合管理市级平台建设

我市已初步完成对新农合管理平台基础上的新农合即时结报子系统县级平台信息系统改造。并将大病直补扩大我市各县市区,实现定点医院的即时结报。

3.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是卫生工作纵向业务引擎项目,以监测业务下沉、预案数字化为亮点和突破口,有机关联决策层、应急专家及应急值守人员,及时形成并实时完善执行方案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发挥决策支持的效能,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带动后续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实施。继年省市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省级平台已正式投入运行,应急指挥市级平台正在建设中。

4.儿童规划免疫信息系统

儿童免疫规划软件系统是公卫体系中的第一套业务系统,用于实时收集我市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并对接种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管和效果评价。目前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是信息化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支撑。我市基层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意识不强。二是缺乏标准支持,资源共享难度大。三是信息化建设是长期任务,人才、资金投入不足。

总之,虽然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自年以来,市卫生局以项目实施为抓手,高起点谋划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得到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借此机会,也向战斗在卫生信息化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搞好设计。“十二五”时期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是:加强设计,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的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强化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在框架设计上,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高效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

(二)把握原则。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惠及居民,服务应用。

让居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政府主导,合力建设。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公益性为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要统一规划、顶层设计,集中资金和技术优势,开发和推进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是梯度推进,务求实效。

要根据各业务领域需求和能力条件,突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三)明确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卫生部研究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3521工程”总体框架,建设好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把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横向联系的枢纽,系统整合五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四)完善措施。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的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

三、年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

根据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今年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拓展卫生专网覆盖范围。依托我市电子政务网,建立服务于卫生全行业信息交换和信息传输的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遵循网络建设服务于平台建设的原则,建立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市级(区域)平台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网络连接,保障卫生信息高效、快捷、安全传输。

(二)加快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向医疗机构、居民和患者提供日常信息服务。服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医疗保障、基层卫生和卫生服务监管等业务,支持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支持远程会诊,支持健康档案信息查询、预约挂号、社区转诊、健康咨询服务,支持慢病控制与个人健康管理,支持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数据管理。

各县市区地要积极争取当地级财政支持。同时完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和安全体系,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电子认证体系,将信息管理纳入等级保护管理之内。

(三)实现医疗服务网络化监管。努力实现全市医院信息系统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提高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强化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优化医疗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医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院前院后延伸服务,开展预约挂号、病床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网上随访等便民服务,为医疗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信息支持。积极推进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共享。

(四)继续完善新农合信息平台。努力实现新农合信息平台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为实现全市参合农民异地跨区直补,方便农村居民即时报销及政府职能部门实时监管,提高基金监管水平做好准备工作。力争做好年底前推广参合农民健康一卡通的准备工作。逐步完善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监管、个人管理服务等功能,争取建立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各种信息系统间互联互通。

(五)做好其他各项信息化建设。完成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应急平台对接,实现应急决策上下贯通,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各级应急网点配置移动单兵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上半年完成村卫生室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配置工作,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加强儿童规划免疫信息系统规范应用,推动规划免疫工作的科学发展。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对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加强信息化队伍力量,逐步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

四、切实加强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逐渐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将卫生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这为卫生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新医改的大力推进,其作用将逐渐突显出来。各地要抓住机遇,下大力气推动项目实施,建设适应医改要求的卫生信息化体系,为全面推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7篇

美丽的山城重庆是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在这几年城市不断开放的情况下,古老的渝城呈现出了新的气象。目前,重庆已形成142家企业在内的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一批有特色、有效益的企业凸现出来。9月28日,由全国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指导,重庆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信息产业局、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06企业信息化九州行(重庆)研讨会”在重庆隆重举行。

“重庆市经济正处于转轨的重要时期,多数企业面临着技术水平低、装备老化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嫁接高新科技,以信息化为助推器来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郭坚给重庆敲起了警钟。

尽管总体上重庆的企业信息化还存在着众多问题及发展上的不平衡,然而近几年来,在重庆市积极响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号召下,推进了CIMS、CAD、CAM、ERP等系列在企业间的应用; 成功实施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信息化工程。2005年,重庆还投入数百万专项经费,推动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应用技术的开发。通过注入高新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重庆企业的升级换代”开始膨胀。据统计,2006年1~7月,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制造业91.69亿元,同比增长32.15%; 软件产业31.81亿元,同比增长30.13%。

先僵化后优化再美化

本次活动共面向重庆市各类大中型企业及成长型企业征集优秀企业信息化项目近百余个。经过信息化专家的专业评审,选出了一批最具代表性的重庆市“优秀信息化项目”和“优秀信息化CIO”。其中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分公司等诸多重庆市的优秀企业都榜上有名,覆盖了能源、金融、医疗、交通等多个行业。

“壮士断臂,启航。”谈到长安集团走过的信息化道路,丁厚平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信息化的决心。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长安集团已初具规模,可在管理上却有存在财务、制造、销售账账难平; 生产组织困难; 市场反应速度慢; 没有有效的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 对销售渠道中的资产和资金安全难以控制等诸多问题。“一辆车,从供应商那接了6个轮胎,可车子下线的时候却只有5个轮胎,要是回过头来找的话,由于各个环节没有很好地记录到位,所以很麻烦”; “当时我们还出现过,100套配件只配出95辆车的情况。”在丁厚平的回忆中,从前的长安汽车在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从前的信息系统以无法支持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在这种情况下,长安集团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决心上马整体的信息化架构,选择长安汽车集团旗下的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甲骨文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结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引进了包括用了Oracle的9i数据库、ERP(企业资源规划)、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在内的全套ORACLE产品,以建立长安小型客车电子商务平台,并力求把它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之一。2003年1月1日新老系统进行了成功切换后,长安汽车正式开始拉开了全面实施ERP系统的帷幕。

“通过集团自身的发展经验,我认为一些企业实施ERP失败,很多时候就是在关键时刻没有坚持到底,”会后丁厚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2年8月,集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出台,当时收到多方的不同意见。丁厚平和他的团队顶着压力提出“先僵化后优化再美化”的策略,反复给客户作思想工作,保证了项目的持续进行。2002年11月~2003年3月整整5个月的时间,所有员工是在清理数据过程中度过的,通过一条一条的数据清理,2003年4月ERP系统结账基本上没有问题了。2004年8月31日,长安建成了国内惟一一个质量追溯预警管理系统。如今,长安汽车品牌价值已达100亿元,已形成较为全面的汽车产品谱系,形成与福特、铃木、马自达非常紧密的战略结盟体系,2005年生产汽车62万辆,销售汽车63万辆。

信息化不能独立存在

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本次活动的获奖单位之一,该公司的CIO吴强在接受记者时表示,信息系统建设绝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而独立存在。他介绍: “从前,西南药业上上下下缺少一个集中、统一、规范、共享的企业基础数据库。以前我们的客户都没有一个编码,财务方面没有一套完备的系统”。他还表示,部门信息不能集成共享,各部门不能准确、及时地提供生产、销售财务等经营信息给公司领导层作为决策参考,重复劳动等现象时有发生。库存量过大,也导致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

企业的信息化通常分为两类,一个是专业信息化的应用,主要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还有一些数控设备的应用。另一个大类就是西南药业缺乏的管理信息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公司的管理层在1997年决心以实施ERP系统为突破口,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吴强说,“1998年我们曾与美国的一家ERP公司合作,但是由于我们企业的基础和财务上的一些原因没有成功。后来我们开始与国内的企业合作,目前,ERP一期应用已经在2003年完成。框架包括四个内容: 财务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正在筹备的二期将包含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系统应用以后,我们规范了采购的管理,对供应商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对外进行招标采购。严格按照定单收货,超量采购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采购的透明度。物料入库以后既打印入库单,简化了采购人员的入库手续。财务核算及时,物料成本及库存资金占用能够真实反映。”吴强说道。

尽管从信息化中受益匪浅,然而吴强强调说: “信息化是为业务服务的,它是对业务的一个辅助。在制药企业搞ERP管理信息系统,就不能离开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而谈信息化。ERP系统的信息化流程的搭建也必须遵循GMP原则进行,像物料的出入检验、批号管理,在系统设置时就必须考虑进去,不能因为会造成项目实施和运行难度的加大而放弃。”

由此可见,除了企业要有信息化意识和决心外,更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量体裁衣,定制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手段。

采访手记:“精益IT”精在何处

在参观长安集团时,记者在生产车间里看到了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手段,有条不紊工作的流水线、滚动播放通知的电子大屏幕、每个班组在现场都有一台PC用于及时了解公司的动态。丁厚平介绍,自从实施信息化以来,整个集团年产值从每年15万元一跃提升到每年22万元,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庆市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直接到国外了解、掌握国际最新技术、工艺和市场动态。

采访过程中,丁厚平一再强调长安集团的“精益IT”概念。所谓精益IT即高度集中的系统,尽量少的客户化程序,集中的服务器架构,高透明度的硬件平台,同时还有一点,也是丁厚平认为目前长安集团乃至整个重庆制造业信息化中最缺乏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8篇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十七大报告为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赋予了全新的历史使命,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七大报告已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形成并举的重大形势和任务,也充分表明了我国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价值,推进信息化和谐发展的态势。

电子政务:公开政务信息,强化民众服务

(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推动政府网站建设

政府网站(包括政府部门网站、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政府主办的各种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政府网站的内容建设有了法律保障。今后,通过政府网站公布的政府信息会更丰富、更全面,政府网站内容更新将更及时。基于SOA架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政府网站将成为主流,企业和社会公众查找政府信息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随着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政府网站的双向互动性将进一步加强。

(2)前后台一体化将使“网上办公”成为主流

“网上办公”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B/S”或“B/S+C/S”混合结构的业务系统逐渐增多。把多个业务系统整合起来,用户注册后通过统一界面(前台)登陆,填写有关表格或事项。政府工作人员受理并在后台进行办理,把结果又反馈给前台的用户。今后,行政服务中心对诸如综合业务办理系统、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审批平台等前后台一体化系统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3)电子政务评估将受到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

2007年全国电子政务大检查工作可以帮助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但光了解现状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估,分析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寻找今后发展方向。过去重建设,轻评估,给电子政务发展带来很多问题,许多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开展信息化评估工作的必要性。例如,交通部海事局请第三方咨询公司赛迪顾问对水监一、二期工程进行评估。《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后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估。

银行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初现,IT风险控制需求凸显

(1)电子银行成为金融业务与服务创新的主旋律

金融业务与服务创新一直是近年我国银行业研究的主题,而借助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实现银行业务与服务创新,也一直是我国各商业银行业务与创新的主要手段。2007年,我国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电子银行的投入,银行卡业务和网上金融服务发展迅速,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水平成效明显。比如,兴业银行2007年上半年,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占全行各渠道交易笔数的比例已达到32.39%,其中网上银行业务占全行业务总量比已超过25%。目前,各商业银行正在依靠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向客户提供信息检索、网上支付、转账、贷款、代缴各种费用、债券买卖、个人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特别是各商业银行利用信息技术使信用卡特色更加鲜明,多卡共用额度功能、密码选择功能、消费交易短信提醒功能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功能日益繁多,使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明显,目标客户群更加明确。

(2)加强IT风险控制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目前,银行业务日益灵活,业务创新步伐加快,在业务种类不断增加的同时,单一业务数量开始下降。由此带来银行IT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为此,银行在建设新的业务系统时,不仅要考虑新业务的需要,还要考虑如何与旧系统的整合。银行业务已高度依赖于IT系统,IT风险已成为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方面,引起了银行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银监会了《关于开展2006年度信息科技风险内部和外部评估审计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监管文件。因此,对于银行而言,如何有效防范IT风险将成为下一阶段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3)跨区域经营驱动城商行全面的IT战略规划

伴随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力度的加大,城商行纷纷改制上市、跨区域开设分行,面对如此变革,国内城商行必须应对业务经营模式与发展战略改变带来的潜在巨大挑战。而信息技术已是支撑银行业务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也是银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最有效手段。跨区域经营意味着城商行的定位从过去的单一区域经营模式向跨区域经营模式的转变,面对城商行业务战略的变革,必然带来IT战略的调整,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业务模式的变化实施可行的IT战略规划成为未来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4)构建IT服务管理体系,确保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重点之一

在中国经济国际化和金融全球一体化趋势影响下,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战略转型,并购、融资、上市;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国内银行已开始接受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繁荣的资本市场,促进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面对2007纷繁复杂的金融环境,国内各商业银行的业务支撑系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IT管理部门正经历着严峻的挑战。银行开始对业务系统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确保在客户交易高峰时段做到对IT资源准确、合理地调配;要求IT管理者需要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规避频繁版本更新对业务系统的潜在风险;要求在网上银行、银证通、银行卡等业务量翻番时,如何监控和管理好关键业务应用,保证生产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使用率。比如,建设银行启动的基于ITIL流程建设服务管理体系将经历三代。第一代,即2007年年底,完成覆盖全行的事件、问题和变更流程,建立初步的知识库系统;第二代,在优化完善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建设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流程、资产流程和服务水平管理流程。在第三代规划中,将不断完善ITIL流程,全面提高建设银行IT服务管理质量。 构建先进的IT服务管理体系,确保业务支撑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2007年银行信息化建设重点之一。

制造业:信息技术应用价值提升,应用领域逐步深化

(1)集团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咨询与系统建设将成为热点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大,集团制造企业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集团型企业的优势将是众多集团制造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即使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的企业,在企业走向集团化后,也将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既有集团财务管理、集团供应链管理、集团研发管理等系统应用层面的问题,也有集团级的编码统一等应用基础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带来集团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整体规划咨询、遗留系统更替的旺盛需求。

(2)项目型制造企业将成为IT厂商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重点领域

项目型制造是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行业常见的产品生产类型。由于其具有单件/单批生产、生产周期长、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等特点,所以需要特定的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而随着国家对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行业的重点扶持,项目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将会继续升温。一些IT厂商已经注意到该领域,开始大力推介其项目型制造企业解决方案。

(3)管理信息化与技术信息化的融合应用需求将会凸显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法规的规范,国内劳动力成本将会上升。制造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又在不断缩短。因此,国内制造企业将会越发重视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推向市场的速度和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

由于国内制造企业用户的CAE、CAM等技术信息化应用能力较低,并且这一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国内制造企业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发项目管理、产品从研发到批生产的转化速度等方面。这都需要技术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的融合应用。而Oracle对Agile的收购,也将刺激相关竞争对手在管理信息化与技术信息化的融合应用方面做出努力。

物流业:深化应用,提升整合价值

(1)WMS、TMS等业务系统建设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控模式将成为信息应用热点

在我国,由于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机械的照搬同行企业的WMS、TMS系统软件应用,必将“水土不服”,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建设“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才能真正的支撑业务运营,否则信息化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桎梏”,导致业务执行繁琐复杂、信息滞后且不真实、系统使用积极性低、领导信息化信心下降等众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众多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更应随着其业务模式与经营思路转变更作以灵活的调整,通过系统可调整配置、简单二次开发等方式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2)仓储、配送等业务信息从“异构、分散”向“统一、集中”转变

对于大型物流企业,集约化管理难度高,异地业务监控效率差,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加以解决。在集团统一信息编码的基础上,利用总部集中部署式的信息系统,及时地将各地子公司的分散业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了解与监控各地的业务开展状况,分析出集团发展战略执行或统一经营管理中各地出现的差异性与潜在问题,进而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3)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的领域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如:货物离港、到货验收、装车出库等业务操作的实时信息),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必须打破原有封闭式的物流系统架构,对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服务,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获得从货物起运开始的准确货物到达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及时传递,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4)信息系统灾备将成为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将进一步加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外运、中海、中储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建设,不断优化IT基础设施配置,为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各类业务对信息化(包括信息系统、计算机设备以及通讯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为提高信息系统及网络服务的连续性与高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IT基础环境建设。对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多、各方面业务数据量的增大导致企业整体IT风险陡然增加,需要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以应对各类灾难的发展。因此,应急网络及灾备中心的建设将是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重点,而对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当务之急在于完善内外部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在企业与客户(包括货主、承运商等)之间架设起信息桥梁,进而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带动入库分拣、机力分配、配送计划编排等业务效率的提高。

(5)RFID产品将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