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营销 管理目标模型

进入21世纪,旅游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旅游业同样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型产业。按服务性质可划分为四类:流通服务、生产和生活服务、精神和素质服务、公共服务。旅游业据此可划入生产和生活服务当中的生活服务部分。旅游业满足实物营销的4P营销组合,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除此之外,旅游业还符合服务营销组合所扩充的另外3P营销组合,即增加了人(People)、过程(Process)和有形实据(Physical Evidence),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产品特征所衍生而来的营销和服务管理问题。人、过程和有形实据三个要素体现了旅游业服务营销组合的特点。

旅游业及旅游市场营销的内涵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业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是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其任务就是为顾客提供旅游过程中的各种服务;二是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业所组成的;三是旅游业的服务对象是顾客,是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存在和发展的。

旅游市场营销(Tourism Marketing)是旅游企业或其他组织对旅游产品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以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旅游企业的目标。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因此,旅游市场营销必然区别于一般产品的营销,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感知性,即它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而是一种旅游经历和切身感受;其二,旅游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特点,旅游服务过程是旅游企业员工与顾客间的互动过程,顾客参与了旅游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其三,旅游市场上产品具有多样化和更多的分销渠道类型,有形产品主要是通过物流渠道送到消费者手中,而旅游企业则依靠一系列独立的中间商;其四,旅游需求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多方面,不同的顾客需求层次也不一样。这些行业和部门在旅游业中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并相互协调的统一体。

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目标模型的建立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体系主要是以消除服务营销管理差距为目标,按照服务营销4大差距模型进行管理。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目标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这个模型,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差距来自于服务营销管理各个关键环节的差距,是各个关键环节差距之和。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要缩小差距,使顾客满意指数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精确预测旅游服务市场发展态势;准确定位旅游服务重点目标市场;确保服务设计满足顾客期望;建立顾客反馈机制,监控服务绩效。

针对目标模型的管理对策

(一)精确预测旅游服务市场发展态势

目前,国际旅游业正朝着区域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国际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趋势。

1.国际旅游市场格局的变化。世界旅游业划分为六大区:欧洲、美洲、东亚及太平洋(简称“东亚太”)地区、非洲、南亚以及中东。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亮点”。世界旅游市场将由过去传统的“北美到西欧,欧洲到美洲”两大主流逐渐转移到欧洲、东亚太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2.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国际上传统的旅游方式分为四种,即娱乐型、观光型、疗养型和商务型,大多数旅游活动常常是兼具多种方式。由于顾客职业、文化层次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呈现出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教育旅游等成为旅游新时尚。当前,短线旅游多于长线旅游;地区性旅游和中程旅游将成为旅游的主体;商务、会议旅游将成为团体旅游的主体。商务旅游、会展旅游、节事旅游、咨询旅游、奖励旅游等将以其新颖、别致、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成为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3.“合作――竞争”的新态势进一步增强。受旅游资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难以单独成为对游客具有长期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未来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将会进一步激烈,尤其是如何最大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产品和旅游相关服务质量方面竞争将会更加明显和激烈。为了共同的利益,必须树立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同周边地区和行业的合作,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新态势。

4.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热点。欧洲、东亚太和美洲三大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在目前全球部分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国一直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的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二)准确定位旅游服务重点目标市场

就入境外国游客市场来说,东亚(日本、韩国)、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北亚(俄罗斯、蒙古)成为我国成熟的三大块亚洲入境外国游客市场,美洲和欧洲成为我国重要的远程市场。根据国别来划分,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近邻亚洲国家和欧美远程国家,日本是我国第一大入境市场。就增长速度来说,印度成为增速最快的一个市场,但是目前绝对数还较小。

1.东南亚目标市场。日本是世界主要客源国之一,是亚洲最大的客源市场。日本一直是海外旅游者首位的客源国,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韩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新兴的主要客源国之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五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旅游国一个重要的客源市场。

2.欧美目标市场。欧美市场一直是旅游国重要的外国客源市场,欧美旅游者对我国旅游资源感兴趣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山水风光和文物古迹方面,对民俗风情和饮食烹调也有浓厚的兴趣。乡村旅游、城市旅游和保健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3.国内目标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构成国内旅游市场的三大主要客源地。

(三)确保服务设计满足顾客期望

1.加强市场调研。旅游服务机构通过市场调研能够全面且深刻了解顾客对旅游服务的期望。但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全面深入,重视第一手信息的搜集及调查设计工作。

2.进行市场细分。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群有不同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只有通过市场细分,才能划分这些差异,深入了解顾客期望,将目标市场之外的非潜在顾客吸引进来。

3.注重互动沟通。作为服务理念、服务标准的设计者和服务业绩的控制者,旅游服务机构要注重与一线人员及顾客间的信息沟通,形成良性互动,实时掌握顾客期望。

4.将服务设计的关键要素转化为质量标准。根据旅游业的服务蓝图将服务过程进行分解,也就是将顾客在旅游业所经历的服务过程细化、放大,从而找出影响顾客服务体验的每一个要素。在细分服务过程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服务细节的关键因素十分重要。旅游业可以用影响分析法对每个服务细节做一影响分析,影响分析应站在顾客角度上进行,可以使用顾客深入面谈法、服务小组面谈法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市场调研对服务业认为的关键要素进行验证,以确定顾客定义的关键要素。要将服务设计的关键要素转化为质量标准,保持服务质量的可靠性。

(四)建立顾客反馈机制

顾客在消费旅游服务时,会对服务质量进行感知,然后对服务质量做出评价。顾客监控意味着旅游企业把服务标准交给顾客,让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并通过必要的反馈机制,将服务信息传递给旅游企业,为旅游企业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旅游服务的可感知性,有利于减少顾客认知的风险,增强顾客消费旅游服务的信心。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国内外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迫切需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动态运行过程,分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内容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职能、过程和特征,为加强我国宏观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旅游经济;宏观旅游经济;宏观旅游管理

随着我国国际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管理。在实践中,旅游管理不仅涉及微观旅游活动主体,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而且涉及到宏观旅游经济管理主体,即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与调控,而连接微观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就是旅游市场。因此,旅游管理既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微观旅游管理,对旅游市场活动的市场管理,也包括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宏观旅游管理,需要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职能、过程和特征,才能有效地加强和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一、宏观旅游经济的含义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二、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

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3.旅游组织职能

是为了有效实现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建立旅游组织体系、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权力、调配旅游要素的职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旅游部门、行业中介组织、旅游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开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

4.旅游调控职能

是对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内外关系、发展变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顺利实现。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生产要素价格,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经济杠杆等,调节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实现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

5.旅游监督职能

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限范不正当的旅游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旅游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5.旅游服务职能

是政府通过提供各种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和安全救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宏观旅游管理的过程

宏观旅游管理过程,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旅游管理机构,运用宏观旅游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是通过旅游的宏观决策系统、宏观执行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在时间上有序、在空间上并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下,共同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

1.旅游宏观决策系统

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系统,其决策内容包括确定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区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统筹协调旅游发展等。由于旅游宏观决策是一种高层次的决策,因此对旅游行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为了保证旅游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以指导宏观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2.旅游宏观执行系统

是实现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系统,即完成旅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宏观执行系统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计划机制,是通过国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运行和发展。段综合形成的调控系统和监督机制,是正确执行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监督和调节旅游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机制,并及时发现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反馈旅游宏观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有效进行。

4.旅游宏观信息系统

是有关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统,是旅游政策子系统、旅游统计子系统、旅游会计子系统、旅游市场情报子系统及相关信息子系统的综合体。旅游宏观信息既来自于旅游宏观调控系统的有关情况,又来自于宏观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结果,不仅是旅游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旅游宏观信息工作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

五、宏观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观旅游管理,既是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也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观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旅游管理的权威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行政权威性。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场机制,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序地进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如果宏观旅游管理没有权威性,则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将是盲目、混乱和低效率的,也就无法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宏观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观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动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行为,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体现政府鲜明的政策倾向,即体现国家发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总方针和总决策,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性和旅游经济的综合性,要求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系,而统筹这些关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合理的协调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宏观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为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然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不仅协调范围广泛,而且协调难度也比较大,使宏观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而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较强的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在宏观旅游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从全局上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素,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来协调处理好各局部的关系,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旅游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4.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强调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既要通过加强宏观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企经营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活动,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保障旅游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正常地运转,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国内外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迫切需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动态运行过程,分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内容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职能、过程和特征,为加强我国宏观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旅游经济;宏观旅游经济;宏观旅游管理

随着我国国际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管理。在实践中,旅游管理不仅涉及微观旅游活动主体,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而且涉及到宏观旅游经济管理主体,即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与调控,而连接微观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就是旅游市场。因此,旅游管理既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微观旅游管理,对旅游市场活动的市场管理,也包括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宏观旅游管理,需要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职能、过程和特征,才能有效地加强和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一、宏观旅游经济的含义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二、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

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3.旅游组织职能

是为了有效实现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建立旅游组织体系、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权力、调配旅游要素的职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旅游部门、行业中介组织、旅游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开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

4.旅游调控职能

是对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内外关系、发展变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顺利实现。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生产要素价格,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经济杠杆等,调节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实现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

5.旅游监督职能

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限范不正当的旅游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旅游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5.旅游服务职能

是政府通过提供各种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和安全救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宏观旅游管理的过程

宏观旅游管理过程,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旅游管理机构,运用宏观旅游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是通过旅游的宏观决策系统、宏观执行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在时间上有序、在空间上并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下,共同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

1.旅游宏观决策系统

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系统,其决策内容包括确定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区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统筹协调旅游发展等。由于旅游宏观决策是一种高层次的决策,因此对旅游行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为了保证旅游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以指导宏观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2.旅游宏观执行系统

是实现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系统,即完成旅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宏观执行系统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计划机制,是通过国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运行和发展。段综合形成的调控系统和监督机制,是正确执行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监督和调节旅游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机制,并及时发现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反馈旅游宏观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有效进行。

4.旅游宏观信息系统

是有关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统,是旅游政策子系统、旅游统计子系统、旅游会计子系统、旅游市场情报子系统及相关信息子系统的综合体。旅游宏观信息既来自于旅游宏观调控系统的有关情况,又来自于宏观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结果,不仅是旅游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旅游宏观信息工作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

五、宏观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观旅游管理,既是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也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观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旅游管理的权威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行政权威性。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场机制,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序地进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如果宏观旅游管理没有权威性,则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将是盲目、混乱和低效率的,也就无法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宏观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观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动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行为,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体现政府鲜明的政策倾向,即体现国家发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总方针和总决策,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性和旅游经济的综合性,要求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系,而统筹这些关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合理的协调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宏观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为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然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不仅协调范围广泛,而且协调难度也比较大,使宏观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而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较强的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在宏观旅游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从全局上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素,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来协调处理好各局部的关系,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旅游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4.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强调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既要通过加强宏观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企经营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活动,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保障旅游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正常地运转,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4篇

1.生态旅游。

目前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尚未最终达成一致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其概念的模糊化和泛化。笔者认为最完整意义的生态旅游应将以上三个层面同时包括在内。在这三个层面中,作为旅游发展理念的生态旅游居于主导地位,其实施主体是政府,并涉及到当地居民、企业及其它行为主体;作为旅游产品的生态旅游居于核心地位,其实施主体是旅游业(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消费方式或行为方式的生态旅游居于基础地位,是生态旅游的实际内容,其实施主体是旅游者。生态旅游应该具备两种功能:保护功能(即保护自然环境、当地文化,这种保护既包括不降低其原有质量,也包括进一步的改善,尤其是对自然环境而言)和发展功能(即当地经济和当地人的福利、旅游企业的收益、旅游者的体验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激励理论。

激励主要是通过某些刺激手段,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发奋起来,从而化为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前沿理论。这一理论对经济的分析深入到个人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发展;这些主要运用于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激励机制中,正激励是生态补偿、补贴、经济奖励、政策支持、环境教育的方式,是利用带有鼓励性、肯定性、倡导性的控制性技术来创造一种有利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来倡导不同的市场主体采取符合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为。负激励则是用经济惩罚等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性技术创造一种对生态旅游市场主体行为带有压力与约束的条件,从而抑制和纠正不符合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二、生态旅游激励手段

1.生态旅游激励手段。

为激发市场主体出现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并使之保持下去,政府应该综合运用多种的激励手段,包括文化、制度、经济等多方面形式,引导生态旅游市场主体按照政府所期望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运动。单个激励手段,在生态旅游中会引发各市场主体不同的行为,但实际发生的行为不一定是激励主体即政府所期望的。这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各种激励手段的激励方向、强度和作用机制以及他们之间的结构和相互关系。而对于这些激励手段进行系统设计的结果,就构成了生态旅游激励机制的基础内容。

2.生态旅游激励机制设计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激励机制一般包括以下方三面的内容:

2.1奖惩制度。

市场主体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或消极外部效果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补贴)或处罚(或征税、补偿),这一切源于奖惩制度将激励手段的集合与对生态旅游市场主体行为的外部效果的相结合。

2.2分析各奖惩制度(激励手段)的运用

对生态旅游市场上的主体产生可持续行为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2.3协调机制(手段)。

是设计一套协调市场个体效果和社会整体效果的机制,以保证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激励机制(手段)对实现市场经济个体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确保激励机制在实践运行中的可操作性。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体系构建过程中,以上的三方面内容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从而共同指导激励机制的设计方法体系。

3.生态旅游激励主客体。

本文把生态旅游激励的客体主要界定为包括生态旅游景区企业、旅行社、旅游者,即生态旅游市场的经济主体;那么对于激励的主体,本文主要将其界定为政府,依据是:首先,目前我国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制度体制还不完善,整个生态旅游市场相对较为混乱,所以必须依靠政府的特殊地位与强制力。其次,目前的生态旅游起步阶段,交易费用是相当巨大的,单纯依靠生态旅游市场的经济主体是无力承担的。根据科斯定理,在不发生交易费用情况下,企业可利用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因此,激励主体之所以选择政府是因为它能够大部分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外部成本。

4.生态旅游认证对市场主体的激励。

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环保意识和整体生态旅游规范制度还未完全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对应于促进各市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其中包括:生态旅游认证对与市场中介主体的激励;生态旅游认证对与市场供给主体的激励;生态旅游认证对与市场需求主体的激励。

三、生态旅游激励机制的相关问题及实施对策

1.保障国家利益。

西部生态旅游产业的稳步发展亟待于制度创新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但是目前国家宏观激励机制和经营实体微观激励机制还相对缺乏。而通过生态旅游产品经营企业支付生态旅游资源有偿使用费用和其交纳的国税、土地使用权转让费等形式可以使国家利益得到实现。与此同时,解决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维护的巨额资金来源问题还可以通过实现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途径来获得,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国有生态旅游资源的绿色质量,还可以刺激旅游产品经营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保障生态旅游资源与绿色产品的可持续利用。

2.生态基金免税。

作为一种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制度激励形式,生态基金免税这种制度其本身也要获得一定程度的激励。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完善对资源利用的管理,发展和强化生态鉴定机制,创立国家生态监测体系,实行自然资源利用许可证制度。应政府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认证提供一定的补贴,以激励这项工作在生态旅游市场上的推广。可通过签订合同将一部分生态基金转给企业、机构和组织,让他们去寻找解决尖锐生态问题的办法,对有效实施生态保护的企业、组织,均给予一定的贷款优惠。

3.实现生态旅游产品经营企业利益。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整合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产业的发展及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在这种形势下,国内的许多旅游城市也重新对旅游产业进行了定位,对旅游产业结构与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以达到产业生产力的最大化。这一过程,即是对城市旅游产业的重新整合。

旅游产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正是这些内在因素,决定了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有效整合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行业聚集性。旅游资源的开发行业、旅游要素行业(住、行、游、食、购、娱等直接为旅行者提品和服务的行业、部门)以及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的相关部门,凭借其彼此间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形成了巨大的旅游产业聚群,这些相关的行业和部门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行业,有着各不相同的经营模式、生产特征及产品,但由于共同服务于相同的消费者,因而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集聚,具有高度的聚群特征。

效应外部性。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指某一部门或企业的经营质量对另一部门会造成正向或负向的影响。由于旅游环节的环环相扣及旅游者对旅游景点感观和评价上的总体性特征,使分布于同一区域内的各旅游企业或行业存在着巨大的依赖性和关联性,这样某个企业的优质服务将会有效促进其他企业的成功,反之,整个旅游聚群内所有相关的企业都将受损。因而,在旅游产业中,各领域、各部门的平衡发展和相互协调与整合,对提升旅游聚群的正向外部效应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部门专业性。旅游产业在空间地域上表现为各部门、各行业的分工与协作,他们处于整个旅游系统的不同环节,每个部门只从事生产过程中一个环节的专业化生产,特别是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完善和旅游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必然会继续提高。这样,旅游产业的环节会不断增多,这也对协调和整合不同环节以保证整个旅游产业的有效合作和协调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产业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整合旅游产业的必要性,以下将以桂林为例,对旅游产业整合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一单一区域的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旅游产业整合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桂林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旅游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二是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前者是指桂林旅游产业所涉及的“吃、住、游、行、购、娱”结构不合理,这六种要素之间的整合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旅游娱乐、旅游购物不发达,在旅游营业收入中,商品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而这恰恰是制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重要因素。后者是指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停留在观光旅游产品的层次上。据统计,传统的观光度假产品占整个桂林旅游市场份额的78%,而商务、会展、生态、体育、保健康复等旅游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足25%,这说明桂林旅游产品开发的行动还较为迟缓,特别是对新兴的针对特殊团体和人群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开发更显落后,对旅游者需求变化的洞察力不够敏锐。

旅游企业运行无序

目前,桂林的旅游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并且各旅游企业在经营中长期习惯于各自为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理念,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更为重要的是各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这样将很难实现桂林旅游业从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转向品质和服务的竞争。另外,部分旅游企业的“小、散、弱、差”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企业亏损严重,内部问题不少,恶性竞争不断,导致整个旅游市场诚信不足、秩序不稳。

品牌意识不强

20多年来,桂林的旅游产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三山两洞一条江”的传统宣传格局却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忽视桂林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旅游产品的宣传,没有能代表自己形象的旗帜品牌,形象上缺乏清晰度,同时,又缺乏联合促销的意识,旅游宣传和促销无法形成整体合力。

社会咨询服务体系不健全

桂林市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企业经营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资源的封闭性,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旅游者对旅游供应商的产品、服务、价格、区位等信息缺乏获取的途径,导致旅游产品购买机会的缺失。旅游企业由于缺乏正确的市场信息来源,无法清楚自己的客户在哪来,不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从而使企业的市场定位经常发生偏差。

旅游产业整合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在进行旅游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整合旅游产业与产品结构

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以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结合当地旅游产品特色,充分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旅游产品从传统的、单一的观光度假型旅游向会展、商务、生态、保健康复等紧密结合的现代综合性旅游转变。

以旅游商品为突破口,提升旅游经济综合效益,使行、游、住、吃、购、娱六要素配套发展,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大特色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力度,对具有创新意义的特色旅游品开发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协调好政府各有关部门与社会各项资源,突破旅游商品开发的现有机制。

规范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的各企业通过整合进行资产重组,加快培植旅游大企业、大旅游集团公司,以产业化为目标,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避行业恶性竞争。打造大企业为主体、各小企业和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各行各业为基础的国际化旅游产业链。

政府应尽可能营建良好市场环境。完善旅游管理体制,严格全行业管理;根据旅游业联动性强,涉及的产业和部门多,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配合的特点,应建立一支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机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整合旅游产业,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全面梳理和评估全市旅游资源、产品、设施、交通、环境等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开放式的产业政策机制。

联合促销打响旅游品牌

走品牌化联合促销发展道路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整合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品牌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禀赋,提炼出其精髓和亮点,力求达到给目标消费者一个清晰、鲜明、生动的景区形象。由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有机联合而成的现代旅游市场的竞争,早已由传统的旅游产品竞争演变为旅游品牌整体营销的竞争,所以旅游企业在对外宣传促销方面则必须坚持整体联合。坚持以市场目标和旅游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组织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形成旅游促销联合体,联合开发旅游客源市场。

建立和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提高旅游城市服务功能的国际化水平,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旅游咨询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健全旅游咨询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传递机制,实现旅游资源信息、旅游交通信息、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信息等重要旅游资讯的即时。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快更新促销手段。将公共媒体和电脑网络作为宣传促销的重要手段,主动占领旅游促销的制高点,切实增强网上推销旅游产品的效果。

参考资料:

1.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邓祝仁、刘春燕,关于培育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研究——对桂林市旅游业发展的个案剖析,学术论坛,2001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6篇

关键词:长尾理论;高端旅游市场;旅行社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92-02

2004年8月,美国著名的《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长尾理论”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曲线的头部,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冷门”或“失败者”的那些产品――也就是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

一、文献综述

(一)高端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长尾”

目前,学术界对于高端旅游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有少部分学者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或德尔菲法等途径,对高端旅游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而得出高端旅游的量化定义,为旅行社线路策划、营销决策、统计工作等提供参考。但更多的是从定性的角度对高端旅游展开研究,其中关于高端旅游市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1)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学者们普遍认为,高端旅游的消费群体为中产阶级以上的市场,如总裁、总经理、销售人员、财务总监、部分政府官员。(2)高端旅游市场特点。关于这点学者们意见并非统一,但存在共同点,如需求个性化、产品多样化、品味贵族化。(3)高端旅游开发对策。关于对策建议,由于立场的不同,从而导致所提对策的差异。有学者站在政府的立场提出自己的建议,如制定和完善高端旅游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范高端旅游市场环境等,这些对策普遍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魏小安曾说过:“高端对应的不是低端而是大众”。同时,高端旅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也正是“长尾”市场的标志性特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高端旅游市场便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长尾”。

(二)长尾理论:市场开发新视窗

长尾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它的问世为当下某些经营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向传统“二八法则”提出了挑战或是作了补充,但并非是完全颠覆,因为长尾理论的适用性受到经济和技术的双重限制。只有处于“丰饶经济”时代,并有先进的技术作后盾,长尾理论才能施展其经济魔力。出于上述的考虑,目前长尾理论主要运用于以下一些领域:(1)广告媒体。广告过去主要依托的是大众传媒,而大众媒体的版面或时段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广告数量受限,二是广告价格昂贵,结果只有少部分资金雄厚的公司才有资格进行广告。而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传媒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不断涌现,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诞生,使传媒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网络媒体由于其无限的空间及低廉的价格,同时不乏注意力资源,使得众多小企业即便是家庭作坊都有机会进行广告,从而形成了广告媒体业的“长尾”。(2)网络娱乐。网络娱乐主要包含的资源有数字化电影、电视剧、音乐等,这些资源数字化的特征注定了其基本不存在存储和流通成本,正好符合长尾理论的实现条件,无限量的产品聚合于同一个平台凸显出的一种“长尾”效应。(3)网上购物。这一形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一种“长尾”现象,网络的便捷性及网上商品的无奇不有,吸引了很多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反应了一种“长尾”趋势。销售主流商品的网店已经饱和,部分商家几乎无利可图,相对而言,销售非主流商品的网店却仍有利可图,这一现象很好地说明了开发“长尾”市场的重要性。学者们在上述三个领域内对长尾理论的应用主要是对如何更好地开发“长尾”提出建议。当然,除了上述这些领域,长尾理论还被应用到了图书馆数据库资料管理等方面,但目前运用在旅游产品或市场开发方面的文献较少。而实际情况是随着消费者对不同体验的需求所引致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要求,使旅游业已显现出了“长尾”效应。旅游业中的大众旅游市场已竞争过度,而高端旅游市场是旅游业的“蓝海”,因此,我们有必要运用长尾理论来对高端旅游市场开发进行指导。

二、高端旅游市场特点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行业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高,旅游行业也不例外,旅游业的发展已从过去的供给导向演变为需求导向。因此,我们在开发旅游市场的过程中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针对需求研发产品、进行市场营销,从而挖掘潜在市场,扩大有效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追根溯源要从需求产生的条件开始研究。目前,国内从需求产生条件角度出发研究高端旅游市场特点的文献相对较少,笔者在研读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试着从时间、价格、动机等影响需求产生的因素视角对高端旅游市场特点展开分析。

(一)时间随机性强

大众旅游市场一般都会有淡旺季之分,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目的地资源存在季节性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大众旅游市场选择出游的时间集中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如双休日、黄金周等。2008年,我国开始施行新的节假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金周的压力,游客开始出现分流现象,但法定节假日仍是大众旅游者出游的高峰期。相对而言,高端旅游市场在出游时间选择上随机性比较强,一方面是因为高端旅游消费群体享有带薪假期,带薪假期一般都与法定节假日不重叠;另一方面,是因为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出游并非都是单纯的休闲度假,有部分是商务旅游的形式。而商务旅游一般都会在工作日开展,同时时间也不固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面对高端旅游活动开展时间的随机性,旅行社若要保证在消费者要求的时间段内提供所需要的旅游产品,则旅行社必须提高自己的产品丰度,只有以足量的产品库存为基础,才能很好地应对高端旅游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要求。

(二)价格敏感度低

旅游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但由于高端旅游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比较富足,旅游花费在他们生活总花费中所占比例较低,另外,类似奖励旅游、会议、展览会等旅游活动的费用一般都有公司承担,因此,高端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对价格的敏感度也随之较低。

各国研究旅游问题的学者都将可自由支配收入视为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首要经济前提。对于需求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群体而言,旅行社在开发产品过程中首要考虑的便是价格因素,工作的重心相应的是制定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来扩大需求;而对于需求价格敏感度低的群体而言,旅行社在开发产品过程中可以更多考虑质量因素,工作的重心相应的是开发高品质的产品来吸引或留住顾客。

(三)动机层次级高

旅游作为一种高档次的消费品,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旅游消费满足的是金字塔上方的三个需要层次,即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虽然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的消费过程中都能得到体现,但程度是有差异的。观光旅游较多的是情感需要和尊重需要,而高端旅游较多的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高端旅游市场是高素质人群的集合,高素质的人对于自我实现的渴求程度比一般人大,同时,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文化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对于旅游而言,文化是其出游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在此过程中的体验则是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在设计针对高端旅游市场的产品时要注意文化元素之于体验的重要性。

三、基于长尾理论的高端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提高产品丰度

旅行社产品缺乏专利,从而使产品研发成本较高,为了实现产品丰度大和研发成本低的双赢目标,长尾理论认为,要降低成本有两方面的选择,一方面是让存货集中或分散;另一方面是让顾客参与生产。对于旅行社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降低研发新产品的成本。

1.加快批零体系构建

传统旅行社采取水平分工,导致了产品的重复规划,同时成本也随之上升,旅行社利润降低,从而缩减研发开支,最终导致恶性竞争。因此,旅行社有必要改变这种模式,垂直分工可以避免重复规划现象,还能集中开发产品,降低成本。旅行社批零体系的构建可以让存货集中,又可以让产品分散到各个不同的零售点。

2.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驶入了一条资讯快速道。对于旅游业而言,网络也是其发展的助推器之一,全球的网上预定系统就是很好的证明。有人对这些网络预定系统进行了调查,发现即使是携程这样大型的网络预定系统目前绝大部分的业务也是基于web1.0技术,而极少的业务是基于web2.0技术,但事实上基于web2.0技术的“微内容”,如论坛、博客等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很强的一股冲击波。对于旅行社,若能很好地利用这一机遇,既可以借此建立很好的口碑,同时还能从中发现一些很好的创意。因此,旅行社除了修缮原先存在的电子商务系统外,还可以提供一个基于web2.0技术的平台,可以在平台上吸收好的创意,甚至可以刻意安排产品设计的活动,这也就是长尾理论提到的让顾客参与生产,既可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又可以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创意。

(二)提升产品品质

1.提高员工素质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差是与服务人员尤其是旅行社员工息息相关的。旅行社员工将伴随整个旅游过程的始终,从售前的咨询、接待服务到售中的带队、导游服务,最后到售后的接送、反馈服务,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给顾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员工素质进行把关。高端旅游市场是个高度分众化的市场,应对差异化的市场应有差别化的对待,因此,就要求旅行社员工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除了基础的导游讲解外,还应具有其他多方面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招架顾客多方面的要求,从而给顾客留下积极的正面印象。

2.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旅游业而言,其核心产品便是旅游服务。旅游服务对旅行社的形象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旅行社提供的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形式产品主要是旅行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应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游客判断产品好差的一项重要指标,质量是品质的保障,旅行社在组合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把好关,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将会让旅行社遭受损失,甚至是流失一批顾客。

(三)增加文化体验

高端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的“长尾”,其包含的群体体现的特点也呈现出一种“长尾”特征,尤其是在文化方面。高端旅游市场包含的群体一般以商务人士居多,同时还包括一部分政府官员,这些商务人士从事的行业错综复杂,政府官员涉及的领域也是五花八门。处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通常拥有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兴趣也是有差异的,这些主要跟文化因素有关。长尾理论认为,要考虑分众化的小市场,必须针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对策。

增加文化体验主要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爱好,突出文化主题。对于热衷于运动的群体可以推出高尔夫、滑雪等运动游,F1、奥运会、世界杯等赛事游等产品;喜欢收藏的群体可以推出拍卖游等产品;对摄影等有浓厚兴趣的群体可以推出欧洲高端观光游等产品。以上这些产品的推出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旅行社在设计高端旅游产品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一点。

结语

高端旅游市场已越来越受旅游界的瞩目,本文试着运用长尾理论这一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来探讨旅行社开发高端旅游市场的对策。由于理论积淀不深,同时缺乏一些数据的支持,本文未能提出高端旅游市场的定义,争取在后期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能提出较为科学的定义。长尾理论在营销中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本文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未将营销的内容放入文中,这将成为长尾理论在旅游业应用中的另一个研究焦点。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上海:中信出版社,2006.

[2] 菅固义博.长尾经济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

[3] 陈晴,邹子剑.“长尾理论”对数字档案馆的启示[J].湖北档案,2008,(3):20-21.

[4] 杜海亿.我国高端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2007,(5):395-399.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桐庐;旅游市场;发展战略

一、桐庐旅游市场现状

桐庐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目前,桐庐的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上的便利为桐庐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客源。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4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2009年,共接待游客477.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数据显示桐庐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率逐年减少。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总结桐庐现有旅游市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桐庐旅游业未来的开发方向具有实际意义。

二、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该调查问卷集中在桐庐主要景区发放,共发放3 000份。收回问卷2 995份,剔除漏题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 989份。之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1.长三角地区为游客主要来源市场,江苏游客比重加大。根据调查显示,来自浙江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为48.9%;其次来自江苏游客,有24.1%;再次为上海地区游客,占18.2%。除上海、浙江、江苏外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只有8.8%。省内游客来桐庐旅游人数仍占大部分。有关专家对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时发现,大部分居民喜欢在市区周边游憩[1]。杭州到桐庐交通便利,形成巨大游客市场。江苏游客人数增多,一方面因为该地游客对山水风光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长距离旅游盛行,游客到周边省市旅游人数逐渐增多。

2.逗留时间短,平均消费低,多为顺带旅游。目前来桐庐旅游大多将桐庐作为过路市场,在桐庐逗留时间相对短暂。到达桐庐选择驻留天数在两天以内人数占大多数,达到54.1%,其次是驻留天数在3到4天的游客,占27.9%,选择7天及以上的人数占到6.9%。目前桐庐游客市场大致分为三部分:(1)游览杭州和千岛湖景点时,将桐庐作为过路景点的游客;(2)从江苏,上海等临近省市来桐庐游客;(3)本地游憩市场。目前桐庐游客市场构成中,第一部分游客占较大比例,形成桐庐过路市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桐庐周边景区如西湖等游客数量众多。桐庐地处杭州、千岛湖中间地段,全县分布有多处景点,一部分游客在游览西湖、千岛湖途中会选择在桐庐游玩。(2)减少旅行成本。杭州和千岛湖等景区提供的食宿较贵,游客考虑成本问题,会在周边选择合适地区替代。(3)旅行社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选择增加桐庐景点。从桐庐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目前桐庐旅游市场仍是以过路市场为主。

3.单位组织出游比例较高,合作性项目倍受青睐。调查中关于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有29%选择单位组织,有19%选择随旅行社出游,有29%选择个人或亲朋好友结伴,另有14%选择自驾游。对比周边景区数据发现桐庐旅游市场中选择单位组织形式人数比其他景区高。桐庐游客大部分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市区游客占据了绝大部分。杭州市区有众多企业落户,企业经常组织外出旅游来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合作。杭州到桐庐交通方便,一日游行程紧凑合理,适宜公司组织员工活动。同时在对游客喜好情况调查中发现:游客希望桐庐以后开展户外运动的人数最高,占样本人数的21.68%,其次是开展文艺表演,占到总数的18.85%,选择度假项目占总数的16.64%。结合该地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特点发现户外运动等这些交流合作比较多的项目将是游客的偏好点,因此一些参与合作性的旅游项目是这一部分客源市场青睐的活动。

三、桐庐旅游发展对策

(一)扩大旅游市场半径,增强旅游吸引力

目前,桐庐游客来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半径比较短。即使在长三角也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细分市场,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1.增强桐庐旅游吸引力,扩大长三角客源范围。长三角是桐庐主要客源市场,但来源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如,江苏游客主要来自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地区;浙江游客来源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总体而言,桐庐目前在长三角旅游吸引力不是很强,像常州、镇江、舟山和台州这些地区来桐庐旅游人数并不多。针对这部分游客市场,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游客口碑效应,提高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

2.依托闽、皖、赣,拓展京、津、冀。作为桐庐地理二级市场,临近省市安徽、江西等来浙江旅游人数不是很多,仅占到总量3.45%。根据旅游客流规律,旅游流向以近距离旅游为主,并由近及远。近几年,旅游发展态势显示,越来越多游客开始流向远距离景点。桐庐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对于周边省市吸引力较大。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桐庐旅游辐射半径的加大,这些省来桐庐旅游的人数必将增多,形成一定影响力。北京、天津、河北距离安徽、江西都较近,容易获得当地旅游信息,并且经济水平相比周边省市较高,因此具备远距离旅行的客观条件。桐庐旅游发展要注重拓展旅市场半径从而获得多方面客源。

3.依托富春山居,拓展台湾、日本、韩国市场。日本和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众多,自1985年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同时,自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韩国旅华人数也由最初十几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285万人,短短13年就增长了18倍[2]。2005年韩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韩国和日本的旅游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这一部分市场是桐庐客源市场的机会市场。依托富春山居图的契机,打开国际市场,将会为桐庐旅游业发展带来另一个机会。

转贴于

(二)丰富旅游形式,延长逗留时间

桐庐旅游市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游客到达该地停留时间短暂,旅游花费低。为了使其在桐庐停留时间变长,必须要丰富旅游形式,提供多样的旅游活动。结合桐庐的旅游资源情况和目前的旅游发展形势,提出三个方向。

1.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山水城市是具有山水文化精神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高生态环境的理想城市。由于山水城市拥有优美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具备了游憩开发的资源基础[3]。桐庐旅游资源丰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富春江、天目溪沿岸的桐庐镇、富春江镇、瑶琳镇等乡镇。它们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旅游开发体系[4]。从桐庐旅游资源构成来看主要以山水景色为多,拥有丰富游憩开发资源基础。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加强景区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游憩市场,将会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平均消费,从而加速桐庐旅游业发展。

2.做精乡野度假市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枯燥的生活环境使城市居民产生脱离模式化生活、寻求田园风光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新的假日制度的实施,也使得这一需求在经济和时间上得到保障[5]。乡野度假市场巨大,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开发乡野度假产品要注重城乡联动,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桐庐观光体验,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乡野产品。

3.做专商务休闲市场。据预测,中国可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6]。桐庐有许多金名片,每年来桐庐进行商务活动的游客占很大一部分。在商务休闲市场中,桐庐应该看重会议旅游市场。会议游客旅游淡旺季不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桐庐具备接待商务会议旅市场的景点并不多。要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商务会议一定要重视专业化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客源。

(三)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主要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旅行社,二是饭店业,三是交通运输业,主要通过这三者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为旅行者提供便利服务来获取收入[7]。旅游者到某个城市去旅游,除了要接触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参观旅游景点、参与旅游活动外,还必然会看到城市的方方面面[8]。问卷显示,游客对于桐庐的餐饮满意度不高,在总共2 989份的有效样本里有1 250人选择餐饮服务需要改善,占总数20.07%。桐庐的餐饮服务情况需要得到提升以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从交通角度来看,桐庐县城新区与老城区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反差较为明显,老区道路设施水平相对低下,但集中了大量车流、人流,交通显得略为拥挤,新区道路宽阔整齐,但车辆稀少,道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据了解,近几年桐庐县机动车呈逐年增长趋势,汽车增多但泊位却没有相应增加,占道停车现象普遍。桐庐的旅游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自驾游市场,因此,交通道路及一些公路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跟上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目前,桐庐旅游业发展的明显现象就是作为一个过路市场存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必须成为一个目的地市场。桐庐旅游业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思想,就是要从过路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型。因此,首先要明确桐庐客源市场目标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丰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发展,提高吸引力,从而早日实现市场定位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7-31.

[2] 张佑印,马耀峰,李小亮.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115.

[3] 宋秋,帅希权.山水城市的游憩开发——以乐山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3-65.

[4] 黄瑾如,董洁霜.以“大旅游”战略格局发展桐庐旅游业[J].浙江大学学报,2007,(1):75-78.

[5] 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101-105.

[6] 胡建杭.义乌商务旅游发展前景初探[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21.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内游客;时间特征;空间特征

一、来滇国内游客的基本特征

旅游者从旅游客源地出发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并返回旅游客源地的整个过程中构成了特定流向和流量的旅游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这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统称为旅游流。在旅游人流的过程中伴随着旅游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也就是说,旅游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是旅游人流的附带产物,随旅游人流的产生而产生,也随旅游人流的消失而消失。旅游人流是旅游流体系的主体,它在一定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本文主要分析省外游客来云南旅游所形成的人流结构特点。

(一)客源地结构特征

决定旅游业发展的要素中,资源的丰满度固然占有很大地位,但是对其发展的决定因素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市场的可靠度。而客源市场的可靠度又取决于客流的可靠度,因此我们要对游客的客源地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为客流的可靠度提供依据。

云南省国内客源地主要以近距离的周边省区和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为主,但由于云南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及历史原因等,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并没有一个合理的分布。一是国内发达地区市场(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城市)所占比重偏低,这是云南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中部地区客源市场中湖南、江西等客源市场强度较大的省份,目前在云南旅游客源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却是比较低的,云南的自然奇观、民族风情、高原度假等旅游资源对华中旅游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应该重视起市场开拓潜力;三是四川、广西、贵州3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居民出游率也不高,但由于在地理上与云南接壤,每年到云南的游客数量相对较多,但是整体来看,其所占比重也不高,云南应该加强大西南的区域旅游合作,在周边省市区建立更多的旅游合作关系,来促进周边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旅游目的特征

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购物;专门层次――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一般来说,较高层次的旅游是在较低层次的旅游活动之后出现。在被调查的国内旅游者中,观光游览和商务旅游者居多,特别是团队游客,观光游览者占80.4%,商务旅游者和宗教朝拜旅游者分别占8.8%和3.6%。散客中以商务旅游者为主,占被调查人数的49.3%,观光度假的只占33.4%。团队游客与散客相比较,散客中的商务旅游者和会议旅游者多于团队客人,而团队游客中的观光游览和宗教朝拜者居多。无论团队客货散客,均以观光游览和商务旅游者占主导地位,旅游的目的结构单一,说明云南的旅游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

从国内游客来滇旅游主要目的结构表来看,来滇国内游客主要是观光/度假(后者可能只占整个市场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团队游客80%是观光/度假,而散客主要是商务目的。这反映出云南省旅游产品目前的性质是”观光型”而非”目的地型”。要实现云南旅游市场的升级转型,应增加休闲度假景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与”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旅游产品构成多元化格局,拓展产品及市场空间。

(三)消费结构特征

游客的消费结构不仅能反映一定时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及构成情况,同时也能体现其对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及各种服务的完善程度和水平。

2006年,国内旅游者在滇人均停留时间2.85天,人均消费413.22元,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81.6%,说明云南的国内旅游市场为低产出市场。消费构成中居前5位的是:购物、长途交通、住宿、餐饮和娱乐,表明云南的民族商品、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对国内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但餐饮、娱乐支出较低,与交通费用的比例倒置,反映出云南旅游娱乐服务设施水平低,需要进一步延伸餐饮、娱乐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创收能力。可以看出,旅游者在云南的花费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对提高云南旅游的综合效益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来滇旅游流时间分布特征

(一)年际变动指数的提出

年际变动指数可以用来测算某个区域旅游流流量的稳定程度。具体说来,年际变动指数是用来说明旅游流年度间差异的量,它是以多年流量的平均值为基准数,然后用此基准数去除各年度流量值所得的商。其数学表达式为:

表达式①中,Yv表示年际变动指数;Ni表示各分析年度旅游流流量值;n表示年度数。将基准数规定为100%,分析年度的Yv值越趋近于100%,说明该类客流的年际变动强度越小,客流越稳定;反之,Yv值过大或过小于100%,则表明客流年际变动强度越大,客流越不稳定。

(二)旅游客流时间特征

分析发现,年际变化指数对于分析目的地旅游业发展变化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当变化指数一直大于100%时,表明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很好,还具有一定潜力;长期等于100%时,表明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达到了最佳状态,几乎没有了潜力;当指数长期小于100%时,表明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在退步。

2000-2009年云南省接待国内游客逐年上升,10年间国内游客量增加了约8182万人次,涨了两倍多,从国内游客曲线图可以看出,除了2003年由于非典不可抗因素导致涨幅稍降以外,每年都是平稳快速地增长。2000-2005年云南省年际变动指数都在100%以下,2006年以后一直保持在100%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之势。从10年间的曲线来看,云南省接待国内游客量还呈平稳上升趋势,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国内旅游量仍将继续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大有可为。

三、国内来滇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

(一)空间流向

本文为研究之方便,在现有旅游区的划分上做了部分调整,现划分如下:一是滇中旅游区,包括昆明、玉溪和楚雄三个州市;二是滇西北旅游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和怒江四个州市;三是滇东南旅游区,包括曲靖、红河、文山三个州市;四是滇西南旅游区,包括西双版纳、普洱(思茅)、临沧三个州市;五是滇西旅游区,包括保山、德宏两个州市;六是滇东北旅游区,主要是昭通市。六大旅游区中的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在资源、区位、品牌等方面优势明显。

(二)空间强度

云南国内旅游客流的空间分布强度呈现出高度的“集中垄断式”特征。在全省16个市、州中,2009年接待的国内游客超过3000万人的仅有昆明市,超过800万人的仅有大理市、红河州、玉溪市和楚雄州,五个市州的接待人数占全省总人数的58.28%,其中仅昆明的接待人数就占25.26%,“集中垄断”特征非常显著。从景点(区)的国内游客接待量分析,国内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趋“高”性特征,即流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品位和知名度都很高的景点(区),如昆明-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石林(世界自然遗产)-罗平。旅游流的这一空间分布状况,造成云南省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结论

第一,四川、北京、广东和湖南省是云南的传统客源地,一直占有较大份额,云南省应实施“分级市场优化战略”,构筑平衡的省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体系。

第二,云南省旅游产品目前的性质是“观光型”而非“目的地型”,来川入境游客的主要目的是观光,在滇停留时间短。因此,增加休闲度假景点,拓展旅游产品及市场空间,延伸旅游产业链,是今后云南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第三,云南的国内旅游市场为低产出市场,民族商品、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成为创值的重要力量,但餐饮、娱乐等创值能力较低,需要进一步延伸餐饮、娱乐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收入。

第四,云南的年际变化指数一直大于100%,表明云南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很好,还具有一定潜力。从10年间的曲线来看,云南省接待国内游客量还呈平稳上升趋势,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国内旅游量仍将继续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大有可为。

第五,国内游客入滇后,在云南的空间流向呈现出以昆明为集散地进行辐射发散和收敛集聚,其空间分布强度表现为高度的“集中垄断式”特征和趋“高”性特征,旅游客流集中流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品位和知名度高的景点和景区。

参考文献:

1、顾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1998(3).

2、吴必虎等.中国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的几个问题[M].地质出版社,1998.

3、云南省旅游局.云南旅游统计分析[R].2007.

4、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队.2006年云南国内旅游调查报告[R].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