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物流;配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16

1 引言

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关系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也关系到“三农”问题。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2号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城乡物流配送工程。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行业资源,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及客户的满意度。

城乡物流联系着城市和农村。目前,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一方面,城市产品流向农村的物流运送还不是很畅通。很多快递还不送到农村,只到地级市或者部分县城。如何让农民享有平等的物流服务,关系到“三农”问题、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性和易损性。沈阳曾发生农产品积压滞销的现象。沈阳“胡萝卜第一村”连续遭遇2次大规模滞销,2015年最严重的,全村共滞销2000多万斤胡萝卜。这种矛盾更多地体现在流通领域。因此,沈阳城乡物流配送的优化和创新迫在眉睫。

文章对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找出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沈阳城乡物流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 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现状

2.1 物流基地布局现状

沈阳地处沈阳经济区、环渤海湾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沈阳物流业的稳步增长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依托。沈阳市已成功入选全国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014年,沈阳物流业增加值实现321.3亿元,比2003年增长195.5亿元,增幅达155.4%,年均增长12.95%。沈阳市7大物流集中发展区和15个物流中心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已入驻各类物流企业2000余户,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36户,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其中还包括34家国外物流企业。按照发展规划,到2017年,沈阳将基本实现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目前,沈阳市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呈现出“一园、多中心”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具有区域辐射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物流产业园区,培养出了多个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同时打造出了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中小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

一园。沈阳目前有七大物流园区,即张士物流园区、沈海汽车物流园区、铁西装备制造业物流园区、苏家屯物流园区、浑南(公共保税)物流中心、望花物流园区、沈北新区物流园区。其中,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比重的是沈北新区物流产业园。2015年,该园区入选2015年度“全国优秀物流园区”。该园区已经形成规模,成为沈北乃至沈阳经济区的经济增长重要支点,同时也大大的推动了沈阳的农业发展。

多中心。沈阳目前农产品物流中心有:(1)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其交易以农产品物流带动农产品交易,形成区域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2)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总投资150亿元,主营产品为粮油、水产、海鲜、蔬菜、水果、禽类、肉类等。成为沈阳市城乡农产品配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3)明廉农副水产品物流中心。已成为以熟食冻品、蔬菜、水产为主,并集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物流中心。(4)沈阳粮食物流中心。由沈阳市第一粮库和沈阳粮食批发市场合并而成。是集自动化仓储、物流配送、产品深加工、包装、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粮食专业物流中心。(5)地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位于大东区东贸路地区,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此外,农产品物流在(6)新民物流中心、(7)康平物流中心、(8)中储物流中心等3个中心也占有重要比例。(9)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位于于洪区西北部,打造成为沈阳最大的有机蔬菜基地和花卉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和交易市场。

沈阳在物流网络的布局上向物流集中发展区聚集,将聚集区发展成为沈阳城乡物流的节点,从而构成了沈阳城乡物流体系结构。沈阳划定的多个物流中心,有助于物流业集中发展,实现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经营集约,农产品的城乡配送体系更为完善和专业。

2.2 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一方面,沈阳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初具规模,如以沈阳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代表的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已初具规模。一些物流企业自主开发、购入或租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GPS系统、条码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专门从事农产品交易的网站非常少,如沈阳塔湾北行农贸市场、沈阳绿康百源生鲜农产品网站,功能较为单一,利用率不高。由于物流配送中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使得沈阳城乡物流的信息渠道没有达到畅通,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沈阳“胡萝卜第一村”沈北新区尹家乡,连续遭遇2次大规模滞销,2015年尤为严重,全村共滞销2000多万斤胡萝卜。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导致缺乏竞争力。

2.3 冷链设施的使用现状

目前,沈阳冷藏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还未形成体系。从冷库和车辆来看,沈阳现有的设备数量不多、功能不全、服务范围小。沈阳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而且大多数为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箱,而规范的保温式冷藏、保鲜车缺乏,冷藏卡车更是严重不足。目前,沈阳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为10%,80%-90%左右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禽肉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用一块塑料布或帆布遮盖。

沈阳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提供有效的低温冷藏保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大,导致物流成本升高。

3 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乡物流网络布局有待完善

目前,沈阳城乡物流网络呈“一园,多中心”,布局相对合理,但仍需完善。由于沈阳城区较大,若能发展多个专业农产品的物流园区,并且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趋于均匀,将会大幅度提高城乡物流配送的效率。

3.2 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

沈阳市城乡物流配送企业多是由一些运输公司、仓储企业、零售批发企业发展而成,较为分散,合作协调较差,无法形成合力致使城乡物流配送成本相对较高。此外,城乡物流配送企业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企业功能单一。因此,需对规模较小的城乡物流配送企业进行整合,注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提高,形成特色,提高配送效率和质量。

3.3 行业缺少物流高级管理人才

传统思想认为,从事物流专业的人员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和高深的知识,所以导致目前的许多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和素质普遍不高。而且高校物流专业开办较晚,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物流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发展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议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协调作用

沈阳市各大物流园区以及物流中心多建在交通枢纽位置,选址较理想。提高城乡物流的配送效率,一是,构建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要把多种运输形式统一起来,使各种运输方式很好衔接与配合,建设统一的管理系统。整合物流资源、合理分配资源,使其效用最大化,以降低物流成本,获取城乡物流的最优的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物流园区运营成本。政府应给进驻物流园区的企业以更多的优惠政策,使物流园区取得更快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用。三是,提高对物流业行业发展的认识,培养高级人才。四是,政府要组织和宣传先进理念,改变对物流业的传统认识。学习国外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沈阳城乡物流统筹发展。

4.2 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城乡智慧物流

一是,积极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应积极鼓励乡村服务站与电商进行对接,推进农村地区公共取送点的建设。积极引导农村物流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大力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推广应用水平。

二是,加强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与价格的剧烈波动。必须建设城乡物流信息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一方面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通过网上预定产品、网络销售等方式,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城乡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打造“城乡智慧物流”。在消除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物流设备、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制约下,物流业落后,抓住国家变革和信息技术的机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创造“智慧城乡物流”。

4.3 完善城乡物流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

城乡对接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农村的最初一公里,另一方面是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快这一“难题”的解决。一是,加快通行证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相关法规,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企业配送车辆和交通的限制,以及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以提高快递车辆的配送效率。二是,建立和完善公共配送管理体系,统一规划城乡配送节点。三是,创新模式,发展共同配送。科学规划配送网络布局、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行业资源整合与业务延伸,鼓励末端配送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郭伟.谈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21):124-126.

[2]董忠敏.沈阳地区物流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8,(15):110-111.

[3]尹洁,李艳.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交易的影响及其矫治――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J].理论导刊,2011,(11):73-74.

[4]王之泰.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3).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配送业 现代物流 农业生产资料

1 农资供应物流业面临新挑战

物流配送业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组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将供货方的货物,通过各种作业,按照需求,配送到需求的场所。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体,是在某一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物流缩影[1]。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物流配送研究方面已经起步。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的流通形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商品物流。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关注和重视现代物流的研究。但目前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配送新的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便的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虽然我国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业来说,在运作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的重视,这个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然而,国内农村物流配送尚处于萌芽状态,与城市物流配送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当前 “三农”问题是全国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大力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证。特别是农资流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而目前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又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实际的要求。根据加人WTO所作的承诺,我国将全面开放中国农资市场,我国的农资流通业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农资供应物流业的经营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问题。

2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资物流有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和废弃物流之分。本文讨论的农资供应物流是以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为主要内容。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指种子、肥料、农药、地膜、农机具以及农资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和水利资源等。本文着重讨论前四者。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如下几个的问题:

2.1 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大多是通过行政部门逐级调发的形式,基本上没有面向最终客户,特别是省、市一级的供销社所属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其销售的产品往往经过若干级经销商最后才到农户手里,这就造成了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2]。

2.2 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十分普遍

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基本上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经营范围较窄,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多只是“送”而不“配”。即使配送只作送货上门,配送率也很低。我国连锁企业配送率一般只有60%-70%,差的仅有30%,甚至更低[3]。

2.3 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仓储基础上的调拨,由于目前农资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科学、不合理,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装备水平低,导致资源配备有限,有些农资从采购到终端需要多次储存。加以交通运力不足,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据估计,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只占总运输量的20%[2] ,不能适应农资运输的需要,这些状况造成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

2.4 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

目前,农资信息网络不健全,配送操作大多仍停留在半人工化状态。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农资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统一操作,给农资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降低了物流效益。

2.5 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

农资管理主体分散,多头操作,难以应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农资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个体经营户迅速崛起,而管理工作又没有及时跟上,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市场常常成为假冒伪劣农资的倾销地和批发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理顺农资管理体系,整顿市场,迫在眉睫。

3 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构思

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构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应用现代物流新理念,结合当前农资供应物流业的实际,提出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思路。

3.1 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构建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一个完整的工作需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协调与沟通工作,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构建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突出业务流程,把原有农资供应物流涉及的多个部门的职能,统一由配送中心来完成。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过程化转变。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下游与投递站衔接,通过投递站面对终端客户;上游与供货企业相连,形成简捷的供应链。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对农资需求的不同。如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对农资需求迥然不同。以福建为例,闽南地区气温高,病虫害发生率高,农药需要量大些;农膜需要量相对少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高,复种指数高,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短些;土壤较瘦,需要化肥多些。而闽北地区气温低,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农药需要量小些;农膜需要量多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低,复种指数低,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长些;土壤相对较肥,需要化肥相对少些。而且闽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为主,闽北地区发展粮食作物为主,这又引发对农资需求更多的差异。凡此种种,都说明农资供应的时间、品种与数量区域性差异特别明显。因此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突出区域性特征。根据农业区划原则,考虑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性和农业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建立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它在组织形式上由垂直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在功能上由漫散型向针对型转变,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益。

3.2 以需求拉动思想为动力,促进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迅速黏合

需求拉动思想是以顾客的最终需求为根本动力。农资的使用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像化肥、农药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当前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据报导[4],一些地区使用农药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常造成药害;化肥的施用量是适用量的几倍,常常造成肥害。又报导[5],我国化肥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使7%的土壤受到杀虫剂的污染。这些情况都缘于农民缺乏科学知识,所以技术指导成为农资客户的急迫需求。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对生产资料的供应,不仅仅满足于数量,而是要求多品种搭配。例如化肥供应要按“配方施肥”的方案,多品种按比例搭配,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这些操作过程都必须以技术指导为核心。陈勇认为:我国农业与物流业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共生性。在农业与物流业的“黏合效应”下,重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既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又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6]。面对农资客户对技术指导的渴望,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求,可将农资销售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应是重构传统农资流通业的最好选择。而且目前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不务正业”,没有真正在推广农业技术上下功夫[7],这又是发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好作法,“一举两得”。据此,设计把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作为农资配送的投递站,面对辖区客户,签订农资购销合同,这种合同必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订单,可以保证农资供应时间、品种、数量的准确性,体现出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样可以在相似的农业区内,把分散农户对农资的需求转化成一定范围内对农资的统一需求,形成大市场,取得规模效益。这一配送新体系的构思是:供应商区域性配送中心投递站终端客户。

3.3 树立快速反应思想,尽快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快速反应思想就是企业根据深度了解顾客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要建立起以配送中心为枢纽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配送中心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使现代物流管理成为现实。配送中心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加强与上游企业即农资生产厂家的联合合作,向供应商实现电子订单,开放业务数据,共享库存信息,更好地开展与上游企业信息沟通;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能动地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及时地通过投递站将经营触角伸向终端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有利于销售额的提高,从而形成一张高效的配送网,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如智农通物流配送管理系统v1.0致力于敏捷供应链的建设,强调“以要货订单驱动物流,随时保持动态供需平衡”,使得上游的供货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配送中心所需货品的数量、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库存。这个系统还可以协助物流配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和资源调度分配计划,从而将客户的需求、物流资源、业务过程和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完整的业务模式中,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业务畅通的基础上,实现配送调度、客户服务和订单管理网络化,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资流通总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8]。

3.4 实施关注价值链的思想战略,优化配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关注价值链的思想战略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从而实现系统整体效益,使其效益大于单个企业独立经营物流所得效益之和。以这一战略思想指导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加强物流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在物流现代化上应明确定位,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着眼点,而不是行政干预[9]。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技术创新重要成果的一种体现,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但鉴于我国对共同型配送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现在还没有系统地分析研究出在我国发展的路径[10] 。在这探索过程中,政府要充分认识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重要性,研究制定构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将建立农资配送新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这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从典型推及全面。同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鼓励构建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农资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政府还要组织探究农资物流业变化发展规律,努力打造反应迅速、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高效的农资流通的运行监控体系,监测市场,把握市场动态,及时反馈企业。并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优化农村物流环境,调控和规范农村物流市场。

参考文献

[1] 黄中鼎. 现代物流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3.

[2] 任登魁. 现代农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 7(1): 72─75.

[3] 何阿,刘晓敏. 建立现代配送中心提高连锁店竞争力[J]. 福建地理, 2006, 21(1):23─27.

[4] 使用化肥农药要得当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EB/OL]. 中国植物科普网省略 /garden/07-20/6689.htm.

[5] 化肥农药超量使用 污染环境触目惊心[EB/OL].农网快讯 ahnw.省略/2006nwkx/html/200607.

[6] 陈勇. 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 农业经济问题,2006(4):74─76.

[7] 李宗如.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安徵农业科学, 2005, 33 (4): 738.

[8] 智农通物流配送管理系统v1.0[EB/OL]. 省略/jsp/systems /logistics/aboutsystem2.htm.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第3篇

    一、怀化烟草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物流配送的线路设计不够灵活。卷烟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在实际调查中,溆浦分公司8台卷烟配送车辆,1 187个网络客户,在销售旺季800多件/天可以胜任,在销售淡季300多件/天一样需要。这里主要存在着卷烟配送线路的预先设立和固定不变的问题。

    2.卷烟零售户布局不合理。在实际的销售网络建设中,会同卷烟营销部,辖人口36.4万,城市网络客户数量人口比例己达0.61%,而农村网络客户数量人口比例己达0.15%,348个农村自然村只有83个自然村有卷烟销售网络客户,严重的布局不合理,严重的农村城市卷烟零售客户的分布不均,严重威胁着现行卷烟物流配送体系平稳运行。

    3.缺乏对配送车辆的过程管理。靖州卷烟分库,每天都有25辆配送车辆运行在各种乡村小道和城市马路上,其安全状况、目前的位置、配送的线路等在配送车辆开出配送中心的那一时刻起管理者就无法得知,无从得知。如果配送车辆在偏僻的乡村发生了安全问题,报警也会出现困难。另外,配送车辆假公济私的现象时有发生,擅自偏离送货路线、在某一网络客户处滞留不前等原因导致配送车辆早出晚归,还不能完成配送任务的情况经常发生。

    4.不重视商流采集的平台建设。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互动的信息呼入订货平台己成可能。这样即可以降低费用,又可以为客户提供平等、全天候的订单采集服务和业务咨询服务。

    二、怀化烟草物流配送优化对策与建议

    1.实现卷烟配送中心合理化布局。对怀化市烟草公司物流配送网络的布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第一,要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怀化市地域辽阔。在网络的布局上要考虑到相关地区的经济因素。第二,要同该地区的市场容量相匹配。人口与卷烟消费量具有极大正相关性,吸烟人口比率相对较固定,所以人口是网络合理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充分开发的前提下,人口就是重要的市场资源。第三,打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划合理布局。将基层单位改造为营销部,主要进行市场营销、定单收集等工作,然后按较大的区域范围统一进行合理布局,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适当地进行分离,形成规模较大专门配送中心,由合理布局后的配送中心统一负责卷烟配送工作,最终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化经营。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农产品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117-119.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第5篇

抓住贵州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契机,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重点抓好示范点培育及带头作用,拓宽农、特、旅产品网销渠道,着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框架。依托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贵州特色产品资源和大数据产业优势,通过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等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物流、通信、政策等支撑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与三农”融合发展。加快建设10个省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推进“百千市场工程”,以县为单位,鼓励和支持骨干流通企业向下延伸营销网络,建设改造一批商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超市,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和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

二、推进“互联网+商贸流通”行动计划,促进实体商业转型升级

鼓励传统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跨境电商企业。设立跨境电商示范园区,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用互联网改造外贸,优化流程,降低外贸综合成本。创新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发软件、搜集数据、整合资源、探索构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跨境零售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支付服务。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互联网+商贸”产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具有贵州特色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优化商业模式,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

三、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持续推动商务部“百城千店”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绿色商场、绿色市场和绿色饭店;支持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商品生产企业(基地)对接,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全面推广节电、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新技术,着重促进绿色低碳节能设备设施和智能型电子产品、节能型汽车、环保型家居建材等新型绿色消费品消费。规范发展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合理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鼓励发展网络收废、电话收废等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有序发展家电和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行业,积极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形成回收、分拣和交易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通过绿色消费以及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实现消费升级。

四、完善流通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内贸流通业信息化水平

强化大数据在政府内贸流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推动内贸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开展大数据的推广应用,鼓励行业中介组织深入挖掘和研发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鼓励流通企业开展大数据的创新应用,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企业开放数据资源。结合我省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商贸流通业信息化水平和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建设综合公共信息平台,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商贸流通行业中的运用,强化信息化手段,优化供应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展智能商店试点。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商贸流通,培育一批节能环保商店、绿色市场、绿色园区示范企业。

五、全面推动物流标准化普及,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加快推广全国统一的重点流通领域标准,完善监督评价体系,不断加大对各地创新改造、推广使用新型标准、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政策、资金、设备支持力度。加大对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营销模式、物流配送的支持力度,对贵州省培育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仓储设施改造升级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对中小流通企业发展、流通品牌培育给予帮助和扶持。重点落实好商务部“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计划。以重点企业为载体推广标准托盘共用,促进上下游设备衔接,完善公共运营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重点解决城市物流配送“三难两多”问题。鼓励物流企业参加A级认证,加快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商贸物流标准化基地,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建设。

六、推动流通集约化建设工程,降低物流成本

加快推进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积极发展采购、生产、销售等全过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促进供应商管理库存、精细物流等库存管理模式创新,降低物流成本。以加快推进区域性大型物流园区(基地)的布局建设为重点,立通区位、产业基础和物流城市辐射能力,改造提升和新建一批区域综合物流园区和大宗产品专业物流园区。建设省级物流综合信息服务网,依托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在每个县至少规划建设一个配送中心,加快形成“物流中心-基地-配送中心”的多级物流配送体系。

七、加强行业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加快商务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行动。强化企业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指导企业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工作。依法保护本省企业商誉,打击恶意造谣中伤、商业敲诈等违法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协作行动。进一步扩大监测样本企业范围,积极优化监测样本结构。加强对典当、拍卖、再生资源、成品油、二手车、旧货等特种流通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商务举报投诉热线的作用,接受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加强行业监督。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作为全新的农产品销售方式,正在逐步且深入地渗透到农产品交易领域。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因素分析,以求能进一步来探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

一、影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因素

第一,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偏差。农村受重农轻商自给自足等传统小农观念的影响,农民对计算机、通讯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认识有限。目前虽然已初步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去真正的了解,致使农民对于网络营销的观念认知较差。由于受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尤其是利用几乎没有。经济水平低,网络运营费用高,网络信息设备覆盖率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认识和学习,目前农民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制约了农民对网络信息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二,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我国农业网站信息都是随意,农业信息不精确,对于农业信息的管理也没有秩序,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农民了解农业信息的难度,不利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也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产生了怀疑。另外,我国关于农业信息的网站并不多,大多数的网站缺少专业性,农产品网络平太发展严重滞后并且地区发展不均衡。

第三,农业信息数据规模小,利用率低。我国目前建设的一批农业信息数据库可供在网上运行,但是这类数据库通常都是自建自享,没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规模小、利用率也比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第四,农业网络信息体系落后。虽然有的农民买了电脑,但实际上网浏览农业信息的却很少,使农业网站形同虚设,更别提农产品网络营销。我国目前的农业网络信息体系相对落后,沟通困难且更新滞后。主要原因是网络农业信息利用率低,对象和目标不明确,农业网络信息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和为农民服务的概念。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绩效

以武汉市的农产品营销为例,农产品综合市场总计有336个,平均每年的成交额约为94.2亿元。专业的农产品市场有57个,平均每年的成交额约为35.3亿元。在这些农产品市场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有10个,农产品综合市场占13个,主要从事农产品批发工作,担负着农产品供应的责任,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变成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网络信息对农产品成功营销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特别重视农业信息网站的发展,虽说起步晚,但是发展的却较快。在新信息时代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充分的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的捕捉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满足消费者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本身的发展,这是未来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渠道。要想拓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市场体系,有利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市场的构建是完善虚拟农产品买卖市场、有形批发市场以及买卖中间服务的农产品流动市场体系。实行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需要下列条件做支撑:构建信息中心,建立跨省和区电子商务交易渠道;完善农产品信息,促进交易渠道建设;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有关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

2、要想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就要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是对农产品进行网络交易过程进行服务的一个平台,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生产渠道、市场渠道、信息渠道、组织渠道等,其中生产渠道是农产品网络营销得以进行的前提。信息平台渠道和生产渠道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提高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的速度、建设农产品品牌、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的管理等,将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能提高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速度,拓宽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

3、要想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还要建立营销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农产品网络营销这个渠道可加快农产品的交易速度,这时候物流配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物流配送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是降低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效率,构建现代化及创新型的物流配送体系。于此同时,对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的难度也加大了,这就要求物流体系需做到:农产品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农产品配送的一体化以及物流配送的标准化;对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及渠道进行全面的整合和管理,以物流配送为主要工作内容。

4、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完善,有利于网络营销渠道的拓展。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子信息商务平台,进而形成数字信息一体化的网络营销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农产品分类合作的营销模式、建立企业自建网点、建立政府性农业网站、建立三方交易平台、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公司。这些模式都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了信息和交易的渠道。这种全新的模式避免了传统营销渠道中的缺点,同时大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

【结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把传统的农业行业借助网络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并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商业信息,加强贸易往来。但是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目前仍存在着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差、农业网络信息体系落后、农业信息数据规模小,利用率低等问题。所以,必须根据我国现阶段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

参考文献:

[1]李艳军.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

[2]曾寅初,高杰,李正波.社会资本对农产品购销商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6(02).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第7篇

关键词:蔬菜物流 配送中心 发展现状

一、寿光市的现状

山东省寿光市素有中国菜篮子之称,为中国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它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多达218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4万公顷。寿光市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地势极其平坦,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空气清净,一年四季分明。寿光市已连续多届获得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称号,早在1995年就被国家命名中国蔬菜之乡。当前,世界上的以色列、美国、日本、荷兰等50多个国家、500多个名优品种蔬菜落户寿光市;寿光蔬菜已形成产业化、现代化生产规模,20多个国家、地区在寿光市设立多个种子蔬菜经销公司、特色蔬菜经营基地或办事处。

山东省寿光市的交通特别发达,东西公路横贯,南北铁路纵穿,是潍坊最先实施村村通柏油马路县级城市,公路总通车里程高达1000多公里。北部羊口港的航运交通可直达世界多个国家和多个地区。寿光的通讯设施也非常完善,全市程控电话总的容量有28万线,移动电话15万多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网上有线电脑用户18万多户。电力发展迅速,农村地区通电率达100%,是全国农村电气化市之一。

二、寿光蔬菜现代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1.蔬菜流通毛菜为主,流通的时间长、耗损大、成本高、效率差

2.蔬菜物流组织主体形式庞杂,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蔬菜专业龙头物流企业

3.蔬菜市场上市交易应加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营销等蔬菜物流交易的发展方式

4.蔬菜流通信息、更新要及时

5.蔬菜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自主蔬菜的高端品牌相对少,蔬菜产品包装急需改进

由于蔬菜物流具有鲜活性、易损性、及时性等特点,寿光市蔬菜蔬菜物流配送中心面临着因参与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及规模的不同造成不同的配送成本;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缺少具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在管理手段上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不能从信息和物流的专业角度,用最低的成本给客户提供所急需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许多蔬菜批发市场信息技术掌握不到位,没法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国内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缺乏对蔬菜批发市场物流有效约束,流配送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等问题。

三、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制定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亚洲最大综合农产品物流园,构建中国最大蔬菜价格形成中心,开发中国最大蔬菜信息交易中心,构造中国最权威蔬菜标准形成中心。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有大型理货区、网上商城交易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汽修汽配城、物流配送区、蔬菜物流配套服务区,各区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蔬菜物流运输、蔬菜纸箱包装等功能。二期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集中做好蔬菜物流配送相关的产业,主要集散山东地产水果,中转东南亚、台湾等地进口水果,经营农产品相关海鲜、干调等农副产品。

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涉及蔬菜产品交易、农资农膜市场经营、种子市场销售、物流汽修汽配市场服务、果品海鲜市场批发等农副产品多个领域,建设了全国技术领先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2011年,国家商务部已经批准在寿光市建设全国蔬菜价格指数形成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政府批准的,能够为国家提供有关蔬菜建设政策相关的参考依据的中心,也是我国有机蔬菜的重要培养基地。

1.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市场需求分析

建设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是山东半岛地区蔬菜物流配送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物流业务辐射京津、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最远影响世界范围,对寿光市及山东全省物流配送建设意义重大。

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有几十万平米的交易服务大厅、交易大棚;设有蔬菜冷冻仓储、交易电子银行、交易电视监控、客户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交易流程一卡通结算方,交易全程电子化监控,护卫中队配合市场公安分局昼夜巡逻;建立全国首家蔬菜电子拍卖市场,国家蔬菜质量监督中心设有检测站;重组山东省寿光市蔬菜批发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农业部首家批准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银行系统三A级信用企业。

2.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输方式、配载方式

根据各地的交通运输条件,按照接到的蔬菜配送订单数量,结合蔬菜送货的时间长短,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是最适合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输方式。铁路需要运输的蔬菜,必须是不易腐烂、易保存的马铃薯之类的蔬菜;公路运输的蔬菜,则可以配送大部分蔬菜种类,但运输的距离不能太远;航空蔬菜运输,主要是输送易腐烂、价值较高、运输距离远的特色蔬菜或水果,如运往北京超市的台湾水果等。

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利用物流基础数据管理模块、物流地图管理模块、配送仓库派车模块、货物装载模块、配送路径优化模块理论,优化车辆配载方式。车辆配载系统优化之后,物流信息化能够很好地满足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应用需求。

3.物流专业人力资源供给较好

山东省潍坊市设有十几所高等学校、职业类院校,大多学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程;当地还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事蔬菜种植、输送行业的人数也特别多,这都是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可直接利用的知识和人力资源。

4.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发展蔬菜等农产品出口,符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我国在保证蔬菜物流出口方面,也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蔬菜产品大量出口,蔬菜保鲜产品有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容量、需求量极大,它可以促进我国蔬菜物流业发展,也促进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进而优化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四、国家政策促进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化

国务院于2009年3月制定我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从国家战略角度上促进发展物流业,我国的物流配送业走进发展新阶段,寿光市的蔬菜物流配送业也迎来新的历史性优化机遇:

优化蔬菜物流配送结构调整,促进蔬菜物流总量增长;建细分化个性化的蔬菜物流企业;蔬菜物流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规避经营风险;区域蔬菜物流配送的转移与集聚;紧建设、协调分流蔬菜物流基础设施;高蔬菜物流与金融业的配套服务;化国际蔬菜物流的双向发展;从事绿色物流,发展低碳经济;鼓励、规范蔬菜物流政策。

加紧建设流蔬菜物流基础设施,制定规范蔬菜物流政策。我国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飞快,新格局的建设深刻影响蔬菜物流配送。建成一批货运专线,投入运营,客货分线成为可能。铁路运能得到释放,形成高速公路网,调整公路运输格局,公路表现出铁路、水运的集疏运送功能。国家加大投资基础设施,重新布局转运枢纽,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形成,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促进蔬菜物流的发展。我国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高度重视物流业,尤其是蔬菜等食品物流业发展,建立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蔬菜物流调查研究,主动关心蔬菜物流业发展,一级政府必须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实施细则,谋划当地物流业发展规划。山东省潍坊市规划建立江北规模最大物流园,实施规范约束物流业的的政策法规,食品安全有法可依,物流企业协助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物流、寄递渠道禁毒堵源截流工作。

物流配送业尤其是蔬菜物流业是新产业,物流配送运作新模式对现行政策制定提出新要求。我国物流业没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物流政策的落实需要时间检验,我国有关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应该率先取得突破,促进我国蔬菜物流配送业发展。

以现代连锁经营管理方式提升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效率。2011年2月,国家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指出:要探索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推进鲜活农产品走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倡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和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培植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及主品牌,保障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高度重视物流业,尤其是蔬菜等食品物流业发展,建立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蔬菜物流调查研究,主动关心蔬菜物流业发展,一级政府必须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实施细则,谋划当地物流业发展规划。山东省潍坊市规划建立江北规模最大物流园,实施规范约束物流业的的政策法规,食品安全有法可依,寿光市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应该率先取得突破,促进我国蔬菜物流配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会,刘力臻.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东岳论丛.2008.11第29卷第6期

[2]刘蕾.寿光市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2.第17期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利民、便民、富民”为宗旨,发挥全程全网的网络优势,百年邮政的信誉优势,品牌优势,以及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功能优势,坚持诚信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方便第一,依托农村邮政支局(所),结合实施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标准化邮政“三农”服务站,大力发展农资、日用品配送分销,积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二、发展规划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握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发展方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市邮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年月18日,县邮政局成立服务“三农”办公室。为了使农资产品物流配送能够长期有效的实施下去,通过改建农村邮政支局(所),扩大服务功能,年第三季度将建立城、金山、奎洋、书洋四个邮政支局邮政服务“三农”物流配送中心,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建成10个村级邮政“三农”服务站。年底累计建成6个支局邮政服务“三农”物流配送中心,建成30个村级服务站。建立健全以市邮政局为龙头,县邮政局为指导,乡、镇邮政支局为支撑,村级邮政“三农”服务站为平台的邮政服务“三农”体系。

三、经营组织

1、经营方式:目前主要选择农药、肥料作为配送产品,并逐步介入日用品,以现有的区域性规模,农资产品为切入点,逐步介入推销新型产品,采取上门营销入户征定、送货上门、连锁配送等方式。要货方式自下而上,层层上报,以销定供,供货方式由厂家直接或县邮政局速递物流部运送到支局配送中心,再由支局物流配送中心配送到村级服务站,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价格、统一渠道、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六统一”。

2、网点设置:为了使农资配送业务能够长期有效地发展下去,在业务发展起步阶段,目前我局选择金山、书洋2个邮政支局做为经营试点,然后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将在全县范围内铺开,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服务“三农”。

村级服务站选择场所有方便农民往来的三间用房,分别为产品展示,可食用产品的储放,非食用农资的储放,总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经营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讲信用,能真诚服务。

邮政支局物流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统一的标识牌、服务流程、岗位职责等。

3、组织形式: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邮政局于月28日成立县邮政服务“三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同时成立县邮政局速递物流部,直接管理支局配送中心,支局配送中心管理村级服务站,邮政支局配送中心的选定由县局速递物流部负责考察确定。村级服务站由当地邮政支局负责挑选,考察上报县局速递物流部审批。

四、服务组织

(一)组织领导

县局领导班子负责理顺协调关系,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邮政服务“三农”的支持,创造邮政服务“三农”,开展农资物流配送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合法地位和品牌效应。

(二)服务范围

村级服务站对农户开展农资、日用品征订、配送分销;代收电信费、代售话费充值卡、代办邮政业务、代收报刊、邮件、质押贷款认定等业务。

(三)服务措施

1、村级服务站开展农村物流配送分销服务,将优质的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物资送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征订到农户,配送到家门,服务到回头”。配送的农资产品重点是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农业部门重点推广的生产资料等。农资配送分销要确保产品质量,结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方便快捷通道和直接服务,推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和发展。

2、发挥邮政储蓄吸纳农村闲散资金,为农民、农业提供储蓄、小额贷款、汇兑、绿卡缴费、送款等业务,反哺“三农”的服务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建立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网站,收集服务“三农”的各种供求信息,推进农村农民的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中邮广告、商业信函、邮资明信片等信函广告媒体,以及邮政183网站,积极宣传推介当地农村的各种名优特产品,架起农产品通向市场的桥梁,开展“报刊图书进村、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在农村集市、节日,组织党报党刊、农业科普图书、中小学书刊流动服务,传递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与县镇农业技术部门联合举办农业科普宣传活动,组织有关人员走进农村,深入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技术指导。

4、提供代办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利用邮政“三农”服务站大力开办代收电话费,代售话费充值卡、代办保险、薪酬等各类代办业务,更好地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与公安、计生等部门合作,为农民群众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办理居民身份证及其它证件,婚育证明及出行票务等速递服务。

五、管理制度

1、经营管理:县局速递物流部对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组织、营销宣传、营销实践,按月定期评估、考核。全县所有邮政支局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必须实行年、季、月的方针目标管理,内容包括项目、项目值、完成标准、完成时间、责任人,做到有跟踪、有落实、有评估,并明确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县局速递物流部对支局物流配送中心,支局物流配送中心、对村级服务站,按月定期召开专题服务“三农”分析会,对各村级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成效总结,情况通报,经验交流,提供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农技、农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