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胃病的医疗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胃癌;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生活习惯也存在一定的瑕疵。而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就使得人们的身体的疾病发生越加频繁[1]。胃癌作为当前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而且,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很多胃癌患者会在生活中表现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2]。但是,由于胃癌在早期发病时,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基本与常规的胃部不适一致。而在人们缺少疾病知识的前提下,很容易将其忽略,这就导致我国当前很多患者初次就诊,检测出胃癌时,已经发展到晚期。而胃癌治疗时间越晚,其转移性与复发率越高,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在这种情况下,治疗效果难以得到保证。面对该种状况,必须要采取更加有效地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我院在临床中发现,使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方案,效果相对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所选取的78例患者均已经实施了胃癌切除术,PS评分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使用常规治疗方案。给予胃癌患者常规的营养支持,并且对症治疗,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
1.2.2^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卡培他滨药物治疗。口服,用于早晚餐后,1.0 g/d,需服用20 d。
1.3评价指标 根据对应的治疗标准,将本次研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层次。其中,显效:患者肿瘤扩散减缓,各种症状有所改善;有效:患者肿瘤扩散有所减缓,症状相对改善;无效:患者的肿瘤扩散未见减缓,甚至还存在加速现象,临床症状也没有明显不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根据临床调查,胃癌已经成为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转移率、复发率均相对较高[3]。而且,由于胃癌的病变部位相对特殊,直接影响人们的消化系统。这就使得很多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由于胃癌本身发病部位特殊,而在我国人群中存在大量的胃病患者,这就使得很多胃病患者与胃癌患者无法定位,其本身对于疾病认知的偏差,导致其耽误了疾病的治疗。根据临床调查,胃癌的死亡率已经居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其接受治疗的目的只是延长存活的时间,提高生命的质量,而难以对其进行根治[4]。
卡培他滨是一种可以在人体内部转变5-FU的抗代谢氟嘧啶脱氧核苷氨基甲酸酯类药物,该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胞的分别与干扰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适用于于紫杉醇和包括有蒽环类抗生素化疗方案治疗无效的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进一步治疗[5]。而随着其临床效果稳定性较强,目前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直肠癌、结肠癌、胃癌等治疗中,都有所使用。维持化疗多用于癌症晚期,限制癌细胞的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命[6]。一般来说,癌症完全使用简单的手术切除已经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胃癌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胃癌晚期的患者其不再适用手术切除,而是需要一定的化疗来达到其效果。当化疗效果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就可以给予患者支持性的治疗。然而,就我国当前来说,化疗方案使用后,患者的生存期基本为10个月,效果理想程度较低。卡培他滨作为一种常见的癌症使用药物,其能够在小肠粘膜以原形迅速吸收,从而使得肝脏内部水解,由胸苷磷酸化酶作用之后,转化为氟尿嘧啶,其对癌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与毒性作用,而对于正常的组织其毒性较弱。因此,其对于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辅助化疗效果。但是,由于其本身毒副作用的存在,还是会使得患者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使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胃癌,临床效果相对常规方案更好。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毒副作用,从而使得患者存在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但是,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甚至,还存在脱发的现象。由此可见,针对临床胃癌治疗使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方案的效果较好,尤其是针对晚期胃癌患者,不仅能够有效地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欣,文世民,李爽,等.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43):70-72.
[2]沈冬,宋宇.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5,(18):2646-2649.
[3]贾果珍.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25):137-138.
[4]段洋洋.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00-2201.
【关键词】淀粉样变病 消化系统 临床表现 治疗
【Abstract】 Amyloidosis is a system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extracellular tissue deposition of insoluble,toxic aggregates in bundles of β- sheet fibrillar proteins. Amyloidosis often involves a lot of system and organs,gastrointestinal tract may frequently be affected. Amyloidosis has no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mpared to other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easily to be misdiagnosed, and it’s prognosis is poor.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thedigestive system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myloidosis.
【Key words】Amyloidosi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herapy
淀粉样变病(amy l o i d o s is)是一组因特殊蛋白质在细胞外形成不可溶的、具β样折叠结构的纤维丝沉积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1]。1854年Vi rchow发现沉淀在组织中的一种物质,与淀粉相似,实为蛋白质。该病罕见,西方国家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发病率约10人/百万人·年,根据1932-1960年的11912例尸检淀粉样变性病检出率0.7%[2]。淀粉样物质可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可累及心、肝、肾、脾、胃肠、肌肉及皮肤等组织,消化器官是常受累及部位之一。累计国内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累及消化器官的病例约28%-34%[2]。由于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的临床表现与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症状多有重叠,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又缺乏特异性,这就为该病的明确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消化科医生应该充分认识淀粉样变病的消化系统表现,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及其正确判断预后。为此, 本文将对淀粉样变病的消化系统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1 淀粉样变病的消化系统表现
淀粉样变病的消化系统症状往往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临床表现。
1.1 口腔 巨舌为淀粉样变病的一种特征性局部体征, 见于20%的患者。病变初期即表现出舌痛、舌体肿大、呛咳及吞咽困难等典型特征。颌下腺受累引起干燥综合征 (Sjogren’ssyndrome)。
1.2 食管 吞咽困难、胸痛、烧心、呕血。放射线造影检查最常见的是食管远端狭窄近端扩张、张力减低伴蠕动减弱,少数出现溃疡病灶。食管测压提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减低。累及下食管括约肌导致贲门失弛缓,其病情可能进展快并伴有体重下降。
1.3 肝脏 肝脏是淀粉样变常累及的部位。肝受累的临床特征为体质量下降和肝肿大, 可有肝功能和生化异常, 其他可有蛋白尿、碱性磷酸酶增高等。
1.4 胃及十二指肠 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呕血,胃轻瘫、动脉静脉畸形、黏膜肉芽肿。因黏膜下肿瘤、息肉或胃窦狭窄导致胃出口梗阻。十二指肠受累不一定伴有胃病变。包括十二指肠炎、糜烂、息肉、黏膜脆性增加、溃疡肿块、张力减低、扩张,并发症包括穿孔、出血。
1.5 小肠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泻、脂肪泻、便秘、假性肠梗阻、出血、穿孔、肠套叠、肠气囊肿。因吸收不良、肠损伤漏出而发生低蛋白血症,不一定是因伴肝病或尿蛋白丢失。此类患者常伴有腹泻、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白尿、血肌酐异常、心脏病。
1.6 结肠 淀粉样变性的结肠临床表现类似炎症性肠病、恶性病变、缺血性肠炎、胶原性肠炎。可发现息肉、溃疡、结节,弥漫性黏膜瘀斑。并发症包括结肠扩张、出血,假性肠梗阻、狭窄、扭转、梗死、穿孔。预后较差。
2 诊断
根据第10届国际淀粉样变性研讨会诊断标准,本病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刚果红染色阳性和电镜检查。经刚果红染色后,淀粉样物质在光镜下表现为砖红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双折光苹果绿色, 电子显微镜下显示为直径8~10nm的排列紊乱的无分支纤维丝结构。一般行腹壁脂肪、直肠粘膜、齿龈和受累器官组织活检。因肝穿刺有一定的出血并发症(4%以下[3])危险,故可先选择皮下脂肪组织或骨髓活检病理检查。此外,尚有一些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如:90%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可检出血清和尿单克隆蛋白、蛋白尿。血清蛋白电泳可检测到单克隆蛋白,血清免疫电泳可检测到I g Gλ和游离λ,Ig Aλ和游离κ,IgMλ。80%患者血清总胆固醇、ALP、血清肌酐、血清总胆红素增高,AST可高出正常两倍。3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患者末梢血可检测到Howell-Jolly小体,血小板增多等[4]。
对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可进一步区分淀粉样物质类型。
X线检查可见胃肠钡造影的典型表现为消化管扩张不良和蠕动减弱。胃的病变范围较广,从胃体到胃窦。小肠的粘膜形态影像粗糙,可见局部狭窄及扩张。胃排空及小肠通过时间都明显延长。大肠的影像为结肠袋消失, 整个结肠僵直。其他表现有十二指肠球部或回肠终未部息肉样改变。
C T、M R I,显示小肠肠壁增厚和扩展,伴双边征,血管闭塞。结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结肠扩张。肝脾肿大。核素扫描影像检查131I-S A P示踪剂注射后24-48h在有淀粉样物质沉积处显像。99mT cMAMA-C G注射后10m in在淀粉样物质沉积的器官(肝脏、关节)中即有放射性物质摄取,有定位诊断意义。
内镜检查:内镜下胃粘膜色泽发黄, 常伴有散在性白斑,粘膜皱袭可表现红、肿、肥大。但这些表现均缺乏特异性。结肠镜下常可观察到与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的表现, 即粘膜水肿、糜烂、弥漫性粘膜发红及溃疡。有时还可以出现息肉样改变。下消化道出现梗阻症状时, 在乙状结肠有时可以看到Borrmann Ⅲ型癌难以鉴别的隆起性溃疡。
3 治疗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持续进展难以治愈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重点在于支持治疗和尽可能恢复受累器官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3.1 抑制前体蛋白生成
化疗抑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产生是目前治疗AL 型淀粉样变病的主要方法。肝移植主要用于治疗遗传性淀粉样变病, 如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病。目前,经典治疗方案有两种:M P方案(苯丙氨酸氮芥+强的松)和马法兰联合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H D M/S C T),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最近Jaccard 等[5]比较了HDM/SCT 与MD方案,结果显示HDM/SCT 并不优于MD方案。所以, 目前对于AL 型淀粉样变性病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定论, 治疗应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疗单位的条件后决定。
3.2 抑制原始纤维的形成及聚集
应用蛋白聚糖(GAGs) 的结合物Eprodisate, 可竞争抑制G A G s与淀粉样纤维结合,从而抑制前体蛋白在组织中继续沉积, 目前已有用于AA 型肾淀粉样变病患者的RC T报道,发现其可延缓病情恶化[6]。
3.3 针对淀粉样沉积中附加成分的治疗
在体外, 淀粉样纤维与S A P 结合后可抵御中性粒细胞的降解及蛋白酶的水解作用。C P H P C { R - 1 - [ 6 -(R-2-c a r b o x y-p y r r o l i d i n-1-y l)-6-o x o-h e x a n o-y l]pyrrolidine-2-carboxylic acid}[7]是一种可抑制淀粉样纤维与SAP 结合的药物, 可在用药数小时内使循环内SAP被清除。受累器官移植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腹泻常对简便的治疗无反应,而用生长抑素或肠切除术可能使部分病例得到缓解。伴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可采用全肠外营养及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4 预后
淀粉样变性疾病总体预后差。患者多于1-5年内死亡,有报道原发性淀粉样变病平均存活8.5个月,5年生存率为16.9%,10年生存率为6.6%[8]。
参 考 文 献
[1]Bestard Matamoros O, Poveda Monje R, IbernonVilaró M, Carrera Plans M, Grinyó Boira JM. [SystemicAA amyloidosis induced by benign neoplasms] Nefrologia2008; 28: 93-98.
[2]李航,李学旺.33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临床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3) : 195- 196.
[3]Park MA,Mueller PS, Kyle RA, et al. Primary(AL) hepatic amyloidosis: clinical features natural historyin 98 patients [J]. Medicine (Baltimore) ,2003, 82: 291.
[4]姚健,张国艳,刘玉兰. 肝脏淀粉样变性 [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4, 13 (2) : 191 - 192.
[5]Jaccard A, Moreau P, Leblond V, et al. Highdosemelphalan versus melphalan plus dexamethasone forAL amyloidosis[J]. N Engl J Med,2007,357(11):1083-1093.
[6]Dember LM, Hawkins PN, Hazenberg BP, etal. Eprodis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nal disease in AAamyloidosis [J]. N Engl J Med,2007,356(23):2349-2360.
关键词:慢性胃炎;益气活血养阴法;疗效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nourishing yin method in Treating 30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30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observed and summarized by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nourishing yin for their treatment effect.Results 8 cases were cured,10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effective 7 cases,invalid 5 case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3%.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nourishing Y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gastritis,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and high cure rate,low recurrence rate,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hronic gastritis; Yiqi Huoxue Yangyin Method;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慢性胃炎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院近年来尝试采用中医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本次研究的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65岁,病程2~25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下降、反酸、呕吐等。
1.2方法 采用益气活血养阴法(药方:姜半夏9g、沙参9g、枳壳9g、当归10g、党参14g、麦冬9g、炒扁豆15g、白芍10g、丹参10g、川黄连5g、灸甘9g)对3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减药物,如对于胃酸缺失患者,需加木瓜15g、乌梅15g;对于伴随有胃部粘膜脱落患者,需加炮山甲9g、柴胡9g、升麻9g、桔梗9g;对于胆汁倒流患者,需加柴胡9g、郁金9g、竹茹9g;对于伴随有腺体不典型增生患者,需加炮山甲10g、生牡蛎15g;对于伴随有肠道上皮生化患者,需加水蛭5g、白花蛇舌30g、浙贝6g。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停止使用其他药物。
1.3判定标准 治疗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未发现胃黏膜糜烂充血,则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胃镜检查显示轻度胃粘膜糜烂充血,则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胃粘膜糜烂充血状况有所改善,则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变化,则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结果显示: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胃病当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并且伴随有反酸、饱胀等现象[2]。慢性胃炎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发病原因所引发的胃部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者是萎缩性的病变,其发病的实质,是胃部粘膜之上的上皮在受到了反复的损伤之后,加上其粘膜的特异再生能力,进而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严重时甚至会逐步消失[3]。运用益气养阴治疗手段治疗本病,主要以理气止痛以及温中补虚为主,辅助以活血化瘀、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祛腐生肌、散结止痛等治疗方案,对于患者则有着化腐生肌、健脾和胃等功效。另外,运用益气养阴活血等治疗手段,还可以很好地促进患者体内气血畅通,进而滋养患者胃部粘膜,使得其受损伤以及萎缩的胃部粘膜可以得到合理的修复。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此外,在临床治疗当中,仅仅单纯的依靠药物的治疗,可以暂时性地缓解慢性胃炎第一症状,但是假设引发患者胃部粘膜损伤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并且还有感染及胃动力不足等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并且必将加重。所以,仅仅依靠药物的单纯治疗,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患者还需要很好地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之下,制定出正确的药物治疗规划方案,进而帮助患者更好地修复胃部粘膜的损伤,加快疾病的痊愈。对于疲劳致使体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患者,还需要很好地防止病毒乘虚而入,加强自身的运动锻炼,完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进而增强患者胃肠道的适应力,逐步减少慢性胃炎患者发病的次数和发病的概率。
综上所述,采用益气活血养阴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全军.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患者48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药学杂志,2009,11:45-46.
【关键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
药物是人类战胜疾病、维护健康的有力武器。但是,许多教训告诉我们,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危害身体健康[1]。特别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多起药品不良事件,使得深入开展合理用药成为临床药学的核心,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是连接医师和患者的桥梁,通过加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的合作,做到明确诊断、明确用药目的,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从而达到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合理用药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高的复杂性工作,药师应当指导、参与和监督临床合理用药[2]。
2 临床药师的职责
2.1 不断提高和保持公众的信任
调查显示大约有68.5%的病人根本不了解药师在临床中的真正作用,他们普遍认为药师就是根据医生开的处方发药,说的难听点就是一名售货员。所以临床药师要创造条件更多地接触病人,解决病人在药物治疗中的问题,给病人提供最大的利益和帮助,让病人真正的了解药师。
2.2 要与医生一起密切合作,使用药合理
药师虽然不是开具处方的专业人员,但在政策和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与医生合作,监测和调整药物治疗,从而显现药师的非凡作用。
2.3 药物使用监护和药物治疗的管理
临床药师要参与病人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与医生一起走进病房查房,共同讨论病人的用药。这种参与机制使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得到保证。
3 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3.1 协助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安全用药依据
药师有责任发挥自己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等比较熟悉的特长,当好医生的用药参谋,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逐渐提高[3]。例如临床药师发现:某位临床医师在给一位胃病患者吗丁啉+654-2合用,于是就提醒医师这两种药物合用会作用抵消,临床医师接受了建议,从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3.2 促进护士安全用药
临床药师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药学理论知识指导护士输液配制,避免药物之间配伍不当造成输液变色、混浊、沉淀等现象。如丙泊酚的说明书中严格规定,此药只能用5%GS注射液作稀释剂,而有些护士就会随意选择溶媒用于该药的稀释,所以临床药师应根据自己掌握的药学知识,向护士解释清楚。
3.3 开展用药咨询,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用药咨询是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有必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有的病人提出医生开出的药能不能一起服用、什么时候服用比较好?这时药师要根据具体的药物作出答复:如抗生素是不能和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等)一起服用的,应分开或间隔一定时间服药;有些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如二甲双胍、阿司匹林等)宜餐后服,减小对胃肠道的刺激。
3.4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指导安全用药
临床药师必需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控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留意有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对门(急)诊退药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获取信息。填写不良反应报告,特别关注对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申报。
4 临床药师如何更好地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
4.1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不断更新
临床药师应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病理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及时的合理用药建议[4]。临床药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观念和知识上,应时刻掌握药物的研究动态,保持知识的更新。
4.2 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查房、会诊以及细心观察,才能从不断变化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中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发现不合理用药,并协助临床医师及时解决,从而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5 结论
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只有掌握扎实的医学、药学理论基础知识,坚持深入临床,面向患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笑春.药源性疾病诊治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
[2] 陈泰昌.开展药物咨询协助临床合理用药.中国药事,2010,9(5):298.
【关键词】急性腹痛;误诊;阑尾炎;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1-02
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大多数阑尾炎因典型症状体征,不难诊断,且又因为手术操作简单,大多都由低年资住院医师进行诊治。但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疾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实施急诊手术,术中发现是其他疾病,而这些误诊疾病可以手术治疗或根本不需要手术。误诊之后实施手术又使本来不好的医疗环境更复杂。因此对阑尾炎的术前再诊断并制订合理治疗方案就十分有必要,就我院急性腹痛误诊为阑尾炎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被诊断为阑尾炎的患者共1025例,其中误诊37例,统计如下:其中男13例,女24例,年龄8~76岁,平均年龄48岁。结核性腹膜炎并发不全肠梗阻2例,急性盆腔炎5例,右侧卵巢黄体囊肿破裂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宫外孕1例,胃溃疡穿孔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4例,Meckel憩室炎2例,右半结肠癌3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4例,右侧输尿管结石5例,另外3例术中探查未发现阑尾炎症及其他病灶。术前查体37例患者均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1.2 方法 以上收集的资料是查阅我院外科收治的1025例病历中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诊断统计所得,并且对所有误诊病例的病史、体格检查、鉴别诊断认真阅读、收集、整理、分析。
2 鉴别诊断要点:
2.1 结核性腹膜炎并发不全肠梗阻 有类似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时的临床表现,如慢性腹痛、腹胀、阵发性腹痛,合并混合感染时更像急性阑尾炎的腹部体征。如果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会发现既往有盗汗、乏力、腹痛位置不固定、腹部压痛位置不确切现象,此时应该想到结核性腹膜炎的可能,需要借助X线胸部摄片加以排除。
2.2 急性盆腔炎,右侧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 被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女性患者,应设法排除一些妇科病的可能,月经异常、白带异味、耻骨联合上压痛牵涉到右下腹时应想到妇科病的可能,需要妇科会诊,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妇科病。
2.3 胃溃疡并发胃穿孔 空腹胃穿孔或穿孔被食物残渣堵塞,穿孔较小时,6~12 h 后易形成右下腹局限性腹膜炎,上腹部有较轻的腹膜炎表现,有时无膈下游离气体,特别像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因此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要了解胃病史,消瘦的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胃病史,仔细检查上腹部体征,用CT、腹透、腹穿等方法进行鉴别。
2.4 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多见,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出现较早,如发热、咽喉干痛、咳嗽等,之后才出现右下腹痛,查体时会发现平卧右下腹压痛存在、左侧卧位压痛消失、腹痛向中下腹移位的现象。
2.5 Meckel憩室炎 小儿多见,在术前没有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发病后大部分有类似阑尾炎的右下腹痛,经常有低位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无腹膜炎表现或腹膜炎表现较轻,可有脐周压痛。除此之外,术中发现阑尾无异常时应探查远端回肠30~100 cm,可防止Meckel憩室炎的漏诊、漏治。
2.6 右肾输尿管结石 当阑尾腔内有粪石嵌顿时,剧烈的腹痛较难与右肾输尿管结石区别,误把患者鼓腹认为肌紧张,因此,初诊为急性阑尾炎而疼痛剧烈的病例,应仔细查肾区叩击痛,借助B超查肾、输尿管,查尿常规防止误诊。
2.7 慢性阑尾炎及习惯性便秘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必须慎重,切忌把习惯性便秘导致的盲肠胀气、肠痉挛引起的右下腹痛误诊为慢性阑尾炎而手术治疗。既往史中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发作史,有脓肿形成史,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痛,三者是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依据,也是手术的适应证[1]。
3 结果
收集的1025例被术前诊断为阑尾炎的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记录和术后诊断为准,结果误诊37例,误诊率3.61%。误诊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给予相应处理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会发病。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诊断并不困难,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诊断困难,容易发生误诊。临床上其他疾病所致的急性腹痛有可能误诊为阑尾炎。文献报道,阑尾炎的阴性剖腹率(即正常阑尾切除率)为7%~38%[2]。由于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多数病例症状体征典型,手术小,操作简单,多数由低年资住院医师诊治,而他们缺乏必要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综合知识(如内、外、妇、儿及泌尿科的一些与阑尾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知识)。分析误诊原因:1没有耐心仔细地询问病史和分析症状及体征。2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3对引起急腹症的多种疾病认识不足。本文通过对误诊的37例病例进行较系统的分析,认为虽然误诊难以完全避免,但做好以下几点仍可以减少误诊:(1)克服轻视阑尾炎,重视术前再诊断。病史采集要以腹痛为重点,全面了解有关腹痛的一切情况以及和腹痛有关的其他情况,重要的阴性症状也同样注意。(2)要重视住院医师医学综合知识的培训,尤其是与普外科疾病症状、体征相混淆的一些疾病的掌握,不仅要掌握外科急腹症,而且要掌握妇产科、内科等急诊知识。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明确学习重点,密切联系疾病诊断要点,按全科医生要求,克服住院医师专业过专的现象。(3)规范诊疗程序。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手术前必须有血、尿常规及腹部B超及相关有签别诊断意义的检查。(4)对实在难以明确诊断又有手术指征的病例,应采取剖腹探查切口,以便能更好地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5)提高对手术审批制度的认识,明确高年资医师和科主任的职责,各级医生必须明确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和目的,重点抓好术前再诊断和手术适应证,才能减少误诊、误治[3,4]
参考文献:
[1] 陈淑珍,夏振龙.腹部急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0-56.
[2] Thompson MM.Role of seguential leukocyte counts and C-reactive proteinmeasurements in acute appendicitis[J].Br J Surg,1992,79(8):822-824.
谈谈政府的责任
我们现在的非赢利医院都是“政府医院”,可政府的投入有多少?中国人口占世界22.5%,国家卫生费用投入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的2%。据我所知,如果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完完全全的非赢利医院的话,广州市的卫生经费全部投入该院都难以维持该院的运作。在这样的医疗投入下,患者能够享受到怎样的医疗服务?政府给医院的投入平均摊到每家医院只能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工资,为此,政府为了不增加投入又能让医院运作起来,就制定了让医院以药养医的政策。明白人应该清楚“以药养医”是个利益驱动机制。每次公务员加薪,医院都要自行解决,没有财政拨款,请问这钱从那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可医院用这个机制收到钱大部分并没有发到医护人员手上,而是用在医院建设上,比如购买新设备、研究新技术、建门诊及住院大楼等。政府不给医院做大的投入但医院依然是政府所有,医院的收入实际上就是政府收入,但绝大部分患者认为现在医疗费很昂贵,医院从病人身上赚的钱都发到医护人员身上了,所以患者负担重,对此政府从不予以澄清。在政府意识到“以药养医”这个利益驱动机制的弊端时,又采取了什么举措呢?一是用政府行为降低药价,同时政府也承诺提高医疗技术收入水平,可这一承诺至今未见踪影!二是利用媒体不客观地报道目前存在的医疗问题,以此平抑社会对医疗界的不满。5年前的医疗服务态度好还是现在的好,我想多数患者应该有体会,我可以说现在的医疗服务态度要比5年前好很多,可为什么媒体的批评增加了? 如果不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患者看病依然实报实销,患者还有今天的意见吗?
现在老百姓看病的负担重了,主要问题在那里?我承认这与医疗收费升高有关(原因见上),但如果不取消或限制公费医疗,这问题还存在吗?为了抛掉医疗费用这一沉重包袱,这几年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个重大医疗制度改革,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但政府这一“低水平”的原则给社会做了什么样的解释呢?现实是每一个患者到了医院都想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此媒体不断地推波助澜。而且现在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是这一制度是以县、市为单位,患者有病不论病情多重都只能在当地治疗,若要转到省级医院治疗就须自费,除非得到当地社保局和医院的同意,但费用由当地转出的医院负担(深圳就是如此),这样患者有多大机会可以成功享受社保转院,患者对此能没有怨气吗?可他们的怨气却往往撒到医务人员的头上。二是企业没有权利选择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是不愿意参加医保的,因为以他们的效益可以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一旦进入医保只能得到“低水平”医疗保障,这部分患者又如何没有怨言!要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除了适当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险水平,解决其中的一些弊端,另外就是要靠商业医疗保险了。对此我们的政府和媒体做了哪些宣传工作?近期我们在媒体所看到的无非是医院收费贵、医疗事故多,医院应该多买商业医疗责任保险,并提高保险赔付水平的报道。这无非是暗示读者去给医院找岔,然后要求赔钱,反正医院买了保险。
医生拿回扣虽然不是媒体渲染的那样离谱,但确实不是少见的现象,对此政府也难逃其责。药品的回扣差价从哪里来,如果药品定价的管理者不虚高定价,如果药厂、医药代表不给医生送出第一笔回扣,会有今天的局面吗?90年代初期医生不存在拿医药回扣的事,当医生第一次接触这东西的时候,绝大部分是不肯收下的,是谁反复左塞右送的。当媒体第一次对药品回扣暴光的时候(大概是在95年),管理部门做了什么实际的工作?如果真正地提高医生的待遇,让医生面对回扣的时候多想想是长期的饭碗重要还是临时的回扣重要,这样药品回扣自然会少很多。
再看《广州信息时报》二则消息:
1、去年广东省医疗逃帐总额1.2亿元,这个帐由谁负担?当然是所有的医务工作者。
2、广东省卫生厅为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决定:今后各医院对特困群众急重就诊不能因患者没有钱拒收,发生的欠费在事后向相关渠道解决。至于什么渠道确是个未知数?如果相关渠道不能解决的部分不是医院负担,还能有谁?照顾特困群众就医的观点我不反对,但解决特困群众就医发生的费用困难是政府的责任,有什么理由摊到医务人员这个单一群体上,这合理吗?
政府不给医务人员改善收入的理由是什么?无非是我国的经济条件有限。既然经济条件有限又如何能要求他们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而且医务人员待遇的改善也不一定全靠国家财政,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脑袋和双手,只要政府给政策--就是明确规定医务工作者在业余时间可以行医,也就是开私人诊所,这样既方便患者,也有利于医务人员收入的提高。国外大部分国家都有这样的政策,而在我们国家为何不行?这也正说明我们的政府对医务工作者根本不当回事!
谈谈“医疗纠纷举措倒置”的司法解释和新的《医疗纠纷处理条例》:
首先,在世界的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司法解释,当美国医院协会主席到中国访问得知这消息,唯一的反应是不可理解。
其次,做出这一解释的人对临床医学完全无知。在临床工作中所有对患者的诊治措施都有有益的一面和造成损害的一面,做为医生只能在两者之间做个利弊平衡,但当面对急、重病人的抢救时在短时间内做出的决定就可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误差。就象有网友说到让一个人在5分钟内数数从1到300,就算集中精力都难保不出错,更何况医生的判断和处理还需要经过医学逻辑的推理,期间还可能受到患者家属的干扰(如不断地催促、不断地提问),如此这般如何能保证100%的准确!
第三,“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真能保护医生的权益吗?那给大家分析一些事例:
案例一:一小儿在出生半个月时出现感染性腹泻,需要使用抗菌素,医生选择了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用药三天后病情好转停药并于一周后出院。当小孩1岁多时父母发现小孩耳聋,经过咨询他们得知卡那霉素有耳神经毒性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于是他们将医院告上法庭,于是法庭要求医院举证小孩的耳聋不是由卡那霉素引起的。那我们看看引起小孩的耳聋的原因还可能有那些,一是先天性的;这种情况多在孩子1~2岁时才能发现。二是其他药物引起的;在孩子出院时(约一个月大)到发现耳聋的时候有近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个时期孩子完全有可能接触其他可能引起耳聋的药物。可是对这两个方面医院是不可能找得到证据的,对此法院判医院败诉,这合理吗?公平吗?保护了医生的利益吗!回头再看看医生当时还能选择什么药物?1、口服其他抗菌素:药物不是人奶或牛奶,半个月大的新生儿怎能吃的下?2、其他肌肉或静脉注射的抗菌素:青霉素类,优点和卡那霉素一样―便宜,但效果比卡那霉素差一点,另外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对新生儿来说死亡率可能100%。头孢霉素类,有效的是第二、三代头孢霉素类,优点是效果好,但价格贵,还会引起二重感染(如真菌性肠炎,一样会致死的感染),用此类药物治疗一般的感染性腹泻犹如用大炮打蚊子,蚊子是死了,但家可能也毁了。其他四环素、土霉素,喹诺酮类的药物在新生儿基本是相对禁止使用的(只有在挽救生命,而其他药物又没有效时才会考虑)。而卡那霉素是一种便宜有效的药物,它虽有一定的肾毒性和耳神经毒性,但发生率不高,对小儿需慎用(但不是禁止使用)。如果读者你是医生你如何选择?医生在做选择的时候还不能单靠书本知识,还需要根据患儿当时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判断。或许有人会说,医生应该把这些分析告诉家属,让家属选择、决定(在广州已经有人大代表提出这样的建议,而且不久的将来医生为了保护自己可能就这样做了),可如果你是小孩的家长,医生告诉你这些,你懂得如何选择吗?可能你会想三天三夜也拿不定注意(因为你不懂医学,更没有临床经验,你不可能去推理和平衡利弊),等到你同意时,孩子的病情会变成什么样了?其结果会是家长希望看到的吗?
案例二:江西一患者因结核病需服用抗结核药物。常规治疗是采用利福平、链霉素等四种药物联合治疗,结果初次治疗出现药物过敏(四种药均有可能,凡是药物都有引起过敏的可能),医生决定让患者逐个重新试用(医生已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必要性),不幸是患者在试用第一个药物利福平(抗结核最为有效而又廉价的药物)的时候出现过敏,因反应严重而死亡(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一)。结果家属认为是医疗事故提讼,而法官的判决是医生过失杀人予以拘捕。理由是,一位著名的法医做出鉴定认为医生知道有百万分之一药物致死的可能还给患者服药就是杀人。可如果医生不给患者治疗,患者因病的死亡率将达到50%,如果这样,医生该怎么做?谁能给答案!
规定在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知情权方面有这样的叙述:患者及对病情与治疗必须有详细的知情和了解,但这个知情又不能对患者造成损害。可对病情和治疗知情与了解的程度由医生决定还是病人及家属决定却没有定论。对此医生在对危重病患者的解释工作中极有可能说也是错,不说也是错。大家看个例证:一位晚期肝癌的患者到医院住院,医生该不该告诉患者真实病情呢?现在的医生只会告诉家属而对病人隐瞒,这样对病人的隐瞒既违反这个条例也符合这个条例。但是患者是疾病的主体,更是法律的自然人,条例规定他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更有权选择今后的治疗方式,医生的治疗只有他的认可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不告诉他即违法。可如果告诉患者,这必然对患者造成影响,他选择了放弃治疗或自杀,家属多数也会将医生告上法庭。结果医生说也是错,不说也是错,这样医生怎么当?
规定还要求医疗事故鉴定中涉及主要相关专业的专家不能低于50%。50%,天啊!这个比例的依据是什么?请问一个消化内科的专家如何去鉴定心脏外科的医疗事故?这样的医疗事故鉴定能保障谁的利益?难道同等专业的专家就这么不可信赖!请问当你的空调坏了,叫人修理,结果不满意,那你是再找一个空调维修师傅还是去找个修电视的?同样的道理怎么到医疗纠纷鉴定时就变了!
谈谈媒体的责任
媒体对医疗界的批评(特别是对医疗纠纷)有80%是不客观的,他们用很片面的观点去阐述问题。
试分析一下广州一份媒体对医疗问题系列相关报道吧!
“大学生钱少难治胃病”。做个胃镜三百元,学生嫌贵,不愿意做,记者对此同情不已。但对“胃病”做胃镜到底值不值,记者却未做调查与记载。胃病有多少种呢,有浅表性胃炎、充血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还包括单发与多发之分)以及胃肠肿瘤。其他可以引起有“胃病”相似症状的疾病还包括:各种类型的食管炎、慢性胆囊炎以及少见的心脏疾病。做胃镜有90%的机会确诊胃与食道的疾病,作为医生坚持让患者做胃镜是对谁负责呢?如果患者不同意做胃镜,有那么多原因,每个医生判断自然不同,所开的处方当然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不同,这值得奇怪吗?如果作了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且HP(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对患者来说有很大的治愈机会,目前最好的治疗组合是洛赛克(制酸药,每天两粒、每粒约15元),胃粘膜保护剂(每个医生会依据经验开不同的药,如我喜欢用德诺,因为效果明确,但略为贵点,具体价格不清),羟氨苄青霉素和灭滴灵(杀灭幽门螺杆菌,两个药都比较便宜,也可以只选其中一种,但效果略差),疗程3-4周,药价共约700-1000元之间(依用药时间长短而定),如果洛赛克与德诺换用其他便宜的药物,价格会大为降低,疗效自然也会下降。如果你是患者你会如何选择?如果是医生又该如何选择?该学生去了三家医院,第一家嫌做胃镜贵走了。到第二家医院记者说医生不确诊就开药,不能确诊的责任在谁?记者却不提!如果医生拒绝开药,这位记者一定会说医生心黑,没有同情心!到第三家医院,医生开了三种药共150元,但患者依然嫌贵而没有取药。结果记者的结论是:“跑了三家医院,大学生胃病没治成,却添了心病”。请问这心病是谁添的?医生吗?有理性的人应该知道不是!正是学生本人和有“良心”的记者!前者不信任医生,后者则不懂装懂,有意树立医患的敌对关系! 另外还有几个同时报道的案例,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讨论。在这些报道中对患者的体验充满同情,而对医务界的解释轻描淡写,甚至使用“另类说法”这样鄙视的文字。
当医务人员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如果一个人不断受到流言的困绕,又得不到其他人的理解,而且还不能申述,甚至要求你在别人打你的左脸时,再把右脸送过去!他会怎么办?谁能回答!
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我们能看到多少有关下面几个方面的调查:
1、医学科学发展的有限性。医院是治病的地方同时也是死人的地方,不然医院要太平间来干啥,若人人都病而不死,那人类不是要万岁、万岁、万万岁了!更何况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只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我国新生儿的存活率,产妇平安出院率以及人的期望平均寿命都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里边不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功劳吗?如果真象大部分非学医的人所说那样,“医院最黑、医生最狠、他们会把小病整成大病,然后慢慢整死你”,那么我国的人平均期望寿命只有40岁以下了!
2、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难处。他们的付出与待遇的差距,我国的人平均期望寿命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他们的待遇与发达国家同业人员的差距又有多大?有多少媒体对此为医生说话?
3、医疗收费的合理性。我们的药品费用所占比例的确较大,但其中重要因素有二:一是药品虚高定价,二是医疗技术服务的收费太低。对此媒体所做的只是单一强调医疗费用高,而对深层次的原因不做调查研究。
4、医疗消费与普通消费的区别。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力求社会各界把医疗消费与普通消费区分清楚,而我们的国家正反其道而行之,为此媒体大肆渲染、摇旗呐喊以及推波助澜。医疗消费与普通消费真的能同等吗?有哪位患者能以买电视机的心态去医院看病,买电视机可以有“包修、包换、包退的三包政策”,看病可以吗?就算医生能做到患者死后克隆一个还给他的家属,可克隆人还是原来的“他”吗!可在媒体的鼓动下,有多少非医务工作者对医疗消费应与普通消费同等的观点举“双脚”赞同!但他们这种同等的观点和普通消费是有区别的,既出现问题时要求赔偿的原则二者相同(即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但医疗消费的收费政策不能与普通消费一样按市场规律办,这是什么逻辑!
5、对疾病的认识。在出现医疗纠纷的时候,有相当部分的原因是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为此,媒体的报道也多数指责医务人员。
那么媒体有没有为医患双方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呢?采访医学专家,对该病种在报纸上做个详细的介绍。媒体会这样做吗?当然不会。为什么不会呢,因为他们不会成为卖点,只有医务工作者关心这些,这些人能占多大比例?靠他们能买多少份报纸啊!说白了,媒体真正关心的不过是报纸的卖点,有卖点才能多卖报纸,才能多有广告收益,编辑、记者的收入才能增加,这样做不过也是利益的驱动罢了,他们早把媒体“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有关医疗问题的报道中,与医学无关的媒体只有《南方周末》的报道比较客观,但对医务人员困境与难处的报道依然不多。就是这样比较客观的报纸其编辑不知被更换了N次。非医务人员对医务工作者劳动价值的有认识偏差如果没有医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可以从1949年的36岁延长到目前的70岁吗?医生针对的是人的生命,生命既是无价的,也是至高无上的。面对人的生命而劳作的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是否也应该无价呢!
每当医务工作者对待遇和收入有不满时,就会有许多人说“你们怎么不想想工人、农民和下岗工人啊?工人、农民的劳动就没有价值吗?他们的劳动价值就应该比你们低吗?”要是医生看病真能象工人开机器、农民种地一样,只怕那时会翻天!我们从来没有否认别人的劳动价值,每个人的劳动都有相应的价值,劳动者对社会贡献应该由社会回报,如果你病了,其花费应该由你和你的顾主共同承担(为政府工作就由政府承担),让医生回报你,可医生能代表企业、能代表政府吗?医生的劳动应该由谁回报?正应该由政府和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回报。
还有人认为“医生能在干干净净,没有风吹雨淋地在室内工作,还有份也算过的去的薪水,应该满足了,每个工作都有自己的难处,医生不应该过于强调自己的难处”。可没有做过医生,怎么会有体验呢。医疗界形容医生的工作有一句话“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我国就算最黑的医生其收入也不及一个职业律师的一半,而在国外医生的收入和律师是同一档次的,可国内有多少人(包括媒体)对律师的高收入提出过疑义?反而对低收入高付出的医务工作者妄加指责,却不为他们的忍辱负重奔走呼吁!
在我国有多少先进、优质的药品和医疗设备是国内开发的?在国外从事药品和医疗设备开发的科研人员的收入是多少你们知道吗?可他们的平均收入依然低于医生。建国以来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一类新药不足十种,完全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没有一种,这种状况有多少人清楚?是什么原因?就是对知识劳动价值的蔑视!
是不是每个患者都尊重医生的劳动呢?在门诊相当一部分看病不挂号,让他先去挂号他会说:“我就问一问嘛,问一问也要挂号?”或者说:“你说有病我就去挂,没病就不挂了,你们医生就知道钱!”医生的解答不算劳动吗?这种病人虽不占很大比例,但也不少见。对此医生们有意见不是那4块钱挂号费,而是病人对医生劳动的尊重。而且现在对医疗纠纷有80%的意见是迁怒于医疗服务态度,因为医生态度不好,就认为医生没有尽责任治病,自己不懂又不信任医生。就算挂了号,就自负“我交了钱,你就必须全心全意为我服务”,作为患者有多少人看病时考虑过医生在为你看病的时候还有许多人等着他们的服务,他们也要尽可能准时下班,不然孩子又要吃方便面过日子。
对于医生的态度我引用一位网友一份帖子“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病人,每个病人都需要医生的同情,医生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同情。假想一下医生很有同情心。你痛苦万分地来到医院,医生看到你时先是抱着你痛哭流涕,你是什么心情?如果医生不问病情却不停地安慰你,你是什么心情?如果你痛的要死,医生却面带笑容,你又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医生才是该揍呢。此时医生的心情应该只有一种,就是‘平静’。当一个危重患者来到医院时,医生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病人的病情,而不是先对他产生同情。家属通常很着急,但医生不能和家属一样,急的团团转。因为他和家属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医生是在工作。他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确定是什么疾病,排除不是什么疾病。此时不能有任何想法。手术后的患者不能进食,家属要不停的问‘能不能让他吃饭,他饿的很难受’。你也知道他很难受,同情他吗?吃饭后果是什么?只有医生清楚,所以医生就毫无同情心的告诉他‘不能吃饭’,若病人不听话,有时医生可能会用些严厉的字眼,如‘你不听就自己医好了’,医生这样做是为谁好?难道是为自己吗?”
患者及家属在指责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医者父母心”,可医生真能成为患者的“父母”吗?当父母不开心时可能对子女淡漠不睬,当子女不听话时父母可以吼他们几句甚至扇几个耳光,医生可以这样吗?现在一些医生对患者摆摆面孔就已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还常常拳头加棍棒(而且还有很多人在旁击掌叫好),如果再吼几句、扇个一掌半掌的,那肯定翻天覆地,医生们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目前医生可不敢当病人的“父母”。
病人希望医生负责任是对的。医院里100%的医生对治病是负责的。只是在解释一些医疗问题上不能满足大部分患者的要求。很多患者家属在周末到医院了解病情,主管医生不可能每个周末都来上班吧?有时一些患者家属、同事为同一个问题三番五次问医生。或者今天哥哥、明天父母、后天妹妹或表哥,然后是叔叔、伯伯、舅舅、姨妈的,再后来又是单位领导与同事。每次都要从头解释病情,这算什么样的服务?医生辛辛苦苦为患者服务,病人给了医生什么?除了怨言就是牢骚!每个病人到医院都希望得到五星级的服务,但谁为这个层次的服务提供相应的支出!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而我国医疗总支出(包括政府投入和所有病人自付的医疗费)为世界的1%。中国人的健康水平绩效在世界192个国家中排在第61位,看着这些数字。对我们的医疗服务还有多少可以指责的地方!
一说到我们的医疗服务就有不少人拿欧美以及香港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他们经验来源于哪里呢?多数无非是电影和电视剧,可真实情况他们能了解多少?
在香港的政府医院看病是全免费的,住院还有伙食补贴,好不好,很多人一定说好!可要住院要符合条件才行,是否够条件当然医生说了算,就算住上了一般不超过2周,政府资源哪能随意享受。那里的医生入职收入约4万港元/月,高级医生(相当国内的主治医生)收入约8-14万港元/月,顾问医生(相当国内的副教授以上级的医生)收入20万港元左右/月,好不好,当然好。而那里的最低生活保障是3000港元/月。可那里的医疗服务如何呢?去急诊除非抢救,不然一样排队候诊,如果是慢性病想看专科医生,请预约!轮候期2个月左右,给医生送红包2万、3万,让他早点给你看,他会收吗?除非是蠢材,如果事情暴露了,职业没有,还要丧失几百万港元的退休长俸。患者不想等,那自便,私家医生和私人医院由你挑。举2个例子(均为我经治的患者)。1、患者甲第一次找我看病时,经检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当时有轻度的黄疸和少量腹水,建议其住院治疗,甲要回香港,到政府医院就诊可以免费,于是开了2个月的药回去。半年后患者回来复诊,感觉略有好转,询问其在香港有无就医,甲说看了,但医生说没有大问题,不用住院,而且要2、3个月才能约到专科医生看一次,只好再回大陆。但检验结果表明改善不大,告之住院治疗才能解决问题,但甲依然坚持回港。约4个月患者又来复诊,问其在港有否入院,甲说政府的专科医生看后认为病情没有明显恶化,在家服药(主要是维生素类药品)即可。我再次帮患者复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变化不大,腹水有所增多,肝内发现一橄榄大小的肿物,考虑有肝癌。于是,再次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入院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可甲依然坚持回港治疗。半年后从其家属了解到,患者回香港后仍然没能获准及时入院,直到3个月后出现呕血,叫救护车后经急诊入院,入院检查:深度黄疸、大量腹水、肝内巨大肝癌(晚期已无手术价值),患者于诊断后约1个月左右死亡。
2、患者乙因疲乏、食欲差、皮肤黄染,到香港政府医院看病,初次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00左右(正常为17.1超过171属深度黄疸),医生认为无须住院,以后连续三次复诊,黄疸越来越高,由200、300,上升到400多,患者多次要求入院治疗,医生均认为暂时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表现不用住院(在香港政府资源要用在刀刃上)。患者没有选择只好回大陆(因为香港的私家医院收费很贵)治疗。接诊患者的时候,他对我说,最后一次在港看病时,他很想拿起凳子向医生砸去,不过他知道不能这样做。如果这些事例发生在我们头上,其结局如何?我不敢想象!(本文出处:八号楼医学论坛)
医生奖金与处方脱钩
不能“一刀切”
一般医院在改革分配方案时,喜欢把某个科室推出来做试点,而科主任在做新的方案时,最常涉及的就是将医生的奖金与处方、检查脱钩,不再根据处方量、检查费核算,据称是为了避免医生开大处方、过度医疗。应该说科室这么做的初衷是好的。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实际的效果令人怀疑,而且负面影响也不小。
不难看出,科室之所以规定医生奖金与处方、检查单脱钩,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个别医生为了个人私利,滥开大处方,给广大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在社会上也造成恶劣影响。一方面为了缓和医患关系,一方面也希望规范科室管理,于是将治理大处方作为突破口,规定医生奖金与处方脱钩。
但是也应该看到,某些医生之所以滥开大处方和检查单,从厂家或销商那里收取丰厚的回扣才是主要的原因,医生奖金与处方挂钩虽然是原因之一,却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更进一步说,根据处方数量的多少计算医生奖金并不是问题的的症结,关键还在于根据处方金额的多少来计算医生的奖金。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1)。我们承担的另一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药治疗方案,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不仅中药组的终点(10 d)疾病疗效评价优于西药组,而且多数评价指标(咳嗽、痰壅、发热、恶寒、紫绀、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脉率)中药组的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中医儿科学现代化,必须是对现有水平的超越,产生在传统中医儿科学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形成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同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医儿科学现代化的实现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各个领域、各种方法大量的研究积累,多少代人的长期努力,才能逐步达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科学研究为动力,继承传统为先导、思维创新为途径,加速引进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学科学术进步的步伐。可以相信,经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中医儿科学的现代化,将会随着整个中医学的现代化而逐步实现。
中医儿科学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中医儿科学发展前景远大光明。我们这一代中医儿科人,承前启后,肩负着历史的责任,任重道远。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追求,中医儿科事业一定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predomin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ng shouchuan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0029, nanjing, china)
abstract: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pcm) has distinguishe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it shows some advantages for treating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childhood, especially acute viral infective disease and spleen disease. so the guarantee for progress of the cause of pcm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tself. it is necessary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pcm to establish its standard, attach importance to basic research, emphasize clinical research, strengthen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and aim at academic innovation. these measure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pcm modernization.
关键词:中医药;游泳;铁人三项;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G80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08-03
在十运会赛场上,山东游泳和铁人三项运动员表现出色,取得了5金4银6铜总分297.5分的好成绩,在给予运动员的各项科研及医疗服务项目中,中医药对于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诊断、状态的调整及伤病的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山东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备战十运会过程中中医中药的应用实践做以个案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山东省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包括国家队及队的山东籍队员。
1.2研究方法
1.2.1运用中医四诊对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进行评定以往我们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主要从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数据方面获取,并根据运动队训练计划对检测指标进行动态观测。在运动队科研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实验室检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但是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很大,项目特点、训练水平、身体素质等情况均不相同,单纯从生化检测方面很难对运动员的整体状态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价。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运用中医辨证,首先明确不同项目运动员的体质特点,再结合实验室生化检测结果,对机体的目前状况作出综合判断,并根据辩证的结果制定下一步的解决方案。
1) 我省与八一游泳队双记分选手Z,血常规、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等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运动员自述状态欠佳,训练后汗出较多,时有胸闷、憋气感觉,中医诊断可见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诊断运动员存在气阴两虚的情况,当时是七月上旬,正值暑热,动则耗气,热伤津液。运动员近期出现的乏力,易于疲劳为气虚之症,而舌红,脉细数则与热伤津液,阴津亏损有关,整体症状与暑热耗气伤阴有关,如不及时调理可能会导致疲劳积累、恢复变慢。建议:(1) 适当减少升血睾类营养补剂及温阳助火药物的使用,减少如鹿茸、虫草的用量。(2) 夏季暑热,易耗气伤阴,夏训期间一定注重无机盐、维生素、糖在训练中的及时补充,建议训练中使用电解质型伟特糖、善存、电解质胶囊,一定要加强训练中及时补液。(3) 使用益气养阴的药物调理,可促进疲劳的消除、保护心肌细胞、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1]。药方:生脉散:西洋参12克(因人参性温改用西洋参)、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2];
决赛前一个月,国家队运动员回济南调整一周,对其再次进行跟踪复诊,发现运动员气虚症状已有明显好转,但存在咽红,扁桃体Ⅰ°肿大,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说明运动员存在轻度风热[3]症状,风热在表,则见脉浮数,风热伤卫,则见咽红,舌尖红,苔薄白等症。又因时值九月秋燥,嘱运动员多饮水,加、胖大海等代茶饮,并减少热性营养补剂及牛羊肉等热性食物的摄入。一周后离济时诸证消失。通过对Z的中医诊疗,改善了其心肺功能情况,加上训练中合理的营养补充,提高了身体机能状况,从而使其面对全运会压力的心理问题得以逐渐改善。
2) 山东籍国家队运动员G,一直存在血清肌酸激酶值较高的情况,周一早晨测试一般在300U/L左右。中医诊断见其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分析其机体存在湿热。通过询问运动员训练及饮食习惯后,发现运动员近期训练量和强度不高,分析与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关(饮食以肉类为主,不食蔬菜水果和主食),由于肉食偏阳,基本属成酸性食物,容易助热,易生痰湿,流于肌肉四肢,从而造成易于疲劳,肌肉发僵、酸痛及CK高等症状,其舌红苔黄,脉弦滑也反应了体内湿热症状明显。建议:①改变饮食习惯、食物结构应合理搭配,要多吃主食(面食、米饭、馒头等)、蔬菜水果,适当食用肉类应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如海鲜、鱼、蛋、奶食用,少吃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如猪肉,减轻由于酸性食物堆积造成的疲劳过早出现[4]。②在训练中应加强补液、补糖、无机盐。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的同时,配合饮用碱性饮料。③鉴于夏训,给予运动员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之洋参竹叶茶(西洋参9克、竹叶15克代茶饮)调理,以加快疲劳消除和促进体能恢复;
通过对G的膳食调查和中医诊断,发现其在训练中易疲劳、肌肉酸痛、训练被动的原因,建议提高改善膳食结构与合理的营养补充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山东籍国家队运动员L,一直存在痛经的情况,并且训练状况欠佳。中医诊断见舌质紫暗,瘀点瘀斑明显,经行腹痛,色紫暗,有血块。中医辨证为血瘀,属瘀血体质,血瘀而气血运行不畅,“痛则不通",血液流行不常,胞宫失于濡养,则发生痛经,而影响身体运动机能和训练[5]。建议:①由于血液属阴质,具有“得寒则凝,得热则行"[6]的特性,建议运动员不要进食生冷的食物、少吃冷饮、饮食以温热为好,不要洗凉水澡,注意保暖,有助于血液温通。②中药调理以温阳益气活血之中药,黄芪、当归、红花、丹参等配合用,使之气血通畅,并能减轻经期腹痛的症状;经过2周的中药治疗,诸证有明显改善。
4) 我省与八一游泳队双记分选手M,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为擅长短距、爆发力好,但不适于长距、大运动量,易疲劳,耐力差。中医诊断其体质属阴虚内热,表现为畏热喜冷,面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黄薄苔、脉细数等,所以其机能表现为反应快、易激动、易疲劳、不耐久,很多营养品不宜使用,如鹿茸、虫草等容易生风动火[7],使用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建议:①禁止使用鹿茸、虫草、人参等温阳助火类中药;②中药调理以滋阴清热为主,处方以龟板、鳖甲、玉竹、黄精、女贞子、桑椹、百合等,并配合大补阴丸加减[2](熟地黄酒蒸18克、龟板酥炙18克、黄柏炒褐色12克、知母酒浸、炒12克)。服用2周后,运动员诸证减轻。
5) 我省与铁人三项队双记分选手W,决赛前、高原训练后,来济南赛前训练,运动员训练状态良好,自述休息稍差,饮食一般,生化检测属正常范围。经中医诊断发现运动员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存在轻度的疲劳状态,遂选用省体育科研中心中成药新鲁运一号(主要成分有黄芪、仙灵脾等)调理,2周运动员感觉效果明显。血红蛋白由高原训练后的140g/L,比赛前一直保持在130 g/L左右,赛前2天起一天用量加倍,比赛期间运动员休息、饮食及机体状态良好。
1.2.2对运动员伤病进行中医药治疗及调理
1.2.2.1运动性免疫功能下降运动员长期进行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或参加耐力性比赛时,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他们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会显著增加,由此会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抵抗力降低、易疲劳、反复过敏、运动能力下降等现象的发生[8~10]。目前,运动界对于大负荷运动引起运动员免疫抑制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从祖国医学的角度看,运动员在大负荷量运动中产生应激和疲劳,劳倦则伤脾,脾胃运动失司,导致精血生化转输乏源,可以导致气血亏虚,大汗则导致阴虚津亏,气虚则表虚不固,腠理疏松,易致病邪乘虚而入,变生疾病;血虚阴亏日久,则致肌肤筋骨失于濡养,以至于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运动员免疫功能失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类:
1) 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易于感冒:2005夏训期间,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T、Y等两名运动员的白细胞计数偏低,在3.2~3.5×109/L左右。
同时T出现易于疲劳,咽喉疼痛,脉虚浮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卫气虚兼受风热邪气,给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24克,白术12克,防风12克,连翘12克等研末冲服,玉屏风散固表不留邪,加连翘等驱散风热,运动员服用一周后外感风热证除,去连翘后继续服用3周,单纯以益卫固表为法。直至比赛前,T白细胞计数一直保持4×109/L以上;Y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偏低,但并未出现相应症状,嘱西洋参口服,2粒Bid。赛前Y的白细胞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
2) 免疫功能失调,过敏反复发生。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失调,有的可以表现为经常反复出现的过敏现象。西医检查可能会有免疫功能的下降。中医认为,卫气虚不能护卫机表,则腠理疏松;血虚不能荣于肌表,则气血不畅。一旦感受风、寒等外邪,肌表受病,气血不畅,积于局部则可出现皮肤过敏、红斑等现象[6],血虚风盛则出现皮肤发痒。游泳项目运动员常年处于水中训练,中医认为水性寒属阴,易于伤人卫阳。训练后机体“劳则气耗",风邪易夹杂其他邪气伤人,出现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现象。
ZX今年初曾一度出现反复过敏现象,表现为一下水游泳便全身出现荨麻疹,皮肤搔痒,影响训练。于省中医院皮肤科开具疏风清热活血中药口服,2周后未见明显疗效。后经翻看病历及检查运动员情况,分析运动员属虚实夹杂的情况。既有卫气不足,又有外邪化热,先前运动员服用的中药之所以疗效欠佳,主要是仅以疏风清热凉血为治法,没有注意运动员卫气虚的情况,忽视了运动员过敏出现的原因,。经中医舌、脉诊断后,给予ZX的中药以益气固表为主,兼以疏风凉血。运动员服用中药3周后,诸证逐渐消除。十运会预赛前为防治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及比赛再出现过敏症状影响比赛,遂给予原方服用6付,比赛期间未出现荨麻疹等症状影响比赛。
2005年春天起,另外两名运动员G、GY也出现了类似ZX的症状,下水后皮肤红斑,搔痒。随后根据治疗ZX的经验,对两名运动员进行中医诊断后分别处方,用药3周左右后诸证缓解。
1.2.2.2游泳运动员的胃肠功能紊乱游泳项目运动员由于常年接触池水,水性为阴质,易伤中阳,且胃为六腑之一,以通降为顺,但训练中运动员的胃经常处于水平状态,影响胃气正常的通降,以至胃气升降失常,易于发生胃病。
运动员M春节前后一度胃病反复,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由于食欲差,胃部不适,影响正常的训练及休息。经中医诊断,发现其舌质淡,苔白,脉虚缓,胃部时有胀痛,有时兼有刺痛,分析M的胃病属脾胃气虚,夹有血瘀气滞,处方以四君子加减[3],全方为太子参30g、炒白术15 g、云苓20 g、黄连9 g、茱萸3 g、佛手12 g、丹参15 g、檀香10 g、砂仁10 g、元胡12 g、内金12 g。运动员服用上方一周后,胃痛感觉消失,继续服用2周,停药直至决赛并未复发。
1.2.2.3女游泳运动员的痛经游泳项目女运动员年龄一般较小,大多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由于运动员月经来潮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感受冷水刺激或过食生冷,以至寒邪入侵,寒凝则气滞,气滞则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发为痛经。
运动员L每逢月经前后,腹痛难忍,有时只能卧床靠西药静滴止痛,严重影响其训练计划。经中医诊断,发现其舌质紫暗,边有瘀班,脉沉涩,经行腹痛,得温则缓,月经色暗,有大量血块。根据诸症,判断L的辨证为瘀血停滞,处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5],每次月经前一周服用,并嘱禁食生冷。运动员服用一疗程后效果即明显,经期腹痛不甚,并能参加一般的陆上训练。
八一游泳队山东双记分选手LY,一直痛经明显,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涩,经行腹痛明显,有血块,并时有胸闷、憋气现象,中医对其辨证为气滞血瘀,处方以血府逐瘀汤化裁[5]。服用2周后,运动员月经来潮,嘱其经期暂时停药,当月月经疼痛显著减轻。月经结束后又服用3周后停药,运动员痛经及胸闷症状已基本缓解。
山东游泳队运动员H,年龄较小,全运会上半年刚月经初潮,由于缺乏经验,月经期过食生冷,出现了痛经明显、影响训练的情况。随即对其进行中医诊断,发现其舌淡,苔白滑,存在寒湿凝聚的情况,嘱其经期不要进食冷饮、冷食,注意保暖,予理中丸与四物汤加减,3付后腹痛消除。由于经常对运动员进行饮食起居的教育,后来的月经来潮未再有明显的痛经发生。
1.2.3对运动员进行中药食疗调理游泳项目运动员常年在水中训练,中医认为水性寒属阴,所以针对于游泳运动员的食疗方法一般以温阳的药物及食物为主,又因四季的不同各有侧重。针对于游泳的运动项目特点,我们分别制定了不同季节的食疗原则[11~13]。
1.2.3.1春季食疗春季风盛,肝气偏旺[6],益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大枣、花生、葱、香菜等,如胡萝卜、菜椒、菜花等。春季运动员常用的食疗,有枸杞粥、桑葚粥等。
1.2.3.2夏季食疗夏季炎热,暑气易耗气伤阴,食疗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饮食应注意清谈、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夏季游泳运动员食疗,有麦冬竹叶粥、荷叶粥、赤豆粥,绿豆鲫鱼汤、洋参炖老鸭等。
1.2.3.3秋季食疗初秋湿热并重,白露过后,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化多,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选芝麻、核桃、蜂蜜、梨等。秋季游泳运动员常用的食疗有银耳雪梨羹、杏仁川贝粥、百合莲子羹等。
1.2.3.4冬季食疗冬季寒盛,易伤人阳气,饮食应以温阳滋阴为主,冬季采用温阳滋肾,益气养血等食疗的方法进补,将起到促进恢复、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等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冬季游泳运动员常用的食疗有,当归生姜羊肉汤、人参虫草甲鱼汤、参茸枸杞炖乌鸡等。
2分析讨论
中医中药在运动界的应用,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近些年,国内中药补剂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调理、缓解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清睾酮下降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14~16]。而中医中药的精华就在于辨证施治,只有辨证明确,才是准确用药的前提。鉴于各运动项目特点差别巨大,所以对于运动员的中医中药使用还是应以不同项目采取不同方式方法为好。
我们将中医中药的应用在山东省游泳和铁人三项队运动员备战十运会的工作中,起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为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诊断、身体状态的调整、各种伤病的防治及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医药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医疗人员及教练员、运动员的欢迎,相信在今后的体育领域中,中医中药的应用前途将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 沈映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2-874.
[2] 许济群.方剂学(第五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97.
[3]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第五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38,133-136.
[4] 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5-78.
[5]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第五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78.
[6]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63.
[7] 凌一揆.中药学(第五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219,226.
[8] 李丽,常波,等.运动性免疫抑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23(6):294-296.
[9] 桂华丽,等.运动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87 89.
[10] 冯枫,谢敏豪,等.补肾益气类中药对重竞技项目运动员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3):181-182.
[11] 伦新,荣莉,四季食物补养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64.
[12] 翁维健.中医饮食营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4,147,196.
[13] 刘晓庄.果疏本草与食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160,172,343.
[14] 赛庆彬,郭成吉,等.补肾健脾中药对极限运动后肾脏功能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04(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