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网共用;室内综合覆盖;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6032-02

打破常规室内覆盖系统体系,形成多制式、多系统的共存。多系统共用同一射频系统大大减少了运营商网络建设投资,避免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施工量和由此带来的对建筑物的损坏和美观破坏。多网合一在现今和以后的通信行业及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就越发显现出其重要性,而 LTE/TD-SCDMA/WCDMA/WLAN与PHS/GSM/CDMA的系统兼容就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多网共用室内综合覆盖系统的理论基础

1.1 频段信息

多网共用室内综合覆盖系统中每个网络的通信系统频段划分信息如表1。

1.2 场强分布要求

场强分布要求如表2所示。

1.3 覆盖距离

根据通讯方程式计算室内覆盖中每个天线的最大覆盖距离。通讯方程式:

其中:Pr(dBm)表示覆盖范围内手机接收的辐射功率;PT(dBm)表示信号源辐射的功率;S表示手机距信号源的距离;λmin表示信号源工作的最短波长;GT(dBi)表示发射天线的增益;Gr(dBi)表示手机天线的增益; L0(dBi)表示传播中的其它损耗(含馈线损耗)

1.4 室内障碍物对信号衰减的计算

关于室内障碍物对信号衰减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

1)导电媒质为非良导体,导电媒质的电导率很小,但不为零。即:σ<<ωε。

2)导电媒质为良导体,但不为无限大。即:σ>>ωε。

导电媒质中均匀平面波,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幅按指数衰减;导电媒质的电导率 越大,频率越高,则振幅衰减越快。

第一种情况:σ<<ωε ,导电媒质的电导率很小,但不为零。

用二次项定理展开,并略去高次项。

(1)

第二种情况: σ>>ωε,但不为无限大,电导媒质为良导体。

即 (2)

良导体和非良导体对平面波的衰减比较:

在第一种情况下,电导率很小,可以近似认为衰减量与频率无关;

在第二种情况下,电导率很大,可以近似的认为衰减量与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也就是说,频率越高,衰减量越大。

2 无线信号网络覆盖拓扑结构模型

无线信号网络覆盖拓扑结构模型,其主要包括信号源、分支分配系统、天线和无线终端。

无线信号网络覆盖拓扑结构图,如图1。

3 室内覆盖共用方案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室内覆盖共用方案一般会存在以下问题:1) 系统覆盖范围不一致;2) 多网共用系统中干扰杂散必须满足要求;3) 多网共用系统中隔离度必须满足要求;4) 多网共用系统中无源器件带宽是否支持;5) 多网共用系统中电缆/馈线传输损耗问题;6) 有源器件(干放)的问题;7) 不同规模选择不同合路方式;8) 合路节点选择的问题。

4 室内覆盖共用方案中的工程设计方案

4.1 工程设计方案-新建工程

对于新建的工程,可以根据频率最高的WLAN进行设计方案。因为WLAN的频率最高,缆损和路径损耗最大,且WLAN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比移动基站要差很多,系统的覆盖范围由AP的覆盖确定,此时每层需要的天线数量比较多。若无线上网用户比较多,可以在每一层都放置一个AP。

如果每一层的WLAN用户数量比较少,此时,可以通过WLAN干放将WLAN信号放大以后,通过合路器合进分布系统后再进入各层,一个 AP可覆盖多个楼层。这样可以节省多频合路器和AP,降低工程成本。

TD-SCDMA/GSM/CDMA覆盖能力强,若PHS用户较多,考虑到基站的容量问题。PHS可能需要多个接入点。

4.2 工程设计方案-扩容改建

对于扩容改建的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对利用已有室内分布系统扩建的设计时,需要了解原来用于室内覆盖系统的布局拓扑结构;天线的覆盖范围;主要器件是否满足需要,如天线、功分器、耦合器的工作频带宽度;电缆损耗估计(利用现有室内覆盖分布式天线系统影响WLAN有效覆盖的主要因素是电缆损耗);

2) 对需要布置WLAN的大厦逐层分析其装修结构,确定属于以下那种类型,确定WLAN AP 的接入点:a) 空旷形(大会议中心)[传输条件接近自由空间];b) 半空旷形(木板隔墙结构);c) 密集隔墙(客房结构)。

3) 对于已经使用的器件,应满足频段为800-2500MHZ,若不满足则需要更换。

4.3 工程设计方案-合路界面

合路界面―共建全部天馈系统、光缆、机房。

场景特点:各系统覆盖需求一致,信源组网存在差异(使用RRU或干放),如写字楼、酒店;共建部分:全部天馈系统;自建部分:信源设备、传输、机房。

5 多网共用室内综合覆盖系统的应用场景

多网共用室内综合覆盖系统主要应用在大型建筑、市政设施内,如大型场馆、地铁、火车站等场所。

6 结论

本文通过介绍多网共用室内综合覆盖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模型,设计共用方案时所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工程设计方案,以及常用器件技术指标,为设计室内多网共用系统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松然,金秀华.室内覆盖系统多网合一芯片的解决方案及实现[J].移动通信,2006(12):19.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整个营业部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各布线子系统可独立进入结构化布线系统,改变办公室内的任何布线子系统时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的运行。在用户增加电子设备终端时,也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改动,而只需在配线架上改动跳线即可实现。

    设计方案:所有信息点全部采用五类信息模块和五类双绞线;布线系统灵活,语音信息点和数据信息点可灵活转换,所有信息点可支持100m的应用。

    因为每个数据信息点距离主配线间(mdf)不超过100米,故能达到设计的要求。主配线间(mdf)统一管理整个全部的信息点。考虑到信息点的数量、建设的成本及使用的灵活性,故数据信息点用pn2150pse-24配线架端接。pn2150pse-24配线架则美观整洁,适用于数据信息点的端接。

    参见下图《综合布线系统示意图》

    

    

    1)工作区子系统

    此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等设备终端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主要包括一些跳线、软线等非有源器件。在此系统中采用avaya d8sa-原装超五类跳线。

    针对大楼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方案中采用avaya d8sa-原装超五类跳线,共242个数据信息点,在方案中暂配置160条d8sa-跳线。

    2)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区子系统主要是指由配线架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根据eia/tia-568标准规定,从配线架到信息插座间距离应小于或等于90米。在大楼设计中,每条平线根据各楼层楼的实际建筑面积及所提供各办公层的布局估算,再预留10%的余量。

    全部数据信息点选用avaya technologies 1061c+004csl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可提供155mbps的传输速率,足以满足现在或今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要求,同时能实现语音系统和数据系统的转换,每箱线(1000ft)305米。

    按上述各楼层水平线平均距离估算,主配线间(mdf)管理26条水平线,每条平均按58米估算,再预留10%的余量,共需6箱1061c+004csl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十二楼分配线间(idf)管理216条水平线,每条平均按60米估算,再预留10%的余量,共需47箱1061c+004csl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故整个办公楼信息点共需53箱1061c+004csl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全部信息插座采用avaya technologies mps100bh-262超五类模块,并配以符合国家标准的86系列英式面板,信息点共242个,故模块需配置242个,则需配86系列英式双孔面板188块。

    超五类产品系列可支持622mbps的传输速率,能满足现时及今后高速网络及图像传输发展需要。

    3)垂直区子系统

    垂直区子系统是联结每层楼的水平区子系统,所有水平区通过此结成一个网络整体,方案中idf间引一条avaya 6蕊室内多模光纤至mdf,共需45米lgbc-006d室内光纤。

    4)管理区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管理环节,至各楼层信息点的所有水平线端接于此,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根据需要跳通相应的信息口供增加设备终端或作终端设备位置更换的需要。

    主配线架同时管理数据信息点和语音信息点,因此采用avaya快接式pn2150pse-24配线架端接,每个可端接24条双绞线。此配线架可安装于标准19"机柜内,便于安装、使用及管理,而且美观,为了使跳线更加整洁,故为其配置mod-tap跳线整理器。

    idf端接216个信息点,需9个avaya pn2150pse-24配线架,另外,idf主干端接1条6蕊室内光纤需一个机柜式avaya 600b2光纤配线架和6只光纤藕合器,考虑连同网络设备等一起安装,需配置1个19"开放式国产机柜。

    mdf端接26个信息点,故需2个avaya pn2150pse-24配线架。另外,mdf主干端接1条6蕊室内光纤需1个机柜式avaya 600b2光纤配线架和6只光纤藕合器,考虑连同网络设备等一起安装,需配置1个42u国产机柜。

    5)设备间子系统

    此系统主要由设备间的跳线电缆及相关硬件组成。它把各个公共系统的设备互连起来,如pbx、网络设备等与主配线架之间的连接。通常该子系统的设计与网络具体应用相关。

    数据部份跳线采用avaya d8sa-3b原装超五类跳线,242个数据信息点需配置242条d8sa-3b超五类网络连接线。

    五、配线间的选型及要求

    根据lucent technologies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结合大楼实际情况,对配线架放置的地方提出一些要求。

    配线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所选定的配线间位置离最远信息点的距离不大于90米;

    2) 所选定的配线间位置应装有2个或以上220v,50a的电源插座;

    3) 所选定的配线间室温应保持在10℃至27℃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60%至80%;

    4) 所选定的配线间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分配线间应要有1m2 (1m*1m)空间;

    5)所选定的配线间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系统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

    6) 配线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7) 配线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装修用料最好为防火的材料;

    8) 配线间的位置应便于接地装置的安装;

    9) 配线间的一般照明,最低照度标准应为150lx2;

    六、布线工程施工实施方案

    由于**市外**局各办公室已装修并有间隔,而布线工程的工作区部分必须考虑连接至每一间隔,并不对外观产生太大的影响,故我司根据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我司多年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经验,作出以下施工的实施设计(如设计不能满足实际环境的需求,再按实际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方案,以保证达到用户的目的):

    1. 水平部份主干设在走廊的天花上,利用空间较大的位置以镀锌线槽屏蔽安装。

    2. 垂直部份线槽通过井槽连接mdf、idf。

    3. 进入房间后的线槽采用pvc线槽安装,并尽量安装在较隐蔽的地方并利用暗角安装。

    4. 每个位置的间隔尽量从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引入,部分较难满足的地方,采用地上开槽的方法安装。

    5. 注意强弱电的物理分离。

    6. 底盒与用户及装修商商量,明装或暗装在间隔桌子的暗位。

    

    

    

    

    

    

    

    

    

    

    

    

    

    

    

    

    

    第三章、网络设备

    一、现况及需求

    **市外**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内、外网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来构建。主干1000m交换,桌面10/100m自适应交换。网络结构采用星型结构,即以主机房的中心交换机为中心,楼层交换机在12楼配线间堆叠后以光纤通路与中心交换机进行连接,形成两级的星型网络结构,由楼层交换机连接到桌面。

    (1)网络中心设在南楼主配线间;

    (2)网络中心交换机通过1000m端口连接各分配线间;

    (3)并且内外网完全物理隔离;

    (4)主配线间内网中心的交换机具有能提供>=1个千兆及48个自适应10/100m以太网接口,暂不要求支持3层路由交换;

    (5)内网中心的交换机具有能提供>=1个千兆及24个自适应10/100m以太网接口。

    (6)各网络设备应选取扩展性能良好、配置合理、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的产品;不同品牌的网络设备间应有良好的兼容性。

    二、网络设计方案

    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为了满足用户内外网在物理上的分理,系统设计在网络中心机房安装一台cisco ws-c4003交换机作为本系统的内网的中心交换机,在该台交换机上配置一块6口千兆光纤模块及一块48口以太网交换模块,提供共48个10/100m以太网接口、6个1000m光纤接口,采用1000base-sx多模光纤做主干连接。并网络中心机房安装一台cisco ws-c3524xl-en交换机作为本系统的外网的中心交换机,在该台交换机上配置一块2个千兆接口及提供24个口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采用1000base-sx多模光纤做主干连接。

    在12楼9台采用cisco ws-c3524-xl-en 24口10/100兆交换机分别作为内网和外网的楼层交换机,该交换机具有堆叠能能,可支持8个交换机的背宽共享;内外网堆叠交换机组则可通过主干光纤分别与主机房的内外网中心交换机相连。

    另外,为了使在外的移动用户拔入**市外**局中心服务器,按需要及根据权限获取资料,故为其配置一台cisco 2621远程接入服务器,提供远程接入的功能。在外网方面,利用用户原有的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为用户提供访问外网的功能。以及,为了防止中心机房网络设备因电源的故障引起主机房网络设备损坏及设备数据丢失,故为主机房网络设备配置apc su5000ux ups,提供1小进在线式的保护。

    根据用户要求配备cisco work 2.0网络管理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的软件集成,让用户更有效地实行办公的自动化及进行网络的监察、配置。

    如上所述,本网络方案能满足**外**局目前在网络方面的需求,并充分保证了将来网络扩展的需要。

    三、网络的扩充

    采用本方案,网络易于扩充。catalyst 4003采用的是模块式设计,增加模块数量可以提高网络容量。而本方案中采用的分层结构也有利于网络扩展。

    当中心交换机需要增加时,我们只需要购进中心交换机,并把它连进核心vlan即可;当二层节点需要增加时,如果中心交换机上有空闲端口,则只需要扩充二层交换机即可,如果中心交换机上无空闲端口,则可在中心交换机增加一块扩展模块来连接新增加的二层交换机;如果需要增加用户节点,则只需要增加下层集线器或交换机。如果某一网段由于用户数可多发生拥塞,而可将该网段一分为二,增加一个二层交换机来分担负载,也可通过channel技术将几个端口捆邦在一起与上层交换机相连接,从而成倍提高上连的速度而缓解网络拥塞。这样无论出现哪种情况,我们都不需要对网络结构进行修改,在保持原有网络系统的基础上轻松实现网络扩展。

    对于第二层节点,cisco catalyst 3500系列提供了更大程度的可扩充性。cisco catalyst 3500是可堆叠的交换机。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多模光纤将几台cisco catalyst 3500系列及cisco catalyst 2900系列的交换机堆叠在一起。通过gigastack gbic技术,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将多达九个cisco catalyst 3500系列及cisco catalyst 2900系列的交换机堆叠在一起,其总线带宽达高达1gbps;另外还可以通过cisco catalyst 3508提供更高性能的堆叠。cisco catalyst 3508共有八个千兆以太端口,10gbps背版交换带宽,每秒七百五十万个包的交换能力。正如我们在方案中介绍的一样,我们可以将几台cisco catalyst 3500通过千兆端口与catalyst 3508连接在一起,而再将catalyst 3508上的剩余端口利用etherchannel技术捆维在一起与中心交换机相连接,这样便可极大提高网络的负载能力,两种堆叠的逻辑示意图如下所示:

    单条链式堆叠

    

    

    

    

    星型连线堆叠方式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线校园局域网 无线控制器 FAT AP FIT AP

[中图分类号]TN92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2-0090-02

1 引言

随着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各校园网络从网络结构、规模和带宽来看,校园有线网络已经基本形成。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获取资源和信息主要途径。无线网络技术具有无缝三维覆盖、可移动通信等优点,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据统计,到2009年,国内外有1000余所学校已经建成了无线校园网络[1]。

前期已经建成的无线校园局域网由于先期资金投入不多,大多采用基于智能型的接入点--FAT AP传统分布式结构,该结构比较适合开放式或对用户行为控制不是很敏感的WLAN 网络环境。但是随无线校园局域网用户数量和各种无线网络应用增多,无线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传统的无线校园局域网面临诸多问题:面对众多的无线接入点AP时缺乏集中的配置管理手段,缺乏智能的RF管理,难以进行RF设置和无法统一部署全局的安全和接入策略等。

为此本文提出了的基于以无线控制器(AC)的集中式管理架构的无线校园局域网。这种架构通过集中式管理来简化AP,仅需要在校园网络中心加入一台无线控制器,将原有的FAT AP转化为FIT AP就能解决传统的无线校园网络面临的诸多问题。

2 传统的无线校园网设计

2.1 网络现状

本文所讨论的无线校园局域网是以笔者所在学院为对象。目前学院在校学生9000余人,教职工160余人。学院一期网络是以千兆以太网多层交换技术和国内主流产品为主导的校园网系统,有线网络覆盖实训楼、学生宿舍和办公楼,基本上达到了100M到楼层,10M到桌面的有线网络体系。随学院图书馆建成和某些课程教学过程要求联网的需要,在项目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学院两年前对一期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校园网络新增了图书馆和教学楼部分教室内的无线局域网部署。

新建的无线局域网采用Fat AP的分布式组网架构,在一期的有线局域网基础上,配以Fat AP、无线适配器、RADIUS服务器等设备组成。分布在各处的AP通过网络双绞线与教学楼或图书馆有线局域网的楼层交换机相联。AP独立地为接入的无线用户提供射频信号收发、通信、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策略实施等工作,AP之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在无线网络覆盖区的配备无线网卡的PC、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临近AP制定的安全策略连接到无线网络,访问网络资源。

目前校园网的拓朴图如图2-1所示。

2.2 存在的问题

选择Fat AP的分布式组网架构建设校园无线网络,是由于该方案技术成熟、且初期资金投入不多。现在经过2年左右时间的运行,随无线用户和各种无线应用增多、无线网络规模逐渐扩大,校园无线网络在实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逐渐显现:

2.2.1 面对逐渐增多的无线接入点时,缺乏集中的配置管理手段

初期在图书馆部署了8个室内AP,教学楼部署了4个。网络中心管理员在进行网络维护过程中,逐个登录AP了解AP设备的运行状况,修改AP的服务与安全策略,维护各AP的IP地址和设备的映射关系。但是随新增图书馆会议室无线覆盖区域、需要无线网络覆盖教室数量增加,需要逐渐增加AP,AP数量上的增加使得管理员的维护和升级的工作相当繁琐和不便,急需集中的配置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2.2.2 缺乏智能的RF管理,难以进行 RF设置

在无线网络实际运行过程,如果出现工作在同一个信道的两个AP同时传输数据的情况,导致数据传输的冲突,影响无线网络的性能。而且由于缺乏当智能的RF管理,单点AP发生故障的时候,其它附近AP不能自动的提高周围?AP?的发射功率,减少或消除无线覆盖盲区,增加了无线网络不稳定性。

2.2.3 各AP”冷热”不均,无法实现负载均衡

有的时候多个用户连到同一台AP上,而某些AP空闲,使得用户集中的AP成为了无线网络性能瓶颈。无法根据无线用户数量或者无线流量将负荷较重AP上的部分用户转移到其他AP上去,使得各个?AP?上的负载均衡。

通过经过2年左右的实际运行情况,基于传统的Fat AP架构组建的无线局域网,其网络性能和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校园无线网络规模逐渐扩大的实际现状。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无线控制器和FIT AP的无线校园局域网解决方案。

3 基于无线控制器的无线校园局域网设计方案

3.1 组网架构简述

本文提出的无线控制器+Fit AP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不会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仅需要在网络中心加入一台无线控制器,再配以Fit AP、无线适配器等设备而成。

3.1.1 无线控制器

目前,如Cisco、H3C和锐捷等各大网络设备提供商都已经推出各种型号的无线控制器[2]。它可以完成无线网络的各种配置和管理工作,将以前在FAT AP完成的功能集中到无线控制器,简化了AP配置。

AC完成的功能包括AP的配置、管理和监控,以及无线网的接入认证、转发和统计、QoS、安全控制等功能,实现了对无线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3.1.2 Fit AP

Fit AP的出现时相对于Fat AP而言的,Fit AP不需配置即可使用。Fit AP启动时自动从AC下载配置信息,Fit AP只负责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并自动从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相对于FAT AP而言,Fit AP的出现极大的简化了AP配置。

3.2 无线校园局域网设计方案

3.2.1 需求分析

目前,随图书馆二期工程中会议室已经基本竣工,学院召开大型会议时需要用到网络。考虑到运用传统的有线接入方式需要在每个会议座位部署网络接入点,网络布线工程较大,而图书馆在校园网一期改造完成后已经有了无线网络的特点,二期工程中会议室仅仅需要加入AP就能实现网络接入的要求。

校园网一期改造完成后,教学楼有部分教室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运用了新技术,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接入网络,直接导致了需要无线网络覆盖教室数量增加,需要逐渐增加AP。

针对以上需求和网络现状,如果还是采用在以前无线网络中直接添加Fat AP的方式进行网络扩展的话,就会使得本文在2.2中提出的由于Fat AP逐渐增加后导致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本文提出了无线控制器+Fit AP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3.2.2 设计方案

本方案在原有的网络结构基础上,在学院网络中心加入一台无线控制器,它直接连接到网络中心交换机上,对于以前无线网络中存在的FAT AP通过软件升级一次性转化成FIT AP,图书馆会议室和教室新增的AP直接配以FIT AP。

新设计方案的校园网的拓朴图如图2所示。

3.3 新方案的优势

采用无线控制器+Fit AP架构的无线网网络与传统采用FAT AP架构组网相比,仅需在学院网络中心加入一台无线控制器,就可以将传统模式的FAT?AP(仅需一次FAT?AP到FIT AP软件转换升级)或新增的?FIT AP,集中控管起来,形成一个集中配置、监控和管理的无线控制域。

新方案提出的组网架构,具备了自动的射频控制/调整,灵活的认证机制、行为控制和设备管理。校园网网管员可以通过无线控制器内部的监控界面和日志报告,实施统一的认证管理和行为控制策略,清晰的了解异常流量,未识别的攻击,以及告警的原因和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极大的减少人工配置和管理工作量。

可以看出本方案可以解决校园无线在本文2.2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还能够实施统一的认证管理和行为控制策略,对于逐渐增多的无线网络中用户和无线应用需求提供安全保障。

4 结语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深入和无线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有线网的扩展和补充,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建设自己的校园无线局域网。本文提出的基于无线控制器+FAT AP的无线校园局域网建设方案由于具有集中的管理和统一的安全控制策略和多种定制功能等优势,将成为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方案首选。但是该方案建网成本高,而且无线局域网内流量必须通过无线控制器集中转发,所以该方案更加适合在中型规模的校园无线局域网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立山.基于校园网的无线网络扩建方案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684-3686.

[2] 陈盈,郭文平.校园WLAN方案的AP相关问题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8(10):64-65.

[3] 李浩林,沈世锦,张正凤.AP技术发展与组网应用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8(5):26-27.

[4] 红斌.无线局域网设计与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alS(2):34-36.

[作者简介]

孟清(1980-01),男,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无线网络安全;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型医院;网络规划;逻辑结构;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国内医院也正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在临床医疗和运营管理中的高效利用,进而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真正实现信息惠民,带动医院发展。本文根据当前中型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及一些特点,结合当前最新的网络技术,针对中型医院规划出一套科学合理网络设计方案。

1 中型医院网络系统特点及需求分析

1.1 中型医院网络系统特点

医院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当前的中型医院网络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

(1)网络设备老化,设备性能较差,满足不了当前医院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2)网络单核心,没有核心冗余备份,网络可靠性存在风险。

(3)网络结构缺乏统一规划,设备功能不明确。

(4)网络边界安全设计不全面,只能防范部分网络攻击和病毒。

(5)内网用户接入安全防范薄弱,内网病毒攻击存在严重隐患。

(6)网络出现故障不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

(7)缺乏统一网管软件。

1.2 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可稳定有效持续运行,满足医院临床应用业务,安全可靠,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维护。

2 设计原则和网络规划

2.1 设计原则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对整个网络性能要求相对较高,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网络可靠性原则。网络拓扑应采用稳定可靠的形式,网络结构可使用双链路,双核心交换设备等。

(2)网络实用性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选取合适设备满足医院现有业务应用,提高性价比。

(3)网络可扩展原则。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可应用到现有设备和业务发展后在现有网络中添加设备。

(4)网络完整性原则。应实现端到端的,可整合多业务应用,满足全医院的一体化网络。

(5)网络高性能原则。优化线路设计,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高网络及设备的数据转发能力,保证医院整个网络良好运行。

(6)网络可管理原则。选用先进网络管理平台,对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监测,维护。

(7)网络安全性原则。制定统一的骨干网安全策略,使数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2 网络规划

结合医院信息点分布,将核心交换机放置于机房,与各服务器等核心业务相连,每个楼栋设置一个汇聚弱电井,配置一台中档交换机,向上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向下连接至各楼层,负责整个楼的数据转发处理,每个楼层配置一台或多台低档交换机,负责直接介入楼层信息点。这样可减少布线工作量,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出现故障时,可减小影响区域,便于排查检修。

3 网络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3.1 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现有的结构和设备,在充分考虑保护原有投资的情况下,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实现典型的树形结构。整个结构规划成三层架构,核心-汇聚-接入。核心和汇聚之间构成全院网络的骨干,并采用双核心、双链路设计,可以确保整个网络的稳定可靠及连续性,确保医院所有应用系统正常运行。每个大楼成为一个汇聚点,包括门诊楼、住院楼和医技楼等。各楼层为接入层,与汇聚层交换机级联。这种规划使全网的整体网络转发性能最高、全网的可扩展性最高。

图1

3.2 核心层设计

由于核心层处于网络中心地位,数据交换量大,在此配备两台H3C S7510E,通过万兆多模光纤连接,采用IRF2技术将其虚拟成一台设备,实现医院网络核心交换机双机互备、负载均衡,汇聚层设备通过千兆单模光纤双上联至两台核心交换机,完成全网的数据转发的和控制。

3.3 汇聚层设计

为了保障各汇聚点的全面可靠性,及大流量数据服务传输需求,各楼通过单汇聚设备H3C S5800使用千兆单模光纤双上联到两台核心交换机,保证链路的可靠,保障各区域的连续稳定性工作。

3.4 接入层设计

接入层选用H3C S3600千兆交换机,可提供较多端口,即插即用,便于维护和管理,通过六类双绞线上连汇聚交换机。

3.5 网络管理设计

采用H3C智能管理中心网管软件,能够对全网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如支持拓扑图自动生成,使管理者对网络链路及设备一目了然,支持端口实时流量统计,防止数据拥塞,可对网络设备实现远程配置和故障检测。

3.6 网络安全设计

为实现全网安全,配置ISA服务器,对入网用户的网络权限进行管理,入网计算机安装网管软件,对U盘、光驱等其它外设使用统一配置,统一管理使用。安装杀毒软件,并有效运作。配置防火墙,制定合适的防护规则。对计算机所安装软件审核,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整体规划效果说明

核心层的双机互备及核心与汇聚之间双链路设计,增强了网络骨干的强壮性。两台核心交换机虚拟化,链路负载均衡技术,最大化利用设备资源,提高数据传输能力,汇聚层和接入层合理放置,减少网络布线。采用智能网管软件,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减少管理维护工作。

本方案选取了成熟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硬件设备及设计线路,提供了智能管理安全设计,兼顾了实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先进性,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满足中型医院对信息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葛志军,.某院信息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1(07).

[2]汪鹏,李刚荣.新医改环境下数据化医院建设的思考与展望[J].临床医学工程,2010(08).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在园区设计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应备以下特点:

透明性:能够支持目前所有的标准,如电话通信、数据传输及视频应用(IEEE、ITU-T、ANSI等)。

适应性:具有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余地,比如办公自动化及星型高速网络应用。

灵活性:由于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统一的配线网络,即统一的传输媒质(双绞线和光纤)来支持所有类型的通信系统,所以使得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改变终端设备的位置或安装新的终端设备。

本园区采用满足ISO/IEC11801超五类标准的台湾康宝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大楼内话音、数据及图像通信等系统的传输媒体,采用标准的网络建设和INTERNET接入,实现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的应用发展模式;采用网络操作系统和平台并存的模式,考虑到现代化办公环境对通讯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的信息传输的需求在布线方面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及综合性,并且易扩容、面向未来的发展及方便维护和管理。

1 设计要求

(1)园区综合布线系统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支持含千兆以太网及异步传输模式(ATM)等在内的多种网络系统。

(2)纳入综合布线系统的有:电话通信系统布线;计算机网络系统布线: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3)满足大楼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

(4)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全模块化结构,方便系统的扩展;并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当以后系统更改、设备移位时,不必重新布线,只须在相应的配线架上跳线即可。

(5)本工程布线系统是树状星型结构,以支持目前和将来各种网络的应用。通过跳线实现与不同的网络设备互连。可以实现各种不同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

2 设计目标

本布线系统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具备开放性,灵活性,实用性,可扩充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的高品质的集语音通信、数据、通信于一体的综合布线系统,并可达到下列目标:

标准化的网络系统,各种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及产品均符合国际和工业标准,并可提供多种品牌产品的支持能力。

系统扩充性,配合技术发展趋势,选择可实施的布线方案,并兼顾现阶段的需求及为未来的发展预留有足够的扩充能力。

资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实现互连,实现资源的共享及与外部网络的连接。

3 系统特点

园区内的各楼各层系统应全面,使用户在重新连接或布置工作站终端时无须重新布线。网络系统设计必须满足工作站联网要求,并且能够满足软件运行的要求。布线系统必须和网络系统有机结合。

灵活性: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或电话,传真机以及各种传感器件,图像监控设备等。

模块化:所有接插件都应是积木式的标准件,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可扩展性:充分考虑发展和变更,当环境变化和网络设备升级时,只需在配线架上进行灵活跳线,无须重新布线。

经济性:尽可能降低造价,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性。

设计依据

本标书的方案设计及选用的布线系统遵循并符合以下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

用户建筑通用布线标准ISO/ IEC11801

商用建筑物布线标准EIA/TIA568A

民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86

以太网10Base-T标准IEEE802.3

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802.3u

千兆以太网标准tEEE802.3Z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设计方案

园区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星形的,按照国际标准ISO11801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群布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管理子系统等组成。

设计中包括语音和数据的信息点设置,整个园区共设计了4781个信息点(包括数据点和语音点)。

1 信息点的设置

信息点总计见表1

2 子系统的设置

按规范相应要求设置了六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超五类信息模块及单口、双口面板构成;水平子系统,由超五类4对UTP双绞线组成;管理子系统,主要由超五类24口机柜式RJ45端口配线架,跳线理线架、110式100对配线架和24口机柜式光纤配线箱组成:垂直干线子系统,主要由室内六芯多模光缆和三类50对大对数铜缆组成;设备间子系统,主要由超五类24口机柜式RJ45端口配线架,跳线理线架、110式100对配线架和24口机柜式光纤配线箱组成;建筑群子系统,主要由110型100对19英寸机柜式配线架和24口机柜式光纤配线箱,六芯单模光缆、室外六芯多模光缆和室外三类50对大对数铜缆组成。

下面对各子系统结合具体应用产品分别进行说明:

(1)数据中心

综合布线系统的主机房(建筑群网络总设备间)位于数据中心地下一层计算机网络控制中心,电话交换总机房(建筑群通讯总配线架)位于数据中心地下一层通讯设备间内。

数据中心的地下一层、1层、2层、3层均设置楼层配线间,地下一层的楼层配线间管理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信息点,其余楼层配线间管理本层的信息点。

由地下一层电话交换总机房向地下一层、1层、2层楼层配线问各敷设1根室内3类50对线缆,由地下一层计算机网络控制中心向1层、2层、3层楼层配线间各敷设1根室内6芯多模光缆。

(2)图书馆

在2层设置配线间管理整个图书馆的信息点。

(3)教学楼

1层、2层、3层均设置楼层配线间管理本层的信息点。教学楼1层设机柜接入由数据中心拉来的1根室外50对线缆,再由此分出3根室内50对线缆向1层、2层、3层楼层配线间各拉一根室内50对线缆。1层楼层配线间接人数据中心拉来的1根室外六芯多模光缆,再由此向2层、3层楼层配线间各拉一根室内六芯多模光缆。

(4)会议中心

地下一层设置配线间管理B1和1层的信息点。

(5)食堂

一层设置配线间管理食堂的16个信息点。

(6)体育中心

设置一个配线间管理体育中心的9个信息点。

(7)1号宿舍楼(南楼)

1层设置机柜接入由数据中心拉来的7根室外50对线缆,再由此分出3根室内50对线缆拉向6层楼层配线问,3根室内50对线缆拉向3层楼层配线间,1根室内50对线缆引向1层楼层配线间。1层楼层配线间接入数据中心拉来的1根室外六芯多模光缆,再由此向6层、3层楼层配线间各拉一根室内六芯多模光缆。3层楼层配线间管理2和3层4层的信息点,6层楼层配线间管理5和6层7层的信息点,1层楼层配线间管理本层的信息点。

(8)1号宿舍楼(北楼)

1层设置机柜接入由数据中心拉来的9根室外50对线缆,再由此分出4根室内50对线缆引向6层楼层配线间,4根室内50对线缆引向3层楼层配线间,1根室内50对线缆引向1层楼层配线问。1层楼层配线间接入数据中心拉来的1根室外六芯多模光缆,再由此向6层、3层楼层配线间各拉一根室内六芯多模光缆。3层楼层配线间管理2和3层4层的信息点,6层楼层配线间管理5和6层7层的信息点,1层楼层配线间管理本层的信息点。

(9)2号宿舍楼(南楼)

1至9层每层均设配线间,1层设置机柜接入由数据中心拉来的17根室外50对线缆,再由此向2至9层每层拉2根室内50对线缆,1层楼层配线间接入数据中心拉来的1根室外六芯单模光缆,再由此向2至9层每层楼层配线间各拉一根室内六芯多模光缆。各层楼层配线间仅管理本层的信息点。

(10)2号宿舍楼(北楼)

1至9层每层均设配线间,1层设置机柜接入由数据中心拉来的18根室外50对线缆,再由此向2至9层每层拉2根室内50对线缆,1层楼层配线间接人数据中心拉来的1根室外六芯单模光缆,再由此向2至9层每层楼层配线间各拉一根室内六芯多模光缆。

(11)行政楼

1至5层每层均设配线间,1层设置机柜接入由数据中心拉来的10根室外50对线缆,再由此向1层2层3层每层拉2根室内50对线缆,向4层拉3根室内50对线缆,向5层拉1根室内50对线缆,1层楼层配线间接入数据中心拉来的1根室外六芯单模光缆,再由此向2至5层每层楼层配线间各拉一根室内六芯多模光缆。各层楼层配线间仅管理本层的信息点。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楼宇监控;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198-02

一、研究背景

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科技的高速发展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在生产和生活中,“智能系统”的概念已经被大家所熟悉。把智能系统应用于楼宇之中的想法由来已久,而楼宇监控系统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加强对楼宇设备和楼宇环境的监控,是智能楼宇设计的关键。

国外楼宇监控系统的起步较早,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而我国楼宇监控系统的起步晚,发展迅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单一功能专用系统开始不断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到目前为止处于系统集成阶段。国内楼宇监控系统主要存在理论研究落后于楼宇监控系统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匮乏,施工队伍技术能力有限,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二、无线传感网络

2.1 无线传感网络优势

在楼宇监控系统发展初期,一直以有线的方式组建。但是有线的楼宇控制系统存在很大弊端。其一,可扩展性差,系统在大楼建设时需要完整规划,并加以布线,一旦后期需要更新或者增加设备,布线也需要随之更新甚至需要重新布线,将严重影响建筑的美观;其二,缺乏标准,楼宇监控系统设备缺乏国际标准,在通信和控制方面会遇到难题;其三,在布线量大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发展为楼宇监控系统带来了转机。在监控区域内大量传感器组成的大规模、自组织、多跳的无线网络系统即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卫生护理、气象及地理研究等方面,也同样适用于楼宇监控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楼宇监控系统有很多优点。由于传感器网络的动态性,网络中任意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其具有高可靠性。传感器的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系统在部署时可以一次性实现,后期网络的修改不需要布线。

2.2 无线通信技术

目前,用于短距离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有红外技术、蓝牙技术、Wi-Fi技术、ZigBee技术等。红外技术的致命缺陷是两个通信设备中间不能有障碍物,一旦存在障碍物,就会导致通信中断。蓝牙技术被广泛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但是传输范围过小(约10米),抗干扰能力弱,价格较高,因此不能适用于楼宇监控系统。目前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支持Wi-Fi,Wi-Fi的普及率非常高,其协议完整而复杂,能耗较高。而ZigBee技术基于IEEE802.15.4,是一种双向无线通讯技术,具有价格低廉、低复杂度、高可靠、低功耗、短时延的特点,符合楼宇监控系统可靠、低成本的要求,也和传感器的低功耗不谋而合,因此本系统采用Zigbee技术。

2.3 ZigBee技术芯片选择

在应用方案方面,主要有三种:“ZigBee RF+MCU”、“ZigBee协议栈芯片+外挂芯片”、“单SOC”。对于“ZigBee RF+MCU”方案,芯片集成度较高,搭建完整ZiBee协议硬件平台只需要很少的元件,但是数据收发必须结合单片机,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至少需要两个芯片,成本高、体积大。“ZigBee协议栈芯片+外挂芯片”方案中,ZigBee芯片上集成了无线射频收发和微处理器,但是需要外加存储器或处理器,成本高、无线性能差,而且程序存贮在外部存储器中,易造成代码泄露。而“单SOC”方案集成了无线射频收发、微处理器和Flash,集成度高、成本低、功耗低,降低了用户的硬件设计成本,但是性能可能会有所降低。权衡之下,本文采用了“单SOC”方案。

决定应用方案之后,需要进一步确定芯片型号。目前商场上ZigBee芯片的供应商主要为TI、Frescale、Ember、Jennic。TI提供了免费的ZigBee协议栈,开发成本较低。继TI推出CC2430这一真正实现单芯片解决方案的芯片后,根据CC2439在实际应用在出现的问题, TI推出CC2530芯片。CC2530加大了缓存,存储容量最大可达256K,最大通信距离也增长到400米,因此本设计采用CC2530芯片。

2.4 传感器的选择

2.4.1 温湿度传感器选择

温湿度监控是楼宇监控很重要的一部分,考虑到一般楼宇对室内温湿度的精度要求不高,因此着重考虑低功耗、低成本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温湿度传感器,本文选用SHT11传感器。SHT11是一款高集成度、全量程标定,数字输出的温湿度传感器,其温度检测范围为-40~123摄氏度,湿度检测范围在0~100RH,满足日常测温测试要求。

2.4.2 烟雾传感器选择

烟雾传感器主要有离子式、光电式、气敏式三种类型。离子式烟雾传感器通过电离室引起的电压变化测得烟雾的微电流变化,宏观上表现为电离室的等效电阻增加,电压增大,从而据此确定烟雾情况。相对于光电式烟雾传感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对微小烟雾粒子更加敏感,对较大烟雾粒子相对不敏感。由于气敏式烟雾传感器更注重分析空气内可燃气体成分,在普通楼宇的火灾报警上,离子式比气敏式烟雾传感器性能更强。本文采用了HIS-07离子式烟雾报警器,该报警器的技术比较先进,工作稳定可靠,安装方便,体积小,耐腐蚀能力强,被广泛用于消防报警系统。

2.4.3 红外传感器选择

GH-718是一种自动控制红外传感器,其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在系统中可以对红外线信号实时监控。其具有全自动感应的特点,一旦有人进入感应区,输出高电平;离开感应区,输出低电平。根据这一特点,可用于设计红外入侵监控系统。另外,可以设置光敏控制,可以用于楼道照明,在白天的时候不感应,晚上光线弱的时候感应。

三、设计方案

本设计将系统从功能上分为多个子系统:消防报警与控制系统、环境控制与管理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照明控制与管理系统、电力供应及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各个子系统采用不同的传感器检测,并将检测所得数据通过ZigBee子节点传输。

系统框图如(图1):

3.1 系统整体要点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楼宇监控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系统的可行性,是否容易实施;二,可扩展性,由于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系统前期成本的限制,系统未来可能会有更新,因此当前设计必须给未来更新留有余地;三,稳定性,必须保证系统能长时间运行,有极低的故障概率,一旦发现系统中存在异常,应能及时通知客户;四,高效性,系统所有功能都能有效应用,避免冗余,浪费资源;五,易操作性,由于监控系统建成后的操作人员一般是保安,他们一般不具有超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需要人机互动简明易懂,容易上手。

3.2 系统结构

从网络层面上,楼宇监控系统可以分为无线传感网络和上位机监控部分。传感器网络包含了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及管理节点,各个节点可以随机分布,通过自组织方式组网。由于发射功率随通信距离增大而增大,为解决功耗增大的矛盾,采用中继多跳的方式进行通讯。上位机采用的是个人电脑,上位机监控软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显示,并在故障时报警。

根据楼宇监控区域的大小、节点数量和能耗等情况采用适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对降低成本,提高监控系统的实用性有很大帮助。由于监控区域范围较广,节点数目多,分布于多楼层,需要着重考虑能耗问题(布线完成后更换电池比较难)以及通信距离的限制,不宜采用星形结构。而网状结构对节点要求高,需要大部分节点为功能节点,成本较高。簇状树形网络由于其能耗低、健壮、便于扩展的特点,适合因此本文采用簇状结构。

在楼宇监控系统中,每个房间放置一个ZigBee子节点,该节点连接多种传感器,负责采集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如温度湿度信息,通过多跳方式发送信息至上级路由节点。每个楼层都设置一个路由节点,用来收集下级子节点传来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至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负责协调网络,并和远程控制中心实现网络连接,使远程控制中心能够有效监控整个楼宇。

系统结构图如下:

3.3 系统软件部分

传感器节点的程序设计分为主程序、各项功能子程序(温度、湿度、通信等)、人机交互子程序组成。主程序完成各部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并等待中断,定时时间到时进行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读取数据并存储。为便于节点的维修工作,节点程序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机交互功能。而一些汇聚节点需要具有管理各个传感器节点的功能,定期查询各节点数据并将需要传送的数据传送给上位机监控程序。

上位机软件需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显示给操作者,一旦发生异常则发出警报。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获取信息采用串口的方式,数据显示应简明易懂,要存储历史信息以方便对比及分析趋势。同时需要具有各节点的位置信息,一旦发生异常可以及时处理。

四、系统缺点和挑战

其自组织、自适应的特性让楼宇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有了很大保障。避免了有线连接,节点的部署更加容易,监控系统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传感器节点受到能量限制,需要整个传感器网络维持低功耗,这对设计者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楼宇监控系统往往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传感器节点众多,如果采取人工管理,费用过高,因此需要网络具有一定的自我检测和修复的能力,以降低成本。无线传感网络结构和普通的网络有很大差异,传统的网络安全设施并不适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本设计采用单频率通信,极易受到网络攻击,因此需要一个适合无线传感网络的有效安全机制。本设计中没有考虑将上位机接入互联网,监控距离会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的传感器种类会多于本设计涉及的传感器种类。

五、总结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楼宇监控系统在国内兴起,为楼宇监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设计的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具备无线、可靠等优势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可以预见,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楼宇监控系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韦文春.浅议高层住宅楼宇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8).

[2] 姚忠孝.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能耗检测系统研究与发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0.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管理

1局域网建设研究

所谓的局域网,具体指的就是连接局部范围之内的所有计算机、外部设备以及数据库等多种要素所构建的通信网络,所覆盖的范围可以达到几十米至几千米。局域网传输数据的速度极快且能够支持文件管理与共享,实现打印机的共享,通信功能多种多样。另外,局域网还能够有效地实现办公效率的提升,但同样也具有潜在安全威胁,必须在实际建设中强化管理的力度。

1.1局域网建设市场的需求调查

在企业内部创建局域网,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展开相关性的分析,这是网络规划的重中之重[1]。而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衡量企业实际需求与所需升级的需求,合理地制定出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网络工程设计标准,以保证为后续建设工作给予有利的指导。

1.2局域网网络工程设计

在设计局域网网络工程中,具体的内容包括了逻辑与结构两部分。其中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访问层、主要核心内容层以及分布层3个部分。在设计结构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对用户需求进行考虑,以保证整体有效地规划访问层范围。另外,要全面完善并优化网络工程项目,以保证其可以满足不同环境背景下的需求,实现网络本身应用性的提升。还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完成初步设计与工程预算工作。

1.3局域网建设与施工

网络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与标准要求,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以及测试等工作,满足网络工程用户的实际需求[2]。如果网络工程施工中发生偶然事件,相关人员可以应对并处理,及时调整局部存在的不合理设计方案,明确地标注出需调整的内容,并且通过技术工作人员与监理单位的审核才能够实行。

1.4局域网验收与维护

在完成局域网建设以后,相关部门应全面收集工程材料,并且对网络工程实用程度进行检测,最终出具具有可靠性的检测报告。而在工程实际应用中,还应当强化后续维护与管理的力度,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咨询。

2中小型局域网建设问题解析

2.1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现阶段,网络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针对相关数据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局域网建设人才一般毕业于高等职业院校,甚至还有很多人员毕业于培训机构短期的培训。但因为其所掌握的技术不深入,仅注重局域网运营管理以及技术的执行,并非只是设计工作。现代社会对创新意识高度关注,如果创新优势不明显将难以立足于市场竞争中,严重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3]。所以,这种类型的专业人才无法使企业摆脱现代局域网的建设困难,急需引入职业素养较高且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

2.2建设过程规范性较差

国内尚未明确制定国家标准要求,所以局域网建设工作也不具备统一国家标准,严重影响了发展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即便已经建成局域网工程,也很难满足企业工作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因标准制定不细致,也会增加局域网工程项目故障发生的概率,对企业正常工作效率提升十分不利,进而遭受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此基础上,工程项目体系有待完善,使得企业相对于工程项目控制与监督隐患增加,通常在竣工以后局域网工程也很难满足企业设计规划与要求,企业同样会遭受损失。最后,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监督与管理不到位,引发系列事故与问题,有必要建立并健全机制,确保局域网建设工作更加科学与有序。

2.3无法契合企业安全性与兼容性要求

中小型企业在局域网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漏洞相对较多,很容易对企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而对于日常工作而言,也很容易引发网络的恶性攻击以及瘫痪等多种运营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局域网安全程度[4]。导致局域网安全水平偏低的原因有两点:(1)企业配备设备难以符合设计的要求;(2)国内法律法规健全性不明显,影响了建设的成果。正是因为设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难以达到企业运营与工作要求,因而在排查并处理漏洞方面的效果差强人意。除此之外,网络兼容性问题严重,对企业办公效率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策略

3.1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策略

3.1.1网络拓扑建设

通过合理拟订并应用树型拓扑方案,能够有效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而这种方法的延展性十分明显,需充分考虑企业的扩张规模效果。如此一来,计算机数量会明显增加,使得设备的更新成本得以降低,经济性与实用性特点十分明显。

3.1.2布线设计建设

在设计局域网布线的过程中,应对以下两部分内容进行考虑:(1)相同楼层或者是不同楼层系统连接点连接问题;(2)中心网络机房连接点特质性问题[5]。当局域网设计子系统布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相同楼层计算机设备水平布线保证和不同楼层保持垂直状态。如此一来,可以使布线建设渠道得以减少。与此同时,局域网的布线结构要横平竖直,确保线路的简洁性与大方性,为后期维护以及养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设计中心机房布线的过程中,需对接入点特征予以综合考虑,以保证各子系统线路的分布更加科学与规范。

3.1.3设备选择建设

在局域网建设的过程中,所需设备一般包括了交换机、操作系统、路由器、防火墙以及服务器等等。而在对路由器选择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端口与包交换能力,而型号则需要充分考虑中小型局域网覆盖的范围以及子系统数量确定。将中低端路由器设备应用在局域网的数据转换以及端口连接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交换机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子系统,在增强安全水平的基础上促进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6]。另外,防火墙是保护局域网网络工程的重要手段,在包过滤防火墙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外界因素对于局域网产生了恶意干扰。针对所选择的操作系统,通常需考虑稳定程度和先进程度。

3.2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管理策略

3.2.1成本管理策略

(1)材料成本管理以及控制。将设计图与实际工程量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需求量进行合理地预算。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计划用量发放与使用材料,对施工过程损耗予以控制。在此基础上,需对工程量进度综合衡量,进而补充材料并完善采购的环节。(2)人工成本管理以及控制。对于施工队伍的选择,尽量选择使用高信誉且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团队。而在实际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应保证材料、工具以及人员协调性,保证搭配的系统性,使得工程项目进度以及效率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注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增强施工过程安全水平[7]。(3)设备成本管理以及控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设备品牌、性能特性以及质保的时间。设备维护工作始终处于动态,因而在采购的时候需注重设备性价比,与维护和运营投入因素进行有机结合,以保证方案选择的最优化。

3.2.2进度管理策略

(1)对工程进度表进行合理制定。在进度管理方面,应保证工程项目进度科学与合理,所以要合理制定出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内容,促进工程的有序化开展。只有工程进度计划有效,才能够保证施工建设得更加规范,增强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2)严格监督工程进度。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严格监督并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有效更正。另外,要对偏差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在不改变整体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地改进计划的内容。

3.2.3质量管理策略

(1)保证采购设备与材料的质量[8]。在建设局域网的过程中,需严格检查网络通信的设备与电源电子设备,以保证所采购的设备以及材料能够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与要求。(2)布线结构的科学性。在铺设线缆方面,尽可能选择使用自然与平直的排线方法,以免由于交叉因素而对线路后期的维护与检修工作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3)增强设备与线缆安装的合理性。选择机柜安装位置的时候,应保证施工空间充足,且不同种类标志在醒目位置中清晰地标注。而在机柜内部,要保证线路系统化与规范化,增强线路结构明晰程度。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局域网络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对新型技术予以灵活运用,以保证建设更加经济与安全,实用性更加明显。与此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健全体制,增强中小型局域网网络的规范程度以及科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房耀宗.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中国新通信,2015(9):39.

[2]朱明.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通讯世界,2015(17):50.

[3]安俊爽.试析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通讯世界,2016(1):43-45.

[4]温博.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和安全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6(43):85.

[5]谢超亚.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及其管理控制[J].科技展望,2016(1):23.

[6]孙荣.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及其管理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8):207.

[7]郑铮.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电脑迷,2017(1):113-114.

楼层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综合布线 设计 子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建筑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智能建筑已成为代表建筑高科技含量的代名词,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和办公环境的改善,无疑对建筑物的智能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能够支持用户选择的语音/数据/图形图像应用的网络布线系统,为其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物理链接平台。在对系统进行配置,以适应更先进的技术需求,满足快速变化节奏的同时,将把大厦的远期投资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一、需求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是宾馆模式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网络基础,本设计注重系统的质量、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易扩展,同时本设计兼顾考虑宾馆模式的应用特点,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系统设计和产品选型中重点关注布线产品的质量、布线系统的模块化、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宾馆模式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是:以系统规范为指导,以具有当前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统一规划、高度集成的布线系统,为宾馆模式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全面实现宾馆模式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通讯、办公、管理手段的智能化、集成化,把宾馆模式计算机通信网络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施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和平滑升级性的网络平台。同时,该布线系统兼顾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未来的发展要求,提供15年保证;在宾馆模式大楼增加新系统时,对新设备提供信号传输的支持。

作为宾馆模式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平台-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整个宾馆模式的语音通信、宽带数据、图像联网、宾馆模式管理系统及网站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传输通道。宾馆模式大楼内的各个功能区通过高性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具备高传输带宽的、结构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二、系统功能

本设计提出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宾馆模式设备的网络物理层上的相互联系,满足系统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为宾馆模式集中管理以及与Internet的连接建立了基础设施。具体来说,,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以下各类应用及设备。

话音:程控交换机、电话、传真、卫星通讯、电话会议、语音信箱等。

数据: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2GATM、TCP/IP、INTERNET、INTRANET等。

视频:闭路电视监控、电视会议、可视图文、自动控制等音、视频和控制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视频、射频、公共广播、自动控制等系统技术方面,设计理论和多个项目的实践已证实采用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可达到与传统布线方式同等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但在工程造价方面,由于结构化布线系统要配备专用的适配器,以至工程造价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故本设计只提供了高性能的传输链路,在技术发展造价降低时,或有此类需要时提供坚实的支持。

三、系统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宾馆模式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从插座至楼层配线架,最后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接至相应的数据和语音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系统机房设置在宾馆模式一层,系统水平布线满足小于90米的布线标准要求。数据水平部分采用超五类双绞线传输,语音水平部分采用电话线传输;数据干线子系统采用光缆传输,语音干线子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传输。如果把结构化布线系统看作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越是高级的路况,车速能提高得越快。这种高速率,不是单靠提高汽车的档次来实现,而是由构筑的信息奔驰“路面”通畅快速来完成的。本设计方案既满足用户目前的应用环境,又能支持未来21世纪高速宽带应用。

为了满足宾馆模式现在和未来10年至15年发展的应用,以及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机型选择不同的适配器来构架整个计算机网络。因此,采用了开放式的布线设计作为解决方案。结构化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结构,以便实现各种网络逻辑拓朴结构。

1、设计原则

(1)先进性。布线系统的设计目标决定了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和设备,即要反映当今的水平,又应具有发展的潜力。由于布线系统是一项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的工程,因此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必须是成熟和先进的。

(2)开放性。布线系统应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布线系统能适应不同功能的要求,同时又能支持不同厂家相应的设备。

(3)实用性。布线系统在现在和将来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资料和语音通信。

(4)灵活性。布线系统应能满足灵活通用的要求。

(5)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固定于建筑物中的线缆外,其余所有接插件均是模块化的标准件。

(6)扩充性。布线系统是要能扩充的,以便将来要扩展时,可以方便地将设备扩充进去。

2、设计依据

(1)EIA/TIA-568 民用建筑线缆标准

(2)EIA/TIA-569 民用建筑通信信道和空间标准

(3)EIA/TIA-607 民用建筑中通信接地标准

(4)GB/T 7427-87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

(5)IEEE 802.3 总线局域网国际标准

(6)TPDDI 铜线分布式资料接口局域网标准

(7)ATM 异步传输网标准

(8)RS232,X.21,RS422 RS485等异步和同步标准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连接方式

E:设备 C:连接点 T:终端设备

2、设计等级

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高频宽带信号,所以在设计时,参照综合型设计标准,综合型设计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配置标准较高的场所,采用有线非屏蔽双绞线的组网方式。

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

根据需求,结构化布线系统分解成以下五个模块进行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2)水平布线子系统(3)管理子系统(4)主干子系统(5)设备子系统

4、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联机(或软线)组成, 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

J45暗装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距地板水平面30cm。

5、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

这是一个主要由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组成的系统,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由管理区的配线架出发,通过金属线槽、管道、桥架从地面或天花板延伸到指定位置上,然后与插座模块端接,每一个插口均为RJ45制式。设计中保证单条水平双绞线的最长距离不超过90米。水平布线子系统考虑数据采用超五类UTP信息模块、语音采用RJ11信息模块。语音部分水平布线采用三类四芯电缆设计。

6、水平线缆路由设计

走廊的墙角顶上应安装有金属桥架或PVC电线管,进入房间时,从桥架或PVC电线管引出以PVC电线管暗装方式由墙壁而下到各个信息点。

7、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管理子系统由每层弱电井内的壁挂式机柜、配线架与跳线组成。通过跳线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楼层的不同部位。其中水平线缆端接数据和语音均采用24/48口RJ45型模块式配线架,保留5%的余量用于今后的扩展。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连接语音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连接数据主干,配置相应的数据点的数据跳线和110-RJ45语音跳线,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8、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

设备间子系统由分配线间和主配线间组成。语音主干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数据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所有设备均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交接区应具有良好的标记系统,交接间的配线设备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9、主干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一端始接于计算中心的总配线间,另一端则终接于各个IDF分配线间。主干线缆到各个IDF完成主干的接续。将工作站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主干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主干子系统使用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光缆实现设备室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其中语音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非屏蔽UTP双绞线铜缆,数据主干采用室内多模光纤。

五、展望

随着新标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国内对智能建筑集成化的要求会不断提高,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这就导致具有楼宇管理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功能的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而综合布线系统正是智能建筑内部各系统之间、内部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硬件基础。楼宇综合布线系统是现代化大厦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高速公路在现代大厦内的延伸。相信,我国智能建筑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快的向国际化接轨。

参考文献:

[1]刘化君.综合布线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及延辉.网络综合布线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