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外培训办法

校外培训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外培训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外培训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校外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47-002

实训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亦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除了加大对教学实训实验设备的投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验、实训外,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因此,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学生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

一、酒店管理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为了充分实现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注重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数比例达到1:1,要真正落实1:1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争取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目前实训条件,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方式来解决;另外,由于企业是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良好阵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第一线中去,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

二、酒店管理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发的目标

要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实现零距离教学、零距离就业,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保障作用。合作关系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

1.要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成为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安排一定比例的定岗实训,而校外实训基地成为首选。同时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也要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参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老师能在课堂讲出来的,而是要把学生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具体的工作任务时,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校外实训基地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实践环境。比如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学校没有能力提供前厅预订系统,而操作预订系统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可以把学生放到校外实训基地中,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现有设施设备,进行真实的操作,可以更高效的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从而增加学生实践工作经验。

2.要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处于经营运作状态的企业,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中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学生的角色由单纯的“学生”转变为“员工”或者“管理者”。在这一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要求学生有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求学生要不断的提高服务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实训基地的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培养学生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

3.要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的源泉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及时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同时也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

三、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证研究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示范专业,因此酒店管理专业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不断密切合作关系。自2002年起至2013年底,先后建设25个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

1.秦皇岛地区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专业为了紧密联系和服务地方餐饮企业,旅游系最早创建了秦皇岛国际大酒店(五星级)、长城酒店、新华假日酒店、北京电视台黄金海岸培训中心等四星级酒店的实训基地;建设了天华大酒店、佳伦酒店、日月湖宾馆、金原酒店等三星级酒店的实训基地;还有最高法院北戴河培训中心、国家民委北戴河培训中心、国家纪委北戴河培训中心等北戴河中央部委的休、疗养院作为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有效融合,综合利用,使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具备了丰富优良的实训条件。

2.北京地区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专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实习基地的档次和标准,先后建设了北京万豪国际假日酒店(国际连锁五星级)、爱斐堡国际酒庄(五星级)、宝瑞酒店(四星级)、碧水酒店(四星)、富力万丽(国际连锁五星级)、凯宾斯基(国际连锁五星级)等校外实训基地。

3.长江三角洲地区实训基地

2003年与南京金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国内民族品牌酒店管理模式)签订实训基地,并和其旗帜下――南京紫金山庄酒店(五星级)、南京金陵会议中心(五星级)、常熟国际酒店(五星级)宁波富春国际酒店(四星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进行了多次实训、就业合作。此外,还选择杭州宝盛酒店(四星级)、浙江溪口银凤锦江度假酒店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4.大连地区实训基地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把浪漫之都――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唯一实训基地。和大连金原酒店(四星级)、大连东方休斯顿酒店(四星级)建立实训合作关系。

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以秦皇岛本地酒店企业资源为依托,以首都北京和长三角地区、大连代表性的旅游酒店企业为补充,构建了内容丰富、辐射面广、能够体现现代酒店企业经营管理实况的优良校外实训基地,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四、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利用

1.健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和核心课程建设的需要

自2003年5月到2013年末,10年来先后签约并合作默契的校外实训基地25家。制定了“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实训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考核办法”、“校内专职教师指导实训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训考核办法与管理措施”、“学生顶岗实训校企合作协议”、“优秀实训生评比办法”、“学生临时考核办法与管理措施”等,确保了学生实训与实训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实践教学目标和核心课程的目标。

2.选择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且管理规范的高星级酒店为实训单位

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分布在秦皇岛、北京、南京、杭州、大连等地,都是四星级以上、管理规范、工作环境幽雅、能够完成实践教学目标和核心课程目标的优良企业。酒店管理专业的4门核心课程都将在学生顶岗实训期间得到全面检验。其中《餐饮部运行与管理》教学的认知餐饮企业、管理餐饮部人力资源、控制餐饮部服务质量、营销餐饮产品等任务的进行会紧密联系餐饮企业,也将在不同的实训岗位上锻炼或展示。这为下一轮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实训情境,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合作尝试,从40多家合作过的酒店中遴选出来的25家优选合作企业,校企合作默契,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比较满意。

3.稳定的25家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合理布局,功能齐全

稳定的25家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北京、南京、杭州、大连等地,形成了以秦皇岛、北京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合理布局、功能齐全的格局。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校企密切合作,保证学生“工学结合”的顶岗实训,重视对顶岗实训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实现了顶岗实训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这样,既能保证地方院校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又能保证大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和长江三角洲的高星级酒店得到锻炼和成长,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与职业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注入足够的信心。从合作密切的南京金陵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华美达怡华大酒店、北京宝瑞酒店、常熟国际酒店等反馈的实训生信息,企业满意度最高,连续三年都排在首位。说明了学校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上到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都让业内人士满意。

4.争取社会资源,服务专业教学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秦皇岛职业技术旅游系积极聘任合作企业管理者为兼职教师,先后有30多位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和领班参与指导学生实训和校内实训,指导、评判学生技能大赛,来校讲学或介绍旅游业市场行情,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等等。此外,每年通过输送实训生到各单位开展岗前素质与技能培训,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学习,既能体验酒店实景培训的特色,又能搜集大量酒店经营管理的资料、信息,对充实专业教学,特别是核心课程的改革与提高大有益处。

5.顶岗实训支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完善,为学生开阔职业视野,学好专业主干课程注入信心,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与拓展创造了更大、更广的空间和机会,也对本专业课程建设与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结束语

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顺利进行实习的前提,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打下基础,确保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宿翠萍,王伟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校外培训办法范文第2篇

内?涵

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四方三层”中,“四方”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代表成员,“三层”指理事会中“规划、组织、实施”三个层面。学校组建由四方代表成员参加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形成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

校企合作理事会:规划层

理事会负责制订章程及有关制度,明确理事会职能、理事成员单位的推荐和选举办法、各方权利义务等事项。

第一,政府。负责制订企业承担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科技项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和各类平台建设,制订招生考试改革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等相关制度,优化办学环境。

第二,行业。制订行业规划和行业标准、通报行业发展情况、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指导学校相关专业建设。

第三,企业。有合作往来的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就业岗位,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科技合作,共建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和实训基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

第四,学校。调整部门设置和职能,深化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使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与社会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打造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开展社会培训,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服务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建设。

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组织层

第一,区域合作委员会。在学生实习和就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依托各地高新园区,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成员共同参加的区域合作委员会。负责推选并产生区域内的理事单位,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掌握校企合作情况,建设并管理校企合作工作站,推进“厂中校”和星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第二,专门委员会。根据校企合作载体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成立政策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8个专门委员会,分别对应成立专项工作组,挂靠相关部门,搜集相关信息并开展专项工作。为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提供各种条件和保障。

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实施层

由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学校聘请)和各系教学骨干等组成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安排专任教师的培养与兼职教师的聘任等工作;负责校外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等工作;负责组建科研团队,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组织教师参与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负责监控专业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以及整个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保障。

运?行

校内运行

校企合作理事会的运行机制主要分校内、校外两部分。校内主要采取专项工作会议形式。

在理事成员年度大会上,围绕学校的联合办学、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技教育培训服务等方面展开, 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规模和层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要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学校广泛听取意见, 认真采纳理事单位的建议和意见, 促使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学校用实际行动给予理事单位回报。

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校企合作理事会是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站。理事会通过秘书处、各理事单位的联络处和联络员之间交流、获取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后交由相关职能办公室公布、处理,为各自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渠道。

教研学互融的合作育人。根据学校制定的《“校中厂”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根据“校中厂”合作协议,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员工等,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兼职教师等,建立利益共享动力机制;通过例会、座谈等形式,保证校企双方有效沟通,保证“校中厂”高效运行,建立沟通与反馈机制;通过实施“校中厂”在教学功能、师资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绩效考核,促进“校中厂”良性发展。

校外运行

学校依托区域合作委员会,在学生实习就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打造由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校外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工作站,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信息共享、责任共担,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以“厂中校”建设为突破口,稳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各区域合作委员会制订《“厂中校”建设与管理办法》,会同有关专业筹建若干个校外实训基地,并根据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教师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参加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制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以“工作站”为中心,稳步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合作企业的规模、效益、信誉度和校企合作紧密程度等要素,制订《星级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标准》,分层建设“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探索并形成校外实训基地分层建设机制。

以“订单培养”为抓手,实施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工作站”修订并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办法》等制度,根据星级校企合作标准,全方位推进“订单”培养教学工作: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课程,变车间为课堂,实现“教室、实训室、车间”一体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各类技能培训。

以双师素质培养和兼职教师储备基地为主阵地,校企互聘人才。根据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专业教师按计划轮流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工作站”协助师资队伍建设专门委员会在区域内星级校企合作基地中建立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在“工作站”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场所的同时,也搭建了学校发现、吸引和培养兼职教师的平台。修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建立兼职教师准入机制,发挥“工作站”优势,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在区域合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站”推动区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收集校企合作信息、整合区域资源,建设企业资源网络、企业需求信息网络、实习就业管理网络,并认真开展校友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行业企业人才状况调研三大资源库建设,协助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收集专业设置、招生等信息。

成?效

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与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为代表的16个行业协会建立密切联系,确保每个重点专业至少有一个行业协会支撑,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确保学生、企业、学校共同受益。近年来,建立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135个,顶岗实习信息库企业4912个,实现了高质量的顶岗实习,吸引企业投入教育基金280万元,为企业开发项目62个,开展订单培养1152人。

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2010年以来,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金1银1铜,荣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称号;学校2010、2011两届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85%以上被企业提前录用为正式员工;《高职院校“工作站”式顶岗实习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来,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在96.5%以上。

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校外培训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运用维修 中职师资 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88-02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基地在2003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0年间,该基地一直持续的加强建设,积极完善教学资源条件,为我区的中职学校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分析目前广西中职师资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基地管理模式进行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是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点。而以往的中职师资培训在教学观念上较为陈旧,并没有很好的凸显这几个特点,比如针对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一些在汽车行业已经淘汰的设备或技术仍旧是培训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明显与市场脱节,对中职教师的培养和技能的提升明显不利。

(二)培训内容时效滞后

以技能为主的专业课程都要求与市场和行业生产更加贴近,但在实际的师资培训中往往出现培训内容时效性不强,与生产一线相比有滞后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接受培训的教师所学的都不是生产一线中最前沿的技能。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中职教师的思想观念更新慢,学校的设备更新也较慢,比如在汽车维修中,企业生产一线大面积采用的一些解码器在中职学校都没有采购,所以中职教师也不愿意学,还有中职校汽车专业现有的教学用车多数都是几年前就淘汰不用的车型,这也造成了培训内容滞后。

(三)培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脱节

多数的中职师资培训都是在培训基地完成的,主要以理论+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授课模式存在了较长的时间,但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师资培训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同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能仅仅依靠校内的实训就可以完成,而多数培训基地非常重视自身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更新等,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造成培训体系与企业生产脱节。

(四)培训服务体系缺失

培训的服务体系并不是简单的培训过程中的后勤保障,而应该包括培训前的通告、学员的咨询、学员水平的摸底(以调整培训计划),和培训中的调研、后勤保障、学员参训关怀,以及特别重要的训后的追踪回访。我们参训的学员经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有没有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培训体系中哪些课程是学员满意的,哪些是需要调整的;整个培训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有哪些等信息,都需要培训后的跟踪回访,这样的信息反馈,培训基地才得知培训效果。而以往多数的培训在后期的服务上未能形成制度,没有执行到位,造成了信息的反馈缺失。

二、培训基地运作模式

(一)学员需求分析

这是开展培训前必要的一项步骤,是中职师资培训的第一环节,所谓师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对参训学员进行调研,明确:一是学员的学历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员参训前的知识技能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培训基地在课程设计、教授方法等的选择;二是要了解该学校送培的目的及需求,要了解该参训教师在本专业的发展以及在近期专业知识急需补充的内容和教学理念、方法、技术等;第三是要明确学员的技能需求。技能培训是中职教师培训,尤其是像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培训的重要部分,特别要注重与生产一线的接轨,按照真实的生产情景要求来开展技能培训。

通过对60多名中职教师的问卷调查,在对“培训形式”调查时,75%的中职教师最希望到企业一线,锻炼自己的实操技能,20%的人最希望到专门的师资培训基地,只有5%的人选择了在本校接受培训。这也反映出中职校教师对技能培训的重视和需求。

(二)培训内容的选择

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非常重视培训方案的制定,特别是培训内容的甄选,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发展快速,如何使我们的培训课程不与市场脱节,培训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基地导入了课程招标机制,即在制定培训方案之前面向基地现有课程进行招标遴选,采取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说课形式,成立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小组,对参与招标的课程从课程目标与中职师资培训目标是否一致、培训内容与行业发展是否相适应等方面综合评估,然后遴选出优化的几门课程进入培训方案中。并且结合中职教育和汽车行业的发展,随时更新课程内容,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培训中就增加了中职汽车类项目区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的相关内容。

(三)培训讲师的竞聘

随着课程的确定,我们开展培训讲师的竞聘。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我们在培训讲师的选择上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资历、职称或者职位来,而这些都仅仅是参考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效果,一是通过说课展现教师对这门培训课程的理解与设计,由工作小组来进行评估;二是通过学院督导部门长期所做的学评教数据(学生对老师授课效果的评价)来看教师的授课效果;第三还要参考近年来师资培训后我们在跟踪回访中,培训讲师在中职教师中的受欢迎程度等因素来选择教师。此外,基地还根据课程需要,选用一些我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老总、技术总监、优秀技术工人对管理、技术标准、企业运营等方面的课程进行讲授,更加贴近生产一线。

(四)培训方案的确定

培训方法是联系内容和学院的纽带,也是课程内容得以理解掌握的桥梁,同样的知识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来传授,效果有天壤之别,所以在对于中职师资培训中方法的确定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以往的中职师资培训中,40%左右的学员都反映是被满堂灌知识,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分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而单一的办法都不能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学特征,同时,因为我们面对的学员是要走上讲台的教师,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借鉴了现下流行的“TTT”培训,同时结合汽车行业生产实际,多采用案例分析、行动导向等方法交替进行。

(五)培训团队的构建

培训方案及授课讲师确定以后,我院着手组建培训团队。团队的成员不限于几名参训的授课专业教师,而是包括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工作组织人员、过程监控人员等在内的一个团队,承担项目过程监控、培训期间后勤保障、教学督导、学员信息反馈等工作。

(六)理实交替开展培训

为了解决汽车类专业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借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理实交替的培训,即在校内完成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再分组到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生产锻炼,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

(七)训后关怀回访

我们对每一期学员登记造册,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搭建了交流和回访平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回访了解,掌握学员培训后的反馈,以及加强与每一期学员的交流,能及时解决学员在实际授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第一时间了解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来改善我们的培训课程和方法。

对2013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师资培训进行了实施和调研,调查的55名学员全部对培训的工作非常满意,认为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大大提高中职师资的能力。在55名被调研的教师中,对实训设备的满意度达到96%,对理论教师的满意度达到98%,对校外实训基地培训教师的满意度100%。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目前部分中职教师只是把培训当做任务,并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加上中职师资培训一般都是安排在暑期,部分中职教师承担了较重的招生任务,所以在培训中经常请假,缺席授课,效果较差。如果将专业教师在培训基地的培训评价和是否取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并把培训学分计入档案,用于冲抵其他任务,以此让参训学员对学习过程更加重视,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二)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建设

严格按照广西区域汽车行业发展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和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按计划实施中职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强原有师资培养基地的建设,在经费和培训计划中重点向这样的基地倾斜,并通过各种项目采购、添置实训设备,完善基地的建设。同时,不断开发和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让校外实训基地在师资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基地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训中职的师资,先要把自己的师资培养好,需要想办法让基地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到区内外的高校学习,到更高的学府里深造,充分学习和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见习,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把握行业发展及技能需求;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校外兼职教师的评聘制度等。

(四)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目前的中职师资培训体系下主要还是基础培训,由于每一个中职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需求也不相同。而同一批送培的中职教师也存在较大差异,水平参差不齐,这也造成了在培训中部分效果好,部分没有效果。应扩大培训面,同时针对特殊需求的学校开展量身定做的培训课程,更有针对性。

(五)提升服务质量

中职师资培训基地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培训开始和结束以后都需要跟踪服务,同时建立中职教师培训档案,完善学员培训服务体系。还可以根据各中职校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开展灵活的培训课程,如送教上门,或者在学期中开展短训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春丽.职教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9(14)

校外培训办法范文第4篇

为实在维护小学生的正当权益,处理群众的实践问题,各相关部分增强指导,齐抓共管,各司其职,落实责任,认真组织施行好我区校外托管效劳机构的清算整理工作。

一、组织指导机构

为保证对托管心的清算整治工作顺畅开展,并获得实在成效,由区做事处牵头成立东区校外托管心专治工作指导小组和工作组。指导小组组长由区党工委副书记邓淑玲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区党工委委员黄卫军同志担任,成员包罗教育、社会事务、卫生、消防、城管、安监、物价等部分担任人;工作组由教育、社会事务、卫生、消防、城管、安监、物价等部分各指派一名工作人员构成。专治工作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科文卫办,郑彩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布置

清算整理工作依据校外托管心的清算整理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进修配套文件及人员培训阶段(2012年12月7日至2012年12月30日)。

1、2012年12月11日前,对区校外托管心专治工作小组人员开展关于校外托管心治理的相关营业培训。进修《东区校外托管心清算整理工作方案》、《市校外托管心清算整理工作方案》、《市校外托管心设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相关的申办指南、请求表格、法律文书等。

2、2012年12月11日前,在东区教育信息网上布告《东区校外托管心清算整理工作方案》、《市校外托管心清算整理工作方案》、《市校外托管心设置规范》、做事指南和请求表格等材料信息。

3、2012年12月旬召开校外托管心举行者大会,组织进修《东区校外托管心清算整理工作方案》、《市校外托管心清算整理工作方案》、《市校外托管心设置规范》、做事指南和请求表格等文件规则。

(二)整改注销阶段(2012年12月13日至2010年1月13日)。区做事处组织相关部分,根据各自职责对现有的校外托;心开展结合、具体的反省。对契合创办前提的校外托管心,催促其按规则到教育部分请求创办批文,凭批文到民政部分处理民办非企业单元注销手续;对未契合创办前提的,出具整改通知书,限日整改;对平安隐患较大、前提较差、不具有整改前提的,责令中止营业。

各有关单元在开展整改工作的进程,要留意工作方法、办法,起劲防止举行者的敌对心情和过激行为。

(三)清算阶段(2010年1月14日至2010年3月31日)。

校外培训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双师队伍;管理;多渠道

【中图分类号】G710

【正文】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能否办出有成效、有特色、被社会所认可的职业学校的关键。加大实训教学投入、加快双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多渠道寻求提升实训教学水平的途径是促进职业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为实训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大类。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职业学校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最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配置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重以下方面:

①实训基地要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规划,要从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方面考虑。

②实训基地在保障基础性实训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仿真或模拟职业环境,使学生较多地接触先进且成熟的技术。

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使之成为功能齐全,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实训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2.校外实训基地

①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要紧贴专业需要,使学生能把在校学到的基础性技能在企业生产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②校外实训基地应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争取与良性发展的企业合作,力求产学结合,与企业双赢发展,真正为企业生产服务、为学校教学服务,实现长效的运行机制。

③要合理制订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解企业生产现状的机会,都有在企业锻炼的机会。

此外,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应互为补充,实现最优化职教效能。

二、狠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训教学的重要保证。现在多数职业学校仍存在使用专业理论教师和聘用企业老师傅指导学生实训的现状,理论教师不敢动手也没有实践经验,老师傅动手能力强但总结归纳少、难于上升到理论层次。因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在引进“双师型”教师的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方法的研究。逐步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资格证书”作为专业教师的基本准入制度。

2.通过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来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定期换岗制度,用政策性的激励办法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之间有序的流动,使教师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

3.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加强实训教学管理,营造良好基础氛围

要保障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仅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优秀的教师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

1.要成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个人认为,由主管教学的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具体把关,下设专业部和实训处的组织机构,能够使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组织更加合理、更宜于协调。

在职能上,教务处负责全校总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负责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考核,负责专业教师的流动和培训;专业部负责理论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上报工作,负责专业理论和基础理论教学的组织和考核;实训处负责实训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上报工作,负责实训教学的组织和考核,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和防卫工作,负责仪器设备和实训原材物料的采购等工作。

2.实训教学需要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范。实训处根据实训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工种的实训教学流程和规范,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制定实训教学考核标准和办法。在教学环节上,检查PPT课件、教案、学案、校本教材开况,检查实训课题的理论指导和现场操作演示、巡回指导情况,检查实训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结果等内容。

3.制定科学严谨的车间(室)管理办法。实训处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实训管理办法、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实训教师职责、学生实训守则等系列管理制度。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监督检查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确保实训教学安全有序。

四、多渠道寻求提升实训教学水平途径,立足长远发展

1、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反馈系统。依据教学大纲考核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利用阶段性测评和考试等手段检查教学效果,使实训教师加强责任意识。

2、通过学习、交流、技能比武、技能达标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操作能力和专业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崇尚技艺,能文能武”的专业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热爱水平。

3、做好实训教学研究的引领工作。按专业设置教学研究组织,开展新教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形势的研究。通过观摩教学、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使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校外培训办法范文第6篇

(一)没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查显示,很多园林类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体系,也没有出台“双师型”教师与职称评定、岗位津贴、考核等事宜相关联的细则,导致一些教师得过且过,不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二)师生比例不合理,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少根据对黑龙江省5所园林类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师生比普遍达到1∶20。近年来,学校已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还有一些仍很不平衡,师生比例最高的学校达到1∶31,师生比例最低的学校的也是1∶15。从高职教师承担的任务来看,不仅有传统的理论教学任务,还承担着指导任务。并且因为生师之间的比例偏高,导致高职高专教师应付日常教学工作已倍感疲惫、精力不足,难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很多教师本身就缺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得到更好的补充和提升,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相对也就比较偏少。

(三)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的专业教师很少目前的高校教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尤其是“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没有比较健全的制度机制来制约,有些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实践学习;学校与园林企业合作只是表面形式,校企合作的共同锻炼、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专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一线参加社会实践,每天都是满负荷的教学任务。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大约是50%。

二、以校企联盟理事会为契机,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措施

高职教育要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来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类高职院校,为当地的一些园林企业单位输送较为优秀的技术型知识分子。这就要求打造一支不仅专业知识扎实、技艺优良,而且要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3]。

(一)完善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再教育培训制度自主培训、校本培训和校外企业培训可以作为专业教师再教育培训的三种培训方式。加大经费的投入,每学期制定合理的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与方案;按照计划分期分批地将专业教师分配到园林企业、苗圃、施工现场参加短期的技术技能培训、学历进修、岗位实践培训等。也可以通过校内聘请专家、国内参加学习班、国外出境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鼓励专业骨干教师申请第二职称,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

(二)建立健全专业教师挂职企业锻炼奖惩机制完善《专业教师下企实践锻炼管理暂行规定》《校企合作师资建设方案》等相关制度,统筹要求专业教师每学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实践不少于1个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为教师提供流动培养机制,将企业请到校园,让教师参与企业的运营,协助企业完成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任务。对于专业教师走入企业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表现不好的给以相应的惩罚。(三)加大校外兼职教师聘请力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着眼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技能熟练的人员组成兼职教师的资源库[4]。由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开展专题讲座及其相关的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职教师也可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以及教材的编制、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与教学实践。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一)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通,促进教师团队发展。培养专任教师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兼职教师即高级工程师为校外专业带头人。通过校外专业带头人提高高职院校校内专业带头人的实践技能。大力提升校内专业带头人的行业、社会影响力,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高知名度的教学、生产、科研领军人物;利用校外专业带头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同时提升校外专业带头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水平。

(二)应用型教学队伍建设成效学校要求以任务作为驱动,动员教师走进园林企业锻炼、实践、服务。如黑龙江生态工程学院生态工程系园林类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32人。通过考取职业证书,目前已有国家林业局考评员11人,2人获得造价员证,5人获得景观设计师证,1人获得国家二级建造师证,14人获得花卉工考评员证书。“双师型”教师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32人,形成了一支“名师+骨干教师”兼备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拥有如此的专业教学队伍,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因为教师获得了行业中相应的资格证书,证明该教学团队对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具有为企业行业服务的资格和能力。

(三)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以黑龙江省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着眼点,特地聘请了行业专家、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具备熟练技能的人员等组成了一支大约3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由骨干、专家亲自指导学生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兼职教师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教材的编制和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

校外培训办法范文第7篇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整体情况,更好地发挥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育人作用,全面推动我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妇联对全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层层摸查,对我市的儿童少年活动阵地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概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办儿童校外活动场所,为全市儿童少年提供了很好的校外活动阵地。主要有:

××市图书馆。2002年,市委市政府拨巨资在石梅广场建了一个占地9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设计藏书容量80万册,阅览座席800个。该图书馆分为书借阅处和少儿图书借阅处,许多中小学生都办了借书证,前去阅览,同时也开展少儿艺术培训。各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均可向学生开放,程度有所不同,教育局要求各小学图书室、阅览室向学生免费开放,各学校均有落实。这些都是儿童少年校外活动的有利补充。

××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是儿童少年校外教育的主要场所,1999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1850m2,建筑面积4800m2,拥有各类大小教室和少儿剧场。现有专兼职教师60多名,其中5名高级职称,11名中级职称。开设美术、书法、器乐、舞蹈、棋艺、跆拳道、武术、文学读写、英语等专业,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比赛、知识竞赛、专业展览。

虞山少年宫,现有建筑面积1800m2,开设科技、文艺、体育、学科四大类20多个培训项目,年平均培训少儿10000多人次,现有专职教师13名,兼职教师100多名。为儿童少年很好的校外活动场。为了让××市儿童少年有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场所,建筑面积20000m2,投入6000万左右的××市青少年宫已列入市规划。

另外,电影院、公园也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市有京门影城、虞山大戏院、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尚湖公园、宝岩生态观光园、赵园、曾园、燕园、亮山工程等,还有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翁同和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古琴馆、评弹馆和庞薰?美术馆等,儿童少年在学校组织下或利用假日常去活动。

除政府财政支持的这些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外,还有虞山业余艺术学校、小青松培训中心、塔前业余育人学校、图书馆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汪齐凤芭蕾舞学校××雅典娜分校、东方音乐培训中心、小哈波外语培训学校等10多处社会力量兴办和个人主办的培训学校,都是儿童少年校外活动的有力补充。

除上述列举这些培养儿童少年素质全面发展场所外,目前全市共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德育教育基地30个、法制教育基地25个、健康教育基地1个、科普教育基地13个、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基地4个、劳动社会实践基地46个、社区健身路径20多处,这些场所也是儿童少年校外经常活动的地方。

二、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为数不少,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与先进地区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相比,还存在差距,与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比,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场所数量、规模不足,在布局和结构上不平衡。××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规模还不能满足全市18万儿童少年的活动需要。有些场所没有充分发挥出教育功能,如一些学校的阅览室、电脑室、运动室等。市级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建成率太低,乡镇、街道尤其是社区的儿童少年活动场所较少。无法形成市、镇、社区三级儿童少年活动阵地网络。家长普遍反映,孩子活动的地方太少。

2、经费和投入不足,活动场所功能和设施不完备。从目前我市现有各类教育基地和文化活动场所来看,属市直接投入建设和管理的比例不高,除图书馆等大的活动场所外,大部分场所和设施都是单位自建,并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向社会开放,尤其是社区内的活动场所投入太少。现有活动场所的设施添置、损坏维修、场地拓展因投入有限无法及时维护和更新,一些儿童少年活动场所的资金只能应付日常开支,难以对现有的设施和功能进行更新换代,更谈不上有较大的发展。

3、校外活动项目不全面。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应该包括科技、艺术、体育以及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社会交往等方面内容。由于我市儿童少年活动阵地自身条件限制和指导思想的原因,所以活动场所的活动项目一般主要集中在艺术类的教育和培训。而科技类、体育类、技能类、思想品德类(心理类)和社会类等的活动项目比较少,不能适应儿童少年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4、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体制不规范。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各种专门的儿童少年活动场所,诸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一些属于公共设施的图书馆、体育馆等,也没有真正为儿童少年提供更多的方便,免费的活动场所屈指可数。而且这些场所又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很难统一协调,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对儿童少年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上,往往形成职能管理和治安管理的脱节,造成管理和处罚上的漏洞。

三、关于加强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对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搞好儿童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积极争取将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规划。儿童少年教育工作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集中精力,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关心与支持,尽早规划,尽快实施,力争三至五年内建成一批市、镇、社区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结合城市住宅建设以及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在社区内大力开辟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建立社区儿童少年服务中心。特别是中心集镇一定要建有一处以上儿童少年活动场馆。逐步形成以市青少年宫为主阵地,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儿童少年实践基地和社区、镇村活动场所为延伸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市、镇、村(社区)儿童少年活动网络。原创: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的投入。由于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所需资金较大,仅靠社会捐款和部门筹集建设是十分困难的,必须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希望各级政府广开渠道,筹集资金。比如可以增加彩票发行额度,发行教育彩票,吸纳筹集资金,专款专用于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加快各级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财政投入新建扩建、改建和利用现有房屋设施三种方式建设市、镇、社区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同时,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给予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包括新建)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予以优惠,捐献部分准许全额扣除。

二是严格管理,保证现有活动场所的充分利用。政府投资的文化体育场所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低费甚至免费向儿童少年学生开放,切不可挪作他用,或对外出租。中小学校要全天对本校学生开放图书馆、语音室、实验室、电脑室等活动场所和设施,图书馆、体育馆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注意把握好关系,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校内外结合,就是把校内的现有设施建设和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相结合。校外教育不一定场所都在校外,可以因地制宜,校内外结合;二是新建和现有设施的完善相结合;三是建设、维修相结合。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政府所拨付的专项资金使用应通过联席会议进行讨论,要规划好、统筹好、使用好。

三是完善措施,提高校外活动场所的教学质量。

校外培训办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学生管理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进步伐的不断加快,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如何对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需要,如何做到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不断开拓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新局面,切身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学生自管能力,全面挖掘学生的个性发挥,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程中,如何构建适应、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作一探索,并阐述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如何做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新课题,并根据我院的实践拟在此方面试作探索。

一、“工学结合”模式给学生管理带来的变化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园,到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进行锻炼。以我院为例,我院是一所以培养煤炭资源行业专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以工程测量、机电一体化、通信、矿山安全专业为主。学院在工学结合方面作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由于行业特殊性,学生在“工”的过程中的顶岗实习多数在野外生产单位进行,实习点多,且每个实习点的学生数量少,比较分散。这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模式和思路发生变化。从传统教育模式下由学校老师担任教育者转变为教师或师傅交替担任教育者,甚至完全由师傅担任。教师和师傅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不适应。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教育管理内容和方法与学校有很大区别,更侧重于作为一个员工的教育。

2、学生角色和教育环境的变化。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与学徒(员工)双重身份,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会像对待其它员工一样严格要求他们,这将使学生感到不适应。学生在一定时期脱离单纯的校园环境,处于社会环境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等会使学生产生很多想法。

二、“工学结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系统很不完善。在教育这一层面,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课程体系、产业和政府等方面的支撑。

1、大部分院校尚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一般都由教学管理部门附带。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设定和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因此很难胜任大量的对外联系和管理工作。

2、在人员结构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很难有“双师结构”管理队伍,系和专业层面上双师队伍也不够健全;在教学制度方面,我们尚没有成熟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的自主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3、在课程方面,我们还是从教学而不是从育人的角度看待课程,因此没有完全将校外工作作为必修课。虽然职业证书已经被纳入课程体系,但还没有在内容上与知识体系上有机融合,大多数课程还是重在知识,缺乏与工作过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

4、产业和政府方面,由于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产业接收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造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不能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因此,用人单位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而政府又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项经费,因此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完成任务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对校外实习学生的组织与管理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点:一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企业参与育人的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两个教学场所。为此应建立和健全适应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特别是涉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组织管理制度。

(一)制定制度约束,以合作文件做保障

1、学校遵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明确实习时间、方式、实训课题、内容与要求、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保障措施等内容。制定操作性强的《实习教学安全纪律规定》和《学生实习须知》、《学生实习手册》、《学生技能操作训练指南》、《学生外出实习实训安全保障制度》、《班主任实习管理手册》、《学生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协议书》、《告实习生家长书》、《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实训薪酬实施办法》、《企业、家长、学生实习调查问卷》等等,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了解并熟知学校的实习安排。

2、学校与企业签定《校企合作协议书》,协议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实践教学日常管理,安全保障由企业负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应履行协议合约。学校也承诺在约定时间内派送如约人数到企业顶岗实习。

3、协助企业、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签定《实习管理协议书》,明确在校企合作中三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

(二)加强管理教育,以转变学生的观念

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纪律和职业意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首要问题是如何摆正位置,这就需要尽快转变观念。学生此时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工作人员;既要接受学校的培养、管理,更要服从企业的安排、管理,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转变观念,摆正位置。在学生即将到校外实习基地前,必须进行培训,如组织企业成功人士做《怎样做企业欢迎的实习生》专题报告会,优秀毕业生、实习生代表介绍实习经验,使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三)进行岗前培训,以明确教学任务

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课,对于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实习动员是学校对即将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的岗前教育,告诉他们实习的目的及意义、内容与要求、时间与形式、实习企业的详细情况、具体要求、管理制度等;岗前培训是企业对准备上岗的实习生进行的岗前教育,告诉学生企业的情况、文化、规章制度及发展前景。通过教育与培训,使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为顺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过程管理,以提高实习效果

对于工科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应制定一套比较详尽的实习管理资料。如:实习实施计划和具体要求;实习班级工作职责;实习手册和实习须知;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等规定。在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中,学生和企业可采用市场化运作,双向选择确定对方。其整个实习过程包括实习动员、强化训练、寻找合作企业、安排岗位、指导监督、实结和考核、成绩评定等环节。总之,科学的实习活动计划是取得成功的基础,严格规范的过程管理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实施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行。一是申请制度。二是岗前培训制度。三是建立“导师制度”。

总之,工学结合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执行、管理、考核、考评体系。进一步创新“以人为本”工学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不仅要求知识结构合理,而且要求职业素质更加全面;不仅要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而且需要创新精神;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教学从课堂直接延伸到工作岗位,延伸到市场,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只要科学管理,积极探索,就能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生、企业、家长的认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工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内涵建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并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国良.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