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明确落实职责,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机制

按照部门职能,确定各自财务管理职责。财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财务规章制度,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明确开支标准,审核批复预算,筹集义务教育经费,监管国有资产和财务活动,检查指导财务工作,组织指导中小学绩效考评;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配合财政部门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中小学财务制度,配合财政部门制订中小学开支标准,审核、编制预算,管理、监督中小学财务活动,建立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审核、监督中小学重大项目的实施,分析中小学财务状况,加强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组织实施中小学绩效考评;中小学校主要职责是执行财务制度和办法,编制单位预算,办理各项财务收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定期分析各项财务活动,完成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管学校为独立的一级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专职财务经办员,开展本区域和所属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乡镇中心学校所属中小学校可指定一名兼职财务经办员,具体办理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管理工作。中小学校要建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教学设施的购置和领用台帐。要健全固定资产明细帐,凡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物品都要进行入帐,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盈亏和报废制度。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所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台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中小学校预算编制水平

科学规范编制中小学预算是加强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并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财政预算。中小学预算要以独立设置的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教学点纳入其所属的乡镇中心学校统一编制,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组织本区域内预算的汇总工作。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情况,所有支出项目如政策规定的教师工资、班主任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制生活补助、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等都要列入预算,要做到内容完整,数字清楚,来源可靠,公开透明,不得在预算之外留有任何收支项目,县市区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要细化到中小学校,教育部门要将批复的预算及时批转到中小学校。加强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规范收支,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应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稽核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等。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政策规定的标准、范围和项目收取费用,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学校收取费用必须出据正规票据,及时入帐,属于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要及时缴入财政专户,严禁“坐支”和私设“小金库”。中小学的各项收入要严格按规定落实到校,不得挤占、挪用或截留,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平调学校收入,不得摊派各项费用。

要严格规范各项支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批准既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财政部门不得办理无预算的拨款,学校不得办理无预算的支出。工资、奖金、福利补贴等个人方面的支出必须有政策依据,坚决制止不按规定乱发各种津补贴。公用经费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支出,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得用于偿还债务。要严格公用支出的审批程序,各项公用支出必须有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大额支出和项目支出必须向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办理,专项经费必须按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得改变项目用途,不得挪作他用,确需变更用途的项目必须经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批准,属于政府采购规定的项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否则,财政部门拒付资金。

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定期进行资产清查。中小学校要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物品)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更、捐增、报废、报损等必须按程序报批。资产处置取得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位不得自行安排支出。中小学校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抵押、担保。

要加强中小学财务核算工作。财政部门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服务质量,本着“热情、方便、快捷、高效、规范”的原则,积极主动为中小学校搞好服务,设置专职岗位,指定专人核算,按要求提供各种财务报表。要建立备用金制度,根据学校规模和路途远近等情况,合理确定备用金限额,保证学校正常的资金周转。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群情”中的“群”即群众,“情”是指情况和情绪。具体到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之中,“群”主要是指广大教师,“群情”就是指广大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情感、态度和素养等实际情况。中小学校长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群情意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首先应将教师置于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第二层面,还应熟悉和了解教师科研工作的现实境遇和状态,这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较之城市中小学校而言,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环境较为“艰苦”。首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教师能够得到相关教育专家指导的机会不是很多,尤其是面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少。许多教师只能关起门来搞科研,遇到问题要么束之高阁,要么草草了事,教育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次,具有影响力的省市级课题和项目几乎与农村中小学校无缘,教师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外部平台,只能在学校内部小打小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另外,农村中小学校科研经费有限,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所需的图书和资料不是很充分。加之所处地域的限制,教师去城里图书馆路上花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查找资料的时间。与此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还普遍存在着消极和畏难情绪。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农村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天疲于教学,无暇考虑科研。总之,教育科研外部环境的局限和内部氛围的欠缺使得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不能有效开展,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制约。这一现实成为农村中小学校长调整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点。为此,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将教师放置于工作的重心,完善现有的科研条件,切实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规范意识:形成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

教育科研活动要想有序进行,必须要有一整套完备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作为制度保障。在当前的农村中小学校中,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科研管理的要求和办法,但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科研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而全面地对教师科研活动进行保障。另外,一些农村中小学校中也设立了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而实际并未发挥其职能,最终成为“摆设”。[2]因此,农村中小学校长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具备规范意识,在科研制度、科研经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和科研资源等方面建立健全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其引领和规范科研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对农村中小学校校长而言,在制定教育科研制度时,首先要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将其与现有的制度,如教学制度、考核制度相统一,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避免教育科研制度游离于学校规章制度之外。其次,要制定全环节的科研制度,在课题立项、监督检查、经费资助、成果评价以及表彰鼓励等环节上,制定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最后,为能将科研制度落实到实处,还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建立校长直接负责的科研职能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从事教育科研、指导和管理工作。同时,这些专门人员与教师之间要建立长效联合机制,共同研究和探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形成由专门科研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3]另外,还要利用各个学科教研组的优势,定期开展主题研讨、课题研究。总之,只有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形成群众性、大众化的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才能最终实现。

三、研究意识:构建校本教研新平台

当前的农村中小学校中,许多教师还缺乏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研究意识,甚至有的人还排斥教育科研。与城市中小学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相对繁重,但这并不是放弃教育科研的借口。恰恰相反,从本质上讲,教学活动本身就具备教育科研的特征,许多教育科研活动就是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生发出问题,进而展开研究的。而研究的成果,最终也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检验。对于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而言,他们日复一日的教学恰恰是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貌似平淡,但若将教学视为一种研究性活动的话,教学活动就成为“研究式的教学”,教师也就成为一名研究者。这种研究是一种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校本课程是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校本课程而言,无论是开发还是使用,其间都需要该校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活动。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可以锻炼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因此,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将校本教研作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有效利用自身的校本课程资源,积极鼓励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教育科研活动。具体而言,可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教研活动、公开授课、听课等等,使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过程成为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同时,还要采取多方措施,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过程制度化,构建校本教研的新平台。

四、合作意识:培养教育科研的学习共同体

任何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都凝聚着研究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的心血,教育科研也不例外。教育科研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研究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校中,教师之间还未形成科研所必须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育科研的学习共同体并未形成。因此,校长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有合作意识,善于构建合理的科研团队,培养和构筑教育科研的学习共同体。首先,校长要在纵向上打通校长和教师在科研上的隔离状态,形成以校长牵头,各教研室为单位,教师为主体的科研组织网络。其次,要打破以往教师独立搞科研的不利局面,积极鼓励和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保障科研团队的发展,校长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建立教师科研成长记录,引导教师在合作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外,校长还应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旨归,只有以平等与合作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教育科学研究才能具有真正的活力。总之,农村中小学校长在科研管理过程中,要摈弃以往长期形成的等级观念,变管理为治理,学会将平等、合作的理念贯穿于科研管理工作之中,积极调动和发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形成教育科研的学习共同体。

五、开放意识:提升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评价制度亟待完善

现行的评价制度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它只重视教师教学的最终效果,以学生“分数”论高低,把“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依据,“分数”也是学校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分数第一”的指标管理模式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教师的评优、晋职、升级,甚至奖金发放都是根据教学的成绩而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获得学校领导、同事、社会、家长的认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可以推想,教师又怎么能全身心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呢?

二、人文关怀严重失衡

现在许多学校都很重视建立健全校规校纪,目前一些学校热衷于形式化的规章制度建设,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而且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制裁措施,管理变成了检查。这种管理制度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人情味,忘记了教师的劳动是特殊的、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过程也被程序化、标准化。这样的学校管理制度有悖新课改的理念,如果不改变,教师是不可能静下心去进行教学改革的,即使做了也是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

三、民主管理监督欠缺

目前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在这一管理体制下,相当数量的校长滋长了权力的欲望,认为自己当校长就是大权在握,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所谓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成了一句空话,从而排斥了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新的课程改革更需要教师个性的张扬,需要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的校园里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也就很难踏实认真地进行下去。综上所述,学校管理制度重新构建是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中小学制度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

第一,要了解教师。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师的感受,要深入教师中交流,多找教师谈话,了解教师的需求,掌握教师的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特别是了解教师的内心需要。只有在了解教师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学校管理制度,才切实可行,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

第二,要尊重教师。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既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又要立足做到尊重教师,使制定的制度充满人文关怀。同时,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有一定弹性,要理解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与创造性,要给教师创造性的劳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做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如果学校制度定得过死,教师就不会有时间学习研究了。

第三,要发展教师。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学校的管理构建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对优秀人才要舍得投入,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树立名师意识。同时,以新的理念制定学校教师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制度,克服教师培训进修仅仅是教师个人行为的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经费,虽然短期内办学成本高了,但效益却是长远的。如果一个学校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指点,又让教师有走出去参观、学习、进修的机会,那么该学校的教师在专业水平的提高上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二)教学民主充满生机活力

课改的核心是“教学民主”,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化,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转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推行学校民主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倡教学民主,这个转变无疑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因此,我们重新构建学校管理制度来保证教学民主,来确保新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大力提倡教学民主,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将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民主的实施者是教师。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民主意识,又怎能奢望他们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的培养呢?然而,教师的民主意识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民主的苗子需要我们的领导去培养、浇灌,需要我们的领导尊重每一位教职工,给教职工民利,使每个教职工都有主人翁意识。在管理体制上,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参与原则。

(三)精心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称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是影响其能否取得成效和取得多大成效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它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士气,加强信任感,改善人际关系,深化课程改革,形成积极支持教师创新的舆论氛围。第一,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第二,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第三,重视教师个体人格、职业素养、教学风格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工作需改进的建议和专业发展目标,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总之,学校管理制度的构建,不能求同划一,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都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以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首先应该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备比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专业发展能力,善于在学习、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和提炼,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用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其次,校长应该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领导者。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小学校长务必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明确目标,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再次,校长还应该成为教师队伍的引领者。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带领并依靠广大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催生更多的教育家型教师。

建设一支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队伍,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长的专业资质。教育部将制定出台《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为校长的任职、培养、培训和管理提供指导和参照,也为校长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第二,进一步规范办学管理体制。一方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造就涌现更多的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教师提供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规范学校内管理制度改革。发挥教代会等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建立起能够确保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决策的科学性。第三,加大对中小学校长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能力提升提供充足动力和充分保障。第四,建立科学的考核及监督体系,完善中小学校长评价和奖惩机制。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染病;组织和管理;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57-03

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中小学生具有人群易感性高、抵抗力差、聚集性大等特点。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学校是空气源性传染病的高发场所[2]。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是有效防控校内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为今后工作重点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3月进行了现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问卷调查对象 抽取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校的学生传染病管理人员(校医或保健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考虑地理位置、学校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抽取中、小学校108所,涉及东城、宣武、朝阳、海淀、通州、房山、大兴、延庆、昌平9个区县。其中小学35所,中学73所;城区学校3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43所,乡村学校32所;公立学校82所,私立民办学校20所,民工子弟学校6所。

1.1.2 小组访谈对象 随机抽取2个区县(东城和延庆)的校医9名、班主任11名、学生60名为访谈对象,深入了解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编制的“北京市中小学校传染病管理现状调查问卷”,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传染病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按要求填写问卷。

1.2.2 小组访谈 由调查员对随机抽取的校医进行小组访谈(现场询问并录音),并负责现场记录和整理访谈资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1.2.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双录入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采用SPSS 13.0 数据分析软件包,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相关学校传染病防治规定,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和制度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及定期体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与追查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疫苗接种证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等。

2.1.1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所调查的9项制度的建立情况较好,达标率均在80%以上。在不同性质的小学中建立情况存在差异的主要为“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和“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其他制度的建立情况在不同性质小学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在不同地域分布的中学中,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对各类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制度总体建立状况进行分析,在不同性质的小学间,建立了全部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学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立学校中,9项制度全部建立的学校较多(91.3%),其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1.2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所调查的小学中,能够将本校所建立的所有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部落实的学校所占比例在公立、民办和打工子弟学校中分别为87.0%,100.0%以及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3类小学所有制度的平均落实率分别为95.6%,100.0%和80.0%。

所调查的中学中,能够将本校所建立的制度全部落实的学校所占比例在城市、城乡结合部、乡镇中分别为73.3%,81.8%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3类学校所有制度的平均落实率分别为96.8%,97.3%和99.4%。所建立的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好。

2.2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小学传染病防控措施大致相同,在每天坚持晨检、对患传染病学生进行追查、将疫情报告所有规定的单位3个项目上达标率达到了80%以上。打工子弟学校在“校医为疫情报告人”及“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复课”2项上达标率相对较低(66.7%和33.3%)。见表4。

各中学的传染病防控措施较好,除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复课外,其余调查项目在不同地域中学的达标率均在80%以上,且在各地域学校间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复课”一项上,城乡结合部的达标率为68.2%,达标率有待提高。

2.3 小组访谈结果 大多数学校的晨检由班主任老师负责,检查学生是否发热、有无皮疹、个人卫生以及精神状态等情况,对有问题的学生会及时通知给校医,校医表示会根据情况上报有关上级单位。每天严格查勤制度,对缺勤的学生能够联系家长,确定孩子情况。教师及校医普遍反映学生家长对于相关工作配合程度不够,由于害怕孩子缺课,甚至出现伪造复课证明等情况。

学校内无论学生和教师均有定时为教室通风的意识,即使冬季取暖和夏季开空调时也能做到教室的定时通风。学生能够接受到相关卫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能够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常识。

3 讨论

学生在校内生活、学习,人群密度大,接触也较为密切,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成为学生健康的重要保障[3]。参与本次调查的小学中,各项制度建立情况的总体达标率较高,均达到了80%以上,达标率在不同性质学校间的制度是“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和“学生健康管理制度”,主要达标率较低的学校为打工子弟学校。突显出打工子弟学校对学生的日常保健以及健康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逐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所调查的中学中,除“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外,其他制度建立的总体达标率都达到了80%以上。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生理功能发展,提高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调节情绪,和谐关系,从而对人体知识、运动医学知识、营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有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4]。因此,应促进各学校体育活动制度的建立,进而保证学生得到足够的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抗病能力。

对各学校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各类学校所有制度的平均落实率均较高,民办小学的制度平均落实率已经达到了100%。这提示我们,各学校能够较好地落实已有制度,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上。

各学校的传染病管理中,打工子弟小学的管理状况欠佳,其“校医为疫情报告人”和“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上课”2项达标率较低。《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建议学校指定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员为疫情报告人。被调查打工子弟小学疫情报告人多数由没有医学知识的班主任或校领导担当,极易出现漏报、错报。但整体上,本次调查结果学校达标率较2007年调查结果[5]有所提高。

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了解传染病传播机制及预防措施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6]。通过小组访谈了解到,自2003年我国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后,学校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进一步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及教师的防治传染病意识均有所增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包括校医在内的相关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家长的不配合也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调查中发现,部分家长不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因害怕学生耽误课程而坚持让孩子带病上课。因此,也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

传染病发生的早期有效反应是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最有效途径[7]。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建立与落实能够保证其对传染病发生的敏感性,是防止传染病校内流行的根本保障。本次调查的结果总体情况较好,说明各学校对该项工作予以了一定的重视,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做好此项工作,完善细节,为学生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疾病预防控制:规划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2] KRETZSCHMAR M, MIKOLAJCZYK RT. Contact profiles in eight European countr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modelling the spread of ai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PLoS One,2009,4(6):e5 931.

[3] 楼乐平. 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 :532 - 533.

[4] 高涛, 杜力. 试谈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8-39.

[5] 郭欣, 王星火,石坚.北京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1):22-24.

[6] BLOOMFIELD S, EXNER M, FARA GM, et al. Prevention of the spread of infection:The need for a family-centred approach tohygiene promotion. Eur Surveill,2008,13(22):1-4.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住宿生安全、交通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解决我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存在问题,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切入点,抓好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的落实,重点排查整治中小学、幼儿园在交通、校舍、食品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防控体系,堵塞安全漏洞,落实工作责任,不断提升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二、工作重点

(一)校舍安全。

对于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C、D级危房,且未能得到改造的中小学校舍,一律停止使用;对新出现的存在安全隐患校舍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暂时无力修复的危房,要及时封存,严禁教职工和学生进入危险区域,防止房屋倒塌等安全事故发生。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应急管理局。

(二)消防安全。

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XX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和规定,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校外学生租住点、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证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应急管理局。

(三)在建项目施工安全。

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加强教育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区域要按照规定设置防护网、隔离带、警戒线,施工人员要配备安全防护设施,施工现场必须封闭,确保师生安全。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应急管理局。

(四)交通安全。

加强师生用车管理,使用本校校车的,司机、车辆必须证照规范、齐全。组织学生外出考试、比赛、汇演、勤工俭学、实验、实习、参观、研学旅行等需要使用经营性包车的,应选择有经营资质的客运企业承担运输任务,配备合格的驾驶员和合法的客车执行运输任务。驾驶人员必须证照齐全,经验丰富。学校要在外出前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劳动安全教育等,并配备学校领导和足够的教师带队,办理相关保险手续,保证外出活动安全顺利。严禁学校租用农用车、拖拉机等不符合规定的交通工具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积极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交通警示标志、斑马线、上下学时段要有教师值班,公路沿线、交通要道附近学校积极协调交警部门,在上下学时段保证有交警疏导交通、建立临时停车位等。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交警大队。

(五)食品安全。

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保证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和卫生体检工作,进行岗前培训。与卫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密切配合,从食品的采购、运输、存储、留样,到学校食堂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等每个环节实行完整的过程监控和检查。同时,做好预防流感和各种传染病工作。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局。

(六)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安全。

除教学、生活、工作所需外,校区不准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人员,须经过专项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教学用危险品要有专用仓库或橱柜储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配备相应的消防等安全器材,制定防范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完备出入库手续。教学用危险品的领用,必须有两人以上,由领用人填写领用申请表,经单位第一责任人批准后方可领用,当天领用当天使用,并有详细的实验用量记录,由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备查。

学校要做到学生宿舍检查经常化,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一经发现立即收缴。学校不准将房屋、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影响教学秩序及师生安全的经营活动,尤其不准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及经营。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七)重点部位安全。

校内各安全重点部位(门卫、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仪器室、财务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配电室、锅炉房、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礼堂、小卖部等),都要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岗位安全员。重点部位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落实常规化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必须要做到:每日巡查、每月检查、安全设施和器材必须在位完好、档案详细、有细致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对要害部门和重点部位,学校要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监控设备,防止因管理不善发生失火、失窃、中毒等事故。同时,严肃查处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器械进入学校,坚决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

(八)校园及周边安全。

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幼儿园)等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协助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危害师生安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配合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道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进行综合整治,尤其是对各种事故易发的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进行彻底整治。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非法网吧、书摊、小卖部、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流动饮食摊点等场所。

加强少年儿童人身安全和防拐骗安全教育,开设安全教育课堂,层层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教育局、学校、班主任、家长)。督促和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真心、耐心和爱心教育学生。同时,提高公安、教育、人社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及时查处有关违法违纪问题,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广旅体局。

(九)重大集体活动安全。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安全防范工作,严防交通意外等重大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公益劳动等大型校内外集体活动,都应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公安交警大队。

(十)校园网络安全。

建立校园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加强校园网络安全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值班,及时删除网上各种有害信息,确保校园网络安全。未经宣传部门和教育局审核同意,各学校、幼儿园不得在网上短视频、微电影、快手、抖音、美篇等网络作品。因相关作品引起严重后果的,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和者责任。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配合单位:县委网信办、县公安局、县文广旅体局。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

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师生安全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安全教育主题报告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二)加大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校园安全工作向学生、家长、社会宣传,形成全方位的工作格局,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形成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排查力度。

进一步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和专项检查力度,建立完善以学校日常自查为主,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点和一般检查、专项和综合检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齐抓共管,力求实效。

(四)完善联防机制。

加强教育、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和所在镇及派出所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安全整治工作合力,开展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应急演练。

坚持开展中小学生逃生演练活动,建立“指挥统一、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

(六)做好排查整改。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安全隐患台账管理制度,规范检查内容程序,注重检查实效,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七)强化学校“三防”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保卫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提高学校“三防”配备合格率、使用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学校主要负责人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校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履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各学校校长要亲自抓,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各校对检查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或上报,确保师生安全。

(二)加强安全培训。

各校及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培训班、交流学习、岗位练兵、网络培训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校园安全培训。要扎扎实实搞好校园安全教育活动,以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带动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同时,各学校要加大对新进教职员工、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安全管理、安全事故防范、应急事故处置能力,要加强对学校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深化宣传教育。

宣传部门及各学校要加大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学习宣传力度,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工作格局。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财务主管;财务职责;经济责任

一、中小学校长“财务主管”角色的价值解读

1.重视财务,有利于财经政策的贯彻落实。财务是学校资金管理、风险管控的重要活动。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财经纪律、开展财务收支管理、提供资金保障、防范财务风险。财务基础好不好,依赖于校长的重视度;财务工作开展如何,要看校长对财务的支持和领导。由于财务涉及政策较多、纪律要求高、产生的利益矛盾大,校长在财务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2.规范财务,有利于经费管理的合规合法。财务是有规则、有纪律的经济活动,而合规合法是财务最基本的要求。尽管中小学经费渠道较多,但财务管理机制相对集中。校长对学校经费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体现在日常经费的审签方面。校长管控好,学校财务基础就能规范好。3.认可财务,有助于维护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财务主管”,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而学校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是校长财务的助手,是日常财务工作的具体经办人。如果校长认可财务,深知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也对财务工作的烦琐性、复杂性、风险性特别理解,那对财会人员来说就是一种鼓励和心理的安慰;如果校长对财会人员的职称职务、工作业绩、素质培训等给予支持和帮助,那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就能得到维护;如果校长能以身作则,认可和支持财务工作,那教师群体对财务工作的认识才能更加清楚,财会人员的地位和形象才能得到提升。

二、中小学校长“财务主管”角色的实践偏向

1.“财务主管”权限有限,统财和理财积极性不高。尽管中小学财务制度对校长的财务职责做了相应规定,明确认定中小学校长是财务的责任主体,负责学校教育经费的审批和管理,然而,根据中小学校制定的相关财务制度来看,校长的经费审签权限较小,单笔经费超过一定金额则需通过校务会来集体决策。这对中小学校长虽然能起到制约作用,但不利于校长对经费的统筹和规划:校长仅能在满足现状的情况下把有限经费管好和用好,而在如何开辟财源、做好资金统筹、增加学校收入、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则显得不主动、不积极。2.过度依赖地方教育主管,财务作用发挥不足。综合现有的中小学财务管理状况,教育经费按照学校独立核算和“校财局管”的模式开展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对于独立核算教育经费的学校,校长和财务人员的财务职责停留在学校日常经费的票据收集、票据审签和账务系统中的报销录入,其审核和支付决定于地方教育主管的会计核算中心,校长和财务人员对学校经费可以查询账务明细。“校财局管”模式则几乎都集中到地方教育主管的会计核算中心,学校只有报账员,而校长就是经费签字员,经费报销是否符合财务规定、票据是否合规、经费是否支付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确定。如此一来,校长的财务责任和财务风险都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校长也无须关心和重视学校经费的日常管理。这不利于校长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不利于校长主动有计划地开展经费的筹集与投入来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改善和办学质量的提高。3.按部就班做好财务工作,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习惯于已固化的学校财务管理机制,按部就班地履行财务职责。校长在任期间,主要将精力放在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更多考虑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的各项指标的考核。但这一切与学校经费的筹措和使用分不开,没有经费的支持,学校只能维持现有的发展水平。然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依赖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创新。事实上,中小学校长对学校经费的增加是充满期待的,经费的充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满足教职工需求。然而,现有的中小学财务管理机制使得中小学校长在正常履职的情况下,始终停留在保守的财务管理状态,缺乏创新财务管理的动力,缺乏为学校事业发展去拓展资源开发、增加收入的财务积极性。

三、中小学校长“财务主管”角色的履职尽责

中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本刊记者: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陈桦副省长明确提出:“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把教师队伍建设好。”请问。我厅将如何贯彻落实?

人事处:陈桦副省长非常重视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推进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我们就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一系列调研。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作为新时期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将着力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本刊记者: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与基层教师关系非常密切。请问厅里有哪些举措?

人事处: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厅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将认真解决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编制紧张、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修订方案。拟适当提高农村教职工编制标准,实行员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设立规模小的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最低保障数。确保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我省将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农村任教奖励计划。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县以及乡镇(含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同时,开展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活动,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三是组织实施农村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我们将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启动实施“万名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千名农村骨干校长培训计划”、“特级教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送培下乡计划”、“优质培训资源输送计划”,为农村中小学校培养一批教学、管理骨干。推动大规模培训农村教师工作的开展。

四是进一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坚持和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鼓励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形式,引导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带教。

本刊记者:基层教师十分关心厅里关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具体措施。能否介绍一下?

人事处:这方面。厅里今年有四个方面举措:

一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广泛组织社会各界参与评选“感动福建十大教师”活动。同时评选表彰一批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省“师德标兵”,组织开展师德报告活动,召开师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是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启动“中小学教师百千万计划”和“中小学校长155计划”。培养一支由教学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的多层次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批中小学校管理专家。同时,组建一批省级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大力加强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开展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达标评估工作。充分发挥进修校作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改革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实施新一轮一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一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实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组织实施《2007-2010年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规划》。

本刊记者: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牵动人心。厅里在这方面有什么工作计划?

人事处:人事制度改革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将根据上级有关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是开展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改革试点。分别在厦门市思明区和泉州市鲤城区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定期轮岗交流试点,逐步实现同一区(县)域内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促进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

二是组织实施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岗位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和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