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应高考考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为了高考成绩而服务,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的去背诵。虽然在此模式的教学下学生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能看到的分数上的效果不能掩饰了学生即使花了大量时间去背诵古诗词,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也不懂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教学的真正效果没有实现,对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存在着相当的缺陷。因此,改变古诗词教学的误区现象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误区

(一)忽视了古诗词的熟读成诵

诵读是我国从古至今最为传统、最为有效地读书的基础方法。宋代朱熹曾在《读书之要》之中说过“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处于吾之心,然后有得尔。”可见诵读古代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因此,学生要想学好古诗词,首先就要会诵读。

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看重学生能否将古诗文背下来,在学习方法和过程上有所忽视,学生只需要可以背诵某些重要语句就可以了,导致了古诗词学习在基础上就存在了很大的误区。而在对高中的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们大声诵读,体会作者在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的灌输自己对古诗词的基本感受,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产生了很大的误区。

(二)忽视了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古诗词学习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可以背诵,并且在背诵的过程中能理解古诗词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和意境。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分数,让学生去背诵那些易考的重点诗词句,还让学生不厌其烦的做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题目,这样不仅太浪费时间,而且没有让学生们从整体的角度上把握全文,学生们虽然背得了几个诗词句子,可是却没有在整体上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作者写作的心情,不能理解古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意境,这已经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三)忽视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意境是指古诗文中蕴含作者当时写作的感情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说是对作者意境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意境才能算是真正懂得了古诗词的真正含义。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意境的重要性,在对学生的讲解中也只是单纯的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误解了古诗词真正的意思,失去了古诗词真正的涵义,而且让学生们没有实际的感受,无法想象作者寄予在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

(四)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应试教育环境严重影响了高中很多科目的教学本质,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对高考过度重视了,认为高考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发展。高中语文的学习受应试教育很严重,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选择牺牲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就是因为这样,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就喜欢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师只是根据历年语文考试的重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真正理解,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本质时产生了偏离,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使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走入了一个“背多分”的误区。

二、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一)熟读成诵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在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经常进行感情的诵读,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对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们在进行有情感的诵读中,体会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

(二)加强对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学生在对古诗词全文背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具体含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对作者蕴含在古诗词中意境的学习。因时代背景和情感环境的差别,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当中,真正的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升华。

(四)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

前文已经说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习古诗词真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强行要求学生们去死记硬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走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杨彩云.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考试周刊,2013,(55):28-29.

[2]莫兰花.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阅读(中旬),2011,(5):254-255.

[3]郑建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研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7):61-61,62.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层次化教学;分析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文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审美能力、阅读能力、实践能力等。高中语文的阅读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读背解评写训练层次的要求。在具体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这几个重要的教学层次,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许多教师和专家都做过一些探讨,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读背解评写的层次化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如何读

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开端和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内心世界,提高文学素养,读出文章内容的特点和特色,而不是一味地“盲读”。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和知识存储以及生活经验,排除文章障碍,字句读准、读顺。学生不仅应多读课内书,还应读丰富的课外书,古今名著,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都要读。读得多了,思维能力也就强了,视野也宽阔了,写作能力自然也跟着提升了。模仿名人的写作技巧,加以雕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模仿,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文本,流畅、细腻并且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广泛阅读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人生,视野得到开阔,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举多得。所以,多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丰富的阅读经验,学生的素材积累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二、如何背

我们应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事实上,这也是古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非常有效的方法,相信教师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背诵是朗读的升华,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让学生不断积累美文诗句,养成良好的习惯,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代诗文和优美篇章。背诵的确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背诵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在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积累,自己理解文章的意思,遇到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也不会觉得陌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背,脑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诗文,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气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三、如何解

解,是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意思描述出来,清晰地理解文章。这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方式。解,是说的层次,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教师,也要对这些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断鼓励学生,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应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太恰当的描述,教师应把握分寸,不能盲目给予否定,要学会正确引导和改进,不可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很多语文教师教学方法老套,按部就班地把知识讲给学生,课堂缺乏新意,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还有一些教师只注重课堂笔记,学生只是机械地抄写老师讲述的内容,不动脑思考,被动地“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应该摒弃。真正的解是建立在自己经过思考而得出来的对文章的解释。

四、如何评

评是在学生客观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答案,这个答案是学生自己的主观认识,通过这一点,可以检验学生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力”,而语文则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读、背、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评述文章观点。评述不一定要多有道理,多么严密,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努力的成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

五、如何写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写是十分关键的。通过写,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印象、发现问题、拓宽文学思维,一些优美的句子能源源不断地从脑中涌现出来。我们不但要提倡多写,还要知道自己想写的东西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在文章被理解的同时,更要富有美感,不要拘泥于生活,要挣脱束缚,开拓思维,把自己的所想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不断突破自我,挣脱束缚,大胆创作,自由遐想,把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教育学生多积累素材,积累得多了,才能做到有感而发。有了生活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就不难了。

高中语文虽然把握考试的方向和命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更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这两点是学好高中语文的法宝。教师需要对自己备课的材料进行精心筛选,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发扬民族精神,让学生具备正确的理念和思想,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第3篇

一、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填鸭式”教学

“填鸭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做笔记。学生只要将教师的授课内容记录并记忆下来,课程的学习就算完成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难以自己体会课文的精神内涵,而且会使学生丧失主动理解课文的意愿,只依靠教师的讲授,将教师的理解作为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意识,思考能力受限。在考场上,经常见到相似的答案和相似的文体,这就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所造成的结果。

(二)“互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平等,在课堂上对一些问题进行互动讨论。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出现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由于高中的课程有着较为严格的进度要求和课时限制,学生的学习带有更多的应试色彩,所以在高中教学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难以实行。

二、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

(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抛弃

新课程改革无疑给了教学工作者以创新的动力。很多教学工作者有着彻底变革的决心,而且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屑一顾,认为其一无可取。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过度重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于是出现了所谓“探究法”的滥用。这种“探究法”被滥用的后果是,很多的语文教学过程被科学化了。整个过程变成了一种技术和程序,从而使语文的语言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弱化。正是因为教师滥用“探究法”,主张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直接的教授,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度强调,很多教师对“填鸭式”教育方法退避三舍,从而不敢在课堂上讲授观点。更有甚者,将教师课堂讲课的多少作为新课改成效的衡量标准,讲得越少,就代表新课程改革的力度越大。这种形势下,教师很少讲课,而是将课堂改造成学生的舞台。让学生登台讲课,甚至成了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的标准模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会错过课文背景的讲解,学生的错误看法也会得到有效的修正。仅仅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有意识地避免对学生看法的否定,但是这就使得课堂没有了讨论的氛围,而只剩了学生的个性展示。

(二)忽视背诵

传统的语文课堂,重视背诵,将背诵作为一种法宝。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时期,有着较强的记忆力,所以很多教师重视对学生背诵能力的训练,选择大量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背诵材料。背诵既可以起到增加知识、积累材料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新课改的深入带来了教师的恐惧。很多教师不敢安排背诵任务,怕被人批评“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观点认为,只要是背诵就是“死记硬背”,而全面否定了背诵这一教学手段。但是,背诵也可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理解记忆课文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不应该遭到排斥,反而应该受到鼓励。值得注意的是,平时的课文背诵能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语言文字基础,从而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语文教学承受的社会压力过大

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以教人识字、教人说话作为自己的职责,还要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审美、人格和思想境界的全面提高。但是,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应该仅仅作为语文教学的任务,而应该是所有人文学科的任务。很多时候,一旦有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出现,语文教学的质量便会受到质疑。诚然,通过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素质甚至整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但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并不单单是由语文教学决定的,而且,语文并不是唯一的人文学科,将所有与人文素养有关的问题都归咎到语文教学上,是不公平的;同时,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仅仅形成于语文课堂上,还与其日常生活交际有关。虽然,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担子放在语文教学上,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视,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文素质问题不是凭语文一科之力就能解决的,提高人文素质,需要的是人文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

(四)其他人文学科的干扰

有的教学工作者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其他人文学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虽然现在的教学工作讲究学科间的合作,但是过多引入其他学科反而会使语文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如果讲述《史记》的篇目就大量引入历史材料,语文课就会变成历史课,随着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文学的美感也丧失了大半。这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使得语文知识的学习收效甚微。虽然语文课堂需要有形式上的变革,需要多样化的因素,但是所有的变化应该围绕着语文教学这一重点,所有的教学形式和其他学科的内容都应该服务于语文,而不应该使语文教学的主旨淹没在花样迭出的形式中。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引导教学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遇到的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不高,甚至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一种畏惧的态度。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也就不能够很好学习文言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也不能达到要求。而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也采取了传统方法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必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很多学生就会对文言文失去兴趣,感觉文言文枯燥而困难。因此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采用引导教学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语文成绩,也能很好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一)无法起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文言文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对这些文化加以继承,从而能够陶冶情操,让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但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注重让学生记忆文言文,理解各种字词的使用方法,因此就需要学生对于文言文大量的进行背诵。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畏惧,也就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文言文应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的影响上也就不会有着应有的效果。

(二)让学生对高中语文产生畏惧心理

由于高中学生的时间十分宝贵,因此在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也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背诵以及掌握文言文字词的使用方法,不仅会让学生宝贵的时间使用的太多,也会让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加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不仅无法陶冶学生情操,也会让学生在高考语文中不能得到优异的成绩。

二,如何采用引导教学的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文言文

(一)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美

文言文语句凝练,词句优美,蕴含着极其细腻的感情以及丰富的画面感,并且语句排列骈四俪六,朗朗上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利用到这一点,让学生领略到文言文中的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为学生描绘出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画面,并且要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从而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音律所带来的优美感受。在这样的方法下,首先学生能够了解到文言文中朗朗上口的感觉,进而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在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巩固自己对于高中语文方面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通过文言文锻炼写作

由于文言文中的语句和音律都十分优美,因此如果学生自觉自愿的阅读文言文,那么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对于作文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不高,在考试中不能得到高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文言文中的典故和语句。目前高考中的高分作文很多都是因为使用了文言文中的语句,由于文言文的词句精致优美,因此如果在作文中适当的使用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作文的成绩也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师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作文考试中使用了文言文词句,那么学生可以取得较好的作文成绩,也就能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为了取得更好的作文成绩而积极学习文言文。

(三)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与时代联系起来

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是编写人员精心挑选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文言文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美,也可以在时代背景下教育学生。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言文所体现的内容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相联系,让学生讨论文言文对当下社会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到《六国论》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于当下的一些国际事件作出讨论,从而利用文言文中的内容来分析时事新闻。在这样的方法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文言文知识进行讨论也能够将文言文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对于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四)引导学生将文言文所体现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承

文言文中蕴含着我国数千年来的珍贵的民族文化,在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时应该着重注意这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样不仅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文化为自己带来的好处,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这些民族文化对自己文化素养,情操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陈胜吴广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在学习《师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在这些文言文的学习当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这些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并且加以利用,从而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

三,结语

文言文对于我国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它是人们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而言,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显得无味而且枯燥,并且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将文言文进行背诵,因此目前很多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利用引导教学的方法能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真正的美,并且学生可以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磊.学习兴趣培养之高中语文文言文[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1):14-14.

[2]韩朝艳.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的路径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3,(7):48-48.

[3]冯卉.高中语文文言文兴趣的培养和水平提高的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3,(19):49-49.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075―01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在教学工作中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程度不够;其次,是因为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力度不够;再次,是过于急功近利,带着过于浓重的应试色彩;最后,是因为教学工作者没有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精髓。

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抛弃

新课程改革无疑给教学工作者以创新的动力。很多教学工作者有着彻底变革的决心,而且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屑一顾,认为其一无可取。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过度重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于是出现了所谓“探究法”的滥用。这种“探究法”被滥用的后果使很多的语文教学过程被科学化了。整个过程变成了一种技术和程序,从而使语文的语言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弱化。正是因为教师滥用“探究法”,主张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直接的教授,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度强调,很多教师对“填鸭式”教育方法退避三舍,从而不敢在课堂上讲授观点。更有甚者,将教师课堂讲课的多少作为新课改成效的衡量标准,讲得越少,就代表新课程改革的力度越大。这种形势下,教师很少讲课,而是将课堂改造成学生的舞台。让学生登台讲课,甚至成了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的标准模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会错过课文背景的讲解,学生的错误看法也会得到有效地修正。仅仅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有意识地避免对学生不当看法的否定,但是这就使得课堂没有了讨论的氛围,而只剩了学生的个性展示。

二、忽视背诵

传统的语文课堂,重视背诵,将背诵作为一种法宝。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时期,有着较强的记忆力,所以很多教师重视对学生背诵能力的训练,选择大量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背诵材料。背诵既可以起到增加知识、积累材料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新课改的深入带来了教师的恐惧。很多教师不敢安排背诵任务,怕被人批评“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观点认为,只要是背诵就是“死记硬背”,而全面否定了背诵这一教学手段。但是,背诵也可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理解记忆课文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不应该遭到排斥,反而应该受到鼓励。值得注意的是,平时的课文背诵能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语言文字基础,从而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语文教学承受的社会压力过大

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以教人识字、教人说话作为自己的职责,还要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审美、人格和思想境界的全面提高。但是,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应该仅仅作为语文教学的任务,而应该是所有人文学科的任务。很多时候,一旦有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出现,语文教学的质量便会受到质疑。诚然,通过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素质甚至整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但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并不单单是由语文教学决定的,而且,语文并不是唯一的人文学科,将所有与人文素养有关的问题都归咎到语文教学上,是不公平的;同时,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仅仅形成于语文课堂上,还与其日常生活交际有关。虽然,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担子放在语文教学上,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视,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文素质问题不是凭语文一科之力就能解决的,提高人文素质,需要的是人文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第6篇

目前的初高中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信任,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透,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初中教师也慨叹高中教师的不够理解,认为有些知识是不需在初中阶段讲解的,那本来就该是高中教师的职责。

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如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

我觉得除了初高中教师多相互沟通、合作之外,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每个学龄段的不同特点,让这些操作策略得以正确归位,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高中的学习任务又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又有哪些?区别清楚之后,教师拿来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点之一,循序渐进,实施有效教学,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已经在补做程序性操作策略知识,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趋实在,更趋理性,使人文性有厚重的土地可以植根,也使初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找到一个可操作的衔接点,达成顺畅的过渡与提升。比如我自己,就忍痛牺牲了人教版中的部分选读课文,挤出时间恶补必要的语法知识,且基本参照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中的体系,从汉字讲起,到词、短语、句子、语病,使弱化了的语法重新重视起来。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个普遍的问题。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的高中语言教学都面临这个问题。多年来,我们感到高一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课时由规定的5节增加到每周6节,但效果仍不理想,不少同学中考语文成绩不错,但到高一考试,分数总是在60分左右徘徊。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所谓“初高中衔接”是指保持、强化学生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一步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一、研究初高中语文教育目标的差异

1.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理解主要内容”,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2.文言文阅读方面,初中“理解基本内容”,高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译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由此看来,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二、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

我们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步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

三、改进高一语文课堂教学

为探索适合高一新生语文学习的途径,一方面调整课时结构,我们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了调整,在高一年级试开阅读课,周课时5节,4节课完成必修本、选修本的教学任务。1节课用于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学校为此订阅各类杂志130余种,坚持了一年之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学习的阅读视野开阔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文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大家把自己对高一学生进行教育的理解融进课堂教学。归纳总结出:重在诵读、涵泳,重积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在“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则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尽力做到“老生常读不读,人云亦云不云”。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引导学生听课时重视能力的提高。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提高思维能力、阅读能力。

3.指导学生高效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高一学生难点在古文阅读,因此,教师授课时注意传授规律,如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规律,特殊句式的辨析与翻译等,学生练习时进一步强化对这些规律的认识,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4.指导学生学会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尤其在指导学生用好“语文读本”与上好“青春读书课”的同时,作读书札记,写读书心得。为此,我们编辑了“晴窗——青春读书课专辑”,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朗读 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吸收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朗读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把朗读提高到相当高的地位,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给出了相关表述,例如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该表述既表明了新课标有关高中生朗读能力语音层面、技巧层面、言语表达层面的新要求(用普通话、流畅、恰当),同时也包含了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

1.加强朗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多读多记规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口诵心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可以用规范汉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2.保持朗读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老师导行,持之以恒;重在实践中落实提高,创造机会多读多练。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朗读在其中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我们反对把早读时齐读式的朗读,提倡早读时朗读的多样性,这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产生厌烦心理:我们也反对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听专家朗读,老师范读,而不让学生参与的朗读,倡导教学中要因势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这才可调整课堂节奏,实现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反对把朗读扩大化,把什么文章都拿来乱读一气,倡导朗读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才可达到朗读之熏陶渐染,培养语感,升华情操的目的。

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学生朗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常抓不懈。还要纠正基础年级才需要朗读的错误观点,虽在高考中未直接考学生的朗读的情况,经其中许多题目都关乎朗读,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有赖于学生在平时大量的反复朗读来实现的,只靠大量无声的习题只会损伤语文的美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不会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考试高手。

3.扩大朗读范围。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有这么一个观念: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内容才需要朗读。他们把朗读训练与背诵等同起来,于是乎教师只要求学生去朗读那些教材中规定要求背诵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去朗读这些要求背诵的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背诵。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朗读只是进行背诵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不能把这两者等同起来。朗读有助于背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朗读的内容应该远远超过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内容。因为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还对学生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有着重要作用。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其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故而,朗读的内容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中规定的要求背诵的内容,应该立足于全部教材且走出教材,全方位地寻找朗读的材料,以期过到朗读真正的要求与目的。

另外,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即许多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进去。

高中语文背诵的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名家典籍里选择适合高中生学习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片段进行教学,比如说论语选段、孟子选段、庄子选段等,这些课文都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高中文言文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传统的文化,以深刻的人生哲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人生感悟,领会中国古代优秀灿烂的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片段赏析以幻灯片的方式播放出来;通过生活化的故事讲解帮助学生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实现文言文有效学习;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方式不断记忆文言文,理顺文言文的表达顺序,实现文言文背诵记忆的教学目标。

一、以多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幻灯片、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实现教案的科技化,幻灯片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影响等技术表现文言文所反映的事件、风景、人物,以幻灯片丰富多样的图片影像表现文字的内容。文言文主要的教学难点就是大篇幅的古代文字,虽然很多都已经翻译成了简体字,但是由于阅读方式不同,学生在理解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多媒体将文言文、翻译、故事图片等结合起来,学生的就能够简单的理解文章所描写的情景,理解文言文教学。

《赤壁赋》选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通过幻灯片的图片文字组合效果,将赤壁赋的文字进行分段,再配以各个重点画面的图片,以笛声或者箫声为背景音乐,就能够营造成月夜赤壁之下静谧、明朗的美好的画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所描写是天空的景象,通过图片可以再现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生活化的故事理解文言文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中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和生活经历,《烛之武退秦师》、《指南录后序》、《寡人之于国也》、都是生活化故事的凝结,在这类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析理解,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整篇文章完成讲解。比如说以评说的方式讲解《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在论说的过程中,首先对郑国和秦国的地理位置进行说明,文中写道:“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如果晋国得到郑国的这块地,那么无疑晋国增加了国土面积,秦国如果想要越过晋国到达这块途径,将显得困难了,那么灭亡郑国对秦国又有什么帮助呢?在列举晋国不受信用的事,晋国的国君当年受恩于秦国,许下承诺给秦国焦、瑕两个地方,但是“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才渡过河晚上就加固城防,以就是为证说明秦国和晋国结盟没有任何的收益,最后打消了秦王的顾虑,秦国撤兵。

评说的方式就类似于生活化的艺术欣赏,学生的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体会烛之武的聪明勇敢、大义凛然爱国情怀,难懂晦涩的文言文就成为讲故事的重要来源,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故事经过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再比如说《陈情表》、《项脊轩志》都是展现亲情的名篇,其中的生活化场景就可以让学生的以自己的生活理解讲解出来,这样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刻的理解亲情的可贵,教师也实现了自己的文言文教学目的。

三、多样化的诵读方式记忆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中文章分类比较多,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如《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滕王阁序》《秋声赋》《兰亭集序》等几篇文言文,是公认的美文,在高考试卷的诗句类默写题中有一定的分值,而且这些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的押韵、对仗都能够体现古代文言文的典雅,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基本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然后进行全文的背诵记忆,选择跳读、全读、理解记忆等方式实现背诵记忆。

记忆背诵的文言文多是以写景、抒情等为主,所以是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营造是文言文的主要特色,令人陶醉的意境美是文言文进行诵读时的重要帮助。《赤壁赋》之宁静辽阔朦胧美,《始得西山宴游记》之广阔无涯、浑然一体美,《滕王阁序》之色彩绚丽、远近错落、上下浑成美,这些优美的语言在记忆起来非常容易,押韵对仗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迅速的形成语感,加速背诵和记忆。教师在背诵记忆的指导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汇的反复讲解和诵读,形成基本的语感;学生的在休息或者早上完善进行背诵就能够顺利的背下来。注意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可以从重点开始,比如说《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常考的名句,围绕重点进行背诵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将文言文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展示,学生多个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文言文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的有效背诵记忆。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在高考出题特点以及文言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实现文言文教学的不断提升,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敏.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新策略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