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

王福重,1965年出生,经济学家,1998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现在北京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十余部。书斋笔耕之余,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现象,担任《上海证券报》、《国企》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主笔,香港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嘉宾。

当今时代,无论是理财、投资还是规划自己的事业,懂得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是大有裨益的。而经济学深奥的原理常常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王福重先生针对普通人群,写了本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人人都爱经济学》一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原本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又如此的有趣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全貌。

全书分3个部分,共20章,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讲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有的思维模式。第二部分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是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理论。第三部分为本书重点部分,着力论述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

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1723~1790年)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理论。斯密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把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了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批判了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惟一创造财富的产业,重商主义则认为商业流通是财富的惟一源泉,斯密在理论上批判了它们的偏见,认为只要是包含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价值;提出了政府的职能,即建立国防、建立严正的司法机构、建立并维持必要的公共工程,这被后人称为小政府的标准;提出了赋税的四项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指导各国税收的圭臬。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讲的是利他促进社会和谐,而《国富论》又说利己促进社会和谐,这被认为是一个矛盾,即“斯密悖论”。中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对此有精湛的论证,他认为,矛盾是表面的,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统一于利己心。

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

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

明朝有个叫朱载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词中道: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

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

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

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穷人的钱就是稀缺的。富人,超级富豪们,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这个资源就是稀缺的。

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的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你总嫌自己的胃太小。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但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所有个人都快乐,它们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

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

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

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

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是一位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他最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与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这也说明,经济学很重要。

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情景;案例

金融学专业的三个方向:银行、证券、保险,以证券方向的实践性要求最高。金融学本科专业证券方向的核心课程《证券投资学》,主要研究有价证券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所有参与者都将体验管理与预测,从而进行决策的个体成就感。有价证券市场紧跟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势,风险与收益并存,可能为个体带来莫大的收益,也可能遭受不确定性的风险。本文将着重探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方法论的应用环节,力求突破这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瓶颈,缩小与学生预期的差距,增强实战的体验感,获得基本分析、技术分析能力的提升,培养优秀的独立实践和创新人才。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期望值过高,理论难度大,技术分析的前期知识储备要求高,学生隔靴搔痒感明显,是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们通过对经管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对经济发展环节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尤其是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往往有一种去有价证券市场进行“大展拳脚”一把的想法,均形成了对该门课程的强烈的学习欲望,问题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是否能够被充当引领角色的主讲教师延续下去。《证券投资学》以其他专业课程为基础,其先导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公司理财》、《财务报告分析》、《统计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涵盖了经济学、会计学和数学领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架构做支撑,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大多数高等院校开设的《证券投资学》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辅助以实习基地参观和实验室模拟平台开展教学,但仍然在教学效果上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值得探究。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目标要求

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专业人才难以被复制之说也说明了专业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应是在普适的教育方法上体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独立实践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养成,而这正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课程《证券投资学》所需要的认知。该课程是理论经济学实践性检验的承接课程,同时也为其他金融学的课程例如金融市场、投资银行、投资基金提供先导,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独立的思维范式的养成依赖于一种惯式的方法论,这就是一种捻熟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过程。《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过程目标应围绕使学生理解和运用市场运行规律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独立实践和创新人才。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方法论实现途径

1.“一以贯之”,以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成就科学精神

每一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都应在学期开始前做充足的教学设计,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并通过引领、组织的过程表达出来。就本科教学的要求来说,“研究性学习”是《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理念很好的选择。以问题为核心引领,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以大盘的走势作为检验的工具是该门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宏微观的市场行情趋势预测是引领学生进行基本分析技能掌握的桥梁。例如,美国政府以及欧盟的对俄罗斯从外交、经济、国防、能源等方面进行制裁的决定将对全球的能源需求结构、价格有何影响,与此相关的有价证券市场将会何种反应。该问题紧密联系时事热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宏微观经济学的知识背景,分析稳定性相对强的外汇市场上相关货币的走势和短期行为见长的股票市场上相关能源产品的价格走势,并以此为例展开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微观结构的关注,进行为期整个学期的基本分析能力的实践过程。思维的连续性和创新性是一个长期过程的累积行为的成果,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去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养成能力。

2.“无独有偶”,以发展史再现情景的方式学习技术分析

波浪理论、K线图、WMV型等技术分析的形态和MACD、RSI、KDJ、OBV、轨道线等技术指标趋势线单独看来不仅晦涩,且展现不出其意义,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能够摒弃以上两种弊端。当然,这对主讲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学团队的分工协作与经验积累。查找出不同时期的个股、板块或者大盘的典型形态作为技术分析内容中形态理解与运用的方法是适宜选用的形式,结合学生的模拟炒股平台验证过程的结果将与学习能力的养成相得益彰。

3.“有的放矢”,微观个案检验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证券投资学》的案例方法具有特殊性,是所有高等院校本科课程中时效性要求最强的案例,注重微观个股走势和形态的差异而不是趋同或者普适,以情景再现为依托,以模拟平台为工具,指导学生在学期起初选择某一类行业中的某一家上市公司的个股作为观察对象和实践依据,进行证券投资的技能养成过程。每3---5名同学形成学习小组,同一小组的同学所选股票必须属于同一行业。在分组中应注意按行业和不同的板块均应有呈现,小组讨论所选公司的财务报告,重大事项、大股东和董事的稳定性等基本管理层面和财务层面的信息,在比较中预测微观个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股价走势,选择技术指标进行短期预测,形成报告提交给主讲教师,主讲教师于每周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取不同板块的个股进行重点点评。从学生选股到实时评析贯穿于整个学期,是该门课程中的复杂案例应用过程。

在具体的授课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独的知识点。例如专有名词、专有指标,可选取短小精悍的案例进行单独解析。例如对股票定价的过程学习,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学习等宜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论证分析。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收益实现过程宜选取真实的对应品种的交易工具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学习。

由兴趣引发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热忱和愉悦的课堂气氛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任务是以专业的素养和专业的态度将这个两者延续下去。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核心,突出情景再现加深对形态和趋势的理性认识,结合精心挑选与组装的案例保持学生求知的兴趣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法论应用过程。注重实时性、趣味性、衔接性的行业个股和板块的案例选取,增加学生的知识的广度,注重技术分析指标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知识的深度。

参考文献

[1]李晓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于丽红,兰庆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3]马文波,蒲涛,蒲适.证券投资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7.

作者简介

张薇薇,1982-9-8,女,吉林榆树人,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育技术;教学手段

随着中国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中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逐渐走向成熟,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逐渐成型。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证券投资也成为各阶层人士投资理财的重要手段。于是,证券投资学成为在校大学生重点学习或热门选修的课程,也是普罗大众喜爱点击观看的公共课程。

一、证券投资学的课程特点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开设了证券投资学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及其规律和对经济影响的经济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性强。证券投资学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本科高年级学生必修或选修的课程,其前导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等基础课程,同时要求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基本数学知识,才能对技术分析、基本分析、演化分析、量化分析等理论模块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理解。

2.应用度高。证券投资学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乐趣,也就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并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投资收益。虽然授课老师强调,在知识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应多观察少操作,不可贸然入市。但在实际中确实有不少学生是边学习边操作的。不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而且学习成绩比一般学生更好,钻研能力更强。

3.不确定性大。证券投资学的应用领域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地方,收益源于风险,而风险源于不确定性。因此,虽然证券投资学理论体系臻于成熟,但是即便学生完全掌握了整套理论分析方法,也没有办法完全消除其证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而只能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也正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所以喜欢钻研的学生总可以从现实操作中提取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证券投资学教育技术手段

针对证券投资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延伸学习、实训教学、实践教学、期末考试等多个教学环节引入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网络课程空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每一门课程都开设了网络课程空间,由主讲教师负责网络课程空间的管理维护。授课教师可以在网络课程空间上证券投资学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等教学信息,方便学生提前了解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关的教学安排。

2.慕课讲授方式。授课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教学日历在指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授课。但受到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未必能理解课堂讲授的所有知识点。为此,我们把每一节课录制成教学视频,放置在网络课程空间上,以慕课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击观看。需要指出的是,慕课和面授两种授课方式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教师可以在面授时,对慕课上的对应内容进行提炼梳理;而在慕课上,则可以对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3.微课讲授方式。慕课是系统性的线上授课,更适合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对照教学大纲,观看慕课的方式,完整地、系统地掌握证券投资学理论体系。而对于再学者,则更适合微课方式。微课强调的是模块化的知识传授。我们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或知识模块设计了简短的教学视频,无论是对个别知识点的回顾重温,还是深入研究某个知识模块,再学者都无需完整观看某一章节的慕课,从而提高学习研究的效率。

4.实训教学平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拥有专门的实训教学平台,引进了股票模拟操盘软件等专业实训软件,可以批量安排学生在实训室进行上机操作。然而,这种封闭式的实训教学方式限定了教学时间和地点,不利于学生自主训练。为此,我们通过与证券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借助对方的开放模拟操盘环境,让学生可以实时随地进行模拟操作。证券公司则把学生实训数据反馈给我们。

5.移动开放平台。针对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手机及手机里的即时通讯工具的现状,我们开发了证券投资学的微信订阅号,将网络课程空间里的相关教学信息同时在微信订阅号当中。同时,我们还提供微课教学小视频的链接方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点击观看学习。不仅如此,我们还计划在微信订阅号上开辟交流空间,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与学生交流互动。我们还将借助微信订阅号不定期竞赛信息。

三、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并用的效果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第4篇

(一)利润最大化。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通常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也往往建立在这一前提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具适用性。一则实现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长期亏损,势必导致资不抵债,从而陷入破产、倒闭境地,所以追求利润必然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二则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三则利润的获取,不但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还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所以人们一度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表述为“企业利润最大化”。在这种观点下: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越多,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然而,这种观点片面地将利润理解为企业的财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利润取得时间、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及获取利润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相比,由于它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无疑更为科学和合理。另外,股东(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充分考虑了利润取得的时间性、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以及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这几个关键因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但同时,衡量股东财富的股票价格不稳定,不利于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不利于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仅适用于上市公司。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因而许多企业将它当作最佳的财务管理目标。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假说在理论上

还不成熟:(1)“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且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所谓企业价值就是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而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不仅仅是根据企业目前的获力能力,更注重的是企业未来和潜在的获利能力,在实际中较难操作,实用性不强。(2)企业价值的概念模糊,其与股东财富的关系未理清。有观点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要领的两种表述方式,但有的学业者认为企业价值不能等同于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指的是企业总资产的价值。而股东财富指的是企业对股东的回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利益主体是企业,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利益主体是股东,由于理论界对企业价值的评说不一致,造成了其目标假设的理论也无法确定。(3)企业价值难以计量。由于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的界限模糊,因而其计量指标也不确定。“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他们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只强调一方利益忽视或损害另一方利益是不利企业长远发展的,而且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加强调职工的实际利益和各项应有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要求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应着眼于企业的总目标。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这是企业的重要本质属性,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经营应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为总目标。而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对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才能具备继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企业才能获利。

其次,财务管理目标应协调各契约关系主体的利益。随着经济学界契约理论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把企业视为一个契约网络的观点,这种契约关系主要有: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契约关系的形成改变了企业要素所有者的地位,现代企业不再仅仅属于股东,而应归属于各利益关系主体,如债权人、股东、员工等等。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参加签约的各方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另外,从“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关系看,各契约关系的主体都为企业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他们的收益大小与其承担的风险高低相对称。所以说财务管理目标应力求使契约关系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第三,财务管理目标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考虑社会责任。企业在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谋求利益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其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考虑其经济行为对国家、社会、公众的影响,才可能把“蛋糕”做得更大。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为此作出经常性的努力。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应是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它的内涵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出资者权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或企业财务管理在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上保持平衡。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是符合我国企业理财目标模式的三项基本要求。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最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目标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1)这种经过企业努力所达到的“最大化”目标,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终极的静态过程;(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的股东;(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的认同感;(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5)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法规,但一旦立法颁布实施,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都应严格执行;(6)关心客户的利益,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7)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的优化,持续发展能力的增长等。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正在企业中倾注心血的其实还是企业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而许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作为企业的股东常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投机者”角色,他们只关心市场上资本价差蕴涵的套利机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并着意。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第5篇

一、财务管理要适应新经济形势的要求

21世纪管理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要求,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的各项资源,还必将与自身经营活动相关的如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经营资源结合起来,以此来监控经营成本,资金流向,准确反馈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反映的灵活性,全方位掌握市场。为此,企业必须开始重新组织管理机构,改进管理模式。因此,财务管理必须站在为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服务的高度组织和开展活动。

1.传统财务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战略管理的需要

战略型财务管理要求对全球市场信息快速反馈,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市场信息的快速反馈,战略财务管理要求重视外部环境和各方资源,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只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主体,只对其资金流程进行管理,不能超越主体,不能以企业在降低各类经营成本和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寻找平衡点来研究外部环境,忽视环境的战略关联。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而传统的财务管理重点是资金流程管理。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了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大量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生产弹性、顾客满意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法提供。因此,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必须对传统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那么,开展战略型财务管理活动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2.战略型财务管理的特征

战略财务管理立足于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条件,充分汲取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战略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全局性:传统财务管理活动受旧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过多着眼于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事务性较强,很少关注带有全局性的财务管理活动,战略财务管理由于面临理财环境复杂多变,因此,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既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更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既重视非人力资产的管理,更重视人力资产的管理,而且同时注重现有的活动和将来可能的活动,并且可以提供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2)外向性: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传统财务管理基本上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很少研究外部环境,因而适应能力差。相反战略财务管理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观察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及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3)长期性:传统财务管理多数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短期化特征较为明显,缺乏战略意识,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适应性较差,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战略财务管理以战略管理为导向,要求财务决策者树立战略意识,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理财活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二、目前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争论较多的几种观点

企业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一项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既要体现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适应客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要求,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并注重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协调统一。目前对财务管理目标争论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企业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该观点认为,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除了以收抵支,到期偿债以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在发展中求得生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能够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如现金净流量、投资决策和筹资结构等。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追求目标,则会存在下列弊端:

(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这是西方学者在对一些破产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在企业面临破产前,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往往热衷于通过负债来获得杠杆利益,这是以增大企业风险为代价的,结果由于举债过多,最终陷入财务危机。(2)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易引发企业的短期行为。这是因为用利润的多少考核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业绩会使企业管理者只顾眼前利益,人为作高当期利润,其结果是导致企业长远发展后劲不足。(3)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使企业重投入,轻产出,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而成本利润率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但二者不可同时兼得。因此,这一理财目标会使企业管理者在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时,不断地增加投入,而不考虑供求关系,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将理财的最终目标看成是为股东增加财富。而股东的财富一般表现为拥有企业股票的数量与股票价格的乘积。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东财富就与股票价格成正比。由此可见,股东财富最大化实质上可以看作股票价格最高化,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股票价格的升降除受企业盈利的影响外,同时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是,这种观点还存在下列缺陷:

(1)强调股东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重视不够,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2)无论是在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西方,还是在刚起步的中国,在全部企业中上市公司仍然只占少数的情况下,这一目标显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3)股票价格真正能反映投资者的财富是建立在完善的金融资本市场基础之上,而目前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现金净流量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主要反映了企业

获利能力的高低,并未反映企业现实支付能力的强弱。一个利润额和每股收益很高,并且资产总额非常庞大的企业,可能在短期内会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破产。反而一个负债累累,常年亏损的企业,只要能筹集到资金,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也能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因为企业有充足的现金净流量的缘故,所以现金净流量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但是,现金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当企业持有现金净流量过大,表明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若以现金净流量最大化为目标,可能会使企业管理人员不顾风险地去筹集更多的资金,造成资源的浪费。

4.企业价值最大化

该观点认为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股东和各相关利益者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必然要进行博弈,而博弈的结果必然使股东效益与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缺点: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概念上给人们的印象比较抽象;计量上存在困难;不能直接反映出微观企业为了盈利这个生存的动因。所以,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不太合适。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新思考

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但他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只考虑了相关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而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利润最大化侧重于经营者利益,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则侧重于所有者或股东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常需要,并且都带有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即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求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今已是一个市场日益法制化、规范化,并且经济一体化趋势渐强的时代。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已成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生产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不再是资本、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资源,而是科学技术。很显然,从事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知识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最宝贵的资源。而企业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其资本也不仅仅局限于财务资本。相反,企业是一个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其财富的主要来源将转变为知识资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就是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妥善“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如果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势必要影响到相关主体的利益,从而不能理顺各项财务关系,最终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财务管理目标。况且,同西方普遍认同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一样,以上所分析的各种不同观点的共同缺点,在于只考虑到企业自身和股东个人的利益。那么,在一个崭新的经济形势面前,能否从更为广泛,长远的角度来找到一个更为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呢?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各项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效用最大化。

1.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虽然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但知识资本在整个社会进程别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一是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其他资源无法超过的;二是知识性生产要素具有非磨损性、可重复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项资源。可见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知识资本是财务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

2.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得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面临许多挑战。在资本运作方面,不仅要关注财务资本的取得、运用和资本收益分配等问题,更重要地是要关注知识资本:如在知识资本的取得上,财务管理要关注从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取得知识资本;在知识资本的运用上,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如何结合使用,如何有效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提高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识资本收益分配上,财务管理要关注知识资本如何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从这个意义上看,知识资本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内容,而其利用效率则成为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3.随着新经济形势的到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经营基础,即拥有一定的财务资本,同时,财务管理的战略趋势要求将知识资本纳入其中,并树立“人本化”理财理念。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必须创新。

传统财务的基本要素是财务资本,财务管理就是关于财务资本的运作。包括财务资本的取得、运用和收益的分配等,但知识资本的出现使得企业的价值不再体现在企业规模的大小上,更不体现在传统财务理论坚持的“流通在外的债券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与市价之和”上,而是体现在拥有知识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上。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在现代企业理财中,人们已普遍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投资有投资风险,但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风险及怎样去衡量和防范风险却意识淡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诸多因素会让企业面临更多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若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即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要求企业及其员工要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否则必然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5)风险投资倍受企业青睐,它们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就成为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

4.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共享资本收益。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资本结构,知识资本的地位将大大上升,且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的财务要求,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所以,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建立多元的财务目标主体,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

5.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日趋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对知识资本的管理要求重视并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才能最终达到资本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高素质的管理者应具有理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地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创新科学理财方法的能力。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从事财务与会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出自各高等院校,财务人员素质虽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他们普遍缺乏战略眼光,很难将自己的财务工作主动地融入企业管理系统中去。在实践中很容易使财会部门脱离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而新的知识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应该是“学习型的企业”,上下协调,共同努力才能使企业长久地发

展,因此,从这方面看,企业对知识资本的管理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树立其财务管理战略观。面对未来经济形势,现代企业价值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人才这一最积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潜力,形管理环境。而财务管理观念的变化与新技能的获得并不是同步进行的,人才是最关键的资源,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及产品都将发生很大变化,财务管理将在比如金融风险管理、保险管理、税金管理等方面增添新的内容。同时,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国际化,给财务管理较大的选择面。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面临的理财环境更复杂,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知识面上,将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的理财工作。因此,财务人员必须拓展知识和技能,其内容应包括国际理财专业知识、计算机、外语水平、国际经济法知识、税收筹划能力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公司财务人员适应新的财务环境能力。任何一家公司财务人员只有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才能实现知识资本效用最大化。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专业;统计与金融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0-0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长期以来培养目标单一,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大多数高校都是从事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如何确保数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教高[2012]9号),明确提出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保持传统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如何拓办新兴专业指明了一条道路。[1]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专业,长期以来从事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为适应我校把“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目标,拓展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专业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和工科的办学模式,我们及时调整了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统计与金融数学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及教学课程设置上做了相应的改革。

一、借助工科的办学思路,拓宽数学等传统专业的办学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的设置和调整,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教育的需求,同时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于数学基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借助学校工科的办学模式,我们在专业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了“数学知识基础扎实,统计实践能力深厚,金融应用能力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这与以前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有了本质上的区别,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三、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完善课程体系

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强能力结构知识的培养。做到既体现工科背景下数学专业的特色,又突出侧重统计、金融领域应用的特点的理论课程设计。[2]

做好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紧抓本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增强时效性,为社会服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添加适用性内容。理论课程的设计上,完善三大课程平台的建设:①设立数学平台课程。淡化经典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设立数学平台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结构、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运筹学、营销学、数学模型与实验等。②设立统计平台课程。侧重统计学科的要求,做好统计能力及计算分析课程的设置。统计平台课程: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与分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随机过程和随机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③设立金融数学平台课程。培养学生宽厚的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金融数学平台课程:最优化方法、金融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时间序列、商业银行会计、保险学、证投资学、营销策略、寿险精算学、金融风险管理。④借助工科培养模式,做到“工理结合”,深入改革实验与实践课程,力求加大应用性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设置了长达43周的实验、实践类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营销实践,国家职业资格教学,社会实践(暑假),营销策划,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统计学软件,金融实务训练,虚拟金融投资等。

四、精心统筹安排,优化各个模块之间的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专业方向设置的主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分析各门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改革传统数学教育教学体系,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组织与管理等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性教学设计环节上。

1.整合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淡化经典数学理论要求,强调基本概念理解、基本运算掌握和基本数学思想的贯通,做到“必需的一定讲、够用为主、技能为上”的标准来删减理论、设置实验、设计实践,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的取舍并注意不断的更新。[3]

2.构建特色鲜明的统计、金融数学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统计、数理金融、证券、保险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加深学生对现代经济市场基本概念和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市场的前沿问题,以提高对统计金融实际的“感觉”和直观能力。

3.构建适合数学专业、合乎工科能力层次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基本技能侧重统计、计算的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金融技术应用性,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性,增设如金融业务模拟、财务业务模拟等综合性营销业务模拟,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五、以培养数学应用、统计应用、金融应用为三个“职业定位”为导向,做到“淡化数学学科、强化统计、金融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以培养数学人才、统计应用人才及金融适用人才的三个职业方向,因此在构建专业选修模块上侧重于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经济、金融等基础理论,在修完必修课程后,学生可依据不同方向的职业定位进入专业选修课模块的学习阶段。专业课程可按以下几种就业趋势进行设置:①国家公务员序列。如统计、财政、审计、海关部门、信息调研中心。②商业银行。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③各类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④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各类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⑤信息调查分析公司。各类需要简单数据统计统计及基础金融业务的企业。

六、以社会导向为基准,做好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与实践,随时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与更新

1.重视企业对信息调研,统计、决策管理,将“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与社会相结合,与企业需求衔接,修改实验大纲及方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做到能与社会对接,与用户相适应。

2.做到学生“毕业双证”的实践教学改革。开拓信息,做好国家资质资格考试的引导工作,开设并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统计师从业资格、证分析师从业资格、理财规划师从业资格、信息调查员从业资格、精算师从业资格、金融分析师等考试引导工作。

3.做好“工”、“理”结合。借鉴工科的培养模式,多出社会,在学生毕业就业时做好“订单式”人才模式设计。

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是新生事物,如何从“老牌”师范专业中拓办新型非师范方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统计与金融复合型人才,其教学改革的研究和专业建设成为了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Z].教高[2012]9号,2012(10).

[2]姜礼尚,徐承龙.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11-13.

[3]袁军.金融数学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时代,2008,(13):68-69.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元年”,移动支出、众筹、网贷、P2P、民主金融等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并迅速普及。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被赋予未来金融发展主流的定位。余额宝、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诞生之后,使金融销售模式更具有现代化特点,促进了金融行业在网络领域中的飞速发展。准确了解和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并在此背景下找准金融专业学生的定位,已成为目前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金融学专业的人才既能胜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又能具备个人自主从事金融理财服务职业的基础与技能,实现就业与创业多元化。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清楚定位,适应金融形势的发展,突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参与就业竞争。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业发展趋势

1.金融业务向网络化、电子化发展。

2015年6月25日,作为国内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之一,背靠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的浙江网商银行正式开业。网商银行立足于服务小微,不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网商银行以互联网方式经营,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没有分行、没有柜台,纯粹线上运营,“是一家纯网络银行”。这种模式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更便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全新的网络化运营方式,对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挑战。

2.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互联网小微企业贷款发展迅速

大数据具有可实时性、可解释性及数据准确稳定性。互联网金融其实质就是对金融的大数据的重视和运用。众多的小微企业,在企业贷款时,银行要求提供房产、购车证明,用资产做抵押。而阿里金融则能够借助技术手段,把碎片化的信息还原成对企业的信用认识,建立信用评价系统进行信用贷款。比如一个小工厂,用电量一直在持续攀升,阿里就认为该工厂的业务很好,信誉就可以相应调高。大数据能让金融机构更全面动态化的了解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其信用情况,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金融大数据平台也在降低贷款成本、缩短流程及时间、进行贷款产品开发及风险的监管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3.借助互联网平台,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

以保证金和杠杆交易为特征的金融衍生品,一直伴随着金融创新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全球金融市场,每天成交的金融衍生合约交易金额高达数万亿美元。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银行业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数量达到两千多种,各家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适应客户投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投资产品组合更加便利化和常态化,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投资工具。

二、互联网时代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1.树立“互联网+金融”融合的思维模式

金融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行业,但互联网却是一个新出现的技术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大众化,两者的融合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选择,这基于两个行业在本质上有同一性,都是流动性、融通性。互联网金融是在业务上能同时处理相关联的资金流与信息流。“互联网+金融”需要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其中的一点是用户参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导致如果只从传统金融的角度去实施就会脱节;但如果全从互联网角度去体验,在金融的合规性、风险控制上可能又会存在问题。所以无论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只具备金融背景或只是互联网背景,都存在问题。

2.富有创新精神,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互联网金融是社会科学创新的产物,网路金融新时代意味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将会更加融为一体,金融与经济将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金融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将会更加普及,突破时空的限制。因此,独立学院要求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不可墨守成规,要具备创新精神,同时,要具备多学科综合应用的能力,能够将金融与统计学、数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互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进行融合,这是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从业者所具备的素养的基本要求。

3.基本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技能。

互联网金融是的金融迈向全球化、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金融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要求金融人才熟悉国际金融理论惯例,具备熟练的外语技能和沟通能力的要求,同时,适应金融国际化要求,为金融市场电子化、信息化、工程化做准备;要求金融人才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编辑和大数据信息处理和计算。

三、互联网环境下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理念不明确,培养目标没有准确定位。

金融学的学科隶属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话题,对金融学科发展定位不准确,就会影响金融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在课程设计和培养方面各具侧重点,需要在教学进度设置时重点考虑,但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课程设计的目标尚未明确。目前,我们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定位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颠覆传统金融业务经营运作模式的同时,更会催生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工作岗位。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避免金融类人才培养目标与金融行业发展的脱节,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跟上金融业的新发展。根据各大高校独立院校网站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围绕传统金融理论及业务,同时定位于培养传统金融业务人才,导致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为例,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很少或几乎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甚至连网上银行业务都很少涉及。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以培养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金融人才。

3.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应用能力培养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理论研究性人才培养与金融业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往往没有明显区别,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标,没有根据金融市场需求设计培养方案。造成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业产品研发与基层管理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却存在高校的大批金融学毕业生难以按期就业。金融学是应用型很强的学科,脱离时间应用价值的教学是舍本逐末,因此,金融学本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但是目前独立院校金融学教学普遍存在理论内容庞杂、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内容较少、讨论式或研究式教学学时偏少等问题,总体上缺失实践教学的设计与能力培养。

四、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的具体措施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热度有增无减,从趋势上看,对于懂得互联网企业运营管理、风险控制、创新产品设计等基础专业性人才和研发技术类人才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的两大需求。独立学院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适应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1.改革教学内容,丰富互联网金融课程

从以上内容看出,独立学院金融课程内容陈旧,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没有涉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就业空间。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再只是单一地以金融专业知识为主,要全方位叠加互联网专业知识。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源于传统的行业,从中不断繁衍出崭新的概念和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是针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而是需要增加基于互联网金融思维和金融变革的相关课程,从而让学生在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掌握互联网思维、创新和互联互通等能力。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造开放的、交互性强的金融通才培养目标。必须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首先,从金融岗位与工作实际出发,增加或删减课程内容,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完成对现有金融课程的调整。为了保证课程重构的有效性,应该加强教师的分工协作,使调整后的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其次,组织金融专业教师积极开发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例如P2P信贷、互联网营销模式、互联网融资、以及互联网金融操作实务等,并积极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最后,定期开展相关的研讨会、座谈会,向学生介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产品、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完善,在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的基础上,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2.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强化微观金融的应用能力

在既定教育资源下,应该适当强化微观金融,同时适当的减少宏观内容为主的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据的比重过大且存在重复交叉内容,而公司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信托与租赁、金融服务营销的与市场经济活动和从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课程则被排斥在主修课程之外,课时凸显不足。这种不合实际的专业课程结构需要调整,进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为止,许多高校的金融专业依然按照行业分公来设置专业方向,比如按照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这种专业方向设置的局限性很明显,与当代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不相符合,尤其与现阶段金融工具与金融理论不断创新不太适应,有鉴于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强化微观金融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

3.调整课程比重,突出实践操作能力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独立学院毕业生较少从事金融理论工作,而是在各层级金融机构中从事服务工作。因此,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掌握必要金融和经济常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中大部分课时用来开设理论课程和准理论课,比如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保险学、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学等,这类理论化的课程占到专业课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由于独立院校教学总学时的限制,在具体教学中这种做法使得对于那些动手操作技能训练和贴近实际岗位技能的课程,如商业银行业务操作、金融产品营销、金融理财实务、金融礼仪等内容安排不足。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实训、实践课程名不副实,从而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技能并未有效提高。

4.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优化课程设置,实现赛、教、学的融合。

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将技能季赛与课程优化紧密结合,为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技能竞赛规程反映了金融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技术标准,学校通过吸取大赛项目的内容和标准,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把互联网金融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要求纳入到日常教学。技能大赛都会突出关注行业岗位最新的技术规范,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考查师生技能、创新、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以技能竞赛为切入点,既能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与时俱进,又能让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广泛接触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趋势,真正实现了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和赛、教、学的融合。

5.整合专业课程,增加金融创新业务内容

当前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存在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以金融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为例,虽然教材版本不同,各自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但几门课程教材中有关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的内容基本相同,内容存在重复交叉,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如可将这些课程中涉及相同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基金等内容,由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协商,确定在某一课程中统一讲解,其他课程则重点讲述各自的侧重点。随着经济不断增长,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在不断加快,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适时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

6.独立学院金融学生就业导向的转变

独立学院金融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之中,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给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必须要做出转变。不要一味地只盯着传统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而是更重视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全方位的合作,达到双赢的局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订单式合作模式。根据互联网企业对基层业务岗位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通过引入经验丰富的企业讲师来弥补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师资不足的缺陷,让学生入校就能按照企业要求去培养,真正实现一毕业就上岗。

参考文献:

[1]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

[2]刘英.互联网金融时代高职金融教育的反思与改进[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3]李洪涛.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2012(9).

[4]张璐.论应用型金融本科教学内容改革[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5):116-118.

学理财微观经济学范文第8篇

广播电视大学是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全国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与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如今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站公布的数据,省级电大己有44所,下辖地市级电大分校(工作站)945所、1842个县级电大工作站、46724个全国电大教学班(点),成为“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巨型大学。近三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大学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市场经济使然,由教育部1999年4月决定、同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开放教育试点,’)更是起到了推手的作用。

然而电大发展还是不平衡的、存在着隐忧的。“开放教育试点”开展之后,“市场营销”作为一「]专业才于2001年正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自2002年开始,为数众多的省级电大在原专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各省级电大的课程安排基本一致。在这种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相互交织,课程设置雷同、招生范围重叠,服务岗位群相仿。由于两个专业实质教学内容没有明显区别,有约1/3%的省级电大只开设了其中一个专业或称方向。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个年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放教育试点”从1999年至今已近十年,在此期间,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教育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改革己经进入到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老百姓对教育、对电大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大教育模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同时,如何推动电大更加深入地拓展开放性,成为电大发展的历史性命题。,,I’l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形势。很多有影响力的高校都在有计划地开展网络教育,占据了不少的市场,如在湖南省就有外省几十所高校的网络学院开班设点,对电大的传统教育构成极大的竞争威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电视大学所面对的服务群体结构、以及所承载的教育使命都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原属于电大工商管理专业所服务的范围需要细分、作为其中的市场营销方向需要剥离,该营销方向的课程需要调整。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资料获悉,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信息制度以来,我国己经了11批共114个新职业信息。这些新职业都被正式列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新增加的职业中,有营销师、商务策划师、市场调查员、职业经理人、品牌管理师、会展经营策划师、采购供应师、国际货运、竞争情报分析员等等。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有理由相信,与营销有关的新的职位还会不断涌出,这些职位或把持战略、或塑造品牌、或掌控促销、或直面渠道……分工细致且责任重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为‘生命线”。这些职位群都需要精湛的市场营销知识,营销人才必须有专门职业素质、相当的岗位适应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自权威调查机构报告,全国人才市场招聘数量排前10位的专业占招聘总数的“.8%,其中,市场营销专业招聘人数居各专业首位。[3]目前电视大学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这种现实需求。

面对如此局面,作为电大市场营销专业的出路何在,己经引起电大教学体系内外人士的密切关注。唯有继续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该专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对策。

二、电大教学体系中“市场营销”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方向而存在的弊端

1.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与工商管理专业重叠,专业发展受到局限

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体系的特色之一是全国各省级电大教学计划高度一致。从可以查阅到电大教学体系的资料看,各省级电大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计划除了极个别课程有调整之外,7~8年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在开放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开设,故又称“统设”课,占全部课程60%以上;限选课和选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故又称“统服”课,占全部课程20%以上;在25至27门课程中约有2门课程可以由省电大开设,被列入选修课程中,称为“省开”课,教学资源由省级电大自主提供。

以湖南电大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为例。2002年开始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专科)专业,在2008年教学计划中一共开有25门课程,总计76.0学分,分布如下():根据计算下来,营销方向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重叠度高达卯%,因此电大“市场营销”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实至同归。

2.不利于满足社会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禽要

市场营销学属于管理学范畴,它虽然依托于工商管理,但它发展至今己经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研究市场营销全过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营销人才除了要具备工商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侧重于市场营销活动的技能训练,在市场营销策划、研究能力方面得到专业性指导和提高。

(1)从专业内容的涵盖面看,工商管理专业己经不能完全承载市场营销专业

自1978年算起,市场营销学在我国先后经历了引进和认知时期、传播和发展时期、理念推广和知识应用时期三个阶段。市场营销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对市场营销原理的一般介绍转变为向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提供咨询服务;企业对工商管理普适性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精通市场营销专业的管理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出路由偏重于大中型企业转变为大、中、小企业各层次兼顾,全民、集体、个体企业兼顾;市场营销学研究从消费品市场推广到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如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旅游市场等各个领域;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由致力于国内市场转变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外向型经济领域,并致力于国际市场营销原理与策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企业己经离不开营销,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EDrucker)指出:“任何组织若没有营销或营销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则不能称之为企业。”间企业广泛应用各种营销战略、策略、方法、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研究重点从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方法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市场营销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2)从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层次看,己经构成一个完整的发展链

在1984年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自治区教委批准开设大专层次“市场营销专业”,1986年又增设“国际市场营销专业”;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山东大学试办“市场营销专业”,同年招收本科生;在2001年市场营销正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时,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已有213所,到2007年,通过连续几年扩建扩招,包括民办院校在内,设有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已经超出400所。其中,设有市场营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估计有150所左右:从1990年中南财人商业经济专业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点申报成功到2003年中国人大商学院正式设立市场营销管理博士点、20(抖年上海财大增设市场营销学博士点,包括在企业管理等专业内招收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生的大学在国内有20余所。

(3)从市场营销工作从业人员的组成看,潜在市场大,发展前景好

据资料统计,历年排在企业需求量首位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其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不很高,本科以下学历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56%。闻市场营销人员服务的行业众多,就业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饮食业需要众多的营销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营销人才。据国家职业资格营销师培训机构粗略估计,我国市场营销从业人有6000万,而据估计国内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每年只有4~5万人;在从业人员中90%以上是由其他专业转行或非专业人员担纲,社会上存在大量实际从事市场营销工作、需要在专科甚至本科层次上系统学习营销专业知识的各类群体,包括那些国内外非经贸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希望考取高级营销师的高端人才在内。他们有相当强的自学能力,又不可能脱产或花大量时间进行重复学习,短期突击培训虽然有一定效果,可能获得高等级营销师资格证,但是要运用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得进行系统训练,当今电大开放教育尚没有进军此领域。如果电大市场营销专业层次分明、课程设置得当,是完全有可能将对市场营销知识有需求的这一部分潜在生源吸收到电大终身教育体系中来的。

(4)从目前在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方向的学员组成来看,结构是复杂的和多样化的在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方向的学员中,有小学毕业文凭的(经后天努力获取资格),也有在校学习或已经毕业的本科生,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为有市场需要而来,为自身的职业规划而来。但以往真正学到的知识偏重于工商管理,并非市场营销技能;有的学员报了名,听了几次课,觉得没有针对性,就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理念日益渗入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企业,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并且,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商品化发展和商品房信贷业务的日益红火,房产推销员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小轿车的大幅降价及国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轿车进入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己不再是神话,汽车营销人员日益走俏职场;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人的生命周期的延长、家庭理财的多样化,保险推销、金融产品营销日益成为热门职业..…加此等等,不但预示着市场营销专业在职求学队伍人员日益广泛、成分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也预示着市场营销专业将要细分出各种方向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如何稳住各种生源、不断开拓新的生源,实现很多地方电大提出来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册入学、严教高出”办学理念,使“以生为本”提供教学全过程指导与服务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在电大开放教育改革方面,现在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方向)承载不了企业和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任务,要改变市场营销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打造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队伍,除了用市场营销的战略眼光深入的审视电大发展的契机外,需要更细致的探讨和做更扎实的工作。

三、电大开放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1.将市场营销从工商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是“开放教育试点”改革的要求

在党的十七大“发展远程与继续教育,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精神指引下,根据全国电大运行模式,可以由中央电大在条件基本成熟的个别省级电大先进行分离试点,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界权威人士组成教育改革指导小组,开展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第一步开设市场营销专科专业、第二步开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进行充分论证,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社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方针,提炼职业岗位能力、确定开放教育专科、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特点缮制教学计划,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条件,精选课程内容,实行“五统一”的教学原则:主干必修课程(建议占全部课程30%左右)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学大纲、材、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分标准,把握准集权和分权问题上“量和度”的关系,以投资少、见效快、理盖面广的优势对成果进行推广,提升办学层次,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市场营销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提高我国从业人员和国民素质提供多层次教育服务做出电大人的更大贡献。

2.用创新的战略思想创办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方向专科所开课程与电大办学方针相矛盾(工商管理方向所开课程亦然),课程是务虚多务实少,学科味浓技能味淡。查阅各省级电大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的培养目标,基本上都表述为:“适用于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政府机关部门管理人员、个体经营管理者及与工商管理相关的各种职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经营与管理知识,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各种所有制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从这种表述上不难看出问题所在。

开放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要将普通全日制院校不能接纳的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纳入主轨道,实现不同学习层次间有机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开放教育专科招生对生源的要求并不高,对学成后要获得什么技能、能够从事什么具体岗位的指向性就一定要明确,由此制定的培养目标要使学员可望又可及。这里笼统地告白学员“适用于相关的各种职业……的管理工作”,打造的是学员的白领情结,与社会和企业对电大学员要求不高,要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1l的灰领情结、蓝领情结不符合。如今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开什么课程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讨论得非常多.针对专科层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如何利用自身资源,理论教学以“需要、够用”为度,以技术运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例如,有的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适用,工程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等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高职高专市场营销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争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可持续发展。”阁;还有的是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为主线,建立。一个专业,多个方向’模块式、开放型、个性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宽基础、高技能、适应性强的营销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与同层次的全日制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比较,目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的培养目标还是停留在与工商管理专业同质化阶段。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与当今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化培养目标差距较大。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课程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如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数学应用、计算机应用、经济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商品学、推销技巧、营业推广、广告实务、营销心理学、营销调研、销售管理、服务营销、营销策划、连锁经营、国际贸易实务、贸易谈判、物流实务、创业之路、营销新趋势、综合实习、岗位技能训练和毕业实习等。

当前一般本科院校都是根据企业或用人单位、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历史渊源和核心竞争力开设相关课程。其中综合性比较强、顾及面比较广、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设置为:一是必修课,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商业写作、专业英语、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商法、市场营销学、市场战略规划、消费者行为研究、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调研与预测、产品理、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促销管理、推销与谈判、营销策划、营销管理与营销分析和营销案例实训”;二是选修课,主要包括“商业政策、价格学、创业学、当代营销发展、零售市场营销、服务市场营销、工业品市场营销、沟通技巧。这种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为现实服务的要求,符合企业对本科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调全国电大有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条件,在长期的改革开放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有了比较好的品牌效应。开放教育试点改革己经到了关键时刻,要将改革不断深化下去,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取兄弟院校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横向联系,顺应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改革的主流,用战略的眼光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走向,激流勇进,迎头赶上。

3.用市场营销的理念经营市场营销专业

(1)电大开放教育要将市场营销专业独立出来,符合安索夫矩阵的密集化增长战略。只有不断开发新市场、开发新的产品,才能灌输新的活力。

(2)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客观环境要求下,趋利避害,开拓市场营销专业新市场,提供课程新产品必须凭借已经形成的一系列办学成果的有利条件,对市场营销专业脱胎于工商管理专业,直接面对社会竞争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做出SWOT分析,取得战略上的成功是完全有把握的;针对自身的不利条件,在战术上加以重视,稳扎稳打,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全日制高校营销专业所遇见的滞阻对开放式教学也许并不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例如,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加强营销实践的计划、要求和渴望,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一般院校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其难点在于:一是形式和效果的统一问题;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对于这一点,电大开放教学的特点是学员和企业之间有着更多天然的联系,若能因势利导,将不成为大难题。

(3)电大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可以用通识教育进行规模化扩展。现代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服务成为发展趋势,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市场营销人员时,不再单纯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对口人才,更重要的是具备某一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的销售人才。例如服装营销人才除了要懂得市场营销,还要了解服装设计、服装市场,甚至是国际的服装潮流,才能为服装营销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汽车营销人才不但要有熟练的营销技巧,还要具有相关从业经验,‘懂得汽车结构,了解汽车行业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全面系统地为客户服务。这种专业化的服务趋势对全日制高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增加了难度,因此各院校都在尽力依靠资源优势、利用行业背景、寻求企业合作、结合专业实际,办出各具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就在房产营销、机械营销、饭店营销、电子营销、旅游营销、服装营销、鞋革营销、金融营销、医药营销、计算机营销等ro个方向上提供支持服务。这样做的结果虽然增加了专业特色,但是不利于规模扩张,因此并不完全适合开放教育体系采用。电大开放教学培养的学生,大约有50%以上来自各种行业,相关专业知识己经初步具备,为填平补齐营销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电大将市场营销专业独立开设、成功后在全国电大系统中普遍推广扫清了部分技术障碍。

(4)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可分为五个层次。一是“高升专”:这是我国接受远程教育最多的一个群体,学制为二至四年;二是高升本:这是近二年出现的学历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学制一般为四至八年:三是“专升本”:学制一般为二至六年:四是第二学位学历教育:攻读第二学位,情况同专升本;五是研究生学历教育:须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娜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立专科(“高升专”)和本科(“专升本,’)二个层次,专科最主要生源可以定位在6000万市场营销从业大军中具有高中、职高、中专、技校以上学历者。培养目标定位在助理营销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紧密联系起来;本科最主要生源可以定位在以上群体中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相同或相近专业高等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者。培养目标定位在二级营销师(或高级营销师).这两个职业资格证的知识模块要求,与专科和本科的知识模块要求能够比较好地吻合,获取该资格证的从业年限要求与学习期限也能够较好地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