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职业卫生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信息化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资源、信息安全及信息产业等内容, 已逐渐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中, 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社会发展等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等范围不断扩大, 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职业卫生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 其研究的重点是职业人群及职业中的卫生问题, 包括工作环境监测、健康教育、安全卫生措施等内容[2], 主要目的是保证职工健康。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业卫生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1 国内外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1. 1 国外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①网站建设。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网站建设。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等机构都构建了专业职业卫生信息网站, 并分门别类的合理分配资源, 同时提供检索功能。此外, 美国CDC等还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媒体为用户提供及时的资讯。②信息标准化。当下职业卫生信息分类代码有MeSH(医学主题词表)、UMLS(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等, 信息模型有HL7等。

1. 2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 网站建设及信息公布是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政府网站上主要内容是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职业病防治机构等网站上包含政策、法规、专家、科室及职业病专业知识等内容, 与政府网站等相比信息丰富。

2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2. 1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家和职业卫生防治机构等越来越重视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2010年卫生部起草了“十二五规划”中卫生信息化发展意见, 一方面将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暴露无遗, 另一方面给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巨大的机遇。当下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下:①信息混乱。职业卫生信息内容丰富, 包括国家政策、职业病知识、防护技术等。当下这些信息资源之间的联系未建立, 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信息共享存在问题。②职业卫生信息框架及标准还未建立。③用户参与少。当下信息化的主要途径是网站建设。网站建设不仅信息不足, 而且用户参与度低。

2. 2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2. 2. 1 制定信息化建设相关规章制度 ①根据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制定当下和未来发展战略及工作流程。相关部门间加强沟通交流, 互通有无, 避免信息资源收集、利用重复, 逐渐实现资源共享, 促进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②建立职业卫生信息准则及标准。以国外先进信息模型、信息技术等为参考, 构建职业卫生信息化体系, 从信息开发、整理、处理及应用等整个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标准, 提高信息化规范性。

2. 2. 2 加强职业卫生信息人才教育及培养 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工作人员, 要加大财力、人力及物力投资, 培养一批高素质、有涵养的信息化专业团队, 提高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科学性。

2. 2. 3 信息保护 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危险之一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加大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和利用, 充分利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加强安全保护, 防止劳动人员个人信息泄漏。

2. 2. 4 构建国家级职业卫生信息服务中心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自主分配和管理。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分布式处理等基础上延伸而来的, 通过把计算任务放置在资源池(由大量计算机组成)中, 让各应用系统各取所需, 包括宽带资源、计算服务器等内容[3]。国家级职业卫生信息中心通过云计算将本地职业卫生机构连接起来, 形成连通网络系统。信息中心将国家政策、法律、职业工作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整理, 并综合考虑到当下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人员、资金、技术等, 一方面可以为政府监督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为监督人员提供重要参考及智能工具, 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2. 2. 5 职业卫生信息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 职业卫生的主要职能就是对职业人群健康及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预防。职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 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而职工实现价值的重要前提是健康, 因此职业卫生工作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ERP管理系统、GPS等技术将职业病预防、工作环境监测等相关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传输到企业信息中心, 实现职业卫生信息化中心和企业信息化中心之间的连接, 实现资源共享, 为企业工作环境调整、员工健康防护等活动开展提供重要依据[4]。

2. 2. 6 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职业病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 提高劳动人员健康意识, 同时也能让劳动人员及时的获取职业健康信息, 对照并不断调整自我, 避免出现职业病。

3 小结

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不是构建现代信息网络系统, 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系统不断提高职业卫生防治等机构工作效率,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为广大职业人群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共同参与职业病预防及治疗。要加强职业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构建国家级职业卫生信息化中心, 把职业卫生信息化中心和企业信息化中心结合等, 真正发挥职业卫生信息化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才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研读.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2,9(02):13.

[2] 本刊编辑部.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分析.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2(03):1.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当然也在会计领域广泛使用。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使用正在由电算化向信息化过渡。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工作逐步高效、准确,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计算数量和劳动强度,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良性发展。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会计行业内电算软、硬件不断完善,为会计信息化过渡做好了准备。在信息传播迅速,工作效率要求极高的今天,会计电算化进行的简单会计电子计算,降低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已经呈现出了与信息时代的种种脱节现象,只有加速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才能充分共享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度是信息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机遇;挑战;过渡策略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辨析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行业中使用时间长,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信息化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设施、技术条件、专业人才等前提下才能展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在具体使用和对会计行业的促进作用上有着众多区别。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手工完成较为困难或者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进行计算机层面的计算解决,主要是针对会计工作中的单个任务,操作环境也多为封闭操作,不与网络信息交互。会计信息化阶段时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为解决会计问题,而是与企业各部门实现会计信息共享,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合理决策,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重点强调其在信息间的共享。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部门内部解决工作问题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主要用途是优化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在企业中使用时涉及部门少,对公司其他部门工作产生影响小。而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会计信息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能除了优化会计工作,还包括向企业内其他部门及决策层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会计电算化使用中数据处理结果、财务报告等数据材料主要为会计部门内部使用或者提供企业决策层,但是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企业的财务共享程度,促进企业进行信息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更高阶段

会计电算化针对会计工作中人员手工难以完成或者无法完成的工作进行处理,是一种机械计算的模式,主要目的是解决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但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信息,并不能促进企业整体信息管理的良性进步。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会计电算化软、硬件设施、技术条件、专业人才等,加入网络互联和网络共享技术实现的深层次计算机信息财务工作,会计信息化不仅满足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行业效率提高的作用,还能在会计信息共享过程中,提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更全面的实现,企业管理必须借助于有效的信息实现信息化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更体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会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质量

会计信息化促进了会计信息在企业间各部门的共享程度,也提高了决策层使用会计信息的效率,在有效的监督下,可以实现企业财务质量的提高,促进企业对其财务的控制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部门单纯从事会计数据计算,账务记录、审核,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部门工作效率更高,企业财务管理可控程度增加,更有利于开展会计审计,实现对企业财务质量的监督和提高。

3.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财务质量对于企业能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会计工作决定企业的财务质量,随着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企业面对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如果仍坚持会计电算化,将会导致企业财务质量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影响企业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质量优化、企业管理意义重大,成为企业会计工作优化的必然选择。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1.会计信息化观念的强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大量计算机信息软、硬件的支持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需要企业管理者的的决策和资金技术支持。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企业效益增加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效率,不局限于模仿,真正实现对会计信息化的信息的利用。

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经过20年国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国家对会计专业人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有一定的重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国家、企业以及会计人员自身三方面努力寻求自身素质的提高机会。首先,在国家层面要重视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养,会计人员考核增加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的考核,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程度。另外,企业要注重内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培养多层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要明确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必然趋势,注意会计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的良好结合。

3.完善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

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结构,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有效发挥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指导作用。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需要结合企业整体信息化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构建企业整体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把握信息时代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会计信息化与企业整体信息化的管理的联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增加。

四、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下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的信息化必然促进企业财务质量的提高,加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盛国杰.浅论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9(S1).

[2]王锴,汪家常.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贡献与趋势[J].财政研究,2010(02).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网络化;市场环境;制度建设;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00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03

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马云为首的企业家们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企业发展的商务环境也和过去完全不同了。电子商务正在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前景,传统的企业生产销售模式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信息化发展,不融入电子商务的浪潮中,那么它将面临着巨大生存挑战。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电子商务和企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1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高科技互联网技术,将商务交流与企业的信息需求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商业经营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壮大有其必然的结果,一方面是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确实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盈利水平和品牌效应。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狭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用互联网进行商品信息交易,广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更多利润。

1.2 企业信息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现代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帮助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经营范围,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般的企业信息化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利用电脑软件来完成全自动化生产;第二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第三步,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来更好地完成电子商务。

1.3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

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刚在浙江义乌闭幕,会议上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成为了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两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而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领域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就必须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球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商务更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企业信息化也能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必须同步进行,并将企业活动、供应商选择、客户关系有效地融为一体。

2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 市场变化的因素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企业竞争越发激烈,市场需求动力明显不足,要想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为企业谋取利益,就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电子商务能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使企业随时处在市场信息前沿,减少企业盲目生产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2.2 企业的经营管理因素

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模式,要具有新的思维和经营理念,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技术的引进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技术能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能够提升自身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例如: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原材料价格情况,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可以知道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便于做到知己知彼。

2.3 政策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完全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将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都应该加强引导,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已经被证明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动力引擎,我国政府也在加大扶持力度,刚刚结束的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的企业,不论国企、合资还是私营企业,基本上都配备了台式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先进的电子设备,互联网使用率也超过了80%,没有互联网和电脑,企业基本无法开展正常的办公业务。进一步看,有超过3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独立域名,而且基本上每一位企业办公人员都会使用Word、Execl等办公软件,专业的财务人员还会熟练地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然而,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环境还不够发达、网络资源还不够丰富,电子商务离不开完备的电信市场,而我国的电信市场开放度和法制性还有待提高,一些网络资源受到限制、网络收费过高、网络环境不安全等现象还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3.2 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一方面,我国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不高,很多企业仍然对电子商务持观望态度,过度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企业信息、网上查询一些相关新闻和政策,而对于产业链集成、网上支付、网上贸易转账等方面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据统计,企业网站上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仅占17%,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采购的仅占23%,绝大多数的企业网站仅仅用来宣传企业形象、接收邮件等功能,很多企业几年都不会更新自己的网站;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较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很多企业经营者都是靠传统模式盈利并壮大的,他们很大程度上对电子商务有一些抵触情绪,而网络上经常出现的网络诈骗等消息,也让很多企业经营者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因此如何保证合法经营者的权利和利益,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3.3 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地区间差异过于明显,总体情形是:沿海好于内地,东部好于西部。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仅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信息化企业就占据全国的60%左右,而我国欠发达省份的企业信息化比例只有5%左右,这一数据差距在未来可能还会逐渐拉大,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的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也较快。另外,大国企、大型外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相当,但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为落后,这和企业自身实力、人才水平都有密切的关系。

3.4 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宣传、人才招聘等较为初级的层面上,对这些还缺乏与时俱进的新认识,还不清楚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能给自身带来什么,企业领导者还是认为应用电脑和打印机就是电子商务的全部,很多网络资源还没有被合理地开发出来,电脑也仅仅是处理文字、财务记账的工具而已。实际上,信息化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普及任务迫在眉睫。

4 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制定出一部完善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法律法规,让电子商务市场实现公开、法治、公平、诚信;针对电子商务中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的行为,政府必须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并利用先进的电子科技彻底解决网上交易安全问题,甚至可以引入电子警察对交易进行监管;对一些不守信用的经营者给予网上公示,对诚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政府奖励。从国家层面上改善企业网络条件,改进网络速度、降低资费标准等,从而降低电子商务的成本。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配送,我国的物流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如何保证物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4.2 加强制度建设

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放眼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积极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战略布局,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国家可以对市场进行培育,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也可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立一个各类型企业都能良性发展的制度保障,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等特性,这些都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来进行指导,促进不同规模企业、不同地区企业的电子商务协调发展,使企业信息化保持在科学合理的水平上。

4.3 重视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想发展好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关键。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人才短缺的现象,很多企业员工年龄过于老化,急需既懂得信息化建设,又懂得电子商务管理运营的人才来充实到队伍当中。企业要尊重知识和人才,选拔任用人才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要想办法将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用的人才保留住,并有意识地对年轻人进行培养,可以请专家来公司进行培训,更可以将员工送到先进的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培训。

4.4 发挥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

企业自身培训人才需要一段时间和成本,想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企业信息化,不能不重视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往往具有完备的培训模式、最新的资讯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也能为企业推荐优秀人才和管理体系,为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 结语

电子商务和企业的信息化是现代经济的标志,要想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也要积极稳妥地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也要重视电子商务的作用,并积极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北伟,徐越,单既民,等.网络信息生态链评价研

究――以淘宝网与腾讯拍拍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

践,2013,(9).

[2]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

[3] 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

[4] 孙嘉成.电子商务促进国际经贸发展的策略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4,(3).

[5] 霍宏.制约国内电子商务活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5-02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信息化就是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利用Internet开展的电子商务。

生产过程信息化是,形成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诸生产要素高效利用与集流通过程信息化是,建设企业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营销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应用为核心、市场创新为动力、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相沟通的企业市场信息体系,以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管理决策信息化是,适应企业内部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和集成高效利用的需要,建设支持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有效进行的信息化体系,包括支持企业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和高层的辅助决策系统,形成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所必须的企业信息化环境。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整体现状

以信息流为主要特征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许多煤矿得到广泛应用。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已占领了国内市场;我国已能生产用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备等等。上述设备为煤矿生产信息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产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已在大多数煤矿使用,基本上占领了国内市场;此外功能单一的监控系统(如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束管系统等)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也有不少煤矿企业开始采用三层网络结构(信息层、自动化与控制层和设备层)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实现了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许多矿井安装了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地点,调度室的装备实现了数字化。1000M工业以太网、光纤多通道传输技术等开始在我国煤矿井下得到应用,做到数字、语音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上传输,这十分有利于信息的进一步共享和信息化矿山的建设。

由于井下人员流动性大,有的设备在生产中也是移动的,为了实时采集到他们的信息或对他们进行控制,移动通讯和无线网络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尤其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小灵通系统的推广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在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煤矿计算管理网络得到普遍应用,建立了集团公司和各矿的网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生产调度、财务、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煤炭销售、办公自动化等管理系统,并得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少数矿业集团在实施ERP。

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各种电磁法探测技术、矿井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矿井地质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和综合分析处理技术,以及各类矿井组件的自动生产软件技术等已在许多企业得到应用。但我国煤矿信息化与世界先进水平以及其他行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孤岛。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制约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实现。一方面,通过煤矿机电一体化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却因为缺乏必要的通讯功能而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另一方面,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系统各自处于封闭状态,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增加了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二)信息化发展很不均衡。一方面,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矿区通信专网等工程建设实施推进较快,但企业管理信息化进展却相对迟缓;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差距很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比较先进的企业在生产组织、安全监控、经营管理中全面实施了信息化,并已从中受益。

(三)人才不足。煤炭行业缺少高知识、高水平的复合型专家。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拉动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因此,要求企业必须有既懂企业、又懂管理、还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来保证信息化和企业发展的对称性。

三、煤炭行业信息化必要性

入世后我国企业要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上与国际一流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竞争的内容已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品牌、营销渠道、服务质量、市场准入等全方位的竞争。面对用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的国际竞争对手,能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重要的有效途径。面对煤炭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煤炭企业需要利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来有效提高全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再造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改造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原则和发展方向

(一)建设原则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两面性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企业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环境,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和开展网络商务,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我国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也逐年提高。作为企业长久发展战略,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企业高度重视信息化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要想使信息化指导并促进企业发展,需要充分正视信息化正反两方面问题。客观事物都是存在两面性的,企业信息化也不例外,既然有利必然存在弊端,如何取长补短、掌握优势避免劣势则需要企业端正现实发展,因地制宜、适量发展从而获得更高收益。

三、企业信息化两面性的具体体现

1.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梳理企业的流程,为实施信息化做好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第二,建立所需的技术方面的体系结构,为实施信息化做好技术方面的准备。第三,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达到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2.企业信息化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增强了组织结构中的沟通、协调能力,使企业的决策方与执行方之间,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企业内、外部之间直接交流,中间环节的减少,促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以更加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得到了提高,优化了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能。

3.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外部资源的利用。企业在利用内部资源的同时应加强对外部资源的利用程度,包括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管理,相关客户的管理。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使企业更加注重外部资源的利用,如跟踪客户的后期反馈,客户维系,开发新市场,密切与供应商的联系等。在当今社会外部环境改变时,企业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及时适应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4.盲目的信息化建设容易导致组织结构的混乱。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涉及很多方面,这些因素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而现实管理的弊端就在于粗放式的管理以及过度的人情化,企业的规章制度敌不过人情,形成依靠人情来管理的模式,团队缺乏协同性,各部门不能密切配合。企业要真正实现信息化建设,就要首先从组织结构上面清晰梳理,决策层要掌握哪些信息,管理层要获取哪些问题,操作层需要如何运用工具,技术层则要开发哪些先进性与适用性软件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

5.人才培养需要与信息化同行。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目标,一定要培养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化管理的队伍,培养―批企业信息化所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只有不断地对本企业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水平,企业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对外,加大人才市场招聘力度,用优厚的待遇来吸引所需人才。对内,加强企业目前现有员工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水平。

6.信息化建设应作为一种良性建设而不应成为一种负担。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流程的规范上,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开始推行信息化建设,但真正使用时觉得过程复杂,能动性差,反而开始逐步认为是一种工作负担。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于管理概念模糊,忽视规则。所以企业越发展,越会造成隐形成本过高。还有就是不注重团队的建设,精力都放在了经营业务上面,对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造成了在企业中以罚代管,不遵守制度等现象很多。而对于基层的员工,除了教育程度偏低外,最严重的就是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对企业认同不够、缺乏归属感。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公司领导可以实时看到企业的相关经营数据,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便于做出决策。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以经营目标为向导,使企业的每项工作围绕经营目标进行,更好的提高了效率。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中小企业信息化;移动信息化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十分迫切,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升级换代,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通讯终端的迅速推广普及,为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是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热点,对于中小企业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因此,中小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就成了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1、企业信息化和移动互联技术

1.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当今社会,信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之一。所谓信息化,就是在社会活动各个领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媒体相互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社会活动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在企业范畴的统称,指的是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提升企业的集约经营程度,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企业信息化也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首先实现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从单机作业到网络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局部系统走向全面应用,并向全覆盖全联通迈进。

1.2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技术(指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移动互联技术。与固定的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特点主要体现在终端设备和接入网络,以及由于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有功能所带来的独特应用。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十年内最具有创新活力和市场规模的领域。

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8700万,这个数字排在世界第二位。更惊人的是中国手机用户超过了三个亿,和这个数字相比较8700万还不及其三分之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中,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成为支柱产业,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无不为这两大支柱产业所应用。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市场。互联网发展历史还不到30年的时间,这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所以,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是必然的趋势,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属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

2、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移动互联技术的需求分析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移动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移动信息化是指企业人员通过手机、PDA这样的移动通信终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应用软件系统处理、交换和共享企业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即时通信,实现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功能。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任意地点和时间实时准确获得企业的经营运作信息,准确地做出决策和判断,摆脱了桌面系统和有线网的束缚。在移动信息化平台的帮助下,企业的内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自由,而中间环节减少了,作业流程标准化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企业移动信息化正在改变客户的生存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方式。

在这里,我们以中小企业为例,分析其发展中对于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中小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信息化基础薄弱逐渐成为其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以简单可行的方法整合企业日常信息,规范业务信息流程,快速处理信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中小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手段应该是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技术资源,建立经济实用,推广迅速,使用方便的信息系统,重点解决信息处理及时性和灵活性问题。最终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灵活高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虽然中小企业对实施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迫切,但目前中小企业实现移动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随着移动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普及和建设成本降低以及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可以看出移动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中还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3、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1 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限制,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一个开发周期短、投入成本小、见效快的移动信息化信息平台,对于中小企业应用是最为合适的。总之,如何选择和架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需求的移动信息化平台及其相关应用技术是移动信息化能否在中小企业中得以开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典型应用。

3.1.1 移动供应链管理

移动信息化提供的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广域无线传输技术的供应渠道管理系统,企业只需通过无线网络,就能实现渠道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范围实时快速地延伸到渠道每个角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企业无法及时有效获得关键市场数据的问题,真正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市场的匹配。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企业可以实现对产品流通过程的实时跟踪。在入库时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识别,登记相关信息。在库存管理方面,依靠该技术,通过无线扫描各个货物区,系统便可以及时掌握存货的状况。在销售环节,产品流转信息会不断发送到移动信息化系统。然后通过移动设备,管理人 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产品在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并可以随时指挥供应链的运转和协调。移动信息化系统的销售数据采集同样可以做到实时进行,移动信息化系统完成各地销售终端的销售数据汇总后推送给营销人员,以便灵活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同时,系统自带的后端数据分析功能与决策支持系统,使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迅速掌握商品的实时销售及库存情况,能够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3.1.2 移动业务协同

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员工也分布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各地,对分散各地的员工管理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而对此移动信息化系统也可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企业利用移动业务协同系统,使外地员工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公司的业务信息,为他们提供便利的企业协同支持,增强企业团队意识。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将桌面业务协同功能扩展到无线移动设备,企业业务范围将从单点扩展到无限。移动业务协同促使企业员工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DA等)和桌面设备(桌面电脑、IP电话)的整合,员工间信息沟通渠道更加通畅,让工作流程变得紧密。这样,员工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使用不同的设备,实现相同的业务处理功能。移动业务协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安排工作、提供指导、做出决策,加快业务协同的反应能力,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移动业务协同还可以利用已经非常成熟的短信技术,与企业相关的客户和供应商等进行外部业务协同,如供货通知、市场信息反馈、产品信息查询等,从而提高了企业间业务协同的效率,使各个企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图1是企业间业务协同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 企业间业务协同系统架构示意图

3.2 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移动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移动信息化系统将逐步成为各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对于移动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规模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移动信息化技术认识的提高,以及通信运营商和开发商不断降低开发成本、增加边际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必然加强移动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力度,移动信息化技术将在各行各业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2.2 单一应用向整体应用演变

随着移动宽带技术的普及,网络传输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将支撑更多更丰富的应用。移动信息化将进一步发展,出现持续不断的创新应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将深入到各类企业用户的供应、财务、生产、销售等环节之中,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面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移动信息化将会给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结束语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强企业内部管控,提高快速反映能力,增强企业间协作共赢力量,将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完善,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涌现和普及,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提升竞争力成为必然。可以预见的是,移动信息化将会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第7篇

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发展的总体方针均可由其提供参考和指导进而自定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经营计划。该框架涵盖的内容较多:战略性管理、规划管理、运营管理、需求管理、业务活动管理、财务支付管理等,尤其是战略性管理从企业发展的整体高度指导企业的发展,制定着企业发展的蓝图;规划管理指的只是对经营业务的管理、需求管理指的是围绕企业发展的目标或者发展的内部与外部需求而制定的业务规划;业务活动管理顾名思义指的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管理措施;经营管理指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实施的管理措施与制度等,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制度设计、员工职责与激烈措施制定等;支付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费用管理。

2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处于同步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日益充分之后,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竞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备重要的意义。因此,在21世纪任何企业多不可能脱离信息化而生存,而应不断强化信息建设和管理模型的构建。参照美国管理系统协会给出的企业集成成熟度模型,本文给出了一个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按照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差距,为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方向上的指导。

2.1级别1:无管理

主要特征:无信息化应用系统;无信息化规划;无信息化管理部门,处于这个级别的企业是没有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企业。

2.2级别2:单机级管理

主要特征:面向事务处理功能的部门级信息化应用系统;IT系统间未集成;无信息化规划;有系统管理员,无独立的网络/信息中心;业务和IT脱节。采用该级别进行管理说明企业尚处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建设都不完善但是已经制定了面向了各个部门的管理和应用系统,初步发挥出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2.3级别3:技术系统级管理

主要特征:支持业务运作的部门/企业级信息化应用系统;IT系统初步实现集成;有独立于企业业务战、略的信息系统规划;业务运作需求驱动信、息系统实施,但业务需求与IT应用间依然存在脱节;有独立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仅负责信息系统实施维护;未考虑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这个级别的企业处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级阶段,其信息系统的实施不仅支持个人工作业务效率的提高,也包含了支持企业核心业务运作的功能。其信息系统也初步实现了集成化的运行,但是信息系统的集成方式还停留在接口型的初级集成方式上。

2.4级别4:IT服务级管理

主要特征:支持企业战略业务目标的企业级/跨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纤;IT系统全面集成;有服务于企业业务战略的信息化规划;企业战略需求驱动信息系统实施;有独立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但依然是一个IT技术服务部门;有CIO,建立SIT服务管理体系;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在该阶段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了高级水平阶段,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建设与切眼发展战略目标实施之间开始挂钩,前者对后者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信息化水平的集成度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此外,在该阶段中企业的战略需求成为了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同时企业认识到了CIO职位的重要性并设置了专业的职位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运用。

2.5级别5:战略撼定性管理

主要特征:支持企业战略业务目标的企业级/跨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有全面细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并与企业业务战略规划具有一致性;信息化发展战略成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业务与IT全面融合,共同驱动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信息系统实施;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其管理和应用得到高度的重视;有信息化管理部门,不仅负责IT技术,同时也负责企业运作管理;有效的工T服务管理体系;CIO成为企业的重要高层管理者。该阶段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的最高阶段,跨企业应用的信息化系统得以建立,信息化水平大为提升。信息化规划更具有全面性并与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之间保持一致性,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时,信息化管理战略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与企业业务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两者之间已经是实现了相互融合,形成了业务发展与技术支持的双系统。此阶段的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得以体现,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CIO是企业管理层中的核心职务。

3结语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第8篇

一、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现状

(一)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1、电子政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政府网站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继续推进。

2、国民经济信息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继续巩固和提高,普遍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在工业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

3、社会信息化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点应用将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信息产业对信息化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继续深入。

(二)我市信息化发展现状。

1、电子政务。建设了*市政务信息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务网络互联互通,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统一网络平台,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公务员电子邮箱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部分单位通过政务信息网建立了纵向和横向的业务应用系统,如:市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市工商局的电子工商应用系统。建立了*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全市18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近60个市直单位建立了网站。*、海关、税务、银行等单位通过实施“金”字工程建立了一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如:*局市—县三级网全面升级换代,并建立了县—派出所四级网,建立了人口信息系统中心库。

2、企业信息化。制造业企业加大了信息化投入力度,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如:*发电设备成套制造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用于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江铃齿轮股份有限公司将信息化建设渗入到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市中小企业局建立了“*中小企业网”,为中小企业初步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深燃公司、*供电公司、市自来水公司等公用事业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用户使用和缴费数据库。

3、社会信息化建设。章贡区“网络社区项目”实现了43个社区服务站和4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网络连接和系统集成,提高了中心城区社区服务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数字*”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提供城区三维信息服务,提高了城市信息化水平。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法定传染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