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就概述

盘锦市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探索之路。从1986年7月全市规划分三批实现“普九”任务,到1990年全市办学条件标准化步入全省先进行列,盘锦市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教育之路。1994年,全市有90%的中小学校成为标准化学校;1995年9月,盘锦市被确定为辽宁省“普九”合格市,跨入了全国“普九”的先进行列。2001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授予盘锦市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2007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对盘锦教育进行了考察,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宣传盘锦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0家媒体对盘锦教育进行了报道,《新华通讯社》内参还刊载了《盘锦公平治教23年,无择校值得借鉴》。2008年7月,在教育部召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座谈会上,时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魏书生介绍了盘锦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中考制度改革。2009年,盘锦成为辽宁省首批“双高普九”合格市。

盘锦市教育部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从1998年开始的每年评选一次的学科带头人活动和2006年开始实施的“送教下乡”工程,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各中小学科学灵活地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进入“十二五”以来,盘锦市认真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此项目由政府主导,整体推进,做到家校联动,注重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了课堂实效。2013年,盘锦市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五个“减负”项目试点示范区;2014年,盘山县成为辽宁省第一个“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截至2016年底,全市省级以上义务教育均衡县、区比例达到75%。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盘锦市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的管理与督导评价体系建设,实施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举措,有效地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资源配置优化、均衡

(1)严格规范学校招生。坚持“就近入学”“对口升学”和“划片分校”的方式;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以确保公平、公正;实施学校“阳光分班”,做到班级间生源质量均衡。

(2)统一配送城乡学校食堂食材,确保全市师生饮食安全。实现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满意可评的“放心饮食”目标。

(3)保障学生安全出行。政府投巨资购置了国家标准校车,实现了全市统一安排和使用,将校车管理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全市校车安全平稳运行,五年内未发生交通事故。2016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在盘锦市成功举办“辽宁省校车应急演练现场会”。

(4)倾斜薄弱地区学校。为改变辽河口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的局面,全市启动了辽河口地区教育攻坚计划,整合资源,加大教育投入。目前,已取得显著效果,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5)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2.25亿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74万人次,确保不让每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

(1)稳步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促进学校“减负、提质、增效”。大力倡导围绕“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和“增大效益”开展研究与实践,实现“学生轻装上阵,全面发展,学校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双提升”的愿景。按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学生成长和“减负”成果5个方面31个评价要素,分年度对全市城乡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对促进学校规范办学、内涵发展、均衡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抓住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这一根本,科学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3)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从1997年开始至今已连续召开了二十届培养良好习惯的现场会;“科学引导、榜样示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激励评价”已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经验。

3.实施“送教下乡”和“名师引领”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实施每三年为一个周期的“送教下乡”工程。“十二五”期间,共有180名城区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送课、讲学,农村教师听课人数达1.8万人次。

二是深入贯彻《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开展“名师引领”工程,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多次组织全国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暨“异课同构”教学展示活动,研讨区域性教学改革策略。

三、特点与体会

1.盘锦市义务教育和均衡发展的特点

(1)地域性。盘锦市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为基础教育均衡、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发展均达到了均衡状态。

(2)全面性。盘锦市在三十余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深刻性。教育的本|是促进人的发展。盘锦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刻地体现了教育本质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

2.对盘锦市教育的认识体会

一是促进教育的均衡与公平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盘锦市教育的均衡发展应继续立足长远,坚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取得成效。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会议在南宁设主会场,各县(市、区)设分会场。教育厅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全区各市教育局局长和基教科科长参加主会场会议;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以及相关股室负责人、学校校长代表参加分会场会议。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作工作部署,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秦敬德主持会议。

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编制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5部门联合印发了《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攻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从2015年起,要用6年时间,即到2020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国家标准(小学45人以内、初中50人以内);全面消除寄宿制学校“大通铺”,实现所有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据介绍,目前,全区共缺学生宿舍388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超标学生达66.5万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0.6%。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方案》列出了各年份消除“大班额”“大通铺”的具体工作目标(详见文末“时间表”)。

秦斌在讲话中强调,各地要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打赢这场攻坚战。为此,他提出了“加减乘除”4种“战法”。

“加”即加快标准化建设,有效增“加”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统筹用好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学校布局规划,要严格落实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政策,严格规范撤并学校的程序和行为,坚持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避免盲目撤并学校导致“大班额”“大通铺”。各地要统筹用好“全面改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奖补专项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大班额”“大通铺”问题;积极向当地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前期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建设土地、配套资金,切实按照项目进度要求实现开工竣工。

“减”即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学校压力,通过全面实现阳光招生,科学均衡编班,严把转学入口关等方式缓解择校问题。坚持就近入学,禁止跨区域招生,严格控制入学年龄,加强寄宿生资格管理,逐步提高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招生名额分配到辖区初中的比例;按照“学生均衡编班、教师均衡搭配、先学生编班后配教师”的原则,对起始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均衡编班;同年级教师均衡搭配,随机确定教学班级,禁止举办重点班、特长班;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坚持“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无正当理由不能转学的规定,严格规范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坚决遏制借转学变相择校的行为。

“乘”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乘”数效应,通过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化。要科学划分学区,促进学区学校管理一体化,构建学区教学研究和评价共同体,逐步实现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加强区域特色资源库建设,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城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校本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认真落实新课标,确保国家课程开齐开足;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除”即均衡配置教师,逐步消“除”教师资源差距,通过落实教师编制政策,大力补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均衡配置教师资源。要优先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所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清理规范教职工编制,千方百计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问题。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民族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中小学支教走教计划,研究制定农村教师的招聘、福利待遇等方面倾斜政策,逐步缓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因师资不足引发的“大班额”问题。抓紧制定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逐步引导城镇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采取送教下乡、送培上门、对口支援等多种培训方式,为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推动置换脱产研修,将院校集中培训、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和师范生(城镇教师)顶岗实习支教相结合,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培养骨干教师,逐步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水平,逐步化解因“择师”“择校”引发的“大班额”问题。

秦斌指出,消除“大通铺”“大班额”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将陆续出台、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各地要加强协调、制定方案、改革创新、强化督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在2015年7月底前制定本县(市、区)攻坚实施方案并报市里审核备案,各市教育局要在2015年8月底前制定本市攻坚实施方案并报自治区备案。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差距,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的教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师资等办学资源,缩小县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年,全县9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基本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基本解决县内的择校问题和大班额问题。

三、主要工作

(一)整合学校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按照“教育向园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的思路,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我县“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年,建设第二中学、镇中学、第二小学、新城区小学、新城区特教学校,撤并县城周边小学,实现县城周边小学的集中。

年,建设东镇中心小学、东镇中学,完成东镇辖区小学向乡镇集中,为初中向城镇集中打基础。

年—年,建设黑城中心小学、鸭鸽营中心小学、梁村中心小学、西竖中心小学、赵庄中心小学、石城中心小学、郝庄中心小学、新城区中学,完成小学向乡镇集中。

到年,全县共保留初中4所,全部在县城周边,包括:第二中学、镇中学、新城区中学、东镇中学;保留中心小学10所,全部在县城或乡镇,包括:第二小学、新城区小学、东镇中心小学、鸭鸽营中心小学、梁村中心小学、黑城中心小学、西竖中心小学、郝庄中心小学、石城中心小学、赵庄中心小学。

(二)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合理规划、逐年实施、从易到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到年各初中、中心小学全部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三)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到年,建立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心,实现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实施“班班通”工程,建立县、校网上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互通互联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城乡所有小学有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生机比达到初中12:1、小学15:1,中小学师机比达到1:1。

四、具体措施

(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及时足额拨付。加强学校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公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逐步建立起学校电教实验维护费、计算机维护费保障机制,确保学校功能室建设所需经费。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在全县培树师德典型,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师德风尚;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

2、优化城乡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一是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的全员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在国家、省、市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县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为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建立县域内、校际间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均衡发展。三是组织实施中小学校长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通过组织中小学校长参加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使中小学校长培训率达到100%。同时,建立校长考核长效机制和后备校长人才库。四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新增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教师的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城镇教师和农村互派交流制度。

(三)深化教育内部管理

1、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监督、流动等制度。为薄弱学校选派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进一步强化薄弱学校的常规管理。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形成具有本县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2、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杜绝各类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校因校制宜,提炼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建设好校园的人文景观,展示学校的文化魅力,逐渐缩小校际间文化差距。

(四)继续推进教学改革

1、深化新课程改革。各中小学必须开足开全国家课程,注重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推广“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建立教研部门和城区学校联系薄弱学校和送教下乡制度,每学期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开展教学互助;充分探索新课程改革后的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重点,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加大音美教学力度,陶冶学生情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办好家长学校,实施家庭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一、组建教育集团,加快办学机制改革

2015年3月,按区委、区政府要求制定下发了《辽中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施方案》,全区29所学校组建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内各学校在采取“独立法人代表、独立领导班子、独立核算”体制的前提下,设立由教育局局级领导担任董事长的董事会。董事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集团内校长轮值产生,副主任由各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为各校教务主任和师校教研员。

二、健全集团管理体制,构建“四化”运行模式

建立“工作制度化、活动一体化、教研整体化、发展特色化”为主体的集团化管理运行模式。实行“资源共享、师资互派、学、捆绑考核”的工作机制。有效利用信息化网络,实现各教育集团课堂教学、教研科研、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的信息化、科学化、一体化。

三、开展特色化活动,强化走校制校本研修

(一)积极开展特色教育与展示活动

开展教育集团书法绘画比赛、读书演讲比赛等,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如安全与法制、民族教育、感恩教育、国学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促进了集团各校间的融合,形成了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

(二)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集团根据各校师资情况的优势与不足,经常召开各学科校本研修工作会议;对集团内校本研修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发挥集团工作优势。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各教育集团通过开展课改示范课活动,为各校提供典型课例,组织教师进行深入剖析,让教师领悟课堂教学改革的操作要领和评价标准。开展课改观摩、优课评比、课改巡展等活动,以巡展触动课改,以大赛推动课改。

四、坚持典型示范,营造良好环境

教育局定期下发《集团工作简报》,介绍集团工作动态。定期举办工作经验交流会,年末,教育局对集团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营造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实施量化考评,落实发展目标

为促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健康发展,稳步提升各教育集团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集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由教育局教育督导室组建教育集团工作考评小组,学期末对教育集团工作实施量化考评,推进各教育集团落实学年初确立的发展目标。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师院校;精品课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53-04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数学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获取数学教育教学必备的知识技能,形成数学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力,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主动适应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的内涵意识,较好地实现毕业生与教师岗位对接,高师院校应当加强数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这个核心课程的建设。2005年,笔者负责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被学校立项为精品课程。2008年,该课程又被立项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本文拟结合笔者主持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初步探讨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1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定 位

由于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主要是研究中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及教师的常规工作,更多地是针对具体内容的教学问题,而没有能从中提炼出数学课程与教学本质的东西和特有的规律,也没有能有效地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变化、数学教学内容的更新、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师生互动关系的重构等要求,而且,由于过度重视教学理论轻视课程理论,相关偏向还直接导致了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与教学人为分家、相互制肘的局面。因此,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学实践与理念研究的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师范院校率先倡导了这门传统课程的改革,作为一所地方师范专科院校,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敏锐地意识到对这门传统课程进行改革的重要性,积极顺应了全国师范院校改革《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潮流。特别是随着教育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便立即开展了《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经过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校外专家的有力指导,2003年正式将《中学数学教材教学》课程改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从《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到《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不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课程理念与课程内涵的变化。从课程理念上分析,这种变化体现了主动适应并服务引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体现了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数学教师进行适应性研究的思考,体现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巩固师专教师教育已有成果、对传统教材教法课程进行扬弃的追求。从课程内涵上分析,建设中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既要正确地反映科学的数学观、课程观、学习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运用先进理念讨论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基本问题,阐明在“教数学”、“学数学”及设计数学课堂等方面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又要在课程教学实施层面高度重视知识与技能范畴目标的同时有效落实“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既要能在理论层面相对完整地描述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估考核等基本要素以及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习惯、思维等基本要求,又要能紧扣数学课程标准以及现行数学教材,从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层面分析数学教学的准备及实施等各个环节的要点与要求,切实训练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设计作业和命题的一些基本技能。

基于以上分析,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定位于为义务教育(以初中为主兼顾小学)培养合格的数学教师服务,致力于学生数学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和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整体框架;能领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内容结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及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提高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的整体认识水平,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获得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较为深刻地认识数学教与学的过程特点,理解不同教与学理论对数学教与学的指导作用;能熟悉数学教学评价的手段与方法;能掌握数学教学及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技能,熟悉数学教学日常工作,能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优化数学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高质量地开展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作好必要准备。

2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构 建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构建要体现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中,基础性与发展性是指课程内容构建要针对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数学教育教学基础理论与数学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即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以后要有助于今后的专业生涯中以此为基础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特别地,要能引发出必要的理论扩展、深化与创新,有助于教师生涯中终身持续的专业发展。时代性是指课程内容构建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积极面向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对高素质数学教师的要求,与时俱进、科学有效地选择并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特别地,应当结合就业需要合理增加引导学生训练“数学说课”技能的内容)。实践性是指课程内容构建要遵循高职高专的规律,注重学科特点,强化学生数学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意将基本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努力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综合性是指本课程内容构建要注意在数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课程与教学实践及其研究,同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有机融合。总之,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构建应在吸收传统《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成果基础上,重新整合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体系,注意反映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果,密切数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焦点与热点问题。结合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现实需求,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置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框架如表1所示[1]。

必要的说明:(1)理论模块的关键是当代数学教育基本理论和数学学习基本理论,基础是对数学、课程及教学本质的理解,应反映出现代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演变发展的轨迹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求,应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变革的内涵和力度,应引导学生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双基理论有较好的认识。(2)实践模块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循序渐进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难点是数学教学要点分析,特别是如何深入地分析数学教材,弄清每一部分教材的地位、作用与前后联系,以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能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切合其实际需要的教学,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核心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训练,基础是教学案例的观摩与分析,目的是使学生结合课例评析,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相关原理、原则、策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能逐步明确它们该如何选用,在探究与发现中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技能,并经过必要的训练,能够在数学教育基本理论指导下编制出有质量的数学教案,以便在教学实习中能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3)“现代数学教学媒体与技术”的内容构建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有效的整合,这种整合不是静态的教学活动及其过程的信息技术处理,它是一个师生基于信息技术共同创设课程文化和建构数学教学知识经验,发展学生数学教学能力的动态的实践过程。(4)专题模块是一个动态的模式,其内容可以根据教师个性及学生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包括必要增加与删改),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教育教学的思维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精神。

3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 革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说到底是课程教学观念改革,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革应当自觉地关注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观念、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主体观念、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观念。

首先,应当确立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观念,立足于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体系的全面更新,对教学过程中诸要素进行全面系统布局,使之系列化、最优化,组成一个合理的网络结构,以便发挥课程教学的整体功能,取得最大的课程教学效果。对此,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建设过程中,尤其注意如下几点:(1)就教学内容的优化而言,努力处理好知识宽度与深度、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关系,力求既注意各种关系的协调统一,又注意相关内容引入的适时性、适度性。(2)就教学手段的优化而言,除常规性教学手段的运用之外,还应当注意合理利用一些音像资源,引导学生观摩案例并进行评析,从中领悟数学教学的原则、方法及相关的概念,充分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引导学生及时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在交流、探究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3)就教学活动安排的优化而言,立足高师生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安排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活动[2],除此之外努力将“探究性教学”的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并充分考虑到探究活动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做法是:探究活动准备阶段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参考书目,使学习者亲自去获取相关理论的精辟论述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解读,在此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内化,师生制订好交流研讨提纲,充分落实研讨准备工作;探究活动研讨阶段注意组织学生观摩一些不同层次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原则与方法;探究活动总结阶段,通过师生有效合作,将研讨中相关意见或建议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训练学生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数学教育教学理解能力。

其次,应当确立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主体观念,即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自觉实践、富有成效地进行专业发展。就具体教学方法而言,课程教学中应当坚决废止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积极倡导并采取启发式、自学讨论式、专题讲座式等有益于学习的形式。学生主体观念实质体现着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以及对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最优结合的综合规划。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给各小组提供必要的课题与训练任务,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凸显主体性。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一个具体做法是,当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有关的实训活动,让学生利用实践模块中的一些课例和补充的相关材料进行课外的评课与说课训练,并在课内进行交流展示,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是非常不错的。除了融合与理论教学的教学实训,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过程中还非常注意在不同时段循序渐进地安排独立性的认知实习(见习)、短期实习(跟班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从更大范围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到基层学校见习、实习交替进行,有效实现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最后,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观念,是指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革应当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教养、教育与发展的职能,重视提高学生数学教育教学专业智能,发展学生数学教育教学思维、创新实践意识。不少师范院校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通化师范学院对数学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展示案例合作讨论发表见解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3];湖南科技学院构建了数学教学论的活动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建构教学知识[4]。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实践中,非常强调“教”、“学”、“研”三者的整合,通过序列的主体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数学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1)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2)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案;(3)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4)开展多元的数学学习评价;(5)主动积极的数学教学反思,通过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经验分享的意识和策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5]。教学模式改革本身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没有也不应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但并不表示改革可以随意而行,相反,为了使学生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革应当自觉地遵循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批判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汲取原有相关模式的有益营养,继承其精华,合理借鉴相关学校改革的已有成果,并结合校情积极进行必要的创新,努力做到有模式而不为模式所限,遵循模式而不为模式所拘;模仿中有创造,运用中有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小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3.

[2]潘小明.高师生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69-72.

[3]曲元海.数学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 (2):81-82.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6篇

刘利民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动“减负”的重大意义,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要明确工作思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在继续深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等治本之策的同时,从规范办学行为、探索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等方面入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努力推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刘利民强调,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当前要集中精力开展好“减负万里行”活动。一是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举办任何形式的选拔生源考试,严禁将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严禁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占坑班”;二是继续开展“身边的好学校”主题推介活动,引导家长形成“适合孩子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的正确观念,理性安排子女就近入学;三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案;四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工商行政等部门探索加强对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五是大力宣传“高质轻负”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刘利民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将“减负”作为推动行风建设、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推动社会和谐、维护教育良好形象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务求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7篇

看点1 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总目标

各地把在“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十三五”教育规划的总目标,并结合区域实际形成了体现各自特质的个性化表述。

北京

到2020年,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实现教育现代化。

上海

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江西

到2020年,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确保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浙江

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健全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广东

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初步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水平高,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在国内有广泛认同度的南方教育高地。

湖南

到2020年,全省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省。

重庆

到2020年,形成就学更加公平、机制更具活力、保障更加完善、办学更加开放的教育发展新体系,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

看点2 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在“十三五”规划中,很多省市把“优质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实现后更高的要求。

北京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步建立涵盖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校长发展专业标准、教师教学基本功标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等内容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支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教育集群发展和九年一贯制办学探索,形成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统筹,精准支持乡村学校发展。

上海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关于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暂行)》,实现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提升义务教育服务能级,形成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实施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计划,引领学校坚持育人本源,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施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发展新格局。全面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益。

江苏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和初中提升计划,全面加强校舍场地、设施、设备、队伍和学科内涵建设,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标准,优质均衡发展差异系数低于省定标准。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

浙江

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把重点放在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建设上,持续推进公办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定期排出一部分教育发展薄弱县(市、区)和薄弱学校,进行重点督促和帮助,持续组织经济发达地区支持相对薄弱地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抬升义务教育发展底部。完善名校集团化、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支持优质中小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和新办学校发展,鼓励各地及中小学与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及知名中小学合作,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湖南

将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建设比照完全小学以上合格学校建设纳入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加以推进,确保2020年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学校校舍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到2020年9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

重庆

着力实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百姓身边好学校”“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程”等重c工程,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办学,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县(自治县)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5%以上。

看点3 普及高中教育,促进高色化多样化发展

“十三五”时期,各省市在明确普及高中教育的同时提出了促进高色化多样化发展。

北京

逐步实施12年免费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在2020年大于99%。促进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发展。巩固和提升“特色高中建设计划”成效,推动更多学校找准定位,特色办学,多样发展;构建课程优质多样、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上海

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到2020年达到99%。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要和高中学生特点,推动高中学校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个性化学程、“走班制”教学、学涯生涯辅导。强化高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深入实施创新素养培育项目,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推进区建立跨校选修和学生共育的联盟机制。

江苏

到2020年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高中;完善选课制度和学风管理办法,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完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校多样特色发展。

浙江

2020年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按照增强个体特色化、群体多样化的导向,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发展。全面推进特色示范高中建设,鼓励普通高中从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建设,着力培育和凝练以课程建设为代表的育人特色。到2020年,全省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80%以上。

湖南

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左右,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计划。进一步巩固与完善示范高中、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办学模式。继续鼓励、支持普通高中分类规划、分类建设、分类发展。分类制定普通高中资源配置、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完善适应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价制度,促进普通高中办出自身特色。

重庆

普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高中阶段学校毛入学率达到97%。适度新建部分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建现有普通高中学校,推进普通高色化、多样化发展。

看点4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十三五”期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仍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

北京

加强市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完善市政府统筹推进、教育管理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各区政府联动的教育统筹工作机制。切实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依法细化市、区两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权力。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更有效地激发各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有浴⒋丛煨裕提升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有效性。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减少政府对学校的检查评估。拓宽家长、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教育管理、评价和服务的渠道,完善多元参与、平等协商、合作共治机制。

上海

以市级统筹机制和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现代教育治理改革。以健全依法治教制度体系、深化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建设进程。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引领,推进各级各类考试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与流动机制为重点,深化师资管理方式改革。以全方位融合信息技术支撑教与学的深刻变革、支撑教育管理能力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江苏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健全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加强省级统筹,明确各级政府的管理责任。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保证热点高中招生指标的分配比例不低于70%。

浙江

重点抓好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以科学选才和公平选才为目标,以扩大选择、强化综合评价和过程考核为重点,全面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认真完善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多类型、多元化高考招生制度。

广东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互动, 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大力推进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推进政校分开, 扩大学校办学自。完善学校章程建设, 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创新;特色

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值得认真研究并加快推进。湖南省长沙市在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后,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新任务。从机制保障、制度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着力,立足市情,因势利导,在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均衡发展: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法定任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这项任务应越抓越紧,常抓常新。在缩小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差距的基础上,更要不断缩小区域、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真正办好每一所学校。长沙市在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合格学校全覆盖、域内所有县(区、市)率先整体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市)的基础上,着力“入学、优学”保障机制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服务。

其一,力促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绝不能“削峰填谷”,而是要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尽量拉长短板,以达到“携手共进”的目标。长沙市为加快推进新建校、薄弱校的发展,深入探索四种集团办学模式,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对门帮扶。安排优质中小学对口帮扶薄弱中小学,按照学校现行体制不变、法人代表不变、拨款机制不变的原则,育教学管理,育教学改革,育教学资源。二是捆绑发展。以优质中小学为龙头.逐步采用拓展二校、三校或多校的方式,签汀搁绑协议,加快薄弱学校在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与优质学校共同提升。三是委托管理。把政府投入新建的学校委托给优质学校管理.优质学校派出骨干团队担任新建学校的管理人员及学科带头人,将优质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思想、管理模式、教育资源等引入新建学校,缩短新建学校品牌成长周期。推行“多校推一”办学模式,即整合多所优质学校教育资源,集聚多所学校力量,助推一所新建学校,让其做大做强,形成晶牌。目前,参与集团办学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在稳步提高,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更多的学生能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近5年来,长沙市新增优质学校200多所,全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段优质教育学校覆盖率达到75%.。

其二,力促学校生源基本均衡。让每所学校得到充分发展,不仅是教育均衡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体现,而生源均衡又是办好每所学校的重要前提。为促进学校生源的基本均衡,长沙市在优化学校布局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幼升小”实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城区“小升初”从1996年开始就按照“相对就近、指标到校、免试人学”的方法实行微机派位、多校划片。全面推进招生管理改革,实施“阳光招生”,实行“三统一、两严禁”,即统一招生公示,统一组织新生入学考试、平行分班,统一学籍管理,严禁任何学校举行小升初招生选拔考试,严禁将学科竞赛或培训成绩与义务教育阶段升学挂钩,为促进生源均衡、办好每所学校打下了基础。

其三,力促学校师资均衡配置。教师是现代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的均衡配置。长沙市在师资配备上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统筹推进教师互动交流。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计划,每年选派100名市直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带教;每年选派近300名教师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教;深入推进集团学校教师有序交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定期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培训交流。二是实施教师均衡配置试点。芙蓉区实施教师“全体起立、指标到校、重新评选、均衡配置、动态管理”,对名师、骨干教师进行重新评选和认定,每校按照教师人数的5%配置名师或骨干教师,享受每年8000-10000元的岗位津贴,引导骨干教师向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合理流动。全区骨干教师学校覆盖率由过去的47%上升至现在82%。三是统筹城乡教师培养培训。实施教育英才培养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80多个,打造一支以名师为龙头、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农村骨干教师为后盾的优秀教师梯队。实施农村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引导22个城区名师工作室在农村设立工作站,定期组织名师送教下乡及交流活动;设置师训专项经费,年培训教师2万多人次,全面提升城乡教师专业素质。四是统筹城乡教师编制配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合理配置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通过改善教师资源初次配置、实施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倾斜政策,设置偏远农村教师人才津贴等方式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配备方式,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学和教学点人员编制单独核算并适当增加,保障农村学校师资需求。

其四,力保特殊群体平等入学。入学机会均等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条件。如何在保障平等入学的基础上,让特殊群体获得同等公共教育服务一直是长沙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确保随迁子女“应读、就读”。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在公办学校就读且同等享受“一切费用全免”。如今,全市每学年安置随迁子女人数约10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学生人数的1/3以上。二是确保留守儿童“应享、尽享”。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加大留守儿童助学力度,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协会、青少年维权岗,确保了6.8万名留守儿童平等享受公共教育服务。三是确保残疾儿童“可读、尽读”。开展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全纳教育,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附设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等为补充的办学格局。现在,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7.6%。四是确保寒门学子“应读、全读”。建立“减、免、助、奖”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如2014年度,发放各类免补资金8.5亿元,确保了全市无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因贫失学。

二、创新发展:构建多维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并促其成人、成长、成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沙市以开展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改革实验为契机,通过创新德育工作、教学方式、活动方式和评价改革,着力构建多维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式育人机制。

一是创新德育工作。首先,强化核心价值引领。长沙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儿童健康成长,通过编印教育读本、开发校本课程、团队主题活动等,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涌现出热衷慈善义演筹资的“全国美德少年”欧阳龙棂同学、舍身救人的“雷锋家乡小雷锋,美德少年小英雄”周美玲同学等先进典型。其次,培育德育项目品牌。首创“自主申报项目、稳步培育品牌、形成长效机制”三段式德育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确立“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块型主题班会”等23个德育项目化管理实验。最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建设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600多个.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覆盖率分别达100%、80%,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

二是创新教学方式。首先,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梯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年”“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年”,协同实施名师课堂教学引领工程、课堂教学创新工程等,开展课改样板学校创建、高效课堂建设研讨会和全员赛课等活动.涌现出浏阳社港中学“一二五”课改、宁乡五里堆中学“三一五”课改等10多个成功的课改模式,打造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建成教育城域网。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启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赛课.有269节课入围国家级优秀网络课.上传6.6万个教学资源。基本建成覆盖全部学段、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网。顺应“互联网+”.积极探索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新模式;13所“网络联校”让40个农村教学点同步共享优质资源.推动了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最后.试点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现代教育实验校.深入推进创造教育;每年组织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设置“科技创新市长奖”,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近3年来.中小学生获得科技发明国际金、银奖40个.国家级金奖67个。

三是创新活动模式。在开好国家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活动育人。首先。抓好社团建设,推进学生活动课程化。以“第二课堂”建设为主要平台,以学生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不断加强课外活动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开发了艺术类、体育类、技能类、科技创新类、人文类、学科能力类6大类别100余门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为适合的选择机会和发展机会。其次,拓展活动空间.推进社会实践常态化。在定期组织阳光体育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全市建设了208所学校少年宫、7个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市教育局还与省少儿图书馆、湖南大剧院、省地质博物馆等单位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免费体验活动;令市42家游泳馆暑假期间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鼓励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大自然.定期开展公益劳动、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等各类综合实践活动。

四是创新教育评价。首先,全力推动中考评价改革。全面推动变“分数评价”为“等级评价”的中考评价机制改革;同时,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索质评定.把评定结果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依据;切实改变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中招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腾出了空间。其次,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理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管理与多方考评相结合的办法,从“常规管理、办学特色、办学行为”3个维度评价学校,从“师德修养、专业能力和教学效能”3个维度评价教师。从“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志向和学业负担”5个维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长沙市《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最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监测与评估。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五年规划。深化督学责任区建设,对全市中小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常态评估,每5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从发展规划、规范办学、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发展绩效等方面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三、特色发展:探索促进个性成长的适合教育

社会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有多样性、有差异性,不能“千校一面”。要注重特色发展,满足不同受教育者多元、开放的可供选择的需求,这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长沙市为避免区域教育同质化,以教育品牌培育为抓手,力推“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人人有特长”.积极探索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适合教育。

―是强化“一区一特色”。实施区域教育特色建设工程,引导各区、县(市)根据发展基础,挖掘自身优势,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程改革、创新创造等为重点,围绕“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分步推进区域教育特色创建。目前,域内开福区的“公民教育”、宁乡县的“养成教育”、望城区的“雷锋精神引领品格教育”已在全国推介。并受到好评。还有,芙蓉区的“幸福教育”、天心区的“创造教育”、雨花区的“生命教育”、岳麓区的“传统文化教育”等区域特色教育品牌逐步成熟,基本形成了长沙区域教育“一区一特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