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执教。领导班子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4、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5、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6、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那一世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77-02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年2月,江苏省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出了全员培训全面落实、高水平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训资源不断优化的总体目标。在此目标下,为强化师资培训质量监管,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教师培训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研制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全省师培质量评价工作。

1.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是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石,对于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参培学员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方向,高度关注对培训效果、培训收获和学员满意度产生影响的要素;并始终坚持“以评促建”的原则,注重发挥引领作用,努力引导培训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完善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加大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多方调研和充分论证后,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试行)》。评价标准由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6个为核心指标。

同时,在实践层面,为了增加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专门制定了评价细则和评定等级说明,明确A(达标)、C(不达标)等级,介于A、C之间的为B(未完全达标)等级。

2.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主要通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和满意度调查两种方式来实现。

现场考察采用抽查的方式,由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会同江苏省教育厅确定考察机构名单。在机构选择上,力求覆盖所有培训项目、所有类型的培训机构和江苏省13个大市,以不影响培训的正常进行为前提,从而保证评估结论的常态化和真实性。2011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共组织现场考察了17家培训机构,2012年考察了18家,占当年培训机构总数的50%左右。现场考察活动主要包括:听取培训开展情况介绍;核查培训相关原始材料;考察培训设施及培训条件;观摩培训活动,如随堂听课、参与学员活动等;召开管理人员座谈和学员座谈,并对相关人员或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专家组与培训机构管理层进行意见反馈。现场考察是发挥同行专家面对面指导的最佳契机,在考察过程中,专家组与培训机构深入交换意见,探讨改进培训工作的途径和措施,从而达到相互学习、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促建举措

1.增强专业服务指导。评估院不断优化专家结构。引入了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名师,确保每次现场考察都有1-2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参与评估。这使专家组能从学科专业视角评价培训工作,促进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与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互补。在2012年遴选的26名评估专家中,共有12位特级教师。在考察中,这些特级教师从师资培训的需求、课程的针对性和培训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

2.向所有培训机构下发评估报告书。报告书以满意度调查为依据,结合现场考察发现进行意见反馈,并给出此机构每个培训班的满意度得分,指明其在全省同类项目中的名次,详细列出课程、师资、管理、食宿等方面的满意率,以定位问题所在。最后向江苏省教育厅分项目提供排行名单,作为来年复检和奖惩的主要依据。此举对培训机构产生了较大促动,极大地提升了评建效应。

3.年度质量分析报告。每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负责人均会在全省师培工作会议上报告,指出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2012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在总结两年来师培质量评价结论的基础上,对今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实行差别化培训经费政策”、“对省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表彰奖励”、“凝炼、培育并提升教师培训工作‘江苏经验”’等三大政策建议。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实施成效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涉及高端教师校长培训、高中教师校长培训、农村教师校长培训、特殊教育教师校长培训、德育骨干教师培训、专题专项培训等6大类别。2011年质量评价涉及其中8个项目,145个培训班级,约18900名参培学员;2012年,质量评价包含11个培训项目,203个培训班级,21216名参培学员。可以看出,经过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工作的推动,2012年在培训项目、培训班级和学员总数增多的情况下,学员对培训收获、内容针对性、教学安排、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培训条件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实现了提升。

高端教师培训、高中教师培训、农村教师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等5大类培训的综合满意度均实现了较大增长。

2012年,根据质量评价的结论,师培主管部门对高中教师培训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高中培训满意度较上年增加4.09分,在几大类培训中增长幅度最大。此外,针对质量评价中发现的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大等情况,江苏省在教师培训项目设置上,在突出高端人才培训和专题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使得2012年农村教师培训的综合满意度最高,为95.04分。

在2011年质量评价报告建议下,各培训机构普遍重视了培训需求调研及培训方案的优化和落实,课程编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帮助学员解决和突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难点问题。2012年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培教师对“以学员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的肯定。但对比两年来的满意度趋势可以发现,虽然培训内容针对性的满意度增长幅度最大,但仍为最低。经细化分析,参培学员中对培训内容针对性非常满意的比例只为65.35%,因此,培训机构在培训方案、培训课程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011年质量评价建议,针对农村教师和高中教师培训的特点,师资聘请应适当向有丰富教学经验、授课效果好的一线教学名师倾斜。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师资结构和来源方面实现了高校专家、教科研人员、中小学一线名师比例的优化,一线名师的比例上升为41.25%,高于教科研人员的比例30.13%和高校专家的28.63%。农村教师培训中学员对师资水平满意的比例由2011年的75.09%上升为79.1%;高中教师培训中学员满意的比例由2011年的67.2%上升为74.0%,上升幅度较显著。

四、对培训工作的思考与改进建议

1.促进培训机构项目质量的均衡发展。通过两轮质量评价发现,高校类培训机构满意度水平仍然偏低,满意度综合分排序也显示,高校类培训机构多排名靠后。经现场调研发现,高校类培训机构一般培训任务较多,培训项目会由不同专业学院分工完成。在内部分工过程中,由于各学院重视程度不同,管理方式差异,造成各培训项目质量的不均衡。

行业主管部门应强化对承担省级培训项目的机构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指导,进一步落实对“培训者的培训”,创建交流平台促进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承担任务较多的高校类培训机构,由管理小组牵头,加强本校各专业学院之间经验交流,强化纵向指导和横向联系,促进各学院培训者队伍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培训质量均衡发展。

2.强化培训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尽管所有培训机构均安排专人收集主要课程的课件资料,并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但是部分机构的原始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不够及时,未能及时通过适当途径将资源提供给学员共享,且部分机构未意识到参培学员自身的经验成果亦可作为培训资源。

各级主管部门要探索全省及区域性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并加以系统地管理,努力为参培学员提供培训后固定的交流、分享、展示的平台。并鼓励培训机构之间针对资源建设和利用进行分享和交流。

3.建立更具科学性的学员考评机制。目前,各培训机构均建立了对学员的考核评价机制,但科学性有待提高。除了培训出勤率,大部分培训项目采用学员的小结或论文作为考核鉴定材料,这种方式仅能体现出培训的短期效果,难以全面地反映培训的长期效果。

培训机构应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评价,积极借助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常态化、长期化的后续交流活动,加强与学员的沟通,以此为契机探索长效化考评的路径,提升评价工作的层次。努力将学员评价深入到教学行为及教育理念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和为所在学校带来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上来。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现就2009-2012年期间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立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培训项目,整合资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大力加强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重点倾斜农村教师培训,积极发展远程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实现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高水平大学、师范院校、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参与的省、市、县(市、区)、校四级培训工作体系。进一步形成以教育事业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教师履行义务与自觉学习相结合,各方面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送培上门、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传统培训和网络培训、理论学习和挂职实践、高校培训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实施学历提升、通识培训、专题学习、高层研修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教师和校长培训。使教师师德素养不断升华,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真正成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要求的、受学生爱戴和群众欢迎的优秀教师。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对象,是具有法定教师资格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的在职专任教师。全员培训主要包括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学历提升培训,省重点实施骨干教师培训和专题专项培训。到2012年底前,全省所有教师接受一次省级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时间不低于240课时。

(二)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省级培训项目优先安排农村教师。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扩大“送培到县”范围,到2012年底前,使每所农村中小学主要学科有1-2名骨干教师。建立城乡教师学习交流机制,定期选派农村教师到城市优秀学校跟班学习,选派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指导教学活动。

(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大力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提升“双师型”素质和新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加大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证书。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锻炼制度。到2012年底前,全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60%以上,实习指导教师达100%。

(四)高层次人才培养

实施江苏省中小学高层次人培养工程。从2009年起,选拔一批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校长(园长)进行重点培养,力争培养出若干名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和实绩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教育名家;培养出一批在省内具有一流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领军人才;培养出一大批能带领和推动所在地区、学校和学科教师提升整体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

严格执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校长提高培训制度,对全省中小学校长普遍实施一次轮训。每年举办1-2次校长论坛,组织校长到国内外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和考察。

(六)德育教师培训

落实班主任培训制度,新任班主任必须接受30学时的专项培训。组织实施少先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培训。

(七)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培训

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继续实施教师和管理者国际合作培训计划,提升优秀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国际化素养。在江苏教师教育网建立教师书库,广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三、主要措施和保障手段

(一)加强培训制度建设

加强培训组织制度建设。建立教师培训工作协调机制,发挥教师培训机构专业优势,强化校长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形成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培训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加强培训与考核、任用的有机衔接,激发中小学教师、校长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完善培训档案管理,规范登记内容,逐步实现全省性的培训学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加强培训审查制度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师培训的方案、过程、效果等进行审查,确保教师培训质量。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应获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一般不得组织教师参加社会机构组织的有偿培训。

加强培训评价制度建设。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县级教师培训的规划、目标、措施、成效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教育督导和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和落实年度校本研修计划,教师参加培训情况是校长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教师完成培训情况是教师个人年终考核、岗位聘用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明确培训职责分工

中学教师和校长培训由省统筹规划,主要安排在举办教师教育的本科院校和海外培训基地进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主要安排在综合性大学、大中型企业培训机构和海外培训基地进行。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园长)培训由各省辖市统筹规划,主要安排在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和其它专业教师培训机构进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区域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协调等管理工作。校本培训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学校为主组织进行,乡镇中心校要发挥对农村小学、幼儿园的辐射作用。

(三)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和专业教师培训机构,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省重点建设好一批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积极探索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织。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按照省政府文件的要求,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科研、电教等资源,形成县级教师研修中心,加强县域内教师和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服务。

组建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工作专家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省教师、校长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工作建议。开展培训者、培训管理者培训,树立现代培训意识,掌握现代培训规律和方法,提高培训及培训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落实培训保障条件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各地要落实好省政府关于教师培训经费的有关规定,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保证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要。培训经费应与各地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步增长。

加强培训工作督导。按照《江苏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标准(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县级教师、校长培训工作、培训经费落实情况和培训机构建设情况的督导和检查。

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制定示范性培训课程方案和标准,加快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继续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重点加强网络培训课程建设,提高优质网络培训资源的覆盖面,为各地组织教师培训和教师自主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在整体规划基础上,学校通过建立“引进,培训,激励,管理”四大机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下企业、结对子、促教改、搞科研”六项举措,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打造师资队伍,全力提升教学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某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案例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一、建设背景

20xx年9月21日,经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复核,确定xx市xxx教育中心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学校发展,教师先行。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速学校发展的关键。《xxx的决定》(国发【20xx】xx号)明确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名师引领、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示范校建设的主要目标,为高标准完成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在整体规划基础上,学校通过建立“引进,培训,激励,管理”四大机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下企业、结对子、促教改、搞科研”六项举措,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打造师资队伍,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按照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培养规划纲要》,依托一体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四支教师队伍。以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校企共同培养为途径,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适应学校发展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实施过程

(一)强化领导,加大投入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校长高连奇亲自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主任、系部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主要履行以下职责:组织领导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统一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和支出,保证教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基本形成了教师培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的长效机制。

在师资培养经费投入上,近四年来,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投入的中央及地方财政经费高达16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再投入教师培训专项经费30万元,占教师工资总额的3.75%。确保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依据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培养规划纲要》,制定了《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认定标准》、《兼职教师、班主任培养方案、聘任标准》等教师培养政策,确立了“引进、培训、激励、管理”四大培养机制。

1.引进企业和高校的专业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校企合作不断加强,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要求在实习实训岗位上不单要有一般的指导教师,还需要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参与学校教学和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工作。兼职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立足于要为企业培养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操作型人才。为了打造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教学团队,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学校注重从企业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骨干、技师等“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先后聘请了58名行业骨干入校,进行一线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满足了学校实习实训需要。

兼职教师队伍的引进,活化了学校的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工作,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有力补充。

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出国培训、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县市级培训、企业培训以及校内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培训选择上注重实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改革创新,把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好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培训当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而且提升了专业实操技能。

3.强化管理机制。实行分级管理,一是校级决策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为培训把关定向;二是培训执行层,由教务处具体负责。制定校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等各种培养实施方案,编制开展校本培训计划,在校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并通过强化管理,扩大教师参与面,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4.确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为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潜力,学校建立实施教师激励机制。将教师的工作岗位、量级及具体效果与绩效奖励挂钩;鼓励教师培训提高,承担教师参与各级培训的所需费用;对教师研究生学历提高所需费用全额予以报销。

(三)多措并举,着力培养

1.请进来,固理念,奠基础。对于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采用现场传授,现身说法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大家接受起来会更加迅速,更容易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学校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特聘请一些教育名人,行业专家,甚至国外的名师来我校进行“现场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当面指导,从而提升大家的整体水平。

学校聘请全国德育专家朱洪秋教授来学校进行德育专题培训,德育工作方面的一些个人经验以及“问题学生”的管理经验,对于提升我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对于班主任团队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效果明显。为了切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学校聘请英国教育与教学质量控制协会(AQCET)Leslie教授来学校培训SCL教学法,范围覆盖全体专任教师,从而使学校掀起了改革践行“SCL”教学法的热潮,将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提升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水平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应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为实现这一效果,学校聘请国家微课比赛评委张伟教授为全体教师培训学习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先进教学理论,同时教授大家微课的具体制作过程和实施方法,教师对于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热情被这次培训激化了,今年有十六名教师报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

三年来学校聘请台湾幼儿体育专家黄永宽教授、国学大师“汉字宫”作者白双法教授、中科院高登义教授等xx位专家来校为教师培训讲座,面对面传授技艺,使我校教师有了高端平台交流的机会。

2.派出去,转观念,铸名师。学校把名师培养作为专业建设核心内容,不惜重金选派教学领导、学科带头人出国深造,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及县市级培训,先后有张延东等2人赴德国、张瑞涛等2人赴新加坡出国进行培训,尹亚娟等21人次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25人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4人赴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参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培训。

3.下企业,强技能,提素质。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证实,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我校十分重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培养环节,制定出台了《xx市xxx教育中心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组织实施“1+1工程”。即每名专业教师主动联系一家企业,每年深入企业锻炼学习不少于一个月。教师到企业学习的目的是以实践为基础,理论为指导,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了解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要求,克服只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而不能掌握最新的先进设备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不足,很好地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使专业教师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到企业深入学习,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提高动手能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4.结对子,传帮带,共提升。为提升学校专业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优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将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业理论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子培训工作。“师徒”双方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并有严格的考核验收标准,确保带“徒弟”成效。目前,已有32位教师结成了对子,在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种师徒结对子的培养学习形式,我校已培养专业带头人29人,骨干教师53人,他们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法创新、教学研究、经验推广等方面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在当地行业领域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

5.抓内涵,建模式,促教改。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以专业教研组为基本单位,进行适合本专业课程特点的教研教改活动,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具有专业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形成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将生产质量标准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企业文化引进课堂,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有机组合,实现“做学教”的有机统一。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形成了“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探索模块式教学和仿真式教学,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进行“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空间设计,将课堂按照车间的格局进行布置,以此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学前教育专业形成了情景环境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把情景教学的特点与任务驱动的教学特点有机融合,以一定的教学情景为学习背景,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手段来组织编排教学活动。这样就充分吸取情景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各自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建筑装饰专业形成了“以项目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成立由企业共同参与的改革委员会,以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在单项能力训练的基础上,送学生去企业轮岗综合实训,当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达标后即能顶岗实习。

6.重联手,上项目,搞科研。学校的科研工作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主要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搭建好了一个大舞台——校企合作,通过校企联手,打造教师科研平台。以产教结合、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产品研发、技术培训等科研项目为抓手,在科研项目过程中锤炼教师,使教育科研过程变成了新教学理念形成发展的过程、教学模式优化改革的过程、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

四、条件保障

(一)机制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构建了“引进,培训,激励,管理”四大机制,为教师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二)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十二五”师资队伍培养规划纲要》、《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认定标准》、《兼职教师、班主任培养方案、聘任标准》等制度方案,形成了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

(三)资金保障

在示范校建设以来,除中央支持专项建设经费外,学校还设立了教师培养项目资金,全力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中央及地方财政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高达160多万元,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近三年来累计超过90多万元,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比例的3.75%。强大的资金支持对学校师资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建设成果

在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经过示范校建设,形成了“名师引领,双师主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格局。19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91人、正式聘任高级职称78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79%、97.95%、40%。

(一)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系统化。近三年来,刘福春老师被授予中国名师;尹雅娟老师被授予省级名师;张琎瑛、杨怀等老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专任教师中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29人,占专业教师的23.2%,骨干教师53人,占专业教师的42.4%。他们在校内主持科研项目、承担专业培训、教改指导等任务,校外示范引领,发挥名师作用。

示范校建设以来,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27个,地市级课题11个,并顺利结题,其中《基于应用的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和《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英语口语多媒体教学的策略与研究》在河北省第七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三等奖;取得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成果8项,公开发表期刊论文87篇。尹雅娟等15名技术能手多次参加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其中,邓二娜老师荣获国家信息化说课大赛二等奖,王宏霞老师获三等奖,王秀梅、刘艳红、樊银凤均获全国视频公开课大赛三等奖。刘德山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在专业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参与开展社会培训服务20多期,年均培训规模近22700人天。

(二)双师培养制度化。为落实《教师下企业“1+1”实践制度》,三年来,学校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累计达6835人天,公共基础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累计达1302人天,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打下实践基础。结合《xx市xxx教育中心“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学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xx1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6.8%,师资的双师型转化进一步加速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进度。

(三)兼职教师培养规范化。结合《xx市xxx教育中心兼职教师聘用与培养方案》和《xx市xxx教育中心兼职教师管理和评价细则》,学校面向社会、行业、企业聘任58名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的29.74%,使学校师资成为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

数控技术应用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先后被河北省职业教育学会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六、体会与思考

1.领导重视是根本。学校领导班子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在《xx市职教中心章程》中明确提出“落实教师再培训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

2.措施有力是关键。“引进、培训、激励、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功效强大,校企合作培养形式成效显著,成功的关键在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企业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一、发挥组织职能,构建“资源中心”

培训资源的好坏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充分发挥组织职能,大力加强培训资源的建设。

1.课程资源建设。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在广泛征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由学科培训基地分学科提出本学科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意见,并反馈给一线教师进一步征求意见。最后由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定出台“株洲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方案”。

2.师资资源建设。一是聘请一批知名专家。2006年以来先后有100多位专家、学者来株洲讲学或指导,其中有很多专家接受聘请成为“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二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每年选派学科基地主持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师训专干赴北京、上海甚至境外,或短期进修、访学,或跟岗学习,回来后都担当重任。三是武装一支基本队伍。成立“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由市教育局发文明确讲师团成员的责、权、利,由市教师培训中心聘任并管理。这批讲师团成员成为培训者的中坚力量。

3.再生资源建设。通过案例征集、现场比赛、教师博客等形式,将教师的生活情景、职业经历和教育故事进行转化,形成教师培训的再生资源,深受学员欢迎。

4.环境资源建设。以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读书会、教师沙龙等方式将校际间的门户和教师展示舞台打通,形成支持教师培训的环境资源,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发挥培训职能,打造“学习中心”

1.统筹规划,做优岗位培训。一是充分利用远程网络的优越性,打破时空、区域的阻隔,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效能,全面铺开远程培训,让远程培训成为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的重要手段。二是狠抓学科培训基地建设,把学科培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师共同钻研教材、探讨教法、提升能力的实验室。

2.注重实效,做强骨干培训。以“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建设为重点,建设一个骨干教师群体。鼓励有条件的“讲师团”成员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有计划地选派“讲师团”成员参加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班。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龙头,打造一批知名教师。“名师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上挂高校(聘请导师),下联学科培训基地。

3.加强督查,做实校本培训。按照《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细则》的要求,对校本培训进行定期督查,促进校本培训深入持久高效地开展。督促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教师队伍现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在具体落实上下狠功夫,真正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三、发挥管理职能,形成“服务中心”

按照“小机构、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师训机构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为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一是依托知名高校的专家优势,把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学术高地”。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和北京师大、华东师大、湖南师大等20多所高校,以及北京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培训中心等多家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利用高校的学术优势为教师培训提供学术支撑。二是依托先进地区的优质资源,把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成长摇篮”。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在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建立了培训基地,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这些基地挂职学习。三是依托远程网络的时空优势,把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课程超市”。我们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向中小学教师推出了近600门网络课程,供教师自主选修。

四、创新培训机制,形成“四位—体”的培训体系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任务量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整合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是新时期师训机构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物资支持,努力争取地方政府足额经费投入。其次是组织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即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教师培训方针、政策,抓好区域内教师培训的督导、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形成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再次是动力支持,校长教师积极参与。最后是服务支持,师训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师训部门要积极促进高校、教研、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同时,还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部门、特色学校参加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

五、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训网络

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学是师生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肩负着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新师资的教师培训,应拓宽思路,努力探寻适合新课程理念和改革的培训模式,并对多种模式进行科学整合,创新运用,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与师资共享、快捷、灵活、优质、互动、高效等特点,推进教师的全员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坚持校本研修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在培训模式上,批判继承讲座式培训的同时,注重研修对象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我们还注重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指导,通过“前移后拓”,拓展培训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教师学以致用。

六、创新培训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培训形式

培训内容是培训目标的外在体现和反映,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呼唤扎根于课堂、扎根于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因此,在构建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时,应遵循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学员的培训需要为依据,以问题为主轴,以激活教师的反思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为主目标,充分体现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关注教师专业理论的发展,关注最新教育理念、学科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如德育实施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能力、命题研究能力等的发展与提升;关注教师的道德情感如职业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关注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发展。同时提供“超市式”的课程和供教师自主选修,并根据地方需求举办“订单式”培训,形成“面向全员、突出骨干”,“订单式”和“超市式”相结合的培训特色。

七、创新管理方式,形成共同发展的培训格局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技校;德育课;窘境;对策

技校德育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订教学方案,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技校德育课面临的窘境

1.德育教育目标过于片面。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和计划,因为德育课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片面的教育目标将会偏离技校德育的基本定位。

2.德育课教学内容过于空泛。虽然很多技校开设了德育课,但是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空泛,教师无法用德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而且德育课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技校的德育课教学无法突出技校的特色,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3.德育课教学手段单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注重教学效果,也不给学生提供发言和提问的机会。在考试之前,教师会为学生标记出重点内容,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即可,不需要理解知识点的含义,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不太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如果学生犯错误,一些教师会当众训斥犯错误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4.网络对技校德育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的信息量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法。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技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很多学生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不愿意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

5.技校德育教育缺乏实践力度。很多教师都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教学,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单一的理论讲解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必须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注重实践教学,把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多举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分辨是非。技校德育课如果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那么德育课的开展就失去了意义。

二、技校德育课问题的解决对策

1.丰富德育课的教学内容。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课程的开展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很大影响。国家教育部门要求重点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多关爱青少年。对此,技校必须认识到开展德育课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每位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讲解基础性知识,还要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技校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德育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技校德育课程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德育教师必须懂得心理辅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优化德育课教学方法。技校德育n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要想解决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建立微信群,与学生在微信群里沟通交流;也可以把一些与德育课教学相关的资料上传到微信群,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德育有关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技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技校德育课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语

德育课是技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对此,无论是技校还是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开展德育课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订德育课教学方案和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教师要多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7篇

一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待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题地位还未全面落实。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树立。考试评价制度尚需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动和惯性还比较强烈。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后20%学生成绩的提升虽然也有一些措施,但总体上重视程度还不够,力度还不学大。

二是素质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纵向比有进步,横向看,我市普高、初中的质量在全省特别是与胶东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课堂教学效率不很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急需提升。研究教学、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的氛围不够浓厚。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存习在。

三是发展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在提高义务段保障水平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普高、职高、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的保障水平显得办法不多。城乡教育发展水平落差还较大,“择校热”还比较严重,特殊教育还比较薄弱,社区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网善。

四是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基本确立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挥乡镇(街道)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许多空间,尤其是县、乡两级在债务分解、学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

五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地位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还存在多头办学、资源分散、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以及职普比例与上级要求还相差甚远的问题。

六是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机关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入基层,主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还不够强,办事效率还不够高。

二、主要落实措施

1、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观念。一是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必须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自身职能,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落实。二是牢固树立教育协调发展的观念。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体系、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三是牢固树立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结合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全市教育资源,让所有学校逐步享有公平的办学条件,让所有学生逐步享有公平的优质教育,让所有孩子逐步拥有政策保证的公平起跑线。(责任人:*,主题发言人:各单位主要领导)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一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创建优质教育资源。二是依据省定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加快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三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对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力度,确保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责任人:*、*)

3、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积极开展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优化德育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严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学科教研论坛,充分发挥教研室和乡镇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按照《*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指标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和卫生工作。四是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责任人:*、*、*、*)

4、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一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努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探索改进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师训、教研、电教、基教等部门联动的培训机制,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岗位培训、专题研讨、论坛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开拓视野,提高教育干部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培训,把上级开展的培训活动向农村学校倾斜,并增加培训经费补助,积极创造条件,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责任人:*)

5、进一步健全教育科学发展机制。一是深化教育人事管理机制改革。坚持实行双向选聘、评聘分开,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资源流动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实行干部队伍任期管理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二是构建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在加强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加强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以“大集体备课”、“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科学发展的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从而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责任人:*)

6、进一步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规范日常运作程序,各司其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二是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认真落实省、市农村学前教育会议精神,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改善办园条件,扩大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班级规模,争创省、市级示范园。三是增加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责任人:*)

7、进一步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规范和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及时将社会和教师普遍关注的招生、评优、职称评聘等工作进行公开,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严格规范教育收费,强化财务审计工作,严禁教师有偿家教、从事第二职业、散播恶意信息等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是加强机关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四是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教育良好发展形象,激发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热情。(责任人:*)

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充分利用政策招商、资源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要打好教育品牌,实行教育文化招商,努力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既重视引高科技产品、大个头项目,更重视引智引才,提高招商引资的品位。(责任人:*)

德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8篇

一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待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题地位还未全面落实。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树立。考试评价制度尚需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动和惯性还比较强烈。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后20%学生成绩的提升虽然也有一些措施,但总体上重视程度还不够,力度还不学大。

二是素质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纵向比有进步,横向看,我市普高、初中的质量在全省特别是与胶东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课堂教学效率不很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急需提升。研究教学、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的氛围不够浓厚。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存习在。

三是发展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在提高义务段保障水平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普高、职高、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的保障水平显得办法不多。城乡教育发展水平落差还较大,“择校热”还比较严重,特殊教育还比较薄弱,社区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网善。

四是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基本确立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挥乡镇(街道)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许多空间,尤其是县、乡两级在债务分解、学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

五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地位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还存在多头办学、资源分散、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以及职普比例与上级要求还相差甚远的问题。

六是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机关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入基层,主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还不够强,办事效率还不够高。

二、主要落实措施

1、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观念。一是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必须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自身职能,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落实。二是牢固树立教育协调发展的观念。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体系、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三是牢固树立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结合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全市教育资源,让所有学校逐步享有公平的办学条件,让所有学生逐步享有公平的优质教育,让所有孩子逐步拥有政策保证的公平起跑线。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一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创建优质教育资源。二是依据省定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加快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三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对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力度,确保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3、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积极开展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优化德育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严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学科教研论坛,充分发挥教研室和乡镇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按照《**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指标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和卫生工作。四是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一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努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探索改进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师训、教研、电教、基教等部门联动的培训机制,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岗位培训、专题研讨、论坛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开拓视野,提高教育干部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培训,把上级开展的培训活动向农村学校倾斜,并增加培训经费补助,积极创造条件,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5、进一步健全教育科学发展机制。一是深化教育人事管理机制改革。坚持实行双向选聘、评聘分开,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资源流动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实行干部队伍任期管理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二是构建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在加强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加强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以“大集体备课”、“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科学发展的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从而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6、进一步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规范日常运作程序,各司其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二是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认真落实省、市农村学前教育会议精神,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改善办园条件,扩大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班级规模,争创省、市级示范园。三是增加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7、进一步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规范和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及时将社会和教师普遍关注的招生、评优、职称评聘等工作进行公开,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严格规范教育收费,强化财务审计工作,严禁教师有偿家教、从事第二职业、散播恶意信息等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是加强机关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四是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教育良好发展形象,激发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热情。

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充分利用政策招商、资源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要打好教育品牌,实行教育文化招商,努力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既重视引高科技产品、大个头项目,更重视引智引才,提高招商引资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