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范文第1篇

    方法:采用案整体护理查房的形式。查房的全过程是由带教老师指导、护生主持,运用护理程序对骨科常见病的个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护生精心准备,积极发言,讨论热烈。种查房形式得到了护生的认可。通过分析讨论能将专科护理知识应用于个案病例中。

    结论:骨科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专科知识水平及临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护理查房 护生 骨科

    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护生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现象。为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护理教学查房的形式加强对护生专科知识的培训,引导护生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查房过程

    1.1  时间安排  每年年初科室制定出临床带教计划,为保证每一位实习同学有一次参与护理查房的机会,按照护生科室轮转表的安排,定于 3 月和 11 月组织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一次。

    1.2  参加人员  大外科所有实习同学、带教老师和本科室年青护士。

    1.3  查房形式  个案整体护理查房。查房时间确定后,由带教老师选择病案,提前一周通知在外科实习的同学和本科室年青护士做准备。如查房内容为“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同学要收集和复习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治疗和护理方法护理程序的内容。要到骨科病房查看病人实际情况,了解病情。由带教老师指导一名骨科实习同学准备书面查房汇报材料。

    1.4  查房内容  由带教老师主持护理查房,首先介绍查房内容和目的。让同学明白,通过护理查房,要掌握骨科常见病的专科知识;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学习与沟通交流的技巧,向患者传达医学信息和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等。由一名同学汇报病情及护理过程。老师以启发式提问:针对骨科具体病案应该如何正确护理评估病人、准确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组织护理实施、正确护理评价及怎样进行健康教育等。同学们积极发言,展开热烈的讨论,能比较准确地评估病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能正确地介绍健康教育内容。年青护士补充临床护理经验,介绍骨科功能训练方法。带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完善查房内容,讲解护患沟通技巧,评价查房效果。最后,老师带护生到病房看病人,接触病人,了解临床护理过程,评价护理效果。

    2  讨论

    2.1  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往的护理查房是以临床老师为主,护生只是听众,不敢大胆发言,没有主动参与思考。骨科护理教学查房的全过程是由护生组织实施,为了能在同学面前充分展现自我,为了能在讨论中正确回答问题,在查房前护生必须认真复习专科护理知识,主动查阅有关医学资料,主动请教带教老师和医师,主动下病房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情,观察疾病治疗及护理效果。整个护理查房过程是一个护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护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1〕。

    2.2  护理教学查房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在查房中护生积极发言,将学习的专科知识和医学信息与同学分享。对于专科新知识、新技术是渴求了解。如在介绍膝关节康复器( CPM )训练膝关节功能时,护生兴趣很大,纷纷要求老师讲解使用方法。老师则用 CPM 仪在同学身上示范操作方法,讲解训练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护生认真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骨科训练仪的操作技巧。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大,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带教 骨科 导师负责制

研究生是未来的医师和医学专家,其培养质量关乎我国医学事业的未来。近年来,临床医学在诸多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些都对医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从学生到临床医师转变的重要阶段。

骨科临床实习的任务主要在于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正规的专科体检方法以及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强调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把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要具备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与科研能力,毕业时要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究生进入临床学习后,对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何转化成医生,研究生如何更快的成为合格的住院医师,是摆在研究生和带教老师面前的难题。为了适应目前医学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更好的医学人才,我科在实习带教过程中不断思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教学经验,改进带教方式,获得较好效果。

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之成为具有医、教、研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负责其临床指导的医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临床实践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及研究能力具有实际价值。

“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具体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基于具体患者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具体病人,提出问题,并自主加以解决。在医疗查房时,负责医师在病区内选择具体患者,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学生在展示自身临床思维和专业知识程度的同时,还能发现当场尚不能明确的问题。之后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学、思考,再选择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阐述。

第二,基于专业问题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有代表性的临床现象或特殊疾病或一些学术观点,提出问题,并自主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和表达。这种形式转变了以往主要由专家教授来进行临床问题学术讲座、报告的做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听者变为讲者。负责医师积极鼓励学生基于临床实践,细心观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临床问题,并对与之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收集、归纳,通过多媒体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专题讲座,最后就有关内容再进一步展开讨论。

我科为进一步实践“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与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48名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第二,方法。对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实习生采用导师责任制带教模式,导师责任制带教是指:将带教医师科内聘为“学生带教导师”,他们每人每批负责带教一名学生,并对该生进行专业理论讲解和临床实践带教。两组实习生实习时间相同。出科前对两组实习生常规考核。分别比较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两组学生均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均参加出科考核。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情况见表1:一,两组学生实习前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3.42,P=0.86);二,实验组学生实习后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其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32.91,P

骨科学是外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时长内容多。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应掌握基础的知识,老师更应在带教过程中把理论知识整合到疾病的讲解和手术中,使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病房,学习对象由刻板的书本变成鲜活的病例,这一切的不同都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带教老师应当借助学生的这种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科“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总体思路是在负责医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促使学生从床中发现问题,充分运用现代化文献资料查阅途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以及网络等,进行资料收、自学、归纳,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或讲座形式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获得医学知识、积累床经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具体经验是:导师遴选,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技术,且每位指导老师明确带教计划。每轮带教导师与学生随机分组、一对一。入科开始,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熟悉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的专业特点及相关要求等,在临床实践中耐心传授骨科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要点。学生的各项诊疗活动均由其导师指导。双向反馈,总结提高。带教计划实施完毕,便实行双向反馈,由考评组评定实习生的成绩,由实习生评议导师的带教效果,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对于临床本科实习医师,除了要求严格的“三基训练”,指导其管理少量病床,熟悉DR、CT片阅读,了解MRI片的阅读,能独立完成简单手外伤的清创缝合术,能对部分常见的四肢骨与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石膏外固定,如桡骨远端骨折、肩关节脱位,利用临床实例进行示教,实习医师能正确、熟练的石膏外固定后,遇到难度小、依从性好的病例可放手让其进行一次手法复位,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实习医师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但需要提醒的是带教时一定要谨记若实习医师第一次手法复位效果不佳,当即由带教教师再次复位,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病历书写方面,入科伊始,就告知实习生病历书写是临床中一项基本工作,病历书写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是从事医学实践必备的、重要的基本技能,它反映了临床医师的临床思路,书写病历的过程事实上是临床思考的一个过程。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骨科教学 LBL-PBL-LBL 医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226-02

在外科临床教学中,骨科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点学科。传统骨科教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教育教学观念严重背离,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加拿大大学提出的PBL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主张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式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骨科教学实践中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基于以上原因,我院对PBL模式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提出适合我国骨科教学实际情况的LBL-PBL-LBL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内容是该院在骨科教学中实施LBL-PBL-LBL教学的报告。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我院骨科专业的学生10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50人。A组为对照组,男生23人、女生27人,年龄21~25,平均年龄22.3;B组为观察组,男生26人,女生24人,年龄20~25,平均年龄21.9岁。由以上数据可知,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课时分配

A组接受LBL-PBL模式,课时配置为2学时LBL课,2学时PBL课。

B组接受LBL-PBL-LBL模式,课时配置分为两期,前期2学时LBL课,1学时PBL课,后期1学时LBL课为增加课。具体授课方法如下。

A组的LBL课主要根据骨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骨折概论、开放性骨折的特点及常规治疗方法,采用教师口述讲解的形式,学生课上记录要点,课下自主复习、发现问题。LBL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完整地掌握骨折概论和开放性骨折的基本概念。PBL课上教师主要负责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以临床实践中开放性骨折病例为例,就治疗方法的选择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

B组前期2学时的LBL课和1学时PBL课与A组LBL课和PBL课教授的内容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B组后期增加了1学时的LBL课。LBL课上,教师以学生在PBL课上出现的问题为依据讲解一些骨科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具体的临床问题的方法。比如,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术后护理以及一些具体的临床对策等。

1.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以成绩单中4个等级成绩的数量及平均分为依据;一种以学生的反馈评分表为依据。

将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单的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100~90分、89~75分、75~60分、60分以下。分别统计两个组50人4个等级的数量,并计算出两组的平均分。

学生反馈评分表评价内容分为5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二是学生对教学大纲中骨科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三是学生对具体的骨科临床病例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四是学生对骨科中一些常规性操作的掌握程度;五是考试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这五个选项,每项0~5分,满分为25分。对两组各50名学生的教学反馈评分表进行统计,计算出两组的各项评分及总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两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和学生教学反馈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连续数据进行Student检验,P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AB两组的出科考试成绩P>0.05,这表示出科考试成绩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结果见表1。

2.2 学生反馈评分表比较

学生反馈评分结果显示,B组学生的各项反馈评分及总评分明显高于A组。且两组评分P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AB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骨科具体病例的处理能力和对常规操作的掌握程度这3个方面。另外两个方面,AB两组的差异不是太明显。

3 讨论

在医学外科教学中,骨科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与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骨科专业本身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传统的骨科教学采用L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沿袭传统的“三中心”教学理念,一股脑地将相关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而且基于LBL的教学评价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来自学生的反馈,并不能有效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并不能与临床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很容易遗忘。这样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实际操作中用到某个知识点时不得不重新学习,在实践中强化理解和运用。但是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PBL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但是,通过骨科教学实践证明,单一的PBL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骨科教学。基于PBL的骨科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把课堂教学及自学主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入PBL教学中,确保PBL教学有的放矢。但是,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式”学习,在PBL教学中积极性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些“吃力”,不得要领。另外,根据学生反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且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有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学生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解决过于呆板、程序化,不能灵活应对、有效解决。这主要是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能掌握实际的临床经验,只是生硬地套用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范文第4篇

1.PBC教学法中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实践

1.1调整教学过程骨科学涉及的范围较广,病种复杂,传统的授课方法是老师填鸭式教学,教员独自唱主角,不但感觉累,学生学习效果也差,而且由于学时所限,病种无法逐一讲授。应用PBC教学法后,每次上课前,把所要授课的重点难点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必要准备,将易懂、易学的章节进行自学和组织小组讨论。所以我们应用全部教学时间的1/3进行集中重点内容的授课;1/3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查资料;1/3的时间进行专题讨论。对于同学自学和讨论的内容,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同学们应用自主时间,积极主动的学习,明显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

1.2设计具体问题我们在备课中,骨科学教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参考大量相关文献,对教学大纲重点及最新骨科进展方面提出合理的问题,并把全部内容用以问题形式串起来,反复讨论修改后制定为问题指南,在骨科学开课前2周发放给学生,让其在学习本专业科目之前即有充足时间准备,增强对基础理论与相关进展的认识了解。这样学生会带着不能理解的问题听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会更深刻,同时对本专业的相关进展也有所掌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对本专业的相关进展也有所掌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设计中,积极的应用循证医学理念,诸如在“股骨骨折”一章中,我们的问题主要有:股骨骨折的成因有哪些?股骨骨折如何分类?不同的分类如何指导临床治疗?股骨骨折的最新治疗方法是什么?股骨骨折的治疗上目前的学术分歧在哪里?文献报道的股骨骨折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方法有哪些?为什么不同医院,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医生对相似病例的处理观念不尽相同,甚至相反?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文献,去思考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哪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鼓励其进行综述的书写,这样不但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也掌握了科技文献的书写方法。

1.3具体教学过程在授课时我们首先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典型的临床病例,让同学们根据此临床病例展开原先提出的问题,进而找到最佳的解答。因此,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病例学习”模式,其基本步骤如下:①首先对此病例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病史的如何采集?如何进行查体?患者可能的诊断?需要哪些补充检查?患者的主要诊断是什么?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好的康复治疗?然后对先前就相关基础知识提出的问题进行继续扩展学习;②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查询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这时需要向同学们讲解如何应用网络技术查阅相关文献,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③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重要性,利用学习过的统计学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④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应用于病人的诊断、治疗决策中,此时既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过程,也是培养同学们医德医风的最佳时机。目前临床有医生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顾患者的具体经济条件,应用价格昂贵、疗效同国产相近的进口骨科器械,给患者、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加重恶化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⑤评价实施上述程序的效力与效果,以便在以后的临床实施中加以改进利用,这是临床评价过程,也是总结分析过程,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同学们如何进行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及对随访资料的整理。这种教学过程不仅是循证医学实施的过程,也是PBC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将两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理念结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优势,不但加强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能早期了解临床疾病与基础课程的关系,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向纵、横二个方面拓宽,达到了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目的。

2.PBC教学法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体会

我们在临床教学中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PBC教学方法,发现二者结合后的教学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这就决定了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着知识,久而久之,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明显不足,最突出表现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应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的PBC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从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还要求学生从被动吸收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复习好所要内容的理论知识,尤其是针对某几种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治疗、预后等方面弄清楚,然后设法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发现并提出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也是PBC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2.2培养同学们寻求证据的能力目前全世界每年有220多万篇生物医学文献发表在4万种医学杂志上,如何从如此庞大的信息群中获取最佳证据也是非常困难的,但靠阅读和手工查找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寻找最佳证据的技能即网络资源的利用,主要是EBM资源库检索查询和常见数据库的检索。这就要求学生不但学习好医学基础知识,也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尤其是文献检索方法的学习应用。以便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查找到科学、可靠的最佳证据。

2.3培养同学们评析证据的能力对所收集的证据,要通过选择性、批判性地评价,主要从真实性、重要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加以评价那些可靠、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的证据,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的最佳证据。这就要求学生同时掌握一定程度的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知识,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设计与实施,学会对多个RCT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使学生具有批判精神,为今后临床实践能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和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打下基础。

2.4培养同学们归纳总结及创新的能力对前期所查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病例后,要对其所产生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认真做好临床资料的整理、随访资料的收集,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的效力和效果。要求学生从临床实践中提炼、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在今后的相似病例中加以利用。PBC教学法及EBM教育强调学生带着问题找到自己所需的临床研究资料,并能客观地评价其正确性、重要性、实用性,为临床决策服务。因此,在PBC教学过程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锻炼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还能扩展知识面,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3]。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物理;骨干教师;意义;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86―03

近年来,我国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例如: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在培训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等等。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骨干教师作用发挥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而言之,骨干教师培训与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实效性不足的情况,而讲求实效应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目的之一。骨干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名人,在校内外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激励作用。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如何提高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共性的难题。本文将结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实例,探讨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意义及影响。

一、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意义

(一)有利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即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思想又是整个社会的教育客观实际及其要求在教育者意识中的反映,它对教育起着定向和指导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在诸多方面改革的时候同时,应该把教育思想的改革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重点加以改革与创新。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将改变单纯重视改革教师只传授中学物理旧知识的老看法,树立新知识、新思想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素养协调发展的新理念;转变只单纯重视统一要求和同化训练的旧观念,在树立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更多注重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转变只单纯注重传授中学物理的旧观念,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能力;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二)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且具有持续性。首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实际考察观摩和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不断融入生活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了支持。实际考察观摩能从一线高级教师现场教学中直接体会和交流。其次,中学物理培训的方法多样化,如问题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示实验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质上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只不过“结合”的具体形式不同。可见,教师培训是中学物理骨干教师进一步灵活领悟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三)有利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但是,随之而改变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份不相称的思想意识。首先,有的教师受周围环境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吃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打退堂鼓,学习怠慢,时时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或大城市工作。其次,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这部分教师主要表现在生活作风上畸形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潇洒,吃穿讲究排场,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教育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本职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要乐于奉献。在以上两方面,部分教师还有所欠缺,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地树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于教师本身发展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将及时纠正和转变部分教师的不良师德和作风。

(四)有利于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

知识都有保质期,中学物理知识也同样有保质期。追求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是教师需长期追求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中学物理教师也不例外,不少教师面对现代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对中学物理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将无法适应。至此,要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学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教师无论是什么文凭,都应该保持对自己所教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追踪意识,要掌握专业的发展情况。把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常规,二是重建。作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以往的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同时会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如教师缺乏及时的知识更新,仅靠那点旧的教学经验,会导致教学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那么,在此基础上及时获取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促进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各项能力时刻与时代保持同步,使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意义是重大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能促使教师在知识更新中挑重担、想办法和出点子,建立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在培训中、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获得的主体地位和主角意识,强化骨干教师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

(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教师及时在有效教学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把握、课堂问题的设计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懂得如何合理布置作业;懂得如何进行课堂内容的拓展和总结等。同时,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更加切合实际教学需要,比如:知道如何从备课方面下大功夫,备课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的重点,是积累经验、提高自我的重要过程,更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六)有利于扩大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有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这给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和不同年龄的教师,建立了一个更加广泛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知识交流、疑问交流、经验交流、思想交流和科研交流等。同时,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也是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培训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收获是丰硕的。教师培训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成长建立了长期的学习、沟通和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了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因素

(一)知识水平的差异

通过对一项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调查发现,同样是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他们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异。首先,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学历和年龄的不同,以及城镇和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可能相去甚远,有的教学观念非常老旧。其次,骨干教师培训方式一般分为短期集中培训和置换研修培训,短期集中培训只是采取到高等学校集中学习和讨论,时间非常短,一般十天左右;而置换研修培训的内容较为丰富,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可分为在高校集中学习和讨论,直接到一线中学与一线的高级教师跟班直接学习,这个可以真正促进骨干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提高。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制约,国家也只能分阶段和分层次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再次,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大班集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培训多,安排的讨论、实践和观摩相对较少,培训的针对性受影响,特别是短期集中培训。培训缺乏针对性,这样就很难调动全体培训人员的主动性。骨干教师培训应加大调研力度,真正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二)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需要尚有差距

通过对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物理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希望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理解更多生活中中学物理的前沿知识;如何合理利用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等等。骨干教师在未参加培训之前,在培养学生学习中学物理兴趣过程中,旧的观念多选择一些很具体方式,如演示实验、实例讲解等。但这些方式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有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大而化之,只有少量课程反映教师实际需要,大部分是学历提高或补偿课程,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科研能力的教师而言,这类课程没有太多吸引力,缺乏针对性。

(三)骨干教师的选拔没有形成公平机制

当前,骨干教师培训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首先,标准不统一。有的以纯中学物理实验员为主,有的以理论教师为主,没有选出具有复合型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其次,按照领导的标准,各个地区或学校选拔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常会出现未经公开评选,领导一手决定的现象。这种决定往往和上级领导关系的亲疏有关,甚至有些领导集各种荣誉于一身,把自己任命为骨干教师。这些现象使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性,不仅会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开展与骨干作用的发挥;也给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带来损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培养和扶植优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旨在选拔教师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如果把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当成工作中的休闲娱乐机会而滥竽充数,可能无论培训机构怎样努力都难以实现培训预期的效果,就会造成培训资源浪费。

(四)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未充分发挥

短暂的培训后,回到原学校就结束了。首先,学校未及时与骨干教师相互沟通,调动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引领作用。不能起到其良好的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未能与大家分享,比如在中学物理中,讲解摩擦起电的方法,有些教师的演示实验就不明显,通过培训,讨论和总结之后,把多年的问题解决了,可很多学校只有参加培训的中学物理教师知道,本校的教师还是不能分享。其次,骨干教师在时间精力上疲于应付,对于工作激情、科研灵感、教学创新等要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骨干作用的发挥上往往会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他们好的经验和结论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最后,人际压力是影响骨干教师作用发挥的又一原因。人际压力有来自领导层,一些领导认为骨干教师花精力做科研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一些领导很少参考骨干教师的意见进行改革教学与管理等诸多因素,让骨干教师缺乏领导的信任与理解倍感压力。人际压力还来自教师群体,表现在教师之间只有看到竞争没有合作,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与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其他教师的鼓励支持,反而成为被排斥的对象。面对这种情况,骨干教师可能精神压抑,也可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耗散在人际纠纷或人际关系的经营上,这些都会影响其创造性地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五)后续跟踪辅导脱节,培训效果不能巩固

集中培训都是短暂的,广大教师在培训期间受培训氛围的影响、组织者及授课教师的启发,往往容易形成认知结构的变化、对原有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对未来教育教学活动的新想法等。但当这些教师回到原有的学校氛围中,回到原有的工作学校中,后续缺乏有效引导与督促,而自身又不善于反思与创新时,在培训期间产生的变化、想法很容易就消失,导致培训效果不能巩固。

三、结论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对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思想,转变师德和作风,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建立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物理骨干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需要、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机制、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后续跟踪辅导都影响了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作用的发挥。今后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应加强训前调研,可建立相应的导师制,后续跟踪考核制;长期的点对点的帮扶作用,一个城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与一名农村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建立帮扶,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世勇,胡乔生.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6):95-98.

[2]陈俊军,康野龙.如何有效发挥骨干教师作用[J].华夏教师,2012,(2):18―19.

[3]潘超,吴立宝,吕晓亚.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策略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8):4-6.

[4]沈绍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J].教育与现代化,2001,(1):14―17.

[5]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6]申继亮,等.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4―7.

[7]党玮玺,罗睿.“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与建议――以甘肃省2010“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3―116.

[8]文应奎.如何发挥中年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J].教学研究,2012,(12):37.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医骨伤;人才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70-02

随着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出现,骨伤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骨伤科是中医的特色专科,具有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中医骨伤的传统诊疗特色,如小夹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有不断减少的趋势,部分骨折疾病可以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却逐步为手术治疗所代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局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中医骨伤人才存在诸多与设置中医骨伤方向的初衷不符之处,其中问题之一是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的中医特色并不明显,这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为了办出中医骨伤专业特色,我们在总结以前中医骨伤专业和近年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医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对中医骨伤特色人才培养进行以下探讨:

1 中医骨伤特色教育要尽早开展,并贯彻到整个育人过程中

自从教育部1998年实行高校专业调整,合并了中医骨伤学专业后,因为骨伤人才的需求量大,全国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专业分化出骨伤方向,不同的院校分化方向的时间不同,多数在四年级开始分化,在后期实行骨伤方向教育。我校总结了以前办学经验,从招生开始就设置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的中医骨伤特色有很大帮助。

首先,便于早期开展中医骨伤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聘请德高望重的中医骨伤专家举行中医骨伤讲座,使学生从一入学就了解中医骨伤的起源、特色、现状和发展前景,尽早认识中医骨伤科,培养学生对中医骨科的感情,以后我们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有关中医骨伤科的讲座,介绍中医骨伤名家的高尚医德和高超技术、中医骨伤有关知识,这对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中医骨伤思想有很大作用,能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明确了自己是中医学专业,必须学好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而学生又明白自己是骨伤方向,未来的职业与骨科有密切关系,所以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会特别留意与“骨”有关的知识,对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中与骨有关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达到了全面发展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要求。以前我校在四年级下学期才分化的骨伤方向,因为骨伤方向课的教学时间少等原因,较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中医骨伤专家的育人作用。我校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主要依托大学的附属骨伤科医院办学,日常管理和专业课程教学由附属骨伤科医院负责。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除政治辅导员外,还从一年级开始配备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由从医院遴选出的业务水平高、专业思想牢固、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骨伤专业博士担任,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学习,解答学生的困惑,通过班主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中医骨伤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巩固。因为骨伤医院有相对充足的师资力量,为骨伤课程的教师遴选提供便利,在遴选时,我校把教师的中医骨伤专业思想和专业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有中医特色的骨伤课程教学队伍。

2 在教学中重点贯彻中医骨伤特色的教育

中医骨伤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个特色专科,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结合等的治疗原则,形成正骨理筋手法、夹板等外固定、内外辨证用药、练功方法等独特治疗方法[1],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特色教育是中医特色培养的关键所在。

2.1 加强培养学生的手法治疗能力

中医传统的正骨理筋手法,是中医骨科的精华,学生必须经过多途径的学习,从理论到反复实践训练才能掌握。所以,首先要遴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医生作为课堂教师,要根据中医骨伤科的直观性强、手法操作多等特点,将文本、图形、图像、录像和声音集成在一起,产生逼真的效果, 把中医正骨理筋手法、练功方法,把复杂的疾病整个诊治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再配合模拟实物教具的触觉作用,使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具体, 加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启发学生的思维与联想, 提高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接着加强学生的骨科实践技能训练,调整课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训练时间,通过建立骨伤科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室,以解决扩大招生后临床见习基地不足的问题。每门骨伤课程学完一定内容后马上让学生进入训练室,把课堂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练习,通过实验训练考核后再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和实习,这样既减少教学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减少学生对病人的打扰,又保证学生能掌握骨伤的手法治疗,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为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很多院校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改革,重视动手能力的评价[2],把以考核能力为主的考试贯穿在各种测试中,课程考试、实习出科考试、毕业考试均要制定临床技能考核规范,考核内容包括夹板制作、手法运用、手术操作基本功、伤口换药等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理论和技能协同提高。

2.2 重视培养学生辨证用药的能力

辨证内服和外用中药是中医骨科区别于西医骨科的特色之一,它能使气血调和,达到同时调整全身和患处局部的功能,显著促进筋伤和骨折的恢复、减少后遗症、节省治疗时间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从学习方药开始到骨伤、骨病等有关课程的学习,都在不断强化方药使用有关知识。

辨证用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入学就开始学习,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对此理解不够,觉得骨科是术科为主,骨科的诊断治疗都比较简单,X光、B超等现代检查手段一上去,诊断结果就出来了,一进手术室很多病就解决了,所以骨伤科对疾病的辨证、诊断、处方用药要求比较低,对方药掌握活血行气、补肾的药物和方剂就行了,对骨伤诊治特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通过座谈、骨伤名家的用药体验,使学生明白辨证用药在骨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在早期打下扎实的中药理论基础,再通过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实际用药,使学生掌握中医骨科辨证用药的精华。

2.3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医患合作能力

现代医学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目前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医生的人文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重要,传统中医骨伤疾病的动静结合、练功等更加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患者的关爱、沟通、指导等能力,才能贯彻骨伤治疗的医患结合的治疗原则,共同完成治疗的任务。所以要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医古文的大医精诚开始,到当代的骨伤名家郭春园等,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要贯穿人文教育,使学生掌握骨伤科病人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在诊疗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调整

多数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中医骨伤方向,多年来把方向的必选课程分为《骨伤科影像诊断学》《骨伤科手术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学》《中医正骨学》《骨伤科古医籍选》等,这几门课程实际上是中医学专业中的《中医伤科学》的内容的分化后扩充而成,课程设置太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而多门课程设置又把疾病诊断和治疗割裂开来,不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应该把它们重新整合,省去重复部分,使它们更便于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如把某骨或关节常见的筋骨疾病的诊断(包括影像检查)方法、正骨和理筋手法、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等内容整合到一起来系统地讲授,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有关的教学改革。

因为骨科方向毕竟只是中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在突出基础的现代中医教育中,骨伤方向的主要课程要与中医学保持一致,才能符合中医学专业建设需要,这就产生了基本教育和特色教育的矛盾,如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以皮肤病、肛肠病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外科学》有81学时,而包括无菌操作、切开缝合、创伤急救等与骨伤手术关系密切的《西医外科学》只有54学时,这并不符合骨伤科的实际教学需要,我们进行局部调整,减少前者课时来适当增加后者的课时,并举行专题讲座来增加后者的学习内容,以争取骨伤特色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谭远超,刘峻.如何在21世纪振兴和繁荣中医骨伤科事业[J].中医正骨,2005,17(10):63-64.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PDCA循环;骨科;新护士;护理带教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107-02

PDCA循环管理方法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是按计划(P)、执行或实施(D)、检查(C)和处理(A)的原理,进行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或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工作方法,是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1]。近年来,我院骨科依据PDCA系统原理,结合骨科专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制定出PDCA带教系统即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PDCA带教系统

1.1 计划阶段

1.1.1 制定教学计划 ①骨科的理论与操作技术专科性强,针对新护士已有一年的临床实习经验,通过入科时对基础知识的考核摸底、个人自我鉴定,了解每位新护士基础知识扎实程度。要求每位新护士每周必须对1周工作学习做书面总结,了解其学习情况、心理素质,有何需求可以解决、帮助。②根据骨科专科特点及护理教研室制定的在职培训管理制度中新护士培训管理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第一阶段(第1~2周):熟悉骨科常见仪器及基本技能操作,了解本科室相关制度及要求。掌握骨科常用药物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结合本科室以往出现的护理差错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习专科护理文书书写要求,提高新护士对护理工作中潜在法律问题的认识。第二阶段(第3~4周):掌握骨科疾病、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运用护理程序的有关理论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按计划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第三阶段(第5周):组织学习科室应急预案、抢救程序的配合。第四阶段(第6周):进行阶段及理论考试。

1.1.2 合理安排带教 成立护士长领导下的带教小组,护士长全面管理,由总带教担任组长。安排5年以上骨干护士负责理论授课,最后考核;安排技术操作熟练的护师担任操作小教员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工作满5年以上护士临床带教。最后由总带教根据学习内容结合临床进行理论与技能考核。

1.2 实施 ①熟悉病区环境、规章制度、物品设施、岗位职责。组长每周安排骨干护士授课3次,授课方式灵活多变,结合实际典型病例,讲解骨科护理技术如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断指(肢)再植术后护理观察。②操作小教员每周对新护士讲解专科技术、急救仪器操作方法,如下肢膝关节康复仪器使用。锻炼新护士动手能力,使其尽快掌握专科仪器使用及提高急救器材的操作应用。③各自带教老师严格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带与教中,认真示范、讲解各项技能操作,逐步掌握颅骨牵引、脊柱骨折患者翻身方法,现场示范,要求新护士亲自动手参与患者功能锻炼。参加每月组织护理教学查房,病种为当月住院患者疾病,以讲授和提问的方式巩固新护士的理论知识,使其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④每天利用交接班巡视病房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应急事件进行提问及分析,并制订护理措施,如断肢(指)再植术后患者出现动、静脉危象如何处理等。提高新护士快速反应能力、预见性处理和语言表达能力。⑤培养新护士爱岗敬业和慎独精神,帮助她们克服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要求遵守制度,尊重带教老师,用积极主动、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者。学会把工作作为自我实现的方式,领导在与不在、多人上班与单独上班工作态度一致。同时也要求带教老师多关心、多与新护士沟通,做到人性化带教。⑥培养护生法律意识[2]。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指导新护士学习法律、法规,树立法律观念,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潜在的法律问题,因而必须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院的正当权利,对患者、医院、自身三方负责。组织学习并掌握护理的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书写护理文书时要求他们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记录不及时、不全面、漏记、错记、补记都可能造成医疗纠纷。通过实际工作中法律意识的灌输,使新护士有了更严谨的工作态度。

1.3 检查 ①护士长或带教组长利用晨会、护理查房、床边交接班等时机对新护士进行提问,以教学计划中要求掌握的内容随机抽查、提问,检查新护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定时检查每位新护士学习笔记,了解其学习态度,促进其学习积极性。②每个阶段学习结束后,由组长根据每个阶段学习特点组织落实书面考核与技术操作考核,了解新护士专科知识掌握和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及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每次考试结束后,及时将结果及存在不足反馈给每位带教老师,使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督促、帮助新护士改进。③由带教老师每周对新护士的操作能力、责任心及护患沟通、安全意识、性格特点等情况作出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征求新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工作安排、计划实施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不记名反馈,使教与学间相互检查评估,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4 处理 护士长将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每周1次的教学会议进行总结分析,对好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总结,纳入有关标准和规范后直接进入下一循环,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继续改进的有效措施,也进入下一循环。

2 讨论

2.1 提高带教老师带教能力 PDCA循环法中安排临床带教老师定期轮流讲课,可促进带教老师不断提高授课技巧和业务素质,进而促进带教老师的自我学习、不断拓展。而学生与老师的双向评价,使带教老师在带教中产生一种紧迫感,促使老师边教边学、不断进步,并能及时发现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使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认可,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3]。

2.2 提高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 PDCA理论应用于新护士带教工作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新护士主观能动性,使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合贯通,对知识的掌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新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新护士在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意识方面明显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爱萍,陈国华,陈叶香. PDCA循环在供应室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105-106.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范文第8篇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按照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注重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把与护理技术操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结合临床详细讲述,注重临床护理知识的渗透。

1.1基拙护理应用解剖

(1)体表解剖学:骨性标志(如与褥疮发生的关系)和肌性标志(与肌肉注射的关系);(2)插管技术应用解剖:口、咽、食管、胃、直肠、肛管、鼻、喉、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胧和男、女性尿道等管道的形态结构特点;(3)全身主要动脉的行程、体表搏动点及其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要点,浅静脉的走行及其注射、穿刺技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4)与损伤应用解剖:与姿势、及引流有关的应用解剖;(5)神经反射的应用解剖;(6)注射术应用解剖:皮内注射术、皮下注射术、肌内注射术等;(7)其他:一些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的体表投影等。

1.2临床各科护理应用解剖

(1)内科及急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乙状结肠镜检术、纤维结肠镜检术、气管插管与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人工呼吸术、胸外心脏按压术、心内注射术和指压止血术等;(2)外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骨髓穿刺术、胸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腹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腰椎穿刺术和硬膜外穿刺术等;(3)妇产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会阴切开术、阴道后穹窿穿刺术、子宫镜检查术和输卵管通液(气)术等;(4)眼科、耳鼻咽喉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眼底镜检查法、球结膜下注射术、泪道冲洗术、耳镜检查及外耳道冲洗术、咽鼓管吹张术和上颌窦引流及穿刺术等。

2教学模式的转变

由“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基本点、重点与难点,部分内容导入临床知识分析讨论,以问题引入教学内容。理论讲授过后,在实验课学时部分,授课老师首先布置教学内容,再利用标本与尸体示教,然后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打好了基础。

3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学常规,革新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完善新理论、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1强化直观教学法、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重视护理应用解剖的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挂图与模型演示、标本观察与尸体解剖、活体标本观察等方式有机结合。重视实验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对标本和尸体的观察,能够使学生掌握体腔内器官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及肌肉、神经、血管等知识。(1)通过观察口、咽、食管、胃、直肠、肛管、鼻、喉、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胧和男、女性尿道等管道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与插管技术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知识。(2)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是静脉注射常用的静脉,这些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紧密,应结合定位方法和注射部位进行详细讲述。譬如在尸体上示教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部位及定位法,往往事半功倍。(3)穿刺的定位原则是避免损伤内脏器官和血管、神经,故内脏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比较重要。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可以先由教师在尸体上示教胸膜腔、腹膜腔穿刺和心包穿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4)可以结合尸体详细讲解臀大肌、三角肌、股外侧肌等与注射有关的解剖学知识,示教臀大肌注射部位及定位法;也可在尸体上确定心尖、肝、肾门、胆囊底、阑尾根部等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点,示教心内注射的进针点。

3.2活体教学法的运用

活体教学法是通过触摸辨认骨性、肌性标志并划出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的体表投影线,由表及里,以达到“透”过体表“看”内脏的目的。活体标本观察比较适合学习运动系统的体表标志、关节的运动以及动脉的摸脉点等。(1)骨性标志:与压疮有关的骨性标志,如枕外隆凸、肩胛冈、肩峰、鹰嘴、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结节等;与穿刺定位有关的骨性标志,如胸骨角(心包穿刺定位)、肩胛下角(胸膜腔穿刺定位)、髂嵴(腰穿定位)等。(2)摸脉点:活体触摸桡动脉、肱动脉的搏动,确定测量脉搏和血压的位置;活体触摸颈总动脉、股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腘动脉等动脉的搏动,确定压迫止血点的位置。(3)一些重要脏器体表投影点:例如,学习完胆囊的体表投影,让学生在身上触诊投影点;在肾区练习叩诊;活体触摸阑尾根部投影点;活体上确定肝上界、肺下界投影。(4)肌肉和关节运动:触摸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常用的肌性标志;肌肉的作用应与关节的运动和日常动作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做一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活体结构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感性认识,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为学习临床知识打好基础。

3.3问题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