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语文逻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诊断标准
高中语文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高中学生综合的语言文学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对课堂教学诊断提出新标准并进行新标准的具体实施,带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效果。尤其是在新课标实施之后,原有形式的高中语文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方面都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职责范围还是学生的立场角度都有一些积极的转变。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在不断完善语文教师理论知识结构的同时,更要增强教师对语文知识的整合力度及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这就要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的目的
教学诊断指的是以教师为诊断对象,对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及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诊断内容进行递进式的改善和发展。在新教学诊断标准的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面对很多挑战,然而不论怎样进行改革,提高每节语文课的上课效率是根本保障,是学校和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能够进一步构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生态课堂,通过帮助教师发现当前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课堂教学的弊端,进一步科学规范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规划,丰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达到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目的,从而构建高效率、高水准的高中语文课堂。使高中语文课堂诊断标准化不仅能使高中语文教学任务完成度增大,还能让课堂知识传达得更广泛,提高语文课堂知识教学质量[1]。更替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对学生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成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的根本原则
在课堂教学诊断中,为了让教学诊断更深入、更分析透彻,对其诊断标准进行统一化的设置,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化,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塑造作用和推动作用。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逐渐加快之后,新课标作为改革后的教学教材,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收获什么、发现什么、教导什么[2]。
在新形势下,对高中语文课堂实行教学诊断标准化能够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得到改进和完善,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对探索高中语文教育、构建科学的高中语文课堂及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从培养高中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和文学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说,从教学角度入手,实现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能全方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语文水平。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诊断标准化前提。
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着力提高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主要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综合教学素质,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态度,并且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轻松友好关系,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课堂讲解的高效率。首先,教师要让高中生体会到语文课程是难度适中、涉及面广泛、应用度强的一门学科,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且抓住他们产生好奇心的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吸收知识。
(二)教师应完善语文教学观念,着重提高学生文学知识素养。
在实行全面教学诊断标准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必要的诊断条件。在新课标的教学任务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有不同于陈旧教学模式的新手段,现代高中生的思维逻辑性很强,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要范围广、有深度,至少要保持和学生思路的同步甚至更超前,才能保证教学的先行性,在进行教学诊断时会更符合标准化要求[3]。其次,教师要注重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慢慢引导,直接灌输概念化的知识很烦闷枯燥,也会降低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树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求解的观点,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填上教学诊断漏洞,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硬性传输的不足。
(三)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创新策略,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指的是为了自我实现的人,达到一种阶段时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而与所处状态具备同一性体验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对当前课堂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利用不同的讲解将学生带入关于语文的一片知识海洋中。在这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调动的状态下,使学生获得极丰富的高峰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我需求,同时达到自身水平的提升。从教学诊断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建立创新形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学习氛围和状态,让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谈论的话题,提高兴趣。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作为文学与思想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更要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进行改良与升级,本文就是基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方式基础上,从增加语文教师的自身知识积累、实现教学诊断标准的科学制定与提升,并利用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与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互动、讨论、交流的教学策略,旨在不断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质量,使高中语文教学体系成为标准化、高效化、可持续发展的诊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魏明芳.以有效的教带动高效的学――新课标高中语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2,12:97-98.
【关键词】西部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目前,西部落后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不允忽视,这主要表现为:
其一,高一高二师生只顾赶进度(意在尽可能用两学年教学完三学年的课程),便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漏洞:(一)语汇积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多是见子打子,缺乏延展性和系统性,以致学生新词语增收较少,误读误写误用字词的现象依然如故。(二)忽视了必要的语法逻辑教学,(加之中考不直接涉及语法知识,初中段就缺蚀了最基本的语法教学)致使学生说话作文语病百出而不知觉。(三)课文教学多依赖教学参考资料,人云才云,很少创见,见子打子,形式单一,缺乏开放性,序列性和前瞻性,导致后继强化阶段的高三,很多内容生疏,空白较多,复习事倍功半。
其二,高三师生目光仅仅盯着《总复习资料》,也多是见子打子,只会“顾前”不会“顾后”(主要源于很大一部分高三教师,或是“生手”不熟“高考复习”路,或是长期高三把关“老手”,忘了高一、高二之天地),内容缺乏延伸性、整合性和时效性,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上述现状,解决上列问题,就必须重新调整策略,还“教学考”以“三位一体”: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把握教“什么”,“怎样”教;作为高中学生应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师生都应明确考“什么”,“怎样”考,并且将这三“什么”和三“怎样”结构成相互渗透的主线贯穿始终。
首先,可采用“联想对比”掌握法,加大语汇积累力度,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帮助学生”“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即关注“一”,引出“三”,如课文中涉及一个典型字词(含熟语),通过联想,引出一组相关的“同音字词”,“形似字词”“多音多义字词”“近义字词”等学生容易混淆或习惯误读误写误用的字词,以对比掌握其音形义和用法,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其次,关注语法逻辑。由于中考不直接涉及语法逻辑知识,好多学校和教师将中学课程要求“淡化语法逻辑术语”误解为可以“忽视学语法逻辑”,置“语法逻辑”为教学的“真空地带”,以致学生不懂语言规则,说话作文语病屡禁不绝。因此,基础教育中,适当教学一点“重在应用”方面的语法逻辑非常必要。诸如句子(含复句)的基本结构,主要成分,正确语序,恰当搭配(含关联词),不能残缺(含关联词);前后不矛盾,语意不重复,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肯定否定语意前后要周全(相应),指代语意要明确,肯定否定与反问的关系,否定词语与含否定意思的词语(如“避免、以免,杜绝、以绝,禁忌、忌讳,防止、以防,消除等类)运用的注意点,句子不能杂糅等等,并分别举典型例子作说明和修改,让学生认知语法逻辑语病常见类型,掌握修正方法,以纯洁规范其“语文”,提高其“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能力。
再次,语文教学,在把握好解题(必要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标题特点作用等了解、识记、把握)——筛选整合主要信息(主要内容即人、事、物、景及其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志趣愿望等的理解领悟把握)——赏析突出的写作特色(必要的形式结构、思路线索、表现技法、语言特点等)“三大主体”的同时,创设相应的训练场,教学掌握相关的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方法。例如:作品开头、中间和结尾等典型语句段的常见作用;作品关键语句(含戏剧潜台词)的语境意的析取及其要领方法;精彩语句的仿写仿用及其要领方法;典型语段的压缩(主要内容型、标题型)或词句的扩展(延展型、填充型——开头、中间、结尾)及其要领方法;用语简明得体的特点要求;小现代文(科技类和人文社科类)和文言文客观选择题的编设;常见应用文的特点、写法(用语、格式要求);叙事性作品的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倒叙、插叙的要求和常见作用,不同人称的常见作用,常见线索及其作用,等等。涉及抒情性作品如诗歌,便可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教学诗歌欣赏要领——赏析的内容类型、赏析的基本方法、赏析的常见习惯用语等,给学生以“感性认知”;然后“用教材作例子”通过诗歌单元(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第三册)集中设场训练(实践活动),以验证、强化、提升“感性认知”,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诗歌赏析能力。还要能选取重要时事材料作训练场,设置相关的能力训练题,如今年(2009年)正值祖国60年华诞,自然少不了重大的庆典活动,请拟写两句关于“庆典”的标语,以彰显主题,要求运用对偶,20字左右;请为“庆祝联欢晚会”的主持人拟写两段“串联词”作为开场白,等等。以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最后,设法解决目前由于高中大量扩招,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配套而青黄不接的问题,尽可能实行三年一轮循环制,让高中教学“瞻前顾后”,前后一贯。
总之,作为高中师生,不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都只有做到“瞻前顾后”,“以教材作例子”,通过相关设场训练,才能使“教学考”三位一体化,才能体现《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精神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从容应对高考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实用性 创新性
高中教育阶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对义务教育时期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升级更新;另一方面,也是对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整个高中时期的知识量是很庞大的。而且,作为母语教育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在高考升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当前有一些不正确的教学观点,认为语文教学在母语环境下不需要进行创新,只需要寻找相应提高分数的方法。这种观点很显然是不正确的。正因为要应对高考,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缺乏语文知识会造成理解障碍和表达障碍。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语文作文在高考分数中所占地比例很高,一般在三十分到五十分之间,相比于其他的题目而言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学生的总分。其二,语文作文内容十分复杂,涉及了几乎所有的书面表达知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发挥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忽视语文作文教育工作,必然导致其他关联性学科的负面因素出现。
在新时期背景下,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高中语文教育在难度和程度上比义务教育期间要求更高,由此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就更明显。
一、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高中作文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掺杂在日常的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并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初中作文教育工作的方式。由于教学体系的时间限制关系,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在限定时间内的作文能力的培养(高三毕业班会进行少量的训练)。
作文的完成过程通常有以下的步骤:首先由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并提出构思的方向;其次,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完成并上交;再次,教师在课堂上随即抽出几篇进行评价,总结出文章的优缺点。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局面。少数作文内容质量并无法代表平均水平,多数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会逐渐减退学习语文作文的热情。
同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育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形式,即教师通常会选择作文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公开讲评和赏析,以实现共同学习的效果。但这种形式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导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结合教育实际问题分析,高中语文教育和作文教育之间的层次关系并不明显。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分为“听说读写”等主要环节,其中写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作文方面。但由于这一环节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展开,因此被客观地忽略掉了。要做到语文作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就应该从改进方式入手。
二、我国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分析
(一)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分析
所谓实用性,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其一是在高考中的实用性。考试通常是要限定实践和作文内容的。同时,基于考核保准的制定,出题者会对作文题目给出一些限定要求,如常见的命题作文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具有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并将作文高度进行提升。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表现在对作文限定条件的理解程度上。其二,是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应用。作文的本质是书面表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机会,如对工作的总结、会议发言等。
单纯从考试实用性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的模式根据考试模式确定,但这种模式并非是要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相反,是让学生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发挥到最高的极限。
实用性的作文教学工作有多种形式,最为明显的是结构教学形式。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系中,由于学生前期已经掌握了较为完善的文学知识,对文章的结构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可以让学生将这种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所谓的结构,主要包括文章开端、、结尾部分。这些部分如何把握,结构如何更加更紧凑,是可以通过长期的练习来实现的。
实用性语文作文中另外一个方式是“举一反三”。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章阅读量,并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例如,学生针对命题论文中的某一个事物进行变通,从而快速构思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有些取巧,却是最大限度发挥了实用性的特点。
(二)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创新性是语文作文教育中的永久性旋律。换句话说,文章的创新本身就是相对性的。从教学工作出发,实用性与创新性是否存在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据高考作文的考核形式就可以简单判断,同样一个题目或者命题要求,不管如何变通都无法跳出同质性的圈子。要想在这种限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性特点。
简单地说,实用性是容器,而创新性是精神,是灵感。在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利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观点。当然,前期的必要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创新,不是指针对某一种模式的创新,更多的是在整体上的创新。高中语文教育针对作文方面的工作,要改变以往赏析评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刺激其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育是学习母语体系的重要阶段,而作文教育工作又是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基于它所包含的多项知识,更应该加强训练,而不仅仅是为了在高考中获取高分,还要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文字表达基础。综上所述,积极展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综合版,2013(12):111.
[2]赵春香.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4(6):127.
初中阅读能力要求读懂字句和全篇,领略文章思想意义,高中则要求对一般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并形成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初中作文能力要求初步写通顺的文章,简短的议论文、说明文和日记、书信等比较简单的应用文,高中则要在通顺的基础上力求写好,立意新颖、语言生动,并能写比较复杂的应用文。高中应将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重点,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研究性学习,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有效提高语文素质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语文教学具有带动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
思想教育一方面是指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语言文字教学基础上,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感染;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思维训练,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加强逻辑思维锻炼。
三、高中语文带有知识教育功能,在语言教学中吸取广泛的文化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带有文学教育的特有任务,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和评析能力,并增强语言表达的文采和生动性。高中课本中选用的多是中外古今的代表作,能够带领学生领
略文学艺术的魅力,学习优美生动的文学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讲究修饰表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升语言艺术性。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决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大汲取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语言教学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文学常识,科技常识,生活常识,了解古今中外文化常识,通过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四、高中语文教学既有统一性的教育要求,又有差异性的教学要求,既要为每个人的继续教育或者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又要为做好一个健全的公民做好准备。因材高中语文教学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着眼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实现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性教育要求。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差异也渐渐明显,选修课程的设立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运用语言文字,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个性,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学科的重心是基础性和均衡性,因此所涉知识一般只是随文讲解,不做系统传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往往不能做进一步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选修课的设立,恰恰能弥补学生这方面的遗憾,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实现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愿望,除了选修课还应当允许学生适当侧重自己所爱好和特长的课业,例如课外选读自己爱读的书,允许写自己命题的作文,参加有兴趣的各种语文竞赛,向报纸杂志投稿,鼓励学生从学习语言出发,大胆创新,培养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五、为适应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应从单纯的启发和讲解导向进行必要的研讨,培养学生认真钻研课文、积极参加交流的能力和习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课题或项目研究为载体,已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高中生生理、心智都趋于成熟,知识积淀和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自我意识明显,能独立进行思考和逻辑思维。通过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对课本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效改善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1.1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高中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如果仅仅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这篇课文中所展现的情景,对《沁园春•长沙》的印象较为模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笔下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壮阔之景直观呈现,在学生观看“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多媒体景象之后,就会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站在当时写下《沁园春•长沙》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篇课文内容,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心态和志愿,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黑板+粉笔”组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节省教师黑板上书写内容所浪费的时间,打破原有的固定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指导高中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劝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教学前收集一些有关《劝学》这篇内容的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学习《劝学》这篇内容。
1.3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散学生语文思维
灵活借助多媒体技术中融合声像、图片、动画等一体的手段,能够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赤壁赋》这篇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PPT等软件,将《赤壁赋》的文字输入并设置相应的动画和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与以往词赋学习所不一样的感受,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适当的词汇拓展和练习,提升学生对《赤壁赋》的全面理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总结
一、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需要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1、教师要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会因此而向良好的态势发展。
2、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3、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叶圣陶的语文教材理论不但包含了叶圣陶对于语文教材标准、性质、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见解,还包含了他对于语文教材归宿的别有见地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历来是叶圣陶语文教材归宿论的基本思想。他把语文教材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要求教师从教材出发,尽量推广、扩大,落实到课外广大的阅读天地
4、细节上应学会推敲
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钻研得越深,语文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我们要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即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强调体验,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达到熟练地驾驭新版高中语文教材。
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当前苏教版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教学重视高考作文要求,教材写作指导内容安排不合理,写作指导与命题不协调,文学鉴赏类文章写作专业性过强,写作要求与学生实际写作水平分离,教学内容笼统不具针对性,不能达到对学生审题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修改能力等多项写作方面能力的培养目标,难以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在高中语文写作课堂中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写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写作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写作环境
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叙事作文导写》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在课前准备上下足功夫,准备叙事作文写作的材料,将写作方法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式,课上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讲解。叙事作文选材要求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细节事件,事件需要符合学生自身生活情况,可能是学生日常生活琐事,也可以是令学生印象深刻、具有较高纪念价值的事情,描写的文字不求深刻只求新意。
教师课前可以通过叙事性对话形式,阅读自己写作的叙事作文范本,描述自己经历的日常琐事,以此启发学生。而后问学生有无印象深刻的事情,引导学生自主创建生动的写作环境,将学生带入叙事作文写作环境中去,在学生的记忆中构思作文框架,完成叙事作文的写作。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写作环境,可以渲染叙事作文的写作气氛,使学生更加完美地表达情感,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细微细节,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写作方法和技巧
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景物描写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教学重点,提升学生景物描写技巧。教师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景物描写的图书与报刊,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外阅读,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心得,通过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方法、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景物描写作文中的写作要点有景物写作的顺序、层次、角度、虚实、修辞等,对学生的空间、时间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作前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水平较高的学生作文交予其他学生相互传阅,让学生自主学习技巧较高的写作手法,培养有效的自主写作方法技巧。
景物作文中使用较多的写作方法为寓情于景,即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情境中,将景物拟人化,使读者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寓情于景的方法,写作导学中多向学生展示相关景物图片,熏陶学生对景物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培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保持充分的耐心,对学生富有创意但不符合作文要求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写作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解,充分培养学生课外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三、课后促进学生自主审核、修改能力提升
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于作文语句逻辑性的教学,注意文章的修改与完善。议论文是对事件或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的文体,注重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合理安排,对语句逻辑性、构思合理性与表达通顺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目前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基础,但逻辑性不足,作文中仍存在较多语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注与讲解,在学生修改过程中积极给予帮助,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审核能力与自主修改能力。
作文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审,通过对他人作文问题的发现促进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相互审核过程中他人标注出的自身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与习惯,加强学生对作文文段逻辑性思维。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审核、修改的习惯,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监督学生的相互审核,指出学生未发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语病的印象,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现象一:语文教师刚到课堂接手学生就惊叹:这么常见的语文知识初中教师没有教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没有。
现象二: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感叹说“我过去语文学习成绩不错,到高中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语文难道没法学吗?”
近几年来,高中虽然经过了新课程改革,但上述这些现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又刚刚经历三年高中新课改的实验探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很有感触。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一个关键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去认识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从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学习。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更很容易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改变被动局面,对于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无缝对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应该认真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是思维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也强调能力培养但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高中语文则要求很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个高中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思维做文章。
二是知识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从内容到要求到课后练习题,都相对简单明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有压力和困难。高中则不同,知识相对深奥,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练习题目难样式多,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要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方法层次的衔接。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学生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衔接好,要从初中阶段以记忆为主转变到高中阶段的以理解、拓展、运用为主。
再者,应该积极灵活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对比初高中语文的差异,逐步填补其中的空缺。应该准确把握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如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阅读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写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针对这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分解各要点,逐步、自然地落实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其次,要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一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完成好教材衔接,就要:①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③在每单元学习前,首先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④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⑤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无缝对接。高中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特别对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贯通”。“温故”是为“知新”服务。“温故知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温初中知识知高中内容,做到点拨启迪,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3.深入掌握学情,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怎样。如他们课外读了哪些书?喜不喜欢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
4.方法层次上,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教法优化改进。初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高中阶段要虚心学习和借鉴,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会少走弯路。高中一入学,我们让教师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把他们初中掌握的优秀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当然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完全可以继续发展使用。当然,高中学生必须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加强。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有目标的学习;合作性学习是集体性的共同学习,它既强调学生的积极参入配合,又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既是学习中的配角,又是学习中的主角。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更高的层次,是拓展应用的层面,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