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市场竞争

医药市场竞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药市场竞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药市场竞争范文第1篇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自身的健康,因此与健康有密切关联的医药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居民的支付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医保体系在逐步地健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促使医药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医药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也同样也意味着医药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种病上百种药的现象十分常见,如何才能使自家医药企业在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了各大医药企业的首要难题。医药企业的盈利与否通常取决于该企业的营销能力,但是营销管理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营销部门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但是,我国的医药企业很少制定营销策略,大部门企业仅仅是空设了营销这个部门。

二、中国医药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医药企业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两种。经过了一轮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成长后,中国医药企业进入了一个危机与转折并存的发展关键时期。医药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秩序,行业内各企业的生存现状变得岌岌可危。不仅仅如此,中国的医药市场一直是以国外品牌和国内成分仿制药为主导。国外一直认为中国的很多行业都是以中国制造为主、以中国创造为辅,中国的医药行业似乎也在印证这种说法。由于新药的研发成本较高,药品的临床试验时间较长,中国的医药市场就一直被国外药物占领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医药产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常态化的低谷。其实这是医药产业必经的产业重组过程,回顾西方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与目前中国医药产业相似的身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北美产业以及美国医药产业的重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即均是在陷入低成本竞争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史为鉴,中国的医药也将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市场的集中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医药企业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较为专业化、特色化的高科技医药企业有可能在竞争中获得生存权。因此,医药企业应该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进行理性的思考,积极地应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和洗牌重组。

三、医药营销的意义

随着医药市场的繁荣,医药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激烈就不言而喻了。医药行业与其他传统行业不太一样,它的产品以及服务同质性很强,那就是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因此,在医药企业之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优势,这时品牌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医药营销就是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如广告、媒体传播等,结合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品牌产生推动效应,建立、维护和宣传医该药品牌,为品牌树立个性,加强大众对该品牌的认可度。大众对于医药品牌没有绝对的自由选择,更多的是依赖医生、专家等的专业建议和正面口碑。医药市场营销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它才是决定企业盈利的根本。

四、中国医药市场营销现状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药品消费的不均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差距也暗示了国家人均用药水平的差距。这种差距为日后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国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下寻求契机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药品消费市场之一。现如今,中国的医药市场在流通渠道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药品的厂商可以直接与医院、批发商以及零售商等进行直接交易,省去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与医院对接的流程。虽然说这样提高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但这存在一些弊端。这种做法是造成医院市场和目前医院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这种紧张关系直接表现为医院在医药的贷款方面拖欠不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医药企业没有做好长期发展战略的规划,逐渐堙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为了在医药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各个医药企业不断地在降低药品的价格,医药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少。这种“杀敌一千自毁八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取得长期发展,还是要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在新环境下,医药企业最明智的营销手段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而是应该把客户作为中心,针对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做出对应的营销策略,完善医药市场营销体系。

五、做好营销管理工作并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做好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维护价格体系。首先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不要压货,现将内部存货问题解决掉。此外,调整好销售渠道,不要无止境地向市场销售,严格控制各级销售的出货价格;设计不同的包装,以包装提高药品的客单价。打价格战的最终结果损害自身的利益,因此医药企业可以从品牌包装入手,为企业品牌设计不同以往的包装,并且不给传统的流通渠道提供货物。市场上没有流通,只要销售价格合理企业利润就有保障;做好战略合作规划。改变以往的营销策略,举办大型的培训活动、树立品牌形象、与连锁终端进行战略合作。针对消费者的心理以及影响因素,制定一些营销策略:信誉定价。消费者普遍认为价格越高质量越好,信誉较好的、已经树立好良好形象的企业可以适当将一些药品的价格定高一些;惯性定价。对于消费者较为熟悉其功能、质量的药品,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制定一个惯性价;更换产品组合策略。将产品组合中获利过大或者过小的产品去掉,更换成易获利的产品;差异定价策略。根据时间、地点和顾客购买力的差异,为消费者推荐合适的药品。比如相同的药品,不同的日期定不一样的价格。

六、结束语

医药市场竞争范文第2篇

2、政企联动,努力打造中药产业链。一是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业。成立由政府牵头,农业、科技、药监等部门参与,企业、基地和有关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gap实施小组,负责协调基地gap的实施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国家有关部门一起抓标准化建设,争取国家将××市道地药材种植列入国家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二是大力发展中成药工业。中成药工业是中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做大做强樟树天齐堂等中药饮片厂的同时,积极扶持其他中药材种植业、中药饮片工业的发展,为中成药工业提供优质价廉的生产用原料,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中成药工业提供发展的动力。三是大力发展中药提取物工业。目前,我省尚无一家获证的中药提取物的专业生产企业,市内企业要积极研发有市场潜力的中药提取物新品种,建立和完善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逐步向产业化、标准化、商品化和现代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药包材工业。

据调查,我市中药工业企业所需要的铝箔、复合膜、药用pvc等药包材80%需从外地购入,药包材市场潜力巨大。政府要积极引进药包材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我市药包材工业,建立药包材基地,鼓励企业投资药包材工业,抢占药包材市场。五是加快医药商业网络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药品流通方式和现代管理模式。药品流通企业要采取“联大靠强”的策略,通过重组、兼并、联合,建设象广东康力药品(樟树)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加快樟树中药材市场的改革与建设,探索中药材市场新的运营机制。六是加快中药产业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关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本市的国内外中药市场经营、科技文献、资源、政策法规等数据库,与国内外医药市场和企业联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中国××中药产业信息中心,为全市中药材种植业、加工业、中成药工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及开拓中药市场提供一流的信息服务,加强与国内、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推介××中药品牌。

3、承传优势,全力打响“药都”品牌。“十一五”规划我们坚持“发扬优势、特色发展”这个医药产业发展的方针。有优势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能占领市场。一要抓住国家对中药饮片市场进行整顿及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的有利时机,以“樟帮”中药饮片加工技术为依托,把传统的“樟帮”加工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市药材资源,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我市中药饮片工业。二要深挖“樟帮”饮片炮制传统技术精髓。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樟帮”饮片炮制技术,从中提炼出精华的可转化为生产力的部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有自主产权产品品牌。三要组织技术人员研发新工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与科研院所联手研发加工中药饮片新工艺的力度。为市内外中成药生产企业提供优质保量的中药饮片,扩大饮片加工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创立××的“樟帮”饮片品牌,逐渐使我市成为全国性的现代饮片加工基地。四要打响“樟交会”品牌。举全市之力,精心做好一年一次在樟树召开“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以药交会为主要载体,按照“规模更大、人气更旺、招商更多、效果更好”的目标要求,使樟树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流通市场。

医药市场竞争范文第3篇

卫生部2月1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试点城市的名单》公布的16各城市医院改革试点方案:二东部地区(6个) 中部(6个) 西部地区(4个),这个试点将有力推动高端医院多元化、将带来市场竞争,竞争带来规则逐步改变,规则改变可能实现管办真分开,管办分开带来高端医疗市场化!以及其包括“医药分开”在内的四大分离。

大型医院市场化后,卖什么药就不完全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医院自己说了算,尤其是手中有处方权的医生说了算。

显然第一大卖药方向药品是卖给医生的。由于现行给补偿机制的不到位,以及改革后的医院医生自主权的扩大,以后的新特药、独特品种、专利品种、高价药、“毒麻精放”类产品和进口新药、以及高端的保健康复类产品,仍旧是卖给医生的,由医生代替患者购买的,而不是直接卖给消费者的。医生的选择依然是高价取向,这样医生和医院从卖药中的利益才有保证。才能维持其运转和工作积极性。

第一种卖药方向对应的市场就是大医院终端市场。在这一市场上医药代表还会活跃的且长期存在。这一市场份额下降,总量仍会上升。   2、第二大卖药方向-卖给政府,对应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

新医改是政府构筑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政府负责任的管起民众的疾病痛苦,无疑是百姓的福音,但由于众多的人口和巨大花费。因此新医改的笔者的一个解读是:“政府准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花最少的钱、用基本上是最廉价的药解决最底层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由此才出现统招统配、基本药物制度、零差旅等新医改配套举措。随着最近两年新医改的强力推进,政府举办、政府补贴、政府买单的基层医疗市场的药物销售将由自由竞争变为一个行政化市场,基层医疗单位的药物购进渠道将是政府管控,即所有产品必须实施统招统配的购进模式。

就是说,以后的基层医疗市场本质上是把药卖给政府的。新医改把原来农村和社区基层自由竞争、自主选择购进渠道、价格、品种的市场机制彻底打破了,使其市场机制失灵,且快速催生聊一个政府买单的行政化市场。换句话说,原来的农村医药市场和以后的农村医药市场将有本质的差异。

这一把药卖给政府的方向,对应着第三终端(广大农村医药市场)和第四终端(社区医疗医药市场)。其特点是政府举办、市场急剧扩容、产品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主,加上各省基药增补品种以及各地医保目录内的品种为主、政府对其管理加强。这是终端市场的总量和份额都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企业要想进入这一市场,必须改变以往的营销模式,组建政府事务部,先是完成市场准入,即进入各种政府的目录;然后以省为单位进行招投标的相关工作;接着是在各省选择具备基药配送资格的医药商业配送;最后还得配备专人在较大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相关的勾兑公关工作,以便医疗单位选择自己的企业的品种(因为绝大多数基药目录飞独家且中标同样为多家)。

3、进入自由竞争的OTC市场-卖给消费者和药店

以后自由竞争的医药市场,只有自我药疗的OTC市场了。把药真正卖给消费者就是在这一红海市场拼杀,该市场企业有自主权,不需要政府公关和看政府政策变化的市场。这是卖药方向对应的第二终端的各级各类药店。这一市场份额下降。

尤其是基药目录内产品营销在药店不再具有优势,以后能在OTC市场自由竞争的卖给消费者的产品是:

非基药目录内产品。不和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竞争的产品品类。

品牌OTC产品。一些OTC产品可以快速进入OTC市场,通过广告把同质化普药塑造成品牌产品也是战略选择。

非药品:主要是药妆品、保健品和便携式家用器械

药店自有品牌PB(private brand)产品:大连锁、各种联盟将发展自有品牌OEM 产品。同质化的其它产品将慢慢退出市场。

高毛利产品:50%以上毛利:

医药市场竞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辽宁中药企业;现状分析;市场营销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

人们习惯把凡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

本文采用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对市场营销所下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

二、辽宁中药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目前辽宁省的野生药材资源有1 600多种,人工栽培药材有60多种,中药资源极为丰富,而且辽宁地理气候的优势为中药品质提供了保障。辽宁的中药市场科研力量也较为雄厚,辽宁省有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药新药研制开发中心等,培养出了大批中药科研人员和优秀的中药营销人才。而且医药行业作为五大支柱产业,确实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辽宁中药企业想要在激烈的中药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却并非易事,辽宁中药市场营销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辽宁中药企业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辽宁一些中药企业仍固守着传统的营销观念,严重制约了辽宁中药企业的发展壮大。此外,在我国加入WTO后,辽宁的一些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和情况并不了解,很少进行调研,只是盲目的想把中药材、中药饮片和现有中成药品种推入国际市场,目标市场不明确,尚不具有国际化的市场营销观念。

2、辽宁省缺乏龙头中药企业

辽宁中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现有的中药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薄弱,资金短缺,中药市场开发能力较低等,很难形成龙头企业。

3、辽宁中药企业资金匮乏

辽宁省中药盈利企业只占全省中药企业的三分之一,长期的低水平经营模式导致了企业缺乏资金积累。由于辽宁中药企业上市公司很少,致使融资非常困难,而资金的短缺,成为制约辽宁省中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辽宁大多数中、小型中药企业千方百计通过GMP认证后,资金短缺问题更加明显,由于企业大都处于发展初期或者投入期,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小而实现利润微薄甚至为负数。

4、辽宁中药产品知名品牌稀少

说到知名品牌,与营销观念是密不可分的,辽宁大部分中药企业在营销观念落后的同时,必定品牌意识不强,不具有创中药名牌,打造中药知名品牌的意识。

三、对辽宁中药企业市场营销的建议

1、积极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加速辽宁中药企业发展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未来几年,辽宁的医药市场将继续扩容、国家基本药物将会作为制度推行、而中药创新将继续成为发展的主题。国务院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也是要将中医药推向世界。借助诸多利好政策,辽宁中药企业应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力度,对辽宁特色中药产业实施重点保护,加快完善辽宁中药企业标准化进程,使辽宁中药市场迎来“新的春天”。

2、推进辽宁中药市场营销观念转变并积极与国际接轨

面对2004年的欧盟“新指令”,辽宁中药企业更应转变营销观念,加快国际化进程。一是形成国家认可的辽宁中药影响力阐释。二是企业要自上而下树立起一个核心的权威意识,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真正落实到位。三是要尽快完善其标准化进程,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可监督性,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制现代中药,从而达到国际主流市场的标准要求。四是要不怕挫折,大胆走出国门,转变营销观念,积极与国际接轨。

3、完善辽宁中药市场高效营销网络

辽宁中药企业应该建设大型的中药现代物流中心,为企业搭建中药信息平台和物流平台;建立辽宁中药营销网络,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完善辽宁中药高效营销网络,不仅要注重产品的生产,也要有计划、有目标的销售产品,合理的利用营销资源。

4、加快辽宁中药企业创新

辽宁中药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辽宁中药产业发展要求, 打造中药创新平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传统剂型,提高品质控制水准,加强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借助国家科研开发基金, 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产品,中药新制剂和中药新资源,打造辽宁中药研发品牌。也可按GAP标准建立起上规模的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依托科研院所,研究开发生产系列中药材提取物和标准品,支援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大规模培养和生产名贵中药材。

参考文献:

[1]冯夏红. 辽宁中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596-2597

[2]王德祥. 加入WTO后中药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7-8

[3]王琼 何文 王斌. 中药营销策略之我见[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4(1):45-47

医药市场竞争范文第5篇

(一)从供给方看,即医药的经营者,主要是西医药的经营使医药市场异常活跃。在近代医药市场上除了有传统的中医药(即国药)外,又有进口的西医药,在广告中大多是宣传西医、西药的。据统计,到1859年西药的进口值27712关两,到1895年激增至711424关两。经营西药的药房多由外商开办,采用的是近代化的经营模式,其中专营药房是1841年英商屈臣氏(A.S.Watson)在香港开设的,1860年在上海开办分店,后在国内开设多处分店,规模较大。到1894年在上海有14家,这时的华商西药房只有6家。

由于利润的驱使,西药的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不仅有外商和华商的竞争,而且有来自不同国别的医生、留学生处方、用药不同,故品种颇繁杂,同一药种,英制、德制、法制均须备办。清末估计,上海华商药房经营的药品在200种以上。但以销售额计,则以戒烟药和营养滋补药为大宗,约占55%,治疗性药品和家用成药约占20%,制方药约占5%。面对这种形势,外商主要依靠投入巨资做广告来促销商品,尤以报纸广告为主,这成为西药商业的特殊传统,有异于其他商业,即后来国药业之重视广告,也是仿西药业竞争而来的。”

(二)从需求方看,即医药的消费者,主要是中等以上收入的城市居民,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消费观念的更新是医药市场活跃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西方商业贸易的刺激和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整体上都略有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中的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生活相对宽裕,这成为医药市场消费的原动力。

其次,近代国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城市居民,除了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消费外,他们的各种杂项费用与杂项支出项目增多,用于交通、娱乐、教育、医药方面费用增加,这表明城市社会的发展直接使居民的生活观念、消费方式发生变化。

再次,随着居民收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开始更新。以上海市民为例,他们已经开始多维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讲究实用效果,不再固守传统的观念,心灵得到一定地解放,对待洋事物不仅能欣然接受,而且有“崇洋”的倾向,同时,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压力的增大,使一些居民的生命意识增强,享受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另有一些人会明显感到自己处在“亚健康状态”,为了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和保养,于是调理、保健方面的医药也就有了市场,各大药房也就纷纷利用广告宣传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据统计,1933年的《申报月刊》全年81条广告中,居首位的是治疗性药品广告,共34条,占总量的43%;其次是保健品广告,共14条,占总量的17%,[8]其大多是源自西方的维生素、补血品等,以此来满足大都市忙碌者们强身健体、精力旺盛的迫切需求。

近代报纸上的医药广告无论是创意还是表现上都已有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广告创意针对消费者的心理,言语有很强的诱惑力,增强了其宣传效果。如《申报》中的一则声称能根治梅毒的广告,标题是“后嗣问题,亟宜研究”,内容是“娶妻传后,人尽皆知,使有良田千顷,家产亿万,而无一子女承欢膝下。则不几等于虚生一世乎…”,这是针对人们封建的传宗接代、求子心切的心理。另有一些广告则依据人们崇洋的心态,在宣传中强调“外国老牌名货”、“从外国进口”等,以此来表现药品的品质。医药广告中的名人广告也很多,经常是“名医”、“专家”坐诊的广告宣传,其次,广告表现手法简单,设计讲究。报纸广告在设计上由于色彩、印刷等原因往往比较平淡,缺少吸引力,但近代的医药广告在设计上十分讲究。一是充分利用版面资源,加大注目率。二是广告内容常常图文并茂,形象醒目。广告中的画片或照片,多做背景,有的是表现患者痛苦寻医的表情,有的是说明用药的过程和效果,这些图片与文字内容交错排列,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三

首先,它促进了西医、西药业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繁荣了我国医药市场,也使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得到更多的保证,并为其后的医药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医药广告的大量存在是我国近代广告业发展和繁盛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我国广告事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而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当然,近代医药广告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西医广告,肆意夸张疗效,绘声绘色,成为风气。”在广告措词上大多是“包治”“秘方”“灵药”等字眼,不仅明显夸大了药效,也失去了吸引力,导致产品信誉的降低。

注释: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

[2]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张东刚.中日经济发展的总需求比较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5.

医药市场竞争范文第6篇

这是一个中国医药工业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医药企业必须进行抉择的时代,回归我们的主业,看清我们生存的根本,才能在未来的征途中形成我们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我们自己的营销特色,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渐行渐远。

一、 医药市场发展回顾

波澜壮阔三十年-医药营销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医药产业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从僵化的、缺乏竞争的国家计划统购统销,到市场开放初期的无序竞争,再到从竞争中逐渐走向规范有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医药行业从计划经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以来,其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

从1980年到1990年,称之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医药行业从计划经济逐渐转为市场经济,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发展,我国对外资企业采取请进来的政策,许多合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的医药市场,以天津为开端,史克、史瑰宝、杨森、辉瑞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发展阶段

从1991年到1996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外国医药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在不断扩大,这时国内的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在改变经营思路,学习合资企业新的营销理念和管理体系,引进人才,发展和扩大经营规模。

无序阶段

1996年OTC概念正式出现,从1996年底开始,零售与医药代表的分工逐渐产生并日趋明确,随着医药代表在药品销售中作用日益凸现,为行业高额利润所驱动国内外投资不断涌入医药市场,各种形式的合资药厂层出不穷,国内药厂也重新包装上市,行业精英大规模流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促销的手段五花八门,比如带金销售,礼品捐赠等,医药行业的风气发生变化,医药市场比较混乱。

调整过渡阶段

从2000年开始,国家花大力气整顿医药市场,前后出台了国家药品管理法、医疗社会保险、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政府采购等政策和措施,从源头(药厂)、通路(商业)、终端(医院、门诊和零售药店)三个方面分别整顿,并且对医疗保险、社保、医院药品的收入百分比等进行控制。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部分原有投资的退出和新投资的进入,医药行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行业内部掀起整顿浪潮,资本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

和君咨询医药事业部认为:在整个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形成的市场需求,构成了医药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国家在不同时期出台的产业政策、监管法规和技术标准,构成了医药产业发展的规范要素;一次次的技术创新构成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撑要素;而各种资本力量构成了改变产业格局的变革要素。

医院强势引发渠道变革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明显失衡,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和教学医院,因此这些医院的自然垄断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再加上医疗服务及医药需求严重缺乏价格弹性,医疗机构便具有了更大的能力将医疗服务价格抬高到边际成本之上,并扩大患者需求,以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收益。在中国,尽管市场化改革已经二十多年,迄今为止国内93% 以上的医院和卫生院却仍然是公立的,这种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完全是行政管制导致的“高进入壁垒”所致。这些行政管制使得公立医院在自然垄断之外又获得了很强的行政垄断地位。

另外,医保定点医院几乎全部是公立医院,定点医院的确定既有“一次定终身”的特征,又有市场分割的特征(即一定地域内的患者只能到所在区域内确定的几家医院就诊),这一制度显然再次为公立医院创造了行政垄断地位。

双重垄断使得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相当强大,除此之外,由于行政管制开设的绿色通道,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供给上的这种垄断地位又延伸到了药品零售业务上。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为打破医院的强势垄断,进行了多次的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意图通过渠道结构扁平化和严控医院价格来降低强势医院带来的医药高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购销之间关系、挤掉药品价格虚高部分水平、砍杀一批管理不规范质量低劣的医药和经营企业,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吃得上安全药。

每一次变革,都是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打破与重组。我国多次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词无疑就是“招标采购” 、“快批、快配”、“平价药房”与“连锁”。

招标采购作为一种理想的竞争手段而引入到医药行业,是药品流通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其目的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操作来解决虚高定价,制止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以向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目前,国家对药品的招标采购正加速集中到省一级,未来的药品招标采购会逐步规范。

医药“快批”和传统的商业流通模式相比具有很强的区域适应性,节省了采购各个环节,并且实现了现金交易,是一大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商业业态获得了长足发展,全国各地的“快批”遍地开花,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代表性企业九州通公司甚至在2005年完成了110亿元的销售额。但由于“快批”是坐商,无法走出去对各类终端进行全方位服务,这种商业业态逐渐也凸显了其弊端,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快配”。“快配”则是“行商”,它能够按照下游客户的需求,在规定时间内把药品快速配送到指定地点,这让下游客户减少了风险,提高了奖金周转速度,从而实现利润增加。目前很多快批公司在向快配转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平价药房”被视为最有实力对抗医院高药价的一大利器。平价药房的“平价”秘密在于砍掉了二级批发商,直接找一级批发商谈,变“两票”为“一票”。在批发商这个环节上,一个公开的规则就是“量越大越便宜”,“现金支付相对便宜”,携销量优势和现金优势的平价药房可以直接要求减少加价率,同一个品种,一般的批发要加10个点,但平价药房可能能够拿到只加2个点的价钱,给自己腾出让利的空间。在这个环节上,平价药房可以比别人多10~20个点的让利空间。但情况不仅仅限于此,让平价药房有底气比别人便宜20%甚至45%的筹码就是——有时可以将批发商这个环节完全砍掉,直接从总商甚至是厂家进货。直接从总或者厂家拿货,一是损耗和退货方便,二是利润空间高,而且比在批发商那里多5%~8%的进货差价,另外,年底厂家还会根据销售业绩进行利润返点,一般是销售金额的5个点,甚至更高,这就是为什么以出厂价销售,平价药房还有利润的原因。平价药房正式成为一种主流的医药零售业态,对药品流通链条发起一波又一波冲击。

药店依靠政府的连锁扶持政策和原来国企的资金实力和背后医药公司的背景,药店大规模跑马圈地,并迅速开始连锁化经营。形成较大的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从而赢利。其主要特点是依靠连锁药店的大规模购进压低采购价格,以及门店数量众多而收取包括广告位陈列位及住店促销管理费等各种营业外收入赢利。这一时期,进销差价在赢利中比例减小。以药品超市形式低价吸引大量客流,以平价为竞争利器、以大卖场多品种大幅度提升单位顾客的购买量,以及多元化销售其他非药类产品,收取住店促销费用等各种非营业利润等手段。这一阶段开始了连锁药店民营化进程和真正的洗牌以及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多数药店在经历了平价洗牌后,价格基本见底,盈利能力剧减,尤其是价格竞争导致吸客的品牌产品和普药基本没有利润,或者毛利低到不够经营费用。于是不约而同,连锁药店开始了各种各样的高毛利主推赢利模式。这一赢利模式的特点自营高毛利品种、自有品牌产品、贴牌品种出现为主要标志。

市场竞争带来模式创新

随着中国医药事业发展渐趋成熟,相关法律日益健全,医药市场不断规范,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再加上入世后,外国医药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医药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医药企业开始在运营模式上进行创新,以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与同行一较高低。

医药企业的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创新和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新产品、新剂型、新工艺及新的给药方法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处于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及国际市场无法立足的尴尬境地,如何尽快完成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已成为决定我国医药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问题。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也就是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比如产品创新上,企业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模式。恒瑞、天士力等一批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市场开拓创新

药企的营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模式营销,很难说哪种营销模式是最好的,只是哪种营销模式适合你,别人成功的模式你照搬过来却未必有效。因此,变革创新是市场营销的永恒主体,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永远适用的营销策略,有的只是差异化的一地一策、甚至是一店一策地去深耕细作营销市场。

管理创新

医药工业的技术创新相当重要,相比较而言,医药企业的管理创新往往被忽视。管理创新的目标很宽泛,包括生产要素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前者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后者涉及体制、机制、经营管理等层面的问题。

创新企业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历史时刻,按照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企业必须创新。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变化,而企业变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但是这种变化是一种渐变,而非突变。它是倚重于企业原有的基础资源和能力进行的,而不是完全凭空嫁接的。恒瑞医药走的是仿创结合的道路,天士力把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变成了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服用方便的滴丸剂型,葵花药业则持续的营销创新获得十年的稳步发展,九州通选择了市场的空隙却把它做成了一片蓝海,先声药业以资本利器为自己获取优质的产品资源,蜀中通过全面的管理创新获得了进军第三终端的胜利。总而言之,企业如果要创新成功,就不要盲目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而必须根植于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变革。

医药企业面临的营销困惑

近年来,随着各种行业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合资及外资药企的进入和新医改的推行,整个医药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业界人士都在感叹市场难做。事实上,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处于一个繁荣过后的政策调整期。在中国医药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营销创新变得异常艰难,领先市场的时间正在缩短,成功经验往往成为明日黄花。在此形势下,如何面对药品营销中的市场困局,寻求有效的破困之策,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当务之急。

综合来看,医药企业面临的主要营销困惑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药企营销思路困扰

根据GMP认证对生产、仓储和管理进行了改造后,一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临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运营资金紧张和市场拓展无力等境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苦苦支撑着内忧外患的双重考验。怎样度过资金难关?如何提升销售业绩?是在一级市场坚守到底,还是到二三级市场另辟天地?是继续大量申报仿医药品低价竞争,还是研发新药通过差异化发展扩大市场范围,抑或是通过委托加工方式解决产能闲置?很多药企业苦寻无策。

进军终端的困惑

终端为王的提法和国家相关政策对社区和新农合的支撑促使很多医药企业进军终端,以图通过自建网络掌控终端的方式来反控市场和渠道。自建营销网络这种模式也曾经造就了很多医药企业的成功和辉煌,但是大多数医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队伍难以维系,成本的泥沼导致很多医药企业都茫然和彷徨。

渠道环节无力掌控

由于国家对流通体制进行多次改革,我国医药经销渠道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个省招标配送的指定,医药商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高,全国性物流企业、跨区域物流企业和区域强势物流企业业正在蓬勃发展,医药流通业的区域寡头垄断格局将逐步形成。既往的传统物流体系被打散:经销商低价销售、折价出货、价格倒挂和冲窜货成为一种常态,渠道客户和终端客户忠诚度不断下降,市场人员怨声载道。医药企业是继续用“堵”的方法去治标,还是用“疏” 的策略去治本?如何与跨区域的分销商密切合作实现销售的有序增长?

药企面对市场倍感乏力

因为受到降价、招标和新医改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医药市场显得动荡不安,市场运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对社区和新农合的投入,第三终端市场似乎成为了药企的新的蓝海,但是很多药企在第三终端试水后纷然铩羽而归。一些生产OTC产品的企业企图通过扩大对药店的投入来拉动OTC的销售,但是促销费用的上涨也让otc企业叫苦不堪。从医疗市场的份额分解来看,医院市场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国内医药企业对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乏力,导致大部分医院高端市场配置医药企业少的可怜的营销资源?这些都成为医药企业心中的痛。

既往的销售模式失去昔日的作用

以前很多医药企业为了减少市场投入,采取了总总经销的商业合作模式,简单的模式虽然管理起来很是经济,但是现在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变化简单的总经销或总模式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企业单一的依靠总经销或总模式无法完成对市场的有效覆盖:总经销商或总商只对自有网络内的销量大、利润高、货款安全的网内客户进行覆盖,对网络以外的客户无法企及,导致产品在当地市场上的成长遭受了无情的扼制;渠道过长,市场信息反应缓慢,层层加价,导致最终零售商的利润空间不大,没有分销兴趣甚至拒销该产品。医药企业将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全都放在总经销商或总的网络里,总经销商或总会借此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医药企业被辖制的没有办法,只好殚精竭虑的满足其要求,哪怕销售利润已经捉襟见肘。这样做法是医药企业在对市场进行豪赌,赌的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

既往的销售模式还有就是招商。现在,招商再也不是企业资金回笼的有效销售模式。从现在的招商情况来看,招商类广告的急剧减少、招商会和药交会成交额急剧下降。2005年《药品差比价格规则(试行)》办法实施,“规则”中所称的药品差比价,是指同种药品因剂型、规格或包装材料不同而形成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比值。如果这一制度真正实行起来,这些药厂就很难再钻空子了。改换了不同包装、规格或剂型的同种药也能测算出最高价。在新的价格管理政策下,以改剂型、规格和包装材料的招商方式要想成功几乎不可能。传统的招商模式已经跟不上新的医药时代的要求,其缺乏竞争力的形式已越来越不能承载现代医药企业的招商需要,中国的医药招商已经进入市场细分招商为主要特征的招商时代,因此,药企期盼有新的更为有效的招商模式出现。

医药企业的营销困惑总结:

现在医药企业是有较好的产品,但是缺乏被市场和消费群体认可的商业卖点和医学卖点;虽然有销售队伍在市场上奋力拼杀,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缺乏品牌支撑,市场份额获得极少;虽然已经洽谈了和签订了很多协议客户,但是疏于对客户的分级管理;市场上海量的信息传递到公司,都被搁浅或埋没,没有有效的利用和分析。

二、医改催生市场变局

我国新医改进程

2009年:开始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2009年:公立基层医疗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

2010年:城镇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0元

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2011年:城镇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国家将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国家新医改政策

新医改方案可以基本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五项改革和八项支柱。

一个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八项支柱: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在新医改的实施过程中,从2009年到2011年,首要工作是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政府的医改财政投入兼顾供方和需方,各占一半左右。具体流向见下表:

新医改对医药市场的影响

新医改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采购、流通管制、和医疗保障等多个协同领域的架构建设和系统协调,需要政府各部门和国家保险体系协同作战、稳步推进。新医改正快速向我们走来,医药工业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都要必须高度重视,仔细研读政策,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根据新医改的实质性推进对行企业战略进行调整和营销模式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抓机遇,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否则将有可能在新医改进程中被边缘化,最终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新医改到底会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哪些影响?我们站在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一是药品需求总量上升。随着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会得到基本解决,被压抑的医疗服务和药品需求逐步释放出来。据初步测算,到2010年,医改带来的药品增量至少在1000亿以上,加上行业自然增长部分,预计未来3-5年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20%。需要说明的是,医改增量并非全行业平均受益,大部分会消化在医疗服务市场,受益最多的还是面向医院以处方药销售见长的外资企业和部分国内企业。

第二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显然医改会对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构筑更多更高的政策门槛,企业如同鲤鱼跳龙门,生死两重天,加之政府监管、市场竞争和资本并购等因素将会加速优胜劣汰,推动产业集中和竞争升级。

第三是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解决“以药补医”是关键,其中补医的概念应当更深刻地理解为补医院和补医生。虽然目前还没有提出详细的解决办法,但就其结果来看,它会有效遏医药品价格上升,打击贿赂营销行为,促进医药行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各个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提高质量、降低价格,规范营销行为,净化市场环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得以好转。

第五是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发展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市场的结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政策适宜、运转有序,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改善医疗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可以预测医改将会推动医疗市场(包括城市医院、社区和农村医疗)和零售市场(药店)逐步走向规范,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市场快速发展,而城市医院的市场垄断地位将会逐步下降,零售药店可能会以社区为中心进行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市场总量短期内变化不大,连锁、平价和服务代表其未来发展方向。

第六是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对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推进医药科技进步三部分内容的研读,可以预测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原研新药和专利药品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仿医药品将会受到价格因素的极大限制,难有作为。未来医药市场将会形成普药、新药(专利药品)和OTC品牌药共掌天下的基本格局,其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进入绿色通道,得以快速成长。

综上所述,医改带给医药行业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即有机遇,也有挑战,医药企业只有高度关注、积极应对,及时作出战略调整和营销模式转型,才有可能在医改进程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新医改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医改的逐步实施,医药行业面临着一次空前的大变革,并购重组、行业洗牌,企业改革、技术更新和政府管控成为未来医药行业的主旋律,新医改后未知的预期和新资本加盟医药行业等因素,很多医药企业纷纷启动了组织变革,资本并购、规模化生产与成本领先、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营销模式创新等成为行业内屡见不鲜的竞争手段。这是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充满挑战的时代,外部环境不仅带来巨大政策风险,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从新医改方案来看,要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行基层医疗单位首诊制,大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转诊,这样高端医院和基层医院都会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内发挥各自的作用。药品供应领域,在政府加强投入的前提下将建立基本药物目录,以达到广覆盖的目标,重点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医药终端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和由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组成的基层市场。高端市场中创新药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而基层市场将是基础用药和常见病用药的主要市场。

医药行业将重新洗牌

在新医改方案中,涉及药品供应的有三方面:一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二是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实行定点生产、定点配送;三是城市社区医疗和乡镇以下医疗机构全部使用基本用药目录品种,其他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品明确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实行定点生产和定点配送将利于国有的医药企业和以前国有的流通企业,虽然很多流通企业已经民营化,但是,这些蜕变的民营企业依然把控着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主流渠道,未来也将成为中国指定配送的主流。

医药市场扩容

新医改的主旨在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我国医疗保险体制,建全我国医疗服务体制,以及规范和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新医改带来市场扩容 预计药品市场将增近2000亿。这对于我国的医药行业将带来长期深远的利好。我国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一直在逐渐增加,2007年急速增长了40%,目前城镇医保的覆盖人数已经达到2.2亿。可见,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后,医保扩容趋势已明显加快。

直接的医疗保险增量,将以杠杆效应拉动医药消费需求的增加。医疗保险只占医药消费的一定比例,其间接带来的医药市场增量将更加可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医保投入的增加将刺激压抑许久的消费需求,改变人们的医疗消费习惯。从以往“小病不看,大病去医院”的观念,转变为生病就去就诊,先去社区医院或新农合定点医院,大病转向大医院,从而带动医药消费的全面升级。

新医改也将带来医疗硬件设施的增加,尤其是改善乡镇和农村的医疗设施。预计国家和地方政府直接给二级市场增加的设备投资就达到67.71亿元,惠及的医疗机构数达到2.47万。这将更加有利于乡镇和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从而间接带动乡镇二级市场的扩容。

普药市场迎来春天

普药生产企业一直在成本和覆盖上煞费脑筋,现在,根据新医改对基本用药目录的强化,普药企业将迎来希望的春天。对于普药生产企业来说,最为关心也就是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产品一般是仿医药,而仿医药往往就是一个品种多家企业甚至几百家企业在生产。所以基本药物目录的众多品种也成了各普药企业竞争的目标。近2000亿的药品市场扩将会直接利于以第三终端为主要市场的医药企业。但新医改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发展也成为普药企业最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定点生产药品不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直接入围候选品种供医疗机构采购,这将带来市场格局改变,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产品能否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成为定点生产企业事关重大。进入目录的产品,如果是独家或者垄断产品,就会有一定的溢价能力和发展空间,而未中标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甚至被淘汰出局。有分析人士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将提升普药的市场集中度,拥有较多基本用药品种的大中型医药企业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会,而大多数小型普药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由于基本用药用量较大而产品价格相对合理,产品销量有可能出现一次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强者愈强 重塑市场格局

在新医改的推动下,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新医改将给医药行业各个环节带来新格局。在研发领域,国家的新医改财政投入会加大对于新药创制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研发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大财政补贴。此外,SFDA对新药上市的注册审批开始从严。鼓励专利药、创新药,对制剂的审查进一步严格把关。这对于研发实力强大、产品质量优秀的企业却是利好。因为从严审批新药减少了市场上的很多同类产品的竞争,使优质产品的市场地位不会受到低价劣质产品的威胁,优秀公司拥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生产领域,国家对于GMP认证给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标准。这使得很多医药企业不得不重新整治自己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的标准,一些原本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达不到标准的企业被迫停产甚至关闭。这些都给行业领先的优质公司带来利好,强者益强。

医药市场竞争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19-02

医药产业在按照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公认的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近些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很快,但存在企业规模小、利润低、原创药物少、营销与研发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而作为我国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突破国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对中药现代化工作的指导,加快中药产业发展,2000年,国务院由国家科技部等八部委起草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制药企业在中医药领域的竞争已经展开,其中包括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众多知名制药企业,如强生、辉瑞、阿斯利康等等。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市场营销人员或营销人员素质不高,该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2]。因此,无论是本土制药企业还是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在抢滩中医药市场的同时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目前,中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比较缺乏,然而由于我国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设立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所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无论“质”还是“量”都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以下仅从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全国11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各学校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基本核心内容是:“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行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营销和管理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医药企业、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表面看来面面俱到,却没有充分考虑目前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国内市场医药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是营销能力的竞争。而市场营销最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重点录取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入职后能尽快投入实际营销工作。所以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一定要把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着力点[3]。

二、改革课程体系

目前,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如何建设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营销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因此营销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应以“有效应用”作为评价标准,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应该突出“应用型”,以适应市场对中医药营销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1.课程设置。为了培养该专业学生适应市场的相应能力,应采用模块式教学、强调特色,突出素质,模块内所设课程“有机组合、合理配合、适度整合”。设置通识教育模块,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外语及计算机能力等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与思想道德”、“外语”、“计算机”等课程,这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设置中医药基础教育模块,加强学生对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中医药学基础”、“本草概论”、“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使学生对中医药领域具有宏观的认识;设置营销基础教育模块,加强对学生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交礼仪学”、“演讲与口才”、“商贸谈判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使学生在人际沟通、市场分析、营销活动、贸易行为规则能有较好的掌握;设置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加强学生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培养,包括“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国际医药贸易”、“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培养学生营销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设置特色教育模块,加强学生中医药特色的营销与中医药专业知识,包括“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医药营销策划”、“中医药产品物流管理概论”、“中医药营销渠道管理”、“中成药学”、“药事管理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在中医药营销领域应具备的特色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区别于一般营销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紧密适应中医药市场营销领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内容改革。根据中医药营销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改变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学科系统性的取向,使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贴合中医药营销实际与学生职业选择,从而更具有针对性。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特色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各内容之间互相渗透,形成有机整体。删除与培养目标不适应或可有可无的部分通识教育课程或教学内容,加大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通过不断改革与实践将中医药内容与营销类课程有机融合使之形成“个性鲜明”的特色课程,如“商品学”改革为“中药商品学”、“国际贸易”改革为“国际医药贸易”、“营销策划”改革为“中医药营销策划”等,通过这一举措,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使学生中医药知识与营销知识都能得到加强。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高级营销人才的必由之路[4]。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第二课堂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中医药营销人才必须改革并强化以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1.改革实验教学。目前,全国的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验环节都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应设置而未设置、学时不足、实验条件”等方面。很多课程应当设置实验课程而未设置,比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调研”、“社交礼仪”等,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实验教学对深化课程理论、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将实验课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提高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课程还要适当增加学时,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实际上相比于其他自然科学类实验室,市场营销类实验室的投入还是比较小的,之所以投入不足,还是对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山东中医药大学将以上课程在内的15门课程全部设置实验课,并设置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并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加大主干实验课程的课时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2.改革见习与实习教学。见习与实习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营销活动,是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见习的主要形式是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到营销企业或企业的营销部门对相关营销活动设计课程教学的部分进行观摩、了解,往往是走马观花很难取得较好效果,山东中医药大学近些年来对见习教学进行改革,将几门紧密联系课程的见习课程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营销环节,这样一方面通过一次见习就可以将几门课程的任务完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往返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见习内容的融会贯通。

实习教学作为学生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有效深化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所需要的各种综合能力与素质。但是随着各高校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多,实习教学管理难度非常大,很多学校市场营销实习教学流于形式,成了“放羊式”实习。针对这种情况,山东中医药大学通过认真调研并仔细研究,对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实行“双导师制”,即实习单位和学校各出一名导师,实习单位实习教师对学生从事中医药营销活动进行引导,学校导师根据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二是制定实习单位目录,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审核实习单位资质,符合的进入实习单位目录,所有实习单位都与中医药营销相关,学生必须从实习单位目录中进行选择,保证了实习的效果。

四、结语

中医药市场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中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要在围绕中医药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各方面的配合,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中医药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司建平.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4):98-101.

[2]朱民田,肖晗.中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61-262.

医药市场竞争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医药企业;市场影响;问题;对策;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41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67- 02

市场营销的理论主要源于美国,在一些西方医药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是我国的医药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以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医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销售价格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企业的生产的药品有80%是通过医院进行销售的,很多医药企业为了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不得不咬住医院拼价钱、拼折扣,但是给多折扣的前提是要虚抬药价,久而久之导致医药市场不是依靠药品的质量竞争,而是变成了折扣高低以及让利多少的竞争。

1.2 在药品营销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的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来看,缺乏明确的营销思路,关于药品营销的具体措施、服务创新、营销管理技术以及提升工作质量等方面起步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较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氛围。所以,我国医药企业在市场营销的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医药企业管理层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和观念不能够同步。垄断经营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与部分医药企业中,导致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药品市场营销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亟需在医药企业中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

1.3 在营销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大企业越来越成熟,药品市场的运作也越来越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个医药企业只有想尽办法在市场中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和实施促销手段,广告和媒体成为了宣传的首选方式,但是很多医药企业在全力进行广告促销的同时,却忽略了人们关注的是药品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成为了很多医药企业广告促销中的一个误区。

2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2.1 制定价格策略

价格战略是绝大部分企业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环境中非理性的成分让价格战在所难免,因此制定价格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医药企业首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划分,要制定出能够降价以及能够涨价的药品,要根据市场的形势的变化把握好药品价格调整的时间以及调整的幅度。要有效地对自身药品进行创新,从而以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药品的质量。对于药品价格的制定,要充分根据市场的导向,不能够片面由药品企业管理层决定。

2.2 树立品牌战略

品牌作为一个企业商品或者服务的个性体现,是品牌拥有者商誉大小的直接体现,也是跟其他商品或者服务进项区分的显著标志。药品跟食品存在很大的不同,人们更加看重的是药品的质量和效果,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临床医药都会选择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因此,药品企业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战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品牌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销售过程中尽量统一价格,避免出现销售人员擅自对药品进行定价。

2.3 创新营销策略

药品企业应该根据客户、医院的具体需求,建立将客户、医院的需求作为导向的营销策略。主要措施有:①深入研究客户、医院的特点,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需求特点制定出不同的产品种类,例如,在夏季,医院和客户对清热、降暑药物的需求较高;在冬季,客户对感冒、发烧等药物的需求量增加。②对药品市场进行细分,在稳固市场的同时不断开发市场。根据不同的用药市场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效售后服务策略,稳固存量市场,要将药品高效和副作用小的优势进行宣传。③药品企业要灵活运用国家关于药品价格方面的政策,逐渐扩大市场的份额。要不断做好跟国家价格部门的沟通,争取价格的出台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药品的需求。

2.4 实施人才策略

作为医药企业,应该定期对从事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员工的在职培训等形式,让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显著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推广以及营销理念、营销策略的培训,以此来使员工充分意识到药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市场营销的水平。

3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已进入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医药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身就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灵活利用市场营销的各种策略来实现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步云.关于我国药品营销模式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3):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