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微课;应用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我国的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在信息技术方面,自互联网兴起的几十年间,我国互联网也逐渐普及,时至今日,使用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合理运用网络显得非常重要。随着互联网渐渐进入教育界,“微课”的兴起,无疑给我国教育史增添了一抹色彩。

一、“微课”特点

1.时间短。“微课”之所以称之“微课”,第一点就是它的时间短,一般时、不超过10分钟。

2.内容少。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的内容比较少,一个课程一个主题,但是主题比较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及疑点内容)的教学。“微课”内容简洁,符合学生的需要。

3.方式多样化。“微课”视频观看方式有网上观看、手机观看等,且可以分享和微博讨论,方便学生学习。

4.趣味性。学生表示,“微课”讲师言辞风趣,非常受学生欢迎,学生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花十分钟就可以学到重点知识。

二、“微课”在高职体育中的应用

“微课”适用于技能型学科,从高职体育中就可以看出来。高职体育是一门教育性、知识性、健康性、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微课”中添加体育课这一项充分说明了体育课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学到经验,下面就以羽毛球为例分析高职体育在“微课”中的应用。

1.教学的意义。通过“微课”教学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还能利用较短的时间通过实践来让学生更直观、更快地掌握和接纳知识。羽毛球是一项深受大家喜爱的运动,它可以促进学生新陈代谢,娱乐学生的生活。例如:平时生活中,羽毛球项目就像娱乐项目一样,但是,学生并不了解羽毛球的技巧,包括如何用正确的姿势握拍、发球、挥拍、接球等一系列的打球技巧,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客观分析。

2.授课过程。在“微课”教学中,因为教师采取的是视频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视频的慢放、重放来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以便更好地学习技术。关于羽毛球的知识点有很多,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先讲解羽毛球拍的用法,通过视频的示范作用直观地讲解给学生。比如,握拍时不可握得太紧,以免造成转拍的时候不灵活等。羽毛球击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一只手抛下羽毛球,另一只手同时挥拍;另一种是把羽毛球向上轻轻抛起,另一只手挥动球拍。就击球方式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场景训练或构建一个打羽毛球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羽毛球运动的要点。

3.场景体验。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羽毛球。每一个羽毛球球拍拿在手里的感觉都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视频中的教学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球拍和球,还可以先在体育课堂上学习每一个动作,然后在课下更好地进行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打球时的错误姿势,并通过“微课”进行改正,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三、“微课”设计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的出现可以减轻教学负担,还可以通过视频回顾自己的讲课过程,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课能力。“微课”时间短,这更能锻炼教师的教课语言能力。教师要利用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把课时的难点、重点讲解出来,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既锻炼了教学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没有那么枯燥乏味。教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把知识浓缩成精华给学生讲解,并伴随风趣幽默的教课方式留住学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微课”教学方式的出现,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生活在一个新的世纪,生活方式等都得到了改善,其学习方式也要紧跟潮流。“微课”是结合传统课堂和网络中的各个优点来提高我国学生的学习质量,给教师带来了便利,也给学生带来了新颖的学习方式,使高职体育课程以及其他课程充满激情和活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景丽.微课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2):221.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体育课程 教改

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内容单一、陈旧,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机械地重复着模式性的教、学关系,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也就谈不上实效性和长效性。虽然近几年来体育课程有了较大的改变和长足的进步,但就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看,仍以西方现代竞技体育为基础,将大量学习时间放在运动技术练习上,从而形成了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单方面地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的自主性。几年的大学学习未能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技能,长此以往就会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通过对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课堂交流,5%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漠不关心,95%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表示欢迎,很乐于接受体育课进行自选项目和选修课的上课安排,充分显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经过探索实践,我们认为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应该有明确的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体育课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和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发展自己的运动潜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代表学校参加各类运动竞赛。

3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课程设置

根据当前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状况,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生在校全过程接受体育教育为宗旨,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其中一年级体育课以身体素质练习与专项技术学习为目标教学;二年级以专项技术学习与穿捅身体素质练习为目标教学。在课程的阶段目标上,一年级主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二年级主要使学生在全面身体锻炼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健身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特点,突出实用化、生活化、多样化和综合化。

为实现以上目标定位,针对体育课程的特点,就目前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应坚持“兴趣与锻炼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教学观念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的理念。“兴趣与锻炼相结合”,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组织教学的同时,按照大学生体能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既符合学生的爱好、兴趣,同时又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就是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余活动结合起来,课堂上讲授的体育项目和体育锻炼方法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又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坚持锻炼,达到课堂教学指导课余锻炼的目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要求体育课程不但要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更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自己喜欢、乐于参与、能够终身坚持的体育项目,并且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自我身体保护的方法。“教学观念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就是我们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培养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身心的终身受益。

三、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设置。根据我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教师资源、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培养目标情况,体育课拟开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舞、太极拳和田径选项选修课来满足学生需要。

在选项课内容设置上,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战术的运用为主。健美操、排舞和太极拳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动作练习和成套动作组合练习为主。田径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在选修课项目内容设置上,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以提高技术动作、技战术运用能力为主。健美操、排舞和太极拳以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熟练完成成套动作组合练习为主。田径以改进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技能为主。

2 教学的组织实施。为了更好地优化体育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体育课程教学以年级划分的方式,集中进行实施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我们遵循素质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第一学期以学生所选运动项目内容与田径必修课项目内容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第二学期学生以专项技术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二年级学生在选项课程内容安排上以专项技术学习穿插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重点突出技术的学习。

在选项课方面,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要求学生每学期须选上不同的运动项目。二年级增开学生喜爱运动项目的选修课,同样也要求学生每学期选上不同的运动项目。教学班以学生项目选择情况进行统一编排,每班人数控制在三十人左右。

分班排课方面,按照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安排时间要求,体育教学实施部门对学生选深情况进行统计、分类与平衡,细致做到各班任课教师、授课学生、上课时间和教学场地的确定,并报教学管理部门备案。

(二)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课程考核按照“态度与技能”相结合、“平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体育课成绩的考核评定。具体为“3+2+5”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占30%,技评成绩占20%,实践课成绩占50%。

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科学知识、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不断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为贯彻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健康第一”的精神,开拓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向,重点发展实践教育,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模式,推动和促进高校体育健康课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式,大多是以专业竞技项目和应试教育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单一,忽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单一教学模式功名式教育等泯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为应付于考试的内容和分数,而从不考虑所学体育知识技术是否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用,不能享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得心理和生理快乐,也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提高,使教师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之中,而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测试,试验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1.1初始资料获得阶段

1.1.1 1997年9月对济南大学人学新生进行调查,掌握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并进行测试。

1.1.2查阅高校体育教育文献及对专家进行咨询。

1.1.3掌握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欢程度,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体育项目的看法,参加体育锻炼的状态等。

1 .2实验阶段

以体育课教学班为单位,在大学内进行教学体育实验班的教学改革试验,体育理论教学占40 %,外堂实践课占50% ,考勤情况占10%的教学计划,并且每周进行2次以同学自由选项为主的体育俱乐部活动。

1.3总结阶段与推广提高阶段

从新生人学就进行教改后的体育教学,我校体育系推出了《面向21世纪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教材《大学体育实验教程》,对体育教学课进行了全面改革。

1.4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阶段

在全校实行全面的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报教务处批准后全面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为:依据体育理论各方面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依据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以课题组负责人为主编写了《大学体育教程》和《体育与健康》教材,指导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在全校实行了教学改革后的教学计划。

2各学年教学内容及测评方法

2.1一年级以发展身体一般素质为主,进行一般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理论了解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及运动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课考试为笔试,试卷答题占40 0,6,平时及出勤占10 0,6,外堂实践课测评结合军事综合测评方式进行测试,实际方式内容包括原地举手铃,男(5Kg)、女(4Kg)共15次,然后曲线地滚球15米,接仰卧起坐20次,进行折返跑5m x lOm x 15m x 20m,最后原地跳绳男100次、女80次停表,这样既能根据场地情况进行安排,又检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成绩占50%。

2.2第二学年以提高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身体素质为主,理论以体育保健学、营养学、体育竞赛知识为主;在身体素质学习中以提高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为主。在学习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乐趣和身体素质能力。

2. 3第三学年在提高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讲授体育竞赛知识,三大球(篮、排、足)及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的欣赏方法和身体素质锻炼处方,实践课以耐力练为主。

2.4第四学年根据学生的自我爱好进行专项选修课体育教学,学生自主选择专项,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毽球、魔球、交际舞等项目。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有了更加探人的了解和掌握基本技术、具体测评方法,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教育改革后的课程注重了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知识,而且对于体育竞赛的组织方法、竞赛方法及如何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在理论上掌握了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3.2实践课综合素质的学习,克服了以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提倡以提高一般身体素质为主,使体育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了意识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的观点,使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各自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参加自己喜爱的项目和训练方法,达到了体育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3.3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适宜的考试内容和方法,注意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提高及专业性练习方法的培养,克服了专业课必须有专业场地、专业器材不足的缺点,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加探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爱好。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22

中医患者大部分是慢性病患者,经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此类患者的病程长、痛苦大、思想顾虑多,大多数都有悲观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面对这样的患者,作为中医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中医辨证护理知识,用行动去温暖患者的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是中医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心愿。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以阴阳五行等中医哲学为指导思想,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中医护理人员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以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的食物,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辨证护理

所谓“辨证护理”,就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症候定性;然后根据证定位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两个方面。例如:同一肾病。若见发热,畏寒,水肿,小便不利时,诊为“风水证”,当选用宣肺发汗利尿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若肿已消退,仅有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主症时,证属肾阳虚衰,当以温补肾阳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此即同病异护。

情志护理

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解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微、羽)入五脏(肝、心、脾、肺、肾)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

饮食护理

《内经》里强调“毒药功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元,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就是说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物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适当的补充营养,对治疗有利,但进食过量,则反而有害,故在疾病过程中不可勉强进食。饮食的护理不仅要注意进食的数量,而且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如脾胃虚寒常因进食生冷硬而加重;血丑血者因进食辛辣而出血。中医患者根据辨证选择饮食非常重要,一般寒证宜温,热证宜凉,阳虚宜厚味温补,阴虚宜淡薄滋养,另外注意某些食物的医疗效果,如赤小豆有利水消肿作用;绿豆有清热解暑的功能;梨生津润肺;海带有软坚散结之力。感冒宜食姜葱;痢疾宜食大蒜;食积可用山楂;便秘食用蜂蜜等。这些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勤奋好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痛苦。

生活起居的护理

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和修养的场所,病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应该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病房物品摆放整齐,定时通风,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使患者心情愉快,安心休息。经验是:医生、护士、患者密切配合。用辛勤劳动把不利于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消灭在工作之中,而不是问题发生了再去想办法解决。

患者住院以休息为主,这样可以保持体力,有助于患病的脏器恢复健康,但是根据病情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活动,使经络通畅,营卫气血调和,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可安排跳跃式的活动,如打羽毛球、跳绳等,这样可以帮助结石的排出。一般无心衰的患者,可以打太极拳,做操等轻微运动。这样不但可以帮助疾病的康复,也可以活跃生活,使患者心情舒畅,才可安心养病。

精神的护理

中医患者的护理应注意精神护理,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在精神上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表现悲观丧气,精神忧郁,有的表现急躁不安,有的由于疾病的折磨丧失了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病情,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工作,安定患者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

中药的服用和注意事项:①汤剂一般日1剂,分2次服,危重患者应随煎随服;腹泻之剂,应随体质强弱而用之,对体质差者应在补的基础上用之,并注意适可而止。②驱虫药、泻下药及补药宜饭前服,安神镇静药应睡前服。③一般药物大多采用温服,发汗药更须热服,以助药力,温热药宜乘温服下,清热药又宜凉服。

服药后的护理:①服药后宜休息一段时间,使患者神情安定,观察药后有何不良反应。②服发汗药物后,一般应多饮热水、热汤。热可以助汗,并须观察出汗情况,只宜遍体微汗,不可大汗淋漓,且应避风。③服利尿剂后,应注意尿量排出之多少并记录出入量。④危重患者服药后,对其神志变化、唇面颜色变化、四肢寒温转变情况、气息出汗、二便情况均须详细记录。⑤服攻下泻药和驱虫药后,除应嘱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轻度腹痛,还应观察大便情况有无寄生虫排出。

讨 论

中医关于喜、怒、忧、思、恐、悲、惊七情之说,是人体对各种事物产生的不同反映,这些情志变化如过于突然、强烈、长期持久,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因此我们护士工作时应语言轻柔,仪表端庄,安详镇静,使患者消除畏惧紧张情绪,感到情切温暖可以信赖。护士对患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及同情心;关心体贴患者,经常询问病情,对住院患者必须了解病因诊断、疾病发展规律及其并发症,以便细致准确的进行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映,把握时机进行抢救,中医护士必须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辨证施护原则,因为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护理观念和施护原则。如发热根据辨证分为实热与虚热,虚实不同,护理方法也不同。患者高热不恶寒,面红、有汗、口渴、尿赤黄、舌红,脉数者为实热,护理时可在室内放冰块或用温水加酒精擦浴降温;恶寒、无汗,舌苔白者为虚热,护理时则须加盖衣被,必要时还需加热水袋,温运阳气,使阳复而退热。中医护士除掌握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应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火罐、推拿等,如长期服用止痛药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对胃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且易成瘾,患者痛苦很大,改用针灸止痛,效果好,既经济又安全,患者易接受。如肩周炎患者,用推拿可舒筋活血,止痛效果很好,深受患者欢迎。

总之,中医护理是一个很有研究的一门科学,有待于中医护士不断学习和探讨。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一、田径运动的益处

(一)、田径运动促进人体器官机能的发展

田径运动能够发展与完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防止人体内脂肪储存过多;心脏机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得到锻炼,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加,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肺活量加大。

(二)、田径运动能增强人体的体质

田径运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全面改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对神经、肌肉、内在器官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田径运动能增强人们的体质,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全面改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对神经、肌肉、内在器官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

(三)、田径运动能够提高人体性能

田径运动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能够提高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提高人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四)、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田径运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难、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中长跑项目中,学生跑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极点”。当“极点”出现时,学生会感到呼吸困难、脚步沉重、迈不开步伐,甚至腹部感觉疼痛。但是只要坚持下去,突破“极点”,过后,学生就能轻松地跑下去,否则前功尽弃,这时就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大考验。

(五)、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

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地发展各类运动项目所需的素质,对各类运动项目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田径运动项目被称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径课必须开设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应突出田径课的主导地位,对其考核要采取硬性指标。

二、高校体育课田径项目的困境

目前,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遭受冷落。随着体育教学思想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思想引入教学中,“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呈多元化发展,作为传统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田径,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且辛苦。从而篮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排球、跆拳道、散打、武术等项目选择的人数越来越多,反而高校田径教学失去了昔日的主导地位。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项目的选课,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的原因

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中田径内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教材内容陈旧、单一、重复。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主要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及训练方法,教材内容固定不变,灵活性不够、个性化不足,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较大,并且运动技术的固定形式和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从而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容易导致教学课堂无生机和活力。一提到田径课,似乎跑、跳、投等内容,不能兼顾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并且这种固定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对田径教学课失去兴趣。(2)、缺乏对田径项目的认知。一是学生对于田径项目所发挥的作用认识还不够;二是因为田径项目技术性较强,活动量大,条件艰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加上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规律较难掌握,有些学生体质、运动能力又较差,因而难以形成练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必然降低对田径项目的兴趣。许多学生宁愿盲目追求时尚也不参加体育锻炼,忽视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放弃具有锻炼健身价值高但枯燥又单调的田径运动。(3)、新项目冲击田径项目。轻松、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现在学生的青睐,如网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攀岩、健美操、散打、跆拳道等。而田径项目不能满足大学生追求新、奇的体育运动心理要求。(4)、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田径课始终围绕“达标”、“技评”进行,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目标,把本应作为健身手段的技术本末倒置为田径教学的目的。而过分苛求田径技术规范,限制了田径教学的健身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对田径课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望而却步。在教学评价上,以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为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以笼统的竟技标准进行学习评价,埋没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觉田径课学习难度较大,进而失去了对田径课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欲望。

四、田径兴趣培养方法的研究

田径运动的健身目的主要是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这也是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把田径运动打造成一项让人感到身心愉快,乐于参与的全民活动。大学生一般在18~20岁之间,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已不满足于被动的形式,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而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健身,将会增加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田径运动参与的热情,明确锻炼目的,并培养长期坚持田径运动的习惯。

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田径课的教学也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的突破点。田径课教学应本着增强体质,提高素质,促进健康这一根本目标进行开展,适当的增加田径课的趣味性和影响力,让大学生真正爱上田径,参与田径,提高他们对田径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它使课堂教育与课外体育互补互通,形成课内、课外有机联系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梦想的起点。

田径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体育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是激发学生田径运动兴趣,推动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开展田径运动会是向大学生展现田径魅力的最佳时机。田径运动不仅丰富了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强化了全体学生的体育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6篇

我院女员29名,年龄18~21岁,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中专。

2 服务员的管理难点

2.1 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我院服务员均来自偏远的农村,学历较低,有外出工作经历的只占少数。刚踏入社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不知如何面对,容易出现不敢见陌生人,不敢大声说话,害怕见到领导,与人沟通困难等现象。对新的环境、工作性质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的情绪。

2.2 工作性质、服务对象相对特殊。我院主要接收军师级以上部队在职、退休或离休的各级疗养首长,这部分特殊群体对服务员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另外,我院地处旅游风景区,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疗养楼也较为分散,服务员分散在各疗养楼内,不能随时掌握服务员的思想动向及工作情况。在疗养员疗养期间,服务员要保证24小时在岗在位,相对缺少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

2.3 文化层次、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疗养院的服务员不同于一般宾馆的服务人员,不能局限于会打扫卫生、清理环境、铺床叠被等一些简单的工作,还要求服务员必须具备一些公共卫生知识、环境卫生知识以及生活护理常识,学会与疗养员、随员这些特殊群体进行沟通、交流。由于服务员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就决定了她们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参差不齐,在工作中就容易出现漏洞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4 人员流动性大,队伍稳定性差。服务员大部分是聘来的临时工,福利待遇较低,很多人觉得服务员的工作技术含量低、没前途,有的服务员将服务工作作为“跳板”,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便会辞职。因此,人员流动性大,很难形成一个素质较高的稳定队伍。

3 服务员的管理对策

3.1 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服务意识。对服务员要加强思想教育,在工作、生活上关心她们,使她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提高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服务员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和优质服务标准,帮助她们树立服从意识、服务意识。对服务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她们积极主动地为疗养员服务,教导服务员在工作中要严肃认真,洁身自好,不能随意乱动疗养员的物品。定期组织服务员召开班务会,共同学习国内外的大事要闻,以提高服务员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

3.2 加强岗前培训,增强服务本领[1]。我院护理部对新招来的服务员,首先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为基本素质要求、工作制度、工作责任及卫生整理方法等,采用多媒体、观看VCD、现场技能观摩等教育方式,提高服务员的学习兴趣。各疗养科室还指派两三名老服务员实施带教,培训结束后,对其基本理论知识及服务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上岗后继续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强化她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3 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2]。由于服务员年龄偏小,文化低,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求知欲望很高,我们利用疗养淡季组织她们参加微机和初级英语的培训和学习,聘请酒店服务人员给大家讲解礼仪知识,另外,还和非现役护士组成一个团小组,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活动,使大家的政治觉悟、自身修养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3.4 建立奖励机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总务护士负责监督服务员的工作情况,对服务员要严格管理,并善于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并在疗养旺季的7、8、9月份开展“服务之星”的评比活动,对被评为“服务之星”的服务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在年终工作总结时对表现优秀的服务员给予院奖励,在服务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人人争当“服务之星”,人人争当先进工作者,更好地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强化人性管理,营造温馨氛围[3]。我院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每年4月~10月为疗养旺季,不仅要接待普通的疗养员,还要接待外区疗养团,疗养任务重,工作量大,服务员加班情况偏多。作为总务护士要及时调整和解决好工作和休息的矛盾,经常与她们谈心、聊天,将她们视为自己的姐妹,及时掌握她们的思想动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大家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诸如: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使她们在枯燥的工作中得到一些放松,劳逸结合,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丰富了服务员的业余生活。另外,每逢服务员过生日时,科室主动为其准备好蛋糕,集体为她庆祝生日;过年过节前,及时为服务员准备好过节的食品、水果;遇到个别服务员家里有突发事情时,及时打电话问候,并给予相应的假期及捐献与补助,使她们在工作中感受到集体家庭般的关爱。

通过以上这些重情、留人、留心、以人为本管理措施的逐步到位,服务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更好地调动了服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快、更好、更全面、更周到地为疗养员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疗养院优质服务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叶凤萍.疗养院护士适应能力的培训做法.中国疗养医学,2005,14(1):47

2李洪瑞.军队疗养院服务员的素质培养.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132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专业建设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紧张。同时,国际贸易、商务活动也越来越依赖网络技术开展,国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经过这几年,在我们国内已培养出相当大数量的电子商务人才。但目前市场中却存在企业缺乏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难以就业的问题,不得不让人思考如何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具有与本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电子商务知识与职业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客户服务与管理、网站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

在素质方面,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具备人文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具涑鲜怠⑹匦拧⒊钥嗄屠汀⒒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能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范;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具备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知识方面,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商务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具有开展商务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知识;具有网上交易营运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知识;具有客户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知识;具有网站维护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在能力方面,会网络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的安装和操作,有较快的文字录入速度;具有开展商务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能独立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操作;具有良好的客户开发、服务、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网页制作能力,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网站日常维护与管理。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还应该取得以下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国家一级(B)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和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网上商务信息收集与处理、商务运营、网站建设与日常维护管理等工作;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平台操作与客户咨询服务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商务信息管理、网上交易运营、客户服务与管理、网站维护与管理等。其他就业方向:外贸电子商务、网站推广、国际货运等。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分为人文素质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商务管理类课程、健身强体类课程。学生可根据各自的特长和爱好,按照课程开设的时间自行选择。各分院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课程顺序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在课程具体安排开设时,可根据该专业学生数量情况统筹组织。学生毕业前应修满上述四大类课程规定的学分。

1人文素养类

书法、演讲与口才、论文写作、中国名著欣赏、外国名著欣赏、概率与统计、工程数学、摄影技术、音乐欣赏、唐诗宋词欣赏、中国历史概论、中国革命史概论、环境保护等。

2信息技术类课程

商业美工、Flas设计、VB程序设计、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微机组装与维护、动漫商业应用、搜索引擎优化、搜索引擎营销等。

3商务管理类课程

网络经济学、物流管理、企业管理、商务法规、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国际货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财务管理、避税与防范、西方经济学、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等。

4健身强体类课程

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训练、形体训练、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桥牌等。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参加考试,合格可取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全国电子商务师证书(三级)。在考前进行必要的教学准备工作。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营销的基础、电子交易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电子商务软件的操作,掌握B2C交易模式下买卖双方在网上进行沟通的流程,掌握B2B交易模式下买卖双方和配送中心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电子支付在两种模式下的实现方法,掌握常见的网络营销方式, 掌握EDI的工作流程。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实训项目可分为基本理论知识的练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简单的网页制作、B2C交易流程、B2B交易流程、C2C交易流程、网络营销的基本操作和EDI的流程。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取任一项目参加学习考试,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企业信息管理师(三级)、营销师(三级)、网络编辑师考证(三级)(选考项目)或自行选择参加行业考证。

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交际能力、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顶岗实习内容:商务信息管理(商务信息收集、分析,商务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处理);网上交易运营(网上交易磋商,网上订单处理,网上支付与结算,商品配送,网络营销与策划);客户服务与管理(客户开发,客户沟通,客户信息反馈,客户投诉处理,客户信息分析,服务管理);网站维护与管理(网站的整体构思,网页素材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设计与编辑,网站的与管理)。

电子商务顶岗实习形式及管理办法,通过学校推荐、自主择业等方式确定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协议。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实习管理规范,采取实地检查指导、师生定期联系(电话指导、网上了解、短信沟通等)、学生定期汇报(每两周一次)、学生实习记载(按月记载)等方式,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全面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学生定期回校汇报交流,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将学生实习过程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结合起来,对学生实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电子商务专业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采用案例教学:对于基础课程和部分学科性课程建议多采用案例(实例)教学方式。项目课程开发及模式运用:对信息类及经济管理类等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加强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应用。项目课程模块之间以并列式和过程式逻辑关系构建为主,并将项目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实施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课程实施的真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各模块工作任务,有选择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模式(课堂分组实验探究、课外实验探究)和网络探究活动模式(网络探究、网上调查及主题网络探究)。聘请电子商务领域知名企业家经常性地开设讲座,以利于及时掌握行业最新信息和技术。

将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实施学分奖励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经培训和社会化考核取得其他技能等级证书或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实行学分奖励。

学生在取得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和规定的技能等级证书,取得规定的德育学分,否则不予办理毕业手续。

参考文献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终身体育;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0.016

引言

目前学校教育已将体育放在了一个显著重要的位置,增加了课程时间,加重了学分比例。由于现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逐渐下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有必要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踏入社会时能够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根据大学生机体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体育锻炼对身体带来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提出的新要求,迫使人们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科学体育锻炼的指导下,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段,培养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对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增强国民体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能够为学校体育教育以及在培养人们终身体育的道路上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接受高校体育教育阶段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了大量书籍、报刊以及文献资料,并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探究了终身体育的概念内容,以及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 逻辑分析法

将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培养联系在一起,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分析了高等教育阶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1.2.3 归纳法

最后对整个研究的思路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了目前终身体育培养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1.2.4 访谈调查法

笔者以面谈、走访或电话等形式访问了南宁部分高校的相关学者,了解了终身体育的认识以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得到了很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让人一生都不断的接受体育教育以及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保证了体育教育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连续性,实现了终身体育的一体化。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角色,身体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以及适合的锻炼方法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终身体育教育的全过程是由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三个领域所构成的,而学校体育在其中起着一个过渡作用,在学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是学生学习并逐渐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最佳时期,学校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循序渐进的将这三个领域连接起来。

高校体育则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最后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高校体育能够系统地传授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为终身体育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高校教育阶段,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它能广泛地提高学生了解体育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种技术动作,不如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发挥其创造性,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证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尽早适应竞争压力激烈的社会。

2.2 形成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的原因

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的氛围仍不够强烈,只有少部分人是为了增强体质、强身健体而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的。高校教育阶段是个人走向社会之前的最后系统学习阶段,对造就终身体育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而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的了解是研究的前提,笔者在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后,得到了形成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的信息。

2.2.1 大部分以应试为目的,考核标准过于单一

应试教育不仅是高校体育的现状,也是我国目前广泛教育的现状,为了考试而学习做的是无用功,多数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完成一门课程,而根本没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课下当然也就难以坚持自觉锻炼。终身体育的前提是要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而目前这样的体育学习根本无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更难以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对期末考核的标准缺乏针对性,用同一种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过于牵强,我们并不能因为学生某项体育运动不合格而否定了他们所有的运动能力。

2.2.2 没有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体育兴趣

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多数大学生是以观众的身份去欣赏体育运动,而真正主动去参与的很少。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女生的体育参与度更低,她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怕脏怕丑、怕苦怕累等,而参与度较高的女生,其终身体育意识也较高,这部分人的目的以增强体质、健身塑型为主,进行的体育活动以瑜伽、散步、跑步等小强度运动为主。男生的体育参与度较高,他们的体育兴趣较高,参与的目的以娱乐为主,进行的多是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大强度运动项目为主。具有体育兴趣的学生参与的体育项目,多为对抗性项目,有一定的娱乐因素,带有游戏的形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2.2.3 教学内容太过传统、古板

目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逐渐由以教师为主过渡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虽然提倡的要求逐渐在转变,但教学的内容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教学内容偏向竞技化,对技术动作的严格要求,使学生感到压力,疲于应付,这种较为严格专业化的教学过于枯燥,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可否认提高学生技术动作水平是教学的主线,但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替代古板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2.4 师生之间的关系过于疏远,缺乏沟通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平等的沟通关系,虽然现代社会的这种隔阂在逐渐消除,但学生总是对教师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导致有时教师出现了错误自己浑然不知,学生即使发现了也不敢提出来,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理解错误。有些教师还是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学生就是要服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苛,没有发挥其引导作用,这样会更加大师生关系的裂痕。

2.2.5 教学环境与条件受一定的限制

教学环境与条件是一个客观因素,教学环境是说学生是否参与体育在思想上受着周围人群的影响,而教学条件则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例如学校没能够提供学生进行足球运动所需的足球,那么学生即使想踢球,也不能参与。所以说硬件设施是基础,就好比物质文明,而高层次的终身体育意识则为精神文明,缺乏最基本的物质硬性保障,就更不用谈精神文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了。

2.3 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健康永远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而终身体育对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个三维健康观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一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无疑是国家未来高技术人才的主流,而我国目前的知识分子普遍都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术钻研上,并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观念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在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思想,改善他们的体育行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需要强健的身心作坚强的后盾。在高校中能够系统化、多元化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在此时期的体育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体育锻炼方法的近期效益,更注重了学生未来进行体育锻炼的长远效益。

2.4 发展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对策

2.4.1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

从生理生化的角度来看,体育对人体产生的效应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传授体育技能时要注意长期效应,不能片面地追求眼前的成绩,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的道路上走向了歧途。

2.4.2 系统地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结合运用到运动技能当中

高校教育阶段能够系统地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大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基础上,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知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应的运动技能中,促使学生更进一步提高其体育锻炼的能力。

2.4.3 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具有广泛的体育兴趣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教师要尝试让学生接触到多种运动,从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同时要使学生学会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损伤,养成良好文明的体育锻炼习惯。

2.4.4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不仅在行动上,更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尽早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观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体育工作者耐心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设法吸引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健身活动,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大学生接受能力较快,可以掌握更深层次的体育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为自己走向社会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3.2 建议

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这样一个教学顺序: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3.2.1 满足体育兴趣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完善体育社团,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充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3.2.2 培养运动习惯是发展终身体育的前提

在课堂上尽量安排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把竞技化项目转化为游戏化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长此以往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养成进行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3.2.3 提高运动能力是达到终身体育的推动力

此时需要注重更深层次的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技术技能,学的更快,形成运动习惯之后,强化其运动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运动的魅力,使他们更加喜欢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李卫国,李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体育学刊,2002(2).

[2]张贺.学校体育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2012.

[3]落云柯,龙雪峰,尹晓燕.影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及对策[J].体育学刊,1999(3).

[4]胡发纪.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从终身体育理念视角来审视[J].现代交际,2013.

[5]葛士顺.试谈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2005(2).

[6]马兴胜,王阳春.构建我国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7]张健,陆杰.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体育科学研究,2003(2).

[8]孔红新.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形成的有效措施[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