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行业背景

机械行业背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械行业背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行业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行业;工业设计学;应用

一、工业设计的理念及其与工程机械行业的结合

(一)工业设计的理念

近几年,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ID)在我国的关注度迅速窜升,并成为国家极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理解我国企业所要面对的转型问题,也即从过去的代工产业不如技术研发的成熟与成功,进而带动我国的经济成长。然而,我国技术进步的脚步并不仅仅停止于此,各企业也了解,需要借助设计来推出产品并打响品牌,以突破发展瓶颈,也因此工业设计渐受企业重视。一般我们所指的工业设计,主要包含产品的造形与功能因素。根据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意与概念发展的专业工作,将产品和系统的功能、价值和外观做最佳的利用,使制造者及使用者均可获利。在产业实务上,所指的工业设计活动是针对产品功能及外形的一种构想与创作发展的过程,这同时也需将市场、制造成本、运输、包装、维修及回收等因素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工业设计是对产品的功能与外观进行创造或改良的工作,以增加产品的价值,其目的不仅要让使用者觉得产品变得好用、好看,也借此让制造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与工程机械行业的结合

工业设计对产品重要性体现可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也即人因工程与美学。人因工程包含所有与人机界面有关的类型,从这一视角来评定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如下问题:容易使用的重要性为何?容易维修的重要性为何?产品机能需要多少使用者界面?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界面需要多少新颖性?安全性的相关议题为何?从美学的需求来评估,则包括如下问题:视觉上的产品差异性是否必要?形象、流行与否及以拥有产品为傲的重要性为何?一项符合美学观点的产品是否能激励团队?上述两项因素若来对照操作者与工程机械之间的互动过程关系,就可以发现,人因工程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包括搬运、安装、操作、保养、故障排除等工作,在欧盟的危险分析标准EN 1050当中,8.1~8.8 是针对疏忽人因工程所造成的伤害或危险部分。而当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在面对欧盟CE-marking的要求时,自然就不能回避对人因工程的议题必需要有的关注。

为了将工业设计应用于产品设计研发的过程中,进一步说明工业设计参与的时机,可将产品分为技术导向与使用者导向两类。技术导向型产品:主要特色在于其核心优势以技术为基础,或是其执行某项特定技术任务的能力。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在于其技术性能表现,因此,工业设计的角色通常局限于核心技术的包装,决定产品外观形式,并确保产品能将技术能力与互动模式传达给使用者。使用者导向产品:主要特色在于界面机能和外型美观。这类产品与使用者互动程度高,因此,使用者界面必需要安全、容易使用及方便维修。产品的外观形式通常是造成产品差异化与让使用者感觉值得拥有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设计学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应用的方向与建议

(一)工程机械产业方面

一是设计信息应掌握。在工程机械行业中,面临的设计问题,其实并不少,产品设计工作以外,产品的型号、产品的操作说明书、企业的标示运用、企业形象的营造,这些都是设计工作的一环,只是在缺乏对设计认识与关注的情况下,并未了解面临的是设计问题,并且政府与学界已有相关可供咨询与协助的单位,厂商并不需要自行摸索问题解决的方法而增加困扰,因而建议应掌握适当而必需设计信息,将有助设计研发工作。

二是设计的其他运用。设计专业对于工程机械厂商而言,其实可以应用的专业相当多,对于产品开发工作来说,目前产品设计趋势的收集,主要是依据参展方式,获得国际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至于产品的外观设计,就比较主观,工业设计专业的培训,也包括了产品的计划阶段培训,对于市场产品趋势、使用者需求探讨,产品的外形决定,都能提供协助。另外,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关产品的外形或是人因工程的作业分析,这些培训也能提品开发过程,避免因电脑模拟产生差异造成对问题的错误决定,而且能提供给客户更方便的操作方式。因此,建议行业对于设计的应用,应该不只是针对产品的外观设计问题,更可考虑到企业形象的营造,那么工业设计师所能提供给企业的价值,就不只是增加外观钣金美感所带来的价值而已。

三是工程设计专业应强化。工程设计专业无法与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契合,相当可惜。工程机械行业可以考虑参考德国与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的作法,特别是国内厂商与日本工程机械厂商的关系密切,发展进程的方式相近,因此日本厂商在企业内设计设计单位的作法或许,值得厂商参考。而德国从业者与设计专业单位合作的方式,对国内厂商而言,特别是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这样的方式对引用设计专业将是有效的作法。

(二)设计服务产业方面

一是工程机械行业需要设计专业。目前工程机械行业,面临转型压力,研发人才不足,同时缺乏与设计专业互动案例与经验,需要设计服务专业关注。德国工程机械等工业设备与设计专业的合作相当常见,或许国内设计服务专业可结合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出适合本地的互动机制,将有助于双方的合作。以德国的情形来看,设计专行业应将部分注意力转移至工业设备,除了解决工程机械行业的设计问题外,也能从目前国内林立的Design house竞争环境中,发现自己的发展策略。

二是设计涉入范围的扩散。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问题并非只有产品的外观设计与颜色问题,操作界面、工作台高度均是人因工程专业所能介入讨论的部分,甚至包括工程机械所需的维修清理工作,如果能借助人因工程分析角度进行讨论,合并对于产品安全与健康议题的讨论,都将有助于产品设计工作完善,对于强化设计专业形象,相当有帮助,并有助于工程机械行业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永才.工业设计合作的管理[J].家用电器科技,2002(03)

机械行业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就业观;机械行业;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P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43-01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机械制造业作为基础行业,占有很大比重。而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的生力军,尤其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业仍然占有并将继续占有相当的比例,客观上要求有更多数量的人才来承担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大任。因此,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3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8万人-8.5万人之间,连续三年就业率区间在90%-95%,属于就业率较高专业。虽然,机械类专业毕对热观,但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就业,冲动就业等的情况。通过对江苏高校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职业规划工作提供一定得建议和意见。

2、研究过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是指高校毕业生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其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100%,其中,在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比例为77:115。调查对象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调查内容为就业途径、企业类型、就业薪酬等方面。

二、 江苏高校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现状

调查可知,在校生有31%的人认为实现就业最好依靠亲友介绍。而毕业生此比例下滑到18%,区别较大。反映出不少在校生依赖家庭,而毕业生由于已走出校门,认识到社会上的工作情况,对家庭的依赖减少。

可见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更科学合理的选择自身的职业,不再强求与专业的相关性。

在薪酬期待方面:对于初始月工资的期望值,由表3可知,在校生期望较低,而毕业生期望较高。但总体对薪酬的要求较高,与用人单位给出的薪酬水平有较大差异。建议不论在校生或毕业生均应放低姿态,能够合理的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从工作中提升自己,之后再选择理想的薪酬福利。

在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在可以选择的行业中,在校生最感兴趣的三大行业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外企,而毕业生排名前三的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私企。不论在校生或者毕业生,国有企事业单位和考公务员都牢牢占据前三的位置。可见国企和政府机关对于学生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评价一致,以经济收入、兴趣特长、地域占前三位。反映了不论在校生或者毕业生的就业观已经从单纯考虑福利待遇转变为更多地考虑个人发展和单位发展,对就业单位的选择认识更为科学合理。

(二)机械专业本科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1、 机械行业本科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机械行业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2、 机械行业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

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解决机械行业本科生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机械类高校就业教育和指导体系

机械行业本科生就业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机械类高校应该将团体就业指导向个体辅导模式转变,开展个性化的就业观教育。面对当代机械行业大学生就业观的种种问题,高校必须立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具体现状,从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入手,主动构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机械行业就业市场的变化,促使大学生就业观转变。

二、机械专业本科生就业观的自我塑造和调整

调查发现,个体差异对机械行业本科生就业观产生重大影响,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外在因素相比,大学生就业观的自我塑造和调整更加重要。

1、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2、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

3、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背景范文第3篇

安信证券的分析认为,对铁路设备行业的影响短期并不大。铁路设备制造业(尤其是整车行业)已经是借加快铁路建设之机,通过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新来快速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目前来看引进的主要产品均已在国内下线,而且这一市场已是双寡头垄断,在国内市场需求上升的环境中并无进一步兼并重组的必要。但此次振兴规划的出台,有可能会加快相关配件的国产化进程。而货车生产企业国产化率已经很高,其受益程度相对较小。

对机床行业的短期影响也有限,与之前的机床专项基本一致。由于我国机床行业的薄弱环节一直就在于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化的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差。因此去年底出台的高档数控机床专项也与此次规划基本一致,比如鼓励创新、支持首台首套、提高功能部件的配套水平等,所以短期来看此次规划对机床行业的影响也有限。此外,就此次规划中提及的支持骨干企业重组来看,机床行业原本就具有一定空间,因此有可能加速这一进程。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虽然这一规划对铁路设备以及机床行业都将带来正面影响,但由于二者之前就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两个行业,而此次并没有明确投入的金额及方法,因此这次振兴规划与原来的政策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

内外并举,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

国金证券认为与以往相比,此次规划在振兴措施方面更为具体。

由于装备制造业覆盖范围广,政府可能投入的资金额较大,参考政府最近出台的高档数控机床重大专项投资规模221亿元(中央直接投资100亿元,其它为项目带动),估计政府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投资规模将在千亿元以上。

他们还认为:振兴规划中强调设备自主化对装备制造业内大型骨干企业意义重大,有助于其市场份额提升和新产品的推广。调整进口税收政策和鼓励采购首台首套国产设备有利于国产设备实现进口替代。政府提供补贴资金将刺激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有助于增强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受益最大的是大型主机企业,因为它们是重大技术装备最主要的制造和研发基地;在基础件领域,部分实力强的企业亦将会受益。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以及后续跟进的具体政策,将对机床、重型机械、铁路设备、工程机械等子行业产生实质性利好,相关上市公司尤其是龙头企业都会从中受益。

描绘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蓝图

兴业证券归纳和解读出政策在以下5个方面的着力点,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产品出口、实现产品自主化、优化基础配套件。

鼓励加快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达国家的机械行业相比较,我国机械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计划经济历史遗留市场成熟度较低背景下的必然状态。机械行业尤其是航空航天制造等军工企业业务条块分割严重;另一方面,机械行业又是开放社会资本进入较多、较早的行业,地方保护、投资冲动使得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近年来行业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掩盖了分散的行业结构带来的产能过剩隐忧。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行业需求出现疲软,迫切需要通过利用信贷、税收、资本市场等支持和优惠政策以及必要的行政协调,加快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品的换代,支持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通过整合提高机械行业的集中度,发展一批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这对目前正处在业务重组和资产整合中的军工类企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关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团公司有可能借助政策东风,加快业务重组和资产整合的步伐。

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银河证券认为,规划涉及多个电气设备行业领域,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全方位的。

规划指出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规划指出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着眼于从产业链的上游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配套能力和发展后劲,将对提升我国电气设备装备核心竞争力意义深远。

规划还指出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我们认为这对加快我国电气设备行业兼并重组,改变行业内企业目前普遍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的局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行业内的龙头公司将从政策的推进中获益,可关注行业内规模较大的公司的并购行为,同时重点关注在一些细分子行业中优势企业可能成为兼并重组的对象。

他们还认为,规划将在政策、资金扶持方面推动电气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这些措施针对提升我国电气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政策鼓励、引导,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安排,对推动我国电气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升我国电气设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将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振兴规划并未带来超预期的内容

中金公司认为,整体上,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并没有给市场带来超预期的内容,以上几点全都在市场预期之内,且没有特别具体的刺激措施,主要是方向性和政策性的调整方案。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重型机械行业国产化率已经较高,鼓励装备国产化对行业的影响有限。规划强调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动化。以上领域中涉及到轨道交通装备和重型机械行业的主要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及煤矿与金属矿采掘。事实上,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国产化率已经较高。轨道交通装备方面,铁道部和发改委明确要求国产化率不低于70%,此外随着南北车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动车组、大功率机车等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左右;重型机械行业中太原重工的矿用挖掘机目前已经占到国内市场的90%以上。因此,依托国家工程实现国内制造、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等鼓励装备国产化的措施对轨道交通装备、重型机械上市公司的作用有限。

鼓励技术进步的相关措施将使轨道交通装备、重型机械行业企业受益。规划强调要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但依然在一些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上存在不足,需要进口。重型机械企业在一些加工技术上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政府鼓励技术进步的相关措施可减轻企业研发负担,减少部分税费,事实上中国南车、太原重工等企业在此前已经在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了。

推进骨干企业重组在轨道交通装备、重型机械行业具有一定难度。规划强调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格局属于寡头垄断,南北车基本垄断国内市场,两家企业的重组虽然也在理论研究层面讨论后,但铁道部的阻力较大,恐有难度。而重型机械企业中除了中国一重、中国二重属于央企外,其他的企业属于地方企业,中国一重、中国二重的重组也在理论层面探讨过,但目前两家企业均没上市,其重组对资本市场而言意义不大,太原重工等地方企业参与重组则将面临地方政府的一定阻力。

实质性利好带来个股投资机会

机械行业背景范文第4篇

这些利好举措将在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体现,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希望工程机械行业全体同仁要主动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铸就中国工程机械强国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和“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活动,已持续举办多年,记录了工程机械产品发展足迹的同时,也在为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在当今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特别是在工程机械产品与更多新技术进行结合创新的关键时期,大家观点的碰撞、思维的创新必将为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进。

新常态下推动工程机械产品升级换代

目前,受“三期叠加”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暂时性“阵痛期”。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的背景下,工程机械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投入和研发,产品升级针对性更强,环保节能已成为工程机械产品升级的基本特征,超大型工程机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保有量大,应用面广的工程机械主力机类型升级换代,已成为众多企业在新常态下进行工程机械产品布局新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

当前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论坛,通过今天年度产品的榜单一定能够看到行业上下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年度盛会体现行业上下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机械行业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技能型人才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加工中心,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作为我国培养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试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规模发展于90年代末。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发展,能否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关键在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1]。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培养优秀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重要内容[2]。如何培养优秀的机械专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怎样创新实践教学是关键。

一、高职机械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职机械专业教育为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其人才培养方式同中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有其密切联系,但也有其根本的不同点[3]。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但又不是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是职业教育,但又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般升格,其内涵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特征,本质是职业教育,要求其教学内容、教学办法不同于普通本科,核心是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生产技能训练,按新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是: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依托,以岗位或岗位群生产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方向,以技术应用为主导,以多证制教育为手段。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培养是一切实践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组织中一要以机械行业为背景,以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职业技能培养的总体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二是以岗位或岗位群技能为中心加强单项技能训练,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实验、实习、实训项目;三是在单项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以岗位或岗位群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强综合技能培养和复合型技能的培养;四是加强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五是教育要有前瞻性和延续性,要将学校的实践教学同就业后实际工作中的再学习再锻炼再提高相结合,造就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创新构建注重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高职机械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机械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岗位知识结构不断变化的时代,改革和构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1.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集中反映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突出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创新实践教学的前提。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知识分解为指导,以逆向分解法构建“宽口径、厚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以机械行业为背景设置专业方向,口径宜宽不宜窄。以机械行业为背景设置专业,宽口径是基本要求。如我院设置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微电子制造专业等,他们都有很宽的口径,不仅要求对基本的车、铣、刨、磨、钳工要熟练,还要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技能。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有机械制造和机械设备维修等方向,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多种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加强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以适应岗位多样性、多变性、岗位知识更新性和社会适应性的要求。通过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我院机械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机械制图与识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技术基础理论,还要掌握机械零件测绘、车、铣、刨、磨、钳工等基本操作技能,这样在本专业其它技能学习上就能得心应手、一点就通。

(3)灵活设置专业技能训练,始终突出技能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着重于是“是什么”,“怎么用”,“怎么做”,对专业技术基础不必究其所以然。专业技能训练要依社会需要变化而调整,设置要机动灵活。在机械专业,我院设置了金工技能模块、机械制图识图模块、数控技能模块、模具制造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微电子制造模块等,每一个模块又包含多种技能,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可以单项训练,又可交叉综合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在多个模块中选取不同的技能学习训练。模块的设置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将实践教学始终置于教学突出地位,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占整个专业教学课时的60%,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学组织上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科课程教学,以综合技能训练促单项技能训练,以生产技能训练促基本技能训练。

2.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内容

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上,以机械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课程理论教学的状态,融合模块各课程内容,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针对机械专业学生机械设计和制造技能的培养,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和机械制造实验教学体系,并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综合课程设计、模具设计制造综合课程设计等,使学生不仅在单独的实验中得到训练,更在综合实训中对设计和制造能力全面锻炼。在岗位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我们安排3个月的生产实习计划,选用生产实际课题,直接到企事业第一线从事生产技能实训。实行多证制教育,选择最能体现本专业最新技术应用的职业资格考证,现在机械专业开设了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钳工、数控车、数控铣、电工、机床维修工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考证,并增开考证内容训练,使学生拥有多种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三、产学结合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

建立实习基地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强化实践教学的保证。实习基地应校内外相结合、产学结合,厂校结合,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4]。

我院的高职机械专业是在本科院校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充分享受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要建立高职相对独立的实验实习基地;对共享的实践教学资源要按照高职实践教学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相对独立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应高起点,设备配置力争先进,使实训基地能开设新技术实验实训,能开设综合技术运用实训,能进行生产技能模拟实训。依托机械行业,校企结合,产学结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依托机械行业办学有利于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有利于根据本专业岗位或岗位群知识、技能要求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对不同的岗位技能要求,增强了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弥补了实践条件的不足,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高职教学的专业建设。对高职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

四、加强对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与管理

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线,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配套措施,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的管理。

在经费投入方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支出占高职教学支出的比例较高,其在实验实训材料上消耗较大,机械实验实训设备较昂贵,因此要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创收与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加强经费投入,确保必要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和实践教学经费。在师资建设方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到对口企业锻炼,接受新技术和生产技能再培训,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在教学考核方面,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手段,增加技术应用和工程技术能力的考核内容,引导学生重视技能训练。通过资格证书考试鉴定,检查岗位技能训练质量,拓宽职业技能基础,增强工程意识,强化职业教育。在教学手段方面,同现代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创造条件,编制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形象教学。在教材建设方面,要从工程技术应用和生产技能训练入手,编写既有一定基础理论,又突出技能训练的讲义和教材。在动手能力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工具和器件,选择与生产相关的课题,选派指导教师将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制作活动相结合,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应以行业为依托,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方向,以技术应用为主导,以多证制教育为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和建设经费的投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做好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更多合格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玉恒,秦玉春.高职高专“2+1”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2):39.

[2] 王孙安,任华,于德弘.工程训练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37-40.

[3] 谢心灵,张承康,姚贵明,徐宋兵.完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72-75.

[4] 王俊萍,等.高职高专教育工程实践与创新训练刍议[D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省略.

Discuss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Mechanic Speciality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AN Yong

机械行业背景范文第6篇

 

一、何谓工作思维模式

 

所谓思维模式,也就是主体凭借外部活动逐渐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的基本概念、观念、形象的有机统一体,它是主体的思维框架、思维操作机制和解释说明系统。简言之,思维模式就是个体在一定知识、经验、观念等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思维框架,它时刻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工作思维模式就是个体长期在职业世界中任务或工作完成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惯常性思维模式,包括其思维定势、常态思维习惯、思维特殊性等。

 

首先,工作思维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受一定社会思想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其在短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思维模式也会逐步发生微妙的变化,以适应经济等要素发展的需要。其次,工作思维模式具有特定性。即一个行业的工作思维模式区别于另一行业的工作思维模式,相比较而言,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工作思维模式。例如,飞行员要求思维速度能在瞬间就环境状况作出判定并调整相应的行为,而对于出纳员,则不要求构成飞行员必须具备的品质。再者,工作思维模式是个体性和群体性的综合,即个体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框架以及群体认识过程中思维框架的综合。个体思维模式的构建受群体思维模式的影响,同时,个体思维模式又不断转化为群体思维模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作用于主体的行为模式。最后,工作思维模式是一般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综合。由于工作思维模式受整个社会背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个体思维模式表现出一般性,同时,限于个体家庭背景、思维观念、处事方法等因素的差异性,个性思维模式亦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二者共同作用于个体社会实践活动。

 

在对工作思维模式基本认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机械类人员内在工作思维模式的特殊性,有助于深入地剖析机械类人员的内在能力特征。

 

二、机械类人员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笔者对机械类人员工作思维模式的分析不是建立在系统的思维模式分类基础上,而是基于对机械类从业人员和机械类专业课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尝试性地对其工作思维模式进行分解,进而总结机械类人员实际具备的工作思维模式。

 

(一)积极的职业定位思维

 

所谓“定位”,是指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它与人思考问题的立场、动机密切相联系,且潜移默化,常以种种习惯的形态显示出个体的特征。机械类行业是基础性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动作技能和技术规范性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对机械类职业的积极职业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致严谨的工作思维

 

机械行业产品种类繁多、技术档次不一、制造工艺的繁杂程度亦不同、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加之其高精度、高刚度、高效度、高公差的技术要求,对从业人员提出了细致严谨的工作思维要求,因为有时一个螺丝的误用可能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报废或返工,其损失不可估量。因此,机械类人员需要对工作高度细致和严谨,以适应机械类职业的特殊要求。

 

2.安全第一的工作思维

 

机械类企业的一般工作流程是按照工序进行任务的分配,采用的设备较为复杂多样,涉及的安全领域比较多,包括机械操作安全、电气设备操作安全、特种设备操作安全、防火防爆安全等方面。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安全第一的工作思维。

 

笔者访谈的企业基本都是八小时工作制。当被问及是否需要员工加班时,多数车间主任都表示不会让员工加班,因为超时间的工作强度会耗费员工精力,极易引起工人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伤等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车间也都会有“安全标识”或“安全注意事项”等提醒,如钻床不能带手套操作,女生必须包裹头发进车间,这些潜在的企业文化正是对安全重要性的彰显。

 

3.乐观的职业认知思维

 

乐观的职业认知思维是由机械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虽然每个行业都需要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乐观,但机械类行业尤其需要。首先,就机械类职业的工作环境而言,虽说有些加工条件要求较高的工件采用精细化加工,需要专门的恒温车间,如磨床(不同温度下进行磨床操作质量是有差异的),但大多数机械类职业的工作环境是比较恶劣的,基本是四面通风、冬冷夏热,噪音、粉尘、铁屑等充斥在车间。其次,就机械类职业的工作性质而言,他们日常基本是与各种机械设备打交道,油污、脏乱是很普遍的事情,即使是中间有事,也需要专门的洗涤剂清洗双手。再次,机械类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也有要求,有些工件比较重且操作时需要站立一天,特别考验个体体力。最后,机械类职业一般的工作任务较为固定和程序化,员工的工作任务相对单一,需要对重复性的任务欣然接受,以此获得职业幸福感。因此,机械类职业需要乐观向上的职业素养,积极坦然的面对自身职业活动和职业性质。

 

(二)想象性空间思维

 

所谓“想象性”,是指将头脑中的已有客观事物形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某种新事物的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认识活动,丰富理性的合理化想象能促使个体更好地观察和感知事物。图纸是机械行业的语言,故“机械图纸识读与绘制”是机械类职业必备素质之一,要求从业人员一方面能读懂机械图纸,根据二维图纸对三维形式进行空间解释,即根据平面图像构思部件的空间形状和立体化结构;另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能绘制简单的图纸,并对图纸进行合理化解释。机械行业产品繁多,图纸识读是最普遍和基础的技能,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利用三维的空间构思方式进行思维,也就是根据知觉的图纸进行实体图像的心理转变或修饰,并能有效解释图纸信息。

 

(三)特定岗位的操作思维

 

简单说来,“特定岗位”就是机械行业的不同工作岗位。工种不同,工作岗位要求亦不同,其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操作也有差异。因此,针对特定工作岗位要有与之相对的特定岗位操作性思维。

 

就机械类职业而言,车工主要是通过操作车床加工零件,要求操作者必须领会车床切削的加工工艺、机械图纸的标注、熟悉加工方法等;而对于钳工而言,其工作任务主要是利用锯、锉、铲、搬手、榔头等工具,依靠手工操作进行零件的加工或机器的修理,要求操作者掌握划线、钻削、挫削等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相比较而言,车工是机器配合人完成工作任务,而钳工则是人配合机器,为机器磨刀,以此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一般是“紧车工、慢钳工”。所以,工作岗位不同,所需要的操作性思维也差异较大。

 

值得说明的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除了特定岗位的操作思维,也即专业思维的运用之外,还存在根据具体工种而衍生出的延展性思维,如判断型、动作型、决策型等基础思维模式。任何一个工种都是专业性操作思维与基础性延展思维的统一。鉴于机械类工种的多样性,本研究暂不深入研究基础性思维。

 

(四)条理性逻辑思维

 

所谓“条理性”就是有思路,即在工作中做事要合理、事前有思路、落实按计划、操作有步骤、结果可预料、变化有应对,表现在工作思维模式上即为条理性逻辑思维。简而言之,就是机械操作的“工序”意识。

 

在机械行业中,条理性逻辑思维一方面可保证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减少误差、工伤等问题的发生。机械类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有一幅完整的工作程序图,即原材料的采购、切割、下料、生产计划下达、分工位进行粗加工、特种工艺加工、装配、组合、发货等一系列工作的步骤及工作方法。不仅如此,各工位的任务安排也有一定的逻辑性,如就车床操作工而言,首先就车间主任委派的任务核对毛坯件数,规划工时,接着进行装夹准备,在操作机器时也是边加工边测量边微调,以此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最后进行自检和质检员检查,及至运送至下一道工序,其过程是极其规范和有条理性的。

 

(五)默会性直觉思维

 

与条理性逻辑思维相对的是默会性直觉思维,它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个体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产生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产生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想,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感性认识,而是基于长期知识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理性认识。

 

机械类职业基本都是属于操作型的,从业人员通常经过长期的操作活动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对很多技术的判断已经超乎理性的解释,有时仅依靠倾听机器运转的声音就能判断机械故障,很快给出解决方案。很多情况下,往往无法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表述为什么如此操作,因为具体的操作技能至少是知识、心理运算过程和操作行为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同时,也涉及职业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心理素质结构和智力的提高、审美意识的提高等,表现出一定的默会性,这种有时候无法进行合理化解释的默会性直觉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实践经验。

 

(六)行业特有的工程思维

 

工程是人类的一项实践性活动,是以人的目的或目标存在为前提,按照一定的程序使用物质工具对原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和加工,生产出合格物质产品的过程。所谓工程思维,就是人们在从事工程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思维方式。一般而言,工程思维不仅包括完成工程活动所必备的技术要素,还需要具备规范要素、质量要素、系统要素、管理要素、环境要素、心理要素等其他非技术性要素。所以,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活动中,工程思维表现为具备综合性的判断选择能力。

 

机械类人员从事的职业活动属于工程活动的典型,因此,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行业特有的工程思维,即在使用机器加工原料或零部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操作技术的规范性与严谨性、加工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质量的标准性与工艺性、环境的生态性与友好性。机械行业特有的工程思维要求从业人员运用具体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操作解决实践问题。就车床操作的安全技术而言,车工在机床运转过程中,身体不能靠近旋转的机件,也切勿测量工件,更不允许用手触摸工件。对这些操作过程中细节问题的关注一方面可以确保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工程思维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七)客户至上的服务性思维

 

机械类行业属于第二产业,虽不像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把服务作为生产运作的载体,但是对服务性思维的强调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人们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繁复的时代。

 

就笔者访谈的资料看来,机械类企业现在已经不再按照固定的规格加工和制造产品,取而代之的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加工和制造适应其需要的产品。企业利润的增加不是源于按照固定规格加工产品,而是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尤其是对于具有特殊工艺要求的产品而言,服务性思维要求更甚。例如,榔头、小锤子等工具上的滚花,其最初作用是防滑、增加表面粗糙度,但是现在很多手柄上的滚花不仅仅是增加摩擦力,还有表面美观的功效,这就是应客户要求或者为了迎合顾客需求的趋势而增加的延展性作用。因此,服务性思维不仅仅是第三产业的“代名词”和“专利”,也是机械类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思维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存在单一化的思维模式,工作思维模式是在动态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心理特征。它是个体外显职业活动背后的内部心理特征,直接影响职业活动的开展。此外,工作思维模式还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它是从业人员所特有的工作逻辑,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思维习惯,且主要是以默会知识的形式出现。笔者所探讨的机械类职业七个方面的工作思维模式是对机械类从业人员工作任务进行的个人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职业世界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机械行业背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械构件;热处理技术;现状;发展

0 前言

热处理技术是机械工业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像我们普通人知道的轴承、轴、齿轮、连杆等非常重要的机械零件和工厂的工模具都是要经过热处理的;经过热处理技术的加工,通过提高零部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或者特殊性能等,在不显著增大成本的前提条件下,极大的提高了零件使用性能和潜在能力。

改革开放后,许多国外行业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机械行业造成了强烈的竞争压力。此种背景下,国内企业纷纷加大各类投入,努力提高自身的热处理控制水平,以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

1 抓住根本,提升热处理工艺设备的科技含量

机械类整机作业的常见特点是负载高、冲击大,这种情况对机械构件的制造质量,特别是制作过程中热处理工艺和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国外热处理设备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热处理相关企业,经过摸爬滚打,也学会了将国外或先进的设备工艺做为参照,并下大力改进,以期缩小差距,集制造和检测为一体的,全自动化的热处理流水线和热处理中心逐渐替代了原来普遍的单台套非数控技术设备。

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也极大降低了工艺设备对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对于人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热处理工艺过程能力和所加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2 完善和推进热处理工艺方法

我国的热处理工艺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类就就发现淬火使表面硬化等基本热处理技术。

近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如正火、退火、球化退火、淬火、渗碳和渗氮等热处理常见的工艺方法,得到了推动和完善,在一些常见合金结构钢的加工方面,都有了相对成熟的热处理工艺和标准。与此同时,日益成熟起来的国内行业企业,还学会了把重点扩展到了严格质量控制方面。

3 热处理工业的质量控制需要进一步改进

国内机械行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质量控制保障也从单一的完善自身,延伸到筛选和培养上游厂商的资质能力上。

相对于民用机械,工业机械的普遍尺寸较大,为了完成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需要对机械的关键部件进行检测,而针对性的高精密度测量检验设备,却因为依赖于国外设备,而使得国内的制造厂商背负着巨大的成本投资。就目前而言,国内高端设备的研究开发、技术的改进、以及急待降低的成本,都是我国机械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材质无损性检测的缺乏也是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现行的情况是:不论国内外,针对性的材质无损检测的应用要远远落后于普通检测的普及度。

目前行业较常用的质量检测控制手段是:通过严格的监督或控制配套供应商的生产加工能力,并在收货时严格根据零部件的重要度分级,按比例抽检切割、理化检验。可伴随着此种方式所产生的问题是:成本高、检验时间长。这对于国内国外的生产制造商来说,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

基于上述原因,当前对于质量控制的先进思路和作法是:从只靠检测的质量控制思路中跳出来,把质量控制的触角延伸到上游当中,通过上游工序的设备投资加工,和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整体加强生产加工链和员工质量保障意识,将质量保障问题从源头解决,同时辅助以现行的按比例切割检验等质量检测手段,作为更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案。

4 热处理原材料方面的质量控制对于质量保障十分重要

热处理原料是机械热处理的直接加工对象,比如铸造件、锻造件、机械加工件和焊接件等。针对此种情况,国内诸多企业都程度不同的增强了零部件原料监督和控制。通行的作法是:加强配套厂家的质量监督、促进技术的协作和对原材料来源实施严格的规定,以及相关质量体系的考核增强等一系列手段,以便将产品的质量控制在源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从源头控制住产品质量,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和增长迅速且要求愈来愈高的市场需求。

5 热处理从业人员

随着行业高速发展的要求,和产能加大要求,导致了热处理行业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同时,因为国内行业产品的制造成本、附加值、人力资源成本等等,均低于国外,从而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国内热处理的从业人员专业、文化等素质受到很大限制;基于这一点,许多中小型的乡镇和非国营企业,对这些人员的管理和后续培养,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妥善做好这些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后续培养,则不单是解决了眼前的生产和质量问题,更可以为企业的生产、质量等稳定性提供一种长久的动力支撑,这将会为企业做出合格高质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产品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真正做到锦上添花。

6 结语

当前国内机械热处理企业的质量意识、工艺方法相对成熟;且在近十几年中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们更需要注重提素质、促发展,塑造强大的热处理专业氛围;在热处理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积极学习国外的质量控制、保证方法,引入先进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此为基,我们与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背景范文第8篇

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中国装载机第一街舞”活动历时半年、行程万里,先后在全国24个城市巡回路演,参会用户近8000人,现场定机逾1700台,定机率22%,远超工程机械行业会议营销10%的平均定机率;累计传播量(未计入电波媒体)逾100万字。一时间,“中国装载机第一街舞”、“雷沃ETX”以及“雷沃变形金刚”等词汇迅速成为行业、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雷沃装载机产品品牌和雷沃重工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得到迅速提升。雷沃重工一“箭”(“中国装载机第一街舞”)三“雕”(品牌传播、销售促进、渠道激励),以“街舞”之魅和“体验营销”之力开启了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新视点,并在装载机市场乃至中国传统制造业创造了一个营销奇迹。

前期调研:

准确把握受众消费诉求:随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深入发展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情感消费比重提高了,其消费过程同时转变为一种体验过程。所以,以关注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体验营销战略便成为新时期企业的必然选择。

同步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随着“城乡一体化”、“保障房”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城中村”的改造,二线省会城市地铁建设、高铁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等将成为各地主要的投资热点,中国装载机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升温,这也为雷沃重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雷沃重工如何确立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挖掘细分市场需求、提升品牌形象?――藉“体验营销”之力,以技术、产品和服务为支点,才能掌控取胜之道。

直观诠释产品深刻受众印记:简单陈述雷沃ETX装载机的独特销售卖点,显然不能让目标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他们需要能够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的介质。这个介质如果能够让其震撼、惊叹,并能启发其思考,那么我们就成功了。经过“交集发掘”、“语种翻译”之后最终选择了借助“体验式活动”来直观诠释雷沃ETX装载机“更可靠、更安全、更舒适”的独特产品诉求的策略。

项目策略:

深入洞察用户诉求,通过传播演绎撬动用户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全面透析雷沃ETX装载机用户消费诉求是什么?其他同类产品优势是什么?ETX装载机的优势有哪些?在三者交集的基础上,消费者诉求最终锁定在:可靠性、安全性及驾乘舒适性。

突破传统会议营销模式,开创体验营销新奇迹:雷沃ETX装载机在工程机械行业传统“会议营销”模式中另辟蹊径,开卡通代言之先河、发极限挑战之滥觞,以装载机“街舞”形式开启了体验营销的奇迹,直观地将产品“更可靠、更安全、更舒适”的功能利益传递给消费者,借体验打动用户,以口碑赢得市场。

采用多手段、立体化且最有效的传播组合方式:雷沃ETX装载机新品上市整合推广,通过活动与传播结合、现场传播与媒体传播结合、品牌传播与营销传播结合、会议营销与体验营销结合,最终达到品牌传播、销售促进和渠道激励的三重目的。通过广告、公关、终端全手段,线上线下立体式整合传播推广,使雷沃ETX装载机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行业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项目执行:

完美的执行始于精湛的创意:在项目策划之初,寄期望于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让他们体验惊叹与震撼。“中国装载机第一街舞” 就是在这种疯狂的想法中诞生的。

“舞”出雷沃ETX装载机卖点:在经历一系列艰难的实验和艰苦的练习之后,我们终于实现了让雷沃ETX装载机完成“倒立”、“倒立跳跃”、“倒立摆尾”等“不可能实现”的动作,让观赏者大呼精彩。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之中,每一个动作都分别对装载机的不同构件和质量形成严峻考验。例如“倒立”考验了装载机车桥和车架的坚固性,“倒立跳跃”考验了先导手柄的精准操控,而“倒立摆尾”则对装载机车架和铰接的抗扭能力要求极高。

持续且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推广:自2010年10月起至2011年4月,“中国装载机第一街舞”全国大型上市路演――雷沃ETX装载机全国巡回上市推介会暨“街舞万里行”活动在全国进行了24场活动(A类两场、B类12场、C类10场),完成订单1800余台,传播(未计入电波媒体)逾100万字。

流程设定环环相扣,互为促进:在此次巡展策划中,不仅对卖点传播进行了创新的策划,也对整个流程作了科学的梳理。巡展的每一站会议流程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品,第二阶段产品性能展示,第三阶段现场定机与抽奖。三个阶段逻辑流畅,层层递进,互为促进。同时严格把控现场传播物料的出品质量,从会场选址到传播物料,从主持人到嘉宾再到演艺节目,严格执行“高端背书”及形象与信息高度统一的原则,实现了24场活动的标准化执行。活动设计策略如下:

线上线下立体式整合传播:“中国装载机第一街舞”所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新闻传播价值,是现场传播和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这次巡展的基本要素。巡展的参会人员均为ETX的重点传播人群,均为雷沃装载机的现实用户或潜在用户。通过会议现场的传播和会后的媒体传播,在各个巡展省份都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雷沃重工斥巨资打造的“雷沃重工变形金刚奔跑篇TVC” 于2011年3月1日正式登陆CCTV-1黄金广告时段,为巡展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空中支援”。

效果评估:

经过一年多的整合营销传播推广,雷沃ETX装载机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高调上市,超额完成了品牌提升和销售促进目标。上市至今实现销售1800余台,销售计划完成率130%,市场占有率提升2%,雷沃终端负面口碑得到全面扭转,“更可靠、更安全、更舒适”产品诉求市场广泛接受,雷沃装载机客户忠诚度上升10%(其中新客户推荐率接近八成,超过行业主要竞争品牌的表现),极大地提振了商的信心。

专家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品牌文化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