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手段;土壤污染;国际经验;借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14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主要包括防治的面积非常广、基础薄弱等,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此条件下,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出现了很严重的交织,多种行业呈现着相应的上升趋势,同时,多个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是非常严重的,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出现了伤亡的情况,所以,土壤污染的防治是势在必行的。而对市场调查的结果进行充分分析,对土壤污染的防治经济政策进行创新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建构的措施,对于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转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1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状况

1.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不容乐观

2014年,环保部联合国土资源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其中的数据对我国的土壤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展现。

我国土壤环境的整体状况是非常严峻的。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很大比例的土壤超标状况;多个区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土壤的类型不同,超标率有着一定的差异。通过相应的调查可以看出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的土壤点位超标率是最高的,然后就是利用地、草地和林地,耕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其二,工矿业废弃地和重污染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的质量是非常差的。

同时,存在很严重的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其中,镉污染所占的比重最大。以镉、汞、镍等为主的无机物超标点数在总的超标点数中占据较多的比重。

1.2 土壤污染的责任还是比较不明确的

在土壤污染工作的防治过程中,没有深入开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土壤污染修复的责任体系存在问题,对其产生了很多的阻碍作用,在此基础上,需要将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机制改革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去开展。

不能明确判定土壤污染的责任人。同时,土壤污染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是潜伏期长,在被污染到发现污染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不利于土壤污染者的判定。就算土壤污染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判定,但是也可能不存在了,不能对其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相应的追究,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使实际被大量污染的土壤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这所造成的社会环境的风险是不可估量的。

在判定土壤污染责任人的过程中,必定要和我国的土地国情进行相应的结合和联系,但是我国的土地国情对于责任的判定是非常不利的,使其难度不断增加。在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中,最多的就是国有企业,同时,我国有着相应的土地国有制等制度,在此影响下,我国的土壤管理法规不能对其中的责任进行有效的判定和处理。

1.3 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问题非常严重

要实现土壤污染治理的目标,需要将资金作为其基础和前提,那么,在此条件下,保证资金的供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当下的土壤修复资金不能和土壤污染治理的要求相适应。土壤污染治理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笔者对国际经验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索,从中发现相比于水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资金需求更大。同时,我国存在严重的遗留土壤污染状况,在此条件下,只是通过想削减相应的存量是不能有效处理的,需要在风险的防范等方面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

土壤污染治理的资金来源有着相应的特点,主要是资金的来源有限,同时不能得到持续的保障。现如今,在我国的土壤污染的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资金的提供中,政府相关部门和土地开发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是,这也体现出一定的劣势,即资金的来源是非常单一的。土壤污染防治的系统性是非常突出的,需要多种资金来源的参与,其中,土壤污染的治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资金的缺乏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是非常不利的。

1.4 土壤污染的社会治理机制没有形成

在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是政府,那么,在此过程中,土壤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为政府增加了非常大的负担。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形式得到了充分的深化,在此条件下,土壤污染治理费用的承担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目前的主要承担者是企业、政府和开发商,与此同时,将社会治理机制融入到土壤污染的治理中是非常必要的。

2 发达国家土壤立法中市场经济手段的运用经验

(1)进一步强调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并将其作为基本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对土壤污染的责任进行有效的判定,避免出现无法判定的状况,对于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美国制定并颁布了《综合环境污染响应、赔偿和责任认定法案》,对土壤污染“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了充分的明确,不断突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具体内容是,造成污染问题的各责任主体有义务对其行为进行经济赔偿,利用所赔付的资金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履行相P的法律责任。同时,当责任主体没有履行相应的责任时,需要通过相应的超级资金提供修复的资金,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没有承担起相应责任的主体有着相应的被追究责任,可以要求其支付应付费用的3倍以内罚款。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英国的土壤污染的防治立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立法规定,土壤表面和地下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个人等都有一定的承担污染责任的义务。

在德国,实行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由此应对土壤修复的高额费用。当没有做好土壤污染责任人的判定工作时,土壤的修复费用是由政府垫付的。通过相应的追查,可以判定相应的责任人时,相关的土壤污染费用还是要由相关的责任人付费。

(2)通过对污染者责任延伸原则的应用,实现经济政策拓展的目标。美国颁布了《超级基金法》,其连带责任为污染场地治理提供了更大的追责空间。同时,其中第9 607条规定污染场地的潜在责任主体涵盖场地被污染时的所有者、污染场地F在的所有者、产生废物工业活动的操作者、废物运输者和废物商人、废物处理设备原有的所有者或运营人、参与有害物质处理或有关管理决策的公司人员等,主体范围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同时,对所有的主体实行连带责任,明确了在责任主体已经不存在或者不确定的情况下的责任。

在英国,对于污染的场地实行了相应的等级责任制。所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的第78条进一步明确了土壤污染责任主体,且将相应的责任主体进行了分类,主要分成了两个级别:第一级主要指的是把污染物排放到土地中的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是容许污染行为发生的知情人;第二级主要指的是土地的当前所有者。从原则上讲,需要第一级的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污染责任,当找不到原始污染者时,由第二级责任主体承担。

(3)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过程中,需要明确政府的责任,这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在污染防治立法的过程中,各个发达国家对相关政府的责任都进行了相应的明确。在我国,在污染防治的立法中需要将管理部门的不同职能作为重要的依据,通过对法律形式的应用来明确其责任,为土壤污染的防治提供重要的保障。

美国对土壤污染防治中环境署的政府职责是非常重视的。美国环境署的办事机构在不同的州都有相应的设置,同时,将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原则作为重要的基础和依据,其主要的权力集中在环境署,与此同时,各州的权力也是相对独立的,对责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做到责任到人。2000年时,美国出台了正式的棕色地块经济振兴计划,同时,将相关的权力赋予各州、社区等,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清洁,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为城市棕色地块的治理提供新的可能性。

(4)在土壤立法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土壤防治基金。这也是土壤立法中的一般的做法。足够的治理资金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其重要的保障,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美国,所使用的超级基金制度,对污染土壤的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在土壤污染的治理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判定相应的污染责任人,那么,治理工作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超级基金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处理目前的状况,为其提供足够的治理资金。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超级基金的来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是多元化,其具体的来源包括6个方面:其一是一般的财政拨款;其二是潜在的责任人追回的治理费用;其三是基金利息;其四是年收入过200万美元公司缴纳的环境税;其五是石油和化工原料的原料税;其六是不愿意承担相关环境责任的公司或个人罚款。

(5)在对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市场化强化的过程中,对市场手段进行充分的应用。土壤的污染防治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多的,如果只是依靠一种资金来源,那么,相应的土壤污染治理的目标是不能实现的,所以,需要对各种资金的来源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发现。

在美国,对相关的税费手段进行了充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污染主体主动作为。在其颁布的《纳税人减税法》中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并提出了多种税收的优惠政策,从而对私人资本发挥重要的鼓励作用,使他们加大对棕色地块的治理开支。

除此之外,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融资的渠道,将市场化管理的手段应用到了土壤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实现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性。美国的棕色地块计划对于污染场地治理的激励政策是非常重视的,同时,其资金支持模式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是多元化和立体化。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很多国家对投资和融资机制的创新越来越重视,并通过这种方式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在巴西,建立起了相应的国家基金,主要目的是对高风险的污染场地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修复。巴西央行通过对绿色信贷的实施,将环境风险纳入了场地评估的要素中,并不断突出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有着潜在风险的商业和工业场地建设等的贷款。除此之外,还对具有严重土壤污染的地块进行确认,并对其进行优先治理,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承担着资金投入的职责,并积极鼓励成立私人基金,由此对高经济价值的地区进行开发。

3 结 语

土地对于人类来说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人们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土壤的开发、利用等都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土壤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且量大、面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我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土壤污染进行有效防治,以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全,葛察忠,璩爱玉,等.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防治土壤环境污染的国际经验分析及借鉴[J].环境保护,2016(18).

[2]杜锦华.浅议土壤环境污染[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

[3]李玉国,陈风琴,史秀娟.土壤环境污染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z2).

[4]刘彩霞.土壤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

[5]王春梅,张朝霞.陕北地区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高标准高质量,无条件整改到位”是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目的。近几年,甘肃省山丹县始终将环保问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县域自然气候条件、地域发展情况,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疏漏。如监测监管力量薄弱、环保设施设备及技术不足等。基于此,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进行适当分析至关重要。

一、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2019年,山丹县积极配合完善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期间的资料调阅工作体系、协调服务工作机制,并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响应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立行立改,边督边改”的要求,高效处理了多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突出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在整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各类问题及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完善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繁重。

二、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环保设施不够完善

山丹县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存在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沙尘重污染天气发生概率较高,对环保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当地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大,抑制了短时间内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提升空间。

(二)土壤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现阶段山丹县环保法制宣传形式较为单一,普法精准度不足,整体社会人士认识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也较低。再加上当地缺乏精准的土壤污染日常监管防控措施,农村区域污染治理力度小,导致土壤污染防治任务较为艰巨。

(三)生态环境监管力量有待加强

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不断加重的背景下,山丹县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呈现出严重不足,不仅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监测标准化要求,而且阻碍了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各项任务的全方位、高质量落实。

(四)企业宣传贯彻长效机制缺失

企业是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但是由于现阶段山丹县生态环保宣教工作深入度不足,无法全方位落实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主体责任,进而导致多数企业无法认识到污染治理、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资源投入不足,影响了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效率。

三、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环保设施建设是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问题顺利解决的保障,相关负责人要集中力量,购置攻坚污染治理设施,为土壤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同时,相关负责人应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容,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投入力度。在这个基础上,以常态化土壤巡查为主要手段,持续推进秸秆垃圾焚烧、污水废水排放等污染治理、预防设施改进项目,全方位落实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进任务,为土壤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全方位开展提供充足技术设备支持。同时,针对本地存在的汽修行业危险废弃物问题,应设置专门的固液或者危废物质管理基地,切实实现危废管理专项整治,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奠定基础。

此外,为保证现有生态环保设施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要求相符,相关负责人应全力做好全国污染源普查收官工作。严格依据甘肃省、张掖市督察反馈意见进行土壤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并根据整改情况,开展数据库质量核查、普查数据库顶库、空间信息采集等系列工作。同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普查数据汇总、审核、比对、上报,为现有生态环保设施设备更新完善提供数据支持。

(二)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依据相关文件要求,针对现阶段土地整理中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依据总体污染防控方案,细化明确目标责任任务,保证土壤污染防治任务有序推进。

一方面,考虑到水污染与土壤污染间密切关系,相关负责人要在《山丹县2019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制定的基础上,对水污染防控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细化,全面落实责任机制。组织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化粪池、氧化塘、污水处理站建设的方式全力解决农村区域存在的纳污坑塘问题。结合“千吨万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工作的开展,可以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土地整理水平提升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扎实推进,相关负责人可以利用土地整理资源优势,结合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细化完善建设。以监督指导为主要手段,全面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如根据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制定专项土壤环境监测及管控计划。根据计划开展情况,结合省固废中心组织对硫化碱废渣属性评审结果,定期修正疑似污染地块名录;而针对危废(固废)处置单位制定专门的摸排核查方案及完善的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环境管理监督体系。

(三)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力量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个过程,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破解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问题,是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责任。因此,相关负责人应认真梳理薄弱环节,全力推进环保领域改革、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及时开展复查、复核,为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整治成效巩固提供依据。

首先,在落细“清底”执法行动排查整治、“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的基础上,相关负责人应将环境监测与执法管理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抽查工作“四库一细则”及“三化两分一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模式。结合环境执法检查结果,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并选择恰当的惩罚方法。其次,相关负责人可以“未批先建、未验先投”项目为整治要点,利用分类整治的方式,从“未批先建”项目、“未验先投”项目两个方面,对区域设施进行專项整治。同时,指导组织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并依据“五个第一时间”要求进行台账的完善构建及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妥善处置。最后,相关负责人应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质量考核要求,每间隔一定时期开展县域环境地表水、城乡集中饮用水、城区土壤环境质量等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公布污染源监督监测信息,全面落实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信息透明化标准。

(四)构建企业宣传贯彻长效机制

企业宣传贯彻长效机制的构建,不仅可以保障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可以向各企业普及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县域企业生态价值观念,为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工作水平提升提供依据。

一方面,为了促使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及规则政策深入人心,相关负责人应挖掘土地整理资源,依托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强各类活动、日常工作、现场执法中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和宣传。同时,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围绕六五环境日,面向企业开展专项生态环保宣传,纵深推进“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为提升全社会企业生态环保意识,相关负责人可以组织企业代表,成立生态保护科普宣传及人员项目培训班或项目和工业企业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暨环境管理培训班,以班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污染源普查业务培训、地质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同时,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专门的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专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等板块,实现环境监管信息的动态整理。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近年来。农牧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威胁着农牧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牧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州上下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农牧村“脏、乱、差”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工业和城区污染向农牧村转移、植被破坏等现象也比较突出。而且制约着农牧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州牧业比重大。做好农牧村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切实利益,关系到全州的小康建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是建设生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更是举生态牌,打生态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迫切需求。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牧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农牧村环境保护,推进农牧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统筹规划农牧村环境保护工作

农牧村和农牧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涉及农牧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把农牧村环境保护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规划。各县市、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农牧村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农牧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依据州委、州政府建设生态的总体思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基本原则,切实制定好本县市的农牧村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十二五”农牧村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农牧村环境污染状况有所改变,农牧村饮用水水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较好控制,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农牧村畜禽粪便,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均提高10%以上;农牧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牧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严重的农牧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全面查清,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全面铺开,农牧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农牧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三、切实解决农牧村环境突出问题

1确保农牧村饮水安全。把保护农牧村饮用水水源作为农牧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头等大事。组织开展农牧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落实饮用水水源地的各项保护措施,将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解决人畜安全饮水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科学划定农牧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源保护区从事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加强农牧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加快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度,保障农牧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建设清洁水源。

2加快农牧村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动农牧村山、林、草、田、水、路、垃圾和村容村貌综合治理。以“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三统筹、创建生态优美乡镇、创建生态文明村”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和示范。加大农牧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完善农牧村排污治污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快农牧村沼气工程建设。

3加大农牧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农牧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采取分散或集中、生物处理等多种方式。推广村组收集、乡镇中转、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分类施策。处理农牧村生活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方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逐步采取定点存放(建垃圾桶)统一收集、定时转运、定点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办法;城镇周边、重要水系、国道沿线和旅游沿线要充分依托现有的城镇垃圾设施。推广“一池四改”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生态家园清洁工程。

4严格控制农牧村工业污染。淘汰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的生产企业。对不能稳定达标的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扶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防止工业和城乡污染向农牧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治理无望的责令关停并转产。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切实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采取技术、工程等综合措施全面治理。指导农牧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秸秆还田。对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

6搞好农牧村污染源调查和土壤污染防治。查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分布情况。为农牧村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继续做好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加强对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土壤污染的监管和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积极做好农业污染源的普查工作。掌握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保质保量完成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测试、数据整理和成果集成工作。开展污染土壤综合治理试点。

7鼓励发展绿色生态和循环型农牧业。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开展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加强种植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推进种植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升级改造。积极开发利用血、脏器、骨头等副产品和废弃物,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督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培育种植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有机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加工产业。以肉、奶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实现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和生态化。促进绿色生态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8大力开展农牧村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工程。把创建工作与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牧村环境保护水平全面提升。以创建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活动为载体。引导和推动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组率先发展。

9加强农牧村自然生态保护。以“黄河首曲”为重点保护对象。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退化。禁止向草原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及其他有害污染物。保护和整治现有水体、植被和湿地;对在湿地中填埋造地、堵塞水路、乱排废水等现象严肃查处。并设立专项资金,特别要高度重视天然植被和洮河、白龙江河流的保护。逐步治理退化、沙化草原;坚决禁止开垦草原、毁林开荒、乱开荒地、破坏植被的行为。努力恢复碌曲、玛曲湿地生态功能。要依法将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用于草原的保护和建设。

四、认真落实农牧村环境保护工作措施

1建立农牧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县市、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农牧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各级政府应予表彰和奖励。把农牧村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内容。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选拔任用的依据。对在农牧村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切实履行好部门主管职责。环保部门会同发改、农牧、建设、卫生、水务、国土、林业等部门制定好农牧村环境保护规划。抓好农牧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发改委要加强对农牧村污染治理项目的支持、协调和争取。农牧部门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组织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清洁能源建设和推广;做好集约化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指导并组织农牧村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卫生防疫部门要指导农牧村安全饮水、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工作,并监督实施;做好农牧村企业污染和自然生态开发项目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大退牧还草、禁牧休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等草原保护工作力度。建设部门要指导编制好农牧村村镇建设规划。以及乡村医疗机构依法处置医疗垃圾,推进卫生村建设。水务部门抓要好农牧村水利设施建设、安全饮水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组织指导开展农牧村河道、塘坝清淤整治,加强河道采沙的监管工作,避免滥采乱挖。国土部门要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复垦等工作。林业部门要做好乡村植树绿化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林建设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和林业病虫害防治。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牧村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支持和监管。各部门要切实旅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协同、依靠农牧民、联合推进”工作格局。

3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自觉保护农牧村生态环境。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广泛听取农牧民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建议与诉求,健全农牧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机制。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提高环境意识。要积极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尊重农牧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农牧民的环境权益。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按照《关于印发大邑县2018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大污防“三大战役”办[2018]8号)、《关于分解印发大邑县2018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大污防“三大战役”办[2018]21号)、《关于印发大邑县2018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方案的通知》(大污防“三大战役”办[2018] 11号)中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梳理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要求,狠抓专项目标责任的落实,我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气环境,现将我镇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使我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深入推进,取得实效,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陈建康同志任组长,副镇长田维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办室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由宋伦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大气污染防治舆论氛围,我镇通过各种会议、墙报、标语、发放资料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大气雾霾污染防治知识,由镇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牵头开展了全镇宣传大气雾霾防治6次,印发宣传资料600多份,在全镇形成了重视大气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

(一)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大小春禁烧工作。农作物秸秆采用粉碎还田、秸秆堆肥、秸秆覆盖等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我镇今年以来小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大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全年未发生一起因焚烧农作物秸秆被通报的事件。

(二)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目前我镇农村居民主要使用的清洁能源是沼气、电、液化气等,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已达到85%,清洁能源的使用对大气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坚持严管工地,控制扬尘污染源头。对施工现场的出入口道路硬化、冲洗设施配置、保洁以及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现场勘验,并对所有新开工项目冲洗设施都做了硬性规定。二是道路洒水降尘及绿化带冲洗。镇城管中队按照强化治理要求,对城镇范围内的道路及绿化带的降尘坚持每日冲洗,对重点区域的道路实行不定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强化清扫、保洁作业、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力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切实有效的遏制大型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突出问题,确保我镇大气环境得到进一步好转。

(四)加强企业的巡查监管。定期、不定期对成都市捷安包装印务有限公司进行巡查。捷安包装印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危废储备间,建立健全了相关环保设施,废气废水、噪音的处理均达标。特别是废气类采用活性炭吸附措施,定期转移回收,和成都三贡化工有限公司签署危废委托处置技术服务合同。

(五)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巩固既有成果。对无合法手续的“散乱污”企业,严格按照要求,实行“两断三清”,加强巡查力度,实现“散乱污”企业全部关闭,未发现新增或“死灰复燃”现象。

(六)强化汽修行业VOCs排放管控。我镇域汽修行业共两家,其中倪志江汽修服务部,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中所产生的危废严格按标准执行,建立健全了微废储存间,废气废水、维修噪音均达到标准,并由成都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了检测报告。上安陈阳汽修厂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包装、桶、容器进行收集,暂存在厂区内符合规范安全处置设施内,车身维修作业、废油、废水、废气都达到标准,并与相关单位签有处置合同。

    四、存在问题

2018年,我镇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各类建设施工业主对扬尘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对超载、沿途撒漏和违规倾倒的运渣车辆查处,监管力度还有待提高。

    五、工作打算

(一)继续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狠抓目标责任的落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以及环境意识。

(二)继续做好每一次秸秆禁烧工作,防止因秸秆焚烧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

(三)继续做好城镇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四)继续深入开展城乡污染防治。主要是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待建工地的清理与覆盖;强化道路洒水降尘及绿化带冲洗;组织人员对超载、沿途撒漏和违规倾倒的运渣车辆进行常态化查处。

 

上安镇人民政府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1废弃塑料污染

在很多农业种植中都会应用到地膜,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地膜残留以及废弃塑料的污染情况。对于旱作农业种植来说,选择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但同时随着塑料制品应用数量的增多,而农民环保意识不高的情况下,白色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另外,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塑料包装盒、塑料袋等也会经过多重途径进入到农田中,对土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循环就会使得土壤环境恶化,涵水能力降低,与常规土壤相比作物抗旱能力明显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因为板结程度贵高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1.2化肥农药污染

为提高农业生产总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被应用到作物种植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化肥材料特性,其自身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如果盲目增加用量,作物不但不会有效吸收,甚至会因为化肥大量的流失而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农药作为提高作物抵抗力的辅助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散落到土壤或者水环境中,或者是施加量过多蒸发进入大气环境中,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农药存在的残留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环境、食物链等因素最终传递给人,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

2农业生态污染监测指标分析

2.1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点

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秸秆燃烧以及周围化工厂生产排放的各类污染物等,按照各类污染物对农产品产生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氧化性危害、还原性危害、酸性危害、碱性危害、生理危害以及残留性危害等,其中氧化性危害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氮、臭氧以及氯气等;酸性危害污染物主要包括氯化氢、氟化氢、硝酸雾等;碱性危害污染物常见的有氨气等。大气环境中存在能够对农产品造成危害的污染物种类众多,但是就我国农业大气污染监测与控制方面来说,仅仅只规定了常见污染物的监测指标。因此,想要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控制管理,就需要合理全面的确定监测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来选择相应的监测技术。

2.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点

农业土壤污染主要是因为化肥流失、农药残留以及塑料污染等造成,还存在部分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相比,土壤污染环境监测指标以及监测点的确定过程更为复杂,在监测过程中对化学试剂、分析设备、分析技术以及分析人员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含有重金属火车持久性有机物的农药化肥,或者是浇水灌溉时有重金属流入农田等。在确定土壤环境污染监测点时,应结合大气以及水环境监测点同步设定,数量也应与其他两项检测项目相同。

2.3水环境污染监测点

水环境污染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造成其污染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大气环境中存有的污染物在降水作用下进入到水环境;化肥农药流失在地表水带动下进入周围水环境;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垃圾中存有的污染物随地表流水进入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需要确定全盐量、水温、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以及pH等内容。即在采集待检测水样后用将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水环境污染定量监测的标准。在确定其监测点时,对于同一农业区域地下水源,应选择不同深度机井设置多个监测点。而对于使用地表水源的农业区域,则应将监测点设置在水泵站位置;最后对于应用处理后养殖业废水为水源的农业区域,则应将监测点设置在排水总口位置。

3农业生态污染监测次数分析

通过对农业生态污染的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握农业下一步发展的节奏,对存在严重污染情况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争取以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污染源,逐渐降低污染严重程度。但是农业生态污染监测环节众多,在分析与治理上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了能够从综合角度来做好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并提高其综合效益,就需要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频次应由农产品生长期与生产期来决定,并且要保证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频次的一致性。而土壤环境污染监测频次的确定应由农业区域土壤质量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为土壤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再加上土壤样品监测实验受样品采集、处理以及监测分析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对其进行监测前,应确定土壤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每年增长量。对于长期处于常规状态,没有受到工业废水、废渣以及废气等污染物影响的农业区域,监测频次可以为5~10/次,来监测土壤重金属与持久性有机物含有率。而对于部分处于工厂周边的农业区域,其受到工业污染的概率非常大,因此监测频次比较多,一般为2~3年/次。并且因为工业污染过程变化性比较大,具体的监测频次还需要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在标准上适当的缩短监测间隔时间。

4农业生态污染治理优化措施

4.1加强生态监测重视

当地政府应从本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准确定位当地农业生态污染程度,并自此基础上来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站,成立专业管理小组,并制定完善监测管理方案。并且要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尤其是临近工业区的农业区域,对原有污染监测频次进行合理的调整,争取能够准确掌握不同农业区域的污染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避免污染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降低因污染问题对农业产率的影响。

4.2制定相应管理方案

第一,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做好农药化肥的管理,利用新型无毒无污染农药化肥来代替传统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并且应积极推行生物治理以及机械物理治理方法,减少各类农药的使用。第二,积极推进循环农业。还应将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贯彻到底,即以农作物秸秆为基础资源,建设沼气池以及养殖业等,推行多个环节和谐运行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种-养-气”以及“种-气-肥”等循环生产模式,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应做好塑料污染所具危害性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农民都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主观意识,这样不但可以逐渐降低“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还可以回收利用来降低成本。

4.3加大环保生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报刊等媒体具有的功能,做好农业生产环保管理的宣传工作,使所有农民都可以意识到加强农业生态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循环生产、绿色生产中,在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因地制宜选择污染监测技术以及管理方案,做好对各类污染因素的控制,更有效的实现农业循环生产。

5结语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药 农业生产 可持续发展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得出,全世界每年因为使用农药而增长的粮食数量为3×108t~3.5×108t,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其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而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农药使用的过程中其对于各种害虫、真菌、杂草起到一定拟制作用的同时也必然给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农药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必须要重视的话题之一,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工作重点。

一、农药概述

农药是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是一种极为关键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植物保护手段,截至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已成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如何科学的利用农药,是其在生产中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并将其中存在的各种不利方面的影响降至最低,已成为摆在相关工作人员面前的主要话题。

1、农药概念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品,是以拟制和扼杀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病虫、真菌和杂草为主的一种药品。截至目前,农业种类和数量十分复杂和繁多,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在农药使用中,其主要包含有化学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三大类。其中在应用中使用最多的农药主要是化学农药。

2、农药分类

经过多年的社会发展中,农药在生产中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体系的结构方式,其分类方法为:首先,按照化学结构可以将农药非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其次,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将农药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等。

二、农药使用现状

根据多年的农药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在农药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农药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而且还影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更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总结得出,目前农药的使用状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药生产企业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大多数人口都属于农村人口,这种社会背景的存在使得一些人错误的认为农药是一种有利可图的生产企业,因此而逐步投入农业制造中来,造成了注册企业多而实际具备着农业生产、研制、开发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这就造成了企业在生产农药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给农药的使用污染带来了先决条件。

2、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

根据相关数据总结得出,农药在使用中杀虫剂占据了综述的七成以上,而其他农药种类的使用不到三成,由此可见,农药产品结构的失常多么严重。

3、使用者技术水平低

目前,国内大多数农民都是没有文化,没进过专业知识培训的老弱人员,其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带有着极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于各种新知识、新事物的接收速度慢,且认知困难,这就造成了农药污染的进一步加大。

三、农药环境污染出现原因和影响

1、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植物化学保护所使用的农药,有的直接施于土壤里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直接接触土壤微生物,就是直接喷布于植物地上部的农药也大部分掉在地上残留在土壤里,土壤里这些农药都会直接或间接与土壤微生物产生相互作用。一方面农药对微生物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这关系着土壤肥力、植物发育和病、虫、草害的发展;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代谢也起作用,这关系到农药的残效和残留。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各种药剂作用不同,不同土壤条件、施药时间、浓度等都对作用产生影响。

2、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

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线虫、蜘蛛、昆虫(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和脊椎动物(蛙类和鸟类)等。在化学防治中,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不同类的农药品种中,以杀虫剂对害虫天敌的影响较大,而杀菌剂与除草剂影响较小。由于大量杀伤天敌,破坏害虫与天敌间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害虫再猖撅,给防治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在农药使用时,应选择适当的剂型、使用浓度、施用的方法、用药时间等,降低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3、我国农药污染趋势不容乐观

对有机氯农药,自1983年停止生产和限制使用以后,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药污染状况。据预测,从1985年至2000年,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可降到10~12级水平,污染危害将随之解除,不会出现大面积污染问题,但在原有机氯农药重污染区,还将出现局部的、间歇性污染。对取代农药其污染形式和特征为,在农作物上的总污染度明显增加,相当于土壤污染度的5~6倍(六六六、滴滴涕为2倍)。由于农药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出现的农药污染仍然突出。

4、我国各类农药品种比例不合理

在农药应用中,各类农药所占比例往往能衡量一个国家的农药发展水平和污染状况。在发达国家,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通常比例为4:4:2,有的高达5:3:2。而我国杀虫剂即占70%以上,而高毒农药有机磷杀虫剂又占70%以上。目前我国农药原药产重达万吨以上的品种有12个,其中杀浊剂11个,除草剂1个,有机磷农药占了相当多比例。

四、应对策略

我国农药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相当艰巨,应在下面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努力工作:

1、继续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积极开发生物农药;积极开发生产安全、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农药新品种。开发研究天然活性物质用于害虫防治,发掘新型超高效的农药新品种,减少田间用药量,从而减少或避免农药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改善环境质量。

2、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减少污染负荷量,积极探讨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途径与技术;加强生物防治研究,提高绿色食品比重。各种害虫都有它们的冤家对头,采用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

3、开始研究各种能消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技术和产品,将污染产生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加强农药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及毒理学研究,弄清农药对环境生态危害和人体毒作用机制,为农药环境安全管理、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新农药品种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推广超低容量喷药技术和静电喷药技术。对常用农药做到合理安全使用,尽量减少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以进一步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韩国循环农业;东北农业发展

1中国耕地的重要性及概况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李世民曾说“农,天下之大本”。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一,中国的耕地面积不足全球的7%,我国农业用地的总面占全国总面积的比率不足59%,对于农业来说这种比例并不充足,而其中肥沃的黑土地只有105万km2,而中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了,但也正因为这样,耕地对于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如此庞大的人口大国,如果耕地出现了问题那么对于中国来说会是灾难性的后果。而近年来中国耕地受到了严重的损坏。破坏耕地的“凶手”不仅是沙漠化的吞噬,同时人为破坏耕地严重,乱占耕地和土地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三江地区的耕地问题

我国农业的大粮仓非东北地区莫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黑龙江省的三江地区,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保护基地,也是珍贵的黑土地,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黑龙江省的黑土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正在急剧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等,但其原因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开垦和掠夺式的经营以及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土壤污染、无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耕作制度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耕作方式,对于三江地区尤为重要。

3韩国循环农业概述及对中国三江地区农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韩国循环农业是不污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遵循自然规律为主张,充分利用身边的天然物质来制作所需的生产资料,尊重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权利,以此来恢复被化肥、农药以及用机械耕翻而破坏的土壤,也有改善盐碱地的能力,还能应用到沙漠化防治中,是一种十分科学的耕地管理体系。循环农业充分尊重生命,反对依据人的欲望设计的剥削生命体的生产活动,主张让生命体的本能力量被充分挖掘出来,着重开发自然的能力,以此方法生产出的农畜产品,比人为干预的,品质更好、产量更高。这正是三江地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良策,长期以来不合理的耕种方式使三江地区的农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三江地区急需一种更为合理科学的耕种方式改善现状,韩国循环农业的出现,给三江地区带来了这样的方案。韩国循环农业遵循自然规律这一主张,正是解决三江地区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过度开垦及土壤污染问题的良策,是低成本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从根本上对土壤进行恢复,运用秸秆等自然物质为土壤提供天然的肥料,用大自然的力量来治理自然的产物,再好不过了。

结束语

针对制约三江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借鉴韩国循环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手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条件,加快农业向科学化的发展而努力。三江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只是关系到三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关系到全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竭泽而渔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再实施下去,要发展低投入高收益的农业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让作为社会发展基础的农业走向正轨,才能带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刻不容缓,抓住吸取这次韩国循环农业的经验的机会,努力建设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参考文献:

[1]乌裕尔.韩国的亲环境农业[J].农村.农业.农民(B版)(三农中国),2006(12).

[2]邓启明,黄祖辉.循环经济及其在农业上的发展应用研究综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06).

[3]强百发,黄天柱.韩国农业发展和政策调整方向[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2).

[4]胡晓兵,陈凡.循环农业的生态学阐释[J].科技成果纵横,2006(02).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业植保 乡村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75-01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中,农业产量提升及农业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业工作的重点和中心[1]。乡村农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体系的关键环节,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受制于农药管理系统不健全,农业生产分散化等因素制约,乡村农业生产潜力难以得以完全发挥。农业植保在此形势下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1 农业植保基于乡村的重要性分析

1.1 农业植保能够有效助推农业增收

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会伴随有性质多样的病虫害,在具体的防治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不进行及时的防治及处理,极易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而农业植保工作通过对农作物各生长周期进行观察及跟踪,可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报,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病虫害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乡村农业增产增收。

1.2 农业植保能够减少农作物农药使用量

农业植保工作中,借助于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可以对农作物各生长周期面临的多发病虫害进行预报,再通过针对性防治及必要的检疫处理手段,从而可以减少农作物生产管理环节的农药使用量及使用频率,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协调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减少农药给自然生态造成的破坏,促进乡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农业植保能够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及竞争力

现阶段,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的提升,农副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竞争更趋激烈,有机农业及绿色农业更受农副产品市场的青睐。而通过农业植保工作的及时跟进,农副产品可以通过病虫害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的方式,减少农作物化学药剂的用量,能够大幅度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在提高乡村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增强其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2 有效推进农业植保工作的措施方法探究

2.1 推行集中化及系统化的农业植保防治规划

乡村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分散性,要有效推进农业植保工作,应注重采用集中化及系统化的规划方案,通过打造乡村农业植保示范基地及农业植保专业化机构等途径,扩大农业植保的覆盖范围,在坚持全程服务,防治承包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乡村农业发展规律,实行农业植保规范化运行。在农业植保防治规划中,应针对乡村农作物遭受病虫害侵害频率较集中的时段,统筹农业植保资源,在进行统一部署的前提下,进行农作物的集中供药、检疫、病害防治。而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乡村农业植保单位应采用新的植保技术,药械,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以使植保示范区真正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2]。

2.2 完善乡村农业植保运行机制建设

首先,在农业植保的资金投入机制建设中,国家农业管理部门,各区域基层农业管理部门要拓宽农业植保资金的来源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农业植保工作中。其次,在农业病虫害预防及农药使用管理机制建设上,要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预警、分析及应对措施,并对具体的实施流程及责任制度加以明确,通过植保技术人员下乡指导,乡村农业生产示范户培训学习等方式,转变乡村农业生产者的农药使用思维,减少及避免使用毒性及农药残留物较多的农药类型。第三,要做好乡村农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农业植保机械及设备,并针对乡村农业生产者做好定期的农业植保讲座培训。

2.3 注重对乡村农业种植土壤及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优化改造

乡村农业植保工作要有效推进,发挥其应有的病虫害防治效果,需要对农作物生长的土壤进行改善,对前期遭受农药污染的种植土壤进行改良,恢复及提高土壤中的腐殖质及微生物的含量,以此保障农业植保工作的实效性。在农业生长发育过程中,种植土壤及生态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及腐殖质能够对农药残留进行降解及吸收,可以增强土壤的活力,有助于乡村农作物保量增收[3]。因此,在乡村农业种植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应根据乡村农业特点,着重做好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工作,避免出现任意焚烧及随意丢弃等现象,一方面保护农业种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使农业生产微生态系统各要素协调有序,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改良及处理,大力发展乡村高效、优质、安全、绿色农业及农副产品生产,提高乡村农产品的竞争力。

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项有关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农业植保在乡村农业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极为突出。在乡村农业植保工作开展实施中,应做好植保规划设计、植保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农业种植土壤及生态环境优化等措施,推进我国农业尽早实现现代化,绿色化。

参考文献

[1]赵贞玉,金锦实.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J].北京农业,2014,(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