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篮球教学方法

一、前言

建构主义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21世纪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篮球教学也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它不仅需要传授技能、技术和理论,其目的也不仅在于增强体质,还把提高个人篮球素质和技术作为目标,促使学校体育篮球教学有个新的发展。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凸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观开始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

二、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自我组织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由具备认知能力的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建构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地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知识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三、用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指导篮球教学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所以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从而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每个学习者都以原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知识在配合自身追求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形成演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

现在传统篮球教学方法主要是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时的乐趣。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及新的课程理念,都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具体模式为:播放技术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协商问题师生讨论问题学生进行练习拍摄比较技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协商问题师生讨论问题学生进行练习成绩测验再改技术技术考核。以下就通过几个方面介绍下建构主义下篮球教学的方法应该注意到的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篮球教学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乔纳森的观点,现实(reality)不过是人们的心中之物,知识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依赖个人经验自主建构的,是因人而异的纯主观的东西,它不可能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处于中心地位。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变“ 以教师为中心”为“ 以学生为中心”。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不要大面积地停止练习进行个别错误的纠正,要使学生的练习有连贯性,保证练习效果。例如在进行肩上单手投篮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教师给予不同的指导区别对待。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多数教师认为使用操作活动就代表在进行一种建构主义教学,因为学生遵照教师设定材料所进行的活动被认为是学生在建构知识“然而学生即使积极地参与有意义情景活动并不能保证学生会获得他们渴望得到的理解。”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篮球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例如,在进行篮球传球教学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以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主进行练习。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的练习,让学生总结出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再对学生传球方向不准确和传球力量不足等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讲解,以引起学生下一步练习时的注意。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传球方式,如单手传球、背后传球、倒地传球等,以引起他们对学习传球的兴趣,加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比赛中运用不同的传球方式,融入战术体系。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十分重要作用。而交流则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小组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研究不同技战术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小组内篮球水平很快的提高。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在篮球教学的具体操作中,首先,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观看各种掩护配合在比赛中成功运用的录像,每一种掩护配合的录像至少放映三遍,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掩护知识的运动表象。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如掩护配合的时机、掩护后的跟进切入或拉开接球投篮等,教师应给予讲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 掩护的定义,掩护的分类,掩护的目的和作用,掩护时的要求等。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掩护配合知识的建构情况,组织他们分组进行练习。对出现错误的同学,教师可让其参照录像重新建构掩护知识的正确运动表象。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空洞的、单向的学习变为富有刺激性的互动性学习。学生在个人经验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在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学习中去感受和体会,进而主动地去思考,从而建构起关于“掩护”的知识结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说明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篮球教学中的重要。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能在该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好地教学效果。”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篮球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是必须明确: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因此对传统教学设计中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这一部分,将有全新的处理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诸要素只有通过结构才能组成一个整体,课堂结构越合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越协调,课堂教学就越会进入最佳境界,为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构建教学模式要从整体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出发,要把技术和战术有机结合起来,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去建立学科的知识整体结构,要注意学科知识、方法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同化与顺应过程较难发生,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在篮球教学中应该进行篮球文化背景和并辅助多媒体资料的观看,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篮球知识框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课堂学习的集体性优势,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多变的学习模式中,组织学生充分展现各自的学习策略,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调整和应用学习策略的能力,真正做到取长补短。

6.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应在平等的相互学习的平台上,建立和谐、尊重、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我们要把传统的传授动作要领,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师启发为主、以学生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实际练习,使学生自己发现动作要领,找出运动规律,教师最后进行适当的总结。

四、结论

本文通过参考各类文献,建构主义在篮球教学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并有着广阔研究前景的课题。相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而言,对指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的设想。在建构主义篮球教学方法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设计的重点更注重如何通过设计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使篮球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篮球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挖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等. 国际教育新理念[M ].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严鸣.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A].教育与职业,2008,(12):62-63.

[4]刘儒德.建构主义教学观[J].小学课例教研,2008,(2):41.

[5]王鸿.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教育与职业,2008,(11):52-55.

[6]姚绍金.安徽省中学篮球教学现状之浅析[J].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2.41.

[7]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245.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1.1基于教学过程提出的方法秦世波(2008)提出基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建构主义教学改革方法,(1)教学目标的设计;(2)学习情境的创设;(3)自主学习设计;(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张驰(2011)提出基于建构主义迁移观指导下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具体设计:(1)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与监控;(2)创建仿真情境,实施体验式教学;(3)科学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4)设计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估方式。李雪岩(2012)提出基于教学过程的建构主义教学改革方法:(1)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郑宽明、李天芳(2010)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步骤:(1)准备分析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2)学教互动阶段。包括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学习资源设计、管理与帮助设计、总结与强化练习等几个环节。(3)评价与修改阶段。学习评价包括对阶段学习效果和期末学习效果的总结评价。

1.2基于几大教学模块的方法李春富(2011)提出了基于市场营销教学的几大模块的方法:(1)理论教学模块。要求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嵌入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新型体验式教学手段。(2)案例教学模块。案例练习通常包括:个人课前准备、小组课前准备、课堂时沦、老师归纳总结、个人书面报告。(3)模拟实验模块。提出建立市场营销实验室。如SimMar-keting模拟实验,SimMarketing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出的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营销环境,让参与练习的学生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持续的营销管理过程,体验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4)实践项目模块。实践项目可以由教师联系某企业具体的实践项目,也可以由学生联系熟悉的企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创业项目,或者是网上虚拟运营的项目。

1.3基于具体教学方法姬虹、余秀华、揭新华(2009)基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市场营销教学具体方法:(1)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使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教学模式。(2)项目教学法。指出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3)虚拟公司运作法。提出正式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建若干个虚拟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运作模式与方法进行运作,以便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杨洁,安翔(2011)提出5种具体方法:(1)调研性案例教学法。要求突破传统的文本案例,还强调组织学生自己实地调查案例。(2)辩论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学生就某一单元教学内容以问题为纽带而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3)角色扮演法。提出用演出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运用小品、短剧或现实模拟等形式寓教育于表演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学习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4)企业模拟经营学习法。是指透过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实况所创造的情境、所产生与衍生的问题来训练学生,藉此启发学生对于分析环境信息、处理群体关系以及制订决策的能力。(5)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或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项目作为实训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该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贺庆文(2007)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要合作学习,并指出了合作学习的实施条件:(1)适合中等规模班级的教学。(2)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3)做好课程结束以后的总结工作。王继红(2010)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法:(1)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软环境。(2)推动模拟实训的开展。(3)推动深入课堂的实践教学。(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营销竞赛,实现以赛促学。(5)重视专业认知实践教学环节平建恒(2004)在比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市场营销教学具体方法:(1)支架式教学。提出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小组协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并进行效果评价。(2)实例式教学。要求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确定整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进程,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知识,从而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案例讨论式教学。(4)实战式教学。

2建构主义理论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滕霞(2009)基于建构主义视角下研究旅游教学模式,提出运用方法:(1)抛锚式教学模式。(2)随机访问式教学模式。(3)支架式教学模式。(4)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周英男、陈芳(2008)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方法:(1)支架式教学。指出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要求事先要把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处。(2)抛锚式教学。(3)随机进入教学。并重点突出了支架式教学。张党利、李安周、杨帆(2011)提出了基于建构主文理论的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1)管理情境建构前的活动。即一些准备性的活动,提出要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2)管理情境建构中的活动。(3)管理情境建构后的活动。李梅、彭定新(2012)从建构主义教学观研究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认为可以采取5种具体方法:(1)以理论教学为基础。(2)案例教学法。(3)项目教学法。(4)角色扮演法。(5)企业调研实践法。王曼莹(2009)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体参与为主导的市场营销案例体验教学模式:(1)通过案例体验教学模式设计,建构市场营销学习环境。(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激活学生求知欲望。(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在主体参与中建构知识。

3对相关学者研究的评价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射频通信;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47-03

《射频通信电路》课程是以《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基础的后续专业课,是一门既重理论知识构建又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目的是学习基于传输线理论进行射频电路的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射频电路区别于低频电路特点和利用史密斯圆图进行匹配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重要的射频有源器件和基本的射频电路。[1]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于通信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射频通信电路》课程的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理论课讲述往往采用由器件到模块,再由模块到系统的方式,希望通过先微观再宏观的方式,让学生逐步了解课程体系结构。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并且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灵活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缺乏明确的应用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又往往采用“灌输”的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器件的原因,造成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能深入掌握教学内容,难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因此,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通过考试而不是真正地学以致用就成了学习目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意识到《射频通信电路》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依据射频通信电路课程本科教学特点,将课程内容以及实践环节进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建构主义的应用与射频通信电路教学改革的构想

《射频通信电路课程》的改革依据现代高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主实践意识。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参与求知活动的向导。[2]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我们采用在理论课讲授以前先布置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完成。学生为了完成系统的设计,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补充射频通信电路方面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射频通信电路课程的理论知识构建。此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设计,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一种建构,因此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3]同时由于实验的完成是分组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此外,教师还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配合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改革。总之,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特别是对于《射频通信电路?这样的专业课,基于构建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他们成长为创造型的射频通信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建构主义应用与射频通信电路教学的实施

1.基于构建主义的思想,采用与理论课并行开设综合实验课程的方式,布置综合实验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射频通信理论的学习,本课程利用射频通信实验平台为学生开设了射频通信系列实验课程,将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改变为综合型、设计型、自主型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开设理论课的同时并行引入综合型实验如单工无线调频对讲系统的设计,强调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系统从设计到调试的全部工作,教师全程辅导。系统级的自主设计工作为培养学生的整体合作精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对讲系统的设计,除了要求学生对系统的各个模块的组成及功能有总体的把握、能灵活运用已有的通信及电路方面的知识外,还要补充射频通信电路的知识,因此学生为了完成设计迫切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他们会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积极地去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些自己不太理解的内容,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老师讲解,这样学习的兴趣高涨,因而在教师课堂讲述的时候会非常专注,学到的理论知识立刻可以加以应用,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以小论文形式撰写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在评定成绩时给有创新的设计方案适当加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开拓思路、不断创新。通过完成综合型的设计项目,学生在专业实验技能平台上的相关实验的演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做到了“学以致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课程的改革赢得了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获得国际著名企业支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软硬件平台。在学校和企业界的支持下,学院和安捷伦科技公司共同组建了通信实验室和ADS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上为学生的实验与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基础平台。仅安捷伦公司提供的10套最新版本的ADS软件的使用权价值就超过1亿人民币。通信实验室和ADS实验室的组建,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软硬件平台。同时,课程组还在企业和科研团队的支持下,利用大学生科技苑等条件开设课外综合型创新型的系统级设计实验,与课程实验一起形成了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创新实验体系,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称赞,受到了广泛关注。

2.将建构主义的思想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为了适应射频通信电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课程组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出发,研究教材改革方案,强调教材的系统性、模块化;既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讲解,也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内容方面,把微波电路的概念引入到射频电路的设计中,重视与低频电路、电路理论、电磁场微波技术、微波网络等内容的有机融合,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的射频通信电路技术,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方面,课程组教师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基于建构主义思想改革教学技术和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广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全程互动的立体化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学习;注重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课堂组织灵动活跃,融讨论、教学为一体。改革教学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从通信电路系统级的硬件展示出各模块的内部结构剖析,用实物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既加强了教学效果,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建构主义思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辅导,课程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习网站,指导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突破了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配置的限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将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双语教学入手,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阅读外文专业文献的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基于建构主义的射频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践证明,从建构主义理论衍生而来的教学改革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射频通信领域的多方位创新人才的培养,本专业的本科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锦电杯”科技创新大赛等多项比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选课人数逐年增加,外学院其他专业选课学生的人数也逐年上升。课程组运用建构主义思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成果赢得了校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该课程的教学已在四川和西南地区高校中具有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长军,黄卡玛,闫丽萍.射频通信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语言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93-02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语言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由布・鲁纳、奥苏贝尔等心理学家将此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能动累积的过程,是学习者在教师或同学的协助下,创设一个有利的情境,以协作对话的形式自X建构知识,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得到重构。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强调两部分内容:一是情境创设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外界环境对学习的影响甚大,学生能够在创设情境中找到学习灵感,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索。二是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到关键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互动的,个人在经验、性格、天赋上存在差异,但通过与他人沟通协作,能够实现知识的重组和构建。

国内外对构建主义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生物等领域,对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甚少。基于这点,本文研究也更具有价值。

(二)英语语言学

英语语言学是高等院校本科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构建英语学科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英语语言学,主要有三方面原因:①探究人类语言文化成果。②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③提升人们文化素质修养。

英语作为一门完善系统的语言学学科,具备语音、形态、句法、语义和语用5个分支。语音研究英语言语的产生和分类,形态学研究词汇的内部组织,句法是研究词汇组织和语法构造,语义学考察的是词汇间的联系与意义。语言学着重研究音、义、词、句间的衔接,以及在特定的场景中对词汇的理解与处理。

二、建构主义观念下的课程教学

(一)基于学生方面分析

1.强调学生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生为本,提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认识到学生主体性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这是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的方法很多,如提前预习、课下讨论、分组活动等,教师作为辅助教学的角色,把握整场教学的氛围和节奏,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仅对重点问题做相应解释和说明。

2.关注学生个性特征

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也存在差异。60-7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思维守旧、顽固,不能与时俱进;80-9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善于表现;00后一代人他们思想奇特、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不同时代背景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实施个性化教学。接受较快的同学,可担任小组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参与课程讨论或分析;接受较慢的同学,教师应多些耐心,鼓励和激发他的学习斗志。

(二)基于教师方面分析

1.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当代大学生善于发现、创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内心无限的潜能亟待开发。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①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环境对语言学习影响较大,积极的、和谐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的学习习惯。②优化英语课堂各个教学环节。从热身开场、课程导入、情境演示、课程操练、作业布置、阶段测评六个环节对其教学课堂进行进一步优化。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或社会兼职,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2.提升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综合教学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冲劲、有理想的年轻人,他们善于探索和研究新事物,因此教师们必须具备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提升自身教学管理能力呢?第一,树立“教学质量竞争”的意识,从各个环节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保持沟通,帮助其解答生活中的困惑;第三,采用讲座、座谈会、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明白大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师生及“生生”互动

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人与人间的协作、沟通、交流才得以实现的,建构主义理论更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建构是指通过了解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师生互动是一种双向的交往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策略或职业信息,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对学生意义重大,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生生”互动的重点在于讨论和交流,加深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从建构主义理论审视英语语言学教学

(一)加强教学互动

语言的作用在于沟通。英语是一门国际性通用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话可了解对方诉求,为商业合作搭建桥梁。若双方语言不通,很难从肢体语言中了解对方文化背景,无法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加强教学互动提升英语口语交流水平。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积极、活跃的氛围,学生可组成各个小组,演绎经典桥段、朗诵美文或组织英文辩论赛等,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汲取知识。

(二)注重测评效应

传统的测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应试教育体制下以分数定输赢,许多英语专业学生考试能力极强,但口语交流环节薄弱,甚至出现“哑巴英语”,这是教育体制的弊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从全方位角度对学生成绩进行测评。

现实教学活动中,笔者建议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设计测评方案。测评方案包含以下几点内容:①学生笔试成绩;②日常表现考核;③教师和学生综合评价。三点内容所占比例可由教师自由调配,重点突出全方位的考核结果,督促学生语言能力全面发展。

(三)传授学习策略

我国外语教育重内容轻文化、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培B出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在一些公众场合,“中式英语”使国际友人似懂非懂,笑称“中国式幽默”。这些状况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外语教学教授模式出现问题,无有效的教学策略。

建构观念下如何重新构筑新的教学体系?第一,请专家为学生做语言学习策略的讲座;第二,分阶段确定学习目标,督促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第三,从网络和书籍中搜集快速学习英语的有效策略;第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语言学习四步骤”,即预习、听课、复习、自主学习。

(四)鼓励自主学习

语言学习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是语言能力从理论向运用转化的实践过程,这种结合或转化必须由学生自身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实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语言能力转化应以学生参与性、主动性、能动性为主,避免机械化的灌输或传授。

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态度,现实教学活动中可通过“自我驱动”模式推动学生英语学习。一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激发个人思维,找到灵感或答案;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语言教材、电子图书、互联网途径,创建语言学习资料库。

(五)改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英语语言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如3-5分钟开场环节,可以英语歌曲、微小视频、英文短剧等形式出现,作为英文课程以旧引新的切入点;教学过程可利用歌曲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式导入法增加课程教学的灵活性。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与重组,提倡学生对学过的词汇学、英美文学、语音学等课程在课下复习,并在课堂上做简短的回顾。通过对旧知识的强化理解,能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最终实现对原有知识的突破以及对新语言知识的深化。

2.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凡事追求刺激、新鲜,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生厌,希望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能够在活跃的气氛中汲取到新知识。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呢?以下从三点说明:

第一,开发创新型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沟通,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个人特点,在教学设计、师生关系、考核方式等实现创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二,举行趣味性教学活动。英语教学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灵活性,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读美文、演短剧等方式组织多种多样的趣味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生活。

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法。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条件,它是将文字、图片、声像等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调查表明,学生认为通过多媒体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并在多媒体教学中找到更多学习的乐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驳,为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新的体现与启示。英语语言教学目标是为了运用,建构主义观念下可从加强教学互动、注重测评效应、传授学习策略、鼓励自主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五个方面重新审视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乔华春,孙鹏皓.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英语语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外语,2013(4).

[2]吴嘉怡,周高明.关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研究的研究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14(10).

[3]张科法,郑琦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导游英语模拟》课程开发[J].中国外资,2013(6).

[4]范贤锋,宫国林.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商务英语课程“3A”模式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2(12).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英语;建构主义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05-02

建构主义教学法是近年来教育学家们大力推荐和倡导的一种别开生面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它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1]。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的充分发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法十分适合应用于大学生《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高年级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较为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胚胎学等)和医学桥梁课程(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以及临床专业课程(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大临床相关知识结构的框架雏形,此时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医学英语》课程,更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医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

选用建构主义教学法中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引导学生以主动探索为主的学习方法学习《医学英语》课程:

1.支架式教学:是为帮助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而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2]。支架式教学法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5个环节组成。

支架式教学法用于《医学英语》教材中课文正文的学习。教学实施过程中5个环节安排如下:教师简略介绍、引入课文主题或段落主题(搭脚手架);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在课文或段落情境中各个击破生词及长难句(独立探索);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段落主旨、主要内容以及提出的问题(协作学习);各小组学生代表当堂叙述课文段落主题及相关思考问题,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补充及评价,最后教师点评(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3]。因此,抛锚式教学又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想深刻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抛锚式教学法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5个环节组成。

抛锚式教学法用于《医学英语》教材中人体十大系统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的病例教学。引用临床常见疾病的详实病历进行教学,具体分5个教学环节拟安排如下:教师引入临床病例,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创设情境);学生讨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依据(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该病例所需的进一步辅助检查及初步诊疗计划(协作学习);教师揭示真实诊疗过程,展示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等,并进行点评(效果评价)。

3.随机进入式教学:学生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法主要由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以及学习效果评价5个环节组成。

随机进入式教学法用于《医学英语》教材中课后习题部分的教学。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熟记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及其构词法,并能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教师围绕核心词汇,提供连线、单选、多选、填空、改错、翻译等多种题型,采取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记忆,快速建立条件反射及联想记忆,并可适时采用听写、复述等方式评价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3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已有的知识构架雏形上添砖加瓦,聚沙成塔,最终建成坚实的专业知识堡垒。而这一主动探索的新奇之旅,将带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这一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的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二、教学实施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较为准确地把握医学生现有的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的大概水准,并以此作为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专业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专业知识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点应当力争准确地把握,才能搭建出最适宜引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或创设出最适宜学生入境的医学情境。

2.在医学生进行“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环节时,教师应及时、敏锐地觉察出“拦路虎”,比如重难点医学术语词汇、长难句等;并适时恰当地进行引导,力争取得“抛砖引玉”、“举一反三”、“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教学效果;尽量防止新知识难点打击、挫败学生探索积极性的情况发生。

3.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运用知识提取、复述、精加工和组织化等方法,促进学生把对新知识的短时记忆尽快转化为长时记忆,以便不断扩大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基点。例如在教学医学术语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熟词入手,逐步演化出生词,并通过多重举例的方法,在不同语境中复述和重复,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小组竞赛、对话表演等方式反复加深印象,在活学活用中形成词形、词义、发音和图像在大脑中的链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长时记忆,而这一长时记忆又能够作为新知识的生长基点,不断发芽开花,枝繁叶茂,最终形成新一轮的知识建构体系,获得良性循环。

三、教学特色与创新之处

1.建构主义教学法强调注重学生的学习潜能,特别适合于高年级医学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学生可以将已有的医学专业知识作为新知识(相对应的英文表达)的生长点,由教师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从而牢固地掌握医学英文术语表达和临床表达。

2.建构主义教学法通过学生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知识的建构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上课,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使得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的充分发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学生在团队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够激励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医学情境的英语对话表演中,学生通过互动中的听、说、演,不但加强了对新知识的记忆,还能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捕获更高的学习热情。

3.选用建构主义教学法中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医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便对未来的专业课学习建立信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内容、学生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地再创造、再加工。教师要善于根据专业特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综合考察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姗姗,郭书法,刘佳佳,甄长慧.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视域下的医学专业英语有效教学应用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10):41-42.

[2]秦一竹,石蕾,徐艳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4,(1):24-25.

[3]崔学军,张艳,郭慧敏,郝占国.建构主义理论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75-76.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ZHANG Xin-zhuo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Sichuan 646000,China)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机械类 建构主义 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20-03

1.引言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是针对中国教育的特点,提出一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理论、资源、工具与环境、模式和方法、评价等),并在部分职高课程进行应用示范,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建设完成后将最终形成一套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系统理论,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模式与方法,新型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结构理论,面向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教学的绩效评估理论等。在有关资源环境的建设中将重点研究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元素、数字学习环境中的信息生态和典型教学软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案例;设计、开发体现新一代教学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和体现新一代评价理念的绩效评价工具;提出教学资源规模化开发流程和模式、指导原则、评价标准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并在典型教育领域中,开发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资源样例,最后专业课程建设将通过积累一批可借鉴性强的成功教学案例,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创新发展。同时,围绕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力图建设成一个能满足多样性需求、以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并能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提升职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高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及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人力资源的能力。

2.建构主义——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中国后,国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逐渐被应用到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如赵秀兰[1]就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进行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进行了研究,并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欣赏能力、独立探索和分工协作的能力,实现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王子仁、张健[2]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尝试应用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并认为其对网络课程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张立等[3]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出了《数据结构》弹性课程内容体系、网络化协作学习方法以及基于兴趣的学习模式等教学改革策略。刘晓燕[4] 尝试将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汉翻译教学,探讨了该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辛淼淼[5]则认为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教学法应用到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上的应用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 ),以他为首的专家们把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的思想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到了美国,人们对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的研究也逐渐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发展到了建构主义。

与以“刺激—反应—强化”为核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事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事实。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个体的经验世界是用个体自身的头脑所创建的,由于个体以往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所以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将不同,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和四大属性,而“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意义建构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中心,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6]。

目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支架式教学(Scaffloding Instruction)模式、认知学徒(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模式、随即访取教学(Random Access Insturction)模式等。

3.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程不仅应给予学生知识,还应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知识和发展的本身又并非一定是同步的,学生如果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仅是机械化的记忆知识将无法对自身的发展有所帮助。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其定位应该是开放的、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能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和修订,需要学生掌握的课程核心内容应具有逐渐生成和显露的特点。

同样的,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设计应是一种超越技术理性的课程设计,是一种人性化的、情境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知识的不确定性、课堂情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不仅应提供固定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还要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提供综合性的、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让学生探讨,为学生将经验与知识的结合留出空间,以此学习理论建设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将不仅仅是传统上对课程理论知识、技能的描述,还应该能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精神,来促进课程自身的生长与更新。另外,正是这种开放性将使专业课程建设能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和要求。

3.1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是课程指导思想,课程开发原则和程序。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知识、教学和师生关系与其他学习理论相比己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建立能与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课程理论和方法体系。

3.1.1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开发的条件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和四大属性,显然,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网络的特性和功能有利于四大要素的体现。同时,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同时,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从而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二、学校和教师对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的认识和认可:

过去,教师作为单向控制的知识传递者,他仅需对所授内容精通,能运用语言准确表达,再辅以一定的直观教学,便可完成教学任务。但现在作为建构主义课程建设的实施者,是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授内容,还必须熟悉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配套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框架、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获取和处理大量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技术,能掌握和使用一定的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这无疑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2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指课程开发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程度,而非学生适应课程,并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在此基础上,课程建设将在“因人制宜”、“因材制宜”原则下,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并引导学生自行认知新的知识。

二、情境加活动原则:

是指要重视学习情境和活动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尽可能在真实岗位生产情境中通过活动方式实施课程;这样情境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应用和建构新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建构主义的课程建设目标就是为学生建立一个真实工作场景下的学习环境,协助学生从事各种学习活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有效建构。

三、动态、开放的原则:

动态原则是将对课程开发、建设的各个过程、层次进行多次的评价,使评价活动循着“评价—反馈—改革—评价”的动态过程进行。遵循动态化评价过程,可以使评价的指导、监控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同时也使得课程建设呈现开放状态,根据动态评价提供的数据调整课程内容,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状态。

3.1.3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开发过程

一、制定课程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课程建设目标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出全面性,同时也要区别对待,体现出开放性和弹性,使课程实施朝着市场要求的方向进行,也能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并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创设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情境,学生在这个工作情境中自行探索或与他人探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生由于理解力、适应力及价值判断不同,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进行的操作活动也就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个体的学习。事实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每一个问题都会成为学生个体发生转变的阶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多元的视角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完满,也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二、选择有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课程内容: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课程内容建设需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深入全面地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发展动态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这样开发的课程才能为职高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必备的能力奠定基础。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课程内容要符合职高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职高学生的身心发展己开始成熟,但是还不够稳定,尤其是心理成熟度缺乏稳定性,但在智力发育上思维力强,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创造力,而且学生尚无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所以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因注意知识结构安排的合理性。

第二,课程内容要符合职高学生个性、个体发展的特点。职高学生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职高毕业后的去向有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不同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具有开放性和一定的可扩展性。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普遍认为通过知识的获取阶段和灵活程度可以将知识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不良领域知识和专家知识三类,其中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初级知识)具有基础性的特点,结构不良领域知识(高级知识)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专家知识具有创新性的特点。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课程内容的安排顺序应从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开始,以专家知识为学习的目标和终点,那么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就是过程。

因此为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课程对内容的选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入门性学习中,主要选择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为学生介绍概括性强、适用面广的浅度知识,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联结,以建立初级的秩序,避免产生歧义。

第二,在后续深入学习中,则以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为主,为学生提供情境应用,打破固定连接,打破初级秩序,知识经历从有序到无序,在无序中重新建立秩序的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灵活地处理问题。在这些知识建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建立真实的工作岗位情境,采用大量与真实环境相关的训练位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并引导学生建构个人的完整知识体系。

第三,专家知识在职高的课程内容中可以不做体现。

总而言之,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3.2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课程教学实施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课程教学实施应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建议等、课程教学设计等,从学生学习水平、兴趣、能力以及教学设施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授课程、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是课程建设中的实质性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课程教学实施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将经验不断内化、外化、重组的过程。基于真实工作岗位情境、学生小组合作对知识建构非常重要,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并尽可能开展活动性教学。情境性教学是建构主义的核心,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建构新知识。

第二,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建构也有重要作用。学生内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创造知识的机会。具体如下:

①通过多媒体的利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情境化、活动式的课程实施。

②产学结合的实训环境为职高的课程实施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情境以及开展活动的机会。

③建构主义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介绍和讲解这种经验。

④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行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3.4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课程评价体系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课程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体系的功能一方面是为了度量、预测和控制了解社会及学生的需要,以此作课程规划的依据,也可以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判断其成效,保持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持续完善,另一方面是反馈、转化和激励。通过评价诊断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寻求课程问题,以便及时修订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旨在激发课程内在的生成能力。应注意的是: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充分考虑课程实施的情境和结果,将学生、教师的评价与社会、家长、学生评价进行整合。还可以将评价主体转变为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共同参与,这样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也有利于教师、学生不断地对教育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并在课程开发的每一阶段对课程进行评价,即进行形成性评价。

4.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通过转变学校和教师的观念,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实施方案,更新课程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完成从传统教育理念步入应用现代教育理念的过程,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将着力于提出整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理论、资源、工具与环境、模式和方法、评价等),并在部分职高课程进行应用示范,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赵秀兰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l0(4),98-99

[2]王子仁、张健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课程建设[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4),168-170

[3]张立,石岩,张洪萍,王伟嘉,余丛彬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的“数据结构”重点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6),74-75

[4]刘晓燕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校;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构建主义与现代素质教育相吻合,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如今的建构主义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身发展依赖于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外界的认知,而且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提高。随后很多教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进行进一步分析、整理,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为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知识的建构要以心理结构、经验以及信念为基础,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以及社会性,并在该理论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近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西方国家尤为盛行,其对教育改革以及教师技术的创新有着深刻指导意义。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了更理想的发展平台,所以建构主义在以后的教育领域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影响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语言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关注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转型的局面。如今建构主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理论,而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均得到了有效实践。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影响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思路

首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灵活性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不仅要求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班级的学生在个性特征、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个体差异,相同的教学过程可能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通过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该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应该是外部作用下的被动接受,所以要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对学习乐趣的体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生学习以及进行知识探索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英语是一门应用语言课程,对实践性要求较高,而且学生之间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所以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应该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进行知识灌输,需要在现实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情境教学非常重要。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路径

首先,高校英语教学要进行理念创新。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创新思维,教学质量不理想。因此高校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积极探索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新的英语教学路径。高校英语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同时还要转变教学风格,让自己真正成为教学规划者、设计者以及实施者。其次,探索有效、完善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应用对语言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只有采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所以高校英语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方法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再次,丰富教学内容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英语的应用和提高离不开现实中的生活环境,所以有必要对高校英语教学进行生活化,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此外,高校英语教学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是建构知识体系的内在动力,而教师只是外部因素,所以不能像以往一样进行机械式灌输,而是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三、结论

以上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的相关探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态度转变为主动。总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李淑辉(1980-),男,助教,在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永州分校,本科,研究方向:英语。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字: CDIO模式和理念;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化;建构主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7.056

本文著录格式:[1]陈巧莉.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做一体化软件工程课改构思和实践[J].软件,2313,34(7):148-151

0 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模式,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改革,CDIO思想源于早期的建构主义思想。俗语说,“观念更新通百变”,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中国教育部也十分重视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给予了一定经费支持。我院在《C#程序设计》和《项目教学》两门课程中首先试行[1],效果比较满意,并推广到《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之中。

1 CDIO理念的全局意识

CDIO是英文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首字母的缩写,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改良乃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全过程,CDIO工程教育理念就是要以这个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所以我们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也尝试引入并实践了CDIO工程理念的实施,软工课程作为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其工程性更加突出,引入CDIO模式和理念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对于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机语言进行各种类型的软件开发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CDIO的基本内容包括“1个愿景”,“1个大纲 ”和“12条标准”。“1个愿景”是指CDIO教育在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个愿景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是基于明确的、经利益相关者确认的专业目标和学习效果目标;学习效果目标通过一系列一体化的学习经验来实现。“1个大纲 ”,是指对学生4个层面的能力要求,包括:一是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二是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四是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12条标准”是指对是否实践CDIO教学理念的判定标准,对培养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学生考核等方面进行指导。

要达成CDIO理念的全局意识,还要做到上下级想法一致,才能获得成功。首先领导层要有CDIO的认识和规划,其次,教师要拿出CDIO实施的方案和行动,第三,学生要主动参与CDIO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并能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效果,从而对以后的就业活动产生积极良好的影响,并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良性支持CDIO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热潮,并推广到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之中。

2 一体化培养模式和实施计划

一体化培养模式包括CDIO的全局一体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案两种形式。CDIO的全局一体化培养方案包括的具体计划内容有结构化的分析-设计-编码实现-运行测试和维护的CDIO及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编码实现-运行测试和维护的CDIO两种实现类型,具体针对具体的项目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灵活选取。

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案是在CDIO的全局一体化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教、学、做”一体化,是指“教、学、做合一”,即教中有学和做,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和做中有评价。我院正是籍于这样的思想将软件工程的教学与工作环境尽可能融为一体,宏观上一体化实施基于CDIO的教学做一体化全过程,并遵循“讲练结合、边学边做,融理论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原则,让“教、学、做”尽可能一体化进行,这样,学生不仅技术逐渐学会了,技能也得到了不断加强。

教学做一体化培养计划具体内容是指从软件系统的立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到系统维护的整个项目开发周期,经历着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全过程,正好和 CDIO的理念和主旨不谋而合[2]。项目的开发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和个人专业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团队能力及软件工程系统综合运用能力,而这四点正是CDIO大纲中的四条所要求的。具体:①CDIO中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过程正好体现了CDIO 学中做的思想;②复杂抽象的软件工程系统中的原理、方法、技术的掌握则体现了教中有学和做及学中知的思想;③基于软件工程环境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则体现了学生共同学习。即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思想;④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C、D、I、O系统的能力,可以提高和评价一个人的综合运用能力,即个人能力。则体现了学和做中有评价的思想。

3 如何实施CDIO的理念和模式到软工教学中

软工课程教学改革是在案例项目教学的驱动下进行的,以案例项目的开发贯穿整个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并在案例项目的驱动教学中完成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教改成功的关键是在CDIO理念提出的12条标准(见表1所示)的指导下逐一进行的。为此,课改的方案和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3.1软工课程的定位目标要明确可行

软件工程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中占具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属于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先行和同开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等;同样,对其他专业课程(如《C#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J2EE》等)及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学习和开展均有指导作用。而且软件工程课程对学生毕业后的工学结合就业岗位都有不同程度指导作用,也就是说这些岗位都有可能用到软件工程的理念和模式指导相关实际工作的开展。

根据本课程的要求和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企业岗位要求:软件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对项目有宏观认识,不仅有基本的分析设计的技能,还要有遇到问题多层次、多角度、灵活地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4]。我们制订了如下保障措施:一是教材的选取要合理合需: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早先选用过的教材有《软件工程实用技术》、《现代软件工程》等,这些教材要么太抽象不便于理解,要么缺少案例项目的指导,不便于驱动理论和实验教学或实训教学的开展,为此我们编写并出版了基于CDIO理念和模式的项目化教材《现代软件工程技术》,该教材围绕一个真实的案例项目——高校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展开教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软件工程课程所涵盖的所有知识点,并将理论知识点介绍和建模实训技能训练进行了有机结合,融CDIO理念和“教-学-做”三者为一体,符合软件蓝领岗位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项目教学的实施尽可能在多媒体一体化教室开展;三是要让学生选择一些配合项目教学需要的必要的软件工程参考资料

3.2完善好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计划

传统软件工程教学的弊端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能力,与高职学生的喜欢操作性相悖,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和工业界的要求。另外,由于大部分工程师的学习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例如:从操作ROSE软件到理解ROSE理论概念;又如,对于刚上大学的高职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设计(I)-实现(O)活动及其它形式的体验式学习可以为学生建立认知框架,对于学生学习软件系统和过程的构建能力,及对加深技术知识的理解均有积极的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建构主义”。其含义是指: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5]。

其具体思想是: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旨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与传统教学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2)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理论,正是植根于建构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为CDIO教学模式提供了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3)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CDIO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方法意义指导,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应该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其作为知识的生长点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方法是CDIO 12条标准形成的基础,CDIO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影子 [6]。按照以上指导思想,我们制定并完善了《软件工程》课程的课程标准(其中创设了10个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参考课程组编写的《现代软件工程技术》教材,制订和完善了软件工程的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学计划,使学生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3.3不断提升教师的CDIO能力和教学能力

为了开展好软件工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主讲任课教师必须要进行好CDIO的工程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培训才能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也包含了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培训及相关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除前已述及之外,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模式中主要推介了三种教学方法值得任课教师的重视:

3.3.1“支架式”教学: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思想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①搭手脚架;②进入情境;③ 独自探索;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本方法适于软件工程理论和实验教学。

3.3.2“抛锚式”教学:本教学思想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之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①创设情境;②确定问题(即“抛锚”);③自主学习;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本方法适用于软件工程案例项目教学、实验和实训教学。

3.3.3“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弹性认识理论”。这种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其知识迁移能力。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呈现基本情境;②随机进入学习;③思维发展训练;④小组协作学习;⑤学习效果评价。本方法适于软件工程实验和实训教学。

从上述三种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方法是CDIO 12条标准形成的基础,CDIO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C-D-I-O)都渗透着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背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意旨与CDIO大纲对学生的4个层面的能力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3.4课程的重点难点明确,并有可行的解决办法

3.4.1让CDIO的理念走进课堂,课程的理论教学架构的确定

本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每学年开设一次,课改为尽可能在一体化教室进行,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边教边学边建模的方式和基于案例项目的CDIO及问题情景导向学习(PBL)的教学模式,即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其中,理论教学共计64~78学时,每周6个学时,其中有22个实验(即岗位训练)学时,可用于“做中学”和“学中做”训练,其余42~56个学时用于“教中学和做”(即理论融合实践)的教学和训练。课程的重点是软件开发模型的正确选择,Visio或ROSE建模方法 ,结构化的 (分析、设计 、编码 )方法,面向对象的 (分析、设计、编码) 方法,软件体系结构及软件重用,软件测试和维护,新型软件开发方法,CDIO各实践环节。课程的难点是课程丰富的工程经验要求与学生缺乏工程体验及行业背景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建模、软件项目管理和CDIO实践环节等方面。解决方法是:一是通过项目案例教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具有感性认识。二是通过启发式和PBL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互动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和丰富生动的PPT,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学习。三是软工课程与C#及项目一体化教学的区别是前者理论抽象性较强,工程应用性较弱,需要在实践中多具体化到案例项目和所用到的程序设计语言。四是通过 CDIO人才培养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加强软工实验训练环节,并进一步践行“教-学-做”一体化过程。最后通过让学生到企业调研和生产实习,促进对社会、市场和技术的真正理解,逐步解决学生缺乏工程体验及行业背景知识的问题。

3.4.2 让CDIO的理念走进项目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架构的确定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实训大约30多个学时,用于案例项目“教学做一体化”训练和实践训练,基本采用边教边学边做项目的实际训练方法和基于案例项目的CDIO教学模式,即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用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着力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要求。

①系统分析能力:通过案例项目实践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描述和建模能力,使他们能够系统地完成由现实到抽象,由抽象到设计,再由设计到实现环节的转换。

②工程实践能力:推行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及建构主义方法,让学生实际经历和实现软件工程过程的各个环节,学习并掌握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原理、技术、工具和过程。

③交流、表达与文档撰写能力:学生要善于与团队成员及客户进行沟通,并能正确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能规范地完成相关文档的撰写,利用业界主流的建模工具来进行表达。

④自我学习能力:案例项目的实训教学也培养了学生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项目开发实践中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师徒传帮带的关系,能为今后工作奠定良性基础。

⑤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现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设立项目经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为今后实施大型软件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⑥不断创新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案例项目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能应用到所开发的项目中,从而加以实现。工程实践总会有需求与条件变更,市场运作必定要面对许多困难与风险。通过设置障碍、变更需求等方式,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以便应对危机化解难题[3]。

3.5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考核和评价

本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考核、实训项目考核及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项目实践占30%,期未考试占50%,项目实践要求学生按小组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模拟,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过程评价、组员之间相互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学习中做出的贡献及是否达到案例项目建构的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采用前面考核方法和教学评价结合的方式,软件工程教学必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能够完成所选定项目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期末考核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合理,考核目标与培养目标也能取得一致的要求。

4 结语

总之,CDIO在我国的高职高专教学中的试点是成功的,在软工课程教学中,其中的C代表构思(即系统分析),D代表设计(即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I代表实现(若不能实现,要测试到系统实现为止),O代表运作(若系统运作不正常,维护到系统正常运作为止)。C-D-I-O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同等重要,但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强调各有侧重:CDIO思想对于学生更强调I和O;而对于教师则更强调C和D,及部分I和O。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的作用,能为更多的高职院校的软件工程及其它课程的教改提供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巧莉,宫护震等.基于CDIO的教学做一体化课改和实践[J],软件,2012,33(12)

[2]李莹莹,孙全玲.CDIO理念下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J],福建电脑,2011,(12)

[3]李彤,赵娜.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2,(1)

[4]石冬凌.结合CDIO理念的“做中学”—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