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塑料污染治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外部性的含义及和其他方面的关系
1.1 外部性含义及其特征
外部性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行为或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市场机制之外的方式对他人造成的福利的增加或减少。外部性的概念是马歇尔首先提出的,他在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时提出了外部性的概念。马歇尔的学生庇古将外部性的概念发展到企业行为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外部性理论。他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外部性导致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与庇古不同,科斯认为产权是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产权不清必然导致效率损失。
外部性有三个典型特征:第一,外部性产生的成本或收益由他人承担或接受,如一个企业进行生产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是由附近居住的居民承担的或者住在果园周围的人们可以免费观赏花朵。第二,存在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即以市场价格之外的方式影响他人,外部性一般很难计入成本或收益加以计算;第三,外部性的制造者并不承担外部性引起的福利的增加或损失,例如制药厂排放有害气体损害了市民身体的健康而不做出任何补偿。
1.2 外部性与市场效率的关系
外部性可以划分为正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指企业生产行为或居民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福利的增加,负的外部性指生产或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福利的较少。当外部性存在时,市场不能实现效率最优,从而导致整体福利的损失。当负外部性存在时,就会出现过量供给;当正外部性存在时,会出现过小供给。
1.3 外部性与公共资源、环境污染的关系
公共资源由于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属于混合公共产品,因而存在负的外部性,即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资源,并且一个人的消费会导致公共资源可供消费数量总额的降低,从而使他人的福利受到损失,其结果是导致对公共资源的过渡使用。环境就可以看成是这样一种公共产品,而环境拥有一定自净能力,通常也可称为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也可看作一种公共资源,向环境排污相当于消费了环境承载能力,因此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外部性问题。
2.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及其缺陷
根据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外部性,治理环境污染的办法主要有私人对策和公共对策。私人对策主要是进行产权界定和划分,公共对策则包括行政管制、征税、补贴和排污权交易。行政管制一般是设定排污标准或限额。而产权界定,征税、补贴和排污权交易都是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市场产量达到最优。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主要是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或者政府直接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两种手段对防止环境污染、遏制环境恶化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其缺陷是明显的,首先,征收排污费标准主要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来收费,而不考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且只对超标部分收费,不利于刺激企业降低污染;其次,排污费的征收、管理、运用均不规范。排污费征收额过低,明显偏离市场最优水平;排污费的制定、征收主要由环境管理部门负责,一些地方受部门利益驱动,形成了“乱收费”,其控制污染、减小社会福利损失的目的难以实现;最后,政府直接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治理资金费用由谁承担不明确,如果是由其他纳税人来承担,则客观上鼓励了企业的排污行为。
十年来,尽管淇河治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探索治污的长效机制,仍然是一个重要任务。由于淇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地方承担治理污染的责任,采取统一、强硬的命令方式从上至下进行贯彻,地方只能服从;二是没有核算企业独立承担污染治理成本可能性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承担污染治理成本,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三是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实施各种治理计划,而作为污染受害者的公众并没有多少实际的、过硬的法定权利可以使用,除了申诉、抱怨,难以监督,更难以索赔,也难以得到补偿;四是采取集中动员方式,要求在某一特定时刻实现目标,缺乏制度保障。“可以看出在淇河治理过程中,政府依然偏重行政手段而缺乏经济手段的配套。”
3.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在淮河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3.1 环境污染治理的私人对策
产权界定,也称为科斯交易。根据科斯定理,在当事人较少、谈判成本为零或者很低、外部性来源清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产权划分的办法,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其结果是,无论谁获得产权,都将增加企业的边际成本,使之与社会边际成本曲线重合或靠近,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产权界定的方法曾在英国、津巴布韦等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但是,我国河流一般较长,流域幅员较广,当事主体众多,且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划分产权可能性很小。
3.2 环境污染治理的公共对策
3.2.1 对环境污染企业征环境保护税。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征收环境税最早由庇古提出,因此也叫做“庇古费”。通过在效率产量水平上对排污量征收相当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其结果是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提高,削减产量,或者企业通过治污降低污染,社会边际成本下移,最终使产量达到社会最优。征税除了影响企业成本从而控制污染排放以外,一个最明显的优点便是由于征税行为是针对企业全部排污,如果企业降低排污量则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因此有利于激励企业采取降污措施。此外,税收政策不仅可以运用干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征税,从而减少消费者对重污染产品的需求。由于征税手段具有的优点,在OECD(经济与发展组织)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意大利政府对塑料袋课税后,全国对塑料购物袋的消费立即降低了30%,美国依阿华州通过法律对杀虫剂和氮肥在销售和制造环节征税;挪威、奥地利、芬兰等国征收化肥税费,税费占价格的10%左右。但是税收政策也存在其局限性,一是社会边际成本、企业边际收益很难得到,导致税率的确定不一定能达到市场最优;其次税率一旦确定,要更改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因此其灵活性欠佳。尽管如此,税收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建立长效的淮河污染治理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不可少。
3.2.2 同时增加对减少排污量企业的补贴。政府按单位减少的排污量给予补贴和对控制污染的设备费用进行补贴,目的是激励污染者减少排污量,或抵消治理污染的设备投资费用。如果企业不减少产量或者排污量,则会失去相应的政府补贴,因此补贴的实质是增加企业生
产的机会成本。补贴的缺陷在于第一,补贴将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第二,补贴有可能吸引新的企业的进入,增加污染;第三,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获得比补贴更多的收益,企业将放弃补贴,增加对环境的污染。
3.2.3 实现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排污权交易是指政府向企业拍卖排污权许可证,并允许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政府在最优排污量上拍卖排污权许可证,让排污许可证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交易,从而让治理成本较高的企业通过多购买排污权而少治理,而成本较低的企业多治理而卖出排污权,在污染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使治理成本最小化。如果企业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会增加产量,购买排污权许可证,通过排污权许可证的交易,许可证价格最终会等于企业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排污权交易可以实现对污染总量的控制,企业可以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自主决定是购买许可还是治理污染从而达到污染治理成本的最小化,但其弊端在于最优污染量如何确定以及对企业排污量是否可严密监测。排污权交易在美国等的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河流治理尚未形成成熟的排污权交易市场。
3.2.4 加强政府直接管制。政府管制通常的做法是设定排污限额或产量限额,或者规定新进入企业的环境标准。政府管制在环境污染已到一定程度时会起到立即明显的效果,比如我国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对污染严重企业的关、停、并政策。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管制有其不可克制的不足,缺乏弹性和效率。一是政府制定的排污限额并不一定反应社会最优水平,二是一旦企业达到排污标准,便失去动力继续降低污染。
尽管我国政府―再强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并未建立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在淇河污染治理中,我们仍然看到政府(其他纳税人)承担了环境治理的很大一笔费用,企业并未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地方政府出于利益驱动,甚至对超标污染的企业进行隐瞒、保护,干预环保执法部门的工作。
通过对以上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的比较,环境污染治理虽然和技术、道德约束等其他因素高度相关,但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鉴于淮河当前污染的严峻形势,在政府直接治理、管制以外,更应该综合运用税收、排污权交易等手段,建立淇河污染治理和防治的长效机制,避免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循环。秉承谁污染、谁纳税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以污染浓度和排污总量为计税依据征收环境税,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都将对淇河流域企业排污的治理起到长久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 污水无害化 资源化 生态处理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出现了一个新趋势:环境污染正从城市迅速扩散到农村。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影响。
1 农村生产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典型表现和成因
1.1 水土流失严重
数据显示,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约为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165万平方公里,风蚀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侵蚀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按流失强度分,全国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中度为80万平方公里,强度为4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为33万平方公里,剧烈为38万平方公里。
经过治理,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36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90年代末的356万平方公里。10年间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了11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减少了14万平方公里,但风蚀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从数据可看到,我们依旧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在农村,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全国约1/ 3 的农田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相当严重,由此造成农村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1.2 水生态环境恶化,点源、面源污染严重
农村水生态环境破坏,加重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造成农村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2.1 农村乡镇企业污水。现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在城里不准生产了,就转移到农村来。厂里排出的污水、废气,常把农民的鱼给毒死,把果树熏死。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及食物安全。“九五”期间 ,全国受城乡工业三废危害的农田达667万hm2,不适当污灌已使66万hm2耕地受到污染。
1.2.2 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水污染。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使化肥和农药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而造成水体污染。
首先,滥用化肥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因大量施肥而引起N , P 等营养物的流失所致。据统计,在美国进入地表水体46 %的沉积物、52 %的TN、47 %的TP来自农田径流,美国河川污染中将近65 %的河川污染是由农业和非生产活动造成的;在欧洲,一些乡村农业活动造成的N、P污染分别占全部污染的70 %~80 %和30 %以上。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施用量已达每年1 亿t ,其中50 %~70 %的化肥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按平均计算, 我国农村化肥施用量为20815 kg/ hm2 ,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 倍多。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8200多万人饮水困难。多年来,由于农业上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化肥已成为农村环境中一种主要污染物质。施入土壤中的各种化肥,只有一部分为作物所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的从土壤中流失,有的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有的则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去了。对农作物不合理的大量施用化肥,不仅导致营养物质的损失,降低肥料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而且还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一种掠夺性的开发。这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增收,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同时也给农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其次,滥施农药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许多农民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和防治病虫害,大量地滥用高毒农药。滥施农药首先是造成大气的污染:喷洒农药时,雾状或粉剂的微粒漂浮在大气中,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其次是造成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通过施药时散落在田间的农药,随灌溉水或雨水的冲刷,流入河道、湖泊和海洋;再次是造成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施药时,大部分农药降落于地表,附着在作物体表的农药,也会因风吹雨打降落于地表。另外,药剂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则使农药直接进入土壤中。大气中的农药,也会随雨水降落而污染土壤。种种原因最后只能是造成农作物产品的污染以及对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
1.2.3 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一直以来,我国农业有机肥的利用率一直不高,大量畜禽粪便未被利用,堆放在户外、路边或粪池内。粪尿产生的恶臭性气体,释放于空气中。粪尿中的部分水自然流到低凹处,形成臭水塘,或经雨水冲刷排入河流。污水中含大量腐败性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水体变成厌氧分解,使水体变黑变臭。自然堆放的畜禽粪便除使堆放场所空气恶臭以外,并招致蚊蝇的孳生。特别是建设“菜篮子工程”以来,城乡畜牧业规模发展迅速,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厂,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由此而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1.2.4 农用塑料地膜残留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农用塑料地膜强度低,易损、易破,在农田里使用非常不容易回收。同时,农用塑料地膜又是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又非常难以降解。所以,也随着农用塑料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的扩大,使用年份增加,农田土壤中的农用塑料残膜量不断的在增加。这必然给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水污染特征分析
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环境污染已不容忽视。虽然农村人口分散,但由于人口数量多,相应配套的生产、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措施严重滞后,使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且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加剧。
农村水污染治理与城市相比,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污染物控制、收集困难。农村面源污染如 N 、P 污染,农药的污染,农业水产养殖污染,地表径流污染等受到的影响因素多,难以控制。农村点源污染表现在乡镇企业环保意识差,技术落后,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质浓度高,难以治理,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不准建的排污量大的工厂,在农村有广泛市场,如小造纸、小制革等企业。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难以集中处理,先进的治污技术难以应用。现行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可能降解任何污废水,但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管理技术要求高,因而在农村难以推广使用。
3 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
农村水污染治理应采用全过程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源头污染,减少污染发生量,采用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走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相结合的道路。结合农村生态农业建设,根据不同区域农村气候地理特征,建设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确保农业水肥的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尤其是环境薄弱农村地区转移。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工业园区,实行乡镇工业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建设农村小环境。
3.2 发展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是有效地将污水处理和利用相结合,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显得更加重要。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技术,其生态学原理具体体现为对现代生态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整体优化、循环和区域分异的充分运用。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和污水稳定塘系统。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是农村乡镇污水治理的有效手段。
3.3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要充分体现在生态农业过程之中。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农业系统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组成和环境条件组成,还包括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它是这些复杂因素的统一体。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建设可分为两类:一是面上生态农业,包括农田改造、滩涂开发、土地合理利用、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合理安排植物布局、立体种植;二是点上生态农业,农牧林结合的生态农业等。实践证明,只有生态农业,只有符合生态农业系统要求的乡村建设才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并且对减少农业污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生态建设。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生态观的基础。只有合理、科学、有序的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才能实现农业生态的协调、平衡。
近年来,我国多地区爆发大气污染现象,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得出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现场调查结合近年来对建筑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实际经验,从施工中扬尘污染的产生和施工扬尘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出发,对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措施,为控制扬尘污染提供参考。
一、建设工程施工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1)土石方开挖、边坡施工等产生的扬尘;(2)现场铣刨、既有道路拆除等产生的扬尘;(3)施工现场道路未全部硬化导致运输车辆在行驶中产生的扬尘;(4)建筑材料(如砂子、水泥、石灰)、建筑垃圾等在装卸、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5)渣土清运过程中由于装载过多等原因出现撒漏产生的扬尘;(6)运输车辆未及时冲洗,导致车辆带泥上路造成的污染;(7)施工现场焚烧沥青、油毡、油漆桶、橡胶、塑料袋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造成的大气污染。
二、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控制目标及扬尘控制标准
通过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扬尘控制制度、认真落实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控制措施、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相关单位扬尘污染治理考核等措施,有效防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建筑工地施工现场要达到“7个100%”扬尘控制标准。
1、施工工地围挡率100%。沿城区主要道路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须设置高度不低于5米,次要道路不低于3米的围挡。围挡须采用硬质材料沿工地四周封闭,围挡墙面必须美化,底端不得留有缝隙。
2、主要进出道路硬化率100%。施工现场作业区、生活区主干道道路及出入口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施工区域与办公、生活区域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3、现场物料蓬盖率100%。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采用洒水、地面硬化、密网覆盖、封闭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实行封闭式存放。
4、洒水保洁率100%。施工现场的道路和场地须安排专门人员定时进行清扫和洒水降尘,遇到干燥天气须增加清扫洒水次数。
5、现场裸露土地固化、绿化率100%。除砼硬化过的道路、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等以外,其他裸露场地均需采取覆盖措施并定期浇水湿润或进行固化、绿化。
6、密闭运输率100%。运送土方、建筑垃圾及散装建筑材料等,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
7、车辆冲洗率100%。施工现场工地运输车辆出口处必须设冲洗设备,对进出车辆进行清洗,保持出工地车辆清洁。三、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制度不健全。当前,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治理已经逐渐得到了各地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扬尘治理研究,相关扬尘治理规定主要以防治措施为主,没有明确的扬尘控制指标以及施工扬尘排放标准,因此,不能对施工现场扬尘进行有效地定量控制。二是部分建设工程施工参与者对扬尘治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当前部分施工企业仍然实行项目管理,未摆脱粗放式施工。这就造成了部分建设工程施工参与者对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不足,对扬尘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扬尘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导致了施工现场出现了以下问题:(1)车辆冲洗不足。(2)施工道路未硬化。(3)施工垃圾未及时清运。(4)施工现场裸露部位未完全覆盖。(5)施工过程中未及时采取降尘措施。四是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监督检查力度不足。我县建筑工地扬尘监督管理由建筑工程服务中心的安全监督站负责,由于安全站人员力量不足且我县工程量较大,这就造成了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监督薄弱,监督检查力度不足。
四、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治理保障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园区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为此,县人大常委会将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情况作为____1年重点调研议题之一,并从11月下旬开始,由常委会朱立副主任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到县环保局、工业园区和部分工业企业,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县工业园区位于县城西新区,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100亩,现有入园企业117家(含各乡镇工业小区),其中医药化工类41家(香料21家)、机电冶金类28家(涉重金属13家)、服装纺织类17家、食品加工类8家、工艺品生产类5家、木材加工类3家、采选矿类3家、铅蓄电池类2家、人造大理石生产及加工类2家、光电照明器材生产类2家、印刷类2家、其他类4家。从环境污染状况来看,117家企业中,涉水污染企业60家,污染严重的主要是化工、铅蓄电池、冶炼、采选矿、纺织和洗浴类企业;涉气污染企业51家,主要是香料企业的有机废气、缫丝厂的晒茧臭气、部分化工企业的挥发性废气、锅炉(窑炉)烟气、橡胶加工企业的硫化烟气及含重金属烟尘等;涉渣污染企业50家,主要是选矿废渣、化工企业的精(蒸)馏残渣和含重金属冶炼废渣;涉声污染严重的有纺织企业1家。
目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园区企业在不断增加,园区面临的环境形势比较严峻。一是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据环境调查统计,____0年园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量81163.5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废水排放量136.85万吨,比上年增加5.2%,固体废物排放量1.47万吨,其中一般固体废物1.42万吨(再生铜冶炼废渣0.78万吨),比上年增加0.2%,危险废物0.05万吨(含铜废渣0.03万吨),比上年增加0.01%。目前,我县21家香料企业中建成投产的不到1/3,按规划____5年香料企业要达到50家,如果全部投产,污染物排放总量必将大幅增长。二是园区环境容量日益不足。县城境内没有大江大河,环境容量小,工业园区收纳水体为双陈河(抚河支流),流量不足0.5立方米/秒,而园区企业年用水161万吨,产生废水136.85万吨,按工业废水平均COD浓度500mg/L(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最高限额)计算,双陈河县城段要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COD浓度为20mg/L),至少需要其来水流量为1.25立方米/秒,加上目前县城生活污水也是集中收集后进入双陈河,因此,双陈河已经没有环境容量。
在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县委谭书记、县政府彭县长在县党代会、人代会上明确提出了“三个不引进”的工作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项目入园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开展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集中整治、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建设等工作,园区环境整治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项目入园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项目入园管理制度,明确了凡不符合国家环保规定、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一律不引进,除环保达标的香料项目外的其他化工企业一律不安排入园,较好地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近三年来,先后拒绝了20多家环保不合格的香料化工企业、1家造纸厂和1个皮革集团入园。同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目前园区117家企业中有57家办理了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的有27家,比____0年增加了12家。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县污水处理厂已于2009年12月建成并开展了试运营,为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县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采取雨污分流的模式,建成了污水管网3.2千米。并在____2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中安排资金4000万元,启动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
(三)企业污染治理初现成效。近来年,县环保部门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督促和引导企业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目前,园区117家企业中,污染治理设施建成或在建的有45家,其中晨阳药业、进大化工、华龙化工、洁良环保、永青林产化工、思派思香料、绿翠香料、斯普瑞药业8家企业通过了市环保局验收。企业污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有效地减少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____0年,园区排污企业COD产生量为1338.4吨,NH3—N产生量为26.73吨,经治理设施处理后,排放量分别为709.2吨和13.37吨,消减率达到47.01%和49.98%。总体感觉是烟囱黑烟变白了,县城的灰尘减少了,空气中无异味的天数增多了。
(四)专项整治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针对园区工业废气排放特别是部分企业烟囱冒黑烟严重的情况,开展了锅炉烟气和工艺废气的专项整治,目前园区企业工业锅炉基本上都建设了水幕除尘设施,锅炉烟气和工艺废气的排放有了很大改进。____1年县环保局对涉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依法关停了污染治理不达标的一达铝业、鑫伟铝制品、同鑫实业、金利金属材料4家重金属排放企业,责令伟业金属对桥分厂、化盛实业停产整改。近年来,通过整治,先后依法对24家企业
实行了强制停产整改,对停产整改仍不到位11家企业依法予以了关闭。日常工作中,基本上做到了群众有投诉,环保执法人员及时到场处理,也确实因为环保执法得罪了部分企业主。(五)清洁生产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并多次邀请省内外资深专家和有资质治理单位为企业免费提供治理技术咨询。同时,在全县重污染企业中,确定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为清洁生产重点行业,并选择江西恒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推广试点。
从调研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环境问题:
(一)园区环境纠纷隐患突出。由于园区包围村庄、企业接邻农田,园区企业排放的“三废”侵扰周边居民,加上园区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特征,很容易引起厂群矛盾,带来环境安全隐患。秀谷镇有多个村组处于园区企业包围中,仅____1年5至12月,工业园A区、C区部分企业排放的污水、废气,引起较大的群众上访12起;陆坊工业小区的污水直接排入陆坊河,影响陆坊河的环境安全;晨飞铜业、斯普瑞药业等高污染企业的排污问题,引起陆坊乡大岭村民多次投诉;双陈河水质急剧恶化,枯水季节已经劣于Ⅴ类,影响到该流域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建成的县污水处理厂主要是处理生活污水,对工业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并且由于受配套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全到位、进水量不足等诸多原因,至今还没有取得运营资质,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污水处理厂减排作用的发挥。另外,企业污染治理不到位,部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形同虚设。目前园区企业中,建成或在建污染治理设施的还不到一半,通过市环保局验收的只有7%。并且有的治理设施建设不科学,如锅炉烟气大都使用水幕除尘法,但因除尘废水沉淀池偏小,沉淀效果欠佳;有的缺乏相关方面人才,操作人员业务不熟悉,污水处理设施不能规范运行;还有的企业为节省成本,将建好的治理设施或闲置不用,或间歇运行,偷排、直排现象比较突出,污染治理设施成了应付环保检查的表面工程。
(三)环评审批率和“三同时”验收率偏低。近年来,随着环保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园区企业环评审批率和 “三同时”验收率有了逐年提高,但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入园企业履行环评手续是“先上车后补票”,边建设边审批。目前,117家企业中环评审批率只占48.7%,“三同时”验收只占已批复企业的47.4%,与工业项目环评率100%、“三同时”验收率80%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结构性、行业性环境污染严重。一是部分化工类企业直接排放工艺废气污染。污染较重或隐患较重的有飞祥化工、鹏腾化工、华龙化工、华晨香料等企业,这些涉酸化工企业的酸性废气、香料企业的异味性废气、橡胶企业的硫化烟气(含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以及其它一些有机废气,是县城空气产生异味的主要原因;二是淘汰工艺生产污染。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中,如伟业金属对桥分厂等企业采用坩埚熔炼再生铝,属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而且这些企业收集的废铝料上的油漆、塑料未进行预先处理,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除铝灰外还有二恶英,对大气污染严重;三是冶炼烟气污染。我县现有的3家再生铜冶炼企业都是用铜泥作原料,以焦炭为燃料,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窑炉烟气使用布袋除尘,没有进行脱硫处理,对周边树木和农作物危害极大,如晨飞铜业的烟气导致周边大岭、忠桥和上下李村近百亩水稻减产;四是化工企业偷排的生产废水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直排的工业废水污染。鹏腾化工、飞祥化工等企业排放的污水造成戴家村部分农田减产或绝收。所有冶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都未进行除重金属处理,影响当地土壤和地下水安全。如晨飞铜业周边雨水沟的土壤呈铜锈色,鑫盛矿业含铅选矿水污染了周边环境。
分析上述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园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是一对孪生兄弟。随着城区西移,我县工业园区与城区和周边村庄逐渐连为一体,毗邻县城居民区和行政中心,处于城区常年风向的上风向,部分工业企业距离县城中心不足3公里,无法满足工业园区必须距离城区5公里以上的环保防护要求。加上在发展初期,过于注重招商引资的数量和政绩,引进工业行业混杂。同时,园区建设过程中有的随意改变规划功能,附带其他的开发项目,如工业功能的改为商住开发,少数企业以建办公房名义建别墅,使得园区布局较乱,特别是A区杂乱无章,给园区建设和发展留下了隐患。加之,香料产业是我县园区的主营产业,香料产业中的合成香料属精细化工,化工产业按环保要求应进入专属工业园区,而我县目前尚达不到要求。
(二)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重效益、轻治污,片面追求利润,不重视污染治理,舍不得在治污方面必要的投入,不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不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并想方设法规避环保部门的监管,甚至不惜违法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以牺牲公共环境来谋取企业利益最大化。加上目前惩治环境违法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企业宁愿被罚款也不愿主动花资金治理污染。
(三)排污费征收使用不规范。近年来,我县的排污费征收任务连年大幅递增,从2007年的90万元增长到____2年的372万元,5年时间增长了4倍以上。环保部门在排污费征收上方法过于简单,只是将任务分摊给企业,没有结合企业排污量大小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核定,不少企业认为收费不公平,意见很大。同时,迅速增长的排污费并没有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的资金,而是更多地成了环保部门的人头费、办公费。以____1年为例,全县共征收排污费310.2万元,除上缴省市30%外,实际可用217万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几乎没有。
(四)环境执法监管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县环保局作为县政府主管环境工作的职能部门,在能力建设和履行职责等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环保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目前的环保队伍中,人员参差不齐,多数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特别是环保及法律方面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执法能力差;二是环保执法工作不够规范。在执法过程中,少数执法人员以企业态度、交款额度、个人好恶为标准,个别执法人员甚至执法态度生硬、吃拿卡要、,企业甚有怨言;三是监测手段落后。还没有建设在线监测和控制系统,对污水、噪声等检测只能应付,对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的监管靠鼻闻等原始方法;四是环保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有“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做到帮助、指导企业落实环保措施。而企业以为交了费、罚了款就获得了“合法”的排污权,造成污染恶性循环。五是部分企业不好管、无法管。有的企业自认为是客商,是被请来的,环保部门不敢对其怎么样;有的企业自身竞争能力不强,在发达地区本身属淘汰行业,只有靠污染环境生存。
充分重视工业园区的环境问题,着力加强园区环境整治,改善园区环境质量,是建设生态园区、提升全县人
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为此,调研组建议:(一)坚持做到“三个不引进”,切实控制污染源。要提高入园企业门槛,改变招商方式,实行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亩均创税3万元以下的不引进、有严重污染的不引进、落后生产工艺的不引进”的规定,所有新上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对环保有影响的项目,禁止入园,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产生。工业园区和环保部门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杜绝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牺牲公共环境的短期行为。
(二)发挥规划环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生态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意见,用规划环评来指导园区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前提下,对园区规划布局进行调整优化,逐步建设专属工业园区,促进园区有序发展。C区的香料产业园不宜再扩建,应按5公里防护距离要求进行重新选址;二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组织对入园企业进行清理,对未经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的要求限期补办、限期整改,确保环评审批率和“三同时”验收率有质的提高;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可由工业园区组织、县香料企业协会配合,组织相关企业到昆山等地学习香料产业环境治理经验,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升级。香料产业重点向精深加工发展,延伸产业链条。金属加工企业重点抓改进工艺、落实环保措施;四是加大园区绿化力度。对园区道路和不可利用空地种植速生林进行绿化,并引导企业加大绿化投入,改善园区环境。
(三)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促进工业污染集中治理。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快城南污水管网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要采取强力措施,确保其尽快正常稳定运行,达到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这是实现总量减排的关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实际生产状况的跟踪检查,增加监测频次,对排污量大的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实时掌握企业的排污情况,指导和督促企业按要求建设并运行好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对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对未按规定申请环保“三同时”验收、长期以试生产名义排污的企业进行停产整治,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闭。加强对化工、涉重金属等重点污染源的管理,依法严厉查处屡查屡犯、偷排偷放、超标排放和故意不运行环保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通过重罚的措施使部分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无法生存,自动淘汰。要切实加大巡查力度,实行24小时监视工作制,在做好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加大夜间、节假日的监察力度,对发现违法排污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问题。
(五)关注民声,着力消除环境纠纷隐患。对园区可能存在的环境隐患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体系,认真做好环境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诉求,确保公众环境安全。A区的飞祥化工、华龙化工、鹏腾实业、华宇香料、博邦生物、鑫发实业等企业与居民区和行政中心无法满足环保防护距离的要求,对周边环境构成极大威胁,建议对这些企业逐步搬离。对陆坊乡大岭村饮用水进行改造或整村搬迁,保障当地村民的饮水安全。
(六)开展双陈河综合治理,改善流域水环境。双陈河是我县工业园区唯一收纳水体,接纳了县城区和周边乡村工业及生活污水,其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高度重视双陈河污染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双陈河改造和治理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双陈河水质,保障流域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一是将双陈河改造纳入全县水利建设工作的重点,提前规划、统筹安排、尽快实施,有效提高园区水环境容量,为县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提供配套服务;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对双陈河流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轻双陈河水环境压力;三是结合湿地公园项目建设,通过从高坊水库引水增加双陈河水流量,进一步改善双陈河水环境。
1、生活垃圾及污水排放等造成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产品在农民的生活中日益增多,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在趋向城市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据调查,农村平均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kg,全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108t。但绝大部分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另外部分靠近城市的村庄还遭受着城市垃圾的污染,尤其是近年来大量发展的农家乐,带来和转移了大量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由过去单一的腐菜烂叶变成今天的建筑垃圾、白色垃圾、电子垃圾等,然而受到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没有固定堆放、收集垃圾的场所,只能在房前屋后、道路、江河边及自然低洼地随意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NH3、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其渗漏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污染隐患,造成了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些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现阶段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中国农村各种生活污水往往是任意排放,尤其是夏季,污水造成苍蝇蚊子大量滋生,成为造成农村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北方居民冬季取暖以及炉灶使用秸秆等农用燃料产生废气,含有大量的NOx和SOx,危害健康;个别村民由于知识缺乏、图方便燃烧塑料垃圾如塑料泡沫及废旧皮鞋等,产生废气中经常含有致癌物质,非常危险。
2、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农村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产业逐渐壮大,由此带来的养殖废水及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畜禽养殖业COD、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38%、65%,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由于目前中国农村畜禽养殖存在规模小、建设无序分散、治理设施投资缺乏等问题,导致大量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流,直接污染了河流水体。而露天堆放畜禽粪便会导致污染物质渗入土壤或者地下水,影响土质和地下水质,此外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威胁。1.4乡镇企业工业污染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近年来众多开发区、工业以及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快速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乡镇企业多是污染较重的造纸、纺织、煤炭采选、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及食品加工等企业,点多、面广并且设备简陋、工艺技术落后,各种环保措施简单,缺乏防治污染的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并且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疏于管理以及经营者和生产者环境意识薄弱等因素,产生的工业“三废”缺少相应的处理环节或只是简单处理,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就直接外排,对农村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尤其是最近发生的血铅恶性事件令人憎恶和恐慌。同时,工业企业有着排放量大、污染因子复杂的实际情况,是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分析
农村环境现状令人担忧,搞好农村环境的治理必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方针,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对症下药,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领导搞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加强领导,坚持规划先行,依托现有机构,整合环保、农业、林业、建设、水利等部门力量,成立专门农村环境保护部门。通过对当地农民饮水安全、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养殖以及周边乡镇企业等农村环境污染源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科学、负责地开展环保工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要加强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近年来基层领导和农村居民对乡镇企业的污染认识有了大的提高,但是对自身带来的污染意识不强,存在重工业污染治理,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现象。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的主人,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农村居民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保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长环保常识、知识,使农村领导和居民真正成为预防和治理环境的主力军和最终的受益者。
3、加大力度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
首先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走农业的绿色发展之路:鼓励支持农民结合农业部门测土施肥推广应用,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混合肥和微肥等,提倡使用有机肥,以减轻土壤的污染,优化土壤结构。广泛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运用,教育引导农民走“低化肥、低农药、低农膜、高品质”经济发展新模式。
4、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
a)生活垃圾的治理,要建立城镇村庄垃圾一体化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处置:探索建立“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建立生活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处置等管理与运行长效机制,改变农村以往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的现状,减轻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b)生活污水的治理,要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治理:靠近工业企业的村庄及乡镇,在经济条件的允许下,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渠道改造进入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场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较高的地区,可采用路旁植物带净化或者建设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污水分散处理;c)人畜粪便带来的污染,要因地制宜地处理污染物,比如适度推行户用沼气池处理养殖排泄物技术、“生物发酵床养殖方式”处理排泄物,提高还田率;d)实施冬季取暖、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推广使用型煤及清洁煤,煤炉全部加设(长)排烟道,控制农村地区空气污染;因地制宜推广发展大型沼气入户工程以及太阳能工程等新型能源,减少污染;e)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首先要根据地形及资源等特点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可以借鉴国外或者发达地区的经验:如普遍应用于浙江的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以进园集中并辅以专业化污染治理,还有循环经济导向的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企业与周边污染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现在已经在贵州一些资源型产业得到应用等等;其次要以理性化的态度对待招商引资工作,对引进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影响评价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并要严格日常监管,坚决避免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进驻。
5、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一个涵盖组织领导、多元投入、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有机结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护机制,把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当地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才能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在农村环境的保护方面历史欠账太多,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必须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探索符合当地情况的资金筹集模式,多渠道筹集治理建设资金,加强乡镇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基础体系建设,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
三、结语
关键词:工业区;水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06202
1引言
工业聚集区汇集了众多的工业企业,存在污水排放量大,污染负荷排放强度高,水环境压力大等环境问题。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和不断推进,狠抓工业污染防治,集中治理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巩固和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源头控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工作也迫在眉睫。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更好保障水环境安全,避免工业聚集区成为重污染区,本文对工业聚集区水污染防治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2盘锦市工业聚集区基本情况
盘锦市目前共建有6个工业聚集区,分别为辽东湾新区、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大洼临港经济区、盘锦高升经济区。园区内共有企业251家,日排放废水3万t,涉及塑料、化工、食品、制药、装备制造、危废处理、保温材料、污水处理等多个行业,产业结构复杂, 污染物种类繁多, 点源与面源污染交织,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单一。
3污水防治存在的问题
目前,6个工业聚集区中有3个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污染在线监控装置,区内所有企业均已采取预处理措施,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个别工业聚集区未建或未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二是部分企业预处理工艺、设施不能稳定达到预处理要求,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及管理要求的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面临着改进工艺和处理厂升级改造的问题。三是园区主管部门、基层环境监管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企业环境意识不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污水存在跑、冒、滴、漏现象,部分生活污水没有进入到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四是区内企业自由集聚,分布松散,行业类型不统一、污染物繁杂,而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针对COD、BOD、氨氮等常规污染物,对难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不足。
4污染防治对策探析
4.1开展工业聚集区水污染专项整治活动
对园区及园区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加大企业及园区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力度,保证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过总量排污的单位,下达限期治理任务,治理期间限产限排;区内所有企业必须全面实现废水分流分治、深度处理,达到车间排放标准;对企业环保“三同时”情况进行检查,对没有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限期整改;对达不到治理要求、产能落后、工艺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
4.2加强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对未建及未建成集中处理设施的园区要加紧建设,每季度对筹建及在建情况进行调度,以确保2017年底前所有园区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园区管网建设,园区内所有排污企业必须全部与建成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链接;对园区内“十大”重点行业、污水排放量大、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4.3建成三级污染监控体系
建成市级环保部门稽查督导、所在区域环保部门监管、园区监管的三级监管体系,强化部门间协作。形成长效机制,安排专门部门和人员对工业聚集区水污染防治工作负责。
4.4加强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新建企业必须全部进入相应行业的集控区,实施“以大带小”、“以新带老”,对可能产生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的项目限进园区;对不符合环保要求、产业政策、园区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以审批。加强对排污位单位的排放监督,增加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的频次,对排放不达标、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偷放污染物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整顿,给予高额高限处罚,并依法足额追缴排污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行政责任。
4.5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推进园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特别是涉及到“十大”行业的企业,对符合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条件的,要强制审核。督促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快设备更新,改进工艺设计等措施,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扶持建设一批污染物“零排放”企业,鼓励节能节水,循环利用。
2016年1月绿色科技第2期
5对策实施保障措施
5.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工业聚集区水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兼组长,各县区、(园区)分管副县、区长(园区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的机构,抽调精干力量,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将任务逐级分解到责任单位,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成效到位。
5.2推进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工业聚集区内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环保自律机制,增强企业环保主体意识,规范企业环保行为,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环境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环保管理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加强企业自身监测能力建设,开展自行监测,制定减排措施,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5.3加强部门联动,确保资金投入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格局。市、县区及园区相关部门要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集中治理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来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5.4发挥舆论监督,强化公众参与
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及时宣传报道正面典型,对领导不力、工作不实、进展缓慢的县(市)、区和部门要进行舆论监督,对典型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曝光,并跟踪报道整改进度。为公众、社会组织提供了解水污染防治的途径和平台,有关部门要充分听取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强化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田地膜;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S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2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对促进地区农业生产持续高产、稳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显著作用,残膜污染的危害问题成为地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残膜综合治理水平,地区紧紧围绕自治区“三个千万亩”区域布局,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阿克苏市等6个县市实施了国家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几年的污染治理,地区农田地膜回收利用和治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减少了土壤白色污染,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现状
1.1 农田地膜使用量大
地区是典型的绿洲生态农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地膜覆盖技术逐渐的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从蔬菜、棉花发展到玉米、果树等种植领域,覆盖面积不断增大,其显著的保温、保墒、保土、压碱等优良特性给农业增产增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地区1992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7096t,2011年地膜覆盖面积39.48万hm2,地膜使用量为21330t,到2015年地膜覆盖栽培面积59.99万hm2,地膜年使用量达32825t。
1.2 农田地膜残留污染较重
随着地膜用量逐年增加,农田残膜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抗旱能力,引起次生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且肥力下降,阻碍土壤对农作物水分、养分供应,种子受残膜包裹发芽率难以保证,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地区2000年制定《阿克苏地区农田残留地膜清理实施意见》,每年分别在春播和冬灌前对地区农田地膜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棉花地残留量最高,主要在种植棉花面积较大的阿瓦提县和沙雅县。
1.3 实施了中央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自2012―2015年连续4a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阿克苏市等8个县市开展了中央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复播玉米、棉花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引导示范区农户推广使用0.01mm厚度以上r用地膜;企业进行厂房基础设施、生产加工设备购置以及残膜回收站点等建设,提高了地区废旧地膜回收和再利用能力,使项目区的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膜厚度不够,易老化难清理
1992年国家对农田地膜厚度规定的技术标准是0.008±0.003mm。据调查,农民为节约成本,购买一些生产企业销售的0.006mm厚度地膜,使每亩地使用量从0.008mm地膜3.5~4kg降低到3.2~3.5kg。按照国家标准,农膜厚度应达到0.008 mm以上,2014年新疆地膜新标准会召开后,推广使用0.01mm地膜,但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仍有部分使用0.008 mm及以下的超薄膜,由于超薄膜强度低,易老化破碎,种植季节过后,多成碎片状,难以从农田中清理出来,致使农田残膜量越来越多。
2.2 回收措施疲软,优惠政策乏力
没有强制性的措施约束企业或个人交售残膜,现有的回收利用优惠政策施惠面小,没有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农田中大量的废旧农膜得不到捡拾,加工企业缺原材料,大部分企业因原料紧缺,处于半饱和状态,生产季节性普遍,效益不高。
2.3 回收机械与农业生产不相适应,回收率低
现行的废旧农膜回收以人工捡拾为主,废旧农膜机械化回收率不到30%。对废旧农膜的清理回收,人工拣拾残膜回收成本高于收益,再生利用过程中能耗大,残膜处理加工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多,且由于杂质原因只能作为添加料,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生产企业无法靠市场效益支撑发展,只能依赖政府资金扶持。地区残膜回收机械主要有播前回收机械(弹齿式)和拔秆起膜机,播前回收机械适合在春耕春播期间使用,效果也不理想;而拔秆起膜机的使用又受到农业生产条件的制约,回收的地膜、秸秆等杂物无法分离,现有残膜回收机械在技术上不完全成熟,具有局限性,导致残膜回收率无法进一步提高。
3 农田地膜治理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从2016年5月1日起,新疆正式实施农田地膜管理条例,拒绝超薄地膜生产销售使用,规定废旧地膜要做到100%回收。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自治区地膜新标准为契机,继续通过广播电视专栏、远程电教平台、门户网站、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加大宣传,讲解农业清洁生产知识,使广大农牧民能够自觉使用0.01mm以上地膜,积极回收残留地膜,切实提高各级部门和农民治理农田地膜的认识和自觉性。
3.2 加强监管,严把农用地膜生产、销售和使用关
要组织农业、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加强对地膜生产企业、地膜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明令禁止企业生产0.01mm以下农用地膜,坚决查处销售不合格地膜,对仍在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地膜生产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对于销售不符合新标准的地膜一律要求退回生产厂家,并对经营者实施经济处罚,在地膜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农户使用不合格地膜不予播种。
3.3 积极探索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长效机制
地区农田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我们要把农田地膜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好,在管长远、管根本上多投入,在科技攻关上下功夫,要推广使用0.01mm以上加厚地膜,对交回废旧地膜的农民,在购买新标准地膜时进行补贴或给予价格优惠,通过贴息、技改项目、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扶持建立一批废旧农田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建立企业回收、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体系。
3.4 不断改进耕作技术
进一步完善土地倒茬轮作制度,积极推广有利于回收的覆膜方式和适期揭膜技术,提高地膜回收率。
3.5 示范推广新一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可降解地膜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各级部门应在试验成功的区域,要有计划的推广使用可降解膜,据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王林试验示范发现,在棉花之外的作物种植上,可降解地膜效果比较理想,比如土豆种植,与聚乙烯地膜相比实现了5%~6%的增产;在棉花种植上,却减产10%左右,因此,地区推广 使用可降解地膜,既要加大开发力度,也要加快改进残膜回收技术 ,在花生、玉米等多根系作物种植中,应鼓励使用可降解膜。由于不同环境下降解速度不同,不同作物对可降解的时间要求也不一样,一区一种一配方是最终的目标。
3.6 制定治理残膜污染实施办法、任务和奖惩制度
把残膜的治理工作纳入地州、县市、乡镇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认真督促检查,严格执行“不拾不春播、不清不秋耕”的措施。采用“揭、搂、拾、扫”的综合治理办法,加大残膜回收力度,落实奖励措施, 做到一手抓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一手抓废旧残膜污染治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严昌荣,梅旭荣,何文清,等.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269-272.
[2]地膜残留,难题咋解 [N].人民日报,2016-5(15).
为深入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切实改善我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十一届全运会和二十二届省运会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施意见》(淄政办发〔*〕140号)文件精神,经区政府研究,决定以二氧化硫、粉尘、烟尘、扬尘和机动车排气、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土小企业为重点,开展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环境保护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将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我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整治二氧化硫、粉尘、烟尘、扬尘和机动车排气污染,尽早达到省、市控制目标要求,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区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对辖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总负责,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据相应的职责实施监管和治理。二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三是坚持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三)总体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市政府制定的建陶、石灰和碳酸钙、化工、钢铁、焦化、露天矿山开采、城市扬尘等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和《*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要求进行治理,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实现自动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通过治理,使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影响我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今年下半年起,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70%以上;辖区内群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治理范围及时限
(一)治理范围。对全区范围内的所有燃煤电厂、集中供热锅炉及建陶、碳酸钙、钢铁、焦化、氧化铝、旋窑水泥、砖瓦、耐火材料等生产企业实施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对所有化工企业实施化工异味综合治理;对道路、建筑工地、矿山、石料开采破碎点、铁路货场、物流运输企业、粉性物料储运场地、混凝土搅拌站等实施粉尘、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对城乡结合部等易产生扬尘的场所实施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对落后产能企业实施淘汰,对“土小企业”实施关停取缔。
(二)治理时限。今年7月31日前,全面完成全区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工作任务,8月份对治理情况组织验收。区政府将组成专门督导组,集中开展三次专项督导行动:
1、3月份,集中对物流园区、料场、堆场、矿山开采和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情况进行督导;
2、4月份,集中对钢铁、焦化、旋窑水泥和建陶等企业粉尘烟尘治理及化工异味治理情况进行督导;
3、6月份,集中对电厂、锅炉除尘脱硫治理和取缔土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情况进行督导。
三、工作重点
(一)二氧化硫治理
1、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
今年3月底前,*华龙制药自备电厂1台锅炉炉后烟气脱硫设施建成投运;6月底前,*双凤热电有限公司4台锅炉、*金洋热力有限公司1台锅炉建成投运炉后烟气脱硫设施;山东大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上大关小。采取炉内自动添加石灰石固硫的燃煤电厂,如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6月底前必须建成投运炉后烟气脱硫设施。
环保部门要强化监管,电厂脱硫、除尘设施停运的,燃煤发电机组必须同时停运,炉后烟气脱硫还不达标的,炉内石灰石固硫和炉后烟气脱硫设施必须同时运行,确保已建成脱硫设施的电厂稳定达标排放。区环保分局要对电厂锅炉烟气在线自动监测装置严格监管,确保数据及时、准确上传。要落实每日调度制度,对污染物排放超标企业按规定实施顶格处罚。
2、供热锅炉二氧化硫治理
切实做好集中供热锅炉烟气污染治理。大力发展集中供热。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一律采取集中供暖,现有10吨/小时以下分散燃煤供热锅炉要,沿街房、商业房等都要采取集中供暖或采取清洁能源供热,严禁私自采用燃煤取暖;集中供热管网不能覆盖的新建小区或规划新建小区,不得新上燃煤锅炉,一律使用清洁能源供热。建设、规划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力争今年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100%。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成区内所有直接燃煤茶水炉,饭店、馒头房、早餐工程、早夜市的直接燃煤饮食炉灶,所有洗浴中心的供热锅炉,5月底前要完成燃煤置换工程,改用清洁能源。各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局要在充分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抓好组织实施。5月底前,全区集中供热锅炉完成二氧化硫治理任务,并且完成烟气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及人工监测平台建设工作。
3、钢铁、焦化、建陶等燃煤企业的二氧化硫治理
今年4月底前,全区建陶企业按照*市建陶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要求,完成煤气站脱硫或窑尾脱硫工程建设;钢铁、焦化、化工企业要按照*市钢铁、焦化、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要求,完成二氧化硫治理任务;完成煤矸石砖厂的烟尘、二氧化硫治理工作。
各燃煤企业在脱硫设施未建成投运之前,要采取必要的控煤措施,购买使用的燃煤含硫率要小于1.2%,否则必须添加固硫剂或用低硫煤进行配煤,确保达标排放。环保部门负责定期对燃煤电厂、供热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进行人工比对监测,并负责对煤炭经销和用煤单位煤质的监督抽查,每月对重点燃煤企业用煤含硫率进行测定,对使用高硫煤造成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顶格处罚。
(二)粉尘、烟尘污染治理
1、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今年4月底前,全区符合产业结构要求的水泥(包括粉磨站)企业全面完成辅料棚盖、原料入库封闭存放工作,严禁粉状原、辅材料露天堆放和晾晒,各排尘点全部安装高效除尘设施;不符合产业结构要求的水泥(包括粉磨站)企业按期实施淘汰;全区范围内的钢铁、焦化企业要按照*市钢铁、焦化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要求,完成各工段、场所的防尘工程建设;所有耐火材料、陶瓷企业完成清洁燃烧技术改造,关停取缔无治理价值的直接燃煤炉窑;5月底前,全区所有燃煤电厂锅炉完成静电除尘加大布袋除尘改造,烟尘排放浓度不高于50mg/m3。建陶、碳酸钙行业严格按照《*市建陶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和《*市石灰、轻质碳酸钙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建立环保设施运行的交接、维护、评价管理机制,各乡镇(街道)要指定专人负责督导检查辖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2、焚烧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污染治理
区农业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工作措施,巩固秸秆禁烧工作成果,继续加强夏、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从今年起,扩大禁烧范围,将树木枝叶、枯草、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纳入禁烧范围,城区内的由区城管执法局负责治理,城区外的由区秸秆禁烧办公室负责治理。同时,区城管执法局要切实抓好建成区内废品回收及经营点的集中治理。
3、城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治理
区城管执法局负责制定城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加大城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查处力度,集中整治餐饮服务业和路边烧烤油烟污染。
(三)扬尘污染治理
1、道路、运输扬尘污染治理
(1)国道、省道扬尘治理。*公路分局要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负责对国道、省道进行维护保养,破损路面及时修复,组织专人加大对漏撒运输车辆的查处力度。要做好国道、省道的保洁工作,机扫率、洒水(冲洗)率要力争达到100%。
(2)城区及乡村道路扬尘治理。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有关部门要制定管辖道路扬尘治理方案。在城区周边主要路口建设24小时执勤的运输车辆漏撒固定检查站点,重点加强对散装物料运输车辆篷盖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求所有散装物料运输必须采取箱式封闭运输或全篷盖至车厢上沿下方30厘米,严格执行公安部门城区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和行驶时间的管理规定,严禁未采取封闭方式运输垃圾、渣土、砂石、工业固体废弃物等的运输车辆进入城区内行驶,公安、交通、城管执法部门要联合对无证、无篷盖易漏撒物料污染道路的运输车辆实施依法处理。城区所有主干道路机扫率、洒水(冲洗)率要力争达到100%。杜绝因道路保洁质量不高或道路保洁方式不当而造成扬尘污染。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做好辖区内所有道路两侧的经营场所、营业网点前的地面硬化、绿化工作,并负责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的环境整治及周边地区的绿化工作。村、居连接主干道的土路路面硬化工作由各乡镇、街道、村居负责。
2、施工扬尘污染治理
全区各类工地必须严格按照《*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控制扬尘污染。工程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施工扬尘防治实施方案,并进行排污申报。所有施工场地周围必须设置稳固整齐的围挡,工地建筑结构施工架外侧必须设置能够有效抑尘的防尘网或防尘布;建筑施工场地出口必须设置车辆清洗平台,严禁运输物料的车辆带泥土上路行驶;施工现场道路须进行硬化处理,并做到每天定时清扫及洒水降尘;施工期间,存放粉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的物料堆放场地须设置挡风墙或进行篷盖;施工渣土须集中袋装运至地面,不得高空抛撒;风力四级以上不得从事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广场、道路等市政工程施工要实行封闭式作业,弃土、废料、渣土必须及时清运并洒水冲刷现场,未能及时清运的,必须采取遮盖等防尘措施。建设部门负责建筑施工扬尘的监管。
3、各类堆场以及矿山开采、物流企业扬尘污染治理
(1)粉性物料货场、堆场污染治理。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负责辖区内各类货场、堆场的扬尘污染治理。4月底前,全区货场、堆场要完成场地及运输道路的硬化工作,所有存放煤炭、灰渣、砂石、灰土等散状物料的货场、堆场,在储存、堆放等过程中必须采取围挡、遮盖或全封闭以及洒水降尘等措施;物料装卸过程中必须采取封闭作业,并采取喷淋等防尘措施。5月底前,大型物料堆场要设置抑尘网、自动喷淋抑尘装置和车辆轮胎清洗及现场洒水设施,做到运输通道清洁、车辆通行不起尘。3月底前,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取缔分散的无证煤炭经营业户及煤炭经销场点(含型煤加工企业)。
(2)矿山开采加工及矿物运输的扬尘粉尘污染治理。按照《*市露天矿山开采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要求,4月底前,全区所有矿山企业、采矿区石子生产企业必须采取作业现场局部封闭、安装布袋除尘等措施;矿山开采运输途经道路必须硬化,并采取湿法保洁定期冲洗措施。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依法予以处罚和取缔。*国土资源分局要加大监管力度,严禁在城区周边及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开采矿山。
(3)物流运输企业扬尘污染治理。4月底前,全区所有物流园区、经营场所完成场地道路硬化、进出车辆轮胎冲洗装置建设工作,对不能按时完成治理或无能力治理的物流企业,依法实施关停。
(四)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
1、加快机动车排气检测线的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7月1日前,建成一处经省环保局验收后委托检测的检测站,重点对城区冒黑烟等可疑超标机动车辆进行检查,控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城区。
2、加快全区天然气加气站点建设。区发改、经贸、建设、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全区天然气加气站点的规划建设工作。区交通局负责全区出租车、公交车的双燃料改造,年底前完成城区内的公交车辆和客运出租车辆双燃料改造的比例分别达到70%和90%。区工商局负责全区加油站油品质量的监管及按规定添加燃油清净剂的检查工作。
3、加强机动车排气监管机构建设。以环保检测委托管理为基础,明确机动车排气监管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机动车排气抽检工作,并与市环保部门联网。在全运会期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共同做好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区政府成立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分局。领导小组设督导考核工作组,由区考核办、区政府督查室牵头,区监察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也要成立领导机构,抓好集中治理工作。
(二)明确责任,细化方案。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对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负全责,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监管工作,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好有关工作任务。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奖惩,全面摸清各类污染点源,按照治理目标层层制定工作方案,报区环保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备案,作为考核检查的依据。
(三)源头控制,科学监管
1、继续大力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区经贸局负责按照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继续实施关停淘汰钢铁、立窑水泥、焦化、建陶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特别是影响监测点位数据的部分水泥立窑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2、实施环保数字化工程。全区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实现自动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今年5月底前,全区建陶和碳酸钙企业完成粉尘排放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年底前,全区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实行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企业烟尘和主要粉尘排放点实现视频监控,在双杨、罗村设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要通过在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在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安装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利用原有的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全区数字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控系统。